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质量奖惩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R1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4-112-02
全民医疗保险是当前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载体,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从而提高其服务能力是提高全民医疗保障水平的前提。随着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医疗保险占据医院的医疗服务份额越来越大。为了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险门诊处方的质量控制、提高医疗保险服务质量,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有关合理用药的规定,我们每月对医疗保险服务质量检查的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08年1月~2009年12月每月随机抽查医疗保险门诊处方3000张,共72 000张,按标准分为合格与不合格处方,共检出不合格处方489张。
1.2处方质量评价标准与检查方法
由医院医疗保险管理科具有临床经验和管理经验的主任医师,根据临床路径原则,参照《深圳市疾病诊疗指南》[1]、《处方管理办法》[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3]、《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办法》和有关合理用药的规定,对处方的一般项目前记、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相符性、剂量与用法、剂型与给药途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超限制使用等问题进行统计分析。
2处方质量检查结果
2.1处方类型选择及前记填写不合格
处方类型选择不正确2张。前记填写不全278张次(0.39%),主要是漏写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医疗保险卡号等,或无具体年龄而以“成”代替。
2.2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相符
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相符153张次(0.2%),主要是无指征滥用抗菌药物及处方药物与本次所患疾病的临床诊断不相符。
2.3处方药物书写不规范
处方药物书写不规范197张次(0.27%),主要是只写商品名而不写通用名,其次是药名拉丁与中文混写,无药品剂型或剂型错误,如处方上只写阿奇霉素,而阿奇霉素既有片剂又有针剂,剂型不明。
2.4处方修改处无医生签字或盖章
处方修改处无医生签字84张次(0.12%),在修改处既无签名或盖章,又未标明修改日期。
2.5药品剂量及用法欠准确
药品剂量及用法欠准确131张次(0.18%),主要是外用药不写剂量,用法欠准确、具体,处方常用 “外用”、“遵医嘱”、“照说明书”等含糊短语,而无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滴注、外用药的用药部位和用药剂量等具体说明。
2.6处方药品超过5种
处方药品超过5种91张次(0.13%),用药针对性不强,不能充分体现因病施治,未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用药品种过多而引起的配伍禁忌。
2.7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
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247张次(0.3%),无明确使用指征87张次(0.12%),无联用指征46 张次(0.06%),抗菌药物用药起点过高101张次(0.14%),选药不当13 张次(0.02%)。
2.8违反医疗保险管理规定
不按序贯疗法或超限制使用医疗保险目录药品94张次(0.13%),超限制支付范围3例,分解处方15张次(0.02%)。
3讨论
3.1处方书写不规范的原因
(1)医生每天超负荷工作,或在患者危急情况下书写处方,使医生忽视处方前记、后记的完整性。(2)医生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淡薄:医师没有正确认识《处方管理办法》所具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处方是重要的医疗文书之一,具有法律上、技术上和经济上的责任[4],其书写的规范和内容是评价医疗质量和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3)业务素质不高,或对医疗保险政策不熟悉:个别医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对药物相关信息和医疗保险的管理规定了解不详,对处方正文中药物的药名、剂型、规格、含量、包装、用法、性质及作用机制等了解不够,加上新药日新月异,如果不熟悉,就无法保证处方书写质量。
3.2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原因
(1)缺乏针对性,盲目使用抗菌药物,认为用抗菌药物后心里踏实,如上呼吸道感染普遍使用抗菌疗法。(2)对抗菌药物的药理特点不熟悉,能用杀菌的却选用抑菌的,能用窄谱的却选用广谱的,能用短效的却用长效的。(3)热衷于用新的、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目前抗菌药物的品种越来越多,档次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贵,而少数医生用药求新,用量求大,片面地认为新药疗效好,用量越大,疗效越高。(4)不合理联合用药或配伍。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目的是增强疗效,减轻毒副作用,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从而有效地控制感染。个别医生忽视抗菌药物的用药原则,错误地认为只要是抗菌药物就能消炎,甚至为使疾病早日痊愈,把几种抗菌药物一起应用。
3.3加强医疗保险处方质量控制的措施
3.3.1加强对医生的培训和医疗质量考核处方是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具有法律责任的医疗文书,处方中的一个错误对患者来说可能就是一个巨大的损害,万一发生医疗纠纷,处方是必不可少的证据之一。因此,处方书写是医疗活动的重要内容,处方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这就要求医生在工作中有高度的责任心,加强药学知识的学习,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按照统一的项目、内容、格式严格要求书写,确保处方质量和医疗安全。我们在医疗质量控制环节中不断加强处方书写教育,针对存在的问题,对门诊医师的处方书写进行点评,强化质量意识,力求处方书写规范化。同时加强对处方的监督管理,建立处方差错登记制度和公示制度,定期对医保处方进行检查、分析和评价。此外,严格奖惩措施,将处方质量、医疗保险用药违规行为与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挂钩。
3.3.2合理用药,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临床医生应做到熟悉每种药的作用、用法、不良反应及药物的相互作用。特别应充分认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坚持用药原则,能口服的不肌注,能肌注的不静脉用药,能用一种的不用两种,能用两种的不用三种。能用普通药治疗的不用昂贵的,如果联合使用多种药物,一定要按药物的配伍禁忌,科学合理用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本院的实施细则,建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根据各类药物的作用特点、本院的细菌耐药趋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药品价格等,将抗菌药划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管理三类,为各级医生的临床应用规定标准。只有要求各级医生严格按照权限使用药品,才能保证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江捍平. 深圳市疾病诊疗指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处方管理办法[S]. 卫生部令[2007]第53号.
