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本研修成果范文

校本研修成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本研修成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校本研修成果

第1篇:校本研修成果范文

从有益于教师发展的角度看,校本研修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引领作用,很多学校开始实施,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校本研修实施过程中又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以宝鸡市校本研修培训中所做的问卷调查、访谈、调研的结果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策略。

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参加2012年暑期宝鸡市校本研修管理者培训的教师,其中有主管教学的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及各校骨干教师,他们都是校本研修的参与者、组织者、管理者。本次问卷调查表的设计参考了刘晓辉老师的观点(他认为校本研修主要应该包括校本培训、校本教学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三大方面的内容),并参照了陕西省校本研修“引领者”培训需求调查问卷。

一、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问卷调查从校本培训、校本教学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三个方面对学校教师校本研修状况做了调查,发放问卷202份,回收183份。下面三个表是对其中三个问题“您认为目前校本研修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您在校本研修活动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在日常教学中或者研修中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解决方式是什么?”的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表1 您认为目前校本研修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由表1可见,对于目前校本研修最突出的问题,87.97%的教师认为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86.88%的教师认为学校缺乏明确的管理、考核、评价制度;83.6%的教师认为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的形式单一,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

表2 您在校本研修活动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由表2可见,对于校本研修中遇到最大困难,88.52%的教师认为缺乏教育科学理论指导,这是最大的困难;其次是研修小组成员主体意识不够,角色被动,其比例是77.05%;52.45%的教师认为校本研修缺乏专业、专家引领。

表3 在日常教学中或者研修中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解决方式是什么?

由表3可见,在日常教学中或者研修中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解决方式方面,21.4%的教师选择翻阅书籍,7.2%的教师选择上网查找,71.4%的教师选择与同伴讨论,6%的人选择请教专家或与专家交流。

二、 校本研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观念没有转变

学校、教师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定势思维,涉及到教师学习研修就联系到教师培训,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均采用形式多样的培训进行,培训的内容、方式均由学校统一规划、统一制订,所有教师整齐划一地参加统一的培训学习,而没有真正地考虑到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教师个体差异。这样的“一刀切”、“流水线”形式的培训已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不能满足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与成长的需要。

2.组织管理不到位、研修过程形式化

部分学校成立了专门负责校本研修管理的部门,制订了研修规划和计划,制订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政策。但由于计划、规划制订的大、空、泛,没有和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制订的一些制度不尽完善,没有真正激发教师参与研修的热情;考核评估只注重形式和结果数据的统计,对研修过程缺乏监督、引导,最终导致校本研修的实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3.保障措施不健全、研修效果不佳

学校实施校本研修的保障措施不健全,落实不到位。首先,教师进行校本研修,必须有必要的物质保障,学校应该提供可供集体研究、讨论的活动场地,应该提供必要的学习研修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例如:教师可以查阅资料的电脑,及可以使用的网络。其次,学校没有给予教师足够的可以自己支配的学习研修时间。最后,学校没有提供必要的学习研修的经费。

4.成果推广意识薄弱

部分学校校本研修实施效果好、有特色,形成了本校的研修风格,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没有很好的总结评估,仅限于经验总结、研修体会、研修心得,研修成果没有上升到理论层次,没有进一步推广。校本研修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善于总结、积极钻研业务能力的优秀校本研修组织者和教师个人,他们起到了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但是影响范围具有局限性,仅局限于本人、本研修小组、本校。总之,对研修取得的成果推广意识薄弱,没有形成研修成果的辐射效应。

5.缺乏理论指导

教师对校本研修的内容需求很广泛,但是关注点相对集中在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科研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等方面,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教师缺乏前沿性的教育教学论作指导,在日常教学中或者研修中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解决方式主要是与同伴讨论。这说明教师在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时,局限于个人查阅资料或者与同伴交流,与外界交流较少,请教专家或与专家交流只占6%。

三、 问题解决的策略

1.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概念的提出不仅是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认识和实践的深化,也是对校本培训的继承与超越,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十分强调“以校为本”,但“研修”则意味着必须以教师的自主学习和研究为基础[1]。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首先,主体不同。校本培训中,教师是受训者,学什么、怎么学由培训者决定;校本研修则由教师自己决定。其次,内容不同。校本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学校管理者根据总体需要设计培训的内容、培训的课程;而校本研修的内容、主题由教师自己根据研修的方向、存在的问题而定。再次,实施的方式不同。校本培训由培训机构或学校统一按照课程计划实施培训;而校本研修主要由教师自己决定研修的方式、方法。最后,角色不同。教师由校本培训中的受训者转变为校本研修中的“研修者”,由一个被动的参训者,成为一名主动学习的研究者。

校本研修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被动地位,突出强调教师本身作为专业发展主人意识的觉醒,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这种实质性变化是校本研修与其他继续教育形式的本质区别,也是校本研修内涵的核心和精髓[2]。当然,校本培训是校本研修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起到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更新理念的作用。

2.严格制度管理,保证研修顺利进行

制度是校本研修顺利开展、实施的保证。从外驱力方面而言,学校需要建立一套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管理机制、奖惩机制、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3]。学校应该站在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角度,建立以校长为主要领导的学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以教务处、科研处为主的校本研修管理小组,以教研组为基础的校本研修小组,以学科名师、教研组长为核心的学科专家指导小组,确定各小组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度,明确责任,责任到人。学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负责全盘管理、制定全校的校本研修实施计划和方案、校本研修管理制度、考核激励制度;校本研修管理小组负责全校校本研修开展实施,进行过程监督,审核研修小组组织的研修任务,监督研修小组定时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收集整理研修活动积累的资料(文字资料、数据及影像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估;学科专家指导小组负责指导各学科校本研修小组制定个人及小组研修计划,选择研修课题,确定研修方案,解决教师在研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小组及个人的研修进行可行性的指导和评价;校本研修小组成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研修计划,积极参与研修活动。

