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跟踪审计工作小结范文

跟踪审计工作小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跟踪审计工作小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跟踪审计工作小结

第1篇:跟踪审计工作小结范文

[关键词]高校建设工程;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中介结构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7-201

1 高校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1-1 中介机构选择不当

作为建设工程中的委托者以及实行跟踪审计的执行者,中介机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使得跟踪审计的质量得以提高,最为有效的一个途径是选择合适的中介机构。现在,许多中介机构不具备提供全过程跟踪审计咨询服务的能力。部分中介单位人员专业技能不强,这突出体现在造价编制存在严重的弊端,现场施工经验匮乏等方面。一些单位人员甚至对工程全过程审计业务没有一个全面的理解,一些甚至从来没有加入到工程全过程审计工作中来。然而,跟踪审计的质量的好坏与审计人员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中介机构为了提高业务水平,在审计中可能会产生一系列问题,这表现为矫枉过正,片面地追求审减率等,这些做法极大地损害了工程的利益。这样造成的最终结果为危害学校审计工作,导致学校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1-2 中介机构独立性受限

一般而言,审计具备一个最为明显的特征是独立性,它能够保障审计工作的进度。社会跟踪审计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在具体的工作中体现其独立性是十分必要的。在进行跟踪审计时,社会跟踪审计单位必须安排专门的审计人员深入施工现场,进行观察并且收集意见。此过程中需要把收集到的意见等信息向高校审计部门反馈,同时高校审计部门必须及时向上级的指挥部门报告情况。在处理工程建设的细节问题时,社会跟踪审计单位发挥的作用相当有限,仅仅是建议和参考。除此以外,在进行跟踪审计时,由于校方领导之间的意见存在冲突,可能会出现工程变更、款项支付等方面让步的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1-3 中介单位检查监督和关键点把握不到位

在整个工程的跟踪审计过程中,委托单位的检查监督是实现跟踪审计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在具体的工作中,由于缺乏对中介机构以及人员的有效监督,在关键问题上,例如合同、材料核价、工程索赔等,存在控制不合理的现象,使得整个工作的质量大幅降低。

1-4 缺乏一套完整的跟踪审计资料

与普通的工程监理单位比较,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类企业,不管是其经验和规模都存在着较大差距。所以,在实际的跟踪审计工作中,审计资料还有待完善。尤其是针对新校区一些工程项目较多、建设工期较长等问题,更应引起重视。在建设过程中,如果跟踪审计资料的进度缓慢,将会导致资料缺乏,隐蔽签证内容不全面等新问题的产生,这些都给跟踪审计的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1-5 没有一套完整的质量评估体系

顾名思义,跟踪审计主要观察的对象是工程管理活动中参建主体,具体内容是观察其是否履行委托责任。通常,中介机构监督质量的好坏无法直接使用硬性指标来评估,但是目前,也缺乏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其进行衡量。因此,内审部门只能采用表面形式和直观材料来预测效果。这样一来,因为没有实际可行的考核标准,审计工作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从而影响审计质量。

2 提高跟踪审计质量的措施

2-1 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引进优秀的咨询单位和审计人员

现在,许多高校的领导没有正确地意识到跟踪审计的优点,仅仅是将它作为一种形式,或者是应对上级领导考核的一种方式。在对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进行选择时,仅仅只是考虑到审计成本,以成本的高低作为判断标准。为使跟踪审计工作的质量得以提高,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仔细地评估所选企业的质量、业绩、信誉、管理水平、跟踪审计方案等多种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用评分制对所选中的单位进行比较,以便选择出最符合学校发展状况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

2-2 发挥学校内审部门的纽带作用

第一,根据项目的投资规模、难易程度等,给中介单位审计人员适当的时间熟悉工程资料,提出有疑问的地方,接着确定出一个时间,邀请学校基建部门现场代表共同深入现场解决问题。在这个环节需要注意的是,必须防止施工单位与中介单位审计人员私下往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客观性。

第二,等到中介单位评估出初审结果后,必须要求其提供书面材料,包含的内容要有结论问题、签证理解歧义问题等,以便学校作出一个全面的分析,给后续的工作打下基础。

第三,如果施工单位不赞同初审意见,则需有关部门现场进行协商并加以解决。内审部门需要安排专门的人员全过程参与,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相互串通的状况,保护学校的权益。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套用子目、取费等方面有一定的问题,可以邀请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参与到工作中来。

第四,高校审计部门和高校工程建设相关部门之间,应进行一定的交流。增强高校领导、工程建设相关工作人员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其加强对跟踪审计工作的进一步认识,给委托跟踪审计工作创建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2-3 制定一套完善的跟踪审计模式

中介机构受学校委托实施跟踪审计,如果长期依靠外审人员这种单一的跟踪模式,其行为在学校基建部门和施工单位之间不会长期保持完全的独立性,有可能产生审计合谋行为。而内外审计人员结合的跟踪审计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这种行为的发生。中介机构应在学校内审人员的协调和配合下,提出自己的跟踪审计咨询意见,然后再由内审人员把咨询意见及时反馈到基建部门。在这种模式下,内审人员和外审人员分别承担不同的责任,做到内部相互监督,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2-4 扎实抓好咨询单位跟踪审计质量的检查

一是出勤和坚守岗位情况的检查;二是合同审核、审计日记、工程签证、索赔审核、进度款支付等审计资料质量的检查;三是周报、结算工作小结、项目完成工作总结的检查;四是工程结算、决算结果准确性的检查。日常检查由审计监督小组负责,要求每周现场检查监督协调不少于2次,分管领导每周现场检查监督协调不少于1次,还要不定期现场检查。

第2篇:跟踪审计工作小结范文

一、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一批专业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人才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传统审计理论基础和信息技术的理论基础。因此,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有很强的专业性。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的审计知识,而且还要在信息系统技术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对于我国大部分审计人员来说,往往都具备扎实的审计专业知识,但在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理论和信息系统审计技术方面的知识储备明显不足,尤其是懂得信息系统审计技术的专业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在我国具备信息系统审计资格的人才也很缺乏,虽然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信息系统审计资格,但远远不能满足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市场的要求。所以,在我国对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人才需求方面只能是专业审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组合在一起共同来审计,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会计信息系统的各项审计工作。如果不继续扩大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人才队伍,将对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缺乏有效、易用的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软件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软件在企业得到了一定的运用。我国现已开发的很多实用软件,它们的功能都很强大,但对于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软件而言,它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就相差甚远。一方面是由于审计人员不会运用这个软件的功能,又或是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软件的功能不能满足审计人员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由于审计软件本身效用性差,如有些软件的数据分析和执行能力弱,只能实施一些常规的审计程序,这都是审计软件系统程序功能设置所面临的问题。尤其在审计软件销售方面,与国外相比,我国企业尝试利用审计软件进行审计工作的机会较少。因此,审计软件的销售市场也不容乐观,更不用说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来促进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软件市场的成熟了。

(三)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制度和法律法规不健全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在许多国家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执行的准则、规范和法律,为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执业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对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工作具有规范指导的意义。与国外相比,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存在很大的差距,因为国家只颁布了一些针对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某一方面的准则和规范,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统一的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制度。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会计信息系统经过一定的发展,就必须把审计的内容、程序、方法、技术以及模式等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才能形成行业的准则,促进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行业的发展。如果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将得不到法律的保证,最终将阻碍审计工作的实施。

二、完善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建议

(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会计信息审计专业人才队伍

在“互联网+”时代下,我国的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工作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有待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当前形式下,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人员需要具备会计、审计和计算机各方面的相关知识,但目前我国这种人才还比较缺乏,实施会计信息系统不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审计工作。另外,国家应该支持会计、审计人员积极参加各种资格考试,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壮大审计专业人才队伍,以实现信息化形势下会计信息系统对审计工作的发展。

(二)提倡并研发相应的审计软件

审计人员除了要对投用后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事后审计外,还应提倡在系统的设计、开发阶段,让审计人员参与事前和事中的审计,如在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可事先在被审计的计算机系统中嵌入审计程序。这些程序可以执行审计监督,建立审计跟踪文件,记录符合指定条件的会计事项及其操作处理的有关信息,以便日后审计人员跟踪追查。这些程序也可以执行一些特设的审计功能。

