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顶岗实习安全预案范文

顶岗实习安全预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顶岗实习安全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顶岗实习安全预案

第1篇:顶岗实习安全预案范文

1.顶岗实习的意义

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等文件的精神和相关规定,为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规定各专业学生必须进行顶岗实习。其中,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时间占到了三年制高职教学计划的l/6,可见顶岗实习是高职人才“工学结合”培养计划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校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推行高职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触”的有效途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顶岗实习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完成实践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顶岗实习能加强学生专业技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使学生熟悉企业工作氛围,为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顺利过渡奠定基础。

2.我院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规定

2.1顶岗实习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原则上不得免修。

2.2全院三年制专业第五.六学期的教学安排统一为顶岗实习。

2.3所有学生在参见顶岗实习前必须接受岗前教育和训练。

2.4顶岗实习原则上由学校统一安排实习单位,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须经学院批准。学院必须于顶岗实习开始后二周之内将《顶岗实习联系函》回执交其校内指导教师。

2.5所有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前,均须由实习单位.学院及学生三方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学生顶岗实习安全.顺利地进行。

2.6顶岗实习期末,所有学生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完成顶岗实习教学任务,并于实习结束后交齐顶岗实习相关材料。

2.7顶岗实习的考核由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并以企业指导教师的考核为主。评定成绩从实习现场表现.实习作业完成情况两方面综合考核。考核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制。

2.8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成绩原则上由顶岗实习综合成绩(占70%)和毕业设计(论文.调研报告)成绩(占30%)两部分组成。凡未参加顶岗实习或顶岗实习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其毕业顶岗实习视为不及格,学分计为0分。

3.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我院顶岗实习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顶岗实习过程管理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安全应急预案,从而存在一些安全管理漏洞或隐患。第二,校内教师与企业联系紧密度不够,教师对企业的工作环境.内容及要求了解不够透彻,从而导致岗位开拓时新专业岗位对口率较低.岗位质量有限,岗前教育力度小.缺乏针对性,实习过程中的实习指导滞后.指导效果不尽理想;第三,学校和家长的联系不够密切,没有充分地实现家长在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具体来说:

(1)顶岗实习早期各方面没有充分做好准备,出现了一些混乱;例如,分工不明确,各种配套文件及手续衔接不完善。

(2)顶岗实习岗位落实过程中,早期过多考虑学生意愿,给学生太多选择,导致学生毁约现象扩大化。

(3)到学生接近离校的阶段,很多平时表现优秀的,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都落实了岗位。但一些偏远地区单位仍然需要各方面表现不错的学生,很多学生也不愿意去这些地方,所以推荐起来很困难。

(4)目前部分学生有多个实习岗位的处理问题。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以下原因:A,学生自己从招聘会或自主联系了多个岗位;B,学生自己联系岗位和系部推荐岗位有时间差;C,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早期推荐的时候出现个别重复的现象。

(5)在课堂上,应当加强对已经落实岗位学生的教育,避免出现因攀比待遇而毁约或者对未落实学生造成压力。

4.措施和建议

4.1建立“四位一体”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

根据我院顶岗实习管理出现的问题,有必要建立“四位一体”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提高我系对顶岗实习的监控管理能力,确保实习效果和实习安全:第一,形成一套完善的实习安全应急机制。第二,对校内专兼职教师的企业参与度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考核包括岗位开拓参与度、岗前教育参与度、实习过程指导参与度。第三,建立学校和家长沟通联络制度。这些创新对于最终实现顶岗实习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高职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第四,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顶岗实习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4.2加强顶岗实习学生推荐过程管理

第一,及时更新岗位落实情况,加强各负责顶岗实习的老师的沟通,确保信息及时畅通,避免重复推荐,浪费实习岗位的情况发生。

第二,做好顶岗实习岗位落实情况登记手续,不管是自主联系的还是系部推荐的都要学生在同一位负责就业推荐的老师处备案,避免学生岗位频繁变动的情况发生。

第三,通过网络.行业协会等途径筛选企业信息,积极联系适合学生的实习岗位,平衡不同专业的岗位推荐工作。

第四,实习指导老师在顶岗实习岗位落实时未作严格规定。系部对学生顶岗实习安排比较重视,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过多地考虑了学生的感受,这导致部分学生没有充分意识到顶岗实习是系部安排的具有一定强制性的教学活动,对推荐的岗位挑三拣四,加大了推荐和统计的工作量,也增加了后续的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难度。

第2篇:顶岗实习安全预案范文

1.1学生对毕业顶岗实习思想认识有问题

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没有意识到自己既是学生又是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有些学生在人际关系、工作纪律等方面有时存在问题而影响到实习工作。有的学生实习一段时间后,会发现顶岗实习与自己的理想有偏差,对顶岗实习失去兴趣。有的学生不守企业纪律,对实习工作缺乏敬业精神。

1.2学生对毕业顶岗实习进行专业学习有问题

顶岗实习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有的学生认为参加顶岗实习只是为完成实习环节的学分,对实习工作存在应付态度。有的学生甚至没有真实在单位进行实际实习;到实习结束,只是叫单位盖章了事。

1.3学校对毕业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存在问题

有些学校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缺乏实际管理或有效管理。一些学校不能适时地掌握学生在企业实习状况。有的学生没有真在在单位进行实际实习,学校也没有发现;发现了也没有及时处理。

1.4学校对毕业顶岗实习学生专业要求存在问题

有些学校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专业要求过低,也缺乏实际专业指导或有效专业指导。一些学校没有详细的专业要求,对学生专业要求仅仅限于毕业论文。

2毕业顶岗实习改革情况

毕业生顶岗实习被本校视为培养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会计专业学生职能培养上。因此,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2.1强化了安全与纪律教育

要求学生学习安全知识。顶岗实习安全生产知识学习材料,有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建筑施工安全知识、应急预案知识、安全使用电气设备知识、预防焊花引发火灾知识、使用危险化学品注意事项、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知识、《安全生产法》所明确的从业人员的义务、安全色、灭火器知识、用电安全知识、火灾类型和灭火器的选择知识和使用方法等,还有施工安全手册。要求完成安全作业试题。学生《安全生产知识学习》作业-试题,题型分为简答题(60分)、论述题(40分),简答题内容有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救、发生火灾事故报警、在施工现场中行驶走、上下“五不准”是什么等,论述题有请列举学院顶岗实习管理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条款;请调查一下实习单位目前关于安全生产要求方面的有哪些制度,结合安全生产知识和岗位要求谈谈你将如何做来确保在顶岗实习中的安全。强调顶岗实习纪律要求。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工艺纪律、操作纪律、工作纪律。按实习单位的作息时间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有事向实习教师和班主任请假。尊重实习指导教师,注意自己的言行,维护学校的声誉。积极收集资料。查阅资料要注意爱护,不损坏、不丢失,并注意保密。实习期未满,不得擅自离开或调换实习单位。个别学生确因特殊情况,需中途调换实习单位时,须征得指导老师、所在系及原实习单位同意后办理相应的手续。如果自己的联系方式发生变动,要及时告诉班主任和校内指导教师等有关人员,并且确保提供的联系方式正确有效等。

  2.2细化了顶岗实习专业要求

在顶岗实习系统网上平台,按系统要求逐项填列实习单位、联系方式等信息。实习期间,每周于周末在顶岗实习系统网上平台,认真记实习周记。实习周记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每天(一般是周一至周五工作日)实习内容,工作的经验教训、心得体会等。周记字数要求在300字以上,周记篇数会计方向不少于12篇。要求按时编制顶岗实习工作计划,并上传在顶岗实习系统网上平台“开题报告”项目;按时编制顶岗实习专业

工作报告,并上传在顶岗实习系统网上平台“实习报告”项目(后来为方便统计,改为“毕业论文”处);还要求登记本顶岗实习手册所要求的顶岗实习日志等。请校外指导教师填写本顶岗实习手册所要求的有关表格(含实习月度评价表、成绩评定表、实习单位鉴定等)。实习结束,上交本顶岗实习手册、顶岗实习专业工作报告等。顶岗实习专业工作报告的字数不少于10000字(其中专业调查部分不少于2500字)。毕业顶岗实习专业报告装订要求:左侧装订,封面要求采用塑封。上交安全作业等有关其他要求。 2.3改革了开题报告与毕业论文等要求