在规范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管理的同时,应进一步建立健全考核奖励制度。在制定奖惩制度时,需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关系的考核:教师的教学任务与校本研修完成任务的考核;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与校本研修取得成绩的考核;参加校本研修活动出勤与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这样才能全面考核,发挥考核评价的杠杆作用,在教师评价机制中,要把教师参加校本研修活动及成果情况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把教师校本研修与学校的教师成长、名师成长工程结合起来,与教师的评优、评先结合起来,促进教师参与研修,提高专业能力。

3.规范保障措施,确保研修效果

学校应该规范保障措施,为校本研修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持。首先,根据学校总体教学计划,安排校本校本研修小组统一活动交流的时间和集体活动场所。为了满足所有研修小组的活动,可以错时安排,但要固定时间、地点,以便于检查,管理小组要派专人检查考勤,收集各校本研修小组的活动资料,当然,还要给教师足够的个人自主学习研修的时间。其次,要保证教师获取信息的途径。网络设施在研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应该建立电子备课室,为教师开放;有条件的学校为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电脑,条件不允许的可以几个人公用一台电脑;为有电脑的教师免费安装网络设备,以便在讨论研修中获取资料。在研修经费方面,学校应列出专项研修经费,分配到研修小组,配发读书卡,奖励校本研修先进个人或研修小组,使校本研修有足够的经费保障。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地区的中小学教育、经济发展等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培训经费法规和制度,切实落实培训经费,建立教师培训的制度和物质保障机制,有效保证培训的顺利开展[4]。

4.推广研修成果,形成辐射效应

校本研修小组成员定期撰写阶段性研修小结、心得体会,总结阶段性的研修成果;校本研修小组按照计划,一阶段一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修正下阶段的研修方案,推选本小组先进个人及优秀研修成果;校本研修管理小组根据各研修小组的资料、研修开展情况、考勤及研修成果,评选阶段性先进研修小组及先进个人,树立典型,展示优秀研修成果,供其他教师学习;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评选优秀管理人员、优秀研修小组、优秀研修个人及优秀研修成果。

学校对校本研修进行总结,形成具有本校特色、本校研修风格的研究成果,对于能够解决本校实际问题、适宜于本地区、具有针对性的、具有推广价值的研修成果,涌现出的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善于总结、积极钻研业务能力的优秀校本研修组织者和教师个人,应该大力宣传、推广,让他们起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扩大影响范围,增强研修成果推广意识,形成研修管理经验,达到研修个人和研修成果的辐射效应。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寻求指导

教育教学理论在实践中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只有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教师的校本研修才能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统计结果表明,教师需求的研修内容排在前几位的是:学科前沿性教育教学理论、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学生学法研究、班级管理工作。这说明教师重视校本研修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研修的目标方向更加具有针对性。教师普遍希望接受专家、名师、一线优秀教师的指导引领,这是对专家学者、名师、优秀教师的认可,表明教师对研修质量要求逐步提高。

校本研修要有一定的制度作保障,要有理论作指导,要针对教师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化需要,把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专家名师交流互动,与有共同实践经历的优秀教师合作学习,教师从优秀教师的成长中借鉴经验,通过校本研修加快自身成长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柯昌平.基于校本研修的校本培训实施策略曲.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5).

[2] 王冬凌.区域校本研修评估标准研究.教师发展论坛,2010(12).

第2篇:校本研修成果范文

1 提高认识,明确目标,科学规划

校本研修是稳步推进新课程的重要举措。为了让全体老师认识并接纳校本研修,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到校本研修工作中来,学校多次召开校本研修会议,明确校本研修的内涵、内容、主要途径和方式。深刻理解校本研修对于全面落实新课改目标,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积极组织,认真实践,不断创新,扎实稳进地开展此项工作。

2 建立有效的校本研修制度

2.1 领导参与和包组制度。全校按照年级或学科分成18个研修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一人,学校领导每人包管2~3个研修小组,负责对承包小组研修工作进行指导、研修状态、研修进程、研修质量等把握,为学校改进研修工作提供决策和依据。同时,要求包组领导必须按时参加小组研修活动,关注小组研修计划、研修主题的确定,参与小组集体备课、互动研讨、说评课等活动,引领小组研修有序优质进行。

2.2 实施分层研修制度。针对我校教师的年龄结构、教师个性基础和能力差异,将教师分为:新入岗教师、经验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三类,实施分层研修。新入岗教师——以基础培训和教育活动为核心对新教师实施塑造式培训,随机听课,实践跟进,上好合格课;经验型教师——以师德培训、优化课堂教学、历练教学素质为重点,上好优质课;研究型教师——以课堂开放和校域引领为重点,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上好研究课。确定各层级的培养目标和任务,确保每一位教师获得最佳的发展。

2.3 实施教研组捆绑式评价。在校本研修过程中,不断研究改进、完善考核机制。由过去单一的个体化考核,变成“个体与小组考核评价,以小组考核评价为主”的捆绑式评价模式,激发教师团队精神,强化合作意识。变“要我合作”为“我要合作”。小组研修工作考核成绩,视为小组个人成绩;小组个人的研修成果,视为小组整体研修成果,个人与小组荣辱与共。评价结果纳入学校教师考核。捆绑式评价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和教研组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 注重校本研修实效

