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内旅游市场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从目前旅游企业发展现状和前景来看,企业的营销战略已成为影响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战略,可以说,市场经济越发达,竞争就越激烈,企业营销战略就越重要,许多企业用成功的例子证明了这一点。
一、中国旅游市场的特点
市场是企业的起点和归宿点,旅游企业营销战略的制定离不开市场,离不开市场的消费者,更离不开旅游市场所形成的环境和特点。那么,中国旅游市场的特点是什么呢?
(一)市场需求呈不断扩大趋势
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加入到旅游活动中来。国内旅游蓬勃发展,势头喜人;出境旅游已经启动,并取得一定成效;入境旅游在竞争较为激烈的条件下也以更崭新的面貌走过了1996年,迎来了1997年。从国内外来看,一个庞大的旅游消费群体正在形成并不断扩大,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旅游需求和消费市场,这就为广大旅游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营销机会。
(二)中国旅游市场化的进程加快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旅游市场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全国各地旅游行业和管理部门,针对旅游市场中某些不合理不规范的行为,如无证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旅行社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某些违法违规行为、不规范导游、不合格旅游商店、餐馆、旅游景区序混乱等方面,正加大力度着手整治旅游市场,切实加强规范化管理,采取国际惯例和国际标准,尽快建立一套符合各地实际的行业标准,带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这些举措必将使市场发育更加成熟,为争夺市场提供了基本保证,从而为企业制定营销战略奠定了基础。
(三)市场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性
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龙头产业”、“重要产业”来带动本国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普遍的一个共识。中国幅员辽阔、山川秀丽,十几年前,许多地区就已经开始开发各类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使得我国旅游产品在不断丰富。而同时,旅游产品的替代效应又极强,而且毫无专利性,对旅游者来说,就增加了许多的可选择性。特别是由于旅游者的社会经历、经济收入、个人兴趣爱好、受教育程度、职业、性别等等不一样,使旅游者在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消费意识、服务意识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市场需求,这种市场需求随着旅游者要求的变化而变化,并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层次性。
(四)旅游市场差异化在日益缩小
过去,由于历史、地理、自然、交通、政策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旅游市场在发达程度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沿海优于内地,东部优于西部,国内外旅游者感兴趣的主要是那些早已名闻天下的旅游景区和景点,这样就带来了旅游市场的差异化。但随着科学技术在旅游业中的运用,信息传递使人们进一步了解了那些曾经不为人知而又富有新奇感的新景点,交通运输现代化使人们缩短了空间和时间的距离,观念的变化使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去寻找从未开垦和未见过面的世界。与此同时,内地、西部那些不发达地区对旅游业的重视、对旅游投入的加大又使他们与发达地区在硬件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这样使旅游市场的差异化在逐渐淡化。这更要求旅游企业必须重视市场营销战略的制订,用发展的目光着眼于未来。
(五)旅游市场竞争呈现多角化
过去,中国旅游市场的竞争基本是同行业中企业之间的竞争,而且由于当时饭店、旅行社数量和服务项目的供不应求,这种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还带有垄断竞争的性质。然而,随着旅游业在各地的兴起,各类旅游饭店拔地而起,旅行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从现在来看,各类旅游企业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使得竞争加剧。而目前的竞争又表现为多方位和多角化竞争,不仅有来自行业内部的竞争,还有各行各业办旅游所带来的竞争,有来自潜在竞争者的竞争,来自买方市场的竞争,替代产品的竞争等多个方面。这是中国旅游市场呈现出的一个新情况,这表明今后市场竞争将日益复杂化、多角化,要求企业从长期性和战略性来考虑企业营销战略。
(六)旅游市场格局出现新的变化
从国际旅游业来看,市场格局出现新的变化。第一,进入九十年代,亚洲市场发展强劲。客源市场快速增长,来华客源增长幅度较高的主要客源国大多都在亚洲。1995年,日本来华旅游人数130.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4%;韩国来华旅游人数比上年增长55.6%,成为我国第二大客源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尼五国来华旅游人数合计已超过百万,达103.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2%。第二,市场结构发生变化,一是散客迅速增长,团队比重大幅度下降。据国家旅游局抽样调查,1990年来华旅游者中散客占35.4%,1994年散客比重上升到67%。二是中年旅游者趋增,而老年旅游者趋减。第三,客源流向发生变化。表现在随着国际旅游市场逐步趋于成熟,交通及接待条件不断改善,产品的弹性和替代性增强,旅游者的选择性加大,分布也日益广泛,近几年来主要旅游城市客源出现较大范围的下降与减速,而此时,又有一批新兴的旅游城市和地区出现客源较大幅度增长。第四,旅游方式发生变化。旅游者在华停留天数趋减,经停城市数趋减,旅行的随意性增强,买方的选择性增强。
从国内旅游业来看,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观念的更新,休闲时间的增多,收入的增加,国内旅游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供求两旺,形势看好,势头迅猛。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1995年旅游统计资料,国内旅游业发展呈现出几个特点:第一,国内旅游继续发展。1995年,国内旅游人数达6.29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0%;国内旅游收入1375.7亿人民币,比1994年增长34.4%。第二,在国内旅游市场上,参游农民所占份额在提高并占有一定地位。从参加旅游人数来看,1995年农民3.83亿人次,占总数6.29亿人次的60.89%。第三,从旅游消费来看,农民旅游消费水平过低。1995年国内旅游市场上,农民旅游消费235.60亿元,仅占国内旅游总消费1375.70亿元的1.71%,人均旅游花费61.47元,比全国平均旅游消费218.71元低157.24元,这种低水平的旅游消费状况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改善。第四,有组织的国内旅游人数降低,经旅行社承办接待国内旅游减弱。1995年接待的国内游客人数为1882.02万人次,仅占国内旅游总人数的3%,而通过其他途径进行的国内旅游相应上升。
以上情况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竞争加剧,并且这种竞争将进一步战略化、国际化、白热化、长期化,这就对旅游企业在制订营销战略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旅游市场主体的旅游企业必须根据市场的变化和企业自身能力,有计划地制定企业的长远营销战略,以适应国际旅游市场和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的需要。
二、中国市场特点下的企业营销战略模式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营销战略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一是稳定型营销战略。采用这类营销战略的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无太大变化,生产活动无特殊要求,产品的市场需求变化不大,企业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保全原有产品在市场上的产品寿命,市场对企业没有太大的压力。
二是反应型营销战略。采用这类营销战略的企业往往对市场变化较为敏感,它所面对的市场竞争也较为激烈,企业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有步骤而小心地向周边市场扩张,以维持固定的市场占有份额。
三是探索型营销战略。采用这类营销战略的企业往往同时面对几个市场,如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在保持国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的前提条件下,不断地探索开发国际市场,特别注重向有联系的市场发展,以扩大在市场总额中的占有率。
四是开创型营销战略。采用这类营销战略的企业常常面对的是竞争激烈而需求也多样化的市场环境,由于这种市场环境的多变性和复杂性,使得企业也要不断变化自身条件来适应市场、立足市场、开拓市场,并不断生产开发出新的产品来引导市场、创造市场。
三、旅游企业营销战略的选择制定
营销战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旅游企业必须根据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和发展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战略。旅游业是一项极富国际化特征的产业,市场变化风云莫测,任何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自然的、心理的等各方面因素,都会对旅游业产生波动以及影响,使旅游业显得极其脆弱。与此同时,旅游者对旅游需求又随着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而变化。面对这样一个既纷纭复杂、变幻莫测又丰富多姿、需求多样的市场,旅游企业只有采取创造型和探索型相结合的市场营销战略,方能在竞争中赢得市场。
(一)各种市场可控因素进行最佳组合
从理想化的要求出发,旅游企业最好能控制市场和市场经营环境,但事实并不可能。在旅游企业经营要素中,会存在许多影响企业经营的因素,有些因素是不可控的,指旅游企业经营过程中不能自身调节和控制的外在因素,如旅游企业营销所面临的竞争者和社会、政治、经济、自然等条件。有些因素可由旅游企业控制,具有可控性,主要指旅游企业可以运用自身的经营条件和手段来适时调整、影响市场演变的因素,这些因素如产品(product)、销售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价格(price)、公共关系(publicrelations)等。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其中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就完全可能引起其他因素发生变化。例如,企业的销售渠道发生变化,过去是旅游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而现在是通过旅游中间商来完成销售,价格就必然要调整,促销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等等。因此,把各种企业可控因素进行最佳组合对旅游企业来说是十分有益的。在制定市场营销战略时,事先对企业内外部营销环境进行认真剖析与预测,分析与营销战略市场因素有关的因素,从中确定关键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组合,以便寻找和发现战略机会。
(二)用创造性思维来创旅游名牌产品
旅游产品的综合性特征首先表现为它由多种资源、设施和服务组成,不仅包括了劳动产品,而且包括非劳动产品和自然创造物,既有物质成分,又有社会精神成分,是一种组合型产品。这种产品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孤立的资源和各种设施的不同编排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产品,通过合理的组合,综合利用,推出新产品。创造性思维对创旅游名牌产品是十分重要的。近几年,我国旅游业在立足国内市场、加入国际市场竞争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定发展,但名牌旅游产品寥若晨星,市场份额也不大,老牌子未向深层次开发与发展,新牌子无暇顾及打天下,使旅游产品缺乏一定的吸引力。旅游企业要走向发展,必须有强烈的创名牌的意识,面对市场,勇于竞争,敢为天下先,争创名牌旅游产品。
