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普通话的笑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在教学实践中,得出声调训练是最基本的语言训练。
汉语是声调语言,对汉语而言,音高在音节中起的作用可以说是和元音、辅音同等重要,因此。赵元任先生在1966年就根据声调的音感特征和辨义功能把汉语的声调确定为与音段音位的声位、韵位同等重要的调位。
在方言的比较研究上,声调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如,官话方言“多数没有入声,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而吴语区的语音特点之一是“声调最普通是七声或八声”,即使在同一个大方言里,各方言的调值彼此也很难一致。因此,“从实用的观点看,我们指导说各种方言的人学习标准语,都要借助于声调来说明学习的方法”。
汉语声调的数目比元音和辅音少得多,当然,汉语的声调在语言结构中的负担也就重得多,一个声调读不准,对辨义功能的影响相对声母、韵母而言就要大得多,所以,声调可以说是汉语语音结构中最为敏感的部分。
实验语音学告诉我们:感知音调又比感知元音和辅音复杂,因为声调的调域是相对的,每一个调类的调值在一定的调域范围内也不很稳定。但一个人只要稍经训练,就能凭听觉把调值的高低升降在五度的音域中定下来,用五度标记法的原理可以使最复杂的声调感知成为普通话学习的入门基础训练。
在训练学生的过程中我十分注意与声调相关的语调问题。声调是音节的音高变化,语调狭义地说是句子的音高变化,有声调的语调比无声调的语调要复杂得多,对于汉语是声调语言的事实来说,多种调型的语调不是独立于声调之外的高低变化,它是在声调基础上的稍扬或稍抑,对声调起着和谐的调节作用。从普通话学习来说,声调贯穿了字、词、朗读、说话等整个环节。
利用好课堂教学,重点是落实学生的拼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中指出,“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查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这就明确了汉语拼音教学的重点在拼音的运用即拼读能力上。学习普通话是来帮助民族地区学生识字阅读、扩大识字量、拓展阅读视野,最终实现脱离汉语拼音真正的标准的自由阅读。所以我始终抓住汉语拼音教学的这个主旋律,有序地开展教学。坚持把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作为普通话教学的重点来抓,使学生的拼读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使其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得到美的熏陶,进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茶文化;普通高校;教育管理;创新实践;应用机制
作者:郭文康(西安财经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在当前普通高校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完善的文化理念,乃至合理的实践机制,实际上都是现阶段我们做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活动的关键所在。如果我们对传统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的实施状况进行细致化分析,不难看出,其中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缺乏人文管理理念,乃至内涵化元素的集中融入,这实际上都制约了现阶段高校学生培养活动的有效实施。
1当前普通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活动的不足认知
如果我们对普通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活动的时代特征进行成熟分析,不难看出,由于我们所实施的教学思维缺乏持续创新和必要完善,从而影响了高校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和合理培养。当然,创新具体的教育管理活动,也是整个时代人才需要背景下提出的重要诉求。在传统的普通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活动实施过程中,其中存在诸多欠缺:
首先,整个管理实践活动中,缺乏必要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对于教育管理活动本身来说,其核心就是学生,而在学生具体培养时,我们所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心态的合理引导,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心态。但是,在传统的高等教育管理机制中,由于缺乏合理的文化融入思维,从而限制和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不仅如此,对于具体的管理活动而言,文化元素的融入,也使得整个教育管理过程,更具有引导价值和人本特色。因此,在当前整个时展背景下,如果想要培养出满足时展过程中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充分注重文化理念的合理融入与诠释。
其次,在整个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实践机制,只有让学生切实参与其中,尤其是融入学生自身的关注点,乃至激发学生自身的参与积极性,从而实现,大学生培养与管理的最佳效果。在传统的大学生管理时,其首要关注的则是,学生自身的成绩,未能构建学生积极参与的管理模式,所以,并没有形成学生自身积极参与的教学机制。事实上,衡量任何一种教学方案效果的主要标准,在于学生自身的参与状况,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才能实现大学生教育管理活动创新发展的理想效果。
最后,整个教育管理活动实施过程中,缺乏必要创新与系统化完善,实际上,教育管理实践活动,在整体推进时,其本身就是一项基于学生特点的活动,所以,无论是具体的教育内容,还是其中所应用的方案,都应该在教学实践不断丰富的基础前提下,予以丰富和完善,所以,只有具体完善,才有可能实现学生培养的理想效果。但是一直以来,我们所实施的教育管理实践方案中,缺乏必要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思维,所以,只有创新教学思维,才能真正有效做好高校大学生的培养。
2茶文化机制的具体内涵分析
