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精神疾病预防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住院;精神病人;猝死;巡视与观察
随着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及病人家属法律意识的增强,住院精神病人猝死后,家属乃至社会难以接受猝死这一事实,尤其是入院时间短者以致引发的医疗纠纷明显增加。此类病人猝死虽然无法避免,但若及时发现,赢得抢救时机,尚有挽救生命的可能,进而减少医疗纠纷。为了探讨住院精神病人猝死的规律和预防方法,对我院近5年来猝死的住院精神病人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为我院2000~2005年间猝死的住院病人共11例。其中男10例,女1例;年龄在45~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9l±5.84岁;病程11天~32年,平均病程12.46±9.96年。
1.2 疾病种类精神分裂症5例,双相情感障碍3例,木僵状态1例,酒精性精神障碍1例,脑血管疾病后精神障碍1例。
1.3 合并躯体疾病血糖高4例,心血管疾病4例,慢性肝病4例,营养不良1例。心电图有不同程度、不同时间的异常11例。猝死前感冒发热5例。
1.4 合并用药 氯氮平+维思通+氯硝安定1例;氯氮平+舒必利+氯硝安定2例;氯氮平+氟哌啶醇+氯硝安定1例;奋乃静+佳乐定2例;维思通+氯硝安定1例;氯氮平+多虑平+佳乐定1例;舒必利+氟哌啶醇+氯硝安定1例;氯氮平+多虑平1例;氯氮平+舒必利1例。猝死前因感冒发热合用抗生素5例。
2 结果
2.1 猝死时间 入院后6天内猝死5例(45.5%),其中出试返院后1例,居首位;入院时间2年以上4例(36%),次之;入院11天1例;入院2个月1例。夜间凌晨猝死8例,早饭后2例,午饭后1例。在凌晨一清晨10例(90.9%),居首位。
2.2 猝死年龄40~50岁4例(36%);50~60岁5例(45.5%);60岁以上2例(18%)。
2.3 猝死前 睡眠时卧床8例(73%),早饭后突然倒地2例,晨起床突然倒地1例。
3 讨论
3.1 有文献报道,引起心肌炎和心肌病的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是氯氮平,氯丙嗪、奋乃静、利培酮、氟哌啶醇也可引起。本文有6例服用了氯氮平,5例猝死前有感冒、发热症状。因此患者很可能存在心脏疾病,发生心脏性猝死。10例患者猝死发生在夜里,与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易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动脉血栓,使心肌缺血加重,继而导致心律紊乱,而发生猝死。
3.2 在睡眠中,发生猝死也可能与过度镇静有关。凌晨期间气压低,室内氧气减少,药物对呼吸有抑制作用,加剧了原有的呼吸困难,而导致突发死亡。本文均是合并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在缓解患者精神症状的同时,毒副反应可致猝死的机会增加。
3.3 预防
3.3.1 现在无一种行之有效的简单方法,可以避免这类死亡。能采用的方法是尽可能减少和及时处理猝死的危险因素。因此,医生的责任心、细心和技术,对减少病人猝死有重要意义。而护士及时到位的巡视和观察,是预防猝死、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从而也可以避免医疗纠纷。
3.3.2 新入院病人发生猝死的病例较多,这与病人入院前兴奋躁动,酸、碱和电解质平衡紊乱,从而加剧了猝死的危险性有关。所以对新人院病人一定要仔细观察,包括用药情况、饮食情况、躯体情况、精神症状和不良反应等。对有药物副反应的病人、精神运动性兴奋的病人、心电图提示有异常的病人尤其加强监护。
3.3.3 重视病人的主诉,及时测量病人的生命体征,做好24小时监护。夜间凌晨病人猝死率很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夜班护±尤其要加强巡视,细心观察病人的睡眠情况,包括脉搏与呼吸,睡姿或卧位,表情与面色等,以便及时发现,采取积极有效地抢救措施。
摘 要 目的:探讨妇科大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妇科大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非手术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出院患者4例完全治愈,2例好转。结论:为了使疾病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护理上应重视患肢的护理,加强用药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
关键词 妇科大手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The Prevention and Care of After gynecology major surgery concurrent deep vein thrombosis
Qiao Zhiyan
The gynecological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in Jiaozuo,Henan Province,45415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revention and nursing experience in deep venous thrombosis.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all aspects of gynecological major surgery complicated by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non-surgical eight cases.Results:4 patients discharged completely cured,improved in two cases.Conclusion:In order to achieve the desired therapeutic effect of disease,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nursing care of the limb strengthening medication observation,make sure the nursing care for psychological and complications are good.