在系统设计开发的各个阶段要注意调查和考核下列问题:一是系统的功能是否恰当、完备、能否满足用户核算和管理的要求;二是系统的数据流程、处理方法是否符合会计制度、法规、法令和财经纪律的要求;三是系统是否建立了恰当的程序控制,以防止或及时发现无意的差错或有意地舞弊;四是系统是否保留了充分的审计线索,能否为日后顺利开发审计提供必需的条件;五是系统的安全保密措施和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能否为系统日后安全可靠地运行和系统地开发控制提供保障。审计人员最好还能参与系统的调试、检测和验收,尽可能及时地发现系统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三)建立健全与会计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

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会计审计行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建立起来,致使很多工作不能做到有法可依,只能依靠主观判断和职业判断进行工作。因此,要在会计审计行业内尽快建立起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会计审计制度,加快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的发展。

三、会计信息系统对审计的影响

(一)对审计技术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审计工作的内容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来进行内部控制与系统数据文件处理工作。第一,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抽样统计工作。第二,对于一些复杂、大量的工作也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第三,利用计算机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程序、数据文件、内部控制制度等都可以进行可靠性测试。

(二)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在会计信息化的条件下,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并没有改变,由于信息技术的特点,审计的内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信息化系统中,由于会计事项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处理,大大减少了手工处理中因疏忽而造成的错账。假设会计信息审计系统的应用程序出现故障,就会以错误的方式处理有关会计、审计事项,这样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三)对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影响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会计信息化之前,审计工作就已经形成了一套审计标准和准则;实现会计信息化以后,审计线索和审计对象随之也发生了变化,导致审计方式和审计标准也发生了改变。所以,必须在原有的审计标准基础上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审计准则,以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发展,促进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的新发展。

四、小结

第3篇:跟踪审计工作小结范文

关键词:ERP;内部审计;审计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2-0068-03

ERP(即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是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的现代企业运行模式,也是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共享与利用的信息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使企业的资源在购、存、产、销、人、财、物、信息等各个方面得到合理配置和优化管理,从而更好地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ERP系统的实施使企业会计处理及财务控制方式发生改变,也给企业的内部审计带来一定影响和挑战。

一、ERP系统的主要特点

1.系统高度集成

ERP系统是个完整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分销、制造、会计、质量控制、售后服务、人力资源、运输管理等子系统,其最大特点是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集成,实行财务与业务、财务与供应链销售链的一体化管理。EPR系统实现了从采购到付款、订单的获取到发票的开出等业务集成,实现了跨职能部门的业务处理,能够达到降低库存、提高资金利用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工作效率等目的。

2.会计工作前移

在ERP环境下,很多会计数据的录入和生成工作已经前移至业务部门,在财务人员对后台配置相应会计科目后,大部分经济业务只需业务部门的人员录入原始业务数据,由授权部门进行审核、确认、计量,并登录ERP系统进行业务操作,系统自动生成会计凭证,自动完成财务账薄登记和报表生成等。ERP系统中会计的范围大大扩展,形成了自成体系的FI、CO会计模块,渗透到业务流程和核算的全过程,核算方式的变化使会计工作向前延伸。

二、ERP系统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

1.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发生变化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环境和内部控制方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会计系统内部控制是以财务系统数据核算流程监控和内部牵制为控制重点,而在ERP环境下,企业所有的工作流程都按照面向客户、面向信息网络、面向软件应用的要求进行了重组,同时,ERP系统数据处理与存储的高度集中化、自动化,使手工操作时明确的职责分工这一基本内部控制的作用被削弱,相当一部分内部控制点已建立于系统的应用程序中,由计算机自动执行各种检验、核对、判断、监督以及对系统各功能实用的权限控制等;企业的内部控制已转变成以整个业务流程实时控制与决策为核心,形成了管理控制与系统控制并重、人机控制相结合的全方位综合性控制,内部管理权限的严密性以及关键风险点的设置成为ERP环境下内部控制的重点。

2.传统审计线索中断或消失

在手工会计核算系统中,记录经济业务的资料都反映在书面上,每笔交易都有完整的审计线索,交易的环节有文字记录,有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清晰可见。而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很多纸质信息转换成只有计算机才能识别的编码,数据的输入、输出及存储趋于磁介质化。很多单据、凭证、报表等都可在ERP系统自动生成,许多业务隐性化和数字化,传统的凭证和账簿有的已消失,有的发生了重大变化,变得更隐蔽和复杂。不同于传统的刮、擦、涂、改的方法,舞弊者一旦非法通过计算机系统的“防火墙”,通过对程序的篡改,不仅可以对数据资料进行修改、复制或销毁,还可以消除行动轨迹,不会留下操作痕迹,传统的审计线索就这样中断甚至消失。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内部审计调查取证的难度,也给传统的内部审计技术方法带来挑战。

3.内部审计风险多样化

ERP数据的高度集中,容易引发新的审计风险:一是系统中许多不相容职责相对集中,如操作人员违规使用,或在数据录入过程中恶意采用虚假、修改、省略、延迟录入等手段制造虚假财务数据,且不留痕迹,会扰乱审计工作人员的视线,给审计工作带来风险。二是有些审计人员由于过分信赖ERP系统自动运行处理的结果,对所发现的各项疑点没有进行必要的复查,从而降低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三是设备风险,由于计算机中二进制数据信息是通过数据线和物理部件来传输和工作的,因而,在数据信息的处理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影响数据准确性的不安全因素。同时,用于存储数据信息的磁介质在受潮、挤压等条件下容易受损,数据可能会丢失。这些存在于数据的处理和存储过程中的问题可能给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威胁。四是网络风险,ERP系统的应用离不开网络环境,网络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特点将网络本身具有的风险也带到审计工作中来,如计算机病毒入侵和“黑客”对系统的故意破坏等,增加了审计风险。

三、ERP环境下的内部审计对策及建议

1.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参与ERP系统实施的全过程

大多数企业在实施ERP项目之前都要对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其根本目的就是利用ERP系统的信息优势对企业的运作过程进行优化。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内部审计部门应及早参与到ERP实施的全过程中,从ERP系统论证、规划、准备、实施到系统运行,并进行适时监控。审计的内容可包括:ERP项目的决策与规划审计,ERP软、硬件选型审计,对实施人员的工作进行审计,实施合同审计,业务流程控制的审计,对项目的实施进度进行审计和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审计等。同时,由于ERP系统业务模块众多,通过跟踪其实施过程,审计人员能够进一步熟悉ERP系统功能与特性,也便于更好地开展ERP环境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2.加强对以下重点内容的评估与审计

(1)加强对内部控制风险的评估,完善内部控制体系。ERP环境中企业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发生了许多改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也更为严格,一旦制度失控,给企事业单位带来的危害将不可估量。因此,加强对内部控制风险的评估与审计是极为必要的。在ERP系统中,企业内部各个模块的信息是按事先制定的控制标准和通用格式进行传递的,计算机按照这些控制标准进行控制,有效地弥补了人工环境下的缺陷,原来许多由审计人员完成的稽核工作可以由系统完成。但企业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依然存在重大差异或缺陷的可能性。如ERP系统各职能岗位职责是否分离,权限范围设置是否合理,有些控制既可以选择人工控制,也可以选择由系统来控制,这些控制是否得到始终如一的执行,控制的标准是否前后保持一致等。这些都会影响控制的效果,甚至产生重大差异。因此,必须对ERP环境下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测试和评估,对内部控制风险进行正确评价,从而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也能够根据内部控制测试结果安排审计重点,对可能发生的舞弊、差错和重大违纪事项等进行迅速定位,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加强对ERP系统中原始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完整性的抽查。ERP系统中,所用数据都是从终端业务环节开始,财务与生产、采购、销售、库存等环节紧密相连,一环扣一环,做到无缝连接。由于ERP系统使用一个数据库,同一数据源,这就对原始数据准确性、完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对系统原始数据的准确性的审核,成为ERP环境下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从而从源头上控制错误和舞弊的发生。

