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扶贫工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广泛宣传,深入发动
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需要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来参与推动此项工作。特别是去年的汶川大地震,由于贫困地区地势偏僻,交通闭塞,房屋结构落后,因此,损失较为为严重,群众生产生活十分困难。为调动全社会参与帮扶贫困群众的积极性,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发动。一是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等媒体广泛播放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唤起社会各界对贫困群众的同情;二是广泛及时宣传在抗震救灾中帮扶贫困群众的先进事迹,用先进典型来感召群众参与;三是县委、县政府要求各单位将参与社会扶贫作为加强对内部职工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每个部门定期分批安排职工到贫困地区进行帮扶,并将帮扶成效与工作业绩挂钩。
二、领导重视,责任落实
为切实加强社会扶贫工作的领导,动员全社会参与、关心、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建设。自20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每年都以两办的名义联合下文,要求加强社会扶贫工作,并实行扶持政策一定五年不变。县委还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系特困村制度,明确了每个县级领导和部门所联系的贫困村具体的帮扶内容,特别在今年抗震及灾后重建期间,每个领导与部门多次深系村,帮助研究制定具体的救灾措施,协调解决重建所需的物资,确保全县没发生一起因地震造成的纠纷。
三、加强督促,公开公示
为确保社会扶贫工作取得成效,县委、县政府将各单位及其职工的捐资情况纳入了年终的目标考核。在捐资过程中,绝大多数单位及干部职工反应积极,但有少数单位及个人因认识不到位以及其它方面的原因,没有按时捐款,对此,县扶贫办协调县督查室在党政网上发出《督办通知》,要求未捐资的单位限期完成捐资任务。同时,建立资金使用监督机制,对单位和个人的扶贫捐资,一律存入扶贫专户,资金的使用原则由县扶贫办提方案,交县扶贫领导小组集体审定。资金的筹集情况以及资金的使用情况在《大足报》上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对安排到特困村的社会扶贫资金,严格按项目管理程序报批,执行扶贫资金的“备案制、报帐制、公示制、审计制”管理,建立健全社会扶贫资金专帐、项目台帐制。对一些重点建设项目,还邀请县纪检、监察部门实施全程跟踪监督,县审计部门定期审计,确保扶贫资金的规范使用。
今年社会扶贫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极少数单位和个人对扶贫工作认识不足,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二是社会扶贫筹资主要来源于县直部门和街、镇、乡单位、职工及工商企业,居民捐资较少,筹资渠道不宽;三是社会扶贫力量仍然较为薄弱,扶贫面有限。
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确保社会扶贫工作成效。
1、积极做好20__年筹集社会扶贫资金的各项工作,并不断拓展筹资渠道,力争资金筹集额有新突破。
一、组织领导
(一)责任落实方面。为全面推进社会保障扶贫专项工作落实,市民政局充分发挥牵头单位作用,协调责任部门建立完善了工作机制,明确了责任股室,落实专人负责日常工作;2020年,牵头单位党委能坚持每季度专题分析研究1次扶贫专项工作,召集责任单位专题研究协调扶贫专项工作共2次,牵头、责任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均做到全年下基层开展专题调研、检查指导达2次以上,其他领导全年下基层检查指导扶贫专项工作达6人次以上;同时,牵头单位每季度衔接汇总1次责任单位工作进度,确保了脱贫攻坚工作衔接有序、配合顺畅、运转有效。
(二)政策落实方面。制定《市社会保障扶贫专项2020年实施方案》,明确年度目标、重点工作任务、资金筹措和保障措施并建立了扶贫专项到户工作台账,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2020年,我市农村低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38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430元,每人每年达到5160元,该标准从2020年7月1日执行;严格落实川人社办发号文件规定,未缩小代缴人员范围,低保、特困、未标注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都实现应保尽保,每人每年代缴金额为100元,未降低代缴标准,代缴资金按规定实时计入个人账户,在个人参保信息均可查询;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0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一级为80元/人/月,二级为50元/人/月;向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残疾人扶贫对象发放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发放标准以2020年国定贫困线与该对象年收入的差额为准。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残联全年开展3类系统培训共11班(次),培训人数达126人次。
二、项目推动
(一)规范档案,建立信息比对。一是规范档案。严格按照低保档案规范化管理的要求,认真做好城乡低保对象的建档管理和信息录入工作,市民政局做到一镇(街道)一册(花名册),镇(街道)做到一村一盒、一户一袋,并按统一标准装订成册,整理归档,做到档案资料整齐、规范、齐全。加强档案信息网络化。市低收入家庭认定指导中心实行了“一袋一档”管理,将资料输入电脑,实现了电子化、网络化管理。二是信息比对。为了确保及时发现、解决城乡低保中出现的问题,市民政局建立了低保信息台帐,定期将低保对象基本信息送到市级相关部门进行户藉、车辆、养老金、房产、住房公积金等信息比对。
(二)加强监管,实施动态管理。一是引入三方评估。为进一步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合理”,我市于2016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第三方机构,由人寿保险公司进行入户调查工作,采取“先服务,经验收,后支付”的方式支付费用。这一方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既分担工作压力,解决市级人手不足问题,又有效解决了政府部门既发放又核查的尴尬境地,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确度。二是拓展监督渠道。不断加强与纪检、财政、人社、审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定期沟通,有效防止资金截留、挪用事件的发生;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主动公开监督举报电话。
(三)开展问题整改清零行动。根据市脱办《关于开展市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清零行动的通知》,高度重视,成立了市民政局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清零行动领导小组,对全市10个镇(街道)开展进行了农村低保、临时救助、特困供养、残疾人救助问题整改清零行动,通过专项行动,未发现问题。
