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本课程背景范文

校本课程背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本课程背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校本课程背景

第1篇:校本课程背景范文

【论文摘要】调查发现目前不少学校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但由于各种各样的障碍致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进展十分缓慢,甚至出现停滞的状况。主要原因是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不积极主动、课程开发盲目、单一、课程管理杂乱、课程效果不理想等等。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作者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浅略的探讨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为了不断优化课程和资源配置,使学校成为课程改革的中心,让一线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为国家课程做好有效补充。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可以培养完善人格的学生,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新课改中,明确提出对课程进行“国家、地方、学校”分级管理的政策。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仅是新课程运动的一项具体措施,同时也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全满人才、体现社会民主、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重要保障。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有利于人才多元化的培养、学校特色化的形成,以及课程创新的重要工作。调查发现目前不少学校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但由于各种各样的障碍致使校本教材的开发工作的进展十分缓慢,甚至出现停滞的状况。主要原因是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不积极主动、课程开发盲目、单一、课程管理杂乱、课程效果不理想等等。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作者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浅略的探讨

1、协调课程,加大社会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满足不同地方,不同个体学生差异的需要,建成具有地方性特色的教育,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但是,就目前来说,校本课程在国家课程面前很难有一席之地,难以突破。学校教师教学任务重,精力有限,加之很多人认为校本课程是多此一举,没有得到国家课程的协调帮助以及社会的认可。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缺乏动力。为打破这一被动的局面,国家应该注重多方位培养人才,学历不等于能力,道德、智慧、健康、为人处世等素质和学历一样重要。社会,学校、教师、学生都要打破以前的局限,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具有全方位价值的课程体系,它可以充分弥补国家课程的疏漏和不足。因此,我们要对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任务上和目标上的协调后,校本课程开发才能得到足够的保障和重视。

2、建立教师的课程开发制度,培养专业的校本开发人才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参与者,是课程构建的主导者,教师的专业素质还将影响课程开发的实施效果。课程开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涉及到对课程开发理念,课程开发原则、课程开发模式、课程开发程序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与分析。要开发高质量的校本教材,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课程开发能力。但是目前的师范院校并未对学生进行课程开发方面的培训。所以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理念的缺失,以及能力的缺乏使得校本课程的开发显得单薄无力。针对这一实际情况,高校和学校单位之间应该建立紧密的联系,专门针对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培训和指导。只有参加培训并评审合格后方可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资格评审可以采用笔试、论文、答辩等形式,让每一位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老师都具备足够的知识和信息,避免校本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当然,当地教育系统也可以建立一支专业的校本课程开发团队,该团队人员专门负责该地区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减少高中在职教师的负担。

3、合理完善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

有效的课程管理有利于课程开发效力的提高,以及课程开发的上升式循环。完善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明确管理目的、个人责任、管理办法、以及反馈意见等问题。管理的过程应该分层次分步骤进行,当地教育局要在国家宏观的教育目标之下对所在区域的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管理,制定详细的管理机制,统筹安排,并定期对各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校长应该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做好把关管理,明确学校的办学特色与路径,统筹安排课程的开发工作,分配好各部门的任务;学校教务处和各科研小组则应该各司其职,安排好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各项具体事宜,制定具体的管理条例,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生物学科的带头人则应该组织好本科教师,完成校本课程的开发的选择、计划、实施、评价反馈等具体工作。  4、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方向

4.1合理利用当地现有资源,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新课程体系中更加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在教材中添加了很多探究性和模拟性的实验,以及一些调查报告等内容。但由于常规的教学形式很难完成这些内容,因此很多的教材内容如同虚设。我们都知道生活中很多现象都与生物学有关,例如:植物的生存、人类疾病的预防等等。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学校、当地的现有资源对学生开设人类疾病的预防,学生的饮食营养搭配、以及食品安全等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专题。这不仅联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解决了实际问题,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4.2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挖掘生物学知识的延展内容

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主要面对群体,所以课程开发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兴趣爱好等特点。校本课程开发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和调查学生的兴趣,并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可行性的调查,并针对学生的年龄智力特点开发具体的教学内容。我们教师团队中有很多都是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对各自的研究领域都很擅长,所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各自专业领域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要,还合理利用了教师资源。

5、总结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时代的呼唤,是学科建设的需要,更是学生们个性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积极完善我们管理机制,使校本课程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成为国家课程的补充与延伸。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我们要积极学习贯彻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努力做好生物学科的开发与实践工作。

参考文献

[1] 饶玲.走出校本课程开发的困惑[J].

