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课程管理范文

企业课程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课程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课程管理

第1篇:企业课程管理范文

高职《仓储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根据当下实际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典型工作岗位应具备的操作能力和综合技能,以仓储典型操作和组织管理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点线面逐层递进的教学方式,确定课程的教学项目和每一教学项目下的工作任务。根据仓储岗位技能要求将本课程内容整合成三个相互关联的工作项目,每个工作项目下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划分为若干工作任务。

2课程实施过程

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课程安排方式是基本知识的讲授安排为2学时为1次课程进行;各岗位典型作业操作讲练安排讲2学时练2学时;软件操作训练以集中训练进行。同时课程采用分组方式进行授课,三个教学项目单人操作和小组训练相结合,每个小组安排小组为5~6人,轮岗进行整合操作。本课程的授课过程中1名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在训练操作时需2名教师指导。参与实训指导的教师应熟悉企业网络营销岗位知识与技能,可以是专任教师,也可以来自企业。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需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资源的建设,为学生做职业发展的专题讲座等。

3教学方法设计

⑴任务导入:教师向学生提出具体的工作任务,提供给学生具体的工作任务单,使学生明确工作任务及工作要求,工作效果的评价标准等;⑵过程指导:教师通过对学生已有知识与技能的启发与引导,与学生一道寻找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提醒学生操作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观察,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载;必要时可人为设置一些问题和困难让学生解决;对学生严重的工作失误予以现场及时纠正。对学生的研讨活动进行观察,帮助引导学生准确寻找出影响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的因素,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予必要的提示,对学生提出的有效合理的改进策略予以肯定和鼓励;⑶结果点评:对学生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应侧重对工作过程与改进过程的评价,而非结果的评价;通过点评使学生知道完成此项任务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同时为下一项任务作好铺垫,提醒学生作好相应的知识准备。

4课程评价方法

第2篇:企业课程管理范文

在我国经济形势处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新的历史时期,对我们的职业教育事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企业迫切需要大量具有创造性、实用性、竞争性、开拓性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培养出的学生拓宽知识领域,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职业意识、既懂技术技能又懂管理理念的准职业人。面临新的形势,结合目前高职管理类课程的教学现状,如何让学生成为社会需要、自我完善、知行合一的人才,是进行课改、助力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使高职学生职业目标明确、职业理念正确、职业精神高尚,这样的目标如何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逐步渗透是我们的研究方向。

1高职院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1.1高职院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重点使用的教学方法

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开设《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使用项目教学法是保证学习效果较为实用的教学方法。所谓的项目化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育模式,这一模式的发展是源于现今是一个工业化以及信息化的社会。项目化教学方法起源于欧洲的劳动教育,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与学生之间积极互动的一种教学方式。十八世纪的欧洲实行的是工读教育,之后十九世纪的美国开始展开合作教育,随着教育的逐渐发展,才在当今社会提出了项目化教学这一理念。项目化教学更加的注重实践,它打破了传统的授课方式,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激励他们的求知欲,克服了传统上课的沉闷无趣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这其中所蕴含着的理论知识都得到了运用,而且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还会注意到很多别的方面,这种教育方式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是一种在我国的各大高校中正在积极开展的教学模式。

1.2高职院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2.1授课中讲授部分比重过大《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并且理论抽象,实践性强是其最大的特点。而当前老师的授课方式中,纯讲理论知识无疑占用了交大份额的学时,把实践性教学任务安排高质量的在教学规划和设计任务中完全实现有一定困难。这种授课方式难以符合学校培养学生的要求和目标,并且毕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只了解理论,实践技能过于空洞,不能胜任社会的工作。学生代入感较差,很多非常实用的管理方法,都沦为学生一厢情愿的想像而已,不能亲身体会。1.2.2实践部分缺乏足够重视虽然根据项目化教学的要求,在学习《现代企业管理》这门课程的时候,是有着部分实践环节安排的,可是这一点并没有引起学校以及任课教师的重视。在高职的课表和教学计划中可以看出《现代企业管理》这门课程时分为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两个部分的,而真正操作起来,理论教学的时间会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会减少,而这门课程比较抽象的理论无从实践,就显得更无用,也更难透彻理解。所以不足够重视实践的话,即使侥幸掌握了理论知识,也不会运用,更不能达到活学活用到实际工作任务中了。1.2.3案例选取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现代企业管理》这门课程旨在让更多专业的学生初步了解企业管理的知识体系,为日后进一步学习企业管理知识奠定基础;有选择地学习和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和主要技巧,帮助学生形成适应未来职业人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管理能力。有相当一部分管理课程是按照类似的教案进行讲解的,先是开始理论教学,之后再看实际的例子,虽然最后也是有案例的讲解,但是这里的案例却具有局限性,可以当做教师案例的一般都是那些知名企业的管理案例,这些企业在这上面取得了成功,但是并不代表类似企业运用这种方式也会取得成功,再加上这些知名企业基本上都是大型的企业,对于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是非常不适用的,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即使学习了案例,也不无法在实际中的运用,知名企业的成功也如神话故事一般。而且案例的时效性比较差,比如在管理学课程中高频被使用的联想集团的成功案例,已经是10多年前的成功经验了,放到如今,恐怕依然是一份无法复制的成功。1.2.4课堂规模过大《现代企业管理》这门课程在众多高职院校中以公共选修课开设,尤其在工科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常常为合班大课,课堂学生人数为80人到160人。这就使得教师无法关注学生的状态,很难做到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堂学习状态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即使有互动也无法掌控全部课堂学生的反馈情况,课堂氛围难以把握全局。由于《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涉及面较大,知识点众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多采用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虽然注重了教师的“教”,但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受课程时数限制,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未能将企业管理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无法为学生提供深入的分析,讲不透彻,学生自然理解起来也更困难。由于合班课程人数较多,也很难采取除课堂讲授之外的其他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较差,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2高职院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2.1用好项目教学法

