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发展规划目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什么要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否是必需的?我们都知道,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和组成部分,有绩效考核、岗位调整、劳动定员、教育培训、员工招聘等等,却没有涉及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恰当、合理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以支撑企业最终目标的实现。那么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制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这就要求企业对现有的以及未来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规划与布局,以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对于人才的多样性需求,这种工作就是人力资源发展规划,而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就是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几个重要概念
(一)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定义
广义上来说,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贯穿人整个生命旅程的,即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都会有一条职业生涯发展道路,本文只讨论人在工作阶段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即狭义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因此,这里给出的企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定义也是狭义的。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定义是,为了实现与企业发展高度契合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所列出的各种职业目标而进行的甄别以及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发展性活动(各类培训、教育等)。
由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一是员工为了既定的一系列目标所进行的各类学习与培训;二是这些为员工所订立的一系列职业发展目标与培训必须与企业发展、企业战略高度契合,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到企业发展的大环境中,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这样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才是成功的和能够实现的。
创业者,自己的意志就是企业的意志,自己掌控企业的各项目标和发展道路,这类人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各类民营企业家、创业家,但是这类人是比较少的,要成功,个人努力、机遇、准确的发展道路等等缺一不可。
(二)职业锚的定义
所谓职业锚,就是一个员工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他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无论如何都无法放弃的职业发展中那些至关重要的东西。
职业锚就是一个个我们职业生涯道路上的阶段性目标,这又引出一个问题,如何知道我们达到了下一个阶段职业锚的要求?比如说,新员工工作了一两年,怎么就能说他有资格胜任班长的岗位?这就要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来解释了,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完备的管理学科,包括绩效考核、员工培训、岗位管理、薪酬管理等等,通过对员工绩效考核,必然会形成个人的连续的绩效考核记录,从绩效考核记录可以看到一个员工是否具有向上提升的资格,这就是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绩效考核的内在联系。再比如,每个职业锚都要一定的任职要求,也就是说员工的知识、技能或者经验要达到某些特定的要求,才能任职更高级的职位。那么他就必须参加各类培训、认证或者国家的考试,这又把职业生涯规划与员工培训联系起来了,可以看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个模块都是通过这种内部联系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管理系统。
(三)职业能力倾向
职业能力倾向是指由员工的个人发展经历和员工隐藏的个人性格以及工作动机所决定的对不同性质职业的个人倾向,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在西方人力资源管理学中体现,人类的职业倾向概括来说可分为:技术/职能型、管理型、创造型、自主/独立型、安全/稳定型。正常情况下,每个人可能是一个为主兼有其他的特征,将不同员工的职业能力倾向进行区分的方法就是职业能力倾向测试,企业只有根据不同员工的不同倾向合理安排其职业生涯发展路线,才能达到人力资源使用效果最大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员工忠诚度。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依据及起源
最初对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研究是由近代西方人力资源管理分化出来的,其核心是对个人职业能力倾向的研究,相关学科有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组织行为学、行为心理学理论等等,在职业能力测评理论的发展中,涌现出了如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理论、罗伊职业兴趣类型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类型理论等等,但是无论何种理论,其对于职业选择来说,基本都是不同人的选择应依据其个人兴趣、性格或者特点决定,而要准确确定个人的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的兴趣或者性格,必须进行相应的测试并进行归类,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来说,重要的不是研究探讨这些理论,而是如何运用。因此,企业应选择合适的理论作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理论依据。
四、职业生涯规划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首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理论起源于近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属于人力资源管理学的分支科学,有一套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及实践方法,有多种学科流派,我们必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理论工具,保证其结果运用的正确性。
(二)共同参与原则
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定有两点基本要求,一是符合员工个人特点和发展需要,二是与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相匹配,由这两点要求可以看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需要员工、企业两者共同参与,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必须与员工进行充分交流沟通,一方面将企业发展要求告知员工,一方面又合理考虑员工特点和个人发展需求,将两者合理结合才能制定出双方都满意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三)循序渐进原则
由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贯穿员工全部的职业生命,因此,从员工进入企业直至员工退休,在其不同的职业阶段有不同的诉求和表现,这就要求制定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必须要循序渐进,根据员工职业周期,采取不同的方案。
(四)持续学习原则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不断制定、修订目标,不断达成目标,不断选择新目标的连续的过程,这种过程将贯穿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
(五)修正性原则
由于职业规划贯穿了员工整个职业生涯,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迁以及员工个人年龄阅历增加导致的思想认知的不断变化,其职业生涯的路线也必然会不断变化,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不断制定、不断修正的过程。
(六)多样性原则
从组织行为学角度来看,每一个员工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即使管理人员能够根据一些测试将员工分为不同的类型,也并不是说同一类型的员工就能采取完全相同的职业生涯路线设计,因为每个人的个性、动机、背景、认知能力都不相同,这就是导致职业生涯规定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多样性原则要求我们必须要根据每个员工的不同特点、不同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职业发展路线,保证每名员工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与教育。
