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项目技术方案范文

项目技术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项目技术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项目技术方案

第1篇:项目技术方案范文

以农业科技为先导,走现代农业之路。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农业科学技术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技术骨干,促进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与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使项目区农业优良品种覆盖率和先进成熟适用技术入户普及率明显高于非项目区,从而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二、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水落石出稻免耕抛秧技术培训和狗牯脑茶新品种引进

主持单位: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技术依托: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实施规模: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培训500人次。狗牯脑茶叶基地示范面积150亩及新品种引进30万株。

实施期限:2011年10—20112年9月

三、实施地点与规模

示范推广项目选择在交通方便、群众基础好、领导较重视的狗牯脑茶主产区镇村,示范面积150亩,引进新品种30万株。技术培训项目在珠田镇、泉江镇实施,培训规模为500人次以上。

四、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

本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有二项: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培训,狗牯脑茶叶基地示范及茶叶新品种引进。

(一)、农民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与安排

1、培训地点与方式水稻免耕抛秧新技术推广培训以中低产田改造示范区中的行政村为单位,分别举办技术培训班,共举办五期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对象重点为项目区农民。培训人次要求达到500人次以上。

2、培训时间在2011年10月至20112年9月内完成。

3、培训内容聘请县农业局技术专家讲课。重点讲授内容为二晚免耕(或少耕)塑盘育秧抛秧新技术。其次讲授:①水稻病虫防治关键技术。②多用一斤种,增产百斤粮技术。③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⑤超级稻和优质稻的基本知识。

(二)示范推广的主要内容与安排

1、示范推广地点在狗牯脑茶叶主产区的村实施

2、示范推广时间在2011年10月至20112年9月内完成。

3、示范推广内容茶叶基地示范面积150亩,引进茶叶新品种30万株。

四、项目物资与经费

为了充分发挥项目区农民的积极性,方便他们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操作,以便达到项目预定的目标,从项目专项经费中列支用于购买项目必备物资、技术培训费用。①项目物资:主要是购买茶叶新品种。②技术培训费用:主要用于技术资料打印费和专家讲课费。

五、项目组织机构及其岗位职责

为了确保本项目能够顺利实施,成立科技推广项目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项目实施小组。各小组的组成成员及岗位职责如下。

1、项目领导小组:由县农业开发办主俊任组长,县农业开发办副主任、县农技中心主任任副组长,珠田乡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为成员。主要职责是确定项目区地点和规模,协调关系,监督和检查。

2、技术指导小组:由县农技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任组长,县农技中心研究员、县植保站长、县农技站长、珠田农技站长为成员。主要职责是制定实施方案,承担技术培训,印发技术资料,协助采购项目配套物资,田间技术指导,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3、项目实施小组:项目乡镇要成立科技推广项目实施小组,由乡镇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乡村干部为成员。主要职责是组织农民实施,分发有关物资,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开好现场会,搞好项目总结等工作。

第2篇:项目技术方案范文

关键词:路桥工程 施工技术 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路桥工程逐渐增多,路桥施工质量得到高度重视,因为路桥施工的质量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国家经济发展,所以要保证路桥质量必须从抓路桥施工技术开始做起。路桥施工技术是决定路桥质量与功能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道路桥梁所承载的车辆交通荷载呈现出越来越重的趋势,人们对公路桥梁工程的质量、安全和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路桥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很有必要性。

一、路桥施工项目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路桥施工技术管理是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施工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成败,尤其施工技术管理是预防施工质量通病发生的重点,它的科学实施有利于企业降低质量通病治理的成本,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还能够有效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为降低维修成本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能够保障公路的行车安全,降低“桥头跳车”等交通事故的发生率。目前,加强路桥施工技术管理已成为现代路桥施工企业的当务之急,也是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关键。

二、路桥工程项目施工技术

1、混凝土技术

混凝土施工技术是路桥工程施工中最为普遍的施工技术,它具有浇筑方便、不易变形、高强度、高韧性、高稳定性等优点,逐渐被广泛应用于路桥工程中的桥面、路面以及桩基等。尤其是高强度混凝土,它能够合理减小桥梁建筑的重量,从而增加桥梁跨度,还能有效提升耐用性能,抵御一定程度的地震等。混凝土浇筑方法包括预制法和现浇法,预制法并不在施工现场浇筑,它的性能好,成本低,在路桥施工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现浇法在施工现场支模浇筑混凝土,是目前路桥施工中运用得最为广泛的方式。

2、预应力技术

所谓预应力技术,就是通过预应力混凝土对来自路面或者是桥面的负荷作用力,采取有效减弱或消除的技术,这样可以对因外应力影响而导致的混凝土产生裂缝现象进行有效地控制,一般预应力技术使用的混凝土和预应力筋都是属于高强度、高刚度类型的,以它们为基础组成的预应力技术具备抗渗性强、抗剪力强以及抗裂性能强等优点。在目前的路桥施工技术中,预应力技术应用十分广泛。

3、过渡段技术

过渡段技术是路桥工程施工中重要的技术之一,它对于路桥工程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是通过对路桥接合段的施工,从面有效防止错台、跳车与沉降的技术,主要包括(1)桥面搭板施工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指借助负荷应力设置与预留反向坡两种,具体就是要控制好搭板的长度,防止在车的荷载作用下,搭板弯曲度发生相应的变化。采用搭板预留方向坡度措施,搭板与桥台连接的地方高度一致,再搭板则高于最初设计标准,形成预留坡度。搭板与桥台之间的锚杆采用水平向锚固。(2)后台填筑施工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利用合成材料对台背的路基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固,以便实现对回填土方负荷在应力作用下形成的沉降、变形进行有效控制。而对台背填方进行处理时,一般采用沙土、沙砾、碎石块进行填筑,如若遇到特殊情况则要采用石灰或者水泥进行加固,保证后台填筑质量,提高施工效益。(3)台背排水技术。台背排水是指通过各种排水手段,对聚集在台后填料中的水分进行有效疏导与排干,从而减少因渗水、降雨等自然现象对于基础结构面的破坏。

三、加强路桥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的措施方案

1、落实、规范施工技术的标准

在路桥施工中,施工技术规范和标准对施工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为了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加强路桥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首先就得落实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技术标准通常又分为国家标准、部级标准和企业标准,这些技术标准将抽象的施工技术化为形象和具体,对施工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因此,施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掌握这些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同时,在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加强技术检查和监督,保证施工技术得以贯彻和落实,使施工人员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路桥工程建设。此外,为了加强技术、质量控制和管理,还有必要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度,完善机构设置,保证每个岗位都有相应的技术人员配置,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严格落实责任制,避免责任不明确的情况的发生,保证各项技术、质量管理和控制制度得到贯彻落实。

2、增加资金投入,促进施工技术的发展

一方面,应该增加在新型机械设备购置上的投入,并做好对机械设备的养护管理工作,使其发挥最佳的性能,促进路桥施工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完善管理机构设置和管理人员配置也需要相应的资金投入,只有具有完善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才能更好的开展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更好的运用施工技术。此外,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试验也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要加强对这方面资金的支持力度,推动施工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促进路桥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3、加强施工试验、测量、工程变更的管理