第2篇:校本课程背景范文

在区域开发背景下高职院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须立足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有序开展。本文主要论述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区域开发背景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以及程序,最后提出了提高区域开发背景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区域开发;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开发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

本文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依据办学宗旨,以学生和老师为中心,以学校为基础,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校目前的实际能力为依据,对有关课程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开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更好的服务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二、区域开发背景下高职院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原则

(一)操作性原则

所谓操作性原则就是指,高职院校的校本开发课程必须能够进行实际操作,而且可以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效果能够进行客观地评估。比如,对目前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情况、教学水平以及受教育水平情况和老师对于所选择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科目的认同感等要有所了解、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情况和紧缺人才的专业情况、要制定明确的校本课程开发大纲以及结构,并根据课程试点实施的反馈效果进行课程大纲和结构的调整。

(二)专业化原则

所谓本土化原则就是指高职院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一定要结合高职院校发展的实际以及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相关课程的开发。因此,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必须开发出具有专业性的课程。另外,不同的高职院校具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和本校的传统以及学科优势和地方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特色,所以高职院校在校本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身的特色,充分开发专业化的课程。

(三)综合性原则

随着经济射虎的发展以及高科技的应用,新的岗位对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高职院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区域开发的需求和目前的市场的就业动态,充分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结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和借鉴社会科学、经济科学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协调和完善相关的专业课以及公共课、实践课之间的比例和体系。总之,高职院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一定要综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以更好的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效用。

三、高职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与实践的程序

(一)明确高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在区域开发背景下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要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是培养适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的高级技能人才。其次,校本课程开发目标的制定必须与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学校定位以及国家课程和地区课程相结合,以保证校本课程目标的既能够服务于本地区经济发展又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最后,校本课程开发目标的制定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客观的实际情况,比如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技能情况等,只有制定适合学生的自身情况的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才可以真正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其成为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编写适合高职校本课程开发的教材

要编写高质量的校本课程开发教材,笔者认为一方面要统筹兼顾,内外结合。一方面要立足于本校的办学特色、学科优势专业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等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要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程序方法进行编写。在此基础上与本校的办学特色、师资水平和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结合,编写出可以体现本校特色的教材。只有综合以上两方面才可以编写出具有兼顾区域开发需要又可以提升学生实际能力的特色教材。

(三)课程实践遵循“试点――全面”的程序展开

高职校本课程的实施必须要按早“试点――全面”的程序展开。首先,学校要对相关的老师进行培训,提高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和教学能力;其次,学校的负责课程实践的相关领导部门要科学的选择试点对象;最后,通过相关专家对修改后的校本课程教材的科学论证,可以进行有序、全面的展开教学和实践。

(四)科学的方法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

一方面需要建立综合的信息反馈机制。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要定期,积极听取学生、老师以及校外企业实践单位的信息,既要听取他们的真实感受,更要听取他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不满以及他们认为的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然后领导部门要将这些信息进行汇总与整合;另一方面要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这个评价方法所包含的内容应该主要有是否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是否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校本课程的相关内容是否进行了及时的修正以及我们相关的部门是否对校本课程进行了客观地评价等。

四、提高高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质量的对策

(一)成立专门的校本课程开发决策管理机制

校本课程开发专家小组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与任务以后需要相关的专业骨干教师进行具体的贯彻执行,比如需要编写教材、需要进行上课观察和了解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了解学生的信息反馈等等,这就需要成立专门的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小组,由教师小组来帮助完成以上工作,并定期的向专家小组进行汇报。

(二)提高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

首先,从源头上引进高质量的年轻教师,完善教师梯队。高职院校根据本校的实际的教师的需求情况,可以制定相关的人才引进政策,从重点高校引进一批具有高水平的年轻教师,充实目前的教室力量,完善教师梯队;其次,从其他相关院校积极引进一批相关学科的带头人;最后,对在职老师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对在职老师进行系统的培训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在职老师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提高校本课程开发教材的编制质量以及实际的实践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在职教师对于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和未来的发展走向的认识,更新教师的观念,鼓励其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积极性,进一步推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顺利进行。

