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大力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慈善活动。鼓励社会各界和慈善组织以各类社会救助对象为重点,广泛开展扶贫济困、赈灾救孤、扶老助残、慈善助学、大病关爱等慈善活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加强宣传引导,动员社会公众为慈善事业捐赠资金、物资和提供志愿服务。各类慈善组织要结合自身实际,面向困难群众开展切实可行的慈善活动。倡导各类企业将慈善精神融入企业文化建设,把参与慈善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依法依规开展各类慈善活动。提倡在单位内部、城乡社区开展群众性互助互济活动。充分发挥家庭、个人、志愿者在慈善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二)鼓励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捐赠和志愿服务。
鼓励和支持社会公众通过捐款捐物、慈善消费和慈善义演、义拍、义卖、义展、义诊、义赛等方式,依托“关公文化艺术节”、“沮漳风情文化节”等盛会,动员本地、来当和在外地的成功企业家和籍知名人士捐助善款,奉献爱心,打造富有特色的慈善募捐品牌。倡导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医疗、教育、养老、残疾人康复、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机构和设施,为慈善事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服务载体。支持企业或个人冠名基金,凡有捐赠意愿或愿意定向救助的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且认捐资金达到一定规模的,可设立慈善冠名基金。充分发挥统战、外事侨务等部门的优势,推动我市慈善机构与海外爱心企业、个人的联系与合作。动员社会力量,加大集中募捐活动力度,将每年的10月18日定为市“慈善日”,市政府统一组织以“爱心一日捐”为主题的“慈善日”活动。鼓励经常性捐助,培养公民的捐赠习惯。广泛设立社会捐助站点和募捐箱,建立网络捐赠平台,大力兴办民政、邮政慈善爱心超市,方便群众就近开展捐赠。建立慈善物资互换和折价机制,做到物尽其用。
(三)健全社会救助和慈善资源信息对接机制。各地要建立民政部门与其他社会救助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和完善民政部门与慈善组织、社会服务机构之间的衔接机制,使困难和边缘困难群众能够及时得到慈善组织、社会服务机构的救助。
(四)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企业和个人公益性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企业通过公益性群众团体或县级以上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公益性事业的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个人公益性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五)加大社会支持力度。鼓励企事业单位为慈善活动提供场所和便利条件。鼓励金融机构根据慈善事业特点和需求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积极探索金融资本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渠道。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适合慈善对象的保险产品。鼓励主流报刊、网站根据需要安排公益慈善信息相关内容,各级电视台以公益广告形式加大对慈善事业的宣传力度。
二、培育和规范各类慈善组织
(一)培育发展慈善组织。按照政府鼓励、社会参与、民间自愿的原则,扶持、培育和规范慈善组织发展。积极稳妥推行慈善组织直接注册制度。支持企业创办非公募基金会及参与志愿服务。鼓励慈善组织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慈善活动,加大包括彩票公益金在内的各项政府财政资金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力度。
(二)积极推行行业自律。制定慈善行业规则和标准,推进慈善组织专业化建设。慈善组织内部要全面实行阳光操作、规范管理。按照项目计划及捐赠方要求使用捐赠款物。建立慈善项目实施情况跟踪反馈制度,完善决策、执行、监督制度和决策机构议事规则,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
(三)规范募捐活动和募捐款物使用。引导慈善组织重点围绕扶贫济困开展募捐活动。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和不具有公募资格的慈善组织,以慈善名义开展募捐活动,须联合具有公募资格的组织进行;广播、电视、报刊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电信运营商,要验证利用其平台发起募捐活动慈善组织的合法性。具有公募资格的慈善组织,面向社会开展的募捐活动要与其宗旨、业务范围相一致。慈善组织要加强对募捐活动的管理,向捐赠者开具捐赠票据,开展项目所需成本要按规定列支并向社会公示。慈善组织要将募得款物按照协议或承诺,及时用于相关慈善项目,除不可抗力或捐赠人同意外,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未经捐赠人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款物用途。倡导募用分离,支持在款物募集方面有优势的慈善组织将募得款物用于资助有服务专长的慈善组织运作项目。
(四)强化信息公开制度。
1、公开内容。慈善组织要向社会公开组织章程、组织机构代码、登记证书号码、负责人信息、年度工作报告、经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和开展募捐、接受捐赠、捐赠款物使用、慈善项目实施、资产保值增值等情况及依法应当公开的其他信息。不得公开依法不予公开的信息和捐赠人或受益人与慈善组织协议约定不公开的信息。民政部门要向社会公开慈善事业发展和慈善组织、慈善活动相关信息及依法应当公开的其他信息。
2、公开时限。慈善项目周期大于6个月的,每3个月向社会公开一次,募捐活动或项目结束后3个月内全面公开。
3、公开途径。慈善组织通过民政部门认可的信息网站信息,并向社会公开联系方式。
三、完善扶持激励政策
(一)健全社会支持政策。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村(居)民委员会要支持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鼓励公共场所为慈善活动提供便利,减免费用。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小额公益性贷款服务,支持慈善组织和保险机构共同出资为慈善对象购买保险产品。
(二)完善慈善激励制度。对为慈善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社会影响较大的公民、法人或组织给予奖励和表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志愿服务慈善捐赠款物记录制度,倡导将公民参加志愿服务和慈善捐赠情况作为升学、考核、选拔、奖励、享受优惠等方面的参考依据。
四、加强慈善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加快推进我省衡器行业转型升级,引导衡器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行业规模实力、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省衡器行业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产品种类齐全、质量可靠,重点企业发展及重点产品培育方面有了重大突破,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聚集区,并具备了一定的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
(一)主要成就
1.规模效益居全国前列。
按新统计口径,全省衡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由2012年的18家增加到2015年的21家;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由2012年的28.5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42.24亿元,年均增长14.01%;利润总额由2012年的2.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26亿元,年均增长15.79%;利税总额由2012年的2.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26亿元,年均增长3.98%。2015年底,全省衡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居全国第一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3.67%、15.50%、16.91%和8.24%。
2.质量品牌稳步提高,优势产业初具规模。
我省衡器行业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电子衡器、称重传感器、称重显示控制器、电阻应变计、防爆称重系统等。称重传感器和显示器的产量和质量全国领先,其他优势产业也居全国同行前列。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优势产业的整体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形成了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和品牌,如济南金钟电子衡器股份有限公司的“金钟”牌、烟台东方电子衡器的“丰收”牌、青岛公平衡器的“公平”牌、青岛精工衡器的“精衡”牌等等。
3.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通过引进设备和技术改造,我省衡器行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部分重点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已达到或接近国内外先进水平。通过引进与企业自主研发相结合,使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新产品开发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内在品质,还将电子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讯技术与传统产品相结合,更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自动化水平和精确度。许多企业与数家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不断跟踪世界先进技术,创新行业产品。
