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立医院内控制度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医院 内部控制制度 审计机构 创新
随着医疗改革步伐的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速度和经营规模正在快速增长。日益复杂的组织内部关系和外部环境,与日俱增的风险(如盲目投资风险、现金流风险、串通舞弊风险等)和不确定性,都需要管理者对影响经营管理水平的一切因素进行监控和评价。因此,内审部门必须逐步深入到医疗卫生事业领域广泛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工作,加强内部控制评审,通过内控评审与风险导向审计的融合,协助管理层加强风险和危机管理意识,降低管理风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一、风险导向审计在医院中的主要作用
(一)控制风险
风险导向审计必须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选择重点审计领域,在降低各种风险的同时,也可以控制审计风险。
(二)增加价值
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审计过程中可能遇到风险变化,固定的控制体系只能反映医院过去的情况。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在风险环境中不断观察业务过程,提出控制风险的建议,从而为医院增加更多的价值。
二、 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部财务管理混乱、部分信息失真。财务内部控制重要性得不到足够重视,监督机制匮乏。会计职能作用缺乏认识,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二)改进建议
综上所述,必须在实施与执行医院内控体系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促进内部控制体系的快速完善。改进建议如下:
1、建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完善内控制度建设
首先,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是造成内控制度执行不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的建立是医院正常经济活动的前提条件之一。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监督、控制和评价。
其次,医院全体人员应树立正确的内控观念,统一认识。根据国际先进医院的经验,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医院决策层可以对现行的内控制度进行更新与完善,制定出先进的、适合的内控制度。
2、完善内控制度的评价体系
医院应定期对内控制度执行与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评价内容包括:
(1)健全性
评价医院内部控制体系中各环节控制措施的全面性和创新性,以及监督机制的健全性。
(2)适应性
检验评价内控制度是否与医院实际情况相适应。
(3)一致性
检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与医院总体目标的一致性,评价医院各个科室、部门之间的紧密协作性。
(4)成本效益性
评价内控措施所带来的效益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
三、某医院内部风险导向审计与内控评审工作的具体实践
(一)积极完善医院内控制度
该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内控制度的完善,定期组织重点部门召开会议,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例如,针对政府采购及院内招投标流程出现的问题,先后召集采购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内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进行会议讨论,制定完成《医院招标管理制度》。通过修订完善,极大提高了内部控制制度可操作性及执行力度。
(二)定期结合风险监控进行内控评审
该医院内部审计部门针对日常审计项目,定期开展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有效性的全方面评审,并重点关注风险高的领域,坚持“监督、评价、服务、管理、效益”的方针,针对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和高风险点,通过开展财务收支审计、效益审计、工程审计、专项审计等项目,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与有效性,并提出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议,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如针对医院下属企业这一高风险点,通过每年一次的财务收支审计,对企业内控进行评审,提出审计建议及整改意见,逐步提升了下属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管理水平。2010年针对经济合同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通过联席会议讨论,该医院增订了《医院经济合同管理办法》,制定了完备的合同签订审批流程,弥补了合同签订过程中的内部控制缺陷,防范和化解医院的法律风险。
(三)积极进行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审计效率
医院信息系统已经实现全院联网,病例、查房、临床、物资采购、固定资产购置等都实现信息化处理。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院内信息网部分模块已经开通,通过网络,审计可以查询财务数据、药品材料库存管理数据等,极大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四)借助中介机构加强风险防范
该医院一直坚持聘请法律顾问,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在解决医疗纠纷、签订重大经济合同、投融资等重大决策方面,做到法律顾问全程参与并发表意见。医院将基建维修工程作为风险监控重点,不论项目金额多少,都聘请建设工程咨询公司进行审计,逐步由结算审计改为预算审计,将审计重心前移,预控在先,跟踪在后,确保工程建设合理合法。
总之,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和内控评审相结合,可以大幅度降低审计风险,有助于医疗改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雪玲.试论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与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关键词:医院 内部控制 制度比较 完善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157—03
