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保发展规划范文

环保发展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保发展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保发展规划

第1篇:环保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内容及目标

(一)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内容

生态城市规划要借鉴环保部门的数据,及时调控方向和方法。对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的客观分析,作出科学的预测和区域环境变化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内、国际环境标准和提出的主要城镇,实现环境目标和宏观控制措施,为城市设计的原则和依据,导致区域生态环境的形成是好的,提供良好的宜居环境。

(1)生态农业建设规划

在考虑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推进发展畜牧业发展,适当控制粮食生产,增加牧草种植,大力发展畜牧业,减少高耗水粮食,进行经济结构优化。适当控制高耗水蔬菜种植面积,发展设施化栽培,并根据农业优势,要因势利导,树立品牌意识,从产销现状出发,加强标准化生产,明确发展方向,积极扩大无公害蔬菜和林果业生产规模,大力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

(2)生态工业建设规划

全面提高、 调发展阶段,实现全市经济的产业化、生态化和人性化,重点支柱产业和产业园发育成熟,抵御市场和环境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生态资产同步增值。搞好产业布局,园区要从产业基础条件出发,创造个性特色,形成优势互补的园区新格局。提高集群发展质量,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壮大集群实力,实现高水平、高质量和高效益发展。通过强化工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与综合利用,建立资源循环型社会。

(3)发展节能生态建筑

目前,人类75%的能源都用在交通和建筑上。在这75%中,有近1/3用于住房。因此,如何能更有效地对建筑特别是住房进行设计安排,对未来城市的发展将至关重要。专家们指出,太阳能技术是解决未来城市能源问题最重要的突破口。英国著名建筑师、太阳能建筑规划专家理查得·罗杰斯博士认为,不久的将来,太阳能化的时代终将取代目前的工业化时代,未来的城市应该是“太阳能的城市”。

(4)构建生态人居体系

生态细胞工程建设包括了环保模范城市、文明生态村和生态住宅小区建设等工稃。基础设施建设是人工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和农村发展的必要条件。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搞好城市给水和公共交通、园林绿化的建设。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关闭自备井,严格控制耗水量大的项目建设,建设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供热管网在其供热区域内均采用枝状管网,以提高供热的可靠性,增加供热面积,提高集中供热普及率。

二、城市生态规划的目标

城市生态规划应致力于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建立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有序结构;致力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同步化;致力于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城市内涵

生态城市的内涵可以归纳为和谐性与发展性。和谐性是指生态城市能够与外部的其它生态系统和谐共生,其内部生存的人类及其它生物能够和谐相处,即生态城市能够自然地融入到大地景观之中,是城市生态系统演替的顶级;发展性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最大的人工产物,人类主观能动性必然会推动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从而使城市生态系统不断地从演替的顶级重新回到发展中来,使生态城市不断得到升级与发展。由此可见,生态城市是人类生存与生活的理想城市模式。

四、生态城市的规划途径探讨

描绘城市发展蓝图是城市规划的基本职能。只有将生态融入到城市规划的各个技术环节和实施层面,从理论依据、技术方法和实施途径上为城市规划提供指导,才能够协调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之间得矛盾,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生态城市的目标。

(一)区域规划层面

开放性是生态系统的特点,城市的发展与规划也离不开所在的区域。通过引入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确保区域发展的生态负荷控制在生态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合理安排区域内的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资源的开发利用、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及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利用生态位的理论与方法,协调城市与周围的乡村地区之间的互补关系,实现城乡空间的相互融合;找准定位,发挥特长,科学弓I导城市发展,协调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关系,减少竞争,互相配合,努力实现互促互进,共存共荣。

(二)城市总体规划层面

从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系统着眼,综合考虑城市的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现实情况,需要审慎处理以下几方面内容:①实现适度的经济增长;②控制人口和优化利用人力资源;③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延长资源的可供给年限,不断开辟新的能源和其它资源;④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⑤科学引导城市发展,满足就业和生活的基本需要,建立公平的分配原则:⑥推动技术进步和对环境污染等的有效控制。规划的途径包括以下两方面:

