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预防校园欺凌的对策范文

预防校园欺凌的对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预防校园欺凌的对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预防校园欺凌的对策

第1篇:预防校园欺凌的对策范文

>> 对网络欺凌防范与干预的思考 青少年网络欺凌:现状与思考 校园欺凌与暴力的特点、成因及防范 网络欺凌与网络活动的实证研究 自恋与网络欺凌: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 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透析与对策 青少年网络欺凌研究总结与思考 少年网络欺凌诉案 网络攻击与防范 欺凌与玩笑边界在哪? 校园欺凌与“善良教育” 当代青少年“网络欺凌”现象探析 孩子遭遇网络欺凌家长怎样做? 上海:首推《网络欺凌预防指南》 青少年网络欺凌的研究述评 美国网络欺凌立法及其启示 网络信息安全与防范 南非防范校园欺凌行为的“全校参与”模式 校园欺凌及其预防与干预策略 隐藏的欺凌与放纵的暴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⑩Wanda Cassidy, Chantal Faucher and Margaret Jackson. Cyberbullying among youth: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current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its i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 to policy and practice[J]. 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2013 (5):1-38

张乐 《青少年网络欺凌研究综述》,中国青年研究[J].2010(12)

Ken Strutin,Social Media and the Vanishing Points of Ethical and Constitutional Boundaries, 31 PaceL.Rev. 228 (2011)

Perren, S., Corcoran, L., Cowie, H., Dehue, F., Garcia, D., Mc Guckin, C., et al. (2012).Coping with cyberbullying: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Final Report of the COST IS 0801 Working Group 5 (published online)

Wanda Cassidy, Chantal Faucher and Margaret Jackson. Cyberbullying among youth: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current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its i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 to policy and practice[J]. 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2013 (5):1-38

Livingstone, Sonia, Leslie Haddon, Anke G?rzig, and Kjartan Olafsson 2011. Risks and Safety on the Internet: The Perspective of European Children: Full Finding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from the EU Kids Online Survey of 9—16 Year Olds and Their Parents in 25 Countries. London: LSE.

Perren, S., Corcoran, L., Cowie, H., Dehue, F., Garcia, D., Mc Guckin, C., et al. (2012).Coping with cyberbullying: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Final Report of the COST IS 0801 Working Group 5 (published online)

第2篇:预防校园欺凌的对策范文

关键词 全校参与 欺凌行为 校园安全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South Africa "Whole School" Mode to Prevent

Campus Bullying Behavior

――Interpretation and Inspiration of School Safety Framework Workbook

HU Yan, ZHU Dan

(Faculty of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To address bullying in schools, South Africa published a workbook, taking the whole-school approach to addressing bullying in schools. The paper introduces and interprets the whole-school approach, inspires China to address bullying in schools and maintain school safety.

Key words the whole-school approach; bullying; school safety

1 南非 “全校参与”模式①的基本框架

1.1 “全校参与”模式的实施主体构成与职责

(1)校长。从整体上看,校长在该模式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宏观的把握方向,统筹学校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保障各部门工作的正常运转。

(2)行政管理人员。参与制定学校政策。行政管理人员要定期邀请家长来商讨学校的学生行为规范和反欺凌行为政策;通过致家长书,向家长宣传学校安全工作的最新进展;动员家长与学生一起讨论学校的安全行为规范和政策,共同签署这些文件。

(3)学校安全委员会。制定学校安全计划。学校安全委员会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行为规范和政策;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校园安全管理;制定欺凌行为的预防和解决措施;在情况发生时,第一时间集结人力干预处理。

定期组织家长见面会。见面会的时间最好是家长下班以后或者周末,主要讨论学生的近期状况、学校的政策和其它事宜。当需要家长协助解决问题时,安全委员会要安排家访或校访。

(4)教师。制定“门口安全公约”。教师要把班级安全规范贴在教室的门上或门外,方便学生每次走进或走出教室时看到。

记录班级日常情况。教师要及时了解班上学生的动态,通过记日记来捕捉容易忽略的细节,做好欺凌行为的防范工作,监控事件发生的前后过程。

开放办公时间。学生更倾向于在没有同龄人在场时向教师报告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欺凌行为。教师要设定开放的办公时间,学生可以单独向教师诉说目击的或经历的欺凌事件。

经常给家长打电话或写信。教师要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在行为表现上的改进和学习成绩的进步。

(5)家长。熟悉学校的政策,与学校保持联系。家长要多关注学校的学生行为规范和反欺凌行为政策,经常与学校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经常与孩子讨论欺凌行为。家长要教育孩子如何识别欺凌行为,懂得分辨自己或身边的同学是否被欺负。