一、引言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和财政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医疗机构的运营环境与经济活动日益复杂,财政部于2011年伊始适时修订了《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并制定印发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同时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印发了《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这五项制度的同时推出,给医院的会计核算,尤其是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将从新旧财务与会计制度比较的视角,探讨当前如何对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调整、完善。
二、医院内部控制的特点
医疗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医院内部控制有其自身的特征。概括起来,医院的内部控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医疗风险控制和病人安全是医院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医疗行业因其具有的高技术含量、高风险而被称作“高危行业”。原因在于任何一项诊疗活动本身就带有或多或少的风险,再加上病人的情况千差万别,病情变化多端,许多疾病的诊疗、护理还受到医学研究和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大多检查、护理、治疗方法本身带有一定危险性。在这种情况下,为抢救病人,医护人员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2.医院的收入呈现类型多,现金流量大的特点。医院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医疗收费。在现行体制下,医院主要按照国家规定,依据医疗服务诊疗项目的价格和药品、耗材的单价,根据病人在医院接受的诊疗项目和所消耗的药品耗材等进行计价收费。由于诊疗项目繁多,收费品种按其性质进行分类后也达几十项之多,再加上政府长期投入不足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大部分的医疗费用由病人个人负担,多数病人用现金支付,导致医院每天有大量的现金流入、流出,因而对收费业务的管理就成为医院收入管理的重点。
3.医院的支出呈现开支项目多,医疗项目成本难以准确核算、确认。企业的支持一般分为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而医院的支出按照与医疗收入匹配程度的不同可划分为三类:维持医院运行所必然发生的间接费用,无法直接与医疗收入配比但与病人的诊疗活动相关的支出以及各临床业务科室发生的直接与病人的医疗服务活动相关的费用。这三部分费用,除了病人直接消耗的药费和耗材的费用可以直接计人医疗项目的成本外,其他费用都需要按照一定方法进行摊销。由于医疗活动的复杂性,再加上摊销费用的比率远远大于直接计入费用的比率,使得医院难以保证将各项与收入不配比的费用合理、准确地摊销到各临床科室和医疗服务项目中,从而导致医院的成本很难准确核算和控制。
4.信息化条件下内部控制风险发生变化。现代医院的运行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的支持,医院的决策层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就必须掌握各种先进的科技技术,并能通过控制手段提高所获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以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各种先进医疗系统的使用在提高医生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系统风险。
三、新旧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比较分析
根据医改意见和实施方案对医院改革的相关要求,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充分体现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特点,强化了医院的收支管理和成本核算,在医疗药品收支核算、医疗成本归集核算体系等方面凸显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变化。
1.预算约束与管理:强调预算在内部控制的主导作用。首先,预算的编制层面。新制度明确规定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并规定地方可结合实际,对有条件的医院开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奖惩分明”等多种管理办法的试点;而旧制度规定国家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一,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还有,新制度指出医院应按照国家有关预算编制的规定,对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根据年度事业发展计划以及预算年度收入的增减因素,测算编制收入预算;根据业务活动需要和可能,编制支出预算,包括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而旧制度规定医院预算参考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年度收入的增减因素和措施,测算编制收入预算;根据事业发展需要、业务活动需要和财力可能,编制支出预算,医院要逐步采用零基预算方法编制预算。
其次,预算的执行层面。新制度规定医院要严格执行批复的预算,并将预算逐级分解,落实到具体的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医院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定期将执行情况与预算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偏差、查找原因,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预算整体目标的顺利完成。旧制度规定医院根据主管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编制预算,报主管部门审核批复后执行。
最后,决算的编制层面。新制度规定,年度终了医院应按照财政部门决算编制要求,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编制决算。医院要加强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和考核,并将预算执行结果、成本控制目标实现情况和业务工作效率等一并作为内部业务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逐步建立与年终评比、内部收入分配挂钩机制,而这在旧制度中并没有详细地涉及。
2.信息披露:突出信息的全面客观。新制度规定,医院要完整核算所拥有的资产和负债,全面披露资产负债信息,客观反映资产的使用消耗和实际价值,对医疗风险基金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强化管控手段,限制非流动负债的借入,严格大型设备购置、对外投资论证报批程序。对于投资收益,新制度规定医院应遵循投资回报、风险控制和跟踪管理等原则,对投资效益、收益与分配等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旧制度规定投资取得的收益,计入其他收入,收回的对外投资与投资账户账面价值的差额,冲减其他收入。可以发现,相对旧制度,新制度夯实了资产负债信息,加强资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全面、真实反映医院资产负债情况,为严格规范医院筹资和投资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