开题报告方面。开题报告改为毕业顶岗实习工作计划。内容目前包括封面、毕业顶岗实习单位介绍、主要工作岗位及职责、主要工作任务及时间安排(分月或周)。笔者建议可以包括毕业顶岗实习目的、实习岗位及职责(实习单位、实习主要岗位、职责)、实习工作任务(指主要实习工作任务、内容)、具体安排(总时间段、分月或周具体工作安排)、遵守纪律承诺等方面。毕业论文方面。要求写毕业顶岗实习报告,而不是毕业论文。毕业顶岗实习主要书面成果是顶岗实习专业工作报告。毕业顶岗实习专业工作报告分封面、目录、正文,正文由四部分组成:实习单位介绍、专业工作情况、专业工作调查、专业工作体会。专业工作调查先要选定题目,选定调查对象,确定什么调查方法,调查哪些问题,统计调查数据,分析调查结果,给出合理建议。专业工作调查由学生根据实习实际情况来选定,系部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参考选题。计划和报告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毕业顶岗实习完成后,请将专业工作报告制成电子文本(用word格式),并根据要求放入顶岗实习系统,还要打印装订成册。

第3篇:顶岗实习安全预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化工专业;顶岗实践;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1-0044-02

国家教育部2009年3月发出通知,要求高职院校切实落实学生学习期间顶岗实践半年,明确提出职业院校要与校企合作企业一起加强针对岗位任职需要的技能培训,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践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养成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参加顶岗实践就是使学生在一个完全真实的工作场所中工作,具体承担与所学专业相对应的工作岗位所规定的职责和义务。在顶岗实践过程中,学生完全以职业人的身份从事工作,学生在顶岗实践期间不仅是企业员工,同时又是学校学生,身兼两种身份进行专业知识校外实践学习,这就给学校的教育管理带来了新问题。工科专业学生,尤其是化工专业学生的学习场所是具有高度专业性和危险性的环境,很多操作工作属于高危作业,因此尤其要加强化工专业学生顶岗实践的安全教育及管理。

化工专业高职生顶岗实践安全管理问题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化工专业学生已经按国家教育部要求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顶岗实践,但此项工作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学生在化工企业顶岗实践如何进行安全教育管理,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学生角色转变慢导致安全意识差 在顶岗实践时,学生既是学生又是企业员工,但个别学生仍认为自己只是学生,只受学校管理,轻视甚至拒绝企业对他们的管理教育。还有的学生在进行实践工作时认为安全操作要求太高、太难、太严,感到难以适应。部分学生在长期理论知识教育背景下对具体的实践操作眼高手低,缺乏对实践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导致对安全操作不重视。另外,由于长期在学校接受专业知识教育,大多数学生未亲身经历过安全事故,对安全问题认识模糊,没有意识到安全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因此安全意识较为淡薄,不把安全当回事,认为在顶岗实践中只要不出大事故就无所谓。

化工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安全管理任务重 化工企业生产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中毒、易窒息、生产过程连续性强等特点。化工生产工艺比较复杂,生产自动化程度高,一旦发生事故危害程度极大。化工企业设备专业性强,维护技术性高,精密度较高,对操作人员要求高。由于化工生产的这些特征,导致其工作环境伴有污染和噪音,且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事故危害性大,事故发生概率高。化工企业顶岗实践的安全教育管理任务更重,难度也更大。

学生顶岗实践地点分散导致安全管理难度大 按照实践专业对口要求,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学生的顶岗实践基本都要求学生到专业相关企业进行,但每个企业所能接受的学生数量有限,因此学生实践地点较为分散,少部分学生更是走出学校后处于“放羊”状态,给学校的顶岗实践安全管理带来诸多不便。顶岗实践是一项涉及企业、学校、学生的复杂工作,关系到学生生活和安全等多方面因素。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校指导教师无法在时间和精力上保证对顶岗实践学生进行管理,而企业指导教师又无法对实践学生进行全面管理,从而导致学校在顶岗实践学生的安全管理上存在漏洞,使安全管理的难度加大。

化工专业高职生顶岗实践安全管理对策

制定并落实顶岗实践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要落实安全责任管理制度。学院应要求主管化工专业学生顶岗实践的系级组织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系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对顶岗实践安全负责,使其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重视化工专业学生顶岗实践的安全管理,并且通过学院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对化工专业等特殊岗位学生顶岗实践的安全管理进行督促。其次,系级组织要根据化工专业学生顶岗实践的工作岗位特点制定各项详细具体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度。通过加强与实践企业的沟通交流,协调各方关系,全方位齐抓共管,做好化工专业学生顶岗实践的安全管理工作。再次,应通过签订学校、顶岗实践学生、实践企业三方安全责任协议,明确责任划分,以防出现安全事故问题相互扯皮。此外,应通过制定相应的顶岗实践学生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工作。

加强对学生顶岗实践前的安全思想及专业安全教育 学生顶岗实践前的安全思想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对安全有正确的认识,培养其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理念,切实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从思想上重视顶岗实践中的安全,努力做到自我保护措施全面到位,以保障顶岗实践工作的圆满完成。对于化工专业学生顶岗实践,学校还要在实践前根据专业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专门教师对化工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化工行业从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化工企业从业人员职业卫生防护教育与培训、化工企业从业人员安全心理教育与培训、化工企业急救与自救能力培训、化工企业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等。具体方式可以通过化工行业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对诸如防火防爆技术、压力容器安全技术、防尘防毒技术、化工企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生产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与安全、普通职业危险与安全、安全与心理特征、劳动卫生个体防护、职业伤害的急救原则与救护方法等知识进行学习,强化化工专业学生顶岗实践安全意识,从而使顶岗实践安全进行。

合理选择学生顶岗实践企业,保障学生顶岗实践安全 化工专业学生顶岗实践企业的选择原则上应选择能够满足顶岗实践条件的企业进行集中顶岗实践,并应根据高职院校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满足如下条件:(1)顶岗实践企业工作环境良好,资质完备,近年来无安全生产事故。(2)专业适合,能满足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任务的要求,有利于形成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3)企业领导重视学生顶岗实践工作,且管理先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4)化工企业的指导教师专业能力强、技术过硬,具备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5)学院要与顶岗实践企业签订学生顶岗实践协议。

强化顶岗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保证学生顶岗实践安全 学校要选派合格负责的实践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让学生有明确的自我定位,完成好角色转变,学会用企业员工的安全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而保证顶岗实践安全。首先,要从校内选聘经验丰富且责任心强的教师专门负责与实践企业的沟通协调。学院要在资金和人员上给予适当支持,以保证相关专业教师能够专门进入实践教学岗位一线,及时掌握学生在顶岗实践期间的日常表现,为顶岗实践教学的安全进行提供保障。其次,学院要从化工企业聘请技术水平较高的生产能手和技术专家作为校外实践指导教师,专门负责介绍特定岗位上的设备操作安全和维护、生产工艺控制等内容,以保证学生顶岗实践的安全进行。

制定科学的顶岗实践方案及安全预案,全过程控制顶岗实践安全 通常学生顶岗实践的管理分为三个阶段,即实践前的准备、实践中的管理、实践结束后的评价总结。为保证顶岗实践的安全进行,须要针对这三个阶段进行全过程安全管理。对于化工专业学生的顶岗实践,教师在学生顶岗实践前要针对化工企业的特点编写符合化工企业实际的实践大纲、实践计划和安全实践手册。此外,对于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应提前制定安全预案。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进入化工企业后须要进行厂部、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三级安全教育要各有侧重。厂部安全教育侧重企业安全的一般概况及本企业典型事故案例。车间安全教育侧重车间概况、本车间安防措施、安全生产文件与安全操作规章制度。班组安全教育侧重本工种的具体岗位责任、安全操作规程、本班组易发生事故的位置、具体安全操作要领等。顶岗实践学生必须经考试合格后方可顶岗操作,以此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此外,学校指导教师要经常与化工企业联系,及时解决学生实践中遇到的安全问题。对于学院集中安排的学生实践基地,学院可以指派专任指导教师到现场进行实习指导和日常安全管理。对于学生自己联系的实践单位,可通过网络采用微博、微信等方式与实践企业和学生保持联系,传递教学信息和安全管理要求。在完成顶岗实践后,学生和指导教师都要及时写出顶岗实践报告,对安全管理的经验或教训进行总结整理。

顶岗实践考核应重视安全评价 通常顶岗实践结束后要由指导教师对顶岗实践学生进行考核。考核项目通常包括企业评定成绩、实践报告成绩和实践日志填写等。为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顶岗实践中安全的重要性,可以将顶岗实践安全评价作为首要的和必须的一项考核内容。在对顶岗实践中因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导致事故发生并造成经济损失的学生,除了按实践企业的有关规定赔偿经济损失外,学校还要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学生顶岗实践安全生产教育及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于化工专业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及职业生涯的整个过程。高职院校化工专业顶岗实践只有把安全生产教育及管理落到实处,使学生深入领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才能杜绝和减少实践过程中伤亡事故的发生,将化工专业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化学工程师,同时使安全教育获得成效,使安全管理真正为构建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牛艳莉.高职院校“多学期、分阶段”顶岗实习模式实践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2,19(6):54-56.

