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卫生服务政策范文

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卫生服务政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卫生服务政策

第1篇:社区卫生服务政策范文

关键词 政府购买 社区公共卫生 服务 景洪市X社区l

社区指的是一个社会生活共同体,是由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在整个社会管理过程中,社区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发展,人们渐渐开始加深了对社区重要性的认识,并相继开始对社区及其安全建设进行探索研究。现如今,从我国城市社区医疗保障制度发展来看,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已成为了一个必然的趋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将承担起更多的责任。由于每个地方的政策指导不尽相同,因而各个地方的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具体模式也是不一样的。相同的是,都是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对服务效果的考评由政府进行,最终对于社区服务机构的运作是以补贴的方式来进行。因此,本文对景洪市X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相关方面的探讨。

一、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相关概念

(一)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概念

汤尼斯将社区定义为:在某一地域范围内的人类共同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叫做社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目的是维护和加强社区中居民的身体健康,由政府提供资金联合各卫生部门以及医疗机构,为社区内居民提供基础的医疗服务、疾病预防、计生指导等。保障社区居民得到平等公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使他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健康并养成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实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目的。

(二)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概念

政府首先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然后向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以此来分离政府当前所承担的筹资与生产双重责任,而且在购买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最终实现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也就是说,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是通过订立合同、契约的方式来为社区居民提供卫生服务,而不能将其视为一种雇佣对象来看待。

二、案例分析――以景洪市政府购买X社区为例

(一)景洪市政府购买X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现状

景洪市X社区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曼听路XX号,下设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直接管理一个居民委员会。X社区卫生服务服务模式是以社区全体员工参与为中心的,实施对辖区居民的健康档案采集工作。社区服务中心还制定了传染病预防及管理方案,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应急队伍,社区中心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了公共卫生事件模拟应急演练。同时,社区中心积极开展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及计划生育指导服务管理工作。并且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社区中心每月定期召开例会,每季度配合社区管理中心对各社区服务站的服务质量、工作进展等各项指标进行检查和督导。通过努力,目前社区一体化管理已经形成一定的模式,取得了有效地成绩,增强了社区在公共卫生服务的联防、联控功能。

(二)政府购买X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缺乏。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疗人员无论是学历还是职称都比较低,人才结构不是非常合理,全科医生的数量不多,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现象比较严重;大部分工作人员的年龄都偏大,致使后备力量不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主要是由医院退休人员组成的,缺乏中年骨干力量,这就导致了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存在差异,卫生服务能力不能达到一个规范的标准。另外,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太多的病源,医护人员专业技术不能得到快速的提高、缺乏先进的职称评定以及工资不高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很多的优秀人才拒绝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这就形成了大学应届毕业生不想来、即使来了也留不住的现象,从而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素质提升和机构的进一步发展。

(2)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不能被纳入到定编定岗管理中去,医技人员存在很大的流动性,对其进行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当前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对于全科医师以及全科护士的法定地位的规定还比较缺乏,导致社区执业面临职业风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一些医疗机构之间缺乏合作保障机制,缺乏合作基础,在多发病、常见病以及慢性病防治等服务方面目前还很难形成合作关系。

(3)监督评估机制不完善。对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而言,目前还不能进行公开招标,而政府购买的公共卫生服务也不能够对市场化的竞争进行有效的开展。同时政府对这类公共服务的购买,由于服务质量的标准评价以及成本的核算等含有的专业性较强,在经营者与监督管理者以及提供者与消费者之间就会致使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因此,专业监督机构评估信息的真实性和保障供给的公正性是极为需要的。但是,目前的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缺乏独立的监督机构,监督主要是以政府内部监督为主,这就导致了信息的真实性与供给的可靠性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三、完善政府购买社区卫生公共服务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全科医疗人才的培养

针对目前全科人才严重缺乏的困境,首先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引进政策,积极引进、培养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采取内部共享、有偿外租等做法,提高新配置设备使用率,防止资源闲置和浪费,充分发挥这些资源设施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应有作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鼓励社区探索人才培养机制。应由政府引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培训。以政府引导的方式加强社区服务机构对于医疗人才的重视和培养。二是建立健全全科医师资格认证制度。

(二)健全社区卫生服务制度建设

(1)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合同制建设。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作为一种新的政府经济行为,由政府组织实施,将某一类服务交给社会组织或企事业单位,按照市场合同进行,在对服务质量验收合格后履约的行为。按照市场合同,明确了政府和承接组织的权利和义务,双方存在一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比较选择,最终达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2)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招投标制度作为一种合理公开公正的竞争方式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青睐,已经成为了政府购买的主要运作手法。但是在招标过程中存在寻租等腐败行为,中标后投标者和政府官员分赃行为等。这是由于社会诚信的缺失造成的,因而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首先要对诚信制度进行完善,将信用评价精细化、档案化、系统化,将良好的信用作为具有投标资格的首要条件,在全社会形成守信用的良好风气,提高社会信用的重要性。其次,要建立便于登记和管理的信用评级体系,将公众的社会行为与信用评价体系相联系,将市场行为纳入到规范化管理中,在多个市场分支中整合不同信用信息加以汇总整理,建立完善的信用网络,便于公众查询。

现如今,在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实践中,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逐渐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作为一个新兴的合作模式,政府购买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因此,应该尽快明晰权利与责任,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促使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存在的困难能够得到快速有效的解决。

(作者单位为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

[作者简介:许海娅,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硕士。]

参考文献

第2篇:社区卫生服务政策范文

一、基本情况

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于2003年开始起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建立,方便了广大城镇居民常见病、慢性病的就诊,一定程度上居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缓解。

1、建立了组织和制定相关政策。市政府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领导小组,并下发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及《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奠定了组织基础,提供了政策支持。

2、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情况:目前我市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6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特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9所,社区卫生服务医院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镇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9个;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1个。

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及设备情况:业务用房15000余平方米,大部分为租用房屋。设备有X光机,彩、黑白B超,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电解质测定设备,心电图机、心电除颤仪,重症监护仪以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相关仪器设备。

5、探索“一体化”管理试点的情况:特区镇采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体化”管理的模式:统一设置标准、统一人员聘用、统一交纳养老保险、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口调运、统一业务管理、统一目标管理、制度统一制定和实施,统一办理医疗事故保险。规范了管理,提升了服务质量,方便了居民就医,做到了小病不出社区。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由于主客观原因,我市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相对滞后,主要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1、市、县(区、特区)两级财政投入不足。我市从2003年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来,各级政府在此项工作中都无经费投入。直至2007年中央要求,中央和省级财政分别按辖区居民数人均4元和2元予以补助,并规定市级、县两级财政分别补助2元。现在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已到位,而市、县两级财政至今未到位。

2、政策支持力度不够。随着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和推广,广大居民群众在就诊就医过程中,对医疗机构的选择基本取决于其是否为医疗保险定点单位。目前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未列入医疗保险定点单位,因此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居民相对较少,致使机构收入微薄,生存和发展困难。从调研的实际情况看,由于缺乏相关政策的扶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多重医疗、轻服务,预防、保健、康复等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基本未发挥,09年各级财政补助不低于20元/人。

3、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一是基础设施差,无业务用房;二是队伍不稳定,无固定编制,人员流动性大,素质不高,缺乏社区卫生或公共卫生专业人才,服务能力低,满足不了社区居民医疗服务、保健的需求。

4、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认识不足,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了解和支持力度不够,社区卫生服务开展难度大,工作难以推进。

5、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外关系亟待理顺。由于大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私人举办,缺乏统一规范管理。卫生、社保、疾控中心、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之间关系不顺、协调不够,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意见建议

1、进一步强化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各级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确立“公共公益政府主导”的理念。建议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管理,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健康发展。

