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内部审计工作要求范文

内部审计工作要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内部审计工作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内部审计工作要求

第1篇:内部审计工作要求范文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问题;创新途径

随着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为高校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得高校规模日益扩大,这就对高校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高校管理的过程当中,内部审计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办学以及科研经费的增加,也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使得高校的正常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新时期的背景下,高校需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逐渐创新内部审计工作的途径,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为高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现阶段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意识薄弱,制度不完善

就目前而言,虽然随着高校规模的日益扩大,逐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也有了一个较为初步的认识,但是却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对于高校管理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具体落实的过程当中,仅仅是为了应对监管部门的检查而设置相应的审计部门,并没有树立起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高度认知,单纯的任务内部审计的注重点只是财务管理环节,高校管理层并没有遵守的必要。同时,我国针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并不完善,虽然已经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但并没有将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要求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这就导致高校内部审计不能够与国家审计以及民间审计放在同一位置上,致使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得不到有效的重视,使得审计工作出现了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现象,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

2.缺乏独立性

一般来说,内部审计工作本身属于一项独立、客观的活动,在具体实施中,需要通过客观公正的检查以及评价使得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得到全面发挥,在这一过程当中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显得十分重要,其中,内审独立性主要可以表现在:其一,组织上独立性,即设置独立性的内部审计部门;其二,精神上独立性,即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在工作中需要时刻保持客观公正,正确地进行审计工作。然而,从现阶段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来看,内部审计部门和高校的其他职能部门之间基本上处于平行的状况,并不具备独立性,甚至有部分高校为了节约经济成本,存在着大幅度削减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的现象,出现了财务与内审部门融合办公的情况,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使得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当中,并不具备独立性,影响审计人员公正客观的进行工作,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无法发挥,长此以往,就会致使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下降,不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3.人员知识结构以及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按照我国的有关审计规定,内部审计部门在运作的过程当中,需要配置审计师、会计师、工程师以及律师等众多的专业人才。但是,就当今我国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而言,绝大多数的内部审计人员通常都是从财务管理或者其他类型的行业转业而来,虽然这部分人员具备一定的实践基础经验,也具有良好的会计知识基础,但是,由于其综合性的业务能力不足,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不能够适应内部审计工作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中,仅仅只能够从账面以及凭证等方面进行显性问题的查找,不能够全面的把握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各个方面,缺乏从深层方面查找问题的能力,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受到影响。同时,由于高校的大部分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必要的重视,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参与正规专业培训的机会较少,不能够随着时展进行知识的更新,缺乏对现行的新审计制度的了解,综合素质不高,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造成了相应阻碍。

二、新时期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途径

1.提高内部审计意识,完善内部审计法规

在新时期的背景之下,高校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当中,内审工作的质量和从事审计工作人员的意识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在现阶段的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当中,高校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意识的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得每一位内部审计人员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意义,并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使得高校管理层也逐步树立内部审计的意识,将内部审计工作的精髓得到充分落实。同时,在这一过程当中,还需要根据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对内部审计法规进行完善,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从而最终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促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为高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

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落实的过程当中,独立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作为内审工作的灵魂所在,能够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检验、监督、见证以及咨询等相应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在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其的独立性。这就要求在进行内部审计之时首要的任务需要确保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不能够出现与其他职能机构进行合并的现象,并且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由高校的主要领导负责,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增强内审工作的独立性以及权威性。同时,内部审计人员也需要保持客观公正,树立实事求是的职业态度,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不能够受到其他部门或者人员的制约,充分保持自身的独立性,甚至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之下,高校需要确保内部审计人员做到定期的轮换,不能够让人员长期负责特定的内审工作,防止出现利用熟悉关系逃避内审的现象,只有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才能够将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充分发挥出来,确保高校各项工作的稳步进行。

3.促进人员素质的提升

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当中,内审人员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也对内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对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因此,在新时期,高校要想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就需要积极促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提升,一方面,在进行人员招聘的过程当中,需要按照相应的审计规范进行,加强对招聘人员的资格审查,确保人员的专业性;另一方面,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愈加的复杂,审计工作的业务类型也愈加的多样,内部审计人员不仅仅需要具备会计或者审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加强对经济、法律以及信息等方面的知识研究,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以便于能够更好的应对高校内审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工作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阶段开展的过程当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仍旧存在着意识薄弱,制度不完善、缺乏独立性以及人员知识结构以及综合素质有待提升问题。因此,高校要想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就需要深入做好内部分析工作,采取提高内部审计意识,完善内部审计法规、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以及提升人员素质等措施改善当前内审工作的困境,为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提升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吴波.创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J].新财经(理论版),2011,(4):292.

[2]杨建科.创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1):172-174.

[3]王亚丽.浅谈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化[J].改革与开放,2010,(8):129-130.