(1)生态功能区划。按照区位的承载力和适宜度将城市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恢复区、建设发展区,在此基础上确定土地利用的功能、布局,将城乡土地及绿色空间加以统筹安排,避免城市无限制地扩张,保证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化。生态功能区戈 的结果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城市发展布局的原则和依据。

生态保护区。指具备生态重要性的大型斑块,这类地区往往极易受人类活动影响而导致景观及环境质量退化,需避免人类活动的干扰。该地区包括生态敏感区(如城市的河流水系、滨水地区、山地土丘、稀有植物群落、部分野生动物栖息地等)、文化敏感区(是城市中具有特殊或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地区,如烈士陵园、文物古迹等)、资源生产敏感区(如新鲜空气补充区、土壤维护及水源涵养区、泄洪滞洪区等)以及自然灾害敏感区(如滨河洪水灾害易发区、地质不稳定区等)。建设开发区。包括现状城乡居民点分布较密、交通便利、区域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第二、三产业较发达的区域范围,这是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核心地带。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城市生产、活动向此区域集中,使城镇第二、三产业建设集聚发展,扩大就业容量;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发展循环经济体系,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解决复合型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缓冲区。指生态保护区与建设开发区之间的过渡性质的地区,是土地争夺的热点。应遵循适度开发的原则,综合考虑开发与保护,局部与整体,近远期结合的关系,严格控制建设开发用地的供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生态恢复区。指已受到干扰而质量下降的敏感区及景观破碎区,以及建设发展区或是生态缓冲区中受到强烈干扰而功能丧失的地区,如空气、河流严重污染区。此类地区须严格限制开发、生产、建设活动,对于现有污染源实行限期治理或采取关、停、并、转等措施,并制定保护控制专项规划。

(2)确定生态规划的远景目标,中短期规划结合。对生态城市的远景发展提出设想,确立各个阶段的建设目标;中期规划以五年为周期,规划的期限原则上应当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年限一致,并作为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应当依据生态规划的远景目标及本阶段的建设目标,明确五年内规划的重点和发展时序,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短期规划以2~3年为周期,以具体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为重点内容,明确建设的时序、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并建立规划设计与建设实施之间的动态反馈机制,提高规划的适应性。

第2篇:环保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遵循原测环境保护园林绿化

一、城市规划工作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1、生态优先,体现以人为本。鉴于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矛盾,城市生态应该把净化大气、保护水源、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维持碳氧平衡、防风防灾、调节城市小气候环境等生态功能放在首位;并应从满足人体尺度,为人类提供方便,增加生活情趣含量以及观赏休闲等需求作为建设重点;从偏重于视觉效果转向注重人体身心健康角度综合考虑,强调人居环境,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相互协调。

2、师法自然,注重生物多样性。通过建立稳定和多样化的植物群落,达到传承文明,师法自然,景观多样,应接不暇的效果。充分利用树种资源和生态位资源,形成不同类型的城市生态系统,既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和生活需求,又为不同生物提供生存繁衍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3、系统优先,强调整体效果。科学配置,完善城市生态的类型和布局,最大限度提高系统生态总量,发挥城市生态环境的最优效益,实现生态系统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充分提高整个城市的总体功能。

4、因地制宜,突出本土特色。根据不同地段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质量,确定适宜的环境结构,选择应用具有主导功能特点的构思,进行城市生态环境的合理布局。借鉴本土建筑特别是建筑群落的优点,突出生态建筑群落模式的特点,完备优化城市结构。