在路桥施工中,测量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如果测量出现偏差,必将对未来的施工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于施工中的数据应该进行反复测量,确保数据可靠,避免出现差错。施工试验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抽样试验、工艺试验、验收试验等等,试验工作不仅影响到施工的顺利进行,也会影响到整个路桥工程的质量和效益。在进行试验的时候,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并妥善保管原始数据。工程变更也会影响整个路桥施工,对于出现的设计变更,也应该加强管理和监督,由相关人员审核同意之后再进行施工,以促进施工顺利进行,降低路桥施工成本。

4、加强各种施工技术以及质量控制

4.1 在施工中进行路堤填料控制,尤其是在台背路堤填筑实施之前,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施工的路段填料,另外,从经济角度上考虑,应着重就地取材,这样不仅取材方便而且经济,又不误工,因此应作为材料选择的首要原则。

4.2 台背路堤应与锥坡同时进行填土,并按照设计宽度采用一次填土、分层填筑的施工方法,其每层压实厚度不应大于15cm,而其施工顺序应为运土车卸土推土机平整洒水或凉晒人工平整压路机碾压压实度检测等。

4.3 倘若裂缝不宽时,一般可采用灌缝的处理方法,一般在秋冬交替之时, 可采用常温下进行灌缝的乳化沥青,而假如是加热过的沥青,则因其温度容易迅速下降而无法浸透到裂缝的深处。倘若裂缝的开展较大时,可沿裂缝的两侧切割出20cm左右宽的条形槽,其深度应为面层的一半。再将下层的缝隙清理干净,并采用沥青砂进行填缝, 然后将槽中涂上粘层油,再铺土工格栅来作为其应力吸收层,然后用细粒式的沥青混凝土进行填筑并碾压密实。

5、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

在路桥施工中,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仅能够提高工程质量,还能够保证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投资,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目前在路桥施工领域,新材料不断被研发出来,新技术、新工艺不断被运用到项目建设中,我们应该积极利用这些材料,技术和工艺。以提高路桥施工的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取得更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新技术和新工艺之前,应该做好试验工作,确保施工效果和施工质量,以获得最佳的路桥工程建设效益。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施工技术是关系着路桥工程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类施工工艺与新技术也将逐步被应用到路桥工程中,因此,对于路桥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必须有更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以利于路桥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路桥施工质量和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罗林刚. 试论路桥工程施工中过渡段的相关问题[J]. 科技资讯,2011,08:60.

第3篇:项目技术方案范文

关键词:BIM技术;道路施工;信息技术;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U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7)07-0073-01

在当今的项目建设中,随着BIM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道路工程的质量和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提高,本文将对BIM技术进行简要地介绍,分析BIM如何解决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广泛应用的。

1 BIM技g简介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即利用信息技术演示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从早期在建筑中的应用,如今扩展到道路等多项建设项目。经过多年BIM技术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证明该技术对于推进工程项目在建设时的进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BIM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增加项目建设的速度和效率,还能够增强项目施工的安全性,保障项目施工人员的人身健康。此外,通过BIM技术可以构建起该项目的三维信息数据库,不仅能够在建设前期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详细的数据信息还有利于建设完成之后项目运营、维护等后期的有效管理。

2 通过BIM的应用制定问题的解决方案

2.1 利用BIM分析项目的工程量

在道路建设项目中,国道和省道的施工技术难度较大、项目跨越的时间段也长,对于国道和省道的建设一般通过分标段来对项目进行管理,建设的具体项目划分成桥梁、土方、隧道几个方面。实际来说,项目在建设之前会对建设的工程量进行预测,以便来预估工程的成本,施工的方案、进程等。

2.2 利用BIM构建高精度的三维可视模型

利用BIM技术构建信息模型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构建项目信息数据库的过程。对于国道、省道等国内主要公路项目的建设来说,都需要利用GIS对各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如果在项目建设之前运用BIM技术,就能够直接构建起高精度的三维可视模型,通过直观的模型和详细的信息数据来展示并预测项目的进度。

2.3 利用BIM模拟项目建设的进度

对于道路工程项目来说,施工的同时需要对已完成建设的路段进行维护和管理。利用BIM技术,工作人员可以构建道路路面建设的三维模型来展示施工的形象,进而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制定建设结构层的最佳方案,并有利于提高道路的隔水性能、排水和排污能力、防污和防冻能力,最终促进道路项目的顺利实施。

3 BIM技术应用到道路项目的管理中

3.1 增加对项目管理的重视程度

在实施道路建设项目时,一般情况下会将工程的建设施工当成项目的重点,所以必须重视对项目建设施工的管理。项目的建设施工在运用了BIM技术后,工作人员应当依据信息数据库的统计和分析优势,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注重项目合同的管理、项目建设的时间和周期制定等。简而言之,通过BIM的应用可以制定科学的道路项目管理体系,及早地发现管理项目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增加项目管理的有效性,顺利完成工程项目。

3.2 建立自动化的信息管理体系

将BIM技术应用到道路工程建设的管理中,提高了项目工作人员应用信息软件参与项目的频率,有利于促进项目进度的顺利、高效、有序地完成。因此首先应当建立自动化的信息管理体系,对于项目工作人员来说要对自己负责的项目工程以及该系统熟练掌握,从项目全周期的角度分析项目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增加项目本身与自动化信息管理体系支架的契合程度。

4 结论

根据研究结论,在工程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项目的管理系统尤其是本文所研究的道路项目的管理技术也会不断进步,并具有信息化、自动化的发展趋势,项目的建设更加科学、准确、合理,有利于国内公路项目建设水平的提高和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项目技术方案范文

关键词: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滨海新区;梯度转移;产业转移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4-0023-03

1国际技术转移的概念及其发展趋势

技术转移出自英文的“Technology Transfer”,是指技术从一个地方以某种形式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它包括国家之间的技术转移,也包括从技术生成部门(研究机构)向使用部门(企业和商业经营部门)的转移,也可以是使用部门之间的转移。

可以对技术转移作如下表述:技术转移是使技术逸出其原有载体(或主体)而作用于其它载体,或为其它主体所掌握的经济技术活动。

从概念上讲,国内所说的科技成果转化在内涵和外延上基本与技术转移是一致的,但技术转移包括的内容更广。因为技术转移不单是技术成果的转化,也不单纯是技术市场上的技术贸易,它既包括科研成果、新工艺、新方法、专利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也涉及已实施了的成熟技术、适用技术、技术装备、生产工艺的梯度转移。

此外,还有一个与技术转移相近的概念——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指一项新技术成果的第一次商业应用,而技术转移则主要是指技术创新之后的不断利用。

国际技术转移是指跨越国境的技术转移。技术转移是否具有国际性,并不是以技术的供方和受方是否属于不同国籍的自然人或法人作为标准,而是要看技术转移是否跨越国境。

当前,国际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明显增强,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突出,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国际技术转移也随之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国际技术转移的速度;跨国公司作为世界技术转移主体的影响更为突出;中小企业积极参与世界技术转移活动;以高新技术为对象的技术转移日益增长;知识产权成为强化技术贸易和竞争的有效手段等。这些都对我国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就必须着手构建和完善国际技术转移体系,融入全球化的大潮,促进本地区与国际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加速产业的技术集成与应用。

