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预案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于网络机房而言,突发事件可以被广义地理解为突然发生、可能对机房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必须采取非常规方法进行处理的事件。威胁机房安全的突发事件可能是自然原因造成的,比如冰雪、洪水、地震等;也可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比如由于管理疏忽所引起的火灾,由于维护不及时导致设备老化所引起的突发性系统故障,由于操作不当致使负载过高所引起的系统崩溃等等。无论何种原因,突发事件都是威胁机房安全的不可控因素。因此它也成为机房管理中的“痛点”。
在金融和IT行业,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网络的关键性越来越强,作为网络心脏的机房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而在突发事件面前,机房却显得更加脆弱。2005年11月,东京证交所发生大规模系统故障,导致停盘;2006年4月,全国银联系统发生故障,全国跨行交易瘫痪8个小时。IT行业由于突发事件导致系统故障甚至崩溃,从而造成巨大损失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因此,如何通过采取积极的措施,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将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正成为包括金融和IT行业在内的各行业信息系统管理者关注的焦点。
应急预案:有备无患
古人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因此,提前做好防备、制定应急预案也是处理突发事件、保障机房安全的极佳途径。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机房环境和设备,在安全评价的基础上,为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对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人员,应急救援的设备、设施、条件和环境,行动的步骤和纲领,控制事故发展的方法和程序等,预先做出科学而有效的计划和安排。突发事件虽然不可控,但通过事先制定应对措施,则能在突发事件到来时沉着应对,减小损失。
应急预案必须做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统一。科学性是指预案要科学有效。应急预案是一个科学的体系,应该包括具体详细的预案文本,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等。预案的科学性是可操作性的基础。可操作性是指应急预案应当切实可行,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启动,按照流程高效地处理问题。为了保证预案的有效性,必须对其进行不断地检验、反复地论证,制定好预案之后通过战前演练确保能够充分使用一切资源,达到理想效果。
应急预案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正是由于应急预案对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要求很高,因此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逐步走向成熟。比如艾默生网络能源,作为业内领先的网络能源设备、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一开始只有面向设备的常规预案,局限于故障设备的处理,后来在多次救灾和应急保障过程中,建立了灾变事件应急机制,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同时在公司的内部形成了跨部门的协调机制,逐步完善了应急预案。正是由于有完善的应急预案作保障,在2008年抗击冰雪灾害、抗震救灾以及支持奥运当中,艾默生网络能源表现卓著,很好地践行了“关键业务全保障”的理念。
艾默生预案管理服务:
价值凸显
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管理遵循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本行业、本领域内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辖区内本行业、本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
第五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二)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三)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四)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五)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六)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
(七)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八)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第六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同级人民政府以及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制定相应的部门应急预案。
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按照针对情况的不同,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事故类型的,应当组织编制本单位的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应当包括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第九条对于某一种类的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
第十条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重点工作岗位的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第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之间应当相互衔接,并与所涉及的其他单位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第十二条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应当经常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
第三章应急预案的评审
第十三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对本部门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审定;必要时,可以召开听证会,听取社会有关方面的意见。涉及相关部门职能或者需要有关部门配合的,应当征得有关部门同意。
第十四条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单位和中型规模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评审应当形成书面纪要并附有专家名单。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论证。
第十五条参加应急预案评审的人员应当包括应急预案涉及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有关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
评审人员与所评审预案的生产经营单位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六条应急预案的评审或者论证应当注重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基本要素的完整性、预防措施的针对性、组织体系的科学性、响应程序的操作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应急预案的衔接性等内容。
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者论证后,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公布。
第四章应急预案的备案
第十八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应当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应急预案,应当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十九条中央管理的总公司(总厂、集团公司、上市公司)的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其所属单位的应急预案分别抄送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中涉及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其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按照隶属关系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未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其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备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确定。