二、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的内容 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开始运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的提出克服了以往城市发展的无序性、盲目性与随意性,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和法律保障。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依据对城市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分析所制定的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为目标的规划体系。按照我国环境保护应“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总方针和总战略,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应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前期准备 这些准备工作是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它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料,例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等;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状况,如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大气、水体、噪声的监测资料、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历年累计量,对污染的治理状况等;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2.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并按拟定的环境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从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由采用落后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引起,由此而来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因此规划的远景目标应该是改进落后的烯煤方式,提高燃烧效率,尽量使用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实行区域集中供热、消灭千家万户的小烟囱,提高道路硬化率,通过强化污染源治理和提高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便理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强化污染源的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技术和行政的手段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提高城市绿化率、选择抗污染性好的树种,大力发展植物净化。3.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在对水污染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最大允许排放量并确定最佳治理方案。当前我国七大水系的水质污染程度在加剧,范围在扩大,长江、黄河、淮河、松花江的污染水1996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为502.9亿吨,含化学需氧量704万吨、重金属1514吨,氰化物2457吨以及砷、酚类、油类等污染物数万吨;生活污水约占年排放总量24%,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物。根据我国水污染的具体情况,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应该通过改革落后的生产方式,采用少废、无废工艺实现清洁生产,是高污水处理效果和资源化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修建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最终达到有效保护水资源的目的。4.城市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环境目标落实各类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与处理、处置指标体系并制定最终治理对策。目前我国许多城市者处于固体废物包围之中,解决固体废物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的目的是依据城市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城市固体。

三、城市规划中园林绿化的发展对策1.完善城市绿化规划。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城市绿化工作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关键在于有一个前瞻而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根据城市发展现状,并结合城市现有的景观风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共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明确近期发展目标,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原则,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城市组团之间、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建设高标准的区域型绿化隔离带,突出各区的独立性。利用城市山地、水面、海滨、滩涂、河道,谋划建设城市周围大面积的森林和沿河道、道路的生态环境绿廊、高效农田林网,充分利用郊区自然景观,建设风景林地和自然保护区,拓展人与自然融合的空间。要在城市周边规划建设大型苗圃、花卉生产基地、花卉市场,鼓励和支持郊区农民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城乡一体,共同发展。2.积极探索屋顶绿化发展途径。由于屋顶绿化建设的投入大大高于平地绿化,且后期养护费用也高于平地绿化;因此首先在政策上明确关于开发屋顶绿化的强制性指标要求,其次建立计入绿地率的鼓励性条文规定来调动开发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建立若干政府开发建设示范项目。3.因地制宜,优化绿化设计。根据城市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绿化设计,突出城市文化底蕴和内涵。集中力量在城市主要路口和繁华街头,营造一批人文景观,结合城市绿化布置有特色的城市雕塑、建筑小品和游憩设施,展现城市的乡土风情,提升城市品位。新城区以大面积的绿化种植为主;而老城区由于绿地面积有限,其绿化建设应以改造为主,结合城市居民活动休闲的需要做精做细,营造不同的城市绿化风格。合理配植绿化树种,并大力提倡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优先选用抗旱、节水、易养护的植物。4.作好绿化养护的保障工作。现行的养护操作模式还很简易原始,主要是拔拔草、浇浇水、喷喷药,忽视了修剪的艺术性、施肥、病虫害的预防等环节,其结果直接影响到绿化的景观效果,造成乔木长势不佳、灌木整形单一,因此在抓好绿化施工质量的同时,抓好养护的质量也同样重要。

参考文献:

第3篇:环保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 环境保护 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TU9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要求,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首要步骤是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完善城市规划,并以之为依据,指导城市开发、建设和管理。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区由于片面的追求经济发展,导致了城市环境的严重恶化,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健康,阻碍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以规划为先导,处理好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1.现代城市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最近20多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得到了强力的推进,截止2012年,中国内地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了51.3%。这意味着中国城市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对由此伴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1.1大气的污染问题。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居民生活等几个方面。工业生产排放到大气中的废气中大都含有粉尘、硫氧化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成分,是导致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城市越来越多的汽车保有量,所排放的含有铅、汞、铍化物的废气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和心肺功能有着很大的现实和长远的危害。城市居民生活中的燃煤、燃气、家庭装修使用的油漆、喷撒的各种空气清新剂和杀虫剂也增加了空气中的有害成分,造成空气的不同程度污染。