五、职业生涯规划管理需注意的问题
(一)多部门共同配合、共同制定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首先,企业的领导层必须对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工作有足够的认识,由于其短期内难以看到实际效果,因此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提供持续的支持。其次,人力资源部门必须处于主导地位,从整体规划的制定、指导各基层工区青年员工制定员工培养方案到员工培训制度、员工职业能力倾向测试与数据分析等等,必须进行专业的指导。再次,必须要求员工积极参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了解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必要性和科学方法、手段,这样才能使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有机融合。
(二)必须为员工创造公平、公正的发展平台
关键词:发展规划;规划管理
1规划的编制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发展规划是企业发展的路线、原则和纲领,描绘了企业总体发展蓝图,目前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三年滚动发展规划的规划框架,在创新市场营销、拓展国际经营、实施科技创新等多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设计和谋划,可为公司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中车戚墅堰公司以内燃机车造修为主业的百年老企业,长期以来一业独大,严重依赖国铁市场,其他产业比重偏小,缺少第二支柱产业。随着铁路内燃机车市场的萎缩,严重冲击了公司的经营业绩,一度出现严重亏损。对此,我们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三年滚动规划时,对主要发展指标及具体发展措施进行了谋划,重点集中在如何跳出两条铁轨,发展新产业,推动公司向高质量发展方向健康发展。
2规划工作存在的不足或难点
反思我公司在规划工作方面的不足,在制定、论证、实施三个环节中,都或多或少还是存在着一些做得不完善的地方,同时也是规划工作的难点所在:(1)规划制定过程难以严谨。随着企业竞争的逐渐激烈,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面对可能出现的机遇想尝试进入,以前进入的市场前景不明,却又很难决断退出,所以规划编制需要考虑的因素太过复杂,规划的编制是对一个企业前瞻性、洞察能力的最大体现,而这正是目前所缺乏的,导致规划制定难以做到科学严谨,规划应该具有的指导性作用也大打折扣。(2)规划论证相对缺失。目前我们在编制规划时,整个过程缺少论证环节,某些发展方向和领域的规划只是意向,真正付诸实施时缺乏令人信服的理由,造成投资预算及规划实施过程左右为难,规划迟迟停留在纸面。应该对规划中涉及的有关重大议题和相对陌生的领域,安排一些专题研讨会、论证会,由咨询公司专家及该业务领域的公司内部专家参与讨论和论证,分析发展环境,集思广益,减少规划的盲目性。(3)规划落实缺少监控。规划制定成稿后,有效的落实以及实施效果的跟踪过程也存在欠缺,往往还会发生偏向。首先在规划的落实方面,跟踪监管职责还不明确,规划管理部门往往只负责编制规划,规划成稿后便大功告成,缺乏跟踪落实及考核职能和机制。其次在企业发展方向方面,企业的经营活动都是围绕市场开展,而市场是瞬息万变,有些是稍纵即逝的,市场部门不可能严格按照企业规划的内容开展工作,抓住机遇,开拓的新领域是市场部门的职责,而这些往往是规划中没有列入的,企业的发展方向就会产生改变,就会脱离规划的监控视角。
3规划工作的下一步打算
企业的战略规划体系的核心内涵是按照战略规划前瞻性、引导性、挑战性和可实现性,以企业战略目标为驱动,对企业规划实施全过程动态管理的管理体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战略规划管理体系,包括规划管理组织体系、业务流程和制度。(1)建立适应发展规划管理的组织体系。在职能管理层面,公司规划管理部门在公司总部董事会直接领导,承担战略与规划管理职能,组织总体战略规划的编制及实施评估,要组建一个由各相关职部门牵头的子系统规划及职能规划的组织体系,进行公司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推进。(2)完善规划管理的制度及流程。成功的战略规划系统都会遵守科学的业务流程,而要有效地开展战略规划工作,还必须为此制定严整的企业流程、制度。制定战略规划流程是让整个公司的战略规划能够有一个顺畅的运转渠道,从而使之程序化,科学化,流程化,从公司的最高领导者到每个职能部门,再到基层管理人员都将很清楚各自在整个流程中所担任的角色。企业要按照战略规划管理体系的核心内涵,建立和完善适合发展要求的战略规划管理制度、流程。形成在董事会领导下的由规划管理部门进行筹划和组织编制,专家组进行论证,董事会最终决策的一套规范流程。在战略规划制度设计上,应该由基本制度、管理办法和操作细则三个层级组成纵向结构的管控制度文件体系。
4规划管理工作的建议
(1)加强企业规划支持保障的宏观研究。一方面,要重视对宏观环境、行业环境、核心竞争力、产业定位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另一方面要以赶超世界先进企业为目标开展对标管理,要开展情报研究,建立广泛的信息网络,收集、分析数据,要形成从生产技术到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的系统化对标体系,建立公司竞争力的评估管理体系。在上述一系列内部资源、能力与外部环境评估分析的基础上,通过SWOT分析揭示公司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威胁或挑战,从面有效发挥战略的先导作用。这既是规划编制工作的依据,同时也是企业避免盲目发展的保障。(2)加强规划讨论和论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在战略规划编制的过程中,要召开多轮次专题讨论会、论证会,并组织行业专家组和推进组及编写组对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大量的认真研究和反复讨论。可通过建立企业发展规划例会制度,定期探讨企业战略发展与分析评估战略实施绩效。(3)完善规划管理工作制度。企业要按照战略规划管理体系的核心内涵,建立和完善适合发展要求的战略规划管理制度、流程。在战略规划制度设计上,应该由基本制度、管理办法和操作细则三个层级组成纵向结构的管控制度文件体系。(4)应配备规划管理工作精干团队。为战略规划配备精干团队,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第一,是要公司的最高领导层,特别是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对战略规划充分重视,并作为这一团队的成员亲自领导战略规划工作,为战略规划提供必备的各种资源支持。第二,选拔合格的战略规划专业人员,战略规划是一项带有全局性、前瞻性,对公司影响重大的工作,必须配备具有高水准的专业人才,通晓企业运营的各方面知识,对战略环境的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关键词:人力资源;企业管理;三支队伍;存在问题;职业规划
一、国有企业“三支人才队伍”理论概述介绍
三支人才队伍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操作人才,这三种人才代表着企业工作的不同领域,只有三方面人才队伍都得到充分开发,企业才能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不仅局限于管理与领导阶层,还包括各层次、各类别人才的储备和发展,对国有企业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有企业“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1.思想观念错位。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企业员工的思想状况、正常生活都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不同程度的冲击与影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价值取向、价值观念发生错位的现象较为严重,对未来没有信心、集体主义观念不强、过分注重索取、不安心本职工作、缺乏责任感、进取意识不强等问题较为严重。
2.生存环境束缚了发展的空间。国有企业人才与其他企业、其他行业的人才一样,都会面临养家糊口、竞争升职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而这些问题在现实中如果得不到妥善的解决,那么他们会产生强烈的困惑感与落差感。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出于安全环保等因素考虑,将企业地址安排在郊区等人烟稀少的地方,艰苦的工作环境都影响着人才队伍的稳定与员工的正常工作,从而给“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
3.人才流失严重。一些国有企业发展前景不佳,而且福利、薪酬较少,接受培训、学习的机会也不多,受这些因素影响,国有企业在不同程度都会出现人才流失的问题。人才流失,短期后果就是影响企业某一时间段的经营生产,长期后果就是影响企业人才队伍稳定,从而给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4.激励考核制度不健全。很多企业缺乏定量化、规范化的人员绩效考评体系,大多单位仍沿用传统陈旧的绩效评估手段,经验化、主观化严重,这些都将导致激励公平性、针对性不强,特别是享受特薪的人数、比例过低,从而难以对人才进行有效的激励,尤其是在国有大型经营生产企业,一些重大的生产项目或者经营任务需要多个专业、多个工种的配合协同,团队协作必不可少,这些都将导致特薪待遇的人员压力大,而引起其他人员的心理不平衡。
三、影响国有企业人才职业发展规划的因素分析
1.外部环境因素。(1)政治环境。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政治环境是保障职业发展规划顺利实施最重要的环境,如果国家处于战争或者动乱状态的话,企业根本谈不上稳定发展,更别说企业人才的职业发展规划了。(2)经济环境。对于国有企业人员职业发展规划来说,当经济大环境比较好的时候,企业与个人可能都对存在的问题较为麻痹,关于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认识可能会存在不足,员工由于安于现状可能也不会付出太大的努力去提升自我。(3)法律环境。法律环境是社会大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通过各种劳动方面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但关于企业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方面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
