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院智能化施工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PDCA循环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4-0188-02
1 前言
医院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需要不断地吸纳和完善。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医院信息化就慢慢建立起来了,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医院信息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单机应用、部门级局域网、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在数字化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为了深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我国医院现代化的进程,医院的智慧建设成为客观需要。智慧医院是我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是智慧地球理念在医疗行业的一个具体应用,是当数字化医院达到功能覆盖全面、系统运行稳定的程度后逐步实现的。所谓“智慧医院”是医疗机构以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基础,利用最先进的互通信技术,通过打造以电子病历(EMR)为核心的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就医患者、医务人员、后勤管理人员、领导管理层、流程制度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医院智慧化。
2 智慧医院的发展现状及体系架构
2.1 智慧医院的发展现状
目前一些信息化走在全国前列的三甲医院已经开始了智慧医院的建设。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是由吉安市委市政府出资建设,委托上海市东方医院经营管理的一家公立三级医院。在医院建设过程中,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参考沿海发达城市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充分调研,以建设绿色智慧医院为总体目标,利用先进成熟的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自控技术、现代通信与节能技术,向患者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就医环境。自医院开工建设以来,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智慧医院”建设已初见成效[1]。
2.2 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
智慧医院通过信息集成及通信协同实现人、物、系统之间的高效沟通协同,是医院优化医疗、后勤资源配置,持续为医护人员、医院管理层提供决策的高效生态系统。根据目前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医院建筑设施建设、业务流程、科室分布等状况,现阶段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主要由五大部分构成[2]:(1)即信息化基础设施。(2)业务数据传输及集成。(3)临床数据集成平台。(4)以病人为中心的前台作业平台。(5)后勤运营管理平台。五大部分需相互依存、数据共享、信息融合,实现五大部分总体集成,才能体现智慧医院的智慧功能。
3 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组成及功能
3.1 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组成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应满足医院内高效、规范与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应为就医患者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促进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及均等性等提供技术保障;实现医院“设备智能化、网络互连无线化、办公无纸化、医疗数据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等功能。
以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智慧医院”建设为例,信息化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1)信息网络设施,包括: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这是智慧医院的信息传输系统;(2)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数据存储中心、信息安全服务平台等,这是智慧医院的公共数据存储、信息交换及运营支撑平台;(3)建筑设备智能化系统,主要是包括综合安防系统、防盗报警、门禁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电子巡更、广播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能耗管理系统等;(4)多媒体集成系统,主要包括手术示教系统、信息系统、智能会议系统等[3]。
3.2 智慧医院的功能
从信息化基础设施在智慧医院所扮演的角色来看,信息化基础设施具有以下功能[4]:
(1)智慧医院基础数据的采集者。医院信息化的离不开基础数据的收集,就诊患者的数据、医务人员的数据、智能设备的实时数据以及其他临床数据的采集都离不开信息化基础设施。(2)智慧医院信息的传递者。基础数据采集之后需要传送到各个应用平台进行分析,否则采集的数据所携带的信息就失去了作用。而信息的传递需要信息化基础设施中的综合布线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来实现。(3)智慧医院智能设备的监控者。各种智能设备已经广泛应用在医院管理中,这些智能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情况等需要得到有效监控,而信息化基础设施就能实现以上功能。例如空调能耗控制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4)智慧医院安全的守护者。医院作为一个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在医闹事件层出不穷的社会环境下,日益严重的安全防范形势必须得到有效解决。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综合安防系统可以实现室内、室外无死角监控。每个护士站均布放报警系统,重要区域实现了入侵检测系统。这些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医院的安全运营提供了最有利的保障。
4 关于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每个医院建设的规模、需求、解决方案以及施工单位的实力等不一致,造成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一样。以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为例,建设过程中主要遇到以下问题[5]:
(1)建设前期工程规划与设计注重全局,忽略细节。在前期规划过程中,方案设计考虑系统比较全面,各个子系统在功能上能满足要求,但是各个子系统的内部方案考虑不全面,有些设计脱离了施工现场,造成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必须变更,从而引起预算增加。例如:整个医院由四栋大楼组成,且楼与楼之间间距较大,楼与楼之间互联设计采用多模光纤;各个楼层弱电间重要接入设备没有设计UPS供电;弱电间没有防雷接地;灾备机房没有配备UPS;重要业务没有采用双链路等。(2)难以制定准确的工程建设计划。由于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各个科室的需求随时会更改,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变数,很难制定准确的计划。例如:某个医技科室临时更改信息点的布置和数量,造成工程返工和浪费;后勤保卫部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监控点位及要求,室外管路建设因冬雨期无法施工造成工期后延;无线网络设计方案无法满足使用要求,无线信号在某些区域较弱,导致需调整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案。(3)各个专业工种的配合协调比较困难。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强电、给排水、暖通、装修、净化等专业有交叉面配合,而每个专业的现场负责人、施工方案不一样,进度计划安排不同步,各个专业在建设过程中缺乏联络和沟通,造成在建设过程中各专业相互扯皮,甚至会破化其他专业已完成作业面。(4)施工单位施工质量无法达到设计要求。信息化基础设施子系统较多,专业性很强,因此对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能力、经验、业务水平要求也比较高。工程招标时中标单位低价中标,由于中标单位中标价远低于市场价,货源得不到保证,造成施工单位在建设过程施工缓慢,施工过程中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
5 PDCA应用于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管控方法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或者持续改进螺旋(continuous improvement spiral),最早由休哈特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的组合,其内在含义是指在管理过程中采用以上四个步骤循环往复,保证目标持续改进的过程。
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由四栋建筑物组成,建筑面积约为11万m2,所有信息化基础设施必须要在7个月内完成所有子系统的建设,使医院满足开业条件,这一要求使进度控制从项目开始之初便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该项目能在预定的期限内高质量地顺利完成,项目业主在进度控制中引入PDCA循环理论,以便对整个工程的进度实施动态管理。
(1)计划(P)。信息化基础设施在建设之前,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包括建设业主、使用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分析各个领域的需求,同时对信息化系统实施的医院进行参观学习,然后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实施计划包括整个项目工期进度计划、月进度计划、周进度计划,每种进度计划类型明确负责人、完成时间、具体措施、完成目标。实施计划经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工程管理人员批准后予以实施。建设业主以该计划为依据,日后对项目进度进行动态的跟踪控制,以便及时提出改进措施。(2)执行(D)。施工单位根据制定的计划严格执行任务,建设业主、监理工程师建立现场解决问题机制,将办公地点直接设在施工现场,积极发现问题,对已发生影响进度计划的问题及时处理。协调信息化基础设施施工单位与其他工种交叉作业面,保证场内的正常的施工秩序;严格执行材料、设备进场报验制度,保证施工质量;监督施工工序,做好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及时确定现场签证;处理合理的工程进度支付凭证,确保施工单位施工流畅性,提高施工单位积极性。(3)检查(C)。建立现场巡查、不定期抽查、周例会调度机制;检查项目实际进度是否已经超出的计划,并判断其在整个网络计划中对后续项目及总进度可能造成的影响。若超出,要求施工单位提出改进方案并要保证方案严格执行;保证项目各子系统实施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排除对项目不利的人员或限制他的权限;发现项目存在的风险,尽早进行规避和做好应急预案,向领导决策层报告项目状态、项目进展和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等。(4)处理(A)。在处理阶段应对第一阶段施工情况以及相关经验进行总结,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项目施工计划实施有效的修正,在确保无误的基础上对各个环节的程序进行完善,从而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性。此外还应当将本阶段乃至整个PDCA循环中尚未有效完成的计划接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之中,进行二次循环。
6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化系统将会成为未来智慧型医院的有利保障。完善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PDCA循环的使用使得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管理方面更加科学有效,使项目进度处于一种动态管理中,通过每一次循环不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提高了管理手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证工程建设费用、工期、质量、安全达到预期,建设成真正的智慧医院。
参考文献
[1]史洪飞.总医院智慧医院建设初探[J].解放医学院学报,2013(5):522-523.
[2]陈金雄.构建智能型数字化医院[J].医疗卫生装备,2010(2):1-4.
[3]吴艳艳,唐源.医院智能化建设及其在智慧医疗发展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5(36):38-41.