1.2水污染问题。城市水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中往往含有诸多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和化工污染物。随着城市人口的剧增,居民生活排放污水的数量正在逐年增加。这些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的污水严重污染了地表水。据相关环境部门调查,全国七大水系中,受到污染的河段已经超过50%,1/3的河段水不适合鱼类生存,有一半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标准。

1.3固体废物污染问题。城市固体废物主要涉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其中城市建筑和居民生活所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占绝大多数。这些固体废弃物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城市空间,还给城市大气、水体和土壤带来严重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1.4噪声和光污染问题。噪声对人的听觉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伤害。光污染不仅有损人的生理功能,而且对人的心理也有影响。城市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机器、机动车辆、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场、娱乐场所带来的高强度喧闹。城市光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装饰物的反射光线。

2.强化城市规划,有效防治各种环境问题

针对城市常见的上述环境问题,我们应该在城市规划中立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效防治各种环境问题,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出一条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集中统一管理的新型城市发展之路。

2.1对大气污染的综合整治规划。在保证城市工业生产、能源供应和交通运输需要的基础上,明确病取缔对城市污染大、危害广的污染源。采取合理调整工业布局、发展绿色环保的公共交通、强化城市绿化、有选择地限制高污染喷雾剂销售使用等措施,有效治理城市大气污染。

2.2对水污染的综合整治规划。严格控制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无害化处理,根据社会与生产需要,完善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采用新的工艺和方法净化污水,坚决杜绝未经处理污水的直接排放,有计划地实施废水的再生循环利用。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水、节约水的意识,从源头降低水污染的概率。

2.3对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认清固体废物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对于不同的人可能是废物,但如果转换一定条件,废弃物也能变为资源的两面性,稳步推进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处理。对于不能利用的固体废物妥善填埋或焚烧处理,最大限度的减少固体废物的污染。

2.4对噪声和光污染的综合整治规划。对于工业企业采用隔声、减振、吸声、消声等技术措施,对于机动车辆、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场、娱乐场所采取区域或时段噪声限制,降低噪声污染。对建筑外墙装饰限制反光性强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材料的使用,减少光污染。

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注重环境的保护,是构建有中国特色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关键。我们要时刻保持环境保护意识,致力于低碳经济的发展,使高能效、高环保成为城市规划管理的时尚,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所倡导的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谭雄声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26期

第4篇:环保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城区;输变电工程;变电站

中图分类号:TP2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8(C)-0150-01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不断涌现新的居民区及商业密集区,成为用电集中地带。城区及近城区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的时期较早,设备逐渐老化淘汰,供电能力严重不足。随着我国电网的发展,这些变电站、输电线路的增容改造工程便越来越频繁,由此带来的环境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不容忽视。

一、城区输变电工程管理的缺陷分析

城区及近城区高压输变电工程电压等级主要为110kV,少数近城区有220kV项目,主要的建设内容包括输电线路的架设及电缆铺设、变电站的新建或增容改。从该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的重点来看,此类工程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因子主要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和噪声影响,我国相关的法规及技术标准也是从这几个因素对输变电工程的电磁环境、噪声环境影响进行约束。从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来看,110kV和220kV的输变电工程无论从理论计算的角度还是从与同类工程类比的角度,绝大部分项目其电磁环境影响及噪声影响均能够达标,鲜有超标情况,因此大部分该类项目在环境准入前提下是允许建设的。但是从近年此类项目的环境纠纷和环境投诉事件来看,该类项目建设在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共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城市电力发展规划不足

目前我国电力发展注重电力项目管理,而对电力发展规划重视不足,导致很多地区没有实施电力发展规划,或有规划的但其可行性评估和落实不足。以城区及近城区高压输变电项目来看,很多地方电力建设基本上没有与当地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相配套。此外,电力建设本身也没有制定根本意义上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而是按照工业发展、城市建设等领域的用电需求来制定电力建设项目的实施计划。电力项目建设如果不能和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将使得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情形下,城区和一些发展较快的乡镇地区电力设施改造越来越难进行,社会矛盾也越来越多地凸现出来。