第2篇:内部审计工作要求范文

在新常态背景下,各行各业的发展应当把握新常态特征,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努力适应新常态。内部审计是企业及相关机构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工作也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把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至关重要。基于以上,本文从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工作概述入手,明确了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工作的新变化,着重探讨了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工作的难点及重点,旨在为相关内部审计工作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常态;内部审计;重点;风险管理

经济新常态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应围绕“监督、评价、改善”为重点,更加注重内在价值的实现和提升。内部审计各级部门及内部审计人员应当积极应对新常态下面临的工作挑战,明确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难点,把握工作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够与时俱进,促进内部审计工作更好地适应企业的转型和发展,提升审计价值。

一、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工作概述

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供给关系更加合理科学,市场经济延伸至更深领域、更广范围。经济“新常态”的基础是企业“新常态”。各个企业在其所在行业也会顺应新常态规律,优胜劣汰。因此,企业在新常态形势下,应积极布局,调整结构,开拓创新。内部审计工作,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管理组成部分,在企业转型和发展,不断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步伐下,应以新的方式和新的标准定位履行职责,从注重量化价值的提升转变为内在价值的实现。就目前来看,我国内部审计工作总体态势发展良好,成效显著,审计部门及内部审计人员以科学的审计理念为基础,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全面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积极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对于促进企业及相关组织机构的健康发展和效益实现有着积极的意义。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内部审计工作在审计质量、人员机构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在新常态下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工作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分析与探讨。

二、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工作的难点

1.内部审计理念陈旧

内部审计理念是影响内部审计工作方向、内容及成效的重要因素,保证内部审计理念的先进性至关重要。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内部审计工作应当创新理念,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常态发展。但就目前来看,许多企业和组织机构的内部审计理念陈旧,将监督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忽视了新常态对内部审计工作新的职能要求,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监督职能,这对内部审计咨询服务及确认功能的发挥带来了不良影响;第二,将查错纠弊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难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工作领域狭窄,难以发挥内部审计工作“一审、二帮、三促进”的重要功能和作用,从而弱化了内部审计工作效果。

2.内部审计管理机制不健全

内部审计管理机制的完善性也是影响审计效果的关键因素,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不完善、不健全的内部审计管理机制使得内部审计工作难以有效落实,内部审计效果难以充分实现。就目前来看,许多企业和组织结构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完善的工作计划,没有突出重点内容,没有有效整合和利用相关资源。在进行内部审计调查之前,没有做好详细的调查工作,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对工作质量控制不到位,审计结论不明确,审计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十分凸显,这就大大制约了内部审计价值的实现。

3.内部审计范围狭窄

许多企业和组织机构内部审计工作范围过于狭窄,仅仅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这一个方面,过于注重资金审计,往往忽略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许多单位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没有树立风险意识,缺乏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审计,难以做好内部控制评价,没有系统、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这就使得内部审计工作不能为企业及相关组织机构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意见和建议,难以实现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的重要目标。

三、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

1.创新理念

改革创新,理念先行。经济新常态给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各级审计部门以及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应当把握经济新常态本质,把握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工作的新变化,以《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为基础,结合企业及组织机构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理念创新。首先,内部审计部门以及人员应当对摈弃传统以监督为主的工作思想,促进监督与应用评价的结合;第二,内部审计部门及人员应当一改传统以查错纠弊为主的工作理念,注重服务、监督以及咨询等工作的结合,树立服务意识,第三,审计部门及人员应将自己定位为企业的“免疫系统”和守护者,将相对狭窄和局限的财务审计、业务环节及业务点审计,拓展到全过程、全覆盖的审计范围,并建立相关的配套工作体系。

2.完善内部审计管理机制

首先,应当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设计计划的科学性。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应当覆盖审计项目全部内容,指出该项目内部审计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保证全面性的基础上实现不断优化,利用各项审计资源。对于企业来说,其可以将财务收支审计等真实性要求较高的审计业务进行外包,这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效率,还能过集中内部审计资源,对于提升内部审计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第二,应当积极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完善质量控制制度,推进审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落实内部审计工作责任,建立企业内审工作评估体系,改进审计管理。只有保证质量,才能实现价值。

3.以风险为导向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在企业及组织机构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风险,例如财务风险、战略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等等。企业必须全面分析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对风险进行评估容忍度的确认,建立规范的风险监控体系,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保证风险影响程度及范围的可控性,以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新常态下,企业及组织机构的内部管理工作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除了需要面对财务控制、经营风险、内部控制等传统风险外,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风险点。上文中提到,当前企业及组织结构内部审计工作范围过于狭窄,往往忽略了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这是不科学的,不符合经济新常态的要求。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及组织机构各项管理措施不断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和任务繁重异常,但审计资源是有限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保证内部审计的全面性值得深思。现代企业和组织机构都积极注重对风险的管控,比尔盖茨所著《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一书中就强调了企业风险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也体现了现代企业家应当提升风险意识,重视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早在19世纪,西方古典经济学著作就提到了“风险”一词,1986年,欧洲十一个国家成立了欧洲风险研究会,自此之后,风险管理运动逐渐从发达国家走向全世界。张瑞敏所著《我每天心情都如履薄冰》也体现了中国企业家的风险意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应当以风险导向为基础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以风险评估结果为基础确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环节和领域,全面把握内部审计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内部审计效率,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发生概率,由此可见,风险导向审计是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结论

综上所述,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工作在内容、方向、目标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内部审计工作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级内部审计机构及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把握新常态特点,把握内部审计工作的难点和重点,积极创新工作理念、完善管理机制,坚持以风险为导向,以此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性,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成效,促进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工作内在价值的实现。

作者:李林霖 单位:湖南省轻工盐业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林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绩效评价问题探析[J].商业会计,2015,04:37-38.