关键词:建筑机电;安装施工;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S95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建筑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当中一直都存在着机电安装工程,机电安装工程在建筑工程的整体结构完成之后就开始,然后在建筑工程的装饰工程开始之前结束,所以机电安装工程对建筑工程的整个施工工期有着直接的影响。建筑工程中的机电安装工程包含的内容非常多,而且在实际的安装过程当中也非常的复杂。在建筑工程中机电安装主要就包括了电气、设备、给排水、暖通、通信、消防以及自动化的控制系统等。机电安装在施工的过程当中涉及面非常的广,而且施工的周期也比较的长,施工比较的复杂,同时技术性也很高,那么为了能够保证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就应该要加强对质量的控制。本文主要对现代建筑机电安装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和现状进行了介绍,然后分析了加强质量控制的对策。
一、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特点
(一)涉及面较广
建筑机电安装的涉及面较广,且跨度较大,通用性较强。建筑机电安装不仅包含电器工程、电子工程、机械设备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等方面,还涉及到消防、动力、管道、电梯、环保等工程,施工活动涵盖了从设备采购到工程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直至机电设备正常使用为止。现代科技不断进步,建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极为迅速,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技术更为复杂,机电安装施工质量面临挑战。
(二)工期较紧张
由于建筑机电安装涉及面广,施工过程复杂,这对施工进度产生一定影响,使机电安装施工工期较为紧张。同时,由于在建筑机电安装过程中,往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或者补充,边施工边进行二次设计,同时要保障施工材料及设备的高效利用,这给施工进度造成影响,工期得不到保障。
(三)技术要求高
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壮大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等新兴技术在建筑机电安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型吊装、装配、检测等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这对建筑机电安装施工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二、对现代建筑机电安装质量控制现状
(一)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在设计的过程当中深度还不是很足,所以很多机电设备实际的可用性都显得比较的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的机电设备市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机会,机电产品的型号以及规格非常的多,但是国家不可能对这些机电产品的型号和规格进行统一的要求,所以在对机电安装工程进行设计的时候,在设计中就应该要把各个机电设备的规格以及型号等相关的参数标明,这样在对机电设备进行采购的时候,才能够有相关的依据。但是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很多都只是在系统图纸中把设备旁边设备厂家的产品型号以及编号标注出来,对于一些比较详细的规格等参数却没有标注,这样采购人员就不能够有效的去完成工作,甚至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二)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噪声与震动大
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环境质量要求也在提高。建筑施工工程要重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如医院、教学楼等对噪声与震动要求很严。一般机电安装过程中噪声与震动来源于冷冻机组、空气处理机、变压器等动力机电设备。这些机电设备在运行中因转动的惯性力和偏心不平衡产生干扰,引起设备的震动,再通过底部管道与建筑相连部分产生震动和噪声。这些噪声震动通过空气声波向周围辐射噪声,影响周围居民生活工作与学习。
(三)施工操作不规范,各部门配合度不够
建筑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技术不规范导致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不仅给施工企业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而且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甚至出现人员伤亡现象。同时,由于机电安装工序复杂,技术要求高,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但实际过程中,各部门的配合度不够,极易造成施工错漏,从而引发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
(四)建筑机电安装流程不够规范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每个施工环节有着细致化的施工工序要求,因此要严格按照安装流程相关规范标准来进行操作,防止由于人工操作失误及配装顺序错误等而引起一系列问题,从而可以降低建筑机电安装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然而在实际安装施工中,却存在不规范操作的现象。比如,在高压机电设备配变电所安装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为了减少施工成本,就会在建筑物中的冷水机和水箱附近安装发电组和相关的配电设备,这样做在给高压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埋下安全隐患的同时,也会对其他机电设备的运输通路产生不同程度的阻碍。
三、现代建筑机电安装质量控制的要点
(一)电力电缆的质量控制措施
在对电能进行输送的时候,电力电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载体。如果在机电安装的过程当中,使用的电力电缆质量不是很好的话,那么在实际的使用过程当中就会经常发生用电的安全事故。在实际铺设电缆的过程当中,一般情况都是沿着竖井、沟道以及桥架来完成的,而且在铺设的过程当中使用电缆的型号和规格比较的多,同时电缆的总体数量也很多而且比较的集中,所以就必须要对电缆进行严格的审查,然后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这样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才不会造成混乱,而且也不会在电缆的使用过程当中比较热或者是那些信号电缆相互之间产生干扰影响。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是一个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以及工艺性的工作,要想做好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那么对于在各个安装施工阶段的相关技术要求以及施工工艺就应该要认真落实好,同时现场的施工人员也应该要认真的做好把关的工作,如果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发现了在施工现场对设计进行擅自修改的情况以及出现了和设计的规范以及文件不相符合的情况,那么现场的施工人员就应该要将这些情况记录在案,这样在最后对系统进行整体的调试和开通的时候,才能够有效的建立起技术管理的数据档案。
(二)安装施工阶段的管理措施实现智能化
现代化、信息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因此建筑机电工程施工也要结合现代高新技术,实现施工阶段管理智能化,节省成本,增大企业收益。具体做法就是:实际安装时,要依据建筑物的具体需求选择相应的智能化系统。对于供配电设备来讲,智能建筑的供配电系统要设计一个直接向客户提供覆盖整个能源转换链的全套系统。在不断追求产品的性能设计上,保证环保型低能耗、低噪声、无漏油、无漏水、无电磁干扰、无繁杂的轨道线路油渍污染的机电设备。在机电安装上使用无限网络技术会使机电安装控制系统大量使用最新、最快的微机,从而会进一步提高整体机电运作的可靠性、稳定性且智能化加强。
(三)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的进度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包括土建施工、机电安装施工、装饰施工等环节,机电安装工程施工仅是建筑施工的一个环节,不能主导建筑的整体施工,却能影响建筑施工的工期,机电安装工程是排在建筑工程中土建施工之后、装饰施工之前的,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旦耽误施工进度,就会影响下一个装饰施工环节的工期,直接对整个建筑施工工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应做好进度管理的工作。首先,要做好与各个施工单位之间的沟通,尤其是土建施工和装饰施工单位,相互了解工期,并做好机电安装施工工期的预算。其次,要通过工期的预算表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做好进度管理工作,保证按期完成施工任务,以此来提高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的管理,促进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顺利进行和顺利竣工。
结束语
建筑机电安装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一定要重视对机电安装施工质量的控制。要加强对安装过程中的管理,完善各项施工制度,提高施工人员施工水平和安全意识,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上,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创造出更大价值。
参考文献:
[1]于文婷.建筑机电安装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J].机电信息,2011,12:189-190.
[2]孙庚健.浅谈建筑机电工程安装施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2:223.
【关键字】:基建管理严谨合理科学化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医疗场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医院的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各地均有大量的医院建筑项目在陆续建设,但在如此密集快速的发展过程中,有些成功的经验,也有些存在诸多问题,造成一些诸如功能不能满足,医疗流线不够合理导致重复整改,造成人力物力浪费的现象等。医院基础建设管理的优劣最终体现在建筑产品的质量和医疗使用所产生的效益上,因此要保证医院建筑产品的高效优质,必须从抓基建管理着手,加强基建管理的科学化。现就笔者医院基建管理策略的一些体会做一个简单的论述。
第一、广收前期资料,制定严谨而科学的立项论证
作为公立医院,在项目审批的过程中,均要求向卫生局、政府发改委提供可行性论证报告,并要附录投资金额的概算,资金来源与项目规模大小。但由于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或资料的不完善,大多数立项申请流于形式,其内容一般是简单的医院情况介绍,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分析比较浮浅,缺乏对整体医疗环境的论证与分析和项目经济性的比较,这就造成了投资的盲目性。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在工程前期切实制定相应的论证规划。在任一基建项目论证的初期,由于医院场所的特殊性,基建部门就应该组织相关专业人员确定实施方案,拟定项目任务书等。要将医院要求充分详细的与各方人员沟通,制定合理且长远的规划。对于新建项目,一定要组织相关医疗建筑专业类专家进行论证、评审;对于改造项目也要组织涉及到的各部门进行针对性协商,多角度的设计优化。