2.内在环境因素。职业发展规划与技能培训不一样,应该强调针对性,结合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正是由于这种区别对待的特性,才更加体现了职业规划与发展的价值。人才的职业价值观、个人理想、个体特征、兴趣爱好、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是影响职业发展规划的内在因素。因此,国有企业在进行人才职业发展规划时应该结合人才的个人理想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并且根据不同的个性特征,根据企业需求对人才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树立其职业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四、完善“三支人才队伍”建设的职业发展规划
1.制定长期职业发展计划
(1)充分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每个企业都需要在现阶段企业文化特征、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基础上,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性目标策略。在结合企业发展方向与战略的前提下,造就、培养一批专业化、职业化的现代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技能人才队伍,为员工量身定做适合自身发展与企业发展的职业发展计划。(2)改变人员配置体制,开发职业潜力。以往的企业往往只把人才当做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工具,这与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是格格不入的,需要改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才看成是企业价值的“创造者”。(3)职业发展计划实施。计划再优秀,如果贯彻执行出现短板,那么等于没有计划。因此,职业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固定部门进行监督、考核。将职业发展计划制度化,促进贯彻落实,成为企业人才管理与战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科学管理和配置人力资源
(1)在企业内部建立人才梯队建设计划。由企业人力资源部与企业管理层代表组成专家小组,针对国有企业现在各岗位的岗位职责说明书和岗位要求,制定出各岗位的发展方向,可以以图文或图表的方式制定出来。(2)国有企业内部定期召集管理人员开会,不断优化、调整企业人才梯队建设制度,让部门负责人充分理解并支持和配合。一方面人力资源部可以在企业内部宣传人才建设计划,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负责人还需要将规章、计划及时落实贯彻到实践中去,形成一个企业范围内的人才培养造势。(3)部门经理根据符合梯队成员条件对各类人才进行考察,并制定人才培养的数量与时间,并把人才梯度建设工作纳入部门负责人的考核业绩中,硬性规定某一段时间。必须培养出若干名哪一类人才。凡是符合梯队建设标准的人才,需要及时上报,在人力资源部存档,由人力资源部填写人才信息表,及时了解人才的发展方向、发展的优、劣势,了解人才需要得到何种培训等。
3.完善考核福利制度
国有企业可以借鉴国外先进企业的考评、福利体系制度,制定适合国有企业发展的科学体系。各类人才、员工实行优胜劣汰,同时增强内部晋升的机会和公平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通过企业业绩与满意度,综合考核工作的目标完成情况;为每一位员工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
1国有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意义
1.1品牌建立
通过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企业有了明确的前进目标,为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实现战略目标的同时,企业的品牌逐渐建立起来。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优势,应该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并确立可行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企业的品牌逐渐建立起来,通过长期、短期计划的实施,企业有条不紊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并形成自己的文化,对自己的品牌宣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我国铁路集团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并结合自己的经验技术进行创新,逐渐实现了铁路修建自主化创新,树立了自己的品牌,与之对应的机车生产,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在国际社会上占据了主要地位。
1.2资源的管理
现代企业的管理,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各种的管理进行了独立运行,用以保证管理的细致执行。在企业管理当中,对资源的管理也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项目。国有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能够为企业资源管理指出方向。企业的资源含义现在更加的广泛,包含了生产资料资源、销售资源、人力资源等,通过战略规划的实施,企业对资源的战略储备有了明确的认识。特别是现在,人力资源在企业资源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各企业对人力资源重视程度日渐提高,企业间的竞争、创造力的竞争归终是对人才的竞争。当企业的战略规划出台之后,企业将根据发展规划进行人才的吸收和储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资源储备。
1.3产能控制
当下,我国的企业当中,一些企业的产能已经过度饱和,行业内的竞争激烈,并且行业内的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相差巨大,造成行业管理的困难,并且导致了行业资源的浪费,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国有企业因为特殊的企业性质,很多企业在各省、各市都有分布,如此大规模的企业生产,导致了企业的产能过剩,浪费资源甚至污染环境。当今我国的钢铁生产、煤炭事业、火力发电,这些企业都是耗能大户,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如此规模的生产其结果就是导致行业的产能过剩,但是产出的成品质量却不尽如人意,低端产品多,竞争力低,特别是钢铁、煤炭行业。企业通过制订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能够在全国层面上对企业的发展进行规划和管理,对企业生产进行优化,淘汰过剩的产能。
1.4促进企业的升级改造
当企业进行发展规划的执行后,对企业的发展进行了定位选择,并对发展方向和方式提出了要求。我国的国有企业发展,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能够为国内行业的发展提供示范效应,带动行业的发展。在规划过程中,企业将会对产能进行控制,并对企业发展提出具体要求,淘汰旧技术设备,升级现有的设备、生产、管理技术,促进行业的升级改造。当行业发展进入瓶颈期之后,企业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就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或者是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企业战略规划的出台,是企业有意识地进行升级改造工作,能够使企业在面对行业危机时更加的从容,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先机,能够更加长久地生存下去。
1.5走出去
自加入WTO组织后,我国的对外贸易逐渐增加,国家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在引进外资进行国内投资建设的同时,为我国企业的“走出去”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现在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总量逐年上升,在国际经济中占比不断提升,在国际贸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特别自次贷危机以来,我国的经济在世界经济中表现出强劲的势头,国际贸易更加频繁。在此环境中,企业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加强管控能够促进企业的对外贸易发展,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通过制订战略发展规划,企业将目标瞄准国际市场,通过不断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服务质量,能够满足国外客户的需求,实现企业的自我价值。我国现在典型的走出的例子就是我国的高铁建设项目,通过战略计划的实施,我国的高铁成功走出国门,成为了我国高新科技在世界上的一张名片,中国中车集团在高速铁路机车生产领域,站在了世界的前沿。
2战略规划存在的缺点
2.1战略意识不足
目前,我国的企业的战略规划意识不足,对战略规划的认识仍旧比较浅显,停留在表面,对规划的内涵和意义认识不彻底。在进行计划编制时,未能够就企业的发展进行详细、深入的研究,只是依照政策的出台指示将计划纲领与企业实际进行联系,进行生硬的套用,这种计划的编制对企业的发展指导效果不佳,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只是进行了大而空的政策阐释。部分的企业虽然编制了详尽的企业发展计划,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计划的执行力度不足,计划的实施停留在了表面上,计划未能得到贯彻实施,失去了对企业的指导意义。
