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范文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第1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范文

关键词:服务;社会;工作;进展;承担

中图分类号:C9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01

一、必须把围绕中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后勤服务业务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企业整体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重要业务领域。加快企业发展,确保和谐稳定,是企业各单位、各部门和全体员工共同的利益和追求,后勤服务虽然不在生产经营的一线,但要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担当重任,为企业排忧解难。因此,后勤服务一切工作必须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来开展,为企业中心工作服务。许多企业后勤服务单位的办公室,除了办公室日常的办文、办事、办会三大基本任务外,还承担着本单位维护稳定等诸多的重要任务。围绕中心,要求企业后勤服务单位的办公室的一切工作必须始终站在整个企业的角度和高度,结合后勤服务工作的特点和办公室自身的特点,坚定不移地落实单位的工作部署,切实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企业的后勤服务业务尽管不同于主体生产经营业务,但如果工作不到位,同样会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严重影响。所以,企业后勤服务单位的办公室必须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抓好日常管理,确保后勤服务系统各项指令坚决落实,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可靠的保障;后勤服务业务繁杂,涵盖与员工家属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必须从员工家属的需要出发,确保各方面的工作有序推进,为广大员工生活提供优质的服务;后勤服务连着千家万户,每项工作涉及员工家属的切身利益,必须从和谐稳定的高度出发,密切关注各个方面的动态和苗头,组织各个方面的力量,全力以赴做好维护稳定的工作,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必须把服务大局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近年来,随着经济领域改革的深入推进,许多国有企业先后经历了不同形式的重组整合,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员工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与此同时,随着改革的纵深推进,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和深层次的矛盾不断暴露,新的形势不仅给企业带来很大压力,更给后勤服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后勤服务单位的办公室工作必须服务大局。什么是大局?保障生产、服务生活、维护稳定就是大局,服务大局,是后勤服务单位的办公室全部工作的重点,也是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必须准确把握大局,坚持与时俱进,突出工作重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发挥强梁纽带作用。

一是抓好调查研究,在提升参谋高度上取得新突破。要组织力量,及时了解基层工作的重点、难点、弱点;主动研究国家、地方政府在社会管理等方面与后勤服务业务相关的政策;广泛了解员工家属对后勤服务工作的认知和合理诉求;把调查研究作为一种常态,形成长效机制,通过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调研,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是突出综合协调,在发挥整体合力上取得新突破。许多企业内部的后勤服务单位的办公室,对内承担着联系企业机关、协调基层单位的职能,对外许多业务直接面对地方部门。办公室必须进一步突出综合协调,确保上级重要决策、重点工作,本单位重大部署及时在各部门、各基层单位落实;同时,进一步完善工作体系,畅通上情下达、下情上传渠道,切实提高协调的实效性,发挥整个后勤服务系统的整体合力。

三是抓实督察督办,在强化执行能力上取得新突破。企业内部的后勤服务工作特别是督察督办事项,均涉及员工家属的切身利益,要把督察督办作为提高执行力的重要手段,严格落实企业的有关要求,完成企业安排的督察督办事项;加强后勤服务系统督察督办工作,对督办事项严格督办时限、任务,加强检查,增强落实的硬度,切实提高督察督办的质量,保证工作成效;在推动企业以及本单位重要部署、重点工作上,抓牢“着力点”,抓准“梗阻点”,抓实空白点,不遗余力地抓好检查,确保各项工作全面落实。

四是紧盯舆情信息,在做好正面引导上取得新突破。后勤服务业务点多面广,许多工作受到员工家属的高度关注。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强舆情信息、特别是网络舆情的管理。办公室和基层单位必须指定专人,随时关注网络信息,同时,掌握员工家属通过等正常渠道反映的不同信息,及时做好答复。对各种倾向性苗头或者反映的问题,积极疏导、引导,认真对待问题,仔细研究工作,切实做到群众有所呼,单位有所应,矛盾不回避,真正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将各种不稳定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努力把团队建设作为能力提升的关键点

后勤服务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要求后勤服务单位的办公室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把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作为全部工作的目标,努力打造作风过硬、业务过硬、工作高效的和谐团队,适应后勤服务业务的需要。

1.培养过硬作风。要教育引导全体工作人员在思想上坚持“四讲”,即讲政治、讲形象、讲奉献、讲团结;在工作上追求“四新”,即理论武装要有新提高、业务素质要有新进步、解决实际问题要有新突破、争创一流业绩要有新成效,努力做到工作“零差错”。

2.打造一流团队。要进一步健全专业培训和业务交流机制,办公室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中业务学习,下属的科室每周组织一次业务学习,理解企业以及后勤服务系统重要会议、文件精神,掌握工作重点,不断提高公文写作、会议组织、工作协调、维护稳定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同时,在后勤服务系统内每年至少组织两次集中学习和业务交流,不断提高水平,增强后勤服务单位办公室系统的整体工作能力。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3.完善工作机制。办公室必须完善内部的制度、标准、规范、流程和体系,进一步优化办文、办事、办会的程序,使各项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做到工作内容全覆盖,服务区域无盲区,以后勤服务单位办公室的有效运转,确保单位政令畅通,高效运转。