茶文化是什么?是一种基于日常生活应用习惯的重要机制。茶文化绝对不是一种普通的文化元素,乃至具体的文化理念,其中所具体融入、包含的精神理念,更多体现为一种大众普遍认知,所以,更好应用茶文化就极具价值。通过对茶文化与我国文化机制中的本质关联进行细致化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茶文化所向我们具体传达的是一种精神,乃至思维机制。因此,应用茶文化,恰恰是当前我们传承整个文化体系的关键所在。
文化是一种引导,更是一种稳定且成熟的状态,而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茶文化元素,不仅是其文化的内涵所在,同时也是一种心态和价值理念,因此,在当前大学生教育管理与创新推进时,必须从文化元素切入视角出发,尤其是茶文化元素的合理融入,从而在丰富学生管理与培养基础的同时,融入完善的理念思维,进而实现高校大学生管理与培养的最佳效果。
客观地看,如果想要做好普通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创新与实践活动的理想实施,就必须立足学生视角,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元素,进而构建整个教育管理,创新实践的理想效果。在具体制定普通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创新实践的方案内容时,要充分注重文化内涵的合理诠释,并且通过融入学生的实践性理念,从而满足当前学生培养活动的最佳效果。
当然,对于现在社会大众的具体诉求来说,文化认知与交流,文化应用与传递,正是整个文化体系应用价值的本质呈现。如果我们想要真正做到对传统茶文化的成熟认知,就必须在立足该文化内涵的重要前提下,优化文化思维,深化文化应用。事实上,传统茶文化在当前背景下,也应该不断深化,尤其是要具体结合文化应用的时代环境,创新实践形式,丰富具体的实践内容,结合学生主导这一基础诉求,从而更好满足高校学生培养的全面要求。
如果我们对茶文化的特性进行成熟界定,不难看到,茶文化在当前仍然极具应用价值。根据茶文化的层次性价值看,文化的多样性和机制化,甚至是茶文化的时代特点,都是当前我们更好应用该文化的关键所在。
事实上,我们在对传统文化认识与应用时,应该从提升该文化时代应用价值角度出发,特别是尝试去分析传统茶文化发挥时代价值的切入点。当然,结合当前学生培养的整体要求,以及具体内涵看,学生所关注的,更多在于学习兴趣的合理引导,以及学习内容的具体丰富。在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文化内涵,从而影响了学生诉求的合理释放。
3融入茶文化构建普通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创新实践方案的具体思路
客观地看,如今时代背景下,对学生培养的要求,也有着明显性变化,特别是,其更需要学生具备足够创新意识和人文思维,因此,如果我们想要实现大学生教育管理活动的最佳效果,就必须注重通过选择合适的元素内容,结合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科学化和内涵化构造,从而实现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活动的创新发展。当然,以具体的实践视角切入,更是能够为我们丰富优化教学机制提供重要支撑和本质化传递。
在高校学生管理与培养时,需要注重融入人文理念和科学的思路方式,当然茶文化所融入的内容,不仅是一种文化机制,同时更是价值传递的重要诠释,如果我们想要满足最佳教学效果,就必须将学生培养纳入规范化的机制之中。事实上,我们不能用普通的“管理思维”来具体看待学生的培养活动,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创造性、创新意识恰恰是当前我们进行学生教育的关键与本质。
如今,我们在认知学生培养时,高校所能承担的责任更多是一种服务、承担,尤其是服务意识的诠释与表达,更需要我们从服务视角出发,通过合理融入茶文化的具体内涵,进而实现整个高校学生的最佳培养。凸显服务意识,诠释服务理念,才是现阶段我们更好实现高校学生教育实践活动的本质切入点。
实际上,对于当前我们所具有开展的高等教育活动来说,其中所需要融入的内容中,不仅是相关文化理念的融入,更是具体管理思维的合理表达,尤其是对于目前高校学生培养来说,其需要结合当前用人环境的具体变化,通过创新管理思维,进而让大学生管理活动,能够更好匹配用人机制的整体诉求。客观地看,融入茶文化元素,对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机制,乃至实践方案进行必要创新,其恰恰是现阶段我们调整高校管理活动的关键,如果我们能够从文化的理念融入出发,并探究高校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才能实现学生培养的最佳效果。
李睿俗话说得好:“学会普通话,走遍全国都不怕。”如果你不会普通话,在中国的语言上就会碰到许多困难,寸步难行。
我听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广州有一间北方饭店,店里有一位广州的女服务员,她普通话说得不好。有一次,一位东北老汉到此店来吃东西。他刚坐下,那位女服务员就来了,尽量用普通话说:"老大爷,你想去(吃)什么?"那老汉听不懂她的"普通话",只好一个劲地挠头。最后,老汉才知道意思是问他吃什么。于是,老汉说:“包子。”那位女服务员一听,以为老汉要报纸,急忙拿出今天的晨报,那位老汉见女服务员拿出了一张报纸,被弄得哭笑不得,又说:“你们这儿有有大肥鸡吗?”女服务员热情地说:"搭飞机,还早呢,去(吃)过饭也不迟。
我还听过一个关于普通话的笑话:
她就是单筱虹,是这学期新转来的同学。满老师安排她坐在我的旁边,她就是我的同桌了。
她一直不愿与我说话,好像很害羞,很少见她开口,或者根本不见她开口,每天都一个人坐着,或者站着,站在顶楼朝西的天台上,一个人在那吹风。由于这样,我也很少在乎她。至于她为什么不愿说话,谁也不知道。
她的成绩也因此很差。
一天,满老师找我和田徽??田徽是单筱虹的前排,是我们班最善解人意的女生。满老师找到了我们,说了一些关于单筱虹的事。
单筱虹是三峡移民。因为家乡的教学条件差,她到城里后,一来跟不上这里教学进度,上课听不懂。听不懂可以问啊,可正是单筱虹的第二个问题,由于生活环境的关系,她不会说普通话,这给她的沟通、交流产生了巨大的屏障!
原来她不会说普通话!
满老师要我们多照顾单筱虹,帮助她进步。
这可难倒了我们,大家“语言不通”么!最后,我和田徽决定先教她普通话,平时要多注意她。
之后,我和田徽成了单筱虹的义务“老师”。满老师每天晚上加班为她补习普通话白天,则有我们为她练习,她的普通话有很大提高。但是还是改不了那浓重的地方口音。
但她现在也只是我、田徽与满老师说说话,其他人她还是羞涩得很,主要怕同学们笑话她。我和田徽怎么劝也不行。所以,我和田徽也考虑她的面子一直没和其他人说。
一天课后,我们三个在一起聊天,突然,从身后冒出一个大人影来,是周洲??周洲是单筱虹的后排,是一个不懂礼貌的人。周洲大喊到,好像怕人大家不听见一样:“原来单筱虹不会说普通话!说话奇奇怪怪地,挺好玩的。我说她怎么从不吭声呢,还以为是哑巴呢!”周洲幸灾乐祸、手舞足蹈地说:“我观察了好久了,终于被我发现了!”