Key words Gynecological after major surgery;Deep vein thrombosis;Nurse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患者8例,所有患者年龄50~75岁,平均35岁,住院天数20~30天。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加强评估,做好高危人群宣教。
抬高下肢,早期活动,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对于经过较大手术的患者,手术过后卧床时要保证下肢远端抬离床面20°~30°,尽可能的不在膝盖下面垫任何物品,防止由于腿弯出屈曲程度过大,导致该下肢静脉回流不畅。鼓励并指导帮助患者进行深呼吸锻炼以及咳嗽排痰等动作。如果患者处在一个血液高凝的状态或是有多种高危因素存在,此时适当地增加活动量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鼓励并指导患者早期就进行下床活动,一般在手术之后1天就应开始做一些简单的下肢运动,如下肢抬高训练等。
机械预防:可采用气动压迫或使用分级压力袜等。所谓气动压迫就是通过对套在肢体末端的袖套进行不断的充放气来对肢体形成一个人为的压力变化,进而促进血液回流至心脏。我科自2013年1月使用气动压迫以来,没有发生一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分级压力袜是通过不同程度的外部压力作用于静脉管壁,来促进血液回流。既往多数研究认为,分级弹力袜和低分子量肝素联合使用取得的治疗效果要比单独使用任一个时都好。
禁用机械预防措施的情况:①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和下肢严重水肿;②下肢深静脉血栓症,血栓性静脉炎或肺栓塞;③下肢局部情况异常(皮炎、坏疽、近期接受皮肤移植术),下肢血管严重硬化或其他缺血性血管病等。
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一般护理:双下肢静脉血栓在患病的最开始2周状态很不稳定,栓子在该段时间内非常容易脱落,所以在这一时期的患者一定要严格禁止一切活动,保证绝对的卧床,同时抬高患侧肢体,保证下肢静脉回流通畅,严禁按摩,热敷,避免血栓脱落。卧床期间,一定要注意防止由于长期保持一个而导致的褥疮发生,要进行轻柔的变换,不可幅度过大、过猛。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干结,预防用力排便使下肢静脉栓子脱落堵塞肺动脉。
疼痛的护理:①急性期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②抬高患肢:患肢宜高于心脏平面20~30cm,促进静脉回流;③疼痛时禁止热敷、按摩患肢;④给予心理护理,和患者聊天,听音乐,看电视,分散患者的注意力;⑤有效止痛:疼痛剧烈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患肢护理:急性期的绝对卧床,严格限制活动尤为重要,同时使患侧肢体远端抬高,以离心脏水平位置高20~30cm为宜,另外,膝关节屈曲程度以弯曲15°为宜[1],这有利于静脉血瘀顺利的回流入心脏,减轻由于血液瘀积而导致的水肿。对于下肢已经有广泛明显水肿的患者,要严格避免外伤,并禁止按摩患肢,防止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2]。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密切观察患侧肢体的周径皮肤颜色以及体表温度的情况,有明显改变时及时由负责医生进行沟通汇报,遵医嘱给予相应的处置。
静脉输液护理:在患侧肢体进行直接静脉滴注给药,这样药物能够迅速直达病灶,病变部位血药浓度升高,利于病情的恢复。另外,患侧肢体一般会有不同程度的水肿,此时体表静脉不容易找到,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一定要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尽可能的做到一针成功,不要反复穿刺,并选择静脉留置针穿刺。一般选择上肢穿刺,不选择下肢穿刺。术后无出血指征,禁用止血药。
溶栓护理:对有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初期一般给予大剂量的溶栓、抗凝药物,此时护理人员一定要仔细观察患者各项凝血功能变化,仔细对患者体表以及各项生理异常进行询问,一旦发现有牙龈出血、黑便及尿血等情况时,要在第一时间告知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置。血栓在急性期非常容易脱落,在进行溶栓治疗的同时,还应当密切注意肺栓塞的发生,一旦出现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要及时进行相应的抢救措施并告知医生。
注意出血倾向:监测患者血常规、血小板和便潜血试验等与凝血功能有关的各项指标。对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的改变仔细观察、耐心询问,对女性患者尤其要注意有无非月经性阴道出血表现。静脉穿刺点有无渗血或出血。
饮食护理:血栓形成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即为血液黏度升高。应给予高维素高蛋白低脂饮食,且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切忌食用一些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同时还要严格戒烟、戒酒。
心理护理:紧张焦虑忧郁烦躁易怒,消除患者及家属恐惧心理,讲解相关知识及各项检查的必要性,配合治疗,使期情绪稳定。做好宣教工作,关心患者,不断地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慰藉,给患者讲明心理波动对病情恢复的负面影响,帮助患者学会自己控制、排解紧张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病痛的坚强信心,密切配合住院期间的各项治疗。
