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培养价值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态;价值观
初中语文是培养学生情感表达,帮助学生构建价值观的基础学科。通过初中语文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思维方式上的转变,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沟通能力。而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由于机械性的重复训练,让学生对学习没有积极性,学习效率太低。
一、有关生态价值的语文课堂
所谓生态就是指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中,所有的生物与所生活的环境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动态平衡关系。在生态系统当中,任何一个生态元素都有其自身所特有的规律成长和发展。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就是一种相互依存并相互制约的关系。这可以当作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经营,就成为了我们所讲述的生态课堂。生态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学方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依赖共生。这样的课堂氛围良好,有利于培养高素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二、培养学生生态价值观的语文课堂特征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化,为了进一步的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构建生态语文课堂成为了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对于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来说,要想构建语文生态课堂,就必须了解生态课堂的具体特点。
(一)多样性
生态系统能够长久的维持稳定,其重要原因就在于生态系统当中的物种多样性。如果将语文课堂当作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那必然也应当拥有多样性的特点。对于语文课堂的多样性来说,主要指三方面:首先是语文课堂上物体多样性,主要是指进行教学的学习工具,促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重要组成;其次是课堂中文化的多样性,可以分为学生文化、教材文化、教师文化等各个文化领域,这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组成了初中语文生态课堂的多元化文化空间;最后还有一个多样性的方面,那就是学生思想以及行动上的多样性,组成初中语文课堂的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个体有着独立的思想以及行为方式,从而就形成了初中语文生态课堂的思想和行动的多样性。
(二)整体性
初中语文生态课堂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整体性,这也是每一个生态系统所拥有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个体都不能独立存在,所以说初中的语文生态课堂有整体性。在初中语文课堂这个生态系统中,不仅包括教师、学生,还包括这个课堂中所包括的各种物品和所存在的环境。
(三)开放性
对于初中语文这一学科来说,极具灵活性,所以要想构建初中语文生态课堂,就必须赋予这个课堂一个开放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能将教学思维局限于课堂之内。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学生到教室外面进行学习,例如去体会大自然以及人文社会文化等。另外,初中的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不仅要求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开放,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当是开放的。教师与学生之间,要相互打开心扉,勤于交流,构建一个民主且和谐的学习氛围。最后,教学内容上也应当是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不能仅仅是教材当中的,更应该包括生活当中所接触到的生活和价值观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三、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生态价值观策略
初中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需要每一个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本文中我们提出几种构建生态语文课堂的策略,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我国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做出微薄的贡献。
(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当中,初中语文课堂以教师讲授基础知识作为主要内容,而衡量教师的教育成果的主要标准就是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这样一来就与新课改的要求相违背,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培养上也造成了阻碍。而通过生态课堂的构建,有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构建生态课堂的过程当中,注重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保证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初中语文课堂的构建。作为语文教师,要更加注重教材内容的传授,保证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语文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引导学生自主体验
进行初中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就必须突出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语文生态课堂上,教师要做好自己的引导作用,充分的考虑学生的个性、情感、需求,进而引导学生完成对语文知识点的学习。而学生进行语文自主学习的重点,在于进行课堂前的预习工作。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预习时应当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并完成怎样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了预习之后,就可以根据教师所给的要求,进行语文知识点的应用,从中体会语文知识所带来的乐趣。学生所进行的预习越充分,所能体会到的乐趣越多。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初中语文生态课堂中,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同时拥有多样性、整体性、开放性、共生性等多种特性。从这些特点当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是,在初中语文课堂这个生态系统当中,教师与学生应当增加交流与沟通。只有个体与个体之间加强交流,增强合作,才能够保证这一生态系统的长久维持。如此一来,就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保证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总的来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初中语文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逐步提升,给予了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新的压力。而生态课堂的构建,能够有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相信在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能够构建完善的生态课堂,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一批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艳芝.积极构建初中语文生态课堂的思考[J].中国培训,2016(02):252.
[2]沈井香.以人为本构建初中语文生态课堂[J].才智,2013(36).