4.提高服务能力。办公室人员要认真学习,围绕后勤服务系统重点工作,主动谋划,一要勤动手,参到点子上,谋到要害处;二要勤动腿,走向基层,掌握情况,超前谋划,做到办文精,办会细,办事实,以过细的工作,不断提高办公室整体工作能力,提升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为员工服务的能力。

第2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范文

卫生监协管服务是一项惠及全体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是贯彻“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重要内容,是目前卫生监督在基层重要的网底,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在各乡镇、社区建立卫生监协管制度,是建立健全基层三级卫生监督网络,解决基层卫生监督相对薄弱问题的重要措施,是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国家关爱民生、彰显政府责任的重要体现,同时,是对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实践的一大丰富。因此,有必要根据基层卫生机构监协管工作的现实情况,做出正确评价,发现相关问题,不断促进服务工作的完善,这是本文写作的立足点。

1A区基层卫生监协管工作情况调查结果

通过对A区的调查来看,基层卫生监协管工作突出反映在公共卫生场所的卫生许可证拥有情况、卫生监督员检查频次、卫生监督员的吃拿卡要情况、卫生监督员卫生要求提出情况、以及对卫生监督员服务评分情况这五个方面。

卫生许可证拥有情况。在本次被调查的154个公共卫生场所里,有148家拥有卫生许可证,占总体的96.1%;另有6家没有卫生许可证,占总体的3.9%,个别场所存在健康卫生方面隐患。

卫生监督员检查频次。在本次被调查的154个公共卫生场所里,有121家被卫生监督员检查过3次及3次以上,占总体的78.6%;有18家被检查过两次,占总体的11.7%;还有15家仅被检查过1次,占总体的9.7%,部分监协管人员存在工作不积极的现象。

卫生O督员吃拿卡要情况。在本次被调查的154个公共卫生场所里,有6家反映卫生监督员在检查时存在吃拿卡要的现象,占总体的3.9%;有148家反映卫生监督员在检查时没有吃拿卡要的现象,占总体的96.1%,个别监督协管人员在工作作风上存在问题。

卫生监督员卫生要求提出情况。在本次被调查的154个公共卫生场所里,有147家反映卫生监督员在检查时能够提出卫生方面的相关要求,占总体的95.5%;还有7家反映卫生监督员在检查时未能提出卫生方面的相关要求,占总体的4.5%,个别卫生监协管员的相关工作并未做到位。对卫生监督员服务评分情况。在本次被调查的154个公共卫生场所里,有5家给卫生监督员的服务水平打出了6分,占总体的3.2%;有3家打出了7分,占总体的1.9%;有24家打出了8分,占总体的15.6%;同样有24家打出了9分,占总体的15.6%;而有98家打出了10分,占总体的,63.6%,相当一部分的卫生监协管员的工作水平不能令居民满意,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2A区基层卫生监协管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相关工作人员结构存在问题

卫生监协管工作人员的结构主要分为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教育程度),根据对A区实地了解,尚有一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卫生监协管工作人员年龄偏大,超过了50岁;另有一部分卫生监协管工作人员的文化程度不高,相关专业资格和职称达不到要求,同时,还存有缺乏编制的问题。

2.2部分区域的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不到位

部分公共卫生场所在公共卫生问题上存在不够规范的情况,个别公共卫生场所不具备卫生许可证;部分公共卫生场所未能很好地将卫生许可证及从业人员健康证公开悬挂于经营场所内,有的场所未悬挂从业人员健康证,还有的场所两证都未悬挂。

2.3个别工作人员存在严重的工作作风问题

个别卫生监协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存有严重违反相关工作纪律的恶劣问题。有个别的卫生监协管工作人员在卫生监协管服务中,利用职权之便,对一些公共卫生场所的店主进行吃拿卡要的严重违纪行为,这种行为是绝不能忽视的。

2.4相关考核体系不完善

考核体系实质上是一种评价与控制手段,它将卫生监协管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同其工作成绩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它又是促进相关工作人员认真工作的保障和激励机制,唯有丰富和完善的考核体系才会激励工作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所以,上述一系列卫生监协管工作人员效用不足的问题,也在客观反映着这种控制手段的无力,甚至是缺失。

3对策思考与建议

3.1强化卫生监协管人员队伍建设

完善的卫生监协管服务必以强大的工作队伍为基础,大力提高卫生监协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前提。首先,要完善卫生监协管工作队伍的人才管理机制,合理优化卫生监协管工作队伍的结构,如: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等。其次,加强对卫生监协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培训以及综合服务水平,提高卫生监协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特别是提高服务能力,不断加强服务意识和德育教育,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

