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三级课程管理措施范文

三级课程管理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三级课程管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三级课程管理措施

第1篇:三级课程管理措施范文

当今世界,纵观各国课程管理制度可以发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成鼎足之势。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存在着差异,完全用大一统的课程设计和一刀切的要求,显然不能满足不同地区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次课程改革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既体现国家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又为各地发展留有时间和空间。在新课程计划中,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被提到日程,逐步将一部分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权力下放给地方和学校,让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有更多的参与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机会。这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国家制定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置,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次课程改革重新划分了国家、地方、学校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所占的比重,收缩了国家硬性规定的成分,在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上,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弹性,让地方和学校真正拥有选择的余地。

为什么要设置地方课程?专家认为,地方课程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和地域性,我国幅员辽阔,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国家课程难以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而地方课程的优势,恰恰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灵活多样的课程,可以使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修习,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还可以使学生了解社区、接触社会、关注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效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

应当明确,地方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精神,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更好地完成国家课程改革的任务。地方课程的核心是国家课程的标准与地方课程资源的结合与融合。学校课程是学校根据国家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为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进行的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总而言之,在实现培养目标的育人体系中,国家、地方、学校承担着各自不同的责任。

那么,什么是地方课程?专家指出,如果认为地方课程就是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设计的课程,显然是对地方课程的一种误解,势必导致在地方课程开发上,区、县甚至更小的地域没有课程设计的权力。其实,在一个省、一个市范围内,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以及课程资源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地方课程开发应调动区、县、学校最大的积极性,统得过死不利于地方课程的建设。

第2篇:三级课程管理措施范文

一、目前基层部队三级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武警三级网已逐步深入部队执勤、管理、教育和训练等各个方面,但从基层对三级网的实际应用来看,其应有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甚至在部分基层部队一谈起网络还以设备的先进程度来衡量三级网建设水平。种种迹象表明基层部队对三级网的认识和使用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次。

(一)有效资源不足

目前,三级网资源库的标准制定的还不全面,资源库也缺乏有效的更新,对三级网的运行环境、表现形式以及素材的格式无具体要求,阻碍了三级网资源库的建设水平,很多管理人员只是将资料放在服务器上,没有定期更新和维护,这样给基层的使用带来了不便。

(二)实质内容缺乏

从调查中不难发现,基层官兵对现有的三级网的宣传教育和休闲娱乐功能利用得较为充分,这方面的内容也在不断的增加和创新,但缺乏针对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内容的分类还十分笼统,让官兵很难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二是部分子网的链接窗口,仅仅是为了搭配主页页面,而并没有真正的内容;三是由于部队强调高度统一,部分的设计都是利用模板,在形式上没有创新,各单位没有凸显出自己的特色。

(三)各类机制不健全

管理机制不健全是造成三级网部分功能闲置和使用不当的主要原因。各单位在管理和使用上一直存在着不少困惑,导致部分单位不能有效和正确地使用三级网,甚至有的单位三级网当成上传下达和游戏平台。由于机制的不健全,在使用中也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

二、提高基层部队三级网使用效能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基层中队作为执行和落实各项任务的终端,要把三级网提升到关系部队长远建设发展的高度来对待,应树立三种认识:网络建设是一项高投入和高产出的系统工程,利用三级网推动部队全面建设,是基层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体现;依托三级网平台实施管理,提高部队教育训练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促进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运用网络资源开展科技练兵,代表着训练手段改革的发展方向,是立足现有装备和条件,提高训练质量和提升战斗力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全面加强三级网建设

1.加强三级网硬件建设

目前,三级网的硬件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充和加强,尤其是网络中心要有专用的大型服务器来存放和管理各类资源库。三级网的安全要求高、时间跨度长以及要求使用寿命也长,在选择的指标上要更加合理和符合实际。

2.加强三级网资源建设

三级网资源建设应该以提高使用效率为目标,资源库的设计与开发,不能是“一次性”工程,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建设过程。

一是调动基层官兵参与资源库建设的积极性。三级网资源建设要与基层各项工作紧密结合,使三级网为基层更好的服务。除了三级网管理的专业人员,也应让基层官兵参与进来,表达他们心目中的三级网平台建设的想法,以基层官兵乐于接受的方式,增进各级之间的交流。

二是保持资源的有效性。各级向资源库提供的资源既要具有可持续性,又要注重资源的不断更新和补充;不但要在数量上有所扩充,而且要注重资源的可信度和权威性,以高质量的资源服务于基层。

三是优化三级网资源库使用。要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和查询平台,能分门别类的为基层官兵提供模块化的服务,要有效避免平台设计不合理带来的繁琐操作及时间和精力的耗费。

3.加强三级网网站建设

三级网不仅是“人机交互”的工具,而且是层各级之间互动的很好渠道。要利用三级网的交互性、开、适时性特点,把网上的虚拟与现实联系起来,使网络真正融入基层官兵的学习、工作、生活,起到凝聚人心、潜移默化传播文明的作用。在建立优秀网站的同时,建立自己的特色网页,则三级网功能的效益将会得到更大的发挥。对于三级网网站来说,风格应是独特的,即在色彩、技术、交互方式上能让浏览者明确感受到这是网站独有的,其风格符合部队的特色。由于基层官兵的特殊性,网页中不应有过多的呈现文字内容,除了使用有意义的图片外,应该更多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传递给官兵更多的信息。