(三)校内校外联动、共同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学校,但是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同时在区域开发背景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更需要联合各方面的力量,共同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以期待更好的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高质量的高级技能人才。因此,一方面,校本课程开发必须要联合本区域的重点企业,了解他们对于相关人才的需求,以及目前我们的培养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有哪些不足之处,这些正是需要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弥补和完善的地方;另一方面要与本区域的重点企业建立“订单式培养”的模式,通过订单式培养,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为企业输送更适合本企业需求的专人人才;最后一方面要联合本地区的相关的科研机构,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充分利用科研机构现有的相关的资源,结合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情况,积极为高职院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帮助和支持。

区域开发背景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须以服务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基本导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根本目标,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为基本抓手,多管齐下共同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定仁,徐继存.教学论研究二十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施良方.课程理论一课程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靳玉乐.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策略[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5]崔允t.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J].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

[6]赵永柱.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J].中国农村教育,2007.(06).

第3篇:校本课程背景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青田中学;地理;校本课程

一、现状分析

1.青田中学地理校本课程与浙江其他地区时间基本同步

浙江是自2006年开始实行新课程改革,笔者在对浙江主要高校2009级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杭州、宁波等地区的高中学校,和青田中学一样,都是在2006年开设校本课程,从这一点上说,青田中学开始校本课程的时间与浙江教育发达地区是基本同步的。

2.青田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在高中阶段率先引入学分制

面对现代教育个性化、民主化的发展趋势,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普通高中要积极试行学分制。青田中学于2006年提出了学分制的构想,《浙江省青田县中学学分管理制度方案》第五点第7条明确规定:选修II至少6学分,其中地方课程的通用部分2学分,专题部分1学分,学校课程至少3学分。

3.清田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同

自2006年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青田中学开始了校本课程的实施,从当年的学生参与率来看,除高职、高专班外,全校12个班级的近500名学生中有超过300名参与了各种形式的走读班、选修班,特别是一班和四班,其学生的参与率都在90%以上。而根据对青田中学学生发放的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于参与校本课程持喜欢的态度,且参与意愿较高。

4.学生对地理校本课程的效果不甚满意

实际调研中发现,学生对校本信息的满意度并不高,在认为“从校本选修课的学习中学到别的方面的知识”非常多的仅占13.69%,而超过6层以上的学生对该项问题不甚明确或者明确表示没有。在认为“校本选修课学习的内容涉及的知识更贴近实际”的选项中也只有一半的学生表示有所收获。可以看出,虽然目前包括青田中学在内的全省高中积极开展校本课程,但是校本课程的效果不十分理想。

二、对策和建议

1.正确认识校本课程教育,明确校本课程目标

开展校本课程教育,首先,要规范地理教师及学生对地理校本课程的认识,明确校本课程的定位是国家课程的补充。其次,指引教师对校本课程教育有深入理解。认识到地理校本课程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地理校本课程领域学术研究

当前高中普遍缺乏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充足校本课程开发经验的优秀教师。因此,可以开展关于校本课程教育师资的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活动,来加强师资的授课能力。其次,高中还可从校外各界聘请一些既有实际管理工作经验,又有一定授课理论水平的课程开发导师,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课程开发领域的学术研究。

3.探索地理校本课程模式,构建校本课程特色体系

就青田中学地理校本课程而言,可以构建一个高效合理的课程体系,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实施不同模块内容的教学,以体验知识、发现探索的方式进行地理校本课程内容的教学、以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拓展研究性学习的校本课程内容的教学、以案例教学法进行互动式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内容的教学、以现代媒体结合讨论式教学进行现代生物技术校本课程内容的教学。

4.加强与外校的交流合作,争取社会的支持与帮助

地理校本课程是将地理知识的理论学习与学生乡土知识、社会实践完美融合的一门课程,这就决定了高中在开展地理校本课程时不能闭门造车,而是应主动与社会各界建立多方位、多渠道的联系,争取地方政府、兄弟学校及社会各界对校本课程的支持和帮助。

5.夯实基础,注重研究,提升教学效果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学生发展的基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知识与技能”的基础目标,有利于学生高效地参与教学过程。就地理学科的校本课程而言,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在作为课程补充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读地理图表、培养地方地理思维和区域地理信息处理和分析等能力。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不断探索和研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事实、概念和技能,增强地理学习能力,还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第4篇:校本课程背景范文