(四)资金完成情况。2020年,社会保障扶贫专项所需资金按现渠道纳入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安排和按政策据实安排,实际投入资金2429.87万元(含价格补贴505.11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368万元,省级资金270.21万元、市县资金791.66万元。完成率达100%。
(五)项目完成情况。全年计划实施项目3个,已完成项目3个,完成率100%。
三、扶贫成效
(一)取得的工作成效
1.低保兜底保障一批。一是提高农村低保标准。2020年,我市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80元提高到430元,每人每年达到5160元,该标准从7月1日起执行。1-12月累计发放农村低保救助金1867.698万元,惠及62904户次96410人次(其中12月已将建档立卡贫困户2609户3813人纳入农村低保,累计发放低保金870.79万元),实现应保尽保。二是价格补贴“应补尽补”。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根据CPI及食品价格同比增长,全年累计为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临时价格补贴共505.11万元,惠及群众86977人次。
2.养老保险代缴一批。市人社局与市民政局、市扶贫局建立了数据复核比对机制,通过核对人员信息、参保信息、重复人员信息等,对低保兜底对象、养老保险代缴对象、残疾人扶助对象认定准确无误。根据省社保局核定我市2020年度人员名单,通过不懈努力和多方协作,除不属于代缴范围内死亡、在校学生等情况的城乡居民,我市已圆满完成省局下发的社会保障扶贫任务,为4803名16-59周岁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未标注脱贫的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代缴,通过了省社保局扶贫代缴数据验收(省全民参保登记管理系统中扶贫人员统计台账已完成100%代缴),代缴资金48.03万元落实到位。
3.残疾补助扶持一批。2020年,我市按照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1-12月累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52.71万元,惠及群众35271户次35271人次;按照重度残疾一级每人每月80元、二级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1-12月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共279.144万元,惠及群众46235户次46235人次;市残联按政策全年累计为全市符合条件的165名残疾人发放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9.03万元,完成率100%。
(二)特色亮点
1.加强部门联动,提升兜底合力。充分发挥牵头部门作用,密切联系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扶贫局、市残联相关责任单位,建立经常性衔接沟通机制,深化思想认识,集中优势资源,多方联动、资源互享、发挥整体力量,形成了强大帮扶合力。
2.督战兜底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完成脱贫攻坚普查过录数据专项清洗工作,比对2019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数据12273人,核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低保4207人,享受特困供养1114人;采取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入户抽查等方式,完成对10个镇(街道)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挂牌督战工作,通过挂牌督战,对标现行政策,逐户研判救助资格条件,严格排查识别,避免“漏保、错保、一兜了之”等情况的发生,实现了“应保尽保”。
【关键词】 农村扶贫开发;社会工作介入;必要性;可行性
贫困作为一项全球性的问题,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不可避免的,缓解贫困以至消灭贫困是我们始终关注的话题。我国政府一直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建设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使农村基本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得到改善,生产力得到发展。大包大揽的扶贫方式一直是我国扶贫开发的主要方式,但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行政式扶贫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扶贫开发效率和可持续性值得我们思考。
一、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困境
1、贫富差距逐步扩大,相对贫困凸显
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差距的新阶段。首先是国家地域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贫困人口数量远远大于东部,但经济发展和脱贫速度都滞后于东部地区,西部农村的连片困难地区是中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贫困结构最复杂的地区,也是扶贫开发最难实施的地区。其次,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高增长与农民收入低增长、城镇繁华与农村发展缓慢、少数人的富裕与多数人收入较低并存的现象比较突出。
2、重物质发展、轻人文发展
目前的扶贫开发工作主要围绕如何增加贫困地区农民经济收入的目标来展开,帮助农民修路、通水通电,搞特色种植养殖,搞结对帮扶等。这一系列的扶贫开发工作的确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没有发生质的改变,农民的文化水平、道德水平、技能水平依然落后,不能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3、扶贫开发项目缺乏针对性
我国的扶贫开发规划由上级部门制定,下级部门贯彻执行,国家从1998年开始实施村村通工程,各地方的扶贫开发工作大同小异,缺乏重点和针对性。地方在落实扶贫开发政策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没有制定出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科学合理的扶贫开发规划,往往造成扶贫资源的浪费。
4、农民参与扶贫的主动性不强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造成了一部分农民思想僵化、存在惰性心理。这种惰性心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扶贫开发项目不能给自己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与自己关系不大,所以很少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二是对自身的权利和能力缺乏正确认识,不认为自己可以创造价值,一味只想依靠政府给予的帮助。
二、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扶贫开发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需要。经济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贫困和贫富差距过大都会造成社会动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贫困问题,我国本身扶贫工作量大,依据国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发展,我国的贫困标准也在调整,贫困标准提高的同时又会新增不少贫困对象,而且近年来返贫压力也在逐渐加大。