3、加大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不断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管理办法和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范围,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形成“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4、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现有的卫生服务中心站(除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为私立医院和诊所,大多考虑自身经济效益,为居民实施公益性卫生服务意识差。建议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制为公办,市中心城区将原来的4个街道办事处的4个卫生院改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镇卫生院转制建立。城关由中医院或人民医院建立。同时,建议推广特区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实行“一体化”管理,这样既合并了机构,又解决了统一和规范管理的问题。

5、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针对目前我市的社区卫生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通过几个途径解决:一是根据省编委的规定,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30人编制,管理部门要根据规定落实好编制,服务站技术人员可以采取聘用制,人员可根据需要通过招考等方式逐步补充。二是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要有计划地组织卫生技术人员到院校、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参加学术活动,开展规范化培训,逐步提高人员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三是依托大中型医院采取对口帮扶的方式,建立大中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互动的卫生服务机制,鼓励大中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指导。

第3篇:社区卫生服务政策范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生命周期 地方政府职能

社区卫生服务(Community Health Service,CHS)的概念最早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英国,由于其成功地实现了患者分流,较好地解决了患者的就医问题,其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和经验被许多国家效仿和借鉴,并成为世界各国公认的最佳基层医疗模式。中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①的发展是伴随着中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发展起来的。健全地方政府职能,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生命周期模型

生命周期理论。生命周期原指生物或人类周而复始地经历的出生、成长、配偶繁衍、衰老以至死亡等过程。马森・海尔瑞最早提出“企业生命周期”的概念,他认为企业的发展也符合生物学中的成长曲线,可以根据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调整其战略、选择不同的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在他之后生命周期理论得到了不断发展,到目前为止企业生命周期的理论已有20余种。论文在分析过程中借鉴以企业的业务增长速度为标准的简化四阶段(生存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模型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生命周期模型,分析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地方政府的职能。

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启示。为寻找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规律,作者分析了天津市、无锡市、淮安市、英国、美国、德国等地区和国家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情况。在分析国内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的过程中发现,虽然天津市、无锡市、淮安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各具特色,但三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还是具有一些共同点:

第一,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都经历了两个阶段。分别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础建设期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内涵建设阶段,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之后,三个城市从各自的特点出发,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建设,除此之外三个城市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保证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

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没有发挥“守门人”的功能。从三城市社区卫生服体系发展的现状不难看出,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就诊率和首诊率较低,低就诊率和首诊率根本就无法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分流病患、降低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的提供成本、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守门人”功能。

第三,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创建期,三城市的政府承担着社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者和相关政策制定者的角色;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内涵建设阶段,三城市政府又扮演着各部门关系的协调者、社区卫生服务进一步发展政策的制定者的角色。

第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存在尚未解决的问题。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内涵建设阶段,首诊率低、双向转诊未完全实现、发展资金不足等是三个城市社区卫生服体系发展共同面临的问题。

分析英国、美国、德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虽然三个国家社区卫生服务体制各不相同、各具特点,但其中还是有一些共同点可以提炼出来:首先,社区卫生服务“守门人”功能基本实现;其次,政府在社区卫生服体系发展的过程中依然扮演重要的角色,政府是社区卫生服体系的监控者、考核者、资源配置者;最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管理成本高、资金浪费严重等低效率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生命周期模型简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生命周期模型是在借鉴企业生命周期模型的基础上产生的,综合分析淮安市、天津市、无锡市、英国、美国、德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特点及规律,把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生命周期划分为建设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生命周期模型示意图如图:

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地方政府角色定位

建设期地方政府角色定位。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期的特点,建设期的主要工作是基础建设,这个阶段的主要指标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覆盖率,当覆盖率达到100%时,社区卫生服务生命周期的建设期就结束了。建设期地方政府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有:

第一,领导者,地方政府应该根据上级政府的要求以及本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展目标及发展战略。

第二,规划者,以提供“优质、便捷”服务为依据,根据国家、所在省对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考虑现有卫生资源的实际情况,规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建设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应该是主要的建设者。政府在建设的过程中主要承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网络、基本制度的建设工作。

第四,审批者,政府可以把区级医院和街道卫生院以及有条件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所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功能改造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此过程中,需要地方政府对其进行资质审查和批准,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拥有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资质和能力。

第五,管理者,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而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预防服务差错和事故,确保服务安全。

成长期地方政府角色定位。成长期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内涵建设时期,政府应该扮演如下角色:

第一,建设者。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守门人”职能没有实现,在成长期需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成长期的建设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人才建设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等内容。

第二,政策制定者。地方政府应该运用制定政策的职能,推行社区首诊制度、双向转诊制度、医保进社区制度以及社区卫生服务全面考核制度,引导社区居民患者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诊疗。

第三,协调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其他相关部门和组织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理顺这些关系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因此地方政府应该作为协调者,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其他部门与组织的关系,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

第四,制度创新者。地方政府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并借鉴其它城市的发展经验进行制度创新,促进地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

第五,监控者。地方政府是社区卫生服务的购买者,社区卫生服务相关政策的实施情况、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数量应该由地方政府来监控。地方政府作为监控者应该通过建立全面考核体系来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政策实施、经费使用、服务水平、服务效果等方面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控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行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效率。

成熟期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政府角色定位。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到成熟期时,最重要的工作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行政成本,避免因地方政府能力不及或成本过高导致的政府失灵。为此可以考虑引入市场机制或非政府组织等方法来降低成本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效率。

第一,引入市场机制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一方面可以防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收支两条线”、“事业单位身份”形成的效率低下的“懒汉”行为;另一方面可以解决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低效率问题。

第二,引入非政府组织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把非政府组织引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中,让非政府组织承担政府的部分职能,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时,地方政府首先应该创造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环境;其次,应该为非政府无组织的参与活动制定相应的政策;最后,应该重新明确政府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的职责,形成与非政府组织的职能互补。(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

第4篇:社区卫生服务政策范文

1.广西大学2012MPA 学位班广西南宁530001

2.南宁高新区管委会广西南宁530001

3.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01

摘要 结合案例,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新闻、网络、专家访问等方法收集资料,从公共管理视角,采用SWOT 分析方法讨论南宁市社区卫生服务(community health service,CHS)建设的现状、问题,探讨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更有效的实现医疗公平的对策建议。结果发现:南宁市的CHS 建设还不够完善,经费、人才资源短缺直接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是当前南宁市CHS 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其次是缺乏优惠政策引导,群众还没有真正感受到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病的好处。三是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缺乏了解,相较大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认同程度存在差距,主动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寻求服务还不积极,导致社区卫生机构服务对象较少,大医院看病拥堵现象。南宁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为:

(1)公共卫生职能突出;

(2)在促进群众健康保健、疾病预防上优势明显;

(3)具有方便、快捷等社区服务特点;

(4)公共财力投入仍然较为薄弱;

(5)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

(6)城区间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分布不平衡。

结论:建议出台政策优惠,使群众更多享受到社区卫生机构服务的实惠;积极促进大医院与CHS 开展技术合作;引进质量管理体系,发展中医特色医疗服务,使社区卫生服务更深入群众;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的资金投入,建议建立区域卫生服务评估制度,平衡区域发展。

关键词 公共管理;服务;医疗

1 案例

在广西医科大一附院,到产科挂号的人排着长队,排在队尾的黄女士不停地掏出手机看时间,等了约30 分钟后才挂上号。记者注意到,有几个病人等得不耐烦,中途离开。自治区人民医院目前实行分楼层分科室挂号,每层楼都能挂号,分流一部分病人。此外病人还能通过“114”进行电话预约挂号,也能免去现场挂号排长队之苦,但是存在部分预约病人不按预约时间候诊等问题,也对现场挂号的病人造成影响。记者当天在门诊看到,在上午的就诊高峰期,多数科室的挂号处还是排着长队,妇科和儿科尤为火爆。排在妇科的林小姐向记者抱怨“排了一个多小时了”。儿科这边,的士司机卢先生上午8时不到,就带小孩来看病,看完病已快中午了。他说,因为来得早,挂号的时间倒是不长,但候诊时间太久,从挂上号到走进诊室,中间等了一个多小时[1]。