[2]张玉萍.推进顶岗实习提高高职生就业率[J].职教论坛,2010,18(17):86-87.

[3]陈雪峰,顾准,刘尚莲,陆豪杰.高职化工专业毕业顶岗实习跟踪调查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0,21(7):119-121.

[4]刘春秀,张颖,王少.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安全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20):141-142.

[5]祝志勇.“三位一体”校企合作顶岗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9,16(9):86-87.

[6]陈明忠,童岩峰,徐佰钏.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23(2):33-34.

[7]黄正东,王红兵.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安全管理问题探讨[J].河南建材,2010,12(5):169-170.

[8]王冠蕾,吴效楠.高职高专化工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4(3):52-55.

作者简介:

第4篇:顶岗实习安全预案范文

【关键词】顶岗实习;协议;保险

顶岗实习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非基础教育学校学生毕业前通常会安排学生进行实习,方式有集中实习、分散实习、顶岗实习等。《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的“2+1”教育模式,即在校学习2年,第3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指定企业,带薪实习12个月,然后由学校统一安排就业。随着顶岗实习人数的增多,实习学生人身伤害赔偿、报酬等纠纷也渐成频发态势,势必影响实习学生实践教育效果,影响实习单位接收实习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校的教学改革推进步伐。在当前法律规定尚未明确的情况下,通过协议明确双方的把三方权利义务协议化,把协议规范化自然是最有力的保障路径。

一、顶岗实习的法律关系

顶岗实习的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调整顶岗活动过程所形成的学生、学校以及实习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该法律关系包括实习学生、实习单位、和学校三个法律关系主体,以及三个顶岗实习法律关系主体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明确顶岗实习法律关系是探讨顶岗实习法律风险的前提,也是防范和化解顶岗实习法律风险的必要步骤。

1.实习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法律关系

学生与学校之间存在着多种的法律关系,既有行政法律关系,又有民事法律关系。单就顶岗实习来说,学生与学校之间主要是民事法律关系,学校主要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而学生则通过缴纳学费享有教育服务,二者之间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教育服务合同。只不过教育服务合同是一种受国家行政管理的民事法律关系,这也就是其中还包含有“管理”的成分的原因,这种管理主要是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也是为了保证教育服务合同的实现。学生应该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相关的顶岗实习工作,学校管理规范学生实习中的行为。同时,在顶岗实习模式下,学校和学生存在组织者和组织成员的关系,学校对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受损利益承担替代责任。在实习过程中,如果发生克扣工资、意外事故等利益受损情形,学生应当先向实习企业请求赔偿,如果无法得到合理救济,则可以要求学校承担相应责任。

2.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

实习学生的实际身份是受教育对象,实习也只是学校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学校和实习单位之间是合同关系。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实习协议”其实就是一个委托合同,即学校作为委托人将本应属于自己的实践教学任务委托给作为受托人的实习单位来完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为学校一个重要教学环节的学生实习,只不过是整个教育活动中的一部分,那么作为实习主体的学生与在校学习的学生实质上是一样的。双方一般是根据需要和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协议的方式把学生派往用人单位实习,双方建立的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

3.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

正因为实习单位与学校之间的委托关系,实习单位只是学校对于实习学生权利义务的承接或是分享,也就是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应包含在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里。但是,实习学生毕竟不是学校生产的“产品”,其人身利益尤其是生命健康利益并不能由学校及实习单位越俎代庖、一手包办。实习单位是受学校委托对学生进行教育,并附有一定管理责任的被学校包容的民事主体,如果实习单位超出了学校的委托授权,或是违法使用实习学生,就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顶岗实习法律风险的根源

1.顶岗实习法律规范模糊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调整顶岗实习的法律法规,《教育法》、《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并未明确顶岗实习的法律属性,对于顶岗实习矛盾纠纷的法律解决,主要依据民事而不是劳动法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对上岗实习的,应当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但是此条的规定过于抽象概括,仅仅是纲领性规定,无详细具体的实质性内容。1995年劳动部颁发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二条规定: “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这中抽象、模糊的法律规定,直接导致顶岗实习学生的身份界定模糊、顶岗实习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范围与归责原则不明确。顶岗实习生究竟是学生还是劳动者,是适用一般侵权的民事法律还是适用工伤保险条例,是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还是无过错责任原则,是适用“谁主张谁举证”还是适用举证责任倒置……这一系列问题让顶岗实习法律风险在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救济无所适从。

2.顶岗实习法律关系复杂

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扮演受教育者和“劳动者”的双重身份。而一旦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发生纠纷,就会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实习单位认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不宜建立劳动关系,实习是学校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参加实习并不等于就业,故实习单位与实习学生之间不存在之间的劳动或是劳务关系,不应承担包括休息时间、工伤赔偿、签订劳动合同等用工单位的责任,实习学生不应向实习单位主张任何权益。

学校认为,校方只需履行相应的教育管理职责,如果发生顶岗实习期间学生遭受权益损害等事件,应由实习单位,或者其他侵权主体承担责任。学校不应承担除教育管理失职之外的责任。且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对学生实习期间受到意外伤害如何处理并没有明确规定,因而学校只有在有教育管理过错的前提下才承担相应的责任。

学生认为,顶岗实习单位为自己安排的实习岗位往往就是毕业后的工作岗位,实习单位应当履行作为用工单位的责任,学校也应负连带责任。

三、如何规避顶岗实习的法律风险

1.重视契约保权利

当前的法律把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定位于劳务关系,为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应在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间寻找平衡点,建立准劳动法律关系,那就是建立规范三方实习协议。通过实习协议绕开非劳动关系即难以得到保障的障碍,提升实习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保障。

由相关部门出台指导性的意见,提供标准格式的顶岗实习协议指南,明确实习期间实习学生、实习单位和学校三方的权利义务,例如:报酬计算方式、工作时间、纪律制定、保险保障、劳动保护和权利救济、纠纷解决方式等。规定实习单位应承担的管理职责,包括配合学校做好实习学生的管理,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学生上岗前的安全防护知识、岗位操作规程的教育等。规定学校应承担的管理职责,包括对参加实习的学生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委派专人管理学生的实习等。通过明确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方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主要是学校和实习单位之间的管理责任分担比例和分担方式,保护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的作用,以防患于未然。将学生与劳动者区分开来,目的是为了保护学生,也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

2.加强管理保安全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增加必要的安全生产、自我安全防范等自我保护的相关课程内容。学校应当对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岗位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内容应包括:学生实习岗位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以及健康、安全防护等方面。学校应派教师定期到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的思想、心理、实习表现等情况调查了解,有条件的学校可派专人常驻实习单位指导、管理实习学生,这样更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实习过程中,如果发生克扣报酬、意外事故等损害实习学生权益的情形,学校应协助实习学生向实习单位主张权利。

实习单位应当根据接收学生实习的需要,要参照《劳动法》的相关要求,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相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为实习场所配备必要的安全保障器材。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合适的实习岗位、必要的实习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实习环境,确保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要应选派技术、技能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员工做指导教师。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国家、行业的劳动安全规程和标准执行情况的监察,建立顶岗实习学生权利专项检查制度,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随意侵犯顶岗实习学生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及时纠正,并对相关用人单位及责任人予以严惩。

3.完善救济保平安

风险的发生虽然是偶然的,但是对个体的影响又是巨大的。近年来面对频发的顶岗实习诉讼与纠纷,学校与实习单位疲于应付,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生产和工作秩序,同时由于学校和实习单位的赔偿能力有限,许多受伤害学生根本得不到充足数额的赔偿金。在此背景下,建立健全实习责任保险制度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责任保险制度有助于填补受害人损失,分散风险,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

针对保障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合法权益问题,2009年底,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决定在职业院校推行学生实习保险。2012年初,教育启动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示范项目。该项目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成果由最初的9个省份推广到25个省份2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安全保险的性质与作用是学校办理,全国统保,市场运作、政策引导、政府推动的社会公共服务产品。因此各省市也可以根据各地具体情况,联合保险公司,开发既符合各地实际,又有利于实习学生保障的保险产品。

学校应该在学生实习前做好工作,选择购买有利于保障实习学生的保险,强化对实习学生的保障,事后积极协助办理理赔,使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受到意外伤害时能及时得到救济,降低学生家庭、学校的经济负担。

政府应建立相应的基金,并从顶岗实习的所产生的效益,提取一定比例的报酬,列入保障基金。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到顶岗实习的保障机制中,鼓励社团组织和个人捐助,发挥顶岗实习保障基金类似于工伤保险基金的作用。