在管理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即使大量知识点按约定俗成的顺序讲授,我们还是常常可以在一个项目中将散落的知识点串起来,在不同学习情境的知识,也可以通过一个项目融会贯通。虽然管理类课程的知识点不像工科一样循序渐进的特征那么明确,但是重新整理项目的知识点,加以科学组合,运用于教学中可以使学生从新的切入点更清晰的领会其含义。重新排列知识点,融入项目教学法,虽然任务量巨大,但是意义非凡。这些知识点,即使没有必然的先知先学的顺序,却因为重复使用,而变得掌握熟练;因为和别的知识点组合使用,而变得理解更为深刻;因为在不同的情景中使用,而运用得更加得心应手。寻找典型性项目,由简入难,从涉及少知识点到高技能要求。同时还要注意教师引导学生、带领学生、指导学生共同完成项目时,给学生带来的成就感。获得阶段性成果无可疑是对学生强大的鼓励和肯定,也带来对下一项目攻克的跃跃欲试。

2.2实践教学环节立体化设计

以工科专业为例,在高职3年的学习中,有很多次到企业生产现场去学习的机会,我们可以将这些到企业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合并。比如大一的学生去企业中进行职业目标岗位认识性教育的时候,可以完成《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企业类型识别、企业文化认知等知识模块的实践环节的学习任务;再比如,专业课到企业生产现场了解工艺流程的时候,可以将《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生产运作管理和生产现场管理等内容合并完成。这样既提高了专业课程现实任务的完整性,又能生动的将管理学知识使用到现实工作任务中。将工科专业教学计划中比较适宜的实践部分整合成系统化、体系化的综合教学模块,让学习任务更贴近企业工作实际。根据此设想,我们做了一次简单的《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和《冲压模具设计》课程部分实践环节的合并探索。《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目视管理、定置管理、5s管理和《冲压模具设计》课程中生产车间及冲压设备认知、冲压设备运行环境及生产现场认知结合在一起。利用到企业中去完成实践环节的机会,从一进企业的标志标示、到进入车间的设备工位安排、生产区域划分、生产看板运用、5s宣传牌及执行情况,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的一一讲解,到了设备运行的区域又补充进去质量体系中关于流程部分的知识点;然后由《冲压模具设计》课程教师讲解关于设备的及其运行的知识;从物料需求、领用,到工具摆放、使用,再到工艺流程衔接,由企业管理课程教师和模具设计教师共同完成这部分的讲解,使学生在该情景下多视角,立体化感知,形成更为主动融合的学习体验。后又将分组进行观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疑惑。学生觉得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新鲜,获取知识的效率大大增加,更重要的是教师单向的教,与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发问、主动寻找问题答案的学,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较为轻松的实现转换。在此次尝试中发现,除了企业管理课老师和模具设计老师外,如果再加入一位企业人员共同完成教学,效果将更值得期待。可以预期的是,企业人员将把企业种种做法所体现出的企业精神和企业理念融合其中,可使学生同时感受真切的企业文化、职场氛围。

2.3优化案例教学法

尝试使用经典案例和时事案例结合的方法。使用陈旧案例,考验教师专业素养的积累和发展性思维的功力。当时当日的决策,若放在当下,会有哪些因素对其产生影响,又会因哪些调整而变得事半功倍。这都需要通过教师对管理学原理和管理方法掌握和运用的能力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加之科学合理的判断推延,无疑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积极性,更大程度地挖掘管理学科的实用性,面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也更有探求的愿望。时事案例能体现出时代特色,又能引起学生共鸣。选取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使用已掌握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之,一门课程教学的改革不能看一章一节,也不能就课论课,应放在专业、行业、社会的发展中去看,应从学生所学所用,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角度去看。我们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如何把自己的一门课上好,我们还应尽量去从学生成才的角度去考虑。助力职业成熟、助力个人成材、助力社会需求,是我们不变的目标和追求。

【参考文献】:

[1]韩冰.高校思政课“立体化”教学模式的路径选择[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

[2]李卫平,宋强.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6).

