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遥感技术用途范文

遥感技术用途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遥感技术用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遥感技术用途

第1篇:遥感技术用途范文

(郑州测绘学校,河南 郑州 450015)

【摘 要】土地资源调查的技能和方法是《国土资源调查》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专业核心能力,目前该专业的学生所学习的土地变更调查技能还停留在手工调查的阶段,传统的变更调查方法已不能满足土地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的需要。研究了基于DOM的土地资源调查方法和基于遥感图像变化检测的土地资源变更调查方法。

关键词 遥感;国土资源调查;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ZJB11161)。

作者简介:王勇(1979—),男,河北永年人,工程硕士,毕业于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摄影测量内外业和遥感图像处理教学及研究工作。

0 引言

开展国土资源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摸清“家底”,利用调查的结果指导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较快,国土资源的使用变化情况较大,因此必须适时的开展国土资源调查工作。土地资源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资源变更调查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的重要工作,它的主要作用是: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基本数据和有关图件;为合理利用土地、充分发掘土地资源潜力提供基础工作和动态监测;为制定综合农业区划、改善或调整土地利用方式提供重要依据。土地资源调查的技能和方法是《国土资源调查》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专业核心能力,目前该专业的学生所学习的土地变更调查技能还停留在手工调查的阶段,传统的变更调查方法已不能满足土地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的需要。采用简便先进的技术手段获取土地利用变化的地理位置和属性数据,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实时动态的土地变更调查、监测势在必行。本文研究了基于DOM的土地资源调查方法和基于遥感图像变化检测的土地资源变更调查方法,为改进《国土资源调查》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能进一步提高中职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水平。

1 传统土地资源调查方法及优缺点

(1)不能准确地获取变化图斑边界的准确位置,仅依靠图像的相关特征进行判读和量测,很难准确的获取变化边界的具置,从而导致地类的图斑形状产生变形和量测的面积不准确。

(2)传统的土地变更调查、统计,过程非常复杂、工作量也比较大,既要到外业实地调查,又要进行面积量算、更新图件,数据统计、编写文字报告主要依靠人工操作来完成,很难保证调查成果的质量。

(3)通过基层上报得到的各种统计数据,受行政干预和地方利益的影响较大,会存在错报、瞒报、漏报的现象,大大降低了土地资源变更调查的准确性。

2 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资源调查方法

2.1 土地资源调查底图制作

首先要利用gps技术获取正射纠正所需的控制点,搜集测区已有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对多光谱影像和全色影像进行正射纠正,然后经过影像融合、镶嵌生成正射影像图(DOM)。在正射纠正前,要先配准同步获取的全色和多光谱影像使得全色和多光谱影像具有统一的地面分辨率,并进行融合。多光谱影像分辨率如果能够满足DOM生产规定要求时,可不与全色影像融合,直接进行正射纠正。影像纠正要保证每景影像不少于9个控制点且均匀分布;配准后的影像应保留原始影像波段数目、顺序和采样间隔;经过融合处理后的影像应有合适的反差,清晰的纹理、均匀的色调、逼真的色彩,保证影像能够将耕地等重要地类类型清晰的判读出来;镶嵌处的影像应无裂缝、模糊和重影现象;最后按标准图幅内图廓外接矩形外扩1cm范围裁切标准分幅影像。

2.2 土地资源调查判读

首先要进行室内预判,以DOM为基础,利用MAPGIS软件平台,以遥感图像解译的方法为基础,认真的分析比较土地利用详查资料,将我们所需的线状地物、行政和权属界线、土地利用的地类界及地类属性等要素进行分析提取,在MAPGIS软件上进行矢量化并把属性进行整理输入,制作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底图供外业调绘使用,同时要打印好外业调查表。然后按照统一性、科学性、实用性的原则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分类时要靠充分考虑到土地的利用方式、覆盖特征以及它的用途和经营特点等因素,确定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分类系统建立好以后建立解译标志,好的解译标志能够提高判读的质量。 最后利用计算机自动识别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信息提取技术,利用外业调绘底图数字化每一地块的位置、形状、范围,最终将包括每一块土地的界线、范围、面积的土地利用信息准确获得。

3 基于变化检测的土地资源调查方法

3.1 选择数据源

利用卫星影像进行土地资源变更调查需要大量的同一地区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因此我们要选择价格适中、易于获取的卫星遥感影像,来保证遥感影像的数量,并且卫星影像的数据来源一定要连续、稳定,能够满足我们所进行的土地资源变更调查的精度要求。

3.2 校正和配准

通过图像配准和相对辐射校正方法实现不同时相遥感图像的几何和辐射校正是利用图像差分法进行变化检测的关键。配准是将多时相图像的同名像点互相重叠,将一幅影像作为基准图像(t2时刻影像),另一幅作为待配准图像(t1时刻影像),并通过选取的控制点采用多项式的方法确定基准图像与待配准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相对配准。

3.3 影像裁剪

由于纠正后,两幅影像实现了几何位置的配准,但图像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因此要对两幅图像进行剪裁,使两幅图像所覆盖的是同一地区的同样大小的范围,这样才能保证检测信息的准确性。

3.4 基于差分图像融合的变化检测

首先对变化前图像、变化后图像分别进行灰度差分和纹理差分,得到灰度差分图像和纹理差分图像;然后根据乘积变换算法融合纹理差分图像和灰度差分图像;接着根据ISODATA算法进行融合后的分类,结合目视解译,得到变化区域。

3.5 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

利用监督分类方法将遥感图像中被增强显示的变化信息分离出来,最终得到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位置、大小和范围。

变化信息提取后结合外业调查结果进行核对比较。必要时还要注意:1)分层规范、内容齐全;2)影像覆盖完整辖区;3)保留的图斑及其编号与整理后的《变化图斑外业核查记录表》以及外业调查图、变更调查图上的相应图斑一致。

4 结论

传统的土地资源调查方法费事费力且精度低,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国土资源管理的工作需要。《国土资源调查》作为中职院校的骨干专业,根据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要求,本文研究总结了利用DOM作为土地资源调查底图的制作方法、规范要求和基于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土地资源调查过程方法,对进行该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加大,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将成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于《国土资源调查》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可以作为各中职院校进行《国土资源调查》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和参考,该专业的学生应该熟练掌握这项技能,为工作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江晓波,等.基于遥感与GIS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12(2):130-134.