树立文明行为的榜样。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家长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不要用暴力解决问题,机智和美德更能赢得赞赏。

(6)学生。及时汇报。学生不仅不应该欺负他人,还应该明辨是非,干预阻止欺凌行为,并勇于向成人举报。

拒绝欺凌行为。学生要认识到欺凌行为的危害,懂得用智慧和美德化解生活中的危机;在课堂内外积极学习欺凌行为的应对策略,妥善解决欺凌行为,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1.2 “全校参与”模式的实施程序

第一步:全面定义欺凌行为,确保定义涵盖了欺凌行为的不同类型。第二步:评估现状。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从而了解学校里欺凌行为的现状。这项评估应该重点研究有谁参与,发生了什么,什么时候发生,在哪里发生,为什么发生,后果怎样。也可以运用访谈、高发区域绘图和教师评分等方法来全面了解学校里欺凌行为的现状。第三步:建立或者巩固校园安全体系,协调组织各项活动。学校安全委员会以宣传教育欺凌行为为主题定期组织活动。在学生中成立顾问小组,探讨防范欺凌行为的措施,学校在设计反欺凌行为的政策和干预措施时可以充分吸收这些学生的想法。第四步:制定条例和政策。学校领导、教师、后勤人员、学生代表委员会和全体学生,应当与学校安全委员会一起制定欺凌行为的管理条例。学校的政策和行为规范都应该传达反欺凌行为的信息,指出各方扮演的角色和担当的责任。第五步:宣传并实施这些条例和政策。政策经批准后应该正式向所有学生、教师和家长公布,确保各方成员了解政策的内容。政策的实施需要所有教职工、学生和家长的不断支持和努力。第六步:组织反欺凌行为的连续训练。对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任课教师、非任课教师和其他员工进行制止和干预欺凌行为的训练,提高应对欺凌行为的能力。第七步:加强对欺凌行为高发区域的监管。欺凌行为多数发生在成人不在场的地方。安排成人在高发区域,例如走廊、厕所、操场角落,进行巡查,高年级的学生经过训练后也可以参与监管这些区域。第八步:正确地处理欺凌行为。欺凌行为发生时,在场的教职工都应该进行快速有效的干预,制止欺凌行为。受过训练的员工应当分别与被欺负者和欺负行为实施者谈话,了解发生的状况,确定事发原因。处理欺凌行为时还应当联系双方父母,一起解决问题。第九步:利用课堂时间做好欺凌行为的预防工作。课堂教学和讨论应该教授学生如何应对欺凌问题。学校的课程应当传达反欺凌行为的主题思想和信息,转变学生对欺凌行为的认知,使学生认识到欺负他人是不对的,当其他学生被欺负或者孤立时,要勇于伸出援手。第十步:监管和评价。定期的审阅和修订政策及干预措施,保证政策和干预措施对学校和学生的适用性。与设计政策和干预措施一样,审阅和修订环节也要由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参与。

2 南非“全校参与”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2.1 家校合作,共同打造安全的校园环境

就我国而言,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学校的安全管理规定,定期与家长联系和沟通,使家长了解学校在安全管理方面的举措;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学习学校的安全行为规范和反欺凌政策,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见面会,给予反馈和意见。学校和家长通力合作,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校园环境。②

2.2 把安全教育融入现有课程,进行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

我国中小学要加大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把安全教育工作常态化,起到实效,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努力创新,力争把安全教育寓于学校生活的每一时段,贯穿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中小学要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提高学校安全防护能力与水平,通过校园网、主题班会、学生社团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③

2.3 建立健全安全防范制度,制定校园安全条例和政策

各级各类中小学校要逐步完善视频监控设施、安装电子门禁、校车GPS,建设学校安全管理信息平台,提高安全技防水平。各中小学应建立24小时门卫和巡查制度,建立校外人员进入校园登记制度、验证制度。学校还要针对欺凌行为制定系统的条例和政策,巩固安全防范制度。④

注释

① SCHOOL SAFETY FRAMEWORK: ADDRESSING BULLYING IN SCHOOLS [EB/OL].http://education. gov .za / Programmes / Safetyin Education / tabid / 1048 / Default.aspx.