实践表明,唯有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规范的三方实习协议明确顶岗实习法律关系各主体的权利义务、加强顶岗实习前的教育,实习过程中的控制管理,以及建立完善的事后的救济机制,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顶岗实习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曹多富.学生校外实习“因工受伤”的法律适用.法制与社会[J]2008(32)

[2]莫小梅,赵洪.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中校方责任风险与规避.职业教育研究[J]2012(10)

[3]王鑫,王先兴.顶岗实习中法律关系的应然分析.中国城市经济[J]2011(11)

[4]韩旭,刘俊丽.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中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教育探索[J]2012(6)

[5]徐芳宁.浅析顶岗实习学生劳动权益的法律保护.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J] 2008(3)

作者简介:

李子君(1985.05~)女,江西丰城人,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基础部讲师。

注释:

第5篇:顶岗实习安全预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食品专业;顶岗实习;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顶岗实习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活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至关重要。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系充分认识到顶岗实习工作对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从2007 年开始,在食品专业进行了“2+0.5+0.5”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安排学生进行为期 1 学期的带薪顶岗实习[1]。顶岗实习组织和管理如同一把双刃剑,如果工作不到位,既伤了企业,又伤了学生。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思考。

1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1顶岗实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1.1.1适应能力和耐挫力较差

部分顶岗实习的学生离开学校,离开老师,步入一个陌生的顶岗实习单位。新的环境,其学习的内容、生活的方式、日常接触的社会群体都发生了变化,继而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和行为上的不适应:感觉受人管、被教训受不了;刚开始劳动强度大,工作节奏快,加班加点,感觉新鲜还能忍受,慢慢地就觉得干的是很简单的、重复的、枯燥无味的、技术含量不太高,再加上受不了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的管理和约束,在工作中不能正确面对。

1.1.2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较弱

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学会工作固然很重要,但为人处事更加重要,良好的沟通能力,是顶岗实习中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工作开展、学会协调合作的基础。有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与顶岗实习单位有关人员交流的能力,如很少与主管、同事沟通,就更谈不上一起研究探讨工作及创新,这样往往就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和重用,工作中随之而来抱怨就多,甚至出现矛盾对立,封闭自我,感觉孤独。

1.1.3工作主动性和自觉性不足

在顶岗实习中,学生本应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为今后就业或创业踏上工作岗位积累经验,但从顶岗实习的部分学生表现看,有的学生在工作中消极怠工,敷衍了事,缺乏认真的工作态度,安排什么做什么,不安排就不做,不愿意加班,对工作缺乏热情,缺乏青年人应有的那种对知识广泛涉猎、锐意进取、积极主动的精神。

1.1.4注重待遇,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部分学生在顶岗实习单位的选择中,不管专业对不对口,一味地追求较高的薪资,舒适的待遇,对新环境理想化,对顶岗实习单位期望值较高,上岗后,发现工作的环境、工作的内容、生活的条件、管理的制度、企业的文化与自己想象的有一定差距,就会产生后悔异想,甚至有不能安心工作的动摇情绪,最终选择离职。

1.1.5自身安全意识淡薄

由于专业多,学生顶岗实习单位各不相同,因而发生安全事故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具体有:财物被盗、被骗、被抢,机械事故,交通事故,火灾,触电等。自身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不足,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1.2顶岗实习中学校存在的问题

1.2.1学校教学规律与企业生产规律不完全同步

分属不同社会领域的产学主体,各自都有着独立完整的运行规律。企业生产有淡季与旺季之分,它们希望顶岗实习的学生能安排在生产任务紧、操作简单,技术含量低的岗位上,以缓解人力不足之困,不支持顶岗实习学生在生产高峰期请假,哪怕是要求的返校考试、学习等;而在生产任务不紧的情况下,企业则不太愿意接受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更谈不上培养学生了,尤其是学校有寒暑假、国假等法定假日,而企业这时是最忙之时。更不能离岗。

1.2.2校内教师对顶岗实习学生指导不完全到位

根据顶岗实习双向选择结果进行安排,不同专业学生分到不同的顶岗实习单位实习,同一个顶岗实习单位实习的学生岗位也所不同,学生顶岗实习地点分散,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信息互通存有困难。再有个别教师对顶岗实习学生没有能力指导,使得顶岗实习指导显得乏力,再加上企业的合作又不积极,又不能以正式员工去要求顶岗实习学生,导致有些学生处于“放羊”状态。

1.2.3专业培养方向与顶岗实习的岗位不完全吻合

校企合作的重要原则是“以企业为中心”,一般的学生顶岗实习也都是根据企业的生产需要来安排,而且顶岗实习的岗位往往是企业急需要人员的岗位,即“依岗设人”,而非“依人定岗”,但这也时常造成了岗和学的不一致。同时,顶岗实习的岗位通常是固定在某一工位。因此顶岗实习的同学们认为在学校课堂上学的很多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不能得到发挥,而工作岗位上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在学校又未学到,出现了脱节和错位。

1.3顶岗实习中实习单位存在的问题

1.3.1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有限,不希望轮岗

大多数顶岗实习的学生希望能够在顶岗实习单位里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然而事实却让他们有些失望。某些企业把顶岗实习学生只当做廉价劳动力来使用,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都有类似“打杂”的感觉,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实质性的、技术含量高的工作,而企业认为他们没有任何责任和义务培训教育学生,特别是还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工作的报酬,因而导致学生实习岗位数不够。更不希望轮岗影响其生产进度和质量。

1.3.2劳动强度超过实习学生的承受限度

国家劳动部门尽管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工作时间、劳动强度等有着明确的规定,但一些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尤其招不到员工)没有按照规定来做,而是安排了强度很大、时间太长的工作。对此,初出书斋的学生思想上准备不足,体能上也不能适应。因此,顶岗实习的学生难有精力再进行学习,体现出学生的“工”有余而“学”不足。

1.3.3顶岗实习学生安全存在隐患

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顶岗实习的学生仍然是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与顶岗实习单位之间并未建立实质意义上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身份隶属关系,因此,顶岗实习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时,用人单位认为实习生不是单位正式员工,不能做工伤保险赔偿。不能按照《劳动法》和国家《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进行工伤认定。

1.3.4校外教师对顶岗实习学生指导不到位

有些企业由于对顶岗实习的不重视,而校外指导教师与学院又没有隶属关系,他们没有任何义务和责任培训教育学生,完全靠校外指导教师的思想觉悟和对学生及对学院的感情作为工作基础,再加上企业生产任务重,要求高,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学生,又不能以正式员工去要求学生,加上有些顶岗实习学生工作的自觉性较差,导致学生有“放羊”现象。

1.4政府在顶岗实习上给力不足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顶岗实习,实习单位作为教育产品的受益者,有责任负担起培训和指导的义务。然而,实习单位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政府,政府没有制定更多地相关制度来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学校的顶岗实习,致使企业受经济利益驱使用人而不育人,政府无法准确、有效地获取实习单位对实习的支持力度和实习指导管理的信息。所以,政府对实习单位在实习指导和管理方面的努力程度难以有效监督。

2做好顶岗实习工作的对策

2.1加强高职学生的素质培养

2.1.1提高抗挫能力和适应性

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可能遇到挫折。人生就是不断战胜困难、化解挫折,从而获得发展的过程。挫折能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要培养高职生对挫折的耐受性,可组织主题班会,演讲等活动,还可组织报告会,学习成功人士对待挫折的态度;还可以用适度批评,增加劳累,设置困难、举办各种竞赛等有意识地创设挫折情景的活动;还可以倾听学生诉说,使受挫者能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进行自我调节等;以锻炼高职生受挫的承受力,培养高职生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提高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

2.1.2提高沟通和社交能力

要增进高职生的社交能力,(1)要提高对自己及别人的需要、思想、感受的洞察力,(2)亦要细心观察不同的情境和人物,分辨其中不同之处并加以理解分析,以加强对千变万化的社交环境的掌握。通过对人际交往的特点以及交往的原则的认识与理解,可以领悟到交往的一些常识。找到合适的方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促进自身的人际关系。让那些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不愿交往、不懂交往、不善交往的同学,塑造自身形象,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1.3提高工作的主动性

高职生自己(1)爱上这份工作;(2)让工作给带来成就感,这样才有动力持续关注这份工作;(3)和单位的同事和睦相处,一个相互关爱、充满友情的团队,一定会主动的忘我的工作。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的把责任意识转化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每个人都尽责。对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来说,责任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责任心成就了你的是竞争力,毋庸置疑,责任心是一个人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