3.1 激发教师自主研修,提高研修素质。校本研修,是教师的自主行为,他人是无法替代的。因此,激励教师自主参与研修是校本研修的基础。

3.1.1 以课题带动研修。学校确立了以课题带动研修策略,围绕立项课题、项目课题和小课题,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选择研究主题,开展研修行动,同时借助课题培训,学习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育经验,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的方式和方法,学习优秀案例、课例等,优化教师的研究策略和方法。

3.1.2 以问题带动实践。学校要求每次研修活动,必须确定研究主题,明确研究问题,带着问题参与集体备课、说评课、上课、进行课堂观察、开展互动研讨等,以问题驱动研修,确保研修的实效性。

3.1.3 以反思带动研修。我们提倡教师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把反思贯穿到研修的全过程。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研修的过程重要,但研修过程的反思更重要。我们常跟老师讲叶谰教授的一句话:写一辈子教案的老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写三年教学反思的教师有可能成为名师。我们每学期都要开展教师教育教学案例和经验交流。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做有心人,不断反思教学,总结经验。

3.2 以“三段式”研究方式引领研修。以“三段式”研修模式开展校本研修,是我校校本研修的有效策略。学校坚持平等参与、互动研讨型“三段式”校本研修,其中,前续准备阶段包括确定主题、群动学习、专题培训、自主备课、集体备课五个环节;互动研讨阶段包括教研组课例展示和全体教师的互动研讨两个环节;总结应用阶段分为:总结提炼、自我反思和推广运用三个环节,我们称为“三段十环节”。“三段式”研修激发了全体教师的学习意识、教研意识、改革意识、责任意识,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素质、敬业精神,老中青教师团结合作、平等互动,共享研究成果,老师们感慨的说:“校本研修是我成长的摇篮。”学习发展、教师成长得益于校本研修。

3.3 开展活动,促进研修。学校积极组织和开展系列研修评比活动。按照校本研修计划,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研修。如:开展教师基本功评比活动,促进教师提高教学基本功;开展小课题经验交流,提高教师研究意识;开展作业评比,加强教师对作业的指导能力;开展课堂教学设计大赛,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开展集体备课磨课活动,强化同伴互助意识,增强团队精神等。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研修热情,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3篇:校本研修成果范文

一、确立了明确的研修目标

随着二期课改的全面开展,“运用‘课程资源’,深入二期课改”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新亮点,广大教师无疑成了课程资源的开拓者,为使教师们正确认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价值与意义,使他们具有“整合有效资源,拓展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的实践能力,我们确立了本项研修专题。

根据我校倡导的“研修目标人本化、层次化”的原则,我们制定的研修目标为:1、适应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使教师形成科学的课程资源观,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课程资源价值,提高我校教师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2、将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结合,真正行之有效地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3、着力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围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这一区级重点科研课题,在“立足校本,整合资源,拓展课堂”方面形成学校特色,并最终以校本课程形式推广、运用。

二、建立了完整的管理机制

1、完善组织架构

我校成立了“中心小学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教导主任李素文为具体负责人,各教研组为实施者,每位教师为实际参与者的研修网络,召开了全体教师参加的研修工作会议,落实相关的研修事宜。此外,我们结合研修内容,聘请教研室教研员为辅导员,提高了本项研修的质量。

2、提供研修保障

一是经费保障。我们设立了专项教师研修经费,教师外出活动有规定的报销标准,教师专业研修有一定比例的费用报销。

二是资源保障。我们提供了研修所需的教材、书刊、杂志等作为理论学习的资料;根据阶段研修需求,提供相应资源,如:配合学科课堂教学研修阶段的需求,我们让本校学科带头人乔凤霞上课,聘请教研员作实践指导及点拨;争取各种机会,提供经费,参加市级项目研修及外区县兄弟学校的各类相关研讨活动……

3、规范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研修档案资料。与研修考评制度相结合,为教师考核提供依据。我们将本项研修活动资料装订成册,便于审核和管理。

二是严格研修项目实施。我们认真检查教师的研修过程,对教师的参与率、目标达成率等作了严格的记录及考评;认真记录每次研修内容,并及时总结,以矫枉过正;认真开展动员、阶段性总结及全面总结,以提高研修效率。

三是建立研修奖惩制度。我们把研修成绩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评优和考核的必备条件,对教师研修学习的出勤率、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与学校的月考、年度考核直接挂钩。

三、制定了充实的研修内容

针对本研修项目,我们制定了详尽的研修内容,要求每个学科组根据学校的研修方案选择各学科研修内容,并作相应的记录,每个教师都能认真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自己的研修目标,并能以实际行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使目标真正起到了导向作用。根据培训计划给每位教师配备相应学习资料,一本学习笔记本,要求教师每次学习作好笔记,自己安排自主学习内容。

四、采用了灵活的研修形式

本项研修,针对不同的研修模块,我们采用了灵活、有效的研修方式,效果良好。

1、集中培训与教师自训自练相结合,集中培训由学校统一安排,分组进行。由学校组织,各教研组专门从实践等方面进行面授辅导。

自训自练则采用教师自主学习,教研组分组研讨,学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课题研究,主题报告等形式,从而激发了教师的兴趣,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研修中,我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证明理论,围绕“课程资源开发”,由大规模的集中培训,到小组内的讨论交流,再到与同事间的共同切磋。全校老师在一次次的校本研修中,在一次次的自发学习中,在一次次的课堂实际中,体会并学习合理、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课堂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3、课题驱动

我校的课题研究与校本研修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在学校课题《对农村小学生进行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研究》的牵引下,教师们边研修,边提高,边研究,边出成效。