第3篇:预防校园欺凌的对策范文

提供法律保护,用健全的法制保障校园安全

美国 约瑟夫森青少年伦理品格研究所的报告显示,50% 的学生承认在过去一年里欺负过别人,47% 的学生说他们在过去一年里被以非常令人难过的方式欺负、取笑或者嘲弄过。这说明美国的校园欺凌现象非常普遍。为解决校园欺凌问题,联邦政府颁布了一些校园安全法案。 如:1990年,联邦政府通过了《克雷利法案》,要求公立学校必须校园犯罪统计和安全政策的年度报告,以方便准备入学的学生提前获知相关情况。2001年通过的《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好教育的法案》,有一项内容是识别潜在危险、危机准备和干涉程序、识别青少年暴力的早期预警标志并做出反应。到2011年,全美共有46个州制定了与反欺凌有关的法律,36个州通过教育令的方式要求禁止网络欺凌,41个州制定了相关政策。美国教育部门2015年5月公布的报告显示,发生在12~18岁孩子身上的校园欺凌事件在减少。

日本 校园里也经常发生欺凌事件。京都大学和一个高中家校联合会的调查表明,超过40% 的高中学生曾遭受欺凌或欺凌过他人。日本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因欺凌受到身心伤害,导致不去上学、性格变异甚至选择自杀。为全面遏制校园欺凌现象,日本参议院于2013年6月通过了由执政党和在野党共同提出的《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案》。按照法律要求,日本的地方教育委员会和各级学校,都要设置欺凌事件的相关调查机构。如若出现危害学生生命的欺凌事件,学校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有效处置。如果认定欺凌事件为犯罪行为,学校应及时报警并与警方合作。

澳大利亚 校园欺凌问题也比较严重。2003年,澳大利亚政府部门制定了《国家安全学校框架》。这是澳大利亚乃至全世界第一份国家级别的安全学校建设指导政策,矛头直指常见的校园欺凌、骚扰、暴力、问题。该法案不仅重视传统的校园安全,更加注重学生心理安全。该法案的实施,让学校的安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英国 1998年颁布的《学校标准与框架法》,将制定反欺凌措施当作对中小学校的法定要求。1999年,英国首次在法律上规定中小学校必须制定反欺凌的政策。2003年11月,英国出版了《反欺凌行动》,鼓励学校和学生签署相关约定,同年发表《欺凌:中学的有效行动》,提出了应对校园欺凌现象的指导性意见。在英国,反欺凌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法定职责。

给欺凌者必要的惩治,以期杜绝校园欺凌现象发生

校园欺凌现象不容忽视,欺凌者对受害者往往造成程度不一的伤害,这种伤害可能是身体上的,也可能是心理上的,轻则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受害者的行为方式,严重时可能会影响受害者一生。尽管中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但很多国家还是主张对欺凌者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期望通过惩罚减少或避免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美国 提倡坚决制止在校园内外打架、谩骂和使用侮辱性语言、现象发生。 一旦出现,欺凌者将会受到警告、停课、处理,学校也可根据欺凌程度的不同,将欺凌者交由警察处理或让其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当青少年有明显的伤人和敲诈行为时,执法机关会立即介入。

德国 对校园欺凌现象也非常重视,打击力度也很大,其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西方国家。对于校园里那些恃强凌弱的“小霸王”,学校反对的态度非常明确,对两次记过后仍不思悔改的“小霸王”,学校可果断地予以开除,接着再交由“不良少年管教部门”给予管教。 德国的“不良少年管教部门”实现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无缝对接”。

英国 欺负弱小者的现象也比较严重。英国教育白皮书认为,对于本应为学生恃强凌弱行为负责却没有负好责任的人,学校不能坐视不管、法庭会强制家长接受养育课程教育,学习如何正确引导儿童。那些不服从这项法规的家长,将被处以最高1 000英镑的罚款。英国的学校还可以开展模拟欺凌法庭,用来解决严重的校园欺凌问题。此举虽受到质疑,但对欺凌者的教育和震慑作用却十分明显。

教育引导是重要措施,可以让孩子从小远离暴力

学校毕竟是育人场所,在这个人员密集、成员心智还不成熟的群体环境中,针对反欺凌问题,教育手段应发挥出最大、最好的功能。学校要通过正面的教育引导和反面的典型展示,让孩子正视校园欺凌,远离校园暴力。

德国 希特勒曾将德国拖入战争泥潭,德国人民深受其害。经历了巨大的战争创伤后,德国各阶层对战争的反思特别深刻。德国人民非常渴望和平,希望后代远离战争,他们的“善良教育”从孩子刚刚学会走路就开始了。从爱护小动物到同情弱者、宽容待人,直至唾弃暴力,德国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毫不松懈。更难能可贵的是,德国人不赞成玩具商开发高科技“暴力玩具”,更不支持孩子(特别是男孩)与玩具枪炮、玩具坦克为伴。德国人还有一个共识:小时候以虐待动物为乐的孩子,长大了往往更具有暴力倾向。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监督下,德国校园里的欺凌现象日益减少。