(二)输变电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不足

从目前输变电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来看,评价指标局限于工程的物理性指标,如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和噪声等,以及一些环境类指标,如施工过程的废水废渣、扬尘、土地占用和水土流失等,而对于工程的社会环境影响则分析论证不足,如项目周边人群心理对高压电气设施的畏惧感和对相关安全问题的担忧、项目建设带来的周边景观恶化及环境贬值等。因此在输变电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如何考虑这些社会影响因素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二、城区高压输变电项目建设的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城区高压输变电项目在管理、建设和环境评价方面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从而导致了近年来该类项目环境纠纷不断增多。结合实际情况,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以供讨论。

(一)清理目前城区输变电设施的遗留问题

电力部门应对近期拟在老城区或敏感的乡镇地区建设的输变电工程项目进行清理,对变电站站址和输电线路走廊进行更进一步的论证、优化,并向规划、环保等部门提供项目清单,以便提前集中研究可能遇到的问题,避免矛盾的发生。

(二)制定和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的电力发展规划

环保部于2008年了《关于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2008]70号),要求城市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国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环保部门要依法依规加强监督管理。因此,电力部门应认真研究国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等综合性规划,结合省情市情并公开征询社会意见,按照不同发展阶段制定出电力发展规划,据此实施建设项目并公开相关信息,尽量避免临时拉线建站的做法。同时,环境管理部门应根据环保部的要求,重点考察城区高压输变电项目建设是否在电力发展规划范围内,是否符合国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等,必要时可对不在规划范围内或与规划不符的项目采取限批的措施。

(三)切实开展公众参与工作

对目前在城区或乡镇地区正在建设或即将开展建设的输变电工程项目,尤其是己经引起社会关注的项目,应由项目所在地政府组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期与后期的公众参与和协调工作。应及时、完整、清晰明了地向公众公布建设项目的信息,并全面、主动地收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项目影响范围内的居民均能够了解项目信息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诉求。对公众建议和诉求在项目建设中应认真考虑,并向提出建议的公众反馈意见是否采纳的说明。对于一些难以落实的公众诉求,电力部门应向项目所在地政府和环保部门说明,并一起开展协调工作,防止矛盾的发生

(四)积极采用新型变电站设计

有学者建议在城区新建或改造变电站时,在选址上可考虑与城市广场或城市公园、绿地相结合,并采用户内式布置或地埋式布置。这些措施能够减少输变电设备的电磁辐射和噪声影响,减少占地,提升变电站的环境美感,同时也可降低公众对高压带电设施的畏惧感,因此电力部门在城区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中应考虑采用。

作者单位:山西省电力公司阳泉供电分公司

参考文献:

第5篇:环保发展规划范文

研制整体解决方案与推动项目实施相结合。市政府与环保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正式签约,合作编制《包头市环境保护整体解决方案》。方案编制将整合国内国际一流的环保科研团队和环保企业力量,引进和运用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手段,为全市大气、水、土壤和固废、节能等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根源进行把脉,提出治理方案,力争利用五年时间,在“十三五”末系统解决全市的环境问题。

预防保护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积极参与推进环境保护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的协调统一。继续严把新上项目准入关,对“两高”项目实行更严格的地方和行业准入门槛,主城区不再新上炼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项目和原材料工业前端产业。扎实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下大力实施大气、水、土壤、固废等领域84个项目,持续减少污染物存量。

政府主导与企业施治相结合。深入落实地方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的主体责任,加大环境保护资金、技术和政策方面的引导,制定和完善“黄标车”及老旧车辆淘汰、燃煤锅炉整治等配套政策。今年市本级拟投入资金4.8亿元,通过以奖促治、政策补贴等方式,扎实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落实。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建设污染防治设施并稳定运行,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第6篇:环保发展规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农牧结合、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循环利用、控量减污”的原则,根据区域环境承载力和城市发展需要,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布局和规模,实行划区分类管理。对现有养殖场(户)污染进行综合整治,推行清洁生产和生态化养殖,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生态化,走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农业之路。

