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经济活动范文

商业经济活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经济活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业经济活动

第1篇:商业经济活动范文

来自国外的私募资本第一次掀起了投资国内液晶产业的热潮!

2007年11月13日上午,京东方(000725,SZ)以交易异常为由宣布停牌一小时。当天,其收盘价上涨了0.85%,扭转此前三个交易日连续跌停的不利局面。业内普遍认为,京东方的停牌举动是因应市场传闻“凯雷、新桥等私募基金(PE)正与之洽谈参股事宜”一说。 对此,京东方方面闪烁其词,但却表示“并不排斥此类资金进入”。

今年9月,京东方不但停止剥离5代线,而且通过了“投资4.5代线”的议案(详见本刊9月20日136期《液晶行业回暖带来意外惊喜 京东方紧急恢复主业增建新线》)。10月29日的第三季财报也显示,该季度京东方获得的净利润为4.2亿元。同时,财报还对2007年全年作出了“盈利”的乐观预测。

知情人士指出,近期液晶市场的回暖正让一些私募基金对中国液晶面板产业产生浓厚兴趣。而作为直接受益者,除京东方之外,上广电和龙腾光电也都接到了凯雷、新桥等国外私募基金的询价和拜访要求。

这或是国内液晶产业变局的开始。

缘何进入

液晶面板行业是一个公认的“吞金兽”,其投入巨大,成本回收期一般长达数年,而且还伴有周期性亏损。正因如此,长期以来,极少有私募资金涉足其中。那么,为什么现在情况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

市场研究机构Displaysearch深圳代表处市场总监张兵认为,让私募基金“改变主意”的首要原因还是液晶市场的回暖。今年4月后,液晶行业开始步出亏损阴影,供不应求的局面成了面板价格最有效的“止跌药”。以7英寸产品为例,今年3月其价格还徘徊在18美元左右,但到5月份的时候就已经升至29美元。产品价格高走直接带来厂商回报提高,也导致了新的产能扩张。但另一方面,面板厂商受到的资金压力却越来越大。

里昂证券科技分析师苏b祥指出,以往面板企业主要通过风投、银行信贷或发行股票来化解基金难题,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这些途径的投入却趋于稳定。早些时候,有面板厂商曾希望联合下游电视厂商共同投资,但利润微薄的平板电视厂商同样缺乏资金。这些矛盾的存在,为私募基金创造了最佳的进入机会。

据了解,私募基金此次与国内面板企业接触,主要意图在于不断攀升的液晶电视面板市场。按照市场研究机构iSuppli的研究报告,2008年全球液晶电视面板的需求量将增加27%,首度超过1亿片,到2015年,达到7.48亿片。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视生产国,提前进行战略布局的重要意义显而易见。

良好的市场前景以及面板厂商客观存在的资金“短板”,极大地刺激了私募基金的投资欲望。而中国地方政府部门对液晶行业的重视,则消除了它们的后顾之忧。

分析人士指出,液晶面板行业具有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特点,能够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十一五规划”中,国家已经把液晶面板制造列为“重大工程”,并计划在2008年之前建设三四条5代生产线,第6、第7代生产线也会在2010年陆续建成。受此鼓舞,北京、上海和广东等地方政府也纷纷规划着各自的生产基地。尤其是广东,在2005年底将液晶产业定为信息产业腾飞的关键棋子后,它专门成立了液晶项目领导小组,并投入9亿元贴息贷款扶持相关企业的发展。

目前,继深圳中华映管和南海奇美两大液晶模组项目实现量产后,深超光电的5代线也在加紧最后建设。这个总投资额为15亿美元的厂子,年设计生产能力为800万片,将在2008年底开始正式供货。深超光电一位不愿具名的高层还透露,在5代线建成后,公司还将兴建一条6代线和一条7.5代线,未来对资金的需求将更加强烈!

利弊兼收

国内液晶面板厂商首次与私募基金接触,并不意味着它们一定能得到资本支援;退一步来讲,就算私募基金成功注入这些企业,其效果也是利弊兼收。

分析人士指出,在正式向国内企业提出询价和拜访要求之前,凯雷、新桥等私募基金瞄准的对象还包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企业。但与后面两者相比较,国内液晶面板制造企业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资产质量都存在明显差距,其国有控股的性质也不利于其他资本介入。

根据已经公开的2007年第三季度财报资料,第三季度来自台湾的二线面板厂商翰宇彩晶净利润达到1.5亿美元,并且它已在2006年完成了前期投资成本的完全回收;同期盈利只有4.2亿元的京东方资产负债率却高达75%以上,而在国内A股市场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它28.7亿股A股的对应市值达300亿元以上,翰宇彩晶15%的股份则只需2亿美元就可获得。

今年9月16日,专注于科技、传媒和电信等产业投资的华平投资集团(Warburg Pincus)斥资2.5亿美元收购台湾中华映管10.2%股权,成为第一家入股大型亚洲液晶面板制造商的私募业者。中华映管董事长林蔚山表示,华平投资虽然是第三大股东(中华映管的前两大股东分别是大同股份、中华电子投资),但它既不占董事席位,也不干涉经营。它的出现对急需资金投资7.5代线的中华映管而言,无疑是场“及时雨”。该事件再次增强了业界对“中华映管与翰宇彩晶获得私募基金的可能性将更大”的判断。

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私募业者在亚洲共筹募了394亿美元收购基金,这些资金需要迅速寻找到投资对象。然而其以追求短期收益为目的的运作方式却让张兵感到担心。

第2篇:商业经济活动范文

一、按照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理性研判招商引资面临的形势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2月3日,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招商引资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强大动力。在我国经济逐步进入全面复苏的关键时期,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以理性科学的态度分析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形势,对于我们掌握主动、抢抓机遇、再创佳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体上讲,我们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多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牢固树立“科学、理性、绿色、效益”的招商理念,创新方式,拓宽渠道,招引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和重大项目落户__。特别是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各种困难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全力招大引强,海螺水泥、雨润肉牛屠宰加工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不断增长,为全面完成“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可贵的是,经过几年的实践,招商引资不仅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而且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惠,解放了各级干部的思想。全市上下初步形成了走开放带动、招商推动、项目拉动发展之路的共识和行动,形成了亲商安商、创新创业、共谋跨越的浓厚氛围。这是我们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提升招商层次、扩大招商成果最为宝贵的财富。

二是自身的问题亟待解决。应该看到,我们招商引资的成效更多是与我们过去比,是在较低层次上的进步,招商引资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擎作用、支柱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招大引强的成效还不够明显,项目的投资规模、科技含量、税收贡献等都相对偏小,我们仍缺少一批对全市经济发展具有带动和支撑作用的重大产业项目和外资项目。招商引资的针对性不够强,对国际、国内重点企业发展方向、投资导向缺乏准确把握,有时还存在盲目出击的倾向。招商引资的形式还不够灵活,专业队伍建设还需要加强,考核奖惩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应当重点思考、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是面临的机遇十分难得。当前,世界经济已经进入到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国家产业调整振兴力度不减,东部先进地区产业梯次转移加快,众多知名企业在西部寻求扩张;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扎实推进,关中——__经济区加快建设,建设20__(__)国际化大都市全面启动,许多项目的摆布已经进入实质阶段,__作为政策聚集、目光聚焦、要素聚合的最前沿,我们在项目、资金和政策方面必将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前不久,赵乐际书记在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上强调,要以泾渭新区和沣渭新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西咸经济一体化,建立健全科学高效顺畅的开发建设机制,推进产业体系融合对接,切实促进关中率先发展。袁纯清省长在参加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我市代表团讨论时,对我们__的招商引资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我们乘势而上、再创佳绩。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和人文优势,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建设20__(__)国际化大都市奠定坚实基础。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正把招商引资摆在经济工作的“龙头”位置,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有力抓手,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变化,积极顺应发展趋势,提升境界、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