(三)建立健全各类机制

1.规范网络资源标准

资源的标准是武警三级网正常工作持续开展的保证。要规范三级网资源,其建设应该在部队三级网技术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由专门的部门提供资源建设的标准,由专业人员具体指导和培训基层部队官兵,使其参与资源建设的全过程,弄清怎样的标准才能算是三级网资源,为基层官兵提供合格的资源。

2.建立人才培养制度

三级网人才培养要与三级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要重点建好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队伍、终端网络管理员队伍和网络使用队伍这“三支队伍”。各支队要培养三级网专业人才队伍,要以有专业特长的地方入伍大学生为主体,通过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的方法,使他们达到懂专业、会培训、善管理、能维修的科技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标准和要求。通过采取集中培训、岗位实践等方法,确保每个基层单位至少有2-3名精通网络的管理人员。同时,要把计算机三级网的学习和操作作为广大官兵特别是干部必训的课程,不断培养以广大官兵为主体的三级网使用和维护队伍。

3.强化安全防护措施

一要严格自律。在三级网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管理者的自律与上网者的自律是非常重要的。三级网网站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务必严肃网上纪律,不能制作、复制、传播各种违法乱纪和有损部队形象的信息。在信息资源的提供环节上,更要高度自律,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信息文化陶冶人。同时要对各种信息进行监控、分析、处理,从是弃非,从根本上净化网络环境,建立网络道德规范,使大家养成网络道德的高度自律

第3篇:三级课程管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发展;探讨

一、概述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简称NCRE),是1994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现教育部)批准,原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现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面向社会,用于考查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与能力的全国性计算机水平考试体系。其目的在于以考促学,向社会推广和普及计算机知识,也为用人部门录用和考核工作人员时提供一个统一、客观、公正的标准。NCRE实行教育部考试中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承办机构两级管理体制。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实施考试,制定有关规章制度,编写考试大纲及相应的辅导材料,命制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研制考试必须的计算机软件,开展考试研究和宣传等。教育部考试中心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省级承办机构,由省级承办机构负责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考试的宣传、推广和实施,根据规定设置考点、组织评卷、分数处理、颁发合格证书等。

(一)等级设置

NCRE目前共设置了四个等级:

一级:定位为满足人们在一般性工作中对计算机的应用,重点是操作能力的考核。

二级:定位为计算机程序员,可谓“计算机蓝领”。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使用一种高级计算机语言(包括QBASIC,C,FORTRAN,FoxBASE,Visual Basic,Visual FoxPro)编写程序以及上机调试的基本技能。

三级:定位为“开发工程师”,重点在设计、管理、测试和技术支持。三级分为“PC技术”“信息管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四个类别。

四级:定位为“系统设计工程师和项目主管”。从2008年4月份开始增加四级(网络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

此外,教育部考试中心在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开设了一级B类考试。一级B类考试考核内容和水平与一级相当,考试采用无纸化考试形式。在一级B类的合格证书上会注明“B类”字样。

(二)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由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纸笔考试和上机操作考试相结合的形式。纸笔考试中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其中四级含有论述题。

(三)考试日期

NCRE每年开考两次,上半年开考一、二、三级,下半年开考一、二、三、四级。

(四)考生报名

考生不受年龄、职业、学历等背景的限制,任何人均可根据自己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实际情况,选考不同等级的考试。考生一次只能报考一个等级(含笔试和上机考试)的考试。如果一个级别中有不同类别,考生只能选择其中一类。考生一次考试只能在一个考点报名。

(五)合格证书

上次考试的笔试和上机考试仅其中一项成绩合格的,下次考试报名时应出具上次考试成绩单,成绩合格项可以免考,只参加未通过项的考试。

该考试笔试、上机考试实行百分制计分,但以等第分数通知考生成绩。等第分数分为“不及格”“及格”“良好”“优秀”四等。100-90分为“优秀”,89-80分为“良好”,79-60分为“及格”,59-0分为“不及格”。

笔试和上机考试成绩均在“及格”以上者,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合格证书。笔试和上机考试成绩均为“优秀”的,合格证书上会注明“优秀”字样。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书式样按国际通行证书式样设计,用中、英两种文字书写,证书编号全国统一,证书上印有持有人身份证号码。该证书全国通用,是持有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证明,也可供用人部门录用和考核工作人员时参考。

二、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数据分析及存在问题

以广东省某普通高校考点2005年9月份NCRE22到2008年4月NCRE27共六次数据进行分析。

(一)报考人数总体下降

虽然随着高校扩招,每年普通在校本专科生人数增加,然而近年来,参加考试人数在下降,详见表1。

通过表1结合NCRE实际,可以得出:等级考试的市场定位模糊,针对性不强。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大众化、基础性考试,其对象是广大的普通计算机用户。这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基本定位。这项考试在1994年推出时,正逢全国计算机普及开始,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推进,大批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急盼权威认证方式的出台,以此对各类人才计算机水平予以认定。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考试市场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考试的内容应该及时更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特点是什么?优势在哪里?要为什么样的考生服务?考生需要的是什么样的证书?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认证等等,需要重新考虑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市场定位。