(3)注重对参数设置的审计。ERP系统有很多参数,如,工艺参数、业务控制参数财务集成参数、费用分摊参数,等等,这些参数既影响内部控制的效果,又影响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特别是集成财务数据,除了要从数据源头控制数据的正确性之外,还应该关注中间环节中的财务集成参数的设置,以确保集成财务数据的有效性。因此,系统的参数设置是审计的一个重点,要检查系统参数的设置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系统参数的设置是否符合一贯性、有效性,是否存在随意改变参数设置的情况。

(4)加强数据安全性审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使会计信息最大范围地被信息使用者共同享用,但这种共同享用的基础是数据的安全。由于计算机技术及人为方面的影响,网络信息的风险将会增加,特别是信息化环境下使用的数据资料通常是电子数据,而电子数据易于被无“痕迹”修改和伪造,使审计资料的可信度下降,而审计证据在网络中传输时又容易遭到截取或替换,从而使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受到了威胁。因此,必须积极开展数据安全性审计,并将其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以应对ERP环境下的审计工作。

3.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高效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和审计操作平台

手工审计方式已无法对日益严重的计算机舞弊、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进行有效的检查,传统的内部审计工具也已很难适应会计数据电子化的需要。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应与会计信息系统同步发展,审计技术手段也由手工操作向电子计算机转变。因此,应尽快开发出适应审计信息化发展要求的优质审计软件,使其具有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通用性和实用性的特点。理想的审计软件应该是“审计工具”、“管理软件”和“法规、制度查询系统”三种功能的完美结合。这就要求审计软件应具有直接取数的功能、财务分析的功能、测试功能、计算处理功能、稽核功能、报表及附注合并功能、自动生成部分审计底稿的功能、即时帮助功能、函证管理功能、网络访问功能和审计项目参数设置功能等工具功能,同时,还应具有包含被审计单位资料管理功能、审计项目管理功能、人事管理功能及审计档案管理功能在内的管理功能。此外,审计软件还应为审计人员提供一些诸如审计计划、审计小结、资料清单之类的常用文书的模板以及法规、制度检索和查询。在开发和编制审计软件时,软件开发人员应深入审计工作一线,对审计工作内容及法规进行分析;在软件分析设计及调试过程中应有资深的审计工作人员参与;在软件投入使用后要注重采集一线审计人员的反馈意见,并对软件不断进行优化,这样才能实现软件的上述特性。此外,还需要审计信息系统能与ERP系统有效链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信息共享,便于开展实时审计,并使审计人员能够迅速掌握会计核算与其他系统信息传递的关系,获取有效的审计信息。

通过审计信息化系统和审计操作平台的建立和完善,逐步实现企业内部审计过程的转变,即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事前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非现场审计相结合。通过全过程的审查、监督与评价,发现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完善内部控制,强化经营管理,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在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审计监督与评价的能力。

4.完善内部审计准则、标准与规范建设

ERP环境中由于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审计数据载体以及审计技术手段等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原有的内部审计准则已不能满足信息系统审计的需要。因此,必须对现有内部审计准则、规范等重新进行定义、修改和补充,加强信息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管理体制建设,统一信息系统内部审计技术标准,明确信息系统内部审计人员技能要求,建立和完善适应信息化环境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要把内部控制尤其是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列为重点,把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控制、计算机的操作过程及网络安全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使内部审计工作在新的环境下能够顺利进行。

5.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和技能,适应内部审计发展

ERP系统的实施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会计、财务、审计知识和技能,熟悉财经法规以及其他的审计规范,还应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据处理和管理技术等;不仅要懂得审计软件的操作方法,还要能根据审计过程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即时编写出各种测试、审查程序模块,具备较强的将计算机技术与审计工作结合的能力。目前,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多数是会计或审计专业,难以满足信息化环境下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的要求,因此,要大力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加大计算机审计培训力度,引进信息技术人才,让审计人员掌握如何在审计中将审计知识与计算机技术有效结合,以适应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盛巧玲.ERP财务系统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8).

[2]杨光.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开展企业风险管理内部审计[J].财会月刊,2008,(3).

[3]臧勇,周艺.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2007,(4).

第4篇:跟踪审计工作小结范文

一、作为一个项目部的预算员,我能按照公司及项目部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按质地完成项目部的各项经营管理工作。

1、对内的工作情况。按公司的规定要求,每月的月底统计当月的实际施工产值及成本分析情况。及时参加成本分析会议,对项目部每月的盈亏情况作出分析报告,对于施工阶段的预算书以实际情况按每个楼层每个分项工程进行编制,并打印全部的工料分析,作为定额人工和定额材料下达给生产经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定额编制的工料含量的高低水平作出适当科学合理化的调整,该定额人工作为工程任务单进行人工的控制和分配的基础,定额材料作为仓库进行定额领料的依据。平时在工作中总是积极地配合项目经理进行合同管理,参与一些分包合同的洽谈,根据公司的规定并结合项目部的实际情况,起草一些分包合同的草稿,分包合同签订后,对分包合同进行跟踪管理,每月初完成本项目部的上月的实际施工分配任务(包括分包方的粗分配),定额材料的统计,并向公司提交有关的报表,每月月底向公司提交下月的主要材料计划,预计下月的施工产值及各项的耗用成本,编制下月的成本保证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实行定额领料和成本跟踪控制,为项目部的成本控制提供一些合理化的保证措施,为项目部及时提供一些经营资料及数据,及时做好项目的成本核算工作。及时参加项目的会议,按公司的规章制度进行值班等。

2、对外(对业主和监理)的工作情况。每月月底向业主和监理提交的施工进度报表以作付工程进度款的依据,及时与投资监理核对工程量,进度产值确定后,及时配合项目经理催促业主支付上月的工程进度款。及时向业主进行工程签证,做好一些索赔工程,特别是一些工程材料的报价,提前向业主和监理报价,以便业主审核后,我施工方材料员能及时采购,使得工程顺利施工。

总之,在经营方针上坚持最高的收入,最低的支出。对内工作及时、准确、实事求是、把握住定额,控制量,有时并且要留有一定的余量;对外工作资料齐全、用足政策、用足机会,时刻处理好业主、监理与施工方的关系,有时遇到一些工作困难,及时与领导联系汇报,以便寻找更好解决问题的办法,争取公司的最大利润。

二、积极做好工程的审计工作及审计工作计划。

做好了翔殷路的结算送审工作及结清御桥花园的审计扫尾工作等。

三、服从公司领导的工作安排,积极做好项目部以外的工作。

本人在工作中,总是以大局为重。在工作中积极参与公司的招投标工作和其他的预算工作。无论自己项目部手中的工作多忙,总是服从公司领导的工作安排,当时项目部的事件比较多,本人总是加班加点,合理、科学地利用时间,既完成了项目部的份内事件,又完成了公司安排的任务。

四、积极适应和遵守执行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的改革,进一步加强工作责任感。

今年以来,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得到改善或进一步的完善,本人总是积极适应这种情况,以公司各项现行的规章制度和预算员的职业道德为准则加强工作责任感,及时做好本人的各项工作,为企业做好本人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

五、利用工作之余的休息时间加强学习。

第5篇:跟踪审计工作小结范文

一、作为一个项目部的预算员,我能按照公司及项目部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按质地完成项目部的各项经营管理工作。

1、对内的工作情况。按公司的规定要求,每月的月底统计当月的实际施工产值及成本分析情况。及时与供应、技术财务等部门沟通,对于施工阶段的预算书以实际情况按每个楼层每个分项工程进行编制,并打印全部的工料分析,作为定额人工和定额材料下达给生产经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定额编制的工料含量的高低水平作出适当科学合理化的调整,该定额人工作为工程任务单进行人工的控制和分配的基础,定额材料作为仓库进行定额领料的依据。平时在工作中总是积极地配合项目经理进行合同管理,参与一些分包合同的洽谈,根据公司的规定并结合项目部的实际情况,起草一些分包合同的草稿,分包合同签订后,对分包合同进行跟踪管理,每月初完成本项目部的上月的实际施工分配任务(包括分包方的粗分配),定额材料的统计,并向公司提交有关的报表,每月月底向公司提交下月的主要材料计划,预计下月的施工产值及各项的耗用成本,编制下月的成本保证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实行定额领料和成本跟踪控制,为项目部的成本控制提供一些合理化的保证措施,为项目部及时提供一些经营资料及数据,及时做好项目的成本核算工作。及时参加项目的会议,按公司的规章制度进行值班等。