其次是丰富农村扶贫开发模式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物质轻思想,绝大多数贫困对象通过政府的帮扶,基本的生活得到保障,但是政府一旦停止帮扶就恢复原样,对政府产生依赖心理,未能彻底脱贫。单靠政府进行扶贫开发显得势单力薄,国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尤其是社会服务机构等非政府组织参与扶贫的加入将有很大的用武之地。
最后是注入专业的工作方法和人才队伍的需要。为了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国家成立了各级扶贫开发部门,出台了很多相应的政策,这些政策的执行者是国家工作人员,基层的社会服务人员有限且不具备专业素质,他们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培训,从事着非专业的社会工作,这些都预示着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
三、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扶贫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我国扶贫开发的思想也有很多契合之处,都是帮助弱势群体改善生活,决定了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行性。早期的社会工作是在慈善救济活动中表现出萌芽形式,并随着救助活动的逐渐规范化和制度化,最终发展成为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发展成为一个职业、一项专业、一门学科。社会工作的助人理念是“助人自助”,帮助贫困人口从物质和精神上全面脱贫,重新建立自身的社会支持系统,恢复生产生活和人际交往的能力,重新回归和适应社会。
第二,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具有很大优势。社会工作者不仅重视助人自助的理念,在实际工作中还可运用专业的技术和手段。首先,“优势视角理论”、“增权理论”和“参与式理论”等为社会工作应用于扶贫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其次,运用社会工作中的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社区工作的某些原则与技巧,可以深入理解贫困者的困境,正确评估他们的需求,侧重培育、动员和增强贫困者的自助能力,协助他们走出困境,增强他们融入社会的能力;最后,社会工作者对案情的总结、定期回访等过程都极大的提高和巩固了工作的成效。
第三,《社工规划》提出,要通过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到2015年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通过依托社区服务中心或新建等方式培育发展200个农村社会工作服务站,到2020年基本实现每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一家社会工作服务站,带动培养5万名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依托国家对农村社会工作的支持,社会工作对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介入将打破固有的扶贫开发理念、打破原有的扶贫开发模式,为农村扶贫开发注入一股新鲜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317-330.
[2] 朱眉华,文军.社会工作事务手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98-130.
[3]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M].第四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54-161.
[4] 廖敏.社会工作视域下农村扶贫开发策略探析[J].湖湘论坛,2011(4)83-85.
一、工作部署情况
为切实做好生态建设扶贫工作,我县特成立了以林草局为责任单位,局长为责任人的县生态建设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了对生态建设扶贫工作的组织部署。
二、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生态建设扶贫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响应,主动应对,落实专班、专人负责,加强项目规划编研工作,排定工作进度,为生态建设扶贫工作提前做好要素准备;进入生产季节后抓住时机、精心组织实施,主要领导到点到位加强指导,推动生态工程按时进场开工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后,成立工作队加强跟踪督导,确保了各项目按序时、保质保量、有序推进,主要完成了:
(一)集体公益林管护。指导全县林农完成72.09万亩集体公益林自主管护,按照每亩14.75元的标准,兑现管护资金1063.3万元,目前已完成管护合同、责任书的签订,锁定了管护主体和责任,现正在进行面积核对工作,以及进行实施方案编制的前期工作。
(二)聘用生态护林员、生态草管员。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500名生态护林员、458名生态草管员,以劳务形式推进增收,已完成合同签订,并兑现完成第一、二、三季度服务费,现准备拨付第四季度劳务费,958名生态公益性岗位人员已全部充实到林区、草原网格中,开展巡护工作。
(三)退耕还林补助。兑现退耕还林补助0.15万亩。已完成苗木栽植工作,正在进行后期管护。
(四)实施草原奖补政策。全年计划实施草原禁牧139万亩,按照7.5元每亩的补助标准,发放禁牧补助1042.5万元,整体推进422万亩草畜平衡建设,以2.5元每亩的奖励标准,发放草畜平衡奖励资金1055万元,两项直补资金共计2097.5万元,涉及全县22个乡镇,158个行政村,10545户牧户。当前已完成实施方案编制及备案等相关工作,现正在进行打卡信息核对及拨款前期准备工作。
(五)地质灾害排危除险。今年完成1处地质灾害排危除险,现已完成排危除险项目工程总量的75%。
(六)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选聘。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公益岗位11个。已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选聘和管护合同的签订工作,监测员已投入工作。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农业系统领导干部帮扶千家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工作视频会,主要是贯彻落实全省创业服务年活动情况汇报会精神,进一步动员全省农业系统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开展领导干部帮扶活动,推动创业服务年活动深入开展,为圆满完成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各项工作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自1月20日我厅召开全省农业系统机关效能年活动总结暨创业服务年活动动员视频会议以来,全省农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把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巩固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好势头的重要举措,制定了符合各地农业发展实际、呼应农民创业需求、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并将活动任务细化分解成17项重点工作,明确了牵头单位和协办单位。