(三)要树立全员营销战略意识
我国旅游企业的形成一般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由计划型改造为市场型、由过去的政府接待部门转为的旅游企业,另一部分是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而新建的旅游企业。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历史原因、思想意识、经营者素质、管理体制、员工素质等等,使得许多企业无营销意识,无营销战略意识,更无全员营销战略意识。旅游企业的发展要求经营管理者站在更高的角度,用战略眼光看世界,实现战术营销向战略营销的转变,同时,要清楚认识到,在科技信息飞跃发展的今天,企业的营销不能单靠几个管理者,应变成企业所有员工积极自觉的行动,依靠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在各自岗位上各司其职,让企业的营销战略成为企业全心共有的统一意识和精神,有了这种共识,就能产生无穷的力量。
(四)旅游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必须考虑到全球营销战略
1.1数据来源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和山东省旅游政务网中的2001—2011年旅游统计公报和2001—2011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山东省统计年鉴》有关山东旅游业发展的文献资料,数据主要包括2001—2011年山东省国内旅游客流量和入境旅游客流量。
1.2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对一个给定的旅游区域来说,其市场分析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14]:客源市场、目的地市场。在市场分析预测中,市场占有率(αi)和市场增长率(βi)是两个核心变量。市场占有率反映某个分市场在总市场竞争中所占据的地位和实力,用市场份额表示;市场增长率反映某个分市场在市场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发展潜力,用当年较上年的增长率表示。从市场统计学观点来看,占有率(αi)及增长率(βi)是反映旅游市场竞争格局最直观、最简明的一对经济统计指标[6]。式中,市场占有率(αi)反映的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占地位,市场增长率(βi)反映的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发展潜力,称为旅游市场竞争态[6]。利用市场竞争态模型,给定一对合适的划分标准(a,b),可将区域旅游市场划分为瘦狗市场、幼童市场、明星市场和金牛市场四种市场类型(图1)。对a、b值的选择,有平均值法、坐标散点法和综合法三种方法。本文采用综合法,结合前两种方法,先计算平均值,再结合竞争态坐标图中的点Ωi(ai,bi)的分布特征,对平均值进行修正,以保证竞争态的划分既分布均衡,又科学合理,这是一种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15]。
1.3市场竞争态转移模型市场竞争的动态分析是市场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一市场的市场竞争态在时间序列上是变化的,这就是市场竞争态的转移。市场竞争态的自然转移模式遵循着“瘦狗市场幼童市场明星市场金牛市场”的发展方向[16]。这种循环机制会在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发生相应的变化,区域旅游市场竞争态的发展趋势受到外部环境条件下多个条件的制约,表现出相对稳定型、持续增长型、跳跃增长型、周期波动型、稳定回落型5种动态转移模式[13]。
2山东省旅游市场竞争态及其转移的实证研究
在搜集2001—2011年山东省17市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利用SPSS.20软件的制作山东省17市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竞争态分布散点图,并据此制作山东省入境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态地区分布表(表1),清晰地反映出山东省各地市在不同年份的市场竞争态的时空格局。
2.1入境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态及转移分析2001年的瘦狗市场和幼童市场所占比重较大。2007年普遍出现增长率回落,明星市场青岛和烟台稳定回落,进入“高占有率、低增长率”的金牛市场,淄博、枣庄、德州等幼童市场没有发展成为明星市场,而是出现衰退,回落到瘦狗市场,2011年地市之间差异明显,出现了四大市场均匀分布的格局,这与各地市的交通区位、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社会经济等方面,以及各地旅游营销、旅游宣传、旅游产品的开发等诸多因素有关。在2001—2011年十年间山东省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图2),旅游市场行情整体形势发展较好,明星市场、金牛市场明显增加,反映了旅游市场逐渐趋向于成熟,山东省入境游客的分布逐渐了形成以胶东半岛和鲁西南为中心的两大集聚区,胶东半岛以威海、烟台和青岛,鲁西南以济宁和泰安等金牛市场为主,中部地区的竞争态势明显凹陷。烟台、青岛两市由2001年的明星市场发展为2007年的金牛市场,并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潍坊由2001年的瘦狗市场发展为2007年的幼童市场,到2011年则发展为明星市场,存在强劲的发展势头。同时,菏泽、枣庄、德州等城市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的年度变化探究全省17个地市级旅游目的地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的转移特征及转移模式(表2),并分析其转移的原因,预测未来的走向。山东省入境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态转移呈现出以下四种类型:①相对稳定型。相对稳定型转移表现在一段时间内该区域旅游经济具有相当量的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率,其波动幅度不足以使它在竞争群体中的位置发生大的跳跃或衰退,因此持续处于某一种市场。包括处于瘦狗市场的菏泽,菏泽市旅游资源丰度低,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处于落后型;处于幼童市场的东营和处于金牛市场的威海与济宁。②持续增长型。一是纵向增长,即市场份额稳定,增长率上升;二是先纵向增长,后横向增长。纵向增长转移主要有:瘦狗幼童,包括滨州、莱芜;金牛明星,包括省会城市济南,加大投资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并且重点发挥交通集散作用,吸引游客;先纵向增长后横向增长主要有:瘦狗幼童明星,包括潍坊,这一增长遵循着竞争态转移模型的基本规律,早期市场占有率低。随着对旅游业的投入增大,增长率逐步提高,达到幼童市场之后增长率保持稳定,所占市场份额持续扩大。③周期波动型。位于鲁西南地区的泰安、聊城、临沂,这3个市都表现出不太稳定的市场竞争态势,如聊城经历了幼童市场一瘦狗市场一幼童市场的起伏,但市场占有率没有明显的改善。④稳定回落型。主要表现为纵向指标的回落,即增长率减低,旅游经济从早期突破式发展到逐渐稳定,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增长率。一是幼童瘦狗,包括淄博、枣庄、德州。这些地区旅游资源条件较差,总体竞争力不强,旅游市场不断萎缩,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应当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明星金牛,包括青岛、烟台。青岛市是山东省经济中心城市,旅游资源丰度高,品位高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带动作用,青岛旅游竞争力省内最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都市旅游圈的旅游中心城市。这些城市早期市场占有率高,但是因客流量达到饱和,客流量增长率难以继续增大,逐渐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市场达到成熟和饱和。三是幼童明星金牛,如日照,但资源禀赋极佳,区位条件优越,社会经济基础强大,及时将旅游资源转化为产品优势,进而转化为品牌优势,竞争优势非常明显,快速增长的同时获得很大的市场占有率,之后理性地回落到一个稳定的比率。
2.2国内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态及转移分析山东省国内旅游目的地市场的发展态势积极(图3)。2011年青岛、烟台、济南、威海、日照均为金牛市场,五个城市都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旅游市场成熟,城市知名度高,在旅游形象、旅游品牌宣传上获得较大的成功,作为我国首批开发的沿海城市,青岛、烟台可以享受许多优惠政策,两地富有的滨海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得到了良好发展。山东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省会济南依靠其独特的山脉和湖泊景色,以“一城山色半城湖”为口号吸引很多游客。青岛、烟台、日照、威海地区更是集中了全省半数以上的星级饭店。五市需要充分利用有利的优势,将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结合起来,联合开发经营,共同打造品牌,努力保持金牛市场的稳健发展势头。明星市场包括潍坊、淄博、泰安、临沂、济宁,泰安有“东岳”泰山,济宁有“三孔”、淄博以齐文化的发祥地对外宣传,潍坊的民俗旅游资源丰富,著名革命老区沂蒙山区则地处临沂;幼童市场包括德州、滨州、枣庄、聊城、菏泽、东营,促进区域旅游联合发展,发挥区域联动作用。这些地市的旅游经济尚未发展起来,与全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瘦狗市场包括莱芜一市,莱芜作为山东全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最为落后的地市,地域面积狭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旅游接待能力差,发展速度缓慢。山东西部南部等众多旅游目的地对国内游客均存在较强的吸引力,济宁、泰安、日照、临沂等市处于明星市场和金牛市场。国内旅游市场整体形势较好,发展势头强劲。山东省国内旅游市场的类型也大致有相对稳定型、持续增长型、跳跃增长型、周期波动型和稳定回落型五类。但较之入境旅游目的地市场的竞争态转移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①相对稳定型。包括处于瘦狗市场的莱芜,处于幼童市场的东营,处于明星市场的临沂,处于金牛市场的青岛、济南和威海。青岛市山东省的经济中心,济南是山东省的政治中心,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中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发达,2011年济南市和青岛市旅游市场占有率之和占比21.43,是莱芜和东营两市市场占有率的6.3倍。②持续增长型。纵向增长主要有金牛明星,包括济宁、潍坊、泰安、淄博,市场增长率进一步提高,在保持较大市场份额的前提下,积极进行管理体制、服务等旅游创新,旅游产品级别得到大幅度增长,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率处于“双高”状态,进入明星市场。济南凭借泉文化,潍坊重点宣传民俗文化;淄博近年来以齐文化为古城的旅游形象品牌,淄博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发展齐文化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瘦狗幼童,包括枣庄、德州、菏泽。③跳跃增长型。瘦狗金牛:日照,早期国内旅游经济并不发达,国内知名度有限,处于瘦狗市场,但是资源禀赋极佳,区位条件优越,依靠良好的经济基础及时地把资源转化为产品,并创立良好的旅游品牌,竞争优势非常明显,快速增长的同时获得很大的市场占有率。④周期波动型。与入境旅游市场相比,国内旅游市场竞争态出现周期波动的地市较少的,主要包括滨州和聊城,经历了幼童瘦狗幼童的起伏。聊城是山东省六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国内旅游市场的竞争中应以大运河和水城的特色,吸引周边地区的游客,然而近年旅游业发展较为缓慢。⑤稳定回落型。明星金牛:烟台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旅游市场增长率和占有率理性地回落到一个稳定的水平。