特殊护理:肺栓塞是下肢静脉血栓最危险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最常见的并发症。在我们临床护理工作中一旦发现患者有咳嗽、胸闷呼吸系统症状,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做好相应的抢救措施,并于第一时间通知负责医生。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多发生在术后、产后等长期卧床的患者等。在护理中要嘱患者尽量保证规律的排便习惯,防止大便干结、便秘等。在疾病急性期以及溶栓治疗过程中应卧床休息,采取床头床尾抬高15°~25°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血液流速得到很好的控制,尽可能的避免脱落的栓子上行进入肺部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放置下腔静脉滤器逐步得到应用,它能够很好地预防脱落的栓子上行,避免因此而导致的重要脏器栓塞。
恢复期护理:待患者患侧肢体水肿显著好转以后,鼓励患者开始下床进行适当的活动,进行肌肉锻炼,这能够帮助静脉血液回流入心脏,有效防止新的血栓形成,值得注意的就是活动开始不要过于剧烈,同时避免长时间的站立。
参考文献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本、预防为主、依照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要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充分发扬多部分本能机能效果,依法开展对神经病人的综合救治和服务治理,具体增强精神疾病医疗救治才能建设,提高综合服务治理程度,削减重性神经病人生事肇祸行为的发生,维护社会不变。
二、工作目的
(一)坚持县、乡、村三级精神疾病预防服务收集。
(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有用治理医治率2012年到达60%,2015年80%。
(三)开展精神疾病康复服务2012年到达70%,2015年到达85%;精神疾病患者承受康复服务的比例2012年到达60%,2015年到达80%。
(四)将重性神经病人悉数归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化治理,坚持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档案,2012年到达60%,2015年到达80%。
(五)心思健康教育、心思健康指导、心思行为问题预防和心思危机干涉工作明显提高。居民取得心思健康指导的比例2015到达80%。
三、工作内容
(一)坚持以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为主体,综合病院为辅佐,基层医疗机构为依托的精神疾病预防服务收集。
1、增强康宁神经病专科病院建设,首要负责普通精神疾病的预防、医治和康复工作。
2、乡镇卫生院设立公共卫生科,村卫生所指定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负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坚持健康档案,按期开展精神疾病患者随访评价和健康体检,施行精神疾病患者分类干涉及宣布道育工作。
(二)增强精神卫生工作队伍建设和培育。
1、康宁神经病专科病院按医疗机构设置规范装备医务人员。
2、组织开展精神疾病医治专业人员常识和技艺培训,鼓舞在岗精神疾病医治专业人员参与继续医学教育,重点提高基层医护人员在精神心思疾病预防、筛查、评价、诊治、康复等方面的专业程度。
(三)规范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理服务项目。
1、坚持居民健康档案。在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归入治理的时分,记载家眷供应来自原承当医治任务的专业医疗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为患者进行一次具体评价,为其坚持居民健康档案。
2、按期随访。关于归入健康治理的患者,经过预定患者到门诊就诊、德律风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法,每年至少随访4次。依据患者病情的节制状况,对患者及其家眷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艺练习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眷供应心思支持和协助。
3、健康体检。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空肚血糖,普通体魄检查和目力、听力、活动才能的普通检查。有前提的可添加血惯例、尿惯例、大便潜血、血脂、眼底、心电图、B超级检查。
4、分类干涉。依据患者的风险性分级、精神症状能否消逝、自知力能否完全恢复,工作、社会功能能否恢复,以及患者能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响或躯体疾病状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涉。
(1)对病情不变(精神症状基本消逝,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普通或优越,无严厉药物不良反响,躯体疾病不变)的患者,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上级病院制订的医治方案,3个月时随访。
(2)对病情基本不变(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情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处于“病情不不变”和“病情不变”之间)的患者,若无其他异常,大夫可在现用药物基本上在规则剂量范围内调整剂量,需要时与患者原主管大夫获得联络。调整过一次剂量后,可延续察看4-6周,若患者症状不变或虽然症状分明但比前次已有好转,可维持当前医治方案,3个月时随访;若仍无效,则转诊到上级病院,2周内随访转诊状况。
(3)对病情不不变(神经病症状分明,自知力不足,社会功能较差,有影响社会和家庭的行为,有严厉药物不良反响或躯体疾病)的患者,对症处置后立刻转诊到上级病院。需要时申报本地公安部分,协助送院医治。
(四)组织开展心思征询服务与宣布道育。
组织精神疾病预防专业人员编制影像、图文、图片、文字等方式的宣传材料,经过电视、播送、报至、文艺活动等多种路子开展精神心思疾病宣布道育。按期组织专家深化乡村、社区、学校等开展精神心思卫生常识宣讲普及活动,预防精神心思疾病发生。