(二)报考等级集中化

通过近三年6次报考具体等级人数分析,报考人数集中化。通过表2可以看出等级考试主要集中在二级VB、二级VFP、二级ACCESS和一级MS OFFICE。占总体89.86%。结合NCRE实际,可以得出:考试内容与形式滞后。计算机等级考试开考以来,对考试科目以及内容做过数次调整和改动,但仍然与当前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发展水平和普及速度存在一定差距。

注:一级WPS、二级JAVA、三级PC技术、三级信息管理技术、四级、二级C++以及新四级近3年报考总人数分别为5,35,18,21,7,38和13人,不进行统计分析。

(三)通过率低

通过近三年6次等级考试通过率数据分析,通过率偏低,详见表3。

通过表3可以得出,NCRE总体通过率40.1%偏低,但是一级通过率基本上满意,原因在于一级定位为满足人们在一般性工作中对计算机的应用,重点是操作能力的考核。二级和三级通过率偏低,特别是三级通过率。从总体通过率来分析,除2006年4月份NCRE23达到54.7%,近4次都在下降,说明等级考试证书功效性减弱,同学不重视。功效性是一个产品的核心,即它对拥有者来说作用是什么?虽然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在求职市场被普遍认可,有着一定的权威性。但必须居安思危,从更深一层次来考虑这一问题;人才市场认可的原因是它的权威性?还是持证者在工作中体现出的相应素质能力?都有哪些行业和部门认可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如果认真分析,不难看出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的功效性并不突出而是正在减弱。

三、进一步完善NCRE的措施

(一)针对考生人数下降

考点学校首先应提高NCRE的宣传力度,明确市场定位,突出自身优势。目前,计算机考试认证市场已逐渐进入了买方市场阶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维护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优势品牌地位,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自己的品牌形象:一方面可以通过媒体的宣传扩大影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与行业、部门间的合作来推广,还可以借鉴一些现代企业的经营手段来促进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影响力。

同时从近年来的考试统计中可以看出,大、中专学校的在校生的比例逐年上升,社会其他人员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加上等级考试的教育体系背景,学生将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最大群体,这也是我们教育系统的优势所在。

考试管理机构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管理体制,强化对考点的管理。在管理中要更多地注入服务意识,通过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来规范服务行为。包括对管理流程的细化、管理制度的实施、工作过程的监察与考评,通过更人性化、科学化的制度来规范各级管理人员,提高服务意识。

(二)针对报考等级集中化

针对报考等级集中化,一方面说明考点学校开设课程集中化,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参加等级考试基本上都是选修了该门课程,自己在这个基础之上自学然后参加考试。考点学校可以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开设一些社会急需的课程类别供学生选修,努力提过学生参加工作社会适应能力。

另一方面,考试管理机构特别是考试研发机构多开设一些类别,供学生选考,这方面近年来考试管理机构已经开始改革,以2008年4月份增加新的四级(包括:网络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为例。

(三)针对通过率低

针对通过率低,一方面考点学校结合本考点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力度。同时考点学校可以考虑等级考试认证与在校生的学分制教育相结合,可免修相关科目。同时还能为学生在以后的求职市场显示其应用能力水平。

考试管理机构应加强提高等级考试功效性。社会认证考试具有两大功效:自我系统认同和社会公众认同;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认证的重点应放在社会认证上。对于不同的级别应有不同的社会功能特征。对一级考试认证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为主,突出体现其社会实践的应用能力;二级考试认证应注重知识结构和专业工具软件的应用结合;三级以上的考试人证应突出考生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特征。

参考文献

第4篇:三级课程管理措施范文

高职学生作为高职教育的主体,其职业素质的高低是客观评价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其培养目标是实现常规道德操守与职业道德规范的对接,其培养重点是学生的务实教育、诚信教育、敬业教育和责任教育。第二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事。其培养目标是实现所学专业与相关行业、企业的岗位对接,其培养重点是宽泛的专业基础与较强的专业针对性同熟练的专业技能之间的高度融合。第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其培养目标是实现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职业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接,其培养重点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因此,构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标准是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构建职业素质综合评价标准的意义

1. 有助于课程体系的改革。通过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分解,实行量化评价,可以全面分析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能力素质以及身心素质,从而发现在实施职业素质培养过程中的欠缺之处和薄弱环节,进而分析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使课程设置更加符合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2. 有助于教学方式的改革。通过职业素质评价量表,获取学生素质信息,从而指导学生量身订制富有个性的学习计划,扬长避短,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3. 有助于学生管理机制的改革。通过职业素质评价量表,学生层面可以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变“他律”为“自律”,实现“约束式”管理向“引导式”管理的转变;学校层面可以实现“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4.有助于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通过职业素质评价量表,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激发进取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地发展。

二、构建职业素质综合评价标准的原则

1. 实践中要具有可操作性

作为评价标准,既要求理论上能客观、公正、真实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基本情况,更强调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否则再完美的评价标准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意义。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客观上比较贴近实际情况,可以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改变以考试成绩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关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过程,拓展过程评价内容,使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

(3)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在全面评价学生的同时,着重评价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素质。