二、划分原则

(一)生态环境保护与畜禽养殖业健康协调发展的原则;

(二)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

(三)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原则;

(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原则;

(五)城镇居民区、住宅区、风景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主要河流、工业开发区优先保护的原则;

(六)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原则。

三、划分分类

全市行政区域范围畜禽养殖区域划分为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和适度养殖区三类。

禁止养殖区是指不得建立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区域;控制养殖区是指限定畜禽养殖数量,严格控制养殖规模,实行畜禽养殖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区域;适度养殖区是指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和环境容量,可适度进行畜禽养殖的区域。本办法所称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备案与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浙政办发〔2010〕42号)规定的标准执行。

四、划分范围

(一)禁止养殖区

1.城镇居民区等人口集中区域,主要包括城区三环线以内区域、江南新区规划区、经济开发区和城西新区的工业区块,中心镇规划区、集镇核心区;

2.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主要包括杨溪、太平、三渡溪、珠坑、黄坟、洪塘坑、上黄水库等规模水厂供水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及其它联村、单村供水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3.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主要包括方岩风景名胜区、五指岩风景名胜区、白云风景区、石苍岩风景区等;

4.水环境功能区确定为Ⅰ、Ⅱ类水质水体的流域上游(含支流)以及华溪、酥溪、李溪、南溪、江等河流两侧500米以内范围;

5.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其它区域。

(二)控制养殖区

1.城镇规划禁止养殖区外延500米以内的区域范围;

2.村庄规划住宅区及周边300米以内的区域范围;

3.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规划区域外500米范围内的区域;

4.国道、高速公路、铁路,市区通往各风景区公路两侧500米范围内的区域;

5.根据城镇发展规划和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应当限制养殖的区域。

(三)适度养殖区

全市行政区域范围除禁止养殖区和控制养殖区以外的其它区域。

五、发展规划

市农业局要会同环保、水务等部门,根据我市畜产品需求增长及环境承载力、流域水环境容量、生态环境状况以及禁养规定,科学编制畜牧业发展规划。同时,抓好规划实施中的组织、指导、协调、管理等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禁止养殖区内禁止建设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现有各类养殖场原则上要在2012年底前逐步关停、转产或搬迁。

控制养殖区内禁止新建、扩建规模畜禽养殖场,现有规模养殖场应限期治理,实现达标排放;未经治理或未达标排放的,责令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依法予以关闭。

在适度养殖区,实行适度生态化规模养殖,优化养殖布局,污染物经治理后达标排放。

(二)在适度养殖区内新建、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必须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畜牧业发展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等有关规划,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

(三)市发改、国土、农业、林业、环保、水务、规划、工商等部门在规划、立项、审批有关畜禽养殖项目时,应严格审批程序;环保部门应切实履行环境监管职责,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农业部门应严格执行畜禽规模养殖建设规范,抓好业务指导和日常监管;各镇(街、区)应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做好辖区范围内禁养养殖场的关停转迁,并结合本辖区发展规划,把好畜禽规模养殖场发展关口,严禁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现象,推进全市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工作管理。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生态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执行畜禽养殖业环境准入制度,加快推行畜禽养殖场排污许可及备案制度,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有关部门要完善制度,落实责任,促使畜禽养殖场所设置合理、管理规范、饲养达标、用药安全、免疫及时、无害化处理到位、档案健全。市财政每年安排必要的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专项资金。

(二)加强技术指导。市农业局、环保局等部门应加强对畜禽养殖业的指导和管理,落实工作措施,积极探索推广畜禽生态养殖、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低成本利用的典型和先进减排技术,大力推广干湿分离、雨污分离的治理方法和就地消纳、循环利用、集中收集处理、零排放等多种模式。