[3]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 卫医发[2004]285号.
[4] 朱文军,周丽娟. 从统计分析门诊处方入手谈如何提高处方质量[J].吉林医学,2009,30(11):1045-1047.
第一:组织医院管理委员会进行医院大查房:分别固定在每周星期三上午,整个上午只查一个科室,除节假日或特殊情况外。全院所有临床科室轮流循环进行。上午8时参加科室交班,交班后参加科室一个病人的正规三级查房,这是一个包括教学查房、主任查房在内的查房模式,约为40~80分钟。然后抽查住院病历质量、检查医院规定的必备记录本情况,重点了解危重病例讨论、死亡讨论、业务学习、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等制度的执行情况,时间约为15分钟。以后进入汇报座谈阶段,参加查房的院部人员与科室主任集中一起,先由科主任汇报本阶段医疗运转、质量管理、科研教学、人员思想动态等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对医院服务保障的意见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院部人员反馈当天检查和平时掌握情况、现场拍板解决问题、提出对科室建设的建议;座谈时间约1个半小时~2个小时左右。整个查房时间为一个上午。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则带回由院长办公会讨论决定。
第二:医教科正副科长每个科室住扎一周(上午),遇到问题及时联系相关科室或人员协助解决,解决不了的及时向院领导反映。
(一)临床科室:重点抓病案质量(包括现住院病案、归档病案)、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患医疗差错和事故等,组织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讨论制定检查评比细则及奖惩制度。
1、病案质量:严格按《浙江省病历书写规范》,对住院病历、病程记录及其相关资料的书写提出进一步的规范化要求。①每月第一个星期一的下午,组织管理小组下临床,分项检查现病历质量并做出评比。每次检查5-10份病历。②每3个月抽查归档病历质量并做出评比。要求甲级率100%。每月各科室均能在5号前上缴前一月份的病历。
2、合理使用抗生素:依据《浙江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督察临床医生是否合理使用抗生素。每月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一组织药物管理委员会,查看①使用的适应症、禁忌证。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原则。③抗菌药物治疗的疗程。④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和给药途径。⑤联合用药与配伍禁忌。。
3、防患医疗差错、事故及纠纷:①强调入院《告知书》《授权书》《各种诊疗知情同意书》的书写②强调真实、准确做好《死亡病例讨论记录》、《重危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抢救危重病人讨论记录》及医师交班本等项目记录。3、科内组织诊疗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每月不定期医教科到各科室检查各项记录及病志。缺少一项或不全按照绩效考核办法处理。
(二)门急诊部
1、进一步完善各科门诊功能,门诊入口设立发热分诊处,并设立独立的感染性疾病预检分诊部。
2、设置、安排门诊部专家栏,公布各位专家的专业特长与出诊时间,方便病人就诊。
3、组织质量管理小组讨论制定检查评比细则及奖惩制度。每月第一个星期一的下午,查评门诊病历。每月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一组织药物管理委员会查评门诊病历及处方。
(三)医技辅助科室
每月一次组织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检查评比。
第三:协助医院成立病案室、图书阅览室、营养科。
为加强股室工作职能,强化全局干部职工责任意识,增收节支,确保全年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经局务会研究,报局党组同意,制定本办法:
一、股室工作目标管理
(一)股室基本工作任务
根据市局《区、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内容,各股室基本工作任务如下:
1、办公室:负责机关日常事务管理、党风廉政建设、法制、财务、人事教育等工作。
2、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股:负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3、药品监督股:负责药品注册安全监管、药品市场和医疗器械监管等工作。
4、稽查股:负责药品稽查工作。
(二)监管任务
1、办公室:负责××乡、××镇等区域内的涉药、涉械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2、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股:负责××乡、××镇等区域内的涉药、涉械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3、药品监督股:负责负责××乡、××镇等区域内的涉药、涉械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4、稽查股:负责××镇涉药、涉械经营使用单位日常监管和稽查工作,并对各乡镇卫生院、药品经营单位经营使用假劣药品、不合格医疗器械行为进行稽查。
二、费用核算:
本办法所称费用指股室日常监管或办案所需的费用。其管理实行依程序审批,按确定比例限额实报实销,超支不补,节余有奖,年终兑现的管理办法。
1、股室费用范围:办公室、食品安全监督股、药品监督股的费用,包括在负责区域内完成监管任务的交通费用、旅差费(含司机)、误餐费、招待费等。稽查股的费用包括负责区域内完成监管任务的交通费用、旅差费、误餐费、招待费以及稽查补贴(含主管局长的稽查补贴)、文印费、股室电话费等。
2、费用处理办法:以任务按比例定费用支出,不得透支,节余在年终一次性按节余额的70%奖给节余的股室。
3、使用本局车辆,按0.60元/公里计入用车股室的费用,使用其他车辆,局里不承担租车费用,由用车股室自理。
三、绩效挂勾办法
为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实行绩效挂勾办法,与绩效挂勾的个人收入为稽查津贴与生活补贴,按人平每月200元的标准,实行绩效挂勾。
办公室、食品监督股、药品监督股如完成了基本任务,由局里在年底统发实行绩效挂勾的全额稽查津贴和生活补贴;如未完成基本任务,则按完成任务的比例发放。