2必要性和意义

国家“十一五”规划发展纲要中,把天津滨海新区建设并带动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作为我国继深圳、上海浦东之后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正面临着通过吸纳国际生产要素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抓住这一机遇,在更大范围、更高程度上参与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可以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而且将有力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必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巨大动力。

为营造良好的国际技术转移软环境,抓住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技术转移的重大机遇,结合区域发展战略更科学合理地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推动技术输出,通过技术合作带动贸易和投资增长,转变增长方式,是实现滨海新区的战略定位,带动环渤海地区的协调发展的重点。因此,建设滨海新区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天津滨海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是推动滨海新区发展,带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紧迫。

2.1建设滨海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是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当今时代,促进全球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人为因素,而是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分工布局的深刻变化。新一轮全球化的内在动力,是技术升级速度加快、产品生命周期急剧缩短所产生的。科技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我们引进先进技术。最近几年,外商在华投资项目中引进了较多先进技术(外商投资最密集的行业如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通讯设备、仪器仪表、制药化工等行业,都是技术、资本密集型的行业),提升了我国产业结构水平。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通过引进技术和加强自主研发,企业技术水平已经大幅度提高。随着制造能力的扩大和成熟、技术能力的积累和配套产业群的形成,我国相当一部分产业开发核心技术的条件逐步形成。在这些领域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已经具备条件。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充分利用最近几年出现的科技全球化趋势,引进先进技术,使技术和技术研发能力的引进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提升我们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科技竞争力,更主动地参与全球化进程并谋取更大利益。建设滨海新区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不仅将为本地企业参与技术全球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持,而且国外企业特别是中小科技型企业来滨海地区投资兴业或转让技术也将更方便。

2.2建设滨海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是实现滨海新区战略定位的需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环渤海地区经济共同发展已经是必然的大趋势。天津要融入全国、服务全国,并发展成为世界城市,这不仅是当代天津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因此,天津进一步增强自己在环渤海地区的地位和作用是必然的。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滨海新区将作为环渤海地区发展的龙头,辐射带动整个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在我国经济越来越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中,在环渤海地区国际化的进程中,滨海新区完全有能力体现出与其战略地位相适应的气魄、胆略和海纳百川的博怀,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引领环渤海共同发展、互利多赢。

滨海新区不仅是天津的滨海新区,而是环渤海地区共同利益所在。为适应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需要,滨海新区在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建设方面也应走在前面,充分发挥其桥头堡的作用,推动整个环渤海地区的发展。

2.3建设滨海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是本地企业发展的需要

天津滨海新区和环渤海经济发展都正在从投资驱动向技术驱动和创新驱动阶段过度,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合作的热情空前高涨。及时获取技术合作信息,更有效地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国际技术转移是本地企业的普遍愿望。建立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平台,让本地企业更多、更方便、更及时地了解国际技术市场信息,形成国际技术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是帮助本地企业迅速增强技术竞争力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如果我们的企业对国外同行技术发展的水平都不清楚的话,要让我们的企业超越国际先进水平是难以想象的。凡是可以购买的技术,就不应该自己从头研制,这已经是国外企业技术管理中普遍遵循的一个原则。这一点在今天这个技术进步飞速发展的时代更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另一方面,要促进我国技术进步和增强技术竞争力,我们的技术也需要输出,没有技术输出的国家是不可能成为技术强国的。

随着改革的继续深入,政府管理部门把部分服务职能交给社会中介机构完成将是必然的选择。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制约本地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技术转移的首要因素是信息交流不畅通。企业在开展国际科技合作过程中迫切需要合作信息、合作渠道支持和相关专业服务。在政府的扶持下,尽快建成广大企业可以共享的公共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对于本地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国际技术转移必将产生深远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5篇:项目技术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培养方案;工作过程;项目课程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职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高职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伴随着信息技术和高职教育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与自我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计算机作为一门技术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再满足于只会操作计算机,而是要求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够应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管理、利用计算机进行开发和设计、对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维护等。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进行了“平台+岗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课程为主体”课程开发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适应社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及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

1 “平台+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课程为主体”的含义

在“人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论指导下,提出“平台+岗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课程为主体”课程开发模式。

“平台+岗位”是指在保证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前提下,通过开设多个岗位方向,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力争做到“一专多能”,增加学生就业机会和就业能力。其中,“平台”是指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进行行业通用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即专业基本素质培养,使学生达到专业“基础人才”的要求。“岗位”就是按岗位设置专业方向,围绕职业技能展开培养,即应用能力培养,使学生达到专业“应用人才”的要求。综合分析计算机应用专业人员岗位、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学生学习能力等诸多情况,我们将专业方向设置为软件开发技术(A)、网络技术(B)、信息化办公(C)三个方向。

工作过程导向是指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开发中,针对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训练项目,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接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关注学生工作任务的完成,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项目课程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并学习工作知识的课程模式。”[1]它以典型产品的生产或服务等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具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有直接关系,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等特点[2]。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项目课程可理解为一个企业网站的建设与管理、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一次会议材料准备等。

2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高职课程开发的流程,结合“平台+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课程为主体”课程开发模式,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结构设计、课程科目设置和课程内容重构。

2.1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将专业技术分为通用和专用技术两个部分,对其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见表1)。

2.2课程结构设计

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将课程结构设计为“山”字形,如图1所示。“山”字中横向的“―”为基础平台,注重基本素质和通用技术培养,即通识教育;纵向的“|”,为专业岗位方向,即软件开发、网络技术、信息化办公方向,加强对学生的岗位技能培养。

2.3课程科目设置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类型设置为必修和选修两种。在基础平台,除设置必修课程外,增加选修课程的数量及交叉学科选修课程,基础平台课程设置如图2所示。

专业岗位方向课程模块化,学生可根据学习基础、个人兴趣及发展定位选修一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岗位方向设置1-2个项目课程,开设相应岗位方向的职业资格认证课程,实现“双证书”培养,岗位方向课程设置见表2。

2.4课程内容的重构

课程内容重构按照完成工作过程所需的职业能力,采用模块化设计,将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实践经验以及活动方式方法等综合为项目课程。项目课程的内容包括工作任务、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拓展知识、练习和结果评价等。项目课程的课时分配以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应用程度为依据,而不以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为依据。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核心项目课程设计见表3。

3培养方案的特点

本课程方案设计以高职研究的理论为指导,贯彻“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从多个视角调查分析,充分考虑企业、行业、学生和学校等多方面的意见,专业人才定位准确,培养目标明确。

首先,课程方案中通过“平台+岗位”模式加强了通用技术和岗位技术培养,充分体现了社会需求和人的自我发展两个目标。课程采用“山”字形结构,实现了对“三段式”结构的彻底改良。通过课程内容整合或分解重构项目课程,项目课程以实际项目为出发点,实现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实际应用的融合,解决了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课程缺乏实用性、课程内容陈旧以及课程呈现方式单一等问题。

其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课程为主体”模式体现了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中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在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构建真实生产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快速适应工作需要的能力[3]。同时,真实的生产环境有助于学生了解企业或行业对员工知识结构、技术技能、综合素质的要求;体验企业的文化氛围;体会典型行业团队的角色构成及团队角色协同工作技巧;学习体验课堂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积累项目实战经验,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信心[4]。