2.1.4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吃苦耐劳是一个高职生基本的优良品质。“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人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性格,需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做起。我们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开展形式各样的吃苦耐劳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在广泛收集了名人、劳动模范、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的基础上,开展“培养吃苦耐劳精神从兼职做起”的教育活动,教育高职生生活自理,学会感恩。从现实生活中看到,但凡在企业里受到领导赏识、得到同事尊重、在事业上有较大发展的,都是在工作中踏踏实实、吃苦耐劳的实干苦干者。

2.1.5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法纪意识,在实习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加强高职生安全意识、知识、技能教育与培养,并将其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作为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高职大学生安全教育》教材,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训演练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其知识与技能水平。还要制订安全事故处理预案,维护学生合法权益。所有顶岗实习生均应购买大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及企业实习劳动保险,前者由顶岗实习学生的学院购买,后者由顶岗实习单位购买,保证万一发生安全事故后学生能得到相应的保险补偿。

2.2加强教学改革,完善工学结合

2.2.1提高校企合作的层次和深度

校企实行深度融合,要对学校的办学思想、培养目标、教育教学进行全方位改革与适应,根据企业人才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制度,开发编撰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材,全面提高校企合作的层次和深度。调整学校教学规律使之与企业生产规律同步;调整专业培养方向使之与顶岗实习的岗位吻合;调整学校教学模式使“教、学、做”有机结合,便于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增强企业对学院实习生、毕业生的依赖程度,提升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使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受益,实现校企互利双赢。

2.2.2加强校内教师指导,强化过程管理

为保证教师指导顶岗实习到位,校内指导教师应不再承担校内其他教学任务,集中精力专职负责学生的顶岗实习。在学生集中的单位,可以安排专职教师驻扎在企业(其间也可以轮换老师);在学生分散的实习单位,可以一个地方或区域安排1~2 位老师,经常到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去看望学生,确保顶岗实习的质量。学院建立顶岗实习专题网站,设立在线交流和网上答疑,强化远程教学团队的指导。

2.2.3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实现学生顶岗实习的途径之一,也是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不足的重要补充。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2]。目前,与苏州泰事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苏州稻香村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正在实施之中。

2.2.4高薪聘请企业指导教师

针对校内指导教师外派不足的情况下,学院可与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委托管理合同;聘请企业技术员、管理员作为兼职教师,对学生在顶岗期间的学习、生活、工作全面负责,保障学生劳动的安全,学院负责支付这些兼职教师的报酬;顶岗实习学生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以准员工身份接受企业管理和任务安排。

2.2.5制度管理规范顶岗实习

学院先后出台了《顶岗实习教学管理规定》、《顶岗实习学生管理管理规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职责》、《顶岗实习学生安全管理规定》、《顶岗实习考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教师、学生、学校、企业在顶岗实习期间的责、权、利,规范了顶岗实习工作运行的管理,并形成长效机制。

2.3多方挖掘资源,加强企业筛选

顶岗实习的平台是企业,而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不可能完全为我们的学生顶岗实习考虑,因而,为了让同学们在生产一线学到更多的技术和经验,那么在选择企业时,要尽可能地选择有一定规模、生产技术较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社会声誉好的企业[3],特别是与我们学校合作紧密、与专业学习结合紧密的、理解学校教学需求的、参与学校教学改革的、能共同组织实施顶岗实习的、将其作为重点合作对象,同时还要同企业签订好相关顶岗实习协议,保证同学们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合法利益。这样才能保障实习的效果。

2.4加强政府对顶岗实习管理的监督

就业市场和用工需求决定了顶岗实习生过于分散,顶岗实习单位成为顶岗实习管理的双主体之一。为防止顶岗实习目的被异化,为此建议:

2.4.1由政府参与对实习单位和学校的《顶岗实习协议》、《顶岗实习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授课计划》的制订和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2.4.2由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对顶岗实习单位的资质和落实情况以及顶岗实习指导绩效进行评估和督查。

2.4.3由政府制定在税收政策、补贴政策等方面对接纳顶岗实习学生的企业给予鼓励。

3小结

顶岗实习既能增强高职生与社会和生产实际的联系,又能提高高职生的综合专业技能;既能增强学习的目的性,有利于高职生学习观念的转变,又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既能实现高职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又能促进校企共同发展。实践告诉我们要体现顶岗实习的预期效果,必须解决好顶岗实习面临的问题,才能保证顶岗实习的顺利实施和最终实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华景清,蔡健,徐良.高职食品专业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实践与探索[J].农业科技管理,2010(05):52-55.

第6篇:顶岗实习安全预案范文

关键词:本科生 顶岗实习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243-02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称学院)于2011年12月20至2012年3月21日,09级142名同学在德昌电机(北海)有限公司进行为期92天的生产实习,开创了普通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办学模式。学生在实习中每周工作五到六天,上课半天,休息半天,实习管理井然有序,他们硬是顶住压力,战胜病痛,每天坚持站立工作十多个小时,还坚持参加理论课学习和讨论会。在92天的实习中,除了两位女生由于身体不支退出以外,其余学生都坚持到实习结束,没有一个当“逃兵”。他们在实习中所表现出大学生应有的不畏艰难,敢于担当的精神深得政府和企业的好评。

1 本科生顶岗实习的意义

工学结合是我国高等院校,尤其是非重点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内涵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之所以能在国际上持续100年经久不衰,主要归功于它切合实际的理念,那就是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1]。顶岗实习是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以便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的极为重要一环。

许多工业国家的经验都证明, 培养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 必须使其经历工程科学知识的学习、工程实践的训练和工作实际的体验三个环节[2]。如果工程教育中只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则工科生基本的工程综合与设计能力就难以实现。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规定的教学时限内,在企业单位相关实践岗位进行的实践学习活动[3]。本科生的顶岗实习不同于其他方式的实习,在于它除了要求学生在企业履行其生产岗位的职责外,还要求学生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进行现场技能培训和理论学习,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以来回学校进行深入研究,甚至可以作为毕业设计来进行研究。

2 本科生顶岗实习中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工科本科生由学校组织大规模到企业去顶岗实习建制体系在国内并不多见。一是认为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本科教育是以学习理论探究学问为主,顶岗实习不仅有损形象,还得不偿失;二是企业的积极性并不高,因为以往学生实习的经历告诉他们,学生实习一般对企业要求比较苛刻,责任重大,难于管理;三是学生难以驾驭,不服管理,动辄走人不干了使企业处于被动等,为此,我们制定了周密的实习计划确保实习的顺利开展。

顶岗实习对本科生来讲就是一场“真刀真枪”的实战,直接面对的问题有很多。比如,专业知识能否派上用处?世界500强的跨国企业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自己能胜任企业的工作?学生是带着各种好奇和疑惑进入企业实习的。

2.1 将本科生顶岗实习列入教学计划

本科生顶岗实习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学生实习多长时间比较合适?本科生是否愿意参加顶岗实习?企业是否愿意接纳本科生实习?实习安全问题谁来负责等等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并做了详尽的调研和可行性研究。具体实施如下,①将本科生顶岗实习写进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中;②学院组织师生共同外出考察,撰写了《顶岗实习的可行性报告》、《顶岗实习工作的实施方案》、《学生顶岗实习协议书》等文件。

2.2 实习前的准备工作要落实到位

企业反映有一些学校对学生实习管理混乱,学校与企业缺乏及时沟通与有效管理,造成学生与企业对立情绪严重,学生不满的情绪直接影响到家长的不满,并在网上发帖,给企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更有甚者的是个别学生把不满情绪带入工作,致使产品的不合格率居高不下,给企业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面对上述出现的问题,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①通过20个学生合作工作小组,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切身感受顶岗实习的现实意义和诸多问题;②告知学生家长,学生顶岗实习是学校的教学计划,计有12个学分;③学校与企业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协议书》;④学生与学院签订安全承诺书。

2.3 对学生实习进行心理干预

企业反映本科生眼高手低,动不动就跳槽,中专和高职院的学生好管,而且有时学生比农民工还难管理,农民工比较单纯听话,学生虽然悟性高,但很难驾驭,搞不好就一哄而散。企业一再告诫学校,如何保持学生的良好心态是实习成败的关键。有一些学校组织学生来企业实习,第一周走一半,第二周就走的所剩无几了,极大的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搞得校企双方都非常被动,所以学生实习对学生心理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因此顶岗实习前的心理调试和干预是必须的。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做了以下几点:①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发现有27.7%的学生有打工的经历,有26.5%的学生说不清自己是否参加顶岗实习,有63.9%的学生对自己今后工作感到迷茫;②请心理学专家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③请企业人力资源部的主管到校宣讲,突出讲解企业员工的一些典型案例;④请有打工经历同学谈感受,用他们自己的现身说法来树立吃苦的思想,只要能吃苦就不愁找不到好工作。

