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教育综合知识范文

中学教育综合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教育综合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教育综合知识

第1篇:中学教育综合知识范文

一、小学语文教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及原因

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们应该全面培养小学生的素质。具体地说,小学语文教学除了重视语文文化知识的素质外,还要重视以下素质的培养:

1、要重视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小学德育纲要》规定“小学德育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包括必要的生活常识、浅显的政治常识以及同小学生有关的法律常识),着重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2、要重视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每个学生在能力、个性、兴趣、环境等各方面都存在着个别差异,而这些差异不仅使每个小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而且使同一心理特点表现在不同人身上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心理素质的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积极情绪,调节和消除不良情绪,保持愉快的心境,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要重视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美育对人的修养与陶冶情操起着重要的作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我们要很好的利用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机地渗透审美教育。

4、要重视小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培养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常常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劳动意识非常淡薄,有的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都没有。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加强小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

1、文道结合,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知识但不“唯知识”教学,是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的重要特点,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培养儿童掌握语言工具外,还要充分挖掘教材思想道德方面的内涵,去影响学生,促进儿童的心灵向美好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结合课文,加强情感教育。情感是一种强大的驱动力,教育家布卢姆把人的情感比喻成“潘多拉魔盒”,他强调正是在这个“盒子”里可以找到那些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性质的力量。小学语文教学应当用教材中所蕴含的高尚的思想道德之美去感染学生,去打开这个“盒子”,去塑造儿童美好的心灵。

第二,表演“课本剧”进入角色,体会情感。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针对这一特征,把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有趣的童话、富有哲理的寓言、感人肺腑的故事让同学们自编、自演,通过 “演”与“看”,使同学们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效果。

第三,把生活与学习相结合,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文章,只有熟悉现实生活,才能使文章中的描写变为真的情、实的景。因此,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生活,对周围的一切敢爱敢恨,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东西与课文结合起来。

2、挖掘情感,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教育要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充分的、合适的条件,小学语文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义不容辞地要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服务。

第一,要借助教材所提供的语言信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第二,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想象力发挥出来,同时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给学生一定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当学生寻求到答案时,就会产生一种成功感。这种感觉就会激励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第三,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当出现分歧时,就引导学生去讨论、辨论,把学生放在主人翁的位置上,学生才会学得主动,并会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身心素质。

3、体味美感,培养学生审美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及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审美判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一,创设情景氛围,促使学生产生愉悦美感。情境教学是通过图画、摄影、音乐、动作和文学语言的描绘,再现语文教材提供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对作品刻画的人物,抒发的感情,阐述的哲理产生一种亲切感,从而化难为易,培养美的情趣,陶冶美的情操。

第二,用节奏增强语感和想象力,启迪学生感知美。掌握好语言的节奏与韵律所显示出来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语调,轻重缓急的语速,字里行间的回环往复,体现出一种和谐的音乐美。教师应抓住教学契机,点拨、启迪学生把握轻快、凝重、低沉、高亢、舒缓、紧张的节奏,把学生引入一个千姿百态的意境,富有节奏的朗读,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获得情感和情性的熏陶。

第三,剖析形象,感受想象美。美离不开形象,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在“生动的、形象的表象的基础上进行的”。语文审美教育方法要达到形象直观的要求,教师应借助多种艺术形式去启导学生思维和想象,要使语言、手势、板书、教具、电教媒体等各种教学手段密切配合,以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度。

4、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素质

第2篇:中学教育综合知识范文

1.基本途径

(1)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情感内涵。我们在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是发现,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作者经历了深厚情感体验把积累的情感和知识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课文中作者对大自然、人、物、生活以及祖国的热爱之情,贯穿于其作品之中,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的情感,是语文教学与情感的结合点,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的重点。 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是从多方面反应作者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之情,大多都是脍炙人口的文章,集道德、人情、风景美于一体,几乎每篇都涉及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例我在教《项脊轩志》、《背影》等这类表达至爱亲情的文章时,除了紧扣课文的内容,仍要辅以大量的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抓住现阶段中学生的逆反思想和心理,他们同父母的所谓隔膜,代沟问题,把中华民族赡养父母的传统思想,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殷之情,贯穿于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对这类课文的学习,树立一种美好的、正确的人际关系思想。

(2)增强教学语言的感彩。情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协调师生关系的纽带,在教学中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语文教师要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自己的情感融于教学内容之中,让学生感到如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教师一个鼓励的手势,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信任的眼神,都会给课堂带来和谐的音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感情。

2.基本方法——情感渗透

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想方设法将埋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热情激发出来,让学生“情有所动”,将其置于激昂的情感之中,感受学有所得的喜悦,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动之以情呢?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有意识进行质疑问难、追求探究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心理的促发下,阅读者就能顺利进入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的思维链中,充分体现思维的灵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所谓习惯成自然,训练有素的学生一旦进入临战状态,其质疑问难的习惯立即会使他与题目的设置者达成一种契合,而使问题的解决显得游刃有余。相反,缺乏问题意识及习惯,面对阅读对象的“陌生”,会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从而阻滞了思维活动,处理起问题来当然会生涩。