3.2加大对卫生监协管服务的现实投入

卫生监协管工作人员的工作是属于基层卫生服务管理工作,由于现实原因,部分地区基层卫生服务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卫生监协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上更多地投入,这样卫生监督员也便会更加辛苦,所以,可通过适度提高卫生监协管工作人员工资收入及福利待遇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整套合理的激励机制,来促进卫生监协管工作人员对工作更加认真负责,这是一种保障性措施。

3.3严格考核,突出纪律

完善相关卫生监协管工作的考评制度,有助于客观评价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促进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水平,同时也可作为激励工作人员的重要依据;必须严格整治个别卫生监协管工作人员的严重违纪行为,肃清其违纪行为所导致的恶劣影响,提升卫生监协管工作队伍的健康形象,不断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这是一种控制性手段。

参考文献:

[1]徐耘.基层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推进中面临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卫生监督,2012.

[2]张丽.成都市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管理现状及改进建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

[3]周清华.杨浦区区域卫生监督协管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卫生监督,2012.

[4]李建玲.镇江市卫生监督协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卫生管理,2012.

第3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范文

关键词:公共卫生;均等化;基尼系数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等,进一步导致了省际间在公共服务水平上的较大差距,影响整个经济的有效运行。本文运用基尼系数与变异系数等指标对我国31省区的公共卫生均等化水平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分析方法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主要采用基尼系数、变异系数来分析我国公共卫生均等化的水平。基尼系数通常用字母G表示,其值在0和1之间。G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本文采用Silber(1989)基于矩阵算法的基础上给出的简便算法。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

1.公共卫生经费的均等化分析

(1)公共卫生经费规模差异

从2006年我国各省卫生经费支出占当地GDP比重来看,省区间比重差异比较明显,但由于比值的相对性和各地GDP水平较大差距,尤其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图像局部出现明显的波动。

(2)公共卫生经费人均差异

我们采用较为平稳的各省公共卫生经费人均支出,利用基尼系数和变异系数对人均卫生经费进行差异分析,以消除整体分析带来的误差。

由数据绘制的图形可知,基尼系数曲线所反映的各省人均公共卫生经费差异的状况基本吻合了国家财政政策的转变,且变异系数曲线与基尼系数曲线所表现出来各省人均公共卫生经费的差异的趋势基本符合。

下面分析各省人均公共卫生经费的变异系数。从1997年到2006年,所有变异系数都在0.7以上,其中有9个年份在0.8以上,2个年份达到0.9以上,说明各省人均公共卫生经费的差异十分明显。而且这一指标比较稳定,并没有因时间的变化表现出较大的变动。

基于以上对各省人均公共卫生经费的分析,我们看出各省人均公共卫生经费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其差异的变化随着财政政策的转变有所变化,2005年和2006年的各省人均公共卫生经费基本保持了相对较低的差异水平,说明均等化水平相比之下有所提高。

2.公共卫生服务状况的均等化分析

本文选取2006年每千人卫生机构数、每千人卫生机构人员数、每千人卫生机构床位数三项指标,来分析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状况的省际差异问题。

(1)卫生机构数的差异

从极值比来看,2006年全国每千人卫生机构数平均水平为0.26个,各地区在0.13~0.47个之间浮动,变异系数为0.354,基尼系数为0.195,说明卫生机构数的不均等化水平在卫生机构数、卫生机构人员数和卫生机构床位数这三者之间是最大的。

(2)卫生机构人员数的差异

从极值比来看,2006年全国每千人卫生机构人员数平均水平为4.88人,各地区在2.69~11.21个之间浮动,变异系数来为0.347,基尼系数为0.168,二者均介于卫生机构人员数和卫生机构床位数的相应数值之间,因此,每千人卫生机构人员数的差距需要引起注意。

(3)卫生机构床位数的差异

从极值比来看,2006年全国每千人卫生机构床位数平均水平为2.45个,各地区在2.10~5.16个之间浮动,变异系数来为0.263,基尼系数为0.133,说明卫生机构床位数的不均等化水平在卫生机构数、卫生机构人员数和卫生机构床位数这三者之间是最小的,但从极值比来看卫生机构床位数的差距也不可忽视。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可见我国省际间的公共卫生服务状况不均等化水平比较明显,经济发达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较高,各方面都较完善,而在经济落后地区特别是西南边陲公共卫生服务则明显不足。

三、结论与建议

基于以上的实证分析,为促进我国公共卫生均等化水平的提高,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要建立多层次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医疗服务的全民覆盖。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推广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卫生支出向次级卫生机构和经济落后的地区倾斜力度,把初级医疗服务作为政府卫生投入的重点,实现基本医疗服务的全民覆盖。