2.3山东省旅游目的地市场发展的总结分析结论如下:①全省旅游市场发展势头强劲,旅游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逐年上升。②全省各旅游目的地市场发展空间差异明显,区域发展不平衡,山东旅游目的地接待数量东多西少,青岛、威海、烟台、日照等地旅游接待能力、旅游产品质量、旅游管理水平都较山东内地高。由于山东省经济,整体发展速度较快,近年来这种差距正在缩小。③山东省在在国内旅游市场的开发上明显优于入境旅游市场,国内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态格局明显好于入境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上,明星市场增多,市场增长率节节攀升;入境旅游市场金牛市场增多,旅游市场趋于稳定发展。④山东沿海地区的客源以入境游客和国内游客为主,山东内陆地区的旅游客源主要以国内游客为主。沿海的青岛、威海、烟台、日照在入境旅游市场和国内旅游市场均表现为金牛市场,内陆市场的聊城、临沂的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转移一直在瘦狗市场和幼童市场间呈周期性波动,莱芜和菏泽则稳定在瘦狗市场。
3结论与讨论
一般的回归方程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得出的估计参数在样本期内是固定,即不同变量之间存在着非常稳定的联系,回归方程如下式所示。方程(1)中的参数α是个常数,主要反映变量y和x间的平均影响程度。但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的增长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是动态,而一般的回归方程很难表现出来。为此,文章运用状态空间模型相关理论,构造一个可变参数模型来分析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4]。状态空间模型的优点在于:一是可以把不能观测的变量纳入可观测模型,能够同时得到估计参数;二是运用Kalman滤波方法来对参数进行估计,这种方法可以预测和平滑那些不可观测的状态变量。状态空间模型可以描述系统内部状态变量和可观测的变量间的动态关系,模型主要包括状态和量测方程,方程具体形式如下。方程(2)是量测方程,式中参数αt称为状态变量,假定参数αt服从一阶自回归过程。方程(3)是状态方程,它描述状态变量的生成过程。在方程(4)中,εt和ηt分别是量测和状态方程的随机扰动项,εt和ηt是相互独立的,均服从正态分布,其均值是零、方差为常数。根据文章选取的研究对象,方程(2)中yt为反映经济增长的真实国内生产总值,用GDP表示;xt为反映国内旅游消费的国内旅游消费总额,用DTI表示。对两个变量分别取对数,不仅能够消除模型中的异方差,而且估计出来的参数为被解释变量对解释变量的弹性。方程(2)中的α可以称为国内旅游消费弹性,表示国内旅游消费每增长或降低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相应变化的比率,具体估计可以通过Eviews6.0软件[14]实现。文章采取的样本区间为1985-2013年,为了保证数据的可比性,分别运用GDP数量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旅游消费进行调整,1978年为基期。文章中的GDP数量指数、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国内旅游收入、GDP等指标均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1.变量检验结果(1)单位检验根为了防止“伪回归”的出现,在进行变量的协整检验前,应对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即单位根研究。文章采用ADF法进行检验,检验的最优滞后步长根据信息准则确定,检验结果见表1。表1的检验结果表明,国内旅游消费和经济增长变量的水平值为非平稳的,而其一阶差分序列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为平稳序列。因此,两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序列,符合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下面进行协整检验。(2)协整检验分析协整检验的方法主要有EG和JJ检验。EG检验主要检验状态空间模型的残差是否平稳,如果残差项平稳,则协整关系成立。JJ检验主要根据参数矩阵的秩确定协整向量的个数。文章选择JJ检验法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迹检验和最大特征根检验结果表明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没有协整向量的零假设,也就是说国内旅游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有一个协整向量,这表明两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因此以这些变量建立的状态空间模型不存在伪回归问题。
2.参数估计结果及分析运用处理后的国内旅游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根据方程(2)和(3),利用Kalman滤波算法可以得到状态空间模型估计结果如下。其中,变参数αt的估计值如表3和图1所示。由表3可知,国内旅游消费弹性系数于1985-2013年在0.2766~0.4639间变动。由于αt是随机参数,在分析时一般不看其具体的数值,主要通过观察其变动趋势,来反映国内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间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从整体上看,弹性系数呈现逐渐上升趋势,由1985年的0.2766上升到2013年的0.4639。由图1可知,国内旅游消费弹性系数在1985-1993年增长速度较快,而1994-2013年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国内旅游消费弹性系数发展趋势表明国内旅游对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逐年增加。其重要意义表现为:一方面它反映了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刺激最终消费,带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为国家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我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把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证支撑。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正向的持久的拉动作用主要原因在于:第一,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加,旅游消费水平也逐年提高,带动了国内旅游市场迅速发展。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5年仅为739.1元,2013年达到26955.1元,增加了33倍,年均增长13.3%;城镇居民旅游花费1994年为848.2亿元,2013年城镇居民旅游花费为20692.6亿元,是1994年的20.8倍,年均增长17.3%;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支出1994年为414.7元,2013年为946.6元,是1994年的2.2倍,年均增长4.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985年为397.6元,2013年为8895.9元,增加了18.9倍,年均增长11.1%;农村居民旅游花费1994年为175.3亿元,2012年为5583.5亿元,是1994年的28.7倍,年均增长19.3%;农村居民人均旅游花费1994年为54.9元,2013年为518.9元,是1994年的8.9倍,年均增长12.2%。第二,旅游产品质量和产品吸引力不断提高。随着旅游业发展的日渐成熟,旅游市场进一步规范,旅游接待条件不断改善,提供的旅游产品不断趋于多样化,各具特色的观光、度假、休闲、体育、健身、生态旅游等基本改变了国内旅游产品单一的局面。景点开发进一步加快,各地都有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景点投入运营。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国内包机、城际快车、旅游专线车、旅游专列、观光巴士、“一日游”车辆等发展迅速,使得旅游交通更加方面快捷。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和旅游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这些都成为促进国内旅游市场繁荣的重要因素。第三,旅游宣传促销声势逐年加大。与主流媒体合作的旅游宣传广告片越来越多,在电视台黄金时间循环播出,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各地的高速路、地铁站、飞机场等主要交通枢纽及客流集散地了很多大型的户外广告宣传,扩大了旅游宣传效应;城市周边景点介绍会、区域性和全国交易会基本形成体系,区域性联合促销与跨区域巡回促销接连不断;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国网民数量和互联网的普及率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网络获取旅游信息,自助旅游需求迅速增长,网络新媒体为旅游宣传促销开辟了新的渠道。随着旅游宣传促销手段多样化,有效地引导了居民的旅游消费导向。第四,国家与地方政府不断出台各种方针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国家对旅游业越来越重视,“七五”时期,旅游业正式纳入了国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十四届五中全会把旅游业放在第三产业中新兴产业发展序列的第一位。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把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我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把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一些省市明确提出把发展国内旅游业作为活跃市场、扩大内需、繁荣经济的载体,推出了一系列大型活动和配套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国内旅游消费。国家于1995年出台了“双休日”制度、1999年又出台了“黄金周”休假制度,2008年开始又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小长假,使人们的闲暇时间开始增加,激发了人们的旅游热情,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外出旅游,旅游消费逐步成为一种消费时尚,促进了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拉动了内需,促进了经济增长。
三、结论与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文章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对1985-2013年我国国内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一是JJ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国内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二是状态空间模型的变参数估计结果表明,国内旅游消费弹性系数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说明国内旅游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为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我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把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证支撑。三是国内旅游消费弹性系数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表明国内旅游市场环境逐步得到改善,旅游产业发展逐步趋于成熟,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据此,也应看到目前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旅游消费能力、旅游消费环境及旅游产品供给水平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从旅游花费结构看,当前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中食、住、行比重较大,达66%,游、购、娱仅占34%左右。