(2)要引导学生重视阅读,完善阅读技能,提高阅读效率。阅读能力是由多要素、多层面、多层次组成的结构系统:从纵向看,有阅读感知、理解、鉴赏、迁移、创造五个能力层级;从横向看,有阅读选择、思考、想象、记忆、时效五项能力贯串;从纵向看,有阅读知识(认知结构)、智能(行为结构)、情志(动力结构)三维能力分支。这些分解开的能力要通过一系列阅读方法的历练才能综合形成,要通过整体优化才能健康发展。 纵观中外林林总总的阅读技法,从阅读效率着眼,大致可浓缩为三大读法:精读法,略读法,快读法。三大技法分别反映了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尤其是略读、快读更是现代中学生,特别是临场考生在训练中必须谙熟兼备的综合技巧。而由于“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传统的单纯精读的影响久远,长期以来,忽视了略读和快读,这恐怕也是造成“少慢差费”的原因之一。完善阅读技能,应先学会“吟咏涵泳,文道兼收”的精读,再学会“观其大意,提纲挈领”的略读,后学会“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快读,实行三大读法的科学配伍,使阅读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和速度,全面提高阅读训练的效率。

(3)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科学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段话为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正确对待学生阅读提问指明了方向。过去我们总认为阅读教学只要把知识点讲清楚就行,对学生提问不加重视甚至反感。而在创造性阅读教学中,我们把鼓励学生提问放在教学的首位,并对学生的发问予以及时强化。有时候学生的发问可能是幼稚的或者是钻牛角尖的甚至是错误的,我们也一样给予关注,认真倾听,肯定其大胆的行为,找出其中的闪光点。问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无论是次要得还是重要的,无论是紧扣原文还是离本万里的,我们都应一视同仁地作出回答,如果不回答,也应给予合理的说明。

3.要为学生创造培养问题意识的情景

(1)引用名人名言故事。如:“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以此营造审问的阅读环境气氛。

(2)开展小组阅读审问活动,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共振,灵感得以激发,诚如萧伯纳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

(3)教师提供一个问题,引领学生由浅入深地展开质疑。

第3篇:中学教育综合知识范文

关键词:任务驱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7-0065-03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

活动课的地位与特点

地位与作用 2009年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与要求”部分,设置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并列为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并将其目标明确为:通过情境中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方法的能力。同时,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要求和具体课时安排做出了具体规定。新《大纲》首次以教学文件的形式明确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地位、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充分体现了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于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服务功能;有利于激发中职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有素质、有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高效完成新《大纲》把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从业后必须具备的语文应用能力,以及为提升职业素养奠定基础的课程基本任务,也是促进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课程特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以课程目标为核心,以学生直接经验,以及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相关职业生活为基础,以学生主动学习、直接体验、综合应用为基本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宗旨的语文情境活动”,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综合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内容、形式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征。将合理淡化学科课程特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作为主要目标,沟通学科之间的联系、语文与鲜活的现实生活、回归实在的职场,需要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能力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能力,同时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知识能力。(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目标、内容及方式,自己决定活动方案和活动结果呈现形式,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活动”在活动中成长、锻炼,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情分析与任务驱动法

学情分析 近几年,随着中职招生困难的加大,生源素质急剧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学生的基本素质较差,他们大多数都是在中考中被淘汰下来的学生,有的甚至都没有参加过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严重欠缺。来到职业中学,大部分学生是为了学到一技之长,普遍存在着“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倾向,对语文的学习多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加之教师教学方法传统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中职学生语文学习“后天营养不良”。但是,中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爱表现自己,对活动课感兴趣,不满足于单纯书本知识的接受性学习,向往成人的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比较强烈,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对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定的了解和向往。同时,由于学生有较多时间接触计算机和上网,已具备一定的多媒体制作技能和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恰恰是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运用融“教学做”于一体的任务驱动法的有利条件。

对任务驱动法的认识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而是融“教学做”于一体的、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它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积极主动地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其根本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种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大致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设计任务。任务驱动法就是让学生围绕一个个典型任务驱动而展开学习活动,学生在完成师生共同设计的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与技能。(2)创设情境。设计好“任务”后,教师要积极创设适合任务实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带着真实的活动“任务”进入情境。(3)自主合作,完成任务。任务驱动法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4)交流评价。在学生分组各自完成任务后,要及时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采取多元评价方式进行评价,这既是总结完成任务情况,更是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反思,将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的内化。

基于任务驱动的中职语文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案例

教材内容描述 本次教学内容是江苏省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编写组编写的《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自然的心迹”单元后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家乡”。“自然的心迹”单元属于现代散文单元,通过这组写景散文的学习领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态度、感受,了解作者在描绘自然景色时所运用的技巧;本单元表达与交流写作部分安排的是语段写作训练,包括语段的类型、语段的结构、不同语段的写作方法,并能在实践中运用。这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通过活动发现家乡的自然美景、人文精华,进一步认识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通过叙述、描写、说明等方法简明、生动地表达事物;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研究等手段获取信息,在活动中训练观察、表达、归纳、整理的能力。

设计理念意图 “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教,职业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语)《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方法的能力,是本次活动的主要出发点。作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综合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着力点。

任务设计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安排的主题是:走进家乡。学生由于时尚与消费的影响,只追求外面现代化的世界,而对于自己的家乡没有情感上的体验,缺少经验上的积累。“走进家乡”这样的活动就是要让学生返身回去拉近与家乡的关系。如果只是从资料上、网络上抄些现成的词条,不去认真地调查、考察、走访,不与现场的场景与生活接触,只局限在课堂上,很难让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训练。针对学生对活动课感兴趣的特点,根据大纲、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来源较为分散、刚到新学校时间不长的现实,为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学校所在地的情况,增加认同感和归属感,便于组织实地走访、调查,笔者将本次实践活动的进一步明确为“走进学校所在社区”,通过举办“家乡如此多娇”主题展作为“任务”来实施。为了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在做中教”,采用任务驱动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活动为抓手,为学生活动搭建平台。