煤矿企业的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除按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外,还应当抄报所在地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第二十条生产经营单位申请应急预案备案,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
(二)应急预案评审或者论证意见;
(三)应急预案文本及电子文档。
第二十一条受理备案登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应急预案进行形式审查,经审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备案并出具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备案并说明理由。
对于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生产经营单位,已经进行应急预案备案登记的,在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时,可以不提供相应的应急预案,仅提供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
第二十二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指导、督促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应急预案的备案登记工作,建立应急预案备案登记建档制度。
第五章应急预案的实施
第二十三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技能。
第二十四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应急预案的培训纳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重点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培训工作。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培训活动,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岗位应急处置方案。
应急预案的要点和程序应当张贴在应急地点和应急指挥场所,并设有明显的标志。
第二十五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本部门、本地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第二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预防重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第二十七条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第二十八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每年对应急预案的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总结应当报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总结应当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十九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根据预案演练、机构变化等情况适时修订。
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至少每三年修订一次,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
第三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
(一)生产经营单位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
(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
(三)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
(四)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
(五)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
(六)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
(七)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
第三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报告应急预案的修订情况,并按照有关应急预案报备程序重新备案。
第三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及装备,建立使用状况档案,定期检测和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第三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后,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有关力量进行救援,并按照规定将事故信息及应急预案启动情况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第六章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四条对于在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人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可以给予表彰和奖励。
关键词:桥梁;安全管理;预案;探讨
1.明确编制目的和编制依据
1.1编制目的的确定:为做好沭河大桥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并根据该桥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严重事故的后果有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和起重伤害、物体坍塌、火灾、爆炸、中毒、触电、溺水等生产安全事故,并可能殃及邻近作业人员,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和重大经济损失,根据以上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为了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的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
1.2编制依据主要为国家、省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经监理工程师批复的桥梁施工技术方案。
2.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应急工作原则
2.1坚持以人为本。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地减少交通建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2尽快恢复工程建设。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维持桥梁施工建设的正常进行。
2.3实行分级分工负责。在项目经理的统一领导和205国道新沂改线指挥部、监理组的指导下,按各自的职责、分工、权限,根据本预案的规定,共同做好沭河大桥施工建设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2.4坚持预防为主。树立“常备不懈”的安全观念,经常对该桥梁施工建设的安全工作进行检查,重点建立健全信息报送体系、科学决策体系、恢复建设体系,完善施工建设的安全保障体系。
3.详细进行桥梁施工项目的危险性分析
沭河大桥位于新沂市臧圩村境内,横跨沭河,该河段为规划Ⅶ级航道,最高通航水位27.34m,通航净空:净宽18m,净高3.5m。桥梁和沭河航道中心交角为100°,全桥长303.90m,桥梁上部结构采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桥跨布置为(5×30+5×30)m。全桥宽度26.0m,单幅桥面实际宽度0.5m(防撞护栏)+11.5m+0.75m(波形护栏)。
主要的危险源有变压器、施工机械、拌和设备等,主要伤害类型有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和起重伤害、物体坍塌、火灾、爆炸、中毒、触电、溺水等。
在施工现场主要的危险点的风险分析如下,钻孔桩施工中的泥浆池,施工人员和当地居民掉入后容易造成人员伤亡,钢筋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触电,钢筋刺人等事故,施工人员的溺水事故发生,人员落孔事故,立柱盖梁施工容易发生高处坠落、钢筋伤人、模板伤人等事故。箱梁运输及安装易发生交通事故、梁体伤人、机械伤害等。箱梁预制过程中钢绞线伤人、触电、机械伤害,砼拌和场容易产生粉尘、触电、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事故。
4.施工危险的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本项目对危险源的监控安排专职安全员负责,形成每日巡查、重点巡查的检查制度,按时记录。发现情况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并向项目经理汇报。