法国 法国人对自身的反省也很深刻。 他们认为,自己的民族是一个有暴力倾向的民族,应该从根本上加以改进。同德国一样,“暴力玩具”在法国也不受欢迎。 法国人认为,小时候如果经常用玩具“模拟杀人”,用血腥来解决问题,长大后很难成为爱好和平的人,至少会远离善良与仁慈。所以,法国也十分重视教育孩子成为善良友好的人。

美国 在健全法制,保障校园环境安全的同时,美国也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和预防欺凌教育,并且这种教育从学前班就开始了。

英国 英国政府从2005年开始,每年11月举办1次全国性的反欺凌宣传周活动,集中开展以反欺凌为主题的全国中小学生诗歌竞赛活动,广泛宣传校园欺凌的危害性,让学生知道校园欺凌的危害及应对办法。

澳大利亚 学校教育很有针对性,校内开设“公民教育”“法制教育”“人类社会与环境”课程,具体教学内容包括“创造和平环境”“与同伴平等相处”“我的权利与别人的权利”“解决冲突”。其宗旨是反对歧视与欺凌,要求同学之间平等相待,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

提供必要的保护和援助,让学生生活在安全环境中

以色列 有关部门调查发现,欺凌现象发生的地点大都在走廊和厕所,时间段大多是在放学后或教师监控不力时。因此,以色列要求学校建立全校范围的反欺凌政策,并对教职员工进行专门的教育培训。很多学校采取切实措施保障校园安全,如增加警力、保证照明、休息时间在走廊上安排更多教师、让父母接送孩子,办法虽然简单,但效果比较好。把控好了时间和地点,加以有针对性的管理和干预,校园欺凌现象自然就能大幅度减少。

韩国 通过向一些中小学生提供免费“警卫服务”,让其免受校园欺凌的侵害和威胁。担任“警卫”工作的人员,除警察外,还有民间保安公司的保安、体育馆协会的人员,只要学生向学校或教育管理部门提出保护申请,政府就会安排“警卫”到学校或特定地点暗中保护学生。韩国的办法虽然被动,但照样有确实的效果。

第4篇:预防校园欺凌的对策范文

一、校园欺凌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

不良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在激烈的现代社会竞争中,许多家长受不良社会风气熏染,变得浮躁、虚荣、功利和世俗。有些家长认为,养育孩子是家长的事,教育学生是学校的事,孩子吃住在学校,责任应该由学校承担,他们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推给了学校,推卸自己的教育责任;学生一个学段8天或9天在学校,出现问题打电话让家长来校了解情况,部分家长,满口粗话,家庭暴力不断,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形成了不用暴力解决不了问题的心理和习惯;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些家庭为了孩子能考高分,上重点学校而采取显性的“棍棒式”教育,成绩不好轻则讽刺挖苦,重则打骂或者是百般溺爱孩子,全权孩子选择学校、兴趣和爱好,只要把学习搞好了,什么要求都可以满足,什么家务都可以不做;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家长会借口不去参见,觉得孩子在寄宿制学校上学,至少吃饭不掏钱,住宿不付费,还要发车补,寄宿学校学习挺实惠,更不用说对学生的学生教育了。

家长素质不高和陈旧的教育传统观念。寄宿在校的学生在学校的言行,无不带有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方式。不难发现,凡是爱占小便宜、斤斤计较、小偷小摸的父母,其子女长大后也有偷东西的行为习惯;凡是动m打骂孩子的父母,其子女长大后也有暴力倾向。多数中小学校园欺凌的实施者生活在充满暴力的家庭环境中,他们耳濡目染了家长的暴力和敌对行为,在无形中形成了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心理与习惯。在家庭中,学生目睹父母之间的冲突或者暴力行为,其不良的影响渗透在学生整个生命历程及人生各种不同的领域。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得不到正常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温暖,承受了一定的心理创伤,甚至是畸形的心理,也是引发校园欺凌行为的主要因素。

2.学校因素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体制不完善。一方面,大部分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管理还处于“以看管为主,以不出事为原则”的低水平,学校对学生的问题行为与心理状况往往缺乏关注和引导。另一方面,农村寄宿制学校环境相对封闭,学生24小时都在一起生活,这就为校园欺凌的发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场合。