单筱虹顿时脸涨的通红,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边哭边跑了出去。田徽也站了起来,对着周洲说:“你太过分了!”说罢去追单筱虹了。
班级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同学们都议论了起来,最后大家都认为周洲做得不恰当,要他去向单筱虹道歉。
“为什么啊!我说的可是实话!”周洲此时也觉得自己理亏。
“你伤了单筱虹的自尊!”班里最多愁善感的女生刘芳说。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待会单筱虹回来了,你一定要道歉。”刘芳说。
“以后我们大家要多帮助单筱虹。”
“对,要让她感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
我从始至终没有插一句话,我不想怪周洲,因为已经晚了。我只是站在门口等单筱虹和田徽回来。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果然,田徽一个人回来了,我焦急的冲上去,“怎么了?”
“我没追上她。”
“这……”平时足智多谋的我一时没了主意。
“我们大家一起去找!”很有威信的高刚说。
“好,一起找!”大家都要出去时,我突然拦住了大家,“我知道在哪了!大家在这等我们!田徽我们走!”
我抓起田徽的手就跑,一直跑到顶楼朝西的天台。果然不出我了,单筱虹趴在栏杆上一个人吹风。
我和田徽慢慢走过去。
“不要这样,我们会担心的,全班都很担心你。”田徽说。
“他们笑话我。”
“他们以后不会了。”
“单筱虹,对不起。”不知从哪,周洲又出来了。“对不起,我错了。原谅我好吗?”
[关键词] 氧化亚氮;氯普鲁卡因;初孕妇;人工流产
[中图分类号] R71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c)-0125-02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后的一种补救措施,早已被人们广泛接受。目前在医院做人工流产者逐年上升,并且年龄偏小初孕者也越来越多;患者能否耐受手术时的疼痛,直接关系到手术能否顺利进行。初孕妇由于紧张恐惧等心理因素以及宫口较紧导致扩宫困难,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患者的痛苦,延长了手术时间;如何在手术时提高手术质量,减轻疼痛,降低手术并发症,是广大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本院将氧化亚氮联合氯普鲁卡因用于人工流产手术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4月~2010年4月来本院妇科门诊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200例初孕妇为研究对象,年龄17~25岁,孕6~8周,术前B超探查确诊为宫内孕,无发热及心肺疾病,将其随机分为氧化亚氮组(对照组)和氧化亚氮组联合氯普鲁卡因组(观察组),每组100例,两组年龄、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指导患者将面罩紧贴口鼻,深呼吸3~5次,吸入氧化亚氮,常规消毒外阴及阴道后,根据子宫位置在宫颈口处多点注射氯普鲁卡因。对照组:仅吸入氧化亚氮。两组手术均由专人操作,术中纪录患者疼痛程度、宫颈软化及扩张情况、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情况。
1.3 疼痛效果评定
疼痛的观察标准分为3级[1]。Ⅰ级:患者完全无痛,表情安静自如;Ⅱ级:轻微疼痛,基本安静,出现肢体反应,不影响手术;Ⅲ级:疼痛明显,不能耐受,影响手术。
1.4 宫颈软化标准
分为三级[2],Ⅰ级良好:宫颈完全软化,6号扩宫棒无阻力通过宫颈内口;Ⅱ级一般:部分软化,5号扩宫棒可通过宫颈内口;Ⅲ级差:软化欠佳,内外口均紧,需从4号扩宫棒依次扩宫。
1.5 人工流产综合征判断
术中心动过缓、心律不齐、面色苍白、头昏、胸闷、大汗淋漓,严重者血压下降、晕厥、抽搐等[3]。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记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镇痛效果
观察组完全无痛80例,轻微疼痛15例,疼痛明显5例;对照组完全无痛25例,轻微疼痛40例,疼痛明显3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宫颈软化情况
观察组宫颈完全软化和部分软化率为95%,对照组完全软化和部分软化率为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术中情况
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情况:观察组5例,对照组7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对手术疼痛的恐惧是每一个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反应,人工流产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因人工流产室消毒严格,家属不能陪伴在身边,护士应热情、关怀体贴患者,告诉患者整个手术过程有护士观察守护,要尊重患者,保守患者的隐私,而初次接受人工流产者普遍存在恐惧、焦虑、羞愧、无助的心理。术前应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操作过程,告诉患者有专职医师为其施术,用药后不会疼痛或有轻微的感觉。
3.2 术中护理
协助患者平卧于产床上,取膀胱截石位,固定好后嘱患者勿动,告诉患者的变动将影响手术的进行,更有可能造成子宫穿孔的危险。术中说一些轻松的话题,以分散其注意力,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心率、脉搏、呼吸的变化,询问患者有无异常,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3.2 术后健康指导
告诉患者术后有少量出血,属正常现象;同时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清洁干燥,下腹部给予暖水袋热敷,以缓解疼痛带来的不适;给予抗生素和活血化淤药物,以利于子宫收缩;嘱患者不要在术后3个月内妊娠,让患者积极采取避孕措施,以避免再次妊娠对身体带来的危害;嘱咐患者禁性生活1个月,预防上行感染;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使身体尽快复原。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及时就诊:(1)出血大于10 d且超过月经量;(2)有发热、腹痛或分泌物有异常气味;(3)早孕反应未消失。
4 讨论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方法之一,而近年来做人工流产的数量越来越多,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要求终止妊娠的初孕者占大多数。施行人工流产术,必须先行扩宫,宫颈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含有平滑肌、血管和弹力纤维,无括约肌;宫颈坚韧,导致扩宫困难,尤其是初孕者无生育史和人工流产史,扩宫就更加困难,有资料表明,宫颈扩张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是人工流产产生痛苦的首要原因[4]。而首次流产的初孕者普遍存在对手术疼痛的恐惧心理,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主要是宫颈和子宫受到机械性刺激后,迷走神经兴奋使冠状动脉痉挛、心脏传导功能发生障碍所致,同时与孕妇精神紧张,不能耐受宫颈管扩张、牵拉和过高的负压有关[5]。氧化亚氮又名氧化亚氮,是一种无色有甜味的气体,间断吸入产生镇痛作用,而无松弛肌肉的作用[6]。单纯使用氧化亚氮用于人工流产效果并不理想,本院于2009年开始在人工流产时使用氧化亚氮联合氯普鲁卡因局麻来镇痛,取得很好的效果。氯普鲁卡因化学名称为4-氨基-2-氯苯甲酸-2乙酯,属苯甲酸酯类局麻药[7],它具有通透性强,能迅速作用于宫颈内口感觉神经末梢,阻断迷走神经传导,同时穿透宫颈黏膜,麻醉宫颈肌肉组织,从而使宫颈松弛,降低了迷走神经的兴奋性,有效减轻手术时的疼痛,减少了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使用局部麻醉无需建立静脉通路、心电监护,无需专职麻醉师监护,无需术前禁食、禁水,不受时间限制随时可行手术,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本实验通过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健康指导一系列的护理干预,与患者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满足了患者对手术、麻醉相关知识的需求,调整了患者术前紧张恐惧的心理状态,让患者以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接受手术,使患者获得了人工流产术的相关知识,提高了自我护理能力,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程度[8]。
[参考文献]
[1] 徐峰,张宙新,张先龙,等. 异丙酚不同用药方法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J].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3):4037-4038.