2、对外(对业主和监理)的工作情况。每月月底向业主和监理提交的施工进度报表以作付工程进度款的依据,及时与投资监理核对工程量,进度产值确定后,及时配合项目经理催促业主支付上月的工程进度款。及时向业主进行工程签证,做好一些索赔工程,特别是一些工程材料的报价,提前向业主和监理报价,以便业主审核后,我施工方材料员能及时采购,使得工程顺利施工。 总之,在经营方针上坚持最高的收入,最低的支出。对内工作及时、准确、实事求是、把握住定额,控制量,有时并且要留有一定的余量;对外工作资料齐全、用足政策、用足机会,时刻处理好业主、监理与施工方的关系,有时遇到一些工作困难,及时与领导联系汇报,以便寻找更好解决问题的办法,争取公司的最大利润

二、积极做好工程的审计工作。

做好了翔殷路的结算送审工作及结清御桥花园的审计扫尾工作等。

三、服从公司领导的工作安排,积极做好项目部以外的工作。

本人在工作中,总是以大局为重。在工作中积极参与公司的招投标工作和其他的预算工作。无论自己项目部手中的工作多忙,总是服从公司领导的工作安排,当时项目部的事件比较多,本人总是加班加点,合理、科学地运用 时间,既完成了项目部的份内事件,又完成了公司安排的任务。

四、积极适应和遵守执行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的改革,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

今年以来,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得到改善或进一步的完善,本人总是积极适应这种情况,以公司各项现行的规章制度和预算员的职业道德为准则增强工作责任感,及时做好本人的各项工作,为企业做好本人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

五、运用 工作之余的休息时间增强学习。

第6篇:跟踪审计工作小结范文

一、 作为一个项目部的预算员,我能按照公司及项目部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按质地完成项目部的各项经营管理工作。

1、对内的工作情况。按公司的规定要求,每月的月底统计当月的实际施工产值及成本分析情况。及时参加成本分析会议,对项目部每月的盈亏情况作出分析报告,对于施工阶段的预算书以实际情况按每个楼层每个分项工程进行编制,并打印全部的工料分析,作为定额人工和定额材料下达给生产经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定额编制的工料含量的高低水平作出适当科学合理化的调整,该定额人工作为工程任务单进行人工的控制和分配的基础,定额材料作为仓库进行定额领料的依据。

平时在工作中总是积极地配合项目经理进行合同管理,参与一些分包合同的洽谈,根据公司的规定并结合项目部的实际情况,起草一些分包合同的草稿,分包合同签订后,对分包合同进行跟踪管理,每月初完成本项目部的上月的实际施工分配任务(包括分包方的粗分配),定额材料的统计,并向公司提交有关的报表,每月月底向公司提交下月的主要材料计划,预计下月的施工产值及各项的耗用成本,编制下月的成本保证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实行定额领料和成本跟踪控制,为项目部的成本控制提供一些合理化的保证措施,为项目部及时提供一些经营资料及数据,及时做好项目的成本核算工作。及时参加项目的会议,按公司的规章制度进行值班等。

2、对外(对业主和监理)的工作情况。每月月底向业主和监理提交的施工进度报表以作付工程进度款的依据,及时与投资监理核对工程量,进度产值确定后,及时配合项目经理催促业主支付上月的工程进度款。及时向业主进行工程签证,做好一些索赔工程,特别是一些工程材料的报价,提前向业主和监理报价,以便业主审核后,我施工方材料员能及时采购,使得工程顺利施工。

总之,在经营方针上坚持最高的收入,最低的支出。对内工作及时、准确、实事求是、把握住定额,控制量,有时并且要留有一定的余量;对外工作资料齐全、用足政策、用足机会,时刻处理好业主、监理与施工方的关系,有时遇到一些工作困难,及时与领导联系汇报,以便寻找更好解决问题的办法,争取公司的最大利润。

二、 积极做好工程的审计工作。

做好了翔殷路的结算送审工作及结清御桥花园的审计扫尾工作等。

三、 服从公司领导的工作安排,积极做好项目部以外的工作。

本人在工作中,总是以大局为重。在工作中积极参与公司的招投标工作和其他的预算工作。无论自己项目部手中的工作多忙,总是服从公司领导的工作安排,当时项目部的事件比较多,本人总是加班加点,合理、科学地利用时间,既完成了项目部的份内事件,又完成了公司安排的任务。

四、 积极适应和遵守执行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的改革,进一步加强工作责任感。

今年以来,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得到改善或进一步的完善,本人总是积极适应这种情况,以公司各项现行的规章制度和预算员的职业道德为准则加强工作责任感,及时做好本人的各项工作,为企业做好本人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

五、 利用工作之余的休息时间加强学习。

第7篇:跟踪审计工作小结范文

【关键词】 环境审计; 前瞻性视角研究; 预测分析式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6-0100-04一、概述

前瞻性视角研究(Prospective Study)是相对于回溯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①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研究思路,这个术语最早来自于医学领域,是分析流行病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具体而言,前瞻性研究是指将纳入统计范围中的所有结果经过计算后,找出相关的有效影响波动因素,并对这类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再对结果进行评估,从而验证理论的假设及得出研究结论。这样的研究思路注重对研究对象的牵连性、影响性及持续发展性的把握,也就是对研究对象本质潜在性的挖掘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严重的资源浪费、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以及令人震惊的生态退化等现象屡屡发生。国家2012年统计数据表明,单位GDP中通过资源和生态环境“透支”来获得的比率不少于18%②,这触目惊心的数据已然对环境保护乃至环境审计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环境审计已经不再是只关注专项资金是否到位、财务实施状况等基础的资金审计了,如何通过环境审计来维持和促进环境建设,逐渐成为全球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共同关注的话题。

20世纪70年代,面对众多的环境问题、气候突变和自然灾害等,美国率先使用“前瞻性信息”来捍卫政府,即将情景计划纳入立法范畴,首当其冲对此计划负责的就是美国审计署(GAO)③。多年来,美国审计署一直使用这个方法来评估美国对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等问题的应对能力。我国的政府环境审计总的来说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1998年以来,审计署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的环境审计项目主要围绕当前国家环境保护的重点进行,比如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审计调查、46个重点城市排污费审计、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资金审计、退耕还林试点工程资金审计等;环境审计内容主要还是针对环境保护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的审计,对环境保护投资项目的审计,对环境保护制度的合理、有效性的审计等。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在环境资金运用控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体制、经费、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我国环境审计目前只是很有限地在某些单项方面能够满足需求,而在“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这样的特殊时期,环境审计很难达到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因此笔者试图借助前瞻性视角研究思想来进一步挖掘和发挥环境审计的作用。

二、前瞻性视角研究的本原性质与作用机理研究

环境审计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这个使命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帮助当地政府和企业明白哪些计划和政策是有效的,哪些是效率低下甚至是无效的;另一部分是为当地政府和企业提供对出现的环境关键性问题或正在出现的环境问题的前瞻性能力。这种提供信息和前瞻能力的新角色内容应该成为传统环境审计职能的补充,使环境审计职能更加完善。

环境审计问题的核心在于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因此,无论是审计机关、监管机构、地方行政部门还是企业,都必须解决或缓解环境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在我国,由于环境审计正处于探索阶段,因而在环境审计和环境信息披露上相对落后,实际也正像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在审计和对外报告方面还在不断探索和研究。尽管近几年我国政府极力倡导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环境信息,但由于人们的环境意识淡薄,以及缺乏披露环境信息的规范,致使任何污染企业都有可能为了自身利益而隐瞒部分环境保护信息,即使自愿披露了部分环境保护信息,也是对自己有利的信息。