二、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

新形势下的招商引资工作,必须着眼于转变发展方式,把质量和效益放在重要位置。全市各级要牢固树立“科学、理性、绿色、效益”的招商理念,坚持产业对接、园区承载、大项目支撑、专业化运作的思路,不断增强招商引资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

一要突出产业对接。产业是招商引资的核心载体。只有突出产业对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一击而中。要加强与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对接,密切关注和准确把握经济运行和产业发展的变化,着眼于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和优化升级,紧紧围绕能化、电子、装备制造、纺织、建材、医药、食品加工、太阳能光伏等支柱产业,扎实做好争取工作,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面、扩大产业群,走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子。要准确把握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趋势,主动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等重要区域、重点行业的联系、衔接,重点筛选一批工业、农业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不断扩大招商引资的领域。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招商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进一步创新理念,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走向招商引资的主阵地,通过引资联合、嫁接改造、项目合作等方式,加强与域外企业的对接,借助外力谋求更大的发展。

二要突出园区承载。园区是新形势下扩大招商引资最有效、最重要的平台。要按照整合资源、提升功能、强化特色、有效集聚的要求,以泾渭新区、彬长旬能源化工基地、高新区、沣渭新区等为重点,加强园区的水、电、路、讯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拉开框架,加快构筑承接产业转移的基地。特别是泾渭新区要按照《关中——__经济区发展规划》和《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的要求,坚持大气魄、大思路、大手笔,认真研究新区的产业项目布局,面向全球广交朋友、广揽客商、广引资金,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产业项目,尽快形成大开发、大建设的良好局面。同时,要积极主动加强与20__的衔接沟通,促成沣渭生态城项目 尽快启动,加快建设未来国际化大都市的特色功能区和新型都市商务中心。要积极引导和扶持县级园区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产业聚集、企业聚集、产品聚集的板块经济。要牢固树立“惜土如金、尽善其用”的观念,根据用途最佳、效率最高、效益最大的原则,统筹安排好园区内各类建设用地,着力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入园行业引导,促进企业节约资源和技术创新,坚定不移地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

三要突出大项目支撑。引进一个大项目,就可以形成一个大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全市各级要始终把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放在龙头型、旗舰型项目上,力争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要对现有的项目进一步进行论证、筛选和包装,加快建立面向全社会的梯级项目库,推出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重点项目。要及时捕捉大企业、大集团的投资动态,摸准投资的潜在意向和需求,精心谋划、适时出击,始终掌握项目引进的主动权。要主动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联系,瞄准世界500强、国内200强、央企和省内知名大企业,尽快找到工作的结合点,引进和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多,有竞争力、支撑力、牵引力的大项目,早日培育和发展一批产值超过50亿、100亿的大企业集团。

四要突出专业化运作。招商引资就是闯市场,既要勇于招商,更要善于招商,以专业化的方式、专业化的队伍开展招商引资。要着力改进方式方法,善于利用会展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招商、产业招商等各类渠道,全面展示我市的特色和优势,提高聚焦度和吸引力。要加强工作研判,尽可能多地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了解投资者或者投资企业的投资需求和方向,对其行业地位、研发能力、管理团队、发展战略全面掌握,建立起详实、全面的招商信息资料库。要增强策划意识,聘请专业人才对项目进行包装论证,把握好切入点和突破口,突出项目的市场前景、投资回报,突出项目生命周期和发展前景,为引进投资、引进人才创造条件。要重视招商队伍建设,大胆重用招商引资的能人、高人、强人,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有针对性地建设高水平、高效率招商引资专业团队,为开展招商引资提供组织保证。

三、扎实开展“三新”主题教育活动,全力打造宜商亲商的良好环境

环境是一个地区的支撑力和保障力,是吸纳各类要素的>,!机关干部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中、省、市的决策部署,认真学习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知识和要求,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着力提升思想境界、优化机关效能、提高服务水平,以实际行动确保20__年各项任务落实,迅速掀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热潮。上面,合元同志已经就这次活动作了具体安排。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委的要求,扎实开展“三新”主题教育活动,坚持领导带头,周密安排部署,强化督促检查,注重工作实效,着力打造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投资环境,真正在我市形成物流、人才流、资金流竞相涌流的“洼地”效应。

一要为项目引进服务。要注重宣传造势,着眼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大力宣传__的人文、资源、区位等优势,让更多的人了解__、聚焦__、投资__,为招商引资工作营造浓厚氛围。要提升市民素质,教育干部群众增强文明素质和环境意识,努力营造亲商、扶商、安商、富商的人文环境。要进一步修订完善招商引资各项激励机制和优惠政策,最大限度的为客商提供方便,表现出我们__人求发展、重客商的诚心实意。要大力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围绕土地、环评等重点工作,尽可能地减少环节,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建立客商投资的“快速通道”,主动热情地为项目落地搞好服务。

二要为项目建设服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包抓领导要经常深入项目建设一线,与客商常联系、勤沟通,了解具体情况,帮助解决问题。特别是对重大投资项目,要组建专门的工作班子,跟踪问效、全程服务,确保项目建设进度。要结合平安__建设,进一步加强对投资企业周边治安环境的治理,严厉打击威胁客商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重拳出击强揽工程、阻挠工程建设的黑恶势力,使投资者“投资放心、工作宽心、生活安定、财产安全”。要加大对投诉案件的处理力度,对企业和投资者投诉的各类问题,有报必查,查实必纠,严肃处理,绝不姑息,为客商提供温馨、舒适的创业和发展环境。要通过有效的项目跟踪,保持与投资商的长期交流,促进有意向的在谈项目及时签约,促进已签约项目迅速进场、加快建设进度和及时竣工。

三要为项目生产服务。要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坚决打击坑蒙拐骗、偷税漏税、假冒伪劣、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破坏经济秩序的行为,努力为投资者营造公平、公正、合理、有序的市场环境。要提高行政执法的公开性、透明度,多服务、少添乱,维护好投资者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坚决杜绝对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等现象,切实做到寓执法于亲商服务之中,显文明于安商助商之时。要建立健全优化投资环境长效机制,实施投资环境专项评价制度,组织外商、民营企业家和个体工商户等各界人士,对投资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严肃查处破坏投资环境的典型案件。要积极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和维护政府信用,对客商承诺的事项,只要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必须认真兑现,增强政府公信力,真正以诚信引资金,以诚信聚人气,以诚信促发展。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招商引资任务落到实处

抓好招商引资,关键在领导,根本在落实。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扎扎实实把招商引资的各项 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第一,招商引资是一项指标实、任务硬的工程,要注重落实责任。各县市区、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尽快把招商引资任务层层量化分解落实下去,做到人人肩上有指标、有责任、有压力。各级各部门的主要领导同志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既要坐镇指挥,又要带头走上招商引资工作的第一线,搞好协调服务,帮助落户企业或项目单位解决实际困难,做到重要客商亲自接待、重要项目亲自洽谈、重要问题亲自解决。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招商责任,加强分工协作和信息沟通,形成招商合力。招商引资工作一线的同志,必须把项目牢牢抓在手中,与企业、客商保持紧密联系,积极落实政策,千方百计做好服务协调工作。

第二,招商引资是一项综合性很强、协调任务重的工程,要注重提高能力。新的形(来源:文秘站 )势下,我们抓招商、引资金的能力也要同步提升、及时跟进,防止出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度解读招商引资的有关政策和国家产业发展方向,详细了解本地的资源情况、优势产业、投资成本等要素,善于在政策中发现机遇、抓住机会,做招商引资的行家里手。要加强统筹协调,着力把相对独立的部门工作统一到重点招商项目上来,妥善解决项目从策划到审批、从筹建到投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增强创新意识,敢冒风险、敢担责任,大胆运用金融和市场手段,破解难题、打开局面。

第3篇:商业经济活动范文

摘 要:翻译与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翻译的商业经济价值在翻译史上很早就有体现。目前企业外宣翻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译策略、翻译技巧等方面的探讨,而对其商业经济价值的研究较少。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翻译经济价值研究现状,从翻译学、政治经济学、语言经济学角度,对翻译的商业经济价值在理论层面进行了探索,最后结合企业外宣翻译实例进行分析,以期丰富企业外宣翻译研究的理论和实践。

