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院应收医疗款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从医院经济业务发展的实际来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医院往来款管理混乱,有必要采取有效手段,改变医院往来款管理的现状。在此结合医院往来款管理现状,简要分析制约医院往来款管理的因素,并提出医院往来款管理的对策。
一、医院往来款管理现状
1.往来款反映的信息量不足
医院的往来款账簿无论手工和信息化手段记录,主要账目信息仅反映往来款发生的日期、凭证号、摘要、借贷金额及余额,摘要信息过于简单,如某些往来款只注明涉及的人或单位,而未说明用途,有串户等现象,给全面分析往来款信息带来难度,不利于医院往来款的全面控制。
2.往来款核算不合理
医院往来款需要进行明确的分类核算。但实际情况是医院往来款分类核算不合理,内容混乱,诸如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内容完全相同等,有的医院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虚列往来款收入与结余,私设医院小金库。
3.往来款结算问题
医院往来款内控不足,结算不及时,导致多笔较大的应收款账龄长,造成大量资金占用,坏呆账风险增大;应付款有违医院信用,拖欠不付,也有应付款原始凭证传递不及时或会计账簿记录有差错等造成的漏付;或者对账不及时或不对账,对账不规范,导致医院往来款“三角债”现象存在。
4.应收款未能及时清欠
医院由于住院病人多,个人交款频繁,医院未能设置应收款个人明细账,给应收款清查带来难度;清查人员不能及时将回收资金入帐,将资金挪作他用或私自截留,滋生违法行为;医院领导和财务人员对往来款缺乏重视,导致往来款不能及时清欠,往来款挂账时间长,5年、10年账龄的往来款比比皆是。
5.应收款坏账提取不规范
医院缺乏有效的应收款风险管理,坏账准备提取不规范,未能按照风险等级确定坏账准备提取率,导致医院的坏账准备可行性较低。
二、制约医院往来款管理的主要因素
1.医院自身的管理缺陷
医院领导认为财务管理不会为医院创造效益,认为往来款管理与具体的医院资产增长没有什么联系,从而不能对往来款进行严格控制;部分医院领导更换较为频繁,新官理事,上一任的往来款问题被挂账,造成往来款长期挂账,给医院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医院往来款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人员交接时,往来款交接不全面,导致往来款错漏帐现象频发;医院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激励机制,导致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不能及时清理欠款,形成某些借款人长期拖欠借款不还。
2.医院外部因素的影响
由于医院存在贫困病人,造成应收医疗款不能清欠;“110”、“120”、热心群众等送来的各种危重病人,由于无法确认单位和家属,或者债务人死亡等,造成应收医疗款的坏呆账;医保部门不能足额或按时拨付参保人员的医疗款,公费医疗单位的拖欠等,造成医院应收款被久拖不还;医院资金占用过多,出现周转问题时,就会拖欠应付款,导致医院三角债现象严重。
三、医院往来款管理的对策
1.树立全员管理意识
医院领导要认识到往来款管理的重要性,树立严格的往来款控制意识;强化医院往来款管理的全员意识,明确各部门在往来款管理中应付的责任,使各部门认真执行医院的往来款管理制度,配合财务部门做好往来款管理。
选用职业诚信度好、综合素质高的会计人员管理往来款,通过定期轮岗机制,制约往来管理中款违规行为的发生;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往来款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管理人员及时进行往来款的清查和清欠。
2.健全医院的往来款管理制度
医院应该实施往来款管理责任制,经办人担负相关款项的及时结算、清欠,对经办人不能回收的款项,给予经办人一定比例的罚款。严格医院往来款的账务管理,确保往来款能够准确反映较多的信息,保障往来款核算账户的设置合理,核算信息真实,杜绝医院出现小金库问题。
医院应该利用严格的结算制度,约束经办人及时进行结算,尽量减少挂账的可能性。对超过结算日期的款项,要给予拖欠方催款通知,并下达结算通知书,督促拖欠方签收,如在限定日期能仍不能结算的,医院内部员工的欠款从工资里扣除,单位或其他个人欠款,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手段,促使其尽快还款。
医院可以通过往来款管理,设立相应的信用等级,根据信用级别确定合作关系,避免长期挂账现象。及时进行往来款对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应付款的及时结算,保障医院的信誉;激励经办人对应收款项进行清欠,可以利用一定的激励手段,调动经办人的清欠积极性,减少应收款拖欠(包括医疗保险应收款);对长期挂账的单位和个人,可以限定日期促其还款,超过期限可利用法律手段维护医院的合法利益;对实在无法收回的挂账,超过3年,可以申请转入坏账准备。
3.加强对往来款管理的监督
利用网络对往来款进行监控,设立一定的欠费临界点,一旦告警即通知个人或单位及时预付相关款项;给予贫困病人相应的优惠,使其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对不明身份危重病人救治,可申请政府应拨付一定的费用;对恶意逃款或利用医疗纠纷变相逃款的病人,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总之,往来款作为医院资产负债的主要科目,涉及的范围较宽,牵涉医院管理的多个方面,因此往来款的管理存在相应的问题,需要医院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内部控制,加强社会对医院往来款的监督,防止往来款管理缺陷给医院的经营带来不良影响,以便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白帆.医院往来账管理问题初探[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8,7(8).