4、教学研讨

教师的工作是教学,校本研修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因此,我们创设机会让他们进行实践。为了提高教师们运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践研修活动:推出学科带头人引领课,让教师们学习;采用教研组公开课,让教师们探索;通过教师个人研讨课,让教师们实践……教师能有针对性地,根据其自身发展需要,围绕各自目标进行研究,满足了不同成长阶段教师的发展需求。

五、收获了良好的研修成果

有效的校本研修促进了课程与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也推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研修中,我们开发各种培训资源,努力实现校本研修资源的优化组合。

通过本项目的研修,我校收获颇丰。

1、课题研究:《对农村小学生进行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研究》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

第4篇:校本研修成果范文

教研组名称

菏泽市第二中学分校化学组

教研组长: 祝英华

教研组成员:刘东升张新平 田念玺辛郑丽 王竹伟 聂庆丰 郭艳玲

李佑旺 荣海霞 朱秋红 张汝杰 王淑燕 刘建丽 祝英华

教研组研修计划

教研组研修目标

l 教师: 通过全组教师研讨,制定出教研组研修计划,确定3个微能力;根据教研组研修计划,教师完成3个微能力的认领,形成目标明确、措施具体、时间安排合理的工作配档,在教研组内进行汇报;每个学期每位老师至少能提炼出一个可借鉴、可操作的应用策略进行分享;能够通过微能力认证,并积极参加成果展示与交流,从中体验到获得专业成长的快乐。

l 面向学生:向学生开展“学习投入、人际沟通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的前测和后测,学生在这五个方面呈现进步发展态势。

l 教研组: 研修中期制作一期学习简报; 形成一定数量的优秀案例。

微能力名称

选择理由

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能够更便于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认知方式和学习风格、学习态度和及学习投入度的情况,为更好的实施教学计划提供必需及可靠的数据分析。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数字资源的合理使用能使数学课堂更多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大课堂,提高效率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计与制作演示文稿,有助于灵活组织、应用多种媒体素材,提升教学内容的解释力;采用可视化方式清晰地展示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有序推进课堂教学环节的展开丰富师生互动的方式

研修安排

时间

内容

负责人

准备阶段

(2020.11-2020.12)

1.制定教研组发展计划,初步确定3个微能力点。(2020.11)

2.征集适合化学学科多媒体环境下的翻转课堂问题点,完善教研组计划。(2020.11)

3.组织理论培训,对所选的3个微能力进行分析与解读。(2020.12)

祝英华

实施阶段(2021.1-2021.04)

1.每位教师确定3个能力点并形成个人研修计划。(2021.01)

2.开启线上培训,提升学科组教师的研究力。(2020.01)

3.开展多媒体环境下的翻转课堂活动案例研讨活动,以“两备两说一研一评”为主要流程推进,每位教师至少展示一次。(2021.03-2021.04)

4.在校区之间举行一次分享展示研讨会。(2021.3-2021.4)

5.注重日常收集资料,进行阶段研修成果展示。(2021.4)

辛郑丽

总结阶段(2021.05-2021.07)

1.以案例为载体开展评价培训,明确评价要求和规范。(2021.5)

2.教师按照评价要求提交研修案例。(2021.6)

3.评选的优秀等级案例进行集中展示分享(2021.7)。

4.进行经验总结,梳理提炼方法,反思存在问题,形成下一步计划。(2021.7)

郭艳玲

考核要求

面向教研组:

1.组员完成25学时的在线学习和25学时的校本实践的任务。

2.开展的常态校本教研活动5次以上,1—2次校区联盟活动。

3.组内老师的微能力认证,确定3个微能力形成案例,参加成果答辩并通过。

面向老师:

1.每位教师要完成 25 学时在线学习和 25 学时校本实践活动;每位教师认领3个微能力点,每学期至少参与3次校本教研活动。

2.每位老师每个学期提炼总结一个小策略,每学期末参加组内学习成果汇报答辩,年度内提交一份案例或执教展示课。

3.根据“微能力提交指南与评价标准”,每位教师在研修的最后一个月内要提交相应的微认证材料,并能通过微能力认证。

机制设计

第5篇:校本研修成果范文

关键词:网络 远程 研修 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网络远程研修是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以虚拟班级为单位,按学科统一编班,每100人编为一个班级,每个班级配备1名班主任、2名指导教师。在专家团队和班主任、指导教师指导下,通过视频授课、文本学习、在线研讨交流、提交作业、互动评论等方式,集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主学习为一体,以解决自己面临的真实教学问题为目的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

一、研修环境 建立校园网并能实现宽带上网。45岁以下的教师最好能达到信息技术中级水平,35岁以下的教师最好能达到信息技术高级水平。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和良好的网络环境,为开展远程研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健全制度 为加强对远程研修的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远程研修的实效性,需制定《远程研修平台使用手册》、《班主任手册》、《指导教师手册》、《学员手册》、《班级制度建设》等,对指导教师、班主任和参训学员提出了明确要求。

三、研修方式 学员在收看视频的基础上,在网上阅读相关文章,完成相关专题要求的作业,提交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反思总结,作业由指导教师进行批阅,学员在网上与指导教师及其学员之间进行论坛交流。集中研修阶段,安排专家与学员互动,邀请课程专家,在线集中解答学员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与学员进行网络在线互动交流。

四、研修管理 在研修过程中,班主任把常规班级建设和管理的经验用于远程研修学员班级的建设和管理,通过对班级学员的调研,根据每位学员的专业兴趣,将学员分成若干学习研讨小组。在研修活动中,班主任和指导教师重点抓了视频学习、文本学习、提交作业、在线研讨交流、参与评论等五大环节的管理,通过远程研修解决学员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在集中研修阶段,每个班级每周提交一期学习简报,在岗实践研修阶段,每3周提交一期学习简报,由市专家组进行筛选、编辑,对优秀简报在网上进行交流。