农村寄宿制学校轻德育重智育。当下,轻德育重智育的应试教育依然在寄宿制学校占主导地位。考试成绩是家长和社会评价学校好坏的主要指标,为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学校不惜付出一切代价,采取一切手段,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有些寄宿制学校取消了与考试无关的各种课程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时连体育课、美术课、音乐课也被所谓的正课所抢占,让学生沉溺单一的学习和考试中,造成身心疲惫,产生厌学情绪、紧张、压抑,学生不能轻松愉快的求知,产生畏惧和畏难心理;一部分“边缘生”怀疑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产生自卑和失望心理等,这些“无望之辈”,就会“无望生非”被欺凌的事情往往发生在这些学生身上。

3.社会因素

校园周边不良环境影响和干扰。有些寄宿制学校处在郊区,周围有不少小卖部,店员偷偷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有些移动商贩隔着校园围墙给里面的学生兜售食品或其他物件,学校值班教师、领导驱赶干预效果甚微;有的寄宿制学校校门口(不足10米)就是农贸集市,每月逢1逢5在这摆摊设点,市场商贩的吆喝声,买家卖家发生口角的谩骂甚至打架的情况,也司空见惯,商业性活动的干扰和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环境的冲击下,青少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一部分青少年没有信仰,没有追求,没有敬畏,灵魂没有寄托之所。因此道德滑坡,诚信缺失,为校园欺侮提供了滋生的土壤。还有受社会帮派的“哥们”义气影响,使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的中小学生产生盲目崇拜,从而产生欺凌他人的现象。

二、校园欺凌解决对策

1.家长重视

家长需要和孩子保持顺畅的交流和沟通,既要教导孩子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下处理问题和珍爱生命,又需让学生明白,必须为自己欺凌别人的行为承担责任。

视“仁爱”为基本养料,重视学生友善品质的培养。讲“仁”与“爱”思想作为培育学生优秀品德的基本精神养料,提倡同伴之间的相互爱护,“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必从而利之”。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巨大变化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如果家长从小对孩子进行友善教育,这粒友善的种子就会逐渐在孩子心灵开花结果,孩子就会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和健全的个性。自然而然,这些孩子将来能在学校以友好的方式处理与同学的关系,愉快地学习与生活,避免攻击与暴力行为。

教育孩子懂规矩守规矩。家长通过教育改变孩子错误的认知与世界观,掌握正确的法制纪律观念,使其在面对冲突时,能沉着冷静对付而不至于盲目冲动。父母要教育孩子对生命的敬畏和呵护,而不是肆意地虐待生命,让孩子在冲突中避免伤害他人。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所有人做任何事情,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否则会给他人带来危害。

2.学校教育

学校是青年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依赖的场所,学校应该切实有效地采取措施预防校园欺凌,以保障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阵地做好宣传教育。如利用黑板报、橱窗、广播室等,做好宣传辅导工作,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以良好的文化素养感染人,以渊博的知识说服人;可以采取集中培训、教育学生学会基本的防范本领和运用法律途径来保护自身权利的技能,学会找教师或班主任帮忙,而不是以武力来解决。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让学生懂得相应的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优化教育行为,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减轻学习压力,缓解学生的厌学情绪,多开展校园活动,重视心理引导,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团体心理辅导、个别辅导等形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适应,学会生存,学会做人。针对极有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如离异家庭子女等,向他们传授克服困难的策略,帮助他们提高自身能力。对那些中等甚至严重心理失调的学生进行个别的监控和心理矫正。要加强管理,制定措施。课余时间团委、政教处和班主任要进行检查,在欺凌发生时,学校和教师对这一行为反对的态度要坚决,批评要严肃,切不可有半点的迁就。营造全员育人的浓郁氛围。要营造关怀、尊重、包容和支持的校园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制定并有效地执行反欺凌制度,以及明确清晰而又有力的惩戒措施;加强操场、寝室、走廊等地的监管,对学生进行反欺凌教育及应对方式的教育;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以提高教师处理校园欺凌事件的意识、知识和技能,在发现校园欺凌行为时,其余同伴(互助小组、朋友圈等)敢于面对欺凌者,支持被欺凌者,能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调节与干预。

3.建立健全关爱服务体系

呼吁全社会重视关注留守儿童教育。构建全社会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救助保护机制。不要让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父母外出后应当与留守儿童每个月至少联系一次。各级政府应加强留守儿童保护工作,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救助保护机制。民政、教育、公安、司法行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等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共同做好留守儿童保护工作。