稽查股不论是否完成基本任务或全部任务,其股室人员的稽查津贴(含主管局长)均从费用中列支,不能发放或不能足额发放,局里不予负责。如完成了基本任务,由局里在年底统发实行绩效挂勾的全额生活补贴;如未完成任务,则按完成任务的比例发放实行绩效挂勾的生活补贴。
四、奖惩办法
1、对完成任务的股室,奖励股室长500元、副股室长400元、股室其他工作人员每人200元。股室未完成任务的,取消股室长评先评优资格。
2、每份药品质量检验报告补助检验人员1.50元。
3、罚没款到位20000元以上的大要案件,给予案件发现人罚没款到位数1.5%的奖励。
4、对各股室完成市局目标管理考核任务情况,按有关规定另行给予奖惩。
5、涉及其他事项需要给予奖惩的,按省、市、县有关规定给予奖惩。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3-099-01
综合性大医院最重要的三大功能[1]是医疗服务功能、科研教学功能和医院辐射功能。医疗服务功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科研教学功能是反映促进卫生事业发展的动力及医院创新能力,医院辐射功能则是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医院的各项工作都必须围绕医疗这个中心进行,为这个中心服务。提高医疗质量,加强技术质量、服务质量和管理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下面浅谈一下我院围绕医疗质量管理,在提升医院功能方面的一些方法。
1 加强学科建设,促进技术进步
提高医疗服务功能首要在于提高技术水平,而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最重要的内容,不仅能反映医疗技术水平,还决定着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我院以创建省重点专科为契机,重新修订《学科建设管理办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定我院学科建设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在设备投入、人才培养、经管方案等方面对专科基础扎实、发展前景良好的专业给予一定倾斜政策,为重点专科穿凿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提高常规技术水平的同时,根据省重点专科的标准,有针对性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对传统技术通过扶持不断向纵深边缘发展,提高技术质量,拓展技术范围,从而带动相关专业的进步与发展,做到“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 通过一系列激励政策,我院腔镜、肿瘤诊疗、体外循环等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建设规章制度,完善质量检查标准
制度建设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按照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标准,结合工作实际清理各项医疗制度和诊疗常规,修订完善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各项规章制度,如《新业务新技术准入管理制度》、《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医疗安全管理办法》、《医师外出会诊管理规定》、《医疗风险预警管理方案》等,同时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管理制度、岗位职责等汇编成册,形成一套完整的医院管理制度,使工作规范化、管理制度化。针对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我们制定了明确和可衡量的指标,每月安排检查,并与奖金挂钩进行奖惩。
3 加强学风建设,实施科教兴院
科研教学水平的高低反映学科的发展水平、综合实力和团队作风。我院将科教工作的重点放在培育高素质医学人才和创建“学习型”医院这两方面。对科研工作实行项目管理,对每个项目的申报、立项、研究进程、结题、鉴定全程监管,获得经费支持的项目给予1:1配套,实行科研经费本管理。通过药品临床试验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电。加强院内各学科的科研交流与合作,密切与上级医院的科研交流与合作,推动科研的横纵向联合。
在教学方面,充分利用附属医院和临床学院资格,提高科教能力,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参与医学院校教材编写,强化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带教老师的三级负责制,建立有效的激励和评估机制,奖励在科研、教学、学会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专业技术人员,激发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创新热情。通过院内外授课的形式提高本院医生临床教学能力,培养医务人员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重点在普通话、表达能力、台风上下功夫。协助做好学会的换届选举工作,确保医院绝大部分专业在区域内的学术“龙头”地位。
4 实施品牌战略,增强核心竞争力
医院辐射功能是医院综合实力的反映,既包括设备、技术、质量、服务、环境等因素,也包括市场品牌的因素。要整合各种因素提高医院辐射功能,首先要树立医院品牌,拓宽医疗市场。我院在江汉平原地区有着良好的声誉,这是几代荆医人辛勤汗水浇注的丰碑,更是荆医人拥有的巨大资本。我们在市场经济中充分发挥了这个优势,并立足重点,扩大优势。有品牌才有竞争力,有特色才有吸引力。根据我院的《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对专科实行分类分层次管理:一类专科重点扶持,把“有条件、有市场、有能力、有潜力”的专科做大做强做精,讲求效益;二类专科重点助推,扬长避短,突出特色,扩大影响;三类专科创造条件,挖掘潜力,寻求突破。强化过程管理,定期考核评估,通过“看水平、看贡献、看发展”,掌握各类专科建设现状,以重点专科为龙头,不断辐射,带动其他专科的发展,逐步形成一批技术水平高、结构合理、整体优势强、区域影响大的“拳头”学科群。对传统的优势特色技术学科群,要不断创新技术,丰富内涵,拓展市场,进一步稳固在区域内的“龙头”地位,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宣传方面,在培养品牌的基础上善于包装品牌,在创立名科、培育名医和发展特色技术上下功夫,积极传播品牌,立足实际,向院内外医务人员和病人推销品牌,从而扩大影响,广泛吸引病人。
