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重点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电工实训 优化 改进 严格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09-01
电工实训是机电类专业学生实训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学生对电工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科学求知思想、提高基本操作技能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模具制造、数控应用、汽车维修等专业在第一学年均安排了四周的电工技能实训。由于涉及专业广、人数多、基础参差不齐,而且学生入校时间短,对专业的认识还了解不深,因此,笔者在原有电工实验和实训的基础上,对电工实训教学进行了改革。
1.明确实训目标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电工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电工专业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具备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面向机电行业,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与维修工作,生产管理工作等。因此,我校将电工的实训目标定位为:培养电工应用技能型人才为主,具有较广泛的通识基础,良好的人文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面向工程技术应用,重视实践环节的锻炼;具有较强的工程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行业知识和技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1 安全用电知识及常用工具、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要求学生了解电的性能,熟悉电工操作规程和电工操作工艺的基本规范,学会正确使用常用仪器仪表,为安全、有序、规范的电工技能实训打下基础。主要通过观看电教片、现场参观、教师示范、卷面考试等完成。
1.2 常用元器件的识别和判断,要求学生了解常用元器件的结构与作用,熟悉它们的技术性能与主要参数。掌握常用元器件好坏的判断方法。主要通过教师示范、学生训练等完成。
2.优化实训内容
电工实训的目的是训练中级维修电工的基本技能。同时为后续的电气控制技术、供配电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和实训奠定基础。因此,内容上不仅要考虑基础性、应用性和知识性。而且还要考虑趣味性。为了适应这种教学要求.实训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用电与电工基本操作规程、常用电工工具及仪器仪表的使用、焊接训练及简单电子线路的制作。笔者选用防盗报警电路做实训内容,它不仅含有常用电子元件、典型电子线路环节,而且可以做到声光兼备。对提高学生电子元件的识别、判断、电子线路的制作、调试与故障处理能力均有好处。另外,防盗报警电路种类繁多,性能优劣明显,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分析能力大有益处。
为体现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个性化教学,我校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面、块、点"实训方式。即总体抓面。对于统一安排的实训内容要求学生学会,使"面"达到实训要求;局部抓块,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加实训内容,使"块"有所深化;个别抓点,对特别拔尖的学生实施专项培养,使"点"进一步提高。在实训过程中,对于出现的故障,教师尽力让学生先分析、判断,找出故障产生的原因,然后指导或与学生一起处理,以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典型的故障,可当众处理,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3.坚持规范管理
电工实训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安全性强。而且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入学后第一次专业技能训练,因此坚持科学规范管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尤其重要。针对电工实训教学操作元件多、易损坏、易出安全事故等情况,可采用标号管理,即对每位实训学生的元件、仪器仪表等进行编号,明确使用职责。这样可防止人为损坏,有利于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和适应社会安全文明生产的需要。为提高学生对电子或电气线路故障的判断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有序查找和处理。首先,通过理论讲解,熟悉线路工作原理,了解某一元件、某一段线路易出现的故障及什么样的故障可能在哪一元件、哪一段线路中出现,这是进行故障分析的基础。其次,向学生介绍各种不同的故障处理方法,并指导学生动手排除;有时教师也可有意设置故障,让学生分析处理,以便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线路板安装元器件多、工艺要求高的特点。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规范化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4.严格考评措施
实训成绩的高低.是衡量学生专项动手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依据。正确评定实训成绩是激发学生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笔者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考核、评定总成绩:一是出勤率,占10%,二是实训表现,占30%,三是实训测试,占50%,四是实训报告,占10%。出满勤是完成实训任务的基本要求,学生必须严格遵守考勤制度;实训报告是整个实训过程的归纳总结,具有一定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实训表现主要反映学生平时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及同组人员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实训测试主要考核学生独立完成实训任务的能力。实训测试一般采用抽签的方式决定考题,主要包括实训方案的确定、元件的选取、仪器与仪表的选用、线路的安装与测试、操作规程与工艺、故障的分析与处理等。例如:在电气互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电路设计和调试中,要求学生在一小时内根据原理图画出安装接线图,完成器件固定与线路安装、通电试车与故障处理等任务,并有一定的工艺要求。通过严格的考评,不仅能比较公平、公正地评定实训成绩,而且可以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实训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实训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彦鹂:电工电子实训课的教学与实践探索,《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B12期.
[2] 张迎辉:现代电工技术实训教学体系的建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年第6期.