民政部门会同教育、公安等部门建立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平台,定期核实、更新留守儿童基本信息,对留守儿童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共青团、妇女联合会、工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及其他有关社会团体应当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服务活动。

第5篇:预防校园欺凌的对策范文

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学校安全事关家庭幸福、学校稳定,社会和谐。为强化我校安全管理,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安全,保证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学校和谐健康发展,我校以贯彻落实《成都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评定规范》为契机,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提高师生员工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不断强化学校安全管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有力的保障了学校安全有序运行,现将我校相关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安全目标管理制度

针对教育行业常规安全工作重点内容、相关法律法规、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相关文件要求和安全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本校实际,科学制定了年度总目标及工作计划,各业务部门根据学校总目标制定了本部门目标。目标内容包含:制定依据、部门、人员,伤亡、火灾、食品安全事故、传染病等事故控制,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签约率100%、在岗教职员工、学生安全教育率100%、定期检验率100%、事故隐患整改率100%。同时,根据本单位年度总目标,制订了年度安全管理、隐患排查与整改、安全教育活动、培训演练、预防事故等的技术措施针对性计划。在安全防范设备设施的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和劳动保护;安全评价评估、重要危险源监控、事故隐患排查、隐患评估和整改;应急救援器材、装备配备及应急救援演练;安全标志及标识;其他与安全直接相关的人员、物品或活动等方面按相关要求对技术措施计划进行实施和考核,考核记录齐全。

二、完善组织机构,落实主体责任

根据规范要求,首先,我校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机构,明确了安全管理部门分管领导、各部门安全负责人、专职学校安全管理员和食品安全管理员。同时,建立了安全工作会议制度,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定期召开安全专题会议,校级安全工作会议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部门安全工作会议至少每月召开一次,全体教职工安全工作会议至少每学期召开一次。会议内容包含:上级安全文件会议精神传达落实、总结上一阶段安全工作、分析校园安全形势、研究并制定阶段性安全对策、协调解决安全问题、检查安全工作落实情况。其次,根据《中小学岗位安全工作指南》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健全岗位安全责任制,明确主要责任人、分管负责人和各级具体管理人员,按年度层层签订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到学校安全岗位责任内容涵盖学校业务工作的所有内容。

三、建立安全经费保障制度。

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安全工作专项经费,用于教育培训、应急演练、隐患排查整改、建筑物和教学设施设备安全运行保障等。制定年度安全经费使用计划,建立经费管理及使用台账。建立教职工工伤保险、校方安全责任保险和学生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等管理制度。足额缴纳工伤保险和校方安全责任险保险费。按照上级行政部门要求,积极宣传、鼓励学生购买校园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完善安全事故责任保障体系,并为保险购买、理赔等提供必要协助。

四、加大对学生和教职工的教育培训

按照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及成都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和《生命.生态.安全》教材,将安全教育课程列入常规教学管理,做到有教材、有阵地、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案、有教研、有评价,有序开展各种形式、内容丰富多彩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有效完成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的安全宣传教育任务。建立教职工安全培训管理制度,并制定相应培训计划。根据培训计划开展安全培训。

做好培训记录及效果评估。电工、保安等非教学岗位操作人员,培训每年不低于20学时,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培训不低于40小时、教学岗位每年不低于12学时。依法应当持证上岗的岗位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学校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学习本单位工作相适应的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主要负责人每年培训不低于16学时;分管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每年培训学时不低于40学时。

五、加强教育过程中安全控制规范化建设

第6篇:预防校园欺凌的对策范文

关键词 中职学生 人际关系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步上升。有调查发现,青少年对人际关系运作的满意度偏低,约10%认为自己没有任何朋友,60%的青少年与外人只发生表面的接触,只有10%的青少年表示自己“人际关系和谐”,还有80%的青少年不愿向他人吐露“真心、真情、真话”;不仅如比, 29.6%的青少年也认为“当前最大的苦恼”是“不被人理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生理与心理发育会产生急剧变化,处于充满矛盾且很不稳定的时期,同时又会面临许多不利因素,容易造成心理危机。只有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正确的心理调适方法,学会与家人、教师和同学正确的相处模式,才能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提升中职生活的幸福感。

目前在中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团体辅导与箱庭疗法等,但这几种方法不能真正深入到中职学生求助者的内心深处。近年来,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受到许多治疗师和求助者的青睐,它能够帮助求助者深入思考人际关系,所以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给教师的心理咨询工作带来了更加直击学生心理困扰的方法,能更有效地解学生的负面情绪,解决人际关系的困扰。