[2]田静毅,等.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2005,11.

[3]李宗华,等.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的应用[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5,8.

第2篇:遥感技术用途范文

关键词:图像融合;遥感;小波变换

1 引言

图像融合技术是将源于不同类型遥感器的图像中包含的信息所整合,用来更好的适应人类视觉系统和完成后续的处理工作。获取的多源数据来自于不同的遥感器,包括可见光,红外,机载雷达和合成孔径雷达(SAR)等。根据传感器的不同,所获取的图像针对同一场景的表达也不同,为了能更好的表达该场景的信息,因此利用图像融合技术可将两个或更多的不同图像信息融合。常见的遥感图像融合方法可根据分析手段分为空域和频域两种处理方法。常用的多尺度变换是典型的频域分析方法,因其特有的多尺度特性,成功被应用到图像融合中。一些常见的多尺度工具如高通滤波器(High Pass Filter,HPF)、拉普拉斯塔分解、小波变换、Gabor 变换、小波包变换、非下采样小波变换、轮廓波变换(Contourlets)以及轮廓波包变换等。Zheng 等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撑值变换的方法,该方法为一种多尺度模型,论文中已成功的应用到多源图像处理中。

2 图像融合方法

图像融合应用的处理过程主要有:配准、融合、特征提取、识别与决策。依掘融合所处的阶段划分,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像素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决策级融合。像素级融合直接在原始图像上进行,在某些场合,融合之前需要对原始图像做诸如图像增强、降噪等预处理。在融合的三个层次中,像素级融合处于最低级层次,能够提供其他层次融合处理所不具备的细节信息,融合准确性最高,但需处理的数据最多。特征级融合首先从图像中提取特征,再对特征做处理。决策及融合对获得的特征识别、分类后再融合。

遥感图像的全色波段( Pan)和多光谱波(MS)的融合即Pan-sharpening。目前,常用的Pan-sharpening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2.1分量替换法(CS)

该类方法对MS图像做光谱转换获得新的投影,直接用Pan图像替换某一分量,再经反变换后生成融合图像。IHS变换融合、PCA融合均属于CS方法。IHS变换融合用Pan图像直接替换变换后得到的I分量;该方法最大的局限之处在于仅能应用于RGB三通道。然而,若变换后的I分量与Pan图像的直方图不能较好地匹配,则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光谱失真现象。针对这一问题,Tu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方法计算I分量,该方法对减小光谱失真有一定的作用。CS中另一个主要方法为主成分替换(PCS)。PCS主要依赖于主成分分析( PCA),由于PCA变换后的第一主分量包含了原图大部分的空间信息,用Pan图像替换PCA变换后的第一主分量,再经逆PCA变换得到融合结果。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提高空间分辨率,但同时也造成了较严重的光谱失真现象。

2.2 多分辨率分析(MRA)融合方法

MRA方法利用空域滤波器从Pan图像中提取高频信息,根据ARSIS模型将高频信息注入MS波段中,注入方式由波段间结构模型(IBSM) 确定。常见的方法有小波变换融合,Laplacian金字塔融合,此类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融合图像的光谱失真现象。1983年,Burt提出了基于Laplacian金字塔的多分辨率分析,拉普拉斯金字塔由高斯金字塔演化而来,其各高频子带就是高斯金字塔中每一层图像与在下一层图像基础上对该层进行预测所得到的图像之差形成的一系列残差图像。Burt选取绝对值最大的系数作为融合后的系数以获得原图像中的边缘等重要信息。随后出现了对比度金字塔变换形态学金字塔变换、梯度金字塔等图像融合算法。对比度金字塔的每一层图像为高斯金字塔变换中相邻两层图像之比。梯度金字塔能够有效地提取出图像的细节信息,提高了算法的鲁棒性和抗噪性。

2.3 MRA和CS相结合的方法

此类方法将MRA方法与CS方法相结合,基于多分辨率分析,将Pan波段图像与成份替换图像融合,再经反变换后生成融合结果。AWLP 、AWRGB 基于多孔小波从Pan图像中获得小波面即高频信息。AWLP根据MS图像中每个波段所占的亮度比例注入空间细节;AW算法将多孔小波与IHS方法相结合,融合图像取得了较高的空间和光谱分辨率。为了更好地解决光谱失真问题,需要考虑MS和Pan波段图像的MTF值对融合质量的影响MTF值反映了图像成像的质量,MS和Pan波段图像的采样频率、分辨率大小等原因造成两者之间MTF值的差异。AWLP在QuickBird和IKONOS数据集上能够取得较好的结果,这是因为算法使用的高通滤波器对应的MTF值为0.185,与Pan波段的MTF值接近。

3 图像融合新技术

近年来,出现了将变分PDE用于图像融合的方法。最先将变分应用于图像融合的是D.A.Socolinsky 的对比度模型。该模型定义多通道图像的对比度,最小化能量泛函得到融合结果,该方法应用于遥感图像融合时没有考虑到光谱和辐射失真问题。Piella在模型中加入了能量增强项,更进一步地提高了图像的对比度。Zhou定义的能量泛函包含4个部分,分别是梯度能量项、辐射降低能量项、通道相关能量项和逆散射项,极小化该能量泛函获得融合后的图像。近年来国内在Pan-sharpening模型方面的工作包括:提出了通用分量替换的扩展模型,构建了新的高通滤波融合方案。设计了四通道对称不可分小波滤波器组,基于加性小波实现MS与Pan图像的融合。提出了一组新的二通道不可分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组,分别对多光谱图像的亮度分量和全色图像作下采样的多尺度不可分小波分解,对分解后的低频图像和高频图像按不同融合规则融合。将几何结构注入能量项、对比度增强能量项和光谱信息保持能量项引入变分模型。融合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4 结语