最后,本课程方案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评价手段和方法,结合项目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目标评价等多种评价模式,更加注重了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评价形式结合课堂表现、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等情况,更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成绩和能力,解决现有课程评价中的不足。

4结语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缺乏与毕业生就业困难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说明高职提供的专业教育服务存在问题,职业教育的产品存在问题,不能很好地培养适销对路的产品,其根源除了课程方案设计存在问题外,还包括职业教育市场缺乏有效的规范和监控,没有明确的专业标准和严格的评鉴体系。因此,为了保证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健康发展,除了要重视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外,还要在课程分析、课程方案实施、课程方案评价等环节上下大力气。此外,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可以借鉴ISO 9000质量管理理念,树立现代教学服务观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质量观,从高职教学实际出发,建立以专业课程质量标准为依据,以工作情景中职业能力和操作能力为评价重点,以掌握的职业能力为目的,以工作场所人员为评价者、以工作场所的实际操作表现为依据的课程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高职教育质量,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庆斌,徐国庆. 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22):46-50.

[2] 徐国庆.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5-133.

[3] 唐文君. 建构主义视野下的高职课程改革[J].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6(3):11-13.

[4] 黄伟业,孟德欣. 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J]. 计算机教育,2007(23):93-96.

Personnel Training Schemes Design by Project Curriculum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Ü Yan

(Computer Department, Yingkou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Yingkou 115000, China)

第6篇:项目技术方案范文

一、主导品种

根据德惠市玉米生产的实际情况,及玉米品种的抗旱耐涝、抗病、抗虫及米质、产量等综合性状表现,结合示范户示范田地力、地势及生产特点与优势,确定我市科技示范户玉米的主导品种为:先玉335、良玉11;搭配种植品种为郑单958、吉单271、吉单35、吉东28。

二、主推技术

在选择确定主导品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加强各项增产增效技术的集成与配套,实现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相结合。根据目前我市玉米生产技术应用特点,确定重点推广技术如下:

1.深松整地技术,采用大型深松机实行灭茬、深松、施肥、起垄、镇压同步完成,使深松深度达到20cm,施肥深度达到15cm,同时重镇压,达到脚踩不下陷的程度。

2.种子处理技术,种子首先要精选,去除病虫粒、杂粒、小粒、破半粒,使用吉农4号种衣剂进行包衣,每瓶(400ml)拌20kg种子。

3.机械精量播种技术,根据品种特性,按保苗密度增加10%确定播种密度,采用精量播种机进行精量播种。

4.科学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地力、地势及产量目标确定施肥量。一般公顷施肥量为:纯氮225-275kg、纯磷70-90kg、纯钾75-100kg、硫酸锌15kg,同时配施作物增产防缺素(优质商品有机肥)100kg。纯氮的30%、纯钾的70%、纯磷的90%及作物增产防缺素和锌肥作底肥深施,纯磷的10%作口肥,纯氮的70%、纯钾的30%作追肥。

5.农田统一灭鼠技术,在春播前进行统一灭鼠,每公顷投放鼠药1.5kg。

6.低残留短残效化学除草技术,苗前土壤封闭处理(玉米出土前)苗后茎叶处理(禾本科杂草3-4叶期),可使用4%玉农乐(每公顷750-1000毫升)+38%莠去津(每公顷1500-2000毫升)。

7.应用赤眼蜂(或“生物导弹”)防治玉米螟技术,每公顷释放22.5万头赤眼蜂,分两次释放,每次释放一半数量的蜂卡,两次放蜂间隔5-7天。

第7篇:项目技术方案范文

关键词:地铁工程;安全管理;防护措施

U231.3

因为地铁工程与城市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有着很大的联系,所以其是一项重要的项目,地铁工程施工过程中因为有很多自身结构的安全问题、环境问题、施工方案问题以及员工的安全意识问题所面临着,而这些都会使得施工安全事故发生。基于此,各参建单位需要对施工的安全的重要性进行充分的认识,从而对自身的施工安全管理经验和水平不断加强,积极促进地铁施工的安全发展。

一、地铁施工的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

1.地铁施工技术不规范

地铁项目的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对地铁施工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要求把握不够透彻,不能把技术规范和制度体现到施工的各个步骤当中,这提升了发生地铁施工事故和工程质量问题的频率。比如由于技术原因导致的混凝土产生裂缝和蜂窝麻面等等。

2.地铁施工中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有些地铁项目的施工公司对于安全管理往往直接忽视掉,这使得地铁施工中安全管理在某些情况下成为一个形式,甚至不乏有些地铁施工单位干脆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只是进行简单的戴个安全帽,使得地铁施工中存在很多严重的安全隐患,这对地铁项目施工的整体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地铁施工的各参与要素协调组织不力

地铁施工的众多要素中,施工环境属于客观存在,如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 施工区域的自然气候条件等,这些施工自然因素如出现较大程度的波动,会对地铁施工的安全性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增大了地铁施工出现坍塌等危害的概率。而在地铁施工的其他要素中,如施工机械设备,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上,也较常出现协调组织不力的现象,例如,施工机械设备的操作不够规范,后期维保没有及时跟进,都会给地铁施工造成阻碍,一方面使地铁施工的安全隐患得以增大,另一方面影响地铁施工的建设周期;在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环节,如其施工责任意识较为薄弱、施工操作规范程度不够、施工人员安全管理培训不到位等, 也会导致地铁施工中出现各类安全隐患及安全事故。

二、地铁施工项目的防护措施

1.严查地铁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隐患

在地铁施工中,安全隐患的盘查是其安全防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每一项工程都包含多个项目的施工,而在每一个项目中,都包含多个施工环节,在这些施工环节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在地铁施工中,如果施工技术运用不当,很可能会出现塌方或者块状物掉落,进而引发人员伤亡,为此,地铁工程项目承包企业必须成立专门的监察小组,对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隐患进行严格盘查,然后督促施工人员在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技术运用过程中进行适当地调整,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

2.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教育工作

在地铁施工现场中,危险存在每个角落,为了保证地铁施工现场的安全和地铁施工的顺利进行,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这不仅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还可以使地铁施工人员对地铁施工安全规范有所了解,可以通过开展知识讲座、播放安全教育小短片,有奖知识竞答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为地铁施工的安全管理打好基础。

3.制定安全施工责任制度

制定安全责任制度,是有效规避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在地铁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建立健全相关责任制,制定控制危险源的管理方案;确定现场施工的现场管理,责任到每个负责人,使得施工现场的每项管理都得到有效控制;尽可能的把安全事故系数将到最低,将安全管理落到实处,保证地铁项目在施工预期之内完成。同时地铁部门中的高层领导者,应当重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在合理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成之后,应该将其有效地在地铁施工中得以实施。让地铁工程项目中每一个工作人员都了解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意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可以明确地铁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提高地铁工作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责任,增加地铁工作人员的交流与沟通。