来到北湖南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里完全没有大医院的繁忙景象。市民唐先生因扁桃腺发炎来看病,一分钟也不用等,直接走进诊室就看上病了。该中心负责人坦承,在社区医院,很少能看到排队的场面,通常都是随到随看,有时候是专家在诊室里坐等病人。有社区医院的医生笑称这种现场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1]。

不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坦承,虽然从国家到地方,政府都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但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一些原本是公益性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了生存,不得不把很多心思放在经营上,而忽略了预防、康复、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南宁一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透露,目前政府购买的仅是公共卫生服务,没考虑到房租以及人员工资。例如社区医院的房子问题,除了一些大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自己的门面,大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仍要解决租房问题,设在市中心地段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房租更贵。这位负责人算了一笔账:2009 年,政府购买他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补贴是10 万元,远远不够维持服务站的开支。“光人员工资一个月就要1.5 万元,房租水电每个月支出0.8 万元左右,一年下来这些开支就达到了27 万多元。”这位负责人说:“有时候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补贴,当年不能及时拨付到位,经营者就不得不自己先垫资。这样一来,能不想办法在看病方面增加收入吗?”[2]。

2 研究方法

SWOT 分析最早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韦里克(H.weihric)教授于20 世纪80 年代初提出,是一种综合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分析其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威胁(threats)从而选择最佳的经营战略的方法[3]。SWOT 分析方法已经广泛的适用于企业并得到认可,SWOT 同样适用于公共管理发展策略研究。在把握南宁市CHS 体系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外部环境的变化,应用SWOT 分析对南宁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外部条件等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其中,优势、劣势分析着眼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的职能、实力,在解决居民“看病难”能力上与大医院的比较,机会和威胁分析则注重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其对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可能影响。

3 南宁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SWOT 分析

3.1 优势

(1)获取便捷,方便居民就近医疗。至2010 年年底,南宁市共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6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2 个),其中政府举办的有67 个(中心31 个、站36 个)、社会力量举办29 个(中心3 个、站26 个),覆盖服务人口约190 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160 万人[4],城市人口覆盖率约70豫。相比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群众来说更易获取,在公共卫生方面的职能突出。

(2)医疗与保健相结合,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具有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上采取的是防治策略,即以一级预防为主,以减少发病率和病死率为目标,以控制危险因素为主要内容,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手段,二、三级预防并重策略,在疾病控制和预防、群众健康保健上有重要作用。

(3)医疗费用相对较低。由于医疗药品的进货渠道不同,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药价上有差别,大医院进货过程经过一步步审查,药品质量有保证,但是药价比药房和社区医院高;社区医院进货渠道单一,但南宁市实行社区诊所药品“零差价”销售后,价格绝大多数都要比药房便宜,不足是药物种类固定为基本药物,种类相较大医院少。

3.2 劣势

(1)基础设施薄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备简单,工作环境较差、技术力量较大型医院薄弱。目前南宁市建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建的是少数,多数由二、三级医院或下属卫生所和企业医院或企业卫生所转型[4],普遍存在着环境差、房舍缺、设备不足的问题。

(2)人才资源短缺。工资低、福利待遇问题使医务人员流动性快,同时由于全科医生的培训、职称晋升制度尚不完善[5],不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对职业发展的高层次需求,因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留不住高素质人才。

(3)医疗技术水平薄弱。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未经过系统培训,受理论知识、临床经验、法律知识、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局限,医疗技术水平薄弱。

(4)区域资源分布不平衡。目前青秀区、西乡塘区、高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较高,但江南、兴宁、良庆、邕宁各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较少。近年来,南宁市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尚未同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基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任务难以落实;凤岭南、相思湖、五象新区等区域,尚未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3.3 机遇

(1)政策支持。为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按照中央文件的精神,广西先后下发了《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桂财〔2007〕5 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07〕16 号)、《关于建立全区城市社区卫生工作统计报告制度的通知》(桂卫妇社〔2007〕19 号)、《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及标准(试行)>的通知》(桂卫妇社〔2007〕26 号)等文件。这些政策的制定,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快速发展,并使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2)大医院医疗资源拥堵。南宁市区有二级以上医院20 所,大部分集中于老城区域,而新建城区医疗资源相对不足,部分居民就诊不方便。三级医院承担了大量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的诊治工作,出现看病长龙,导致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3)群众对健康保健的重视。随着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日趋增多,群众对疾病的预防、健康保健方面重视程度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一线医疗机构,相较大医院,与群众联系更紧密,更具亲和性,可及性。

3.4 威胁

(1)存在医疗风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其主要对象是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服务对象具有复杂性,对医疗需求存在很大差异,医疗设备水平相较大医院较低,由于社区卫生机构小,服务对象复杂,对医务人员全科专业素质要求较高,但目前医务人员素质与社区医院职能要求仍有差距,决定了社区卫生服务存在医疗风险。

(2)行业竞争性。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面、改善设备、医务人员待遇等资金大多数通过自筹解决,因此受经济利益驱使,仍然存在无证经营、挂靠经营、违规经营现象。诸如无证经营的所谓“黑诊所”,以单纯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开展超范围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是屡见不鲜。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会导致公共卫生体系底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有益作用难以实现,并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3)群众认同感低。虽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较大医院方便,在费用上也相对便宜,但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认可度较低。很多病人担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设备、医务人员的资质、药品配备等方面都不如大医院,在社区医院看病会不会出现误诊、延误病情,因此在可能情况下,群众都希望到医疗条件好的大医院就诊。

3.5 构造SWOT 矩阵(表1)

4 对策及建议

4.1 SO 策略

建议制定优惠政策,用经济杠杆引导群众使用社区医疗服务。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保扶持政策,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医疗保险体系,降低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费用的个人支付比例。使社区卫生服务能够以较低的诊疗费用和药费自付比例吸引群众就医。规定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逐步实现群众一般的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实现普通病患与疑难病患分流。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格局。

4.2 WO 策略

建议制定优惠政策,促进大中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建议社会力量开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个人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极参加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把社会资金吸引到社区卫生服事业上来。

以南宁市区内各个大型综合性医院为中心点,一家大型医院辐射周边若干社区医院,负责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人力上的支持。在增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水平的同时,大医院的医生还可以成为社区医院医师的指导医师,提升社区医疗人才的素质。制定医务人员输出制度,大医院可以有计划地输送初晋中、中晋高医师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一定时间。这样可以使大医院的医师了解基层的基本工作流程以及社区患者的实际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更加合理地制定治疗方案。同时,可以带动、提高社区医院的医疗队伍的基本水平。一方面使大医院医师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水平。

4.3 ST 策略

建议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发展中医特色医疗服务,加强知识宣贯,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医疗服务质量监督测量机制、过程控制机制、风险识别与控制机制、评估和持续改进机制。对医疗服务过程进行面向对象、面向过程的质量管理,保证医疗过程的可追溯性、可控性。对医疗服务过程进行有效监督管理。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有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六位一体”的功能,因此要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布广、接近群众的特点,积极开展居民乐于接受的特色服务。发挥广西本地中医药优势,开展中医特色服务,例如中草药和针炙、按摩、刮痧、药缮、食疗等中医传统技术疗法,为居民提供健康和形式多样的服务。同时在服务中加强医疗知识普及,提高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认同感。

4.4 WT 策略

建议加大投资力度,建立区域卫生服务评估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

由政府主导,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起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得到强化。建立区域卫生服务评估制度,在一定周期内,根据城区经济状况、人口结构、地理环境、卫生与疾病状况、群众需求等因素的变化,对区域卫生服务质量进行评估,根据协调、持续发展理念,以区域内所有人群都能得到他们该得到的健康需求为目标,同时又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合理布局、建设大型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卫生服务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促进医疗资源均等化,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形成区域卫生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若凡,等.南宁仍存“看病难”现象大医院抢挂号得“走后门”.南国早报网,2011 年8 月4 日.