4.2预警行动、信息报告与处置
(1)预警行动
各部门在接到发生安全应急信息后,按照应急预案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并通知有关部门、相关人员采取相应行动预防事故发生。
(2)应急上报
当紧急事态出现,第一时间报告项目经理部施工现场负责人,施工现场负责人通过危险辨识,决定是否立即向项目经理报告。当紧急事态出现而没有超出项目部处理能力时,仅在施工现场范围内报警;当紧急事态超出项目部处理能力时,应同时在现场报警和向公司总部报告。
(3)内部应急报警
当紧急事态出现,由项目部确定报警方式,向施工现场发出应急反应警报,通知项目部有关人员以及事故现场的全体人员进入应急反应状态;当现场电源切断时,用对讲机、手提电喇叭巡回呼叫报警;当灾害可能波及周边相邻单位时,由项目部负责向有关单位报警,通知相关人员进入紧急救援状态。
(4)外部应急报警
当紧急事态超出项目部处理能力时,在内部报警的同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应迅速直接或通过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领导向社会公共救援组织报警求助,包括社会救援中心、消防、保安、环保、安全监察、医院、政府相关部门及救援物资的供应商等。除上述规定了的对外联络渠道外,其他部门由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在需要时及时进行外部报警或联络。
(5)上级汇报
当工程建设项目发生的事态演变为重大事故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应按照建设部第3号令《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或地方政府事故上报规定和行业事故上报制度,依照程序立即直接或者逐级向公司负责人和上级相关主管部门汇报,包括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安全监督部门、劳动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地方工会等部门。
(6)内部报警或联络
在工作时间内发生紧急事态,利用现场内公用电话、对讲机、移动电话等进行报警或联络;在夜间及节假日期间发生紧急事态,指挥中心办公室逐个同相关人员约定其联络方式,并存入指挥中心备用,保证上述人员及时准确地到达各自岗位。
5.应急响应
5.1紧急应对灾害事件
当工地发生伤害、火灾、爆炸、中毒等事件时,最先发现事件的人员应视发生情况的严重程度作出恰当处理。当事件可以消除或控制时,应立即扑救;当事件已无法由发现者自行扑救时,应大声呼叫,将信息准确传出。听到呼叫的任何人,均有责任将信息报告给与其最近的项目部人员、应急救援组成员,使消息迅速报告到现场应急救援办公室。
5.2及时掌握现场情况
接到呼救信息,不论事故现场何种局面,现场应急救援办公室负责人应及时掌握事故发生时间与地点;事故的种类、程度;已知的危害方向;事故现场伤亡情况,现场人员是否已安全撤离;火灾与爆炸是否伴随,这种伴随的可能性;事故危机现场周边区域的可能性等。
5.3报告与报警
当紧急事态出现,项目部应立即向施工现场发生应急反应警报,通知项目部有关人员以及事故现场的全体人员进入应急反应状态;当灾情不能控制时,在组织救援的同时,现场应急救援办公室应根据掌握的事故基本情况,在正确判明事故的发展趋势后,立即向工程所在区域的社会公共应急救援中心、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领导报告和报警。报警时,应交待清楚事故发生的详细地点、灾情规模、损伤情况、被困人员等,并留下报警人姓名、单位。急救中心电话为:120,火警电话为119。
5.4项目自救
现场应急救援办公室在报告、报警的同时,应根据事故类别,积极组织现场救援人员自行扑救。这些救护人员,要具有娴熟的现场自治技能,他们能对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与起重撞击、火灾、中毒等各类事故伤害人员,进行现场脱险抢救,紧急医疗救护,达到避免、减少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的目的,就近救护医疗机构。
5.5人员紧急疏散与撤离
当灾情不能控制,并进一步扩大时,由应急救援总指挥下达应急疏散指令,现场指挥应立即组织发出所有人员按逃生路线迅速撤离的警报。现场救援人员按要求关闭正在操作的电气设备,尽快有秩序地疏散场内人员、车辆至安全区域指定集合点;并加强警戒,保护好现金等贵重物资,抢救受伤人员;供应小组做好物资保障工作。在发现有人员受伤时,先判断环境的安全性再进行求助;在指定地点集中后,由授权人员统计应到人数,并及时向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以便及时了解是否存在员工滞留危险区域等情况;全体人员在指定集中地点停留,直至警报解除。
当事故发展趋势影响到施工场所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时,现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及时通知所在区政府和居民委员会,由他们下达周边群众疏散警报,现场应急救援人员要协助区政府和居民委员会做好人员疏散与撤离。
5.6配合社会救援组织抢救
当社会救援组织到来后,项目部人员应在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领导下,积极配合社会救援组织继续进行抢救,同时,迅速有序地组织现场人员和重要物资安全疏散、迅速撤离。
在抢救完伤亡人员和消除灾情后,应及时清理事故现场,以疏通交通道路、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用电线路损坏时,应及时抢修,尽快恢复通电。
5.7紧急事态的进一步处理
紧急事态平息稳定后,及时组织事故检查,收集物证人证,清理清洁现场,防止二次事故发生,准备恢复施工生产。同时,按有关要求抢修被烧坏或被砸坏的设备和物资,对于无法恢复的,应按报废处理。
5.8事故追查分析
事故发生后,按照事故调查、分析、处理制度的要求,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做好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工作,落实责任,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防范措施。
6.后期处置
关键词:安全监督;安全管理
一、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为加强风险控制,从源头上预防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成果,加强对工作区域内的危险源进行重新识别和评价,进一步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做好事前防范。将对危险源实施动态管理,强化节点控制,加强全员感性认识,避免事故发生,有效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要加强对职工的日常思想教育,关心和爱护职工,切实帮助职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消除影响职工安全生产的思想障碍,使职工能安心工作;做好事中保障。将“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在职工的行动上。认真开展危险点、危险源的分析与控制,使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育每名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做好事后思想,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反思事故教训。对于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对策,坚决执行。对于受到批评或处分的职工,一起总结教训,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根源和对企业和个人带来的危害。让他们体会到“安全第一”的现实意义。
二、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制度
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大力开展规范化建设,逐步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定期修订和完善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现场规程,做到有法可依,用规范保证安全;制定安全生产的考核奖惩措施,做到安全生产违章必惩。
三 、施工现场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
1.树立施工现场安全工作时刻存在的观念。施工现场必须明确只要有人在工作。就存着着安全问题。它不分地表还是坑下,不分工程量大小。人人都要把安全工作当成份内之事,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各级领导更是要高度重视,要把安全问题纳入重要日程,发现问题就要紧抓不放; 经常亲临现场检查安全: 要善于用典型来抓安全,从正反两方面来加以引导、启发。力求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中。
2.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班前会要结合当天的具体工作、工作环境、人员情况等,详细布置各岗位的安全注意事项,明确责任到人,检查各成员的健康和心理状况,确认各成员是否掌握安全要领、是否按规定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等;检查施工作业现场安全工器具、交通车辆是否存在隐患,安全防护装置、安全设施、安全措施是否齐全可靠并符合规定,作业现场是否存在影响安全的不利因素等;检查班组成员工作前是否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检查现场施工作业的每个职工能否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杜绝冒险蛮干、违章操作现象发生;检查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不得安排无证人员从事特种作业;现场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工作票、操作票制度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新上岗人员不得独立作业,必须明确专人监护。