第4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范文

鸡泽县自2011年起,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对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支出,由县政府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统筹安排。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政府补助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核定。对实行村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药品零差率销售给予补助,补助资金由省、市、县按比例分担。对乡村医生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按照基本公共卫生的种类,确定了合理的比例。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方面,创新了多渠道补偿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取消的15%药品加成部分,通过医保基金和财政补助资金双渠道予以补偿。对经常性收支实行“明确范围、核定收支、差额补助、总量控制”的管理方式,对建设发展项目实行“核定计划、专项补助、包干使用、绩效考评”的管理方式。此外,对符合设置规划的村卫生室,政府采取定额补助的方法给予支持,对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所需支出,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中按规定标准安排。

1.建立了稳定补助渠道。落实政府专项补助和调整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常性收入仍不足以弥补经常性支出的差额部分,由县级政府在年度预算中足额安排。

2.制定了具体的补助办法。根据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科学合理、全面细致的经常性收支核定和差额补助具体办法,提高绩效考核结果的准确性,确保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3.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严格落实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办法,实行收支两条线,基本医疗服务等收入全额上缴,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的经常性支出由政府核定并全额安排。

4.鼓励合理创收。在核定收支、核定补助不变的前提下,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服务质量、增加服务项目获得合理收入和利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获取的合理利润全部留用,50%用于事业发展,50%用于职工奖励。

5.设立事业发展基金。效益好的单位按照医疗收入5%的比例提取事业发展基金,缴入社保专户,专项用于保障卫生院事业发展。

6.设立风险基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实行药品零差率开始,每月按其业务收入的1%提取医疗风险基金,专项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事故赔偿,防范债务风险。医疗风险基金在经常性支出中列支。

二、相关建议

(一)考虑到县级综合改革财政压力很大,建议中央加大基层综合改革的补助力度,并列入补助基数。基层综合改革是医改的新生事物,财政部已拿了一部分资金支持地方,但总量偏少。建议中央进一步增加奖补资金数额,并将补助资金列入补助基数。

(二)考虑到做好基层卫生机构收支核定工作仍有难度,建议国家继续出台基层卫生机构收支核定的细则和政策。完善基层卫生机构财务制度,规范财务记账科目,建立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切实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监管。

(三)考虑到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资金使用缺乏具体的规定,建议国家明确分项目支出标准。国家制订了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类别,但各项所占补助经费的比例,没有统一标准,尽管河北省根据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数和任务情况,出台了所占补助经费的比例,但基本公共卫生开支内容没有明确范围,且完成的目标和任务量也不好考核,各地在具体执行中没有可依据的量化标准,绩效考核难度较大。建议国家制定基本公共卫生分项目的补助标准,按工作量拨付资金。

(四)考虑到绩效工资基础部分和奖励部分比例不合理,建议允许地方自行确定绩效工资的比例。绩效工资是绩效考核的结果体现,如果绩效考核不能如实反映实际绩效,拉不开绩效差距,职工的收入水平也难以拉开差距,长期下去,就会回到“大锅饭”机制。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参照事业单位和公教人员工资标准执行基础部分70%,奖励部分30%的标准,没有体现医疗部分多劳多得的原则,不能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建议国家出台政策,允许地方自行确定绩效工资的比例。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高,农村医疗技术和医疗条件亟待改善。

(五)考虑到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高,农村医疗技术和医疗条件亟待改善,建议建立全方位、多渠道、多元化的农村医疗卫生资金筹措和服务机制。乡镇和村级,普遍存在人才匮乏、设备不足的现象,甚至连心电图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洗胃机等必备设备也没有。因此,许多乡镇卫生院不能满足参合农民的医疗需求,农民患者在当地难以得到有效治疗,半数以上的病人在县或县以上医院住院,不仅增加了农民的费用支出、加重了农民看病负担、造成了农民看病困难,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造成乡村医疗资源的闲置。政府不仅需要解决农民无处看病的问题,而且更需要解决农民无钱看病的问题。但是,政府有限的财力与农村医疗卫生的需求仍然是一对突出矛盾。因此,在政府推动和财政支持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中,必须在整合卫生资源、降低医疗成本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从而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效率和服务水平。这就要求:在医疗机构的布点上要根据农民需求、政府财力和当地实际,本着资源共享、按需布点、区域设置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在农村医疗和计生机构的关系上要本着整合资源、服务农民、减少浪费的原则,打破条块分割,提高服务能力、减少设备闲置、节约医疗资源;在管理体制上是应整合城乡医疗保障机构,进一步深化乡镇卫生院改革,理顺乡镇卫生院人、财、物管理体制和农村医疗卫生资金的运作机制;在服务体制上要引入竞争机制,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的同时,积极挖掘社会潜力。

第5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范文

健络、完善机制,全面覆盖、规范管理。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村居、社区、专业机构三级管理网络,不断创新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适应城镇化建设,运行有效的以村居为单位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模式。

三、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1、加强网底建设

加强乡医管理,强化乡医公共卫生职责,根据《关于在我市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中充分发挥乡村医生作用的通知》精神,在社区公共卫生工作中充分发挥乡医作用。根据村居人口和城镇化进程,结合乡医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每个村居设1-2个乡医负责辖区内公共卫生工作。其中张贵庄街、丰年街及新立街、万新街部分居委会等没有乡医设置的地区,工作由社区站医生承担,充分发挥居委会、社会工作者作用。根据《*市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标准》对乡医或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居委会或社会工作者进行补助。