随着遥感数据源和应用的发展,特征级融合、决策级融合的研究将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虽然说遥感图像融合研究目前处于瓶颈发展期,但是随着硬件条件的提高和数学工具的发展从研究目标来看,图像融合研究已经脱离了主要以空间增强为目标的阶段,融合结果将逐渐以光谱信息提取和空间细节信息保持为目标。因此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融合理论正成为研究的热点。同时,融合方法的研究不再停留在算法的组合和复加上,而是将侧重理论体系和统一框架的研究上。相应的,图像融合数据源尺度选择也会得到一定的关注。面向应用的遥感图像融合研究会随着遥感应用领域的拓展而深入进行,同时将加深遥感图像融合方法选择依据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阮涛.压缩感知遥感图像融合及分类方法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

第3篇:遥感技术用途范文

关键词:遥感影像;地图修测;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255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在现阶段,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对地形图现势性要求逐渐上升。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其现势性相对较差,如何快速地更新地形图已成为了目前测绘工作的关键课题。针对大面积地形图更新方法而言,目前包括航空摄影测量、全野外测量、正射影像修测、IKONOS卫星影像修测等,在选择方法时必须要立足于图幅位置,以不同用途与目的、精度要求为根本依据。

2地图修绘作业中遥感影像技术方案概述

立足于地图比例尺更新成本角度,针对地图更新的卫星影像而言,主要包括四种:一是TM影像,其分辨率达18.5m;二是QUCKBIRD影像,其分辨率达0.65m;三是SPOT影像,分辨率有10m、5m、2.5m三种;四是IKONOS影像,分辨率达1m。由于城市地图比例尺不尽相同,故主要技术方案有两种:(1)在TM、SPOT影像技术之上的更新方案,适用于比例尺较小的城市地图;(2)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技术之上的更新方案,适用于比例尺较大的城市地图。针对此两种技术方案的工作要点而言,主要包括地形图扫描、数字栅格地形图、城市栅格地图等,但不同的卫星遥感影像所处理的方式不一致。

3原有地形图修测分析

通常状况下,借助卫星遥感正射影像来进行原有地形图的修测,主要是借助正射影像进行地物删查。在作业中,针对影像不清楚的部分而言,禁止轻易删掉。由于树影突出的地方难以绘出,故在影像判读能力相对不足的作业员必须要谨慎处理,要尽可能地确保作业精度,就原有地形图修测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道路修测

首先,删掉正射影像上未出现的道路,构建新图层,绘出正射影像上重新增设的道路。在绘制过程时,必须要注意两个方面:

针对大车路而言,必须要分析其实际宽度,按照比例尺绘出,譬如实地宽窄之间的变换频数较多,可采用中等宽度将其绘制成平行线。而小路要依据实测中心位置采用单线绘制。等级公路、高速公路、等外公路必须要依据其实际宽度进行绘制。

3.2 房屋与其附属物修测

删掉正射影像上未出现的房屋,构建新建层,绘出正射影像上重新增设的房屋。在绘出时,必须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内容:(1)必须要绘制房顶,包括房屋主体与其附属小房,绘图时主要描绘房屋外檐;(2)针对建筑物凹凸部分绘制而言,>0.4mm部分要依据实体绘出,包括廊、台阶、围墙、院门、篱笆、栅栏、门墩等。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区分的栅栏、围墙、篱笆等影像可在新建围墙图层中绘出。在图上,当台阶长度<6.0mm时,无需修测。围墙、栅栏、篱笆影像不能区分的均于新建的围墙层绘出。

3.3 水系与其附属物修测

删掉正射影像上未出现的水系与其附属设施,构建新图层,绘出正射影像上重新增的水系。在绘出时,必须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内容:(1)分开绘出河流、池塘,河流为狭长、连续分布、相互贯通的线状水体,池塘为相对独立的线状水体;(2)在进行池塘线绘制时,禁止采用绘水面的线,直接将池塘坎上檐线绘出即可;(3)当出现河流与渠道贯通现象,则断开河流与渠道,分开置层。当不能区分房屋与池塘形状时,可在池塘中注明。

3.4 管线与其附属设施修测

删掉正射影像上未出现的管线与其附属设施,构建新图层,绘出正射影像上重新增的管线。在绘出时,必须要把握三个要点:(1)注意图形连续性,单个可考虑树影;(2)绘时注意点位采集,必须要把握影像交点(根部)。当影像模糊时,要从走向与像主点位置出发,进行杆根部与顶部判别;(3)要进行高压线修测。

4 内业编绘分析

在内业编绘过程中,要纠正表示不明确的地方,禁止轻易改动原始数据。同时,针对外业调绘数据信息而言,在图上要全部编绘。就编绘过程而言,首先要精准读图,准确描绘外业信息数据,作房屋房檐改正处理,采用相应的像主点调整投影差,确保成图精度。就外业特别注明的部位而言,要依据外业所设置的房高来进行投影差纠正。当外业设置的房高不准确时,为确保其精度,要从正射影像角度出发,判断房屋底部,可进行房屋移动。在移动过程中,要确保高程地物同步移动,从而保证地物相对精度。针对道路类型判别而言,主要依据外业调绘尺寸来进行,特殊标明部位要给予外业调绘要求进行编绘,采用正射影像补充道路,确保其相互贯通,可舍弃小支路。另外,要依据外业调绘进行注记,包括村名、道路名称、桥名称、河流名称等。当编绘完外业补测数据后,要进行水准高程加注,分层处理图形数据,明确新建层层码。

5 外业补测与调绘分析

在进行矢量地形图更新时,由于影像上无法进行地物判别,必须要借助外业调绘来确定。外业调绘可验证室内解译成果,实测线状地物宽度,调查新增地物名称注记,并纠正原有数据不准确的地方。在外业调绘时,必须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针对新增房屋而言,其调绘内容包括楼层、房檐,并进行房屋定性;(2)更正新增房屋内业修测不确切的部分,并纠正栅栏、围墙内业判读错误的地方;(3)调绘路等级、名称、宽度及桥性质、名称等;(4)调绘企事业单位名称、池塘性质、河流名称、村名等;(5)调绘杆走向、性质及植被类型。针对实地变化较大的地物而言,可进行补测处理,包括新建小区、高压杆等。

6结束语

综上所述,遥感影像在地形图修测中应用前景广阔,应用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技术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更新,高效、廉价,属于大比例尺地形图未来更新的新方向。在实际操作中,必须要重视外业调绘,明确地物类型、属性,有助于确保其精度。

参考文献:

[1]林跃春,王睿.浅谈数字正摄影像的制作技巧与心得[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01):109-111.