[2] 王丽鹏,齐艳红,张福宝. 异丙酚米索前列醇和笑气在无痛人流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妇幼保健,2009,22(4):511.
[3] 乐杰. 妇产科学[M]. 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74.
[4] 徐建蓉,陈芳. 米索前列醇在终止8—12周妊娠中的应用[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09,1(4):52-54.
[5] 丰有吉,沈铿. 妇产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18.
[6] 杭燕南. 当代麻醉手册[M]. 2版. 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34-35.
[7] 黄宇光. 麻醉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31-132.
一、当前高等院校普通话口语课教学现状
(一)缺乏良好的普通话学习氛围
有些学生在入校时有一定的普通话语音基础,但语音状态尚处在由方言向标准普通话过渡的阶段,语音规范化程度不高。这些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能够按老师的要求系统地学习普通话理论知识,循序渐进地开展普通话训练,但对普通话学习的必要性和学习规律缺乏足够的认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练仅仅局限在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很多学生在课下交流时语言往往比较随意,甚至于常常使用方言进行交流,他们不重视语言的规范化,仅仅是满足于听懂即可。而普通话技能的掌握是一个日积月累、反复调整、逐步提高的过程,缺乏运用规范语言的自觉性,缺乏良好的普通话氛围,就很难使普通话水平得到快速、高效、实质性的提升。
(二)学生普通话语音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高等院校的生源越来越广,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据调查,农村学生的数量远远超过城市学生,普通话表达水平却远远不及城市学生,这一现象在全国高等院校具有普遍性。由于来自农村的大多学生以往没有讲普通话的习惯,因而讲起普通话来不可避免地有着较为浓重的方音。这些学生由于怕受到同学们的讥笑,因而在课堂上很少发言,平时也很少说普通话。另外,高等院校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也有南北方的差异。大体上来看,北方学生的普通话发音水平整体较好,但词汇和语法的运用情况不够理想。南方的学生由于受当地方言的影响,语音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但词汇和语法方面较普通话没有明显的差异。
(三)课程内容背离语言规律
作为一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综合能力的技能课,普通话口语课程的课时量十分有限,大多只有36学时。因此,尽管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明确的标准,但因各大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因而普通话口语课程教学往往都会把精力更多地放在语音方面,而忽略了词汇和语法方面的训练。几乎所有的普通话教材都倾向于语音,学校教学都会围绕普通话语音开展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基本上不涉及词汇和语法的内容。这种教学倾向给学生造成了一种错觉,即语音规范的重要性远远高于词汇、语法,致使学生在日常交流过程中语言经常夹杂着方言词语和方言语法。由于忽略了学生普通话口语综合表达能力的培养,普通话口语课的教学目标很难实现。
(四)课堂教学方式单一、缺乏活力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运用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决定了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以及教学达标的水平。高等院校的普通话教学常常是大班集体授课,一名教师要面对几十个学生,如果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难免会陷入窘境。一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专业知识结构陈旧,在教学过程中根本不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习惯于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由于缺少师生的双向交流,教学就变成了一台“独角戏”,致使课堂气氛低沉、枯燥、缺乏活力。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对知识只能是毫无选择地、被动地接受,逐渐也就失去了对普通话学习的兴趣。
(五)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不够充分
普通话教学是语言教学,必须依靠音像设备、语音教室来辅助完成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当前,许多高校对普通话口语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普通话教学仍然处于一支笔、一块黑板和一张嘴的“三个一”阶段。教学缺乏必要的视、听、说全方位组合的语音教室或多媒体教室,致使教师不能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地运用到普通话教学中,不仅无助于扩大课程的容量,也不利于学生弄清语音的细微差别和把握学习要点。
二、高等院校普通话口语课程教学改革途径
(一)积极营造普通话学习的氛围
普通话水平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目前高等院校虽然普遍开设了普通话课程,但一周两学时的课时量显然不足。从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来看,增加普通话口语课程课时仍有很多困难,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要加强普通话口语训练,更要自觉地在课余时间加以实践,将普通话学习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语言学习离不开好的语言环境,各级高校要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宣传推广普通话,通过宣传让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能否运用普通话是衡量文明修养的标志,准确流畅的普通话有助于提升自身形象。宣传要通过多种途径,可以是校园板报、学校广播电视台、校园网络,也可以充分依托学生社团开展第二课堂。在校园营造人人讲普通话的氛围,切实把学校建设成“推普”的阵地,让普通话成为高校人与人沟通交流的校园语言。
(二)采用小组化分层教学,实施“因材施教”
高等院校普通话口语课教学基本上采用的是优生差生混合的大课教学形式,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普通话水平可谓参差不齐。在这样的大班里授课,由于普通话程度不同的学生掺杂在一起,因而时常会出现普通话基础较好的学生“吃不饱”,而普通话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又消化不了的问题,老师很难兼顾这两个方面。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得不到满足,不能使所有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提高普通话口语课教学效率就成为一句空话。为了改善普通话教学的效果,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把以往大班中的几十人分配到不同的小组,由教师分别确定训练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分层教学和分类指导。由于为各组设定的目标适合学生自身的语言状况,就避免了普通话训练的盲目性,保证了每位学生学有所获。
进行分组训练前,教师一定要通过模拟考试将学生当时的语音状况摸清楚,结合实际制定出符合每个学生的训练目标和训练方法。在小组训练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因材施教”。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纠正学生发音时不必面面俱到,并提倡循序渐进,一个问题突破后再提出下一个目标。这样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有助于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全面提高语言能力