2.2计划的制定缺乏科学性
在进行发展战略计划的制订工作时,计划的编制人员由于个人认识的不足,对国家政策和行业规律认知不清晰,导致计划的编制偏离实际,缺乏科学依据,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的困难,导致计划的实施受到阻碍。企业发展计划的编制工作,要依托于企业的实际状况,从企业的整体到局部进行细致的规划,但是在实际过程中由于生产与行政的处理不足,使得计划的行政性能大于生产指导性能,并且在权力分配上出现轻重不分的现象。
2.3计划制定的片面性
国有企业的发展规划制定,要求对企业有全面的、通盘的规划,不能局限于部分方面。在我国的国有企业中,企业发展所涉及的部门和行业牵涉多,在计划进行制订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部门、各涉事行业的影响,对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在充分考虑的情况下再制订发展计划,避免计划制订后,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考虑不足的情况,引起企业或其他行业的发展困难现象发生。计划制订时,对涉事部门和行业都进行考虑,依据各自的特点进行不同的规划,不能所有部门、行业套用一个规划,这样容易引起新的发展矛盾产生。
3国企战略规划的管控措施
3.1完善管控机构
在计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需要专门的机构来进行监督审查,因此在计划制度之初就要进行监管部门的组建,并且该部门进行独立工作,避免受到企业内部因素的干扰。成立专门的审查部门,能够促使计划的管控得到专业化的实施,杜绝了企业领导或政府部门非专业人士进行专业管控的指导工作,保障了管控的专业性。成立专门的管控部门之后,对部门的人员进行明确的工作分配,做到责任到人,专事专办,提高管控的效率。管理层明确之后,使管理系统结构明晰,事情的分管条理清晰。
3.2加强计划的制定
3.2.1提高认识
在制订计划时,提高对发展战略规划的认识水平,认识到计划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构建全面的、完善的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计划的实施能够得到保障;加强对外的交流,与其他企业进行管理经验的交流与合作,及时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令战略计划的执行更加高效。
3.2.2提高科学性
在进行战略计划的制订工作时,要牢记科学性的基本观念,使计划的制订能够科学、有效。首先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依据企业的自身特点进行计划的制订,保证计划的契合性,为企业进行量身打造;其次计划的发展目标、实施过程要能够符合行业的发展规律,并能够与国家的政策方向相统一;最后在计划制订和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开放性,开放性的坚持能够保障计划与外部的时时接触,及时吸收最新的经验和知识,并且能够让各级监察、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沟通。
3.2.3严把审核关
为了保证战略计划的良好实施,需要成立质询制度。每年的年终报告中,计划执行负责人将一年的计划执行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并对企业负责人、政府机构进行报告解读,就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如实汇报,企业负责人、政府主管根据发现的不合理之处进行质问。计划负责人根据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由质询人进行审核,用以保证计划的实施,维护企业的运作。此外,形成计划执行的反馈制度,在企业生产实践过程中,把计划的执行情况向上汇报,使企业主管及时了解计划的执行情况。
3.2.4加强人才的培养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发展管理越来越专业化,因此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企业要加强对管理人才的培养,注重对战略人才的培养,组建自己的战略团队,保证战略发展的长期性。
一、规划背景
根据商务厅《关于制定成品油仓储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件精神,为提高我市成品油市场供应能力和平衡能力,进一步优化成品油物流系统,科学规划油库网络布局,更好地为我市经济建设服务,结合全市城乡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现编制20*——2010年我市成品油仓储企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规划依据
1、自治区商务厅《关于制定成品油仓储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2、《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4、《通辽市“*”发展纲要》
5、《通辽市城镇布局规划20*-2020年》
三、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有关成品油市场整顿和规范的要求为指导,按照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纲要、城市总体规划、道路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从全市成品油仓储企业网点建设的实际出发,通过编制和实施《规划》,加强成品油仓储企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严格控制总量,合理优化布局,结构调整提高,逐步建立起与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竞争有序、统一开放、满足消费需要的现代化成品油销售服务网络体系。
(二)原则
1、成品油仓储企业规划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制定规划,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合理的成品油仓储网点,服务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2、通辽市《规划》以全市现有批发、仓储现状为基础,紧密结合全市行政区域面积、人口、道路、交通现状及发展趋势等主要国民经济发展指标制定,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3、按照布局与消费增长相适应要求,充分考虑社会需求量、机动车保有辆及增量、交通流量等消费因素,既立足现实,又着眼未来进行科学预测,合理确定成品油仓储企业的数量、规模、档次和分布。
4、成品油仓储企业规划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在布局中注重现有成品油仓储及批发企业级别与数量、新建与改造相结合,使网点布局趋向合理。
5、成品油仓储企业规划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分别设定中期、长期目标及成品油仓储企业各地的设置数量,并分步实施。
四、规划范围与期限
本次规划的范围为通辽市辖区内,期限为20*--2010年。
五、主要目标
通过对全市现有成品油仓储企业的统计和到2010年的规划,合理调整布局,总量控制,改造提高,优胜劣汰,以规划作为今后成品油仓储企业建设的主要布局依据,最终达到全市成品油仓储企业的设置与我市城乡建设、道路发展、经济发展相适应。
第二章仓储企业的现状分析
一、通辽市概况
1、概况
通辽市位于东部,松辽平原西部的科尔沁草原上。东与吉林省,南与辽宁省毗邻。全市辖地5.95万平方公里,南北约长360公里,东西宽为270公里,人口310万;2003年、20*年GDP增长率分别为18.8%、18.5%。过去4年全市成品油需求年增长率约22.4%,预计“*”成品油需求增长每年平均约在15%左右。
2、能源状况
通辽市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煤炭、石油、硅砂等矿产41种,矿床和矿点190多处,总潜在价值1.3万亿元。天然硅砂的储量占全国之首,被誉为冶炼之宝的类石嚜储量也很可观,煤炭总储量为132亿吨,其中,霍林郭勒煤田长60公里,宽9公里,面积540平方公里,煤炭储量130亿吨,今后,由于资源的开发和外运,使我市成品油潜在的消费需求量增大。
3、交通状况
(1)公路状况:通辽市境内有G111、G303、G3*、G203四条国道,境内里程为981公里,有S101、S302、S303三条省级公路,境内里程351公里。通辽至下洼高速公路、通辽至鲁北一级公路是交通部规划的省际通道的支线,已开工建设。
(2)铁路状况:通辽境内有京通、大郑、集通、通霍、通让、平齐六条铁路干线,以通辽市区为中心,向北京、沈阳、四平、齐齐哈尔和霍林郭勒五个方向辐射,通辽编组站是全国40大编组站之一。
(3)民航状况:通辽市现有一座4C级民航机场,呼和浩特——北京——通辽——海拉尔航线途径此地,霍林郭勒也在计划建设一个3C级的民航机场。
二、成品油消费规模
近年来(20*至20*年),我市成品油消费每年平均增长22.4%,20*年我市成品油消费达到28万吨,其中,中石油成品油销售达到25万吨(汽油9万吨,柴油16万吨)。
20*年我市经济发展加快,电力、煤炭等能源工业的快速发展会促使成品油需求增长加速,本年度增幅预计达15%,预计消费成品油32.2万吨。
三、成品油仓储企业的基本情况
目前,通辽市共有成品油批发企业2户,其中中石油1户,仓储容量3.488万立方米,仓储油库8处(中石油批发、仓储情况见附图一);中石化1户,暂时没建仓储库;仓储企业6户,主要是企业自用,其中民航内部专项供油1户,仓储容量0.06万立方米;铁路内部专项供油3户,仓储容量0.86万立方米;后勤部1户,仓储容量0.2万立方米;中铁十九局一户仓储容量0.*万立方米。
到目前,全市成品油库容量可达4.658万立方米,其中中石油运营的批发仓储油库库容量达3.488万立方,占全市总量的74%,其他仓储油库库容量1.17万立方,占全市总量的26%。
四、存在的问题
1、铁路运输的均衡性和消费的不均衡矛盾突出。我市成品油消费季节性较强,每年一季度和四季度处于成品油消费旺季,而每年一、四季度是运输旺季,运输矛盾较为明显。
2、布点不尽合理。有的地区既无批发也无仓储企业,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部分地区油库容量小,辐射范围有限,周转次数多,负荷高,需要分流。
3、油库的自动化程度低。目前我市使用电子计量发油的油库还不多,多数油库还用手工计量发油。液位仪使用较少。个别油库设施老化,有的油库已使用几十年。个别油库库容不足。
第三章成品油仓储企业需求预测