一、高职生的物理现状分析
中职生在初中阶段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不是很牢固,物理科目几乎是所有高职学生的学习短板,他们的物理基础知识相对较弱,这必将影响高职学生对电工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目前的高职学校中,很多学校对物理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学校甚至干脆把物理科目从高职学校的课堂完全剔除。这两方面的原因都会影响到高职学生对电工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的薄弱和学校物理课程的不被重视使学生产生了知识学习的短板,学生的新知识无法建立在原有知识之上,难以形成完整的体系和结构。虽然说中职电工是物理学的一门实践性分支学科,是为蓝领储备后备人才的专业,但是我们不能否认高职物理需要建立在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论基础之上,学生不仅要懂得相关的实践性操作,更要懂得相关实践操作的理论支撑。学生在中职电工的实践过程中只有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才能算是很好地掌握了电工的知识。物理知识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的缺失将会影响学生中职电工知识的结构,这样的学习就像“塔无基,水无源”,难以稳固和长久,作为中职教师要重视把物理基础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在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去学习电工,对电工进行实践,这样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过程就会变得相对容易和轻松。
二、搭建物理与电工互通的桥梁
基于物理在中职电工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在中职物理与电工学习之间必须搭建一座互通的桥梁。只有这样,中职电工才能在原有的物理基础知识的结构上重新建立起来,让学生从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符合知识建构的规律。(1)中职学校应该重视物理和中职电工之间的联系,在中职开设一定的物理课,帮助学生消除初中学习时物理学习的短板,让学生在掌握原先学习的物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有效的学习。尤其是物理科目中的力学和电学的部分一定要给学生安排一定的课时,并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设置一定的测评方式,通过有效的测评方式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2)教师要意识到中职电工和物理教学的紧密联系。在中职电工的学习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物理知识一定要重视起来,在教学中可以多花一些课时量,帮助学生把基础打牢,对相关的物理知识不能仅停留在理论概念掌握的阶段,而应该和具体实际操作相结合,不是仅停留于初中时期的物理实验,教师可以把物理的相关知识和电工实践操作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学习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知识迁移
>> 中职学校电子类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与思考 论中职学校电子类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 中职电子类专业课程教学初探 电子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改革探讨 在中职电子类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 高职电子类专业第二课堂教学改革简析 从大学生电子赛看高职电子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关于中职学校电工电子类专业实训教学及其管理的研究 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电子类专业C语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对电子类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思考 基于口袋实验室的电子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 中职电子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如何改革电子类专业的实践教学 试论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模式教学改革 对中职学校财经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更新教学观念 搞好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改革 从电子工程师资格认证看高校电子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浅谈中职学校电子专业课教学模式的改革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012-12-21
本文摘自.
[2]湖北信息工程学校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方案
[EB/OL],2013-08-28.
[3]宋小安 谈中职学校学生的专业对口就业.
[EB/OL].http:///blog/static/685945922009102933548720/,2009-11-29.
(作者单位: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一、营造浓厚的专业氛围
1.开设专业认知课程
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学校开设专业认知课程。通过参观相关企业、实训室认知、专业知识讲座等,使学生对电工专业形成直观的认识,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学校还可以请优秀毕业生开设讲座,激励学生W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创设工作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内容创设相应的工作情境,安排工作流程,分配岗位角色,创设情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逐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岗位职责意识和职业素养,有效衔接学校所学知识与岗位所需。
二、改革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资源
中职学生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缺乏学习耐心。教师在上课时要避免大篇幅的理论讲解,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积累专业素材。例如在讲解安全用电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由于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设备损坏,甚至出现人身伤亡的案例。教师根据案例向学生强调要遵守电工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扎实的电工知识。
2.营造民主、活泼的学习氛围
针对中职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演示法、设疑法、对比法等,增设师生互动环节,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营造出和谐、民主、活泼的学习氛围,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捣蛋”行为,教师不要一味地呵斥制止,要学会循循善诱。例如在电力拖动课程中,有的学生会“故意”拆坏熔断器、接触器、时间继电器等,教师要把这类行为看作学生对元器件结构的好奇,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利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三、重视实训教学
1.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
实训教学是提高学生电工技能的重要环节,更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实训室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亲自动手实践操作,解决了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在实践环节,理论知识以够用为主,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2.建设与完善实训室
设置合理统一、规划完善的实训室,开设电工电子基础实训室、电机控制线路实训室、PLC实训室、自动化实训室等。实训室内要包含书籍查阅区、上网查询区、上课区、讨论区、实训设备区、物料库等,方便开展项目教学。
3.开展课外兴趣小组
中职教育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开放实训室,提供必要的设备及材料,教师给予必要的技术支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改革评价制度