语言是人们交流和思维的工具。语言包括语音、语法、词汇三个要素。语音是语言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语言的外壳;词汇是语言的构筑材料,是进行思维的物质凭借。词语的丰富性和准确性是衡量一个人口才的关键要素;语法是语言的组合规则,是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所遵循的语言规范,语言表达符合语法规范是良好语言素质的基本条件。语音、词汇和语法这三者是不可割裂的,在语言教学过程中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有可能使学生在口语表述时出现缺憾,影响到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辞不达意、语病连篇的情况,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普通话口语课教学不仅要关注语音,还要把语法、词汇纳入教学内容,以语音为主,兼顾词汇、语法,对三个方面都要重视起来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四)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言教学比较枯燥、单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寓教于乐,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普通话口语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及学生特点将多种方法融于教学,不仅要注重方法的多元化还要注重方法的灵活性,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轻松、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普通话口语训练的方法上,要改变传统的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等单调的教学模式,可以尝试着开展笑话故事会、小品表演、相声表演、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等方式。还可以把教学内容设计为情景对话的形式,让学生融入其中进行角色扮演,切实感受到现场的氛围,双方轻松自然地交流。情景对话可采用“打电话、商店购物、求职应聘、向老师请教”等话题,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把这些内容用录音机或摄像机先录下来,然后对录制内容进行回放、分析,师生共同对照普通话语音规范、词汇规范和语法规范来查找存在的问题,力求在反复纠错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普通话口语表达水平。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普通话表达是口耳之学,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把普通话教学和现代化技术手段紧密地结合起来。比如讲述声母发音部位、单元音舌位状态时,就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手段把图表用大屏幕展示出来,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名家诗歌朗诵、经典的电影对白、幽默滑稽小品、专题片解说词、演讲、辩论比赛等等,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启迪,同时也营造出一种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办“普通话口语网络课程”,尽可能地制作一些音视频文件,并把这些文件放在网络上以便师生共享,利用网络开拓学生视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端梅.论高校普通话课程建设与改革[J].潍坊学院学报,2003,(01).
[2]冯华.高职院校普通话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03).
论文摘 要:普通话是现在国家大力宣扬的标准性中国语言,从高职院校学生需要提高普通话应用能力的目的着手,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在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对高职院校学生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方言的国家,普通话是现在国家大力宣扬的标准性中国语言,它能使我们国家各个地区的人民更好地进行沟通,从根本上使我们国家形成一个总体,促进经济、文化和各方面的发展。普通话水平的高低更是成为教师、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上岗条件和师范生、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毕业条件。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学生,不光是要会说普通话,还要能说,说得得体、恰当。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说好普通话的必要性入手,对高职院校学生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一、高职院校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普通话应用能力
(一)就业的需要
职业教育办学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将来的职业决定了他们将会接触来自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人,比如面向社会最广大群众的公共服务行业,如商业、铁路、民航、航运、交警、公共汽车、出租车、邮电、银行、保险、医院、旅游场所、影剧院、文化馆、博物馆等,均是普通话语言环境的重要领域,普通话的使用是工作中与服务对象进行交流,增进彼此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学生就业时,如果能将普通话应用自如,将会在未来就业竞争中的占有优势。
(二)便于沟通交流
中国现在人口流动频繁,南下轻工业,北上重工业,西部支援,东部淘金,人群各种各样,方言形形,如果不会说普通话,简直寸步难行,金口难开。如果坚持说普通话,你会发现普通话越说越标准。在与人进行沟通交流时,对方听得更清楚,意思表达更准确,不易产生歧义。
(三)更能体现个人修养
中华民族的语言非常丰富,普通话是中华民族共同语言库中的精华部分,它不但是由中华民族和各个民族的共同语言组成,吸纳了中华民族各个民族的语言的精华部分,甚至还吸纳了外国的词汇,并且根据外来的语言的意义产生了新的词汇。学好普通话,不但能使自己的语言能力大大加强,而且扩大了个人的知识面,体现了个人修养。近几年来,人们的语言规范意识逐步提高,因为普通话更能体现公务活动的庄重性,所以许多公众人物在公众场合尤其是在广播电视里说普通话还是说方言,普通话说得好不好,都常常成为人们的话题,可见,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可以有力地提升个人外在形象,表现出个人美好的形象和优雅的气质,甚至会影响个人的公众形象。
二、高职院校学生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语言情况复杂
各高职院校生源遍布全国,招收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域,各地方言情况差异较大,以湖南为例,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查证,方言多达9种,语音面貌差别很大。学生掌握普通话的情况参差不齐,导致在日常的普通话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难度很大,也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不重视普通话应用能力的培养
很多高职学生认为普通话只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他们甚至觉得学好英语比学好普通话更重要。在学校里要掌握的专业知识,要过的专业证书已经够多了,普通话“不学也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兴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课堂上有要求,课外无所谓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使用普通话,可一下课就忘了,不管是教师和学生讲话,还是学生之间聊天,方言土语,语言不规范等现象就出来了。语言的学习需要好的环境,需要在这个环境中不断地练习才能形成好的语言习惯。良好的语言环境是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去营造的。
(四)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培训的力度不够
抓语言多,抓文字少,比如活动的安排更多偏重于普及普通话宣传教育而对用字规范化教育尚显不足。
三、高职院校学生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一)加强高职生对提高普通话应用能力的认识