在研修过程中及时提供和反馈各区县、乡镇远程研修的基本情况,每学习一个模块总结一次。培训结束后,对远程研修的情况进行评比表彰,对在培训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区县、乡镇、指导教师、班主任、管理人员和优秀学员,进行表彰奖励,对远程研修工作效果较差的区县、乡镇在全市进行通报。

五、研修考核 为确保远程研修取得实效,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促使教师积极主动的研修学习,对学员在研修阶段的考核分为五个部分,满分100分。其中网上观看视频20分,作业考核20分,网上与专家互动、交流、发贴评论20分,教学实践活动(教育叙事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提交)20分,个人工作室建设20分。

六、校本研修 参训学员网上集中研修结束后,由任职学校安排10个月的在岗实践研修,其主要任务由四项:第一,读一本有价值的教育理论专著。参训者选择一本适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的、有价值的教育理论书籍,制定读书计划,系统地学习阅读专著,并做好读书笔记,写出读书心得体会;第二,完成一项教育调研。参训者就自己教育教学中的某一个问题做一项有价值的调研,对调研材料进行研究、分析、比较和探讨,做出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形成调研报告;第三,出示一节示范课。参训者将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学理念和实践研修的成果应用于教学中,在任职学校出示一节示范课,由学校负责人组织点评和研讨交流,在同行的评价过程中,使参训者再反思、再提高,通过示范课展示起到相互促进的目的;第四,做好课题结题工作。参训者根据在集中研修期间申报的课题,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研修成果,以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达到提高自身科研能力的目的。

第6篇:校本研修成果范文

校本研修的对象应是教师在教育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这是必然趋势。问题是研究的起点、是学习的开端。我们认为从发现问题到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直到问题解决,是教师个体和群体学习研究的过程,是教师思考探索的过程,更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升的过程。

笔者曾了解到某小学早在几年前的一次选择话题论坛中,有教师提出:尽管“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口号由来已久,但结果不尽如人意,小学阶段我们的大多数学生依然背着素质教育的旗帜,过着应试教育的生活,肩上的作业负担并没有从实质上得到解决。这一论点激起了在座教师的共鸣。大家都认为,学生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了解对已学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测验方式,是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布置得当,会加深对已学过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布置失当,学生会产生厌烦,机械应付,事倍功半。设计和布置作业绝不是灵机一动、信手拈来,而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教学行为。于是,该校提出开展“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要减负增效,作业变革确实是出路。

提出问题仅仅是研修活动的开端,只有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持续跟踪、探究的时候,才有可能在做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商量决定:为有效组织开展“优化作业设计”校本研修活动,活动确定三个阶段、健全一个机制、立足两个层面。

一、确定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1.确定主题: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确定的主题为“优化作业设计”。

2.学习理论:围绕主题,以学科研修组为单位,在组长的组织下学习相关理论。

3.反观现实:联系教学实际,每位教师按照学科、本级段学生特点,根据作业布置现状,总结自己或同级段教师作业布置有效性的成功做法,或反思作业布置低效的原因。

(二)第二阶段

1.反思成文:要勤动笔,记下自己的心得,记下自己的思考,记下成功的案例,记下失败的反思,善于物化校本研修的成果。每位教师就“优化作业设计”为主题,撰写2000字左右的论文。

2.组内交流:以学科研修组为单位,进一步交流形成的书面文字材料,包括对“优化作业设计”论坛的认识、思考,在教学中已有的现状、经验等等。

3.推荐论坛人选:各学科研修组推荐典型的能代表本学科的教师参加校级层面的论坛。

(三)第三阶段

1.主题论坛:学校组织“优化作业设计”论坛,邀请市内外名师、骨干教师及相关学科教研员对本次论坛予以点评指导。

2.总结提高:对在“优化作业设计”论坛这一研修活动中呈现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优秀教学案例进行推广,共享校本研修成果。

3.再度反思:校本研修不是消灭问题也不可能消灭问题,而是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生成更多更深入的问题。学校引导教师继续深入实践,不断反思总结,使学习研究活动持续地开展下去,意在把教师行动引向创新之路。

二、健全一个机制

结合“优化作业设计”这一主题,通过几年的实践,学校继续完善“校长亲自挂帅――一名副校长分管――教导处(教科室)主抓――研修组长具体负责的”校本研修管理机构以及“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以学校师训分站为管理中心,以各学科研修组为主要阵地,全体教师互动合作研修”的校本研修网络,便于校本研修工作主题化、课题化的开展。

我们加强研修小组的建设,突出研修小组的地位和核心作用,落实“校本研修”的中间环节。在“校本研修”活动中,学校是“校本研修”的基地,就意味着研修活动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之中,学校作为以校为本的研修制度的主体,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主动承担校本研修的组织、领导、规划等责任。研修小组是最基本、最核心的研修组织,它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由研修组长领导开展具体的研修活动,引导教师共同参与学习、交流与研究,对小组内每一位教师参加研修活动进行质的要求和量的规定,强化过程管理,以训促研、以研促教。