关键词:企业外宣翻译;商业经济价值;企业形象;企业介绍

一、引言

企业外宣翻译是职业英语教育与应用翻译经常要面对的问题。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鹇缘氖凳,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快“走出去”的速度,企业对外宣传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企业对外宣传的目的是在海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最终是企业产品为海外消费者所接受。企业外宣翻译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如何实现企业外宣的经济价值,因为翻译稍有不慎,就会错译误译,损害企业形象,影响企业声誉,造成经济损失。“一条标语,吓走外商”并非耸人听闻的个案;出口商品的译名造成产品滞销,甚至影响企业形象的事例屡见报端。对企业外宣翻译的商业经济价值进行深入的研究,对职业英语教育与应用翻译在理论和现实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回顾

翻译随着人类语言的产生而出现,并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而繁荣。在中国,很早就存在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翻译活动,比如:

“从西汉起,中国就有译长、译使从徐闻(今广东海康县)、合浦(今广西合浦县东北)出海,与应募的人航行在南海和印度洋上,同外国通商。”

从这一考据来看,从西汉开始,中国就出现了为经济贸易服务的翻译活动。翻译是不同语言的国家、商人进行经济贸易的语言桥梁。几乎所有国家,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都离不开语言翻译服务。

国外学者Liebesny在1958年3月5日于伦敦举行的科技翻译学术会议上作了题名为“翻译经济学(Economics of Translation)”的发言,首次正式提出“翻译经济学”这一个命题。后来有学者用一些经济学理论解释某些翻译现象或翻译问题,如分析文学翻译的经济学价值,探讨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在职业译者、语言服务提供商及译者培训机构中的应用。

对中国来说,翻译的作用不仅限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翻译在中国经济建设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与翻译人员的贡献密不可分。引进外企,需要翻译为他们提供语言翻译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首先要解决的是语言沟通问题。开放型的经济需要大量的外宣翻译人才,企业外宣翻译对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在国际贸易中,频繁遭遇反倾销,原因之一是对贸易对象国的相关法律制度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高水平的法律翻译人才。企业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需要清楚认识目的受众的语言文化,明确企业外宣翻译的经济价值,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从而实现翻译中的价值增值。比如影视企业引进海外影片,需要对字幕进行翻译。电影字幕的翻译问题屡见不鲜,对电影的商业经济价值影响很大,有时候连电影片名的翻译都出现问题,对电影经济价值的影响可想而知。

从以上综述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对外宣翻译的经济价值研究较少,而国内学者虽有涉及,但是缺少理论支撑,而且鲜见研究企业外宣翻译的商业经济价值。

三、理论基础

在西方的翻译理论研究中,学者们常常将翻译价值和翻译功能放在一起,很少将翻译价值从翻译功能中独立出来进行专门研究。Chesterman在论述翻译规范中的道德规范(ethical norms)时将翻译的价值分成了4类,分别是晓畅(clarity)、真实(truth)、信任(trust)和理解(understanding),他们构成了道德规范的4个价值标准。Nord认为,价值系统受到文化规范及传统的限制,原语文本作者的价值观可能和译语文本的接受者的价值观有所不同,由于表情功能类文本以发送者为取向,所以在翻译表情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类文本时,需要根据原语文本的文化价值观进行表情功能的翻译;而感染功能(appellative function)类文本以接受者为取向,所以翻译时以译文价值系统为主。例如,如果我们想让顾客购买某个产品,我们要根据顾客的实际需求,或揣测顾客的需求,在描述该产品的质量时假设其在顾客的价值系统中具有能满足顾客需要的价值。Toury认为,翻译的价值由翻译的两个原则构成,他们是翻译的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和翻译的充分性(adequacy)。

语言经济学认为语言具有价值、效用、费用、收益等经济特性。语言的经济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在宏观层面,语言在不同时期的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使用频率、所得到的评价、相关语言政策不尽相同。不同时期的同一种语言,其经济价值会有差异。同一时期,不同语言的经济价值有所不同。在微观层面,语言通过其交际功能,满足了语言使用者的预期,为语言使用者带来经济效益或产生经济效应。具体来讲,语言通过其所表达的意思,使得经济交往双方达成共识,产生协同效果,并实施相应的经济行为。就翻译来说,使用不同语言的经济行为主体发出语言符号(原文),译者将其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符号(译文)并提交给接受译语经济行为主体,这时的翻译的经济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翻译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译文读者对译文的理解程度以及译文的使用人数和频率。

四、实例分析

企业外宣翻译主要指的是对企业对外宣传资料的跨语言的语际翻译。企业宣传文本一般指的是企业对受众宣传企业时所使用的语言文本,如企业介绍、企业广告、商标品牌名称、产品说明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企业年报等。企业对外宣传文本信息含量丰富,包括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企业规模、企业生产、销售、研发等多方面信息,其宣传的最终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企业及企业的产品,并说服潜在消费者购买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

企业外宣翻译对企业形象的建构和传播非常重要,是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桥梁。优秀的企业外宣翻译能给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比如企业介绍,其语言特点是简洁、精炼,让读者以最低的成本(获取信息的时间及精力)最快的速度获取信息,语言既要包括有关企业的实质性的信息,还要体现出其感染功能,具有自我推销和鼓动性。中国和英文国家在文化价值观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使得中西方企业在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宣传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中国的企业文化中,人们对一个企业是否优秀的判断之一是,该企业是否获得各种“先进......”,如“先进模范”、“先进集体”,各种“进步奖”、“优秀奖”等。所以,在中文的企业宣传中,几乎都将企业所获得的各种奖项作为企业的光辉历史和企业实力的证据进行大力宣传。但是,在西方的文化中,企业制度里并没有类似中国的各种企业奖项,企业重点宣传的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翻译时,如果忽略了读者的价值观差异,将中文的全部信息逐一翻译成外文,并不能引起外文读者的兴趣,更无法说服外文读者进一步了解企业的欲望,进而做出购买产品的行为。这样的翻译,翻译的经济价值无法实现。比如天业集团官网上的关于该企业所获得的荣誉的英文介绍:

Enterprise honour for Tianye: Four-Good Leadership; May 1st labour certificate; The National Innovative Enterprise; The Five-Star Copmany of China’s Industry On Fulfill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Demonstration Enterprise On Brand Cultivation of The National Industry;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Management System Standards Implementation Of Pilot Enterprises; The National Implementation Of Performance Mode Of Advanced Enterprise; The National Advanced Group Of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企业所述以上这些奖项,即便是中国读者,也不一定全部都知道,更不用说外文读者了。笔者在100多位大学二年级的来华留学生中进行了调查,没有一位留学生能够全部理解这些奖项,大部分留学生几乎不明白这些奖项指的是什么。而且,该段翻译还存在一些低级语言错误,“The Five-Star Copmany of China’s Industry On Fulfill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中“公司”的英文拼写有误;介词“of”的大小写不一致,前面都是用小写,后面首字母大写。这些低级的语言错误让读者对公司的形象大打折扣。为了有效的推广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微观层面字母书写及单词拼写,到宏观层面的不同语言的语言文化价值差异,翻译时都必须一一关照。因为,企业对外宣传文本以接受者为取向,所以翻译时必须以译文的文化价值系统为参照。

企业对外宣传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推广企业的商标品牌,构建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商标品牌名称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商业经济价值,在进行商品品牌名称翻译时,翻译的商业经济价值非常明显。准确、优秀的商品品牌名称及其翻译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反之,则可能导致企业的产品滞销,产生亏损。正如美国学者艾?里斯所言:“一个译名的好坏,在销售业绩上有千百万美元的差异”。