如济南金钟电子衡器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六期技术改造,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子衡器和称重传感器制造技术和关键设备,拥有各种加工检测设备500余台套,其中数控加工中心、温度实验装置等高、精、尖装备在亚洲同行业领先,实现了从产品备料、焊接、加工、表面处理、涂装、装配校验、入库的流水线布局,彻底改变了我国衡器传统生产方式,提高了产品制造水平,其生产的电子计价秤,通过了国际计量组织的OIML认证。烟台东方电子衡器有限公司的电子衡器被海关总署、中石化确定为定点采购产品,电子计重秤、电子吊钩秤在第二奥运会青岛帆船赛中被奥组委确认为赛事检验设备,其数字防爆称重系统通过国家认证。
4.产业专业化协作体系不断完善,产业集群初现雏形。
全省衡器生产企业较多,但是块状经济特色明显,分工协作明确,产业链条紧密,配套半径较小,具有相对的成本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经过多年的经营发展和完善,我省衡器行业的特色产业集群初现雏形,形成了以济南金钟为龙头的电子衡器和称重传感器生产基地,以烟台东方电子、烟台三元衡器为龙头的生产基地,以滕州金鸡、平邑衡器为龙头的鲁南生产基地,以聊城大华、东昌衡器为龙头的鲁北生产基地,以泰山衡器为龙头的泰山山口生产基地等。
(二)存在的问题
1.生产方式粗放,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不稳定。
企业生产管理落后,多数企业仍维持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上,专业制造水平低,专业配套能力差,缺乏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低档次产品能力过剩,高档次衡器却需花费大量外汇进口,结构性供求关系失衡。
2.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匮乏,制约行业发展。
企业普遍存在人才培训体系不健全、人员流动性大、供给短缺等问题,企业管理人才、设计人才及高级技工匮乏等问题较大,招工难、留人难现象比较突出。全行业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不足行业人数的10%,人员结构不适应高技术产品的开发与生产管理,制约了行业发展。
3.企业核心竞争力弱,高端品牌少。
我省衡器行业企业中小企业居多,有一些甚至相当于家庭作坊,常年以来料加工或贴牌生产为主,处在制造业中的加工环节,科技投入较少,基本不具备技术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到目前为止行业还没建成一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也较少。加上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和培育意识不强,虽然其产品在质量、品种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差距不大,但企业很难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由于缺乏在国际上的强势品牌和龙头企业,行业整体水平提高与发展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十三五”发展形势分析
(一)与国际水平比差距,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十二五”以来,衡器行业称重传感器和显示器的技术与生产有了较大进步,电子衡器的产量和质量也不断提高,但与国际水平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基础理论研究人、财两弱,国外在高准确度、高稳定度、动态称重和称重智能化等均有领先的理论研究;二是我国在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成果的速度与程度明显落后于国际水平,高档次衡器产品技术水平要落后8-13年,低档静态称重产品生产能力过剩,定量自动衡器和高档商用秤,仍处于起步阶段;三是国内或省内只有几个规模最大的外资企业或新兴企业,才拥有先进的制造工艺及技术装备,而发达国家先进衡器产品的开发、制造、调试、补偿、修正都是在先进程序下自动完成。
当前,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形成的历史汇的重要节点,是深化改革开放、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时期,也是衡器业实施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重要时期。
(二)“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现代衡器是融合传感技术、微电子、信息处理、自动控制和精密机械加工等多项技术集成产品,除计量功能外,还有监测、运算、控制、管理等多项功能,是控制产品质量、降低物品消耗、提高劳动效率、保护正当商贸等环节中不可缺少的计量与控制设备,也是物联网的检测终端。“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等新生态的出现,为衡器行业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三)智能衡器产品的研发与物联网的结合是当前行业面临的挑战
科技高速发展和应用水平的提高,衡器产品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将成为衡器工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我国应用高技术含量的先进衡器,还处在依赖进口解决供应的阶段。在技术含量高的衡器产品领域,我国的衡器制造企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智能衡器产品的研发与物联网的结合是当前行业面临的挑战。
总体而言,衡器行业“十三五”期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行业要以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为指导,抓住政策机遇,通过制造业与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的融合,促进山东衡器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实质性转变。
三、“十三五”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战略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总体要求,以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推进衡器产业供给侧改革和整体转型升级;加快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优化产业、区域、企业、市场结构,力争在智能制造、数字制造、网络制造上取得新突破;以服务为宗旨扩大协会的服务面、提升协会的服务效能、增强协会的凝聚力,通过协会的服务促进全省衡器行业的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突出自主创新。瞄准当今世界产业发展方向,走产学研联合的道路,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积极采用新材料和先进适应技术改造衡器产业,逐步减少和淘汰落后产品的生产,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2.支持优势行业和重点企业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行业和企业流动,支持带动作用强、关联度高、发展潜力大的优势行业和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发展,重点培育自主品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优化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改变现有出口产品的生产和营销方式。积极创建企业自身的营销网络和体系,拓展国内外空间,并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与跨国公司开展战略合作。
(三)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省衡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不低于8%,利润年均增长不低于10%,利税年均增长不低于6%。
2.科技创新。在行业内积极争创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行业公共技术研发与服务平台1个。在新材料核心技术的开发与运用方面有突破性进展,形成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
3.品牌建设。到2020年,新增山东名牌3个、山东省著名商标4个。
4.重点企业与产业集群。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3家,培育发展省级特色产业集群3个。
5.标准化工作。完成《重力式自动配料衡器》、《电子称重仪表》、《电子台案秤》、《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4个标准的立项和制修订工作。
四、“十三五”发展重点
(一)重点发展技术
加强技术创新,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扩大应用计算器辅助制造技术、计算器集成制造系统。把称重计量测控技术纳入信息采集、处理和信息管理的范畴。加强传感技术、计算器应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通讯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高电子衡器与自动衡器产品比例,扩大网络化、集成化的电子衡器的生产,促进衡器产品优化升级。加大称重系统的研制能力,积极开发智能化电子衡器。
(二)重点发展产品和企业
大力发展称重传感器、称重显示控制器、电阻应变计等,限制抵档静态称重产品,鼓励定量包装秤、配料秤、自动重量检验秤等自动衡器和高档商业秤的发展。重点支持济南金钟、青岛公平、青岛衡器、烟台东方电子、泰山衡器、滕州金鸡、聊成大华、临淄齐创、淄博同泰、山东鼎力、平邑衡器等企业的发展。