投资概算对医院来说也是投资决策的依据,任何基建项目都涉及到成本费用的支出,医院建设除了要考虑社会责任因素外,也要考虑项目经济支出的可行性。项目建设内容与施工范围的要求一定要清晰明了,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前提下,立项阶段就要明确限额设计,优化经济指标。由于近年来,医院基建项目越来越多,投资越来越大,财务风险越来越高,有些还直接关系到医院能否正常运转,所以应在严格的项目可行性论证的前提下,实行项目资金预算编制制度和项目投资效益预测分析报告制度,树立成本意识,切不可随意支出,浪费国家财务。
第二、熟练掌握规范要求,确定合理医用流程
医院建筑首先要符合国家相关建筑设计标准,同时必须满足院内不同科室的流程需要,因此不管是在新建还是改造项目中,都需要我们基建人员不仅对医疗功能较为熟悉,也要对相关建筑设计专业知识和规范有着充分的了解,否则可能导致有些设想因与建筑规范的矛盾而无法实施或得不到很好的体现。
工程方案设计坚持“先进适用、经济合理”的原则。医院建筑总体的发展趋势是人以为本,为人民服务;体现在医院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智能化、人性化及实用性与先进性上。医院建筑始终是为医疗功能服务,通常情况下功能区分为医疗区、科研区、行政后勤区等,各个不同功能要能做到明确、合理;围绕医疗区做到既联系方便又不互相干扰,其中医疗区分为门诊、医技、病房等区域,既要考虑流程的合理性,也要考虑管理的方便性,如病房区与门诊医技分开,便于陪护管理;而又不能分开太远,以免影响病房病人的就医检查。
第三、严格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施工的管理贯穿整个工程周期,首先是施工前期进场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是大量人工、机械、时间,将成千上万种材料组合在一起成为建筑产品的过程。只有参与建设的各方共同努力、互相协调、精心管理,积极主动地解决施工中发生的各种问题,才能高质量,低消耗的按期完成工程。作为医院基建部门,要努力执行相关工程合同中所规定的义务,协调院内各部门工作,为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协调施工单位做好施工工期排班及施工方案,特别是医院很多维修或扩建项目时不能停止医疗服务,因此,工程施工方案中要特别注意施工顺序、施工进度、施工方法、施工中采取的临时措施等。尽量避免给正常的医疗环境造成影响,特别是改造时,如门诊楼一般只能晚上改造,病房要错层改造,有些施工实际无法按正常施工程序完成等,造成施工单位人工费用与临时保障费用增加。因此,必须仔细分析研究其可行性与经济性,特别是对于临时设施的布置也应考虑长远.尽量做到一次规划多次使用。
把好工程技术、质量关。医疗建筑的安全至关重要,基建科要建立健全质量认证体系,对工程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严格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分部分项工程实行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再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做到“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施工”。严格执行设计变更手续,及时解决现场出现的各种技术及质量问题,严格控制材料的检验制度。加强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做好隐蔽工程验收和材料进场工作。隐蔽工程特别如地基及基础、钢筋混凝土等部位,属要害部位,对建筑安全起重要作用,不可掉以轻心,施工中尽量多留施工照片或隐蔽前检测资料;必须按照设计及规范的要求达到合格后才能允许隐蔽。另外,隐蔽工程及现场签证还是结算的依据,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建议隐蔽前所有相关部门参于联合验收签字,严防弄虚作假。对进场的材料采取报验制度,严格核对合同中所规定的质量、品牌,检验符合要求才使用。
第四、采取措施,加强投资资金监管力度
首先加强设计图纸质量,图纸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图纸也是编制工程预算的依据,图纸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设计的合理与否又直接关系到造价的高低。招标前组织捆标答疑、对图纸进行会审不仅仅可以解决设计中的错误、漏项等问题,还能尽量减少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另外,还要组织人员对建筑材料,特种设备、水电设备器具等的质量、品牌、价格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并作出明确的规定,避免工程费用的增加。
其次,在招投标机制中精选施工队伍。工程招标是一种竞争性措施,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进行招标时要认真执行《招投标法》,由招标公司公开、公正的认真筛选,选择“报价合理,保证工程质量及工期,经济效益好,社会信誉高”的施工队伍。事实证明,严格履行招投标程序所选出来的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施工机械化条件及施工工艺都明显优于其它施工队伍,这无疑是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
再次,认真核实现场签证管理;由于医疗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或院方领导与政府主管部门的因素;导致在施工实践中不确定因素较多,人为因素所占比例较重;由此带来一些工程施工中签证,甚至有时为赶进度而评审来不及完成的事后签证,待工程完成后决算才上报。结果造成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的局面。所以,对工程中发生的各种签证,基建管理人员应深入现场,了解第一手资料.并对可能发生的大额费用提前与审计部门予以沟通,做好跟踪审计。从而在保证工程质量、进度的情况下,确保基建资金的合理使用。
最后,加强审计管理,做好预决算工作;跟踪评审能有效地控制基本建设投资,合理利用资金,降低工程造价。基建管理员要深入施工现场,随时掌握工程的进度、隐蔽、质量、变更等情况,在进行工程竣工结算审核时,要认真收集结算有关资料,严格按双签定的计价方进行结算。避免弄虚作假,夸大工程量,以确工程结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第五、严格执行工程竣工验收,做好资料归档
竣工验收是工程管理最关键的一环,是对工程建设结果的全面考核,同时也能总结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一般正式交工验收前都进行预验,预验要按设计和验收规范进行逐一检查,发现做法与设计不符或质量不合格的地方要认真记录,并坚决要求返修,以保证工程正式验的顺利通过。决不能因验收未把好关,交付使后又出现大量的质量问题,导致必须返修而影响医院正常的工作和造成资金的浪费。
什么是BIM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它是利用三维数字技术创建的工程数据模型,并利用该模型集成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来提高工程项目设计、建造、运营的效率。
BIM的技术核心是在计算机中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模型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该信息库不仅包含描述建筑物构件的几何信息、专业信息及状态信息,而且还包含了非构件对象(例如空间、运动行为)的状态信息。借助这个富含建筑工程信息的三维模型,可以大大提高建筑工程信息的集成化程度,这就为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利益方都提供了一个工程信息交互和共享的平台。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利益方增加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结合更多的相关数字化技术,BIM模型中包含的工程信息还可以被用于模拟建筑物在真实世界中的状态和变化,使得在建筑物建成之前,项目的相关利益方就能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成败做出最完整的分析和评估。
BIM的特征三维可视化
可视化即“所见所得”的形式,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可视化三维平面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例如经常拿到的施工图纸,各个构件的信息在图纸上是采用线条绘制表达的,其真正的构造形式就需要建筑业参与人员去自行想象。而当前建筑形式各异,造型复杂,这种平面的图纸呈现出诸多的局限性。所以BIM提供了可视化的思路,让人们将以往的线条式的构件形成一种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展示在人们面前。
当然,目前也有许多设计单位会做各种效果图,这种效果图是分包给专业的效果图制作团队通过识读设计制作出的线条式信息制作出来的,并不是通过构件的信息自动生成的,缺少了同构件之间的互动性和反馈性。而BIM提到的可视化是一种能够同构件之间形成互动性和反馈性的可视,这种可视化的结果不仅可以用于效果图的展示及报表的生成,更重要的是项目的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
*模拟性
在设计阶段,BIM可以对设计上需要进行模拟的一些东西进行模拟实验,例如:节能模拟、紧急疏散模拟、日照模拟、热能传导模拟等;在医院建筑策划和设计中可以利用BIM对医院的物流系统、二级医疗系统流程进行模拟,以求最优化的功能布局。
在招投标和施工阶段可以进行4D模拟(三维模型加项目的发展时间),也就是根据施工的组织设计模拟实际施工,从而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来指导施工。同时还可以进行5D模拟(基于3D模型的造价控制),从而实现成本控制;后期运营阶段可以模拟日常紧急情况的处理方式,例如地震人员逃生模拟及消防人员疏散模拟等。
*信息集中与优化
事实上,整个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就是一个海量信息集中并不断优化的过程,在BIM的基础上可以做更好的集中、更好的优化。没有准确的信息做不出合理的优化结果,BIM模型提供了建筑物的实际存在的信息,包括几何信息、物理信息、规则信息,还提供了建筑物变化以后的实际存在。现代建筑物的复杂程度大多超过参与人员本身的能力极限,BIM及与其配套的各种优化工具提供了对复杂项目进行优化的可能。
建筑全生命周期中BIM的应用
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来看,BIM的应用对于提高建筑行业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科学技术水平,促进建筑业全面信息化和现代化,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BIM在中国被逐渐认识与应用,特别在国内工程建造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BIM已在国内一些大型工程项目中得到积极应用,涌现出很多成功案例,充分展现了BIM在建筑工程行业的应用价值。在国内的部分医院工程已经开始采纳BIM,将其运用于工程建设和日常运营管理。
BIM的信息具有可追溯性、共享性、透明性的特点,贯穿于工程整个生命周期,使之成为智能化(制造)建设和数字化医院管理的平台。
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建立和维护BIM模型,实质是使用BIM平台汇总项目团队所有的项目信息,消除项目中的信息孤岛,并且将得到的信息结合三维模型进行整理和储存,以备项目全过程中各相关利益方随时共享。
由于BIM的用途决定了BIM模型细节的精度,同时目前仅靠一个BIM工具并不能完成所有的工作,所以目前业内主要采用“分布式”BIM模型的方法,建立符合工程项目现有条件和使用用途的BIM模型。根据需要,这些模型可能包括:设计模型、施工模型、进度模型、成本模型、制造模型、操作模型等。
这种“分布式”模型往往由相关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或者运营单位根据各自工作范围单独建立,最后通过统一的标准合成。这将增加对BIM建模标准、版本管理、数据安全的管理难度,所以有时候业主也会委托独立的BIM服务商,统一规划、维护和管理整个工程项目的BIM应用,以确保BIM模型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安全性。
BIM在医疗建设项目策划与设计中的运用
*场地与交通组织分析――得出最佳方案
在医院建筑工程中,场地的选择和布置对医院的后期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场地分析是研究影响建筑物定位的主要因素、确定建筑物的空间方位、确定建筑物的外观、建立建筑物与周围景观的联系过程。在规划阶段,场地的地貌、植被、气候条件都是影响设计决策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通过场地分析来对景观规划、环境现状、施工配套及建成后交通流量等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及分析。例如:利用BIM模拟医院交通流线和出入口布置分析以求最佳方案。