2、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体制机制

⑴加强儿童预防接种与儿童保健门诊建设

加强儿童预防接种与儿童保健门诊职能建设,合理配置门诊人员和设施,明确工作职责,加强质量管理,切实提供优质的预防接种和儿童保健服务。完成儿童疫苗接种信息的汇总、上报、接种反应监测与处理,加强疫苗和冷链管理,做好儿童疫苗接种管理,及时登记和核对接种信息,完成儿童系统保健服务和信息收集工作。

⑵完善妇女保健和计划生育科建设

按照妇幼保健相关工作要求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相关要求设置和完善科室建设,合理配置人员、房屋,强化工作管理,高质量完成辖区内孕产妇系统保健服务、妇女保健服务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⑶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团队

以公共卫生项目为主线,以村居为单位,统筹中心工作人员,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建立公共卫生管理包村(居)制,根据单位和辖区内实际情况,设置专人包村或专组包村。组织和实施相关工作,提供以健康为中心的优质健康服务。

⑷建立公共卫生管理科(团队)

统筹中心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和职责,建立公共卫生管理科或者是具有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团队,负责辖区和本中心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加强技术指导检查,做好辖区内乡医和社区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的指导与管理,定期组织召开工作例会和工作培训。并负责做好院内传染病疫情报告、门诊登记管理、慢病和死因监测、健康教育及基础档案管理。

⑸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管理机制

建立信息核对制度。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门诊、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科每月定期核查工作完成情况,并将相关信息反馈到管理科,由管理科组织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乡医或社区站医生组织实施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

建立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中心工作例会、乡医例会,沟通信息、研究和部署工作。

建立完善考核制度,定期对工作完成质量和数量进行考核评估。

3、强化专业机构职能

疾控中心与妇幼保健院要切实履行专业机构职责,发挥专业机构龙头作用,加强业务指导,提高业务指导效能,定期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情况进行评估信息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加强业务的研究,制定科学的公共卫生管理策略,有效提供技术支撑,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水平。

4、完善考核评估制度

制定《*区卫生局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实施方案》明确社区公共卫生工作标准。定期组织社区公共卫生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对拨付社区公共卫生专项资金。

各社区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对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数量进行考核评估,结果作为兑现乡医补助和中心职工个人分配和年终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

5、完善责任体系

建立责任追究制,明确工作职责和责任。根据职责与分工,对照工作进行奖惩。对不达标的单位予以通报;连续考核不达标的单位予以警告和责令限期整改,对单位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以上工作责任中如因专业机构不能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导致,追究专业机构负责人或相关人员责任。

四、组织实施

1、明确责任乡医(去年12月15日-26日)

各社区服务中心根据辖区情况和乡医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每村根据村居人口及城镇化进程情况,设1-2名乡医负责相应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其中张贵庄街和丰年街由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或居委会、其他社会工作者承担。12月26日前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报乡医和社区站名单。

2、召开启动培训会(去年12月25日)

启动三级管理模式,明确各岗位和乡医职责,明确经费补助标准,明确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3、建立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去年12月26日-31日)

⑴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明确单位公共管理组织体系,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各项工作制度。

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乡医和社区站医生建立辖区儿童、孕产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底册。

4、强化实施(今年1月1日-今年7月31日)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运行三级管理模式,专业机构和卫生局相关科室加强工作督导与检查。

5、工作验收与总结(今年8月1日-今年9月30日)

组织专业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评估三级管理模式运行效果。总结和推广经验,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

五、经费补助

1、补助标准

根据《关于在我市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中充分发挥乡村医生作用的通知》和《*市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标准》进行补助。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居委会或社会工作者补助参照乡医补助标准。

2、经费支付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对工作考核结果,依据工作量和补助标准计算额度,采取年初预付和年末结算方式进行核算和支付

六、工作要求

1、提升社区公共卫生与健康服务水平

各单位和专业机构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认真研究工作,明确各岗位和乡医职责,明确经费补助标准,明确单位内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院加强对社区公共卫生工作指导检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进一步提升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切实为百姓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

2、不断创新与完善,提升管理体系的科学性

各单位要认真研究工作,积极探索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的新思路、新举措,不断创新、不断完善,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工作质量。

第6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范文

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农村;粤西地区

[中图分类号]R1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047-01

在新医改方案中,对有关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内容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具体:普及共卫生服务,优化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结构及内容,为城乡局面提供各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如健康教育、疾病防控、计划生育及妇幼保健等。分析新医改方案内容可知,农村已成为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点区域。本文以粤西地区为例,调查分析了该地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利用情况,并提出了若干建议,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粤西地区3个区县的12个乡镇(1个区县抽取4个乡镇),收集相关函调数据、入户调查数据。①函调数据。该项数据源于粤西地区12个乡镇,调查内容: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情况、预防接种及计划生育、疾病防治、服务人口等。②入户调查数据。采用随机抽样法从12个乡镇中选择3个乡镇10个村开展入户调查,调查内容:参与调查的人口基本信息、公共卫生服务认知程度与开展利用情况。