以Coca-cola的翻译为例,其最初进入中国市场时以“口渴口蜡”等为品牌译名,给人的感觉是干涩无味,难以下咽,有可能使人们对其产品产生不好的印象,其市场反映不言而喻,最终导致Coca-cola在20世纪20年代刚进入中国市场不久,就失败而归。但是,后来Coca-cola卷土重来,将其翻译成“可口可乐”,不仅在发音上与原语高度统一,在意义上也是内涵丰富,赏心悦目,给消费者许多美好的联想,传递良好的企业形象,最终在中国市场取得巨大成功,其翻译的经济价值实现了巨大的增值。再如中国著名的“白象”牌电池,翻译成“White Elephant”就出现了问题,“白象”意喻“吉祥如意”,而“White Elephant”在英语文化中指的是“没有价值、昂贵又累赘的东西”。

五、结论

企业外宣翻译涉及语言学、翻译学、经济学、营销学等多学科。成功的企业外宣翻译能够帮助企业在海外市场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协助企业宣传其产品,开拓海外市场,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是,如果翻译稍有不慎,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形象,甚至肯能影响到国家形象。因此,深入研究企业外宣翻译的商业经济价值,不仅对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及“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对外宣传和企业形象对外传播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当今的职业英语教育与应用翻译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马祖毅.中国翻译通史(全五卷)[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2]刘先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企业翻译[J].上海科技翻译,1994(01).

[3]田国立,孙斌,荣晶.区域经济发展与翻译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J].河北学刊,2014(04).

[4]刘卫红.经济建设视域下外宣型翻译人才培养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1).

[5]顾维忱.论法律翻译人才在涉外经济中的作用[J].河北学刊,2011(04).

[6]兰美卓.从语言经济价值角度看企业对外宣传资料翻译策略[J].中国商贸,2011(09).

[7]项东.翻译中的价值增值[J].中国翻译,2014(05).

[8]李颖.网络影视字幕翻译的策略分析及价值定位[J].电影文学,2012(02).

[9]田路.论英语电影片名翻译中的信息传达、审美艺术及商业价值[J].电影文学,2009(15).

[10]马云霞.语言在国际交往中的经济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11]艾・里斯.刘毅志译.广告攻心战略--品牌定位[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1.

[12]Liebesny, F. Economics of Translation [A]. In Aslib Proceedings [C]. 1958.

[13]Ginsburgh, V., S. Weber and S. Weyers. The economic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Some theory and evidence [J]. Poetics, 2011(3).

[14]Chan, A. L. J. Moving up the value chain?[J]. Translation Spaces, 2014(1).

[15]Chesterman, A. Memes of Translation: The Spread of Ideas in Translation Theory[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12.

[16]Toury, G.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 [M].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2012.

第4篇:商业经济活动范文

早在上个世纪民国时期,王孝通先生就在著名的《中国商业史》一书中提出:我国早在“神农、黄帝之间,商业规模已备。综计世界诸国,惟埃及开国,较我为先;他若希伯来、腓尼基、巴比伦等,世所称为商业发达最早者,犹俱在我国之后;至如近世著名商业国之欧、美诸邦,当时商业,尚未萌芽。”

由于商业文明发展的最直接结果必然是早期商业城市的繁荣,而近几十年来的城市考古学已经证实:中国不仅是世界上商业城市出现最早的国家之一,而且,一直到明清时期,中国商业城市发展远远领先于世界。所以,把华夏文明简单概括为农业文明的观点,是不符合华夏文明客观情况的。纵观中国古代商业文明催生的商业城市,两汉时期的西安、洛阳等都城代表了世界商业城市的最高水平,唐宋以后的苏州、成都、扬州等地方城市的商业繁华,也远远超出了同时代的西方商业发达国家的任何城市。扬州是中国古代地方商业城市中的杰出代表,通过对古扬州地区和城市商业生产活动、特点的分析,对于探寻中国古代商业文明发展的轨迹和特点,全面而客观地切近华夏文明的多元化本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古扬州地区及城市商业生产活动

古扬州地区商业生产活动发达,是古代扬州城市商业繁荣的历史背景。扬州地区自古“俗好商贾”,形成了独特的地域商业人文景观。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古代江淮地区“俗尚商贾,不事农业”,这是古代扬州地区和城市商业文明的基础。

《旧唐书》卷五九《李袭誉传》称:“江都俗好商贾,不事农桑”,另据杜佑《通典》的扬州卷《风俗》中说:“扬州人性轻扬,而尚鬼好祀。每王纲解纽,宇内分崩,江淮滨海,地非形势,得之与失,未必轻重,故不暇先争。然长淮、大江,皆可拒守。闽越遐阻,僻在一隅,凭山负海,难以德抚。”

扬州好商贾、不事农桑的生产结构特点,并非是该地区农业耕作不发达,恰恰相反,扬州地区拥有极为灿烂的农业文化历史。据张之恒在《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一书中的考察:龙虬庄遗址从第8层至第4层都发现人工栽培稻遗存,而从第8层至第4层栽培稻则从原始型向成熟型发展,这说明龙虬庄文化发展的1000余年间稻作农业是持续发展的,以稻作为主体的农业经济逐渐成为江淮东部地区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而且,稻作农业贯穿整个江淮东部的新石器时代。

扬州地区俗好商贾的地域人文特征的形成,与发达的农业生产直接相关。一方面,相对于农业生产活动而言,商贾行为无疑是一种“只消费、不生产”的活动,本地发达农业提供的足够数量的剩余粮食,是商贾活动得以顺利展开的一个重要条件。历史文献也表明,”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饥馑之患。……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干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另一方面,学者童恩正对于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和印度等世界上最早文明发展地区的研究表明,唯有以谷物栽培为主的农业,才能提供足够数量和富有营养的食物,使人口增加,定居得以实现,并能提供一定的剩余产品为社会分化的基础,从而促进文明的出现和国家的形成。扬州地区稻谷栽培农业,不仅完全有能力提供足够数量的粮食,而且可保证人口增加和定居得以实现的营养,这是扬州商贾活动盛行的另一个重要条件。

二、从中国商业发展历史的规律和特点来看,古扬州城市正处于中国商业活动开始由北向南转移的关键时间和关键地域。

一方面,周长山在《汉代城市研究》中指出:“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都在经历着巨大变化。随着铁器的应用,农业和商业的分离,推动了城邑的进一步发展。”“城邑的扩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商业的发达,城与商品交换的场所――市日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城市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感受日深的客观存在。”

另一方面,王孝通在《中国商业史》中认为,“春秋之商业,可分为二期:第一期为黄河流域之商业,第二期为扬子江流域之商业,故其时强国之势,亦由北而趋南”,即春秋初期,中国古代商业以北方黄河流域最为发达,这和学界长期坚持的北方黄河文明在早期最为发达,而南方长江流域经济相对落后的观点完全一致。但是,到了春秋晚期,中国商业活动的繁荣出现了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南移的情况,“吴、越皆扼扬子江之口者,故其势渐强,然而所谓春秋之趋势,由北而趋南者,盖由黄河趋扬子江,又由扬子江上流趋于扬子江下流,岂非随商业之趋向而进行乎?”也就是说,中国商业经济活动发展的规律,是北方发展在前,南方发展在后,具体而言是从黄河流域逐渐转移到了扬子江下游地区。

从时间上看,春秋末期正是扬州城市的发生期,在地理区域上,扬州位于吴越国统治的扬子江下游,因此,可以推测扬州城市原始形态就具备了良好的商业活动基础。这也可以说是此后扬州城市商业形态占据主导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从扬州地区所属国家盛衰与商业发展的关系上看,扬州地区应该有过相当发达的商业活动。

扬州城最初为吴王夫差所建,后来被越国灭掉,其直接原因固然在于诸侯之间的军事斗争。但是,另外一个方面,与商业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仅仅依靠政治阴谋和穷兵黩武是不全面的。