传统的场地分析存在诸如定量分析不足、主观因素过重、无法处理大量数据信息等弊端,尤其是一些山坡地、河道低洼地,通过BIM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 GIS),对场地及拟建的建筑物空间数据进行建模,通过BIM及GIS软件的强大功能,迅速得出令人信服的分析结果(如土方平衡量、排水泄洪方案等),帮助项目在规划阶段评估指定场地的使用条件和特点,从而做出新建项目最理想的场地位置、交通流线组织关系、建筑主体布局等关键决策。
*模拟空间发展――做关键性规划
在医院建筑策划时,我们总希望在用地与建筑空间留有发展余地,用于满足日后发展或功能转变之需。
策划是在总体规划目标确定后,根据定量得出设计依据的过程。相对于根据经验确定设计内容及依据(设计任务书)的传统方法,医疗建筑策划利用对建设目标所处社会环境及相关因素,包括对城市化进程、人口图谱、疾病谱和当地医疗资源及分布等进行逻辑数理分析,研究项目任务书对设计的合理导向,制定和论证建筑设计依据,科学地确定设计的内容,并寻找达到这一目标的科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以实态调查为基础、以数据分析为手段对目标进行研究。
BIM能够帮助项目团队在建筑规划阶段,通过对空间进行分析来理解复杂空间的标准和法规,从而节省时间,为团队提供更多增值活动的可能。特别在客户讨论需求、选择以及分析最佳方案时,借助BIM及相关分析数据,可以做出关键性的决定。
在建筑策划阶段,BIM还会帮助建筑师随时查看初步设计是否符合业主的要求,是否满足建筑策划阶段得到的设计依据,通过BIM连贯的信息传递或追溯,大大减少设计阶段因不合理设计造成修改的巨大浪费。
*评估设计方案――获得较高的互动效应
在方案论证阶段,项目投资方可以使用BIM来评估设计方案的布局、照明、安全、声学、色彩及是否符合相关规范。BIM甚至可以做到利用建筑外观部分的细节来迅速分析设计和施工中可能需要应对的问题。
以某医院某科室门诊区域的设计为例,我们可以利用BIM去模拟测算,以判别门诊设计的合理性。该科室日常常规参数如下:
常规门诊量:150人(最高峰250人);
峰值门诊时段:9:00―11:00 (平均1人/5分钟);
平均就诊时间:20分钟;
患者可容忍等候时间:老人45分钟,中青年30分钟。
通过对上述数据进行模拟动态测试,可以对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具体内容包括:
人群是否始终或长时间处于聚集状态,从而判断整个科室诊室区域面积是否足够;
什么时间就诊人群开始聚集,聚集在何处,以此判断整个诊室区域面积、诊室数量和候诊空间的比例是否合理;
根据诊量高峰与低谷的比例,调整部分专科门诊的开放时间,如某些慢性专科门诊,高峰时段不开门,而在低谷时段开放;
根据对患者就诊路径、就诊时间、等候时间规律的判别,考虑在诊室区域植入相关医技、治疗功能。
在这个案例中,通过BIM平台的运用,可以优化诊室设计方案,使之更高效、舒适、方便,达到诊室设计效果最佳状态。
方案论证阶段还可以借助BIM方便地、低成本地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以供项目投资方进行选择,通过数据对比和模拟分析,找出不同解决方案的优缺点,帮助项目投资方迅速评估建筑投资方案的成本和时间。
对设计师来说,通过BIM来评估所设计的空间,可以获得较高的互动效应,以便从使用者和业主那里获得积极的反馈。设计的实时修改往往基于最终用户的反馈,在BIM平台下,项目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比较容易直观地展现并迅速达成共识,相应地,决策所需的时间会比以往减少。
*可视化设计――真正的三维方式来完成建筑设计
建筑师在与医生沟通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医生无法判别使用面积是否足够的问题,3Dmax、Sketchup这些三维可视化设计手段的出现,有力地弥补了业主对传统建筑图纸识别能力缺乏造成的和设计师之间的交流鸿沟,但由于这些软件设计理念和功能上的局限,使得这样的三维可视化展现不论用于前期方案推敲,还是用于阶段性的效果图展现,与真正的设计方案之间均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对于设计师而言,除了用于前期推敲和阶段展现,大量的设计工作还是要基于传统CAD平台来完成。但由于CAD平台的功能局限,使得设计师不得不放弃三维空间的思考方式,退而求其次地使用平、立、剖三视图的方式表达和展现自己的设计成果。这种由于工具原因造成的信息割裂,在遇到项目复杂、工期紧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出错。
BIM的出现,使设计师真正回归到了三维的世界,使用三维的思考方式来完成建筑设计,同时也使业主真正摆脱了技术壁垒的限制,随时了解自己的投资与回报。
*多专业协同设计――从单纯的设计阶段扩展到建筑全生命周期
协同设计是一种新兴的建筑设计方式,它可以使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专业的设计人员通过网络协同展开设计工作。协同设计是在建筑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建筑的传统设计方式必须得到改变的背景下出现的,也是数字化建筑设计技术与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现有的协同设计主要是基于CAD平台。这种基于二维的协同设计并不能充分实现专业间的设计信息交流,这是因为CAD的通用文件格式仅仅是对图形的描述,无法加载附加信息,并且由于平台局限,专业间的数据不具有关联性,导致计算机图形技术和专业设计内容未能很好融合。
BIM的出现,使协同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文件参照。BIM技术为协同设计提供底层支撑,大幅提升协同设计的技术含量。协同设计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设计交流、组织及管理手段,它与BIM融合,成为设计手段本身的一部分。借助于BIM的技术优势,协同的范畴也从单纯的设计阶段扩展到建筑全生命周期,需要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各方的集体参与,因此具备了更广泛的意义,从而带来综合效益的大幅提升。
*建筑性能化分析――可自动完成
利用计算机进行建筑物理性能化分析,国外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甚至更早,早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并已开发出丰富的工具软件。但是在CAD时代,无论什么样的分析软件,都必须通过手工的方式输入相关数据才能开展分析计算。而操作和使用这些软件不仅需要由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培训才能完成,同时由于设计方案的调整,造成原本就耗时耗力的数据录入工作需要经常性的重复录入或者校核,导致包括建筑能量分析在内的建筑物理性能化分析通常被安排在设计的最终阶段,使得建筑性能化分析趋于象征性。最终导致了建筑师在进行方案设计时,无法非常方便地对设计方案进行定性与定量的性能化计算分析,或者建筑设计与性能化分析计算之间发生严重脱节的现象。
利用BIM技术,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创建的虚拟建筑模型已经包含了大量的设计信息(包括几何信息、材料性能、构件属性等),只要将模型导入相关的性能化分析软件,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析结果,原本需要专业人士花费大量时间输入大量专业数据的过程,如今可以自动完成,这大大降低了性能化分析的周期,提高了设计质量,同时也使设计公司能够向业主提供更专业的技能和服务。
BIM在医院工程建设中的运用
*工程量快速统计――可用于成本估算
BIM是一个富含工程信息的数据库,可以真实地提供造价管理需要的工程量信息,借助这些信息,计算机可以快速对各种构件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大大减少根据图纸或者CAD文件统计工程量带来的繁琐人工操作和潜在错误,同时能够非常容易地实现工程量信息与设计方案保持完全一致。
BIM在这一领域的成功应用,给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带来质的飞跃。通过BIM获得的准确的工程量统计,可以用于前期设计过程中的成本估算;在业主预算范围内,探索不同的设计方案,或者对不同设计方案的建造成本进行比较;进行施工开始前的工程量预算以及施工完成后的工程量决算。
*3D管线综合――及时排除施工中的碰撞冲突
在CAD时代,设计院主要由建筑或者机电专业牵头,将所有图纸打印成硫酸图,然后各专业将图纸叠在一起进行管线综合,由于二维图纸的信息缺失以及缺失直观的交流平台,导致管线综合成为建筑施工前最让业主不放心的“最后一公里”。
利用BIM技术,通过搭建建筑、结构、机电等专业的BIM模型,设计师能够在虚拟的三维环境下方便地发现设计中的碰撞冲突,从而大大提高了管线综合的设计能力和工作效率。这不仅能够及时排除项目施工环节中可能遇到的碰撞冲突,显著减少由此产生的变更申请单,而且大大提高了施工现场的生产效率,降低由于施工协调造成的成本增长和工期延误。
*4D施工模拟――直观、精确地反映整个施工过程
通过BIM与施工进度计划相链接,将空间信息与时间信息整合在一个可视的4D(3D+Time)模型中,可以直观、精确地反映整个建筑的施工过程。4D施工模拟技术可以在项目建造过程中合理制定施工计划、精确掌握施工进度,优化使用施工资源以及科学地进行场地布置,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资源和质量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以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此外,BIM可以协助评标专家从4D模型中很快地了解投标单位对投标项目主要施工的控制方法、施工安排是否均衡、总体计划是否基本合理等,从而对投标单位的施工经验和实力做出有效评估。
*施工组织模拟――按月、日、时进行施工安装方案的分析优化
通过BIM可以对项目的重点或难点部分进行可建性模拟,按月、日、时进行施工安装方案的分析优化。对于一些重要的施工环节或采用新施工工艺的关键部位、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等施工指导措施进行模拟和分析,以提高计划可行性;也可以利用BIM技术结合施工组织计划进行预演以提高复杂建筑体系的可造性(例如:施工模板、玻璃装配、锚固等)。
借助BIM对施工组织的模拟,项目管理方能够非常直观地了解整个施工安装环节的时间节点和安装工序,并清晰把握在安装过程中的难点和要点,施工方也可以进一步对原有安装方案进行优化和改善,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方案的安全性。
*数字化构件加工――自动完成建筑物构件的预制
将BIM模型与数字化建造系结合,可实现建筑施工流程的自动化。尽管建筑不能像汽车一样在“加工”好整体后发送给业主,但建筑中的许多构件的确可以异地加工,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装配到建筑中(例如:门窗、预制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等构件)。通过数字化建造,可以自动完成建筑物构件的预制,这些通过工厂精密机械技术制造出来的构件,不仅降低了建造误差,并且大幅度提高构件制造的生产率,使得整个建筑建造的工期得以缩短并且容易掌控。
BIM模型直接用于制造环节还可以在制造商与设计人员之间形成一种自然的反馈循环,即在建筑设计流程中提前考虑尽可能多地实现数字化建造。同样与参与竞标的制造商共享构件模型也有助于缩短招标周期,便于制造商根据设计要求的构件用量编制更为统一的投标书。同时标准化构件之间的协调也有助于减少现场发生的问题,降低不断上升的建造、安装成本。
*材料跟踪――与RFID互补
在BIM出现以前,建筑行业往往借助较为成熟的物流行业的管理经验及技术方案(如:RFID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标签)。通过RFID可以把建筑物内各个设备构件贴上标签,以实现对这些物体的跟踪管理,但RFID本身无法进一步获取物体更详细的信息(如:生产日期、生产厂家、构件尺寸等)。而BIM模型恰好详细记录了建筑物及构件和设备的所有信息。此外BIM模型作为一个建筑物的多维度数据库,并不擅长记录各种构件的状态信息,而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对物体的过程信息都有非常好的数据库记录和管理功能。这样BIM与RFID正好具有了互补性,来解决建筑行业由日益增长的物流跟踪带来的管理压力。
*施工现场3D配合――为各方提供交流的沟通平台
BIM可成为施工现场各方交流的沟通平台,这一平台不仅史无前例地集成了建筑物的完整信息,同时还提供了一个三维的交流环境。这大大提高了传统模式下项目各方人员在现场从图纸堆中找到有效信息进行交流的沟通效率。
通过在施工现场搭建基于BIM模型的交流平台,可以让项目各方人员方便地通过BIM模型协调项目方案,增加项目的可造性,及时排除矛盾,显著地减少由此产生的变更。由于BIM模型直观的表现力,也为机构和专业人员之间的交流减少了语言交流障碍。这些都有助于缩短施工时间,降低由于设计协调造成的成本增长(譬如业主需求变化),提高施工现场生产效率。
*竣工模型交付――为业主提供完整的建筑物全局信息