[2]张广耀,汪小钦,邬群勇.遥感影像地图在线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J].测绘科学,2012(01):74-76.

[3]王婷玉,石云,米文宝.宁夏遥感影像旅游地图的编制[J].宁夏工程技术,2013(01):27-29.

[4]洪亮,饶得凤,杨昆.校园遥感影像地图的设计与编制―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3):50-54.

第4篇:遥感技术用途范文

关键词:土地利用,遥感影像,变化监测,地理信息

中图分类号: 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38-(2012)06-0077-80 收稿日期:2012-05-06

1 引言

为保证土地管理的科学性,及时准确掌握耕地和各种土地利用现状的最新数据尤为重要。3S技术特别是新型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为我们提供重要的技术保证。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间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研究的上述问题结合相关研究提出的方法,本文提出基于土地利用现状GIS数据(矢量数据)和单时相遥感影像间进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监测研究的简单方法和技术流程。

2 原理与技术流程

2.1 基本原理

基于T1时期的土地利用图与T2时期相应尺度的遥感影像间进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监测时,虽然T1时期的土地利用GIS数据(矢量数据)中已有一些图斑在T2时期已经发生了改变,但仍有大量的未变化的图斑信息包含其中。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一信息做辅助,利用T2时期对应尺度的遥感影像数据基于遥感影像的分类识别技术实现变化图斑的动态监测。具体技术原理为:假设用T1_GIS_D表示T1时期的土地利用现状GIS数据(矢量数据),用T2_RS_D表示T2时期的相应尺度的遥感影像数据,那么,首先利用T1_GIS_D和对应区域的DEM数据对T2_RS_D进行几何变换运算,目的是产生T2时期的正射影像数据(T2_DOM_D)。然后实现T1_GIS_D和T2_DOM_D间的配准并叠置。这样,我们依据T1_GIS_D中的图斑多边形作为T2_DOM_D兴趣图斑区,借助影像判读库,利用遥感影像的分类和识别技术对每个兴趣区的图斑进行识别。如果兴趣区识别的结果与T2_RS_D中的对应图斑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一致,则该图斑视为未变化图斑,否则,判定该图斑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发生了变化,并进一步分析其新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和变化面积统计分析。

2.2 技术流程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原理,本文设计了图1所示的土地利用变化自动监测技术流程。其中,T1 期数据为土地利用现状图,T2 期为与T1期现状图尺度相应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在图1中,DEM数据主要是用于非平坦区域的高差修正;影像判读知识库是指根据先验知识及土地利用现状图中与影像中一致图斑的信息而建立的各类地物的均值、方差和纹理等知识;分类识别是以相异图斑的矢量图作为兴趣区,仅对T2时期影像的兴趣区内影像进行分类并对地物进行识别,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大大减少计算的数据量,提高计算的速度,同时由于涉及的类别较少,从而提高分类和识别的准确性。

3 试验及结果

为了验证本文提出方法和技术流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利用当前主流遥感影像处理软件Erdas对主要技术进行了试验。

3.1 数据准备

试验中,本文选择了天津市一个较小的区域作为兴趣区(如图2),土地利用现状矢量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均来自于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研究中心。由于所选实验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斑和影像数据中图斑的一致性较好。因此,为了配合本文的试验,试验中首先将现状图中的几个不同的地类图斑合并为一个图斑(如图3)。

3.2 试验

在试验中首先将监测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影像图进行叠加(几何纠正和配准事先已做好),叠加结果如图4所示。为了观察的方便,叠加后我们调整了矢量的透明度。从叠加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图中所选的兴趣区就是发生了变化的图斑。因此,接下来的试验是对兴趣区的影像进行分类和识别,结果表明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中为同一土地利用覆盖,而在影像中为两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这就表明这个图斑发生了变化。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土地利用现状图和相应尺度的卫星遥感影像间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的方法。初步试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技术思路和技术流程是有效和可行的。变化监测运算仅局限于T1期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与T2期影像中图斑不一致的图斑进行,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变化监测的运算速度。此外,变化监测算法主要以分类和识别为主,数据挖掘的规则仅作为辅助。相对于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挖掘有益规则而言,这一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算法的复杂性。

参考文献:

1.李天峻 阎君 李伯衡.遥感综合时空信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概述.国土资源与遥感.1997.2

2.李发明 程秀英 魏怀东等.武威市黄花滩生态移民区近十几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甘肃林业科技.2006.4

3.胡召玲.徐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遥感监测.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

作者简介:

阮柏林,供职于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研究中心。

An Object-based Land Cover Change Detection Approach of

Using Single-temporal Satellite Image and GIS Data

Ruan Bailin

Abstract: While a variety of change detection approaches using multi-temporal satellite images have been reported, few approaches using GIS data of land use and single-temporal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 have been reported. This paper proposes an object-based land cover change detection approach using single-temporal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 and GIS data of land use. Compare with the pixel-based change detection approach, the object-based approach must be more suitable for in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images. To test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we applied it to the actual data, and primary result reveal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valid.