(三)重点发展模式
应用“互联网+”思维,实施电子商务改革,实现衡器企业管理创新。建立与完善开发决策支持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完成现代化生产管理体系的改造。加速提高衡器行业专业化生产能力和专业化技术水平,在行业中形成专业化配套和专业化合作的能力,发展产业经济规模,提高企业经济增长的质量,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四)重点培育发展产业集群
认真总结特色区域经济培育和发展的经验,根据现有产业布局,在产业聚集、特色突出的区域与当地政府一起开展共建活动。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支持特色经济的发展,培植产业集群,增强产业的集中度和集群效应。重点培育命名以济南金钟为龙头的全国电子衡器和传感器制造基地,以泰山衡器、烟台东方电子衡器、青岛公平、青岛精工为龙头的3个省级衡器制造基地。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进产学研联合创新
鼓励和发展产、学、研一体的有效联盟机制,加快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科研体系的建设,抢占行业领域的制高点,选择基础好,实力强的企业,建立国家级企业科研中心,并带动省级科研中心的建设,形成合理的行业科研布局。
(二)加强品牌建设
全面树立衡器行业“精艺设计、精密制造、精细管理”的精品意识,以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培育品牌,增强企业质量竞争力,引导企业走出价格竞争的漩涡,变价格战为质量战、技术战,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促进行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保持行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把参与国际竞争提到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以扩大产品出口,带动企业创新提高工艺制造、生产和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应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做到两手抓,两手硬。
(四)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注重关键技术、工艺和设备的引进和开发,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鼓励国外企业通过独资或合资形式办厂,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和市场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积极围绕国际竞争的需要,按国际标准,尽快吸引、培养和发展一支以振兴我省衡器行业为己任的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的科技与管理人才队伍。
云南省政府官网《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下称《规划》)和《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下称《方案》)。《规划》提出,到2020年,力争全省接待旅游总人数突破6亿人次,旅游文化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一带一路”的旅游文化新高地、国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旅游文化辐射中心,实现建成旅游文化强省的总目标。
到2020年,力争全省接待旅游总人数突破6亿人次,旅游文化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3%和19%:游客人均消费水平提高到2000元以上;旅游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2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5%旅游文化产业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以上。(2月9日《昆明日报》)
云南省国企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补贴2019年取消
云南省政府网站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2016年开始,在全省全面推进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对相关设备设施进行必要的维修改造,达到城市基础设施的平均水平,分户设表、按户收费,交由专业化企业或机构实行社会化管理,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2019年起国有企业不再以任何方式为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承担相关费用,不得在工资福利外对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进行补贴。
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三供一业”分离接收单位为国有企业或政府机构的,对分离移交涉及的资产实行无偿划转,由企业集团公司审核批准,报主管财政部门、同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备案。移交“三供一业”涉及的从业人员,原则上按照州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的政策标准接收安置,按照有关政策无法接收的人员由移交企业妥善安置。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的物业管理可由国有物业管理公司接收,也可由当地政府指定有关单位接收,支持实力强、信誉好的国有物业管理公司跨地区接收移交企业的物业管理职能。(12月9日《云南信息报》)
云南省排查整治校园网贷
针对部分网络借贷平台对在校学生开展借贷业务(以下简称校园网贷),造成风险事件发生的情况,工商总局等六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贷整治工作的通知》。云南省工商局就云南省加强校园网贷整治工作有关事项印发通知。
通知要求,各州、市工商局要配合相关部门加大对校园网贷业务机构的监管力度,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网贷机构的排查和处置工作,提供有关企业的登记、公示和监管信息。对未在法定期限内公示年度报告、通过登记的住所和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等严重违法失信的,将其依法分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从事非法集资活动被相关部门责令关闭并通报工商部门的网贷机构和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的网贷机构,一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予以公示。依法限制其法定代表人任职资格,并纳入部门联合惩戒范围。
此外,对公安机关认定涉嫌犯罪以及金融监管部门认定已经构成非法金融活动的网贷机构,依法责令其停止广告,严厉打击违法广告行为。(12月9日《云南信息报》)
云南4城市(镇)入列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近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了《关于公布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名单的通知》,包括云南腾冲市、楚雄市、瑞丽市、沙溪镇等在内的111个城市(镇)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通知》要求,各试点地区要按照批复的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方案要点,结合本地实际,加快突破薄弱环节,积极探索,闯出新路,到2018年取得试点阶段性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试点成功经验。目前,按照“边试点、边突破,边总结、边推广”的工作思路,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进一步加强试点评估和经验总结,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更好发挥试点改革先遣队作用,带动全国新型城镇化进程。(12月7日云南网)
2017普高招生加分照顾规定出炉
昆明市招生委员会公布了昆明市2017年普通高中W校招生加分照顾规定。
根据《规定》,对烈士子女、获公安部表彰的一级或二级英模子女、驻艰苦边远四类以上地区部队现役军人子女照顾12分;因公牺牲的军人或人民警察子女照顾10分;驻艰苦边远三类地区部队现役军人子女、驻总部划定的二类(含二类以上)岛屿部队的现役军人子女照顾9分;一级至四级残疾的军人或人民警察子女、荣立个人一等功的现役军人或人民警察子女、驻艰苦边远二类地区部队现役军人子女照顾6分;荣立个人二等功的现役军人或人民警察子女照顾3分。对获省人民政府或国家有关部委表彰的见义勇为人员、见义勇为人员子女照顾12分;获州(市)人民政府表彰的见义勇为人员、见义勇为人员子女照顾9分;获县(市)区人民政府表彰的见义勇为人员、见义勇为人员子女照顾6分。对户籍在民族自治县、其他县(市)区的民族乡并在当地初中就读的少数民族照顾6分。对云南省内农业人口独生子女照顾6分。对归侨学生、归侨(华侨)子女、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或科技奖的侨眷子女、台湾籍考生照顾6分。(12月10日《云南信息报》)
昆明新修订旅游业监察条例明年起施行
昆明市《昆明市旅游业监察条例》并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条例规定,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最高罚15万元。