建筑作为一个系统,当完成建造过程准备投入使用时,首先需要对建筑进行必要的测试和调整,以确保它可以按照当初的设计来运营。在项目完成后的移交环节,物业管理部门需要得到的不只是常规的设计图纸、竣工图纸,还需要正确反映真实的设备、材料安装使用情况,常用件、易损件等与运营维护相关的文档和资料。可实际上这些有用的信息都被淹没在不同种类的纸质文档中了,而纸质的图纸是具有不可延续性和不可追溯性的,这不仅造成项目移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隐患,更重要的是需要物业管理部门在日后的运营过程中从头开始摸索建筑设备和设施的特性和工况。
BIM模型能将建筑物空间信息和设备参数信息有机地整合起来,从而为业主获取完整的建筑物全局信息提供平台。通过BIM模型与施工过程的记录信息相关联,甚至能够实现包括隐蔽工程图像资料在内的全生命周期建筑信息集成,不仅为后续的物业管理带来便利,并且可以在未来进行翻新、改造、扩建过程中为业主及项目团队提供有效的历史信息,减少交付时间,降低风险。
BIM在医院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BIM不是一个简单的医院建筑数字模式,它更是一个数字化的信息平台。
例如,在医院日常运营中,监控系统可以自动发现某个水泵控制阀门出现故障,查阅在库存记录中已无该阀门配件,于是提出采购申请――财务审核――主管领导审批――采购――安装(维修清单)――设备信息重新录入――最后重新进入设备运营监测。
整个过程涵盖了楼宇自动化系统、物业管理系统、财务系统、资源管理系统、ERP系统等等,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BIM的基础上的。将原有离散的控制系统、执行系统和决策系统整合在BIM的平台上。
*运营信息集成
在建筑物使用寿命期间,建筑物结构设施(如墙、楼板、屋顶等)和设备设施(如机械、电气、管道等)都需要不断得到维护。一个成功的维护方案将提高建筑物性能,降低能耗和修理费用,进而降低总体维护成本。
BIM模型结合运维管理系统可以充分发挥空间定位和数据记录的优势,合理制定维护计划,分配专人专项维护工作,以降低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突发状况的维修风险的次数。对一些重要设备还可以跟踪维护工作的历史记录,以便对设备的适用状态提前做出判断。此外在三维的环境下,维护人员对于设备的位置十分清楚,大大提高了维护效率。
*设施及资产管理
当前企业对资产的管理已经逐步从传统的纸质方式中脱离,一套有序的资产管理系统将有效地提升建筑资产或设施的管理水平。但是由于建筑行业和设施管理行业的割裂,使得这些资产信息需要在运营阶段依赖大量的人工操作来录入资产管理系统,这不仅需要更多的系统数据准备时间,而且很容易出现数据录入错误。
BIM中包含的大量建筑信息能够顺利导入现有的资产管理系统,这对于资产管理而言,大大减少了系统初始化在数据准备方面的时间及人力投入。此外由于传统的资产管理系统本身无法准确定位资产位置,通过BIM结合RFID的资产标签芯片还可以使资产在建筑物中的定位及相关参数信息一目了然,实现精确定位,快速查询。
*辅助能源管理
建筑系统分析是对照着设计规定来衡量建筑物性能的过程。其中包括机械系统如何操作,建筑物能耗分析、内外部气流模拟、照明分析、人流分析等涉及建筑物性能的评估。BIM模型结合专业的建筑物系统分析软件避免了重复建立分析模型,不仅可以验证建筑物是否按照特定的设计规定和可持续标准建造,而且可以通过模拟更换整栋建筑所使用的材料设备,创建假设的解决方案,来显示建筑物性能更好或更差的状态。通过这些分析模拟,最终确定、修改系统参数甚至系统改造计划,以提高整个建筑的性能。
*空间管理
空间管理是业主为节省空间成本、有效利用空间、为最终用户提供良好工作、生活环境并促进人员的沟通与协调而对建筑空间所作的管理。空间管理最重要的是进行空间控制,做到经济而有效地利用空间。
BIM不仅可以用于有效管理建筑设施及资产等资源,也可以帮助资产管理团队记录空间的使用情况,处理业主要求空间的变更请求,分析现有空间的使用情况,以及评估设备试用期间空间相关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
通过BIM模型结合空间追踪系统可以合理分配建筑物空间,追踪当前空间的使用情况,确保设施空间资源最大利用率,还能根据统计数据协助日后空间改造时的空间使用需求。
*灾害应急模拟分析
建筑作为人类栖息的场所和进行各类活动的物质条件,安全是第一位的。直接影响安全的因素,除房屋结构外,还包括各类灾害对其造成的破坏以及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利用BIM模型及相应灾害分析模拟软件,可以在灾害发生前以模型和灾害预警信息为基础,模拟灾害发生的过程,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制定避免灾害发生的解决措施,以及发生灾害后人员疏散、救援支持的应急预案。
此外,当灾害发生后,BIM模型可以提供救援人员紧急状况点的完整信息,这将有效提高突发状况应对措施。此外楼宇自动化系统能及时获取建筑物及设备的状态信息,通过BIM和楼宇自动化系统的结合,使得BIM模型能清晰地呈现出建筑物内部紧急状况的位置,甚至到紧急状况点最合适的路线,救援人员可以由此做出正确的现场处置,提高应急行动的成效。
BIM的实施
虽然BIM能为行业带来巨大的价值,但我们也看到,实施BIM方面并不是一帆风顺,原因之一在于用户对BIM的实施方式缺乏足够的认识。
对于运用BIM的设计方来说,在成功实施BIM之前,需要充分考虑BIM的实施策略。不仅要考虑购买软件和安排培训,而且要考虑伴随BIM而至的工作流程和组织变更问题。例如:
――希望BIM解决哪些问题?BIM能做很多事情,但在实施BIM的初期,最好先设定一些具体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来选择合适的软件工具和人员配置。
――是让现有设计团队学习BIM软件并直接用于设计,还是成立平行于现有设计团队的全新BIM团队?相当一部分企业现在倾向于成立新的小型BIM团队,从辅助设计开始做起,例如专门进行碰撞检查或绿色分析,以后再逐步扩展到使用BIM软件完成整个设计流程。
――是否具备合适的硬件和网络环境?BIM软件对硬件的要求可能略高于二维CAD软件,但并不超出大部分设计企业能接受的范围。
BIM代表一种新的建筑设计模式,而不仅仅是采用一种新的支撑技术,因而企业需要考虑这一变革性团队的组织结构。参与试点项目的团队成员应当具备灵活的头脑、进取心和大局观,并且热衷于BIM的宣传普及。
结语
关键词:房地产;成本管理;安装工程
控制好房地产开发成本是一个房地产开发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一个房地产项目的开发成本主要有以下几项组成:地价、资金成本、工程成本、销售推广费、预备费、住宅使用专项基金等组成。作为一个开发企业,地价、预备费和住宅使用专项基金是不能控制的。
一、房地产开发成本的组成
房地产开发成本是指房地产企业为开发一定数量的商品房所支出的全部费用。就其用途来说,大致可分为四大部分:一是建安成本;二是土地成本。土地费用的大小是评价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是否可行,是否有预期利润的最主要经济指标;三是配套设施费,主要是指水、电、煤气、市政和公建自己套费,学校、医院、商店等生活服务性设施也是不可缺少的,配套设施费是房地产开发成本中受外界因素影响最大的一块费用支出;四是规划设计费。
二、如何降低开发成本
任何一家房地产公司都希望降低成本,但不同的企业却有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措施。有的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员工的收入,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有的企业降低员工的收入以期降低成本反而使成本上升、效率下降、士气低落;有的企业有条不紊地全面筹划,有的企业则胡子眉毛一把抓。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除了差异化、品牌化、多元化等开发手段外,以正确的方法压缩成本也应是房地产企业管理的重点。
1.土地费用。
过去地方政府经常将拆迁安置补偿责成开发商负责,随着社会的进步,这方面的事情会越来越少,开发商更希望拿到的是净地,而政府也希望减少麻烦,在拆迁安置上多下功夫。因此,对这部分费用就不再探讨。
土地出让金目前似无商量的余地,几乎所有的土地都要招拍挂。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招标土地极其有限,除了两限房时搞了一阵子外,很少在房地产项目上使用;土地拍卖比较多,特别是那些惹眼的地块,在拍卖会上出价最高者得,而出价最高者想必是经营上最有把握者;挂牌其实是房地产商最有工作可做的事。一定要去主动找地,主动与“地主”商谈且商谈过程一直保密,等条件谈好后申请挂牌,这时其他人是措手不及的,这样就有可能以较低的价格取得。当然挂牌过程中会有意外出现,公司要有预案且行动迅速。
城市建设配套费一般按照建筑面积以固定单价缴纳,在建筑面积的筹划上要考虑,比如有些面积不好卖或根本没人买,如果将它们分割赠送就会极大地增加房子的附加值,那么就可以将这部分面积的层高定在2.2米以下,既少交了土地出让金、配套费(当然还包括设计费、监理费、审图费等等),又促进了房子的销售。
2.前期工程费。
水文地质勘察要依规范进行,事前开发商要了解地质复杂程度,要审查勘察方案,通过招标或比对确定合理的勘察价格。
规划、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景观设计的设计院选择要统筹考虑,无论如何,施工图设计单位要在项目所在的地级市。规划方案设计不一定贵的就是好的,但价格太低一定不好,这也包括施工图设计。在选择设计单位时第一看能力、业绩,第二看地域,第三看价格。在设计费的支付上,可考虑一般设计院的设计费60%左右给了设计人员、40%作为费用、利润和税金这一情况,将一部分设计费折抵房产。
3.基础设施建设费。
基础设施建设费是项目用地规划红线内的供水、供电、供气、排污、绿化、通信、道路、路灯、环卫设施等的建设费用。
这一部分内容处理起来比较复杂,因为牵涉到太多垄断行业。对于有政府物价主管部门明文定价的项目,主要考虑取费基数是否正确,比如按建筑面积计算的,要想办法减少建筑面积,按户数计算的,要算清不需要某些设施的户数。对于没有政府定价、垄断企业需要做预算的项目,则要从设计方案、施工方案、材料价格、定额套用等方面严格审查,同时利用一些表示友好的手段。对于非垄断的项目,则按照正常的工程项目管理程序处理。
4.建筑安装工程费。
是指建造房屋建筑物所发生的建筑工程费用、设备采购费及安装工程费以及室内装饰家具费等。对于这方面成本的控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必须从设计上考虑成本,一定要给设计人员充足的方案优化时间,尽管设计人员喜欢套用“老调子”,但是只要你希望、只要你强调、只要你鼓励,他们一定会想出更好的办法。动用你所有的人员和人缘,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核,讨论平面布置、结构型式、结构构件、材料用量、材质、材料规格、设备、功能、施工、销售、维修等等方面。这里面的问题实在太多了,相信任何一个做过工程的人都能说出设计上的浪费来。设计上的专业冲突、漏项、错误在每一个工程上都有,引起的设计变更、返工和工期延误比比皆是。所以,设计审核绝不能仅局限在用钢量上;另一方面是从技术角度考虑降低成本,这应该成为房地产公司现场管理人员的最重要的成本控制手段,缺乏这方面知识和头脑的人根本不配在房地产企业干。
5.公共配套设施费。
是指项目内部独立建设的各种非赢利性的公共配套设施(如居委会、幼儿园、会所、物业用房、自行车棚等)的建设费用。
这方面的成本控制一要认真研究配套项目是否必需,二要考虑建设规模是否恰当,三要考虑所处位置是否合理且节约可销售面积等。
6.开发间接费。
是指房地产企业所属独立核算单位在项目开发现场组织管理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工资、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周转房摊销和其他费用。
7.其他费用。
主要包括临时用地费和临时建设费、施工图预算和标的编制费、工程预算或标底审查费、招标管理费、总承包管理费、合同公证费、施工执照费、工程质量监督费、工程监理费、竣工图编制费、保险费等
三、加强开发成本控制的措施
1.组织优秀的项目团队
项目组应由以下人员组成:建筑师、造价工程师、营销人员(或委托专业策划公司)、工程技术人员、投资分析人员、经营管理人员(或项目经理)。
2.进行详细的房地产开发成本分析
(1)土地开发成本
土地成本支出约占房地产开发成本总支出的20-30%,因此对土地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开发风险和升值空间。
(2)前期工程费用估算
前期开发费一般占项目总支出的3%左右,但因各地实际收费差异也有很大差别,结合实际状况充分发挥临时设施对项目建设的相对永久性,从而相对降低开发成本。
(3)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成本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一般占项目总支出的45-55%,因地域差异比例数也不尽相同。
(4)社区管网、配套设施、小区智能化费
(5)园林环境工程费
(6)投资决策阶段的费税分析
(7)不可预见费及风险分析