【关键词】小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3-0142-0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党的十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强调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阵地,对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至关重要,也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笔者就培养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谈谈近两年来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做法。
一 重视校园建设,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
环境对学生有着感染和渗透的作用,“孟母三迁”讲的就是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选择良好的环境。所以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将笼统、抽象的价值观内容融入学校的校风、校训中;将传统教育、养成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通过校园文化墙、板报、橱窗展现出来。如:我们学校在操场四周的围墙墙面上画了文明礼仪、爱老敬老故事的图片,在教学楼的每个楼梯台阶上展示三字经的内容,此外,还将集体教育、生命教育、心理教育内容以展板的形式展示在各个楼层,并定期更换教育主题,每更换一次,都组织全校学生参观,让事先培训好的小讲解员进行讲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悄无声息地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 强化课程建设,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关于学习,布鲁纳曾这样论述:“我们讲授某门课程并不是为了形成有关该课程的小型百科全书,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教育的真正作用是引导、发现和创造,而不是强迫和生硬灌输。所以教师备课时应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育人要求,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课堂中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要融会贯通、深入浅出,自然地进行。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学校每学期的评优课中学科德育渗透要占相应的比例,且每年都组织教师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经验交流会。学校还编制了校本教材《文明礼仪读本》并选派专职教师定期对学生授课,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情感,形成良好的品质。
三 丰富活动载体,发挥主题教育的育人作用
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手段,学校要结合实际,本着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原则积极开展内容鲜活、主题突出、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活动。一是针对小学生思维活跃、可塑性强的特点,开展养成教育活动。学校制订了昌邑区“中兴小学养成教育”主题活动方案,在方案中列出了12个重点指标及一系列好习惯。针对小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就同一训练目标按照不同年级段提出不同的要求,保证教育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相吻合。如在“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这一环节的活动中,小学低年级的训练目标为:提前预习,细心观察,质疑发问。中年级学生的目标为:提前预习,勤于动笔,勤查工具书。高年级学生的目标为:提前预习,抓住问题,尝试解决。好习惯包括:(1)做人方面,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2)做事方面,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3)学习方面,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此外,通过日检查、周评比和月总结的值周评比、我的班规我做主,文明习惯我先行等活动落实学生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结合当前出现的孩子对生命无视的现象,在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观看大屏幕播放的种子发芽、鲜花吐蕊及各种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感知生命的美好;通过观看交通肇事的情景再现,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宝贵。事故中,亲人的离去,家人悲痛欲绝的情景,让学生知道生命并不只属于自己,也属于生他养他的父母,进而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应从自己做起。三是根据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虽然在家都是掌上明珠,但很多孩子内心空虚,抗挫折能力弱的状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专题辅导和个别咨询辅导。学校要利用校园广播每学期开展两次有针对性的集中心理讲座,设立学生心理咨询信箱,广泛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呼声,与学生面对面地平等沟通和交流,为他们释疑解难。要及时矫正学生的心理偏差,为有心理包袱的学生解开思想疙瘩、克服心理障碍。四是利用重要节假日和纪念日开展活动。如:在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开展“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慰问老人、义务清理小区里的小广告,让学生了解雷锋的事迹,践行雷锋精神。在4月5日清明节开展“追思先烈,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主题活动。通过国旗下讲话、板报评比、演讲比赛等,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在7月1日建党节开展“中国梦 我的梦”主题活动。通过“童心向党”红歌传唱、“高举队旗跟党走”演讲、主题队会观摩等活动增强学生爱党、敬党、做党的好少年的思想感情。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开展“创建绿色家园,践行环保使命”环保主题活动。通过书画展览、手工制作、文艺表演、征文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环保主题,让孩子们不但学到环保知识,还增强自身保护环境的意识。
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判断、在判断中学会选择,从而明确应有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四 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
先进典型能让学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典型的作用是无穷的。学校要重视典型的培养,除了认真落实上级开展的美德少年、三好学生、阳光少年的评选活动外,学校还要有自己的先进典型,如:道德小标兵、环保小卫士、法制小公民等。此外,要利用校园广播和校园电视台做好典型先进事迹的宣传,让学生知道学习典型的哪些方面,及怎么样去学习。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典型,让学生在学习典型的过程中领悟到只要自己努力也会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从而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和践行。
五 拓宽育人途径,发挥“三网共育”的合力作用
一、更新观点,增强幼儿关心他人的意识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幼儿在家中受到百般呵护和宠爱,加之有些父母在教养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注重智力开发,忽视品德教育,甚至有的家长的不良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致使幼儿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只知爱自己,不知爱别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的成长,幼儿与他人之间有着频繁的接触,需要他们建立互爱互助的关系,因此,家长要更新教育观点,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树立幼儿关心他人的意识,并通过自己关心他人的言行来引导和帮助孩子,逐步增强这种意识。
二、让幼儿理解关心
家长要让幼儿懂得关心,并学会关心,将关心内化成自己的认识。
1. 要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关心,什么样的行为是关心,家长要根据幼儿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特点,从幼儿身边经常发生的具体事情着手向幼儿介绍什么是关心。如天冷了,妈妈起早贪黑帮助孩子织毛衣,这是关心;吃水果时,爸爸把大的让给爷爷奶奶,这也是关心。
2. 让幼儿懂得关心是相互的。由于幼儿在家庭中的位置,致使幼儿产生了他人对自己的关心是理所当然的,只知享受他人给予的关心和爱护,而对成人付出的艰辛都一无所知。因此家长不要让幼儿在家中形成特殊地位,让他们生活在平等互助的家庭氛围里,在照顾幼儿的同时,也向幼儿提出照顾、关心家中每个人的要求,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每个人都要互相关心、照顾。同时,还要随时纠正幼儿不顾别人的自私行为,如独占玩具、食物,别人休息他吵闹等,并向幼儿讲明社会也是个大家庭,为了大家的愉快,人与人之间必须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三、及时教会幼儿关心他人的行为方式
教会幼儿关心他人的方法即是教给幼儿怎样去关心别人,遇到一些情况该怎么办,因此家长通过一些具体事情,让幼儿学会关心的方法。
1. 让幼儿学会分享,如把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东西分给家人和朋友。同时让孩子学会分享,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且要实际去做。如当幼儿真的把喜爱的食品分送给成人时,否则就会让孩子学会虚假客套而失去分享的意义。
2. 让幼儿学会谦让、轮流,遇到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要主动谦让或轮流分享。
3. 让幼儿学会心理置换,即是要教育幼儿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情景。如孩子在看好看的动画片时很讨厌别人吵闹,这时家长就可以问:爸爸在看书时,你该怎么办呢?