三、立足两个层面

我们所提倡的追踪式的教学研究一般要在两个层面上开展:一是理论层面,围绕“优化作业设计”主题搜集、整理、学习理论材料,围绕主题探索“现状是什么”、“原因是什么”、“该怎么设计”,学习、思考、交流、碰撞、融合、共享,在研修中实现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中出现新的问题,以至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二是实践层面,任何理论都要与实践相结合,才显示理论的生命力。在优化作业设计研修活动中,我们要求教师运用学到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尝试与探索,提炼出属于自己的解决实践问题的可行性的方法,并适时在教研组、学校层面交流探讨。几年来,“优化作业设计”论坛活动在该校报告厅如火如荼地展开,语文、数学、体育、信息技术、品德……数十位教师激情洋溢地阐述了自己关于有效作业设计的见解,PPT呈现图文俱佳,主题演讲声情并茂,恰到好处地介绍了分层教学、激趣设计、形式创新等关于优化作业实践道路的探索之法。《让语文作业与快乐同行》、《优化作业布置,提高教学质量》、《合理利用作业本,提高课堂价值增量》……教师们立足实际的有效作业案例的引述、经验的介绍及实践的困惑,推动学校“增效减负”的研修活动落到实处!应邀而来的专家们又以真实鲜活的案例为纽带,链接理论和实践,与教师展开互动式交流,由此产生的许多新的“问号”又进一步引发老师对有效作业的探讨热情。

第7篇:校本研修成果范文

战略选择 行政推动

行政推动是校本研修工作全面开展的前提条件,是必须的组织保证。

理顺管理机制。该区建立“一室牵头、三室联动”的校本研修管理体制。设立专门的校本研修办公室,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承担全区校本研修的规划、实施与管理工作。把区教研室作为业务设计和指导部门,把区教育股作为行政推动部门,把区教育督导室作为考核评估部门。在各高中、初中、中心小学设立教研室,在中心校设立教研中心,专门负责学校教研管理。在学校建立课题研究工作室,确立专门人员,负责课题研究的日常管理。

落实第一责任。该区教育局建立校本研修工作行政领导包联制度,每位班子成员和股室负责人都定期深入包联学校调研。设立区级重点课题,由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和股室负责人担任行政主持人,与实施学校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每年暑假举办全区校长培训班,由局领导作专题报告,指导校长做好新学年校本研修工作的安排和部署。

营造良好氛围。召开全区课题研究动员大会,制定《“课题促进工程”实施办法》、《临渭区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确立32所基地学校,以特级教师、省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教研员为主体,按学段和学科组成了135人的专家指导团,公布区级20个重点课题和69个普通课题。

实行月报告制度。该区教育局要求学校按月填写报告单,内容有当月工作进展、典型做法、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等,经校长审阅后上报;区教育局每月整理汇总报告单,安排调研核实后形成研修简报。

明确研修职责。在选聘新任校长工作中,该区教育局把校本研修列为一项基本的考察条件,实行了公推公选公示制度。在新聘校长上岗前,在聘书中明确提出一年内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目标任务,考察期满后完成目标任务的校长年度考核才能视为合格。

提供经费保障。该区教育局每年设立2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薄弱学校图书资料配备和先进学校奖励。同时要求学校按照不低于5%的标准设立专用经费。

同一目标 特色纷呈

临渭区在“校本研修下的课题促进模式”中形成了三大特色,关注问题解决,是校本研修的方向;直击教学常规,是校本研修的内容;聚焦课堂教学,是校本研修的重点。

目前,课题研究成为全区校本研修的主要载体,各级各类课题覆盖全区广大中小学。质量工程实验学校、教育科研明星学校和区级基地学校均有市级以上的规划课题;一般规模的中心小学、初中和各高中均有区级课题;其他完全小学均有校级核心课题;一些规模较小、教研力量相对薄弱的教学点均以中心校为单位积极开展课例研究和专题研究;在广大教师中提倡普遍开展微型课题研究。一些基地学校的活动主题更加鲜明,特色更加突出,如官底中心小学的“学教练考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下吉一中的“基于课堂观察技术的分解式评课研究”和固市中学的“基于学情的有效教学目标叙写”等已经引起普遍关注,一些学校已经初步将研修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为了选准课题,各校按照“小而实”、易操作的要求,发动全体教师,针对备课、上课、学生作业布置与批阅、质量检测等教学常规环节,通过实践反思,查找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形成课题进行研究。临渭实验小学的“有效教学目标的设计研究”、固市中学的“基于标准的教学目标叙写研究”就是以集体备课为形式,以设计具体、准确而又可检测的教学目标为内容的课题;实验初中“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课题,就是围绕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结构和师生角色变化来选题;下吉中学“基于学情的有效作业设计研究”、自立中学的“磨卷”分别围绕学生作业设计和试题命制来选题,提高作业设计和试题命制的科学性。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教学的改进必须以教学常规为切入口,这是全区学校选题方面的一个共识。

全员参与 一个不少

策划研修活动。每学年初,各学校能组织全体教师开展问题调研,确定普遍存在而且具备研究条件的突出问题,形成课题组织申报。在课题立项论证之前,课题组要通过查找资料、实践反思与集体研讨,明确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立项论证之后,课题组会围绕对策制订详细的研究计划,按照“提出对策、形成设计、实践验证、对策调整”的基本模式策划一系列的验证活动。每次活动前,课题主持人会布置具体的研讨任务,让每位成员提前搜集资料、实践尝试,做到充分准备;研讨过程中,主持人会把握研究的主题和方向,使每位教师充分发表观点,自然地融入交流与研讨之中;在研修过程中,学校适时聘请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研专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到实践层面进行专题讲座辅导;活动结束前课题组要归纳主要共识和基本分歧,形成体现集体智慧的、有操作价值的设计方案,同时提出下次活动的任务;实践中,课题组将根据人员分工和预定的设计方案,引入课堂观察技术,组织实践验证,收集相关数据作为调整对策的主要依据。