[2]王锋.新常态下企业审计工作的要点[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1:64.

[3]王杏梅.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工作提质增效新策略[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6,01:40-41.

第3篇:内部审计工作要求范文

摘 要:由于形成审计风险的因素的多样性,在高校内部审计过程中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基于高校内部审计风险无法完全避免的现状,必须找到科学的防范措施对高校内部审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从而增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效,避免审计风险造成的不利后果。本文从目前高校审计工作的现状出发,对高校内部审计风险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可行的针对当前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希望对相关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校 内部审计 审计风险 防范措施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是保障高校健康、可持续、高效发展的重要工作,对于高校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内部审计中出现的风险却很可能导致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效果降低,甚至产生对高校发展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高校内部审计风险,找到科学的应对方案和解决策略,避免或者降低高校内部审计风险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使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更加值得信任,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更加充实的助力。

一、高校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风险分析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是反映高校财务状况和相关经济活动状况的工作,对于审计结果的可靠性要求较高。在高校内部审计过程中,影响审计结果的因素是较多的,如果不能够正确控制这些因素,就很可能导致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如财务报告出错、漏报、错报等,进而导致决策失误,造成严重后果。通过对相关案例的调查分析,发现影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因素主要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不合理

在高校内部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对于审计结果有着显著的影响,具体来说,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合理并且能够有效执行,即能够科学、正确配合审计工作的进行,那么审计风险存在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反之,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效果差,不能很好地配合审计工作的进行,那么会导致审计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二)审计工作独立性和权威性差

在高校内部审计过程中,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是保证审计工作获得科学结果的重要前提,审计人员只有在独立性和权威性足够的审计环境中,才能够充分并科学地开展审计工作,得到最客观的审计结果,而一旦审计工作在其他单位或者人员的干扰下失去独立性和权威性,那么审计工作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使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和说服力大大降低。

(三)高校内部审计范围逐渐扩大

和以往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相比,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审计范围正在逐渐扩大,从过去单纯的财务审计扩大到了目前的学校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经营性资产审计和基建工程、修缮工程的审计。高校内部审计范围的增大,使审计工作审计的内容更多,也使审计工作容易受到的影响也更多,从而导致高校内部审计风险也随之加大。

(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素质

在内部审计过程中,不同的审计对象需要采用不同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只有采用合适的方法才能得到科学的审计结果,如果审计方法不恰当,必然使审计结果的科学性受到影响,因此,审计工作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审计工作人员素质不够,那么很可能导致在针对某个或某些对象进行审计时采取的方法不恰当,进而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二、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高校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为了有效规避风险,降低风险造成的不良影响,就必须找到科学的针对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通过对高校内部审计风险产生原因的分析,现将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要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一)规范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

在高校内部审计过程中,不仅需要严格依照国家的审计工作规定,也需要采取科学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因此,在高效内部审计工作程序和方法没有权威性的规定的情况下,首先需要规范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程序和方法,明确不同的审计对象所采取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提升审计工作的科学性。

(二)提升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

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是导致高校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提升审计工作的可靠性,就必须重视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问题,一方面招聘审计工作专业能力足够、经验丰富的人才,另一方面对审计工作人员进行适当培训,提升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素质,明确审计工作人员的职责,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科学、严谨地进行。

(三)完善高校内部审计的制度

制度是保障审计工作科学进行的重要保障,高校应当建立并完善内部审计的相关制度,包括质量控制制度、审计风险评估制度、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制度等,从而通过严格执行制度实现对内部审计风险的有效控制和规避,增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并使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阻碍可以通过制度及时排除,使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为高校的财务管理和其他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四)规范高校内部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其规范性和公正性、客观性,都影响到通过审计结果做出的其他决策的科学性,因此,必须规范高效内部审计报告,使高校内部审计报告可以明确、客观、公正地反映审计的结果。具体来说,审计报告应当做到措辞严谨、表述清晰、文字简练、风格得体、评价客观等。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系重大,而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客观存在又会极大地影响审计工作的开展,并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因此,必须通过控制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建立并完善审计工作制度、规范审计工作程序、方法和审计报告等方式,对高校内部审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和规避,从而实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实质性提升。

参考文献:

[1] 曹永模,张未.当前教育内部审计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内部审计. 2013(03) .

[2] 雷建邦.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02) .

[3] 曾李梨.关于高校内部控制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外资. 2012(24) .