目前,厅办公室、组织人事处、农经处、市场处、渔业局等9个单位就分工任务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措施,并全力推进任务落实。厅办公室、组织人事处在第一时间制定了全省农业系统领导干部帮扶千家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活动方案,汇编了全省农业系统领导干部帮扶对象名单,并在农业信息网上予以公示;厅农经处举办了农产品“农超对接”展示洽谈会,上高县隆信渔业专业合作社等72家参展单位与沃尔玛等近百家超市进行了对接洽谈,提升了合作社带领农民创业的能力;厅市场处正在紧锣密鼓筹备(香港)名优农产品展示月活动,并将在近期开通“12316”惠农短信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农产品促销服务平台;省经作站、土肥站率先启动了结对帮扶园艺作物生产大户、种粮大户活动,组成专家团队,为服务对象提供创业服务;省畜牧兽医局、省渔业局、厅农经处、省植保局等四个内设机构测评单位分别制定了《优化创业环境公开承诺》,并认真抓好落实;厅效能办召开了全厅创业服务年活动开展情况汇报会,调度了分工任务进展情况,开通了“农业创业服务网”,加大了活动宣传力度。目前,我厅创业服务年各项工作正扎实有效推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4月28日,我厅在全省创业服务年活动情况汇报会上作了书面典型发言,得到了省领导的充分肯定。
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全省农业系统领导干部帮扶千家企业活动,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增强开展帮扶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组织开展千名领导干部帮扶千家企业活动,是全省农业系统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加大服务创业工作力度的重要举措。全省农业系统一定要用战略思维、全局观念来认识帮扶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服务创业为职责,以成就创业为责任,共同把这一活动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开展帮扶活动是加快我省农业赶超进位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是省委、省政府根据我省省情,加快我省赶超进位、科学发展的一项重大部署。近几年我省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无论是基础设施改善,项目的投入,财政收入的增长,人民生活的提高,都是全省人民有目共睹的。但是我省作为欠发达省份的地位还没有改变,经济欠发达仍然是我省的主要矛盾。从农业和农村经济来讲,农产品总量少,占全国的比重小,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小,农业竞争能力不强仍然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从的农业统计数据来看,农民人均纯收入4697元,在全国排名第13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80亿元,在全国排名第15位,占全国比重2.9%。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60亿元,在全国排名第15位,占全国比重3.1%。;粮食产量391.6亿斤,在全国排名第12位,占全国比重3.7%。我省耕地面积3281万亩,只占全国1.79%,但是生产了全国3.7%的粮食。稻谷产量372.4亿斤,在全国排名第2位,占全国比重9.7%;单产381.3公斤/亩,在全国排名第24位;水产品产量204.6万吨,在全国排名第9位,占全国比重3.89%;肉类总产量261.6万吨,在全国排名第13位,占全国比重3.58%;油料总产91.2万吨,在全国排名第9位,占全国比重3.1%。单产92.3公斤/亩,在全国排名第29位;其中油菜籽产量51.6万吨,在全国排名第8位,占全国比重4.3%,单产70.8公斤/亩,在全国排名第24位;棉花总产11.2万吨,在全国排名第10位,占全国比重1.5%;水果275.4万吨,在全国排名第15位,在全国比重2.4%;农机总动力2946.4万千瓦,在全国排名第8位,在全国比重3.6%。但是我省的人口总量占全国的3.3%,由此可见,我省农产品数量还没有达到全国人均水平,与我省农业大省的地位是不相称的,我们要实现农业的进位赶超,科学崛起,必须加大力度,创优发展环境,提升发展水平,转变增长方式,努力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较强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以此为重点来推动农民的创业热潮,让一切创业激情充分涌流。从这个意义来讲,深入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组织千名干部结对帮扶是顺应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开展帮扶活动是做好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具体行动。大家知道,前段时间,由于极端天气的影响,部分地区的早稻秧苗出现烂种烂秧现象,加上部分农产品价格下跌,特别是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业生产目标任务极其艰巨。在这非常时期,我们要有非常之策。4月19日,国 务院紧急出台了进一步扶持农业生产的七条政策措施。4月22日,国务院、省政府又一次召开全国、全省切实做好当前农业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当前春季农业生产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落实。这些政策措施,再次传递出明确的政策导向,释放出强烈的强农信号,充分体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夺取今年粮食丰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坚强决心。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是发展生产、促进增收、保障供给的骨干力量。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就是要帮农民所难,急农民所需,力争实现年初提出的“三个确保,三个千方百计”的目标,动员农业系统领导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企业、合作社和农户,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指导,手把手示范,心贴心服务,指导落实各项防灾减灾措施,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搞好种子、化肥、农药、柴油等生产资料的储备和调度,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排忧解难,为夺取今年农业生产丰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