对于认为学“普通话无用”、“不学也会”的观点,教师可以结合案例,将学习使用普通话的作用、意义、国家关于推广普通话的相关法律法规等对学生进行全面介绍,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来说明使用普通话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思想上认识到提高普通话应用能力的必要性。如果学生们意识到,普通话不达标会影响今后的就业,普通话不标准会影响到工作、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会影响到将来的发展,他们自然会重视普通话的学习,自觉地进行普通话应用能力的训练。还有部分学生,虽然已经认识到了普通话的重要性,可随着年龄增大,再加上自身的语言天赋较差,有较重的方音,因此羞于开口,怕自己说不好被同学讽刺、笑话。在课堂上不敢开口,在生活中更不敢练习,所以便干脆“方言到底”。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教师来把握课堂气氛,调整授课进度,遵循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由粗至细的原则,如果学习材料远远超出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这样的挑战就失去了乐趣,而只是让人感到丧气和痛苦,材料不恰当,破坏了学习者的兴趣和信心,这是最糟糕的事情。教师要多给学生鼓励,鼓励学生敢说普通话,让学生情绪饱满和信心十足地去学习普通话,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进行教材建设,根据高职专业特点编写普通话教材
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是“实用的、技术的、具体职业的课程”,这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某类专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普通话课程在高校可能是一门公共基础课,但在高职院校,应该成为一门基础技能训练课。因此,教材的编写要围绕专业技能训练而展开。这是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在各自职业领域内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要在明确高职院校普通话课程定位的基础上,突出高职教育鲜明的职业性与针对性。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开设普通话课程时,通常会自行选择本省语委编写的《普通话训练与测试》。这类书是专门针对普通话测试的编写的,偏重于语音的基础训练,对口语表达综合能力方面的训练相对较薄弱,更谈不上与学科专业特色相结合。学生固然可以通过此类教材的学习,掌握普通话的正确发音,但高职院校的普通话口语课程不是专为通过普通话等级考试而设置的,因无专业特色,学生学起来缺少职业性和针对性,因此,要提高高职院校普通话课堂教学的质量,必须有理想的教材,教材的内容既要包括普通话语音的基础训练,又要结合各专业的特点编写案例进行实训,比如文秘专业的教材可以选择办公室内与领导、同事的场景对话,或是在接听电话时的口语表达;法律专业的教材可以编写模拟法庭的案例。总之,就是要将普通话的基础训练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编写对学生更有用处的指导用书。
(三)重视课堂教学,有效提高高职生的普通话应用能力
1.分专业开设普通话训练课,形式多样地开展教学
高职院校根据教学的需要,开设了普通话训练这一课程,进行专门的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用多种形式教学。情景模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设置职业场景,结合角色扮演,不但训练了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还对专业技能进行了实训。比如文秘专业,可以设计一个领导来电交待工作的场景,两个学生分别扮演领导和秘书,这个模拟一方面要求双方普通话发音标准,语速语调恰当,同时对秘书人员应具备的语言组织能力、办事能力、礼仪礼节进行了实训。另外,故事接龙也是学生们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由老师先说一段故事的开头,交待故事的背景、人物和开头,然后让学生接着往下编,学生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很喜欢参与这样的游戏,这样,师生都在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中得到了提高。课堂教学中,老师是主导,学生是参与者,学生受到学习基础或所处方言区的影响,普通话的水平会有差异,甚至可能两极分化较大,因此,老师要注意因材施教,为提高效率,可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基础好的同学帮助基础较差的同学,学生之间互相切磋,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同时也益于在课后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形成良好的语言环境。
2.以语文课为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
除了专门的普通话训练课以外,语文教学也是进行普通话训练的主要课堂,对普通话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听、说、读、写四合一的,全方位的语言练习。因此,国家语委要求语文老师普通话必须达到二甲水平方能上岗。学校应要求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要使用普通话,板书字迹应工整清晰,写规范的汉字;将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训练贯串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作业中要有字、词、句练习及背诵、写作等内容,不论对何种语文作业的批改,教师都要在字、词、句或语法方面作出正确要求,针对性的进行讲评和辅导,让语文课成为学校普及普通话的主要阵地。与此同时,其他课程的老师也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运用普通话和规范字。在上课、板书、教案、作业、试卷、评语等教学活动中,坚持语言文字规范化,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
(四)丰富社团活动,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
学习语言,要有好的语言环境,需要天天听,天天说,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坚持使用普通话,不能上课“普通”下课“方言”,更不能只要求学生不要求自己,要身先垂范作表率。其次,通过课外训练,辅助提高普通话应用能力。一是以宿舍为单位,成立普通话学习互助组,同学们之间互相监督,互相纠正对方的语音错误,让使用普通话交流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二是借助学生社团。学校有许多社团,它们多多少少均会与普通话应用能力的培养发生联系,比如演讲社团,是对普通话语音语调、文字使用的综合性演练;合唱团,可以练习普通话的发声和用气;话剧社,不但能够学习发音,还要求将语言文字转化为艺术表演,更加考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其他的还有书法社、文学社等等社团,他们的活动都与普通话应用能力的培训息息相关。通过社团活动,不仅发展了学生的特长,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通过他们影响带动众更多的学生讲好普通话。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演讲、征文、诗朗诵、讲故事、编小报、找错别字等系列活动。对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鼓励学生们自觉地进行普通话应用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许令.对高职普通话口语教材建设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5):19-20.
[2]袁钟瑞.关于城市普及普通话问题[eb/ol].asyywz.gov.cn/next.asp?lsh=1119.
[3]梁焰.提高高职普通话教学效果的“四法”[j].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9):23-25.
[4]江倩.浅议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j].才智,2009,(30):210.
[5]左晓丽.浅谈五年制高职学校普通话教学[j].科学教育,2009,(4):18-19.
[6]顾晶.浅谈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1):32-34.