通过对医疗质量管理的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医院各项功能都得到了强化和提升。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建立全面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增进职工的服务理念,在医患沟通、信息反馈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摸索切实可行的措施[2]。总之,我们要按照“管理年”要求的“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将综合性医院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让老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门诊处方是医师实施治疗方案的书面文书,其书写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与生命安全,同时处方质量也是医院医疗质量、医院管理水平和医药人员专业素质的具体体现。处方审查是药师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医师和药师必须紧密协作,严格按照2004年9月1日起实行的《处方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书写和审查处方,这样才能够降低处方的不合格率,减少医疗纠纷和差错,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了解我院门诊处方的基本情况,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有助于提高处方质量。
1 材料与方法
我院2006年4~6月门诊处方共7 639张,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别对处方书写错误、不合理用药、未签名三方面内容进行调查统计。
2 结果(见表1~3)
3 讨论
3.1 处方书写错误主要有:(1)诊断项不填:我院在2005年4月已经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使用了新处方,处方前记中印有临床诊断,若该项不填,则药师难以判断处方用药与疾病的相符性,给药师审方带来困难。(2)疾病名称用汉语和英语简写符号混合书写:处方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处方一律用规范的中文或英文书写”,这是不规范的书写方式。(3)药品名称书写错误,包括剂型不写或写错、药名汉字写错、药名书写不全:如奈普栓,应复方奈普生栓;思密达冲剂,应思密达散剂等。(4)规格写错或漏写剂量单位:如维生素C片1×100,应0.1 g×100;维生素B6片1 g×100,应10 mg×100等;(5)用法错误或不详细:力钙胶囊3次/天,应1次/天;头孢氨苄缓释片,3次/天,应2次/天。把头孢氨苄制成缓释制剂,使药物在体内释放缓慢且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并维持此浓度适当时间,因此缓释制剂可减少给药次数,方便病人服药,增加病人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治愈。(6)注射剂不写含量或含量写错:如卓宁注射液,应10%卓宁注射液;10%硫酸镁注射液,应25%硫酸镁注射液。(7)超过7日用量,但医师未注明理由:如头孢氨苄胶囊,0.125 g×200,口服,每次0.25 g,3次/天。处方管理办法中规定“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疾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必须注明理由”。在调查的处方中,药品超过7日用量的,医师均未注明理由。
3.2 不合理用药:(1)重复用药或同类药物联用:如阿胶强骨口服液加葡萄糖酸钙片;氯霉素滴眼液加氧氟沙星滴眼液,两药均为广谱抗菌药物;阿昔洛韦片加病毒灵注射液,两药均为抗病毒药物等,两药联用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2)联合用药不合理:如阿莫西林胶囊加新诺明片、阿莫西林胶囊加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胶囊加罗红霉素胶囊,新诺明为磺胺类药物,是二氢叶酸合成酶的抑制剂,仅起抑菌功效,克拉霉素、罗红霉素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三药均属于抑菌剂。而阿莫西林为β内酰胺类药物,是快速杀菌剂,对迅速繁殖中的细菌作用最为强烈,对静止期的细菌作用弱。新诺明、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分别与阿莫西林合用,降低了阿莫西林的抗菌作用。(3)溶媒选择不当:注射用阿洛西林钠加5%葡萄糖注射液、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加5%葡萄糖注射液,阿洛西林、头孢曲松分子结构中都含有β内酰胺环,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都不稳定,宜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注射用炎琥宁加0.9%氯化钠注射液,由于中药的化学成分复杂,当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时,中药成分与溶媒中的强电解质配伍后,加速了中药中不稳定成分的变化,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增加了输液反应,宜用5%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
4 改进措施
4.1 加强医务科和药剂科之间的协作,制定出不合格处方的管理制度,由药剂科负责门诊处方的审查和统计,并每月将处方调查结果上报给医务科,医务科进行奖惩。
4.2 医师为了扩大抗菌谱或治疗多种疾病,会采用联合用药,以达到治疗目的。这要求审方的药师应全面地掌握门诊药物的理化性质、药效学、适应证、用法用量、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能够准确地发现不合理用药,协助医生正确地使用药物。药师应加强合理用药的培训,提高专业素质,不仅能够审查出不合理用药,而且能够给医生提出合理用药的建议,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药师的作用。