活动形式 本次活动采用个人形式、小组形式、班级形式进行。

活动准备 (1)个人搜集、背诵表现乡思、乡情、怀乡的诗歌、歌曲、名人小故事、名言,做好上课比赛准备;(2)指导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组8~10人,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一个组参加活动,必须人人参与,在组长的组织协调下为小组拟写一个组名,如:徜徉山水组、感怀古迹组、济济名人组、率先跨越组;(3)组织学生参观高铁徐州站、金龙湖、珠山公园等景点,参观清洁技术产业园、开发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徐州侯集高级中学,参观蟠桃安置小区、大庙镇市民活动中心,走访编写地方志的老同志等;(4)搜集有关展示社区的视频并作好剪辑,做好上课播放准备;(5)协调学校多功能会议室,争取学校支持,做好主题展设备准备。

任务实施

创设情境,分析明确任务(活动地点:校多功能教室;时间:1课时) (1)播放饱含思乡之情的乐曲《我热恋的故乡》,创设情境,兴趣导入。(2)进行背、唱、说比赛,每个小组可以齐背、唱,也可以成员单独背、唱,内容不得重复,数量多者胜出。学生分组上台展示课前收集制作的材料。第一组:采撷名诗颂“家乡”;第二组:收藏“热爱家乡”名人小故事;第三组:歌唱“赞美家乡的歌曲”;第四组:书写“恋乡”的名言。此任务的设计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运用综合能力,为活动营造氛围,使学生意识到在竞赛活动中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学生互动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无形之中也促使优生帮助差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实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3)播放“家乡电视宣传片”有关视频,展示任务。(4)小组内根据课前准备阶段收集到的资料,围绕项目任务、活动目标,分组讨论,运用“头脑风暴”法,选出合理的角度和处理方法,拟写出活动方案,完成活动方案表格。此任务的设计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教师设计好的任务中进行探究,得出结论,分享成功经验,让他们乐在其中;分层合作探究,自主编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促进了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5)熟悉方案,按照课前分工做好课外搜集、整合信息的准备工作。

按照方案,搜集整合,形成成果(活动时间:课外1周时间) (1)各小组按照项目任务实施方案,在组长的组织协调下进行信息的采集、保存、筛选、整合,采用图解或文字说明等方式,运用照片、视频、多媒体等媒介进行信息保存。(2)完成信息搜集后,各小组进行资料汇总分析,进行卡片制作,辅以照片、视频、多媒体等媒介完成后期制作,形成项目任务成果,做好举行“家乡如此多娇”主题展准备。此任务的设计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举行“家乡如此多娇”主题展,展示成果,评价总结(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教室;活动时间:1课时) (1)各组在组长带领下布置本组的展区。(2)在两位学生主持人的主持下活动开始,所有学生参观主题展区、听取其他小组的活动展示汇报,进行成果展示。(3)采用多元评价方式,进行自评、互评与有关教师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完成活动评价表,评选出各奖项。(4)组织班长将各组的活动成果分类汇总,做好资料保存,做好展板在校内展出。(5)师生总结项目实施情况,布置拓展,延伸作业完成活动总结。

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师的角色 在运用任务驱动式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序、高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协调社会有关部门、机构与学生活动的关系,为学生开展实践性学习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这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规划能力和设计能力、较强的组织与协调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自主获取信息、主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实践活动要姓“语”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必须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力于语文基础知识与语文方法的整合、语文应用能力培养,“活动”是载体、是方式、是途径,归根结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以学习语言知识、形成语言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一言要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姓“语”。

任务的选取与设计 合理选取设计项目任务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关键,“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围绕大纲、内容确定任务,注重一个“明”字:选取要包含主要的教学内容,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充分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专业岗位需要确定任务,突出一个“实”字:任务设计与选取应真正做到课堂与岗位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就业能力,以满足社会工作的需要;考虑实施条件确定项目,体现一个“巧”字:任务的选取,需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难易度要针对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被大多数学生喜爱,使学生有自我发挥的空间,使学生有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陈金海.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集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许敬惜.对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新认识[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

[3]袁立新.基于任务驱动的探索性学习的实施策略[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1).

[4]李霑.“做中学,学中做”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2(4).

第4篇:中学教育综合知识范文

语文课堂是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前沿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教材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任务,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相关能力的培养。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比如在教授《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时,在学生疏通文义掌握相关文言文知识后,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他们分别编排四幕话剧:缪贤举贤、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学生都很兴奋,每个人都积极地参与课本剧的编排中,把人物演得惟妙惟肖。在这样的活动参与过程中,小组学生之间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巩固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语言、编排导演等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在表现人物性格时也涉及诸如胆识、忍让、大局为重等话题,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素材。在这个能力培养的前沿阵地中,教师始终是统领全局的主帅。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那些平时不善言谈、不善交际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能力的提高。要把握好难易程度,过高的要求和标准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相反会挫伤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要对参与活动的每一名学生给予及时和恰当的评价,让学生准确把握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并能制定相应的目标要求。

二、要教育学生树立时时处处皆可进行实践活动的意识

课堂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沿阵地,不代表课堂是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唯一途径。社会亦是大课堂,生活中随时随处都可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这样的意识。比如课后出黑板报可以锻炼学生的版面设计能力;写请假条、写寻物启事等可以掌握相关应用文的写作格式;主持班会或班会发言可锻炼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提高普通话水平;记会议记录可锻炼速记能力;节日放假可以观察了解风俗;观察楼名、路名可以增加文化底蕴等。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做一个有心人,生活中时刻注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当做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每一次锻炼都进行反思总结,这样,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三、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重视真实案例的作用