一、伴随新课程诞生的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是一种过程,有明确的目标和指向。“校本”的意蕴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校本”体现在“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校本管理”四个方面,四个方面的关系是:“校本教研是起点,校本培训是中介,课程开发是落点,校本管理是保障”。因此,“校本教研”的要义在于其“校本”的观点;研究问题应主要来自于学校教学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研究的主体应该是学校教师、研究的过程应该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研究的结果应直接用于学校教学的改进。因此,伴随新课程诞生的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必须为新课程服务,必须立足于学校、教师、学生的实情,为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成材服务。学校、教师需要什么就产生什么样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

二、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的有机结合是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共同发展的最佳境界。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互为补充。校本培训是区别于上级主管部门或教师培训院校组织开展的培训而言,主要任务是侧重教育理论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科研知识、教育技术知识的学习,侧重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校本教研是区别于教科所开展的教学研究而言,主要任务是侧重备课、讲课的研究,侧重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校本培训的开展,可以为校本教研提供理论和学科知识基础,因而校本培训的内容或题目应来源于校本教研,解决校本教研中所发现的教师在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方面的不足是校本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校本教研又以校本培训为基础,同时,为校本培训提供培训的依据。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目的都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将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的有机整合,将能使这两者的内涵更丰富,指向性更明晰,效果更显著,最终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得以提升,学校的教学特色得以凸显。

三、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活动的开展应以各种可操作的实际内容为载体。1.以课例为载体。课例校本教研体现在“提炼问题——合作设计——教学行动——对话反思”四个程序进行。

提炼问题——教学中真实的困惑与需要是校本教研的直接来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习惯,倡导教师经常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形成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

合作设计——教师发现某个值得追究、追踪的教学问题后,在未来的一系列研究设计中寻找和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设计时主要考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的会碰到什么实际问题”、“如何依据教学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教学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怎样解决”、“采用什么策略”等等。

教学行动——将“设计”付诸于实践,引导执教教师不追逐所谓的“热点”而放弃实用,不迎合听课者的口味;引导执教教师、听课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创造性地实施“教学设计,解决教学实际中的真实问题”。

对话反思——上课后,教师们带着探究的问题进行参与式集体教学评议活动,一般由“说课、议课、收集案例、写教学反思”四块组成。

2.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课题研究不仅是中小学一项推动学校教育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教育科研活动,而且也是清醒睿智、理性远见地拓展教师学习渠道、提升教师探究能力、开展校本培训的突破口与切入点。将课题研究作为校本培训策略的独特意义在于:一是培养教师信息收集处理能力;二是历练教师实践反思探究能力;三是激发教师协作整合运用能力。

学校鼓励教师从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以解决本校或本人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为目的,形成了自己的校本课题系统,形成人人有课题,全员参与、协同攻关的局面,使学校课题成为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个亮点。经过三年的努力,教师们基本达成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共识。

四、应以制度和兴趣激发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内在需求。伴随着新课程实施过程产生的校本教研也是一次变革,必须被教师所接受,即成为学校、教师的内在需求,否则只能成为一种时髦的口号和形式上的倡导,不可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改变传统的教研格局,通过建章立制与激发兴趣等途径拉动教师积极参与的内在需求,使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制度。

五、实施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的基本过程应该是“问题——设计——行动——总结”的循环往复,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的策略则是在此基础上的有针对性创造开发。

学校、教研组、备课组等可在此基本过程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创造出不同的有创造性的教研模式。如:学校引领式:“发现问题组织团队——学习准备——设计实施——总结反思”;课题研究式:“问题——综述——调查——计划——设计——实施——总结”;课例反思式:“剖析——反思——例证——明理”;问题研讨式:“收集问题——搜集资料——反思实践——改进实践——总结反思”;资源共享式:“发掘专长——引领学习——实践应用——案例分析”;自我反思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讲述故事——提炼成文”。等等。

第5篇:校本课程背景范文

针对近日有传言称“今年成人高考将取消高中起点本科招生”一事,昨天,市教育考试院做出澄清,今年成人高考不会取消本科招生。

从去年下半年起,一些网站上陆续消息称,成人高考2005年要取消高中起点本科招生,也有消息称要取消理工类招生。针对这些消息,市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消息完全失实,今年成考招生中,高中起点本科招生仍将继续进行,也没有取消理工类高中起点招生的计划。今年成考招生将继续按照招生计划执行,大多数本科专业与去年一致,部分成人高校还增加了本科专业,招生计划与去年大致持平。

据了解,今年成人高考将按照新大纲命题,报名于8月前后进行,考试将在10月中旬举行。(记者 张灵)