4.3 医师在准确诊断疾病的基础上,应加强合理用药的学习,使药物发挥最大的药效,同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还应考虑到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在药效相同的情况下,少开贵药。
4.4 药剂科应定期介绍新药的适应证、用法用量、配伍禁忌等用药知识,让医师及时掌握新药的用法。
4.5 定期对不合格处方中出现的问题分类归纳总结,并提出正确的用药方案和处方书写格式,把总结资料下发到每个临床科室,供临床医师参考。
4.6 应加强医药人员的责任心,对处方涂改处一定要签字,医师写完处方要签字,药师在发药前要签字,这些基本要求是容易做到的,没做而由此引起医疗纠纷,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应引起医药人员和医院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检验科 发展 管理
随着国家《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实施及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如何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强化质量和风险意识,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联系,是检验科管理工作的重点。本文试从加强检验科的科学质量管理,以及现代医院检验科的管理模式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1 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质量第一”的服务理念,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的服务宗旨,最大限度满足临床需求,是检验科管理工作的主题和重点。
2 制定目标
2.1检验科的管理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短期和中长期目标,并实施目标管理和目标责任制;强化“以质量为生命,责任为准则,态度为关键,服务为宗旨,纪律为保征”的科室管理原则。
2.2制定岗位责任下的目标管理 ①实行岗前培训、岗中考核、岗后教育的措施。②经济目标责任到小组,再分摊到个人,使每人工作有目标,肩上有责任。③奖金二级分配。
3 加强制度及内涵建设是检验科质量管理的有力保障
3.1制度建设 ①建立检验结果审核制度,编制实用而完整的操作手册和质量控制手册。②建立临床检验标本接收制度。③制定科室各项考核制度、量化管理制度、奖惩制度。④建立质量管理小组。⑤建立质量控制检查制度。⑥建立定期业务学习制度、值班制度、差错事故记录制度等。
3.2质量管理 ①加强工作人员业务管理。②加强内涵建设,加强三基培训。③加强医德医风及行风建设。④加强法律法规学习。⑤加强生物安全培训,加强自我防护,预防医院感染发生。⑥建立监督、考评机制。
4 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4.1完善并严格执行工作中各个环节的SOP文件,对检验全过程进行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按系统学的原理建立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使可能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4.2加强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 每个临床实验室应尽可能地做好被检测项目的室内质控,并积极参加国家或省市的室间质评工作。
5 进一步完善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建立完善的医疗仪器使用管理办法。(2)建立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负责人制度。(3)制定仪器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制度。
6 加快人才培养 加强学科建设
(1)加强基本功训练。(2)有针对性地外派人员进修、培训、参观学习。(3)积极开展科室学术活动,不断提高检验科全体人员的整体素质。(4)鼓励员工积极撰写专业论文,培养员工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5)大力引进人才。
7 加强信息化建设 实现科学管理手段
信息化建设要突出自己的个性特点,适合本院的具体要求和科室的实际情况,它必须服从于和服务于现代化医院的科学管理。在建立信息系统时,要以国家最新颁布的《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为依据。
8 加强管理者能力培养 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科主任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及管理经验、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制定和完善科室各项管理制度以及考核奖惩制度,用制度来管理和规范员工,促进科室的和谐发展。
随县草店镇卫生院始建于1960年3月,位于随县北部、桐柏山南麓,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公共卫生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卫生院,属一级甲等医院,辖1个居委会、14个村卫生室。现有在职职工81人,拥有固定资产350万元,是随州市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先后荣获“随州市消费者满意单位”、“随州市文明单位”、“随州市巾帼示范岗”、“随县最佳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随县草店镇卫生院在县卫生局党组及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践行科学发展观,落实治庸问责工作,以病人为中心,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为当地人民撑起一把厚实的“健康伞”。
加强医疗管理 提高医疗质量
草店镇卫生院健全了急诊工作制度和首诊负责制等必备制度,制定了全院质量管理方案,并每季进行检查、评比、考核、奖惩兑现等工作。
近年来,在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该院住院病历书写率达100%,病历书合格率达95%,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急救药品器械完好率100%,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达100%,护理技术合格率达95%,五种表格书写合格率达95%,扭转了原来书写病历不规范、丢失病历的不良现象。