2.4 实习中的安全防范要落实到人

本科生顶岗实习的安全保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要有应急预案,责任落实到人,不能留有如何死角。我们的具体做法:①学生集中住宿,老师与学生同吃同住;②考虑所在的生产车间大多都与机械或电有关,老师要会同企业人员常检查,要反复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生产;③企业实行的是两班倒,提醒上夜班的同学一定要结伴而行,不得私自行动和外出,每天定时考勤两次;④每晚召开学生干部例会;⑤设置小药箱;⑥对安全问题要早发现快疏导。

2.5 学生的诉求要早发现早化解

由于学生实习岗位多,人员分散,流动性大的特点,可能诱发各种问题。比如,安排工作有先有后;工作任务有轻有重;技术含量有高有低;白班夜班有前有后;志愿加班还是被动加班等等问题时常困扰着学生,我们的做法是:①学生在车间有问题可逐级反映,好说好商量,不得言行过激;②学生在宿舍里有问题可找舍长或老师;③老师和学生干部要主动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谈心;④老师要积极主动的去关心学生。

2.6 长时间工作对学生体能是严峻的考验

通过学生进校几年的体能测试不难发现,他们的身体素质是在逐年下降,而企业生产却时常要求加班加点,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简单操作要重复数千次,车间内外温差大,学生开始极不适应,常常会出现感冒发烧、腰酸背痛。为了应对上述问题,我们也采取了相应的办法:①实习前加强体育锻炼;②实习中劳逸结合,工作之余多休息,注意保暖;③身体不适要及早医治;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卫生。

2.7 本科生顶岗实习的意义不容小视

顶岗实习结束以后学生仿佛在一夜之间成熟了许多,学习态度和自觉性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就业与考研的目标更加明确和坚定,其中突出表现主要有几点:①学生无论是上专业课还是上选修课,他们的到课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平均到课率在92%以上;②学生各种抱怨声少了;③学生考研率比往年有了明显增加;④学生进实验室做毕业设计的更加积极和认真;⑤学生对就业更加积极和主动,在面对企业的面试更加从容和自信,在2012年的年底09级学生最终就业率为98.1%,名列全校前茅。

3 本科生顶岗实习带来的启示

3.1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顶岗实习有利于学生的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专业学习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从而加深对学生对社会与所学专业的重新认识和感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有助于自身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相互联系,专业学习与工作之间的相互联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合作的关系,使学生亲身体验到企业生产中确实存在着许多实际问题急待解决,但仅凭自身能力与学识是解决不好的,也说明自己的能力与学识相差甚远,努力提高自己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是当务之急。

3.2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顶岗实习有助于师生共同面对生产实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实习中开设实践理论课,每周给学生上一次课,四个学时,主要是围绕企业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的形式来进行。课程的内容是由专业老师事先根据实习企业产品种类与特点,材料构成与性能,生产工艺与要求,生产流程与操作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并针对学生所关心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认真的反复修改,最后达到基本共识才送教到企业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讨论,这对改进教育教学的模式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3 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顶岗实习使学生勇敢走出校门,直接与企业进行零距离接触,加深了对社会和企业的亲身感受和认知,切实体会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增强团队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顶岗实习也为一些贫穷学生提供了经济来源,既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又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对他们潜心学习,完成学业提供了必要的支撑和帮助;同时为部分家境较好的学生提供了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

参考文献

第7篇:顶岗实习安全预案范文

1.安全设施存在问题

实验(训、习)场地面积不足、设计不合理,布局不规范,环境采光、照明、通风、噪音,设备或老化或缺乏有效安全防护装置,设备使用与维护不当,劳动防护用品、装备或缺乏或使用不当,安全警示标志、消防器材设施或未配置或配置不全等等。以上任何一个问题的存在,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师生安全意识淡薄

实践教学中,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做的不扎实、不细致,相当数量的学生乃至一些指导教师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不足,“三违(违章、违规、违纪)”现象比较普遍等。如使用数控铣床加工零件时,要求在加工前关闭防护门,但指导教师在进行演示操作时经常就未做到,学生在操作时也常常忘了关闭防护门。又如某学校一个班级的学生在进行普通车床加工实训时,学生不按要求着装、违反操作规程,一名学生操作时,对长棒料毛坯未按工艺要求先切断而直接插入主轴孔,导致棒料毛坯伸出主轴孔尾端;此时另一名学生穿着一件宽松的T恤靠近床头箱主轴孔尾端观看并与操作的学生聊天,紧靠床头箱主轴孔尾端的学生不小心衣服被旋转的棒料毛坯缠绕,这名学生急于用手将衣服拉出,造成与衣服缠绕在一起的中指外皮撕脱一块,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事故发生时,操作的学生表现极度慌乱,未能立即停机,所幸指导教师迅速赶到按下急停按钮。

3.现场安全管理松懈

对实践教学中的安全隐患或不处理或处理不及时、不到位、不彻底,留下许多后遗症。表现为学生在实验、实训、实习中不按照规定的动作、科学的流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进行操作,指导教师也未及时予以制止;关键、重要的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未上墙;安全通道不通畅等。如最为常见的是学生穿拖鞋进实验(训)室,学生实验、实训、实习时或玩手机或打电话或开玩笑。面对这些情况,有的指导教师却熟视无睹。

4.顶岗实习控制性弱

在企事业单位(包括校外实训基地在内)进行的顶岗实习环节存在不少的安全隐患。其一,学生自身角色转换不到位(更多的认为自己还是的学生,没有把自己在顶岗实习期间看作是所在单位的员工,仅理解为实习而已),安全意识差,接受安全培训教育的主动性不够,导致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严重不足;其二,学生离开校园、进入社会,思想较为单纯,安全防范意识不强,警惕性不高;其三,顶岗实习时间长、实习单位点多面广且距离学校远近不一,加上常常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因种种原因会变更实习单位,给学校的指导和监管工作带来困难,难以面面俱到;其四,实习单位生产条件、管理水平差异很大,有的实习单位对学生并没有完全按正式员工进行管理,有的实习单位没有给学生提供食宿条件,更有甚者有的实习单位连劳保用品也没有给学生配足,加上有的实习单位对学生岗前三级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导致对学生管理缺失;其五,学校与实习单位沟通协调平台和机制的建立或不全面或不到位,出现管理盲区。基于此,影响顶岗实习环节安全的相关因素的不可控性,是易出现安全隐患和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二、实践教学安全隐患的应对

实践教学中的安全隐患,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思想。严格执行有关安全、消防规章制度,时刻把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构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安全保障体系,从落实安全责任制、夯实安全教育、规范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检查与消除安全隐患等方面着手,实现安全实践教学。

1.切实落实安全责任制

学校应建立健全保证安全实践教学的管理体制,坚持“管实验(训)室、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必须管安全”的原则。院级、系级、实验(训)室责任人、指导教师自上而下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将安全责任制和安全目标细化、量化,切实做到责权利明确、统一,营造出“人人关注安全,事事确保安全”的工作氛围。如实验员是所在实验(训)室管理的直接责任人,也是实验(训)室安全员、设备管理员;学生在实验、实训中的安全责任由指导教师承担;实验(训)室设备的维护保养与维修责任由实验员承担;学生顶岗实习前一定要签订学校、学生及其家长、实习单位三方协议,明确各方的安全责任。

2.夯实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提高师生的安全文化素质、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是搞好实践教学安全工作的基础和目标。应注意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始终把安全培训教育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实践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行。(1)加强实验员、指导教师的安全教育,尤其是刚刚从事实践教学工作的人员。要进行安全法规教育,提高安全意识;要掌握设备、设施的使用技术要点及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必要的救治方法;要做到特种岗位持证上岗,保证每一位实验员、指导教师都是合格的安全员。(2)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单列,开设“安全教育读本”公共选修课。要求指导教师在组织学生实践教学时应对所指导的学生进行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操作、安全技术的教育;将实习单位对学生岗前开展三级安全培训教育的要求纳入三方协议。值得注意的是,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讲授方式,应充分采用动画或视频(将安全规定、要求、注意事项制作成动漫图片,或制作案例视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体验(让学生动手,主动参与到安全培训教育的演练中)、考核(学生实验、实训、实习前开展应知应会安全知识的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实验、实训、实习环节)等可以提高学生吸引力、注意力的方式,确保达到预期的效果,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3.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安全管理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