3.狠抓落实。安全事故的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很好的落实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习惯性违章。因此,一定要认真查看现场,根据记录落实各项措施,因此,要反复强调要在基层、现场、作业面以及职工群众中抓落实。这是抓安全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只有狠抓落实才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4.加强考核。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安全意识,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一种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手段。考核分为事先和事后考核。事先考核如交纳安全风险抵押金,将个人的安全与切身利益挂钩。这样可以提高自律性,从而有效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事后考核如召开事故分析会,违反哪一条就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同时,要加强宣传工作,引起职工的高度重视。
5.营造安全氛围。要动员全体职工群众主动参与到安全生产周、安全生产月以及季节性安全大检查的活动中来。 针对不同时期的共同特点一安全事故高发期,开展全民抓安全活动,营造出“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真正形成一种强大的群众舆论监督氛围。这种良好的氛围对各单位重视安全、抓好安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6.做好预防工作,抓好事前控制。安全和生产是一对与生俱来的矛盾,不可避免也不可回避,要正确对待。要在组织生产的同时组织抓安全。 做好事前控制,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抓。任何事故的发生,事前都有征兆,发现了苗头要及时整改。因此,一定要对工程建设项目做好危险点辩识分析工作,并切实落实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安全时刻处于“在控和可控”的状态,学会在事前抓安全,才能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 搞好设施设备日常管理 和维护保养
设施设备的完好水平对于施工安全至关重要。 近年来,由于设施设备故障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因此,应加大设施设备隐患的治理力度,提高设施设备完好水平。首先,完善设施设备的台账和档案,其次是建立使用维护保管和管理制度,定期对进行检修维护和保养。对设施设备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提前采取措施,立即加以整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和隐患要制订防范措施和预案,并落实责任到人。
五、业务培训方面
努力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一个企业的安全工作的好坏首先取决于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安全意识。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安全意识与事故的发生是成反比的。综合素质越高、安全意识越强,安全事发生就越少。因此,提高一线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安全意识是抓好安全工作的主要内容。要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安全意识,就必须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和技术业务培训,只有这样才能杜绝习惯性违章,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安全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131-01
一、 引言
主席指出: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做好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确保安全生产目标。不合理的安全管理不仅会造成安全事故,还会导致工程的耽搁、影响企业效益和企业声誉等一系列问题。
二、 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的重要性
安全问题是工程管理中的核心问题,这不仅是对施工人员的保障,也是对自身工程的一种保障、对企业效益和发展的保障。一旦工程中出现了安全事故,不仅会增加项目部成本、耽误工期,而且会影响企业声誉。所以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是工程项目开始前所应该着重的,也是应该完善的。拥有安全保障的工程和没有安全保障的工程是完全不同的,首先前者是对施工人员的负责,也是对企业的负责,更是对工程的负责。这样不仅会得到职工的信任,在与同行的竞争中也会占据很大的优势。而后者则会陷入各种安全问题中,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工程质量问题等。这样的企业是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工程行业中继续生存的。
三、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监管的不重视
各项工程都会有相应的安全监管部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监管部门都能体现其应有本身的价值。如今,由于高层管理人员对安全问题的不关注,导致监管人员并不能摆正自身的地位,不能很好的完成自身的任务,没有责任心、素质低都是监管人员所存在的问题。
(二)施工人员的无意识
工程的施工人员大多都是农民工,因此安全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施工人员不严格按安全方案、交底等施工。当遇到安全事故时,由于没有受过应急演练,无法随机应变的处理好遇到的问题。从而将一些小的事故无限放大,造成不该出现的重大安全事故。
(三)安全操作方案的不合理
合理的安全操作方案可以提高工程的安全系数。然而现在的操作方案则偏重于工程的完成进度,导致安全问题被忽视。唯有出了事故才会去处理问题,这样的操作方案是很不合理的。而且在一些操作上,普通施工人员可能并不了解(比如施工机械的相关操作),这可能会造成一些错误操作导致相关的安全事故。
(四)特种设备和施工机械的不合格
特种设备和施工机械是工程所必须的操作工具,然而并不是每次的工程项目都会使用全新的特种设备和施工机械,毕竟成本太大。因此会使用老旧的特种设备和施工机械,可是如果特种设备和施工机械不合格的话,那就会造成安全事故。现今的工程中,对老旧特种设备和机械的检测并不全面,简单的检测只是单纯的应付而已,得到的检测报告也不能完全反映特种设备和施工机械的安全度,所以特种设备和施工机械也是安全管理问题的一重要问题。
四、 安全控制的相关办法
(一)组建完整的监管队伍
监管组织的完整化是安全控制的重要指标。首先选择有责任心的监管人员是首要任务,因为其他的职能可以通过培训等方法让监管人员获得,但是责任心却很难培养出来。而且,有责任心的人学习其他职能也会更快,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提高监管力度。监管人员需要知道自身工程会面对的各种危险,熟知工程安全守则,能够在施工人员犯错时给予警告,并且让其知道错在哪里,该如何正确的施工。当然监管组织还需要有严格的奖罚制度,对于违规的施工人员要进行相应的处罚,只有这样才能让施工人员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不同的施工地点还应该配有不同的监管队伍,以此来让监管部门正规化,专业化。
(二)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
再好的制度也比不上自己的意识。工程的安全主要还是在于施工人员和工程的质量。对于施工人员,首先要让其有一定的安全意识。这可以通过施工前的安全教育课堂来完成,找专业来相关人员给施工人员进行讲座等活动。让他们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让他们对安全事故产生一定的惧怕感。还要告诉他们该工程期间会存在的安全隐患,教他们如何去避免、去解决这些安全问题。对于各种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需要有必要的讲解,教施工人员怎样随机应变,也就不会造成因为不了解而发生的安全事故。安全教育也并非全部讲述安全问题,对于一些常用的器械的使用方法也应该有所介绍,保证施工人员懂得一些基本的安全操作。在施工的过程中,相关的安全人员也应经常去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和指导,增加施工的安全性。
(三)完善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项目工程的技术人员,应该根据本次施工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结合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因素、施工人员的多少、资金的供应情况等条件,制定出最经济、安全、合理的施工方案。并且在施工前要有相应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避免技术上出现安全问题。还要合理的将技术人员安施工团队中,这样以专业来带动整个团队的素质的方法会得到很大的收益。如果可以的话,一些专业器械还是应该有专业人员来操作,这样可以增加器械的使用时间,降低不必要的安全事故。施工方案也不能太过固定,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来修改原本的施工方案。毕竟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适应眼前的形势才是关键。安全工程师应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必须报公司、监理、业主进行审批,审批后的专项安全方案交底给施工施工的每个技术员和施工工人,并监督专项安全的实施。