四、首要办法
(一)增强组织指导
县级成立精神疾病患者服务治理指导小组,负责有关工作的组织、协谐和严重事项的决定计划与部署等。
(二)明确职责分工
卫生部分
1、卫生行政部分:
负责坚持和完善精神疾病预防服务收集,制订精神疾病预防工作方案与方案,组织成立精神疾病预防专家组,组织开展精神疾病治理服务监督检查。
2、专业医疗卫活力构
(1)县精神疾病专科医治机构
协助县卫生局制订全县精神疾病预防规划,承当全县重性精神疾病治理培训,对乡级精神疾病预防工作指导,负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理服务项目标质量节制与评价,做好相关数据和信息申报工作。为精神疾病患者供应诊疗服务,供应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承当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急医疗处置任务。
(2)县疾病预防节制机构职责
依据工作需求协助卫生行政部分组织开展精神疾病预防服务治理和心思卫生教育工作。
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负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按期随访、信息搜集与申报,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坚持健康档案,供应患者服药及家庭护理指导,开展精神疾病预防常识健康教育工作。
财务部分
负责依照公共财务的要求,落实相关财务津贴政策并安排有关经费。
民政部分
对符合民政部分医疗救助前提的人员,实时予以救助。
发展改革部分
负责将精神疾病预防归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依据国家投资方案,安排精神卫生建设项目。
人社部分
依据实践状况,将重性精神疾病归入慢性病治理范围,按规则报销药品费用,保证病人门诊和住院医治。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全区户籍人口84.76万,用系统抽样法抽取30个居委,在被抽到的30个居委中对10岁以上户籍人口按3‰的比例抽取2543名居民作为调查样本。
1.2方法
采用由上海市疾病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专家设计的《普通市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由各镇、街道健康教育干部、精防医生通过村(居)委干部向居民发放无记名问卷,内容包括:精神卫生一般常识、精神卫生机构的作用、常见精神疾病病种和症状、对患者的同情和理解、精神卫生宣传教育以及精神卫生服务等方面。
将问卷中属于精神卫生知识且可计算的41项内容作为知晓率统计项目。肯定或正确回答≥27项者作为基本知晓;18-26项者作为部分知晓;17项以下者作为较少知晓[1]。
用2006年上海市10岁以上户籍人口构成为标准构成进行标化,与2004年上海市抽样调查标化结果进行比较。
采用Access统计软件,将调查问卷内容输入计算机,结果导出到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发放问卷2543份,回收有效卷2443份,回收率为96.1%。2443个调查样本中男性1150人(47.07%),女性1293人(52.93%),最大年龄90岁,最小年龄10岁,平均年龄(47±2)岁。非业人员1555人(63.65%),不在业人员888人(36.35%)。小学文化316人(12.93%),中学文化1654人(67.7%),大学及以上文化473人(19.36%)。
2.2不同知晓程度的变化
在2443份问卷中基本知晓率为37.82%,部分知晓率为51.21%,较少知晓率为10.97%,与2004年全市抽样调查结果相比较[2],2004年上海市抽样调查标化知晓率为18.84%,而本次调查标化知晓率为37.73%。
2.3知晓程度与若干社会人口学因素的关系
12.4问卷内容正确应答分布
精神卫生一般常识的各项指标与2004年相比多数有提高,尤其是对“世界精神卫生日”的知晓程度从2004年的22.47%上升到58.72%;对精神疾病常见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儿童精神疾病的知晓程度与2004年相比均有提高;对精神卫生机构的功能在宣教普及、心理咨询方面的认识与2004年相比有所提高;对精神障碍的17项症状表现的认识与2004年相比,除了赘述症状外,知晓程度均有提高(表2)。
3讨论
本次调查与2004年全市的抽样调查结果相比较,标化基本知晓率有提高,标化较少知晓率下降。这与我区加大宣传力度,将精神卫生知识宣传纳入建设健康城区工作中,使专题宣传表2精神卫生知识调查的正确应答率(%)
项目[]标化
正确率[]2004年
正确率[]项目[]标化
正确率[]2004年
正确率精神卫生一般常识[][][]焦虑[]52.53[]45.48
注:2004年为全市抽样调查标化应答率
与常规宣传活动相结合,通过举办专题知识讲座、创办社区报、简讯、开设健康咨询点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精神卫生知识传播给社区居民,使普通人群对精神疾病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提示,人们对个别精神症状的识别率较低、精神卫生相关知识较少。因此,在今后的宣传工作中,应对不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提高精神卫生宣传覆盖率。整合现有的健康促进资源,发挥健康促进讲师团、志愿者的作用,通过专业队伍与志愿者服务相结合,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同时各级政府根据《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的任务和目标,应加大对精神卫生事业的投入,以保证干预措施的实施。
(本调查承闵行区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防医生和各村(居)委干部的大力协助,谨致谢)
4参考文献
[1]蒋怡华,卜时明.普通市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及评估[J].健康教育论坛,2003,2:26-28.