第6篇:校本课程背景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意识 积极实践 研究性学习

小学数学学习环节一个重要方式便为研究性方式,并且这亦为新课改实施环节一个重要目标,借助施教者妙设的探究情境实现这一目标。不过,策划怎样的数学探究活动,并采取何种巧妙方式予以实施,由此令受教者在自我努力之下将问题发觉出来,并进行探究,最终将问题予以解决,施教者由该如何将研究性学习在实际中运用。笔者着眼于小学数学特点,浅谈了对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拙见。

一、营造“问题”氛围,引发学生研究欲望

小学数学中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受教者进行研究的欲望,令其对知识予以把握,增强质疑信心,这种问题氛围的营造,可以将小学数学知识和学生实际有效衔接,更好的传输知识。良好的授课导引,正如具有较大磁力的“磁铁”,它可以将受教者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将其探究积极性调动起来,营造和谐的授课氛围。施教者引导不宜过长,应当对受教者的探究予以铺垫,令受教者生发出探究的兴趣,积极进行知识探究。研究的目的即为将受教者的潜能激发出来,令其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其中,将受教者自学及自主探究的习惯培养起来,令其收获终身教育的价值。施教环节,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有多种类型,可以说整个学习环节都包含这“问题”元素。心理学探究显示,有效的质疑便为受教者思维的源起,为受教者学习的源动力,令受教者研究的趋向自潜转至活跃情态。假如施教者所设计的提问恰恰和受教者的认知情况相吻合,并具备启发价值,便可令受教者置身探究情境,带着明确的目标,积累学科知识。怎样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笔者理解所设计直接性问题较好,假如令受教者置身学习情境发觉问题,并敢于质疑,因此,便可以收获良好的学习成效。由于受教者的质疑一般和自我思维情况相吻合,其探究兴致大增。比方说,讲授四年级下册中“3的倍数”章节的时候,笔者借助游戏形式将“问题”情境创设出来。可以令受教者板书任意一较大的数,之后师生互动,看谁能够最快辨别出这些数字是不是三的倍数。在教师的因势利导之下,学生大胆的进行质疑,进而将其自主探究问题的欲望激发出来,进而更好的投入到探究新知之中。

二、营造宽松民主的研究环境

良好的研究环境,令小学数学授课环节笼罩在一种愉悦平等的氛围之中,对受教者的探究兴趣有很好的激发作用,令其在师生互动之中大胆质疑,积极表达,进而将自我优势展现出来,确保问题探究的顺利实施,并收获较好的教学成效。施教者应当给予学生足够信任,给予其自主探究的空间,懂得对学生的尊重及鼓励,对其所收获的探究成果予以认可,面对小学探究环节显现出的一些偏颇,施教者不能对学生施加过多批评,而应当对其进行引导,进行偏颇总结,最后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案,实现探究目的。比方说,在讲授“进位加”内容的环节,以往施教者通常借助简单的教辅用具,逐渐将进位加的运算策略归纳出来。上述授课环节尽管能够概括出知识内容,但是却没有将学科知识和生活实际巧妙结合。比方说,可以设计这样的授课环节:教师令学生扮演游乐场中的售票员,运算门票的出售情况,可以将上午与下午所售的门票之和板书成“58+33”,同时引导学生对这一结果进行运算,很多学生纷纷借助口算方式进行运算:50+30=80,8+3=11,80+11=91,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列竖式运算的方法,并将竖式列于黑板。并以此为前提思考“8+3超过10了该如何做”,进而将进位加法的基本运算思路概括出来。此类授课方式可以引领受教者明确运算方法,进而自主探究数学奥妙。

三、予以指导,辅助答题

研究学习中的主体为受教者,施教者起着辅助及指导的作用。施教者应当着眼与受教者的知识构成,个体差异及思维方式等对其学科探究予以引导。施教者的引导应当有一定的尺度,把握好机会,妙用技巧,掌控尺度。只要是受教者可以独立挖掘的知识,施教者便应当大胆放手。对其积极进行的探究,应当予以科学的鼓励,令其探寻成功有足够的信心。

小学数学课堂中所实施的研究式授课方案是不是收获成功,总而言之和受教者是不是积极参与,参与方式及参与程度有关,并且唯有受教者带着能动性积极参与,才可以激活课堂氛围。