作者简介:

第4篇:内部审计工作要求范文

[关键词]高校会计;信息化环境;内部审计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04.044

[中图分类号]F239.45;G6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64-01

在新形势下,高校会计信息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问题已呈现出隐蔽性、复杂性特点,对高校会计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要进一步认识高校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发展模式的要点与要求,为推动高校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1高校会计信息化模式下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1会计信息化本身的问题

就目前高校会计工作现状来看,会计信息化的明显特点就是通过财务会计软件对财务工作进行处理。在这种工作模式下,高校会计工作出现差错的概率明显降低,但技术风险、数据操控风险对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影响开始显现,增加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难度。①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已被计算机取代,导致审计线索变得隐蔽,整个工作的操作过多的依赖信息系统,一旦信息系统出现问题,将会对内部审计工作产生不利影响;②会计信息化操作的核心就是控制管理信息系统,一旦某些人员未按规章流程展开操作,不仅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发生,还有可能直接破坏信息系统软件,造成数据丢失或损坏;③内部审计环境更加复杂,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工作人员在操作中除了要审查会计信息外,还需要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进行控制,保证系统能达到预期的运行效果。

1.2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建设缓慢

早在1998年,国家审计署就已经提出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意见,该思想一直指导我国高校的审计工作发展,并取得良好成果。但就目前形式来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短腿”现象十分明显:高校重视对审计工作软件、硬件设施的引进,并重视自身人才队伍的建设,保证了会计内部审计团队的整体工作质量。但是高校对软件应用的研究较少,计算机辅助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能全面掌握计算机软件的性能,成熟度有待提高。

2高校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策略分析

2.1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审计

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而言,在信息化环境下实现对财务工作的有效控制依然是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而针对部分高校存在的内部审计信息失真现象,保证内部审计数据的可靠性、真实性是高校工作的重点。这就要求高校在工作中要在保证信息化系统运行能力的基础上,优化内部审计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能满足内部审计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审计人员应该参加以下几点工作。①参加会计内部审计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样能保证内部审计人员能更好地参与内部审计工作中。②审计人员要积极投身于内部日常性检查工作中,通过检查内部审计系统的建设方案、咨询本院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信息,了解本学院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职责,明确不同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落实全面的责任分配制度,保证全体审计人员都能对自身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保证工作的可调节性。

2.2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建设

2.2.1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宣传在工作中,要转变高校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提高内部审计工作地位,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就内部审计工作而言,是一个合作性很强的工作,单纯依靠内部审计部门难以达到工作效果。因此在工作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强化各单位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例如:可以通过学校公示板、校园广播等媒介传播有关会计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包括近段时间本院校内部审计工作取得的成就,或内部审计队伍建设的新成员等,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加深员工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印象。2.2.2重视内部审计的人才队伍建设在人才队伍建设中,要选择具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人才,用于开展计算机内部审计系统的管理工作。同时对于已经在岗的内部审计人员,要为其提供学习机会,以高校计算机课堂为媒介,定期召开以内部审计人员为核心的计算机知识再教育工作,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2.2.3重视对审计数据的控制与管理为保证高校会计信息化管理的科学性,进行全面的审计数据控制与管理也是工作中的重点,这就要求相关人员能保障安全性的情况下主管单位动态甚至实时跟踪财务数据,远程实时审计。例如:可以在审计数据管理中全面监督各种财务数据变化情况,并将财务数据以表格的形式进行统计,该统计表应包括财务数据的金额、使用来源、主要负责人员等,并以曲线图的形式表明财务数据变化,保证对审计数据的实时监控。

3结语

高校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是高校未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工作中,要从人才队伍建设、管理方法建设等几方面入手,了解本院校内部审计工作问题后,提出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为全面推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发展奠定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华萍.审计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内部控制审计探析——基于江苏省内部审计系统V1.0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5(9).

第5篇:内部审计工作要求范文

(一)决策层对于内部审计的价值取向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发展是从查错和防止舞弊的监督功能,到目前以为企业增值为目的的服务职能的变化过程。但是企业决策层对内部审计职能的理解经常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的偏差:第一,企业决策层简单的将内部审计的职能理解为对企业财务信息真伪的核查,审计人员一旦核查出会计信息的真伪,就表明审计工作的结束。第二,决策层片面的将内部审计工作认定为是有目的的找财务部门的麻烦,是对决策层权威的挑战。同时内部审计工作一旦开展,可能会审查出企业的病患,决策层则可能认为内部审计工作威胁到企业决策层个人的利益。以上认识导致决策层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实际上是企业管理权的延伸,是对管理层管理工作的补充。

(二)内部审计人员素养审计人员素养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内部审计人员基本要求。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对内部审计人员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作出了具体要求。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的职业思想与行为不得逾越规范中规定的内容,保证自身基本职业道德。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企业较高层次的管理活动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审计人员较高的权利和地位。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准的高低是决定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关键性因素。

二、如何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

(一)加强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内部审计要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必须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合理的配置审计专业人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和审计专业人才的结合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前提。绝对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必要前提,审计机构具备绝对的独立性才能高效的服务于内部审计工作。那么如何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企业务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得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董事会下的独立机构。其次,小型企业可根据需要设置,如果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应该由企业主管部门实施内审职能。审计机构的合理设置对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二)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企业对自身经营活动采取主要管理手段之一便是内部控制,例如对企业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可以减少财务人员贪污,对财务会计和其他经济活动的控制,有利于避免会计信息舞弊的情况的发生,进而保证了财务信息以及其他经济活动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对企业各类经济活动实施内控制度是为了更好的规避内部审计在财务审计工作中的风险,促进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在内部审计实施管理活动过程中,企业应该深入掌握评估成本以及效益,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积极有效的发挥作用,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企业决策层应该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策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现代企业管理者在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式上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领导层秉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管理企业,那么他们便会希望得到更多的积极向上的管理服务,实际上内部审计的发展过程中正在不断迎合企业的管理需求。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应该是管理审计,为决策层提供更多可靠有效的建议措施。企业决策层在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同时,还要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给企业带来多少增值服务。