针对现行《条例》出现的与上位法不能很好配套衔接的情况以及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条例》进一步理顺职能关系,完善旅游监管体制机制。将“不得参与任何形式的旅游经营活动”新增作为旅游监察人员应当遵守的规定之一;在法律责任部分将处罚主体统一调整为旅游监察机构。对于公安旅游警察机构,将其“负责维护旅游市场治安秩序,依法开展旅游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工作”的职责在《条例》中予以明确。《条例》加大执法和惩治力度,下重拳解决不合理低价游、强迫游客购物等问题,对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禁止性规定作了调整和完善,明确禁止“旅行社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消费”,若违反该规定,由旅游监察机构对旅游经营者处以3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罚款;对旅游从业人员处以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12月8日云南网)
昆明投2000万为小微企业购买服务
近日,773家小微企业再次实实在在享受到政策扶持带来的实惠,每家企业可以通过申领到的最高3万元的服务券,兑换企业培训、创业辅导、法律维权、管理咨询、网站管理、电商服务、信用评价等70多项精准服务。
昆明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服务券是昆明市财政资金为小微企业购买专业化服务提供的补贴,以电子券的形式发放,预计发放3年,每年资金总额不低于2000万元,用于补助成长性好、管理规范、发展快、服务需求迫切的小微企业,为其购买专业服务机构的专业化服务。今年发放的是第一批。下一步,昆明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将继续为昆明市小微企业构建找得到、用得起、有保障的服务体系,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服务后盾,助力企业成长。(12月10日《昆明日报》)
滴滴快车拼车在昆明和丽江上线
滴滴出行在云南的昆明、丽江2座城市上线“快车拼车”,可以为拼车乘客节省25%的车费。这项功能的上线,在早晚高峰期受到市民欢迎,尤其是男性。拼车最多可选择2人拼车,拼车时段为每天7点到23点。使用“快车拼车”昆明乘客可享受最低7.5折优惠,丽江乘客可享受最低7折优惠。昆明和丽江都有限制范围,但主要是考量起点,如果起点在这个范围外,乘客就发不了拼车单。对比出租车,拼车更像是一种补充选择。不过会消耗乘客时间,因为要去接送顺路的另一个乘客,着急赶飞机、着急上班的乘客,最好不要拼车。
选择“快车拼车”的乘客需要准确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发单后不能更改,系统将根据这些信息计算行程价格。行程中无论是否有人拼车,乘客都可以享受到比普通快车价格更低的“一口价”,即使堵车也无需额外支付费用。拼车时最多可选择2个座位,1人拼是最便宜的、多带1个人价格会略微上涨。如果系统匹配需要乘客等待10分钟左右时间,如果乘客愿意,系统还会给予乘客4.5、5,5元的车费优惠。(12月9日《都市时报》)
昆明交警微信提供便民服务功能 可以交罚款
根据常委会的工作部署,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开展了本市现代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专题调研,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为编制好本市“十三五”发展规划积极建言献策。
围绕都市现代农业长远发展目标,着重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处理好部门规划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关系。农、林、水规划编制要围绕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目标相匹配,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强与各产业布局、专业规划之间的协调衔接。二是处理好“十二五”规划评估与“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关系。坚持问题导向和改革创新思维,对“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开展评估,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制约转型的瓶颈,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为“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提供依据。三是处理好农林水部门规划之间的关系。强化部门协同和资源整合,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需求为核心,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合理确定森林覆盖率发展目标,提升本市生态水平。四是处理好“三农”工作目标任务之间的关系。要注重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目标任务的有机结合,整体联动。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扎实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发展。一是在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大背景下,把农业科技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聚焦种源农业,加快种源基地建设,培育现代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联合体。二是完善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和配套政策,着力解决政府部门与科研单位信息不对称、政策错位等问题。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对农业科研部门日常科研经费的财政保障比例。三是重视国家和市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上海农业的影响力、辐射力。以农产品为单元,聚集不同部门、单位和学科的优势人才,攻克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加强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四是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各类农业专家系统研发、农业运用系统地方标准建设、农业物联网示范成果推广运用,提升上海现代农业信息化水平。五是整合本市农业类院校和科研资源,构筑农业职业人才教育体系。建立急需人才引进、培养的激励机制。
围绕整建制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一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和企业经营融合发展,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营的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二是加强农业产业布局的顶层设计,突出都市现代农业的经济、生态、社会多功能融合,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发掘都市农业新的增长点,提升农业产业能级。三是创新农业补贴政策,探索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专项资金向重点污染源减排、污染源治理、生态文明创建等项目倾斜,对郊区尤其是农业比重大的区县倾斜。四是研究光明集团与郊区联手发展现代农业的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光明集团等农业龙头企业的优势,探索用工业的方式发展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提升都市农业发展水平。五是加大林业建设资金扶持,提高造林补贴标准和比例,研究适当放宽永久基本农田林网宽度,使新增林地成线、成带、成块,形成规模生态效应。六是出台畜禽养殖场退养补贴政策,推进畜禽养殖尿污水资源化利用,促进畜禽养殖和生态农业的“种养平衡区域一体化”发展,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的良性循环。
围绕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一是深化本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试点。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立农业经营者准入制度。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更多权能。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和收入分配制度。落实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探索建立依法自愿公开公正有序交易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三是统筹考虑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制定实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专项规划,实现农村生活区、工业区和畜禽养殖区的科学布局,使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四是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子,推进以交通为核心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功能转移和功能分工,推进行政体制、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农村“人、地、宅”配套改革,形成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五是加大农村社会保障、非农就业、养老服务、困难群体救助等工作力度,加强农村社区和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进本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高起点,进一步加强商标战略体系建设。各县、区要站在商标事业发展的新高度,创新发展新要求,科学制定“十三五”商标发展规划;厘清商标品牌战略实施中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关系,着力构建“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互动”为一体的“四轮驱动”商标战略体系,以更高起点纵深推进商标战略实施工作。