[2]郭燕群.社区医院:“非营利”不等于不赚钱不创收不现实.广西新闻网,2010 年3 月25 日.

[3]张忠霖,张建萍,朱学德.SWOT 分析法与医院管理理论探讨[J].中国医院,2003,7(5):15-17.

第5篇:社区卫生服务政策范文

在历时3天的大会上,记者一直在寻找答案,试图为这种转变找到最合理的解释。卫生部妇社司副司长秦耕表示,如果一定要为这种转变找到一个合理的解答,那就是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基础设施建设期过渡到发展机遇期。

正如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郭积勇所描述的北京市社区卫生的改变一样。“以往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为资金不足、基础设施不到位等问题苦恼,但随着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视,设备落后、待遇偏低等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社区卫生服务开始寻求更高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宣传力度的加大,老百姓对社区卫生服务认知有所提高,也开始对社区卫生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郭积勇说。

北京社区卫生协会会长何永杰指出,社区卫生服务的职能就是为百姓提供基本卫生服务需求,当百姓的需求提高时,社区卫生服务的能力必须得到提高,二者才能得以平衡。

社区卫生服务进入发展机遇期后,能力提升有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感觉。这是因为此项工作政府不可能像基础设施建设一样,给予规划、标准,例如机构面积、人员配备、设备配备等硬性要求。在不可能有统一规则的情况下,需要各地社区卫生机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副会长李长明如是说。

那么,各地为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都采取了哪些策略呢?在“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经验交流会”上,我们共同目睹了部分省市在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方面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文化建设让医患一家亲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离百姓最近的医疗服务提供单位,理应最为贴近百姓,但在很多情况下,社区卫生机构往往得不到老百姓的信任和认同,这时社区卫生文化建设的好坏就更为重要了。

在社区卫生服务文化建设方面,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采取了“稳固自身建设,层层推进,寓文化建设于工作,寓文化建设于生活的文化建设理念”,将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和全市的居民紧密团结在一起。

据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刘钢介绍,北京市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文化建设采取了“四步走”措施。

第一步,积极组织全市居民开展体育比赛活动,目的不仅在于陶冶情操、强身健体,最重要的是用健康的身心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通过比赛,居民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增进了友谊。

第二步,举办各种文艺演出,以歌曲、舞蹈、小品的形式来展现社区卫生工作中的点滴小事,从而达到讴歌先进典型、倡导良好风气的目的,让居民更加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理解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从而配合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

第三步,让工作在社区卫生机构的家庭保健员,通过健康知识大赛的方式,邀请居民参与活动。并通过相应的选题增加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的了解,从而提升了社区居民参与慢性病管理和防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第四步,征集并推出公益歌曲,使社区卫生工作者拥有属于自己的旋律,增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凝集力,提升了社区卫生机构全体人员献身社区卫生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文化建设的“四步走”措施,真正把社区卫生宣传到每家每户,让人人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使社区居民和社区卫生工作人员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健康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领头羊

在西方,健康管理已成为健康医疗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并已证明能有效降低个人的健康风险,而在我国,健康管理还是新生事物。随着人们健康理念的提高,健康管理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社区卫生的特色医疗服务。

2008年,吉林省长春市从“大卫生”角度出发,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承载平台,全面调动各部门协同合作,全社会动员人人都要参与,完成涉及全市的“健康长春计划”。

长春市卫生局局长齐国华告诉记者,目前全国各地的社区卫生机构在国家大的政策环境下,从硬件上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观,但如何全面开展健康管理就成为社区发展最为重要的部分。在社区开展健康管理中,疾病的预防控制、妇幼保健、计划免疫、健康教育等的有机结合才是社区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健康长春计划”就是将所有项目有机结合在一起,正确划分三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定位,然后将二者的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居民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需要明确的是,健康管理绝不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单打独斗’,健康管理涉及生理、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需要各个部门根据不同职能,分别承担不同的工作,但社区卫生服务一定是领头羊。”齐国华指出,社区卫生服务不是要和大医院比拼技术水平,而是要发挥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健康管理就是社区卫生的发展机遇。

无纸化办公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效率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存在纸质健康档案工作量过大、质量不高、信息无法做到数据无缝式链接等诸多问题。一边是社区医务人员工作任务繁重,一边是他们经常进行重复性劳动,如纸质健康档案需要抄写3遍等。对此,专家表示,信息化建设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切实可行的手段。

上海市闵行区是国内较早开展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地区。据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局局长许速介绍,如今该区社区卫生服务和以往已经大不相同了。首先是实行了信息化电子双卡制管理,通过居民的“健康卡”和医务人员“绩效卡”,建立起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保证了电子健康档案的使用和维护;其次是构建了全程健康管理模式,社区医务人员通过健康教育、健康问卷、免费健康体检等手段,开展居民慢性疾病筛查,并为慢性病高危人员建立专门的高危健康档案,进一步了解所管辖区居民健康情况,无论是居民就诊,还是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社区医务人员都做到了心知肚明,提高了患者的救治率。再次,实现了医疗纵向整合,形成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点和村卫生室的信息网络体系。所辖地区居民如果病患,可以及时通过信息平台向社区医务人员寻求帮助,医务人员也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及时对患者的病情作出诊断。

有统计显示,上门服务、患者来诊、群访三种方式对慢病管理工作的贡献量依次大约是10%、50%、30~40%。而自从信息化手段跟上之后,上海市闵行区慢病管理的很多工作都可以在患者来诊或者医生群访时解决,需要全科医生上门服务的工作并不多。随着国内外对开展信息系统相关技术研究和应用的重视,以信息化为载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将呈现别样的不同。

发动群众一起建设社区卫生服务

由于我国中部、东部、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不均,导致各地各个方面发展都存在差异,社区卫生的发展也是如此,中西部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目前还存在着工作量大、人力和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但这也决不能阻碍社区卫生服务寻求发展的脚步。

重庆市北碚区天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管理模式上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发动群众一起建设社区卫生服务。该中心主任潘金国告诉记者,为了发挥社会工作者的群众联络作用 ,我们在每个社区都聘请了热爱公众事业、群众基础好的人作为社区卫生机构的联络员,在居民和社区卫生机构之间搭起连心桥。联络员可以帮助社区卫生机构传递下一步工作信息,比如开展建立健康档案等工作。在需要居民高度配合的工作中,联络员能提前通知居民,将此项工作内容及需要居民配合的相关事宜在第一时间传达,这样社区医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居民就不会因为觉得突兀,而不配合或排斥社区医务人员。

“同时辖区内居民也可以通过联络员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反映自身健康需求,并促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断改进服务工作,真正做到居民满意,政府放心。”潘金国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联络员为媒介,了解辖区内各个家庭的健康情况,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管理,例如为居民制定慢病管理计划,使居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关系更加密切,这种工作方式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联合医保政策推动基本药物“落地”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初衷是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难题,但是启动一年间它却屡遭争议,争议源于该政策没有真正“落地”。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在众多药品中老百姓很少选用基本药物。