(四)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企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审计团队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发生了深刻变革,企业的业务模式也变得复杂化、多样化,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专业技能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三、结语

第6篇:内部审计工作要求范文

1.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一

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也有极高的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审计知识,对财务、会计、法律等知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只有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才能使审计工作做起来得心应手,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从业人员大都无法做到这一点,导致审计工作问题频发。而且,由于专业的审计人员匮乏,为了满足繁重的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有的事业单位不得不从其他岗位,如财务会计岗位抽调人员。这种跨部门抽调的工作人员虽然满足了审计工作对人员的要求,但由于他们缺乏专业系统的知识,难以胜任审计工作。还有的事业单位因为编制不足等原因,长期借用企业人员或者使用人才公司派遣工,这些人员并不属于单位在编人员,人员的责任心和专业素质都不能得到有效保证,从而影响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2.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些事业单位深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而忽略了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内部审计工作通过一系列科学而系统的方法,对事业单位的管理进行有效性的分析、评价和改进,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进行经济活动,最终实现事业单位利润的最大化。但是,由于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一些事业单位难以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财经纪律混乱,规避风险的效能大大降低。而且,由于缺乏必要的内部审计工作,导致事业单位内部资金过度闲散,甚至造成严重的浪费。所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刻不容缓。

3.缺乏系统的审计机构

在改革开放前,我国一直实行的都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内部审计工作几乎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多数事业单位并没有设立相应的审计机构,有的挂在财务处,有的挂在纪检部门,还有的附设在办公室。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占据市场的主导位置,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开始凸显。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工作由于缺乏统一指导而成效不大。因此,设立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的审计机构是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

4.与审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开展任何一项工作必须有法可依,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也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给予保障,以使审计工作有法可依。纵观我国的法律法规,可以发现我国并没有专门针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律规定,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撑致使审计工作难以发挥其强制性作用,导致审计工作难以落实到实处且审计效果难以达到单位要求。审计工作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审计人员在工作时不能找到法律依据,审计时无章可循,后续的审计工作也难以进行。

二、关于改进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建议

1.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内部审计工作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着审计工作的成效。审计人员作为审计工作中的唯一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其具有的强烈的主观性导致审计工作很难保持客观性,审计结果存在争议。因此,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不仅要完善审计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还要注重他们工作心态的摆放,确保他们能以一个客观、公正的态度投身于审计工作,从而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

2.全面认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想真正认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抛弃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想观念,以市场经济的眼光看待内部审计工作。审计人员要转变陈旧的审计理念,重新以科学的审计认识开展审计工作。必须将新的审计理念与审计工作的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新的审计理念。

3.建立系统完整的审计机构

系统化、完整化、规范化的审计机构是保证审计工作高效运行的必要前提。而且,审计机构还必须保证其完整、独立性,能独立、不受干扰地客观开展审计工作,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水平。因此,在设立审计机构时,在满足审计机构系统性的同时,还必须满足其独立性,审计机构能完全独立于其他部门,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管理职能。

4.借助第三方中介机构

目前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紧张,专业审计人员缺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借助有资质的第三方中介机构比如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专业的中介机构,他们长期从事审计业务,程序比较规范,而且第三方机构直接对委托人负责,不受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影响,可以保证相对的客观、公正性。

5.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强硬的法律法规支持是审计工作难以取得明显成效的主要因素。首先,应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审计人员,强化其法律意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其次,还应对审计人员进行定期的法律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明确自己担负的法律责任,从而认真对待审计工作。

三、结束语

第7篇:内部审计工作要求范文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内部监管

1高校内部审计的基本内涵及主要特征

(1)高校内部审计的基本内涵。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内涵是参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职员,通过对高校使用资源情况以及内部运作的科学情况开展审核和检查工作。通过使用合理以及有效的审核方法来保证高校经济的快速发展,进而提高高校风险管控能力以及审计环节的效率。之所以大力发展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是因为该工作可以有效提高自身内部监督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不但可以帮助进行职责权力的划分,还可以实现体系之间的相互监管,使得高校内部各个监管任务合理、科学地进行。久而久之,还可以有效减少资源浪费的情况、降低违法行为的出现,从各个层次保证教育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资源得到最大效率的利用、资产得到最合理的分配。现阶段我国高校大力发展内部审计工作,还可以有效响应时代号召,最大限度地提高内部审查以及监管的能力,提高高校廉政构建速度,各项利益也得到有效保证。(2)高校内部审计的主要特征。高校内部审计的主要特征一般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具备监督的特征。在高校进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其法律法规主要以财经制度以及审核法规为基础,在开展审计的过程中,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对象是高校的财务流动状况和学校的经济波动现象,通过对以上内容进行监督,进而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解决。第二个方面,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具备管理的特征。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是高校内部监督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与此同时,也是学校在进行内部监管时所采取的基本途径,所以不难看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对高校内部监督管理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三个方面,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具备评判的基本特征。在完成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之后,相关工作者需要对所获取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对被审计部门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并进行科学评判,根据有关法律、制度来审核其是否符合高校的基本要求,倘若存在问题可以及时进行解决,从而保证高校的快速发展。