坚持每周由业务院长组织住院部医生、护士长大查房三次,并与平时会诊抽查相结合,增强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好感。行政院长每月进行查房一次,了解和掌握各方面的工作情况。几年来,无一起医疗事故发生。
强化科教管理 提供发展动力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该院不断加大科教经费投入,投入比率占业务收入的10%,并选送10名医护人员到武汉协和医院、襄樊中心医院、随州中心医院、曾都医院进修学习,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达20人次,每月院内组织一次业务技术学习,每季度组织一次业务技能考试。 建立了业务学习笔记检查制度,养成良好的自学气氛,从而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技能、理论、技术等整体水平。
强化药政管理 维护患者利益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来,该院加强对村级卫生室的管理,在服务中心统一配置药品耗材并对各卫生室统一配送,经常性地对村卫生室进行抽查,重点检查“三无”药品和无证售药.对品加强了“五专”管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空瓶的回收措施,加强采购管理,审批制度达100%,保证了药品质量,维护患者的利益。
自实行基本药物改革以后,减轻了人民群众看病贵现象,药品价格明显下降,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医技功能不断体现,门诊人次不断上升,出现三高一低现象,即:门诊人次增高,服务质量提高,群众满意度增高,人民群众医药费降低,使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推进医德建设 提高医院声誉
关于贯彻执行《消毒管理办法》的工作情况汇报 文章作者:fxcdc2003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7月7日0:35 县卫生局领导: 为加强对消毒工作的管理,控制医疗感染,防止疾病传播,保障人体健康,中央卫生部于1992年8月31日颁布了《消毒管理办法》。我县在全县县、乡、村全面贯彻实施本法,并逐步开展消毒监督监测工作是从1996年。6年来,在县卫生局的重视和支持下,通过广泛宣传贯彻《消毒管理办法》,使全县的消毒管理工作基本走上了科学管理程序操作,并探索一些管理方法,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近几年的贯彻实施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一)规范了全县的消毒行为。通过贯彻实施《消毒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的培训,规范了全县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经营、使用消县、乡、村*的消毒监测只开展一次,检测项目根据抽样项目而定。但部分现场检查不符合消毒要求的,抽样经检测相关指标不合格的单位或个体,其监督次数达二次或以上。 (三)消毒监督监测程序。 消毒监督监测对象为县卫生局认可并颁发有《医疗保健机构执业证》,经营使用消毒产品和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的企业(单位)或个人;托幼机构等。 每次监督监测都是2名以上的监督人员,每到一个监督单位或个人,首先是出示*,讲明来意,争取单位领导或法定代表人的配合,并有一名负责人陪同。在监督监测工作中,第一步是现场检查是否达到消毒条件,写出现场监督笔录,提出相关要求,然后对各操作环节的消毒效果进行抽样送检。其现场监督笔录、监测采样记录双方签字,各留一份备查。监督人员在每个单位监督结束后,将抽查样品及时送县卫生防疫站检验室化验,化验按送检要求的项目进行程序化验检测,三天内发出检验报告。根据检验结果,主管监督人员写合格与不合格及改进意见的“卫生监督意见书”并及时返回被监督单位或个人。 如果现场监督检查条件符合消毒管理要求,抽样经检测合格,发放《消毒合格证》。现场检查条件达不到消毒工作要求,抽样监测不合格者暂停发放《消毒合格证》,待整改合格或再次抽样监测合格才发《消毒合格证》。 对消毒监测严重不合格,或拒绝监督监测,或造成医疗感染事件的,提出限期整顿或罚款处罚。 其处罚依据是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六章,第三十五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以罚款;第四款: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本法提出的其它预防、控制措施的。《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第六章、第六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严重的可以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四)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不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的;(五)对被甲类和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凝似传染病病人污染场所、物品未按照卫生防疫机构的要求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的;(六)造成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和致病性微生物扩散的;(七)生产、经营、使用消毒药剂和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卫生材料、一次性医疗器材等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等。 我站在2000年至2002年基本上没有给罚款处罚,只给予责令限期改正处罚。 (四)严格收费标准。 消毒监测收费:其标准是按照湖北省物价局、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卫生厅联合下发的鄂价字(1996)256号文件执行。该文件规定消毒监测根据抽取样品和监测项目不同,抽取一份样品收取监测费80—400元,而我们一律是抽取一份样品,不管监测哪个项目统一按低标准收取监测费88元(含采样费8元);新开业的颁发《消毒合格证》30元,验证20元;2000年至2001年根据县物价局批复的《关于明确卫生监督收费标准》,收取了50—100元的现场卫生审查费。2002年根据省政府的要求已取消了消毒监测现场卫生审查费。消毒监测收费在实际工作大部份没按88元标准收取,一般采取低标准收取,有的甚至只收了20—40元。而且收费都出示了全额县财政局预算外管理票据。 三、存在的问题: (一)有极个别消毒监督人员,在监督监测中缺乏工作方法或不能依法行事,擅自降低收费标准,使各点收费不一致,导致被监督对象有意见。 (二)因我县村级医疗点分布在边远山区较多,交通不便,路程较远,少部分村级医疗点的抽样与送样间距超过时限,有时因气温过高,培