关键词:医院;应收医疗款;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医院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对外担负着“治病救人”的社会责任,对内参照企业化管理”自负盈亏”,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产生碰撞,当“计划经济“的价格管理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发生摩擦,医院处于两难境地。这样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应收医疗款,因此,医院应当加强管理,降低坏账比率,加快资金周转。
一、医院应收医疗款的含义及产生的原因
说到应收医疗款的管理,首先应当了解什么是应收医疗款,《医院会计制度》中规定:应收医疗款科目核算医院因提供医疗服务而应向门诊病人和出院病人、医疗保险机构等收取的医疗款。目前,由于医院性质的特殊性,再加上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应收医疗款在医院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形式各异、种类繁多:
1.自费病人欠费。部分病人由于生活困难,难以支付治疗费用导致个人逃费而欠费。
2.社会上突发性打架斗殴事件。由于此类事件发生时间突然、无责任方、无家属陪护,由政府相关部门出面干预,责成医院急诊急救或入院治疗,治愈后费用无着落,造成欠费。
3.恶意欠费。部分病人为逃避医疗费用,以种种借口,寻找医院治疗不当,制造纠纷,逃避医疗费用。
4.汽车、摩托车造成交通事故欠费。汽车交通事故由监审中心出面在医院进行担保,结账与否、结账时间长短,要看司机投保情况和支付能力,经常是一个案件要挂几年。大多数摩托车没有购买保险,肇事后逃逸或者是无支付能力而欠费。
5.各种保险病人欠费。由政府管理的职工、居民保险以及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因当地政府基金规模以及违规处罚,造成医院费用不能完整及时的收回。
6.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三无病人”等群体性欠费。根据政府的相关规定,医院对于这类病人要进行无偿医疗救助,有的到年终结算却无人买单,造成久挂不结,形成医疗欠款或者坏账。
二、应收医疗款对医院经济运转的影响
1.随着全民医保的实行,医院被医保挤占的资金越来越多拖欠的时间越来越长。有的医保基金按一定比率按月结算,次年再清算;有的结算周期长达到半年。应收医疗款占用的资金越多,妨碍了医院正常的资金的周转,导致现金流量的严重不足,设备投资、医院建设都只能举债,加大了医院财务成本,也严重的阻碍了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2.应收款的账龄越长变为呆账的可能性就越大。由于个人的欠费与欠费的个人素质以及医保基金与当地政府财政状况有关,所以一旦挂账收回的可能性不是很大,那么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应收医疗款含有水分,而通过资产负债表反映的医院总资产实质与形式将不一致,造成虚列资产。
3.清收医疗欠款加大了医院管理成本。由于大量的欠款的存在,医院必须花费跟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跟踪、追缴欠费,使本来并不宽裕的资金浪费在劳而无功的事情上,对医院来说确实是一种无奈之举。
三、加强医院应收医疗款管理
既然应收医疗款在医院卫生单位呈上升趋势,“欠费”使一个社会问题成为了医院问题,也成为了整个医院难言的痛。那么作为医院的管理者必须重视这一现象,防范应收医疗款风险,减少欠费的发生。
1.实施三环节控制,使欠账降低到最少。多年来,医院费用控制存在前紧后松的错误做法,同时医院内部各个部门没有就催费达成共识,一直以来都认为催费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己无关,造成催费管理的盲区、死角。那么医院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控制。
(1)严把事前控制关。病人入院时,医院必须掌握病人基本信息,医生根据医保、农合以及病种费用控制政策,向病人讲清预交一部分住院费用的作用,同时,要求不同收费种类的病人缴纳不同数额的预交金,以保证治疗过程通畅,使病人在院安心治疗,在最初阶段就预防欠费的发生。
(2)严把事中管理关。病人入院治疗一段时间后,主管护士应当借助电脑系统随时掌握病人治疗与费用情况,及时发放一日清单,使病人时刻清楚本人费用使用情况以及治疗项目收费情况,对于即将欠账的病人,及时告知,以便延误治疗。同时让催费工作常态化,在与病人轻松的沟通中完成催费,减少医患矛盾。
(3)严把事后考核关。对于因各种原因发生的欠费,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区别对待。由于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欠费,按医院制度进行经济处理;由于违反医保政策的扣款,考核到个人;由于医疗纠纷造成欠费,按科室责任大小划分责任,分别进行处罚;由于突发事件造成欠费,病人出院后,及时说明情况,将欠费情况移交催收部门办理。
2.建立健全担保内部控制制度,防范担保风险。医院必须分别就职工亲属担保、车伤病人担保、医疗纠纷担保、突发事件总值班担保等担保种类,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审批程序等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担保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严禁一个人办理完担保的全过程。
3.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的沟通,从政策上和经济上取得支持和帮助。因为医院具有公益性质,担负起公共卫生和突发性事件的医疗处置工作,一年下来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通过与这些部门的沟通衔接,在适当的时候争取补偿,减少损失。
4.严格执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按制度要求对应收医疗款、坏账损失等科目进行账务处理,从而使应收医疗款的管理更加规范。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年度终了,医院可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个别认定法等方法计提坏账准备。累计计提的坏账准备不应超过年末应收医疗款和其他应收款科莫余额的2%-4%”,这样从制度上保证医院有一定资金解决病人欠费问题。为保证资产的真实性及谨慎原则,就必须计提坏账准备,核销确实无法收回的呆账。
5.加强应收医疗款的核算。鉴于应收医疗款的种类繁多,医院要对应收医疗款进行分类分级核算,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造成账目不清、清收困难的局面。在应收医疗款一级科目下,分别按不同种类、性质的欠费设置二级科目,比如,应收医疗款-市医保,应收医疗款-农村合作医疗等;特别是对于医院担保病人,应收医疗款二科目设置最好是挂担保管理人员,以便加强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年终,医院应当积极主动的与相关部门、单位核对账目,加紧催收。
6.针对不同种类的应收医疗款,采取不同的方法加强管理。象应收医保基金,就必须加强与医保管理部门的沟通衔接,对往年在收治医保病人的工作缺陷和不足要及时的向领导汇报认真整改,对于一些不合理的指标,争取来年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加强对医生医保政策的培训,减少不必要的扣款;像车伤病人欠费就应当积极主动地和交警队以及监审中心取得联系,最大限度的减少呆账。
综上所述,随着应收医疗款在医院资产中所占比重也来越大,这一现象足以引起管理者高度关注和重视,从医院实际出发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应收医疗款管理办法,才能减少呆账,规避医院财务风险,提高医院资金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2011年版《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
关键词 医院 债权和债务 往来账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医院往来账是关于核算医院债权和债务业务的记载,在医院的会计账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往来账是两个具有资金往来关系单位之间的会计账目,表示两个单位之间债权债务的大小。医院的往来账项目较多、范围较广,坏账的风险更大,长期不清理,会虚增医院资产,违背会计的谨慎性原则。为了切实保障医院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和资金的正常周转,必须加强对医院往来账的核算和管理。