从旅游消费者结构来看,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比例偏低。2013年城镇居民旅游花费是农村居民旅游花费3.7倍;城镇居民人均旅游花费是农村居民人均花费1.8倍。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数额远远小于城镇居民花费,因此农村旅游市场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第二,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以及收支不确定性制约了旅游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展,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健全,人们对于未来收入和支出存在不确定性,因而阻碍了旅游消费。第三,我国旅游产品开发创新力度不够,不能够完全满足旅游消费者的多层次需求。第四,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旅游消费环境有待改善,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国内旅游消费需求的扩大。为了更好地发挥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断促进城乡居民旅游消费一要刺激农民居民旅游消费需求。不仅要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还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服务和政府的转移支付政策,解决农村居民的医疗、养老等后顾之忧,释放旅游消费需求。同时要根据农村居民闲暇时间的特点,开发出一系列适合农村居民消费的旅游产品,也要鼓励旅行社开拓农村旅游市场,成立一些以农民为旅游服务对象的旅行社,提供低价位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二要增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完善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制度,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城镇居民的有效购买力。三要培育发展个人旅游消费信贷。倡导超前旅游消费的新观念,简化银行信贷手续、给予旅游贷款者一定的折扣,建立个人信用评价体系。
2.不断完善和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满足游客多层次的旅游需求。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需求的升级,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在迅速增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依托我国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优势,深度挖掘地方和民族文化特色,不断开发出市场前景广阔、竞争力强、生命力持久的旅游产品,形成以观光、休闲度假、健康、探险等为特色形成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促进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今后开发的旅游产品,一要不断适应大众游客的旅游需求,培育大众化旅游消费新热点,促进观光旅游产品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如培育和发展自驾车、房车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研发旅游和适合老年人的养生度假旅游。二要不断促进大众旅游由观光到休闲度假的转变,开发出更多的休闲度假产品,如温泉旅游、滑雪旅游、邮轮旅游、滨海旅游、山地旅游、森林旅游、生态旅游、高品位的主题公园和旅游演艺节目等休闲度假产品。三要以现代农业、工业、生物工程、航天科技为依托,推进现代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形成新型的旅游产品系列。如重点支持一批有条件的乡村推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不仅可以丰富旅游产品,还可以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开发工业旅游产品可以更好地促进旅游和工业的融合。
3.加大旅游投资力度,通过投资引领和促进旅游消费虽然目前宏观经济呈现下行趋势、投资回落,但旅游投资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旅游大项目明显增加,2014年上半年全国投资10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旅游大项目达到151个。民间资本已经成为旅游投资的主力军,2013年我国民营企业旅游直接投资占旅游投资总额的57%,具有观光、休闲、度假等复合型功能的景区成为旅游投资的重点领域。网络旅游、在线旅游投资成为旅游投资的亮点。今后旅游投资应重点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大型旅游景区建设、旅游度假产品建设、自驾车和房车营地建设、旅游小城镇建设、在线旅游和智慧旅游建设等领域,加强对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利用,有效地促进旅游产品的供给,形成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不仅适应居民旅游消费升级的要求,满足居民各种旅游需求,还可以通过开发出的新型旅游产品,引领居民旅游消费,不断提升旅游消费水平,更好地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日前,上海糖酒集团董事长葛俊杰接受某媒体采访时称,受到进口食糖冲击,目前全行业陷入低谷,预计整个行业全年亏损100亿元。葛俊杰表示,目前国内食糖产量与消费量持平,但大量进口食糖以及走私糖对国内食糖业造成很大冲击。
国内最大制糖企业之一——东方先导糖酒公司总经理范钦宇告诉记者,目前2012/2013榨季,国内食糖产量在1330万吨左右,消费规模在1340万吨左右。但进口量逐年增加,去年进口食糖大约380万吨,今年预计超过400万吨。大量进口食糖不仅造成国内市场供大于求,并且由于价格低廉,给国内食糖价格体系造成很大冲击。范钦宇表示,目前国内白糖现货价格已经从2011年近8000元/吨的高点跌到今年4月底5600元/吨,部分地区甚至低于5400元/吨,跌幅高达30%,期货市场上跌幅更大。
据中国海关统计机构6月21日提供的数据,2013年5月份中国进口食糖338068吨(4月份进口36万吨),同比2012年5月份增幅33.07%。而食糖出口量持续下滑,今年1~5月份我国累计出口食糖21485吨,同比上年减少10.66%。
现行的关税政策很难抵抗境外低价进口食糖对国产糖的冲击。在世界主要产糖国中,只有我国和澳大利亚没有实行高关税保护,而是实行食糖贸易自由化,造成了国内食糖市场与国际市场紧密相关,进口糖对国产糖的冲击渐露峥嵘。
而进口食糖价格远低于国内食糖价格,目前国内进口糖配额内(15%关税)加工完税价折合人民币约4200元/吨,而以国内产糖大省广西为例,光生产成本就高达5500元/吨。即便是配额外(50%关税)的食糖进口价也低于国内市场价格。
生产成本高是导致国内食糖价格高于国外的主要原因。而造成成本高的原因主要是我国食糖产区机械化程度不高、甘蔗品种产糖量较低导致。事实上,由于我国很多产糖区是山坡区域,很难进行机械化作业,而目前人工成本不断上扬,直接导致甘蔗生产成本上升,加上我国甘蔗品种产糖量不及国外,导致食糖产业竞争力弱于巴西、澳大利亚等国。
益
近日有研究机构报告显示,中国避暑旅游产品不断丰富,市场潜力巨大,今年避暑旅游市场规模约在5000亿元至6000亿元。
据了解,避暑旅游的市场需求总量、需求人群范围比避寒旅游大得多,仅针对学生与教师群体、老年人群体及“火炉城市”居民三个避暑主体市场的不完全统计与分析,避暑旅游市场潜在需求至少超过3亿人,考虑避暑旅游消费周期长、频次高的特点,今年避暑旅游市场规模约在5000亿元至6000亿元。
根据证券机构分析,从端午小长假统计数据来看,旅游市场仍然运行良好。前期受不可抗力影响较大的受灾区域景区开始复苏,前期压抑的出游需求也有望在暑期旺季释放,从而为今年旅游行业旺季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与此同时,我国避暑旅游缺乏战略层面的规划与引导;避暑旅游产业链条尚未形成,由避暑旅游到避暑经济的跃升度不够;季节性问题、产品同质问题、市场开发以及区域合作、人才等问题始终困扰着避暑旅游产业的发展。建议强化对优良舒适夏季气候资源战略性、稀缺性价值的认识,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避暑气候资源;及时总结地方经验,启动全国暑期旅游发展规划,引导避暑成为国民旅游消费的集中消费期。
关键词:客源市场 空间结构 市场细分 网络营销 北京市
旅游客源市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一旅游产品现实和潜在的总体需求,旅游客源市场按消费者地理区域分布、时间分布及旅游动机类型可划分为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时间结构、旅游类型结构。其中空间结构是旅游市场的一种重要结构,按空间分布,一般可将旅游地的客源市场划分为境外客源市场和国内客源市场。
北京旅游国内客源市场现状分析
(一)总体呈稳步增长趋势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我国大型入境口岸之一和旅游业较发达的城市之一,以及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在旅游业发展中一直处于前沿位置。近年来,随着北京申奥的成功,北京市旅游设施已逐步完善,旅游环境也得到进一步改善,特别是双休日和黄金周制度的实施,使得国内游客数量不断增长,国内旅游收入也以年均近20%的速度快速增长,成为北京市第三产业收入中的重要来源之一。
从表1可以看出,2001年,北京市接待国内游客1.1亿人次,相当于同期接待海外游客的39倍,是1996年(第一次进行国内旅游调查)接待国内游客的1.4倍,年增长速度为7.5% ,国内旅游收入达887.7亿元,是同期国际旅游收入的3.6倍。国内旅游收入已经成为北京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国内市场增长空间有限
与入境游市场相比,北京旅游的国内市场在旅游总收入中的贡献更大。然而,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北京接待国内游客人数一直在1.1亿人次左右徘徊,收入也不很乐观, 其中2002年在接待游客数较上年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反而下降了7%;2003年由于非典等因素的影响,北京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出现大幅下降,旅游收入也下降了14.2%。
北京旅游国内客源市场分析
(一)客源吸引半径分析
一个给定的旅游目的地的客源市场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吴必虎(1997)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居民旅游和休闲出游市场,随距离增加而衰减;80%的出游市场集中在距城市500km以内的范围;由旅游中心城市出发的非本市居民的目的地选择范围主要集中在距城市250km半径范围内。
客源吸引半径是衡量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大小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被许多学者运用到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研究中,根据我国旅游地理结构的实际情况,可将吸引距离范围划分为四级:I级为小于500km;Ⅱ级为500~1000km;Ⅲ级为1000~1500km;Ⅳ级为大于1500km。表2描述了北京市主要客源地市场距北京的公路里程。
(二)国内旅游流强度空间分布概况
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驻地作为该省、自治区、直辖市居民前来北京市旅游的平均出发地,以北京市为中心,以一定空间直线距离为半径建立起北京市与各省、市、自治区的空间距离(见表2),然后再计算出不同区域范围内各省、市、自治区旅游流量的省均市场份额,可以描绘出各客源地产生旅游流强度随着距北京市空间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的空间距离关系表(见表3)。
总体来讲,国内旅游客流产生强度基本符合空间距离衰减规律。即距北京市越近,旅游流产生强度就越大,随着空间直线距离越远,旅游流产生的强度就越弱。但是距离在1500公里以上处出现了旅游流强度先是递减之后又稍有回升的现象,但总体上来看呈现递减趋势,这一现象的出现应当主要归因于北京其所具有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政治历史背景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的巨大影响力。