3.收支分类:更加科学合理。新制度指出根据收入按来源、支出按用途划分的原则,合理调整医院收支分类,配合推进医药分开改革进程,弱化药品加成对医院的补偿作用,将药品收支纳入医疗收支统一核算,根据业务活动需要,收支分类中单独核算科研、教学项目收支。规定了医院的收入包括: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和其他收入。旧制度规定收入包括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药品收入和其他收入。从中可以得出结论,这些规定既体现了医院的公益性质和业务特点,又规范了医院的各项收支核算与管理。
4.应收医疗款和坏账准备计提:凸显核算的规范性。新制度指出医院对应收及预付款项要加强管理,定期分析、及时清理。对账龄超过三年,确认无法收回的应收医疗款和其他应收款可作为坏账损失处理,坏账损失经过清查,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报批后,在坏账准备中冲销,收回已经核销的坏账,增加坏账准备。旧制度规定,医院对应收款项应及时清理,应收住院病人医药费要及时结算。对期限超过三年,确认无法收回的应收医疗款应作为坏账处理,坏账损失经过清查,报经主管部门、主办单位批准后,在坏账准备中冲销。对于坏账准备的计提,新制度规定年度终了,医院可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个别认定法等方法计提坏账准备,累计计提的坏账准备不应超过年末应收医疗款和其他应收款科目余额的2%—4%。旧制度规定年度终了,医院应按年末应收医疗款和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科目余额的3%—5%计提坏账准备。可以看出,应收医疗款和坏账准备管理的规范,对防范医院财务风险起到一定作用。
四、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
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应包含内控制度、组织控制、会计控制、风险控制以及审计控制。其中,内控制度和组织控制是基础,能够决定整个医院内部控制的执行,会计控制是财务风险控制的基础,内部审计是对整个内控过程的综合评估,是内控制度的再控制。内控活动通过落实内控制度,将组织内控、会计内控、财务风险内控和审计内控有机地联系起来,贯穿于整个医院内部控制的全过程。如图1。
1.健全控制制度,强调预算管理。新医院财务制度要求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推进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要实现全面预算管理这一目标,必须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制度。预算控制应以成本控制为基础,现金流量控制为核心。积极依靠全员降成本和科技降成本,加强成本、费用指标的控制。严格执行预算政策,及时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适时实施必要的制约手段,把医院管理的方法策略全部融会贯通于执行预算的过程中,最终形成全员和全方位的预算管理局面。为了确保预算各项主要指标的全面完成,必须制定严格的预算考核办法,依据各责任部门对预算的执行结果,实施绩效考核。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内部控制的完善是适时的,不成一劳永逸的,医院应当充分考虑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化,及时考量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情况,据此建立内控审计制度、内控考核评价制度和内控评价报告制度,编写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或聘请中介机构进行评价,进而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定期评价,不断改进。
2.完善组织结构,提高运作效率。医院既然是一个组织,其组织结构约定了运作效率。国外现代医院多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采取“一长三部”制,即整个医院设一位院长,下属医疗、护理、行政三部,在院长的统一领导下,医疗、护理、行政三条线三位一体,共同完成医院的各项任务。这种体制组织层次少,部门分工明确,护理工作自成体系,较为适应现代医院的管理。从而提高医院总体运作效能。目前我国医院的主要构成部门一般可分为诊疗部门、辅助诊疗部门、护理部门、机关职能部门与后勤保障部门。鉴于此,医院可以采取行政办公和薪工的组织层次,对医院进行优化管理。同时,为适应新的医疗体制改革,医院应在综合其自身组织管理框架基础上设计战略绩效管理组织框架,探讨该框架中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协助配合、监督执行、具体实施等5个组成部分的责任,提出增强战略绩效管理组织责任体系的建议。
3.加强财务控制,夯实控制基础。会计内控制度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是经济安全运行的基本保障。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出台背景下,除加强会计内控制度建设,还需要落实制度的实施和执行,按照《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要求,需要从以下方面调整、完善医院的会计控制:(1)计提坏账准备方面。年度终了,医院可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个别认定法等方法计提坏账准备,累计计提的坏账准备不应超过年末应收医疗款和其他应收款科目余额的2%~4%。(2)医院应设置专门管理机构或专人,对资产实施管理,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如存货要按照“计划采购、定额定量供应”的办法进行管理,低值易耗品实物管理采取“定量配置、以旧换新”等管理办法,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3)按照《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医院的财务机构应履行财务监督职责,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和经济责任制。
4.规范医疗行为,降低财务风险。新的财务会计制度的出台,更加规范了医疗行为,有效控制了财务风险的增加,应采取进一步措施增强财务风险内控,第一,医院要增强风险意识,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控制系统。医院应严格贯彻医院财务风险管理指标和借款具体审批程序,建立以动态监控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量等指标为主的风险预警控制系统,及早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的监控系统;第二,医院需要加强病人预交金管理。预交金额度应根据病人病情和治疗的需要合理确定,切实采取措施,降低医疗应收款,避免坏账的发生;第三,医院要统筹安排管理医疗风险基金。医疗风险基金要切实做到专款专用;最后,按照《医院财务制度》的规定,规范债务管理和预算管理,医院应对不同性质的负债分别管理,及时清理并按照规定办理结算,保证各项负债在规定期限内归还;建立贷款监督机制,加强贷款资金使用和管理,制定严格的还款计划;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提高医院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5.重视风险评估,加强内部审计。医院要全面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注重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分配审计资源,强化在医院财务报表审计中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摆脱旧的审计程序导向思维,大大提高了审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医院需要首先转变观念,增加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其次,在医院内部审计中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有效提高审计质量,降低财务风险。另外,拓宽内部审计的范围、方法和内审的职能,实现内部审计由经济监督职能向经济评价、管理、服务等综合监督职能的转变。内部审计要参与单位有关重大经济活动。