第6篇:社区卫生服务政策范文

为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手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保障群众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社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国务院社区卫生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2007年确定了29个工作基础较好、积极性较高的城市(区)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联系城市(区)。针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问题,通过试点探索,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率先建立起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筹资通畅、运行科学、人才稳定、功能良好、群众广泛利用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在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前,卫生部妇社司组织了各重点联系城市基线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资料,为各市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提供基础资料,为评价工作成效积累本底信息。承担了此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城市工作基线调查方案的设计任务,并在卫生部妇社司的主持下,于2007年9月在武汉召开了全国重点联系城市的基线调查培训会,对基线调查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指导。培训结束后,各地对基线调查工作进行部署实施。大多数城市在2007年12月之前、少数城市在2008年1月初完成了数据的收集和录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课题组人员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对各地上报数据进行了仔细核查及校正,并对数据库进行了逻辑纠错,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

基线调查内容及对象

本次基线调查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①重点联系城市及所辖行政区的基本情况;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情况;③社区卫生服务政策与措施的落实情况;④社区卫生服务对象质量满意度的调查。

调查对象为29个重点联系城市(区)各区卫生局,共193个市辖区卫生局、19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32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2041名社区居民。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调查以合理处方和处方费用为指标,共抽查75100张处方。

基线调查结果解析

(一)制定规划,健全网络

根据各重点联系城市(区)规划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与已经建成的机构数对比分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成数量距离规划数量相差近1/4,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覆盖率,仍然是一项重要任务。以政府投入为主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政策落实较好,部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由个人举办的比例较高。

29个重点联系城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业务用房面积为1984.03平方米,其中36.4%的中心业务用房面积小于1000平方米,未达到卫生部规定的标准。部分城市中心、站之间的关系还比较松散,有待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加强统一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备配备总体情况较好,配备最好的设备是血糖仪和电脑,最差的设备是康复理疗设备。

(二)加大投入,完善机制

从各地财务数据来看,各级财政对社区卫生服务投入不断增加,以区级财政投入为主,2007年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占卫生事业经费的比例为25.58%,预计比2006年增加6.82个百分点。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支出构成以公共卫生支出为主,其他用途占总经费的比例有小幅减少,社区公共卫生经费逐步落实,但各地投入差别比较大,2006年各城市人均公共卫生经费为10.35元,2007年增加至人均16.20元,增长幅度为56.5%。离退休人员工资及在职人员社保支出仍然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沉重负担。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体现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但业务收入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入(经费)的主要来源,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大,以药养医情况仍然比较普遍。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用人机制,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稳定是社区卫生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29个重点联系城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配置数量基本达标,但质量不高,通过对医护人员,特别是医生的学历和职称构成进行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医生比例不到35%、服务站不到30%,大部分医生的,学历为专科及以下。

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接受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生占医生总数的9.75%,而接受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的有16790人,占护士总数的50.84%。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构成数据分析发现,临聘人员古中心工作人员的25.15%,站的临聘人员达到31.2%,个别城市临聘人员数超过80%,临聘人员的管理、福利待遇等问题应该得到相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四)制定基本用药目录,改善药品流通环节,积极开展试点工作,降低药品价格

社区药品政策改革试点逐渐得到重视,大多数城市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来加强对药品价格、质量和用药的管理。以区为单位,重点联系城市中有67个辖区制定了社区卫生服务基本用药目录,占辖区总数的35.26%,平均每区社区基本用药药品总数为779.82种。重点联系城市中54.21%的辖区实施了药品统一采购、集中配送制度。29个重点联系城市(区)中有54个辖区开展药品零差率销售制度的试点,占辖区总数的28.27%。开展医药分开或药房托管制度试点工作还比较局限,29个重点联系城市(区)所有辖区中,仅有12.63%的辖区开展了医药分开或药房托管制度试点,其中,平均每区实行医药分开或药房托管的机构数为4.74个。

(五)落实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为居民健康服务

2007年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力度较大,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16.20元,比2006年增加56.5%。在29个重点联系城市(区)中,以区为单位,83.77%的辖区制定并实施了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73.4%的辖区实行了社区公共卫生考核补助办法。从调查结果看,目前双向转诊的落实不尽如人意,以区为单位,只有36.13%的辖区建立并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土级医院的双向转诊制度。

在基本医疗服务上,门诊量呈现增长趋势,2006~2007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生人均门诊服务量(见表1)。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较多,卫生服务

质量管理有待加强,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平均处方费用分别为54.44元和51.76元,但个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门诊处方费用超过,100元、社区卫生服务站平均门诊处方费用接近100元,平均医疗纠纷发生数为0.20次。

(六)加强管理,完善考核

一为了加快整个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强监督管理,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从调查结果看,被调查者综合满意度为77.19%。对于大多数居民来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经成为小病的首选就诊机构。满意度最低的是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价格,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只有53.56%,可见,在满意度方面仍有较太的提升空间。

(七)理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的关系,建立城市两级卫生服务体系

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的职责与分工,加强协作与配合,理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卫生机构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完善的城市两级卫生服务体系的关键。双向转诊实现数量少,提示本项工作没有真正落实。对口支援增加,表明本项工作正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人员培训及升级机构对口支援情况(见表2)。

(八)推进医疗保险进社区

推进医疗保险进社区,是居民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保障,也是合理分流病人,科学利用卫生资源,节约卫生费用的重要措施。根据此次调查,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医保定点的比例为89.81%,而纳入医保定点机构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比例仅为55.26%。医保政策对社区卫生有一定的倾斜,但还难以达到引导居民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目标。29个重点联,系城市(区)中有少数城市医保政策对社区卫生的倾斜力度较大,如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平均起付线差距最大的城市是沈阳,达到1200元。

大部分城市所有辖区均已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少部分城市中还有少数辖区未开展试点。以区为单位,75.14%的辖区实行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

(九)整合资源、推进社区中医药服务

积极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技术在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任务之一。从社区中医科室的建设情况看,总体呈现良好的态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有中医科室的比例较高,古78.92%,中医科室和中药房的建立为中医药在社区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服务的提供看,中医门诊服务量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还有不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没有开展中医服务,因此,加强中医人员及设施的配备,积极开展中医服务,是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特色和优势的童要举措。

第7篇:社区卫生服务政策范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构建新型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满足群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公益性质,转换运行机制和投入方式,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责任,积极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坚持防治结合、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

——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使社区卫生服务与城镇化进程、新农村建设和社区建设同步发展。

三、工作目标

以“户户拥有社区责任医生,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为长远目标,通过对我市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医,争取到2010年,在全市基本建成网络健全、配置合理、功能完善、保障有力、运行科学、监管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确保群众可以享受到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

四、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一)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定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提供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和贫困居民为重点,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基本医疗等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得向医院模式发展,原则上不设住院病床。

(二)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从20*年起,利用三年时间,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建筑面积分别不小于1000平方米和150平方米的要求,在全市每个乡镇(街道)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按全市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在全市设置80家左右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采取对中心、乡镇卫生院进行改造的方式进行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采取以原卫生分院、全科医疗点和村卫生室改造为主、新建为辅的方式进行,中心对站实行一体化管理。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建设按省有关标准要求进行。

(三)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认真实施乡村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提升工程,争取到2010年完成所有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岗位培训。强化市级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有计划地组织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到市属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参加有关学术活动。鼓励市级医院临床医生以多种形式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离退休医护人员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

五、创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机制

(一)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运行机制。全面推行聘用制,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等办法。采取多种选拔任用方法,择优选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认真落实上级有关社区卫生工作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政策,适当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比例,吸引卫生人才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强化内部财务管理,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建立与服务数量、工作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相挂钩的分配制度,使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安心在社区工作。

(二)全面深化实施社区责任医生制度。按照服务区域划分和人均服务1000-2000人口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以社区责任医生为骨干,社区护理等人员共同组成的社区责任医生团队。社区责任医生要转变服务模式,采取主动服务、上门服务的方式,及时掌握责任区居民健康信息,科学利用健康档案,实施针对性健康服务,重点做好责任区内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妇幼和老年保健以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工作。综合运用上门巡诊、家庭病床、全科门诊等措施,为群众就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社区责任医生对责任区内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和巡诊等主动服务次数原则上每年不少于4次。根据服务对象的特殊需求,社区责任医生可通过签订健康合同等方式开展个性化的健康保健服务。