(三)加强联合执法。强化属地管理和行业监管,各镇(街、区)、环保、农业、国土、水务等有关部门要开展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联合执法,依法查处和打击各种养殖环境违法行为。强化社会监督,建立有效的举报制度,发动群众对擅自向水体等环境排放畜禽养殖污染的行为进行举报。

(四)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参与,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对不按要求修建畜禽养殖场、污染环境的,要及时予以曝光。

第7篇:环保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彼此依托、相互推进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制约条件,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变化起主导作用。

(一)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应积极发挥环境保护的导向作用

当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弄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便在实践中正确地加以处理。如果不能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做出明确回答,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果片面认为发展就是经济增长,以至于经济增长速度一时上去了,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效果。

(二)环境保护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以市场制度为依托的发展被实践证明了是现有经济发展制度中最有效的方式。然而,经济赖以发展的资源在逐渐耗竭,人类与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不断恶化。在市场中,没有一种市场价格信息会提醒人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因此,环境保护必须借助于外部环境,即依靠党和政府的宏观调控。经济要发展,环境要保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处理好环境保护问题。碧海蓝天、青山绿水确实让人觉得惬意,但我们追求的是经济和社会高度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极度高的状态下的碧海蓝天、青山绿水。因此,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发展,而是要如何更好地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是一对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二者的矛盾关系将一直存在。一方面,要加快推进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这样必然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生活质量的衡量标准不仅是吃饭穿衣温饱问题,良好的环境也是人们的迫切需要,是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人类需求之间总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矛盾对峙:耕地在不断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的同时,人口却在持续增长,居住占地、工业占地在不断地扩张;自然资源能源具有稀缺性,不能无限制地采掘开发,而发展中的社会对石油等的需求却在持续增长;全球天气在变暖,异常、恶劣天气的出现日显频繁的同时,温室气体排放量却在持续增长。发展的同时在极大程度地消耗着自然环境。而这种消耗并不是都能恢复的,如环境恶化导致的生物物种的灭绝或濒临灭绝,就是在发展经济中所牺牲的、难以挽回的生态环境代价。

但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关系并不是不可协调的,二者是可以彼此依托、和谐发展的,即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经济中保护环境

我们在经济建设的时候要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西方发达国家的“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不适合我们的现实情况。环境保护应立足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护好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适时培养生态环境功能,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

(一)培养环境保护意识,提倡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不是简单的从治理着手,而是要从改变人的行为模式出发,从而改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争取实现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转变,使民众发自内心意识到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进而自觉地参与环境保护,选择绿色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

(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规划环保。环境保护始终都应该是经济发展规划中不可或缺的重头戏。环境保护不能是周期性的“检查”工作,而是一项在经济发展中要自始至终坚决贯彻的基本工作,是决策当局在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蓝图的时候应充分考虑的一个问题。通过在发展规划中确立的环境保护制度,可以对具体实践中的环境工作起到提纲掣领的作用。

第8篇:环保发展规划范文

贯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与乡村、环境与经济的统筹协调发展,农村环境政策何去何从?文章首先分析当前环境污染的现状及面临的压力,接着从环境政策体系及个别具体的环境政策两个方面对环境政策在农村的不适应性进行分析,最后从移植成功的城市环境保护政策、加强环境立法、向引导性环境政策转移及建立“谁受益、谁补偿”的环保新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农村环境政策的创新之路。

摘自《新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发展规划与大气环境研究

首 页 农村研究 人口问题 伦理道德 社会相关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当前位置:主页>社会>社会相关> -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发展规划与大气环境研究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发展规划与大气环境研究 来源:

第9篇:环保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环保档案信息 资源共享

一、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构架

环保档案信息资源的基本组成为后台著录管理、前台共享服务两个子系统,该系统呈现为分布式特点,实现了单位之间科学的环保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能够联网其他的节点单位,建立起了环保档案服务网络体系,实现了共享环保档案。同时,为单位及社会公众等提供了开放式的环保档案目录查询检索,使其具有面向大众的特点。