[2]孟国荣,姚新伟.1783名普通人群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及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2005,17(增刊):19-20.
(收稿日期:2007-02-05)
【关键词】 社区;重性精神病人;风险评估;信度;效度
中图分类号:R74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0)003-0202-04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03.008
精神疾病患者危险行为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1],而且往往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后果。北京市朝阳区现有在册管理的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近万人,而从事社区精神卫生管理工作的精防医生人数和技术力量均有限。2008年,朝阳区精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奥运精神卫生保障工作需要,依据既往预防精神疾病患者发生肇事肇祸事件的工作经验,设计编制了社区重性精神病人安全风险评估量表,对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安全风险性进行量化评估,筛选出高风险病人,以便在重点保障时期有针对性地分级分类落实监管。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3月,在北京市朝阳区43个街乡中随机抽取8个社区,对在朝阳区社区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登记在册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使用社区重性精神病人安全风险评估量表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必须同时符合以下2个纳入标准:①朝阳区社区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中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中度以上精神发育迟滞及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或既往有肇祸滋事史的精神疾病患者;②目前属地辖区内居住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因住院、拆迁等原因目前不在所属社区居住的患者;②合并严重躯体疾病及妊娠的患者。共筛选出患者930名。
调查分预测和正式调查两部分进行。预测对象为8个社区中随机抽取的1个居委会的30名患者,其中男性14人,女性16人;年龄21~72岁,平均(41.1±11.4)岁;精神分裂症17例,情感性精神障碍1例,中度以上精神发育迟滞及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9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2例,其他1例。正式调查共发放问卷900份,将条目缺失率>10%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860份,回收率为95.56%。其中男性407人,女性453人;年龄18~91岁,平均(47.9±14.3)岁;精神分裂症620例,情感性精神障碍36例,偏执性精神障碍8例,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7例,中度以上精神发育迟滞及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133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34例,其他22例。
1.2 方法
1.2.1量表编制
国外对精神疾病患者危险行为的研究发现[2],既往暴力史、精神症状、物质滥用、不良家庭环境等是引发其危险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国内也有相关研究指出[3-4],精神疾病患者的暴力行为与性别、疾病状态、药物治疗、既往暴力行为史及诱发因素等有关。在文献检索和分析的基础上,同时根据以往社区精神卫生管理工作经验,初步形成理论构想并确定社区重性精神病人安全风险评估所需涵盖的项目内容。量表从4个方面来评价病人的安全风险度:既往肇事肇祸史、目前病情、治疗监护情况、有无诱发因素。随后组织20名从事社区精神卫生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进行访谈,筛选出8个项目纳入社区重性精神病人安全风险评估量表,并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并赋予分值。从第一位到最后一位顺序依次是:既往肇事肇祸史、肇事肇祸危险度、治疗情况、近1个月有幻觉症状、近1一个月有妄想症状、监护情况、物质滥用史、应激性生活事件。每个项目再细化出不同的等级,按照等比关系在等级间分配分值,建立量表的初稿。
量表初稿完成后,聘请15位国内知名或在相关领域经验丰富的精神科或临床心理学专家对量表进行审核,对语义不清、描述不恰当的项目进行修改,并对个别项目分值进行调整。量表经过反复推敲、修改后,确定在结构和内容上没有疑义,形成最终问卷,包括8个大项10个条目,分别是既往肇事肇祸史(I1事件类型、I2发生时间、I3发生频度),近1个月行为异常表现(II),近1个月情绪情感表现(III),近1个月幻觉和妄想症状(IV),治疗情况(V),监护情况(VI),物质滥用史(VII),应激性生活事件(VIII)。量表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发生肇祸滋事事件行为的风险性越大。
1.2.2 量表施测
社区重性精神病人安全风险评估量表由社区精防医生在征得社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后,逐人面谈后评估填写。在实施评估前,对社区精防医生进行了量表使用的培训,明确量表中每个项目的含义,统一评分标准。
1.3统计方法
对收集的数据采用Visual FoxPro6.0录入数据,并建立数据库。用SAS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进行项目分析,使用等级相关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量表的信度与效度。
2 结 果
2.1项目分析
30名预测被试者的量表总分按高低排列,得分最高的27%为高分组,得分最低的27%为低分组,对高低分两组被试者间每题平均值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该量表10个条目的鉴别能力均较好(P
2.2 相关分析
860份有效量表中总分最高79分,最低0分,平均(20.19±9.10)分。各条目得分与量表总分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在0.40~0.56间(表1)。
2.3信度
社区重性精神病人安全风险评估量表的同质性信度Cronbachα系数为0.86。由两名评分者分别给同样30个患者评分,通过计算两次评分的相关系数评价量表的评分者信度。结果两次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92,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效度
2.4.1内容效度
采用专家评定法评价量表的内容效度。组织15名相关领域专家,就条目设置是否适合、分数设置是否适合征求专家意见。专家均表示条目设置合理,具有较好敏感性。
2.4.2 结构效度
为检验量表结构效度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对量表10个条目采用主成分分析极大方差旋转因素分析法,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4个,特征值在1.03~3.13之间,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8.14%,各条目因子负荷见表2。根据每个因素包含的条目,对4个因素做出解释和命名:因素1命名为既往肇事肇祸史,包括最重一次事件类型、最近一次事件发生时间及发生频率;因素2为目前疾病表现,包括近一月行为异常、情绪情感异常和幻觉妄想症状表现,以及应激性生活事件;因素3为治疗和监护情况;因素4为物质滥用情况。
2.5 风险等级划分
对量表总分进行正态性检验,检验统计量W=0.99,P>0.05,符合正态分布。将量表评分高于单侧95%置信区间,即≥35分者定为高风险病人,
3 讨 论
本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达0.8以上,表明本量表内部一致性较高,性能稳定。两名评分者的评分间相关性较好,表明本量表在不同评分者间一致性较高。各条目得分与量表总分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显示了项目反应的高一致性。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得出4个主要因子,可解释的总变异为68.14%,符合最初设计时对该量表的理论构想,表明该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
既往曾有肇事肇祸行为的患者再次发生肇事肇祸行为的可能性非常大,尤其是在近期发生过肇事肇祸事件[5]。因此,本量表将既往肇事肇祸史作为预测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首要指标。同时,量表注重患者目前精神症状、情绪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异常表现。为便于操作和方便在社区中应用,本量表条目设置尽量精简,并选择对开展社区干预有指导意义的项目,经反复讨论和专家审核,性别、年龄、患者的人格特点等因素未纳入量表中。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暴力行为往往具有隐蔽性、经常性和严重性等特点,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和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精神疾病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虽然是一系列复杂、多元的相关因素,但仍具有一定可预测性。因此,有效的安全风险评估可以使家庭和社区对高风险病人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监护管理,有利于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但经文献检索发现,国内外相关研究多为针对已发生肇事肇祸行为患者的回顾性研究,缺少对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行为进行预测的工具。