第5篇:遥感技术用途范文

[关键词]遥感技术;土地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P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3-0397-01

土地管理在我国发展中也属于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我国先后也引入了多种不同的测量技术,其中遥感技术就属于一项较为重要的技术,将其应用到土地管理过程中能够及时对土地各项信息变化情况进行掌握,同时还能为我国土地资源治理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国在进行土地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成了工作中比不可少的一项手段,而笔者也对其应用要点以及具体应用进行了以下的分析。

1.遥感技术应用要点

在应用遥感技术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精度较为准确的椭圆面积公式对土地范围进行测量,并且都需要将其交由计算机来进行计算和调整。而相关人员需要选择5100控制点,并且使用先进的卫星照片对560个大型校正放大点进行矫正,1∶25万规模的卫星图片可以使用颜色对土地进行分类管理。对于一些土地利用较高的与区域可以对其进行以及测量,其中15区可以采用映射以及统计数据这两种方式对其进行测量,在测量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全国各地地理面积相对误差不能大于10%,其中,森林以及农田一定要小于5%,然后按照不同的土地使用单位选择较为典型的区域构建结构、颜色、位置、分布等情况进行解释。另外,还要使用业内标准对其进行衡量和检验[1]。

2.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2.1 遥感技术在我国土资源概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管理中的应用,还体现在土地资源调查以及耕地保护当中,并且之前就已经产生了较大的作用,在这一方面的应用,就目前来看,其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规模都已经得到了较为显著的发展,并且也已经形成了产业化。而本文主要是对其在我国土资源概查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早在1980年我国就已经第一次应用遥感技术完成了全国土地利用调查制图,并且基本上已经查清了家底,达到了国家级概查的精度要求,那一次全国土地资源调查规模十分之大,范围也十分的广,是见过以来都不存在的,这也是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并且在应用过程中属于较为成功的典范,具有一定的里程牌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的遥感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基础。

2.2 遥感技术在我国国土地资源详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我国土资源概查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土地资源面积长期不清这一问题,但是,因为那个阶段技术以及条件都存在一定的限制,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卫星数据地面分辨率还是较低,因此,很难真正满足国家对于土地资源管理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从1984年5月开始,就已经开始了全国大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详查工作,而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其使用了高精度遥感数据源,目的就是为了土地资源详查结果的准确性,具体实施技术主要是以县(市)为单位,采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并且按照相关技术规程来进行全野外调查工作;在进行外业调查工作的过程中则主要是以航空航天遥感像片和大比例尺地形图作为主要技术,并且还将计算机以及光学技术结合在一起对其进行处理。遥感技术在我国国土地资源详查中的应用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具体表现为在1995年就已经完成了全国2843个县(市)外业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及汇总,并且还编制出了相应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而这些资源至今还在为我国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产生重大影响[2]。

2.3 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从1999年开始,国土资源相关部门就开展了第一次利用高分辨遥感资料,对全国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动态监测,而这也拉开了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序幕,并且就目前来看,这一项工作在土地管理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遥感数据分辨率非常高的话,其在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过程中效果也就会更加显著。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当中的应用,其主要是利用已存在的较为成熟的技术方式,并且选择两个时相的TM、SPOT座位数据源,然后对其进行纠正、融合以及配准等处理,这样就能最大程度提高地物的空间分辨率以及光谱识别能力,土地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流程见图1,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自动提取技术,以及人机交互的方式来对其变化特征进行观察,之后再将其交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核查,这样就能获得较为准确的变化图斑位置、面积、类型、范围等信息,最终就能得到当年耕地和非耕地变更和占用信息[3]。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有着显著的优势,能够对主要城市建设占用耕地的数据进行准确的监测,而我们监测过程中所获得的结果,则能将其作为针对性的指导工作数据,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外爷查找变化地的时间,最大程度提升土地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此外,在土地管理过程中,如果能够将这一项技术配合到土地执法检查过程中,就能最大程度强化国土资源执法工作,为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以及规划,提供较为合理又有效的科学依据。

3.结语

综上所述,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管理中的作用十分重要,能够为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提供较为科学的决策依据,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对遥感技术加大推广和研究,以此来将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管理中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 夏庆成,方乃芳.浅谈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管理中的应用与进展[J].城市地理,2015,15(6):78-79.

第6篇:遥感技术用途范文

1 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

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以及其自身携带的程序控制系统组成。无人机遥感控制系统是具有高分辨率以及具有高精度遥感影像的获取和处理的一种全新的技术样式。它通过无人机机为其载体,上面安装有数码摄像机,和数码录像机等设备,并通过遥感卫星处理技术在进行数据的同步传输,来实现对地理位置信息的掌握。无人机通过自身的遥感系统来获得较高分辨率的数据信息,其中通过3S技术在遥感系统中的应用,从而达到对土地或者其他地理环境的快速处理。而对于遥感传感器来说,其控制系统要要能够根据事先设置好的拍摄点、摄影比例尺以及飞行速度和高度等参数进行自动计算以及对遥感传感器工作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使获得的技术数据等达到准确详细的目的。

2 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工作流程

无人机遥感技术对农村土地承办经营权确权登记项目采用的是真彩色摄像,影像的分辨率达到了03米。

获取影响资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的作业流程(如图1)。

图1 土地经营确权登记发证作业流程

3 无人机遥控技术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中的应用的优点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3.1 无人机遥控技术的优点

无人机遥控技术作为现在比较流行的技术在世界上受到了广泛应用。无人机航测作为一项空间数据采集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具有较长的续航时间以及成本低廉,能够将影像适时的进行传输,并且可以对那些高危地区进行有效探测,还有就是它和其它遥感技术相比就有激动灵活的优势。而正是无人机航测的自身优势可以对那些卫星遥感以及有人机遥感形成一个很好的补充。

3.2 无人机遥感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1)起降技术和抗风性较差。从无人机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不同,其在自身的设计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对于那些需要滑降的飞机来说,在有些地方难以找到适合降落的区域,而在一些不满足起降的地方实施飞机的起降工作,对机的自身来说就会造成很大的伤害,而且还有可能造成飞机的严重事故的发生。如果在航测的过程中使用那些体型较小的无人机的话,则由机自身重量较轻以及航程不足等原因,则不能达到航测的应用要求,使用较小型的无人机还会因为飞行高度低,而在低空作业时受到风速以及风向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不能较好的完成航测任务。因此,对于那些比较大型的无人机来说,如何将其起降技术进行改进,对于那些小型无人机来说如何能够有效的提高它们的抗风性将会是现在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也是无人机能否较好使用的关键。