(一)环保档案的科学管理

环保档案管理人员主要应用环保档案著录管理子系统,使用的是管理员身份、分布式信息的管理、环保档案的分类管理、环保档案的元数据录入模板设置、设置环保档案的访问权限、环保档案的归入档案管理、环保档案的审查体系、公开新闻信息的、对网络访问的统计分析、对共享系统提供检索等。

(二)环保档案系统的分布

在环保档案进行建设的时候要主意的就是系统的分布,环保档案共享系统存在于环保部、环保部直属机构、省环保厅、市环保局等。其中包括环保档案的信息共享系统、各部门已存在的档案管理系统。这样就可以完整将整个系统清晰的整理在人们面前。除了对系统的分布要注意之外还要注意的是信息化的整理以及分布,在信息化的整理之中我们发现,就是因为现在信息越来越多导致了资源管理出现错误,很多时候更是信息错乱,信息遗漏等严重问题多次出现,所以对信息的整合十分重要。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分布于各级别环保档案管理部门,由各级环保档案管理部门负责管理环保档案信息资源。

二、环保档案信息资源的规范

在建设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平台的时候要有一个合理的规范,在整个的信息化管理的思路上,规范就是给建设者一个计划建设的方向。所以在建设的时候要注意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一的逻辑

分布在不同部门的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组成了整个服务体系,为了方便系统之间的相互操作,其业务规则都要在逻辑上统一。

(二)统一的服务

在环保档案系统服务体系下,为了方便用户访问,任意一个共享节点都可以交换其他环保档案信息资源,查看系统内所有的环保档案信息资源目录,用户可根据权限进行访问,也就是说,在权限允许的条件下,一个节点可以任意共享其他节点。可根据目前环保档案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对具体的部署应用进行系统的完善。例如长三角正在进行编制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公共服务五个一体化发展规划。环保档案部门应积极应对,尽快将档案信息的共建共享纳入整个发展规划之中。

(三)开放的服务

环保档案系统可以容纳不同类型与结构的档案信息资源,并配合档案资源的更新与补充,体现了服务的开放性。新加盟的节点可以被无线接受,从而可以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已有的投资,集成了跨部门、跨平台、跨区域的系统。目前,珠三角各城市政府信息网和档案信息网已建成运行,档案信息共享所依赖的设备与技术发展迅速,为档案信息的共享提供了客观条件。

三、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模式

在对环保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建设的时候要考虑到的就是模式的运用,要合理的规划符合人们生活习惯的模式,也要准确、有效的将档案信息资源输入里面,所以模式的运用就是很关键的。满足环保档案的形成者、管理者和使用者,这三个主体是环保档案的基本要求,这样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可以方便地到达使用者,促进环保档案的高效利用,所以环保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是很重要的,要充分合理的将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安全、有效、快捷、方便的保存,更是要将环保档案中准确的特色表现出来。

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包括了环保档案信息资源的交换、共享访问,更包括环保档案信息资源著录、归档、审查与管理等过程。在整个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中尤其不能少的就是资源完整建设这一个特色,所以完整的将信息输入,能够共享就是对环保档案的一个建设方向。在对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下,我们要采用分布式的软件架构,其一,实现各部门环保档案资源的安全管理;其二,利用网络互操作实现各节点环保档案信息资源目录交换共享,在建设信息化平台的时候就可以完整将信息输入在平台里面,由于我们建设的共享资源的平台,在对人员管理方面就要更加的严格。在越来越多的虚假信息的时代,资源共享也就意味着信息的流失以及虚假信息的机会增加,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注意的就是对进入人员身份的一个合理证明,在进行的时候要严格的按照规矩进行资源的共享。

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不仅具有一般信息资源共享所遇到的问题,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也同样具有显著特点,它是国家和社会有的历史记录。所以面对这样一个高科技产品,我们更加应该发展它,使其尽快的运用到社会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