四、巧有用暗示,强化幼儿的关心行为
当幼儿学会正确的关心行为后,要及时强化和巩固,才能形成习惯,因此家长要利用各种机会进行顺势强化。
【中图分类号】R2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0-0081-01
浆细胞性乳腺炎又叫乳腺导管扩张症,多发于非哺乳期和非妊娠期,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乳腺化脓性疾病,本病的常规治疗方法是做手术,如果治疗不当,可使病程漫长,反复发作,形成瘘管而经久不愈,致损坏严重,或被切除。笔者治疗了难治性浆细胞性乳腺炎6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难治性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最大72岁,最小23岁。均为非妊娠哺乳期患者,并多是单侧发病,病程最短26天,最长10年余。复发3~5次者42例,5次以上者18例。
1.2 诊断标准 根据有反复发作的病史、临床表现、血常规、C反应蛋白、B超检查、钼靶、穿刺液细胞学涂片进行确诊,部分难以进行鉴别诊断的患者行穿刺活检确诊。临床表现为病变反复发作局部可有红、肿、痛等症状,并在乳晕周围或乳腺实质出现肿块,或出现皮肤粘连、回缩、局部水肿以及腋淋巴结肿大等征象,或肿块软化形成脓肿,穿破后形成经久不愈合的瘘管。病理表现为乳晕下导管有阻塞,引起导管扩张,管壁上皮萎缩,管内积聚的类脂质及上皮细胞碎屑腐蚀管壁后,在管壁周围的脂肪组织内见有片状的浆细胞浸润。还不同程度地伴有脾胃虚,四肢欠温,舌质淡,脉细等表现。
2、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zY/T001.2-94)):①治愈:肿块消失,瘘管愈合。②好转:红肿热痛消失,肿块缩小,瘘管近愈。③未愈:肿块不消,瘘管不愈。
3、治疗方法
3.1 升阳益胃汤合阳和汤加减内服治疗 升阳益胃汤合阳和汤加减(党参、黄芪、归身、川芎、羌活、独活、干姜、川连、枳壳、甘草、荆芥、熟地、肉桂),水煎2次,混合后共600ml,分2次服,中药内服贯穿病程治疗的全过程。形成脓肿者在B超定位下行脓肿火针洞式引流术,使烙口内壁产生焦痂附着,形成一个内壁光滑的圆形通道,使脓液通畅排出,配合提脓药捻引流术,可达到“腐去肌生”的效果。屡管形成者配合搔刮、捻腐、拖线、垫棉绷缚、乳腺导管冲洗等治疗。经上述治疗后全身症状消失,红肿疼痛消失,屡管愈合,B超显示无异常者,元需手术治疗。
3.2 手术治疗 如果病情得到控制,局部肿痛等炎症反应消失,皮肤色泽恢复正常肿块缩小至2cm以下,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脓腔消失或脓腔直径缩小于lcm以内,瘘管减少、缩小或纤维化者,则进行手术治疗。本组中有38例行手术治疗,均行病变导管切除术、病灶清除术,并采用1期缝合术。
3.3 术后处理 术后留置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观察供血情况,保持敷料干爽。
4、结果
60例难治性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经升阳益胃汤合阳和汤加减治疗后,28例治愈,占46.67%,无需手术治疗,随访无复发;余32例,占53.33%,经手术和中药治疗全部康复,总有效率100%。所有病例治疗时间最短16天,最长58天,平均32天。术后切口1期愈合最短7天,最长16天,平均9天。术后随访时间最长2年半,最短3个月,无复发病例,外形保持良好,患者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 职高数学教育 知识与技能 情感 价值观
职高教学改革主要考虑为学生掌握实际技能并能适应以后工作而创造良好的条件,但是在职高的教育数学教学中,我们既不能过分夸大对学生就业顶岗能力的培养,又不能忽视专业基础和文化的培养,而要给职高毕业生提供更大的就业空间,使他们有发展的后劲。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认识和处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是我们培养合格毕业生的关键。
一、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曾有人说,如果一门学科还没有发展到可以用数学来表述它,那么这门学科的发展就仍不完善。职高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使之更接近社会实际,贴近学生所从事岗位的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不追求知识体系的系统性。
1.要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数学教师细心地观察和引导,在备课和临堂教学中运用适合职高学生的教学方法,不断尝试并总结经验。要贴近职业高中学生的实际,正确把握学生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2.布置适合职高生的课外练习。课外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既可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外练习布置得如何也直接关系到职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数学成绩。我们要让课外练习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布置课外练习要体现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要练什么,教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根据职高生的特点,重点要先放在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简单地运用上,再布置一些带有创新性的、能提高思维能力的题目。
二、情感教学
本文所指的情感教育,主要指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教育,使学生产生热爱、喜欢、快乐、激情、热情、好奇、惊奇、进取心、美感等积极、健康的感情。由于职高学生基础差,底子薄,接受能力差,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突出情感教育。具体做法是:
1.结合教材。介绍富于独创性的趣事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奥秘的好奇。在讲授圆锥曲线时,讲人类最早通过笔算算出行星――海王星的轨道,飞机在高空中翻跟斗的动作(轨迹);讲等差数列时,讲儿童时代的高斯计算“1+2+3+…+100=5050”的趣事;在讲等比数列时,讲印度国王与象棋发明人锡塔的故事。通过这样的逸事,趣事,不但能使学生兴趣高涨,情趣盎然,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和强烈的求知欲。
2.设置悬念。从问题答案的新奇、出乎意料出发,从而及时探明由来,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悬念”能激起学生积极思维,是激发学生对数学求知、好奇的有效方法。设置悬念的方法有多种,具体有:
(1)用数学史上的趣事设置悬念。
(2)用问题的答案设置悬念。
(3)力求教学语言的幽默性,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享受愉悦感。
(4)向学生揭示数学美,从而使学生逐步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