二、强指导,进一步规范商标示范工作建设。一是着力园区产业发展,加强商标战略进园区工作指导,规范商标工作指导站(点)建设,全面提升服务园区的能力水平;二是着力区域品牌经济发展,全面提升商标行政指导能力,进一步促进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企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县、乡镇)建设。
三、突地标,进一步深入推进商标富农工程。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有关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关于深入实施商标富农工程,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工作”的要求和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突出地理标志商标和农产品商标注册、保护工作,特别是要制定“十三五”时期地标注册工作重点和发展规划,助力农业现代化品牌建设。开展精准扶贫送涉农商标活动,深入推进商标富农工程。
四、强品牌,继续加强高知名度商标培育。要及时更新“个十百千”工程梯队培育数据库,依法开展好驰名、著名、知名商标的培育、推荐和认定工作;按照“十三五”产业规划,着力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突出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等重点企业,加强商标品牌创建工作,培育一批高知名度商标。
五、促运用,继续加强商标质押融资工作。要在贯彻落实《商标质押贷款工作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式加强行政指导,引导企业树立商标的品牌价值观念,加强与银监局、商业银行联系,引入商标品牌价值第三方评估机制,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题,有效提升企业商标价值。
六、促开放,着力商标品牌发展国际化。要加强调研,探索研究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开展商标国际注册培训,加强服务指导制定商标国际注册工作目标任务,支持外向型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我市企业品牌国际化发展。
七、拓市场,组织好企业参加展销活动。要按照省、市政府2016年度关于“惠民购物全川行”“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等三大活动的相关部署和要求,配合相关部门组织相关企业积极参加年度展销活动,利用展会加强商标品牌宣传,拓展产品销售市场,以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
关键词:编制原则;发展目标;工作举措
中图分类号:G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6-0287-01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制定具有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可执行性的文化发展规划,关系到文化强镇创建的进程和质量。谋划好未来五年的工作,科学编制并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编制规划的基本原则
1.体现先进文化原则。要以先进文化为导向,以增强社会凝聚力、激发社会创造力为目标,坚持文化创新,加强优秀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传播,让群众获得切实的文化利益。合理开发我镇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体现区域文化特色,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对农村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2.把握统筹协调原则。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从甘霖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文化事业。统筹发展城乡文化、区域间文化,精品文化与大众文化,协调发展公益性文化与经营性文化、国办文化和民办文化,把握好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传播、文化资源的存量改革和增量发展,全面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3.贯彻执政为民原则。文化工作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加快文化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必然要求。要积极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备、服务方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工作重点下移,文化资源下移和文化服务下移,进一步活跃农村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规划的重点工作及发展目标
1.抓好基层文化建设。(1)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启动投资1000万元建造文化活动中心,投资500万元建设一个文化广场,投资1000万元开辟一个休闲公园;(2)积极创建文化礼堂。在完善健全现有文化活动场所的基础上,逐年建设一批新的文化活动场所,力争到2020年全面完成文化礼堂村的创建任务。
2.加强群众文化社团建设。在巩固戏迷协会、书法协会、老年体协、篮球队、演唱队、民间剧团等文体团队的基础上,成立甘霖镇文联,健全组织网络体系,发挥这些社团在农村文化活动的主力军作用,并逐步达到活动系列化,组织网络化,发展目标化。进一步开展传统节庆日、重大纪念日的主题文化活动,继续组织彩色周末和假日文化活动,大力发展村落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各类群众文化事业。
3.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一方面,要积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逐步建立起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和分级保护制度,积极抢救濒危项目,完善传承制度,通过整合资源、创新形式,合理开发利用甘霖灰塑、苍岩石雕、下杜山陶器等非物质文化资源。另一方面,要加强文物保护单位(点)的保护和利用。完成对尹家祠堂、后朱牌坊、甲秀坂牌坊等文保点的维修和建设工程,修复鲁班庙、老街、俞家砩祠堂等古建筑群,保护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古民居、古店铺、古墓群。
4.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一是支持鼓励歌舞娱乐场所和演出市场建康有序发展。按照“先繁荣、后规范”的要求,给予积极引导和扶持,鼓励发展超市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模式。二是要鼓励印刷业规模经营。加强对现有印刷企业的管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工业园区,并发展一批规模较大、有一定实力的印刷企业。三是推动文化向产业的转化。以越剧之旅为特色,开发利用文化资源,使我镇的越剧、民乐吹打、石雕、陶器等民间艺术项目成为朝阳文化产业。
三、编制规划的主要举措
1.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要把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新农村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镇成立由书记、镇长为组长,其他班子人员为成员的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各村也要成立由书记任组长的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专人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2.加大投入,强化物质保障。在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的同时,按照“存量增加,增量倾斜”的原则,不断加大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投入力度。镇级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要教育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地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使之成为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受益主体,成为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投资成分。
3.创新机制,强化人才保障。进一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健全完善人才使用与激励机制,培养造就一批优秀的文化艺术人才。要加强对现有民间艺人的管理和培训,逐步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工作环境。要推进群众文化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强大推动力。
一、“十二五”圆满收官,全区地方志工作亮点纷呈
――依法依规,深度聚焦地方志发展战略。近年来,作的关于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的重要讲话、总理对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批示、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前与部分会议代表座谈时的重要讲话、王伟光院长所作的工作报告、省委书记王宪魁和省长陆昊同志对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批示,给我区的地方志工作带来了发展的春天。