2影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因素

(1)内部审计氛围的制约。高校内部审计氛围是目前影响审计工作的主要因素,内部审计氛围的制约主要指的是以下两方面内容。第一个方面,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难度较大,这是因为内部审计的对象主要以与自身同级别的部门或是单位为主,倘若高校部分管理层存在分歧,没有对内部审计工作或是相关工作者给予大力支持以及援助,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便很难得到有效开展,现阶段的内部审计改革进程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制约。第二个方面,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最终提出的要求一般都是由被审部门自己独立解决,被审部门是否有效进行整改,基本不会公开声明,所以,久而久之便会出现部分部门屡教不改的现象,不难发现,这与现阶段的内部审计氛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2)内部审计体系的缺陷。内部审计体系的缺陷也是影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因素,相关的法律条例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分配、内部审计体系的完善、内部审计环节的制定以及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情绪的调动等内容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以及对应的改进措施,然而,很少有体系针对内部审计工作结果进行规划与制定,即使存在一些内部审计结果的相关规定条例,大多数也都存在于高校其他的审计体系之中。现阶段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所取得的结果如何能够得到合理使用仍然处在理论分析以及实践探索过程,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内部审计结果使用情况都较为低效,有关体系构建力度也不够强大,从而往往导致高校自身没有有效的弥补措施,一旦在审计结果中发现问题,便要从头开始寻找问题根源,既浪费时间,又增加审计成本。

3高校内部审计的基本现状

(1)现阶段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管能力较差。现阶段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管能力较差,主要体现在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相关体系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完善,目前所制定的制度还未达到覆盖所有高校经济项目的目标,而高校管理层把目光都放在如何提高学校财务审计效率层次上,所以往往事倍功半。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内容不但要根据现阶段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策略进行,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必要的改变或是微调,高校把内部审计工作的中心放在财务管理方面固然没错,但不能只关注这一方面的内容,还要在其他领域加强审计的力度,比如说:对签署的合同进行复查、对高校基础设施进行管理以及维护保养问等。只有有效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管能力,才能确保高校内部审计环节能够按照预期执行。(2)参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人才较少。参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人才较少是目前最为棘手的问题。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都只有与财务审核相关的职位,缺少技术方面的审核职位,所以导致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才稀缺的现象。而且参与高校相关财务管理的职员,自身的专业水平往往有限,只对基础设施的组建以及维修情况有着一定的了解,对内部审计工作其他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并且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不重视的情况,认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只要做好前期工作,并且在日后的管理监督中不存在问题,就可以不进行其他方面的审查以及统计工作。

4针对目前高校内部审计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完善高校内部审计的查错体系。完善高校内部审计的查错体系,首先,需要清楚地了解参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基本职能;其次,需要了解高校审计部门、监管部门、技术支持部门和维修保障部门的基本权利以及执行水平,根据各个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审计工作的各个部门职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履行。完善高校内部审计的查错体系就是为了使工作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有效性进一步加强。(2)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预警能力。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不断建设的环节中,必须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预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一旦发现风险便可以进行前瞻性预测的能力。在该环节中,一定要有效完成查错工作,比如说:在对高校财务支出情况进行审核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不科学现象进行快速的诊断。由此不难看出,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预警能力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审计能力,使学校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

5结论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具有监管以及评判等基本特征,通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可以使财务运转更加科学与有效。可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进而影响到高校整体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因此,我国高校必须加强体系、制度的完善力度,提高内部审计的基本能力,笔者相信未来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本篇文章主要从高校内部审计的基本内涵及主要特征出发,针对目前高校内部审计问题应采取的解决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

参考文献:

[1]包晓红.浅析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3(6):100-102.

[2]张祖飞.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4(17):61.

第8篇:内部审计工作要求范文

关键词:PDCA循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一、内部审计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对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理论界始终关注的问题。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3年在《第23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定义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理论界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研究也遵循了这一思路,从内部审计工作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工作流程等方面入手,探讨不断改进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途径和手段。如王宝庆 (2007)认为对内部审计质量的控制应该是全方位、立体式的,包括审计人员、审计机构、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日志、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制度等内部与外部多层次的管理控制。于筠、王世玮、袁德万(2013)认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活动,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委托人是审计关系的三要素,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就是对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委托人三者及其审计关系进行控制。也有很多学者将PDCA循环质量管理模型应用到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从内部审计计划阶段(P)、实施阶段(D)、检查阶段(C)、处理阶段(D)探讨加强审计项目管理、持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措施(高明波,1999;王霞辉,2009;曹群耿,2011;贺彩霞;2012)。杨鸿运(2012)结合内部审计的工作要素,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出发,将PDCA循环进一步应用到项目管理层面、审计功能层面、组织架构层面,构建了多层次PDCA循环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