搭建交流平台。一些学校还开展了“师徒结对”、“青蓝工程”等活动,发挥骨干教师业务特长,解决青年教师的教学困惑。部分学校还创办了校本研修专刊,如《文理科杂志》、《景贤教研》、《乐贤教育》、《贠小研修》、《崇中研修月报》等,这些专刊成为学校展示阶段性成果和教师交流的重要平台。条件较好的学校还建立了校园网站,开设校本研修专栏,上传有关资料供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此外,全区学校还建立了103个QQ群,参与教师达到5000余名,消除了校内研讨的局限性,将交流的范围扩大到校外。

形成常态 成效显著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校本研修下的课题促进模式”的实施在临渭主要带来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明显变化。

一是教师的成长方式多元化。课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深入,让教师看到了自身知识储备上的不足。一些教师开始利用各种资源,创造学习的条件,自觉研读业务书籍,查找相关资料,养成了自学“充电”的良好习惯。教师更加注重了实践尝试,注重了对实践的理性思考和理论提升,注重了反思后的教学行为跟进,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不断提升。2011年,全区有16名教师在国家级教学观摩活动中获奖,9项成果获得陕西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126项获成果获得市级奖项。2012年,在全省第十一次教研论文评选中有275篇成果获奖。全区32名教师全部被评为省级教学能手,22名教师被评为陕西省教学新秀。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一线教师可以与专家零距离对话,提出教学和研究过程的困惑,得到了专家的指点,专业能力迅速提高。

二是校本研修活动被全面激活。课题研究使校本培训更加贴近于教师需要。学校校本培训的内容不再零散,而是更加集中,更加系统。一些专题的培训,填补了教师多年来学科教学知识上的空白,扩充了教师专业知识上的积累。增强了教研活动的针对性。课题的立项、实施和结题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课题研究激活了教研活动,打破了以往“主题不明确、话题不集中、研讨无共识,问题无对策”的局面,一个学期或学年的学校教研工作有了一条课题研究的主线,一段时间的教研活动有了特定主题或专题的研讨,一次研讨活动有了前期准备、有业务交流、有思想碰撞,有基本共识,产生了解决具体问题的对策。

三是教学常规改进初显成效。在备课方面,以提高教师备课能力为目的的集体备课活动,使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设计更能体现出课标要求和教材编写意图,更加符合学情。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逐步改变了以“讲”为主,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不断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了更多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作业方面,教师设计的学生作业更加合理,一些实践性、探究性的作业代替了机械训练的书面作业,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初步实现了“减负增效”。

第8篇:校本研修成果范文

以《xx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为指导,以推进《xx市“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实验》项目为重点,深入开展“优秀教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研究”工作,引导教师做真实的研究,促进教育科研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学校特色发展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区域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做出贡献。

二、工作重点

1.《“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实验》教科任务

(1)开展“学情”专项研究。依托《本质回归:校本教研的实践创新》深化研究项目组的活动,研究学生,研究学习,做好学情研判的技术分析,为第一批试点学校项目的展开提供方法与技术。

(2)编制《XX年“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研究选题指南》。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实际问题,提供选题指南,结合XX年市级各类课题立项、年度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审等工作,引导学校和教师围绕“促进有效学习”开展研究,在研究中推进课堂变革。

(3)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合作研究,做好第一批试点学校的学生学习力调查,筹备“课堂变革”论坛。研制《“学为中心”常态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制订《课堂变革试点项目联盟组织管理办法》。

2. 教科研管理、指导与服务

(1)扎实开展“首批教科研优秀成果推广与应用”项目。依据《xx市优秀教科研成果推广与应用实施方案》精神,开展首批6项立项研究型课题成果79个实施单位的应用研究,做好研究过程的指导与管理,定期开展基地学校研究活动,做好各课题的中期总结。

(2)进一步规范教科研管理与指导。认真落实《xx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成果评审工作的通知》精神,修订《xx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协调做好全市各类课题统一立项申报、论文、优秀教科研成果评审等工作;加强课题过程性研究活动的指导与管理,加快教师课题研究活动策划与管理创新的实践研究,推行课题研究课,探索适合教师的实践研究形式与成果表达方式,引导教师做真实的研究。

3.课程建设

(1)开展《学校课程规划》研讨。征集xx市不同学段学校的课程规划或课程方案,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召开专题研讨会,做好学校课程的规划与实施研究。

(2)组建市级精品校本课程群。在前三届中小学精品课程评选的基础上,根据xx市基础教育区域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对已有“精品课程”进行归类梳理,形成课程群,推广精品课程。

(3)以学生的发展为取向,启动“公民教育”、“学习心理指导”、“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教育”等专题课程研发。成立学生“营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开展区域推进学生“营养与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4.德育专题研究

以德育微课程建设为载体,梳理近三届中小学精品课程中的德育校本课程,筛选特色精品德育课程,建立德育课程资源库,引导学校德育工作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召开以“责任教育”为主题的学校德育微课程建设研讨会,推广精品德育课程。

5.心理健康教育

(1)加强学生学习心理的辅导研究,召开全市学习心理辅导暨中高考考前辅导研讨会,继续举办“晴朗六月”考前辅导系列活动。

第9篇:校本研修成果范文

1 特殊教育学校校本研修的内容

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校本研修的内容包括理论学习、课堂实践、教学研究、基本功训练和论文写作与答辩等内容。