[3]唐文武,王汉青,王志勇.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第3篇:企业课程管理范文

【关键词】食品企业管理;教学改革;实践

食品企业管理课程是食品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食品企业特点、食品企业组织管理、经营决策与计划、食品企业生产管理、营销管理及食品企业创新等,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为了使学生能更好掌握食品企业管理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在食品企业管理教学过程中打破学科性束缚,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以情景模拟教学为特色,通过各种形式的创新活动,锻炼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1]。

1 “食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

1.1 传统授课方式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即使教师认真、充分的备课,但单靠填鸭式的强行灌输,学生也很难对该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这种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不符合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学习效率低。学习金字塔表明“听讲”式学习效果最低,个人学习或被动的接受学习效果在30%以下,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的学习效果在50%以上[2]。

1.2 实践课时分配不合理

在传统教学中,实践(实验)课占的比例非常少,这主要体现在实践(实验)内容和课时的安排上,食品企业管理课程传统的实践(实验)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多数实践(实验)只是验证理论,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锻炼,传统的实践(实验)课,由教师把书本上的案例写在黑板上,并逐一讲解,而学生按部就班的接受,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非常不利。

1.3 考核方式单一

以闭卷考评方式对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平时成绩和实践(实验)能力考核占的比例较少,甚至部分院校根本不设立实践(实验)能力考核制度,这种考核方式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力,不能全面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方法改革

2.1 理论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在食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至关重要,传统的企业管理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简单而熟悉的填鸭式教学,授课效果不佳[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设置问题法,研探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管理情景模式法等方式开展启发式教学。例如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我学习,查找资料等多种渠道获得知识,使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主动的思考学习[4]。研讨式教学法对食品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有很强的适用性,可以改变该课程长期以来陈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更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更明显,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2.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增加课堂的生动性、直观性和信息量,多采用录像、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食品企业管理课程的兴趣,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企业在经营运转中的现状,为以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同时能节省出时间让学生对不同规模的企业在管理中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强化学生对食品企业经营的认识,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经营运转的实际情况,并分组设计企业的组织结构,使学生掌握企业组织结构设置的原则,提高教学效果。

2.3 充分整合校外资源

在食品企业管理课程授课过程中,利用管理情景模拟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入不同的管理情景模块中,根据学生在情景模块中的角色安排任务,让学生提前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案[4],从企业邀请长期从事企业管理、生产、销售与经营相关实践经营丰富的人员对学生进行点评,并提出预防措施和解决方案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演示相关的实践技能,另外,安排学生去食品企业参观学习,让学生到企业去认识企业组织管理和产品生产加工过程,提高学生对企业的认识,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的胜任本职工作[5]。情景模拟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工作情景,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仿真的实践平台[6-7]。

2.4 完善考核制度

课程考核采用“学习过程+学习成果”的考评模式,主要体现在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出勤率、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通过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等多方面对学生作出综合评定。

2.4.1 理论考核

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60%,主要采用传统的笔试考试,考试内容在传统只有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了开放型试题,改变传统学生对概念、原理等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知识理解和掌握考核较全面。

2.4.2 实践(实验)技能考核

实践环节的考核占学生总成绩的30%,主要采用情景模拟法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在情景模拟考核中有专门的教师进行一对一审核,教师从学生的情景设置、任务分配、问题处理等多个角度进行评定打分,确保可以实现对学生实践(实验)技能的综合考核。

2.4.3 平时考核

学生上课出勤率、与教师的交流互动、实践(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实践(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作为平时考核的依据,占总成绩的10%。

3 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是反映教学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标。食品企业管理的教学改革,教师通过研讨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及与学生互动交流等,提高教学效果。

3.1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情景模拟方案完成某一系列的任务后,学生会对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细化,对在情景模拟中的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真正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从而对食品企业管理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2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食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多,学生通过设置任务改变自己在企业管理中的角色,在情景模拟方案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实践(实验)报告,可以看出,如果实践(实验)结果不理想,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践(实验)结果,找出实践(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发生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实践报告和总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体看,通过对食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探索,改了传统重理论、轻实践(实验)的教学方法。明显提高了学生对食品企业管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珠.食品企业管理[M].科学出版社,2010.

[2]廖力贤.浅谈素质教育下的互动是教学[J].知识经济,2009(2):159-160.

[3]刘云强.关于实践教育创新的几个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3(9):70-73.

[4]姚子凤.探究式教学中确保教师主导地位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0(1):267-268.

[5]王雄伟.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方式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6(3):32-34.

第4篇:企业课程管理范文

本文所说的企业课程是完全以企业作为课程主体,授课教师、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等完全以企业为主,课程的地点也主要在企业进行,学校方面仅仅以协助形式参与其中的一种校企合作课程模式。因其作为校方设计(计划)的课程形式存在于企业中,故本文将其定义为“企业课程”。在这一企业课程中,学生将带有更明显和明确的企业身份参与到课程中,不同订单企业的企业特征也将在课程中得以充分展现。之所以将企业课程作为校企合作一个比较特殊的、单独的部分提出,是因为在校企合作的概念下,各类课程操作起来各自进行,缺乏彼此之间的渐进性、联系性和组织的系统性。所以,非常有必要对校企合作的各类课程进行整合,将实践性更强、企业特征更为显著的以企业为绝对主体的课程归结为企业课程进行系统开发。而与企业课程相对应的是学校课程。学校课程除了校方开设的一般课程、校内实训课程之外,也包括具有校企合作特色的其他课程形式,如校企合作开发的课程、邀请企业专家开设讲座、上课等等。

“企业课程”这一概念的产生源于校企合作,但是同其他校企合作课程相比,更倾向于企业性,更能够贴近企业实践甚至是完全加入企业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帮助订单班级的学生理解企业文化,融入企业实践氛围有着不可替代的强大作用。同其他的校企合作课程相比,企业课程有如下几个特点:

1实战性

企业课程虽由学院设立,但是来源于企业,与企业当前正在进行的工作任务或即将上马的工作项目息息相关,它不同于高职院校老师为完成教学目标而设计、选定的课程,也不同于实习实训基地训练时的课程,如供应链实验实训室有的技术在学校教学大纲、实训基地是必备的基本技能,而在企业是已被淘汰的,不需要掌握的;实训场所的设备和企业实际使用的设备也是有差别的。因此,企业课程完全是以现实的工作任务为导向,具有极强的实战性。

2特定性

具体的企业课程只与特定的学校、特定的专业、甚至特定的学生相关系,并且只与特定的企业,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特定的时间段相联系。企业课程是存在于特定的企业内部的,而不是学校内外部、企业外部、企业周边环境,这是与其他校企合作课程最大的区别所在。

3课程资源的丰富性

企业物质和非物质资源都能直接成为课程活动内容或用以支持课程活动进行。企业课程资源内容丰富多彩,从狭义的定义来讲,有物质资源,如:企业工作岗位、企业仪器设备等;有人力资源,如企业管理层、企业技术人员等;有技术资源:如企业课本、企业技术标准、操作手册、企业技术等。从广义的定义来讲,还包括企业的财力资源,如企业投给职业院校办订单班的费用、奖学金、助学金、科研经费等;企业的精神资源,如企业文化等。

二、定岗双元模式下物流管理专业企业课程设计

1企业课程的设计思路

1.1企业课程应当符合“校企滚动、定岗双元”的培养理念。“校企滚动、定岗双元”的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不断的在企业和学校之间循环学习,因此,不管是在学习的初期、中期还是末期都应该有和企业之间的互动,这决定了现有高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认识实习(初期阶段)和定岗实习(末期阶段)还不足以满足“校企滚动,循环学习”的思想和理念,因此,在学习的中期还必须有相应的企业课程。

1.2企业课程应当适应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当代许多高职教育理论都非常强调定岗实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本作者认为,定岗实习是学生学习达到一定深度之后一个非常重要的企业课程内容,是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但是,在定岗实习之前,还应当有针对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实践环节。比如,学生在刚入校之后学习初期的企业课程,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的企业课程。

1.3物流管理专业的企业课程设置应当符合物流岗位的实践过程。企业课程是完全根据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岗位需求情况开设,因此课程的设置也必须遵循企业物流管理岗位的适应过程,由浅入深的开展。经过调研发现,新员工在融入企业物流岗位的过程中,通常要经历岗位认知、岗位跟学和自己操作三个阶段,企业课程就需要根据这样的不同阶段分别设立不同的课程环节。

2“渐进式”的企业课程环节设置

依据以上的思路,再结合我院“校企滚动,定岗双元”的要求,我们相应的把企业课程根据由简单到复杂、由分到合,渐进式的设计为认识实习、协岗实习和定岗实习三个环节,认识实习适应学生刚入校后初期的学习阶段,实践中基本上属于新员工的岗位认知;协岗实习针对学生中期的学习,属于岗位跟学;定岗实习针对学生学习已经到达一定深度之后所需要的实践环节,主要在于学生的自主操作。具体设计如下:①认识实习。认识实习旨在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作业环节、业务流程、管理方法等,让学生了解未来就业岗位的现状,感知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此阶段学生属于“岗位认知”阶段。对于订单班的学生,这种认知也包括对订单企业的了解和熟悉,包括订单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相关规章制度,相关物流设施设备和业务流程等。②协岗实习。协岗实习是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独创的一种实习方式,目的在于衔接认识实习和定岗实习两个阶段,作为初步实习和深入实习之间的过渡。主要依据本专业的核心岗位,安排学生去相关岗位进行企业现场协岗。在这一阶段,必须强调“协岗”的内涵,即不同于认识实习的主要依靠“看”和“听”的以“了解”和“理解”为目的的实习模式,也不同于定岗实习的“独立”操作模式,而是在企业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实际操作,但非独立操作的完成相关核心岗位的相关工作。③定岗实习。定岗实习培养学生岗位综合技能。“定岗实习”是让学生进入物流行业的具体岗位独立工作,自主自立完成核心岗位的相关工作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物流行业实际工作中,实现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轨。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岗位技能,为就业和自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三个环节层层推进,渐进式开展,构成了真实化、多元化、现代化的企业课程体系,保证了企业实践教学的质量,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3企业课程与学校课程的相互融合

企业课程作为学生三年高职学习生涯的组成部分,必须与学校课程紧密结合,穿行。使学校课程(包括理论学习和校内实践)与企业课程互相促进,互为基础,这样才能发挥企业课程的最大作用。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经过实践探索,将企业课程与学校课程的结合安排如下:第1个环节———培养学生岗位基本技能,教学时间设在第1个学期。此阶段学生在学校在校内学习本专业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然后在最后一周安排学生到订单企业进行认识实习,实现专业认知的“工学交替”。此阶段完成岗位任务的“点”实习。第2个环节———培养学生岗位核心技能,教学时间设在第2~4个学期。此阶段依据本专业的核心岗位,前14周分别在校内、教室和实训中心采用“教、学、做”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专业核心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两周安排学生去订单企业相关岗位进行现场协岗实习。此阶段完成岗位任务的“线”实习。第3个环节———培养学生岗位综合技能,教学时间设在第4~6个学期。第4期最后一周在校内教室和实训中心对学生进行物流企业计划、组织、控制与评估等基层管理能力的培养。第5~6学期到订单企业参加定岗实习,使专业综合技能与实际工作融为一体,实现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轨。此阶段完成岗位任务的“面”实习。