北京本地市民,占北京市旅游流总流量的38.1%,是北京市旅游流的最大源地。周边直线距离在500公里内的近郊省市—石家庄、济南、天津所产生的旅游流量占总流量的23.0%,省(市、自治区)均产生的旅游流量7.67%,仅次于中心区,是北京市旅游流重要的客源地。在500~1000公里区域范围内产生的旅游流量为总流量的12.1%,省(市、自治区)平均流量产生强度递减到3.03%,在1000~1500公里范围内,旅游流强度为11.2%,省(市、自治区)平均流量产生强度仅1.24%,而在1500公里以外的省区,省均产生旅游流量强度就表现得更加微弱了。因此,北京市国内旅游流产生强度随空间距离增大而出现明显的衰减规律,但这种空间距离衰减趋势因与旅游流产生源地之间交通便捷程度(时间距离)、人均消费水平、人口规模大小等因素影响而出现局部增强现象。
北京旅游客源市场国内营销策略分析
(一)北京吸引范围大且客源市场比较分散
通过分析北京市的客源吸引半径可知:北京市凭借其独特的政治、历史和地理优势拥有强大的潜在客源市场,吸引范围很大,基本遍及全国所有省份,呈现出明显的吸引力,具有相当大的开发潜力。但同时通过对北京市地理集中指数的研究可以得出:北京市的客源市场相对分散,这不利于确定主要客源市场,同时给旅游宣传定位、针对性地提供旅游服务带来困难,进而影响其旅游效益的提高。因此,开拓北京国内客源市场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并存。
(二)国内旅游客流产生强度基本符合空间距离衰减规律
对表3进行分析后可以得知,国内旅游客流产生强度基本符合空间距离衰减规律,北京以外城市的游客客流随距离增加而衰减。但距离在1500公里以外的省市处出现了旅游流强度先是递减之后又稍有回升的现象,说明距离在1500~2 000公里范围内的省市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三)基于目标市场细分的定位策略
北京旅游市场按目标群体做出细分,对目标市场客户进行定位,以“多功能旅游定位”为北京旅游业做出规划和竞争对策。根据北京旅游目标群体需求的不同,可以将客源分为三类:
第一类目标群体是国外游客,主要特征是对(东方)古都文化兴趣浓厚,对北京的整体认识尚停留在表层,旅游诉求为探寻东方古老文化,旅游需求以参观游览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名胜、皇家园林、民居胡同等成熟旅游产品为主。北京需进一步完善景区服务功能,提高旅游满意度。在后奥运时期,为了让旅游者更好地领略北京风貌,应提高景区接待水平,包括提高景区游客中心的咨询服务功能,加强游客投诉管理等措施。
第二类目标群体是距北京较远的国内游客,北京市是国内游客的首选目的地之一,外省市来京游客大致占全部国内游客的三分之二,如按购买北京旅游产品的频度,这类群体又分为首次购买游客和重复购买游客。首次购买游客的主要特征是:诉求侧重于北京作为“首都”的主要特征,既对“古都文化”感兴趣,又对北京作为我国最为“现代化”的城市形象感兴趣,需求以代表性的历史名胜和现代化建筑为主;重复购买游客的主要特征是以往有过北京游的经历,对“古都文化”和“首都文化”都已经有较多了解,兴趣转移到更深层次,在旅游诉求方面,需要北京旅游市场进一步挖掘风景名胜、主办主题活动,这类需求以风景、度假和商务旅游并存,要求旅游产品能体现“新、美、奇”的特点。
第三类群体是北京市民及近省市游客,主要特征为在京工作或完全熟悉北京,旅游诉求更多以工作日之外调整生活节奏、放松心情为主,需求多是短期的休闲、度假旅游和主题公园旅游,对旅游产品更新有强烈要求。在这方面可赋予旅游产品更丰富的内容,通过文化活动延长其生命周期。
(四)创新营销理念并建立健全营销体系
从新型的网络营销手段方面来看,目前北京市旅游网络营销体系还不是很不健全。电子商务网站多数是由网络经营者创办,真正由旅游企业建立的极少,这就形成了旅游公司不了解网络,网络不熟悉旅游业务的现象,从而导致旅游网站的内容空洞缺乏吸引力,因此,旅游业网络销售的关键之一是强化旅游信息的开发,提供全面、详细、准确、及时的旅游信息。旅游信息的及时性也就是信息的现时性,房价、票价旅游节目等旅游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很容易成为过时的信息,必须及时更新以确保其现时性,这方面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形成平台,方便企业提供营销信息。 在旅游营销策略的持续性问题上。北京积极借鉴悉尼奥运会的旅游宣传策略,在奥运准备期和奥运年阶段,制定了丰富细致的奥运营销策略,并且重视与媒体进行沟通和互动,从而产生了良好的营销效果。但北京对后奥运阶段的营销策略并没有完整系统的营销方案,虽然有关方面表示要利用奥运会提供的历史发展契机,全面推进“‘走进北京,体验奥运’海外旅游市场营销计划”,开展以奥运旅游产品为核心、全方位展示北京奥运遗产资源的重点入境客源市场专项促销行动,促进旅游市场稳步增长。上述营销活动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而且是否能够发挥实际作用,还需细致的研究。这对北京在后奥运阶段的旅游业发展是不利的,由于北京在奥运年并没有获得旅游业的高速增长,因而后奥运阶段的旅游促销策略对旅游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北京旅游的宣传营销任重而道远。要把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整合起来,把短期营销和长期营销结合起来,通过网络营销引领和改造传统营销,使现有的营销体系更加完善,从而有效地拓展北京市国内客源市场。
参考文献:
1.曹欢德.近期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研究述评.天津商学院学报,2006,26(2)
关键词:河南省;市场营销;战略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general situation in henan province tourism, try to find out the tourist market in henan province marketing existence question,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marketing strategy, and the henan tourism marketing to provide the theory basis.
Keywords: henan province; Market marketing;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 F59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河南省旅游市场总体情况
河南省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总体来说这样的资源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其作用,致使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至今仍然缓慢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河南省旅游业经济效益比较差
2010年河南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58亿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00亿元,达2294亿元,其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分别排在全国第6位和第8位,位居中部地区首位。从河南省旅游区国内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收入占全省比例的对比看,区域旅游消费水平不高。可见,河南省旅游区旅游业发展水平不高。
(二)主要客源市场为低端市场
目前河南省游客 80%为本地游客,消费水平极低,人均日消费水平不足 20 元。省外客源方面,主要是以山东、山西、河北为主。
(三)河南省旅游的影响力较弱
河南省旅游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影响力非常弱,尚未树立起富有影响力的品牌形象,因此很难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消费。
二、河南省旅游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业营销意识发展不够,旅游营销观念落后,方式传统
河南省旅游区内的多数景区虽然也在一直强调“以游客为中心”,但是长期的思维模式在头脑中形成的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经营观念,对现代旅游者了解的并不深入,尤其对其消费心理探究极少,并不能真正抓住其所想所需,所以市场越来越难做。另一方面,河南省旅游市场还停留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上,营销手段基本还处于比较低级的跟随阶段,营销活动效仿其他景区、市场,方式传统,没有成自己的特色,营销意识和营销水平与发达的旅游景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营销理念和营销能力有待提升
(二)缺乏整合营销观念
旅游业是综合产业,包括景区、餐饮、住宿和交通等方面,河南省旅游的营销战略就是缺乏将资源整合的这种观念,为了进一步开拓旅游市场,推进河南省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满足游客的全面需求,必须要从顾客的需求,顾客的成本,顾客的便利性和顾客的沟通角度树立整合营销的观念,目前,河南省旅游业还停留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上,只追求短期利益,没有注重长期和全面的规划。
(三)旅游目标市场战略不明确
目标市场战略是指目标市场、市场定位和市场细分。河南省缺乏对旅游资源的统一规划。要对游客进行合理的细分,确定好河南省旅游市场的目标顾客,河南省不同的旅游景区不同的目标顾客,并且应该有明显的区分定位,创造独有的特色,才能满足游客全面的需求。
(四)促销等同于营销
河南省旅游市场很大程度上将营销等于促销,甚至在某些景区一年的营销战略就是等“五一”和国庆节两个重大的节日的促销活动,由于缺乏营销规划,没有考虑将河南省的优势劣势进行对比分析,没有进行目标市场战略,没有市场调研市场开发的意识,导致了旅游景区只是对旅游资源的简单加工,没有达到旅游产品的综合要求。
三、河南省旅游市场营销战略研究
(一)加强和更新营销观念与意识
要有效地开展市场营销,必须树立全新的营销观念。一方面,要树立全心全意为游客服务的观念,无论是旅游产品,还是开展营销活动,始终把游客视为“上帝”的思想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做到一切为了游客,一切服务于游客,用一流的服务赢得游客,以求长期占领市场,获取更大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不能局限于满足游客的现存欲望,没有必要把眼光仅仅盯着满足其现存欲望所转化的需求,被动地适应市场。可以突破现存欲望的限制,主动出击通过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使人们形成新欲望,即通过一系列营销努力影响人们的欲望形成过程,然后利用所拥有的各种旅游资源,不断开发满足游客这些新欲望的新产品。这样做就可以利用自身特长培育新市场,引导消费,抢先进入,避开竞争对手。
(二)整合旅游市场营销战略
整合营销是指将顾客的需求、顾客的成本、顾客的便利性与顾客的沟通作为营销战略的最基本的方式和手段,通过这些手段达到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而旅游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包括的行业很多,如酒店、旅行社、交通和景点等方面。要做到旅游市场的稳定繁荣,必须综合考虑到这些行业的全面发展,如:交通、旅行社、酒店和景区等营销战略。
(三)旅游市场营销组合战略
营销组合战略是指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策略的组合战略。河南旅游市场应该实施的营销战略包括:第一,产品策略。旅游产品组合策略,充分研究河南省的旅游产品组合中核心的产品线是什么,并不断的以核心产品线为依托,全面发展旅游产品组合策略。第二,价格策略,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河南省旅游业更应突出低价优势,吸引游客。第三,渠道策略。山东省的旅游市场应扩宽国内国际的渠道,与旅行社联合营销,扩宽发展的路径。第四,促销策略。应综合公共关系和广告策略,不能单一的使用营业推广战略,要考虑到促销策略的长圆形,而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
(四)旅游目标市场战略
旅游目标战略包括旅游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的选择,旅游市场的定位,游客的需求各异必须要对河南省旅游市场进行市场细分,或者叫市场分割,将整个旅游市场按照人口地理,行为和心理等因素划分成若干个同质的子市场,选定其中一个或几个子市场,根据这些市场中的游客的需求,进行旅游产品的创新,更好的满足消费。这个过程就是旅游市场定位的过程。没有一个企业能满足所有旅游者的需求旅游经营者的需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河南省应根据自己的旅游资源特点满足游客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卡显红,树夫.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战略及其竞争力提升研究[J].江苏商论,2005,(3).