(1)加强建章立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应建立健全与实践教学环节相关的安全技术规程规定与管理规章制度,如《设备(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实验(训)室安全管理规定》《学生实验(训)守则》《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实践教学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等。同时,将《设备(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实验(训)室安全管理规定》《学生实验(训)守则》、安全警示标志、标语等悬挂在实验(训)场所,起到明示、警示的作用。(2)开展“反三违活动”。一方面,指导教师应模范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反违章、反违规、反违纪”,做学生安全操作的表率。另一方面,学生进行实验、实训、实习时,指导教师必须在场进行指导与管理,监督、检查学生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情况,对违反操作规程者,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杜绝不安全行为。(3)加强安全设施、重点部位和关键事项的管理。一是建立实验(训)室每日安全巡查制度。实验(训)室责任人必须每天履行安全通道(门)、消防器材、安全用电、安全标识、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等项目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确保无安全隐患。二是抓好设备管理工作,责任到人。实验(训)室责任人必须做好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完好率,满足安全实验、实训、实习的要求。三是规范氧/乙炔气体、汽油、高压容器、危险化学品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的采购、运输、存放、使用和回收工作。对危险化学品中的毒害品严格执行“五双(即双人保管、双人领取、双人使用、双把锁、双本帐)”管理规定;加强有毒、有害废液、废旧化学品及废固的管理和处置;特种设备做到定期检验。四是在学生实验、实训、实习中,严格考勤、严肃纪律,推行7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管理。创造明亮、整洁的工作场所,降低不必要的材料、工具浪费,增强团队意识,确保安全实验、实训、实习。五是学校与实习单位应构建有效地沟通协调平台和机制。要求实习单位按规定落实各项劳动保护措施,辅导员、校内指导教师、企业实习指导教师要与学生保持信息畅通、联系紧密,辅导员、校内指导教师要定期、不定期地与学生保持通话或QQ联系,学校要组织教师到实习单位现场检查指导,强调安全防范,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鼓励学生通过岗位实践进一步提高实践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保证实习学生的安全。(4)购买责任保险,安全风险共担。根据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实施高职院校学生实验、实训、实习责任保险工作,实现“人人参保、应保尽保”,有效防范、妥善化解责任风险。如福建省教育厅出台了相关规定,明确学校统一出资为学生购买《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附加教学实训责任保险》《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附加学生实习第三者责任保险》,如果学校与企业达成协议由企业负责的,企业出资为顶岗实习学生购买《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附加学生实习第三者责任保险》,支付的实习责任保险费可据实从企业成本中列支。

4.加强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第8篇:顶岗实习安全预案范文

变化后的经营模式,集中体现了用工单位对岗位人才“面”的要求,这种变化的突出特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全方位参与运营代替单一岗位责任制。

针对原有实训超市注重培训学生某一特定岗位技能,学生的身份仅仅是该岗位实际工作的操作者,仅知道“点”而不懂得“面”的实际,我们将原来的食堂小超市变为实训学生的独立经营场所,把学校大超市当做供应商。小超市从学校大超市进货,进货价格按校外供应商给予的价格掌握,小超市利用小库房实现商品的存放过程。实训学生在小超市,由实训教师引领,完成对商业企业进销存全过程的实训教学。在经历了一个学期的实践后,将大小超市原来与供应商洽商进货与结算的专人负责制,调整为实习学生按对口商品(如洗漱用品类、文化用品类、饮品类、食品类等)来分工、实训学生为实习学生做助手的经营模式。每位实习学生专门负责各自管理的品类从洽商、接货、理货、销售、结算的全过程,该过程相当于在实训超市中分出了几个小超市由实习学生专人独立经营。模糊了原有的单纯岗位责任,取而代之的是实习学生和实训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参与商品运营。

2.学生的身份由操作者转变成经营者。

在原有实习学生与实训学生均定岗操作的基础上,确定以实习学生专人独立经营、实训学生轮岗、给实习学生当徒弟顶岗操作的经营模式。针对实习学生各自负责的品类在学校实训超市总体经营品种中所占有的比例,分别为实习学生核定经营额、商品陈列效果、与供应商沟通情况、商品差错率、收银差错率、盈亏率、服务效果评价等考核指标,让岗位工资与指标挂钩,让绩效奖与考核挂钩,实训学生跟班操作以确保实习学生经营指标的落实。变化后的运营模式,让实习学生和实训学生的身份真正由操作者转变为经营者。身份和岗位职责转变后,实习学生包括实训学生不再仅仅关心是否收银有差款、理货是否及时,而是更关心什么货品销售最旺、什么货品缺货、该组织多少,哪种货品盈利效果好,哪些货品应该做经营性的调整等作为一个经营者应当考虑的问题。

3.教师的经营与管理职能转变为管理监督职能。

实训超市一直由实训指导教师负责对外经营与内部管理。转变经营模式后,确定了以实习学生专人独立经营管理、实训学生轮岗、为实习学生当徒弟顶岗操作的经营模式。实训指导教师完全脱离具体的经营业务操作,转向指导监督学生的全方位操作与运营。教师的责任得以强化,实训指导的目标更加明确。考核学生的经营业绩、管理水平成为考核教师指导实习、实训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实训指导教师对所有小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每一环节均进行全方位地管理跟踪与监督,成为这种尝试最重要的环节。

二、制度的更新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有效保证

1.把安全当做第一要务纳入经营管理活动的制度更新。

有了安全不一定有一切,但没有了安全一切均无。安全就是效益,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把安全当做经营管理与服务工作的第一原则,是大家的共识。原有管理制度中,虽然对场地、设备、商品保管、商品陈列、收银要求等均有注重安全的提示,但并未形成严肃分明的安全责任制度。为此,在超市经营模式转变时,把安全经营纳入第一要务,制订了《实训超市安全管理规定》、《实训超市安全应急预案》。设立安全检查记录,坚持以预防为主、实行责任人制;坚持从日常检查入手,抓管理、抓设置、抓违章、抓常态管理、抓危机管理;坚持日常教育,培养员工和实训学生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意识和能力;坚持对所有安全责任事故零容忍。一年来的经营实践,让我们看到了在制度要求下的安全责任事故为零的好局面。

2.由考核教师转变为考核学生的制度更新。

原有制度侧重于对实训指导教师的考核,对实训学生的考核仅侧重于某项岗位工作的操作熟练程度考核。调整后的制度将实习学生的经营指标考核放在第一位,重点考核实习学生对所管辖商品的经营情况、库存控制、商品陈列、经营效益以及对实训学生的传帮带效果。对实训指导教师的考核仅限于控制把握安全运营、日常工作到位、监督指导作用如何等非量化指标。

3.学生的职责由单一操作向全方位经营转变的制度更新。

为保证小超市的经营实训顺利进行,我们在制度中强化了商品进出库登记台账制度,建立了小超市与学校大超市的结算制度及定期核销制度。从而有效保证了大小超市在运营过程中真正实现账账相符、账货相符。一学期实践探索后,确定了以实习学生专人独立经营管理、实训学生轮岗、为实习学生当徒弟顶岗操作的经营模式。在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及考核制度中加入了对实习学生管理商品安全、保证工作场所安全的考核以及对经营指标的考核。将实习学生的岗位职责真正从简单操作转变为全方位经营,让实习学生真正以员工身份直接参与经营,责任明确、指标到位。消除了以往实习、实训学生仅仅是操作者,实习与实训仅能解决具体岗位操作却难以懂得全方位、系统组织商品进存销并实现经营目标的实训教学弊端。制度的更新,确保学生们在学校实训超市真正的经营中,学会了与供应商沟通、合理组织货源、商品陈列与销售、经营成果核算的技巧,并逐步实现由一名学生向一名员工的转变。

4.管理细则中引入6S管理方法要求的制度更新。

第9篇:顶岗实习安全预案范文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分类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受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在高校内突然发生的,对学校教学、工作、学习及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由于突发事件性质各异,诱发的因素也各不相同,我们通常可从不同的角度对高校突发事件进行不同类型的划分,具体如下:

1.按照产生突发事件的性质划分

政治类的突发事件,如参与不法分子鼓动的非法游行;学生自身产生的突发事件,如突发疾病;治安类突发事件,如学生打架斗殴;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如大暴雨、台风、地震等;学校管理类突发事件,有学校管理而引发的学生对抗性过激行为,如罢课、罢餐、破坏公物、闹事等。

2.按照突发事件中学生的表现划分

违法犯罪型,如有的学生偷盗抢劫钱财;违反校规性型,如翻校院墙而摔骨折引发的安全事故;情绪宣泄性型,如学生宿舍突然断电熄灯,学生大嚷大叫起哄,乱扔东西。

3.按照突发事件产生的诱因划分

重大事件因素类,如2012年中日事件有些学生上街游行;人际关系类,如失恋后痛苦进行行凶报复;意外事件因素类,如溺水、车祸等;环境压力类,如承受不了学习、家庭困难、就业等因素的压力自杀。