一、医院债权和债务管理的内涵
医院的债权是指医院在医疗服务活动中,由于提供医疗服务、销售药品等行为,与其他单位或个人发生经济往来时形成的应收或预付款项,它包括应收医疗款、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医院的债务是指医院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等偿还的债务,它代表的是医院对其债权人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它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医疗款、应付工资、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应付社会保障费、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
二、加强医院债权和债务往来账管理的作用
(1)加强医院债权和债务往来账管理,以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过程中,由于应收和预付款项管理不善以及对账、催款、结算工作办理不及时等原因,造成资产流失。因此,加强债权管理是医院资产安全、完整的重要保证。(2)加强医院债权和债务往来账管理,以确保资金的正常周转。应收和预付款项是医院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流动性和变现能力。加强债权管理,有利于维护国家财经纪律,确保资金往来及时结清,保证医院资金正常周转。(3)加强医院债权和债务往来账管理,以确保筹资的合法性。医院为正常开展医疗服务需要购置必要的医疗设备、改善病人就医环境,因而会出现举债行为。因此,要严格控制负债规模、规范债务管理和规避财务风险,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医院筹资业务要严格按国家法律、法规和规定进行筹资,规范授权审批以及合同或协议等法律文件,保证筹资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和合理性。(4)加强医院债权和债务往来账管理,以防止贪污、挪用行为发生。医疗预收款、应缴超收款等,特别是笔数多、金额大的款项,容易产生货币资金被贪污、挪用等违规行为。因此,必须加强对医疗预收款的管理,防止贪污、挪用行为发生。
三、建立医院债权和债务管理往来账的职责
(1)建立健全债权、债务管理岗位责任制度,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2)建立往来款项管理制度。对各项应收、应付款的往来款项,要建立必要的结算制度,加强管理,及时清算。(3)办理往来款项的结算业务。对各项应收款项,要及时催收结算;应付暂收款项要抓紧清偿。对确认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和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应查明原因,按现行规定报经批准后处理。实行备用金制度的科室或个人,要核定备用金定额,及时办理领用和报销手续,加强管理。年终完清手续,次年年初重新办理暂借手续。对预借的差旅费,要督促及时办理报销手续,收回余额,不得拖欠,不准挪用。(4)负责其他往来结算的明细核算。对各项往来款项,要按照科室或个人设置明细账,定期核对余额。(5)年末对各往来明细账要行清理,分析账龄情况,编制清理报表,对可能出现问题的往来款项要及时报告。
随着医院经营规模以及经营业务的扩大,不可避免地也带来了大量往来账款的管理与处理。医院往来账目较多、范围较广,坏账的风险较大,这些债权债务的管理与核算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院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和可信度,甚至对医院正常的经营活动造成一定的冲击。为了提高医院的经营效益,必须对医院各种债权债务予以科学的管理。真实可靠的医院债权债务状况,可以为医院的管理层的决策起到重要保证,同时也促进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作者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一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的发展中,在对各行各业也进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更新,为了满足时代的要求,医院的会计制度也要进行改变,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医疗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二是医疗纠纷赔款问题的解决措施。在现代我国的医疗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与之前相比已经提高水平,所以在对医疗行业的发展中,还是要对医疗纠纷问题,进行重新的界定。三是有效的管理医疗资金。医疗资金主要的用途就是科研和医疗纠纷赔款,还有其他的医疗方面的建设工作,之前的医疗资金的管理上存在漏洞,医疗资金的使用上存在问题,所以还需要对医疗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保证医疗资金的有效利用。
二、旧医院会计制度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应收医保款与实际收取医保款不符
现在医院的应该收取的医保资金与审核受实际发展资金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如,某个医院在执行了医保政策后,根据相关人员的和三,到年底为止的金额为3700万元,根据我国的医保政策,除去离休医保和预留医保资金共500万元,剩下的3200万元也就是政府应该拨款的数目,但是在剩下的款项中有1400万元是年中5月份发生的,而医保单位已经将掐4个月的资金进行比附,所以3200-1400剩下的款项是没办法进行回收的,但是根据会计人员谨慎性原则,不能将款项进行坏账处理或当期损益等,这样就出现了医院的应收医保款与实际收取医保款不符的情况出现,医院的分析指标也出现虚增的情况,也就导致了医院的内部控制的不完善的问题出现。
(二)医院科研项目拨款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存在的财务处理方面问题主要就是:一是医院受到科研资金后,对资金进行单独的明细科目核算,这样就会出现医院资产的负债表出现净资产数额的增加的现象。二是医院对转入的科研资金根据我国的旧医院会计制度,将其转入其他科研项目中,这就会出现医院的负责产不真实的现象出现,对财务资金的分析不够明确,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不能表明医院的收支和负债情况。三是科研的资金转入后,根据相关的规定,资金的核算与其他的科研资金进行统一的核算,核算医院当期的损益情况受到影响,医院的结余和收支虚增。医院的科研资金的混乱是导致医院内部控制失衡的主要原因。
(三)旧医院的“医疗纠纷赔款”与会计制度中的“稳健性原则”矛盾
医疗纠纷是医院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医院的发展中,也是医院的数额较高的支出项目,而且这与医院的会计制度相违背。一是影响会计的核算工作。由于这项支出是属于医院的纠纷支出,这跟医院的药品、商品服务不同,其服务进行核算,以会计人员的核算工作带来的较大的难题。二是医院的医疗纠纷中,财务制度缺乏一定的抵抗这种风险的能力。面对医疗纠纷赔款,医院并没有准备,资金上也不足,会计人员也不能提前了解到这项支出,所以在资金的支出上就会出现问题,而且也会影响医院的正常秩序,医院的内部控制也不能发挥作用。
三、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内控建设的完善
(一)完善管理制度,消除进价与售价之间的差距
医疗收入的结算问题主要是出在解放,所以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对医疗收入进行的新的规定是,使以医院与医疗中心的款项收支相平。对医院的医保款项的核实也更加的及时,是相关数据可以真实的反应医院现在的收支情况,这样就可以有效的进行内部控制,实现内部控制。这样可以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促进医院的内部控制建设。
(二)提高对医院科研项目资金的管理力度
新医院会计制度对科研资金的管理采取了新的措施。医院的对科研资金的管理对医院内部控制的协调和内部控制很重要,所以医院的财务部门对科研资金的管理要更加的细致。医院是医疗、教育、科研为一体的机构,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医院的管理上有很多的工作,医院可以对各部门的协调统一的管理,保证医院的内部控制的合理。而医院中的“医、教、科”其侯三和收支等情况都不同,是三种不同的核算方式,所以在核算中就要重视这一问题。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的控制力度也加强了,在医院的内部控制中还加入了新的项目“待冲资金”,这项资金设立的目的就是实现教育与科技研发,而且这项资金在我国医院的内部控制中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三)医疗保险资金的提高,对医院的内控制度的完善,医疗风险的降低