1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由维吉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1916―1988)女士创建,被誉为家庭治疗师的先驱。治疗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看到所有人的应对方式,治疗师会帮助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自己,并掌握一些更适宜的沟通技巧与行为方式,帮助求助者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变化,并对自我进行肯定。其治疗目的是为了让求助者正视并认同自己,帮助他们体悟自身存在的丰富能量与大量的资源,让生命将更加自信坚定、快乐平衡。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许多人际困扰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是和家庭环境因素有关的,因此可以通过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解决中职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

2通过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解决初中生人际问题

2.1帮助学生积极面对人际问题

大部分人际关系有问题的学生都不能通过自身的尝试解决人际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无法正确找到问题根源。这些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曾努力过,但却并未取得显著效果。在父母眼中,他们会觉得孩子太过自卑或自负;在同学眼中,这些同学是不合群且不应该跟他们说话的。这类外在评价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导致他们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则提到了这样一句话: 人们因相同而有所联结,因相异而有所成长,健康的人际关系建立在价值平等的基础上。所以作为中职学生应以积极的心态接受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这个问题,提升个人价值,才能取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2.2系统化的咨询理念帮助消除人际隔阂

中职W生在进入青春期前多是处在以父母为主导的家庭人际关系中,但进入青春期后,叛逆的心理会让学生想对父母的建议进行反驳,从而满足内心存在感的实现。在原生家庭中,父母面对青春期的孩子依旧使用与之前教育孩子所使用的相同的交流方式,会让孩子产生更加反弹的心理,而这种反弹心理也会一直伴随孩子整个青春期。“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到:父母在任何时候都会尽其所能地做到最好,同时也可以帮助父母体会到:父母通常会重复其在成长过成功熟悉的家庭模式,即使这种模式是功能不良的。

2.3运用积极的正向导向帮助学生

萨提亚心理治疗模式作为积极心理学的补充内容,它强调“问题本身并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因此,教师在在改善一个学生的人际关系应对方式上,要注重如何去解决他的人际关系,而不仅仅局限于解决出现的问题,治疗时多多关注积极正向及健康的方面。运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进行咨询时,就可以帮助种子学生从过往失败的人际交往中找到一些积极的正向方面,在每一次的咨询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内在追求,激发他们的内在正向能量。

2.4帮助学生提升自我价值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重视学生自我价值的体现。自我价值是个人力量的源泉,当人们喜爱并欣赏自己时,身体内部的能量会有所提升,如果能够协调使用这些能量,那么我们的身体就会成为一个运转顺畅的系统,有力地支撑我们应对并不完美的现实生活带来的挑战。在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部分是在中考中失利的,也有部分是由于家庭因素选择中职道路,因此此类学生看待事情多以负性评价为主,自我价值感较低,无法对自我进行正确评价。面对人际关系的挑战时容易没有自信,不能正面面对与人交往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萨提亚治疗模式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他的原生家庭图、一起探讨他及家人、朋友、长辈的内在冰山,让学生看到隐藏在行为、应对姿态以及观点背后的真实自我。通过帮助学生正视,进而满足的内心期待,让他真正感受到自己的痛苦知觉,感受到自己面对人际关系时心态的转变,不再惧怕由于人际问题给自己带来的痛苦。随着来访者自我价值的提升,他的观念也会发生变化。通过萨提亚治疗让学生成为自己的决策者,不再对自己的行为认定为是无价值的,也会珍惜自己、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发生伤害自己和伤害他人的不良行为。

2.5帮助学生学会宽恕

在校园里,学生有时会与同学或老师发生冲突。而由于年龄阶段的不同,其程度与表现方式也会有所差异。中职学校的校园暴力、欺凌弱小的人际问题比较常见,虽然不一定每一次的人际冲突事件都会产生严重的校园恐慌,但是其都会造成实施暴力和被伤害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帮助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时,会先从解决伤害、愤怒和怨恨等负面情绪入手,因为这些情绪往往是强烈且带有报复心理的,如果不能第一时间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可能会促使学生又一次采用暴力行为来发泄内心的负面情绪,导致校园暴力冲突事件的再次发生。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认为:运用宽恕的心态可以帮助一个人由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从而放弃对伤害事件的报复行为。治疗师通过体验性探索来帮助学生主动看到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帮助学生处理他的情绪反应,从而满足学生的期待与渴望。通过内在冰山理论来了解其侵犯行为和自己的感受,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痛苦和报复心理。教师通过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抵御青春期时冲动的想法及行为,减少校园人际冲突事件,帮助来访者疗愈自己的伤口,减少校园人际冲突,维护校园的和谐气氛。