中职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电工专业教学中,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践环节,教师都应穿插素质教育。例如在电力拖动实践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实训前穿工作服、戴安全帽;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节约用线;实训结束后,要求学生整理工作台。这些日常实习习惯都要记入学生的评价考核中,培养学生文明生产、节约用料的意识。
改革传统的评价模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实施动态考核和综合考核评价制度,将学生每次实训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日常表现都记入学生的平时考核中,综合考核学生的日常表现和专业学习成绩,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励学生发挥优势和长处,挖掘学生的潜能。
【关键词】中职 机电专业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B-0047-02
实践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知识发挥指导作用的途径,也是验证理论的主要手段。对中职学校而言,实践教学尤为重要。在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教学中,教师采取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式,能有效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水平和高技能的中职学生,对学生的就业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因此,中职学校应从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创新实践教学方式等方面,探索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优点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一、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按经验分,教师可分为新教师和老教师。刚从大学毕业的新教师,其实践教学能力水平普遍较低,难以高质量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同时,由于现代科技在不断更新,一些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实践教学水平的不断进步,是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学校应组织新老教师进行学习和培训,鼓励其积极参加学校、省级或者国家级的教育教学相关培训,提高其实践教学水平。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迅速,旧知识和旧技能已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尤其是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的知识更新很快,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接触学科前沿,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地充实和提升自己,提高实践能力,在教学工作过程中才能体现前瞻性和应用性价值。因此,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参与相关教授课程的培训,带领学生到企业实习,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和过程,经常到校外或对口单位参加不定期的进修和生产实践。这些举措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地更新知识,提高自身实践技能和指导能力。此外,学校还要为教师创造有利的条件,如组织实践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学习与技术交流的活动,使他们在学习中提升自己,取长补短,团结合作,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二、注重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中职学校要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设置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例如,机械加工技术实训基地是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加工技术实训基地设有普通车工实训室、模具钳工实训室、机械综合加工实训室、数控车削实训室、数控铣(加工中心)实训室、线切割电火花实训室、机械液压原理演示实训室、液压与气动实训室、通用机械装调实训室、数控仿真模拟机房、数控机床装调维护实训室、CAD/CAM实训室等12个实训室。这是一个集实践教学、生产、科研、技能考核鉴定、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承接机械产品零件加工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校内开放式生产性实训基地。该实践教学基地先后添置了先进的现代化实验实训设施,主要包括了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电火花线切割机、数控电火花成型机等80余台(套)及各种适应社会发展具有现代先进的教学应用软件、检测器具,为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训练教学、开展科研活动、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培养层次,创建了坚实的基础平台和实践基地。
再如,以机电专业为主体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主要面向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主要承担通用机床操作、钳工实训、数控技术实训与数控机床维修、编程、数控机床操作加工、冷冲模、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及相关模具实验的实训教学任务,以及企事业单位职工的车工、铣工、钳工、数控铣、车、加工中心、数控调整工的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考核鉴定等工作。因此,学校要重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并以此为平台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创新实践教学方式
1.设计理实一体化实践情境
理实一体化情境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这既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也符合职业教育学生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的特点。学校应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和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观,在实践教学基地的规划和建设中,以“做中学、做中教”为理念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室,为学生创设与实践教学基地相符的环境。
2.三种课堂联动,多元化实施实践教学
三种课堂联动主要包括:第一课堂主要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实验、实训教学、课程设计、专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第二课堂主要通过学生社团活动、考证考级、技能训练、技能竞赛和人才培养等,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第三课堂是依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社会实践、定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可见,学校实施三种课堂联动进行多元化实践教学,能真正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
3.加强实践环节管理
学校要加强实践环节管理,科学合理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中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策划。一是制定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下转第60页)(上接第47页)二是编写针对性较强的实习教材,三是规范实习教学的过程管理,四是严格考核实习的质量,五是精心组织实习教学。
4.合理划分实践学习小组