一、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我市20*年至2010年社会生产总值增幅将在18—20%之间;汽车保有量增幅年均将在17%左右;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入预计保持近年的增速不变。
二、成品油消费需求预测
通过对上述全市成品油需求相关基本情况的认识和分析,考虑到"*"通辽市生产总值的发展趋势,平均按18%的增长速度计算,对我市20*至2010年成品油消费需求预测如下:(见附表二)。
三、合理库存量预测
20*至2010年通辽市成品油合理库存量预测。
第四章仓储规划
一、规划目标
我市仓储规划目标是:建立满足市场需求、适应经营需要,布局合理、覆盖全市,自动化程度高、使用效率较高的成品油仓储体系。
二、布局原则
1、仓储油库规划以中石油集团为主要建设单位,社会建设单位为辅。
2、油库布局应覆盖全市。
3、油库库容满足经营需要,并略有结余。
4、不重复投资。尽量对原关闭油库地理位置好、经营设施齐全、场地有发展余地的油库进行改造提高。
三、油库设置的基本标准
1、库容不低于国家标准(GB50074-2002)三级油库要求。
2、新建或改扩建油库必须安装液位仪,尽量采用电子发油装置,提高油库自动化程度。
四、布局方案
全市除现有仓储油库外,至2010年要新建仓储油库5座,库容量4万立方米;中石油增容4.8万立方米。到2010年,全市油库总库容可达到12.288(不含1.17万立方米自供油库)万立方米。
具体规划如下:
(一)中石油规划:
关键词: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
一、引言
现代经济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的发展要依靠高素质的人才,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市场的竞争,也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可以对企业的战略实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也加大了对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契合的研究力度,只有对两者进行良好的契合,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契合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人力资源制度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管理者在对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市场情况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企业战略的完成情况来实现。当两者实现科学合理的契合后,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科学、合理性,企业可以更好地做出未来的规划,完善企业管理制度,进一步实现企业管理的人性化管理,可以调动起内部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出较多的财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二)有利于企业外部竞争力的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契合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性,从企业战略的要求来看,它要求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方案的时候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有较强的执行力。从实践经验来看,企业将战略规划纳入到人力资源管理当中,通过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既提高了企业员工的业务能力,又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道德素质,在这个基础上企业可以发展得越来越好,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外部竞争力。
(三)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企业在市场经济不确定性和灵活性的影响下,企业的战略计划也要进行不断的更新,这样才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战略规划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中,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的差异性加大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可以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相契合,进一步推动企业规划的有效性,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契合的类型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契合的类型主要有:横向契合和纵向契合。1.横向契合。横向契合比较重视的是内部的契合,这种契合主要是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培训、考核、配置等方面的协调和契合,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协作和支持,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行为进行规划和约束,调动起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横向契合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力资源与管理职能的内部契合;另一方面是企业战略子系统与人力资源系统的契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制定出合理的发展战略,促进自身的长期发展,因此企业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要基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的有效契合。2.纵向契合。纵向契合主要是指与企业外部环境的契合,在纵向契合中企业比较关注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外部环境之间的契合,在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的纵向契合中,企业的文化环境是主要的纵向契合体现之一,企业的文化环境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会有所不同,如果发生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环境不相契合的现象发生,就代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适应企业战略的要求,如果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环境可以有效的结合,就代表了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文化结构,可以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
四、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契合的策略
(一)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战略发展规划
首先,企业在制定战略发展规划的时候,要借鉴一些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契合的经验,并要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既要符合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也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建立起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发展规划。其次,企业的管理者也要对相关工作加强指导,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为企业发展战略提供较好的服务。再次,企业在制定战略发展规划之前,要充分研究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整合和分析,发现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难点和问题,然后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二)设置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
一切行动的依据和指南是目标,要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就必须设置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首先要将企业发展战略为基础来设置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这样才能够制定出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其次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时候,要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更好地发挥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引导企业向着较好的方向发展;再次企业的管理者也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够促进管理人员制定出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