(2)传感器的有效控制以及在具体姿态上的控制技术,遥感设备所传输的大量数据的储存技术以及遥感设备在后台的一些处理技术等都是在现阶段乃至以后实际应用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4 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实际应用及前景

我国的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应用的范围上也比较广泛,比如: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城镇的具体规划、新农村建设、矿山测量以及国家的国土资源调查等。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检验,通过实践证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可行性即应用广泛性。实践证明,利用无人机航测技术拍摄技术拍摄的图片,无论是在清晰度上还是在分辨率是哪个都能够较好的满足以上的工作任务。在今年五月份我国运用多旋翼无人机来获取视频资料,而这项技术还处在探索和实践环节,并通过与央视的合作,通过多旋翼无人机技术来对新业务进行扩展,而这也是利用多个多旋翼无人机在较高海拔和气候状况复杂多变的环境下进行业务的测试,这样不仅使我国无人机技术水平得到较好的提升,而且也为无人机技术的服务领域和范围提供了技术支撑。在以后的应用中,可以将无人机技术运用到电力线路的检测上,从而达到简便、安全和效率的提升。无人机技术还可以运用到森林的防火侦查以及在危险区域的地质勘查等环节,从而降低人为操作所造成的危险的发生。无人机应用还可以在空中的指挥救援、环境的遥感监测、地理国情的勘测以及数字城市的建设等。因此,无人机技术在现在的实际应用以及今后的应用前景上都是非常广阔的,而无人机技术现在还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如何在今后将无人机技术进行创新及完善,并探索出一条适合无人机发展需要的作业流程也是现在人们所要迫切考虑的问题。

第7篇:遥感技术用途范文

遥感作为一种空间探测技术,至今已经经历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三个阶段。广义的讲,遥感技术是从19世纪初期(1839年)出现摄影术开始的。19世纪中叶(1858年),就有人使用气球从空中对地面进行摄影。1903年飞机问世以后,便开始了可称为航空遥感受的第一次试验,从空中对地面进行摄影,并将航空像应用于地形和地图制图等方面。可以说这揭开了当今遥感技术的序幕。

随着无线电电子技术、光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20世纪中期,遥感技术有了很大发展。遥感器从第一代的航空摄影机,第二代的多光谱摄影机、扫描仪,很快发展到第三代固体扫描仪(CCD);遥感器的运载工具,从收音机很快发展到卫星、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遥感信息的记录和传输从图像的直接传输发展到非图像的无线电传输;而图像元也从地面80m*80m,30m*30m,20*20m,10m*10m,6m*6m等发展非常迅速。

在这期间,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我们不仅可以直接接收、处理和提供和卫星的遥感信息,而且具有航空航天遥感信息采集的能力,能够自行设计制造像航空摄影机、全景摄影机、红外线扫描仪、多炮谱扫描仪、合成孔径侧视雷达等多种用途的航空航天遥感受仪器和用于地物波谱测定的仪器。而且,进行过多次规模较大的航空遥感试验。

近十几年来,我国还自行设计制造了多种遥感信息处理系统。如假彩色合成仪,密度分割仪,TJ-82图像计算机处理系统,微机图像处理系统等。应用范围几乎扩展到各行各业。如近年的第二次土地调查、森林防火、抗震救灾等等。

2.RS技术应用

RS技术依其遥感仪器所选用的波谱性质可分为:电磁波遥感技术,声纳遥感技术,物理场(如重力和磁力场)遥感技术。电磁波遥感技术是利用各种物体/物质反射或发射出不同特性的电磁波进行遥感的。其可分为可见光、红外、微波等遥感技术。按照感测目标的能源作用可分为:主动式遥感技术和被动式遥感技术。按照记录信息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图像方式和非图像方式。按照遥感器使用的平台可分为:航天遥感技术,航空遥感技术、地面遥感技术。按照遥感的应用领域可分为:地球资源遥感技术,环境遥感技术,气象遥感技术,海洋遥感技术等。

常用的传感器:航空摄影机(航摄仪)、全景摄影机、多光谱摄影机、多光谱扫描仪(Multi Spectral Scanner,MSS)、专题制图仪(Thematic Mapper,TM)、反束光导摄像管(RBV)、HRV(High Resolution Visible range instruments)扫描仪、合成孔径侧视雷达(Side-Looking Airborne Radar,SLAR)。

常用的遥感数据有: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TM和MSS遥感数据,法国SPOT卫星遥感数据,加拿大Radarsat雷达遥感数据。目前,主要的遥感应用软件是PCI、ERMapper和ERDAS。

近年来遥感技术广泛用于军事侦察、导弹预警、军事测绘、海洋监 视、气象观测和互剂侦检等。民用方面:遥感技术广泛用于土地利用规划、农作物病虫害和作物产量调查、环境污染监测、海洋研制、地震监测、陆地水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植被资源调查、地质调查、城市遥感调查、测绘、考古调查和规划管理等。遥感技术系统包括:空间信息采集系统(包括遥感平台和传感器),地面接收和预处理系统(包括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地面实况调查系统(如收集环境和气象数据),信息分析应用系统。

2.1可见光遥感

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遥感方式。对波长为0.4~0.7微米的可见光的遥感一般采用感光胶片(图像遥感)或光电探测器作为感测元件。可见光摄影遥感具有较高的地面分辨率,但只能在晴朗的白昼使用。

2.2红外遥感

又分为近红外或摄影红外遥感,波长为0.7~1.5微米,用感光胶片直接感测;中红外遥感,波长为1.5~5.5微米;远红外遥感,波长为5.5~1000微米。中、远红外遥感通常用于遥感物体的辐射,具有昼夜工作的能力。常用的红外遥感器是光学机械扫描仪。

2.3多谱段遥感

利用几个不同的谱段同时对同一地物(或地区)进行遥感,从而获得与各谱段相对应的各种信息。将不同谱段的遥感信息加以组合,可以获取更多的有关物体的信息,有利于判释和识别。常用的多谱段遥感器有多谱段相机和多光谱扫描仪。

2.4紫外遥感

对波长0.3~0.4微米的紫外光的主要遥感方法是紫外摄影。

2.5微波遥感

第8篇:遥感技术用途范文

关键词:无人机;遥感技术;环境监测;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X8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8016602