湖南省醴陵市姜湾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围绕《净化校园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了近四年的研究,并取得了如下的初步研究成果。
一、净化了校园语言环境
1.完善了学校语言工作管理制度
我们成立了以校长和副校长为正、副组长的语言工作领导小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由学校中层和语文教师组成的学校语言工作小组。学校还设立了语言工作专职人员,职责明确,考核落实。学校语言工作网络覆盖校内各条线,从年级段到班级,从教研组到班级,从备课组到班级,深入各教学班。各条线协力配合专职人员开展工作,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
每学期召开校级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语言工作。学校制定了校园语言监督监测及督促整改的制度。语言工作纳入教职工考核、教学管理及学生评优等制度。
将语言规范化要求纳入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有明确的规定。明确要求教师在课堂和日常教育中使用普通话,不定期检查,作为教师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听课、评课等教研中考察是否用语规范,并作为评价的指标之一。教职工评选先进的制度中有关于语言工作的规定;教学管理及评估制度中有关于语言工作的规定;教学评优制度中有关于语言工作的规定。学校积极派出人员参加上级语言相关工作培训,并有计划地组织教职工参加普通话培训,测试成绩计入了教师业务档案。将“在公共场合自觉讲普通话”纳入学生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班主任配合检查落实。学生常规管理制度中有关于语言工作的规定,学生评优制度中有关于语言工作的规定。
2.将语言规范化纳入了教育教学管理中
⑴ 德育内容。在学校培养目标中,明确规定培养学生语言规范意识和能力的具体内容。办公楼内、教学楼内、走廊等设立了有关语言工作的标语牌、宣传牌;每学期校广播台进行了4次以上专题宣传。每学期班级黑板报进行2次以上专题宣传,并进行评比。班级黑板报开辟了“说普通话”语言工作宣传角。每学年中,在9月份的第三周开展“推普周”活动,内容包括:演讲比赛、书法比赛、朗诵比赛等。每学期,在校园内组织语言规范化专题宣传教育活动达4次之多。在“推普周”活动中,组织师生参与社会语言工作。其中学生开展系列活动:“我教爸爸妈妈说普通话”、“我当推普员”等,社会影响好。
⑵充分发挥了语文课的主渠道作用。由语文组带头组织带动了全校的推普活动的开展,在学校的科技文化艺术节中,语文组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推广普通话而开展的,如:举行“推广普通话”演讲比赛等,取得了很好的规范效果。学校按年段语文备课组制定了符合学校实际的学生语言能力培训要求,并通过语文课堂教学,认真落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常规化。
⑶学科渗透。学校素质教育实施体系中有关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要求。学校教学管理中对“各科教学应注重加强对学生规范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有明确的要求和实施重点。各科教师普遍树立在日常教学中适时进行语言规范化教育的意识,有相关教学事例。教学管理中正确把握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的关系。
二、探究出了消除小学生口语交际心理障碍的对策
研究前期,我们围绕“口语交际过程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显示:小学生口语交际存在很多普遍的心理障碍。其中,主要表现在:
⑴惧怕心理。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口语交际 “难”而产生惧怕心理,不敢说。还有部分学生怕说得不好被人笑话,怕写不好挨老师批评。
⑵自卑心理。有这种心理障碍的主要是口语交际能力低的学生。他们说话经常出现吞吞吐吐,含糊不清。他们从未获得过成功的喜悦,信心丧失殆尽,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⑶厌恶心理。有一些学生,他们的成绩较好,但性格内向,情绪放松,竞争心理不强。在口语交际时,存在着应付心理,随便说上几句,应付过关。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口语交际情感是一种内在力量,它能促使学生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使口语交际能力主动地得到发展。实践中,我们探究出了如下有效策略:
1.兴趣诱导策略
兴趣是学生口语交际入门的导向,是直接推动小学生口语交际的强大内驱力。小学生具有喜新好奇的心理特点,而且对色彩鲜艳的动态事物尤为感兴趣。根据这一特点,实践中我们采取了如下两项目具体策略:
⑴ 经常变换口语交际的主题、内容与形式,使学生每一次都有一个新鲜的感觉。
⑵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具体生动的形象,唤取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开拓他们的视野,引发他们的思维,促进他们产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和动力。
2.“循序渐进”策略
信心是兴趣的基础。教学中,我们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承认学生差异,设立分层目标,即对学生口语交际要求设立不同层次。对困难较大的学生暂时地、适当地降低一些要求,使这些学生树立学习信心,看到自己的进步,进而一步一个脚印地赶上去。
3.“鼓励”策略
有一部分口语交际与习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写好课本中的要求,而是把视野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在口语交际中,让他们尝试即兴演讲、辩论等较有挑战性的口语交际的形式。在习作中,让他们尝试着编童话、写诗、写小论文、写小散文等,积极投稿。只要他们思考了、实践了,并迸发出了创新的火花,就应该为他们喝彩,使学生多一份自信,多一点兴趣,多一份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思想 成功教育 高中学生 心理安全
心理安全指的是人面对所处内外环境的安全景况持有的一种追求平稳、不受威胁的应对性心理机制,不需要有任何的戒备心,不担心别人会随时指责和批评自己,有一种安全、自由的感觉,最终实现人与自身、他人、社会和世界的全面积极和谐。面对安全景况,如其所形成的是一种良性的应对心理机制,则其外显行为是和谐友善的。反之,其外显行为则会表现成为一种安全事故。因而,如何构建学生心理安全保障,让学生建立起良性心理反应机制,就是学校师生的共同责任,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须。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会碰到不同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可能就会给学生带来一些影响,怎样来帮助学生,促进学生心理安全并健康发展呢?利用“成功教育”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