(三)不断完善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系统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契合下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系统,因此企业要不断完善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建立人力资源系统的时候要明确哪些因素可以对企业发展战略起到影响,再对其进行分解,更有利于形成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同时在建立系统的时候要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主要核心,当发现问题的时候要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分解。企业在建立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过程中,要做好企业内部工作的拆解、分析的一些基础性的工作,这项工作既影响到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水平,又会对企业人力资源制度、标准、规范的制定产生影响,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和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要重视这项工作,更需要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进行通力合作才能够建立起完善的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契合的必备条件之一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这就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有较高的素质水平,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可以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优化的配置,因此企业要从以下几点出发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员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充电,并虚心地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其次,企业的管理者也应该允许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员参与到重大经营决策当中去,并对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予以肯定,这样既调动起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最后,企业的管理者也应该定期地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考核机制、奖罚机制,充分调动起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五)制定战略性的人力资源规划
企业战略规划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要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的实际情况,坚持以奋斗者为本、以人为本为主要原则,要更好地发挥出员工的优势。从上述我们可以得出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契合可以起到重要性的作用,因此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之前,就要充分地研究企业的发展战略,坚持以企业战略契合为主,制定出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人力资源规划。
五、总结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契合可以对企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下,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基础来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努力实现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发挥出人力资源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边昊.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培训计划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8).
[论文摘要]时展以赋予现代企业教育制度新的内涵,应将新制度的建立纳入法制化轨道,并与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与职工的个人发展规划相结合。现代企业的教育必须走产业化道路、培训要实现网络化和国际接轨,建立企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培养企业自己的培训师。
[论文关键词]企业教育;教育产业化;网络化
近年来关于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的话题一直是所有企业、所有教育培训部门讨论和探索的中心内容,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是所有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没有一个完善的、系统的教育制度,企业就没有长远生命力,而且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教育制度还要不断完善和改进,使得企业的教育制度能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1明确现代企业教育制度所赋予的新内涵
(1)现代企业教育已不再是对职工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适应性培训等基础性教育,也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或适应工作的再教育,而是肩负着企业员工的培训、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企业职工队伍素质提高的重要使命,更重要的它是与现代企业的发展规划、科技规划、人才规划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的动力规划。它是一种企业文化、一种内在的需求。
(2)现代企业教育在教育职能上已不是专职教育机构一家的职责,而是在企业职工教育委员会领导和专职职工教育职能部门牵头之下,劳人、计划、财务、科技、工会、团委、教育各部门共同的职责,体现齐抓共管的特色。
(3)现代企业教育从教育对象、教育项目和内容上体现出全员性、广延性、多样性的特色。一个企业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最基层的操作工人,毫无例外地都要接受不断的培训,否则就不能适应从业岗位的要求、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同时还要兼顾社会人才的培养,使社会人才企业化、企业人才再培养、一般人才深加工三方面工作同步进行。
(4)现代企业教育同时也是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体现。由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符合企业实际的培训制度。适应学习社会化的要求,逐步建立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终身教育体系。
2把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纳入法制化轨道
我国的宪法、劳动法、企业法和公司法以及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企业必须搞好职工教育工作,这是职工的权益,也是企业的义务。轻视职工教育或不搞职工教育,实际上是企业违法的表现。只有把企业的教育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之中,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约束我们的工作,使企业从领导到员工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培训,自觉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和能力的培养。
3把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与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相结合,与职工的个人发展规划相结合
(1)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必须充分考虑企业实际情况,从企业自身的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本企业的发展方向系统安排,将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教育培训工作总体规划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等多方面进行目标整合,统筹各方面培训需求,考虑成本、时间与收益的关系,提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预见性。
作为提高人力资源优势最简捷、最有效途径的教育培训,虽然逐渐由学历教育过渡到技术技能培训,但在总体发展思路和具体操作过程中,仍较多地延续传统的管理观念,如:“缺什么,补什么”的工作思路,使得培训工作总是为满足某一特定的生产经营需要而进行,零敲碎打,缺乏一个总体的、长远的、分专业的、分层次的、可操作的具体技术等级培训计划,职工也不明确经过培训所能达到的岗位期望值、效益期望值,导致培训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培训工作不能切切实实地做到“以人为本”,不能将职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大锅饭”、“一刀切”的培训不仅使培训变成形式主义,也使企业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企业虽然下了很大的力气,投入了大量资金,有时却是做无用功。另一方面,随着各级培训中心的相继建立,基层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定位显得模糊和不定,直接影响到培训的开展,使得重复培训现象增多。更严重的导致大量人才流失。因此,企业教育培训工作不但要对企业负责,也要对每位员工负责,这是一个企业文化的标志。