养液时间过长等因素,导致样品检验不合格。 (三)只注重监测,不重视监督和经常性督导检查。 (四)部分单位领导或个人对消毒监督监测工作认识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使之配合不力等。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2002年我们必须要克服以前的工作不足,对已经暴露出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认识,必须在以后的工作进行彻底改进。 (一)进一步加强对《消毒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和对县、乡、村医疗人员消毒规范和法律知识的宣传培训,不断提高他们对消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规范医疗保健机构的消毒行为,使全县的消毒工作逐步形成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科学管理。 (二)进一步加强对消毒管理工作的领导,层层要提高认识,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充实专业队伍,使全县的消毒监督监测工作抓到一个新的水平。站将其监督监测工作质量列入站年终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实行奖惩。 (三)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测质量,坚决改变以往只注重抽样监测而轻视现场卫生监督的局面。其做法是从2002年起已成立2个消毒监督监测组,将20个乡镇分二片包干进行监督,其监督力度要达二次以上,监督覆盖面要达到98%。远离县城的乡、村消毒监测样品采取冷冻保藏,快速送检以提高监测样品合格率。 (四)加强监督人员的素质建设,严格执法程序,克服过去在消毒监督监测工作的随意性。 (五)严格物价政策,按标准收费,杜绝随意性收费,无票证收费,白条收费。 房县卫生防疫站 2002年6月1日 文章出处: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关键词】抗菌药物;管理;合理性;监督
【中图分类号】R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21―01
抗菌药物的出现为保障人类健康做出了卓越贡献。但随着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致使细菌耐药性逐年增加,尤其是氟喹诺酮类药物[1]。据报道我国医院临床用药中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79%,是发达国家的2倍[2],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在我国约有25%-65%[3] ,其主要是由于无指征预防用药、盲目联合用药、品种选择错误、过量用药以及用药方案不合理等原因导致。为了规范化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合理性以及结合国家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本文从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管理途径、过程管理和信息化监控等方面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进行了探讨。
1 目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1.1 抗菌药物使用量过大。据调查显示[4],通过对不同等级的医院抗菌药物使用量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三级医院使用率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同时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在30%~70%,手术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0.76%,预防性用药占66.72%,治疗性用药仅占33.28%,表明一级医院、手术患者以及预防性用抗菌药已占主导地位,但是否是有指证的使用,以及是否一定须使用抗菌药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1.2 药物的选择无确切依据。如对于一般性感染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不根据患者的用药史以及身体特征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经验用药以及菌群未做微生物检查而选择用药[5];选择经济利益较大的药物或者新上市的抗菌药等。
1.3 药物的使用不合理。如未重视部分处方的首次剂量加倍,复方新诺给药是2次/天,首次剂量加倍,12小时后血药浓度趋于稳定,方可有效杀灭病原菌。还有如药物的溶媒选择不当,药物更换频率较高以及药物的使用疗程过长等。
1.4 盲目联合用药。目前临床上联合用药比较普遍,但是是否必须联合使用还存在一定问题。在没有临床依据以及确切指证前提下的联合用药,如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与氧氟沙星等,易导致患者的二重感染或增加细菌耐药性。
2 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
2.1 抗菌药物管理依据
为了防止产生细菌耐药性,增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国家或省级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这些文件或指导原则为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其中包括《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
2.2 抗菌药物的管理途径