总之,房地产开发的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贯穿于-个项目从谋划运作到全部房屋销售出去的始终。成本管理不应只集中于项目工程和财务等部门,而应当充分发挥公司内部拆迁、质量、技术、安全、经营等各个部门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通过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整合来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减少消耗,降低成本,真正化解风险,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某某校综合布线工程
需求分析
某某此次校园网络综合布线包括:校园以太网络布线、背景音乐广播系统(消防广播)、监控及安防系统、门禁系统、停车场系统、电视电话会议系统以及防雷和ups电源系统。
结合贵校“宏观设想,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招标原则,在布线的物理结构方面我们认为采用星型拓扑结构,能够满足在流行的各种网络结构,配置比较灵活,便于集中管理。在本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方案设计中,我们将根据大楼的具体情况,全面考虑实际应用需求和未来的发展,系统结构上应能根据业务发展变化的需要灵活调整和扩展,易于维护管理;系统技术上以最新的国际标准为依据,充分考虑技术的先进性以支持未来高速网络应用的发展;遵循“投资合理、规划统一、立足现在、适度超前”的指导思想,提供智能大厦内部通信系统发展应用的坚实基础。
由于超五类和五类非屏蔽双绞线的成本相差不大,考虑到综合布线系统对一次性施工的要求较高,我们在本方案中采用非屏蔽超五类传输系统解决方案。因为综合目前各国布线系统供应厂家解决方案和系统集成商施工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可使用超五类系统产品可保证未来千兆位速率以上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与稳定性,避免系统在短期内步入技术落后的淘汰周期。考虑到普通综合布线系统的厂家质量保证年限一般是20年,而根据著名的摩尔定律计算,10年后的网络传输数率应达到100gbps级别。尽管未来的有源网络信号编码技术肯定会相应提高,但是毫无疑问,我们现在设计网络系统的一个重要原则应是尽量将整个计算机网络的传输瓶颈尽量从无源网络中排除,正常情况下应使其形成于交换机背板上或服务器连接上,这样一来才能易于网络升级,保护用户投资。故在此我们推荐使用超五类系统是完全有必要的,根据以上分析,建议大楼的结构化布线系统应达到下列目标: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具备端至端的150mhz以上的信道传输带宽(根据不同的编码方式支持从十兆网络到千兆网络的有效传输);
建成后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符合相关国际、国内标准对五类布线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
建成后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应满足155mbps/622m/1.2g/2.4g bps atm传输网络、端至端千兆以太网、fddi/cddi等网络组网要求;
系统具备高速大容量的信息通信传输能力,提供大楼内全方位的业务支持,应支持高速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音视频平台,楼宇控制、电子保安等现代楼宇智能管理平台等的高速可靠的信息传输;
考虑到对网络可操作性和管理性能的要求较高,应以具有高可靠性的机柜型配线系统为核心,努力提高系统可管理性和安全性;
具有开放式的结构,拥有一系列高品质的组件与周边设备,能与众多厂家网络传输及接入技术兼容,具有模块化、可扩展、面向用户的特点,遵从工业标准和商业建筑布线标准;
不仅充分满足当前信息传输需求,而且能适应将来一段时间内的网络设备的升级与扩充;
根据以上情况及贵校提供的建筑平面图,我们对此次布线工程的设计及工程实施方案如下。
某某综合布线工程
设计方案
1 综合布线系统
1.1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依据
1.1.1 遵循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所使用元件是基于标准的组合与标准的测试,从而形成完整的标准系统,保证整个系统的完备性,可以得到最高保证。
ansieia/tia 商用建筑的电信布线标准;
eia/tia569 商用建筑标准中对电信路由和空间的规定;
eia/tia570 照明、住宅和轻工业建筑布线标准;
eia/tia606 配线间的管理;
eia/tia607 屏蔽与接地;
iso/iec11801 商用建筑电信布线标准;
en/50173 欧洲商用建筑电信布线标准;
ies/tia tsb-67 测试标准;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
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信设施设计标准》;
ccitt isdn 综合业务数据网络标准;
ieee802.3 10base-t 网络标准;
ieee802.5 token ring 网络标准;
ansi rkki 110mbps 光纤分布数据高速局域网标准;
atm 155mbps/mbps 异步传输模式标准;
rs232、x.21、rs422 异步、同步传输标准。
1.1.2 兼容多厂商的设备
1、综合多种服务
实施后,布线系统将能够适应现代和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并且实现话音、数据通信等信号的统一传输。
2、使用标准信息插座
布线系统能满足各种应用的要求,即任一信息点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如电话、计算机、打印机、电脑终端、电传真机、各种传感器件以及图象监控设备等。
3、适用新技术应用的需要
综合布线系统是可扩充的,以便将来有更大的用途时,很容易将新设备扩充进去。并可达到多系统共容的模式。
4、高度的灵活性、采用星型物理连接
5、适应各种网络拓扑结构的需要,易于重新配置
6、完善的文档,易于管理和维护
1.1.3 安装及设计规范
中国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
结构化布线系统设计总则
1.2 综合布线系统总体设计
1.2.1 设计概述
考虑到信息点一旦定位,重新改动将很困难,且布线系统的寿命超过20年。因此在信息点的设定上,尽量做到一步到位,以应付未来突飞猛进的信息浪潮。信息点是依据贵方提供的各层信息点数分配要求设定。另外,我们充分考虑到通信的日益发展、对多媒体传输的需求及经济性的因素。
1.2.1.1 信息点分布说明
某某校此次校园网络综合布线包括:校园以太网络布线、背景音乐广播布线、监控及安防布线、有线电视等系统。校园网管理中心设在大楼四楼,信息点分布情况详见工程设计平面图及系统图。
1.2.1.2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说明
工作区子系统是由各个办公区域构成,把水平子系统和计算机连接起来,主要是指从信息插座到计算机或电话机的连线。
对于本方案所涉及的建筑物,水平通道采用金属线槽、预埋pvc管、暗盒的方式。rj45埋入式信息插座与其旁边电源插座应保持30cm的距离,信息插座和电源插座的低边沿线距地板水平面30cm。如下图所示:
在用户端口上,选取了超5类模块。面板上可安识别标签,以识别不同的信息系统。本工程布线系统的端口总数为308个,根据需要选取单/双口插座。工作区采用“avaya”国际86标准的面板。所有接口按8芯线设计,为今后高速局域网的扩展留有发展空间
1.2.1.3 水平子系统设计说明
水平子系统完成由接线间到工作区信息出口线路连接的功能。采用走吊顶的轻型装配式电缆桥架的方案,这种方式较适用于本工程的两栋大楼,为水平线系统提供机械保护和支持。
装配式槽形电缆桥架是一种闭合式的槽架,一般安装在吊项内,从弱电井引向各个设有信息点的房间,再由预埋在墙内的不同规格的线管,将线路引到墙上的暗装盒内。
线槽可以根据情况选用不同的规格(根据招标文件要求竖井线槽选用300×150、水平线槽选用200×150的规格)。为保证线缆的转弯半径,线槽须配以相应规格的分支辅件,以提供线路路由的弯转自如。
如果不能确定信息出口的准确位置,拉线时可先将线缆盘在吊顶内的出线口,待具置确定后,再引到各信息出口。
由于铺设水平线缆之前先得铺设线管,在铺设时因当注意不能有连续的两个90度的拐角,若实际情况限制则应加过线盒。
1.2.1.4 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说明
垂直干线子系统,是由一连串通过竖井垂直对准的接线间组成的,它的走线设计分为两部分。
1、干线的垂直部分:
垂直部分的作用是提供弱电井内垂直干缆的通道。这部分采用预留电缆井方式,在每层楼的弱电井中留出专为综合布线大对数电缆通过的长方形地面孔,电缆井的位置设在靠近支电缆的墙壁附近,但又不妨碍端接配线架的地方。在预留有电缆井一侧的墙面上,还应安装电缆爬架或线槽,爬架或线槽的横档上开一排小孔,大对数电缆用紧固绳绑在上面,用于固定和承重,如果附近有电梯等大型干扰源,则应使用封闭的金属线槽为垂直干缆提供屏蔽保护。
2、干线的水平通道部分:
水平通道部分的作用是,提供垂直干缆从主设备间到所在楼层的弱电井的通路,这部分也应采用走吊顶的轻型装配式槽形电缆桥架的方案,用来安放和引导电缆,可以对电缆起到机械保护的作用,同时还为垂直干缆提供防火、密封、坚固的空间使线缆可以安全地延伸到目的地。其选材算法与水平子系统设计部分的线槽算法一致,且若一根线管连续有两个90度的拐角时,应在一处加过线盒,以便拉线时不破坏线缆。与垂直部分一样,水平通道部分也必须保留一定的空间余量,以确保在今后系统扩充时不致需要安装新的管、槽。
1.2.1.5 管理区子系统设计说明
管理子系统由交连、互连配线架组成。管理点为连接其它子系统提供连接手段。交连和互连允许将通讯线路定位或重定位到建筑物的不同部分,以便能更容易地管理通信线路,使在移动终端设备时能方便地进行插拔。分配线间是各管理子系统的安装场所;分配线间可位于大楼的某一层或以多层共用一个配线间的方式分布,用于将连接至工作区的水平线缆与自主配线间引出的垂直线缆相连接,并通过有源设备对水平区超过90米的情况进行信号放大;对于信息点不是很多,使用功能又近似且不超长的楼层,为便于管理,可共用一个子配线间;对于信息点较多或水平距离较远的楼层应在该层设立配线间。配线间的位置可选有弱电竖井内或距该竖井近的房间内。配线间用于安装配线架和安装计算机网络通讯设备。
根据大楼的平面图和我公司在综合布线领域多年的经验,整个网络拓扑结构采用星型集中管理的方式:中心机房设在综合楼四楼,结合大楼平面图我们考虑到设置一个管理间将无法保证其水平线缆的传输距离问题,所以我们在四楼考虑增设管理间的方式解决其传输距离受限的问题。学员宿舍楼的管理间设置在三楼,管理该大楼的信息点。
1、管理间主要设备有:
数据: 快接式配线架、光纤配线架、光收发器、网络设备等;
以上设备放置在标准配线柜(12u)内。
2、中心机房设备有:
数据: 快接式配线架、光纤配线架、光收发器、网络设备等;
在中心机房内放置一个标准配线柜(42u)中。
3、设备要求:
根据甲方要求所提出的设计要求及技术条件,设备选型为:
水平线缆:采用avaya超5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保证足够带宽;
数据主干线缆:采用天津力孚室外八芯多模光缆;
数据配线架:采用模块化快接式配线架;
1.2.1.6 建筑群子系统设计说明
建筑群子系统是把相邻建筑物或不相邻但彼此间有公用道路的建筑物连接在一起的布线原则。要把用户的两个或更多的建筑物互连起来,就必须在室外敷设电缆。这一部分可以有多种的布放方式。
根据某某校向我方提供的某某校各建筑群平面图特对建筑群子系统做如下设计:
1、数据线缆部分采用8芯室外多模光缆;语音部分采用大对数通信电缆。
2、主干电缆的布放:
综合楼至宿舍楼的干线连接,尽量利用电信井内的通信管道实现互连。若电信管道未涉,处理则采用其它管道或以架空或直埋的方式进行线缆的敷设。
1.2.1.7 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说明
设备间子系统一般位于配线室内,配线室面积不应小于6平方米;应尽量保持室内无尘,通风良好,室温全年应保持在100c-270c之间,相对湿度应保持60%至80%;室内照明不低于150lux。设备间应安装符合规范要求的消防系统,应使用防火门,至少耐火一小时以上的防火墙和阻燃漆,有门锁。有足够的电源插座,每个电源插座的容量应不少于300w,室内应提供ups电源,以保证网络设备运行及维护的供电。安装106欧姆静电地板,有接地体。配线间面积应以便于安装、调试、检修为准。
2 接地系统
综合布线接地系统,可根据大楼接地系统的情况而定并应满足以条件:
(1) 保护地线的接地电阻值,单独设置接地体时,不应大于4欧姆;采用联合接地体时,不应大于1欧姆。
(2) 主配线间和各管理间及竖井内,应具备专用接地装置。配线架的金属外壳与水平、垂直线槽应与接地装置牢固连接。
(3)防止感应雷、侧击雷沿电源线进入机房损坏机房内的重要设备,在电源配电柜电源进线处应安装浪涌防雷器。
所选用材料应完全符合eia/tia-568、569工业标准及国际商业办公楼布线标准和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某某综合布线工程
施工方案
1.1项目部组织机构
为保证施工质量,本公司选派责任心强、质量意识高、施工经验丰富、技术业务精干的工程技术人员参加本项目的施工管理,实施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质量负责制。
项目部设项目经理一人,技术负责人一人,下设配管班组、布线班组、调试组三个班组,负责该工程所有的施工任务,对该工程的施工进度、质量、安全及经济效益直接负责。
1.2 施工前的准备
1.2.1 施工规范及依据
施工合同
弱电施工图纸