入学后的一个月,学校应安排新生进行机电专业的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首先,从这两类考试中分配小组,将理论成绩较好的一个学生搭配两个实践成绩较好的学生作为一组,将学生分为若干组,随后每组分配不同的学习课题。如A组做关于电气控制与PLC的课题,B组做关于单片机的课题,C组做关于CAD的课题,D组做关于机械制图的课题等。其次,每组的成员要有比较明确的分工,如理论成绩较好的学生主要负责编程部分,实践成绩较好的两个学生主要负责仿真,调试并优化程序,以至于达到合理和良好的控制效果。再次,每组的成员应分别记下所做课题的重点与难点以及程序实现时的注意事项、易错点等,在程序实现了课题所要求的各个功能后,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总结在做课题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最后,应保证每组成员都能独立完成课题所要求实现的全部功能。因此,在做课题时,一方面,理论成绩较好的成员应全面分析课题要求,以最简便的方式实现各项功能,编写出最简化的程序;另一方面,实践成绩较好的两个成员要帮助实践能力一般的成员,确保每个成员的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
过一段时间后,每个小组依次与一个小组交换课题,在交换课题的同时,可与其他小组分享自己的经验,提醒他们常错、易错点,有助于下一个小组在做课题时做得更好,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此外,对学生的每个课题均进行一次小考,考试结果取三个人的平均分作为当组成员的平时成绩,这就要求小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帮助,分工明确,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总之,实践教学是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教学的关键环节,学校要重视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教师应树立一种科学可行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和创新实践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取长补短,互相合作,充分发挥其优点和才能,从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党奇.机电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体系构建[J].读与写(下旬),2011(12)
[2]王猛.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J].职教通讯,2012(6)
[3]袁刚.职高机电专业实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2(76)
关键词: 中职学校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 实训课教学
随着当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技术进步和劳动组织的变化,使得现代企业亦更加重视毕业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我们了解到电器行业急需大量一线的装接工、调试工、维修工和质检员。这就要求中职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要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实训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加强实训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群基本技术技能的训练、模拟操作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还可以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实际生产活动。实训教学已成为中职学校全部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本文仅就中职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如何开好实训课教学进行探讨。
一、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训是时代的要求
(一)实训符合中职校学生的特点
职业学校的招收生源中学生学习成绩差异很大,整体素质不高。这就给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很大负担,特别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专业教学更是难上加难。因为电子专业开设的课程,基本是高职、高专的课程直接“下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基础知识跟不上,势必产生厌学情绪,造成学习效果较差,但是他们对实训和实习却充满了新鲜和好奇。我们要充分抓住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扩大实训实习的力度。因此,我们要积极改变教学的思路,转变观念,增大实训教学的投入,增大实践课的教学比例。
(二)实训是就业的需要
从现阶段社会就业市场对就业者的需求看,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短缺,实训教学改革必须服从市场需求,以学生综合素质为依据,改革目前的教学模式。现行的教学模式都是以前形成的定向教育模式,即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各门课程的设置及学时安排都是依据学科地位而定,而忽视学生特点及社会所需的要求。这就难以满足多元化发展,客观上势必为未来毕业生的就业设置了羁绊。因此,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职业学校学生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具有简化理论、强化实践,加大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基础实训课时比例,总体上达到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克服未来就业面窄的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余地选择或转行。
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训的多样性
职业中学的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业是比较落后的,学生整体素质相对偏低。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学生对书本理论知识早已厌倦乏味,但是他们对实训和实习却充满了新鲜和好奇。我们要充分抓住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扩大实训实习的力度。因此,我们要积极改变教学的思路,转变观念,增大实训教学的投入,增大实践课的教学比例。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自身综合素质,以及未来就业的目标,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在具体安排中,可适当调整课程计划,以“理论技能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实训的比重,或轻理论重实践,或先实践再带入理论,或先易后难分段进行,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多种场地和渠道全方位开展实训教学。
(一)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教学
学生可就近、就地到这些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实际操作和专业技能训练。校内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方面具有随时性、方便性、显效性的优势,重点可采取由浅入深,分段进行的方式。
1.在初级阶段,充分引导学生对电子技能操作的兴趣。在此阶段,主要进行元器件识别,锡焊操作,万用表组装实训,使学生能读识电阻、电容、电感,并能使用万用表判断其好坏,掌握锡焊的焊接技术,学会万用电表的组装和调试。在此过程中,测量和焊接技术是基础,我们安排有专门的测量、焊接实验室,并配备专门资深实训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在初级阶段,要有充分的时间、设备和良好的师资保证实训实际操作。
2.在中级阶段,充分巩固和提高电子技术技能的掌握。在此阶段,主要进行电子元器件质量测试、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和简单电路的组装,掌握毫伏表、示波器、晶体管测试仪,等等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收音机的组装和调试工艺。在此过程中,可有专门的一周进行“收音机组装和调试”操作,要求学生能自己动手,在原有学习的理论、简易器件识别和焊接技术的基础上,根据电路板中的元件插孔位置,依据原始电路图,在实训教师指导下,进行相应装配,要求必须有步骤有方向性的进行操作,最好能一次成功,最后根据调试原理,进行后期调试工作。
3.在高级阶段,全面认识、综合应用电子技术技能。在此阶段,主要进行黑白电视机组装、遥控彩色电视机维修等训练,使学生具有黑白电视机组装调试和黑白电视机、遥控彩色电视机常见故障排除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可专门安排两周进行“黑白电视机组装和调试”操作。