据王孝通先生观点,“越之兴也,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虽由勾践卧薪尝胆之功,实系计然经营实业之力。”“吴、越之兴亡,率由于商业,商业之于国,关系大矣。”按照这种说法,越国灭掉吴国,与越国强大的经济力量直接相关,而越国经济又以商业活动最为突出,这里不得不提到中国商业发展的两个鼻祖级人物,一个是王孝通先生所说的计然,另一个则是人人皆知的范蠡。前者“尝南游于越”“长于牟利”,后者更是充满商业经营智慧,被尊称为陶朱公,民间则常常称之为财神爷。从越国商业经济发达乃至消灭吴国的情况来看,扬州城在属于越国期间,受到越国商业经济活动影响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四、古扬州城市的商业文明,早在吴王刘濞时代的盐业生产活动中,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

扬州的盐业活动究竟开始于何时,尚需要学界进一步考证,但是,扬州在汉初吴王刘濞时期,盐业发达已经著名国内倒是不争的事实。据《史记・吴王濞列传》记载:“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力富饶。”而韦明铧《两淮盐商》一书则说:“刘濞最重要的政绩有三,即铸钱、煮盐、造船。这三大产业,使得当时吴国的强盛 成为天下之首。”对于吴王刘濞时期的盐业经济为其带来的巨大财富,黄仁宇先生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里通过分析“七国之乱”的原因,有这样一个非常独特的看法:“实际上还有一个原因,则是吴国处于长江下游,煎矿得铜,煮水为盐,吴王即利用这商业的财富,减轻并替代人民的赋税,因之得民心。他又收容人才,接纳各地豪杰。”由此可以证明吴王刘濞时代,利用盐业积累的财富使国力富强。扬州作为吴国的都城,其商业繁华由此可见一斑。

由上可知,早在扬州城市的原始形态时期,不仅具备充分的商业发展的条件,而且,在原始形态的末期以盐业为标志,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城市商业活动中重要的内容。

二、古扬州城市商业文化的特征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形成了以务农为本的价值判断体系。经商则与社会正统道德观念相违背,公开言利的功利观念尤其违背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道德教条。因此,从商还是务农,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生产活动方式,而被赋予了道德价值意义。

扬州城市原始形态时期,商业活动相当发达,较早凸显了言商重利的社会风尚,并在道德观念上获得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由此形成了与传统伦理教义中重农抑商不同的道德价值观念体系。这既是商业生产结构形成的必然特征,同时,也是扬州都市文化不同于农业文化的差异所在。这正是扬州都市文化原始形态的第一个重要特性。其原因在于:一方面,马克思在考察古代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时指出,城市位置的选择有一定的条件,城市只有在对外贸易特别有利的地方,或者在国家元首及其权臣需要用自己的收入(剩余产品)换取劳动而把它作为基金支付出去的地方才能形成。虽然吴王夫差开凿邗沟的主观目的在于军事运输,但是,邗城不仅没有发展成为纯粹的军事城市,相反,邗沟在沟通南北运河水道之后,使扬州成为国内日趋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这在客观上大大刺激了扬州城市商业文明形态的发展。另一方面,一般而言,一座城市的兴起,往往是在这一地区农业相当发达,有了足够的粮食剩余可以满足手工业者等非农业人口的供应之后,才会在交通便利、人口聚集的地方产生城市。从地理资源条件上讲,邗城阶段的扬州,是非常适合这种城市发生模式的。

扬州的好商贾之风,导致了扬州城市与中国传统社会主流不同的道德观念。这里可以通过扬州对于历史上两个重要人物夫差和刘濞的道德评判看出。

第5篇:商业经济活动范文

我国农业具有地域性强、季节性强、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低、生产者分散且综合素质较低四大特点,使得农业内在地具有较大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进出口风险、政策风险等。“具体到农产品流通,是一个小生产和大市场矛盾状态下的市场环境。”聂林海表示。

商务部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李鸣涛认为,农民基于长期的养、种、植的生产形态,形成了固有的农产品流通现状。它必然要经过一个集和散的过程,最后到达消费者的手中。在李鸣涛看来,这个过程是一个多环节,分散的市场形态,存在很多的弊病,例如信息传递时间长,产和销的信息脱节,也造成了终端感受到农产品价格的飙升。

如何才能解决这种信息不对称问题?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认为,电子商务能够消除经济活动中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时间、空间的障碍。因此,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将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化的步伐,促进农产品高效流通。

聂林海亦认为,农产品卖难问题已困扰中国多年,而究其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导致农民盲目生产,建立全国农产品的商务信息服务平台可以通过各方信息的对接从而促进农产品销售。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可以通过该平台后台进行信息整合,通过对大数据分析挖掘以后,做到提前预警,让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尽量减少供需矛盾。

国家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市场流通处处长张国同时表示,农产品信息市场的建立,有利于将信息转化为财富,农业部与商务部已经在此方面有所合作。农业部已在全国建立9家农产品国家级市场专业试点,欲令其成为科技会展中心、物流供应链中心、规范化中心,以其为范本带动市场走向。农业部还在部分国家级市场建立拍卖市场,以竞拍的方式为生鲜农产品定价,并利用期货市场,以市场手段解决价格问题。

春江水暖鸭先知。事实上,近年来,国内涉农电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据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统计,2010年至2012年,农产品的网上交易额大幅增长,以淘宝网为例,2010年、2011年、2012年分别为37.35亿元、113.66亿元、198.61亿元,预计2013年、2014年分别达到500亿元、1000亿元。

第6篇:商业经济活动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策略

一、电子商务概念的阐述

什么是电子商务?指的是通过电子数据在网络上进行商业交易为主要内容的全新商业模式。电子商务的出现,进一步拉近了全球各国消费群体的距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全球性等多个特点,在商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改变了现实生活中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对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多个应用

在传统的贸易活动中,存在着工作繁杂多变、环节多样等多个缺点,并且活动的效率不高,需要的活动周期长,在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浪潮中越来越不适合国际贸易本身业务的需要。和传统的国际贸易相比,电子商务本身通过互联网将交易的双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业务本身的各个操作流程转移到了网络上,使得商业业务进行地更加地便捷,电子商务在贸易活动中的各种应用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点:

1.寻找商业上的合作伙伴

寻找商业上的合作伙伴是开展重大商业贸易最基本的前提,可以说是贸易活动进行的方向,相比传统的国际贸易活动,电子商务在寻找商业合作伙伴的过程中,更加节省了原先所需的人力或者是物力等多项投入,为活动节约了一定的资金成本,而且利用电子商务的同时,商业活动也不受时间以及地点等多个要素的制约,各个国家之间的商业业务的进一步扩展更加实现了足不出户的效果

2.业务的交谈和支付

对于业务的交谈,作为每一笔国际业务的重要环节,在电子商务上更加实现了方便和快捷,交易成功与否更加重要的是依仗交易双方之间的交谈,通过网络可以直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以及确定,使得时间和空间上的不足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弥补,异地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并且借助电子商务,交易双方可以通过彼此的银行账户实现一对一的网上金额的汇入和支出,并且随着未来网络的不断发展,在进行电子商务的金额汇款方面将会越发凸显出优势。

3.对交易进行综合管理

在传统的国际商业贸易中,交易的进行需要相应的纸张式的合同确认,而借助电子商务的优势,交易双方可以通过彼此的邮件进行网络上的交易管理,进一步做到交易的无纸化以及便捷化,在从事贸易活动的企业中可以更加直接地通过网络和银行的服务端口进行有关商业活动的电子数据以及相关票据的出示,对国际贸易活动中出现的违法行为或者是索赔等活动可以进行相应的处罚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大大节约了商业活动在交易的各个过程中中所需要耗费的时间以及资金上的损失。

三、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对于传统的贸易活动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商业活动的进行,使得传统的商业活动受到了挑战。电子商务对于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贸易活动在各个业务流程发展了改变