2006年,国务院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2014年,省政府颁布了《黑龙江省地方志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特别是2015年9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向社会公布《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标志着全国地方志事业进入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规划纲要》是国家对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是国家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文化领域的一项重大举措。以此为契机,我区通过报纸刊发领导专文、电视台滚动字幕宣传、电子宣传标语、全文解读、在《中国黑龙江・大兴安岭政府网》刊载全文、工作回顾,通过印发贯彻通知、通过深入贯彻学习等形式对《规定》及《规划纲要》进行广泛深入宣传,将工作要求、工作部署、工作成绩进行推介,使地方志工作在政府层面、在领导层面、在社会层面得到认知、认可和支持。在全区范围内形成了一个“知志”的氛围,一个“明志”的氛围,一个“求志”的氛围。
同时,我区地方志部门多措并举,不断创新工作体制机制。依据实际及时调整和充实了各级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重视和领导。从建立健全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着手,相继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工作的通知》《地方志编纂工作指导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形成一套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以行署名义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工作的意见》《关于转发省政府令第2号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工作的通知》《关于贯彻落实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从职责、机构、经费等方面给予基层政策性的指引。地本级地方志工作纳入地直党政机关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这一成功经验被《中国方志通讯》、《省地志办工作交流》、《黑龙江史志》刊载。
――着眼根本,志书编纂提档升级齐头并进。全区地方志部门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按照《地方志书质量规定》、《黑龙江省地方志书审查验收和出版管理办法》要求,进行编写及“一评三审”。采取普遍督察、面对面指导、一对一培训、逐篇审定的方法,就资料收集、编写进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沟通、协调指导,提高编写人员的素质,推进全区第二轮修志编纂工作。实现了地区志、县区局志、行业(部门)志、省相关志、地方简史五类地情书编纂齐头并进。目前,《大兴安岭地区志》正在紧锣密鼓的编纂中。全区12个县区局及农工商联合公司、古莲河煤矿全面启动了第二轮修志工作,占规划总数的100%。7部志书陆续出版发行,出书率50%。“十二五”期间,全区首部县级通志《呼玛县志》(1406-2005)出版发行,全区首部村志《呼玛县三卡村志》出版发行。行署水务局、地区电力工业局、呼中自然保护区、行署物价局、集团公司审计部等部门相继开展行业志的编纂工作,其中,《呼中自然保护区志》《大兴安岭电力工业局志》《大兴安岭水利志》陆续印刷出版。按省统一部署,我区参与完成了《黑龙江省林业志》《黑龙江省政府志》《黑龙江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志》的资料提供和阶段编写工作,其中,《黑龙江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志》已出版发行。我区首次有1名省志书终审专家库成员代表大兴安岭参与《牡丹江市志》、《绥芬河市志》、《哈尔滨市志》的评议、终审,受到国家、省及兄弟地市领导及专家的认可。
――找准定位,年鉴突显成为文化新名片。全区地方志部门严格以《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为依据,按时保质完成省部级年鉴供稿工作。加大地本级年鉴编纂及县区林业局年鉴的推动编纂与指导审查工作,确保提高年鉴质量。
20余年来,圆满完成《中国林业年鉴》《黑龙江年鉴》由大兴安岭地区承担的供稿工作,全面反映历年我区政治经济发展的精点、亮点。编纂和出版《大兴安岭年鉴》是地方志办公室每年的常项工作,年均成书120余万字,业务规范性强,质量要求高,各方面关注度高。实现全彩印刷,自行设计版面,缩短年鉴印刷出版时间,文字差错率由万分之三降到十万分之一。《大兴安岭年鉴》(2011卷)获黑龙江省地方综合年鉴一等奖、2012卷获地区社会科学第十三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全面启动县区林业局年鉴的编纂工作,全区首部县级年鉴《新林年鉴》(2013卷)于2014年5月出版发行,首部《加格达奇区年鉴》(2013~2014)于2015年12月正式出版发行。
――创新引领,深度拓展谋事创业空间。全区地方志部门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实事求是,把努力编修出更多地方志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强化以修志编鉴为主业,统筹兼顾,有效拓宽编纂领域,在全区开展“志后工程”。
全面启动县区林业局年鉴的编纂工作,创建“大年鉴”的工作格局,促进全区年鉴事业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在国家、省没有成体系的理论研究、编写规范、指导范本的情况下,积极探索试点启动了《加格达奇简史》的编写。同时,积极启动推进行业(部门、专业)志编纂工作,将编纂行业(部门、专业)志作为全区修志工作的重要内容,合理安排时间、人员,对各行业各部门就志书的编写进行业务指导,f助制订编纂方案和大纲,审阅稿件,行业(部门、专业)志编纂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在全区启动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收集大兴安岭地区各行业各单位的年度详细资料,为下一轮地方志的编修奠定材料基础,为年鉴编写提供资料,及时形成有价值的地情资料,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多角度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地方志地方不大事业大,全区地方志部门牢固树立“小部门提供大服务”的意识,开发利用地情资料,通过建立网上方志馆、赠阅志鉴文献资料等形式和渠道,充分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治、资政、资商、资业,教化”的积极作用,为党委政府服务,为科学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为行署领导、区内外等相关部门撰写、提供地情资料20余万字。在“建区50周年建党93周年庆祝宣传”活动中,我们盘点兴安历史,编纂出版《兴安概览》,对大兴安岭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基本的展现,并免费向全区发放。地区地方志办公室年均向全国各地、全区各单位、地方志人才库人员赠阅地情书800余册,扩大社会效应,收到较好效果。
为了更好的提升服务功能,全区地、县、乡方志馆加强管理和利用,不断充实丰富馆藏文献资料,免费向公众开放,为单位和个人查阅提供便利。特别是地区方志馆实施数字化管理,新购进专业的图书管理系统,可实现书库管理和查询、借还书查询、图书存放位置设置、图书类别设置等数字化管理。
为了适应时展的要求,地区地方志办公室利用大数据挖掘信息并实现地方志的独特优势。搭建“互联网+”的平台,推进地方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把地方志数字化,在网络上进行呈现,全区已正式出版的42部地情书全部录入中国龙志――黑龙江省情信息网,实现资源共享,在线免费阅读。
――多管齐下,打造高素质方志队伍。人才是谋事创业的根基。地区地方志办公室根据全区地方志工作者多为兼职,业务水平不均衡,亟需培训等实际情况,因实施策,真功实做,创新操作模式。在全区组织开展地方志业务学习活动,通过举办、参加业务培训班,发放相关专业教材,观看地方志专家授课影像、课件,编写实践操作指导等措施,采取集中学习、面对面辅导、编间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开展业务培训。
为了给地方志人员提供一本简单易学、具有指导作用的业务手册,给各地、各单位提供一册互相交流的工具书。地区地方志办公室组织人员编纂《地方志读本》(约23万余字)一书,涵盖文件法规、学习研究、编纂指南等七大板块。建立全区地方志人才库,按行业分为21个部类,由专人负责管理,并及时进行信息更新,建立电子人才库,制定人才检索目录,入库人员约200人,并首次向人才库成员颁发聘书,有效保证了工作交流渠道畅通。
在黑龙江省地方志系统与省人社厅联合表彰先优模评奖中地区地方志办公室连续两届、漠河县地方志办公室曾一届被评为全省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在黑龙江省地方志系统先优模评奖中,7个县区局被评为全省先进集体,18人次被评为省先进工作者。
二、“十三五”真抓实干,全区地方志工作砥砺前行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做好2016年的地方志工作,对于“十三五”谋好篇、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现管理机制再强化。通过下发指导性文件或建立、实施相应的制度,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地方志管理机制得到强化和提高。一是5月23日,大兴安岭行署以大署办〔2016〕28号文件《大兴安岭地区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规划纲要》的印发,进一步明确了2016―2020年全区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科学规划了全区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地方志事业平稳有序健康发展。二是地方志工作首次被纳入《大兴安岭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在第七章“提升林区普惠民生事业”,第五点“促进文体事业健康发展”中提到,“加强地方志编修体系建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逐步建立方志馆、资料库及相关网站”,这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全区地方志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地方志工作被纳入《规划纲要》,进一步推动了地方志工作政府化,是全面落实地方志工作“一纳入,八到位”的具体体现,对全区地方志事业在新常态下全面、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实现志书编纂再推进。增强精品意识,严格质量标准,确保每部志书都能成为合格志书,争创精品佳志。一是推进《大兴安岭地区志》编纂工作。实行岗位责任承写制,将各篇编写责任落实到人,各承写编辑按篇目逐章逐节逐目收集、梳理从事件之始年代至2005年末的资料,对新启动的5个篇目进行资料的收集及编写。二是指导推进县级志书编纂。塔河县双管齐下,充分发挥在职及聘用人员的作用,在县志初步成型之后,投入人力启动了《塔河年鉴》的编纂工作。同时,开展了《十八站民族乡志》编写工作;松岭区志办对已完成的20篇初稿认真初审;图强林业局二轮志书19个篇目的初稿已完成98%。三是推进全区行业(部门、专业)志编纂,完成《大兴安岭地区物价志》终审、《大兴安岭地区教育志》编纂方案及篇目的审阅。四是推进地方简史编写工作。在完成二轮志书编纂出版、启动或已出版年鉴的“一县(呼玛县)一区(加格达奇区)一局(韩家园林业局)”试点开展地方简史写工作。目前,《加格达奇简史》正按地区评议意见审稿校对中;《韩家园林业局简史》(1991至2015年)篇目继续完善,正在查档并收集资料。