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医疗纠纷赔款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考虑提出了有效的措施,面对医疗纠纷赔款,新医院会计制度要求医院要从医院的医疗支出中进行计提,每个医院都有专门的解决医疗纠纷赔款问题的资金,医院要用这项资金来解决医院的医疗纠纷赔款问题。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医疗纠纷赔款进行了科目上的规定,有效的解决了医疗纠纷赔款的支出项目的选择问题。而且在医疗纠纷赔款中使用这样的赔付方式,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避免出现难以核算的问题。医疗纠纷赔款的支出和核算问题得到了充分的解决。而且新医院会计制度这样的规定还可以实现会计核算的稳健性,医疗风险也降低了。
综上所述,我国的旧医院会计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医疗情况,旧医院会计制度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就是:应收医保款与实际收取医保款不符;医院科研项目拨款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旧医院的“医疗纠纷赔款”与会计制度中的“稳健性原则”矛盾等方面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产生的,所以在就需要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对内部控制进行建设,改善这些问题,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对内部控制的完善措施为:完善管理制度,消除进价与售价之间的差距;提高对医院科研项目资金的管理力度;医疗保险资金的提高,对医院的内控制度的完善,医疗风险的降低。这些措施缺失改变了现在的医疗情况,对医疗中存在的问题有效的解决,促进了我国的医院会计体系的建设,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
作者:沈丙杰 单位: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医院 新增 会计科目 核算内容 比较
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会计要素内涵、会计计量属性、会计核算、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报告体系进行了重大变革。要做好新旧会计制度主要差异及其影响的系统反映,必须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转换工作,制定详细的衔接转换程序,编制新旧会计科目和新旧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余额衔接转换对照表,编制首次执行曰的资产负债表,以保证新旧会计制度无缝衔接。
1.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核算内容
原制度没有这个科目。一为了适应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资金核算的需要,规范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财政部在2001年颁发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财库〔2001〕 54号)中,增设了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用于核算反映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的用款额度,按资金性质和支付方式设置明细科目。本科目借方,登记用款计划所确定的用款额度;本科目贷方,登记用款额度使用数;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尚未使用的用款额度。
增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以后,原资产类“银行存款”科目仅核算反映预算单位未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其他银行账户的存款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
新制度设置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医院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用款计划收到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2. “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核算内容
原制度没有这个科目。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单位年终结余资金的账务处理,规范单位会计核算,财政部在2004年印发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单位年终结余资金帐务处理暂行规定〉的通知》(财库〔2004〕190号)中,要求从2005年1月1日起,在资产类科目中增设“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用于核算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单位年终结余资金的账务处理。
新制度设置了“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医院应收财政返还的资金额度。并要求设置“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个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年度终了,医院根据本年度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借记本科目(财政直接支付),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下年度财政直接支付上年未支付的预算指标数时,借记相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3. “预付账款”科目核算内容
原制度没有这个科目,发生预付款项时在“应付账款”科目中核算。
在新制度下,增设"预付账款"科目,用于核算医院预付给商品供应单位或者服务提供单位的款项。新制度要求本科目应按商品供应单位或服务提供单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医院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预付账款进行检查。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预付账款并不符合预付款项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当先将其转入其他应收款,然后再按规定进行处理。预付账款转入其他应收款前后的账龄可连续计算。将预付账款账面余额转入其他应收款时,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4. “累计折旧”科目核算内容的变化
原制度未对建立折旧制度做出规定,也未设置“累计折旧”科目,使医院只核算固定资产原值,不核算固定资产折旧,会计信息难以反映固定资产净值,也会导致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的背离越来越严重,无法真实地反映医院的资产。
依据新制度规定,医院应当对除图书外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内系统地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医院原则上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确需采用其他折旧方法的,应按规定报经审批,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医院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考虑预计净残值。