国际及国家标准规范
iso/iec 11801; iso/iec cd 14673;
eia/tia 568a; eia/tia tsb 67; eia/tia tsb 72; eia/tia tsb 75; tia pn 3772;tia pn 2948; tia pn 3193; eia/tia 569a; eia/tia 570-b; eia/tia 606; eia/tia607; tsb36/tsb40;
ieee802.3, 802.3u, 802.5, fddi/cddi/tpddi;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
《电器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32-90、92)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cecs72-97)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ebd-03-95)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1.2.2 技术准备
在工程部技术负责人的领导下,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员
等要做好图纸会审、三级技术交底的工作。准备好各种施工所需的技术资料,认真熟悉图纸,做好技术准备工作。在施工过程之前,不清楚或图纸有疑问的地方,应以书面形式向甲方及监理提出,做到不清楚的地方不擅作主张。
项目部施工现场应齐备相应的施工图集、施工规范等国家、地方标准文件资料。
1.2.3 施工器具配置
本项目施工工具包括:
五对打线器,主要用于主干线缆与配线架和压线模块的压接,亦为最基本工具之一,为一套工具。
单对打线器,用于超五类双绞线缆的端接。
安装消耗品为施工辅材,包括扎带,胶带,油笔等。
线缆测试仪( fluke-4000), 可迅速方便地测试1对~4对线缆的开路、 短路、反接、错接以及线对交错等情况, 可测试t568a, t568b,usoc, 10base-t,token-ring和tp-tmd的接线组合。
具体如下:
施工工具配置表
序号 名称 型号 数量
1 多对打线器 s788j1 1把
2 多对刀片 s788bi 2付
3 单对打线器 s814-110 1套
4 线缆测试仪 fluke-4000 1台
5 剥线器 cpt 4套
6 光缆熔接机 1套
工程必备工具
7 手电钻 1套
8 电 锤 2套
9 手提切割机 1套
10 500v摇表 1个
11 zc地阻表 1个
12 万 用 表 2个
13 铝合金人字梯 2个
14 焊机 1台
1.2.4 施工场地准备
1、施工前做好“三通一平”及临设搭建准备。
2、因目前土建早已进场,其水、电均已到位接通。施工道路也已平通。而我们进场后,只需按甲方所指定的位置搭建临设即可。
3、临设场地约需40平方米,有临时仓库、现场办公室、临时加工场地。临时库房、现场办公室及临时加工场地要求保持整洁、平坦。各功能用房在门口处或明显位置处做上明显用途标识。
1.2.5 材料准备
材料的供应:由项目部依据工程的进度计划和实际的工程进度,按实依次向工程部提出采购申请计划,经审批后由材设部进行采购。
材设部在对材料、设备进行采购时,应对供货商进行严格考察,向考察合格的供货商进行采购。公司采购的物品应对其所采购物的质量、功能、有关相应的文件要求、产品合格证、产品销售地准入证等进行严格把关,以防不合格产品进入现场,并向监理公司报验,并填写好《进货检验单》,不合格品,坚决退回。桥架、管材等条形材料分类堆放于货架上;设备、线材、管件等储存于干燥处,并挂牌标识清晰。其标牌上应有数量、规格及型号等相应项目。所有入库物品要求质量合格,并有相应的合格证,凡不合格产品一律不能入库并进行安装。所有入库物品的合格证要保存好,以备日后制作竣工资料或备查。材料出入库管理严格按照公司《仓库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1.3 施工过程控制
1.3.1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项目质量管理和控制按公司iso9002质量保证模式进行管理。
1.3.1.1 组织保证措施
1、项目部组建一支强有力的质量管理小组,分工合作,各负其责,从而保证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对产品质量的监督。
2、贯彻执行质量“三检”制和专职质检员检查。自检、互检、交接检,将不合格点尽早消灭于萌芽中。质检员要经常抽查,不局限抽检10%,重要部位、关键工序要全面进行检查,以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和控制。
3、每周定期开质量碰头协调会议,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各区段部门对材料、质量、进度、技术信息等相互交流、学习,以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4、虚心接受业主、监理的旁站督促,对提出问题虚心接受,及时整改。作好质量信息汇报、交流、协调,消除障碍,使工作顺利进行,每道工序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5、施工过程中,认真做好土建、机电设备安装及各专业施工队伍之间的配合协调关系,及早解决各专业工种之间配合矛盾,确保施工质量一次达标。
1.3.1.2 技术保证措施
1、认真阅读设计图说,较好地完成设计交底,并根据设计图说,交底纪要,规程及规范,有针对性地编制出切实可行的工组织设计。
2、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工序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工序控制是保证稳定提高工程质量的科学方法,它基本特点是从过去的事后检验把关为主转变为预防和改进为主。工序控制是要使整个工程的施工进程都处于受控状态。
1.3.2施工工序安排与质量控制
1.3.2.1 设备材料控制
原材料、半成品的采购必须考察比较信誉好、质量有保证的供应商供应产品,必须资质法定手续齐备,产品须有合格证和质保检验证明。采购物品入场后,应及时向监理单位报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并作好入库、抽检、发放、使用的各环节记录和明细台帐,以备查证追溯。
根据现场施工条件,我们在较大型或超长的设备材料(如pvc管材、金属线槽等)的搬运过程中,严格按照公司的〈搬运规程〉进行操作。
1.3.2.2 线管预埋
本工程布线系统线管预埋工作量较大,预留预埋十分重要,为保证预留预埋施工质量,在施工前必须对操作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并要求技术负责人和技术员对图纸理解深刻。
1、 硬质阻燃型塑料管(pvc)暗敷设工艺流程:
弹线定位 墙面开槽 加工管弯 稳固盒箱 暗敷管路 扫管穿带线
2、 质量控制点
1)定点定位准确,严格按照图纸及规范进行施工,水平高度要找好五零线,
2)封塞严密、标记清楚
接线盒、转线盒要用沙土、软纸等填充物塞满填死,并要紧贴模板,用铁钉钉牢,防止在灌浆时水泥浆进入盒内。
3)绑扎牢固
不论是接线盒、线管,一定要用扎丝或铁钉绑扎固定牢固,特别是有接头的地方,一定要防止在土建灌浆是,因震动泵震动而移位,进而管子断裂,灌进沙浆,造成以后管线及管路的堵塞。
管路敷设及盒、箱安装允许偏差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管子最小弯曲半径 ≤6d 尺量检查及检查安装记录
2 管子弯曲处弯曲偏度 ≤0.10 尺量检查
3 箱垂直度 高50cm以下 1.5 吊线、尺量检查
高50cm以上 3
4 箱高度 5 尺量检查
5 盒垂直度 0.5 吊线、尺量检查
6 盒高度 并列安装高度 0.5 尺量检查
同一场所高差 5
7 盒箱凹进墙面深度 10 尺量检查
预埋电线管时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暗配电线管宜沿最近的路经,电线管超过下列长度时,中间加装转线盒:
管子长度超过45米,无弯曲时;管子长度超过30米,有一个弯曲时;管子长度超过20米,有二个弯曲时;管子长度超过12米,有三个弯曲时。
2)管路有外露现象,或保护层不足15mm,剔槽时要保证深度,并且及时将管子固定,再用水泥保护。
3)稳筑预埋的盒、箱有歪斜、坐标不准,灰浆不饱满等现象:稳筑盒、箱时一定要找准位置,先注入适量的水泥砂浆,再用线坠找正,然后用水泥砂浆将盒、箱周围的缝隙填实。
4)管子弯曲时凹扁度过大及弯曲半径应大于等于6d,弯曲应按要求操作并及时地固定和保护。
5)同一室内成排安装的信息盒,其高度差不大于5mm,相邻成排安装高度相差不大于2mm。
6)剔槽敷设暗管时,必须用强度不小于100号水泥砂浆抹面保护(宜用200细石砼),厚度不应小于150mm。
在敷设线管时,应注意与其他类型的线缆保持一定的间距。下表给出了弱电系统线缆与其他线缆的位置关系:
表一:双绞线缆与电力线的最小净距
单 位 范围 条 件 最小净距(mm)
380v<2kva 380v2.5~5kva 380v>5kva
双绞线缆与电力线缆平行敷设 130 300 600
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槽道或钢管中 70 150 300
双方均在接地的金属槽道或钢管中 注 80 150
注: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槽道或钢管中,且平行长度小于10m时,最小间距可为10mm。表中双绞线缆若采用屏蔽电缆时,最小净距可适当减小,并符合设计要求。
表二: 电缆、光缆暗管敷设与其他管线的最小净距
管线种类 平行净距(mm) 垂直交叉净距(mm)
避雷引下线 1000 300
保护地线 50 20
热力管(不包封) 500 500
热力管(包封) 300 300
给水管 150 20
煤气管 300 20
压缩空气管 150 20
1.3.2.3 金属线槽安装
1金属线槽安装工艺流程:
弹线定位 清理孔洞 支架与吊架安装 线槽安装 线槽内保护地线安装 线槽内配线
2金属线槽配线安装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支架与吊架固定不牢:主要原因是金属膨胀螺栓的螺母未拧紧,或者是焊接部位开焊,应及时将螺栓母拧紧,将开焊处重新焊牢。金属螺栓固定不牢,或吃墙过深或出墙过多,钻孔偏差过大造成松动应及时修复。
2)支架或吊架焊接处未做防腐处理:应及时补刷遗漏处的防锈漆。
3)保护地线的线径和压接螺丝的直径不符合要求,应全部接规范要求执行。
4)线槽穿过建筑物变形缝时未做处理:过变形缝的线槽应断开底板,并在变形缝两侧加以固定,保护地线和导线留有补偿余量。
5)线槽接茬处不平齐,线槽盖板有残缺,线槽与管连接处的护口破损遗漏,暗敷线槽未做检修入孔,应调整加以完善。
6)导线连接时,线芯受损,缠绕卷数和倍数不符合规定要求,涮锡不饱满,绝缘层包扎不严密,应按照导线连接的要求重新进行导线连接。
7)线槽内的导线放置杂乱无章,应将导线理顺平直,并绑扎成束。
8)竖井内配线未做防坠落措施,应按要求予以补做。
9)不同等级电压线路,敷设于同一线槽内,应分开。
1.3.2.4 机柜、配线架安装
各系统的主机柜及端子箱开孔位置要求准确,在定点定位时,一定要考虑以后设备使用维护等情况。施工要点如下:
1)从楼层配线架fd到工作区域to(即水平布线区域)采用分层星型布线拓扑结构;
2)每个fd都应直接连到bd(大楼配线架);
3)布线距离限制参见图2.0;
4)水平布线中一般不允许过渡点(tp),tp不能用作对线对的管理(跳线);
5)绝对不允许在楼层配线架fd到工作区域to(即水平布线区域)出现t型桥接;
6)绝对不允许在楼层配线架fd到工作区域to(即水平布线区域)出现有源设备。(布线思想:不要在fd至to间插入任何东西。想插入的设备,要么置于配线间或箱中,要么置于终端中);
7)绝对不允许在楼层配线架到工作区域(即水平布线区域)出现末端配线点fdp。参见传统电话布线示意图(图2.1)
8)水平布线距离超过100米的特大型建筑,可采用多个大楼配线架bd的方法进行分割处理。
9)用户电缆不能与高压(ac>1000v,dc>1500v)电缆一起(捆绑)走线。通信电缆的终端与高压电缆的终端最小间隔450mm;
10)用户电缆一般情况下避免与低压(ac<1000v,dc<1500v)电线一起(捆绑)走线。通信电缆的终端与低压电线的终端(在有牢固间隔物的情况下)最小间隔150mm;
11)通信电缆弯曲半径应大于通信电缆直径的8倍(49mm左右);
12)通信电缆捆扎间距为200mm;
13)通信电缆的最大捆扎电缆数:25~30根;
14)通信电缆悬空呈“u”字型,其与最低点离墙面间距应大于150mm;
15)固定水平布线应在fd到to之间预留一定长度备用。
1.3.2.5 线缆敷设
由布线工程师根据施工图组织施工班组对工程进行施工交底工作。施工班组在对工程实施的同时作好施工隐蔽资料记录,以备将来对工程检测及维护的工作。
1、网络系统布线
1) 水平子系统的布线施工
水平子系统完成由接线间到工作区信息出口线路连接的功能。采用走轻型装配式电缆桥架的方案,这种方式适用于大型建筑物,为水平线系统提供机械保护和支持。
2)垂直干线子系统的布线施工
垂直干线子系统,是由一连串通过竖井垂直对准的接线间组成的,它的走线设计分为两部分。
垂直干线的垂直部分
垂直部分的作用是提供弱电井内垂直干缆的通道。这部分采用预留电缆井方式,在每层楼的弱电井中留出专为综合布线大对数电缆通过的长方形地面孔,电缆井的位置设在靠近支电缆的墙壁附近,但又不妨碍端接配线架的地方。在预留有电缆井一侧的墙面上,还应安装电缆爬架或线槽,爬架或线槽的横档上开一排小孔,大对数电缆用紧固绳绑在上面,用于固定和承重。
垂直干线的水平通道部分
水平通道部分的作用是,提供垂直干缆从主设备间到所在楼层的弱电井的通路,用来安放和引导电缆,可以对电缆起到机械保护的作用,同时还提供了一个防火保护,为垂直干缆提供密封,坚固的空间使线缆可以安全地延伸到目的地,在线缆的敷设过程中,每敷设一根线缆,应同时在该线缆两端做上标记,便于在设备安装阶段区分线缆的对应点位。