一、国内旅游业在国民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内旅游是公民一种重要的消费形式,其发展是一个国家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征。我国国内旅游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但从总的方面看,仍处于一种自发无序的状态。要改变这种状况,使国内旅游尽快发展起来,首先必须提高对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第一,发展国内旅游业具有回笼货币,促进市场繁荣,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作用。
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居民购买力大大增强。1980年底,全国居民积余购买力仅为804亿元,1985年就增加到2500亿元,1990年则增加到7034亿元。十年内,平均每年增长25%。如此巨大的积余购买力,一方面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稳定市场、稳定社会的隐患。如何引导好居民积余购买力是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证券投资、高档耐用消费品消费已成为引导居民积余购买力的重要途径,但都不能完全解决居民积余购买力的货币回笼问题。近几年,居民证券投资有较大发展。但由于投资市场的发育还处于初始阶段,将居民积余购买力引向投资的规模还是有限的,消费品市场中高档耐用消费品对于吸纳居民积余购买力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近几年又趋饱和状态。在证券投资、高档耐用消费品都难以完全缓解居民积余购买力的压力的情况下,发展国内旅游业,大量吸纳消费资金,回笼货币已成为引导居民积余购买力的又一重要途径。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990年全世界国内旅游收入达2.4万亿美元,加上国际旅游收入总计达2.65万亿美元,与能源、汽车制造等重要产业并驾齐驱,已成为世界经济中三个最大的产业之一,我国国内旅游业近几年发展也相当快,经济效益也不断提高。“七五”期间,我国国内旅游者共13.9亿人次,年均2.7亿人次,收入753亿元,年均收入150.6亿元。1992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3亿人次,回笼货币则达到250亿元。实践证明,适当引导人们的旅游消费,发展国内旅游业确实不失为一种回笼货币、减少市场压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二,发展国内旅游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服务行业。要满足旅游者多方面的需要,就要发展相应的直接间接的提供服务的行业。据测算,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数,社会间接就业人数就可增加5个以上。因此,发展旅游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为人们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
第三,发展国内旅游业还可以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改善国民经济结构。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既建立在一定物质资料生产发展基础上,同时又能促进经济部门的发展,起着改善国民经济的作用。这是因为旅游业的发展能刺激旅游者的消费,从而可以形成和扩大新的消费市场。要满足因旅游业的发展而扩大的消费,就要增加生产扩大服务。由于旅游而刺激的消费,是一种较高水平的消费,对消费品和服务的要求,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说都比较高。在更新换代方面,某些旅游消费品的周期更短,这就对生产和服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旅游消费这种新形式就成了推动生产发展的新动力,为其他部门、行业开辟新的生产门路提供了可能。同时,旅游业的发展还会促进各种经济信息的交流,为新产业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国内旅游业这些作用都能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善。
第四,发展国内旅游还可以振兴繁荣地方经济。
我国地大物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各地都可以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国内旅游业,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一些经济水平较低而旅游资源又较丰富的地区,通过发展国内旅游业繁荣本地经济是一条较好的路子。陕西省汉中地区的南郑县,曾经是一个长期吃国家财政补贴的贫困县,但近年来,工农业总产值却跃居汉中地区之首,成为全省财政收入突破5000万元的县之一。实现这一巨大变化的原因之一,是这几年南郑县新开辟了一个南湖风景区,大力发展旅游业。贵州黄果树瀑布附近的村寨农舍,过去多是低矮简陋的石板房,村民中不少人靠政府救济过日子。这几年随着游客增多,各种旅游服务设施都建起来了,过去与经商无缘的农民,现在也做起了生意,有的还发了大财。1988年该镇储蓄达418万元,成了有名的万元户镇。旅游业不仅对落后地区的经济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对发达地区的经济的推动作用也很明显。如欧美一些大部市、亚洲四小龙的腾飞等,旅游业都起了重要作用。1991年上海对从事国内旅游业的旅行社提出“三个一”的要求,即吸引每一个淤客在上海多住一晚,旅游档次提高一档,多购物一百元。通过工作,1992年上半年国内游客在沪逗留时间达2一3天。大部分住进了二星宾馆,少数还住进了三星宾馆,在沪购物人均达900元。如果进上海的外地人口中有十分之一通过工作能达到这个水平,将会是上百亿的消费,这对上海商业、轻纺等将会形成巨大的推动力。
第五,发展国内旅游业还可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对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有积极作用。
大力发展国内旅游业,鼓励人们在旅游方面多消费,将会给国家、社会实现更多的利润,从而为国家经济建设积累资金。同时,由于旅游业具有特殊的产业功能,发展旅游业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对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作用更为明显。按照我国目前国内旅游一年3亿人次的规模,以1991年对赴京旅游者调查测算,以每次旅游消费606元来,国内旅游收入则可达1818亿元,约等于我国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17400亿元的10.45%,按目前我国消费水平计算,每1元的直接收入可以产生3.03元的总经济效益,那么1818亿元的直接经济收入将产生5508.5的总经济效益,可见,通过发展国内旅游业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确实是一项具有积极作用的重要措施。
第六,发展国内旅游业有利于国民文化交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生活质量。
首先,发展国内旅游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旅游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出门旅游的人数与日俱增,发展国内旅游业就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不可缺少的途径。其次,发展国内旅游业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增进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作用。旅游者游览祖国锦绣山河和名胜古迹,对其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扩大信息交流,增强身心健康都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青少年中开展爱国主义,国内旅游发挥的作用更为明显。过去开展的“夏令营”周等活动,寓思想教育和传授知识于旅游之中,使青少年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激发了青少年振兴中华的热情,这些形式可以为发展国内旅游所惜鉴。再次,发展内旅游还可以促进思想观念的更新,从而提高人民的素质。国内旅游发展所形成的游客流是信息流、观念流的载体。这些信息、观念、思维、生活方式的传播,可以起着打破当地封闭保守思想、引发思维观念更新的作用。社会经济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塞、愚昧的观念阻碍了社会的进步。通过发展国内旅游业,强化人们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更新思想观念,其意义比因发展旅游所获得的经济效益要深远得多。至于国内旅游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前世界旅游组织主席阿瑟霍洛德认为:“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把旅游维持在最高文化水准和精神水准上,我们必须把旅游组织起来,使它不仅成为不错的经营,而且成为一个创造更加文明、更加和平的世界的良机。”这确是一既适用于国际旅游,同样适用于国内旅游的真知灼见。综上所述,国内旅游业是一项具有特殊作用的行业。无论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发展国内旅游业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旅游界的充分重视。
二、国内旅游业与国际旅游业的关系
发展国内旅游业,除了要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外,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关系。
人类旅游行为是由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两大部分构成的。两者的关系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国内旅游是国际旅游的基础和先导;国际旅游是国内旅游的延伸和发展。发展旅游业离不开国内旅游。在这里只要侧重一下国内旅游业与整个旅游业的关系,它与国际旅游业的关系就比较明确了。
首先,国内业是旅游业的先导。一般来讲,一个国家的旅游业,首先是从国内旅游业起来的。人们的旅游行为,从出游的方向和范围来看,首先是从中短途旅游即国内旅游开始的。当本国或本地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才开始转向国际旅游和长途旅游。尽管我国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选择了优先发展国际旅游业的道路,以达到刺激经济吸纳外币的目的。但国内旅游的先导作用仍然是不能抹煞的。其次,国内旅游是整个旅游业的基础和主体。据世界旅游组织近几年的统计,国内旅游人数占世界旅游人数的90%以上,其收入也将近占世界旅游收入的90%。美国每年出国旅游人次与国内旅游人次之比为1:100;英国在80年代中期每年的国内旅游人次,也占全国当年出游人次总量的86%。据我国国家旅游局统计,1990年来华入境人数2100万,创汇109亿元,而同期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旅客达2.8亿人次,回笼货币170亿元。1992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上升到3811,5万人,外汇收入39.4亿美元,而同期国内旅游人数已达3,3亿人次,回笼货币252亿元。因此,无论是考察旅游的供求,旅游服务设施的硬件、软件,还是比较旅游人数和收入所占的比例,都充分证明国内旅游是整个旅游业的基础和主导。再次,国内旅游还是调节旅游市场,提高旅游设施利用率的重要手段。国际旅游市场常常因为、经济或季节性的原因而产生波动。国内旅游则可在国际旅游市场发生波动时弥补、调节旅游设施利用率、解决工具的闲置和饱和等。注意利用国内旅游的调节手段,可以防止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发展的比例失调,以免造成旅游经济单纯依赖国际市场而无回旋余地的局面。再就是发展国内旅游业,还可以适当控制本国出国人数,缩小旅游收支逆差。美国过去旅游逆差较为突出,近年来,政府大力开展热爱纽约活动,并利用建国200周年纪念活动,吸引本国人在国内旅游。瑞士也是出于同一目的,提出了“还是在本国度假更方便妥当”的口号。
据以上,发展旅游业不能忽视国内旅游,要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促进整个旅游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三、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条件