4.注意特定工程阶段的安全防护

在地铁施工中,往往会包括多个特点工程阶段,做好这些特点阶段施工的安全防护意义重大。例如,在桥梁地铁施工中,特点路段施工包括高墩施工、路堑 高边坡、隧道施工等,而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进行,施工人员首先应该对施工隧道的地理特征进行深入考察,其中,包括隧道的地貌特点、岩层特点等,而且在施工人员最好使用多种手段进行地址超前预测,如果勘察出有质地不理想的岩溶、断层地段,则必须采取特定的施工工艺。在隧道阶段施工中,采用超前支护的地段,应严格控制超前支护施工的质量,并把握好支护时机。在隧道施工中,施工人员还应该坚持与支护衬砌施工相协调的原则并对开 挖方法进行及时调整,决不可出现隧道超挖或者欠挖情况。其次,要做好涌水风险控制。隧道涌水是桥梁地铁施工中,常见的现象,为此,施工人员要加强水探测,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地层进行加固,以避免突水涌泥事故的发生。在隧道防排水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对裂缝进行封堵,并且将水源隔离,以此来有效减少隧道内的出水量,通过一系列的施工操作,为桥梁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

5.高空作业安全施工措施

物料吊装严令禁止高空抛物。吊物时长度不能长于1.2米,否则物料必须通过容器进行吊运,而长度超过1.2米以上物料必须牢固绑扎,禁止混吊不同类型尺寸的材料。模板吊装必须严格遵循方案和交底要求,交由专门负责人进行监管。进行钢结构吊装时,必须有专人负责指挥,禁止人员在吊装区随意走动。

6.做好地铁施工各要素的协调组织

第一,在进行地铁施工前,应对地铁施工区域的自然环境及地质状况加以调研,根据地铁施工技术标准要求,合理确定地铁施工的施工周期,避免地铁施工过多地受施工区域自然气候环境的影响。第二,在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中,要根据地铁施工的周期及工序要求,做好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调度计划,以保障地铁施工各流程的施工效率。在施工机械的操作级维保上,要制定细致的操作及维保规程,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开展机械施工,地铁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要及时检查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第一时间排除安全隐患。第三,针对地铁施工人员,要做好地铁施工安全管理培训工作,提高其施工安全责任意识。

7.地下综合管线保护方案

(1)实施工程前,必须先向现场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工区长、班组长以及每位操作人员报告施工现场地下管线的具体情况以及制订的管线保护具体方案,双方要进行细致的技术交底,并且即使填写《交底纪要》,除此之外还要建立“保 护公用事业管线责任制”,使各级人员责任明确。(2)没有事先针对施工进程中可能出现意外状况的地下管线制订应急方案,将抢修器材配备完善,从而能在管线出现危险信号时进行抢修,做到防患于未然。

8.加强对地铁施工项目的监管

在地铁的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可控和不可控的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对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监督管理是有效防范地铁施工项目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对于基坑、旁通道、施工缝、变形缝等可能对过程后期造成影响的安全隐患,加强监督管理,注意地表和地面周围建筑物是否有下沉,基坑有没有发生变形、支撑是否发生变形扭曲,施工缝和变形缝是否完全吻合,防止涌水和塌方的出现。这不仅仅是监督管理人员的职责,地铁施工现场的每一个施工人员都应该行使起监督的责任,把防范措施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消除地铁施工的安全隐患,地铁施工管理部门,应当重视对地铁施工原材料的管理,尤其是一些易燃易爆性|的原材料;安排相应的地铁工作人员对原材料进行看管,合理的对原材料进行堆放,看管人员还要认真仔细的核查原材料是否达到国家规定中的质量标准,对不同类型的原材料进行分类放置。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地铁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地铁施工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会造成难以估计的财产损失,严重的还会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在地铁施工中,一定要加大对地铁施工的安全管理和防护措施,防止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未来我国地铁事业的发展一定会迎来一个更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罗富荣.地铁建设安全管理创新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09(02).

第8篇:项目技术方案范文

关键词:现浇梁;模板支撑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Abstract: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cast-in-place beam formwork support frame, the buckling calculation theory and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non-uniform cross-section load support layout principle, special bridge site conditions support layout methods and skills,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safety precautions.

Keywords: cast-in-place beam; template support frame;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cheme of special

中图分类号:TJ30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及地址水文条件

牡丹江特大桥2-5#墩,梁全长113.5m,计算跨度32+48+32m,中支点处截面最低点梁高3.404m,跨中2m及边跨9.75m直线段截面最低点梁高2.804m,梁底下缘安圆曲线变化。变支座中心至梁端0.75m,边跨支座横桥向中心距4.80m,中支座横桥向中心距4.10m。2#~5#墩为双线圆端型桥墩,墩身高度分别为11m、6m、10m和12m。地面覆盖20-50cm厚腐殖土,必须换填,下卧层地质构造为Q4al设计允许承载力σ0=250MPa中粗砂。

2、施工方案概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2009]87号文要求,针对现浇混凝土梁的模板支撑架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本分项工程专项方案编制内容只包括扣腕式脚手架支柱设计。

原地面按原地形分段整平夯实,上面浇筑C20混凝土垫层,布置φ48扣腕式脚手架,上面布置150×150和100×100两层方木及20mm竹胶模板。如下图:

3、方案设计参数

1.钢材弹性模量E=2.1×105MPa;

2.Q235钢材抗压设计控制强度f=215Mpa;

3.钢筋混凝土重度rc=26KN/m3;

4.结构安全系数K=1.3;

5.分配梁允许挠度【ω】=L/400;

6.衡载系数1.2,活载系数1.4。

7.施工人员及机械活载约100KN。(参照施工组织取值)。

8.模板重量q=2.5KN/m2。竹胶模板、木框架,参考【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取值。

4、荷载计算、方案设计及内力检算

4.1中跨设计

1)计算断面

由于连续梁为不等跨变截面梁所以先设计中跨48m,中跨取4个断面进行荷载计算。

半Ⅷ-Ⅷ半Ⅸ-Ⅸ截面图(5.2m)平均面积12.46平方米

半Ⅸ-Ⅸ半Ⅹ-Ⅹ截面图 (34m)平均面积10.4平方米。

2)荷载计算

1、结构恒载

0-5.2m段

q1-1=12.46*26=324KN/m

IV-IVX-X断面(34m)

q1-2=10.4*26=271KN/m

2、模板及方木

模板重量q2=2.5B=30.5KN/m; 参考【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取值。

3、支架自重

支架重量q3=15%q1=49KN/m(暂按以往经验估算)

4、施工活载

q4=100/48=2.1KN/m

荷载组合

Q1-1=1.2*(q1-1+q2+q3)+1.4*q4=487KN/m;(混凝土横载的1.5倍)

Q1-2=1.2*(q1-2+q2+q3)+1.4*q4=424KN/m;

详见图2纵向荷载分布图

内力计算及结构设计

1、脚手架立柱布置设计

本方案选用φ48壁厚3.5mm的碗扣式脚手架, Ix=12.187cm4,A=4.893cm2,回转半径i=1.578cm。长细比λ=38,折减系数φ=0.906。

单根设计允许承载力[N]=φ.f.A=95.3KN。

由于0-5.2m段荷载大,所以以此段对脚手架横向分布进行设计、验算。根据图2得,纵向0-5.2m,根数为487/95.3×1.3(安全系数)=6.6根/m取9根,横向一排拟定9根,所以纵向步距设为0.9m。横向布置按照横断面等面积法分配最终横向分配,等分成8份,纵向取0.9m范围,受力详见图3。