实训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程序,从初级阶段的基础学习,到中级阶段的巩固提高,再到高级阶段的综合应用,同时它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实践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反过来理解了的理论又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校内实训基地应体现仿真性原则,应充分体现生产现场的特点,具有针对性很强的、数量和场地足够的、与社会上实际的生产和服务场所尽可能一致的实训工位;要具有真实而综合的职业环境,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帮助学生专业技能、技巧的形成,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要具有可供训练的反复性,能给学生创造反复训练的机会,在反复训练中不断提高技能熟练程度,使学生体验生产操作过程,基本完成毕业上岗前的准备和训练。
(二)校外实训基地实践
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零距离”接触生产第一线的训练场所,是对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和场所不足的有效补充。
1.校外培训基地是对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和实际工作进行现场培训的场所。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仅靠校内实训基地已很难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校外实训基地不仅可以弥补校内实训设备和场所的不足,而且可以创设一种能够有效地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和职业情境,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培养学生从事和胜任某一职业岗位的能力,使他们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升华、能力在实践中增长,及时掌握先进的设备和工艺。
2.在走出实验室的同时,学生还可以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有组织地为学校教师、社会人群进行免费维修工作等。多种形式的顶岗实习,不但可以锻炼学生,而且能够产生多方面的效益:一方面,学生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可获得一定的报酬,以此进行勤工俭学,也为社会创造财富,产生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学生顶岗,满足了企业对短期实用型人才的需要,为企业的减员增效创造了条件,带来了人员效益。另外,学生经过真刀真枪的实训后,走入社会可以直接上岗,没有明显的过渡期,能满足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要。同时能促进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社会效益。
三、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训的管理
职业中学的学生管理工作是比较困难的,而实训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管理工作更难。因为实训教学和平时的文化课教学不同,一般的教学,学生坐在教室里,能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都很少,管理起来很轻松。实训教学的时候,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活动的空间较大,自由发挥的地方也很多。因此为了真正提高实训课的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实训学习中获得知识和乐趣,我们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大实训教学中学生的管理工作。
(一)实习时,学生要按时进实验室,遵守秩序,不乱拿仪器,不在实验室内喧哗,保持室内安静整洁。
(二)学生须服从安排,听从指挥,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尊重实习指导老师或师傅。
(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按实习指导老师和师傅的指导方法进行操作,未经同意不得擅自操作设备,以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四)实习时,爱护仪器设备、工具、量具,下班时应该清理放好,防止损失和损坏。
(五)按时上下班,坚守工作岗位,集中思想操作,不进行与实习无关的活动。实习结束,认真写好实习报告,参加实习成绩考核。
(六)人为造成仪器损坏、浪费或遗失,要及时主动向老师或管理人员报告。必要时应作出检讨、赔偿或处罚。
为保证实训的质量,在校内外实训时,学校要对实训情况进行认真地检查、监督和总结。在实训过程中,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到专业实训现场,采取多种形式,检查和监督学生的专业实训过程;实训结束后,要抽查实训结果,全面总结实训中的经验。
四、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训的不足与思考
随着中职教育的深化改革,很多学校已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在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管理模式上有较大的改变,必须强调以符合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中心,积极调整原有教学计划,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全面实行教改,在此基础上,才能扎扎实实地开展实训教学。而在实际上不少职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的实训仍存在以下不足。
(一)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一般先是在课堂中接受大量的理论知识,只是在其中穿插做几次实验,甚至有些课程基本就没有实训操作,在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比例上,存在明显失调。
(二)在实训过程中,指导老师和学生的比例也有所失调,一般是十几个学生跟一个指导老师,这就使大部分学生在实训操作过程中有问题一带而过,或者操作有误却没有得到老师的及时指点。
(三)实训仪器、模型不充足,个别实训十几个学生围绕一台仪器,如在空调等实训演示课程中。又如在机械基础课程中,没有相应的模型进行实物教学。
(四)实训内容滞后。受设备、仪器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实训内容陈旧,方法单一,没有紧跟迅猛发展的电子产品而有针对性地实训。
鉴于此,实训教学需要改革,要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创新性综合性设计性的实训教学模式转变;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实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训教学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主要是宏观把握和原则指导,提供良好的实训教学环境。
关键词:中职学校 电工实训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 A
实习课教学是职业中学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技能的形成则是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践来重复教师所演示的动作和反复练习来实现的。作为一名实习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心理,做到有的放矢、胸有成竹,从而使教学统一,教学相长,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电工实训技能训练的特点
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电工实训技能训练具有如下特点:1、复杂性。电工技能训练的内容丰富、繁杂,集安装、维护、运行、检修于一体。2、危险性。电工技能训练必需接触电,而且以强电为主,预防措施疏漏易发生触电事故。3、技巧性。电工技能训练目标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形成熟练的技巧,但决非熟能生巧般的纯体力训练。4、独立性。由于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掌握熟练操作技能,故很少采用分组的形式,许多时候必须独自面对困难。
二、学生的心理特点
由于多种原因,职业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对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感到困难很大。要想提高电工实训技能,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1、好奇心理。刚进入实训车间的学生,看什么都好奇。此时,教师要不失良机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训练室布局及各种仪器仪表、规章制度等。2、畏惧心理。许多学生在安装设备后不愿动手试电,对电有畏惧感,尤其是女同学,表现更甚。3、焦虑心理。由于电工专业深奥难懂,技能训练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较高,而好多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于是表现出不安、忧虑、紧张的情绪状态。4、浮躁心理。刚开始,学生好奇心强,训练兴趣也高,对老师的布置的任务都能圆满完成。但时间一长,学生们就容易厌倦,产生浮躁心理,对老师布置的任务,草率行事,操作不规范。
三、教学训练方法对策