2008年4月,朝阳区使用社区重性精神病人安全风险评估量表对全区4208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评估,筛选出高风险病人525名,实行风险分级管理,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了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可见,本量表作为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风险评估的一种前瞻性工具,对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按风险等级分级管理具有一定指导性。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安全风险性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病情波动而变化。因此,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安全风险评估应定期进行,根据量表得分调整患者风险等级,实施动态管理。
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研究时间较短,未能对研究对象进行长期的追踪,定期复测;缺乏重测信度方面的数据;另一方面由于国内缺乏公认的社区应用的精神疾病患者安全风险评估统一标准,本量表缺少效标效度的评价。因此尚需对量表进一步修正。
致谢:北京安定医院科教科主任王传跃和心理检测中心主任姜长青、北京精神卫生保健所副所长侯也之、北京精神病司法鉴定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汪平和专家组成员陈建生、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办公室主任唐永怡、北京回龙观医院科教办主任王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王向群等在研究过程中给与了支持与指导。
参考文献
[1]张钦廷,蔡伟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J].上海精神医学,2005,17(3):178-181.
[2]Doyle M,Dolan.M.Predicting community violence from patients discharged from mental health services[J]. Br J Psychiatry,2006,189:520-526.
[3]王跃,卫舒丽,汪雅敏,等.社区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7):610-611.
[4]黄先娥.对社区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相关因素调查及干预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8):605-628.
今年3月刊载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中国最新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在年龄≥20岁的中国人群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分别高达9.7%和15.5%,以此推算目前中国有9240万成年人患有糖尿病,有1.482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世界糖尿病联盟(IDF)特此发表声明,宣布更新2009年第四代中国糖尿病版图,并指出中国已经取代印度,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但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不足5成,就诊率更低。另有研究数据显示,我国重性精神病患人数已超过1600万。按照国际上衡量健康状况的伤残调整生命指标评价各类疾病的总负担,精神疾患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已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患。
6月份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2010“健康中国?光明行动”系列公益活动新闻会上表示,白内障已成为中国视力残疾者致盲的首要病因;另外还有接近4亿的近视人群和数百万眼底病、角膜病患者。中国有视力残疾人1300万,其中因白内障致盲人数达400万左右,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每年还将新增白内障患者约40万。
世界杯期间球迷在欣赏球赛的同时,海吃海喝在所难免。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一节食机构调查显示,世界杯期间男性的热量摄入是平时的2倍,而女性如果平时保持在2000卡路里的食物摄入,到时也会增加10%。
一项在线调查表明:四分之一的中国人存在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这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教授的信息。不久前召开的世界心脏病学大会拜耳先灵医药分会上提供的数据称,作为世界头号杀手,心血管疾病正持续增长,预计病人死亡数量将从2005年的1750万上升到2015年的2000万例,大约有一半病例发生在亚太地区。
与西方国家相比,亚洲地区患者更趋年轻,处于15至69岁之间,近半数死亡归因于慢性疾病,主要是心脏病和脑卒中。在线调查发现:只有十分之一被调查中国人对心脏病发作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非常了解”;14%的曾被建议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但未能坚持;51%从未与医护人员谈到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心脏病或脑卒中发作的问题。中国哮喘联盟总负责人、
它,很有“攻击性”,英国前首相邱吉尔以亲身体验恰如其分地给它起了―个的名字:黑狗。
它,就是抑郁症。
每一个人都可能被它“偷袭”,它的发病率很高(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统计显示,我国抑郁症发病率约为3%~5%),但它“隐身有术”,虽然来了,大部分人却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
那么,怎样才能让它“现身”?为什么这么多人会受到它的困扰?怎样才能“驯服”它?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党委书记、副所长、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黄悦勤教授。
正确认识这只“黑狗”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精神疾病都是一些很可怕的病,所以人们现在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存在一些偏见,取笑、鄙视精神病患者的事屡见不鲜,黄悦勤教授对此深感忧虑。
黄悦勤教授说,精神疾病患者和躯体疾病患者一样,也是疾病的受害者,也应该得到人道主义的同情和帮助,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不仅不利于防治精神疾病,也会导致患者和家属隐瞒病情,使患者得不到及时的发现、诊断、治疗和康复,产生更大的危害和弊端。
另一方面,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约有1/4的人在一生中会出现精神或行为障碍,18岁以下的青少年中,有1/5的人有发育、情感或行为方面的问题,1/8会出现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没什么可怕的,不但可防、可治,有些还可以痊愈。事实上,很多精神疾病就在我们周围,甚至我们自己也许就是精神疾病的患者,只是它还很轻微,就像感冒一样,即使不吃药也会自愈。
抑郁症就是一种完全可以治愈的疾病。
黄悦勤教授说,现在随着健康宣教工作的开展,人们对精神疾病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尤其对于抑郁症来说,人群对它的知晓率是最高的。现在,经常听到有人说“我抑郁”,这说明人们已经进步了,也不会觉得抑郁症有多可怕,也没必要觉得羞耻,抑郁症这种“心灵的感冒”也像普通感冒一样常常会发生;轻微的可以不治自愈,重了也有药能治好。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被它“咬”到
黄悦勤教授认为,这可能与3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社会、心理因素。从社会-心理因素的角度讲,抑郁症确实与社会的变革,人的压力增加等有关。因为抑郁障碍虽然有一定的遗传基础,但是受外界环境、心理因素的影响更大。现在的生活节奏快了,很多人喜欢开夜车,这可能导致人体的生命节律改变,脑内的激素水平也会发生改变,从而诱发抑郁症。
知晓率、就诊率、诊断率提高。以前,在普通人群中很少有人知道抑郁症这种病,近年来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知道这种疾病的人多了,去医院就诊的患者也多了;对抑郁症的研究也更透彻了,所以诊断水平也提高了,把过去没能诊断出来的诊断出来了。
过度诊断。很多人都知道“抑郁症”,事实上还有一类疾病与抑郁症有很多相似之处――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有时容易混淆,很多非专科医生都分不清楚,可能就把焦虑症诊断为抑郁症。但用于治疗这两种疾病的药物是一样的,把焦虑障碍当成抑郁症来治,患者也痊愈了。这也是现在抑郁症发病率增加的一个因素,就是医学上所说的过度诊断的问题。
怎样判断“黑狗”来了
黄悦勤教授说,其实只要知道了抑郁症这种疾病,脑子里有这根“弦”,让这只“黑狗”无所遁形也很容易。
黄悦勤教授说,这只“黑狗”来了,首先就会让人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无论什么事情都高兴不起来;原来特别感兴趣的事也不感兴趣了。很多抑郁症患者还会有睡眠障碍。但怎么区别抑郁症所导致的失眠和普通的失眠呢?黄悦勤教授说,第一,抑郁有比较特异的症状:例如情绪持续低落、兴趣减退、缺失;其次,是失眠的严重程度。抑郁症患者的失眠会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而且时间会持续一个月以上。此外,还可能会有疲乏、没精神、思考问题的能力减退等症状。最严重的,还有轻生的念头。另外一些人可能感到身体到处都不适,但又检查不出什么器质性的病变,其实,这些可能都是抑郁的躯体症状。
简单地说,抑郁症有3个核心症状:即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缺失;其他还有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比如焦虑、自责、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食欲降低等。
黄悦勤教授说,如果觉得自己有上述症状,就应该及时去看精神科医生。
“黑狗”喜欢偷袭谁?