要达到综合实践活动课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社会真实案例的效果不可忽视。比如,在为幼师班学生讲授《应聘与自荐》一课时,教师讲清楚了应聘与自荐的基本要求及常见应聘中面试者设置的语言陷阱种类后,为学生播放了宁夏卫视《中国职场好榜样》“拇指姑娘”顾伊劼应聘第一财经节目主持人求职现场的录像,让学生感受身体有缺陷的顾伊劼如何从容应对诸位主持人咄咄逼人的提问而赢得现场阵阵掌声的语言魅力,让学生明白如何才是真正的扬长避短。这是教师仅用理论授课所难以达到的效果。之后,教师又为学生找出当下我区教育系统公开招聘幼儿教师的简章,让学生了解自己专业的从业要求,并在课堂上模拟了幼儿教师的招聘现场。这堂课赢得了参加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它也让教师明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样适用于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日的备课中要博览群书,多渠道掌握相关资料,以便在授课时能为我所用。

四、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贵在坚持

第5篇:中学教育综合知识范文

关键词:中职预算教学;综合实践能力

我国目前建筑业的职业技术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摆脱不了普教模式的影响,即教学以学科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忽视能力培养。但近年在教学改革中出现了另一种主张,即中职教育的目的就是单纯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教学的方法就是通过大量的实操训练来强化这种职业技能。对于这两种教育的思维与方向,应结合具体的专业进行分析,笔者不敢妄加论断。笔者从事多年的建筑、装饰等工程预算学科的课程教学,目前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和争议。以下是笔者对当前中职预算课程的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一些看法,以及笔者在教学思维与方法方面的一些探索与实践。

预算课程的特点

预算课程的综合性这是因为预算课程是建立在建筑类的相关课程包括建筑识图、建筑结构与构造、建筑施工与建筑材料等课程基础之上的一门课程,需要学生具有综合应用上述课程的能力,即学生要看懂建筑施工图,对建筑结构构造要有较全面深入的理解,对施工的过程、工艺及建筑材料能大致了解,才能准确地计算工程量及其费用。

预算课程的实操性预算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会独立编制单位工程预算。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仅凭理论上学会预算方法是不行的,学习者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了解各种各样的工程量计算及计价中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并且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预算方法的理解。

中职预算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预算课程教学不注重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目前的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较差,他们在学习预算之前已经学过建筑类相关基础课程,但学习这些课程时是孤立地学习,真正做预算时不善于将建筑构造、结构、施工及建筑材料的知识联系起来,以形成对建筑物的整体感觉与认识。有的学生甚至连施工图都看不懂,所以在学习预算时根本无从下手。因此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是中职预算课教学中最大的难点,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目前中职预算课教学中有一种误解,认为预算课就是教预算方法,因此缺乏对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已经具备学习预算的基础知识与能力,因而按自己的思路去组织教学。结果发现一遍遍地重复工程量计算方法或预算方法,而学生仍然无法理解和接受,从而导致学生丧失信心,教师也失去耐心,最终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预算课程教学理论化,学习时过于抽象预算课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虽然教师很清楚该学科的性质,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会由于案例准备不够或者由于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而使教学理论化。如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很细,条款很多,教师最容易、最省事的方法是将规则解释一遍,缺乏直观地演示具体的实例,给学生实训准备的预算实例又太过简单,缺乏代表性。结果学生学完预算后只是背了大量的条款规则,理论上的预算知识很丰富,实际做预算时无从下手。

将预算课程的教学变成单纯的技能训练课与理论化的教学方式相反,另一种预算教学倾向是将预算课程看成是单纯的技能课,在教学中只注重实训,而不注重教学中的归纳和总结。预算课既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也是一门需要应用各种建筑相关知识的综合课程,它既要求学生在实践中会进行具体的计算,又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以及触类旁通的能力。简单地说,如果教师只是在教学中单纯地通过实训让学生去理解预算方法而不注重对方法的归纳、总结,学生通过实训可能确实会做一份或几份简单的单位工程预算。但学生就业后所接触的工程会很复杂,这种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做到举一反三、灵活应变。

预算课程教学的思维和方法探讨

预算课程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增强学生的“建筑感觉”学习预算课需要学生具有综合应用建筑类的相关课程的能力,这并不是要求教师简单地复习建筑识图、建筑结构与构造、建筑施工与建筑材料等课程的相关知识,而是要求教师能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引导学生从建筑、结构、施工、建材等几个方面来综合认识建筑物。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的同时,进行建筑相关基础知识的传授。学生如果对自己所学知识能看得见,摸得着,那么就很容易将教师讲授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认知。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去参观工地。例如在讲土石方工程量计算前,带学生去正在开挖基坑的工地参观。这样学生对坑槽开挖为何要放坡、如何留工作面、坑槽应挖的深度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在讲解挖坑槽体积的计算时,不用教师费劲地讲解其工程量计算方法。学生就会根据所学基础的尺寸和标高计算应挖坑槽的长宽高,自己完成计算。