2. 评价内容要体现多元化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反映了高职教育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体现。因此在职业素质综合评价标准中,要切实突出多元化的特点,即不仅要重视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强调适应社会发展以及自身发展所需的各种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思想、文化以及身心方面的隐性需求。

三、 构建职业素质综合评价标准

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综合评价标准由5项一级指标组成,即: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一级指标涵盖18项二级指标和48项三级指标。具体评价项目名称、权重见下表。

四、评价方式及计算方法

1. 评价方式

学生职业素质的评价分为两个层面:学生自评和学院评议。评价结果分为四个等级:Ⅰ级——优秀,Ⅱ级——良好,Ⅲ级——合格,Ⅳ级——不合格,四个等级的权重分别设定为:Ⅰ级1.0、Ⅱ级0.8、Ⅲ级0.5、Ⅳ级0.3。评价结果介于Ⅰ级和Ⅲ级之间的为Ⅱ级,不足三级标准的为Ⅳ级。评价时,先由学生对各三级指标按照等级编制给出评价结果,再由学院复核、修正,得到最终评价结果。

2. 计算方法

(1)二级指标的评价系数计算W=Cij×Dij

式中:W——二级指标评价系数;

Cij——第i个二级指标中第j个三级指标的权重;

n——第i个二级指标中三级指标的个数;

Dij——第i个二级指标中第j个三级指标的评价等级所对应的权重。

(2)一级指标的评价系数计算V=Bi×Wi

式中:V——一级指标评价系数;

Bi——第i个二级指标的权重;

m——第k个一级指标中二级指标的个数;

Wi——第i个二级指标的评价系数。

(3)综合评价结果U=

AK×VK×100

式中:U——综合评价结果;

AK——第k个一级指标的权重;

VK——第k个一级指标的评价系数。

五、小结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职业素质综合评价标准也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与优化。鉴于评价标准具有动态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实践中要以职业素质培养过程作为评价过程,以职业素质培养目标制订评价指标,以市场需求确定评价标准,这样才能达到客观评价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目的,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庞文渌. 高职生职业素质现状及培养模式的研究[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8).

第5篇:三级课程管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高校经济困难生 心理资助 三级预防保健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The Discussion of the Tertiary Prevention Model of Psychological Assistance fo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DIAO Lianna, WANG Jiesi

(Collage of IOT Engineering, Hohai University, Changzhou, Jiangsu 213022)

Abstract Problems of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are common for a long tim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these students is very significant. While tertiary prevention model is more ideal, combining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 kind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at present. According to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ment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construction of tertiary prevention model, so as to promote health development of colla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psychological assistance; tertiary prevention model

0 引言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已达在校人数的20%~30%。①教育部和各高校纷纷出台制定并逐渐落实“奖、勤、贷、助、补、免”等资助政策,为家庭经济困难生带来了有效的物质保障。但这并不能掩盖高校经济困难生心理资助工作的弱化及其带来的潜在不良后果。高校迫切需要关注该群体的心理历程,加强心理辅导与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1 高校经济困难生的心理特点

高校经济困难生是指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较难的大学生群体。②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压力与困扰。

(1)经济压力带来的自卑感。国家、高校、社会的资助政策已十分多元化,但仍不能覆盖到所有困难学生。在评选困难生的过程中,为了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往往需要公开评选、投票以及名单公示。这给那些自尊心较强、不愿让人知晓隐私的部分困难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自卑感,使得他们常常自我否定、妄自菲薄,甚至出现社交障碍。

(2)学习困难带来的焦虑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或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他们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同时参加各类社会兼职来缓解经济压力。但因学习基础较差,且兼职分散了部分精力,尽管努力学习,一时仍无法改变在集体中的落后位置。又因很少参加其他校园活动,精神生活相对匮乏,较难排解这种紧张和焦虑感。

(3)人际交往缺失带来的挫折感。经济困难生由于经济拮据、成长环境和文化的差异、自卑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常采取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有时还会敏感、猜疑。长此以往,他们没有得到在人际交往能力和勇气方面的经验积累和锻炼,导致不能很好地与他人和谐相处,往往会产生人际交往的挫折感。

2 高校三级预防保健网的建设

相关研究表明,很多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可以通过事先的预防来消弭。③社区心理学构筑了三级预防和干预体系:初级预防、次级预防和第三级预防。建立高校三级预防保健网应成为对高校经济困难生进行心理资助的首要工作。

2.1 初级预防保健

初级预防,主要用于当前正常的人,使他们减少未来发生心理失调的几率,促进他们在情感认知、社会功能等方面的发展提高。

2.1.1 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课程地位并不突出,在有的学校属于公选课,有的学校则只针对心理委员开放。事实上,每一位大学生都应当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将该课程列为新生必修课,在全体学生中普及。一方面帮助全体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弱化经济困难生这一群体的对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的恐惧与防御,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和普通学生是平等的。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可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大学生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大学生学习心理及生涯规划、大学生压力与情绪管理、大学生人际交往、大学生恋爱及性心理、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等。

课程的开展形式应丰富多样。除传统授课方式之外,还可以根据同学的需要,开展专题讲座;或让同学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由分组,开展研究与讨论,再组织各组同学互相讲解;抑或就某个主题组织户外活动,使学生在运动和游戏中获得体悟、提高心理素质。