1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环保监测方面一直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证据难找”的情况。即使环保部门勒令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进行整改,但很多企业忽视环保,仍然违规生产、顶风作案。部分企业甚至不配合环保局人员调查,拒绝甚至对环保检查人员进行攻击。选择新型的环境监测技术以应对当前的严峻形势,显得非常迫切。

无人机具有快速机动、预警响应能力快的特点,可以通过车载或者地面方式从多种地域直接发射,快速到达工业生产监测区域.对污染发生位置进行实时监侧,通过滑行和伞降的方式进行回收取证。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短时间内快速而且准确地获取遥感数据的优势,带动了其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快速发展。

2无人机遥感技术

2.1无人机简介

无人机(UnmannedAerialVehicle,缩写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根据其系统组成和飞行特点,无人机可分为滑跑滑翔型、弹射起飞滑橇降落型、手抛伞降型、旋翼直升机四大类型,其特点和应用领域见表1。

2.2无人机遥感系统

无人机遥感系统(Unmanned Aerial Vehicle Remote Sensing )

以先进的无人驾驶飞行器为平台,负载数字遥感设备(数码相机、数码摄录机等)进行拍摄和记录,通过遥感数据处理技术进行影像的同步传输,以实现对采集对象信息的实时调查与监测,且可以完成遥感数据处理、建模和应用分析的应用技术。无人驾驶飞行器技术和通讯技术、遥感传感器技术、GPS差分定位技术、遥测遥控技术和遥感应用技术相互结合组成的无人机遥感系统,具有自动化、智能化、专题化,可以快速获取国土、资源、环境等的空间遥感信息(图1)。

2.3无人机遥感技术的优势

2.3.1作业安全、效果直接。

无人机监督执法不受空间与地形条件等各方面的干扰,可以比常规的监管执法手段更为独立,直接取得第一手的真实情况。无人机遥感系统具备面积覆盖、垂直或倾斜均能成像的技术能力,尤其是搭载的高精度数码成像设备,可以实现实时回传的视频信号,在视频终端清晰成像,现场情况辨识度可以精确到0.1m,能对现场环境监测指挥工作提供实时的帮助。同以往的环保现场监督检查相比,无死角,更直接安全。

2.3.2目的明确、操作简单

无人机遥感系统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均比较高。可以通过在系统中事先设置飞行路线来达到无人驾驶,并且在飞行中通过不断的微细校对和调整来达到对目标的精确测量。现在的无人机遥感系统可以通过视频系统后手柄来完成操作。

2.3.3使用成本低

目前无人机最多能加载5kg油,一次飞行任务可以到达100多个监测点,能够在空中持续飞行16h以上。无人机体形小,耗费低,系统的保养和维修简便,具有监测时间长、区城广、使用成本低的优点。

3环境监测

3.1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由于内陆水体具有污染类型多样、环境复杂且水域面积相对小的特点,要求数据精度非常高,目前无人机还达不到要求,因此在内陆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目前水环境监测主要是借助系统搭载的多光谱成像仪生成多光谱图像,从宏观上观测水质状况,提供诸如水质富营养化、水华、水体透明度、悬浮物排污口污染状况等信息的专题图,直观全面地监测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从而达到对水质特征污染物监视性监测的目的。国内无人机第一次应用于环保领域是在辽宁省,采用无人机遥感系统对辽河流域进行的辽河治理现状航拍和遥感监测进展顺利,可以得到分辨率为0.1 m的实景图像数据,对这些图像进行技术评估,可以及时掌握辽河治理重点区域的动态变化情况。

3.2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现在,国内无人机遥感系统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可监测的指标主要包括臭氧、粒子浓度、温度、湿度、NO2和压力等。可迅速查明环境现状具有视域广、及时连续的特点。无人机不仅可以实现实时对大气环境数据进行监测,还可搭载采样器,在空中采集大气样品后送回实验室进行检测分析。

3.3无人机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目前,无人机遥感技术生态环境监测方面应用主要实现方式表现为利用数码相机或光谱类设备(如红外摄影机、红外扫描仪、微波辐射计等)获取遥感影像,通过地面控制系统及数据后处理系统,实现数据拼接与处理,提取宏观环境监测或大范围监测指标。应用领域体现在森林资源调查、灾害监测、生态环境等方面。

3.4在环境应急监测中的应用

一旦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在情况危险、交通不利等不利因素下,相关应急处理人员无法到达现场,而无人机遥感系统可快速赶到污染事故所在空域,系统搭载的影像平台可实时传递影像信息,立体的查看事故现场、污染物排放情况和周围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监控事故进展,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准确信息。无人机遥感系统的使用,不仅保障了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也大幅度的降低了现场环境应急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如发生在2010年的大连新港30万t级油轮输油管线爆炸事件,当时原油入海造成约50 km2海域受到污染,传统的环境监测技术无法控制。环保部在第一时间调配无人机携带遥感系统赶赴现场进行了“天―空―地”同步监测。无人机遥感系统在恶劣条件下多次成功完成低空飞行监测作业,提供的海面油污发展监测数据可以动态反映溢油发生发展情况,为当时的环境应急管理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5结语

无人机遥感技术作为一项极具潜力的环境监测技术,具有实时传输影像、续航时间长、系统保养维修简便、实用成本低、覆盖区域广、使用用途多、机动灵活等优点,正在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正在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并且已经在自然地质灾害、大气、内陆水体、海洋、生态预警等多个环境监测领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相信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无人机遥感技术将在环境监测领域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⑾椋林维昌.多功能环境监测无人机系统设计[J].科技视界,2016(12):55~56.

[2]谢涛,刘锐,胡秋红,等.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环境监测研究进展[J].环境科技,2013(4):55~60,64.