注重学生实训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预算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方法和原理很简单,但实际计算过程中遇到的情况较复杂。如在计算工程量时具体计算步骤怎样,遇到不同材质、不同构件、不同工程特征及一些特殊情况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学生在没有实际做过具体预算之前是不清楚的,而教师在知识讲授时也不宜面面俱到,把所有可能遇到的情况都讲一遍,最好让学生在自己实践的过程中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预算课程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学和练为主导,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提示及归纳总结上。如笔者在讲解墙体工程量的计算时,先将墙体工程量计算的基本方法讲解给学生:墙体工程量按体积计算,应扣除柱、梁、板等砼构件所占体积及门窗洞口所占体积。在学生练习时遇到了具体的问题:柱、梁、板的体积和门、窗体积怎样扣除?这时教师便引导学生看教室墙体构造,框架结构柱、梁、板在整个墙体高或长度方向是通长的,而门、窗洞口在墙的高度和长度方向都不是通长的,就像一个大的四方板上挖了一个小洞。这时学生很直观地看出:计算墙体净高时可由层高减去梁板高度得出,而墙的净长可由墙体轴线长度减去柱位即可。墙体按净长、净高及墙厚计算出体积后,最后再扣除门、窗洞口所占体积。这样学生便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实际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了,比教师直接讲解具体的计算步骤效果要好得多,且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学生在完成一个部分的实训后,对预算的具体过程熟悉了,对预算方法也能更直观地理解了。那么,如何让学生对预算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不同情况时灵活应变呢?笔者的方法是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如学生在学完建筑面积的计算方法后,学生往往会遇到很多计算规则中没有讲到的情况:如天井要不要计算面积?外飘窗台要不要计算面积?等等。教师如果只是直接回答学生问题,学生工作后就很难处理其他情况。因此笔者引导学生总结了计算建筑面积的三个条件:一是上有顶盖;二是四周有围护;三是层高大于2.2m。这样学生工作后遇到什么情况都可以用这三个条件来自己解决计算建筑面积的问题了。在学生学完课程并有一定实操经验之后进行归纳总结,能进一步理清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灵活处理各种不同的情况,培养学生在专业学习上融会贯通的能力。

第6篇:中学教育综合知识范文

一、以法制安全、校规校纪的经常性教育为主线,提升学生法制安全、纪律意识,规范学生行为

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学校始终如一地坚持法制安全、校规校纪的经常性教育,规范学生行为,提升了学生的法制意识、纪律意识,有效地预防和遏制了校园暴力事件和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1.值周组、学生处、法制安全科充分利用晨会、假前集会、国旗下的讲话等形式,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校规校纪等方面的教育,做到法制安全、校规校纪教育经常化。

2.每月第一周为法制安全教育周,邀请上级安全管理领导、辖区派出所干警、法制副校长等到校开展法制知识讲座,通过精彩的案例分析,增强全校师生的法制观念及安全防范意识。

3.各班利用班会课、读报课、主题班会、早晚检查等方式经常性地教育学生严格践行学校安全管理“十不准”,积极开展“如何增强防盗意识”、“如何处理学友间的矛盾与纠纷”、“发生地震了我该怎么办”等法制安全主题班会,教育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尊重他人,树立法制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4.坚持每月对教室、学生宿舍进行刀具棍棒及其它危险物品的清查,及时没收危险物品,严格要求学生不藏带刀具、棍棒及其它危险物品进入校园,防患于未然,对问题学生及时进行疏导、教育,及时消除他们的不良心理,杜绝暴力事件和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5.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校园广播、专题网站等平台,坚持对学生开展预防地质灾害的教育与宣传活动,坚持每学期开展1-2次安全疏散演习,以增强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预防各类地质灾害的防灾意识,提高临灾避险和自我救助的能力。

学校从小事做起,大力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纪律意识,符合了现代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这也就为我校学生到知名企业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循环开展六个主题教育活动,提升学生六大基本素质

学校在强化专业技能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开展“爱护环境,讲究卫生”教育,培养学生的公德素质

“爱护环境,讲究卫生”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公德,学校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做起:勤换(洗)衣服、床单、鞋袜,不随地吐痰,不乱丢乱扔,教育学生主动拾起身边的垃圾,做到“坐”要保持周围的卫生,“走”要保持一路干净,“睡”要保持寝室整洁。各班踊跃参加卫生扫除活动,清除校园卫生死角;学生处坚持每日校园卫生的检查与评比,设立卫生监督岗,及时纠正乱丢乱扔行为;实施有奖举报制度,检举乱丢乱扔行为。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培养了学生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又提升了学生的公德素养。

2.开展“仪容整洁,仪表得体”教育,培养学生的形象素质

现实社会中,很多企业认识到:员工的形象是企业形象的缩影,因此企业特别注重员工个人形象。在中职学校里,学生形象应该符合学生身份,我们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主题活动来开展。各班认真开展仪容仪表主题班会,教育学生不染发、烫发、男生不留长发、怪发、不留长指甲,要求学生着装得体,不佩戴首饰,坚持佩戴校牌,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仪容仪表的重要性,并辅之必要的检查、考核。通过以上主题教育及专项检查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坚持佩戴校牌,规范了学生发型、着装,杜绝了染发、烫发、男生长发、怪发等现象。

3.开展“语言文明,对人礼貌”教育,培养学生的礼仪素质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礼仪素质,使他们掌握现代礼仪知识,懂得待人接物的规矩,学校领导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倡导全校学生讲文明、讲礼仪,争做文明中职生,同时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文明礼仪要求,在全校形成懂礼貌、知礼仪、讲礼仪的良好氛围。各专业系、教学班组织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文明礼仪专项教育与训练,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开设文明礼仪培训班,这些不但加强了学生礼仪素质的培养,而且使学生主动向老师问好等文明行为在校园内蔚然成风。