三、总结

第5篇:企业课程管理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 立体化 改革 模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7C-0082-02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竞争不断加剧,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复合型人才培养成为新时期我国人才战略的重要任务。在这样一个突出人才作用的大背景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具有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虽然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教育理念也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教育质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我校为适应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除管理类之外的全部其他专业开设企业管理必修课,涉及专业的面之广,仅次于大学语文、大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由于企业管理课程是在以理工类专业为主的大四学生中开设,与学生的专业课内容及学习思路存在差距;面临毕业和找工作等压力,学生心态浮躁,平时不听课,考前集中突击现象严重。同时,课程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了企业管理课程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真正为学生今后从事工作奠定良基础,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教师教学为主导,通过多元立体化教学平台、教学模式及教学环节的综合运用,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端,突出和强化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企业管理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二、企业管理课程改革的背景及必然性

教学手段单一:虽然近年来我校企业管理课程实行了大幅度变革,由原来的单一教师讲授改为模块化教学,即每一模块由不同的教师讲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总的来说,仍然存在着以灌输式传统教学方式为主的问题,大量的课程内容是以文字形式展现出来,不够形象、生动,影响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把握和实践应用。

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由于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多,工作量大,各模块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多采用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虽然注重了教师的“教”,但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受课程时数限制,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未能将企业管理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无法为学生提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

课堂规模过大:由于企业管理课程针对全校多个专业开设,受师资制约,每个授课班级规模大约为300人,这就使得教师无法关注学生的状态,很难做到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习态度采用针对化的教学,也很难采取除课堂讲授之外的其他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较差,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建立

教学资源立体化:丰富教学资源是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教学手段进行革新是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目前,企业管理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网络技术辅助教学,但还需进一步深化。可以将每一模块的教学视频文件及课件内容上传至网站,便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和把握;上传最新的企业管理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构建试题库便于学生进行练习;建设网络作业系统,实现学生在线测试,避免其他作业形式学生能够借助网络复制答案的弊端,同时借助在线测评减少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设置课程讨论区,由相应模块教师定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方便师生实现互动交流。

教学方法立体化:建立综合的教学方法体系是提升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根据企业管理课程模块特点及教学对象特点,综合运用课件、视频、MOC、板书等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企业管理课程可通过采用案例教学法,改变原有的以知识为主的授课思路,每一模块可根据内容特点以相应的案例引入教学内容,并通过案例涉及问题的解决完成内容的讲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通过讨论与学生实现互动,就案例及本模块涉及的知识与学生进行探讨和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创造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外延伸立体化:突破教材和课堂的限制,鼓励自主学习,倡导教学内容和时间向课外延伸。在每一模块开课前,教师应将PPT、预习提纲及思考题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形成对模块的基本认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结合预习提纲讲解重点、难点内容,并要求学生发言,分享学习成果,提出学习疑问,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明确学生相关知识的把握程度和感兴趣程度,以便对后续的对课程内容进行修订和改善,使内容设置在符合课程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评价立体化:一个好的课程评价体系不仅能全面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和应用能力,还能全面反映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因此立体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提升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改变目前单一的课程成绩考核办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课程最终成绩的获得除了考察其期末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还要将作业成绩和课程论文成绩纳入到最终成绩中。企业管理课程可以根据现阶段实施的模块化教学的特点,在特定的模型设置作业环节,重点考察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课程结束阶段布置课程论文,重点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考核方式的多元立体化,真正将解决问题问题能力的评价纳入到学生最终成绩的评价中,做到公正、全方位评价学生。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结合我校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初步构建了立体化教学体系,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到围绕学生学习进程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然而,对企业管理这样一门涉及多个模块及多个教师的课程而言,全面的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面广,需要合理的环节衔接和诸多教师的配合,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责任心、教学水平等提出了挑战,只有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才能推动我校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

基金项目:内蒙古工业大学“企业管理”立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2013044

参考文献:

[1]韩 冰.高校思政课 “立体化”教学模式的路径选择[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5) .

[2]李卫平,宋 强.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 (6).

第6篇:企业课程管理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 双向交流 开放性问题 探索性问题

《现代企业管理》是我院食品与贮运营销专业(以下简称食品专业)的专业课。食品专业为两年制全日制大专,学生大多面向大型连锁超市就业,从导购员等一线员工做起,之后培养成为超市的各级管理人员。《现代企业管理》是基于现代企业特征,对企业的共性进行分析,结合现代经济与政治形势对企业从制度、人力资源、营销及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剖析和指导的一门科学,对学生今后的职业规划至关重要。

一、《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主要在学生大二第一个学期开设。教学方式虽然也有案例教学的部分,但是主要以传统教学为主,案例教学穿插其中,且案例作为课堂内容的辅助,各案例之间的系统性不强。学生虽然对课程内容比较感兴趣,但是学完忘完的情况比较多,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举一反三的能力差。

二、案例教学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的重要意义

案例教学,是国内外进行商科教育时,最为现代,最为常用也最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教师列举案例、剖析案例,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探讨案例这样的方式,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既可以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1.双向交流使学生和教师互相促进。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其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他的答案随时由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教师的不断进步。

2.独立思考使学生充满学习乐趣。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而且其内容在实践中可能不实用,且非常乏味无趣。但案例教学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每位学生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也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