长期以来,人们经常混淆了目标和手段的区别。内部审计协会关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内涵,是从行业标准的角度对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制定的标准和规范,是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规范性要求,也是企业进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应实现的一般性目标,是完成内部审计目标的重要手段。如果以此作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主要目标,仅从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和内部审计工作流程管理的角度来关注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忽视企业内部审计的根本目标和职能发挥,相关管控措施的应用价值也就大打折扣,甚至出现相反的效果。

实质上,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并不完全等同于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通过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管理与控制,人员素质提升了,组织设置优化了,工作底稿细致了,审计流程完善了,评价手段更科学了,审计结果更客观了,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被审计主体运营效率和效果就提升了,甚至可能相反,由于过分关注审计工作的细节,关注被审计对象的审计工作要求,反而降低了被审计主体的运营效率,掩盖了企业内部审计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创造。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更要从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的功能定位出发,研究如何保证组织中充分、有效发挥内部审计职能,确保达成内部审计工作的最终目标,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企业内部审计已不仅仅是被动的受托完成审计任务,而是更主动地参与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利用科学的监督、检查、评价手段,帮助被审计对象改善经营管理状况,积极防范风险,促进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因此,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要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与组织经营效率的提升紧密联系起来,在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的基础上,通过实施有效的内部审计活动管理,促进组织经营效率的不断提高,实现内部审计的目标和价值。

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PDCA循环作为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有效工具,为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应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原理,一方面,通过对内部审计工作的PDCA循环管理,从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步骤,综合应用科学管理方法(如控制图、统计分析表等质量管理工具),从组织、项目功能、人员等方面不断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总结经验,发现现有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输入下一个PDCA循环计划,改进解决现有的问题,提升内部审计水平。通过PDCA不断循环、动态往复,环环相扣,从而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阶梯式上升。如图1所示。

同时,PDCA循环不仅可以在整个审计工作中开展,也可以在每一个子环节中开展,通过对内部各个环节、要素的PDCA质量控制,实现质量效率的不断提升。各层次的单周期循环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形成动态集成化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管理体系,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持续螺旋上升。如图2所示。

另一方面,PDCA循环也被广泛应用于组织与项目的质量管理,作为促进组织与项目运营质量持续提升的重要手段,通过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四个步骤,不断加强对组织与项目质量控制。在这其中,内部审计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手段,特别是随着审计功能的不断强化和拓展,在提升组织与项目运营效率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而内部审计既立足企业内部,相对于外部审计可以更有条件介入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客观性。因此充分加强内部审计在组织与项目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将内部审计管理嵌入组织与项目PDCA循环中,在不断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管理,提升审计质量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加强对组织与项目的审计管理,促进组织与项目的经营效率和效果不断提升;而针对组织与项目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又将进一步推动内部审计工作不断完善,二者相互作用,协调推动,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不断改进和组织与项目运营效率不断提升。

在组织与项目的审计管理中,传统的内部审计往往是“死后验尸”,即在组织流程或项目结束后才进场审计评价,检查和发现组织和项目运作中存在的问题,这种事后评价的方式显然不能有效控制组织与项目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协助改进组织与项目的运行效率。虽然审计评价对问题的总结,可以促进后续组织与项目运营效率的改善,但由于评价反馈的滞后性,使得对组织与项目运营效率的促进变得弱化,降低了内部审计评价的促进效率和效果。如图3所示。

现代内部审计理论要求内部审计要更加深入地参与组织与项目运营的全过程管理,在计划制订(P)、过程实施(D)、分析检查(C)、整改落实(A)等各个环节,都要加强内部审计的评价与监督,确保组织与项目高质量、低风险运行。如图4

所示。

在这一模式下,一方面,组织与项目的综合运营信息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组织与项目计划(P)的可行性、与环境的匹配性、对组织政策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可能存在的风险点等,组织与项目运作过程(D)中的内部控制的执行、设计方案的纠偏、合同的履行、关键风险点的控制等,检查评价(C)工作的有效性、经验与问题的总结、处理方案经济有效性等,整改措施(A)的落实情况、执行的效果等,都将成为内部审计计划(P)的制订依据;而内部审计计划的实施(D)将重点加强对组织与项目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各环节风险点的监督与评价,提示风险,方案纠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帮助组织与项目提高运营效率;内部审计检查(C)阶段,在做好对内部审计工作自身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更是通过对组织与项目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的审计监督,分析总结各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和建议,作为组织与项目落实整改的目标内容之一;内部审计处理(A)在监督检查组织与项目对运作中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是否充分反映到新的PDCA循环中的基础上,也对内部审计的经验予以总结固化,形成标准,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制订改进措施,输入下一个内部审计质量控制PDCA循环,促进内部审计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组织与项目的运营效率和效果也将成为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改进的目标和方向。内部审计PDCA质量管理循环与组织和项目PDCA质量管理循环的相互作用,以及各自内部不同层次PDCA质量管理循环的相互促进,形成动态集成化、螺旋上升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不断改进和组织与目运营效率和效果持续提升,从而实现内部审计质量全面提升的根本目标。如图5所示。

三、结论及建议

应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现代化、科学化组织管理制度的要求,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于持续改进组织与项目经营效率和效果,增加企业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管理控制并不完全等同于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只有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与组织的经营效率、效果提升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达成内部审计的目标。因此,将内部审计管理嵌入组织与项目PDCA循环,通过内部审计PDCA质量管理循环与组织和项目PDCA质量管理循环的相互作用,以及各自内部不同层次PDCA质量管理循环的相互促进,形成动态集成化、螺旋上升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不断改进和组织与项目运营效率、效果持续提升,从而实现内部审计质量全面提升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杨鸿运.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应用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2(10):44-47.