4.开展“尊师爱校,好学上进”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素质

为培养学生尊敬教师、热爱学校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各班认真开展主题活动,组织学习了《学生尊师重道十条规范》,教育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生活点滴做起,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和早晚自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教育学生热爱学校、班级财产,爱惜学校花草树木,自觉维护校园的美丽,培养学生爱校意识;各班主动认养校园绿化带,竖立了“爱心绿化带”、“爱心认养牌”等宣传标语或标志,并定期养护花草树木;学生处、团委利用校园广播向全校师生发出“将勤俭进行到底”的倡议,号召大家从现在做起,开展节约每一粒粮食、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节约每一张纸、节约每一分钱的“五个一”活动;各班开展“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 的主题班会,列举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种种浪费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勤俭光荣,浪费可耻”,提倡勤俭节约,合理支配自己的零花钱;各班开展算小帐活动,要求每个学生真实记录自己每周的消费情况,学会记录“一周理财清单”。全校还开展了“资助政策助我成才”、“感恩有你”的征文比赛,同学们借以表达对国家、对父母、对学校的感恩之心,愿意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感恩国家,感恩父母,感恩学校。

5.开展“坚持锻炼,科学生活”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能素质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体能素质,预防各种疾病的侵袭,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我们教给学生科学的生活方式,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科学安排一日三餐,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体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认真锻炼身体,自觉参加晨跑活动、每天下午第三节课的跑操活动之中;并以田径运动会、球类运动会的开展为契机,号召全校学生积极参与,坚持锻炼,增强自身体质。

第7篇:中学教育综合知识范文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模式 高职综合英语 运用

一、高职综合英语教学改革背景

目前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职英语教育应遵循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应用”为主旨,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将英语语言技能的学习融入到大量的实践中去。

二、高职综合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不彻底。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当前高职综合英语的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在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渡。比如:近几年很多高校教师在讲解课文之前先给学生一个“Free Talk”,让学生自由发言,时间一般是5―10分钟左右。发言的内容由学生自由选择,可以是新闻、个人感悟或者是经历等;在讲解课文时让学生来读课文、翻译句子。在做课文练习时,让学生回答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由于教师专业知识的匮乏及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很难有效地组织、主导课堂,最终很难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2.高职综合英语教材发展相对滞后。

目前高职综合英语教材也涉及听、说、读、写、译的各个方面,但重点不突出,体现不出高职综合英语改革的要求――打好基础,强化能力,立足实用。就内容而言,并没有完全与社会市场需求接轨,学生对教材上的内容兴趣不大,感觉“学了没用”,因此很难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3.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知识来源单一。

学生学习知识来源少,学习主动性不高,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只满足于课堂上从老师那里获得有限的知识,不善于主动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来充实自己的课外知识体系,导致学生的综合知识相对贫乏,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从而给综合英语的学习带来了很多不便。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高职综合英语中的探索运用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直以来是大家所倡导的,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研究的。笔者也就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为我们的教学研究尽一份力。

1.开展“任务型”教学活动。

任务型教学就是教师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

(2)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

(3)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4)活动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5)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以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的、王洗薇主编的《世纪商务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第2课“Human Resources”为例。此课的主题是向学生介绍人力资源管理及人力资源经理的职能。我把此节课的任务设定为两个:第一个是“What is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这个问题是提前一周布置的,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和上网的形式进行查阅和参考。开课前5―10分钟,2―3名学生可以就这个话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第二个是“If you are the new manager of human resources,what should you do for your company?”。课堂上我把学生分成4小组讨论,用英语进行交流,然后每组推荐一名同学自由发言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同时还能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学生对人力资源这个部门的理解。此节课的实训环节我安排了一个面试(interview)的情景,此任务需要在校内商务英语情景模拟实训室里完成。每组两名学生,一名为人力资源部经理,也就是interviewer,另一个为interviewee。在情景模拟中,学生不仅要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和语速及流利程度,还要注意面试的心理和礼仪技巧。在这样的一个情景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教学效果也很高。

2.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包括课前主动预习,课堂积极参与和课后巩固练习。在传统的综合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自己在课堂上100分钟的知识传授,没有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和课后的主动学习,导致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气氛沉闷等状况。笔者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去。具体步骤如下: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预习,布置课前预习作业或任务。比如利用工具书查课文生词,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查阅与课文有关的知识点,以提高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课堂教学阶段,教师要同时做好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引导者和创造思维的开启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教学能力,并能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活动。课后巩固练习阶段,教师要布置适当的练习让学生巩固当天学习的知识,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的学习,比如参加英语角、英语沙龙和学院的英语论坛等课外英语活动,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综合英语综合技能的学习水平。

3.改革单一的考核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传统的考核评估方式主要以笔试为主,手段比较单一。学生的学习目标主要集中在期末考试中,忽视了过程学习活动,比如,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课后自主学习不主动等。因此改变传统单一的终结性评估模式,使用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考核形式是势在必行的。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可以由期末书面成绩(50%)、口语测试(10%)、听力测试(10%)、课堂表现(20%)和平时作业(10%)组成。从而真正意义上突出了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上的英语活动,参加英语沙龙和英语角等社团活动,以及自主地在网上下载一些有声英语节目。

综上所述,综合英语是一门综合性的语言实践课程,教师只有真正理解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自如,才能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真正意义上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

参考文献:

第8篇:中学教育综合知识范文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高职高专;综合英语教学;实践与探析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大多数高考成绩不理想,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且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自制力较差,对于上大学的意义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想要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高专综合英语教学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一、 任务型教学法的含义

任务型教学法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提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西方一些国家已经被广泛地关注和应用,近年来也被我国的教育领域所采纳,是交际法教学与第二语言研究相结合的产物。尤其是在英语教学方面,通过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来实现对学生的英语能力的培养,这种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十分自然的语言学习方式,而且也使学生内部的语言系统得到开发。将任务型教学应用在英语教学中,就是针对某些英语语言知识点设置题目或者进行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些题目与活动,达到对其英语语言知识的训练及语言能力培养的目标。