(四)加强对特种设备和施工机械的检测
特种设备和施工机械是工程的必须品,然而不合格的施工机械却是一个安全隐患。项目部应当成立特种设备和施工机械验收小组,负责对特种设备和施工机械的进场验收。要本着不放过任何细节的原则,不敷衍了事,尽可能把任何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隐患都找出来,不合格的机械不能进场。特种设备由当地安全技术监督局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并取得检测合格证后才能使用,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有合格证上岗。施工过程中维修保养保证设备完好,防止各种安全事故发生。
(五)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消除安全隐患
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安全隐患引起的,想到隐患,发现隐患,消除隐患就可以杜绝安全事故的放生。安全检查可以排查安全隐患、消除安全隐患从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大检查时应全面排查,彻底排查,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在查出安全隐患时要消除安全隐患,对难以消除的安全隐患要挂牌责任到人限时让其消除安全隐患。党和国家对安全大检查高度重视,天津“8.12”特大安全事故放生后,8.15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要求:各单位全面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
(六)安全应急
项目部应该制定应急预案、成立应急组织机构、成立应急救援队伍、储备应急物资,开展应急演练。开展安全应急可以是人们懂得安全逃生、安全自救和互救能力,防止人员的伤亡和事故的扩大,在发生事故时迅速启动安全应急预案,有救援队伍和救援物资可用,才能保证被困人员被成功安全救出。吉图珲(客运专线)小盘岭1号隧道塌方就由于开展了安全应急 ,被困12人全部被成功救出。
结语:安全管理与控制非常重要,只有把安全管理与控制管理好了,才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进一步加强全县农业平安生产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继续深化“平安生产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德办发〔2011〕34号)和《县人民政府关于继续深化“平安生产年”活动的实施意见》罗府发〔2011〕12号)文件精神。有效防范和遏制较大及以上农业平安事故,结合农业农村工作实际,特制定我局“平安生产年”活动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责任,消除农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确保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二、工作目标
通过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开展,实现全局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大力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及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深入开展农业安全生产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农业生产的非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建设,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切实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水平;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安全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
三、主要内容
(一)继续深入开展宣传普及安全知识
1、开展安全知识普及教育活动。通过宣传栏、板报、印发资料、张贴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安全生产常识,利用典型事故案例,开展警示教育,通过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2、加强农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科技下乡”、“安全宣传日”、“放心农资下乡”等载体组织干部职工,深入镇、村、组,扎实开展农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农机安全操作方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鼠药安全使用常识、沼气安全使用事项以及安全生产常识,不断警示和教育广大农民群众,提高农民群众的安全意识。
(二)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行动
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农业部《关于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认真实施《拖拉机登记及年度安全技术检验技术规范》,监管对象向未登记农田作业拖拉机拓展;加强农资市场整顿,加强农资经营单位产品质量的监管,建立农资经营单位监督检查制度;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以种子、农药、肥料、农产品等品种为重点,加强日常检查,突出专项整治;配合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查处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违法行为,以及掺杂高毒农药、禁用化学投入品的违法行为;进一步完善农资投诉举报体系,利用12316三农热线服务电话,畅通举报渠道。
(三)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理行动
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治理行动,以治理拖拉机违法载人和无牌无证作业拖拉机为重点,加强档案管理,严格把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关、安全检验关、培训关和考试关;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做好已认定基地的生产控害,建好基地档案、严把生产控害关,实施基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相结合的监管制度,以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为重点,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加大农村沼气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整改,要坚持以沼气国债项目实施为重点,每个项目村要确定一名技术员,指导群众安全规范使用沼气,督促镇、村对全县的沼气使用户进行全面检查,发现漏洞,及时整改,及时维修,确保沼气安全使用。
(四)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建设
各股站室要对本单位安全监管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摸清家底、掌握情况、分析问题,工作思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与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流、联合执法和安全检查等制度建设;加快各类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完善,切实减少因各类灾害造成的损失;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发生较大以上安全责任事故的,要按照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依法追究事故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五)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
要进一步抓好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扩面工作,推动农业保险工作开展,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抵御风险能力;完善区域性检测体系,在农业基地、农贸市场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室,配置农产品农药残留速测仪等仪器设备,健全检测室管理制度。
(六)加强农业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