3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在中职人际关系中的应用

3.1运用萨提亚冰山理论处理师生关系

萨提亚家庭模式将个体比作冰山,冰山从上至下分别是:行为、应对方式、感受、感受的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通过这八个层面,依次看到了个体在生命中的期待、渴望与真正的自我。这是了解学生内心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也是与学生产生共情的重要工具之一。教师要想真正了解学生的想法,不能只是以个人的经验为依据,同时应该有理论作为支撑。冰山理论从浅至深,让教师能够像走阶梯一样走进学生的内心。同时也提醒教师要解决与学生之前存在的隔阂,不能只是出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找到问题的根源,进入学生的期待和渴望层次,帮助学生从深层次上意识到问题并作出改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常犯的错误则是把教育停留在表面,用条条框框来束缚学生的想法,没有深入到学生的渴望层次。冰山理论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实际操作的理论支持,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到不能只是奔波于解决已经发生的事情,忘记了发生这件事情的原因。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发现行为背后隐藏的期待、渴望和自我。

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深层渴望是什么?是否因为受到什么事件的刺激,或者处于青春期所以无法暗藏躁动的心情。其次,教师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一定要考虑事情背后的原因,接下来学生可能会做什么。所以对于学生的教育不仅要及时处理已发生问题,同时还要加强预防的知识普及。最后,学生冰山层次中的“渴望”层次需要得到教师的帮助才能更加完整,但是作为教师不能只是口头说自己很爱学生,或者只把这份爱停留在日常小事中,更要渗透到学生的心理,真正从内心关爱学生,切实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困惑,做一个像朋友一样的倾听者和建议者,让学生感受到被爱、被认可。

3.2运用萨提亚沟通模式改善同学关系

萨提亚的五种应对姿态是人们日常行为中最主要的集中方式。例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要么是一方讨好另一方,尽量让同学开心;要么就指责对方,和对方对着干;要么是超理智,随便对方怎么办;要么是打岔,想到别的事情。多次反复后,学生之间就容易形成固定模式。在初中阶段,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比跟老师和家长更亲密,他们需要互相分享各自的烦恼和秘密,寻求可以倾听的对象。但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四种不恰当的应对姿态则会对双方的关系产生影响,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阻碍了学生之间的正常交流。例如:学生会因为受到同学的指责而不再与其他人交流,通过报复、攻击等行为来做无声对抗。当个体的自我价值降低时,就会在行为上产生不良表现;当个体的自我价值提升时,其行为则会呈积极正向趋势。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与他人交往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在讨论时就事论事,不能因为一件事情产生矛盾就把这种负性情绪转移到所有事情上,相信通过改变沟通方式,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改变学生之间的关系。

3.3原生家庭改善家庭关系

在父母与子女交流时,如果孩子犯了错误,父母多以指责的态度批评孩子。然而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于父母的指责多是唱反调、或者是超理智、打岔,不能真正领会父母的用心。而父母也很少考虑到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变化,就算考虑到了也不一定能找到正确的与孩子交流的方法。面对学生身上的不正确性格与习惯,或许可以考虑从原生家庭的长辈方面入手。比如,一个在家经常遭到父母指责和说教的学生,在学校里这类学生要么就十分内向,不愿多与他人交流;或者会选择做出一些事情来吸引老师与同学关注的目光。对于这样的孩子,不能只着眼于眼前的问题与行为,要考虑学生有这样的行为是否与其原生家庭有关系。

家庭关系融洽和谐,不仅能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同时教师也能结合学生不同的家庭因素,通过家校合作,让学生学会与父母交流,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4结语

中职阶段,人际交往成为容易出问题的地方。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如何应对人际关系,同时也需要家长一同配合,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中职学生开展人际关系的教育过程,可以说是师生双向互动、共同进步的过程,面对青春期要张扬个性的中职学生,家长的权威压力和教育已慢慢不适合。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对中职学生应对人际关系具有一定的作用,这种模式与中职阶段所需要的心理需求相一致,注重心灵的触碰与自我的成长力量,同时不需要学习太过复杂的理论,所以非常适用于中职教师。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帮助家校走进中职学生的心理,通过改善人际交往障碍,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 朱贵芳.大学生人际交往闭锁性的成因与教育对策[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66-68.

[2] 雷霞.青少年的人际关系运作能力及其培育[J].中国青年研究,2007(11):78-81.

[3] 杨明娟.萨提亚治疗模式简介[M].社会心理科学,2008(1):112-115.

[4] Banmen.萨提亚转化式系统治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