三、价值观教育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然而,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利益矛盾与冲突亦在加剧,市场交换扩展到了一切生活领域,其不仅充满了经济生活,而且在个人家庭生活、公共政治生活领域也充斥着交换价值的行为,交换化、金钱化的市场行为使社会道德某些方面陷入了失范,价值取向也趋于模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有了一定的市场,传统的道德观、价值观在动摇……在这种大气候的影响下,职业学校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也发生了偏离。学生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往往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缺乏远大的人生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其表现在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的。流行什么“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信奉“学习无用论”,抱着“学好学坏一个样,不学和学一个样”的想法,得过且过,虚度光阴。
二是讲究吃穿享乐,缺乏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精神。表现为不珍惜父母的劳动和大好学习机会,学习上低要求,生活上高要求,浪费现象严重。
基于上述问题,职业学校该如何加强对职高生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呢?
确立当代职高生正确的价值观并不难,关键在于如何通过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促使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并努力通过自身的人生实践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奏响人生凯歌。为此,利用一切有效的教育手段,加强对职高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四有”新人,是当前职业学校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发挥课堂在价值观教育上的主阵地作用。课堂是实施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即使是数学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堂向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教育。通过教育,学生能够懂得什么是错误的价值观,什么是科学的价值观,以及如何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其次,寓人生价值观教育于活动之中。对学生实施人生价值对教育,必须克服空头说教,寓价值观教育于活动之中,使学生从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受到启迪,陶冶情操,接受教育,从而健康地成长。可结合重大的节日或者利用自习课,抓住教育的契机,切实开展有效的教育系列活动或者观看一些教育影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贡献。那么,在思想政治课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兴趣,如何培育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诚拥护者、积极践行者?对此,笔者浅谈点滴体会。
1在语言实践互动中“说”核心价值观
教学过程中,只有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才能打造高效课堂。教师作引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实现“教学相长”,不但要注重教师自身的成长,更要重视学生的成长。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生成问题,在相互交流中解决问题,在自我反思中拓展问题,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转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课堂的语言实践互动。要求教师营造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激起学生讨论兴趣,全面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例如,以如何正确认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为主题,展开3~4人的小组式讨论。讨论完毕,小组代表总结以及发言表达组内观点,不同组进行观点交流辩论。教师汇总各组看法及观点,列举社会事例,引出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取向追求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的认知、认同,再到践行。
2在案例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
案例教学是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工作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分析、判断并解决现实工作情境中的事件和问题(基于案例提供的背景、事实描述、事件和观点),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促进学生进行知识技能迁移,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包括道德法律与人生、经济与政治常识、心理健康知识与案例、道德法律与经济常识、技校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育者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政治、经济等常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别注意对案例的分析,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共同研讨,深入剖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反思意识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3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理解核心价值观
注重发挥学校实践基地的作用,包括学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校企合作基地、高职实训基地、网络建设基地、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等。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培育建设,让学生看得见、听得着。
开展适当的课外实践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同时增强其社会活动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如,为学生设计“诚信为什么是个人在社会的通行证”“校外兼职对职校学生学习的影响”等课题,让学生自由组队、自主选择,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应的课题,学生就会自觉地思考身边的事情和问题,就会把政治课学习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途径,政治课学习就会成为自发和主动的行为。这样的课外研究性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增强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的认识和理解。