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积极探索在重点企业建立各种形式的安全管理组织和安全员制度,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安全生产组织机制;强化安全监管队伍的培训教育,组织安全监管人员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有关业务知识,进一步提高依法监管能力和安全执法水平。
四、进度安排
我局“安全生产年”活动贯穿于全年安全生产工作之中,各股站室要结合实际,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取得实效。主要工作要在11月底以前完成,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部署阶段。按照市、县《实施意见》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安全生产年”活动实施方案,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开展安全知识普及教育活动。
(二)深入实施阶段。各股站室要按照本方案的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深入开展“三项行动”,切实加强“三项建设”,重点组织开展农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
(三)整改提高阶段。各股站室要在深入实施、取得进展的基础上,认真组织检查评估和开展回头看工作,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好的做法、推广典型经验,切实提高安全生产整体水平。
(四)总结督查阶段。按照工作方案进行认真归纳、全面总结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开展情况,撰写上报总结报告,探索农业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股站室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当前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成立相应组织,落实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关键词】电力企业;班组安全;管理措施
引言: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各项工作的落脚点。生产现场人、机、料、法、环等众多因素导致了班组容易产生不安全因素和不安全的行为。从数理统计看出,企业中所发生的事故有90%发生在班组,班组中有80%的事故是由“三违”现象引起的。可见,班组是安全管理的重点,也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只有抓好班组安全管理,各项安全工作真正落实到班组,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才会牢固。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重点在于班组建设和管理。
1.重点管理措施
1.1健全班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交接班制度、会议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制度等规章制度,明确班组安全责任,规范员工作业行为。每个岗位所从事的作业及其所操作的设备、使用的工器具等,都必须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或相应的操作标准。针对岗位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编制班组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1.2抓好班组反违章工作
制定本班组反违章工作目标和重点措施,将《违章示例》逐项分解到岗位,组织实施本班组反违章工作。对各类违章都要按照“教育、曝光、处理、整改”步骤进行处理,每次违章都要进行分析,找出责任人,落实整改。实行违章“累计记分”考核制,发生严重违章或违章累计扣满12分的员工,离岗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岗。发现并制止违章者,酌情加分奖励。开展“反违章先进班组”和“无违章员工”创建工作,个人年度违章累计扣分达10分及以上者,取消各类先进评选资格,班组有成员违章下岗培训情况,取消“反违章先进班组”评选资格。
1.3深化隐患排查治理
全面开展“查隐患、保安全、提质量、促发展”活动。组织班组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实行隐患“一单制”管理,将发现的隐患用图片、文字等方式进行电子记录备案,详细记录隐患位置、危急程度、形成原因、发现人员、发现日期、处理情况等内容,逐级上报、审查和登记,实现“一患一档”;根据上级单位意见,周密制定落实整改措施和计划,按时保质完成整改,并进行验收确认,直到隐患全面消除。每月汇总、统计、分析本班组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向上级单位汇报。
2.日常管理措施
2.1强化安全日活动
每周(或每个轮值)开展一次班组安全日活动,围绕安全工作,密切联系实际,增强活动针对性、有效性。活动前准备好一周安全工作总结,明确指出存在的问题、应吸取的教训及整改措施,搜集事故案例,准备好学习资料。活动中“举一反三”,引导员工积极参与,表扬安全生产中的好人好事,查摆突出问题和违章现象,分析讨论下周工作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每周结合安全日活动开展一次安全行为观察活动,表扬员工的安全行为,纠正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对观察结果及时记录,每周对不安全行为进行统计和分析。活动后及时做好安全日活动记录,对缺席人员安排其他时间补课。车间领导和管理人员定期参加班组安全日活动,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点评。
2.2强化安全风险辨识控制
按照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利用春秋季检修预试、日常巡视检查、专项巡视检查等,系统查找和识别设备、环境、工器具、劳动防护以及物料等存在的静态安全风险,逐条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补充完善静态安全风险库,并做好日常完善与维护工作。班组每月对安全工器具全面检查一次,并做好检查记录。进一步规范“班组工作日志、安全活动记录、班务记录”三种记录。
3.如何加强电力企业班组安全管理工作
3.1加强电气设备管理
在班组安全管理工作中,加强电气设备管理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从采购、配置、使用及保管方面入手加强电气安全设备管理工作能确保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首先,电气安全设备的采购要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履行相应的购置手续,电气安全设备购置全过程需安监部门全程跟进。其次,按规定配足、配齐所需的安全设备,并做到有备无患,防止使用过程中设备出现不合格或不齐而影响个人安全。第三,电气安全设备使用过程中要严依照《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由专门的电气安全设备人员管理设备,并对设备进行统一管理、登记,规范设备管理。最后,选择清洁、通风、干燥的场所放置电气安全设备,从而确保电气安全设备的妥善保管,降低因电气安全设备隐患而引起的班组安全事故。
3.2加强培训,提升安全风险的应对能力
首先,定期对班组成员进行安全规章制度培训,开展反事故预案演习、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培训,让班组成员学懂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依规章制度办事,从而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定期开展隐患排查能力培训,培养班组成员的安全观念,使他们针对一项安全事故怎样展开调查,并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人,通过这样的培训可以有效规范班组成员安全行为。最后,积极拓展安全教育宣传形式,营造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的宣传环境,通过多种媒体形式传播安全知识,并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比如演讲比赛、安全知识竞赛等,加强对安全生产的宣教,从而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3.3落实安全制度
电力企业应调动员工主动性、积极性,提高班组成员自觉性,引导并教育班组成员遵守制度、认真学习,督促班组成员认真掌握安全生产制度、方针、政策和规章等,并将上述条例化的内容融于其生产活动中。首先,从建设班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入手,建立覆盖教育培训、安全责任、监督检查、教育培训、考核奖惩在内的安全管理制度,推行安全责任制,以此确保班组安全管理的实施[3]。其次,加大制度宣传力度,让班组成员明确自身承担的责任义务,并使每个班组成员明确自己本职安全工作。第三,现场管理作为落实班组安全管理的重点,班组成员务必严格要求,敦促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及现场管理秩序。最后,班组安全管理要落实安全工作及相应的经济责任制,将员工工作纳入考核体系,从而确保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4.结束语
班组安全文化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习惯行为,更是一种责任。班组安全管理是个动态过程,电力企业可通过抓好班组安全管理的重点措施、日常措施、现场作业措施的有效落实,来着力打造“危险预知、隐患可控、机制有效、事故为零”的本质安全型班组,防范各类风险,杜绝各类事故。
参考文献:
[1]《电力企业班组管理》编委会,电力企业班组管理,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4.