根据电工专业的特点、不同的内容、设备和训练目标总结出技能课堂训练的教学方法对策。
1、针对好奇心理,激发学生技能训练的热情。
好奇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这一心理,教师必须作好课前准备,精心设计好堂课内容,保证每堂课都有新意,每堂课都能使学生好奇,从而在好奇中学到新知识。
2、针对畏惧心理,加强安全知识教育。
记得有位学生在参加技能鉴定考核故障排除时,误用电阻挡测电压造成线路短路导致万用表烧毁,结果傻呆呆的站了四十分钟,一个故障也未排除。由此可见学生的畏惧心理对技术水平的发挥影响之大。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相信科学。其次,安全教育应当常抓不懈。电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却很容易驾御,在实践中做到安全用电。
3、针对焦虑心理,培养自信心。
自信心理是一种精神能源,是人发展创新思维的内在动力。实施“成功教育”,使他们真的认识到自己潜在的创造力,在享受成功的喜悦中,克服自卑,树立自信,使学生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例如在电力拖动线路明敷安装,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理解敷设出多种实验线路,也可能会遇到多种线路故障,能否顺利完成线路安装实验,取决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当遇到线路故障时,教师要抓住契机,让学生充当主角,引导他们根据故障现象,解决分析进而排除故障。
4、针对浮躁心理,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发展。
目前,各种职校都是针对国家职业标准进行模块式技能训练,内容繁多、枯燥,学生产生浮燥心理在所难免,关键在于如何对待。
(1)扬长避短,发展特长。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学生都有独一无二的个性”因此我们要看到每个学生的不足,也要看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扬其长,避其短,因人施教,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有位学生文化课成绩很差,但自小动手能力强,有些训练项目一遍就已掌握,随后在那夸夸其谈,影响其他同学。为此我对他做出特殊处理,给予肯定的同时增加训练难度,上课时让他充当小老师。谁知他竟在技能考核中脱颖而出。毕业后他被推荐到道桥处,当年就当上了班组长。这个学生的成长值得我们深思,试想如果当时用常规来要求他,说不定会抹杀他的个性,影响他的发展。
(2 )统一技术标准,灵活训练方法,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电工技能训练有特定的技术标准,比如拖动线路中的横平竖直、不露铜、不反圈;电子焊接中的焊点“光、亮、圆、滑”等。这些技术操作是件苦差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掌握的,关键是如何让学生能够持久训练,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要求,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培养创新能力,试问每一天都有新发现谁肯停下来。最常见的是设计拖动控制线路图,不同的学生会敷设出不同的线路连接方式,这里就隐藏着不可忽视的有待发掘的创新萌芽,需要教师因势利导把萌芽提升为意识、能力。
(3)运用本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电工训练内容是有难度的,训练过程也很乏味,特别是电子线路的安装和维修训练更是如此。我们根据学生学习兴趣的不稳定性和身心发展不成熟原因,制定并设计一系列有趣的小制作,如电子门铃、音乐彩灯控制器、声控灯或光控灯等。这些电子小产品结构简单,制作容易,特别是其实用性,易引起学生广泛的兴趣。
(4)开展学习竞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中职学生热情洋溢,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和幻想。教师正好可以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开展学习竞赛,并可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开展比学兼帮,激发学生的信心和斗志,进一步提高实训技能。
关键词中职 电教室 执行能力
0 引言
迄今为止,许多研究者并没有把创新列为执行能力的一种职能,而只是将其与执行制度创立时社会科技发展水平相联系,尤其是在中职学校电教室管理当中,执行能力更只是一种制度的“复印”,并不常见有创新出现,更别说利用执行能力的创新来提高中职学校电教质量和效益。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大的资金投入,学校电教功能室的数量也在不断攀升,电教设备的数量也在适时的不断更新之中。硬件条件改善之后,软件方面即管理方面如何跟上就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目前中职电教管理大多存在着执行能力不够创新、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手段落后等通病,直接影响了为学科教学服务的效果,甚至还影响到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的提升。在新形式下,面对多方面的竞争与挑战,我们要摆正自己的心态,理清自己的思路,勇于开拓与进取,努力打造出一个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新局面。适当的教学制度执行能力创新速率和教学手段的完美融合,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电教管理执行力创新职能及其表现,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1 执行能力的基本概念
执行能力通俗地解释就是“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具体地讲,执行能力,指的是贯彻管理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单位制度、规章转化成为效益和成果的关键手段。执行能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质量,完成任务的能力,对个人而言执行能力就是办事能力,对集体而言执行能力就是战斗力,对单位而言执行能力就是管理能力。
2 执行能力的创新在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任何一个方面的管理创新主要是在外部环境不断改善和自身需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问题的解决办法。也有学者讲过,不断变化的需求和不断更新的技术为执行能力的创新提供了机会与空间。中职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学有所长,但是面对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管理水平与能力也要相应的提高,为此,管理手段就必须创新,执行能力就必须提高一个档次。要实现创新的唯一途径就是要在技术手段和制度管理两个方面做足工夫,而执行能力的创新则在这两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执行能力的创新归根到底是一个管理层面的问题,同时也是技术能力的体现问题。要将各种资源配置的效率发挥到最佳,同时降低创新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损耗,就可以将执行能力的创新空间无限扩大,功效也会非常的明显。执行能力的创新最早开始于一些实验室和研究机构中进行,都是独立于具体的单位之外,现在我们将其应用到具体的学校教学功能室的管理当中,这本身就是管理上的一大创新与实践,再加之现代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整个创新的过程就是平行式、交互式相关交融,管理组织体系立体开发的过程,从而促进了教育教学管理的成功率,推动了学校整体管理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与进步。虽然,目前这类创新还只是在小范围内开展,并没有在各大教育机构中全面展开,但是,从实际的创新效果,特别是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两方面来看,成效还是有一定推广意义的。
3 中职学校电教室管理中制度执行存在的缺陷和薄弱环节
中职学校中的教育管理职能就是要保证学生能在学校的学习中充分掌握基本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提供必要的基础支持,同时也与企业特定的岗位需求想接轨。所以,目前许多国家的中职教育理念都有了更新,特别是将电教管理在内的教育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纳入到教育管理理论系统中,为积极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虽然,中职教育的管理职能尤其是教育管理的思想和方法还处于探索与改革的阶段,但是大多数电教室管理同行都对此有了统一的认识,就是教育管理如果不具有创新职能,仅是对已确定的秩序进行基本的维护,就是阻碍管理改革的最大的障碍,更会妨碍管理执行力的创新。
仔细分析当前中职学校电教室的管理实际情况,根据笔者多年的教育管理工作经验,认为电教室管理中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3.1 施教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偏失。电教管理是以电教老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合理有序地安排电教室与电教设备的借用、使用、例检、维护、管理等。这就是说,电教管理培训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在适当范围内以管代教,从管理中自我学习,提高管理与自我管理能力。有些中职院校偏离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忽视对中职生的职业道德和能力培养,弱化就业创业指导,而热衷于引导学生进一步入校深造,把职业教育引人升学教育的盲区。