黄悦勤教授说,其实每一个人都可能遇到这只“黑狗”――谁没有心情抑郁、不痛快的时候呢?只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只是出现一下,有一些抑郁症状,然后很快就自动消失了,达不到抑郁症的程度。
另一方面,因为抑郁症与大脑中的5一羟色胺功能的降低有关,所以抑郁症会在人的一些特殊时期相对高发。
1,老年人。老年人的抑郁症比一般人多,但老年人的抑郁症常常不被认识。北京市的一个调查表明,6s岁以上老年人抑郁症的患病率是6.8%。比如老人说“没兴趣”、“不爱动”、“睡不着觉”等,都很容易被忽略,其实这些症状可能是抑郁症的一种表现。这与老年人的功能减退、各种各样的精神压力都有关系。
2,更年期和产后女性。在这些特殊的生理阶段,女性雌性激素水平改变,所以容易发病。
3,性格因素。精神疾病的发生与人的个性特征、看问题的角度和应对方式以及情绪特点等心理因素都有关系。心理负担重、对各种生活事件的心理反应大都是疾病可能的诱发因素。
4,长期昼夜节律颠倒的人群。工作和生活环境压力比较大的人群也容易发生抑郁。因为压力大,可能按照正常的生活规律任务完不成,所以会经常“开夜车”。生活节律的改变也会导致抑郁。曾经有一项对健康人群进行的睡眠剥夺实验:剥夺健康志愿者的睡眠,结果实验结束后。他们的各项监测指标都有所下降。
如何驯服这只“黑狗”
黄悦勤教授说,抑郁症在精神疾病中其实是最轻的一种。在仅有抑郁症状,但还没有达到抑郁症程度的时候,完全可以通过平时人们经常使用的一般方法来治疗,例如度假、睡觉、购物、看动画片等,只要能排解不高兴的情绪就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如果这些都不能奏效,已经严重影响日常工作的时候,就有必要看医生、吃抗抑郁药了。
黄悦勤教授特别强了一个问题,抑郁症的治疗要有始有终。抗抑郁药物要足量、足疗程服用:足量就是医嘱让吃两片,绝不能擅自减量吃一片;足疗程就是医嘱让吃半年,绝不能只吃3个月。症状比较轻微的抑郁症患者,在服药半年以后,医生可能会减量,但绝不能擅自减量,更不能“感觉”好了就自行停药。
黄悦勤教授说,普通人遇到了负面的心理事件,也可以先通过改变生活或工作环境、度假等方式自我治疗。
对于有些高危人群来说,预防抑郁症的发生很重要。
1,找到恰当的宣泄途径。一个恰当的宣泄途径,比如找一些信得过的人倾诉,休息、休假等。
2,对自己进行心理调节。要给自己一个恰当的目标,达不到的时候,该放弃就要放弃,要告诉自己达不到就算了。要学会放弃,学会找专业人士咨询。
睡眠是“黑狗”来袭的灵敏指标
抑郁症虽然是一种精神疾病,但多数伴有躯体症状。失眠就是反映抑郁的一个灵敏“指标”。虽然失眠的人不一定都是抑郁造成的,但大多数抑郁症患者都有失眠问题,也就是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有很多种,有的患者睡不着觉,有的睡着了经常醒、做梦,还有的人早醒。有些患者说“我好几个月没睡觉了”,其实几个月没睡觉是不可能的,但是患者主观上就是觉得他没睡;其实最多就是睡得不踏实,睡眠质量差一些。
一、加强了防保队伍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强防保队伍建设,认真解决个别防保人员工作水平低下,服务能力较差的问题。对乡(镇)、村两级防保员队伍进行了整顿。一是对乡(镇)和村级卫生室主任及防保站工作人员进行整顿,通过考试确定15名考核对象,使防保站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热情有了很大提升;二是对村防保员队伍进行了整顿。同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对乡、村两级防保员实行动态管理和末位调整。
二、加强了疾病综合防控工作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了《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了三级疫情报告网,规范了疫情报告和管理工作,实现了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网上直报和传染病疫情的个案化管理。
做到了疫情报告畅通无阻,提高了疫情报告的科学性、时效性和可靠性。为控制春季流感下发了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对肝炎、流脑、乙脑、a+cl脑炎,等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都分别进行了部署和组织实施。还根据季节特点制定并实施了《汛期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三、突出了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
1、为了防止霍乱的发生和流行,一是印发了霍乱防制工作方案,并成立了防控工作组织,二是对医疗卫生单位的相关人员、各乡镇防保站站长进行了霍乱防控知识培训,增强了疫情观念。并对其进行了培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对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工作是乙类传染病防制工作重中之重,基于此,制定了我镇病毒性肝炎防制工作计划,并加强了监督监测和肝炎门诊的管理工作。
四,认真贯彻落实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严格执行了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年初制定下发了《20xx年计划免疫规划、计划及考核标准》,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印发了《预防接种单位确认、审核工作实施方案》,规范了预防接种门诊。加大了常规疫苗工作的管理力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免疫规划工作,1-12月份对全镇2个接种点进行了督导检查,从总的情况来看,各接种点都有长足的进步。全年卡介苗接种率达99.57%,脊灰达97.9%,白百破97.44%,麻疹96.44%,乙肝98.58%,流脑95.72%,基础免疫接种率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在查漏补种工作中我站a+c,二破,麻腮风,乙肝,等疫苗补种12700余针次,今年我镇发生传染病5种,共171例:结核病11例(初阳病人8例,复阳病人0例,初阴病人3例);细菌性痢疾3例,腮腺炎1例,麻疹1例,感染性腹泻155例。
五、加强了结核病防治工作
认真加大了防治工作力度,与各接种点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做到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保证了督导管理到位。加大了结防知识的宣传力度,群众结防知识的知晓率大幅度提升。完善了三级防痨网络建设,强化了归口管理治疗工作。
六、加大了食品市场整顿力度:一是元旦春节期间对食品市场进行了监督检查,保证了节日食品安全。二是对食品加工厂进行了整顿,三是对学校食堂、工地食堂进行了督导检查。四是在大中型餐饮业中实行了量化分级管理工作。
七、做好健康教育活动
我站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共十次,刊登健康宣传栏十次,每两月开展一次大型宣传活动。发放健康宣传资料22568份,包括手足口病,等防治知识等健康宣传单。同时在医院的输液室与预防接种室进行了5次声响宣传,使广大群众的卫生知识知晓率达50%以上。通过群体责任医生的努力和不断的进行健康指导和干预,改变了一些群众的不良卫生习惯,真正做到疾病从预防开始。
八、抓好妇保儿童保健工作
我站的预防接种门诊为功桥镇示范化接种门诊,从今年年开始实行按天接种制,同时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做好了各项工作:儿童出生数480人,常住儿童293人,流动儿童187人。其中男婴257人,女婴222人,其中包括性别不明1人,产妇总数477人,其中3对双胎,产妨人数290人,产妇系统管理156人,剖官产活产数233人,住院分娩率100%,高危产妇数110人。7岁以下儿童3080人,5岁以下儿童2525人,3岁以下1593人。5岁以下死亡数共有6人,其中女婴5人,性别不明1人。新生儿死亡共有2人,其中女婴1人,性别不明1人。婴儿死亡共有1人,其中女婴1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共3人,其中女婴3人。6个月内母乳喂养情况调查32人,母乳喂养25人占78%,纯母乳喂养17人,占53%,人工喂养20人占62%。叶酸发放共464人,瓶数共发1912瓶。在外住院分娩补助共有240人。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达60%,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60%,5岁以下儿童体检人数625人,建卡数618人,服务人数1154人。产妇建卡体检人数358人,产妇早检人数195人,服务3579人次。
九、十项公共卫生
1、建立电子居民健康档案;25897人,
2、健康教育;24期,发放健康宣传资料:12种慢性病,讲座21次、咨询10次、参加人数1111。
3、预防接种每日开展,
4、传染病防治开展:6期,
5、儿童保健:625人,
6、孕产妇保健:464人,
7、老年人保健;3329人,率%
8、慢性病管理2596人,其中高血压2150人、率%。糖尿病446人、率%。
9、重性精神疾病管理;134人,在腰埠精神病医院就诊人数人,
10、卫生监督;
十、财务收入情况
1、接种收入元:164862元。县汇款元:购苗款元:110188元。人员工资元:
【关键词】 城乡居民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均等化 和谐社会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the equality of basic public health in Songzi,the contents of service are constantly developing.The service group are increasing year by year.The quality is improved.but recently there exist many problems such as.The pubic funds can‘ t satisfy the need of work.The quality of service group can′t catch up the upgrade of work contents.The arrangement of slow disease is below.How to make it develop.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ing in our city.I think it‘ s social united action that can realize it.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城乡居民,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等都能平等地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我市作为湖北省卫生综合改革试点县市,近几年来,医疗卫生服务在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筹资补偿等方面均进行了开拓性的实践和探索,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随着我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社会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呈上升趋势,面对这样的新形式如何结合医改方案,促进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力争让群众少得病,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意义