(三)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市属医院分工协作机制。在全面落实农村公共卫生三大类12项任务,切实做好农民健康体检工作基础上,整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能,将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加强市级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支持,实施“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计划”,组织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钩结对,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实行资源共享。要逐步将市级医院承担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分流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适宜社区诊疗的患者及其就诊资料及时转回社区,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新格局。

(四)积极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和作用。以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为契机,加强城乡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合理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开展对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切实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水平。在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积极利用中医药资源,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六、完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措施

(一)制定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在组织相关部门编制全市区域卫生发展规划时,要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点设置和发展计划作为区域卫生规划的重要内容进行编制,并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列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完善和落实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保障社区卫生服务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在城市新建、扩建、旧城改造中,要充分考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的需要,优先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用地,有关规费除上缴中央的外,予以减免。城市房地产成片开发的,应当依据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布局专业规划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国家、省相关标准规范,将社区卫生服务用房作为公益性配套设施建设要求,纳入规划设计条件,并作为土地出让的前提条件,由开发建设单位同步建设后移交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用房必须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不得挪作他用。

(二)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要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要最大限度地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对新建成的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按一定标准予以补助。各乡镇(街道)、村(社区)也应设立配套经费,对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予以适当补助。

落实社区卫生工作经费。在继续保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专项资金和农民健康体检专项资金的基础上,财政按上级规定标准建立市区社区卫生工作经费,按照“政府花钱购买服务”和“费随事走”的原则,根据服务人口、服务项目和数量、质量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给予相应的经费补助。各乡镇、街道也要积极创造条件,筹措经费,支持本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正常运转。

(三)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健康保障作用。要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以及医疗救助制度与社区卫生服务的相互促进作用,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定点医疗机构范围,拉开各类医疗保险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市级医疗机构的起付标准和支付比例档次。进一步研究制定支持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的政策措施,引导群众优先利用社区卫生服务资源。

(四)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监管机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改造和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要加强督导,确保建设质量和工作进度。对于未按标准和进度建设,取消经费补助。要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和技术服务项目的准入管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和管理信息系统,强化行业监管和质量控制。完善社区医药价格管理。推行药品集中采购,确保医药安全,降低药品价格。

第8篇:社区卫生服务政策范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96

为了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国家下发了一些列相关文件,由此,我市的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得以提高,覆盖面得以扩大,管理水平也更上了一个台阶。但对于企业医院中由原来的门诊部延伸出来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来说,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提升。所以,对这些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总结经验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报告。

为了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国家下发了一些列相关文件,由此,我市的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得以提高,覆盖面得以扩大,管理水平也更上了一个台阶。但对于企业医院中由原来的门诊部延伸出来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来说,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提升。所以,对这些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总结经验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报告。

近几年,我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文件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然而要想有效深入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就得实实在在地落实好“社区搭台、卫生唱戏、各方支持、政策配套”,这是开展的前提。

近几年,我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文件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然而要想有效深入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就得实实在在地落实好“社区搭台、卫生唱戏、各方支持、政策配套”,这是开展的前提。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保问题还未得到有效地解决:社区卫生服务能很快地走出发展困境的障碍之一便是医保问题。目前现状为我市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上已纳入医保的门诊定点单位体系,但我们企业延伸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并没有纳入,这样对我们社区城镇居民没有体现出国家的卫生惠民政策。在这一点,居民无法享受到就医的便利,同时也增加了居民对社区卫生工作不信任感和不满意感。笔者认为医保应由卫生、社保、财政等多部门共同协商确定制定相关政策,可以替换掉以前由社保部门一方决定;同时为引导居民小病在社区就诊,大病到医院治疗,享受医疗的便利性,医保应该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准入和各类报销政策上有明显倾向性,适当地扩大机构服务项目的报销范围,从而在报销比例上与医院进一步拉开适当的差距。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保问题还未得到有效地解决:社区卫生服务能很快地走出发展困境的障碍之一便是医保问题。目前现状为我市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上已纳入医保的门诊定点单位体系,但我们企业延伸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并没有纳入,这样对我们社区城镇居民没有体现出国家的卫生惠民政策。在这一点,居民无法享受到就医的便利,同时也增加了居民对社区卫生工作不信任感和不满意感。笔者认为医保应由卫生、社保、财政等多部门共同协商确定制定相关政策,可以替换掉以前由社保部门一方决定;同时为引导居民小病在社区就诊,大病到医院治疗,享受医疗的便利性,医保应该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准入和各类报销政策上有明显倾向性,适当地扩大机构服务项目的报销范围,从而在报销比例上与医院进一步拉开适当的差距。

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偿但必须的服务项目补偿不到位:国家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尽最大努力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的需求,如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疾病健康咨询、残疾人康复、低保优惠、妇儿保健、慢病干预、预防免疫等服务。不过这些项目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偿提供给广大社区居民的,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年进行考核,同时可给予一部分补偿,然而这些补偿远远不能平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偿开展这些项目所投入的大量精力、人力及物力,使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压力增大,发展缓慢。因此为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政府有关部门针对这些方面应出台具体的合理的补偿措施和实施方案。

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偿但必须的服务项目补偿不到位:国家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尽最大努力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的需求,如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疾病健康咨询、残疾人康复、低保优惠、妇儿保健、慢病干预、预防免疫等服务。不过这些项目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偿提供给广大社区居民的,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年进行考核,同时可给予一部分补偿,然而这些补偿远远不能平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偿开展这些项目所投入的大量精力、人力及物力,使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压力增大,发展缓慢。因此为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政府有关部门针对这些方面应出台具体的合理的补偿措施和实施方案。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于各方面原因存在不规范现象:在基本资料管理上,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所辖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还未进行全面的调查,未全面掌握主要慢性病发病人数,其建档率<50%,因此,也使社区诊断报告可信度不高,以及慢性病防预工作进展缓慢;在工作方面,有些机构的工作思路不清晰,对于门诊日志、健康档案回访登记、健康教育计划与落实、照片资料等日常的各项资料整理不规范,导致积累的资料杂乱,丢失,归档不健全;此外在各机构之间,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发、无序的双向转诊制度缺乏整体性指导意见,很不利于引导居民规范化转诊。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于各方面原因存在不规范现象:在基本资料管理上,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所辖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还未进行全面的调查,未全面掌握主要慢性病发病人数,其建档率<50%,因此,也使社区诊断报告可信度不高,以及慢性病防预工作进展缓慢;在工作方面,有些机构的工作思路不清晰,对于门诊日志、健康档案回访登记、健康教育计划与落实、照片资料等日常的各项资料整理不规范,导致积累的资料杂乱,丢失,归档不健全;此外在各机构之间,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发、无序的双向转诊制度缺乏整体性指导意见,很不利于引导居民规范化转诊。