(2)正面导向不够。一些教育者对中职学生教育管理的规律掌握不牢,对学生良好道德行为养成的复杂性缺乏较系统的掌握和学习,使得对教育对象的心理健康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表现出无可奈何甚至熟视无睹。
3.2 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刚柔相济的管理法则融合不够深入。对学生的自我约束潜能认识不深,只是简单地认为宽容等于放纵,以严管代教育,认为单纯地严格奖惩似乎就是对学生教育管理的最好“法宝”。(2)政策引导力度不大。教育管理工作仅处于对学生教育管理泛泛研究的范围,教育管理的实际协调、规划和宣传功能在运行中缺乏影响力、说明力,学校各部门在学生教育管理上难以形成合力。
3.3 教学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缺乏责任。心电教中心作为学校重要的教学管理部门之一,校领导都极为重视电教中心的设置,亦十分关心电教中心的日常运作和管理;有少数电教管理员工却缺乏责任心,存在“浮、散、粗、虚”等多方面问题,忽略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只注重工作部署,不注重工作落实,更是拖拖拉拉,无所作为。
(2)决策执行者缺乏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学校领导及相关负责人往往都能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决策出妥善电教中心管理方案,但在执行的过程当中,管理者或实际执行者却“自主地”渐渐降低标准,往后慢慢地“贴合自己实际的工作需要”偏离原定的管理目标,执行力度越来越小,成效不大,甚至造成管理失当的反效果。不能自觉地贯彻学校要求,而是各取所需,对自己有利的就好好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还有的爱找借口推卸责任,出现问题,多强调客观原因,唯独不善于在主观上查找原因。 转贴于
4 如何提高管理中执行力的创新
4.1 提高电教师资队伍的全面素质
4.1.1 强化电教工作人员思想道德素质
中职电教教师要端正自己的职业思想,要有献身电教事业的精神。首先只要电教教师把全部心血和感情投入到事业上,就可以化解教学上的新难题,也可以发展电化教育的基础。这就需要精心设计电化教案;全神贯注、细致周到地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其次,中职电教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包括理论水平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要坚定心中的目标,要清醒的看到中职电化教育的发展前景是不可估量的,并不是无事可做,而是大用作为。
4.1.2 增强电教教师专业知识素质
一是要加强中职电化教育理论知识的强化学习。要想在电教教师的岗位发挥出色,一是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不仅要掌握好电教设备的优势和发展规律,还要及时掌握电教设备发展大环境的更新与变化,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电教设备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技术和自身教学管理相结合,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具有实际的意义。
二是要加强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还远远不够,管理水平能否和技术水平有机结合也非常的关键,因为管理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技术水平的发挥,最终影响到电化教育的整体质量,影响到电化教育的实际教学功效。另外,作为学校的主要领导者应该鼓励电教老师多参与先进电教技术的学习和操作能力培训,通过不同层面的学习,可以帮助电教管理员开拓视野,找出自身的差距和努力的方向,最终努力改进,将成果有效的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不但学以致用,还可以充分提高课程的学习效果。这样才能最终在促进学校电教管理水平的提高与电教管理规范化、现代化方面发挥卓有成效的作用。
4.1.3 加强与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师对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的应变与处理能力。
电教管理常见问题:(1)课室多媒体网络电视系统软、硬件的故障与损坏;(2)校内网、校外网的病毒入侵、服务器损害等突发问题;(3)学校校内外与课室里的监控视频的故障问题;(4)校院网站信息的安全监督;(5)各科室计算机与多功能多媒体设备系统的软硬件的故障。
4.2 进一步提升电教室管理者的执行能力
中职学校中的电教工作繁而杂,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做到井然有序却一点也不简单。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电教室管理者,笔者认为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执行能力以完成电教中心管理工作。
一是要具备参与决策计划的能力。它要求电教室管理人员能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市场行情,掌握信息动态,分析、综合、判断并抓住事物的实质,为领导制定科学的决策和计划提供详尽的信息资料并提出合理建议和有效方案等。二是要具备积极组织协调的能力。中职学校中电教管理系统规模都较小,功能也大同小异,主要是管理者和使用者之间以及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和矛盾,为此,电教管理者首先应该从如何发挥电教系统最大功效的角度出发,如何将电教系统更好的为所教授课程内容服务,将各种资源合理的搭配并积极协调其中的各种关系,努力将电教工作发挥到最佳状态。三是要提升自身专业指导能力。由于电教室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当中有部分对电化教育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导致在实际的教学管理实践中,无法对学科教师的疑问给出满意的答复,无法帮助学科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设计分析的工作。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电教室管理人员要不断(下转第220页)(上接第177页)提升自身专业指导能力,协助学科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四是要具有勇于创新的意识与能力。电化教育的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每天都在不断的更新当中,每发展一步,应该说也是创新的进程。中职电教管理人员要具有勇于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在技术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勇于开拓进取,勇于尝鲜,要积极主动去吸收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促进教育理念与先进科技手段之间的衔接。
电教室管理人员不仅仅是学校电教室的负责教师,还包括各班级的电教管理员(学生);这些学生主要负责日常各班级电教设备使用、简易的维护等工作。电教管理教师有必要让学生明白电教制度的重要性,电教设备的使用对正常教学的促进作用。电教中心负责人亦应当对这些学生进行定期培训,介绍学校相关的管理制度,讲解常用电教设备的日常使用和维护方法,教授先进的办公软件和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的操作技巧,使学生掌握足够的相关知识后配合学科教师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电教中心负责人也应当鼓励学生对电教中心的管理说想法提意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比赛或多媒体设备软硬件维护竞赛,提高学生管理和自我管理能力。
中职院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素质育人,素质教育是各部门制定工作计划的依据,作为学校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功能组成部分—电教室,工作的重点就是要服从学校的大局安排,一切为教育教学服务,一切为广大教师与学生服务,只有具有这样的服务意识才能更好地推动中职学校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戈特利布·冈特恩.创造性领导的挑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3]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关键词:机电类;双师型;分析
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满足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