1.2研究方法创建数据库,并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方法:多因素方差分析、描述性分析等。

2 结果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数据分为函调数据与入户调查数据。函调数据:包括了3个区县的12个乡镇,分别用A1、A2、A3来指代区县。入户调查数据:共收回有效问卷256份,男108人(42.19%),女148人(57.81%);5人小于25岁(1.95%),31人25-35岁(12.11%),39人36~45岁(15.23%),55人46-55岁(21.48%),81人56~65岁(31.64%),45人66岁以上(17.58%);90人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35.16%),97人初中(37.89%),45人高中(17.58%),24人大专及以上(9.37%)。

2.2各区县公共卫生服务开展利用情况分析对3个区县各乡镇的卫生服务开展比例分析发现,各地区均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但开展程度存在地区间差异(P

2.3农村居民认知度分析从两个方面对农村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认知度做了分析,具体:是否愿意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结果分为十分愿意、愿意及不愿意、极不愿意四种,各赋值1分、2分、3分、4分;觉得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是否有必要,结果分为很有必要、必要、不必要及很不必要四种,各赋值1分、2分、3分、4分。结果显示,A1区对公共卫生服务的平均愿意度分值为1.325,A2区为1.516,A3区为1.353,三区愿意度分值均介于1~2分间;A1区对公共卫生服务的平均必要度分值为1.463,A2区为1.447,A3区为1.379,三区愿意度分值均介于1~2分间。由此可知,农村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认识较好,认知水平越高,越愿意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3 讨论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是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一环,是医改政策深化推进的重要保障。就目前所调查地区的实际情况而言,尚存在供给短缺与分配不均等现象,尽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取得了一定的开展成效,但各地区之间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造成了地区间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水平的不同。从本次调查来看,影响一个地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因素是多样的,但总结起来无外乎以下几点:人员方面,制度方面,设施方面,资金方面。因此,政府有必要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引导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整体素质,再增加适当的资金投入,确保医疗卫生设备的配置到位。

从调查来看,农村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认知普遍偏低,地区间差异也很明显,其原因就在于宣传教育不到位,农村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认知越少,其主动参加公共卫生服务的意愿就越低。因此,有必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形式做宣传,村卫生室,乡镇卫生所也可以为农民免费提供宣传材料,或是开展免费服务项目,逐渐使农民认识到参与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

第7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范文

一、巩固优势促发展,继续将公共卫生项目专项活动开展到底。根据我们的工作经验,充分发挥公共卫生专业服务队伍的优势。分2组工作按照要求完成随访、查体工作。加强老年人、慢性病,糖尿病的管理工作。必须做好完善好各项记录,特别是第一季度考核我院因为档案里面没有粘贴化验单十分惨重。认真吸取教训,规范服务、规范材料、做好自我保护。

二、以健康教育送健康,以健康促宣传。本着固有的健康教育基础抓好知识讲座、健康干预措施工作为群众提供健康知识。做好健康教育宣传折页的发放,作好记录,避免劳而无功做了大量工作,因为没有领取签名被扣分。留好健康音像资料播放记录。做好材料发放,营造铺天盖地的公共卫生舆论氛围。

三、抓管理,重服务提升0———6岁儿童保健水平。按照县考核办潘院长的业务指导,完善表格通过与计生办、防保站、相结合扩大范围增加应保人员做好分类建册、建卡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查体以免费项目为主,以自费项目为辅做好来院0—=—6岁儿童查体工作。

第8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范文

社会公共服务“民进公退”

从去年年底开始,中央组织部就已经率先在扶贫改革上发力,取消对贫困地区领导干部GDP考核。看似松绑,但转为对扶贫成效的考核更能考验地方主政领导过日子的能力。

钱如何花,各地都有自己的盘算,但扶贫开发仍旧是很多扶贫任务繁重省份的财政支出大头。在很多国家级贫困县,甚至只能依靠转移支付给公务员、老师等发工资。因此,财政资金在那里或多或少都能和扶贫扯上关系。

地方政府的日常工作,很大程度是向百姓提供公共服务。但长期以来,政府垄断公共服务的供给渠道也造成了一些现实的问题:医院诊疗水平低下、公立养老院人满为患,等等,凡是能和“公”字扯上关系的机构,都或多或少地背离着市场规律,无法提供完全令民众满意的服务。而贫困地区花钱,政府则有更大的决定权,上述情况更为普遍。

2013年7月31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工作。会议明确,将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等承担。各地要在准确把握公众需求的基础上,制定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

9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就是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承担,并由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费用。