6.细化控制活动,注重关键控制。内部控制活动贯穿于医院的所有的实际业务操作,是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控制、会计控制、财务风险控制和内部审计控制的对象与具体反映。内控活动可以划分为实物控制和业务过程控制,实物控制包括对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工程项目等的控制。业务过程控制包括对预算、财务电子信息化管理和内部监督检查等的控制。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出台,完善了单位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成本管理、流动资产管理及会计科目等的规定,为控制活动的有序进行提供了有利保证,而医院的预算控制、收支控制与成本控制是关键控制活动
关键词:医院 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制度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172-02
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医院为了保证医疗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医院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财务收支合法、财务报告及会计信息真实,预防、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组织和考核经济活动,提高工作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医院内部所采取和建立的各种措施和办法的总称。医院作为社会系统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公益性与经济性,为社会提供优质和经济的医疗服务成为当前医疗改革的趋势。医院的公益性由国家制定政策来保障,经济性则由医院本身的管理来实现,经济要发展,必须加强和完善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堵漏除弊。因此,建立和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作为规范管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成为医疗机构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目前各医院都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基本业务内部控制可以说是有章可循,但有相当一部分医院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远远落后于现实需要。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不够严肃和认真,使得内控制度不够完善,面对医院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内部控制系统的相关制度没有适时做出相应的补充和调整,墨守成规,缺乏科学的管理控制方法,也给内部控制的实行带来了影响。一些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虽完善,但执行效果不佳,其原因在于未能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制度。总之,如果能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采取有效措施来监督和限制违反内部控制的行为,良好的控制就能得到维持,就能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内部审计的定义和特点恰恰决定了内部审计起到了这个关键作用。医院内部审计的定义可以从几个方面予以理解:医院内部审计的主体是医院自己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的性质是对医院内部活动的一种评价活动;内部审计的评价对象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医疗活动的效益性及医院经营活动的风险性等几个方面。总的来说,内部审计有助于强化医院内部控制、改善医院风险管理、完善医院治理结构,促进医院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既是医院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医院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在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中,内部审计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所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可以从一个更高层次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有效发挥其应用的主要保证。
一、医院常见的内部控制缺陷表现
1.控制环境松懈。医院内控环境是充分有效的内控制度建立和执行的基础。但是目前大多数医院仍习惯于行政指挥,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办法,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重钱轻物,重收入管理轻支出管理,重医疗技术建设轻财务管理,重事后监管轻事前事中控制,致使内控制度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其对整体的调控作用。
2.风险意识淡薄。大多数医院风险理念不强,只在个别方面(如:医疗方面)建立了风险预警机制, 但在医院规模的扩大、就诊人次的增加、基本建设的投入等重大决策上和资金的管理控制上,缺少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论证,从而使风险投资缺乏严格有效的投资决策审批机制。
3.控制方法不当。对内部控制中的责任划分、奖惩办法都缺乏科学性,某些不相容职务没有相互分离,没有明确审批人的权限和经办人的职责,没有严格的授权批准控制,对医院经济业务全过程没有必要的监督检查,对医院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没有严格和及时的内部报告制度。
4.信息沟通不流畅。医院应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控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医院内部、医院与外部有效地沟通,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然而有的医院虽然建立了信息系统,但在实际工作中未能发挥其作用,各部门在管理中相互独立,信息不能共享与沟通。如会计系统和实物资产管理系统相互独立,使实物资产管理控制失灵,不能保障资产安全。