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及敬业精神,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维护、维修和管理的技术和技能,服务于现代机械制造业生产和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这就对本专业的任课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即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要具有组织实施教育教学的能力,还应具备指导学生开展实习实训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人才培养需要,培养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提高中职院校核心竞争力
国家的繁荣昌盛需要人才,引进、培养并留住人才关系到中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无疑是各中职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取得了迅猛发展,占据了半壁江山。但随着我国中职招生适龄人口的变化,各院校在招生过程中将面临十分严峻的生源大战,甚至决定了一所中职院校的生存。因此,近年各中职院校都开始将工作的重心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移,大力开展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而上述所有的建设都需要教师去做,故教师队伍的水平高低就决定了上述工作的质量,决定了一所中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三、自我反思与评价
自我反思可以帮助青年教师逐步改正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不足,使自己逐渐走向成熟。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有利于教师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实践后进行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价,从而使教师清楚地认识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便下次课可以改进。
例如,在教学《机械模具》时,大部分教师都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去理解,但是由于有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差,他们很难将模具的形状在脑海中完全地呈现出来,从而会造成学习效果降低。那么,教师在教学之后进行反思就会找出问题的症结,在下次课上教师就可以拿出实际的模具让学生观看,从而让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这些知识。
四、机电类专业教师“双师”素质能力要求
机电类专业教师掌握系统的机电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在其专业领域内具有娴熟的机电技术应用能力是该类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基本要求,具体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教学能力
掌握高等教育的教学理论,熟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了解机电行业岗位工作性质和岗位技能要求,能根据机电行业岗位知识要求开发项目课程,掌握现代先进教育技术,会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技术等先进的教学设备,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教学质量。
(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熟悉机电行业典型工作岗位的技术工作内容,具有机械构造的设计与应用能力、电气控制技术的设计与应用能力、液压控制技术的设计与应用能力等具体机电技术的应用能力。具有熟练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和实验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能动手师范指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能亲手解决实际技术问题。
(三)具备科技推广素质
职业学校的发展必须贴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积极改革传统的办学模式,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这是职业教育生命力的所在。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要清楚掌握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人才结构,结合当地经济的实际到高校、科研单位引进新品种、新成果及科研项目,以增强学校科技开发与推广的能力,掌握新材料、新设备,并及时传授给学生,在多位一体的教学体制中推广应用,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由于产品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专业教师应及时经常地到工厂、企业、机电门市部,了解先进的机器设备,及时给学生讲解;应密切配合当地实际设计出先进可靠、经济合理、造型美观,有市场竞争能力,受用户欢迎的新产品;平时应多注意积累有关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等成果,进一步完善产品设计,提高产品可靠度;萌生新的设计构思,开发新产品。
通过一系列的科技活动,机电专业教师才能掌握社会市场信息,积累生产实践经验,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更提高专业课教学的质量,同时也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影响力,提高社会对职业学校的认识,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充分发挥职校在兴市富民中的作用,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机电专业教师应具备科技推广的素质。
(四)职业素养与职业素质
熟悉行业背景,了解企业文化,掌握行业企业技术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机电类企业主要生产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和专业技能要求,关注并了解机电行业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的不断革新。能及时接受行业企业新标准和新规范,并将其融入教学内容。
五、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
双师团队建设离不开校企合作,企业的配合与支持是双师团队建设的重要保证。中职院校可以依据自身实力建设校中厂,鼓励企业在学校内投资建厂,由企业来安排技术人员的指导,使企业技术人员来担任兼职教师,对企业来说,在学校内投资建厂也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一些小型机械的零部件制造、机械设备的简单组装等都可以在校中厂进行,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节约了企业的人力资源,企业还可以利用学校的设备来进行开发研究,减少了企业的设备投入,由企业技术人员来给学生上课,既能够完成学生的实训任务,还能够完成企业的生产计划,再为企业减少成本的同时扩大的企业效益,由此可见,校中厂的校企合作是一共双赢的局面,并且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增加“双师型”教师比例,不仅直接影响职业教育职能的实现,而且关系到职业学校发展的规模、速度和人才的质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提高教师的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我们的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要想尽快培养出更多受欢迎的技能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就必须尽快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机电教师队伍。因此,机电专业教师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积极探索中职教育的特点、把握其发展规律。工作中不断积累教育教学和实践经验,努力成为机电专业的教育教学骨干,成为“双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李梦卿,张碧竹.教育规划纲要背景下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4):55-59.
[2]张文利.高职机电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O[J].科技信息.2008(29):170.
[3] 董文静.关于如何成为合格的化工专业“双师型”教师[J].职教论坛,2011(6).
[4]赵永杰.浅析河南省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制约因素[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23).
[5]陈为,范骏.以就业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研究――以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