(三)开展帮扶活动是推进创业服务年活动深入开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创业服务年活动,重在真抓实干,贵在取得实效,难在坚持不懈。通过开展千名领导干部帮扶千家企业活动,既可以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提供更贴心的服务,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壮大农业创业队伍,又可以增进农业系统干部服务“三农”的感情,提升指导服务农业创业的能力;既可以在生产一线切实推进政策、项目、融资、技术、促销、维权等六个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又可以在结对帮扶中树立农业干部良好形象、提升农业部门发展环境监测满意度。因此,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是全面推进创业服务年活动深入开展的“重要抓手”、“牛鼻子”,是我厅力争在创业服务年活动绩效考核继续取得好成绩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持之以恒,力求领导干部受教育,帮扶对象得实惠,部门形象有提升。
(四)开展帮扶活动是加强农业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的重要载体。农业部门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离得最近,打交道最多,联系最紧密。农业部门的政风行风建设关系到农业创业发展环境的优化,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开始,我们先后启动开展了“151”助农兴粮挂牌服务活动、“进农民庭院、进龙头企业、进田间地头”三进服务活动、“办事直通车”服务活动,这些活动都坚持把结对帮扶作为活动的基本形式,把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作为服务对象,把鼓励引导农业干部迈开双脚、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搞服务、办实事、促发展作为活动内容,不断深化农业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是促进农业干部实践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有效载体,是推进工作落实的重要方法,是加强农业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的创新方式,有利于促使农业干部减少文山会海办实事、接受教育求上进、深入基层建功业;有利于把服务创业、服务“三农”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做到热心服务、真心办事、公心处事,最终赢得民心。因此,开展帮扶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活动势在必行,十分必要,是农业部门的应尽职责。各级农业部门必须把这次帮扶工作作为全省农业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的深化和提升,以结对帮扶活动促干部作风转变,以干部作风转变促发展环境优化。
二、突出重点,强化服务,确保帮扶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目前,全省农业系统领导干部帮扶千家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的名单已经确定,并且已经在农业信息网上予以公布。下一步,各级农业部门要在帮扶内容、帮扶举措和帮扶效果上狠下功夫,确保帮扶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一)在帮扶内容上,要分类指导。这次帮扶工作的对象是1000多家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情况千差万别,经营者的管理能力各有不同,产业要求也是各有千秋,企业的需求不尽相同,需要帮扶的内容不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别。因此,在帮扶过程中,要结合帮扶对象的自身特点,因地制宜,抓住关键,有的放矢,在帮扶过程中要坚持操作性,实用性,效果性。一是在发展思路上帮谋划。是欠发达省份,企业家队伍、素质、理念与发达省份有些差距,我们要运用学到的知识和在外地学习到的好经验帮组企业出谋划策。二是在资金上帮融资。现在,一方面是整个社会资本过剩,金融资本需要寻找投资市场。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贷款难,尤其是农业企业缺乏担保等,帮助企业融资是企业发展最迫切的问题。我们要顺应形势,积极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实现金融资本的利益最大化。要鼓励龙头企业走联合发展的道路,要积极引入投资主体,帮助企业上市融资。三是在农产品销售上帮促销。我省作为全国粮棉油主产省,农产品生产相对过剩,帮助企业做好农产品促销工作要摆在各级农业部门开展帮扶工作的重点。要积极开展农产品展示展销会,搭建销售平台,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四是在生产技术上帮传授。目前,农业企业、种养大户最希望、最迫切的是需要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要以年初省厅提出的十大实用推广技术为重点,加大推广力度,提高科技转化率。开展种养殖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重点推广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机插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动植物疫病防控等技术服务,促进生产方式转变和农业结构调整。五是在政策法律上帮维权。当前,在农业领域创业过程中,有些惠农政策难以落实,扶持农业企业发展的措施难以到位,侵害企业的行为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要积极协助龙头企业解决在政策、资金、改革、发展环境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督促落实各级政府出台的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帮助农业企业争取扶持政策措施和项目支持。六是在企业品牌上帮打造。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开展品牌经营和参加各种展示展销活动,争创国家、省级品牌,扩大企业知名度。鼓励和支持帮扶对象申请注册商标,开展“三品一标”等农产品质量认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广告宣传,树立合作社自有品牌形象。
(二)在帮扶举措上,要形式多样。始终坚持服务基层,服务“三农”的理念,以领导干部帮扶千家企业活动为载体,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更实在的方法,进一步推进农业系统创业服务年活动深入开展,为帮扶对象提供更加优质快捷的服务,重点开展好五项帮扶活动。一是召开一次对接座谈会。尽快与帮扶对象进行对接,明确服务内容,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征求对创业环境的意见建议。二是每半年深入帮扶对象现场服务一次。开展调查研究、良种推广、技术培训、政策咨询,提供种养规划,指导、帮助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难点难题。三是每月至少电话回访一次。保持与帮扶对象经常性联系,掌握动态情况,对帮扶对象提出的急需解决的事项,实行超前服务,预约服务,全程服务,做到特事特办,急事快办。四是每年至少帮助办一件实事。支持帮扶对象发展生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五是引导鼓励帮扶对象每星期至少履行一次发展环境监测职责。定期向各级发展环境监测网络报送农业部门效能建设和服务质量方面的信息,向农业部门反映意见和建议。各级农业部门对帮扶对象直接反映或由效能办转办的意见建议和投诉要在五个工作日内答复处理。