计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折旧时,应当采用与自有固定资产相一致的折旧政策。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将会取得租入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内计提折旧;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能够取得租入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期与租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
5. “累计摊销”科目核算内容
原制度没有这个科目。在原制度下,无形资产.摊销直接冲减无形资产价值。
新制度增设“累计摊销”科目,用于核算医院无形资产计提的累计摊销,使得无形资产原值信息能够完整地体现在“无形资产”科目余额之中。
新制度要求“累计摊销”科目应当按照所对应无形资产的类别及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新制度规定,医院无形资产应当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采用年限平均法分期平均摊销。如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相关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
6. “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内容
原制度没有这个科目。发生有关长期待摊性质的费用,在“待摊费用”科目中核算。新制度增设“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用以核算医院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如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等。
7. “应付福利费”科目核算内容
原制度没有这个科目。发生与应付福利费用相关的事项,通过“专用基金一一职工福利基金”科目处理。新制度增设“应付福利费”科目,用以核算医院按国家有关规定从成本费用中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8. “应付票据”科目核算内容
原制度没有这个科目。新制度增设此科目,说明了财政部门已经认可医院的票据融资行为,认为在财务核算上应将医院作为独立经济核算单位。
“应付票据”科目用以核算医院购买库存物资、医疗设备,接受服务供应等而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应付票据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因购买物资、设备,接受服务供应等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时,借记“库存物资”、“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支付银行承兑汇票的手续费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以商业承兑汇票抵付应付账款时,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参考文献:
[1] 王书力.内部会计控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关键词:医院 财务管理 现状 风险 对策
一、 背景
医院的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医院有关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等财务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指挥、协调、考核等工作的总称[1]。医院的财务管理一般包括:建立和健全医院财务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根据基本建设规划、大型医疗设备采购、零星土建维修、药品采购、卫生材料采购等资料编制财务计划;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分配和清偿以及日常的资金、财物管理;办理应收应付款的结算;核算分析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监督财经纪律遵守情况等。加强财务管理,可以促进医院合理地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医院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医院要通过加强和完善财务管理,不断提高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障和促进医院的整体发展。因此,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医院经济效益,从宏观上加强财务管理,成为医院发展与生存的关键。
二、当前医院财务管理模式的现状
1、财务预算管理:现行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国家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节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但因国家财力有限,财政部门对医院根据事业计划提出的预算建议大多数不能据实核定,使得医院预算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医院自身的预算管理也存在缺乏科学和规范的预算编制程序和编制方法、执行力度不够、形式重于实质、主观随意性较强等方面的缺点,无法从根本上实现科学的预算管理。
2、收入管理:国家对医疗服务价格定价滞后,不能与临床医疗技术的快速更新同步,导致医疗收入不能弥补相应支出,医疗行业从业人员收入水平低于其他一些快速发展的行业,与医疗行业的高风险,高责任感严重不适应,构成了医院乱收费、乱开检查单、医务人员收受药品回扣和病人红包等违纪现象的主要原因。同时,财务核算模式僵化,重核算轻管理;重收入,轻结构分析,只注重完成业务收入目标,对收入中的内涵、结构缺乏认真分析,不能有效的调整收入结构。
3、支出管理:我国的医院普遍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模式,核算成本不及时、不到位,无法形成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简单地将科室的各项支出直接计入科室医疗成本,还有许多应计入成本的项目未计入成本。这种不完全成本核算制度下的成本数据,因缺少重要的成本内容而难免失真,不能完整反映各科室在医疗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价值。
4、往来账务管理:目前,医院的往来账务中呆账、坏账普遍较多,这一方面与各医保机构的核算、部分患者支付能力有关,也与医院对应收账款责任不明确,清理不及时等管理方面的因素有关。
5、基建、设备投资:医院的基本建设、大型医疗设备购置等固定资产投资少则几百万,多则上亿元,一些医院在资金运用时,对医院设备利用效率分析不够,缺乏科学论证,盲目投资,致使资产运用效率低,经济效益不佳,为尽快收回成本,必然导致给病人滥做检查,给开方医生提成等现象发生,既加重了病人负担,又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
三、对策
1、完善医院财务规章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为了确保资产安全,保证医院财务控制系统的运行,只有将不同层次财务职责、职权进行合理分配、执行与监控,才能保证财务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医院要贯彻《医院财务制度》,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与岗位,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医院在设置组织机构和进行部门划分时,要根据自身经济业务特点,严格遵循以事务分管为核心的相互牵制和授权批准控制原则,相互制衡监督,使财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减少财务制度疏漏,防止纠正差错和舞弊行为,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当前,医院财务制度建设的重点主要有:①建立医院财务开支管理制度、医院内部监督、审计制度,完善财务岗位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②建立规范的医院“重大经济项目立项前专家论证、集体讨论决策制度”;③建立财务绩效分析评价制度。