(2)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必须与职工的职业生涯和个人发展规划相结合。所谓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的工作经历,特别是职业、职位的变动及工作理想实现的整个过程。职业生涯的管理,就是帮助员工具体设计及实现个人合理的职业生涯计划。每个人对自己的一生都有良好的理想设计,这些设想有的可以实现,有的可能就不会实现。当一个人在一个单位工作时,如果这个单位的管理者能够为他去进行设计,他就会有一种追求感。管理者给员工进行具体的设计时,要使他们的职业生涯计划建立在现实的、合理的基础上,并且通过必要的培训、职务设计及有计划的晋升或职务调整,为他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与职工个人发展规划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是企业留住人才的最好方式。大量事实证明留住人才库中入选者最有效的方式,是清楚的告知对方组织为他规划的学习途径及能力。如果我们为高潜力者做生涯规划,告知对方其在组织中职位的发展。较之用“升官图”或金钱奖励会更吸引人,发展个人的学习途径可以帮助其领导能力的增进及技术累积,有益其成长。
4现代企业教育必须走产业化道路
所谓企业教育产业化,就是用办产业的思想办教育,使教育处于经营的状态,讲成本,讲效益,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尊重价值规律,适度引进市场机制以及企业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改革企业教育体制、创新企业教育机制,使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有机结合起来。
企业教育产业化是企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企业教育产业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成为企业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在实践上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已为很多企业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企业所证实。长久以来企业教育一直被认为是企业的包袱,是赔本的买卖,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使得企业承受着强大的经济负担,作为教育机构或教育工作者,更应充分利用这有限的资金创造更大的财富,要变包袱为支撑点、变包袱为支柱。要做到这一点的途径:使企业教育产业化。
企业教育产业化是教育伴随企业走向市场的必然选择。当前,企业已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成为适应市场竞争的法人实体。这种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后,企业必然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和要求,转换经营机制,建立规范的内部管理机构。以资产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全方位形成,契约成为工作载体,传统的行政命令的运作方式和计划配置资源方式已经落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教育培训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仍然按固有模式运作,显然是与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企业教育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再生产和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部门,它应该是企业产业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作为主体的企业已经走向市场,各类生产要素实现了市场化、产业化的情况下,作为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的企业教育更不能拖企业的后腿。发展教育产业已成为企业走向市场、在信息社会独领的必然选择。
5现代企业教育培训要实现网络化
现代企业培训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与以往的培训不同,现代企业培训要做到全员化、终身化。要实现以上目标,以往的进行脱产课堂讲座、现场实习、结业考试的培训模式,已经越来越表现出了许多弊端,如:影响生产工作、培训方式内容单一、培训人员少、培训效果差等。利用计算机和局域网技术开展的网络化培训,不仅能全员培训、实时培训,而且培训形式丰富多彩、有趣,培训内容可重复学习,培训项目选择余地大,学员可以在Web环境下进行信息检索、搜集以及信息等学习活动,既节省时间,又避免了重复培训现象,又可以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大大提高了培训效果。
6现代企业教育培训要与国际接轨,建立企业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以人为本作为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理念,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具体定义是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对人力资源进行综合配置、开发、利用,从而让其在物力、人力比例中,使用高新技术对各种人才进行培训,进而不断提高道德素养与思想文化水准。近年来,随着电力体系改革,国有电力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投资主体开始多元化、管理国际化、供求市场化,在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所以必须由资金、技术竞争转向人力资源竞争,进而不断提高电力企业工作效益。
一、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缺乏合理、公平的竞争机制
从目前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情况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改革并没有带来管理方式、思想、方法全方位的改革。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为了进一步适应现代电力企业以及市场制度需求,很多企业将“劳动人事部”换成了“人力资源部”。
在电力企业竞争机制中,由于缺乏完善的人才评价体系,只粗略的将其归类为能、德、绩、勤、廉五个方面,没有对应的指标,在操作中人为因素过多,从而直接影响了竞争上岗机制,只将部分岗位作为试点,大部分由组织决定相关人员,不仅影响了竞争氛围,也影响了公平性。在考评方法中,由于制度建设不够完善,让人事关系仍然严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以现代化管理理念和市场经济为基础,让职工拥有上进心和积极性,进而不断增强企业活力与生机。
(二)奖励制度单一
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看,人的需求具有很大的层次性与多样性。主要包括:安全、生理、爱、归属、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等,当基本需求满足后,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但是,很多电力企业让企业价值与员工薪酬没有太大练习,甚至仍然存在平均主义,各种精神鼓励,由于授予面积过于狭窄,从而直接影响了激励效果。
(三)企业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脱节
当前,环保法则的大力推行、经营成本的提高、新型能源开发需求,都要求电力企业根据环境做出对应的调整。在管理挑战中,人力资源远远高于资源、资本,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很多企业仍然处于传统的经营理念中,不注重企业发展需求,制定的人才规划不符合实际情况,进而从源头上就为企业发展埋下隐患。
(四)缺乏人力资源长期发展规划
电力企业作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由于供电单位的长期垄断,不仅影响了变革程度;由于缺乏规划,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短视性、盲目性的人力资源管理让它和其他行业也存在很大差距,进而影响企业长期发展。
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挑战的对策
(一)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基础建设
和传统的工作重心不同,新形势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以人为中心,在强调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配合力度的过程中,让员工和企业发展始终在同步状态,在员工发展的过程中,让员工感到亲情的珍贵与家的归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电力企业发展中,主要体现为精神鼓励,在重视员工规划的过程中,增强资源基础工作。
在这过程中,电力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结构,让企业员工刚好的适应各个岗位。在人才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进行系统内部监督,避免人才冗余,提高队伍建设。
(二)完善人才发展规划,强化鼓励机制