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国旅游界曾认为,国内旅游尚未形成规模和条件,不宜大力提倡和发展。近十年过去了,我国发展国内旅游的条件已经有了很大变化。首先,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提高,为国内旅游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根据世界公认的经验数据,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美元时,居民就产生了国内旅游的动机;达到1000美元时,就想到近国旅游;达到3000美元时,就想到远国旅游。,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约为340美元,虽仅仅是越过产生国内旅游动机的界限,但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闽粤、江浙一带以及其他沿海商品经济发达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为显著些。这些地区的国内旅游需求比其他地区必定会强些。同时,从全国的储蓄余额看,至1991年底,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已达9100多亿元,已经具备了产生国内旅游动机的基本经济条件。这些情况证明,客观上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其次,我国丰富的
旅游资源是发展国内旅游业的重要条件。再次,我国带薪假期和每周44小时工作制度的实施,为发展国内旅游提供了闲假时间的条件。产生旅游行为的重要茶件之一,是人们要有足够的闲瑕时间。经济发达国家由于实行了带薪假期和每周40小时工作制,加上拥有较多的法定节日,使国民有较多的闲暇时间为外出旅游提供了条件。再有,经过最近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已经初具规模,具有了足够的发展旅游的设备条件。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我国拥有涉外饭店已2354座,客房35.10万间,床位73.77万张,这些设施为1985年的3,3倍。此外,交通运输方面,到1989年底止,全国运输客运量为791373万人,其中铁路113805万人,公路644508万人,水运31778万人,航空128300万人。通讯方面,1989年全国范围共有载波电报机5306台,电传打字机33379台,传真机2600台,电话交换机容量17-037481门,电话机1083275部。这些硬件,除交通仍为“瓶颈”外,其它方面已经比以前大大改善。许多旅游接待点已经出现了旅游设施过剩和淡季吃不饱的现象。这些设备的接待能力与数量更为庞大的国内旅游设施结合起来,将形成更大的接待能力。最后,经旅行社组织的国内游客人数剧增,说明国内有组织的旅游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据国家旅游局对全国2456家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二、三旅行社的统计,1992年共组级接待国内游客2821万人,是上年的6. 66倍,与当年全国有组织地接待海外旅游者相比,国内旅游都大大超过了。这标志着我国国内旅游业已从过去基本上自发旅游的状况转向了通过旅行社有组织地旅游,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已经基本形成,我国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四、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国内旅游业
按照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本世纪末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而根据近几年的情况,很可能要提前三年实现这一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此,我们要积极引导,早作准备,保证国内旅游的健康发展。
第一,加深对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作用的认识。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我国对国内旅游实行“不提倡、不宣传、不反对”的政策,后虽逐渐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但有关部门对国内旅游的需求仍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必要的计划和切实的指导。今后,应当利用研讨会、报刊宣传等形式,宣传国内旅游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条件等,使国内旅游经济发展规划得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切实把国内旅游业作为重点支持的对象;在具体政策上,要对重点旅游基础设施、重点旅游景点的建设和修复以及重要旅游商品的生产,在信贷、资金、利率、税收等方面予以优惠,创造国内旅游业大力发展的条件。
第二,确立适度发展国内旅游业和加强国内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并举的方针,积极实现国内旅游的均衡发展。国内旅游需要大发展,但又受到交通能力的制约,以铁路为例,全国有2万多公里的线路“带病”运作;有200O多辆30年代制造的客车仍在超期服役。大部分通往旅游热点城市的铁路超负荷50%运行。交通瓶颈制约的情况还十分严重。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国内旅游的发展要与交通状况相适应。近期内应提倡短线旅游,适当组织长线旅游。另一方面,又要加紧基础设施建设,对短线产业应当采取积极发展的方式加以平衡。
第三,加强宏观管理,积极协调和解决好国内、国际旅游的矛盾。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既是统一的又有矛盾的一面。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境外旅游者涌入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的改善,国内旅游亦呈上升趋势,有的旅游热点国内游人与境外游人之比高达70:1,因而产生了一些矛盾。对这个矛盾应当采取积极的方式加以解决。一方面要加强行业管理和旅游市场管理,主动实现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结合、协调和分流。另一方面,进一步开发当地旅游景点和新的旅游景点和旅游路线,提倡近距旅游及新旅游路线,减少旅游热点的压力。
关键词:旅游客源市场时间强度指数地理集中指数青岛
旅游客源市场是指旅游者借助交通工具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移动形成的客流。研究旅游客源市场的流向、流量及其变化规律、旅游者行为和消费特征,对于旅游地规划建设方向、规模、等级及其与客源地间交通运输线路的布局论证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有关旅游客源市场的时空分布是通过旅游市场调查所获得数据,依据时间强度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指标,分析旅游者的地理来源和强度(保继刚,2009)。
青岛市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的海滨旅游胜地,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秀丽的山海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风格迥异的多国建筑、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和五彩缤纷的节庆活动。青岛旅游业已经形成了“行、游、住、食、购、娱”综合配套与国际接轨的规范化服务体系。全市共有旅行社361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6家;星级饭店146家,其中五星级6家,四星级21家,可接待外国游客的客房万余间。青岛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秩序不断改善。青岛旅游餐饮和旅游商品更趋特色化,已评选出“十大特色小吃”和“十大旅游特色商品”。“十五”期间,青岛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9575万人次,年均递增13.75%,比“九五”期间年均增幅多4.73个百分点,平均增速提高52.44%;国内旅游累计收入776.57亿元,年均递增20.2%,比“九五”期间年均增幅多6.9个百分点,平均增速提高51.88%(数据来源于青岛市旅游业“十一五规划”文本)。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旅游产品结构的单一、旅游资源的保护、旅游产业整体素质较低、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等。
青岛城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时空结构分析
(一)时间(季节)强度指数
时间(季节)指数法是根据时间序列中的数据资料所呈现的季节变动规律性,对预测目标未来状况作出预测的方法。掌握了季节变动规律,就可以利用它来对淡旺季的季节性旅游产品进行市场需求量的预测(保继刚,2009)。其计算方式为:
收集历年(通常至少有三年)各月或各季的统计资料(观察值)。
求出各年同月或同季观察值的平均数(用A=[(2)+(3)+(4)]/3表示)。
求历年间所有月份或季度的平均值(用B=[(2)+(3)+(4)]/3表示)。
计算各月或各季度的季节指数(用S=A/B表示)。
一年4个季度的季度指数之和为400%,每个季度季节指数平均数为100%。季节变动表现为各季的季节指数围绕着100%上下波动,表明各季销售量与全年平均数的相对关系。如某种商品第一季度的季节指数为125%,这表明该商品第一季度的销售量通常高于年平均数25%,属旺季,若第三季度的季节指数为73%,则表明该商品第三季度的销售量通常低于年平均数27%,属淡季。
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略有海洋性气候特征。受其影响,旅游产业在一年中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现以2007年、2008年、2009年来青岛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人数来进行定量分析青岛的时间强度指数(见表1)。
通过计算结果显示,青岛的淡季是第Ⅰ季度和Ⅳ季度,旺季为Ⅱ季度和Ⅲ季度,最高时间强度指数为Ⅲ季度,其值为146.9%,高出年平均数46.9%。最低时间强度指数为Ⅰ季度,其值为为63.26%,低于年平均数36.74%。因此,有效地提高青岛城市第Ⅰ季度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数量成为了发展青岛旅游业的难点。
(二)地理集中指数
集中化指数是一个描述地理要素分布集中化程度的指数,用于定量研究国内游客地域分布的集中程度(保继刚,2009)。地理集中指数G的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G为客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Xi为第i个客源地的游客数量;T为旅游地接待游客总量;n为客源地总数。G值越接近100,说明游客来源越集中;G值越小,则客源越分散。对任何旅游地而言,G值适中为妥。因为G值很大,说明客源市场过于集中,旅游经营稳定性差。G值很小,说明客源市场过于分散,不利于主要客源地确定,给旅游宣传,旅游服务带来困难,进而影响其旅游效益。G值为最大值100时,Xi表示其客源地只有一个;G值为最小值0时,说明其客源地区域个数趋于无穷大。
据资料显示,青岛城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分布广泛,遍布全国各地,现以2008年来青的全国各地旅游人数为例进行说明,2008年来青岛的国内旅游总人数为3389.53万人次,分布于全国22个主要省、自治区、直辖市(见表2)。
根据公式(1)计算G=41.86,说明青岛城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地理集中指数非常好,处于稳定状态。因此,依据所得数据,可将其客源地分为核心客源市场(市场份额大于20%);一级客源市场(市场份额大于2%);二级客源市场(市场份额小于2%)。
核心客源市场,主要集中于山东及周边地区。由于山东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公民带薪假期的增加,占全部来青国内游客比重达38.7%。山东客源地由于距离较近和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双休日出游来青的山东游客有较快的增长,山东客源、交通方便,散客和双休日出游者比例较高、自流量大、自然增长较快,同时具有滞留时间短、较少依赖旅行社、旅游花费较少的特点。依托省内和周边旅游资源和发达的公路网,发挥青岛作为省内主要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的优势,发展区域合作和省内及周边地区跨地域的旅游,将是开发省内旅游市场潜力,带动全省旅游发展的关键。