2.1.2 建立起心理教师、辅导员、与家庭之间的同盟

心理教师既要开展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又要关注各类困难生的心理动态,任务繁重。因此,建立起心理教师与思想政治辅导员、社区辅导员、宿舍管理员、其他任课教师和学生骨干之间的同盟尤为重要。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应广泛开拓并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根据各学生工作者反应的问题,及时全面掌握特殊群体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展动态。并定期组织相关教师和学生骨干参加心理培训,重在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传授心理问题鉴别和心理危机干预的技能方法。

高校大学生虽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但家庭对他们的影响由来已久且持续而深刻。学校教师应与家长保持紧密联系,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成长背景。另外,我国家长往往更偏重于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而非心理发展状况。学校可以在新生家长会中穿插心理讲座;在学校网站上建立心理教师与家长的互动平台,宣传心理保健知识、解答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的疑惑等。

2.2 次级预防保健

次级预防,是在问题刚刚出现但尚未严重泛化或产生持续影响时采取的保健措施。

2.2.1 鉴别区分出有一般心理问题或有此倾向的学生

首先,定期做好心理普查工作,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选择一些心理健康问卷、人格问卷等,每学期进行心理普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和心理发展动态。还可以设置网站,便于学生上网测验,并能及时获悉测验结果,从而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其次,初级预防保健中提到的团体讨论和素质拓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情感、社交技能,还能帮助我们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例如有同学在活动中总是躲躲闪闪,即便是做游戏也无法投入,可能是他性格内向,也可能是生活中的一些重大变故让他内心压抑,这需要心理教师通过观察、测验、与学生本人或家长之间的谈话等做进一步鉴别。

2.2.2 选择并实施适当的心理干预措施

心理教师可以根据心理问题的个别性或普遍性,选择个别咨询还是团体咨询。根据心理问题的类别,选择具体的治疗方法,必要时还可以考虑父母咨询等。

另外,心理教师可鼓励有共同问题的学生自发促成自我帮助小组。自我帮助小组是社区心理工作开展的主要形式,由具有相似的问题、生活处境和危机的个体组成,其成员之间相互提供情感支持、学习应对方法、发现改善条件的策略,并且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帮助自己。④研究表明,自我帮助小组对帮助经历慢性压力、企图自杀的青少年应对困境起到了良好的效果。⑤而我国对此概念则甚为薄弱。

2.3 第三级预防保健

第三级预防,旨在削弱那些已经持续出现的问题的严重性,是对处在危险中的个体所显现出的一些明显症状或问题行为进行治疗。

第三级预防保健主要是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个体开展心理治疗和康复期的保健工作,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配备的心理教师还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和资质来解决此类问题,因此需要将学生转介到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或相关医院等。转介过程中,需明确向学生解释转介原因,帮助学生顺利过渡。

3 三级预防保健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结合我国高校心理保健工作的开展情况和经济困难生的心理特点,三级预防保健网在高校的建立还存在以下重点与难点。

3.1 保质保量加强学校心理工作者的培训

我国心理保健工作起步较晚,相关从业者数量较少,水平参差不齐。人力资源的匮乏往往导致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运作困难,无法深入开展工作。这就需要高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对入职教师加强培训,包括对心理工作者心理健康水平的测查、理论素养的提高和心理咨询技能的训练等。培训手段可以通过增进各学校之间心理工作者的经验交流,还可以请其他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培训讲座和定期的督导工作。

3.2 辅导员只能协助不能代替学校心理咨询师

作为教师队伍中最基层的学生工作者,辅导员掌握着学生的大量信息,也是学生最愿意亲近的人,开展谈心工作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基础,能有效协助学校心理咨询师建立并维护初级和次级预防保健网。

但辅导员绝不能代替学校心理咨询师,因为心理咨询师和学生之间只能是咨访关系。心理咨询师要求保持一种非评价的中立态度,这样在心理咨询师面前,学生才可以真正敞开心扉。然而,辅导员和学生的关系亦师亦友,在心理咨询开展前就已经对学生有了主观印象和价值评价,这会使咨询过程失去中立。另一方面,学生担心问题的暴露会破坏自己在辅导员心目中的形象,因而对其有所保留和隐瞒。

3.3 解决好学校――家长联盟与保密原则之间的冲突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更为细致专业地开展心理预防保健工作,学校与家长之间形成联盟是相当必要的。但是,心理工作者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又不允许他们把学生出于信任而告知的、在保密原则范围内的信息透露给家长或其他教师。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需要心理工作者自己去把握。

4 结束语

重视高校经济困难生资助工作,不仅要在经济上投入大量物力和人力,还需要在思想和心理上帮助他们。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学校能通过探索并实践以预防为主的三级预防保健体系,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领域开拓新的途径,为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成才提供更为积极有效的心理资助。

注释

① 周彩虹,刘岩松.高校经济困难生励志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10(3):33-36.

② 范卉敏.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困育人工作的双刃剑[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4):46-47.

③ 钟惊雷.建立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三级预防机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78-79.