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对企业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企业发展,所以只有将战略组织与管理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逐步提高实施能力与战略精确性。个人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人力资源的行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与个人,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和资本形成统一的局面,帮助人力资本价值实现。
其次,精神价值属于较高层次的因素,在以人为本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内外因素,在向预期者提供对应的奖励时,不断提高工作绩效,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因此,在电力企业发展中,必须将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而不断调动员工创造性与积极性。为了满足薪酬要求,很多发达国家已经推行了全面薪酬战略,将员工待遇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可以量化的货币,包括年薪、奖金、工资等短期的薪酬以及股票认购权等长期的激励性薪酬;第二部分则是内在薪酬,也是不能量化的薪酬,包括公司向员工提供的公车使用权、培训机会以及荣誉称号等。
(三)开发员工职业设计
个人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个人发展也是企业发展的平台。因此,在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从自身战略目标出发,根据员工特长、愿望,帮助员工制定符合企业与个人的发展规划,同时,为其提供良好的晋升空间,并且协助员工达成这一目标。在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过程中,让员工奋斗目标与企业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企业发展。
三、结束语
电气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不仅会影响企业发展,对国民经济也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结合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发展经验,不断强化发展对策,提高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婉贞.浅谈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与优化对策[J].经济视野,2013,(4):53.
[2]唐栋彬.试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J].价值工程,2012,31(35):121-122.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通过信贷支持和项目支持,引导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投资建设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作为一套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投资决策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国在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难点和问题有待解决。
1.1重视程度不够当前对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认识水平还有待提高、重视程度还不够,存在一些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情况。部分地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深度不够,缺少应有的全面分析,为追求所谓的可行性,人为掺水抬高项目经济效益。很多企业投资者缺乏风险意识,不进行可行性研究或者人为地对可研报告进行修改,使可研报告变成了“可批性”报告,没有意识到投资风险,一项错误的项目决策,就可能使企业面临很大的投资风险,产生巨额财产损失。
1.2与国家产业政策、规划相脱节可行性研究过程中没有依据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规划,没有参考政府、区域和行业规划,没有联系企业发展规划,与国家政策和企业发展战略脱节,存在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和低端建设现象。例如部分地区和企业没有进行可行性研究,在上马生猪养殖项目时,没有进行充分论证,没有考虑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和当地环境承载能力,重复建设小型猪场,增加了养殖成本、疫病防治难度和污水排放,在新一轮产业升级过程中,极有可能面临拆除或改造升级,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
1.3研究不规范、不科学当前可研报告的总体质量呈现下降趋势,缺少了多方案优化选比和全面分析。市场分析与预测缺少调查研究,多为国际、国内市场宏观分析,目标市场分析很少、不具体,然而目标市场分析直接关系着在建项目的成败,从而削弱了可行性研究的立论依据;缺乏风险因素识别和风险分析;缺乏社会效益评估,忽视了对土地、水、粮食和能源等资源消耗的分析评价;竞争能力分析和风险分析不规范,缺少用于分析的相应模型和软件;经济评价中缺少对环境成本、质量成本和节能成本的背景分析,大型农业建设项目忽略了国民经济整体评价。
1.4专业农业项目咨询机构很少、有待扶持当前编制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机构很多,但专业从事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机构很少,具备资质的专业咨询机构更少。专业、规范从事可行性研究的咨询机构需要有市场分析专家、农业技术专家、工程建设专家、财务分析专家和工程制图专家等,而且需要具备丰富的农业建设项目咨询工作经验,标准较高,目前相关专家和能够达到要求的咨询机构较少。很多项目单位为了节省可行性研究成本,可行性研究主要由单位内部人员完成,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很难得出科学的可行性研究结论,导致当前可行性研究的整体水平不高。
2加强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对策
2.1提升对可行性研究的认识水平从国外经验来看,对农业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可以为投资决策提供较为全面的科学依据,决定着投资项目是否执行,是项目实施和管理实践的指导书。但是在进行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时,应注意区分公益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公益性项目应着重对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评价;经营性项目在资源和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侧重于经济效益评价。同时可行性研究应该全面透彻,研究内容应该包含技术、组织管理、社会与生态、市场需求、财务和国民经济等主要方面,得出全面客观公正的可行性研究结论。
2.2紧密联系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发展规划可行性研究过程中要考虑项目是否符合政府投资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行业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要求。同时,从宏观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方面进行评估,加入当前比较敏感的社会稳定性分析,进行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评价,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2.3提高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质量坚持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全面分析论证。强化背景分析,明确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精确的分析计算,设定合理建设规模,进行多方案优化选比;紧密结合国家政策、区域发展规划和企业发展战略,设定项目建设内容;深化市场分析和预测;整合优化工程建设技术方案;加强社会效益和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分析;强化财务分析,确保数据真实、可信,严密论证投资估算合理性和资金筹措可行性;加强风险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重视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2.4规范农业项目咨询行业、培育项目分析人才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和完善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相关规章制度,推出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相关行业标准,规范咨询机构行为。培育咨询市场,推行行业准入制度和资格审查制度,打造专门从事农业建设项目咨询的业务机构。加强农业建设项目分析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扩大从事可行性研究专业领域人员范围,包括组织管理、社会和生态、市场需求分析、财务分析、农业工程技术和国民经济评价等专业门类研究人员,不断提高研究人员水平。加强与发达国家在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其模式、方法和评价标准等。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