部分服务项目功能不能院站合一,共同完成: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着整体技术力量薄弱,学科不健全,比如0~6岁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60岁以上健康查体等。而恰恰这些服务项目是医院相关科室做得很规范的。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减少相关专业人员、减少很大一部分资金支出的两全其美的办法。应该依托医院的雄厚技术力量,做到信息共享,最具体的做法是各项保健查体表要求和社区卫生服务的表格统一,拿来就用,更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部分服务项目功能不能院站合一,共同完成: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着整体技术力量薄弱,学科不健全,比如0~6岁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60岁以上健康查体等。而恰恰这些服务项目是医院相关科室做得很规范的。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减少相关专业人员、减少很大一部分资金支出的两全其美的办法。应该依托医院的雄厚技术力量,做到信息共享,最具体的做法是各项保健查体表要求和社区卫生服务的表格统一,拿来就用,更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社区卫生服务缺乏质量控制和医疗安全,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缺乏正确管理,且未形成良好服务的流程:首先主要的原因还是相关资金来源不足,设备老化,药品不齐,导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硬件与软件相对滞后的格局,降低了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任度。其次是机构医护人员业务水平不稳定,知识结构差,外加相应的管理制度不键全,导致疗效不稳定。②缺乏优秀的人力资源,对于紧急情况无熟练应对经验:从现阶段来看,从事基层技术人员少,水平低,基础不扎实,技术方法老旧,这已经成为医疗风险的一大潜在危机。③缺乏信息渠道,不能及时更新知识体系:对新的技术、知识、药品等前沿东西了解迟而少,无法高效地解决患者难题,同时也使医疗风险系数增加。④缺乏自我约束力,常主观行事:未按现行的医疗规章制度、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办事,导致对社区居民的诊疗和护理过程中问题频发,增加了医患矛盾,降低就诊率。⑤缺乏危机意识,要件举证不完善:现阶段部分医护人员安全意识差,工作态度消极,病例登记疏漏,检查不全,诊疗方案不规范,且有违章操作、超范围执业等情况发生,均可导致医患纠纷。作为医护人员要学会自我保护,杜绝医疗事故。医疗事故是医者和患者最大的不幸,而医疗事故又常常是对偷懒,大意,草率和不负责任的惩罚。所以该写的不要漏掉一个字,该说的不要漏掉一句话,认真对待每一个医疗行为。

社区卫生服务缺乏质量控制和医疗安全,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缺乏正确管理,且未形成良好服务的流程:首先主要的原因还是相关资金来源不足,设备老化,药品不齐,导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硬件与软件相对滞后的格局,降低了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任度。其次是机构医护人员业务水平不稳定,知识结构差,外加相应的管理制度不键全,导致疗效不稳定。②缺乏优秀的人力资源,对于紧急情况无熟练应对经验:从现阶段来看,从事基层技术人员少,水平低,基础不扎实,技术方法老旧,这已经成为医疗风险的一大潜在危机。③缺乏信息渠道,不能及时更新知识体系:对新的技术、知识、药品等前沿东西了解迟而少,无法高效地解决患者难题,同时也使医疗风险系数增加。④缺乏自我约束力,常主观行事:未按现行的医疗规章制度、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办事,导致对社区居民的诊疗和护理过程中问题频发,增加了医患矛盾,降低就诊率。⑤缺乏危机意识,要件举证不完善:现阶段部分医护人员安全意识差,工作态度消极,病例登记疏漏,检查不全,诊疗方案不规范,且有违章操作、超范围执业等情况发生,均可导致医患纠纷。作为医护人员要学会自我保护,杜绝医疗事故。医疗事故是医者和患者最大的不幸,而医疗事故又常常是对偷懒,大意,草率和不负责任的惩罚。所以该写的不要漏掉一个字,该说的不要漏掉一句话,认真对待每一个医疗行为。

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全面质量管理与目标质量管理双管齐下:所谓的全面质量管理是通过社区卫生机构团队的合作,对工作中各环节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持续改进社区医疗服务质量,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此法现为世界质量管理的最主要方法。所谓的目标管理则是在上级熟知我院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确立半年内预定达到的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而进行的组织、实施、考核、评价工作。医患关系、首诊功能的建立、三诊服务(三诊即门诊、出诊和转会诊中连续、综合及协调服务)这三点为社区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我院采取两种质量管理监控方法双管齐下的办法,提高社区质量管理。②三级质控体系要牢抓:为使社区服务的医疗质量得到一个很好的飞跃,我院逐渐形成院级、社区(即相当于科级及医务人员)工作人员自我管理的完整三级管理网络,即医院、科室、人员自身三级负责。医院负责质量管理咨询、指导、督导和考核;各科室负责质量教育、强化各类人员对医疗质量的责任,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实施质量自我检查、自我管理的办法。③加强行业管理与沟通,提高服务质量:为减少医患冲突,增加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度,对于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应不断加强,建立良好的考核制度,落实“以病人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用实际行动感化社区居民。④运用科学管理,完善医疗制度,提高服务效率:服务效率中基础质量和环节质量两方面都要抓,在重点时段、地区、质量以及薄弱环节加大其督察、监控力度,将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科学化、全面化、合理化,使各类医疗缺陷和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运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落实好质量管理方案,提高服务质量。⑤制定医疗风险评估机制,规范医疗行为:将普法教育和医疗安全教育面向各级医护人员大力开展,切实执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件》,制定防范处理医疗事故预案,对医疗缺陷的责任人、责任科室,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从而督促医护人员依法执业,依法行医。辅助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将医疗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⑥加强服务人员素质培养:主要体现在对全体医护人员都要广泛开展岗位培训,从基本功训练抓起,加强急救培训。落实防范医疗事故的根本措施,即严格的“三基”、“三严”训练,将未能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而导致各类事故的根源斩断。⑦将社区卫生服务真正地融入社会体系之中:利用社区优势及新闻媒体,将各项常识,先进事迹,法规制度等深入广泛的宣传,让社会广大群众知法、懂法,有效地阻止一些人的无理取闹,从而争取工作的主动性。

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全面质量管理与目标质量管理双管齐下:所谓的全面质量管理是通过社区卫生机构团队的合作,对工作中各环节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持续改进社区医疗服务质量,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此法现为世界质量管理的最主要方法。所谓的目标管理则是在上级熟知我院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确立半年内预定达到的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而进行的组织、实施、考核、评价工作。医患关系、首诊功能的建立、三诊服务(三诊即门诊、出诊和转会诊中连续、综合及协调服务)这三点为社区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我院采取两种质量管理监控方法双管齐下的办法,提高社区质量管理。②三级质控体系要牢抓:为使社区服务的医疗质量得到一个很好的飞跃,我院逐渐形成院级、社区(即相当于科级及医务人员)工作人员自我管理的完整三级管理网络,即医院、科室、人员自身三级负责。医院负责质量管理咨询、指导、督导和考核;各科室负责质量教育、强化各类人员对医疗质量的责任,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实施质量自我检查、自我管理的办法。③加强行业管理与沟通,提高服务质量:为减少医患冲突,增加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度,对于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应不断加强,建立良好的考核制度,落实“以病人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用实际行动感化社区居民。④运用科学管理,完善医疗制度,提高服务效率:服务效率中基础质量和环节质量两方面都要抓,在重点时段、地区、质量以及薄弱环节加大其督察、监控力度,将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科学化、全面化、合理化,使各类医疗缺陷和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运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落实好质量管理方案,提高服务质量。⑤制定医疗风险评估机制,规范医疗行为:将普法教育和医疗安全教育面向各级医护人员大力开展,切实执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件》,制定防范处理医疗事故预案,对医疗缺陷的责任人、责任科室,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从而督促医护人员依法执业,依法行医。辅助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将医疗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⑥加强服务人员素质培养:主要体现在对全体医护人员都要广泛开展岗位培训,从基本功训练抓起,加强急救培训。落实防范医疗事故的根本措施,即严格的“三基”、“三严”训练,将未能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而导致各类事故的根源斩断。⑦将社区卫生服务真正地融入社会体系之中:利用社区优势及新闻媒体,将各项常识,先进事迹,法规制度等深入广泛的宣传,让社会广大群众知法、懂法,有效地阻止一些人的无理取闹,从而争取工作的主动性。

完善社区医务人员的激励政策,提高自身服务质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目前是在医院的控制下运营。其中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明显。为了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医院给社区卫生机构应提供一定的组织成本。在政策上给医务人员一定的优惠,卫生服务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有了保障后,解除生活带来的危机感,以及消除心理上的惰性,通过不断的对服务意识熏陶,让社区医务人员主动服务;这些优惠到来的同时,到社区工作的人力资源的就会增多。到那时,我们可以制定奖惩严明的措施,来保障服务质量,广招严进。