第6篇:三级课程管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Abstract : The cultivation of vocational ability is the goal and character is tic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paper expounds the modern view points of vocational ability, principles of assessing it and its meaning .In addition,the paper conducts a survey amo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puts for ward a review of vocational ability and an analysis of its future development as wel1 .Then the paper proposes an assessment system composed of four first-rate indexes .twenty―one second―rate indexes and thirty―four third―rate indexes .The four first―rate indexes are fundamental quality,fundamental ability,specialty ability and development ability .The paper applies the rank appraisal and rank equation to appraise students vocational ability. which will serve as a guideline for th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 courses and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 ; vocational ability; ability evaluation

引言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 技能型专门人才。这类人才,既不是白领,也不是蓝领,通俗地称为“银领”。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目标和特色。但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对学生职业能力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手段,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在能力和技术上与实际工作脱节 ,学生就业后不能很快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因此,制定和完善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模型,一方面可以使高职院校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全面、科学、准确地对学生职业能力做出评价[1];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评价指标导向和评价信息反馈,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明确发展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 。

1.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原则

1.1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学生职业能力是高职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高职教育不仅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还要使每一个学生成为会做人、会做事、会合作、会学习的职业人。因此,在职业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中,要强调职业能力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不仅包括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及其相应的知识。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环境适应、创新、创业等方法与社会能力的内涵。

1.2现实性与发展性相结合

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2]。在对其评价时 ,不但要考虑到学生在校期间的能力培养。还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去追踪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上的能力表现;不但要关注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更应注重学生技能与资格的内化以及应变能力,以求得学生在变动的职业生涯中重新获得职业技能,以此突显高职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与高水平。

1.3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偏重以考试成绩这一终结性评价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单一指标。本评价体系在成绩评分的基础上。建立了学生学习态度、信息处理能力等项目。强调学习热情的激发、内在学习动力的养成以及具体学习手段的运用。从重视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向重视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转变。

1.4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坚持实事求是,将定性评价与定量测评相结合。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 通过“记实”和“评议”两种方式进行评价。“记实”指动态过程量化评价,“评议”指在学年末进行的定性评价,包括自我测评、群众测评和任课老师及各级组织测评等。

2.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方法

2.1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基本素质、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 4项一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下共设21项二级目指标和34项三级指标 。其具体评价项目名称、权重与分值见表1。

2.2 学生职业能力分项目评价指标内涵

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按照三级指标评定,分学生自评与学院评定两个层面,评价等级分为优秀( A)、良好( B )、合格( C)和不合格( D)四档。在计算过程中A、B、C、D四档的权重分值分别设定为 1.0、0.8、0.6、和 0.3。

2.3评价结果的计算方法

本评价体系采用等级评定和等级状态方程式表示评价结果。评价时,先由学生对各三级指标按照等级标准给出评价等级,即A、B、C、D,再由学院组织人员进行复核、修正;然后,按下列公式计算每个评价方面的评价结果:

式中:V为学生职业能力评价分,Mij为第i个二级指标中第j个三级指标的权重 系数 ,n为二级指标中三级指标的个数,(等级) ij为第i个二级指标中第j个三级指标的评价等级。

式中:Mi为第i个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n为第个一级指标中二级指标的个数。Vj为第 i 个二级指标的评分。

3.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意义

通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评价建模 ,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3.1课程体系的改革

传统教学计划中课程的开发和制定是以专业体系为依据的,也就是说学生学习的课程完全是从专业所需要的知识出发,较少考虑学生就业工作过程的要求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导致当前学生的“高分低能”[3]。通过对学生逐个进行职业能力的量化评价,可以全面分析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找出在现行教学实施中职业能力培养的不足之处,进而分析在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提出课程改革的方法和措施,使我们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更加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

3.2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

教师是课程教学的“执行者”。教师在教学中承担的角色职能除了提供学习信息、激发学习动机外,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制订学习、工作计划和对学生能力进行评定[4]。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职业能力评价量表分析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从而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基础,并根据学生的基础指导学生制订有针对性的个人学习计划,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实现从“群体施教”到“因材施教”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黄睿.以职业能力测评为本的高职教育评价体系研究[J]. 科技信息.2010(31):662+679.

[2]杨琼.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 2010.

[3]张园、吴秋懿、郝俊.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高校科技.2011(09):50-51

[4]周标、刘鲁平、叶赏和等.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及建模的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6):69-73.

【文章编号】1006-2688(2016)03-0011-02

第7篇:三级课程管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病历质量;岗前培训;三级查房,质控网

作者单位:515041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病历书写质量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它包括规范格式的外在质量和反映医疗质量的内涵质量。外在质量是基础,内涵质量是关键,它是一个医生的基本素质的体现,也是医疗机构医疗水平、管理水平、医院文化、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的具体体现。加强病历管理,提高病历质量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病历书写的质量,必须从源头抓起,抓好病历形成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从追求病历书写的规范性向注重病历书写的内涵质量上的转变。提高病历书写内涵质量的措施有:

1 加强新毕业医师岗前培训

一份病案的完成涉及到许多方面,其中住院医师的作用最大,他们是病案的主要书写者,要记录患者病情的变化,上级医师的查房意见、对病情的分析等,住院医师的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病历书写的质量,因此提高住院医师病历书写技能对于促进病历书写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新毕业医师工作经验少,医疗风险意识薄弱,基本功参差不齐,对《住院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不熟悉,对国际疾病分类(ICD-10)知识的空白,容易影响他们书写的病历质量,因此要抓好新毕业医师岗前培训。具体做法为:新毕业的医师轮流到医务科、病案室学习培训一月,在医务科学习《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在病案室学习《住院病历书写规范》、《住院病历质量评分标准》,ICD-10基本知识和病案首页填写要求等。①我国医学院校均未开设ICD-10课程,使得临床医师对ICD-10知识、用途、与临床术语之间的关系了解甚少,在填写疾病的诊断、损伤和中毒的外部原因时常不规范,对主要诊断的选择常出错误,从而影响了病案首页的填写质量。在病案室有经验的编码员的指导下,临床医师系统的学习了ICD原则后,对住院病历首页的诊断进行检查,选出主要诊断,然后进行编码,通过实践,避免了泛泛而谈,使得临床医师对ICD的规则更容易理解和掌握;②目前对于医学生来讲,《病历书写规范》的教学最为薄弱。在学校的教学中,仅在《诊断学》中提及住院病历(俗称大病历)的书写内容及格式,且有多处不符合现行《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有的教学医院在实习生入科实习前未进行《病历书写规范》的教学,使得病历质量受到了影响。在病案室质控医师指导下新毕业医师对照《住院病历质量检查评分标准》,参与归档病历的终末质量检查,找出病历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出修改的意见和依据。通过分析总结各科病历书写经常出现的问题、缺陷,找出缺陷形成的原因,可以帮助医师今后书写病历时避免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新毕业医师轮训是完善质量管理,促进病历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途径[1]。

2 提高上级医师查房水平

病历质量体现了医生的基本素质,也体现了医院医疗质量的水平,而三级查房是直接反映医疗过程与效果的有力依据。随着医疗质量控制的不断持续深入,各医院病历书写的规范要求基本上都能做到,但病历内涵质量却在不断下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上级医师查房质量不高,尤其是手术科室,外科医生急于做手术,没有充分的查房分析时间;②上级医师查房对患者的诊断及病情无具体的分析,表现为指示多分析少;③对一些少见病,特殊病的查房内容,不能结合本病种文献报道及国内外在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新观点、新标准进行介绍与分析。查房记录流于形式,不能起到指导明确诊断与治疗的作用;④上级医师没有带教意识,对下级医生书写的各项记录不作修改,影响了下级医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写病历当做了简单的工作,病程记录形成流水账,不能切实反映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病情变化,及治疗后产生的效果及反应。因此要提高病历书写的内涵质量,必须提高上级医师的查房水平。天津市宁河县医院出台了抓主治医师内涵质量建设的计划,医院质控小组针对存在的问题,把三级检诊的宝押在主治医师这环节,根据出院病历抽检和主治医师现场查房评价结果进行全院点评,按查房质量排序,给予批评和奖励,并经常开展主治医师论坛会议。这种抓主治医师环节的管理,大大触动了临床各级医师,有效的改进查房和书写病历质量,将医院质量管理逐步纳入良性循环。这种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3 完善三级质控网,实施最优化病历质控环节

病案质量检查属于病案质量的重要控制方法,而实施最优化病历质控环节,能够提高病历质控的工作效率。有研究报道[2]:提高病历书写质量的最优化病历质控模式是个人+科室+院级质控方式,而三级质控法结合PDCA循环法进行病案质量控制比单一的三级质控法效果更好[3]。因此要建立起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实施三级质控制度。首先由科室挑选出责任心强,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级以上职称的医生和护士一名组成初级质控小组,在科主任、护士长的指导下对本科室的运行病历和刚出院病历实行初步质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缺陷或遗漏的项目消灭于病区内。第二级质控由病案室质控员对科室回收的病历实施终末质控,负责病历完整性、规范性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科室予以返修,每月将检查的结果给予公布。第三级质控由医务科科长、护理部主任、各科室主任组成医疗质量检查小组,每季度定期抽查各科室的病案,按照医疗质量评审的标准,评选出优秀病案和不合格病案,并给予奖励和处罚。最后在院长查房时再次强调病历书写的质量,把病历质控作为院长质量查房的内容之一,使科主任对病历书写质量和病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得到提高,主动将病历质量作为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内容来抓。这样就形成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病案室终末质控、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多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不断的总结存在的问题,以提高病历书写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申放,段继武,吴岷翰.新毕业医师到病案室轮训的实践和探讨.中国病案,2008,9(10):41-43.