(三)在帮扶效果上,要注重实效。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解决群众困难作为帮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力求帮扶对象满意,注重“两个提高”。一是注重提高农业部门的良好形象。近年来,我厅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机关效能年等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农业系统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工作效能显著提高,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优化农业部门政风行风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并且很好地解决了一批影响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大问题,受到农民、企业和基层的好评,也得到了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表彰。但也应看到,少数地方 农业部门依然存在影响机关效能、阻碍农业创业、破坏部门形象的突出问题,如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各级农业部门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成绩,通过帮扶活动,切实增强为龙头企业服务、为基层服务、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意识,认真解决农民就业创业中最需要、最迫切的问题,多为农民创业分忧解愁,少为基层群众增添麻烦,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省农业系统良好形象。二是注重提高农业部门发展环境监测的满意度。近期,省效能办正式开通了“省发展环境网络监测系统”,进一步健全了创业服务环境的监测工作机制,加强了对创业者和群众投诉问题的督查督办。全省农业系统特别是我厅四个内设机构测评单位要通过开展帮扶活动,积极引导鼓励相关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及时反映损害农业发展环境的问题、表扬服务满意的人和事、客观评价相关部门的服务质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要引导监测点不断规范监测工作,保持一定的监测频率,保证监测情况的客观、公正。既要表扬好人好事,又要反映存在的问题,既要对农业部门实施监测,又要对与农业创业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进行监测,不断促进农业创业环境的优化。
三、增强责任,主动融合,推动帮扶活动扎实开展
为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省厅已明确全省农业系统领导干部帮扶千家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工作在厅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厅办公室、组织人事处牵头负责,厅产业化指导处、农经处、粮油局等7个业务单位组织实施。各级农业部门、厅机关各部门、厅属各单位以及各位帮扶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增强责任,主动融合,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一)积极主动,真心服务。全省农业干部要把帮扶活动作为自己增强知识,了解情况的社会实践,增强主动性,真心实意地为帮扶对象服务。可以说,我们农业系统的干部大多数对农业农村比较熟悉,但是也有一些“三门”干部,对农民不够了解,对农业生产不够熟识,对农村没有真挚感情。因此,各级农业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与农民开展面对面的交流,把这次帮扶活动作为一次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作为了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要积极调动一切社会资源开展帮扶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把企业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把企业的发展当作为自己的责任,把帮扶对象当作自己的亲人,切实为帮扶对象解决问题。同时,对待帮扶对象要有真感情,与帮扶对象真心交朋友,用真情换取信用,用信用取得信任,志同道合地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解决问题要有真功夫,帮忙要帮到点子上,不断加强学习,有针对性地出点子为帮扶对象解难题;发展农业生产要有好办法,进行启发式的帮扶,而不能采取保姆式的帮扶,为帮扶对象做好生产经营的好参谋。
(二)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各级农业部门要上下联动,厅机关各部门、各单位要部门联动,共同推进帮扶工作,帮扶活动的领导干部既要挂帅,又要出征。会后,请参加帮扶的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心系“三农”的满腔热情,尽快深入到联系的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开展调查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厅机关7个牵头单位和相关帮扶单位要加强联系,密切协作,尽快组织领导干部与帮扶对象对接,充分发挥各自职能、资源优势,全面落实帮扶措施,做到“奏交响乐”,“做团体操”,合力推进帮扶工作。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有效的方案、采取具体的行动、实施有力的措施,切实负起相应的工作责任,真心实意地为帮扶对象谋实招、解难题、办实事。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认真总结帮扶千家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的好做法、好经验、新成效,运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及时推广,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三农”工作的浓厚氛围,充分调动各种力量参与结对帮扶工作的积极性,鼓励引导更多的领导干部投身到结对帮扶活动中来。各位领导干部在与帮扶对象对接帮扶中,要广泛宣传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使各项惠农政策家喻户晓、惠农补贴落实到户。同时,要轻车简从、粗茶淡饭,加强调查研究,结合帮扶工作,紧紧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撰写一批极富针对性、指导性和前瞻性的调研文章。
一、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研究制定扶贫开发政策、规划、办法,并组织实施。
2、负责组织贫困状况监测与统计。
3、制定和落实扶贫资金分配方案,指导、监督和检查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有关扶贫项目。
4、负责组织协调落实世界银行贷款扶贫工作。
5、负责组织协调社会扶贫工作。
6、负责承办自治区扶贫办、扶贫办和区人民政府及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内设2个职能科室(股):
(一)综合股
1、协助领导处理机关日常工作,协调机关政务工作,负责政策法规、调研综合、文件起草、会议组织、文秘档案、机要保密、机关财务及后勤工作;负责机关人事劳资等工作。
2、负责全区社会扶贫工作。研究制定社会扶贫开发工作规划和对口帮扶计划;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协调社会各界扶贫和对口帮扶工作;协调配合有关部门搞好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工作;负责扶贫开发宣传、信息工作;组织扶贫捐赠和国内、国际有关扶贫交流与合作;负责监督检查社会扶贫规划方案的实施工作。