[2]于筠,王世玮,袁德万.从管理本质谈内部审计质量控制[J].中国内部审计,2013(4): 46-47.

[3]高洁.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会计,2010(2):53-54.

[4]曹群耿.内部审计的PDCA 循环工作法[J].审计广角,2011(7):56-57.

[5]鹿丽.田丽娟.浅谈内部审计控制机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59-61.

[6]高明波.浅谈PDCA循环法在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审计理论与实践,1999(9):12-13.

[7]王景.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研究[J].财政监督,2013 (10):69-71.

第9篇:内部审计工作要求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职能拓展;问题;策略

一、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职能拓展的方向

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中的关键环节,在管理方式不断发展完善的基础上,已经由传统的合规确认职能向着风险管理、咨询服务及绩效评估管理等职能方向发展。新时期的管理理念对于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咨询服务的职能

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决策离不开信息数据支持,而经营决策科学与否主要依赖于信息数据是否及时准确。因此,在内部审计职能延伸拓展上,应该重视通过内部审计工作来确保企业内部信息传递渠道的畅通无阻。同时,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及时揭示与反馈企业经营决策的各种问题并整理成内部审计报告,为企业的决策层提供决策支持。

(二)对内控体系的优化职能

内部审计工作是内部控制体系监督与评价的手段,同时也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完善优化的基本措施。科学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起到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梳理作用,同时能够确认内部控制体系是否科学合理与系统可行,进而在保障内部控制体系系统完善、科学可行的基础之上,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起到优化完善内控体系的作用。

(三)内部审计的风险评估职能

在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下,企业应该将内部审计工作与风险管理控制工作相结合,将内部审计涵盖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尤其是风险管理环节,即依靠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性检查,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同时,对企业的财务工作起到日常监控作用,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降低财务风险,进而将内部审计制度打造成为企业的风险预防控制制度。

(四)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职能

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职能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职能,同时也是内部审计工作改革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落实的方面。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强化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及检查监督制度,重点在细节管理及规范执行方面进行检查监督,及时纠正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违规违章或管理松弛等问题。此外,还应该细化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任务及经营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以内部审计工作来提高企业各个部门履行职能的效率及效果。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职能拓展面临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工作任务不明确

目前,部分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对内部审计工作涵盖的范围及工作重点不明确,存在着内部审计不全面及工作开展目标分散的问题,造成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严重弱化。

(二)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权限不足

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没有足够的权限,这就造成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无法对其他经营管理部门形成制约,同时也影响了企业获取的审计资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三)内部审计报告利用不足

一些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编制质量不高,甚至没有明确的内部审计决定,没有对企业经营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审计意见,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得不到彻底的贯彻实施。

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拓展的实施策略

为了确保企业内部审计各项拓展职能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在内部审计工作管理上应该不断地创新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及内部审计成果应用为重点,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规范化的作用。具体的实施策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明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及重点

只有明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及重点,才能科学合理地配置企业内部审计资源,在确保内部审计重点工作得以完成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企业内部审计范围主要包括对企业年度财务计划及预算计划的执行情况审计、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审计、财经法规制度执行情况审计、税务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审计及财务风险预警制度执行情况审计等内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为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符合法律法规、计划及程序,准确地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

(二)给予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足够的权限

为了保障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各项职能的发挥,必须进一步的明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机构的管理权限。首先,应该确保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能够召集相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内部审计工作会议,可以要求企业相关管理部门及时报送管理计划或财务报表等资料。其次,应该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机构对企业重大决策的可行性论证或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事前审计,以降低决策风险。最后,内部审计工作机构应该有权力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违规行为进行制止,同时对相关责任人员提出处理处罚建议并及时参与到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及修订活动中。

(三)进一步优化企业内部审计程序

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按照一般审计项目或突击审计项目的性质,决定是否下达审计通知书。结合审计需要及内部审计资源情况,制订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方案。内部审计工作方案应该涵盖审计项目名称、审计范围、审计工作重点、审计方式、审计人员分工及审计的时间等内容。之后由内部审计人员全面收集整理审计相关资料,采取审核、观察、询问、函证和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获取真实可靠的审计证据,经过评价分析之后得出内部审计结论及审计建议。

(四)提高内部审计报告的利用率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机构在内部审计工作结束后应该及时出具审计报告。内部审计报告应该包括企业及审计概况、审计依据、审计结论及审计决定或审计建议等内容。内部审计报告编制完成后,应该经过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批准,同时经过企业的分管或主管领导决定之后,正式下达企业的审计决定或审计意见书。为了提高企业内部审计报告的利用效率,对于企业主管负责人签署的审计报告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纠正落实,同时对内部审计报告的执行结果进行检查。对于重要的审计项目,应该坚持后续审计,以督促被审计单位或部门及时执行审计报告中的审计决定。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