4在学科教学互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贯穿于整个教育之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政治教师尤为重要,当然,其他科任教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公路;职工教育 ;行业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305-01
引言:近年来,公路建设、养护得到全面展开,成绩喜人,这给与之相应的对职工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最根本的是激发职工的敬业精神和进取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这就需要依靠行业核心价值观的激励。
一、公路行业核心价值观在职工教育中培养的必要性
公路行业核心价值观确定了公路职工价值观取向的方向,规定了公路职工的责任与道德行为,是职工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公路行业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思想,以热爱公路为核心的公路精神,以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流共同理念,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共同目标,是公路行业职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公路行业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中的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共同目标,是公路职工共同选择、共同为之奋斗的理想信念和职工价值观取向。公路行业核心价值体观的基本内容揭示了公路人价值观的精髓,体现“养好公路,保障畅通”的公路人精神,是公路行业发展的动力。
二、公路行业核心价值观在职工教育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公路行业核心价值观从微观上看关系到单位职工的职业发展和生活,影响到公路行业全局。目前,职工的公路行业核心价值观在职工教育培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对公路行业核心价值观培养重视不够
当前,职工教育与公路行业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不相适应,面临许多困惑,主要表现在:一是行业核心价值观缺失。如,公路行业是干什么的;公路行业的存在是为了什么;公路行业现在如何;未来的发展如何。对这些,相当一部分人的认识是模糊的,或者是不全面的。二是部分职工价值观呈现“实用主义”倾向。表现出信心不足、牢骚不断。三是部分职工价值观呈现“拜金主义”倾向。这部分职工利己主义严重,对经济利益看得很重,过份计较个人得失。四是部分职工价值观呈现“个人主义”倾向。这部分职工面对单位的困难局面,不是与单位“同命运,共患难”。 部分人片面追求物质利益,个人物欲膨胀,滋生拜金主义,从而导致一些人对个人的社会地位不是以其对社会的贡献大小而是以其拥有“金钱”的多少来衡量,有钱就如同实现了个人价值。这些问题主要是思想层面的,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教育范畴。探究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职工教育公路行业核心价值观培养重视不足。大多数职工培训是以业务为主,重点放在技能培训上,而忽略了行业核心价值观这样软素质和软实力的培育。
(二)对行业核心价值观培养缺乏系统性
部分公路系统职工教育培养的重点放在劳动技能的提升,忽略对职工进行全面系统的行业核心价值观培养。大部分单位在行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配合专题讲座、座谈会、报告会。公路行业核心价值观培养理论教育比重过小,教育手段单一,没有形成完整健全的教育体系,作用有限。
(三)对行业核心价值观培养缺乏优秀的师资队伍
当前,从公路行业职工教育师资队伍的基本现状看,硬件设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软件情况却存在着明显不足,特别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参差不齐。目前,职工教育师资队伍的组成:一是科班出身的教师。他们一般经过良好的教学技术训练,但缺少实践经历和市场竞争的摔打。二是单位自身的师资。他们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在理论系统性和教学方法上缺些火候。三是高薪聘请的外部人员。为了体现办班的高水准,许多单位培训机构聘请“专家”、“教授”。这些主讲人虽然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理论,但是,他们对本单位了解并非十分全面和深入,即使忽略授课成本极高等问题,培训中出现的教与学的沟通隔阂也在所难免,这势必直接影响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三、在职工教育中加强行业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对策
(一)加强公路行业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措施
1.将公路行业核心价值观培养放在职工教育的重要位置。职工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职工队伍,不但要教会职工知识和技能,更应该进行有效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提升职工的思想境界和丰富精神世界上下功夫,引导职工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成为对公路建设和发展的有用之人。
2.打造系统科学的职工教育体系。职工教育应制定科学合理、循序渐进的行业核心价值观培养体系,按照先理论、后实践、讲理论、重实践的思路对职工进行有效的价值观培养。通过系统的教育培养,把职工的职业道德品质、人文素质和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有机统一起来,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为公路做出贡献。
3.打造精良的行业核心价值观培养教师队伍。在职工教育中打造一支精良的行业核心价值观培养教师队伍,对于教育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师队伍的打造过程中要明确师资队伍的范围。在很多培训课堂上,教师只是在自己的授课当中穿插有关价值观的内容,质量和数量都无法保证。对此,要将专业课教师作为兼职教师正式吸纳到价值观培育的师资队伍中,形成优势互补、内外兼修,帮助职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取向。
(二)加强公路行业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
党的“十”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职工教育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路公行业核心价值观培养,引导广大公路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
1.注重行业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性。如何化知识为德性、化知识为方法,是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在培养中要做到知行统一,经验感受、现场体验、情景模拟、案例分析、探究反思等是价值观形成的有效途径,行业核心价值观培育也应该积极应用这些方法,让人们切实感受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成果、体会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情景、探究核心价值观的实践问题,把核心价值观培育落到实处。