新课改的实施,强调在课堂中彰显受教者的主体地位,研究性学习作为充分彰显受教者主体地位的有效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受教者学习数学的方式,知识源泉突破了课本的限制,将渠道拓宽到社会各个层面。研究性学习需要受教者发挥能动性投入到学习当中,主动搜集学习信息,并进行探究,进而断强化创造能力及思考能力不。

参考文献:

第7篇:校本课程背景范文

【关键词】高效课堂 教学理念 课程改革 素质教育

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多种因素与条件,而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环境,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佳时段。但是,如果离开了课堂这一教学环境,那就失去了主要的“阵地”和空间。如果忽视了课堂上的高效的宗旨,那就相当于放弃了宝贵而又有限的英语学习时间和空间。因此,英语学习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自从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以来,我对英语课堂教学这方面的体会颇深。

一、备好教材是开展高效课堂的保证

笔者发现好多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的细节了解的比较透彻,如词汇、语法、课文结构等,但难以从教材的结构体系中超越出来,难以从宏观方面去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备课时按部就班地面面俱到,细致而严谨,缺少了宏观方面的审视,如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本模块的价值观定位等。在日常的备课中,许多教师还是照抄教学参考书,罗列一些现成的内容目标、重点难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等,目的是应付检查,上课的时候再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随意发挥,将备课作为了一种形式,备学生就更谈不上了。这种错误的倾向一是来源于对研究教材这一行为的认识不足,二是来源于缺乏工作的责任心。教材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服务的对象之一是学生,但在平时备课所反映的情况来看,许多教师讲服务的主体、客体搞反了,错误地理解成“课堂教学是为教材服务的”,即指导思想是“怎样才能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教学实践完成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段内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用”。

笔者认为,对教材进行研究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教材,创造性地开发教材资源,将每一节、每一章节、每一模块对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的意义和效用清晰地定位准确,形成一个整体系统,进而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教材资源、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其他学科、日常教研、互动交流等许多方面。

二、构建自主课堂,让学生因自主而获得发展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人完全是在自我教育中进步的”。只有把学生引导到自主学习的轨道上来,学生才会真正地动起来,课堂才会活起来,效率才能高起来。在高中英语课堂中,高中生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尊重与平等的关注,进而使其成为教学发展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针对一些概念问题,我们可以变教师陈述概念为让学生自主探究而后得出概念,这样,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建立了概念的含义,还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针对一些教学活动的设计,我们可以变教师设计为让学生自己设计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还在流程中生成新知。针对一些问题的提出,我们可以变教师提出问题为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这不但能巩固和完善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认识结构,还让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真正地应用知识。

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生成知识,才能真正构建起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创新意识、成功的快乐等积极的情感才能随着教与学显现。

三、构建互助课堂,让课堂因互助而精彩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和谐统一,其实质是师生情感的相互沟通p相互补充。教学互动在营造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也是形成高中英语动态过程的重要手段。

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师生之间可以建立起十分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通过其内在的信息交流与情感沟通,使得知识、教学内容得以共享、共进。这一教学过程中所谈到的互助有着更深的意义,其实质在引导生生之间的内在交流与情感沟通,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通过这种生生互助,可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在课堂操练中,可选择生生对话、生生互相问答、语言游戏、扮演角色、编写对话等方法,以实现有效的互动,使课堂上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涌流;也只有通过学生之间智慧和情感的交流,课堂才能充满活力和精彩。

四、鼓励学生课堂大胆展示,享受成功的快乐

布鲁诺指出:“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对于学习的自我概念。”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主体能力,教学方式由教师到学生的单一模式转变成教师到学生、学生到教师、个体到个体、个体到群体、群体到个体、群体到群体的多维互动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了解、交流见解、共享资源,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输出语言、展示自我,培养语言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例如在学习阅读课文“Fact and fantasy”时,为了让学生对一些“路程”的词汇有更深的理解,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英语交流,如:“What’s the distance 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多少?”“What distance do you have to walk to school?你到学校要走多远的距离?”“I could see the bus coming in the distance.我看见公共汽车从远处开来了。”“What’s the distance from your home to the cinema?从你家到电影院有多远?”“His house is within walking distance of the hospital.他家离医院只有几步路。”通过这些对话交流,既让学生用英语交流,又在对话中渗透了英语词汇。当学生在交流中掌握了这些词汇的用法后,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英语拓展对话,让学生的语言能力获得全面提升。