3.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使学生素质教育得以体现。管理的本身是重实践重效益的,学生一味的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案例教学正是为此而生,为此而发展的。

三、课程改革准备开展的工作

本课程改革将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

1.重新制定课程标准

重新制定课程标准。前期进行理论教学,然后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进行案例教学。因为高职学生无论自我学习能力还有分析能力,与本科学生都有一定差异,应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制定新的授课计划。

2.建立经典教学案例库

案例应具有代表性,且真实可信,客观生动,难度适中。不能仅仅参照本科《企业管理》案例,而应适合高职学生特点,对案例进行适度编辑,使更加适应食品专业学生的学习。且案例库内容年年保持一定比率的更新,以使得案例具有时代性。案例教学的评价方式应与传统教学相区别。以案例解析的方式进行考核。

3.请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管理讲座

留取大约2-4个学时,请企业的管理人员来进行主题性的管理讲座。一方面更加吸引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与企业更加近距离对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4.教学改革的实践

根据新的标准与计划实施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与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同时,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加强沟通,教学相长。真正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

四、课程改革实施路径

(一)案例资源库建设的几项原则

1.必须体现高职教育特点

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不同,其更侧重于应用,教学中切忌好高骛远,片面选取哈佛商学院等知名大学选取的案例。那些案例通常过于复杂,涉及层面过高,对高职学生今后从事基层管理至中层管理工作指导意义不大。且高职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均于这些大学的学生有很大差距,因此反而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将一些复杂的案例选取部分内容进行编辑,成为适合高职学生研究的案例。

2.设置的问题应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

在开放性问题中,一个问题往往会有不同的结论,并非唯一的正确答案,学生必须进行发散思维和求异思想,从大量结论中获取正确或是可能的答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避免案例解决途径的答案唯一化,禁锢学生的思维。

案例的探索性问题的设置是揭示管理规律的需要,要求学生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从不同角度,沿不同方向,在各种不同层次上进行分析和思考,多触角、全方位地寻求与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和途径。这些新情境案例问题应满足如下要求:一要有适当的难度;二要在教与学两方面均富有探索性;三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望。

3.应兼具经典性和时代性

一些经典案例,即使已经时过境迁但仍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且体现了现代企业管理发展历程中的某段特殊时期,对学生了解企业管理理论的演变具有较大意义;但一部分案例应是紧扣时代的,及时反映现代管理制度的前沿和人们最为关注的管理热点。知识的纵深可以适当小些,面可以很广。每年案例库均要进行更新,保持10%左右的更新。

(二)案例教学实施的过程

1.课前准备阶段

老师的准备活动:依照案例布疑设问;理论知识部分的准备;确定讨论小组;制作教学课件。学生的准备活动:预习新的理论知识。

2.课堂教学阶段

教师讲授理论知识部分,为学生排除案例中涉及的理论障碍;教师引入案例,学生提出质疑部分;学生分组讨论与交流,并派代表说明本组观点;教师总结和评论,平对各组表现进行合理评价。

3.课后总结阶段

教师总结案例本身的完善程度,及通过案例对学生起到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课程中加以完善。

第7篇:企业课程管理范文

关键词:风险管理;教学;创新

传统的风险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封闭,理念落后,方式单一,考评方法呆板,导致高校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很难胜任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需要。因此,需有针对性地对教学理念、内容、方法及考评方法等进行改革创新,使学生学好风险管理这门课程,以便未来学以致用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一、风险管理的课程特点

(一)多元性。风险管理是指各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的识

别、估测、评价和处理,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管理活动。它建立在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及保险精算学等学科基础之上,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会的综合性、边缘性学科,带有明显的多元化特征。

(二)实用性。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迫切需要进行风险管理,但企业管理层却缺乏风险管理理念。首先,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没有积极推进风险管理工作。意识到了就进行管理,事后则放一边,置之不理。其次,没有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或专职的风险经理。多数企业存在较严重的结构问题,导致各个部门和岗位人员对工作职责和操作程序不清晰,很难形成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从而无力承担起独立的,具有权威性的、有效管理企业风险的职责,使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始终停留在以眼前利益为目的的决策层次上。再次,企业管理层未将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做好内部控制是做好风险管理的前提,企业应从加强内部控制做起,通过风险意识的提高,尤其应提高企业中处于关键地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才能使企业安全运行。然而,我国企业的管理者通常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完全隔离开来。

(三)抽象性。风险管理理论汲取了很多学科的营养,但同时也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困难。如在课程内容上涉及到了大量的与风险相关的概念、术语及原理等,特别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二、风险管理课程建设创新

(一)课程内容及载体。课程内容及载体中包括大纲、自编讲义、参考书目及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案例库和第二课堂、制定符合培养计划、内容完整的教学大纲,并邀请国内其他高校老师以及金融企业专业人员进行论证。为学生推荐丰富的参考书目,及国内外与风险管理相关的网站和他校精品课网站。根据教学大纲和讲义,充分吸收国内外高水平成果,建立多媒体课件,一切以利于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搜集国内外关于金融风险的各种案例,附加该案例的分析及经验教训,分银行、证券、保险三个专题建立案例库。

(二)教学条件。建立风险管理网站。上传教学讲义和课件,设文献库和案例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料,让学生及时掌握本课程最前沿的理论发展。在网站上开设学习沙龙板块,随时更新相关金融新闻和评论,为师生提供学习交流、讨论答疑的互动平台,实现师生的即时互动;建立风险管理实验室,通过引进金融风险管理软件,使学生在实验室更直观地学习接触各类金融风险,并自己动手设计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学以致用。建立1-2个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有机会进各大金融企业,亲身感受学习企业的经营运作、存在的金融风险,及风险管理措施。

