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跟踪审计存在问题范文

跟踪审计存在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跟踪审计存在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跟踪审计存在问题

第1篇:跟踪审计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 工程项目;跟踪审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3-0096-02

0 引言

工程项目建设的规模迅速扩张,其投资主体和多样化的利益集团使得工程转包和价格欺诈和腐败问题屡见不鲜,为了遏制违反法律的现象,迫切需要采取干预之前和动态监测的跟踪审计方法。我们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和针对性审计建议,它能确保决策更加科学、投资更有效益。这种跟踪审计方式有利于促进预算执行、监督和控制,主要专注于项目管理薄弱环节的加强和漏洞的弥补。这种方法有利于工程建设领域健康、协调发展。但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建设工程项目跟踪审计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跟踪审计才能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 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的内涵

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是一种经济控制机制。它是跟踪审计机关及人员整体的、动态的、有效益的控制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和结果。这种监控性、效率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的操作。一方面积极充分的发挥审计免疫功能,促进工程项目资金的高效监制和管理,另一方面,它能够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及实时的防范工程项目审计风险,并且在最后搜集整理出与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决策相关的实用资料,使得工程项目跟踪审计资源实时的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

2 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2.1 实际施工经验有待丰富 之前的审计人员关注的是审计之后的数据和文本信息的核查上,没实地进入过施工一线,完全不了解新技术、新材料,也不熟悉施工的整个程序和工艺。例如,在为建筑基础开挖临时性坑井之后,侧墙有滑移的现象产生。在选择锚固方案的时候,因为不同的计划,成本是产生的差额是很大的,所以审计人员有必要参与讨论。但是审计人员在讨论中没能够起到咨询服务的作用。因为他们没有实践经验,对于施工所需要的人数,机械设备,施工方案和成本不能做到准确的预计。

2.2 实地取证及记录不够积极主动 因为审计人员已经对传统的工作模式习惯成自然了,时间观念薄弱。到施工现场的审查拖拖拉拉,通常情况下需要建设方多次催促,延误了施工进度;晚到的工作人员记录不到之前的内容,甚至需要重新挖开进行查看。当施工过程中使用定额以外的新技术的时候,没有详细计算人工、机械、材料的成本,从而无法按照工程的需求分析要补充的金额,也无法为审核本工序成本的时候提供相应准确的资料。

2.3 过于压价影响质量和使用 当投标书中存在没有单位价格的材料时,通常情况下派遣建设、监管、审计和施工四方和审查由四方去市场谈判价格,一些实际使用量并不大,但审计员为了享受供应商提供的优惠价,夸大购买量,同时把优惠价定位合同价位,但是正式签订合同时,货方根据实际需要盈利的情况拒签合同,甚至重新询价。这样就为双方制造了矛盾,延误了工期。

2.4 定额使用有失灵活 配额的物质损耗的处理是给定一个平均损耗量或损耗系数。例如,地板面铺设的双层地毯损耗率为3%,铺设100m2的面积将使用103m2的毯用量。但一个旅馆,因为形状不规则曲边形楼面,铺设地毯的时候需要很多的切割拼接,测量之后的地毯损耗量是每铺设100m2的楼面实耗地毯115m2。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审计人员在符合低成本的原则下以定额为基础计算造价,但是,遇到像精装修这样的装饰特殊情况,应该采取不一样的定额。各地造价管理部门为了对新的施工工艺和方法的定额子目进行补充和修订,需要建设方和施工方具备有关的详细信息,准确合理地反映该定额子目里人数、机械设备、材料的平均消耗量。

2.5 跟踪审计的制度和程序有待进一步完善 当前,建设项目的审计多数情况下是事后具体方面的静态审计。而跟踪审计则是动态审计,它属于一种新的,即承担重任又承担风险的审计方式,但建设工程项目审计人员难以使用相对滞后的跟踪审计规章制度对建设项目做出具有统一性的判断和准确的评价。近几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出台规范项目建设行业的行为法律:《建筑法》、《招投标法》、《合同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暂行规定》。另外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新会计准则等法规和制度对建设项目审计的范围大小、内容范围、程序过程等做出了相应的要求。但是仅仅法律法规是不够的,还要配合相关行业部门针对各个各地区、各类行业、各大中小型企业在各种类型的建设项目制定了与之相对应的建立和完善跟踪审计的程序的跟踪审计的管理规则和制度并且还提出信息确凿,实践性强的跟踪审计的指导性方案。这些措施提供了大量有章可循的法律法规依据给相关的建设单位制定项目管理制度,与此同时还为跟踪审计部门如何衡量审计行为、审计质量、审计工作提供的标准。使得跟踪逐步走向严密、科学、规范。

3 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提高思想观念认识 让审计师完全熟悉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个结构和管理,加强审计的法律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拓展思考方式,发散思维,与时俱进,勇于挑战新领域和新要求,无条件的服从建设项目的要求。项目审计部门的协调领导下,以建设项目成本控制为主线,对建设项目过程进行跟踪和审计,在审计过程中为项目的所有者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3.2 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各种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随着不同的需要有大有小、投资方和筹资融资方式各不相同,建设单位的审计内容越来越丰富多样。因此,传统的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需求,所以,要求审计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勤于学习并熟练的运用相关的专业工艺:工程造价、预算、施工、法律、会计、审计等。实施审计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应该受到审计人员的注重,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态度做好工作。需要施工当场证实的资料一定要去施工现场亲自实践,不能够听随他人的片面之言,人云亦云;遇到疑惑不解之处或者发现管理中的隐患时要实时上报相关部门,不要擅自直接干涉施工进程。与此同时,要求审计人员着眼大局,遵守法律法规,具备端正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坚守职业道德,认真的对审计管理过程进行监督、检查、评价。