5.监控乏力。内部审计部门在评价医院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提出改进建议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多数医院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一,内部审计部门权威和独立性不够,使内部审计机构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缺乏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个别评价和持续监控,以及缺陷纠正和改进机制。
二、内部控制缺陷的危害性
一是降低医院经营管理效率;二是会计信息失真;三是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四是成本费用失控,潜在亏损增加;五是不利于医院发展战略的实施。
三、内部审计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审计上的措施
1.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基本依据。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基本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医院内部规章制度和内部授权等。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应在本医院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由审计部门组织实施。
2.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基本内容。(1)责任控制制度。责任控制制度是以确定经济组织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各层次及其人员的经济责任为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它由工作岗位责任制和各部门、各环节、各层次的责任制两方面组成。这种制度主要是检查各种岗位责任制赋予各职能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责任是否达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的目的。(2)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为了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可靠性及保护财产而形成的一种制度。主要是检查所涉及的经济业务的处理,是否建立了相应规章制度,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每项经济业务是否经过授权、主办、核准、执行、记录和复核六个步骤,以防止差错、舞弊的发生。(3)会计控制制度。会计控制制度是指经济组织为了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主要是各种凭证的记录、传递,资金的使用,债权债务反映,会计报表编制等各个环节的控制制度和程序。主要是通过帐证、帐帐、帐表之间的相符关系,检查会计数据的可靠性;通过帐实核对检查帐实是否相符,以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通过严格的复核审批制度,以保证会计业务处理的合法性;通过定期编制计算平衡表检查所有数据的正确性等。(4)经营方面各个循环系统的控制制度。它是经济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实现生产经营和管理所必须经过的环节和业务操作的控制制度。如成本控制、购销控制、物资控制、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制度等。通过检查这些环节的控制是否严密,反映企业是否能正常地进行经营活动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5)财产、凭单管理制度。财产、凭单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经济组织的财产和各种凭证单据而建立的控制制度,它包括财产管理责任制和凭证单据管理责任制两部分。如财产物资的保管、清点、验收、领用、计划、预算、合同、单据等各个环节,都应实行专人管理,以保证财产物资安全和完整。
3.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手段和方法。(1)了解和描述内部控制制度。这一步骤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一定手段,了解被审单位已经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的情况,并对其进行描述。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进行了解,这一步骤可以通过查阅有关规章制度、方针及政策等文件,查看组织机构系统图,询问有关人员进行实地观察、查阅前期审计报告或审计工作底稿等手段来实现。它为描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奠定了基础。描述反映企业内部的制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书面说明法。即将所了解掌握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情况完全以文字的形式描述出来。首先通过收集和查阅医院各项制度、经济资料、机构设置、医院经营基本状况,了解医院概况。然后按不同的业务经营环节,分别说明各个业务处理环节上应完成的各种工作,办理业务所填制的各种凭证,有关人员所管的记录和实物,以及他们的职务分工情况等,表述控制点存在情况。
调查表法。审计人员将需要调查项目的内容,列出提纲,编制出特殊格式调查表,逐一向有关人员进行询问,做成记录,或将编制出特殊格式调查表发给有关部门,先由他们填写,再由审计人员审查核实。
流程图法。流程图法是指用图解形式来描述业务程序及其控制点,显示有关控制环节和凭证记录的产生、传递、检查、保存及其相互关系,便于直观地表现内部控制制度实际状况的一种方法。
上述三种方法,并非孤立应用,相互排斥,在描述某一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时,可对不同业务环节使用不同的方法,三者结合使用,往往比采用一种方法效果更好。
(2)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目的是在了解和描述内部控制缺席的基础上,应就内部控制制度本身的完善程度进行评价,评价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完善,初步形成意见和建议。对内部控制制度要进行有效的评价,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看。一是健全性。评价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全面建立,是否符合基本原则,具体内容主要有:在各个需要控制的环节是否采取了控制措施,而且是否紧密衔接,并建立了必要的检查监督机制。二是实用性。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是否得到遵循,不切实际的照搬照抄,一套模式,必然会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三是协调性。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与本单位的总体目标是否一致,各个控制环节是否紧密协作,各项控制措施是否相互配套。四是经济性。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如果控制措施所带来的效益大于其实施成本,可认为该措施是可行的,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只考虑经济性而不顾及健全性,两者应兼顾。