同时,医院的财务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加强财务法规和财会管理、计算机等知识的学习,加强财务人员的再教育,有效地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更新专业知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要求。
2、 完善预算管理体制
首先,医院必须成立预算管理领导小组,这一组织由院长、财务科长以及其它各职能科室主任作为主要负责人。院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对医院总体预算负责,各科科主任对本科室预算负责。该小组是预算管理的领导、组织和协调机构,全面负责医院预算的编制、预算初步方案的平衡、预算的下达和预算调整及预算考评工作[2]。
其次,在预算工作中要做到计划详实,资金安排紧慢有序,要推行定额控制,指标管理、内部核算,尽量避免或减少计划外、无计划使用资金。
再次,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为预算编制工作服务,预算编制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预算管理软件使用及网络应用等工作技能,能娴熟借助计算机查询、调用不同时期、时段的财务指标,为预算编制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数据资料,使预算效果更全面、更合理。
第四,预算管理小组要对各个科室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变事后的财务监督为事中、事前监督,要定期对预、决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造成差异或未完成预算的具体原因,采取措施,确保各项预算严格执行。
3、实现有效地成本控制
医院成本控制是指医院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按照既定的成本目标,对构成医疗服务成本的一切耗费进行严格的计算、考核和监督,并采取有效措施把医疗服务的成本限制在预定的目标范围内,从而实现成本目标。成本控制是医院运营过程中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医院落实成本目标、实现预算的有利保证[3]。医院成本控制的基础在于首先要根据单位实际划分成本单位,进行成本归集,制定合理的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利用定额成本对医用耗材 领用、水电消耗、差旅费、人员工资、公务费、一般设备及办公用品购置进行超前控制,从而实现医疗服务成本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
4、加强资产管理,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首先、固定资产管理。在以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一些有关规定制度不健全、个别科室固定资产随意调动、管理环节脱节、数额不清、底子不明的问题。这些情况都导致资产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医院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除了“三账一卡”制度外,应建立大型医疗设备跟踪制度,对全部固定资产设账建卡;在医院购置或更新设备特别是大型高值设备前,财务部门应积极配合设备部门参与分析论证,对设备的使用率和投资回报等作全面、充分的市场调研、预测,作出可行性效益研究分析,避免盲目购置,造成投资决策失误。财务部门要充分使用医院成本核算积累的资料开展投资效益分析,要注意利用货币的时间价值,采购合同的签订要力争使用尽可能长的分期付款条款,充分利用付款期限进行合理拖欠,对于特大型设备的购置,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可尝试采用融资租赁等经营方式,以减少资金占用。
其次,将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确定为流动资金,提高药品周转速度,减少资金占用数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医院的积累资金或流动资金,可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银行委托理财增值,,如对银行存款资金签订“协定存款”协议,开展“七日理财”或“七日通知存款”等理财业务。
再次,加强管理门诊、住院的收费。
5.加强医院内外部往来账务管理
首先,加强医院内部账务对账管理。包括加强预交款对账管理;账务部门和住院部门的对账管理;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对账管理;药品和材料的对账管理等,物资对账可以按照每年不低于两次的频率,不定期进行盘点,然后对账,发现问题要及时追查。
其次,是加强往来款项管理。医院应设专人负责往来款项的清理工作,建立岗位责任制,做到定期检查。无法实收的应收款,应在报院部和卫生局批准后,作坏账处理;建立严格的公款使用制度,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外借公款,一旦出现问题,要严格追究经手人的责任。
[1] 周 冰.浅谈医院的财务管理[ 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 3 .1.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医院财务;财务管理;资产管理;财务风险
2015年1月1日在全国施行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把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再次指出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是医院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法宝。如今,医院财务的精细化管理使医疗资源及医疗经费的划拨更趋合理化、有序化。因此,在精细化管理获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要对精细化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构建相应的长效机制展开新一轮思考,以便继续提高医疗管理服务水平。
一、加快医疗信息化建设进程
首先,医院要以财务信息建设为依托科学分析市场规律,探寻财务管理全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以充分调动各项医疗资源,推动医院持续、稳健发展。其次,医疗卫生体制的建立要以各种医疗信息的交换为重要前提。事实上,医院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均与财务核算密切关联,大力推动医疗信息化进程、逐步健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不但能在最短时间内搜集和汇总所需的精确财务数据,还能加快不同科室之间的信息交流进度,这对医院的市场战略定位及分析具有重大作用。再次,医院要加大研发力度,以最大限度地节约人力、物力及财力资源,显著削减医院成本,使财务以更高水平、更低成本、更快速度传递所需的财务数据。
二、加大基础财务管理工作的落实力度
相较于传统角度的财务管理模式,精细化财务管理旨在把日常的财务管理活动细化并分解到每一环节中,使财管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所以,强化基础性财务管理工作是顺利达成精细化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一环。为此,首要任务是大力增强财务从业人员的精细化财管意识,使精细化管理不仅仅停留于口头,更要落实到一点一滴的实践中去。例如,各职能科室的主管要熟记和理解精细化财管的定义、内涵和要求;一线财管人员更要提高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定期对基础性财管工作进行科学梳理。其次,要建立健全权责明晰的财管制度,把财务管理的每一项责任细分到科室及人员身上,以此督促科室的全体工作人员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精细化管理,以努力保障财管目标的实现。再次,必须进一步优化当前的资产管理方式和财务核算方式。例如,在进行财务核算时,要善于从细微处入手,把财务核算划分为若干实际的工作内容,以切实提高财务核算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三、加强资产管理,搞好成本控制