(二)、项目管理股
1、负责扶贫项目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扶贫项目的规划、论证、筛选、立项、审批、检查、监督、验收等工作;负责各类扶贫资金和物资的分配计划;制定各类扶贫资金的管理办法;会同有关部门对扶贫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进行审计监督。
2、负责移民扶贫工作,协调全区移民扶贫的规划、论证、立项、资金安排和管理工作。
3、负责有关世界银行贷款扶贫项目的综合协调、监督检查工作。
其实,在10月的扶贫日活动启动前,河北已经启动了一项名为善行河北・扶贫帮困“春雨行动”的扶贫帮困工程,帮扶对象主要有五类:城乡困难户、农村五保户、困难老复员军人、贫困散居孤儿和贫困失能老人、扶贫对象。
今年8月13日,国务院扶贫办向全社会公示了拟表彰的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河北省6个集体中有省民政厅驻易县扶贫工作组、省卫生计生委员会驻兴隆县扶贫工作组、省通信管理局驻赞皇县扶贫工作组3个省直部门的扶贫工作组,6个个人中也有河北省邯郸市广播电视台离退休干部管理处主任史彦昌、河北省财政厅办公室副主任侯延刚、河北省水利厅水政监察局局长杨立波3人来自省直部门。这充分说明,河北的社会扶贫工作,省直部门的贡献功不可没。
截至2014年1月21日,共有32个中直帮扶单位在河北开展扶贫工作,帮助全省贫困地区引进项目114个,引进各类资金5.6亿元;省内定点扶贫工作方面,全省列入第一批扶持的3688个贫困村实现了定点扶贫全覆盖,省定点帮扶单位直接投入帮扶资金达3.8亿元,协调引进资金9亿元,引进项目3159个。
扶贫开发并不是扶贫部门一家的事。2月14日,河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河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要求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加强社会扶贫工作,实施定点扶贫行动,完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派、企事业单位、发达地区组建扶贫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的机制。
首个扶贫日,河北将以“爱心扶贫、情暖燕赵”为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济困活动,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和友善互助核心价值,动员社会各界更加关心、关注贫困、奉献爱心,加快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进程。
为了能在扶贫日活动中继续发挥省直部门的重要作用,河北省扶贫办草拟的《河北省2014年扶贫日活动方案》别确定了对口受益原则,即为调动激励各地方各单位参与公募活动的积极性,各地公募的资金原则上用于当地的扶贫项目,各单位公募的资金原则上用于各单位对口帮扶贫困村的项目,使用定向捐赠的资金时要尊重捐赠者的意向。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扶贫开发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小康建设全局。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全面小康的战略部署,根据上级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要求,按照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的新一轮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识别标准,全镇2016年至2019年完成农村脱贫人口1927人,共777户。各定点扶贫单位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把我镇定点扶贫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把帮助贫困村和贫困群众脱贫与发展作为己任,牢固树立扶贫开发长期作战的思想,把定点扶贫作为一项常态性的工作来抓,做到帮扶对象不脱贫,单位干部不脱钩。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帮扶单位要把定点扶贫作为促进全镇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的重大机遇,切实加强领导。主要领导全面协调、统筹安排定点扶贫工作,要形成上下各级齐抓共管的社会扶贫工作格局。要积极主动做好帮扶单位和贫困村组织实施工作。确定具体负责领导和责任人员,镇村与帮扶单位商定定点扶贫计划,密切配合,把定点扶贫与自力更生结合起来,共同做好贫困村的社会帮扶工作。把帮扶责任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和具体干部职工个人。
三、严密组织,精准扶贫
要充分动员全社会力量,切实做到扶贫到村,帮扶到户,让贫困户得到更多实惠和发展机会,使扶贫解困明显推进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基层组织明显加强。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为贫困村、贫困群众做好事、办好事、解难事。
一是落实贫困户“一对一”帮扶机制。镇认真做好贫困户的信息管理,充分发挥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的作用,精确扶贫对象,确保“对得上,叫得响,喊得应”。各定点帮扶单位和各镇要按照帮扶任务数将单位职工与贫困户结成“一对一”对子,要及时与被帮扶贫困农户见面,实地到户制定帮扶计划,拟定帮扶措施;要精确扶持,按照缺啥补啥,一户一策的要求,确保对贫困户项目、资金和帮扶三个全覆盖;要保障减贫对象的项目资金投入,专项资金、整合资金项目要捆绑使用,叠加投入,确保当年脱贫解困。做到扶真贫,真扶贫,有帮扶成效。
二是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镇级27个驻村工作组要围绕年度扶贫工作任务,结合本单位实际,每月到村不低于两次以上,帮助联系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脱贫发展规划;要以稳定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为目标,帮助贫困户搞好种养殖业项目和劳务输出,建立1-2个稳定增收的骨干项目;开展各项扶贫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帮助联系村抓好基层组织建设,转变干部作风,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引言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通过将近30年的扶贫行动,成功解决了部分农村发展落后的境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在这浩浩荡荡的30年扶贫行动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诸如贫困居民底数没有摸清、扶贫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性不强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扶贫政策的准确执行,没有发挥扶贫行动的强针对效果,存在很多的扶贫盲点,人情帮扶、关系帮扶、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现象,导致真正贫困的地区和居民没有得到扶持,进而提出了更科学的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对原有的扶贫机制进行修补和改进,解决钱和政策谁来用,用在谁身上,具体怎么用的问题,提高扶贫的精确度,真正做到“扶贫”而不是“扶农”不是把扶贫的钱和政策用到建设高水平的新农村,而是用在具体的贫困地区和居民,使他们摆脱贫困,进而实现经济成果转型。