2.注重公路行业核心价值观的累积性。公路行业核心价值观形成是一个相对较为长期的过程,而且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相应地,价值观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教育活动中“层累”地向前推动的。一次教育活动,可能会感动人一阵子,但要想把一时的情感激荡转变为深层次的价值追求,就需要反复有碰撞、时时有反思。
【关键词】物理教学 参透德育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笔者曾做一番探讨,现谈谈个人在实践中的一孔之见。
一、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中学物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具有极强的育人价值,是实施德育教育的良好载体。郝京华教授说:“有时候,决定一个人行为的不是知识,而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实践表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要为学生创设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感受、体验与内化,才能达到既定的教育目的。
科学素养较传统科学教育目标的区别是更为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传统科学教育的目标主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方面的培养,很少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即使有,也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而科学素养的最核心部分,就是一个人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是他对科学没有兴趣,或者表现出非常冷漠、不积极,在价值判断中经常出现问题,那这个人的本领再大,能力再强,也派不上什么用场,甚至还会产生负面作用。因此,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因此,老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二、讲究物理教学中的德育途径
1. 展示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的过程,也是陶冶情感和潜移默化的过程。老师的自身形象和老师在教学中所展现出来的某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老师的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服饰仪表等,都在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物理课,老师需做大量的准备,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等。这样,学生不仅学得愉快,而且在心理上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对学生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情感教育必须致力于建立和谐的教学关系,只有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被爱护、被尊重时,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美国教育家吉尔特・海特在他的《教学艺术》中也指出,“教学包括感情和人的价值,而感情是不能被系统地评价和运用的。人的价值也远远地超出科学的范畴。”这说明教学中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作用。
2. 充分发挥教材中所蕴藏的德育因素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过程中。如可引述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教授不图荣华、不畏艰辛、矢志不移、报效祖国的故事;也可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时的情景:他坚持用汉语演讲,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了从1901年到1976年长时间在颁奖大厅里没有汉语的历史,既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唤起学生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
再如在“汽车刹车”问题中,老师可以创设情景,先用多媒体放映一个交通事故的片段。从中可以看到尽管司机采取了紧急刹车措施,但仍有一只穿过公路的野兔被撞死,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让学生明白从司机发现野兔到汽车停下来所通过路程跟哪些因素有关?什么是反应时间?什么是刹车时间?要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司机应如何做?让学生初步运用物理知识去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强化对匀变速运动规律的理解,再引导学生对其事件进行客观评析。有的学生说:撞死一只兔子,何足挂齿?有的学生说:兔子也有生命,我们应该尊重它的生存权……
这一环节虽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不大,但突出了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和交流,增进了学生的爱心、生命意识、责任意识等。
3. 采用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严格操作、认真实验、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爱护仪器的主人翁思想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可重点介绍中外科学家通过实验所发现的重要定律和原理过程,培养学生锐意进取、百折不挠精神。如英国科学家焦耳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积30余年实验研究,做了400多次实验,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法拉第刻苦自学,经历了十多年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些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会起到良好作用。
此外,还可通过对中外科学家的生平事迹、生活轶事、重大贡献、成功经验的介绍,让学生懂得物理学的每一项成果的获得,都与物理学家们良好的个性素质密切相关,从而让学生学习他们追求真理的信念,勤奋不息、不知疲倦的精神,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严谨求实、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为人类幸福终身服务的责任心。
4. 用心开展多种形式的物理活动
德育渗透还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适当开展一些物理活动。物理知识来源于人类生存的大自然。我们周围有许多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释,但由于司空见惯缘故,一般不会引起同学的重视。老师要促使同学主动、积极地思考,为学生创设适当的物理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键词:和谐社会;价值观教育;公民教育