必须严格规范成本控制,严格遵守财务管理的规范,把财务中的预算、核算统一纳入到成本控制的范畴中,使成本控制与固定资产管理得以密切结合。其次,对各医疗固定资产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是维护医疗设备安全的重要手段,其中,对资产的精细化管理包含固定资产的精细化以及应收账款的精细化。一方面,在核对应收账款时,要严加控制本账款的额度,以维持现金流的健康运转。公立医院要加强应收账款收回情况的监督,避免资金链断裂;另一方面,对资产的精细化管理必须要严格落实资产采购、保存及出库等诸多环节的章程和要求,对资产实施信息化登记及日常管理,并运用当代前沿的信息交换手段经常性地盘点资产,以防固定资产的耗损及流失。
四、增强财务风险意识,做好内部审计
如今,为数不少的医院在财务风险方面的意识不够,常盲目地投入资金,而不是依据医院的财务能力来科学规划医院今后的发展。长此以往,对医院的长远规划是没有丝毫帮助的。所以,医院必须牢固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尤其在投入资金时切忌盲目,而是要提前进行系统分析和科学预算,使投入的资金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进而最大限度地减小和防范财务管理的风险。与此同时,为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综合效率,必须坚决搞好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对社保回款基金及医疗保险垫付基金的比例进行有效审计,同时要联系成本、产出及投入状况重点核查医院的各项账户往来,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及对外披露实施严格控制与公正评估,以保障内部审计的严肃性、责任性和准确性。
五、结束语
就当前而言,医院财务的精细化管理还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广大医院自觉站在新医改的前沿,从信息化建设、制度完善、资产管理以及财务风险管控等方面入手,通过及时总结精细化管理的优良经验,谋求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疗改革 会计制度 衔接
财政部卫生部于2010年12月颁布了新修订的《医院会计制度》(财会[2010]27号)和《医院财务制度》(财社[2010]306号),并且已于2011年7月1日开始在公立医院改革的国家试点城市进行了试行。这一制度对1998年11月财政部会同卫生部颁发的《医院会计制度》(财会字[1998]58号)和《医院财务制度》(财会字[1998]148号)(以下简称“原制度”)进行了全面的修订。新修订的《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为我国医院会计制度改革的衔接提供了政策依据。下面,笔者结合新制度谈谈医院应当如何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
一、药品核算问题
新制度未设置“药品”、“药品进销差价”的科目,但设置了“库存物资”科目。新制度将药品存量的账面价从零售价转换为购进价,在药品发出时,则采用先进先出法来确定药品的实际成本,也就是说,药品核算的范围在扩大。为了应对这种调整,应当对药品差价率的核算方法做出相应的调整。具体看来,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药品零差价制度启动之前应当对药品的库存总量进行盘点,并计算原零售总价与总进价之间的差额,进而计算出差价率,同时根据价格的差价做出相应的账务处理,减少库存药品的价值。转入新账中药品的价值等于原账中药品与原账中药品进销差价的差额。(2)在医院取得药品时,应当按照药品的成本入账,并对其实际进价进行确定。对于自行加工的药品,应当以药品材料的成本以及加工费用和其它的间接费用的合计来确定药品成本。对于捐赠的药品,应当按照市场价格或者是有关项目凭证表明的价格入账。(3)药品发出时,应当按照药品的进价来核算药品的支出和收入,并且使二者相等,从而实现零差价核算,使之符合新制度下的药品核算要求。
二、固定资产核算问题
新制度设定的“固定资产”科目,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一是在固定资产的确认上有了新的规定,原规定中一部分作为固定资产来核算的固定实物资产将被转换为低值易耗品。二是增设了“累计折旧”的科目,取消了原有的“固定基金”的科目。折旧支出的提取也根据资产的来源不同而有所区分。针对这种变化,笔者认为,应当在会计制度衔接工作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为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并合理而有效地配置和利用国有资产,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并且制定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对国有资产的利用进行管理,使国有资产的管理有组织保障,真正落实到位,责任到人。(2)建立入账制度,开展盘查分类。首先,由于固定资产的入账单位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应当建立新的固定资产的入账制度,以确定固定资产的成本。其次,要根据新制度的要求,对原有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再次,还应当以固定资产的来源以及折旧分类表对固定资产进行一定的分类。按照资金来源的不同,应当将其分为科研资金、财政资金和自筹资金三类。最后,应当根据不同的资金来源相应的账目进行合理的会计处理。(3)建立三账一卡制度。为了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有必要建立三账一卡的管理制度,即由医院财务部门负责总账和一级明细分类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二级明细分类账,使用部门则要建立资产管理台账(卡)。同时,为了加强对账目的监管,还应当每年定期进行盘点,保证三级管理资产的账、物、卡相符,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4)原列入固定资产科目核算的图书,新制度规定不再作固定资产处理。因其价值不高,对当期的损益影响不大,为简化账务处理手续,可以一次性的计入当期的管理费。
三、管理费用的处理问题
新制度取消了“管理费用分摊”的核算方法,并且对管理费用率的控制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对现行管理费用核算方法进行一定的调整。因为在现行的医院会计核算方法中,对于不能直接计入医药收入的费用一般先归入为管理费用,在月末结账的时候,再按照人员的比例进行分摊。这样,一方面医疗收支亏损,另一方面,药品收支则出现过多节余,与“收入和成本以及费用相配比”的会计核算基本原则不相符合。在医院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对于不能计入医药成本的间接成本往往也按照人员的比例进行分摊,这虽然在核算理论上比较合理,但是医疗部门却往往无法接受,因此,在实行的过程中往往会收到临床医疗部门的质疑,甚至还有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当尝试将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并用,并控制管理费用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当尝试以成本核算系统作为会计数据采集的工具,而不是以会计核算软件作为支出数据的采集工具。因为后者往往会增加会计档案的数量和会计凭证的记录量,当成本核算系统以汇总方式采集发现问题时又难以追溯。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将医院的原始凭证进行分类,先分为收支类和非收支类两大类,再将收支类细分为出纳类和非出纳类。并且根据原始凭证填写成本分配表单,并详细记录到成本核算台帐。(2)通过成本核算系统对数据进行自动归纳汇总,收支类中的出纳类利用两套系统的接口功能计入出纳日记账,并且通过会计软件通过日记账目生成记账凭证。同时,对于收支类中属于非出纳的,则由成本核算软件进行直接汇总,再按照收支接口生成相关的记账凭证。最后,对于非收支类则应当直接计入到会计核算系统。(3)对于所有数据按照其发生的日期进行采集,并且对期间费用按照会计分期及进行统计,同时,通过成本核算系统及会计核算系统的无缝链接,实现成本核算报表及会计核算报表的平衡稽核。
四、公共卫生收支与基本医疗收支分开核算