――实现年鉴编纂再夯实。年鉴是年度性的综合工具书,要切实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丰硕成果,这就需要我们在创建“大年鉴”格局的同时,注重细节的处理。一是《大兴安岭年鉴》(2016卷)编纂已进入总纂阶段。二是指导推进县级年鉴编纂工作。截至目前,全区14个县区、县级企业全面启动了年鉴编纂工作,启动率100%,其中,2个县区完成年鉴出版、2个完成终审,其余正处于初稿编纂阶段,基本上实现了地县两级综合年鉴全覆盖。我区首次有1名省志书终审专家库成员代表大兴安岭参与《黑龙江年鉴》的评议。
――实现地情服务再提升。一是充分发挥地情资料室或方志馆的作用。利用地方志的特殊功能,积极主动,贴近现实,更好地为社会各届提供咨询服务,将地方志成果推向社会,使地方志真正成为社会各界查阅地情资料的平台、展示兴安丰富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成果的窗口、外界走近兴安和了解兴安的桥梁。至目前,地本级为民政局、审计局、军分区、宣传部、资源局等单位提供了地情资料。地区地志办资料室已实现数字化管理,正逐步录入馆藏书籍,并组织人员对办内留存的照片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编号,并按照照片档案归档原则,对照片内容进行电子分类录入,加强对照片档案资料的管理。二是大兴安岭数字地情馆建成开馆。经过精心筹划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历经数月建设的数字地情馆,在全区上下共同的努力下,于今年7月28日,正式建成开馆。数字地情馆利用现代科技,融合多元化展示手段,构建了一个数字化的地情展示网络平台。数字地情馆分为数字方志、纵览兴安、走进兴安、兴安人物、发展有望、影像兴安、图说兴安、图书查询栏目,每个栏目分别从全区概况、文物古迹、民族溯源、光辉历程、生态旅游、名优特产、节庆赛事、历史人物、当代人物、先优模、历代职官、发展方略、城市名片、大事要录、自然风光、社会百业等400余个不同角度,图文并茂地全方面展示了大兴安岭的历史变迁与发展成就。
――实现方志队伍再加强。工作人员的素质,决定工作的整体水平,所以我们不断提高专兼职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方志队伍建设。一是开展业务培训,组织人员分别从《志书的竖写方法》、《志书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利用》及《志书编纂行文的规范化》三个方面为《大兴安岭地区教育志》23位编写人员进行了专题的业务讲解与指导授课。二是拟编写《年鉴编册》,现正进行资料收集工作。
近年来,随着国家卫生建设项目和医改政策的深入实施,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环境有了较大改观,但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短缺,人员素质偏低,医疗服务质量不高,人民群众在当地难以享受便捷全面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从而促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仍然存在。
2015年,关岭自治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深化医改这一中心任务,深入把握省委、省政府提出“像抓教育抓交通一样下更大决心抓好医疗卫生事业”的总要求,按照“抓人才、强服务”的工作思路,牢牢抓住精准扶贫这一重大任务,积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拓宽医疗卫生服务平台,基层卫生事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小病不出乡
服务在身边
“原来我们生病了都要坐近2个小时的汽车到县医院看病,来回车费要几十元,还要耽误家人的时间和劳力,增加了成本不说,也把人折腾得够呛。但不去县医院也不行,乡卫生院连简单的化验都做不了,怎么给我们看病啊。”关岭岗乌镇岗联村村民夏和夫向记者介绍道。
“通过2015年的医疗人才招聘,卫生院的化验、影像等设备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岗乌镇卫生院院长夏萍激动地说。岗乌镇位于关岭自治县西部,距县城47公里,是一个人口大镇,辖22个村,居民约2.5万人。但是镇卫生院以前只有7名医疗人员,其中1名职业医生,每天前往看病、咨询的就20人左右。因为一些检查设备无法使用导致群众对卫生院的医疗水平不信任,只要感觉不舒服就长途跋涉的往县医院跑,有些甚至还去到安顺市医院看病。
随着2015年关岭自治县委、县政府加大医疗投入,为岗乌镇卫生院配备了17名医疗人才,镇里同时投入300余万元资金,改善就医环境,新建了手术室、中医药科等特色科室。现在,岗乌镇卫生院拥有医疗人员24名,职业医生4名,每天前来就诊的病人有50多名,住院病人20多名,开展了11项医疗服务。此外,随着派去青岛城阳区医院交流学习的医疗人员逐步回归,卫生院将在2016年开展下腹部手术等医疗服务,让老百姓可以不出乡镇就能看病,减轻了群众的痛苦和负担。
赵坤2015年从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毕业,通过关岭自治县医疗人才吸纳项目的考试,分到岗乌镇卫生院工作。他高兴的告诉记者:“通过这次招考,我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还取得了编制。镇里还为我们解决了住宿、就餐等问题,卫生院也为我们提供了不断深造和学习的机会。我会安心在这里上班,为群众服务。”
关岭自治县断桥镇卫生院院长卢玲介绍到:“断桥镇有10个行政村,1.5万余人,原来每天就只有几个人来看病。自从增加了医疗人员,以前摆在那里接灰的设备开始有人使用,可以开展检查,来就诊的群众越来越多,看病成本降低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我现在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工资,而且还解决了编制,离家又近,工作环境也不错。这对于一个刚才校园走出来的学生来说已经很好了。”2015年7月才从安顺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罗永秀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据统计,2014年,关岭自治县共有乡镇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38人,2015年,通过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全县乡镇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增加到337人,缓解了全县医疗卫生技术人才紧缺的难题。
创新引才模式
强化服务质量
关岭自治县辖区总人口约38万人,目前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00家,其中县级公立医院1家,民营医院4家,乡镇卫生院13家,村卫生室15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全县千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为3.27张,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为0.69人,千人拥有护士数为0.96人,均低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乡镇卫生院人才匮乏和人员断层问题严重,高学历的毕业生引不进来,技术好的卫技人员又留不住,外来医疗人员少的现状突出。以致一段时期以来,全县乡镇卫生院长期面临环境差、病人少的现状,人才短缺匮乏成为困扰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群众对基层卫生院信任度下降,本来花几元钱在乡镇卫生院能看好的病,非得花几百元到县城就医,给本就不够富裕的群众加大了经济负担,因病致贫率有所提高。
2015年6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贵州省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保障水平促进精准扶贫试点工作方案》及工作实施细则,明确将关岭作为试点县之一。随后,全县按照扶贫开发“四个一批”要求,紧紧围绕解决老百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一问题,将“精准医疗”与精准扶贫有效结合,采取多种医疗精准扶贫措施支持精准扶贫,以填补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优质服务、突出医改重点任务、攻克医疗薄弱环节为抓手,全面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让医改“红利”最大限度惠及群众,切实为全县开展精准扶贫提供有力的健康保障。
“先要解决人的问题,有了医疗人才我们的乡镇卫生机构才能发挥作用,我们的老百姓才能得到实惠。”关岭自治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局长卢启斌说。县委、县政府及时转变过去撒网式引才方式,明确专人对全县卫生系统人才进行分析,按照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等进行分类。及时组建人才引进领导小组,分别深入到所需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学校,采取现场宣传、报名的方式,通过知识测试,从380多名报名者中择优引进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104名,全部安排到乡镇卫生院,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增加了8人,最低的乡镇增加了5人,最高增加了15人,有效填补了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紧缺的现状。同时,还到贵阳医学院、遵义医学院等医学类院校现场引进专业紧缺型人才,变过去“守株待兔”引进人才为主动出击上门招揽,通过简化程序、直接面试的方式,引进39名麻醉学、临床医学等专业高校毕业生到县医院工作,有效弥补了专业紧缺人才的不足。