由横向荷载分布图可知,单根立柱承载力为60.75KN,允许承载力[N]= 95.3KN,安全系数1.57满足要求。

2、一次分配梁设计

一次分配梁拟采用150×150东北落叶松方木,长3m/根。强度等级TC17、B组,E=10000MPa,Ix=Iy=4218.75cm4A=225cm2,顺纹抗拉ft=9.5 MPa,顺纹抗剪1.6MPa(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所以荷载如图。纵向布置8根方木。

抗弯检算:

σ=(MMaxy/2)/(I)=4 MPa,安全系数ft/σ=2.38>1.3满足要求。

抗剪检算:

如图3所示一次分配梁承受最大剪力为37.35KN,τ=37.35KN/(8×225cm2)=0.207MPa,安全系数7.7,满足要求。

为了提高安全系数,合理利用脚手架规格,使方木利用更合理,将脚手架横向分布调整,详见图4。

3、基础设计

如图3所示最大立柱荷载在腹板上单根立柱承载力最大,N=60.75KN。底托150×150矩形,压应力为σ=2.7MPa,原地面换填厚整平夯实换填厚度不小于50cm山皮土,做地基承载力实验,≥200KPa,满足要求后,再浇筑混凝土垫层。原地面地基允许承载力σ0=250MPa,混凝土扩散角按45度计算,换填土及下卧层压力扩散角按30度(《建筑地基设计规范》GB-5007-2011 5.2.7)计算。素混凝土重度取25KN/m3,回填土重度取18KN/m3。

混凝土强度检算:

σ=60.75KN/(150mm×150mm)=2.7MPa,安全系数K=20/2.7=7.4,满足要求。

换填层检算:

σ=(60.75KN+0.63×0.63×0.24×25KN)/(0.63×0.63)=159KPa,

安全系数K=1.26。因为脚手架立杆已经由8根加密至13根,所以实际安全系数要大,所以不在加强。

下卧层检算:

σ=(60.75KN+0.63×0.63×0.24×25KN +1.21×1.21×0.5×18KN)/(1.21×1.21)=52KPa,叠加力最大处叠加四倍,受力=208KPa。安全系数K=1.2。因为脚手架立杆已经由8根加密至13根,所以实际安全系数要大,所以不在加强。

4.2边跨设计

1、计算断面

由于连续梁为不等跨变截面梁所以先设计中跨48m,中跨取4个断面进行荷载计算。

半V-V半Ⅳ-Ⅳ截面图 (6.5m)平均面积9.81平方米

半Ⅳ-Ⅳ半Ⅸ-Ⅸ截面图(17m)平均面积10.4平方米

半Ⅸ-Ⅸ半Ⅷ-Ⅷ截面图 (4.9m)平均面积12.46平方米。

2、荷载计算

1、结构恒载

0-6.5m段

q1-1=9.81*26=255KN/m

6.5-23.5m段

q1-2=10.4*26=271KN/m

23.5-28.4m段

q1-3=12.46*26=324KN/m

2、模板及方木

模板重量q2=2.5B=30.5KN/m; 参考【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取值。

3、支架自重

支架重量q3=15%q1 (暂按以往经验估算)

4、施工活载

q4=100/32=3.1KN/m

荷载组合0-6.5m段。

Q1-1=1.2*(q1-1+q2+q3)+1.4*q4=393KN/m;

荷载组合6.5-23.5m段。

Q1-2=1.2*(q1-2+q2+q3)+1.4*q4=415KN/m;

荷载组合23.5-28.4m段。

Q1-3=1.2*(q1-3+q2+q3)+1.4*q4=407KN/m;

详见图2纵向荷载分布图

内力计算及结构设计

由上图可知,纵向最大线荷载为415KN/m小于跨中最大线荷载487KN/m,由于用方木150×150作为一次分配梁限制(采取钢材横梁成本加大太多),脚手架不能布置比跨中更稀少,所以边跨脚手架布置形式与跨中相同,不再验算。

5、施工工艺及方法

5.1施工顺序

连续梁三孔采用一次现浇成型。

5.2施工前准备及安装方法

5.2.1脚手架搭设前准备

(1) 脚手架搭设前工程技术负责人应按脚手架施工设计或专项方案的要求对搭设和使用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对进入现场的脚手架构配件,使用前应对其质量进行复检。

(3 )构配件应按品种、规格分类放置在堆料区内或码放在专用架上,清点好数量备用。脚手架堆放场地排水应畅通,不得有积水。

(4)脚手架搭设场地必须平整、坚实、排水措施得当。

(5 )脚手架地基基础必须按施工设计进行施工,按地基承载力要求进行验收。

(6 )脚手架基础经验收合格后,应按施工设计或专项方案的要求放线定位。

5.2.2 脚手架搭设

(1)底座和垫板应准确地放置在定位线上;垫板宜采用长度不少于2跨,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垫板或用150×150×3m的方木,底座的轴心线应与地面垂直。

(2) 脚手架搭设应按立杆、横杆、斜杆的顺序逐层搭设,每次上升高度不大于3m。纵向接头应错开,同一截面接头数不应该大于50%,底层水平框架的纵向直线度应≤L/200;横杆间水平度应≤L/400。

(3)脚手架的搭设应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撂底高度一般为6 m,搭设后必须经检查验收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4 )脚手架全高的垂直度应小于L/500;最大允许偏差应小于100mm。

(5)脚手架内外侧加挑梁时,挑梁范围内只允许承受人行荷载,严禁堆放物料。

5.2.3、作业层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必须满铺脚手板,外侧应设挡脚板及护身栏杆;

(2 )护身栏杆可用横杆在立杆的0.6m和1.2m的碗扣接头处搭设两道;

(3 )作业层下的水平安全网应按《安全技术规范》规定设置。

5.2.4 脚手架搭设到顶时,应组织技术、安全、施工人员对整个架体结构进行全面的检查和验收,及时解决存在的结构缺陷。

5.2.5 脚手架拆除

(1 )应全面检查脚手架的连接、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构造要求,经按技术管理程序批准后方可实施拆除作业。

(2 )脚手架拆除前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应对在岗操作工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

(3 )脚手架拆除时必须划出安全区,设置警戒标志,派专人看管。

(4) 拆除前应清理脚手架上的器具及多余的材料和杂物。

(5 )拆除作业应从顶层开始,逐层向下进行,严禁上下层同时拆除。

(6 )拆除的构配件应成捆用起重设备吊运或人工传递到地面,严禁抛掷。

(7 )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必须事先确定分界处的技术处理方案。

(8 )拆除的构配件应分类堆放,以便于运输、维护和保管。

6、施工注意事项

6.1碗扣架用钢管规格为Φ48×3.5mm,钢管壁厚不得小于3.5 -0.025mm。立杆上的上碗扣应能上下串动和灵活转动,不得有卡滞现象;杆件最上端应有防止上碗扣脱落的措施。在碗扣节点上同时安装1—4个横杆,上碗扣均应能锁紧。立杆与立杆连接的连接孔处应能插入Φ12mm连接销。