同时,如果环境审计信息仅仅以自愿披露的方式进行,则会导致部分企业完全根据自身需要和习惯的方式进行不同形式的披露,使呈现在外部使用者面前的环境保护信息不仅缺乏可比性,而且信息的效用也得不到保证,结果不但误导环境保护信息的使用者,而且会“凸现”审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进而隐含了极大的环境审计风险。因此,环境审计报告的质量就至关重要,而这又取决于企业环境审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的合理设计和有效运行。

从现有文献来看,大量经验证据显示运用前瞻性视角确实有助于提高环境审计及其报告质量(Abbott

and Parker,2000;Archambeault and DeZoort,2001;

Carcello and Neal,2003a,2003b)。同时也有很多经验证据证明,前瞻性视角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和强化企业环境内部审计质量,进而提高环境审计报告质量(DeZoort and Salterio,2001;Felo et al.2003)。环境审计工作人员实施环境审计并监控环境审计报告质量,如果将前瞻性思想贯彻于整个审计过程,审计工作人员将会改善环境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环保制度不够健全以及发达国家环境污染转嫁等问题所带来的审计困难,从而实现高品质环境审计。

三、前瞻性视角研究的实现路径

前瞻性视角下的环境审计,即通过对当地环境状态实施的非常规性专项审计,以预测未来潜在的环境审计风险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从而形成能及时向当地监管机构和公众汇报的一种特殊的监督活动机制。用前瞻性视角来探索环境审计,是期望现有管理层能提前监控环境审计所披露的信息,这些信息大多来自于对企业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诸多不确定性事项,而这些事项又有可能由于未达到或不符合环境会计、环境审计确认和计量的标准而尚未得到披露,但这类事项的发生极大可能会导致现有的环境审计结果不客观,不全面,不真实。因此,笔者认为依据前瞻性视角所获取的环境审计相关信息具有极高的价值相关性。

据图1所示,依据前瞻性原理,笔者认为前瞻性的研究思路将在以下五个方面推动环境审计研究,具体表现在:

(一)推动前置环境审计的监控作用

前瞻性视角的运用能帮助环境审计摆脱传统审计即“事后审计”的局限性,一方面通过实施环境审计的前置监督活动,形成该区域所有工程项目预算造价、招投标、合同和竣工决算的全程审计监督,以便有效地提高国家环境保护政策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为政府环保性投资把好第一关;另一方面,这样的前置审计监督活动也能够真正将事前环境审计落到实处,发挥环境审计有效遏制该区域腐败行为发生的作用。

传统环境审计师事前、事中审计进行的较多,但真正实施事前环境审计的却很少,所以容易在环境风险事实出现后才做善后处理,治标不治本。环境审计立项也是以常规性环境业务为主,针对性不强,重点不突出,而常规性的环境业务程序上不易发现问题,所以传统环境审计无法实施其独特的控制功能。真正容易出问题的、有风险的环境业务,由于很难及时立项,所以不容易得到环境审计监督层面的适时关注,从而风险频生。与传统的环境审计相对应,前瞻性视角下的环境审计将有效地改进环境审计监督策略和方式,改变环境审计监督的时间组合顺序,尽量采取“事前预测分析、事中跟踪检查、事后持续关注”,达到“事前风险提示、事中风险预警、事后严加惩戒”的环境审计目标,用这种方式实现环境审计对该地区环境问题的标本兼治、监管合一。

(二)提升环境审计的监控层次

前瞻性视角能提升环境审计的监督层次,主要体现在前瞻性视角更关注不同层次下实施环境审计的具体效果。众所周知,20世纪末,我国审计署开展的环境审计项目主要围绕我国环境保护的各类重点项目进行,比如林业生态项目资金审计、试点(重点)城市排污费审计、天然资源保护项目资金审计、退耕还林项目资金审计等。传统环境审计的立项由于过分关注环境审计操作层面风险,对环境审计风险的揭示仅触及环境事项表面,导致环境审计结果运用的力度较低,不能达到环境审计管理处对环境审计职责履行的需求。而前瞻性环境审计会在时间上超前或者与环境事项相关,从而提升监控层面,体现在:

首先,前瞻性环境审计立项的直接依据是预测审计风险,而后是环境审计风险提示,终极目标是提升环境审计管理、控制环境审计风险。除此之外环境审计监控的对象不仅仅是操作层面,还包括高中低的各级环境管理层面,当然也应包括相应的环境审计程序的开发、设计等。所以环境审计的目的应该不仅仅是对环境问题的整改,更多的是了解环境审计过去和现在存在的问题、预测环境审计未来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其次,前瞻性的环境审计重点在于对事项的全过程监控,监控重点在于从源头发现问题,旨在发现环境事项的综合性、宏观性和普遍性问题,而不是像传统的审计模式那样陷入操作的合规性检查中。传统审计所得到的结论只是对个别环境问题的查处或环境风险的小问题。

(三)放大环境审计的监控功能

笔者认为,审计的本质功能是控制(蔡春,1992)。监督职能的进一步扩大是前瞻性视角试图完成的任务之一,体现在绩效环境审计。现有的环境审计实践活动中,已有针对某单项政策、单项环境保护工程进行环境审计的经验,但在审计方案的制定、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等环节上缺少绩效评价的内容。

前瞻性环境审计思路的拓展进一步放大了环境内部审计的建设性和防护性作用。前瞻性环境审计的事前活动实现了审计意见与环境事项的同步或超前及路径的一一对应,即:对于存在问题的经济事项,审计意见予以否定;对于存在风险的环节,审计意见予以警示。这样就可以在实质上实现环境审计监控与环境审计服务的转换,在表现形式上可以直接规避环境审计潜在的风险陷阱,最终实现环境审计效益最大化、环境审计成本最低化。由于传统的环境审计一般是事后查处并进行环境责任的追究而不能改变已经出现的风险事实,因此前瞻性环境审计具有放大环境审计作用的效应,是集增值、效益和预防为一体的综合性环境审计;否则,环境审计就只能充当查处舞弊的简易工具。

(四)整合环境审计的监控技术

实践经验表明,环境审计实施难度较大。具体表现在:环境审计已有的环境经济政策很难适应现有的市场机制,环境资源的价格与其真实存在的价值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偏差,比如排污费征收标准的确定等。前瞻性视角将有效地为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部门之外的其他政府部门公允地提供分析资料,尤其是定量分析方面。

前瞻性环境审计是在整合当地各项环境事项的内部环境审计技术和手段的前提下组织实施的,是一种技术含量较高的专项审计活动。体现在:首先,前瞻性环境审计扩大了传统环境审计“分析”的工作量,分析涉及到被审计地区各项环境事项活动的各个方面、层次,具有立体化的特点;其次,前瞻性环境审计充分借助了现代审计的电子技术系统知识,对数据进行整理、排序、验证及分析,将环境审计需求形成固有的程序模块,期望能取代环境审计过程中审计工作人员重复性、高负荷的手工劳动;最后,前瞻性环境审计承接并扩展了传统环境审计审计现场的操作技术方法,充分利用电子设备及人工智能审计双向分析结果,传统抽样方法具有全面性、针对性,使职业判断具有重要性、准确性,最终实现直奔主题、穿插式的环境审计,实现环境审计目标。

(五)链接环境审计监控成果

前瞻性环境审计是一项预测式的分析性审计,需要和许多部门共同合作。首先,需要链接各部门、各环节以及经济事项业务中的各种监管成果,集合各部门、各层次、各工作人员的集体智慧对环境审计对象进行密集式排查,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最终发掘出对环境审计项目有用的信息。其次,需要激活目前已有的各类监管成果,为环境审计储备信息库。以前环境审计的审计结果大多都束之高阁,前瞻性环境审计的导入将为环境审计成果运用打开一扇门,所有的历史信息再也不会是一潭死水,而是对各项目有用的“宝库”。

环境审计除了对环境资金项目的浪费、欺诈和滥用行为进行控制和监督外,还应该评估环境工作和环境审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工作。依据前瞻性视角思想,笔者初步构建了前瞻性视角下环境审计机关职责图,如图2。图2中处在低端的“打击腐败”是最低要求,处在三角形顶端的“促进环境审计前瞻性”是最高要求,这是寄希望于环境审计机关能为环境政策的制定提供未来的工作焦点。

四、小结

环境审计目标既是制定环境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环境政策效应评价的基本依据。环境政策目标具有不同的等级和层次,针对具体不同的环境政策问题,环境政策的目标势必也会有所不同。这目标既包含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目标,又涵盖了社会、政治、外部大环境等目标,尤其强调经济与环境相协调发展,因此它是一个具有多层次、多内容的复杂 系统。

聚焦于前瞻性视角,对改善环境审计绩效很重要。可以预见,前瞻性环境审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不远的将来,将成为提高地区环境监管质量、完善环境管理、提高环境经济效益及防范环境风险等重要的辅助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明玮,朱文莉.注册会计师环境审计的发展与推进[J].会计之友,2013(6).