二、 任务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在利用任务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营造任务学习氛围,建立任务学习小组。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总是桌椅成排,学生前后落座,这样有先后差别的座位排法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想达到每一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英语学习活动中来,可以对学生的座位进行最佳设置,按组安排座位,几个人一组合作学习。这样所有的学生与教师和黑板处于相等的距离状态,而且学生能够自由穿梭于座位与黑板之间开展自由的英语学习活动;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分组时要注意组内成员的性格特征与学习成绩的互补搭配;每个组都可以出一个告示牌,上面展现本小组的名字,例如:“挑战者、非我莫属-----”,在气势上形成竞争,使每个组内的学生都能够树立紧张的责任意识,以小组的整体荣誉为学习动力,在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和强项,参与到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中来,积极完成任务,达到有效学习。

其次,设计好任务主题,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每一节课前的教学活动教师都要做好准备,要确定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什么样的学习任务,这个任务的布置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学生应该从中得到哪些方面的锻炼等等。

例如:在How to Prepare for Earthquakes 这一课中,教师可以根据现代大学生的特点与认知能力,先为学生布置课前的资料查询工作。学生首先通过自学获取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科学设置主题,如:Why does the earthquake happen? What will you do if it happens? What disasters will the earthquake bring to human beings? 这样学生就可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查询,做好课堂回答准备,一方面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锻炼学生网上信息搜索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

再次,积极利用好课堂时间,完成学习任务。课堂学习时间是学生最宝贵的学习时间,教师要积极抓住这个最佳的学习时间,大量设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实现对自身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例如:在Earthquake 这一课中,学生通过预习已经了解了大量的关于地震方面的信息。在检查完学生的预习功课之后,为了调动课堂学习气氛,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现场表演,表演地震发生时人们的活动,以及在地震过后人们的应急措施及处理办法等。活动中,教师要注意鼓励和要求学生用一些从教材中选取的特定词汇展开对话表演,从而达到了语言训练的效果,此外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调动了课堂学习氛围,使全体学生广泛参与其中。

最后,做好总结,完美结课。每一次的学习任务完成以后,教师都要对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做出最深刻的总结,对表现良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后面的学习活动。

总结:

任务型教学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晓晖.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2(54)

第9篇:中学教育综合知识范文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当前中职语文教学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厌学、教师厌教,语文课堂改革出现“疲软现象”。20世纪末,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走进了语文课堂,课堂随之出现了一些新气象。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并没有得到全面开展。本文试图从差异教学理论出发,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中职语文特色,从中职生的群体及个体差异入手,寻找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途径和突破口,力求改变目前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关键词 :差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职语文实施策略

时代的发展,对个性培养的呼声越来越高,差异教学愈发受到重视。语文新课程理念中也把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提到了显著位置,要求学生“有自己的”等字眼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占据了头版,个体的个性得到尊重和发展是差异教学理论的核心。

最早提出差异教学概念的是美国的卡罗尔·安·汤姆林森 (Carol Ann Tomlinson)。我国学者华国栋对差异教学进行了定义:“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发展教学。”其他学者如曾继耘、张福生等也都做过界定,侧重点不同,但本质一样。尊重差异就是尊重学习主体的个性化发展。人们看到,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可以相辅相成,取长补短。所谓的差异教学,其基础和出发点是学生的个体和群体差异,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有差异地发展,教学的手段就是实施差异教学。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面临着课时数少、教师认识偏差、中职生素质较低等一系列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何更好地在活动中实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本文从学情调查、优化教学设计、多元化评价三个方面探索了差异教学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实施对策。

一、开展学情调研,找寻实施依据

开展学情调研的意义就是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教学活动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思维方式相结合,做到主次分明,针对性强,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由此可见,要想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调研学情是前提。在进行学情调研中,笔者尝试着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档案法

抽取学生的档案进行初步了解。新生上课之前,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了解,笔者专门抽调出学生的档案查看,汇总了学生的毕业学校、家乡、曾获得的荣誉等情况。通过一系列的调研,对学生做出一个较为全面的情况摸底。

2.调查法

一是书面调研。包括摸底考试和问卷调查。二者都是通过调查,或是学前进行摸底考试,或是开展问卷调查,从而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和知识水平,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实施教学。二是走访调研。走访班主任、其他任课老师、家长或是其他人员,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情况。

3.观察法

“眼见为实”,观察学生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基本方法。教师平时要用心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无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无论是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通过观察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表现,从而发现学生的最真的那一面。如观察学生的课堂出勤情况、课堂表现情况、活动参与情况、与同学的交流沟通情况等。一是课上观察,二是课下观察,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师了解学生的第一手资料。

4.聊天座谈法

教师与学生交朋友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平时观察到的学生的各种差异毕竟是有限的,特殊情况下“眼见不一定为实”,所以要想深入了解学生必须和学生多多进行谈话交流。笔者学校每学期都要求任课教师和学生交朋友,并记录谈话内容。笔者所任教的电子商务的学生大都喜欢和老师交流谈心,有的是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有的是通过日记、书信、短信、电子邮件、QQ、微信聊天等方式进行交流。

5.自我介绍法

自我介绍法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学校所用的劳动版教材第二单元的实践活动“口语交际”就是自我介绍。结合实际情况,笔者一般都是把此活动放到和新生见面的第一周。这样不仅有真实氛围,还有助于笔者快捷地了解学生,也可以借开展活动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感情,为今后相处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二、尊重学生差异,优化教学设计

实施有针对性而又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是面对全体学生,而不是只针对一小部分学生,从而实现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差异教学就要结合学情特点、专业特点、学制特点等多方面进行设计。下面就从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三方面开展论述。