以上几点为是我在新课改后教学中最深的体会,当然,影响课堂的因素还远远不止这些,例如老师的知识储备,教学能力与水平的高低和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都会影响课堂效率。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一个值得广泛探索、研究的课题,也是一个丰富的渐提渐升的课题,这主要靠各位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第8篇:校本课程背景范文

从全国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来看,基本上都是以管理学、土木工程等为主干学科,下设有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和物业管理等5个专业方向。如何体现具有能源与电力类背景的专业特色、适应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是能源与电力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沈阳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发展介绍

沈阳工程学院是200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原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与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组建的新建本科院校。2006年开办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专业方向为电力建设项目管理。工程管理专业应充分依托沈阳工程学院电力学科的优势,遵循学院“依托行业、面向市场、工程教育、职业取向、打造品牌、人民满意。”的办学理念,培养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工程技术人才,具有工程背景的现代管理人才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服务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构建出我院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立足辽宁、面向东北、辐射全国,服务于电力行业,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工程管理复合型人才。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建筑行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较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技术理论和专业知识,面向电力工程、电力建设等工程建设领域、工程造价领域,从事电力项目投资与造价控制、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培养要求

(1)政治素质与思想品德要求:

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以及职业道德。

(2)基本素质要求:

①具备大学层次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

②具备实践、创业、创新的素质;

③具备竞争意识、合作精神、积极探索、开拓进取的能力。

(3)专业素质要求:

①系统掌握土木工程技术、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法律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须的建筑制图与识图、工程经济、工程施工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等现代项目管理的基本技能。

②具有电力工程建设全过程(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监理)的基本管理能力;

③具有从事工程造价的编制、评估、审核、控制及管理的能力;

④能够运用工程管理的方法解决基本的工程实际问题;

⑤具有阅读工程管理专业外语文献的基本能力;

⑥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问题;

⑦具有初步的工程管理研究工作的能力。

(4)自学能力与创新意识要求。具有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和继续学习及自主创业的能力;

(5)身体、心理素质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体能和适应本岗位工作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3.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外语、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基础、工程经济学、工程造价管理基础、工程结构、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

(1)理论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运筹学、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基础、工程概预算、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筑识图、工程合同法律制度、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电力工程基础、电力生产概论、工程结构、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等。

(2)主要实践环节

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工程测量实习(1周),专业认知实习(2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1周),工程结构课程设计(1周),工程经济学课程实训(1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习(2周),工程估价课程实训(2周),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1周),专业认知实习(2周),专业综合实习(2周),毕业实习(10周),毕业设计(7周)。另外,应安排一定数量的学时,聘请工程界、实业界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与学生进行专题研讨,以增强学生对相关专业实际发展状况的了解。

4.就业或发展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事业单位的工程建设管理部门、电力建设公司、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企业、工程造价审核所等单位从事有关投资与造价控制、项目决策和电力工程全过程管理工程咨询等方面的工作。毕业生在工作一定年限后,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可考取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咨询师、注册评估师、注册招标师等相应注册执业资格,并从事相关工作。

5.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修业年限:3~6年弹性学制;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二、培养方案的学时学分比例分配表

沈阳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分别设置了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实践教学和课外培养共六个课程平台,五个课程模块: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集中实践环节和创新培养模块,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类别。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详见表1。

三、工程管理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及分析

沈阳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的专业培养方案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共设置40学分,占总学分的22.6%,时间从第一学期到第八学期共18个环节。其中设置了工程测量实训、工程结构实训、工程估价实训和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并强化了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实训、工程概预算软件实训、工程项目沙盘模拟实训、电力工程实训,从而更加有效地结合工程管理实践,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管理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详细设置见表2。

四、能源与电力类高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优化

1.培养方案定位准确

即面向电力工程等工程建设领域、工程造价相关领域,从事项目施工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充分体现能源电力类背景院校的学科特色

根据人才市场对同时具有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知识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突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造价方向专业特色,在开设电力工程基础、动力工程基础、电力生产概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等工程技术类课程的基础上,利用学院的优势学科的基础实验室优势,加大教学实践环节力度。如电力工程实训、发电厂动力设备实训。

3.增加专业方向、相应模块课程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专业课程分模块教学,增设两个专业方向,同时开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和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方向专业课程,主要有工程造价管理基础、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有电力工程基础、电力生产概论、电力生产实习、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电力设备概论、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电力工程实训等课程。明确专业方向的培养方案专业课设置也没有方向性,课程设置比较杂,而工程管理专业涵盖范围较广。

依托我院的电力行业优势,利用我校现有教学资源和学科优势,增设电力工程管理专业方向,同时课程具有针对性。

按照职业能力的要求,从职业资格认证角度增设了造价师方向,并结合注册造价师的考试科目,合理地安排了课程,增加岗位适应能力。主要课程有:建筑工程招投标理论与实务、工程造价审计、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造价管理实训等课程。

参考文献:

[1]丁华军.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16).