在传统的贸易活动中,交易双方主要是通过纸面上的各个宣传,而相对于电子商务来说,它使得国际贸易中的各个流程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在商业活动交易之前,买卖双方可以通过网络找寻自己心目中合适的商品或者是相应的服务,寻找适合自己的贸易合作伙伴,在交易的过程中,不用限制于地点和时间,可以进行第一时间上的交流,在合作谈成以后,可以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或者是相应的合同形式进行合同的签订,并实现交易单据的传递,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国际贸易活动的各个商业流程得到很大的减少,促进了交易的完成,实现经济的更快发展。

2.促进商业经营主体发生转变

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传统的商业主体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转变,有最初的公司主体逐渐演变成组织或者是个体的存在,虚拟公司的出现实现了单一公司中不可能完成的市场职能,在贸易活动中更加有效地向消费者便捷地提供必要的商品以及相应的服务,并且通过更加方便的渠道寻找适合本身发展的资源或者是组织,实现经营主体的变化,由此适应经济活动中瞬息万变的贸易环境,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在贸易业务多向发展的过程中,促进了国际贸易活动中相互合作,资源共享的作用,使得经营的主体得到本质上的改变,超越了原本传统贸易的局限,形成贸易主体的多向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3.国际贸易本身的经营管理方式发生变化

电子商务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商业活动,和传统的贸易活动相比,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贸易的经营管理方式,逐渐演变成现代化的商业服务,并为国际贸易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实现跨国之间资源以及生产各个要素之间的合理配备,使得商业市场本身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使得原本单一的物流贸易方式得到改变,实现了以物流运送货物为基础,实现资金和信息两个方面的更好融合,基于网络技术为最主要的基础,实现业务等多个方面的报关以及商检等活动的进行,实现信息的多渠道发展,更好地展示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为商品制造商以及贸易活动提供良好的帮助,促进商业活动成交后的各项经济活动的进一步进行。

四、应对电子商务的影响,我国应当采取适当的策略

1.加强信息的基础性建设

电子商务的发展主要是以完备的信息设施为依据,所以在进行国际贸易活动的基础上,我国必须注重建立良好的信息系统,在21世纪经济发展的潮流中,信息缺乏被认为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局限,必将成为国家经济未来发展的瓶颈,我国的信息系统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是处于较为落后的局势,对于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有利于我国在未来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取得先机,把握住未来经济发展的机遇,使得现有的网络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以及利用,在原有的贸易基础上打破传统行业的管理理念,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节省贸易活动中的各项经济费用。

2.加强社会各个阶段对电子商务的认识

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对于电子商务的深刻认识对于我国商务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进行电子商务贸易活动的同时,政府的引导以及支持显得非常重要。在我国,群众对于电子商务的认识还是处于初级的认识阶段,对于信息化的意识显得比较淡薄,因此对于全球经济带来的各种冲击在认识上也处于不足和模糊的阶段,政府必须在进行国际贸易活动的同时,需要注重对电子商务的宣传,使得我国群众对电子商务的认识能够达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性作用,使得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加强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实现电子商务在国家中的普遍性和可实施性,在发展本国经济实务的基础上,进行国际贸易活动,提高电子商务等商业活动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加强电子商务概念和操作等多个方面的宣传,促进经济的多方面发展。

3.加强国际间经济的合作和进一步对话

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的发展得到了长处的进步,促使国际贸易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各个局限,进一步加快了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在国际贸易的商业交易中,需要进一步认识到电子商务所带来的冲击,加强国际间各个国家之间经济的进一步交流,在对话的基础上发展本国的经济,促使电子商务的全球化发展,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各个国家之间进行经济上的充分协调,制定合乎本国经济发展的相应法规,使得本国电子商务得到正确的发展,本国的经济走向正确的道路,同时,国际贸易之间的经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学习到先进国家的发展理念,在本国技术缺乏的劣势下,充分借鉴和了解,促使本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错误,作出更加明确的决策,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五、结束语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我国乃至国际之间经济所带来的冲突是显而易见的,我国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电子商务进行正确性的引导和政策上的支持。本文从电子商务的定义出发,对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进行全面的概述,并提出良好的建议,望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健,游桂方.试论国际电子商务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经济问题.1999.8.

[2]刘全利.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发展的思考.商业经济研究.1999.5.

第7篇:商业经济活动范文

摘要:在当代,气象灾害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极大,管理气象灾害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成为当务之急。管理气象灾害着重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旅游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的发展,体现为针对气象灾害而转变经济管理视角,本质上以把握减灾经济来管理气象灾害。

关键词 :气象灾害管理;国家经济发展;减灾经济

气象灾害管理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对和谐社会构建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认识气象灾害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

1.气象灾害对国家经济发展损失的必然性

在我国,洪涝、干旱、热带气旋等气象灾害每年造成的损失占整个自然灾害损失的70%左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6%;而与气象条件有关的水土流失、泥石流等生态环境灾害的损失更是难以统计。这些由极端气象现象引起的灾害虽然发生频率不高,然而危害性极大,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忽视。如,1998年夏季全国大部地区暴雨频繁,全国暴雨洪涝受灾面积达3.3亿亩,成灾面积2.07亿亩,受灾人口1.86亿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550.9亿元①。因此,气象灾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巨大,损失程度惊人。

气象灾害造成的国家经济损失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直接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房屋、设备、道路交通、通信和其它工程设施损坏,工厂、企业、商店因灾停工、停产和停业等。二是由此间接引起的损失,如农产品减产给农产品加工业和轻工业造成的损失,交通设施毁坏给工厂企业造成产品积压、原材料供应中断等。

2.气象灾害管理对国家经济发展损失的弥补

气象灾害影响国家经济发展是相对待的。从经济损失的必然性来看,气象灾害必然会带来经济损失,不利于经济发展,这是确定无疑的;但从经济损失程度上而言,对气象灾害的有效管理会大大减少经济损失,从一定意义上讲(逆向思维考察)则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进而能够确保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如,1949年至2006年全国仅以主要江河防洪直接减灾经济效益达3.5万亿元,防洪减免粮食损失5.83 亿吨,年均减免粮食损失1023 万吨。建国后黄河中下游岁岁安澜,直接经济效益在3600亿元以上。每年平均抗旱浇地面积4.71 亿亩,年均挽回粮食损失3941万吨,每年减免农作物经济损失837亿元。②

3.转变气象灾害管理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过去管理学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如何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发展理念来减轻天灾人祸的发生。前瞻性地研究人们现有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被损害的问题,即所谓的及时调整人们的生产方式以适应整个自然系统的有序发展,通过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增强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助于实现经济增长。这种通过以调整生存方式的形式来实现经济增长的管理旨在寻求经济发展进程中灾害损失的最小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在注重环境恶化与灾害问题时追求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

气象灾害管理确保经济发展的主旨就是根据气象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预先安排生产经营活动,或者依据气象服务提供的信息,对已经或未发生的气象灾害及时采取减灾措施,趋利避害,减少经济损失,提高经济效益;与此同时,注意利用气象资源推动经济增长,但必须对环境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等等。这些都是旨在转变气象灾害管理对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

二、管理气象灾害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1.气象灾害管理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宏观析理

气象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极大。气象灾害对于国家资源配置、经济生产活动、民众生产生活、消费行为以及社会生产总成本和经济效益核算上有着基础性的、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气象灾害管理对经济的发展影响主要表现在一定的时空上,不同的时空拥有不同的气象资源,气象灾害的发生也与此对应的气象资源相关,也对相应的区域经济发展造成影响。

因此,对气象灾害要因势利导,为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既要注重及时投资建设防御性基础设施,利用先进科技化险为夷的硬实力,又要注重气象灾害管理,通过预警、判定和科学处理,变不利为有利的软实力。

2.以减灾经济来管理气象灾害

随着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一方面经济对自然环境变化的依赖程度增强,另一方面气候和天气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日益增强。这不得不使我们从逆向的思维来理解气象与经济的关系,二者的关系包含着气象灾害与国家经济发展。其中对气象灾害的防御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利用较少的经济代价来挽回巨大的经济损失,本身也是经济发展的科学决策。也就是说,增强社会的防灾抗灾能力、减轻气象灾害和增强适应当地气候的能力,是因地制宜发展国家经济的内在要求。