[2]杨庆华,班组在电力安全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首届江苏省电力安全论坛论文集,2004年第1辑
为加强全国“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工作,市安委会办公室转发了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相关通知,要求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严格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深入开展隐患排查,严防各类事故发生,切实保障全国“两会”顺利召开。现就做好全国“两会”期间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以下简称体育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增强政治自觉和责任自觉,周密研究部署
做好体育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是全国“两会”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反恐防暴和社会治安形势复杂的情况下,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将做好全国“两会”期间体育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摆在讲政治的高度,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坚决防止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对辖区内的体育经营单位立即开展排查摸底工作,确定重点,做好部署。相关区体育局要对全国“两会”驻地及会场周边200米内的体育经营单位进行登记造册,深入督促体育经营单位做好“两会”期间的教育工作,使全体员工提高安全意识,牢记岗位职责,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确保体育经营单位不发生安全事故。
二、严格执法,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严防事故发生
各单位要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工作,组织开展隐患排查,特别是对全国“两会”驻地及会场周边200米内的体育经营单位尤其是人员密集、地下空间等单位,要反复查、查反复,督导体育经营单位开展隐患排查和各项应急预案演练,做好各类突发事件和瞬时人流聚集时的处置预案,严肃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
各单位要加强与安全监管、公安、消防等部门的协调与联系,对在全国“两会”期间违反安全规定的体育经营单位,一律按高限进行处罚。对于安全隐患较大、一时无法整改的体育经营单位,全国“两会”期间一律进行停业整顿,为全国“两会”安全顺利召开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加强沟通,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妥善应急处置
1.1重硬件、轻人员项目安全管理
将主要资源用于现场脚手架、临边孔洞、起重吊装机械、垂直隔离、临时用电等硬件设施的检查和整改。在有效提升本质安全的同时,却忽略了对作业人员的管理。除了日常的班组安全活动、工作危害分析活动外,缺少对作业人员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
1.2重检查、少参与项目安全管理
以领导随机检查和安检人员盯岗检查为主,多数作业人员没有参与到行为安全改进和安全管理之中,没有调动作业人员的积极性。管理层或职能部门制定了所有的安全计划并做出决定,作业人员没有参与制定安全改进的目标,作业人员仅是被动地执行安全管理规章,即使作业安全行为取得改进,也没有在工作区域内获取安全改进的成就感。只有一部分人(班组长或段长)对安全负有责任,不能有效激发作业人员的活力。
1.3重惩罚、轻鼓励
虽然以惩罚违规作业人员为基础的安全管理在减少不安全行为方面有一定效果,但逼迫式安全改进导致作业人员把更多注意力放在避免惩罚方面,作业人员改善行为安全的动力来自于对惩罚的惧怕。由于安全检查者充当警察的角色,造成检查者与作业人员之间的对立与冲突,不利于鼓励作业人员积极主动的改善安全行为。
1.4重经验、少数据
对某个作业人员安全行为状况的判断多基于某次检查的结论,并依赖于安全员的工作经验。当安全检查频率不足或者检查人员经验缺乏时,都可能造成对个人安全行为状况的判断失误。此外,由于缺少对个人安全行为的数据统计,不能对事故倾向人员进行持续跟踪并提出风险预警。为解决上述问题,项目通过研究和讨论,决定调整安全管理思路,借鉴和引进行为安全管理模式,在保证本质安全的同时,通过多种行为安全管理工具规范和改善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确保在施工高峰期安全管理可控。
2行为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发展
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通过大量的安全事故调查分析得出了“88:10:2”的规律,即在安全事故中,有88%纯属人的不安全行为所致,有10%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结合造成的,只有2%是难以预防的。这就充分说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影响安全生产、导致事故发生的决定因素。因此,要减少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就必须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安全管理的重点,加强人的本质安全化的研究和建设,探索并制定控制、直至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对策,从而改善安全状况。20世纪90年代开始,行为安全管理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著名的行为安全管理工具有杜邦公司的STOP(SafetyTrainingObservationProgram)行为观察(纠正)系统工具、拜耳公司的BO(BehaviorObservation)行为观察工具等。上述工具均以ABC理论为基础。ABC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具有可观察和可测量性。因此人的行为是可以管理的。选择行为安全管理模式,首先要对有风险的行为做出界定,即定义关键的不安全行为。并对这些危险行为进行ABC分析(A一行为前因,B一行为本身,C一行为后果)。在这过程中,行为安全管理队伍要观察与员工安全有关的不当行为,发现后不仅要及时纠正,还要将相关的情况记录下来,为行为分析提供原始数据,然后列出一系列与之相关的行为,逐个分析造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最后,将分析出来的结果反馈给有关的员工,鼓励安全行为员工并促使行为中存在问题的员工改变工作过程中的危险行为,逐渐使员工安全行为达到习惯水平。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人员安全行为进行调查后发现,一线员工普遍认为,工作环境设置与行为要求、激励沟通与奖惩这二方面因素对自己的不安全行为选择影响最大。此外,计算机技术在行为安全管理中也得到了广发应用。安全行为科学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必须借助计算机来完成大量的数据及各种调查表的处理或整理,存储个人文件、档案等,例如:建立事故人因数据库、人因事故诊断程序;建立事故致因模型及相应控制对策的选择程序;建立个人文件档案库和行为测量数据库等。