[2] 杨肃昌,王春辉,孙岩.生态旅游中的环境审计[J].会计之友,2012(6).

[3] 黄道国,邵云帆.多元环境审计工作格局构建研究[J].审计研究,2011(3).

[4] 环境保护部,国家统计局,农业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R].2010.

[5] 牛鸿斌,崔胜辉,赵景柱.政府环境责任审计本质与特征的探讨[J].审计研究,2011(2).

[6] 蔡春,等.环境审计论[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7] 王娜.国家审计的支柱:民主・法治・科学――李金华审计长访谈录[J].中国审计,2004(1).

[8] 谢志华,张庆龙.价值与政府审计良治启示[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9] 杨肃昌.审计监督的政治学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2).

第8篇:跟踪审计工作小结范文

需要说明,医院财务内控所涵盖的业务内容十分丰富,而本文则主要涉及预算资金管理的事项,且这也是当前助力医院完善成本控制机制的重要推手。根据可操作性原则,在财务内控的合理化途径构建中,本文主要从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路来探寻有效路径。

一、医院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

由全面预算管理所承担着的医院财务内控活动,目前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资金预算方面的问题

根据事业单位资金预算的一般程序,在每年的11月份左右将对下一年度的资金使用进行预算,而预算的顺序则是先由各个科室提交自己的资金使用计划,再由医院管理层核准形成全员的资金总预算。不难发现,由各科室所做出的资金预算存在着明显的主观性,而在科层组织结构下这一流程也符合内在的逻辑性。因此,问题主要出在分预算的合理性上。

(二)资金监管方面的问题

在“一支笔”财务管理模式下,医院各个科室部门在财务部门都拥有二级账户,这就使得各个科室的资金使用情况能被财务部门所监管。然而,这种监管形态主要出于对资金的数量变化方面,却难以深入到资金使用背后的经济事件中来把握其合理性问题。在确定科室负责人可审批的资金使用数额政策下,这种本质层面的资金监管就更难维系了。

(三)效益评价方面的问题

毫无疑问,资金天然具有追逐效益的本能,且对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价也能提升医院资金配置的合理化程度。然而,诸多市级医院、三甲医院仍沿袭着事业单位的体制惯性,忽略了对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价。从而,这便可能导致资金在使用上浪费现象的发生。

二、分析基础上的应对模式定位

在以上分析基础上,应对模式可定位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应对资金预算问题的模式定位

具体而言,医院财务系统所开展的资金预算包含年度预算和项目预算两个层次,从现实所反馈的情况来看项目预算存在着较多问题。在针对项目预算问题时,首先应打破其因专业性而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影响,并能尽量做到项目资金预算的精确性。其中,“项目”主要包括:医疗设备的引进,科室建设、学术交流等事项。因此,在实施资金预算活动时应在组织管理上进行优化。

(二)应对资金监管问题的模式定位

从对医院财务内控的现状进行调研后可知,内控缺失主要存在于对资金的监管范畴,而监管缺位又主要根源于财务审核机制和医院职能结构本身。因此,在应对模式定位上需要改观当前只针对形式要件的审核机制,并打破职能结构所带来的部门封闭性状态。从其他体制转型单位的经验中可以总结到,还应提高跟踪审计的绩效。

(三)应对效益评价问题的模式定位

尽管市级医院的市场主体地位得到的显著增强,但医院所承担救死扶伤的社会角色并未改变。这就意味着,需要综合医院的经济目标和社会责任来考察资金使用的效益问题。为此,需要对评价指标上进行优化。

本文根据全面预算管理流程完成了对内控问题和应对模式定位的阐述,在合理化途径的构建中也应遵循全面预算管理的原则,即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

三、定位驱动下的合理化途径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增强医院财务内控绩效的合理化途径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

(一)明确医院体制改革的要求

增强医院财务内控绩效是一项长期工程,且也需要在动态演化环境下来把握医院财务内控模式的发展趋势。因此,首先需要明确医院系统的体制改革要求和方向。具体的实施办法包括:跟踪上层建筑对公立医院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在市场竞争环境下确立本医院的发展模式。其次,从战略高度来推动医院财务内控活动的开展。

(二)完善资金项目预算的方式

前面已经提到,当前需要关注特定项目的资金预算活动,因该类型活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而且预算精准性要求更高。基于可行化操作要求,应从优化预算人员的组成结构入手。具体的实施办法为,改变单纯的依靠财务人员来进行前置性项目预算资金审核的模式,而引入相关项目的第三方专业人员,该专业人员主要从项目存在的合理性和其中关键要件的估价上给予技术支持。

(三)增强资金使用监管的力度

若要改变当前财务部门对资金使用监管缺位的问题,首先就需要打破现行职能结构所带来的部门之间封闭性现状。具体的做法为,医院管理层应从财务管理制度上赋予财务人员更大的财务管理事权,在这一制度保障下每位财务人员应联系特定的科室部门,并对科室的资金使用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管。另外,还须切实做好财务审计工作,此时医院纪委部门应给与支持。

(四)充实资金效益评价的指标

对医院资金使用的效益评价不能一味地追求其经济效益,还应特别关注其所应履行的社会目标。因此,在指标结构的充实上如加入患者对科室的反馈指标,以及反映提升当地民生福祉的相关指标。这里笔者只是提出这一思路,而具体的实施还需要医院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细化。

四、实证讨论

以下结合电子商务技术来进行实证讨论。

(一)ERP环境与医院环境的融合

在具体实施路径上:(1)应将ERP建设规划以及可能达到的效果,书面提交给医院管理层;(2)在管理层批准建设的前提下,财务部门负责人应与外包方进行充分沟通,主要就财务流程所期望达到的效果进行阐述;(3)ERP环境建立后,应在一周期时间内进行财务流程管理的试运行,在此基础上对信息平台进行最优化调整。

(二)围绕流程为中心的信息处理

应形成围绕财务流程为中心的信息处理形态。因此,在ERP功能设计上首先须满足这一点。然后,在医院内部局域的架设上也应形成这种信息传输模式。这样一来,财务管理就能改变传统流程只能事后分析、控制的弊端,而建立起了全过程控制的技术手段。若医院受到资金约束难以实现全面的同心圆信息传递形态,那么至少物资采购、业务科室、住院部等三个部门应采取这种形式。

(三)建立财务流程的外部信息网

从供应商、医院、患者之间的位置来看,医院往往处于中间环节,且大都以供应链的核心地位而存在。因此,应建立财务流程的外部信息网络。通过将外部客户需求信息纳入到ERP环境中,从而促进医院财务流程的柔性化管理需要。

(四)ERP环境财务流程绩效评价

基于动态视角来考察ERP环境下的财务流程优化,其ERP本身也面临着不断优化、再造的过程。因此,应建立定期的ERP环境财务流程绩效评价机制。通过效率评价、准确性评价等方式,来衡量现有ERP系统的完善程度。当然,建立在外包基础上的ERP平台构建,将容易实施功能调整与再造的工作。

第9篇:跟踪审计工作小结范文

2020年,合规风险部在总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总行制定的工作目标,转变角色、理顺思路、引导稳健经营和合规管理理念,坚持风险防范和业务发展并重,切实履行部门职责,提高工作时效和质量,狠抓部门服务与管理,较好地完成了本部门2020年各项工作任务。现对全年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内控合规风险管理系统”为抓手,持续推进全行流程银行建设工作。