3)光缆敷设
光缆敷设所走的线槽与双绞线相同。
在光纤敷设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光缆敷设前应按长度及环境条件进行配盘,选择合适的接头位置。
(2)光缆施工中宜整盘敷设,不得任意切断光缆。
(3)光缆敷设时的牵引力不应大于光缆允许张力的80%,瞬时最大牵引力不得大于光缆允许张力。
(4)敷设时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应符合表二所列参数要求
1.3.2.6 机房设备安装及端接
1、机房设备安装
设备安装应在控制中心装修完工后进行,安装前应对控制中心进行合理布置,并应考虑操作方便和检修位置。柜内布线应整齐有序,柜内专用元器件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执行。全部设备安装完毕后,应逐个对每台设备及线路进行调试、检测、记录数据并存档。
2、光纤的接续
光纤接续主要是指光纤的熔接,光纤熔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使用光纤机时应严格遵守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及要求。
2)光纤接续适应按光纤排列顺序,一一对应接续。
3)光纤熔接时其端面必须按端面倾斜度小于0.5°要求切割合格。
4)当使用的光纤熔接机缺乏接续质量检验功能,或虽有检验功能但不能保证接续质量时,应在接续时采用otdr进行监测。
5)熔接合格后的光纤接续部位应立即进行热缩加强管的保护,加强管收缩应均匀、无气泡。
6)光纤护套、涂层的去除,光纤端面制备,光纤熔接,热可缩加强保护管等作业应连接完成,不得任意中断。
7)接续后的光纤收容余长单端引入引出不应小于0.8m,两端引入引出不应小于1.2m,对于水底光缆不应小于1.5m。光纤收容时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40mm。
光纤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头盒装配应按照工厂说明书进行操作。盒内应放入接续记录卡一份,另一份交施工主管部门保管。
2)接头盒外表应进行绝缘防腐处理,绝缘要求不应小于光缆或光电综合缆外护套的对地绝缘电阻。
1.3.2.7 安全文明施工
我公司进场后,接受监理方的监督和管理,遵守土建方的各项现场管理制度,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对成品的保护,要保护自己的成品,同时也要保护好其他协作单位的成品,做到文明、安全施工。
安全施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项目部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会议、会上重点强调安全事项和安全要求;各专业施工前必须进行安全交底
2、安全员必须经常在施工现场监督、检查“三保”的使用情况。
3、施工人员和到达现场的技术人员,必须头戴安全帽、施工证配戴整齐;
4、严禁违章操作、跨工种操作;
5、材料、设备搬卸及运输时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防止高空坠物;穿好工作服,戴好手套,防止挂伤碰碰伤等;正确使用各项必须的搬运工具。
1.4 施工进度
根据装饰工程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施工,工程进度保证招标文件60天的工期要求。
1.5 系统的测试、验收及竣工资料
1.5.1 网络系统测试
1.5.1.1 准则
cscs综合布线系统测试,采用eia/tia568的综合布线测试标准,最终测试结果将需要获得avaya认可,保证用户能获得avaya二十五年的品质保证。
1.5.1.2 测试形式
综合布线系统的数据传输系统的验收测试,采用基本链路测试形式;对语音传输系统的验收测试,采用通断测试形式。
测试仪器 —— fluke或microtest或lancat等电缆测试仪。
1.5.1.3 测试方案
为保证工程质量,线缆敷设及配线架等器件安装完毕后,选用符合标准的测试仪器对系统主干电缆、水平双绞线进行百分之百的测试。
1.5.1.4 重要的测试指标
1、 接线极性:
非屏蔽双绞线对必须正确接于信息端口,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错接。从水平配线区至信息端口之间的非屏蔽双绞线必须保证连通,线对间不能短路。
2、 长度:
基本链路的物理长度不应超过94米。信道的物理长度不应超过100米。
3、 衰减:
基本链路的衰减不超过下表的规定值。(20℃, 最差线对)
频率 mhz 1.0 4.0 8.0 10.0 16.0 20.0 25.0 31.25 62.5 100.0
d类(五类线) db 2.1 4.0 5.7 6.3 8.2 9.2 10.3 11.5 16.7 21.6
注: 1) 水平线长度:90米,测试电缆长度:4米
2) 衰减的温度修正系数为,五类线4.0%。信道的衰减不超过下表的规定值
频率 mhz 1.0 4.0 8.0 10.0 16.0 20.0 25.0 31.25 62.5 100.0
d类(五类线) db 2.5 4.5 6.3 7.0 9.2 10.3 11.4 12.8 18.5 24.0
注: 1)水平线长度:90m,设备电缆和跳线长度:10cm
2)衰减的温度修正系数为:三类线1.5%,五类线4.0%。
4、 近端串音衰减:
基本链路的近端串音衰减不小于下表的规定值:
基本链路衰减(20℃,最差线对)
频率 mhz 1.0 4.0 8.0 10.0 16.0 20.0 25.0 31.25 62.5 100.0
d类(五类线) db 60.0 51.8 47.1 45.5 42.3 40.7 39.1 37.6 32.7 29.3
5、 表面分布电容:
在20摄氏度时在10到5600pf之间。
6、 阻抗:
在20摄氏度时在80到125 ohms之间;
7、 环路阻抗:
在20摄氏度时在0到18.8 ohms之间;
1.5.1.5 大对数电缆垂直测试
从总配线区至相应水平分配线区之间的大对数线缆必须保证连通,线对间不能短路,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错接。
1.5.2 验收
本公司在完成大楼综合布线系统的施工后,将积极协助业主完成整个系统的开通调试。并提供业主一套完整的竣工资料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各子系统设备、线缆合格证、产品技术说明书和技术资料。
2、各系统安装工程隐蔽资料、检验记录。
3、设计变更洽商记录、竣工图。
4、配管及管内穿线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
5、系统的点表、程序清单和用户数据文件、以及磁盘操作说明等文件。
6、各系统安装调试记录、测试报告。
7、验收报告书。
8、维修保证书。
某某综合布线工程
方案建议
1.1 水平工作区子系统建议
根据我公司在多个工程的施工经验,考虑到一些信息接点在工程实施中很难定位的情况,所以在工作区的信息点我们有如下安装建议。
对于大开间而言,要使用分隔板将大开间分成若干个小工作区,对信息插座的选用、安装方法、安装位置就受分隔板使用的影响。
1、对于办公家具的布局不能确定,或家具布局需要经常变动的情况:
(1) 根据tia tsb-75中关于开放办公环境下布线的建议,采用在家具附近的永久墙或柱子上设置多用户通信输出集合,通过交连方式从多用户通信输出集合引出的工作区线缆沿档板或办公家具的走线空间直接连接设备,不必再安装信息插座。按照建议的要求,每个多用户输出设备限制服务最多12个工作区。此种方案适于办公家具布置变动较频繁的环境。
(2) 根据tia tsb-75中关于开放办公环境下布线的建议,采用在家具附近的永久墙或柱子上设置结合点,从结合点引出的线缆通过互连的方式,沿档板或办公家具的走线空间引至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按照建议的要求,每个结合点限制服务最多12个工作区。此种方案适于办公家具布置不经常变动环境。
2、对于办公家具位置固定的情况,也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 信息插座安装于地面上。要求安装于地面的金属底盒应当是密封的、防水、防尘并可带有升降的功能。多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对金融、学校及医院等行业的网络硬件要求日益增加,促使我们以超前的意识对网络设计及建设,以迎合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所以,我们建议在综合楼大厅中安装地面信息插座,为以后的媒体(触摸屏、视屏设备等)接入提供硬件保证。
(2) 信息插座安装于分隔板上。即首先将水平线缆从相应的分配线间引至靠近家具簇的墙或柱子处,并且沿垂直方向至地面。待业主入住时(即家具位置确定),在地毯下引至隔板或家具的走线空间,至各个工作区。最后将信息插座安装于相应位置。此方法安装造价较为便宜。
(3) 信息插座安装于墙上。此方法可沿办公家具附近的墙面或柱子每隔一定距离均匀地安装 rj45埋入式插座。此方法对面积较大的开放式办公环境可实施性较差。但适用于面积较小的办公环境。
1.2 对于桥架的选型
本着对建设方网络成本建设费用的考虑并结合标准的线槽设计方法:线槽的横截面积=水平线截面积之和*3。
我们建议,在工程实施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并满足线槽选型标准的要求,在竖井主干、水平主干末端对线槽进行变径处理。
某某综合布线工程
用户培训、服务与保证期
1.1 培训
工程结束后,本公司将为用户提供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使用户能够独立处理综合布线系统有关方面的问题,更好地对大楼进行智能化的管理。培训人员一般为大楼控制中心管理员及有关负责弱电工程实施的工程师。
培训地点:甲方现场
培训时间:一周
培训人员:用户方网络维护人员
培训内容:布线系统的概念,此次布线系统的结构、器件、文档,器件、工具的使用,布线系统的维护、管理故障诊断。
1.2 质量保证期
材料质量
提供布线系统材料25年的保证,除人为因素(如机械性损伤)及鼠害等不可抗力外,在布线材料交付用户25年内,材料如出现质量问题将提供更换。
工程质量
本公司对所实施的工程项目提供五年的保修服务。除人为因素(如机械损伤及不可抗力)外,在工程完工后五年内,承包方将免费提供工程维修。
1.3 技术服务
1.3.1 在保修期内的支持与服务
联系方便、响应迅速:公司对合同所承担的内容,严格实施保修。同时郑重承诺保证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与支持,当您遇到问题时,请立即拨打热线电话,4小时内即有我们的工程师到达现场处理解决问题且于24小时内排除故障。
完善的用户档案:自项目实施当日起,公司将有专人为用户设备建立档案,并由维护工程师更新、完善数据记录。根据档案,可以有效地进行系统分析、追踪处理,安排维护计划。
定期巡视检测:即使在平时系统正常运作的过程中,公司也将指派专人对您的系统进行不定期常规性检查,掌握系统运行状况的基本情况,以达到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的目的。
事后分析报告:每一次故障排除或常规检查后,公司都将做详细的记载,提交用户存档并报告给原厂家;对每一次故障均做出详细故障原因分析报告,并以此为用户提供系统维护资料和数据,及时给出适当建议。
1.3.2 保修期后的支持与服务
对于用户来讲,系统运行的正常与否,对业务经营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产品也日新月异,不断出现;同时用户也会因为切实的需要提出改造系统以满足不断发展的业务需求。从以上角度出发,公司将在不断调整和维护系统、扩展系统等各方面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售后支持与服务。
保修期过后,根据用户选择,公司可提供包干或单项收费的维修服务。
公司将站在用户的立场上,本着服务用户,保护和节约投资的原则,为用户提供保修期以后的多项服务。
定期维护:公司对超出保修期的设备也有完整的档案记录,并据此帮助用户制订维护计划,并按计划指导用户执行。
维修服务:公司有自己的维修中心,在保修期后,本公司维修中心可对设备出现的硬件问题进行维修,只计成本费。
及时的升级、扩容技术支持:处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技术的发展与突破层出不穷,各种产品不断更新。用户需要考虑如何使投资更有效和持久地发挥作用;如何不断地将新技术、新产品运用到自己的已建系统中,以适应业务的不断发展变化。公司将随时注意您的业务的发展情况,及时向您介绍新产品或新版本,并为您提供完善的升级和扩展的技术方案。当你需要时及时为你的系统扩充硬件设备、增加容量等。
用户除享受以上等级的服务外,还可享受到本公司提供的基本服务,例如电话咨询、对具备条件的用户进行远程登录诊断并排除故障、系统备品备件耗材建议、系统备份建议、系统扩充、升级建议等。
1.3.3 服务质量保证
我公司承诺严格按照本工作说明书的要求向用户提供合乎质量保证的服务。为达到此目的,每次服务完毕用户对本公司的服务进行验收,由双方工程师共同签署《服务/维护实施记录》。同时用户定期对本公司的服务要给出书面评价,并填写《用户信息反馈卡》,评价内容包括:
1)响应是否及时;
2)工程师到位是否及时;
3)人员、工具、资料等技术准备是否充分;
4)故障是否迅速排除;
5)故障是否完全排除;
6)有否提供一步建议以防止故障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