10月29日,财政部印发调整后的《政府采购品目分类目录》,当中涵盖包括医疗卫生和社会服务、农林牧副渔服务在内的24大项政府采购服务的内容。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内容为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公共服务,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这些服务集中在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文化体育及残疾人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

其实从2012年开始,财政部就提出了每年通过民政部门向社会购买一定金额的公共服务,并拿出了包含一些服务的目录,但更多的是针对中西部或贫困地区推出的。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政府采购公共服务,对于农民而言颇为陌生,但很多人已经享受到了它的实惠。

69岁的陈树梅20多年前就时常头晕,不知是啥毛病,经过乡卫生院的一次体检,才知道是得了高血压。

说起那次体检,老人记忆犹新。当时,村里的大喇叭通知,让村民到乡卫生院免费体检,车接车送,65岁以上的管饭,吃饭的时候还给老人们讲课,告诉大家如何预防、治疗疾病,当时村里的人差不多都去了。体检后,卫生院给每人发了一条围裙和一个挂历,老人拿出围裙给记者看,上面的话很温馨:“愿我们共同努力,让健康伴您一生!”下面是乡卫生院的联系电话。

从2009年12月到现在,老人一年两次免费体检,都是乡卫生院组织的。陈树梅的经历,是河南省武陟县开展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一个缩影。2009年以来,该县探索出以“合同管理+绩效支付”为核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购买模式,让当地的老百姓受益良多。

2009年1月,中国农村卫生发展项目(简称“卫十一项目”)在武陟县开始实施。这一项目是我国政府利用世行贷款和英国政府赠款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从当年9月起,武陟县利用这一项目平台,将9大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分为10个服务包,打包购买,先在圪店乡、乔庙乡等乡镇试点,2010年10月推向全县。

该县卫生局负责人介绍说,他们先是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制定出每个服务项目的操作指南,明确服务的内容、流程、规范,让服务机构有据可依。然后,以项目流程测算法为主要方法,以整个服务流程发生的实际费用来测算服务包成本,以确定服务的价格。

根据项目实施第二年得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测算报告,10个服务包总成本是人均20.38元,其中服务成本人均18元,监督成本人均0.53元,管理成本人均1.85元。服务成本是指向乡村两级服务机构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需资金;监督成本是指县级对乡镇卫生院(包括对抽取的村级)进行绩效评价和第三方监督,以及不定期督导发生的费用;管理成本包括县卫生局进行方案设计、培训、资料印刷等所需费用。

服务成本测算表列出了每个服务项目的权重、乡村两级服务机构的成本及所占比重。例如,高血压健康管理项目,分项权重为14%,服务成本是人均2.5元,其中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分别占40%和60%,分别为1元和1.5元。10个服务包合计,乡村两级分配比例为6∶4。

在试点阶段,县卫生局卫十一项目办与试点乡镇卫生院签订服务合同,约定双方的职责与权利、服务包内容、实施方案和绩效考核标准等;试点乡镇卫生院再与村级服务机构签服务合同。在全县推开后,改为由县卫生局直接与各乡镇卫生院签订服务合同。

“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乡村两级服务机构需要密切协作,利益捆在了一起。”当地的一名村医说。

武陟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采取以乡为中心的总负责制,乡村两级共同承担,每个项目都根据乡村两级的服务能力划分各自的职责,并在服务合同中进行确定。乡镇卫生院要对村卫生室提供技术指导,进行监督评价,并支付服务报酬。

实施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后,乡村服务机构的服务理念开始转变,变被动提供为主动参与。因为利益有保证,很多卫生院的业务骨干主动要求搞公共卫生服务,从侧面也保证了服务的质量。

同时,群众的健康保健意识明显提高,变被动医疗为主动保健。例如,高血压患者在村卫生室就诊率提高了40%,村民有了疾病不再扛着。乡镇卫生院门诊人次、住院人次也都明显上升。

该试点实施的两年多时间,全县建立居民健康档案9万户,占总户数的50%;为2.1万65岁以上老年人实施健康管理,管理率达到95%;高血压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由2009年12月的42.3%提高到66%;糖尿病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达到70%;孕妇、儿童的系统管理率分别达到86.5%、90%。

发挥社会的服务能力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在积极探索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社会组织进入公共服务领域。2012年和2013年中央财政先后安排共4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累计包含847个项目,涉及十多个省市的社区服务、养老服务、医疗救助、受灾群众救助、教育培训等领域。