在2017年流程银行建设、搭建“内控合规风险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持续改进流程银行建设工作。一是在2020年3月、10月对XXXX个流程文件进行梳理,根据部分业务实际操作及在业务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流程文件与实际操作及相关规定不一致情况,对相关部门新增及修订的各类办法和实施细则与内控系统中相对应办法及流程不一致的情况提出修改要求,限定时间、将修改申请及相应流程文件报至我部门进行实时调整。二是实时将全部门新增制度、修改制度导入合规系统,及时为全行员工提供制度、流程依据。三是按季收集外部法律、法规、条例,同时导入内控合规风险管理系统,为本行业务在开展中规避监管风险提供制度支持。截止12月末,全行部门上线各类业务流程XXX个,通过不断完善、修订,现已更新各类内部制度XXX个,外部规章及条例5442个,促进了本行内部运行机制与流程改革的进一步完善。

二、持续加强各职能部门条线管控能力,充分发挥自律监管再监督的职能作用。

继续加强合规体系建设,结合自律监管再监督工作,进一步优化修订《自律监管再监督实施细则》,将开展自律监管工作的范围扩大至每个部门和分支机构,在原修订的9个职能部门基础上,增加5个经营部门,对于无向下管理职能的部室,强调自律检查,对于有向下管理职能的部室则不仅需自律检查、还需监管检查,强化自我检查,主动整改,引导人人主动合规、部室自我管理的氛围。

2020年一季度,结合区联社南疆审计分中心对我行2017年自律监管审计情况,合规风险部梳理制定了《XX农商银行自律监管再监督管理办法》,对自律监管再监管实施的范围、频率及原则进行了规范,并要求各部门在各自职责的基础上,结合《办法》要求,对各部门自律监管实施细则进行修订,对开展自律监管的时间、范围和频次进行明确,修订后的《细则》经合规风险部审查后各自,进一步规范了自律监管工作,强化了第一道防线的管控作用。

加强和规范本行各部室自律监管工作,有效提高内部监控力度,根据《关于调整的通知》(XX农商发〔2016〕260号)及《XX农商银行关于印发自律监管再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XX农商发〔2020〕99号),结合各部门制定的自律监管实施细则,并制定《XX农商银行2016年下半年自律监管再监督方案》及《XX农商银行2020年上半年自律监管再监督方案》于2020年2月、8月组织人员对13个部门,下半年及2020年上半年部门自律监管工作职责履行情况进行了现场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我行自律监管工作,加强内部管控力度。

三、开展各类现场、非现场检查,督促业务条线合规开展工作。

今年以来,外部风险案件频发,银监部门加大对各商业银行监管力度,逐步开展对票据、销售业务等方面的监管检查,合规风险部从防范外部监管风险及加强内部管理、控制风险的角度,开展了多方位的检查。

(一) 风险经理平行作业专项检查。根据2016年9月

10日的各项业务流程及2016年11月下发《XX农商银行关于印发风险经理平行作业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2016〕459号)和《XX农商银行关于印发风险经理考核管理办法的通知》(XX农商发〔2016〕469号)要求,制定《XX农商银行风险经理平行作业流程专项检查方案》,于2020年1月对 2016年9月-2016年12月发放的各类贷款(含公司类、零售类)贷款风险经理平行作业全流程进行了专项检查。

(二)按季开展XX管理工作检查。根据《关于调整“XX农商银行信贷资产转让及不良贷款清收处置领导小组”职责的通知》(XX农商发〔2016〕274号)要求,对资产保全部、计划财务部、运营管理部、公司银行部、总行营业部、对检查存在的问题向行领导进行了汇报,并出具了检查情况通报下发相关部门,督促各相关部门认真履职。

(三)开展征信工作专项检查。为提高本行征信工作效率,明确征信工作管理部门及岗位职责,我部查找相关规定、撰写检查方案,于2020年4月抽查公司类、个人类、2016年下半年-2020年4月30日存量110笔贷款档案,对征信管理工作岗位职责履行、制度执行情况、征信登记情况、查询情况做全面专项检查。

(四)开展银行卡业务专项检查。为加强本行银行卡业务管理,促进银行卡业务稳健、有序发展,防范银行卡业务操作风险,于2020年6月组织开展银行卡业务开展专项检查,依据区联社和本行银行卡业务相关规章制度,对辖内17家支行(营业部)、1家分理处、运营管理部和信息科技部银行卡制度建设、银行卡(片)管理和银行卡相关业务操作等三大方面进行专项检查。

(五)按季对三个经营部门新增信贷业务进行合规性检查。为了逐步规范经营部门业务合规操作,每季末对三个经营部门新增信贷业务(公司类贷款、个人类贷款、委托贷款)进行合规检查,采取非现场检查方式,根据实际情况每季度调阅不低于10%-30%的业务档案,对存在的问题与客户经理沟通确认、督促整改。重点对200万以上新增贷款进行全面检查,按季出具检查报告,及时提出合规建议、风险提示,提高信贷条线人员合规意识和制度执行力。

(六)授权执行情况专项检查。根据《XX农商银行关于印发业务转授权方案的通知》(XX农商发〔2016〕425号)《XX农商银行关于修订业务转授权方案的通知》(XX农商发〔2020〕394号)、《信贷管理基本制度》等的相关规定,制定《XX农商银行授权执行情况的检查方案》,采取非现场检查方式从2020年8月21日—2020年9月15日,对全行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业务授权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其中抽查信贷审批类200笔、财务授权类97笔、资金业务类163笔(含理财、债券、同业、转贴现、大额存单)、大额支付类92笔资料。

(七)开展中长期贷款分期还款计划落实情况专项检查。为促进本行信贷业务审慎发展,加强信贷资金质量,规范中长期信贷业务管理工作,揭示、纠正中长期信贷业务执行分期还款情况中存在的问题及风险点,根据《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中长期贷款还款方式的通知》(银监发【2010】103号)、《关于分期还款账务处理的通知》(本行2013年9月30日下发的通知),与信贷管理部组成联合检查组,于2020年9月-10月对本行零售银行部661户、金额3.29亿元,公司银行部152户、金额38.77亿元中长期贷款的分期还款计划制定、落实、执行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八)开展按揭贷款抵押物权证专项检查。为提高我行按揭贷款质量,经总行领导研究部署安排,于2020年10月3日至2020年10月12日组织专人对按揭贷款抵押物权证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现场核查(截止2020年9月末,我行共计有29家房产开发公司的按揭贷款有存量余额,笔数1492笔,余额达42951.989万元。有抵押物的按揭贷款合计1057笔,金额28964.6万元(现房抵押245笔,金额6525.1万元,在建工程预抵押812笔,金额22439.5万元),无抵押物的按揭贷款435笔,金额13987.389万元),核查工作覆盖面达到100%。

四、适时开展离任审计。

根据人员离岗审计的通知及《XX农商银行关于修订离任离岗审计办法的通知》(XX农商发[2020]44号)文件的规定,对信贷管理部贷款审查岗、风险经理岗,运营管理部放款审核岗,零售银行部客户经理及城区支行客户经理离任审计、对拟离开本行的支行柜员及机关员工共计26人进行了离任审计,调阅信贷档案合计1309笔,出具离任审计报告26份。

五、以银监局“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结合本行实际,开展XX农商银行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

根据2020年全国银行业监管会议、新疆银行业、XX地区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及自治区联社工作会议精神,依据《XX银监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XX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规文化建设年工作方案〉和〈XX地区银行业合规文化建设年工作任务分解表〉的通知》(XX银监办发〔2020〕63号)要求,结合XX农商银行实际,制定《XX农商银行“合规文化建设年”工作方案》,并于2020年5月在总行七楼会议室召开“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突出主体责任,变被动合规为主动合规,进一步深入推进合规建设,将各项工作贯穿全年,覆盖到每位员工、每个岗位,达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半年有小结、年终大总结”,掀起全行员工合规文化建设的大氛围。一是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重塑制度流程。二是开展形式多样强化教育活动,营造合规文化建设活动大氛围。三是加大合规风险排查,全面自查自纠。 

六、结合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律合规知识培训,定期召开案例分析及法律合规知识培训。 