1.活动目标的差异

活动目标的差异表现在活动目标的层次性上。教师在进行教学前都应该有一个目标设想,这就是所说的活动目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是如此。进行差异性教学目标并不是简单地按照从高到低进行分类,而是要根据中职语文综合活动的内容、目标要求和学生群体差异,根据学生基础知识的不同、能力类型、价值情感的差异,以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三个教学目标为指导,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活动目标。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哪一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的设计都照顾到,并且在设计活动时,力争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来,做到每一位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人,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2.教学内容的差异

教学内容的差异表现在弹性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教师在完成规定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构建,设计更具合理性、丰富性、选择性的内容体系。

一是可以根据学校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加或删减。如对幼教专业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优美的诗歌、儿歌等,对商服专业则可以选择礼仪、公关等方面的活动让学生体验。

二是对活动目标内涵的挖掘也可以根据不同专业有不同的侧重点。如在教学《一碗清汤荞麦面》这一课时,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学习面馆老板夫妇的经商之道;对商服专业的学生,则可以引导他们学习面馆老板夫妇高尚的职业道德,体会正是他们的善良给他们带来了财运。

三是教学内容还可以根据专业特点的差异进行取舍,可以允许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学习内容上有深浅、广狭程度上的不同。比如在进行写作实践活动时,对于机械维修专业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着重学习说明文和介绍文,有助于他们今后就设备故障方面对顾客进行介绍说明;而微机专业的学生运用电脑比较熟练,也喜欢用电脑来完成一些活动任务。

3.活动形式的差异

活动形式是指教师在组织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获取学习方法的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在开展活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形式开展很重要。因为形式的多样性是个性多样性的保证,可以满足不同个性的学生在教学中发展的需求。这也正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优势之一。

(1)个人活动。自己独立完成活动任务或思考,可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小组每个成员在活动中通过网络、翻阅资料、请教他人等各种方式收集相关资料,提高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2)小组活动。几个学生结合成一个活动小组来开展学习,是一次横向交流的机会,也为学生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供了一个平台,是最重要的活动组织形式,在学习中应用最广泛。例如小组讨论、小组角色演练、小组评价等。

在进行学习小组划分时,教师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知识、性格、爱好等的差异,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无缝对接”,有利于学生积极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二是要考虑到组和组之间的“异质同构”,分组时尽量使不同学习小组之间整体水平大体相当,以利于组际竞争的公平性。

(3)班级活动。以班集体的方式进行活动。这种形式的活动最多,比如班级辩论会、表演赛、演讲、故事会以及各种分组展示等等。例如《守财奴》《项链》《一碗清汤荞麦面》等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可以采用课本剧的班级活动方式;《与丑腿》《中国,水的困惑》《钱》等篇目,可以采用班级辩论赛的活动方式;求职信、广告词、市场推销等应用文写作,可以采用情景模拟的活动方式等等。

总之,目标、内容、形式等各方面的差异,可以为学生的个性释放提供更多的空间,创造更多的条件。老师也不必担心有的学生不达标,因为教学的目标可以通过差异互补得到完成。学生在差异中可以看清自我,有利于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学会合作,提高社会化水平。

三、针对学生差异,实施多元化评价

活动效果是检验活动好与坏的有效手段。活动是为内容服务的,检验一个活动好不好,只有正确的教学评价才能检验出来。由于学生的差异性、活动目标的差异性、活动内容的差异性、活动形式的差异性,教学评价也要有差异性,即评价多元化。

1.评价方法多角度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不是一种能力,而是由一组能力组成,有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等等。人人都拥有这九种智力,只是组合方式和呈现方式不同而已,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有着自己的优势。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时要多角度。

比如,笔者学校一直在探索小组教学模式,全班学生分成由5~7人组成的学习小组。教师可以在实践活动中让小组选代表进行发言,经过一段时间,可以选出“进步最快奖”“最佳发言人”“最有潜力发言人”等。教师也可以针对组织的活动,选出“最佳组织奖”“最佳表现奖”“最佳活跃奖”“最佳设计奖”等;还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进行评价,如针对车床加工专业的学生,就可以通过演讲、演示的方式让学生更充分地发挥自己在专业方面的优势,评选出“最佳演讲员”“最佳能手”等。

2.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差异教学的评价体系中,教师应该坚持多主体的评价方式。多主体评价指的是评价不再仅仅以任课教师为主,宿管人员、教管人员、家长、学生也都纳入到这个体系中。通过调动教师、家长、同伴等参与到评价中来,全方位反映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从而真正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学的目的,实现中职生全面发展。

3.评价方式多元化

相对于分数评价、等级评价,笔者更倾向于评语评价、情感评价以及学习成果展示评价的方式,因为后者更能体现出评价的激励价值。

一是评语评价,好的评语是师生间进行心灵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二是情感评价,指的是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以外显情感态度的方式进行的评价。比如在活动中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鼓励的目光,都能给学生以无限的动力。三是活动成果展示,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常用的一种评价方式。包括三种:实物展示、电子档案展示和成果汇报展示。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要注意评价的动态性。每个学生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对待学生更应如此。现在是信息化社会,许多信息可以从不同途径获得,学生对新鲜事物接受得更快,在这方面许多教师都远远落后于学生。所以教师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对其进行正确评价。

参考文献:

[1][美]Carol Ann Tomhnson,刘颂译.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美]霍华德·加德纳,沈致隆译.多元智能:7种智能改变命运[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3]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曾继耘.差异发展教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5][美]Diane Heacox,杨希洁译.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