(二)高校突发事件的诱因

如今的高职教育与社会结合越来越紧密,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政治、经济、生活、文化等。归结起来如下:

1.高校外部原因

在国际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发展,东西方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时刻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一些西方国家不断通过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地向青年学生宣传、渗透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在国内,市场经济的消极负面影响,使得大学生产生拜金主义、贪图享受,个人主义、崇尚自我,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明显增多,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比较迷茫,不能正确地看待社会的各类问题,进而造成突发事件发生的潜在危机。

另外,网络的普及使当今大学生基本上都成了信息的者和接受者,网络信息更新快、容量大,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又为这些信息提供了巨大的在创作空间,令其内容变得更加真伪难辨。导致高校外的社会问题延伸到高校,这些问题可能是社会思想上的不正之风,也可能是社会上的不公事件,也可能是不确定的小道消息,这些非主流信息成为突发事件的新诱因。

2.高校内部原因

(1)高校扩招

自高校扩招以来,高校规模急剧扩大,在校生人数急剧增长,办学主体和办学层次日趋多元化,不同的学生成分,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相同的生活空间,相近的年龄,使这个群体体现出了活跃、敏感、易动、不稳定等特征的群体特色。再者,大批量的大学生培养,在面向市场自主择业时,一方面,他们获得了就业自;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激烈的竞争压力。所以导致在校期间从组织发展、综合测评到各种荣誉奖励,从发展机会到活动空间,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重视,并成为学生竞争的重点目标,由此也带来了一些利益摩擦和矛盾冲突,也可能引发一些诸如考试作弊、弄虚作假等违规违纪现象。

(2)大学生自身原因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从青年期向成人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学生正处在学习、思考、探索、选择的成长过程中,尚未确立十分明确的、坚定的信仰,缺乏应有的锻炼与考验。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易受外界影响,考虑问题往往脱离实际,喜欢标新立异。他们的行为会呈现出盲目性和情绪化的特征。一旦在生活、学习和与人交往过程中,碰到困难和挫折时,就很难做出理性的思考与正确的处理,由此而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由此可能会出现悲观、焦虑、抑郁、厌世的消极情绪。潜在心理危险因素往往会导致个体产生过激、非理。

二、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概念

在高校突发事件管理中,预警是相当重要的一环,预警工作做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突发事件管理的效果。建立高等学校突发事件预防预警机制的目的就是平时做好安全相关的工作去预防,而不是事后做大量的工作去“治疗”,就是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或现实的危机因素并及时处理,以做到有备无患。事前的“未雨绸缪”的准备比事后的“亡羊补牢”更重要。

预警可定义为在事件发生之前的提醒、警告,引起相关当事人的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机制指的是工作系统中各个部门或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预警机制是指能及时准确地预示风险的前兆并提供警示的制度、机构等组成的系统,其主要作用是提前反馈信息,及时布置预防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大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就是对高校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预测,并提出、布置相应的对策措施,最大限度的避免或降低突发事件给高校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三、根据建筑系特点构建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

建筑专业是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特色专业之一,在学院“理实融合,实践育人”的育人方针之下,如何建立一个有序高效的预警机制,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师生共管与配合,笔者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构建。

1.预警“预案”机制之构建——“隐性信息员”是关键

一般来说,高校突发事件都有一个酝酿、发生、发展乃至蔓延的过程,其间总会有一些信息和情绪通过各种渠道和迹象显现出来。学生管理者能及时掌握这些信息并采取相应对策与措施就有最大可能遏制不良事件的发生。那么能得到这些预兆信息至关重要,其实学生更了解学生,这就需要在学生中间建立“隐性信息员”队伍。所谓“隐性信息员”主要是那些有责任心、积极性较高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班干部等同学来担当,并保持身份的独立隐蔽性,只有老师所知,发现不良事件苗头能及时汇报的学生。通过明确的岗位职责促使他们具有相对较强的提供信息的意识,加强他们对舆情信息的敏感度,通过他们搜集、关注到的舆情信息进而帮助老师、领导能够洞察了解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他们的思想状况,从而为各级领导部门了解情况、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学生管理者则能够借助“信息员”所反馈的信息给不同班级、不同性别、不同区域的学生建立信息收集和分析平台,进而较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向,及时制定和调整学生工作计划和思路,有效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2.预警“沟通”机制之构建——师生值班队伍是“服务员”

建筑系的学生同当今高校学生有一个普遍心理,他们对权力的关注比较多,过多强调人权等,但对处理事情所承担责任的认识还不够,承担能力也不够,在日常生活中怎么行使权力,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出了事故自己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却不明确。吸纳学生加入值班教师的队伍,让学生参与管理,直面学生问题。一方面,值班学生可以成为疏通社情民意的“渠道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深化他们的权利与责任意识,提升他们的个人觉悟,进而影响到整个宿舍圈,班级群体。另一方面,也能在他们深入同学之中所发现的问题,搜集的学生意见及时顺畅地传递到老师那里,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代表同学反馈意见,站在学生的角度协助老师来解决问题,他们和老师提供给同学们的一定是更优质、贴心的服务与管理。比如,协同老师每月对诸如学生寝室、实训室、办公室院系等重要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就可以及时发现一些安全隐患和同学间存在的潜在矛盾,通过反馈,与老师们做出相应的对策,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再如,组织每楼层选一名楼层长,楼层长负责安排本楼层寝室长的每日值班及记录的收集,寝室长参与本楼层的安全巡查,在巡查中提醒各寝室注意用电安全,发现不良事件及时规劝、教育。

3.预警“信息消解”机制之构建——网络平台是抓手

信息科学发展的深入,网络在高校学生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网络成了大学生们交流信息的主要工具和媒体。归根结底虚拟世界的信息往往来源于现实世界,现实世界的问题往往又通过虚拟世界发酵、传播。学生管理人员应该熟悉网络论坛、博客、QQ群、微博、微信、飞信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及时的从这些信息渠道中及时了解更多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关注点,尤其是在开学初、重大事件期间和敏感日子,及时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而对那些原始性、即时性、动态性信息进行研判,以发现一些事件的蛛丝马迹,进而采取积极措施预防,这对于把问题消解在初始阶段和萌芽状态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而一旦发生了突发事件,也可以利用网络传播信息快速的特点迅速应急信息,以尽快稳定人心,正向引导。

4.预警“心育”机制之构建——心理教育夯实和谐人生观

2003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这项重要任务。细观我们建筑系的青年学子,多是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位,同时又面临着学习与就业、同学之间人际交往等多方压力,存在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不足为奇。如何加强大学生在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心理因素方面的教育和训练,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如何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情绪和主动进取的意识,如何指导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何帮助他们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构建学院、建筑系、班级的三级工作网络。

(1)一级工作平台。成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由学生工作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构成,具体落实和实施教育工作。

(2)二级工作平台。建筑系心理辅导站,处于中介地位。

(3)三级工作平台。成立班级心理社团,班级心理委员由班级和学院推荐、由系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按照考核培训的要求产生,主要职责是宣传有关知识、关注重点人群、反馈相关信息。心理社团由有兴趣的学生自愿组成,以自身素质提高、开展各类宣传服务活动为主,一般一年内新换届一次。班级心理社团接受系心理辅导站的和学院指导站的共同指导。在他们的指导下开展活动,进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5.预警“特殊预案”机制之构建——外出实习防范、思虑在前

为了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建筑系从专业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实际设计能力,组织学生参加许多实际工程的设计工作。还会经常组织学生在参观并参与水库、楼宇、医院、花园等工程的模型制作。实习可以让学生们从中得到锻炼,增长知识,培养实际工作的能力,但也伴随着一些突发事件的隐患。建筑系在每次学生外出实习前做到安全“三教育”(一本安全书、一次安全讲座、一场安全测试),顶岗实习“三动员”(班会动员、顶岗实会动员、指导老师动员)。以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加安全知识,防安全事故发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结合本专业实习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较为稳妥的突发事件工作预案,做好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的准备,才不至于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手忙脚乱。

四、结束语

总之,突发事件往往是由于诸多不可控或不可预知的因素造成,预案也不能设定哪一种突发事件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发生,尤其在顶岗实习期间如何做好安全工作,完善预警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但只要我们树立“以学生为本”的预警理念,加强对高校以往突发事件及其相关问题的分析研究,那么结合自身专业学生特点对这些情况进行假设,制定预案,完善预警机制,增强预警工作的实效性,相信能够让我们建筑系的师生生活得更有安全感,能让我们浙江同济学院在稳定和谐中更好地前进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钱伟超.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