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可分为两类,一是工程性措施,是防灾的基础性工作,即政府组织修建各种防灾抗灾工程;二是非工程性措施,即为充分发挥防灾工程性措施的作用,充分利用现有物质和人力条件而采取部署气象水文预警预报、防灾教育、灾区保险、灾害应急管理、法制等措施。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后者越显重要,因为它能更有效地建立形成社会性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使防御灾害的工程性设施发挥更大效益,并有效地保证在灾害发生时减轻灾害损失,保护群众生命安全。

3.气象灾害管理与国家经济部门的发展

管理气象灾害着重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经济等的发展,体现为针对气象灾害而转变经济管理视角,本质上考察对气候资源是否充分考虑和合理利用。

(1)气象灾害管理与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经济是人力资源、土地资源和气象资源不断实现优化结合的产物,其中气象资源的影响力相当大,因为不同的气候资源配置既影响农作物总产量,又影响农产品质量,在自然状态下还决定着农业种植制度。农业经济生产需要利用一定的时间长度和空间范围对气象(灾害)进行研究积累,并与气象灾害程度相适应,才能确保农业经济的生产发展。因此,气象灾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经济生产制度、生产规模及其产量等。如,为了迎战干旱气象灾害,陇东南天水市渭河谷地广大农民依据物候特性及生态气候相适应的特点,多年在实际生产中创造性地引进了大蒜套种玉米模式,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增加了单位土地面积经济收入。这种对气象灾害的有效管理,充分利用气象变化之理来提高经济效益,为规模发展农作物生产,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增加农民收入的做法,是极其可取的③。

(2)气象灾害管理与工业经济发展。从管理气象灾害的角度出发,气象灾害可能对一定区域的经济转型起到刺激、催化作用,如对工矿企业的经营范围、生产规模提出挑战。气象灾害对人类生产活动具有广泛影响,许多工业生产,包括生产活动的正常开展、生产质量、生产效率、生产成本和生产安全等都会受到气象灾害的制约和影响。由于各工业部门对气象依赖的程度不同,其制约和影响程度亦有较大差别。

工业经济生产要长远考虑高温、寒冷、暴雨、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影响,见天行事地调整生产。如对电力事业,要考虑气象灾害频发,可能打破电力总量生产和消费的平衡关系,会影响社会经济生产和社会活动秩序。目前,气象灾害严重影响一些地区的投资环境,制约易灾地区的经济发展。如在大范围旱灾频发地区,重要工业和需要消耗大量用水的工业就难以发展。

(3)气象灾害管理与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开发与一定地域的气象因素有着密切联系。除了考虑季节性和天气性的气象条件,就要将气象灾害程度作为重要指标之一。因为旅游地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必须放在第一位。如选择到高纬度、高原地区开发旅游业,应该考虑寒害、暴雪等气象灾害。充分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还可以从因地制宜这方面充分体现出来,如就一山地的旅游开发而言,其山上与山下的开发机制不尽相同,甚至差异很大。因此,旅游业应把占据一定时空布局的气象(灾害)视为其自身的内部环境因素之一,综合考量冷害、暴雪等各种气象灾害。

(4)气象灾害管理与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物资储运常因天气潮湿或遭遇风雨等天气的影响而发生霉变,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据有关材料显示, 由于缺乏物资安全储运的气象指标知识,全国每年仅因天气不利而遭到的经济损失也很巨大,大约年平均不下1亿元。近年来,气象部门做了许多工作, 取得了一定成效。从全国物资储运部门借助气象台的配合所取得的成功案例来看,他们均有着相似的理论来遵循。譬如首先通过对天然气候与库房小气候规律的实地考察和研究,找到库内温度、湿度变化的指标及调节控制办法,接着利用大量气象数据研制出昼夜连续通风控制库内温度、湿度方法,找出安全储运的理论和通用的气象指标,同时考虑到地方性气象指标,从而保证了在气象灾害中货物储存、运输的相对安全性。

(5)气象灾害管理与国家商业经济发展。为做到“防患于未然”,我们要采取措施,尽量避免因气象灾害而引起的损失,那就是利用现代气象科技信息,通过合理地利用天气变化进行经济活动,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根据经济学界流行的“德尔菲气象定律”显示,企业在气象上投入1 元,可以得到98 元的经济回报。很多行业与气象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农业、城建、运输等部门,如果他们事先知道天气走势,在生产、采购、销售计划中考虑到气象因素,趋利避害,不仅能够避免损失,还可以变成在竞争中的优势,甚至能够赢得危机前后的投资或销售的先机。这些由气象科技信息产生的,利用气象预报进行防灾抗灾所取得的效益经济,是国家商业经济发展的特色之一。因此,经济与气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抓住气象变化这一“商机”,就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

(6)气象灾害管理与综合经济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自然环境变化的依赖程度随之加强。大家普遍认为经济越发达,气象灾害引发的损失就越大。由于气象灾害管理与国家综合经济发展相交织的特殊性,使得气象灾害的防灾减灾成为国际经济发展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因此,需要通过科学预警、预报和管理,尽量减少经济损失、人员伤亡以及环境污染,达到最优化的成本预算,实现所谓的“机会成本”,如我国在种植业、养殖业、酿造业以及纺织业中都把气象指标作为发展的内在要素考虑进去,解决了在经济发展中对于气象趋利避害的有利措施,取得了相当的经济效益。

气象灾害的发生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气象灾害是一种可以被破坏、被改变的自然现象,也是一种可以被利用的自然资源。人类必须意识到保护气候资源、加强气象灾害管理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尽可能地利用气象资源,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引文注释

1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1998年洪涝灾情报告[R]. 1998(4).

2 邱瑞田.我国洪水干旱突发事件及其应急管理[J].中国应急救援,2007(4).

3 姚小英等.大蒜、玉米带田套种气候资源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25).

第8篇:商业经济活动范文

作为会计两大基本职能之一的会计监督,在我国会计规范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加强会计监督的规范化管理,对提高会计工作整体水平,构建规范化会计制度以及促进市场经济秩序平稳运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使会计监督管理工作面临巨大变化与挑战。本文通过对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现状的研究,分析会计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若干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

会计监督;规范化;现状;对策

一、从外部社会环境分析当前我国会计监督工作现状

(一)会计监督的内容不断增加,依据逐渐多元化。

根据《会计法》和其他有关会计法规的规定,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监督的对象和内容是本单位的经济活动。即会计人员不仅要对企业各种基本经济活动和会计信息进行监督,同时也要对企业高层决策管理进行监督。另一方面,会计监督依据日益多元化,这要求相关会计人员依照不同的规章制度进行监督,尤其是事前参与和决策中的监督,事中核算和控制中的监督,使整个监督体系形成由内而外、由上而下的监督模式。

(二)会计监督的复杂性日趋提升。

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关系变得多元化和复杂化,从而使企业的会计内容和相关会计政策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使得会计监督的复杂性日趋提升。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监督时既要遵循国家相关会计法规的规定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又要在监督的过程中最大程度的维护企业利益,这无疑增加了会计监督的难度。此外,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各种经济因素竞争日趋激烈,市场情况变化也是瞬息万变,这就要求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都要具有时效性,会计监督也要及时果断、准确无误、实施有效、合理合法,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维护企业利益。

二、当前会计监督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法制环境有待优化,相关会计法规制度不够完善。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经营机制出现了新的变化。新形势下新《会计法》对于会计监督工作的相关内容并没有详细、明确的规定,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其威慑力和约束力。此外,会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和完善,在整个会计法制环境中还存在一些法规没有明确的执法机构,会计监督力度不够,使法规一定程度上形同虚设,使得会计监督不能形成一条完整、有效、系统化、科学化的监督链,各环节都存在一定的缺口,导致会计法制环境缺乏威慑力和约束力,会计监督收效甚微。