总之,对医疗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要综合运用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模式,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才能真正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3)测试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这一步骤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评审,也就是根据对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经济业务所发生错弊的检查、分析,作出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程序的评价,并结合验证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程度的评价,最后对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业务的可予信赖程度作出判断。内部控制制度测试分为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两种类型。符合性测试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遵循情况进行检查评审的活动。其目的是测试执行情况符合制度要求的程度。实质性测试是对被审单位的经济信息、各种数据进行审核检查的活动,其目的在于验证、评估信息本身的合法性、真实性。这两种测试方法的联系主要是他们在评审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能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测试的一般步骤是:(1)检查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经济业务并对检查所发现的错弊逐一作出记录。(2)分析审查样本中发现的错弊的性质和原因。(3)根据错弊的情况,结合内部控制制度本身完善程度的评价,对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执行其业务的可予信赖程度进行判断。(4)写出内控制度的测试情况报表。
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测试一方面是对各项制度本身是否健全、合理进行评价,并且指出其薄弱环节的部分。另一方面是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即评价已有的制度在经济活动中的实际执行情况和功能。最后把评价测试分析的结果,列入审计工作底稿,写出内部控制制度评审报告,交单位有关负责人签字认可。
上述三步骤,构成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程序,是实施阶段审计程序的组成部分。审计部门负责把鉴定的控制缺陷和内控制度的薄弱环节报告给本单位主管领导。审计报告的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产生原因、整改意见及综合评价。
审计部门提出报告由本单位主管领导签发后,有关部门应限期改正,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必要时审计部门进行后续审计。
参考文献:
1.张建立.浅谈医院现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完善措施.财经界,2010(1)
2.段强.论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手段与方法.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1(4)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 530011
[摘要] 医院资产是医院运转的物质基础,科学有效的资产管理是医院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进入医改深入推进的新时期,提高医院资产管理水平已迫在眉睫。本文在阐述医院资产管理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当前医院资产管理存在问题,提出提高医院资产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
关键词 ] 医院资产管理;问题;对策;新时期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b)-0184-02
医院资产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中有着明确的规定,即医院能以货币讲师的各种资源的总和。这其中既包括了有形资产,也包括了无形资产,相对于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资产,医院品牌等无形资产更难管理,在医改深入推进的今天,管理好医院所拥有的资产,使其成为医院市场竞争力提升的坚实基础,已成为每一家医院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医院能否适应新医改需要,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获得长期发展的重要基础。
1医院资产管理的重要作用
1.1有助于提升医院竞争力
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市场化程度的提高,都使得医院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医院要想在医疗市场中生存与发展,提高医疗水平与管理能力势在必行。资产管理是医院各项工作的基础保障,从源头上控制成本、提高其资产与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益,才能让医院在激烈的市场更适应、更具有竞争力。医院通过科学高效的资产管理活动,可以尽可能地压缩运营成本,进而实现资产与经费的合理化使用,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进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获得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动力。
1.2便于财务信息透明化
在新一轮的医疗体制改革中,非公立医院已经成为大多数,这些医院并没有财政拨款或是财政拨款只占一部分,对于投入医院运营管理的民间资本来说,他们有权利也有愿望了解医院财务信息,以确保他们的投资是否得到有效运用,投资利益是否有保障。在橷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下,医院也有义务对医院资产进行全方位管理,并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处理资产管理中的各项问题。很显然,加强医院的资产管理,可以让医院财务信息更加透明化,从而让医院利益相关方及时全面掌握医院的经营状况。
1.3有助于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在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都面临着管理转型、业务转型的现实需要。长久以来的计划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医院降成本、练素质、塑形象的需要,进行科学高效的资产管理,涉及到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医院成本控制与资源整合的目标。在此情况下,医院资产管理的要求,可以带来更新的医院管理理念,对效益与效率的追求,更是可以让医院进一步适应形势需要,从而以最佳的医疗服务效益来获得医院的发展,直到壮大。