艺术类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引领和谐社会风气之先的力量,要使他们做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道德规范的引导者,做和谐人际关系和社会风尚的倡导者,必须引导他们树立科学合理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类在各种对象性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价值意义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区分是非、善恶、美丑、好坏、荣辱的根本标准,是人们对事物趋、避、亲、逆的主导因素,是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实质和核心。就其构成来讲,主要由价值目标、价值评价和价值取向组成。价值观教育本质上是引导人们树立价值意识,增强把握社会生活中价值关系的自觉性,增强生活中的自为性意识、建设性意识和创造性意识。价值观教育带有明确的思想性,它从方向上引导人们处理好现实社会价值观运行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做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基本一致,个人与社会关系基本协调,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公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国家、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狭义的公民教育就是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教育,更强调的是关于如何做一个合格公民的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协调个人与政府社会关系教育,其宗旨在于实现个体的政治社会化、法律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可见,学生良好的价值行为直接导源于公民的素质,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则可以使学生的公民教育有所指向,使其公民行为有所皈依。因此,对艺术类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只有和公民教育融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艺术类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需要以公民教育为基础
艺术类大学生个性特征比较鲜明。一般来说,有一定的专业特长,思维灵活,思想开放,想象力丰富,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富有创意性和自我表现性;他们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独立意识、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意识,崇尚自强进取、公平正义;政治选择上求真务实,不盲目崇拜个人权威、追随大众。但也必须看到,部分艺术类大学生也有缺失公民精神的一面:
第一,权利意识模糊,主张褊狭。认为搞艺术的应该自由散漫,限制多了会抑制个性思维发展,影响创作灵感,创作不出好的作品,从而把自由与纪律、个人与集体、个性发展与学校制度和社会规范对立起来,对自己权利过度重视,对群体权利相对漠视,对法律缺乏必要的信任。第二,责任意识淡薄,功利化倾向明显。艺术类大学生大多家境不错,父母宠爱,自我中心意识较强,把思想和情感交流往往都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上,相对缺乏与外界和同学的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缺乏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的责任意识;因为学费高,演出、设计、写生等接触社会的机会又较多,很多人有过赚钱的经历,所以,造成其热衷经济活动,注重个人眼前蝇头小利,做事具有一定的功利化倾向。第三,公德意识缺乏,理论与实践脱节,他们对公共道德、社会的规范制度等有一定掌握,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存在“知识”与行为的分离和脱节现象,对善良高尚行为不去效仿,对身边的负面现象缺乏鞭挞,不遵守公德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
基于艺术类大学生的特性,在实施价值观教育时应当将公民素质教育结合起来,首先提升其公民道德素质,才能形成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共同价值观。一个人如果连最起码的公民道德都不具备的话,他是不可能有正确的价值观的。优良的公民教育可以使法治理念、社会规则制度等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人们生活中的信念和准则,养成以身作则、敬业爱岗、关爱他人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公民责任感。只有以公民教育为基础和中介,才能进一步实施价值观教育;只有先当好合格公民,才谈得上树立崇高的价值理想和目标、拥有高尚的价值取向。
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使社会主流价值观渗透于个人的自我意识中,不断审查自己的动机、欲望、需要,形成个人为人处世的价值标准和目标,使之符合社会的价值要求和价值目标。但是,一般情况下,价值观教育大量的是说理、灌输教育,方法上存在教条主义、简单生硬的现象,往往会存在两个瓶颈:一是价值观教育内容通常是灌输理想、信念、价值目标、原则和不容置疑的观点,突出政治信仰层面上的内容,强调远大理想和超然目标,个人与社会关系层面上的内容相对不足,缺少对理想信念的存在基础的深入思考与相应引导;缺少对学生当下状况的现实引导。结果是教育出来的学生人前一个样、人后一个样,甚至产生逆反心理。那么,价值观认知如何转化为个体价值行为?二是价值观教育的方法通常是单调、枯燥、填鸭式的政治说教,学生不能面对事实作出判断,只面对一个先验的结论,不论相信还是不相信,都必须作为标准答案记住它,结果是你敦你的,我做我的。那么,服从社会价值观要求的“他律”行为如何转化为个体“自律”行为?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约翰,帕特里克教授通过研究归纳出世界公民教育的趋势之一便是内容趋同,即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将公民教育集中于三个方面: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公民品德。要解决上述两个问题,使矛盾化解,就应当使价值观教育通过公民教育提供的公民知识的传授、公民道德的养成和公民技能训练的中介来实现。
二、艺术类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与公民教育相融合的理论与实践
艺术类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艺术工作者,艺术工作要求从业者必须自身就站在一定的精神高度上,才能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但他们具有的一定精神高度的价值追求更直接导源于公民素质,导源于主体自身内心的接受和自愿的实践。而这种接受和自愿的实践又导源于公民素质的培养。
1 公民知识的传播帮助实现价值认知