(二)企业内部管控体制不健全,会计监督的规范化机制不完善。

我国国有企业经济体制在不断的进行改革重组,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也在发生变化。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国有企业都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而部分国有企业根本不存在会计监督和控制制度,使得会计监督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同时,会计监督的过程存在大量不规范性,会计不透明现象日渐严重。很多企业管理者缺乏会计监督的意识,从而导致会计人员无法真正实现独立性。这样的管理体制也严重打击了会计人员在坚持原则方面的意志,进而导致会计监督无法在企业实际经济活动中得到科学有效实施。

(三)会计监督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难以适应会计监督工作的需要。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会计人员职业技能素质差异较大,整体综合素质不高,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越来越难适应高效高速高质量的会计监督工作的需要。因其职业技能素质和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均处在较低水平,缺乏自控能力和风险意识,使其在监督过程中采用的监督理念与模式都过于陈旧,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及时发现、分析和处理问题,甚至对一些违法乱纪行为视而不见、放任置之,进而使得会计监督的职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三、加强会计监督的有效措施及对策

(一)完善国家相关会计法律,加强外部监督控制

加强我国会计法制体系建设,完善国家相关会计法律法规,是会计监督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新《会计法》的出台显然未涉及到明确具体的实施细则,因此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统一的法律规范,出台颁布相应的配套法规,以提高现行会计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和约束力,做到违法可究,有法可依,同时加强外部监督控制,进而使会计监督工作顺利落实,在制度引导、法制强制的双重作用下使会计监督效果达到最大化。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和控制体制

企业应当进行一个合理的市场定位,优化内部职能结构,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会计监督体制和内部控制机制。同时建立监督反馈体系,使会计监督真正有效地落实下去并予以实施,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时刻掌握企业经济动态。监督过程要体现配合性和规范性,要联合企业中的其他监督部门来共同参与监督,形成全面规范合理有效的会计监督体系。企业对于监督结果真实性的管理,可使不同的监督部门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会计监督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深化会计职业道德作用

会计监督人员素质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会计人员只有本着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等原则不断提高会计专业技能的自觉性,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理论水平、操作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才能推动会计工作和会计职业的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情况的需要。除此之外,还要加强会计监督队伍建设,针对性地培养会计监督人员,以便更好地进行会计监督工作。

四、结语

会计监督是经济管理的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各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在社会市场竞争的洪流中,企业必须重视会计监督的作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的同时还要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协调政府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强化外部控制,实现“自控”与“外控”的有效统一,维护各方利益,维持企业稳定性和持续性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推动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狄彬.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26)

[2]王晓燕.会计监督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2,(8)

第9篇:商业经济活动范文

商业文化在人类社会第三次大分工――商业独立化之后,同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相伴而生,并在商业发展实践中不断丰富、演进,成为影响商业企业经营业绩的一个基本要素。

内涵

所谓商业文化,是指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以实现商品价值为目标,以商品与服务为载体,通过商业交易,反映、传导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综合体。商业文化主要反映着商业经济活动过程中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思想、言论及行为的基本形态。

作为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商业文化必然具有反映社会文化的一般特征,同时,作为商品流通领域特有的文化现象,商业文化又具有其独有特征,表现为:继承性。同历史上任何一种文化一样,商业文化也有精华和糟粕,继承和发扬传统商业文化精华,剔除糟粕并使之转化为优势,以适应和推动商业的发展。多样性。商业文化,从内容到形式,丰富多彩,各种商业店铺、茶楼、酒肆等在建筑风格、装饰色调上各有不同,在店规守则、服务项目、交易方式乃至迎宾送客的语言上也各有特点。开放性。商业文化产生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决定了商业文化必然也是开放的文化形态,商品流通跨地区、跨国进行,企业跨地区、跨国投资和全球经济一体化都促使商品交换日益成为国际性商业活动。因而,商业文化博采各民族、各地区文化之长,博大精深。兼容创新性。商业文化内容丰富,兼收并蓄,各种不同商业文化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商业文化的进步,使其成为一种生机盎然的社会文化。

商业文化在商业经济运行过程中,发挥自身功能作用于市场的各个方面,推动商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社会经济功能:媒介和传导功能。商品流通把地区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商品流,商品流伴随着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特色汇合成具有商业品格的商业文化,冲击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传播、交流和促进各方共同提高的作用;代表和展示功能。商业是一个社会的窗口行业,它反映出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状况,代表着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和汇合水平。具体到某一商业企业,商业文化则可以展示企业形象,代表企业特色;规范和约束功能。商业文化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商业伦理文化,商业伦理文化体现商业道德的状况,其发展水平关系到企业形象、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秩序的安定,也直接影响到商业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创新和增值能力。商业竞争促使商业企业不断创新,形成商业文化独特的风格。商业文化创新主要有商业企业环境创新、服务质量创新和营销艺术创新等,这些创新可增加商业附加值,提高商业企业经济效益。

此外,商业文化还能对人们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念产生深刻影响。商业活动本身就包含着社会文化变迁所需要的因子,诸如由商品经济等价交换原则而产生的人人平等观念;商品交换要求重信守诺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和谐;商业活动应有利于一切参与者;遵守社会公德等。商业文化的演进在当代社会逐渐生成富有现代气息的新传统。

架构

商品流通活动同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商业特质的五种文化现象,即商业环境文化、商业文化、商业营销文化、商业组织制度文化和商业伦理文化。这五个方面的内容相互独立又密切关联,共同构筑起有机运作体系,发挥着商业文化对商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构造良好的商业文化,能增强商业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对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已成为广大商家的共识。然而,商业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它的建立和维护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在构造商业文化的过程中,要从商业企业发展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处理好各种关系。其中包括:

培育义利结合的企业精神。商业企业要吸引新顾客和留住老顾客,靠以劣充好,以假充真,短斤少两等短期行为是不行的,应确立长远的战略目标,讲利但不惟利是图,融利与义于一体,抱着对用户负责,为社会服务的态度,树立高度的商业信誉,同顾客建立长期稳定的信任关系。通过严把进货关、上柜关、销售关,全力打击假冒伪劣,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

形成顾客导向型商品文化。商业企业要想实现其经营目标,获取最大限度的利益,必须使所经营的商品为广大顾客接受和认可,这就要求商业企业的一切活动要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以市场信号为导向,组织适销对路的商品货源,优化商品品种、规格及功能结构,适应进而引导消费潮流。

塑造尽善尽美的服务文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竞争的加剧,在商品品种和功能差距缩小的情况下,服务开始成为商业企业竞争的关键。良好的商业服务不仅是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保障,更是获取消费者认同从而吸引稳定消费群体的法宝。武汉商场要求员工接待顾客时必须微笑,而且要露出八颗牙齿,正是这“八颗牙齿”的服务规则,为武商赚得了几十亿的年销售额。

强化规范灵活的管理文化。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基石和发展的原动力,规范有序的管理往往能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要努力强化商业企业管理,通过指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提高员工素质,明确奖惩措施,使企业的管理趋于科学化和规范化。同时,应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在组织目标、经营策略和服务方式上适时改进和创新,确保管理的有效性。

打造独特鲜明的商业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和社会公众对企业组织目标、经营理念的一种普遍认同,是引导企业发展和进步的灵魂。商品交换过程中,商业企业的企业文化直接影响商业文化的形成并构成其重要内容,因此,打造鲜明高尚的企业文化不容忽视。

成长

商业文化的发展,除取决于商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外,还受许多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这些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及社会制度和体制等因素。其中,政治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对商业文化的影响是间接的、潜移默化的,而经济环境、科技环境及社会制度和体制环境对商业文化的作用则更为直接和显著。构造良好的商业文化,要在充分认识这些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和优化环境,使之更利于商业文化的发展和完善。

在上述各方面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下,商业文化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区域性增强。商业文化源于特定的社会文化和商品交换实践,因而必然反映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特色。由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影响,加之地区和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人们在观念、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上具有很大差异,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性商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