3行为安全管理模式在项目部的应用
项目部在对行为安全管理理论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项目部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安全观察与沟通、安全行为激励卡、安全观察与统计分析”三者相结合的行为安全管理模式。其中安全观察与沟通活动是项目行为安全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它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观察与确立个人、单位的主要不安全行为,通过沟通加强管理者与一线员工之间的交流,让其充分参与到不安全行为的改进计划中。安全行为激励卡的发放则是对个人安全行为改进的鼓励和固化方式。安全观察与统计分析系统能够对个人、单位的不安全行为进行预警,指导安全管理人员对关键人员进行重点管理。
3.1安全观察与沟通活动的应用
介绍安全观察与沟通活动是行为安全管理的常用工具之一,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流程。项目部结合工程特点编制了安全观察卡,安排专职安全员、项目部主要领导参与到安全观察与沟通活动中。其中,项目部专职安全员每天需要在管辖范围内完成20人次以上的安全观察与沟通活动。项目部主要领导每周必须完成1次安全观察与沟通活动。活动开始前,项目部安全管理部门对安全观察与沟通的目的、方法对所有观察员进行了交底,按照观察、表扬、讨论、沟通、启发、感谢这六个步骤完成一次有效的观察与沟通活动。观察员首先应当确定被观察员工的行为,决定如何接近员工,并安全地阻止不安全行为;其次,观察人员必须对被观察人员的安全行为和好的做法提出表扬;随后观察员与员工讨论观察到的不安全行为、状态和可能产生的后果,鼓励员工讨论更为安全的工作方式;接着双方就如何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达成一致;最后双方讨论作业点的其他安全隐患问题,并对被观察员工的配合表示感谢。安全观察与沟通活动实施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为每个安全监督员设定合理的工作量。根据项目运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在最初的几天内每个安全员实际最高能完成10次左右的安全观察与沟通活动。在随后的一周内每天完成的安全观察与沟通活动上升到20次左右并保持稳定;
(2)在活动开展前,除了对观察人员进行培训外,还应该对这个管理活动在全员范围内进行宣传,便于员工理解和配合活动的开展;
(3)项目部主要领导都应当参与到该活动中。领导参与有利于活动的持续开展,并对员工安全行为改善具有更有为有效的促进作用;
(4)认真填写安全观察与沟通记录卡,便于安全观察数据的录入与统计分析。
3.2安全观察与统计分析系统的应用介绍
项目部结合安全观察与沟通活动内容建立了一个行为安全管理数据库系统。它由安全观察记录输入模块、风险状况与趋势模块、风险类型统计模块等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安全观察记录输入模块由被观察对象14个安全观察行描述。其主要作用为观察提示,避免观察漏项。14个安全观察项列下均设置了下拉式菜单。下拉式菜单内为该观察项常见的不安全行为的描述。所谓不安全行为描述是指被观察对象状态的一种客观表述。以图2为例作以解释:首先观察到该作业人员所处的位置是临边,此时在“位置”下来菜单里选取临边孔洞的描述;其次,观察到该作业人员在该项作业时未系挂安全带;此时在“PPE”下拉菜单里选取“安全带”选项。以此类推,顺序完成14个项目的观察。当某个观察项不涉及或无明显问题时,可以不填写。每个不安全行为描述都被赋予了一个风险值。最终被观察对象所获得的风险值是0到14个不等的违章描述所取得风险值的累加;这是分析统计的数理基础。风险赋值的基本原则为:可以直接导致物体打击事故、高处坠落事故的违章描述被赋值2分;导致触电、机械伤害等事故的违章描述被赋予1分;部分可能导致吊装事故的违章被赋值1分至2分;主管态度被赋值1分至2分等。每一个不安全行为描述还会被赋予一个风险指向。所谓风险指向是指每个不安全行为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该系统包含了石油化工建设行业常见的九大事故类型(高处坠落事故、物体打击事故、触电事故、机械伤害事故、中毒窒息事故、坍塌倒塌事故、起重吊装事故、火灾爆炸事故、其他)。例如:被观察者未佩戴安全带可以导致“高处坠落事故”。风险状况与趋势分析模块、风险类型统计分析模块是该系统对个体不安全行为现状的两种分析思路的具体表现。其中:风险状况与趋势分析模块侧重于对个人风险大小的判断。风险类型统计分析模块则是在风险状况与趋势分析的基础上对个人风险构成做进一步探讨。上述统计分析方法均是以安全观察记录输入表所提供的数据库为对象,利用EXCEL软件提供的数据透视功能,生成交互式图表。该系统建立后,项目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将每天安全观察与沟通活动所记录的信息输入到该系统。系统自动会对个体不安全行为进行记录统计并给出风险预警。现场安全管理人员依据预警提示,对重点人群的不安全行为实施重点管理。
3.3安全激励的应用介绍
为了鼓励和固化安全行为,项目部在安全观察与沟通活动的基础上,推行安全行为激励活动。其主要做法就是对现场发现的安全行为予以物质奖励。项目印刷了30元和50元两种代金奖励卡。在每天的班组安全活动期间,由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统一发放。获奖者需要在工友面前对其安全行为进行讲解和示范,以此达到对安全行为的宣传和培训目的。此外,为了保障奖励范围,项目部将获奖人数规定为全体作业人员的30%。
3.4对比说明
为了说明行为安全管理模式的效果,笔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选取了两个作业班组进行分析对比。班组甲有成员11名,平均年龄32岁。班组乙有成员12名,平均年龄37岁。项目部对班组甲实施行为安全管理模式,对班组乙继续采取检查监督、处罚等传统安全管理模式。项目部选择了“流动吸烟”、“爬楼梯不扶把手”、这两项常见不安全行为作为两个班组的对比点。经过一个月的数据统计,绘制出图3和图4。对图3进行分析,起初班组乙吸烟人数较班组甲较多,但是班组乙通过一个月的行为安全管理控制后,流动吸烟次数呈明显下降趋势,而班组甲流动吸烟次数变化不明显;对图4进行分析,班组甲作业人员不扶栏杆的次数呈下降趋势,班组乙作业人员不扶栏杆次数变化波动较大,没有明显改善趋势。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