完善社区医务人员的激励政策,提高自身服务质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目前是在医院的控制下运营。其中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明显。为了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医院给社区卫生机构应提供一定的组织成本。在政策上给医务人员一定的优惠,卫生服务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有了保障后,解除生活带来的危机感,以及消除心理上的惰性,通过不断的对服务意识熏陶,让社区医务人员主动服务;这些优惠到来的同时,到社区工作的人力资源的就会增多。到那时,我们可以制定奖惩严明的措施,来保障服务质量,广招严进。

对社区服务站的考核,应该把质量、服务、安全、效益和地方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每年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考核成绩按不同的权重结合起来。

对社区服务站的考核,应该把质量、服务、安全、效益和地方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每年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考核成绩按不同的权重结合起来。

在人力资源的问题上,笔者认为在制定适当的培训方式和合理的考核标准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来调动从业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危机紧迫感。当然解决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是一重要方面,可以在职称、福利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应采取多种形式有效加强培训在职人员综合素质和诊疗技术,如运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为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

在人力资源的问题上,笔者认为在制定适当的培训方式和合理的考核标准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来调动从业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危机紧迫感。当然解决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是一重要方面,可以在职称、福利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应采取多种形式有效加强培训在职人员综合素质和诊疗技术,如运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为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

以上探讨的内容是我对社区卫生服务目前存在的某些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办法的一些思考,旨在为进一步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及效率,提供一些个人资料及看法,对于其中的某些问题仍需结合现状做进一步的调查探讨。

第9篇:社区卫生服务政策范文

过去20年来医疗费用开支持续的高速增长对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从长期来看,医疗费用开支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社会经济和工资收入的增长速度,医疗保险基金面临收不抵支的巨大风险。因此,合理控制医疗保险费用过快增长已经成为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要对医疗保险费用进行有效控制,除了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体制外,还要在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合理分配和使用医疗资源上有新的举措。具体地说就是发展“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制,发挥社区医疗服务的作用,真正形成“小病、慢性病进社区,大病、急性病去医院”的就医格局。

1 从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看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必要性

根据卫生部《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社区卫生服务是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服务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根据北京市劳动保障局2007年的调查统计,在全年的参保人员中退休人员占到总数的30%,但医保报销额占到总额的75%,治疗慢性病所用去的费用比例很高。而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于这类慢性病治疗及干预条件日益成熟,完全可以将慢性病治疗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WHO的研究也证明,80%以上的疾病是不需要去大医院治疗的,而社区卫生服务所具备的六位一体的功能,就可以切实的为人们提供便利,使病人在家里或社区内获取医疗服务。鉴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实行政府采购的零差价制,社区卫生服务的成本普遍低于市区级医院,北京市卫生局正在试行的双向转诊制度一方面使居民在遇到大病或疑难病症时可以及时转至市区级医院就诊,又可在病情得到控制后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巩固治疗,从而大大节约了医疗保险费用、优化了医疗资源的配置使用。

2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全国95%的地级以上城市、86%的市辖区和一批县级市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已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近两年12000个。但总体看来,主要问题有:发展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从供方来看,主要问题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乏资金、医生短缺、服务质量不高、政策不配套等;从需方来看,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居民对其认可度低、缺乏了解和信任、利用率低。

2.1 社区卫生服务的供给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很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入不付出,负债经营,连房租都成了问题,更谈不上医生的收入了,这迫使社区卫生服务只能通过侧重医疗服务的部分来获取收入,无暇顾及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项目,背离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初衷,形成“重治轻防”的现象。由于资金缺乏,社区医院普遍装备不足,条件简陋,药品种类不全或是包装陈旧,难以适应百姓的就医需求。二是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匮乏。现有基层卫生服务人员严重不足,且基本素质与居民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目前全国范围内取得人事部、卫生部认可资格的全科医师只有2000多人,根本无法满足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师大部分没有过全科医学培训。在一些大中城市,老百姓之所以有病就往市区级医院跑,而不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区卫生服务整体质量不够高,无法取得居民信任。三是社区卫生服务效率不高。由于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软、硬件条件的约束,社区医疗普遍存在服务不够规范、总体功能(六位一体)没有充分发挥、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社区医院在对疾病的准确判断和疾病治疗的快捷性方面还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四是社区卫生服务缺配套政策。由于长期以来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和医保政策制约等原因,目前多数社区医院还不符合医疗保险制度的标准,因此社区医院没有被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名单,造成居民在社区医疗机构看病得不到报销。这也是客观上导致一些居民放弃社区医院而选择市区级医院就医的原因之一。

2.2 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方 一是百姓对其了解程度低。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表明,在对2000户被访北京城区居民调查统计数据中发现,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了解程度不高。有32.2%的居民表示根本不知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提供的服务项目;有46.1%表示知道一点儿。但通过交谈了解到,他们所知道的也仅仅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提供的常规项目,如打针输液等,或是自己曾经接受过的一些服务,而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其他功能基本不了解。二是百姓对其认可程度低。在2006年对北京市居民的一项小型问卷调查中发现,有48.7%的居民就医的首选场所为市级医院;有38.2%选择区级医院,只有11.8%的居民选择社区医院。居民愿意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原因排名前三的别是:路途近,方便的占84.2%;候诊时间短的占36.8%;价格便宜的占27.6%。而不愿意选择的原因分别是:医疗设备简陋的占55.3%;对医生的技术不信任的占53.9%;药品不齐全的占36.8%。由此可见,居民是否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关键在于其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可程度。

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说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认可程度是一个双向的问题,一方面是居民的认识问题,另一方面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所提供的服务能否与居民需求相适应。由于目前市区级医院存在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很多居民正在改变着看病非市区级医院的观念,他们希望能有社区卫生服务这样的医疗机构来满足他们的基本医疗需求。但是,就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客观条件来说,离百姓可接受的程度还有很远的距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医疗服务提供方的技术力量和服务水平的信任程度不够。

3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有效控制医疗保险费用过度增长

建设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必须站在关注民生、保障民生的高度,把切实提高百姓卫生健康问题,作为我们实现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使社区卫生服务真正成为老百姓有效预防、就医方便、价格低廉、服务质量有保障、具有可持续性的医疗服务社会公共事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力度。

3.1 提高百姓对社区医疗服务的认识。要在宏观层面上,从全面增进百姓健康福利的高度,加强对社区医疗服务的宣传工作,明确并落实各级政府的主导地位和管理职责,加快全科医生培养步伐,推行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

3.2 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的配套政策。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需要靠其他政策的配套,特别是医疗保险政策的支持。具体来说,就是:将达标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管理系统,针对社区卫生服务具有六位一体的功能,基本医保在支付项目上对其的支持应突破只管医疗不管预防,从保障疾病扩大到保障健康。同时,适当放开对于可报销药品的级别限制,尤其是一些慢性病的常用药。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社区医疗机构的监管和支持。劳动保障部门在对社区卫生机构纳入定点医疗机构的标准及管理上应根据其功能“量身打造”,制定单独的一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定点医疗机构的审批标准,突出对其“六位一体”功能的要求标准。

3.3 是建立百姓就医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移的价格机制。在现有医保门诊报销比例规定下,鼓励各地根据自身公共财力情况,适当提高享受医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的门诊报销比例,引导百姓就医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移。今年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出,为了促进在职职工就医向社区医院转移,2008年7月调整社区就医报销比例至70%,其他医院就医50%的报销比例保持不变。同时,北京市将为60岁以上不享受医保人员而建立的“一老”大病住院保险,到2008年10月把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老年病的门诊报销纳入报销范围,但这部分门诊报销只限定在社区医院。这种就医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移的价格机制,不仅可以突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的经济性和方便性,而且可以节约医疗保险费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使用。

4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