第9篇:遥感技术用途范文

【关键词】遥感技术 地籍测绘 应用

引言:遥感,就是利用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物上的遥感器收集地面数据资料,同时从里面获得有关信息,经过有关记录、传送、分析和判读来识别地物。遥感由空基系统、地基系统和研究技术支持系统组成。遥感技术是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测绘工作,特别是基础测绘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项基础性、前期性和公益性工作。遥感技术应用于基础测绘,可以高速度、高质量的测绘地图。

一、遥感技术的特点

遥感技术具有获取数据资料范围大、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等特点。航空遥感具有技术成熟、成像比例尺大、地面分辨率高、适于大面积地形测绘和小面积详查以及不需要复杂的地面处理设备等优点。缺点是飞行高度、续航能力、姿态控制、全天候作业能力以及大范围的动态监测能力较差。但作为一种探测和研究地球资源与环境的手段,仍是方兴未艾、不可取代的。

二、遥感技术应用时的流程

动态的遥感技术在进行应用的时候,流程一般是选取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对发生变化的信息进行提取和对检测的精度进行评定。

1、选取数据

现在遥感技术选取数据一般是通过卫星。在检测的时候应该和相关的土地利用图进行结合,并且进行对比,在检测的时候把一些生态、人文等指标加入材料中去,从而不断提高获取信息的精度。 若是要求精度特别高的时候,还有必要将GPS 获取的影像资料补充进来。

2、对数据进行处理

感技术直接获取到的一些数据是无法进行直接识别的,必须经过计算机技术的转化,才能进行识别,并且还要对数据进行一定的修正,提高信息的精确度。

3、对发生变化的信息进行提取

所谓的变化信息便是新发生变化的地理信息,对变化信息进行提取是地籍测绘的过程中遥感技术非常重要的应用。通过时间先后,来进行变化信息量的获取,并且根据时间变化对未来进行一定预测,以备参考的时候使用。

4、对检测的精度进行评定

精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遥感技术的质量,通过对于数据的分析和记录,便能够获取信息的真实精确度。

三、在测绘工作中遥感技术的应用

1、在专题图制作过程中的应用

所谓遥感专题地图的制作即在计算机制图的环境下利用遥感资料编制出各类专题地图,这是遥感信息在地理研究和测绘制图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1)制图比例尺以及空间分辨率的选择

空间分辨率也就是地面分辨率,是指遥感仪器所能分辨出的最小目标的实际尺寸,也就是遥感图像上面一个像元相对应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因为遥感制图是利用遥感的图像来提取专题的制图信息,所以在选择图像空间分辨率时一定要考虑到下面两个因素:一是解译目标最小尺寸,二是地图成图比例尺。空间不同规模的制图对象的识别,在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地图比例尺与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进行普通地图的修测更新和遥感专题制图时,对不同平台的图像信息源,应该结合研究宗旨、精度、成图比例尺和用途等要求,进行分析选用,以达到经济、实用的效果。

(2)波段以及波普分辨率的选择

在进行波普分辨率选择的时候,必须注意波段的选择。波段的数目、波段的宽度以及波段的长度都能决定波普分辨率。

(3)时间分辨率和时相。由于时间分辨率在遥感图像中的差别比较大,所以制图的时候,必须充分的了解其变化的周期,找出最能够揭示其本质的最佳时相。

2、在地籍测绘过程中的应用

(1)动态监测

随着遥感技术和计算机的发展、进步,日趋成熟的动态监测应用已融入地籍测绘中,例如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以及GPS定位技术等,给土地测绘带来了诸多的方便。在地籍测绘中应用遥感技术,最直接便捷的一点就是动态监测。动态监测也就是应用遥感技术,对土地调查和动态、土地的变更进行监测。在地籍测绘中,动态遥感监测技术是对土地的利用率和相关调查的资料,通过图形以及数字等难识别的对象为基础,利用计算机的相关技术,对难以识别的信息进行相关处理,变成可识别的图像和文字,从而记录相关的数据信息,合理的确定监测周期,以便对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进行全新的监测,各个时期的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最优。技术上的进步给人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成熟以及完善,动态监测技术应用于地籍测绘,在将来一定会越来越方便。

(2)遥感技术

在地籍测绘中,动态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一般通过以下流程来运作:数据的选取、处理、变化信息的提取和监测精度的评定。①数据的选取,大家都知道地籍管理具备连续性、高精度性以及综合性等特征,目前的遥感技术对数据的选取,一般通过法国和美国的Landsat?TM、SPOT两种卫星数据来实现。然而监测的精度一直以来都是遥感技术最关键的部分,为了提高精度需要,有时必须结合相关土地利用图,来作为监测的对比,并将生态、人文等相关指标列入地籍测绘资料中。当精度的要求特别高时,必须借助GPS等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当作补充资料。②变化信息的提取,所谓变化信息,即在固定的时间段、土地的相关资料产生变化的相关量的大小来提取变化信息,这是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中最为重要的应用,通过时间差来计算不同时间段的变化信息量,从而来预计出土地未来的变化规律,为今后的整体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3) GPS RTK的勘测定界

在现在的土地勘测中,首先采用遥感影像上粗略标注勘界的位置,然后再到野外进行GPS-RTK测量。建设用地中的土地勘测定界是实地的确定土地使用的界线范围,量测使用界线范围内各类土地面积并计算用地面积,测定界桩的位置等测绘技术工作,它不仅给各级政府的国管部门审批地籍管理、土地提供可靠依据而且提供了基础资料。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的工作顺序为,审查用地文件DD现场的勘测DD图上的红线设计DD实地的放样DD审核测量DD面积测量与计算DD绘制建设用的地界图DD填绘建设用的地管理图DD资料的整理DD建档,经反复实地的勘测、图上的设计、权属的调查后制定出放样的数据。利用GPS RTK技术勘测定界放样,能够避免关系距离法和解析法放样等放样方法复杂性,也简化了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的工作工程,特别是对铁路、公路、输电线路、河道等线性工程以及特大型工程的放样尤为实用。其是遥感与摄影测量科学的前沿内容。

结语:地籍测绘工作繁杂,在进行实际工作中,必须通过对高科技技术的运用才能有效地完成相应的工作,遥感技术的开发以及研究,给地籍测绘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并且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以及进步,遥感技术也将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1] 石伟朋.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方面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