成功教育就是改革教育观念和方法,通过教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逐步达到学生自己争取成功。成功教育是追求学生潜能发挥和发展的教育,成功教育是追求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成功教育也是追求全体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姚灵光曾说,成功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想、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期望,是教育者唤起受教育者成功之信心,唤起自信心,用成功去孕育成功,用成功去成就成功。正如“成功教育”之父刘京海校长所说的那样:“让成功来促进成功才是这一理论的本意。”宋成富曾说:“成功教育追求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取得初步成功,从而树立自信心,进而尝试成功,直到自己去争取成功,不断地走向成功。”成功教育强调给予学生以鼓励性的评价,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实行适应学生起点、鼓励学生进步的评价,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的、细微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肯定、表扬和鼓励,以此来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形成和成功心理的培养。
教师可以用很多成功的例子激励学生,让学生找到成功的心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现就几个案例来看看利用成功教育构建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安全的探索。
案例一:陈某,女,成绩优异,上课不开口说话,如果请她回答问题,她会脸红耳赤的低着头站在那儿。平时基本上只与关系好的同学讲话。对教师很有礼貌,但这种礼貌基本上是面带微笑地向教师做一个鞠躬。究其原因,是她的普通话发音不准,在初中的一节语文课上回答问题时,没能把声母f和h区分开来(方言影响,她家乡的人基本上就没把这俩声母分开),而被同学笑话,从此,她不再开口说普通话。
案例二:谢某,男,以优异的成绩进入高中,进高中后,由于数学的难度加大,他花了很大的力气效果不是很理想,这对初中以数学见长的他很失落。班上有的同学数学要强于他,这让他很难接受。曾有一个不太难的数学题,他向老师请教,老师点拨之后,开了他一个善意的玩笑,让他觉得老师瞧不起他,对数学渐失信心。
案例三:曾某,女,读书很努力,但自信心不足,总担心成绩搞不好,患得患失的,如果一次考试不理想,她就会感到前途渺茫。
(案例一)对于陈某这种情况该怎样来帮助她呢,我思考之后,决定用成功教育(未来可以取得的成功)来试试,先让她找到自己的未来成功,并让她明白她的未来就掌握在现在的她的手中。我找到她,先给她讲明普通话的重要性――说普通话不仅是一种讲文明、有礼貌的表现,还是一个人底蕴的体现,决定着这个社会的和谐,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要求她的礼貌不能只在行动上,也要在言语里体现。再给她阐释普通话对她的意义――普通话将是决定她这一生过得怎么样的条件之一。给她设置一个成功的假设,如她的工作在北京,她每天都得用普通话与别人交流,如果普通话不标准她的话别人不能很好的理解,有很多好机会别人(老板或上级)也不会给她,怕因她的表述不准而蒙受损失。退一步说在读大学时同学之间都是用普通话交流,那时你必须用普通话,你就会因为普通话不标准而受到更多人的嘲笑。
在我的启发下,她明白逃避不是办法,唯有面对并攻克难关方为上策,她今天的奋斗就决定着她明天的成功。于是我们在一起制定解决的办案:首先是纠正声母f与h的发音,第二是根据记少不记多的原则把字典上关于f的汉字记下来,第三是回寝室后全寝室的同学都用普通话交谈,室友当面指出她读错的地方;最后是上课时敢于大胆回答老师的问题。
经过两学期的努力,她的普通话水平有很大提高,虽然有时她还有fh不分的情况,但她基本上能面对了,难能可贵的是在高一下学期的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的演讲,她竟能两次上台面对全班同学演讲,这让我很欣慰。
(案例二)对于谢某,我从他父母那里了解到中考前夕他很着急,曾经一段时间,有点神志恍惚的感觉,初中的班主任请来他的家长,对家长说谢某神经可能有问题,恰好被谢某听见,从此,谢某就坚信自己神经有问题了。这使得他心思变得多疑。我该怎样来帮助他呢?我还是选择用成功教育(他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功)来试试。由于他多疑,我先让他明白老师和同学都很欣赏他,进入高中以后他作为新生代表做了军训发言,在高一的英语演讲中他拔得头筹,他能够流利地与外籍教师交流,在全校语文公开课上需要学生朗读时同学们都推荐他,他还能打一手好篮球等等。他明白他在很多方面是很成功的,其实影响他的是他的心态。
鉴于他在英语上的优秀表现,我就以黄的例子(2008级学生,现就读美国某大学)与他交谈,殊不知他关注黄同学的事例很久,在这里我们找到了共同的话题,黄的成功对他的帮助很大,他就想成为下一个黄。他决定抛弃一切杂念,在自己的专长上做一个突破,在往后的日子里,他的心态和行为明显发生很大的转变。
(案例三)曾某对成功看得很重,我想还是从成功方面来和她谈,她接受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我先用爱迪生的失败让她明白失败也是一种成功(爱迪生经过近千次的失败,终于找到了钨丝可以用作灯丝,这些失败恰恰使他成功地找到了近千多种材料不能用来做灯丝),这就真正应证了“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古训。孟母面对孟子的辍学而归,不是严厉的批评,而是不动声色的用剪刀剪断快织成的布匹,从织布的角度说,孟母是失败了,可她最大的成功就缘于此,她收获了一个亚圣。所以成绩上稍有失败不能灰心,这些失败告诉了你在哪些方面还存在缺陷,找到自己的不足就是一种成功,你再将这些缺陷的地方加以改正并完善,岂不就走向更大的成功?
失败也是一种成功,对她的触动很大,她再也不为自己出了一些错误而深深地自责,而是坦然地面对,从容地解决,出错的地方越来越少,心情变得越来越好!
利用成功教育来教育学生,使得他们逐渐达到心理安全。利用积极心理学思想的成教育能倡导学生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自己的许多心理现象做出积极健康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他们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他们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达到心理安全,最终实现人与自身、他人、社会和世界的全面积极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尧、傅军、崔建平 社会转型时期中学教育构建学生心理安全的意义[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8):47―50.
2、杨元畅、崔建平 心理文化建设与班级管理[J].校园心理,2009(1):48―50.
3、侯永炎、何泽艳 高中女生心理安全问题之个人原因初探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6):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