一、精准扶贫的要求
(一)实现精准识别
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基础,精?适侗鸱銎抖韵笫欠銎兜目?始。在之前的扶贫机制中,存在着严重的贫困对象模糊问题,没有实际的贫困居民调查,而是由基础干部进行推测估计,或者是重点县年年申请贫困县证明,舍不得摘下贫困县的帽子,还有就是居民的贫困证明,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贫困识别没有做到位。精准扶贫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通过科学透明的程序,到一线对各个地区和居民进行调查比较,识别相对贫困的地区和居民。识别精确扶贫的工作是复杂繁琐的,更困难的是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大多数的居民温饱问题都解决了,真正贫困的地区和居民潜伏更深,不容易比较得出,要真正实现精准识别,是一项庞大且重要的工作。
(二)实现精准帮扶
在精准扶贫这项“医疗”过程中,对症下药是尤为重要的。中国领域辽阔,各个地区有独特的地理特性,也就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原先的扶贫机制就是采取一锅端的整体帮扶,没有把针对性强的扶持工作做到位。如何分清贫困地区的差异性,实现针对性的扶贫需要下很大的功夫。首先结合贫困地区或者贫困居民的实际情况,与相邻地区和相邻居民相比,怎么导致的贫困,在科学的分析贫困原因后,做出相应的扶贫措施,从而实现逐步脱贫。
(三)实现精准管理
实现精准管理是不断推进脱贫政策的有效途径。在现代的信息化社会,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精准客观的扶贫管理。一方面,通过更科学精细的统计方法,分析不同地区和居民的贫困水平,用客观的数据反应是最准确的证明,并且建立数据统计系统,实现扶贫政策的一体化管理。另一方面,扶贫管理情况要进行实时的改进,比如说某个地区进行一段时间的扶贫帮助以后,取得的成绩再进行评定,是否脱离贫困标准或者达到何种程度都应该有详细的记录,保证精准扶贫的科学实施。
(四)实现精准考核
实现精准考核是监督和推进扶贫政策不断实施的动力。精准扶贫是扶贫人和扶贫对象的双向工作,在整个扶贫工作中,精准考核是必不可少的,扶贫双方是要实现透明行动,以便与考核的实效性。贫困地区和居民清除政府的扶贫措施和力度,政府了解贫困地区和居民的具体行动和生活情况,双方在此基础上进行客观的评价考核,进而督促扶贫政策的实施情况,促进贫困地区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
二、精准扶贫的常见问题
(一)谁来扶
在整个精准扶贫的机制中,扶贫主体不仅仅包括政府,这样传统的扶贫主体是不完全的认识。在这个庞大而艰巨的工作中,扶贫主体是政府、社会和扶贫对象组成的,只是这三项主体在整个工作中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大家都有责任和义务来共同完成扶贫这项工作,特别是社会和扶贫对象,都要积极参与扶贫工作,社会进行合理调整,地区和居民进行积极配合和学习,好像是学校中的教师和学生一样,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显现,教学工作的圆满完成除了教师的言传身教外,也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努力和专研。所以,扶贫主体要准确定位,充分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扶贫脱贫的行动中。
(二)扶持谁
确立精准扶贫对象。扶贫资源与扶贫对象发展意愿的供需对应是精准扶贫的精髓,例如在扶贫开发工作开展中,要做到不同的扶贫开发方式对接贫困水平不同的扶贫对象,不同的地区适合不同的扶贫开发项目,不同的居民也适合不同的开发途径,在贫困对象和扶贫资源上进行有效对接需要下一定的功夫。另外,要实现扶贫对象的进入和退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在大力的扶贫工作开展中,贫困地区和居民的减贫脱贫将成为一种常态,需要定期地针对该地区和居民进行调查分析,实时监测评估,更清晰地发现贫困行为机理,构建扶贫对象正向退出机制和科学合理的贫困风险防范体系,尽可能防止非贫困进入、贫困持续以及再次返贫的现象发生。
(三)扶持方向
扶持的过程是扶贫的主要环节。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理特征和独特资源,不同居民也有不同的情况和性格,劳动力、土地、技术或者其他的发展资源都是脱贫的路径,选择合适的发展资源,进行全方位的大力发展,都会实现成功脱贫。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发展资源,只要认真在做每一项工作,相信扶持的工作都会圆满顺利。值得注意的是,在扶贫过程中,难免会造成生计风险,发展方式的传承、创新和兼容问题都应该考虑周全,把扶贫的道路走稳、走正确是该项工作的宗旨。
三、精准扶贫实现经济转型的路径
(一)提高扶持对象的能力,实现根本性扶持
要实现彻底的脱贫,刨根问底,还是要提高扶持对象的能力。在具体的扶贫行动中,要着重选取培养扶贫对象能力的项目,而不仅仅是解决目前温饱问题的资金。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扶贫工作中,增长了扶贫对象的知识,锻炼了扶贫对象的能力,学习到了真正的发家致富本领是扶贫的根本目的。比如说进行定期的技能培训,或者大力发展教育,保证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是扶贫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严格执行扶贫制度
扶贫制度的执行要严格,完善精准扶贫工作制度,是取决于扶贫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扶贫制度不只是摆设,需要监督保证严格实施。毫无疑问,精准扶贫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尽管操作起来非常困难,也必须使扶贫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完善精准扶贫识别程序、联合帮扶制度、工作经费专项制度、效果评估机制以及监管机制等各项制度,并且在各项制度要求下,按质按量地进行每一项工作,做到客观透明,真正地把服务人民、共同脱贫的理念作为己任。
(三)增加扶贫影响力,调动社会各层力量
不可否认,精准扶贫也是一项艰巨的社会事业。如果仅仅依靠政府单一的社会力量是不足以实现广大地区的短时间脱贫的,需要动用社会各层力量,众志成城把这项工作做好。从宏观层面上看,要采取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方式,整体推进扶贫工作。从微观层面来讲,要建立以驻村工作队和驻村干部?橹鳎?其他社会力量参与为辅的多元帮扶制度。毕竟政府力量是单一的,贫困地区是广博的,贫困居民也是多数的,政府如果通过增加扶贫影响力,提出相应的社会扶贫政策,给予一定的补贴或者其他政策,共同投身扶贫工作的大潮中,贫困地区和贫困居民的发展就会加快速度和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针对不同地区进行分类扶持
根据不同地区特征进行分类扶持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地广物博,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优势,也有不同的劣势,在进行扶贫之前,需要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科学调查,包括地理、气候、人文等情况,都进行合理的分析统计,针对不同的地区特征采用不同的分类扶持,仿佛在教学中要采用“因材施教”的道理一样,针对每个不同的地区制定量身定做的扶持措施,是有效且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