2当前医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对资产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完全依赖于财政拨款的公立医院缺乏成本意识,受此医院,当前我们不少医院依然对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开展资产管理工作的力度不够。一方面,对无形资产认识不到位,疏于对无形资产的管理,甚至对无形资产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熟视无睹,既不符合市场经济管理规律,也削弱了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对有关资产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在改革背景下,资产的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是十分敏感的问题,而对资产管理的不重视,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或是投入产出效益不合理,从而影响到医院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2资产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不少的医院,具体业务科室对资产管理很不到位,给资产管理带来巨大的隐患。事实上,按照相关规定,每一个具体的业务科室都涉及到资产运转,也都负有资产管理的义务,应当按照资产管理要求进行资产的使用管理,以保证医院资产管理形成一个有效的闭合循环。但事实上,由于资产管理体系不健全带来的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清楚等问题,使医院的资产管理无法实现及时跟进和全面覆盖,导致出现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等现象的频发,给医院资产流失留下了口子,不利于医院经济效益的提升。
2.3内部审计不到位
医院内部审计是会计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的重要保障,不少医院的战略会计管理水平不高,审计工作流于表面形式化,审计在监管资产管理方面的作用无法得到发挥。一方面,内部审计的不到位,使医院采购的科学化水平得不到保证。资产管理审计的空白,使一些固定资产采购来了是否发挥了应有作用没有科学依据,直接导致医院固定资产采购的盲目性。另一方面,内部审计的不到位,使审计监督质量低下,医院资产管理的深层次工作无法及时跟进,从而导致资产使用、保管、维护等各个环节的问题突出,降低了医院经济效益。
3新时期加强医院资产管理的策略
3.1正确认识资产管理重要性
医院是一个重资产行业,仅仅是固定资产一块就涉及到众多种类,且整个资产管理的流程比较长,涉及部门多,对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正确认识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一方面,要建立全员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积极参与到资产管理中来,成为资产管理的一份子。无论是职能部门还是业务科室,院长还是普通员工,都负有资产管理的义务,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不留死角。另一方面,要严格坚持资产管理制度,可以设置资产管理职能部门,推行“三账一卡”制度,将医院的所有资产以及资产运用的各个流程都纳入到资产管理制度中来,严把资产管理的进与出,科学采购与处置资产,使医院资产发挥更高使用效益,并成为医院整体管理水平提升的先导。
3.2要建立健全的资产管理体系
当前不少医院存在的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资产账与物不相符以及资产流失的情况,与资产管理体系不健全有着很大的关系。要建立健全的资产管理体系,一方面,要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事无巨细,不分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都应该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没有纳入管理体系的资产,总是会轻易出现流失现象,医院要重视诸如无形资产的管理,使其成为医院市场竞争力、医院口碑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要建立从资产采购到资产处置的全过程的制度体系,并将资产管理由财务处室的部门管理上升到医院层面管理,由院长任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建立资产管理与处置的科学决策机制,不断提升医院资产管理水平。
3.3要加强医院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的作用无庸置疑,要进一步完善当前医院虽然有内审制度定期对医院内部收支与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审计的做法。一方面,要将内部审计关口前移,不仅仅将内部审计作为医院资产管理的兜底制度,而是置于采购发生前,真正形成事前预算监督、事中资产管理监督和事后纠察等三个方面组成的完整的资产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将重视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水平的目标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形成内部审计对资产管理的有力监管。账外资产、资产浪费、账物不符以及资产流失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都应该成为医院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要根据医院发展战略,及时改进医院内控制度,及时发展医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与改进,使医院资产管理始终符合医院发展战略要求,始终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进而成为医院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
4结语
医院资产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做好医院资产管理,对医院管理水平提升、经济效益改善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医院必须正视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重视资产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等策略,不断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实现资产配置的优化,成本水平的降低,经济效益的提升,以制度化、规范化的资产管理工作保障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
参考文献]
[1] 刘莉萍,张淑华.浅谈医院资产管理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医院管理,2009(6):65-66.
[2] 范翠国,彭玉春,黄丽虹.浅谈医院资产管理[J].财会通讯,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