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政府的一项惠民措施。长期以来,由于存在的城乡差别,城乡居民在享有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促进城乡居民均等化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表明了政府对每一个人生存质量的关切,也彰显了政府维护健康公平的责任意识。所以说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是政府一项惠及城乡居民的民生工程,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公共卫生工作主要是对危害健康的因素进行早期预防,以达到减少疾病发生,延长寿命的目的,是一种投入低、见效高的健康投资。目前我市流动人口多,卫生资源相对贫乏,将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放在第一位,强调预防为主,体现了卫生工作的内在规律,是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的重大举措。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第53届卫生大会上《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卫生系统:改善绩效》报告显示,中国被列为卫生负担最不公平的国家,所以在2009年出台的新医改方案中,国家提出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其目的就是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影响城乡居民的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公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 我市公共卫生服务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不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市2235平方公里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曾经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自实施免疫规划以来,全市大量减少了麻疹、百日咳、白喉、肺结核、破伤风等传染病的发生和死亡率。近年来逐步扩大免疫规划项目,对甲肝、乙肝、麻腮风、无细胞百白破、卡介苗、脊髓灰质炎、麻疹、A群流脑、乙脑等九种疫苗实施免费接种;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初步遏制了艾滋病的蔓延势头,结核病实行免费服药,控制策略覆盖达到100%。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逐步规范,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列入社区重点管理。现已获得省级卫生城市称号,并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环境卫生进一步改善。控烟履约工作扎实推进,全市22家医疗机构和56所中小学被评为无烟单位。本市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前的8.2/10万降低到目前的1.5/10万,婴儿死亡率降为零,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也落实到位。卫生监督体系向基层延伸,食品、饮用水、公共场所、职业病、放射、学校、传染病防治、医疗服务以及血液安全等卫生监督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但是,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外来流动人口与本地户籍人口享受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尚有差距。由于外来人口自身流动性等客观原因,目前他们除享有计划免疫接种,结核病管理和其他传染病的管理外,而在慢性病、精神卫生、老年人等重点人群规范管理方面尚未开展,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和界定外来人员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享有的权利和相应的管理模式。二是不同区域人群公共卫生享有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别。总的来说城镇范围内的卫生资源多与农村,由此造成城镇和农村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服务资源有一定差距。三是三级卫生服务人员数量和能力水平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百姓的健康需求。医学行业是特殊行业,医务人员的技术能力水平是疾病诊治的第一要素,由于历史等原因,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数量和能力水平已经成为制约卫生服务继续发展的瓶颈,从医务人员的数量来看,以往的医务人员数量的配置是按照户籍人口制定的,显然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人员质量来看,我市公共卫生和全科医师的数量和能力水平显得相对不足。
要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需要系列的措施来保证,我市刚开始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一切尚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在此,就如何保证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顺利开展,本人借鉴国内外和其他县市的经验,并结合自己在基层开展此项工作以来的经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探讨实际可操作方法。
3 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探讨
3.1 加强财政投入是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前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能否得以顺利推进,财政投入是关键。根据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003—2009年,我国财政医疗卫生投入从831亿元增长到1277亿元,即人均年1213元的医疗卫生总费用支出中,仅98元由国家财政负担。因此,应加大财政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减少居民个人的卫生费用支出水平。2010年国家、省、市三级财政对我市卫生支出的总费用为16539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按国家规定的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加大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方’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成本保障等的投入。
3.2 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是顺利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前提。根据相关权威机构的调查,目前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年轻化不够,其中35岁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仅占39.4%,远低于临床技术人员的53.1%,并且中专及以下学历者占50%以上。我市公共卫生技术人才缺乏尤甚,市疾病预防中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仅占机构人员总数的45.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专业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45岁以上,占专业技术人员的67%,青年专业技术人员面临断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医疗、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于一身,目前由于待遇偏低,无法吸引高学历专业技术人员加入,一些新进的技术人员仅仅将目前岗位作为过渡,一旦取得相应资格后也纷纷离开基层岗位,所以我市目前急需公共卫生和预防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基层。为解决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在提高技术人员待遇的前提下,多方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骨干,为他们营造施展才华的舞台;另一方面可采取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送上级培训等手段,加强本地专业技术人员培养,要让他们体会到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视,自身价值在本职岗位上能得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