1.1 理论学习。根据听障、视障、智障等不同专业,学习并掌握相关特殊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法律法规。每一名教师都要制定一份三年的专业成长规划;针对新入职教师,还应制定“青年教师三年校本研修计划”:第一年,系统学习手势语、手指语、盲文,熟悉盲、聋、智障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特殊教育课堂教学常规;第二年,熟悉各科教材、教法,能基本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第三年,传承和发扬骨干教师的优良传统,能独立承担并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1.2 课堂实践。特殊教育的课堂实践是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包括听课、上课、评课等环节。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赛教和学科教研活动,并组织学科组长和学科组成员对每一节课进行现场点评。全体教师要积极参与,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1.3 教学研究。教学研究包括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改革研究和教育专题研究等。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催化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应制定相关的教科研管理和奖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科研课题,通过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1.4 基本功训练。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基本功包括手势语、盲文、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计算机操作和多媒体运用等。基本功训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校本研修中,青年教师基本功的学习与考评一般都穿插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因此,教研组在特教教师基本功培训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5 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过程包括选题、收集资料、制定和实施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撰写论文、总结成果等,这是特殊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必需具备的能力。

2 特殊教育学校校本研修的方法

2.1 理论学习。方法一:学校分期布置学习任务,让教师学习各自专业的理论,以自学为主。要求做学习笔记,写学习心得,定期进行考核和检查。方法二:根据学校校本研修实际和教改课改的情况,采取自荐与聘任相结合,发挥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各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讲座或示范课的形式向同行传授课堂教学经验、展示教学基本功与教学技能,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方法三:开展“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研修。要求外出学习、考察培训的骨干教师,必须写出学习汇报材料,同时制作成幻灯片,利用校本研修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二次培训,产生“一人学习,众人受益”的效应。

2.2 课堂实践。方法一:坚持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是一项重要的、长期的教研制度。尤其是近年来,电子教案的使用,为教师集体备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次备课更是教师个性教学的体现。方法二:发挥优秀教师引领作用。特殊教育学校要坚持做好“青蓝工程”,让每位教龄在三年以下的教师寻找一名师傅“结对子”,并签订师徒协议,定期组织汇报课,以这些特定形式将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落到实处。从而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3 教学研究。方法一:开展大教研活动。大教研活动包括集体备课、个人授课、现场说课、全校反馈、积极修改等环节。它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能力突飞猛进、迅速的成长起来。是打造骨干教师的一个比较有效的途径。方法二:开展校园网络学术论坛活动。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让教师们积极在网上发表教学反思、教学经验论文等,达到资源共享;学校可以筛选出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文章推荐到特殊教育期刊上发表,促使教师的科研水平、专业技术能力等的显著提高。

2.4 基本功训练。基本功的训练是提高新教师素质的重要方法。学校每学期应制定一定的学习任务,研修教师自己进行练习,学校在一定的时间进行考核。实行基本功过关制度,教师的每一项基本功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

2.5 课题研究。方法一:专家引领。针对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定期不定期地邀请国内知名特教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实践指导等活动,进行“现场诊断,临床会诊”,帮助教师解答疑难。方法二:实践提升。随着特殊教育课程改革步伐的迈进,国内许多特殊教育学校开始试用普校教材,与聋校教材相比,知识和信息量增大了、广泛了,教育资源丰富了,但针对特殊学生,教育的难度也加大了。教师该如何根据特殊学生特点把握好教材的程度呢?学校可以分教研组设立运用教材课题,让教师们边探索运用边总结经验,撰写科研论文,以培养和提升教师课题研究能力。

3 特殊教育学校校本研修的层次

3.1 抓紧新教师培训,做好入职第一步。对于处在步入特教岗位初期的新教师,应主要进行进入职业角色、熟悉特教岗位工作方面的岗位培训。培训内容为特殊学生心理学、教育学等业务理论知识以及中国手语、中国盲文等基本功训练,同时要为每个新教师安排一名指导教师手把手的进行指导。学期末对每名新入职教师进行业务理论以及基本功考核,同时要求他们为全校老师上一节课堂教学汇报课。这些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为新教师的顺利上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2 搞好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打造教师队伍中坚力量。对于处于职业成熟期的教师,主要进行胜任职业角色方面的培训,赋予他们一定的课题研究任务或培养新教师任务,促使其摸索和积累一定工作经验,提高职业能力,并取得一定成绩。

3.3 塑造专家型教师队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于处于职业高原期的教师,学校应多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向前迈进,渡过教师成长过程中比较困惑、痛苦的阶段。以寻求新的生长点后取得新的发展和新的成绩,实现生命历程质的飞跃。

4 特殊教育学校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

4.1 规范校本研修的层级管理。校本研修工作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管理场”,使所需管理的项目(包括人员、课题、时间、信息等)一进入这个“场”,就能运转自如,“低耗高效”。为此,学校应构建校本研修组织系统,形成校本研修网络,有利于校本研修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校级领导是校本研修的决策层,把握校本研修的方向,并提供人、财、物、时等方面的支持;各职能部门是执行层,具体组织和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并通过管理扩大参与面,提高研修水平;教研组是基础层,在教研组长的带动下,参加到校本研修和教科研活动中。

4.2 做好校本研修组织制度管理。学校应建立健全的一整套的校本研修组织管理制度,包括校本研修方案审查制度、校本研修过程指导制度、校本研修档案管理制度、校本研修评价激励机制等,使校本研修工作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以保障校本研修真正落到实处。

4.3 注重校本研修的资料管理。学校应要求教师严格按管理制度完成好自己的各项工作,注意做好教学档案和个人档案资料的积累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有反馈、有整改、有实效。学校可将校本研修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教案、教学反思、典型案例、教育故事、心得体会等整理成册,让大家共享、共勉,给教师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