2.2.1 抗菌药物管理组织与制度的建立
首先必须改革医院医师自由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模式,并建立抗菌药物从采购到临床使用一体化的管理机制。成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组织,由医院负责人统筹,各个科室负责人监督和组织落实,并定期对本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整理和公布,对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同时建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制度和实施细则,为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纲领和文件指南。
2.2.2 加强各部门的管理与协作
⑴发挥药剂科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开展临床药学研究、提供药物咨询服务、不良反应监测、定期对医院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评价以及对处方进行点评并进行临床合理用药实例分析、各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为临床提供药学信息。
⑵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职能。明确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指征,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限制医师抗菌药物使用权限,控制新型广谱抗菌药物应用,停用或淘汰临床使用无效或出现广泛耐药的抗菌药物,落实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将临床科室各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指标作为医疗质量综合评价内容,纳入全面医疗质量管理。
⑶加强微生物检验科对病原菌的检测。微生物检验科应当定期向全院公布主要耐药菌、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并对ICU、血液科、小儿科、神经内外科等重点科室主要病原菌进行公布,使临床医师能根据病原菌针对性选用抗菌药物。
⑷其他部门的管理。如医务科和财务科根据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及费用比的量化考核,结合平时的质控检查,制定经济奖惩制度,对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进行公布,并处以罚金以强化管理;与质控科协作,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等;与病案室协调,对所有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病历进行审核,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或做出相应处罚
2.2.3 深入医务人员的管理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是一项涉及制度、管理和人员的系统工程,涉及医院的方方面面,以及各级医师、护士、药学、检验、管理人员等,如提升医师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临床药师参与处方点评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监测;加强其他医务工作者的参与和配合等
2.2.4 落实抗菌药物的管理
2.2.4.1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
卫生部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3级,即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医疗机构应该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包括抗菌药物使用范围和医师的处方权限。
2.2.4.2加强抗菌药物过程监控
抗菌药物的过程监控是指从抗菌药物的遴选、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等各个环节进行监控,确保抗菌药物使用全过程得到有效监督。
2.2.4.3定期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根据病原菌的统计、抗菌药物使用品种和用量、药敏试验和临床不良反应等,对医院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
3 讨论
抗菌药物在医院中的使用频率最高和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抗菌药物的管理体系较复杂,医疗机构根据国家政策,制订本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该细则涉及到医院的各个部门、各个医务工作者以及各个部门和工作者间的协作与沟通。目前我国临床药学和微生物检验人才力量较为薄弱,医疗机构需要重视人才培养,发挥临床药师和检验人员在抗菌药物使用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根据细菌耐药性和医疗情况的变化,不断对临床用药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和补充,以促进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合理化。
参考文献:
[1] Fraimow H S, Tsigrelis C.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mechanisms, epidem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specific pathogens[J]. Crit Care Clin,2011,27(1):163-205
[2] 孙成林,马骏,张玉英.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0:53-54.
[3] 徐潜,孟贵英,等. 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2):93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