自2003年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如北京、上海、广州、浙江等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探索不断增多,形式多样,购买的领域涉及教育、公共卫生和艾滋病防治、扶贫、养老、残疾人服务、社区发展与矫正、环保、政策咨询等诸多方面,购买资金逐年增加。如2005年至2007年浦东新区政府购买服务资金累计达1.24亿元;深圳市2006年至2009年共投入2.12亿元资助500多个社会组织实施“居家养老”等项目。2010年上海各级政府通过购买服务、补助等形式为社会组织提供资金37.89亿元,2011年更达到41.02亿元。上海、广东、无锡、宁波等地还陆续出台了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规范性文件,探索相关的制度建设。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为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社会服务、医疗卫生、人口计生、住房保障、公共文化等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此外还明确了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两个领域也是基本公共服务重点任务,包括:行政村通公路和客运班车,城市建成区公共交通全覆盖;行政村通电,无电地区人口全部用上电;邮政服务做到乡乡设所、村村通邮;县县具备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和环境监测评估能力;保障城乡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等。

甘肃省在基本公共服务向贫困地区延伸方面做了探索。为了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甘肃省以提高贫困地区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为重点,加快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向贫困村覆盖,努力实现贫困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今后的扶贫开发中,甘肃省级财政力争每年对58个片区县均衡性转移支付增幅高于全省对县转移支付水平3个百分点以上,主要用于职业教育、劳动力培训、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项目。省发改委将积极指导贫困县编制规划、制定标准、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资源,构建起规范化、标准化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为了让更多的适龄儿童就近就地入学,最大限度降低辍学率,甘肃将统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在2016年实现每个乡镇有一所中心幼儿园的基础上,支持人口较多的建制村建设村级幼儿园。并将加快中小学校舍改造和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提高职业教育能力,力争贫困地区各级教育水平达到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目标要求。

公共卫生方面,甘肃将健全农村疫病防控体系,到2016年,使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每个乡镇卫生院都有全科医生,完成空白村卫生室建设,建制村标准化卫生室覆盖率达到80%。到2020年,在一县一所标准化医院的基础上,再为每个县建设一所标准化医院。

另外,甘肃还将加强贫困村的基层文化和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到2016年,使一半的建制村有标准文化活动室,基本实现乡镇有综合文化站,建制村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五保供养、新农保和临时救助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扶贫开发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到2020年使农村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第9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范文

一、保基本,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就是要通过提高保障水平、经办服务水平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来提高医疗保障和服务水平,使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一)巩固提高新农合保障能力。结合新农合筹资标准的提高和群众报销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新农合报销政策,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标准,使参合群众得到最大程度的实惠。下步,将肿瘤化疗、肾透析、老年白内障纳入新农合特殊病种门诊补偿范围;对先天性心脏病、急性白血病、单纯性唇裂三类疾病的0-14周岁(含14周岁)农村儿童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先天性心脏病人按住院认定费用的100%比例报销。

(二)大力改善经办服务。完善新农合网络建设,新农合各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当场结算,方便群众报销。明年对新农合网络进行系统升级和软件更新,并积极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更科学、规范的筹资模式和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同时,探索使用合作医疗卡代替合作医疗证,简化筹资手续,实现实时监管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报销行为,确保资金安全。

(三)推广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大公共卫生服务特别是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主线,在基层医疗机构推行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计划免疫、疫情管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型精神病患者管理等九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点使用社区卫生服务协同应用系统,建立电子化健康信息档案。到年底农村居民建档率达到60%,城市建档率达到90%以上,有效提高群众防病能力。

(四)提高爱国卫生运动水平。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广农村改则工作。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力度,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85%和80%。每年2次免费对农村饮用水进行水质监测,对监测中发现水质不合格、不达标的,及时反馈给水务、镇区街政府等相关部门,由其负责落实水质改造工作措施,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

二、强基层,进一步优化群众就医环境

就是要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引导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聚集,使更多的城乡居民不出社区、不出乡村就能看上病,逐步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群众看病就医的首选之处。

(一)加大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造和建设力度,提高硬件质量。要加快新区人民医院建设工程推进力度,明年年底完成门诊楼、特检楼的主体框架工程,完成病房楼主体工程的30%。加快下丁家、七甲、芦头卫生院改建工程进度,年底前完成土建主体工程。要按照省级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完善用房、设备仪器等硬件配置,进一步改善村卫生室就医环境,引导群众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

(二)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升软件水平。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优化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结构。通过继续医学教育、成人学历教育、大练兵活动等方式,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不断提高医疗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对乡医采取两级培训,一是依托市卫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遴选市人民医院等市级医疗专家,每年统一对乡村医生开展系统化培训;二是卫生院对乡医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村卫生技术服务水平。

(三)深入推进“卫生强基”活动,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开展“卫生强基”活动,由上一级医疗机构派出技术骨干到下一级医疗机构,通过坐诊、开展手术、临床带教等方式,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使基层群众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明年二级医院对口帮扶全市13处镇区街卫生院,镇区街卫生院对口帮扶26处村卫生室。

三、建机制,推动卫生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就是建设完善药品基本药物招标采购、临床路径管理等一系列机制,确保医药卫生体系规范有效运转,有效降低医疗费用,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

(一)完善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机制。按照上级部门部署,待省网上招标采购平台建设完成后,适时推行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机制,市属二级医院和镇区街卫生院基本药物全部实行网上采购,降低药品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