公共卫生的收支,包括重大疾病,尤其是重大传染病,比如肺结核、艾滋病、非典的预防监控,对药品、食品和公共安全卫生的监督和管制以及相关卫生知识的宣传、疫苗的接种收支等等。在医改过程中医院,特别是有特殊性质的医院,应当合理地对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收支进行分开核算,这也符合医改中“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基本思路。所以,医院对于公共卫生的收支和基本医疗的收支应当进行正确核算,并且在账务上进行分开处理,从而为国家财政对于公共卫生的补偿提供一定的依据。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明确公共卫生科室范围。对于医院中的各类科室,不论是临床还是科研,只要承担了一定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就应当将其归入公共卫生性质的科室,在会计核算时,将其划入公共卫生收支核算中,以此划分公共医疗收支和基本医疗收支。(2)在医疗改革中,我国初步建立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且建立了完善的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和供应保障机制。因此,医院在药品收费项目中,应当按照药品的治疗功效和医疗项目的性质,对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进行相应的划分。(3)根据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功能划分,开展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的核算。
五、坏账准备的调整问题
与原制度相比较,新制度下坏帐准备的计量发生了变化:一是原制度规定坏账准备按照年末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和应收医疗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新制度规定坏账准备的提取范围为应收医疗款和其他应收款;二是医院执行新制度可能调整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和方法。医院应当按照新制度重新计算坏账准备的计量金额,按照重新计算的金额与原账中“坏账准备”科目余额的差额进行账务处理。
六、结语
以上是对于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如何做好会计制度改革中新老制度衔接问题的一些思考和体会,希望能对医院的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陈志军. 浅谈做好医院会计制度改革衔接的若干工作[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06)
[2] 郭成杰,吴新勇,王立. 药品零差率下医院收费核算方法必须转换[J]. 卫生经济研究. 2010(07)
[3] 杨宜勇,刘永涛. 我国省际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8(05)
关键词:医药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人们健康意识增强,社区医疗服务设施的逐步完善,新农合政策下农村医疗市场的迅速发展,可以预计未来五到十年是我们医药行业持续发展的最佳时期。财务管理属于医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核心,因此,财务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药企业的经营利润、利润利用效率、发展前景等。
一、医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观念滞后,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我国大部分医药企业均是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的,财务管理理念深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财务管理理念和模式都比较滞后;不少医药企业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未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甚至将财务管理直接等同于会计工作,只重视企业内部会计核算,而极少涉及到融资管理、投资管理等,对资金的管理与使用效率低下,缺乏风险预警机制。
(二)市场营销费用过多,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
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药品价格受到国家调控逐步下降,药企市场营销费用居高不下,科研经费投入大幅度增加,这些都极大地侵蚀了医药企业利润空间,医药企业并未建立起真正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
(三)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过多
医药企业在研发新药、更新设备、开拓新市场等环节均需耗费大量资金。而国内医药企业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通常只有股本金、银行贷款两种。这说明了融资渠道过于狭窄,极大制约了医药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医院是医药企业的主要客户,而医院资金流动周期一般为一年,因此,医院最快也只能在一年后付款,这让药企积压了很多应收账款,并经常因为拖欠货款问题影响到药企资金的正常流转。
(四)财务队伍素质较低,财务信息化建设有待提高
现阶段大部分医药企业财务人员基本上只懂得会计核算,而很少懂得企业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税收筹划等方面内容,财务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由于缺少综合性财务人才,很多医药企业对财务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ERP财务管理系统未得到充分利用,仅使用几个财务模块,未能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财务管理数据提取使用颇受影响。
二、提高医药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几点对策
新医改政策的出台,促使医药流通渠道扁平化,销售费用预计将进一步降低,而第三方终端市场会高速增长,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增长点,给医药企业带来了不少新挑战,比如:药品生产流通环节竞争加剧;对部分药品价格失去决定权,只有通过大规模生产与降低成本来应对。因此,如何迎接这些机遇与挑战是医药企业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医药企业领导层与财务人员必须转变财务管理理念,秉持“管家婆”与“参谋长”观念,实时掌握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要结合企业实际,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将财务管理和绩效考核挂钩,细化考核指标,建立考核通报机制,提高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二)树立战略成本意识,加强日常成本控制
传统成本思想过于重视生产经营中的价值耗费管理,早己无法适应医药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因此,财务人员必须树立战略成本意识,将成本管理提升至战略高度。从企业发展战略角度对成本信息进行分析与利用,对药企未来的经营状况作科学的预测分析,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医药企业的成本行为和成本构成均很复杂,因此,日常成本控制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加强成本控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加强对采购环节的成本管控。完善价格信息体系,药材采购采用公开招投标,挑选有资质、价格实惠的供应商;二是加强对生产环节的成本管理。严格执行限额发料制、计件责任制,合理控制生产成本支出;三是加强对营销费用的管控。伴随着国家对医药流通领域治理力度的加强,以药养医现象将逐渐消失,医药企业必须加强对销售费用的管控与规范。同时,实施费用预算管控,费用预算必须面向市场,与开拓市场、提高销售量等因素相结合,科学评估其可行性,确定费用预算额度,实施动态控制。
(三)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医药企业可透过兼并重组、上市融资等途径获取更多资金。另外,医药企业还要努力申请国家课题,利用国家课题资金加大对新药的研发力度;有条件的药企还应设立药品研究专项基金,并逐步加大对药品研发的经费支持力度,提高其药品研发能力。在生产设备采购时,医药企业也可通过融资租赁等方式。另外,还应健全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制定客户信用管理制度,规定信用期限,对客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制定切实有效的应收账款回笼措施,提升应收账款周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