一级客源市场,主要分布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大中城市客源占青岛国内游客总量的51.55%。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及周边地区、辽东半岛、长江三角洲、江苏等省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客源比较集中,消费水平在国内游客中较高,与青岛城市距离适中,经济联系比较密切,已成为青岛的主要旅游客源地和国内旅游的传统市场。但其中散客旅游占有较高比例,公务商务客人较多。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团体北上的游客有上升的趋势,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经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旅游者的比例(21.79%)和旅游者消费水平(人均花费1102.36元)居于所有来青岛的国内游客首位,是国内旅游的高端市场,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地区。
二级客源市场,主要分布于华南、华中、西北、西南地区的大中城市。以上四个地区共占青岛国内游客总量的13.66%,客源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以公务和散客为主。其中华南、西北、西南地区在地理上距离青岛城市较远,长距离国内旅游的费用较高,经济发展状况都是主要的市场制约因素。但豫、陕、晋、冀等中西部地区,在空间距离上离青岛较近,在旅游资源上与青岛城市有较强的差异和互补性,随着中原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带来的经济发展,来青旅游客源有着较大的增长潜力。来自这些地区的游客主要以观光和团体游客为主,消费水平总体较低,停留天数较短;随着国家开发西部、西部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来自中西部内陆地区的游客消费水平将会有质的提高。今天的低消费游客,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中等消费的回头客。积极发展与中西部地区的旅游合作,为低消费的游客提供良好的城市环境和服务,将会拉动青岛旅游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结论
总之,青岛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应在保持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和自然风貌的前提下,合理开发、科学利用旅游资源,一方面应继续发挥观光旅游产品的优势,进一步优化结构,提升档次,另一方面应大力发展度假旅游产品和专项旅游产品,力创在国际上富有影响力的更多精品。力争把青岛建设成为旅游环境优美舒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旅游产品独具特色、产业带动作用突出、管理服务高效文明,集观光、度假、商务、会展、文化、体育于一体的国内外著名海滨旅游城市。
降低旅游产品价格。针对青岛冬季旅游市场冷淡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在酒店、旅行社、景区、商场等旅游所涵盖的“吃、住、行、游、购、娱”六方面做出大幅度让利,加大对青岛本地居民和周边居民的宣传,使其青岛城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淡季不淡”。
加大旅游产品创新。青岛冬季旅游发展项目上,应该以运动休闲与温泉旅游为主导,深入挖掘温泉、滑雪、购物、游乐、演艺等适合冬季旅游的资源。2010年青岛市旅游局以“好客山东贺年会”为契机,集中推出了五项大型主题活动,包括市北区天幕城“激情成就梦想-青岛万人贺年啤酒会”、市南区劈柴院“百年老街新年灯火节暨劈柴院火锅节(千人共享火锅宴)”、城阳区宝龙城市广场“2010个家庭迎新游园会”、城阳区工艺品城“2010对中韩情侣迎新会”、崂山区极地海洋世界“极地动物迎新年”等。
积极发展会展旅游。会展旅游是一种新兴的专项旅游形式,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而且可以很好地满足人们特定的人际交流需求,从而具有诸多常规旅游产品所没有的优越性。青岛的冬季应抓住时机,加强同全球性行业协会以及各大国际组织的联系,构建全球宣传网络,利用国际传媒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推介宣传工作。
参考文献:
1.保继刚.旅游地理学(修订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关键词:生态旅游;旅游文化;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们把旅游当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旅游业发展势头空前强劲,到90年代,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即使是在世界多个国家与地区的经济不景气时,旅游业也并未受到重创与打击,发展势头依然良好。
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我国的旅游业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惊人。目前全国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将旅游业列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重点产业或者先导产业。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以入境旅游为主的时期。
自改革开放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段时间内我国旅游业以海外入境游为主导。其特点是,我国旅游业尚未被确定为经济性产业,入境接待工作的开展仍带有较多的政治色彩。
(二)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97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也逐渐地开始选择旅游这种娱乐方式,旅游开始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其特点为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并行发展。
(三)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国内旅游全面发展时期。
1997年至今。1997年是我国公民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时期,我国旅游业业务经营基本格局再次出现新的变化,对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三大业务的分工也做出了新的调整。
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旅游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目前主要呈现以下状态:
(一)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覆盖面广。但总的来说任处于一种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
(二)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和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改善交通、增辟新的景点、美化环境、修建不同规格的酒店等。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给旅游业带来了重要机遇。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动力,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进一步带动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通过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这两个舞台,我国很好地向世界展示了自己在国际旅游市场中的形象入境旅游、出境旅游以及国内旅游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五)高科技信息化广泛应用于旅游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旅游业经营管理手段、思维和经营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旅游业信息化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节省人力,而且使管理工作迅速准确,是旅游业管理高技术化最优化的途径,并可以满足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有助于中国旅游业直接面向世界较高水平,实现蛙跳战略,后来居上。
三、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旅游也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其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景区的掠夺式开发及粗放式管理。
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了对资源的保护,这是很多景区存在的致命性硬伤。而管理的不完善进一步威胁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认识上不到位,建立政府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
很多地方政府对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缺乏认真的调查研究,还没有形成具体有效的政策导向和保障措施。
(三)规划不到位,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科学性。
邻近的地区之间各自为战,没有把资源的整合开发纳入周边地区的大格局中来考虑。缺乏总体的战略眼光。很多地方没有完善的发展规划或者发展规划不够科学。
(四)宣传不到位,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不高,市场开拓缓慢。
“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宣传机制还未完善,造成在宣传促销上资金短缺乏、力度不大、科技含量不高、手段单一,覆盖面不广,市场开拓缓慢。以致很具有竞争力的特色旅游产品市场占有率低,形不成买点,知名度不高。
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入境旅游增长迅速;居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改善大大带动了国内旅游的发展;人民消费水平的逐步提升决定了境外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对旅游业的发展逐渐重视起来,旅游业各方面设施已具相当规模,旅游业得到很快发展并趋于成熟。旅游业的全面迅速发展,也为国际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旅游也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其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想要较好的处理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要大力倡导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而坚持可持续发展就要采取有效的对策,以保证旅游业很好的造福于人类。
(一)强化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管理新机制并加强旅游立法工作。
体制的改革有利于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从而保障旅游效益的不断增长。对景区进行三权分离,即景区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使三个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相互独立以建立现代旅游体制。而立法的不断完善将会很好地监督和管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使旅游市场规范化运作。
(二)强化景点线状开发,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
景点的线状开发就是要把旅游资源进行线性整合,把邻近的相似的或者互补的资源连接起来。此举一方面可以增加游客的逗留之间;另一方面有利于资源整合,进而提升旅游品位。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有效缓解过度开发资源和资源保护的矛盾。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更加有利于旅游业的对外开放,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树立品牌战略。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于品牌有着极大的认可,品牌就是口碑。我们要打造知名品牌的旅游景点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