(三)学生管理。通过网络创新课程的建设,使学生能切实把握各类风险,形象掌握各类具体金融业务中的风险点,丰富学生金融理论知。考虑以知识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与老师进行网络互动,使学生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设置科学合理的激励学生学习的奖惩机制,使学生通过适当的课内理论和课外实务作业的训练,充分理解并牢固掌握课程知识点。建立风险沙龙,在网站上建立风险沙龙版块,根据学生回答,给出学生的排名,且排名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因素。建立风险学苑,在网站上设风险学苑版块,将关于金融风险的热点问题和相关作业训练题目,分专题列示,并实现师生学习答疑的互动讨论。

(四)课程管理。确保有高质量、规范齐全的大纲、讲义、实践教学、考试考核等课程建设资料;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特别是在学习资源、答疑讨论、课程问卷、在线测试、课程作业及研究性教学等方面充分发挥平台的作用。在网站上实现在线考试,并且发放课程问卷,在问卷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

总之,该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前沿知识,并使其能够灵活运用,既使学生掌握了该课程,又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8篇:企业课程管理范文

最早的沙盘模拟教学课程是在1978年由瑞典皇家学院的卡拉斯•梅兰所开发;是集知识性、操作性、趣味性、策略性、对抗性于一体的大型企业管理技能实践课程。它借助沙盘模具,以生产型企业为背景,把现代企业所处的营运环境抽象为一系列游戏规则,基本再现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活动过程。通过搭建一个仿真企业平台,模拟企业经营,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市场竞争的激烈与残酷,在实战中培养管理人才,真正学到企业管理的真谛。简言之,沙盘模拟教学,渗透了军事作战理论和商业竞争意识,其主要特点是模拟企业运营环境,将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制定为标准游戏规则,并借用沙盘形式推演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

二、将沙盘模拟教学引入高职企业管理课程的积极意义

(1)活跃生动课堂教学气氛。传统高职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课堂普遍枯燥乏味,教师照本宣科。沙盘模拟教学却生动有趣,它摒弃了传统理论教学中教师一条一目的知识灌输,学生只得按照教师思路亦步亦趋的顽症;真正落实以高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有效教学方式,让学生能亲身参与到模拟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把死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活着的“企业”中来,体验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和机遇并存的无限乐趣。(2)实操体现企业真实情境。沙盘模拟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让高职学生在“做”中“学”。学生作为模拟企业的管理人员,通过自主探究、亲自参与、共同经营的方式,体验企业经营管理的日常运行方式。(3)集思广益促进团队协作。沙盘模拟教学并不是让某个高职学生独自经营管理一家企业,而通常是让4-6人结成小组,共同运营一个虚拟企业。学生在其中分别担任不同的企业管理者角色。在虚拟企业连续的运营过程中,学生们必须不断开拓思维、各抒己见、沟通协商,准确判断企业经营现状,预测市场变化趋势,掌握竞争对手动态。不依靠团队的通力合作,根本无法维持虚拟企业的生存。这样不但能激发高职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能促进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发觉别人的优点,培养人际沟通协调能力。(4)直观呈现理论知识具体化。沙盘模拟教学把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操作,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现在模拟沙盘上;把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以最直观可见的呈现在学生面前。(5)激发梦想鼓励大胆实践。高职学生在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企业管理理论知识后,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会产生自己的想法,但传统的课堂教学,让他们的想法和理念只能停留在各自的大脑中,无法验证和实施。而沙盘模拟教学能让学生在连续多日的虚拟企业营运工程中,大胆实践自己的管理理念,并验证其想法的合理性、可行性,这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创业都是一笔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

三、高职企业管理课程沙盘模拟教学的主要内容

(1)企业总体经营策略。在沙盘模拟教学中,高职学生能自行制定虚拟企业的长、中、短期的经营战略目标;并运用SWOT分析评估企业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遇、挑战;依据现实情况,预测未来市场的发展动态,以及时调整既定的经营目标。(2)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沙盘模拟教学能让学生自行选择生产经营所需的设施、设备;当虚拟企业资金和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还可自行调整生产线的类型和数量,修改生产计划和产量等。(3)企业产品研发决策。沙盘模拟教学能让高职学生自行制定虚拟企业的产品研发策略;当虚拟企业资金和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自主调整产品研发计划,甚至中断项目研发等。(4)企业市场营销策略选择。沙盘模拟教学能让高职学生自行虚拟企业的市场开发策略;制定新产品开发、产品组合、市场定位、产品定价、销售渠道、广告促销等市场营销策略;模拟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增强虚拟企业竞争力,抢占商机的经营决策;当虚拟企业经营状况出现问题或市场前景不景气时,还可以做出退出市场的选择等。(5)企业财务经营管理。沙盘模拟教学能让高职学生根据虚拟企业的总体经营策略,自行制定企业长、中、短期的资金需求计划,寻找资金来源和融资时机;合理控制虚拟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力争以较小投资,获得较大经营利润;通过分析财务报表的数据,进行内部诊断,及时调整虚拟企业运营;并在出现资金危机时,合理调配资金使虚拟企业转危为安,甚至在资不抵债时选择破产程序等。