第8篇:三级课程管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培训体系 构建 实践 探索

马鞍山烟草在广泛开展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尝试推进“12345”的教育培训工作思路,即“瞄准一个目标、围绕两大核心、把握三个层面、突出四大环节、强化五项重点工作”,落实责任、积极创新、务求实效。为提升队伍素质、推动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1”即瞄准一个培训目标,全力达成培训任务。以2011年培训统计为例,全年员工参加培训8200人次,人均106学时,其中中层管理人员138学时,举办8学时以上培训班18期、培训满意度98%。“送出去”培训80人次,20人取得行业外专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取证情况:取得国家二级烟草专卖管理师技能资格1人,三级13人,四级118人,五级9人;取得行业卷烟商品营销师(含物流)三级技能资格52人,四级62人,五级32人。

“2”即围绕两大核心,开展培训需求分析。“两大核心”即经营管理需求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需要。每年初采取问卷调查法、人员素质测评法、关键事件法、面谈法、观察法等方式,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区分可训练因素和不可训练因素,制定《年度培训规划与预算》,完善培训体系。

“3”即把握三个层面,为教育培训工作提供全方位支撑和保障。制度层面,加强课程开发、教材管理、师资管理、计划管理、经费管理等制度建设,修改完善各类制度措施。资源层面,建立培训资源网格、构建外部培训师资库和内部师资库,盘活培训资源。运营层面,完善培训需求分析、规划、实施、考核、奖惩、评估、转化等体系建设。

“4”即突出四大环节,创建符合马烟特点的教育培训体系。四大环节分别是“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培训评估”。每一次培训实施过程都做到计划执行进度、课时数、出勤率、课堂效果、学习效果、教材教具、音像资料、课酬兑现、宣传报道、招标及费用公示等十到位。从反应评估、学习评估、行为评估、结果评估四个维度,实施培训效果评估。

第9篇:三级课程管理措施范文

所谓教学质量监控,是指监控组织通过对教学质量的持续监督,定期收集有关教学工作质量、教学成果质量和办学条件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在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发现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对教学行为及时调控,以稳定与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核心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在新形势下,为了全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基于此,我校树立“教学质量生命线”的意识,并积极构建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坚持行之有效的教学监控措施,实施教学质量的三全管理,有力地促进和保证我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总体系:(基本思路)

1、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1)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等;(2)人才培养过程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教学大纲的实施、师资的配备、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的改革等;(3)人才培养质量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课程合格率、优秀率、各项竞赛获奖率、创新能力等。

2、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由教导处、教研组及教师构成三级监控组织,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

3、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体系:(1)教学信息监控——通过日常的教学秩序检查,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通过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学习信息反馈等常规教学信息收集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2)教学督导监控一-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经常性的随机督导和反馈。(3)调整控制方法——根据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进行及时的调控。

4、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1)教学研究制度(2)听评课制度一-行政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教研组长及同行相结合的听评课制。(3)学生评教制——每学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由学生作为课程教学评估的主体,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4)教学常规制度(涉及教学计划、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考试等环节)。

三、教学质量监控的措施:

1、教学质量意识的强化。

结合专题及事例,渗透并树立教师的质量管理意识,让“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观念达成共识,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气质、性格、文化背景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2、加强教学质量的三全管理。

A、全面性管理:要求对全体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审美、劳技等方面素质的提高进行全面的评价监控。不仅强调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应包括学生通过教学所获得的作为一个人所应具备的各种综合素质。

B、全员性管理:全体师生都要参与到教学质量管理中。

C、全程性管理:加强教学工作过程的环节性管理,明确教学工作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我校制定的《教学规程》指明了各环节的质量要求。使教师在备课质量、上课、作业、辅导质量等方面得到有效控制;使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质量等方面得到监控。

3、教学质量的检查。“四结合”

A、集中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

B、普遍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

C、检查与指导相结合;

D、自检与互查相结合。

4、教学质量的评价。“三结合”

A、过程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B、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C、与教师学期评价相结合。

5、教学质量的分析。学生、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学校的四级分析。

6、发挥三级监控功能,实施分层目标管理。

(1)一级监控DD教导处

教导处是监控执行的中心,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实体,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重要的组织,起组织协调、分析反馈作用。

A、结合现代社会、教育的新形势,对教师进行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师资培训。

B、定期(期初、中、末)检查或通过网络随机抽查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等教学工作情况,发现有特色的和不足的及时总结。每次检查要突出重点,要检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C、每学期定期(单元练习、期中检测和期末考试)或不定期进行学科知识、能力的抽查,并对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将情况及时反馈于任课教师,指导并帮助教师做好质量分析,从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D、继续开展定量性听课,做到有记录,有评析。(各教研组内成员之间互相听课要加强,新老教师也要互相听课)

E、每月1次教学质量分析会。研究、讨论、分析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F、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及作业布置量、批改情况。

(2)二级监控DD教研组

教研组是中枢及骨干力量,起疏通、组织、调整、反馈作用。

A、组织制定本教研组的各种教学进度与计划,并监控执行。

B、加强教研组的备课活动,由教研组长负责,每月集体备课2次,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项探讨,并做到有书面记录。

C、由教研组长牵头,汇总各班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名单,建立个人档案,定期出基本练习题,对本年级后进生进行质量追踪分析。

D、教研组长负责学科的教研活动,做到计划、时间、内容、小结四落实,教研活动的开展与记录及时、有效果。

E、有针对性地对教育、教学情况进行监控与检查。教研组长每学期至少检查两次教师的备课、作业情况,要做好记录与评价并及时反馈。

(3)三级监控DD教师自我监控

教师是具体执行、操作者,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直接与最关键的组织。

A、加强质量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制定具体计划和措施。

B、遵循《教学规程》对教学各环节中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C、积极参加区、校组织的各类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