6.2构配件外观质量要求:

①钢管应无裂纹、凹陷、锈蚀,不得采用接长钢管;

②铸造件表面应光整,不得有砂眼、缩孔、裂纹、浇冒口残余等缺陷,表面粘砂应清除干净。

③ 各焊缝应饱满,焊药清除干净,不得有未焊透、夹砂、咬肉、裂纹等缺陷;

第9篇:项目技术方案范文

关键词:现浇梁; 模板支撑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Abstract: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cast-in-place beam formwork support scheme, the pressure bar stability calculation theory and its vertical non uniform cross section load supporting arrangement principles, special conditions for bridge site support arrangement method and technique,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safety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Key words: cast-in-place beam; formwork; specia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rograms

中图分类号: TU74文献标识码:A

第一章、工程概况

1、桥梁概况

新建铁路东北东部铁路通道登沙河至庄河段高阳跨城庄铁路特大桥,中心里程为DK144+883.14,桥梁全长3985.76m。其中跨越城庄铁路为一联(32+48+32)m连续梁,墩号为第80号~第83号墩。

连续梁截面采用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直腹板形式。箱梁顶宽11.96m,底宽6.4m。顶板厚度除梁端附近外均为43.8cm,腹板厚度48—90cm,按折线变化,底板厚度由跨中的40cm变化至根部的60cm。边跨12.8m(其中现浇8#梁段长7.85m)等高直线段梁高为2.588m。

连续梁全桥共分为31个梁段,T构每侧悬浇6个节段,总计悬浇24个节段。中支点O号梁段长度6m,悬浇梁段分成3.0m及3. 45m,合拢段长1.5m,边跨现浇梁段长度7.85m。边跨现浇梁段及边墩构造如图1所示。

2、桥墩情况

桥墩为双线圆端型实体钢筋混凝土桥墩,桥墩均为钻孔灌注桩基础,双层承台。主跨桥墩为第81号及82号,墩高分别8.5m、8m;边墩为第80号及第83号,墩高均为9.5m。

3、施工的难点和重点

本项分项工程施工的质量难点和重点是支架加固制作、安装焊接,以及支撑架空间三维位置的精度控制,施工安全的重点是高空防护及高空作业安全。

二、现浇梁模板支撑架方案概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2009]87号文要求,针对本桥边跨现浇梁段模板支撑架的专项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本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包括支撑柱、一次主梁、二次分配梁及其桁联稳定结构。其上结构属于底模模板结构,列入模板施工作业指导书中编制。

本方案以边墩80号墩墩高9.5m为对象,其83号参照此方案施工,由现场技术人员对号调整。本边跨现浇梁段模板支撑架施工技术方案,采用倚墩式落地支撑架。为增强支撑架的整体稳定性和支撑能力,模板支撑架按倚靠式支撑架结构设计。

支撑架总高度大约11.9m,支撑架作业平台长度8.5m、宽12m。支架支撑柱N1、N2采用300-10螺旋钢管支撑柱,上端支撑于N3工字钢主梁,每座支架设置四根支撑柱。下端两根至于桥墩承台上,两根做钻孔桩临时基础。再上设置N2-I56工字钢主梁、顺桥向布置,N3主梁支撑两排支撑柱上,外悬臂0.5m,每座支架共计布置两根N3主梁,每根N3主梁由两根I56工字钢组拼而成。主梁上布置N4-12根I25b型工字钢分配梁,横桥向布置,布置间距不超过60cm,以满足底模铺设100×100mm方木支撑能力需要。支撑架设计高度按N2主梁顶面与墩顶平齐,其上预留大约74cm高,底模板铺设高度及结构由现场技术人员予以考虑。并适当设置楔形垫木。

支撑架顶层周边安设安全围栏,围栏高度不低于1.5m。围栏结构可采用∠75角钢及φ20钢筋焊接而成,详细结构由现场自行设置。高边跨现浇梁段模板支撑架设计结构如图1所示。

三、方案设计荷载计算

(一)方案设计依据及计算参数

1、本工程客货共用箱梁设计图;

2、《高阳跨城庄铁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3、高阳跨城庄铁路特大桥下部结构设计图纸;

4、《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3—2008);

5、《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范》((TB10203-2002)/(J162-2002));

6、《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

7、【TZ324—2010】《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悬臂浇筑施工技术指南》;

8、《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0、钢材弹性模量E=2.1×105MPa;Q235钢材抗拉、抗压设计控制强度f=215Mpa,剪切强度fv=125Mpa;

11、钢筋混凝土重度rc=26KN/m3;

12、结构安全系数K=1.3,抗倾覆系数K=1.5;

13、二次分配梁允许挠度[ω]=L/500;

14、恒载系数1.2,活载系数1.4。

15、施工人员及机械活载按1KN/m2。(参考【JGJ166-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取值)。

16、模板重量q=2.5KN/m2。外钢模板、竹胶板芯模、木框架,参考【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取值。

(二)计算箱梁支撑架设计荷载

1、计算箱梁结构恒载

①、计算支撑段横截面积

支撑梁段横截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

被支撑梁段横截面面积:

A1=11.2m2;A2=9.0m2。

平均横截面积A=10.1m2。

②、箱梁结构恒载

平均线荷载:q1=rcA=262.6KN/m;

2、支撑架结构恒载:q2=15%q1=39.4KN/m;按以往施工经验估算。

3、箱梁模板恒载:q3=Bq=30KN/m;B-为箱梁全宽11.96m,q为模板荷载;

4、施工人、机活载:q4=1B=12KN/m。

5、支撑架设计计算荷载:

q=1.2(q1+q2+q3)+1.4q4=415KN/m。

结构计算荷载放大系数K=1.58。

三、结构内力计算

1、支撑点分担荷载

边跨梁段承台上支撑两点,每点支撑力假设为R1;墩外支撑柱支撑两点,每点支撑力假设为R2。以设计线性荷载为单元,支撑架的荷载示意图如图4所示。

依据图4荷载简图,求得支撑点分担荷载为:

支撑柱N1内力: R1=850KN,

支撑柱N2内力:2R2=1700 KN。

依据图2算得:支撑柱N2的轴向荷载为R=850KN。

N1、N2拟采用φ300-10螺旋钢管,支撑高度L1=L2=1215cm,I=9588.926cm4,A=91.106cm2,i=10.259cm。在立柱中间位置加一横向联系,自由受压长度变成607.5cm,长细比λ=60折减系数φ=0.807。

立柱承载能力N=φ.f.2A=3161KN,安全系数满足要求。

2、计算纵向工字钢主梁N2内力

N3主梁内力计算图如图5所示。

N3最大弯矩为:Mmax=665KN-m,最大剪力Tmax=1050KN。

①由工字钢材料强度算出所需工字钢数量

拟选定I56b工字钢,Ix=68510cm4,A=146cm2,Wx=2447cm3, 抗拉强度f=215MPa,抗剪强度[fv]=125MPa。

,n≥1.3根取2根。

②抗剪检算

N3受最大剪力Tmax=1050KN,,安全系数3.47满足要求。

③扰度计算

跨中扰度计算

……………………………………①

………………………②

………………………………………③

满足要求。

悬臂端扰度计算

……………………………………④

……………………………⑤

…………………………………………⑥

满足要求。

3、计算横向分布工字钢梁N4内力

(1)、绘制平均横断面荷载图,如图8所示。

(2)、计算分布梁N3最大内力

分布梁N3的内力图如图8所示。

从图9中可得到:N4分布梁最大弯矩Mmax=500KN-m,最大剪力Tmax=755KN。

①、N4拟采用I20b间距50cm,共13根。A=39.5cm2,Ix=2500cm4,Wx=250cm3。[]=215MPa,[]=125MPa ,安全系数K=215/154=1.4大于1.3满足要求。