四、高职企业管理课程沙盘模拟教学的应用过程

第9篇:企业课程管理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D26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35(C)-0092-02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以微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以资本市场为课程背景、以现代施工企业为对象,阐述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应用性学科。在多年的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中,根据自己的亲身授课经历,通过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效果的调查发现,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兴趣普遍偏低,学习的主动性较差,课堂气氛不活跃,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较少,教学效果不理想等。为了提高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教学质量,必须深入研究和探讨本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的改革,进一步讲好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规范和强化实践教学。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深而实践性又较强的课程,随着知识积累的不断增加,财务管理的课程内容不断增加,而在目前授课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不可能也没必要将所有教材内容都讲授完,应重点讲授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重点难点内容。

(一)有关资金时间价值。对资金成本和资金结构的深入理解是学好财务管理的基础和关键,对以后章节中学习投资、融资管理方法和理解具体的理财方式是十分有益的。所以应适当加大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力度,结合具体实例讲清楚基本原理。

(二)有关流动资产管理。流动资产中如最佳现金持有量、存货的相关成本和存货的经济采购批量,这部分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比较广泛,在安排授课计划时应细致讲授可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而对于应收账款管理中的信用政策、信用评估方法以及存货ABC控制法等则可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和教学时数做适当的删减。

(三)关于资金筹集管理。这部分内容中对于资金需要量预测的销售的百分比法、因素分析法,借入资金的商业信用资金成本计算、发行债券份额的确定,应重点讲授并适当增加相应的实际操作技能内容。而对权益资金的筹集和资金需要量预测中的回归分析法,由于学生对

高等数学知识掌握的局限,加之理解能力有限,可作适当的删减。

(四)注重财务管理内容的及时更新。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无形资产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占据重要位置;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市场风险也进一步扩大,企业破产、兼并、重组,以及集团企业、跨国企业等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需要新的财务管理理论来指导。因此,财务管理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筹资、投资、运用、收入和分配等管理内容,需要及时补充学科新内容,删减过时、不适应新时期的陈旧落后的内容,财务管理内容应该保持常新。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角色互换进行课堂见习

角色互换教学法就是将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互换,在一定程度上把课堂交给学生,而老师充当学生的角色,让学生讲课和答疑行使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的权利。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书本、课堂教学、教师为中心的“三中心”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组织形式上单调乏味,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在教法上只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智能和个性的发展。角色互换教学模式则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同时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通过课堂见习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讲课以前,对讲课内容、方法、步骤及要求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对应注意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思考,对授课情况进行总结,培养了学生多方位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引人情景式教学

情景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可能出现的情景制作形象鲜明的影像、图片,辅之生动的语言文字再现理财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之中。情景式教学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启迪思维、锻炼能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能起到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情景教学过程中,变学生身份为企业财务人员,根据课程实践内容如财务分析活动、预算编制、筹资管理、项目投资决策、流动资产管理及财务成果分配等,对学生进行职务分工,赋予他们相应的权利,同时提出具体的要求。通过情景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财务管理活动中有关预算、筹资、投资、运营、分配及财务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探索新知识的能力,解决学生只懂理论知识而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的问题,达到巩固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实践教学法

为了适应当前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会计高级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教学过程中要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视职业技能训练,特别要注意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加强。如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业务实习,组织学生进行财务管理业务的模拟实验。当然,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使得校外实习这种实践形式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可以针对财务管理专业特点,在校内建立财会模拟实验室、模拟公司等专业实验室。例如,建立一个电子商务模拟公司,公司可以通过网上和其他学校模拟公司交流、交易,学生通过在公司工作,可以深入了解公司具体运作,学习相关知识,从而给学生营造了一个仿真的实践环境。另外,还应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在提高模拟实践教学质量上下工夫,使学生在校内完成专业岗位的模拟训练,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好地用于实践。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一)实施多媒体教学

学校拥有足够的多媒体教室为我们实行多媒体教学提供了物质条件。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手段段的更新,改变了黑板、粉笔等传统的教学形式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可以加大信息的输出量,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大量的知识点,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课程教学是解决教学时间短缺的有效办法。多媒体教学除能节约大量的教学时间外,对增加案例、辩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也有重要的作用,如利用多媒体进行财务管理电教片的播放或点击相关网页的案例等,其效果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但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时切忌仅在教学形式上改变,而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以致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甚至未能实现期望的教学效果。

(二)网络教学

为克服多媒体教学课程进度较快,学生不能完全记笔记等缺陷,建议将多媒体课件推网络,在校园网上公布电子讲稿,通过网络向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平台,学生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可通过网上答疑专区向老师提问,老师定期组织回答,以便学生及时查询复习。2007年,我们制作了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课件同年开始投入使用,并根据学生反馈意见不断修改。经过不断努力,财务管理课件制作已比较完善,在教学中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为了培养符合实践要求和时代特点的专业人才,实现教育培养目标必须改革考核方式。学校可以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如闭卷、开卷、半开半闭等,使学生减少死记硬背,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促使学生加强平时的学习,从根本上改进学习效果,提高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考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核,如要求学生每学期提交一至两篇论文或案例分析报告,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总之,只有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评方式等教学环节不断创新,缺一不可,才能真正提高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吴秀辉,王波.以教学评价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讨[J].科教纵横,2010(1):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