价值观教育引导艺术类大学生懂得其所从事的艺术创作总是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理所当然地应该以表现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目标、取向和标准,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精神等。而公民知识的传播包含基本的诉求,即希望通过公民教育培养公民具有合乎本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所要求的遵纪守法的观念和行为,使其成为忠诚于国家、服务于国家、适应本国主流文化的“合格公民”、“好公民”。例如,公民意识关涉的是纯粹的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所以,其本质含义可概括为两个层次:一是每个公民首先是归属于自己的国家,这就意味着每个人必须讲国格、讲民族尊严,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超越个人与家族、个人与阶级、个人与党派等的关系,在国家法律的保障下,个人无论是何家族、阶级、党派,都是人人平等的,这就会产生平等意识。因此,大学生公民知识的传播既能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平等意识、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意识,也能培养对国家、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对爱国主义和民族自信心。可见,公民教育引导受教育者取得公民行为能力,达到公民要求,却又把爱国主义等价值观溶解内化在个体感性认识和要求中,化为行为趋向,引发价值行为。克服了以往价值观教育中个人与社会关系层面上的内容相对不足,缺少对理想信念的存在基础的深入思考与相应引导;缺少对学生当下状况的现实引导等不足,从而使价值观的内容通过公民知识的传播教育渗透和内化在学生心里,实现价值认知。2 公民道德的养成推动价值行为由“他律”转化为个体“自律”
事实证明,具有公德意识的公民能够在一定限度内节制甚至牺牲个人利益,追求社会整体的普遍利益和长远利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公民道德的养成可以为其价值观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艺术类大学生,如果淡薄了对祖国、对民族的感情,把躲避崇高奉为时尚,利己主义观念、急功近利意识膨胀,以个人的利益需求作为标准进行价值评判和取舍,对知识带来经济效益的关注大大超越对知识本身价值的追求,忽视知识对自身精神世界的塑造和对心灵的熏陶,就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艺术类大学生只有首先自觉遵守最低限度的行为规范,拥有最起码的社会公德,“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才能追求崇高和圣洁的价值理想,从基本的义务走向崇高,其自身的价值行为才能由“他律”转化为“自律”,才能自觉地将其崇高的价值理想体现到作品上来,才能使其创作的作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3 公民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促进价值认知转化为个体价值行为
价值观教育除了培养价值理性,就是价值引导,即通过向学生灌输和传授特定的价值观(一般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使学生对这种价值观产生认同,并内化为自己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未来能够自觉地运用它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这种价值引导通常是重视对学生的外部强制。具有较强自我中心意识的艺术类大学生对此反感。只有通过实践性、现实性极强的公民技能培养和训练实践使学生具有自由思考和探索的习惯使其在生活中和实践中通过切身体验来感知相关的价值观,例如,可以让艺术类大学生利用假期或外出写生、演出等机会开展服务学习旅行活动:学生深入社区服务,以可持续发展、农村教育、环境保护、如何追求有价值的生活等主题对所服务的社区和周边单位的活动进行调查了解。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对各种社会问题产生直观深刻的体验和强烈的情感震撼,使其关注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既提升学生的道德能力又培养其对生活和社会的主动价值思考和判断能力,克服以往价值观教育单调、枯燥、填鸭式政治说教的方法的不足,通过对艺术类大学生当下状况的现实引导,使学生价值观内化在心理,养成内在意志,使价值认知转化为价值行为。
总之,在理论层面上,艺术类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与公民教育的融合,为建设和谐社会既提供了价值方向、标准,又提供了现实行为规范。
三、艺术类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与公民教育融合存在的误区
当然,在将价值观教育与公民教育相融合的时候,需注意的问题是:不能因为过去价值观教育在内容、方法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导致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就将公民教育与价值观教育混为一谈或以公民教育取代价值观教育。公民道德,属于基本的社会公德而不是个体价值信奉,他作为公民,又必须受到基本的价值规范的制约,使公民按照价值目标进行价值行为选择。事实上,公民在面临相反或相冲突的观念和行为时,如何调节、调整自己的公民活动能力,权衡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在价值观教育中获得,一定社会价值体系中价值观与公民教育衔接得怎样,体现了什么样的原则,对公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1 价值观教育能够提升艺术类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的层次
公民教育的首要环节是教育标准的确立,价值观告诉人们行为活动的最终目的,解决的是为什么而活的问题,直接规定和指导着人们的活动,为人们提供基奉的是非、善恶、美丑、对错的标准,为公民素质教育规定了价值目标。个体在发生公民活动时,往往从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去选取一个或几个标准,用来指导自己在行为的合理性上作出正确判断;积极的价值观会使人的言行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特征。艺术类大学生的公民教育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使人受到感召、启示和引领,使大学生在精神上获得升华,才能创造出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求的高尚的精神作品来。那种迷失政治方向、没有社会责任感、人格低下的艺术作品,是不会受到人民的信任和欢迎的。
2 价值观教育影响着艺术类大学生个体公民教育的性质
价值标准区分了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最好的,价值标准影响着公民素质的形成。价值观教育是否合理得当,势必影响个体公民素质教育是否得到正确的方向指引,否则,如果价值观教育搞不好,就会导致人们形成对公民行为的不合理的判断。艺术类大学生因其从事的工作具有特有的意识形态属性,体现着特定时代的文化主流和核心价值体系,并为特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社会主义的艺术总是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表现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手段,对他们的公民素质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引导,才能把他们的公民教育引向正确的社会主义方向,使其形成对公民行为的合理判断,进而使其作品鼓舞和引导大众,使人们的行为朝向有意义的事物,推动人们去达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3 价值观教育规定了艺术类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基本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