[2]河南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Z].2010.

第9篇:校本课程背景范文

关键词 数字科学家;校本选修课程;金鱼吐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4)03-0019-02

概 述

数字科学家计划(ESP)是北京师范大学项华副教授提出的一种大数据环境下以提高每一位学生科学素养水平为宗旨,以探究式教学为鲜明特征,以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数据挖掘方法为核心,播种未来科学家种子的教学模式的推广方案。建设数字科学家校本选修课程是实施数字科学家计划的一项基础内容。自2013年3月起,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开始试验“数字科学家”校本选修课程。课程以八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开展了两轮行动研究与实践。

1. 课程性质

(1)属于校本选修课程,不是正规课堂教学的简单延伸。

(2)课程具有特色,与科学课程或物理课程功能互补,协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

(3)体现科学魅力。

(4)体现科学思想与方法。

(5)基于计算机手段或方法。

2. 教学目标

(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同时体会科学思想和方法。

(2)知道科学的本质和STS,同时品味科学的魅力。

(3)理解数据探究的基本概念(包括典型的软件和网络)。

(4)掌握数据探究(包括典型的软件和网络)的基本技能。

(5)体验数据交流与传播的价值。

3. 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

选修课程以数据探究理念为指导,由浅入深,确定了由视频分析、仿真模拟和可视编程三个课题模块15个课题组成。其中,视频分析模块由诸如“Face to Face,Eye to Eye”、“月球环形山”、“出租车超速了吗”等课题组成。仿真模拟模块包括“初识Algodoo”、“暴走迷宫”、“探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等课题。可视编程模块包括“初识Scratch”、“投票计数”、“反应时间”等课题。

选修课程的模式是在WebQuest(基于网络的主题探究)模式基础之上改造而成。主要有五个模块:(1)核心问题;(2)任务指南;(3)海量资源;(4)实施“做中学”;(5)交流与评价。

选修课程配有专门的教学网站——数字科学家网站。网站设有“智慧乐园”、“工具乐园”、“数据探究”、“交流共享(BBS)”等栏目。

选修课的教学模式流程如图1所示。

“数字科学家”课例—— 金鱼吐泡

“数字科学家”不仅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同时提高学生数据素养和计算思维能力,从下面的集趣味、知识、方法、技能为一体的 “金鱼吐泡”案例,可以窥见数字科学家校本选修课程的特色。

1. 课例设计

(1)选题:液体的压强和浮力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与生活中各种现象息息相关的内容。笔者针对这一部分知识,利用数码相机可以实现精细观察的特点,突出趣味性和有益性,通过模拟并测量金鱼吐泡,知道气泡在水中究竟是如何变化的,掌握数码相机高速摄像功能的使用,学会利用QQ影音和几何画板解决问题。

(2)材料仪器:网络搜索引擎、烧杯、水、胶头滴管、细吸管、数码相机、QQ影音或其他视频播放软件、几何画板软件、外加光源。

2. 课堂实施

本节课以亚太实验学校八年级15位学生为实验对象,以WebQuest模式展开教学。

(1)核心问题

通过播放金鱼吐泡网络视频(如图2),提出核心问题:小金鱼吐的气泡在水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气泡为什么会这么变化呢?

教师在进行实验前首先点评一下学生实验方案,有助于学生改进完善方案,训练学生总结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帮助学生及时意识到自己方案的问题,提高实验正确率。实验时要注意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一个学生按实验设计模拟金鱼吐泡,另一个学生用数码相机高速摄像功能拍摄。

(3)分析数据

将获取视频在电脑上播放下来,会发现气泡摇晃上升,逐渐变扁,但不确定一直变大。使用几何画板分析视频截图中水平方向上气泡的截面积,发现气泡确实逐渐变大变扁。

(4)数据交流与评价

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学生思考交流气泡变化的原因,并反思本节课内容和个人及小组表现。(教师提示:结合液体压强和受力分析的知识;思考:①气泡为什么会上升? ②气泡为什么会变扁?③气泡为什么不是直线上升,而会有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