②、剪力检算

最大剪力Tmax=755KN,剪应力=14.7MPa,安全系数8.5满足设计要求。

③、扰度检算

单位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弯矩:=37800;

单位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1.75×10-4;设所求跨中最大挠度为ωmax,由相似比例公式:求得:=2.3mm;小于允许挠度==11mm,满足要求。公式中:L—为支撑点跨度,550 cm。Mmax=500KN-m。

单位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弯矩:= - 52165;

单位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1.99×10-4;

设悬臂端最大下挠度为ωmax,由相似比例公式:求得:

=1.6mm;小于允许挠度=6mm,满足要求。公式中:Mmax=429KN-m

4、N4、N5桁撑的设计

N4桁撑是约束φ300-10支撑柱刚度的。结构如图12所示。

N4桁撑只是稳定约束作用,没有明确的内力。按【JGJ166-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设计。

按受压杆件长细比λ≤200、受拉构件长细比λ≤350标准设置。

水平撑杆约束最长长度L≈510cm,按受压构件设置。采用φ120-6圆管做支撑杆,ix=4.036,长细比λ=126,满足要求。

剪刀斜拉杆按受拉构件设置。受拉最长长度L≈750cm,采用∠75×5角钢,回转半径ix=2.33cm,长细比λ=322,满足要求。

5、N2临时基础设计

N2立柱基础拟采用φ1.25m桩C40混凝土基础桩,τi=30%σo,hi(嵌入地耐力σo=430Kpa的砾砂层深度)

承载能力N=∑ni×π×D×hi×σo×30% +π×D2/4×σo≥FMax=1.3(安全系数)×2921.5KN,hi≥1.5m。

所以桩基选用φ1.25m桩,桩深总长不得短于9.3m,嵌入地耐力σo=430Kpa的砾石层不少于1.5m。若地耐力σo=430Kpa的砾石层埋深较深时,桩长最深不超过11m。

六、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1、施工工艺流程

2、主要施工方法

(1)、精轧螺纹锚筋、预埋件、钢管支撑柱加工制作

精轧螺纹钢筋使用无齿锯切割,确保端头平齐,利于螺帽安装。

型钢下料前,在要切口上使用卡尺画线,然后对准画线切割,确保切口角度与斜撑角度吻合。

工字钢接长,确保上下处在同一轴心线上。接长焊接前,应垫平、垫牢固、摆直,稳定后方可施焊。先周边电焊定位,检查无误后再连续满焊。

(2)、在承台上预埋螺纹锚固螺栓

承台上的螺纹锚固螺栓,不承担水平剪切力,竖向只是约束无明确荷载。可在承台混凝土完成后钻孔灌浆-锚固,也可在承台混凝土浇筑期间插入。锚固深度不少于40cm,外来10~15cm,以保证螺栓安装要求即可。

螺纹锚固螺栓安装应垂直、位置准确,应保证支撑柱柱底法兰对接顺畅,并应支撑柱底法兰螺栓孔位置方向、尺寸一致。

(3)、墩身上预埋钢板

N3工字钢主梁采用精轧螺纹钢筋对拉锚固。在墩身上预埋10×200×200钢板,预埋锚筋φ16螺纹筋。

(4)、N1、N2圆管柱顶吊装

N1、N2支撑柱吊装前,先检承台上锚栓的位置是否正确,如有偏差,应及时修正柱底口法兰连接孔位。确保安装方向、角度正确。

使用吊车配合人工就位。下端锚固螺栓拧上后,在汽车吊配合下,先将支撑柱临时支撑稳固。

(5)、N3主梁安装

待支撑柱临时支撑稳固后,吊装N3主梁。

先将N3主梁与墩身精轧螺纹拉筋螺帽拧上,在汽车吊的配合下,调整支撑柱的斜支撑角度,然后将支撑与N3柱主梁连接牢固(焊接),再把支撑柱柱脚紧固牢固、墩身上精轧螺纹拉筋紧固牢固。

安装N3主梁水平桁撑,采用焊接或栓接,达到支撑架与墩身形成一体的整体稳固结构。

(6)、安装N4分布梁

支架整体稳固后,接续吊装N4分布梁。N4分布梁采用标准长度12m长I20b工字钢,布置间距50cm,外侧宽度应保证顶面作业需要。N4分布梁在N3主梁上的接触位置,设置挡板和斜撑,防止N4侧向翻到。使用U形螺栓或焊接压板,防止两端悬臂延伸段倾覆。

(7)、安装支架上作业安全围栏

N4分布梁安装后,搭设作业平台和安全围栏。安全围栏采用50mm角钢和φ16mm钢筋制作,维护高度不低于1.5m。

支架搭设后,应进行预压试载检验。

(8)、支撑架的拆除

待合拢段形成能力后依次拆除临时支架。先拆除梁底模板、支撑方木楞、N4分布梁,再拆除N3主梁,最后拆除支撑柱。

拆除作业采用人工配合吊车作业。上下专人统一指挥,严防误操作。

拆卸作业时,严禁生拉硬拽、猛烈敲击,严防箱梁受损。

七、各项施工保证措施及注意事项

1、本方案是按N3主梁顶面与墩顶平齐设置的,其上含N4分布梁在内高度预留大约65cm。在施工中,应根据梁底模构造设置预留高度,并考虑设置楔形木高度,以利于支架拆卸。

2、体外支撑柱的接长要求顺直、上下同心、搭接或者拼接板厚度焊缝高度均要满足φ400-10螺旋钢管截面强度要求;上下翼缘板加盖板、腹板上加夹板焊接,焊缝高度不小于8mm,并满焊缝。

3、支撑柱上下法兰盘采用20mm厚钢板,大小为600×500mm,顺钢管接触面的焊接4块10mm厚三角形加劲肋,增强钢管柱端部刚度。

4、N1支撑柱锚固精轧螺纹,要安装牢固、位置准确、螺帽紧固。

5、为防止支撑柱撞击,建议将支撑柱周围增设防撞保护墙。简易做法是填筑土堆高度超过1.5m,并把支撑柱包围起来。设置警示标识。

6、N3工字钢组合梁应焊成一个整体结构,再吊装。

7、N3主梁与N1、N2支撑柱间的连接,可采用10mm厚钢板拉结焊、或者栓接,规避连接的刚度过大而产生附加的变形应力。

8、N3轴心应与N1、N2支撑柱轴心重合。保障措施是在N1、N2柱顶盖板上焊接限位挡板,严格限制N3的接触位置。

9、支架平台上应设安全围栏。围栏规格不得低于1.5m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