通过精准引进大批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有效缓解了基层人才供求不平衡的问题,逐步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打破了过去部分基层卫生院无人开处方的局面。对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及时安排好岗位,采取“1+X”模式,进行传帮带。对在基层工作满半年的专业技术人员,及时选派到市、县医院跟班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充分借助与青岛城阳区对口帮扶机遇,选派3名医务人员到青岛城阳区挂职锻炼。
同时,借助卫生、计生系统合并之机,充分整合资源,不断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对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进行改造,优化就医和工作环境。
抢抓发展机遇
实施精准脱贫
“‘十三五’期间最大的民生就是脱贫,如何强化县乡村医疗服务的短板,解决老百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难题,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医疗服务机构可以派上用场,能有医疗人才充实到基础医疗机构,让群众减少就医成本,这是脱贫工作中医疗服务部门所做的重要工作。”关岭自治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韦锋说。
必须抓实人才引进,才能提供精准医疗服务。关岭自治县通过对现有人才的数量、专业和效益等进行全面摸底、综合分析、科学评判,结合当前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实际和群众对健康需求,从数量、专业、结构等对人才需求做出科学评估,做到有的放矢、因需引才,供求合拍、合理用才,真正让引来的人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更好地提供精准医疗健康服务,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抉择,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高职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高职院校要深刻认识“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紧密联系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联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在建设“一流院校、一流专业”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服务“三个陕西”的能力和水平。
用创新发展理念推进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
五中全会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首先,要树立崇尚创新的发展观,把认识和行动凝聚到创新发展上,形成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共识,立足传统、突破传统,依托现实、推动变革。其次,要从教育创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从而提升学院整体创新能力和水平。第三,要立足于国家骨干院校形成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基础与优势,以完善二级院系“混合制”办学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创新集团化办学模式;以凝练和培育院系“四个一”创新创业教育特色为载体(确立一个社会服务品牌项目,形成一个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一个典型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培养一个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品牌专业),深入推进“工学结合、产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广泛搭建社会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学院办学水平,增强学院服务“三个陕西”建设的能力。
用协调发展理念推进教科研协调发展
五中全会提出,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办学过程中,要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补齐短板、缩小差距,努力推动形成学院各项建设欣欣向荣、全面发展的景象。按照“专业和专业群同步发展,专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结合,校区与周边城市功能和产业联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和历史文化融合”的理念,按照“一流院校、一流专业”标准和要求,编制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健全完善“一章八制”和学院治理结构。坚持和突出专业优势和专业特色,整合力量建设一流专业,打造重点优势专业,形成关联度高、互为支撑、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专业群,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协调同步,教学、科研、管理协调同步,着力解决“办学思路功利化、学科设置同质化、管理方式行政化”现象,实现学院协调可持续发展。
用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现代大学校园建设
五中全会提出,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从教育的视角出发,校园的环境建设,可以分为人与人、人与大自然之间关系的建设。用绿色发展理念,让教育立足于生命的原点,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绿色校园、智慧校园”作为建设一流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学院整体发展规划。按山地校园、历史校园、景区校园、开放校园、信息化校园、无障碍通行校园的标准和要求,确定建设目标和路径。紧紧围绕绿色、智慧、低碳、节能这一核心,加快老校区改造步伐,完善新校区功能设施建设,推进节能环保产品的使用。加强绿色校园建设,遵循自然规律,突出特色,合理布局,注重低碳循环,科学进行绿化,将绿色环保、企业文化融入校园环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环境育人效果,努力增强学生绿色环境保护的责任心,实现人与校园建筑的和谐统一。
用开放发展理念推进开放办学和教育国际化
五中全会提出,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用开放发展理念推动建立职教联盟与推进教育国际化,不仅能够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满足了人民群众选择性教育需求,而且可以加快教育体制与机制创新进程,是多赢之举。一方面,通过引入第三方参与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能够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校校联合实施人才培养,能够提升毕业生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同时,通过开放引进高素质创新创业团队、行业能工巧匠开展实践教学,可以更好地改善师资结构,建设一流的“双师型”人才队伍;通过广泛开展学习交流,不断汇聚优秀教育理念、教育资源,可以少走弯路,减少投入,缩短改革和创新周期;立足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职业教育国际化,开展教育服务输出,推进双向开放、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打造多层次、宽领域、全口径的对外开放态势,不断提高学院开放化程度和国际化水平;通过深化校企、校校联系与合作,扎实做好协同创新、协同培养、协同项目,以国际化视野,积极推进国际化步伐并实现新突破。
用共享发展理念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五中全会提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牢固树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谋划人民福祉。一方面,以白鹿原大学城高校联盟为依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白鹿原区域教育体系,完善从幼儿园到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服务体系,提升教育服务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按照省政府赋予的职教研究和职教师资培训职能,联系县级职业教育中心、职业中学、职业中专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和培训活动。同时,把学院事业发展同维护和实现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把发展的成果体现在拓展教职工成长空间和提高教职工生活水平上,认真解决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提高师生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不断增强教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努力营造学院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