基于XX农商银行信贷人员在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状况,结合本行及他行近期出现的信贷业务法律风险实际案例,定期召开XX农商银行案例分析及法律合规培训会议,以合规使用信贷合同及签订使用中需注意的风险防范、以及信贷业务办理及回收过程的法律实务、合规管理为主题,结合案例分析,开展培训。截止2020年12月末,累计开展信贷业务法律法规培训6次,参训近230人次。

七、开展各类制度、合同协议等合规审查、合规咨询、风险提示

对相关部门的合规咨询、合规审查事项,做到急客户所急,第一时间开展合规审查,对需交律师开展法律性审查的事项,积极与律师沟通,督促早回复,早办理业务。截止12月末,回复各类法律业务咨询155份、下发风险提示书3份、审核各类制度、办法下达合规审核意见书23份。

八、做好外部检查的配合工作,并以银监局业务检查及本部门检查发现问题为基础,重视跟踪落实整改。

按照XX银监分局对XX农商银行同业业务现场检查意见书的要求,组织金融市场部、计划财务部、审计部对列示问题进行整改,并将整改和追究情况形成整改及责任追究报告报送银监局。对XX审计分中心提出的有关自律监管再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逐项整改,并形成整改报告报送审计部。按照银监局关于“两加强两遏制”回头看整改问责工作的要求,对本行自开展“两加强两监制”工作及回头看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及问责情况进行追踪落实,向银监局报送落实整改问责情况的报告及报表。对新疆银监局关于统计现场检查评估发现问题,组织信贷管理部、计划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相关部门对存在问题逐项落实整改,对存在问题进行了追究处理,向监管部门报送了整改及问责情况报告。

通过组织相关部门对外部检查发现问题进行核查反馈,安排人员对发现问题逐项逐笔跟踪落实整改情况,对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后期整改要求,提升了业务部门合规办理业务的意识,为后期业务合规开展奠定基础。

九、加强风险监测、积极开展“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乱象治理”等风险自查,提高本行风险自我防控能力。

为全面贯彻落实本行风险管理政策,实现对重大风险指标的监管和风险预警,根据《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16〕44号)规定、银监局关于监管评级的相关规定,结合本行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新疆XX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大风险控制指标监测预警方案》,并于每季度定期开展指标监测预警,提示指标控制部门做好管控工作。

制定XX农商银行“违法、违规、违章”行为专项治理工作自查方案,组织相关部门,制度建设、合规管理、风险管理、主要业务经营中有无违法、违规、违章情况开展自查,并按要求形成自查报告报送监管部门。

根据XX银监局关于开展“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行为专项治理行为自查的要求,制定XX农商银行“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自查方案,组织相关部门对本行同业、理财、贴现、信贷等业务进行自查,按要求形成自查报告报送监管部门。

为进一步规范XX农商银行业务行为,进一步防控金融风险,结合“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专项自查工作,组织相关部门针对股权和对外投资、机构及高管、规章制度、业务、产品、人员行为、行业廉洁风险、监管履职、内外勾结违法、非法金融活动十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自查,并对自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和追究,向银监部门做了报告。

组织开展了同业投资业务风险排查,对本行发展战略和经营定位是否偏离“三农”和小微企业,资金业务是否存在规模扩大、增速过快、占比过高等现象,以及资金流动是否存在异常;近年来规模扩张速度是否过快,扩张方式是否主要通过同业与金融市场业务进行排查,并向监管部门做了报告。

十、重视内部教育培训,提高部门人员专业技能素质。

合规风险部新的职能定位要求员工综合素质强,对本行各项业务知识均能达到一定的掌握程度,本部门员工普遍业务知识较单一,实际能力与工作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员工普遍感觉需要学习的知识和内容多,学习和提升的要求迫切;针对这种状况,我部门坚持内部定期集中学习,对近期新发文件、各类制度、监管部门规章、风险提示、相关法条等轮流组织学习,组织者要搜集资料、提前解读、届时负责讲解,这一做法有效提升了部门员工的整体素质;同时,部门鼓励自学,引导年轻人利用好业余时间,参加各类职业资格类考试,拓宽知识面,提高履职能力。目前部门5名员工中一名中级职称、一名助理级、三名正在报考中级职称,形成比、学、赶、超、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十一、重视案件防控工作,落实案件防控各项举措。

积极按照案件防控工作的要求,于年初制定了《XX农商银行2020年度案件防控工作计划》,并开展了涉及多个业务领域、多个重要岗位的风险排查;组织力量对案件风险防控重要环节如授权卡(柜员卡)、印鉴密押、空白凭证、金库尾箱、查询对账、轮岗休假等关键环节制度执行情况开展检查,对员工8小时以外行为管控进行排查,防范案件风险的发生。

按季完成对全行员工异常行为的排查,梳理、记录员工违规违纪档案并按季向全行公示;筛选强制休假各岗位主要风险点,配合人力资源部实施重要岗位的强制休假;完成本行案件风险排查相关报表并汇总各县联社数据,按季度撰写案件防控工作报告,报送区联社,及当地银监局;与监察部门共同组成案件防控及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小组对全行19个支行、15个部门进行了上半年案件防控考核工作,形成《XX农商银行2020年上半年案件防控考核情况报告》下发全行。

十二、完成其他相关工作

履行风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职责,按季组织召开风险管理委员会会议,对大额贷款风险分类情况进行认定审议,并于会后及时形成会议纪要下发。

抽调人员配合审计部门开展上、下半年两次遵循性审计,并抽调人员配合XX审计分中心对XX地区各县市开展审计工作。

按照行内安排,完成了每个季度各职能部门日常工作及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检查,有效地配合了人力部门的绩效考核工作。

抽调人员配合审计部门开展不良贷款责任认定工作。

按照行内安排,做好干部下沉及结对扶贫工作。

十三、本年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开展合规风险相关知识培训的深度和广度仍需加强,全员合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强化,今后需加强对合规人员的培训和提升,接受先进的合规理念和合规知识,通过培训和转培训带动全行观念和知识的进一步更新。

(二)受人员素质及信息渠道限制的影响,适应新形势、不断跟进新业务要求的力度不足。随着及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各项新业务层出不穷,同时金融监管不断加强,对后续金融机构的各项业务开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合规检查及合规审查工作也面对新的要求,后续在学习新业务、适应新形势方面将持续加强内部培训,鼓励自学,有效提升人员素质,不断跟进监管要求及外部变化。

(三)风险监测需进一步强化。发挥好牵头作用,进一步强化风险监测管控职能,针对全行各项风险数据、风险事件需持续跟踪监测,并做到风险预警监督工作,提高风险管控力度。

(四)本年度存款任务完成率未达100%。后续将进一步加强存款营销力度,严格执行部门内绩效考核,督促部门成员完成任务。

十四、2019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对重点业务的合规检查,加大案件风险排查的力度和广度,持续开展对三个经营部门新发放贷款合规检查的同时,逐步开展对新开办业务、案件风险高发环节、XX管理等多维度的检查,筑牢案件风险防范的篱笆。对照我行已实施的各类业务办法及流程文件,一方面检查发现业务办理中存在的问题,持续规范;另一方面在检查过程中收集业务办法及流程文件中与现行业务不相适应的部分,集中统一组织相关部门修订完善。

(二)继续加强合规体系建设,结合自律监管再监督工作,进一步强化第一道防线的管控作用,突出部门管理条线,对于无向下管理职能的部室或分支机构,则强调自律检查,对于有向下管理职能的部室则不仅需自律检查、还需监管检查,强化自我检查,主动整改,引导人人主动合规、部室自我管理的氛围。

(三)加强合规理念和法律合规知识的培训力度,通过参加区联社相关培训、外部培训、自觉主动学习等多种方式提升合规人员自身素质的同时,加大对全行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对检查中发现问题、风险高发的业务环节、本行业务咨询及法律服务过程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开展培训,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有效提升员工合规意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风险管理,通过汇总分析违规记录,查找和发现风险易发的部位、环节、实施风险识别、风险预警,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风险排查,防患于未然。

(五)加强对外部监管制度的学习和解读,加强学习新业务、新知识的力度,更快更好地适应外部形势变化,做好制度办法的合规审查及新业务的合规审核,推进我行各项业务合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