3.3 改进工作方法 审计人员在具备敬业精神,工作责任感,和职业操守的基础上,要重视改善工作的方式方法。要熟悉施工现场的新工艺流程就要实地测量、观察、取证并如施工方的工程师一样对这一切熟记于心,要跟班旁站,要在定额套用时坚持原则进行灵活机动协商。跟踪审计现场团队中,最好由具有注册监理工程师或注册咨询工程师资格者担任主审,这样,工作起来既能挥洒自如,又能有理有利有节。全力构筑起建设工程项目业主、监理、跟踪审计立体式交叉管理控制的新模式。

3.4 正确处理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 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由于跟踪审计工作与项目建设是随时间变化的量在变化过程中保持一定的相对关系,所以审计与被审计的双方的矛盾是不能使之不发生的。如果处理不当,极易造成被审计单位的反对情绪,使跟踪审计工作难以施展。审计人员要认识到自己不是项目负责人或者监工,而是作为第三者参与项目建设的过程。跟踪审计的任务就是要为建设项目堵塞漏洞、不断完善管理机制。跟踪审计中发现问题时不能立即干涉施工的进行,而是要实时的联系项目建设单位,把问题以书面形式反映给单位。项目建设的管理者要认识到:审计工作只是一种监督手段,作用是为建设项目服务。通过跟踪审计能够实时找出并纠正建设项目中的问题,从而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其实,建设项目的管理者与审计人员有相同的目的和利益,他们分别作为项目管理制度的执行者和监督、服务者。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提高跟踪审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确保建设项目的高质量和进度。

参考文献:

[1]吴智华.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科技信息,2010,(1):287.

第2篇:跟踪审计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高校新建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问题及解决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follow-up audit the connotation, through to the track audit of the research, the present college track audit of the status quo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summarized, the summary and analys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To stimulate the capital construction auditing work further standardized, systematic, scientific and legal, so as to improve the auditing quality goal. Hope this research can reasonable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ontrol the engineering cost, saves the initial investment, improve the track audit work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function.

Keywords: university new project and follow-up audit, problems and solutions

中图分类号:F239.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基本建设投入随之加大,特别是最近的几年来,投资额度占整个学校预算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大,是我国高校办学历史上基本建设规模最大、成果最显著的时期。为了有效地控制基本建设投资,使有限的基建资金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许多高校采取了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通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在规范建设行为、控制工程造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跟踪审计在工作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解决。

1.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内涵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审计单位对工程造价从项目决策到项目竣工结算及项目后评估阶段进行的全过程的跟踪过程。

传统的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审计方式存在着时效性差、时间滞后、诉讼增多、风险加大的弊端,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能准确地反映工程的实际造价。全过程跟综审计是工程项目审计由事后向事前、事中审计的一种延伸,是传统审计的发展与完善,是现代管理学在工程项目管理应用上的新突破,更是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客观需要。

现阶段高校进行工程项目审计出于内部控制的考虑或是应上级部门的监管需要,要求自己的内审部门对工程进行跟踪审计。但由于审计力量不足,单纯依靠其自身力量根本无法完成审计任务,许多高校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或工程造价咨询公司等社会中介机构代为执行,并通过签订审计业务合同来明确双方的责任。

2.高校新建工程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高校建设项目审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审计实践中不可避免的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简要分析如下:

(1)跟踪审计深度难以把握,目标偏离。

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在项目建设全过程中介入并进行审计,提出的审计建议。高校的基建审计工作往往受高校管理体制的制约,常常造成内部审计部门在意识上凌驾于基建部门之上,变监督为管理,随时要求建设或施工单位纠正和改进,很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监督咨询的目标,过多干涉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使双方产生利益冲突,如果审计意见发表不当,就容易产生矛盾,造成审计风险。

(2)跟踪审计时间介入点模糊,审计效果不明显。

工程建设项目一般要经历投资决策、设计文件、招标投标、施工、竣工结算等阶段。跟踪审计介入的时间不同,审计效果就有所不同,理论上讲是越早越好,但在一些高校,由于种种原因,前期决策阶段审计人员很难介入,所以在跟踪审计实践中,绝大多数都是在施工和竣工结算阶段才开始介入的,那么在前期决策、设计文件和招标阶段所影响的造价就无法控制,跟踪审计的效果就不充分、不明显。

(3)跟踪审计相关的制度不够完善。

虽然跟踪审计在一些高校实行已经几年了,实践中也制定了一些操作规定,但还未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完善的,适合高校的规章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法制化。跟踪审计是在建设全过程中进行的一种动态审计,审计人员承担着非常大的责任和风险,这就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不仅为建设单位制定建设项目管理制度提供遵循的依据,也为跟踪审计部门提供衡量的标准。但是目前这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却相对滞后。这些都需要高校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来支撑。

(4)跟踪审计力量有限,审计风险增大。

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审计,涉及的单位多、范围广、内容繁杂、建设周期长、审计任务重,审计风险增大。对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过程的跟踪审计要求跟踪审计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较宽的业务知识面,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了解掌握最新的方法技术手段。因此,能否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提升审计能力,是影响跟踪审计效果,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高校专业审计人才缺乏,审计人员素质有限,这就要借助社会审计的力量,来提高审计质量。而社会中介机构良莠不齐,选择不好就会造成失误,增大审计风险。

(5)跟踪审计收费不规范,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目前,高校跟踪审计工作往往需要社会中介机构的协审。作为中介机构而言,其取费考虑的仅是两个因素:劳动投入和审减金额,并根据基本审核费加审减额比例提成的方式计费。于是就会造成矛盾,即跟踪审计工作做得越好,过程问题解决的越多,最后竣工结(决)算时审减收费就越少。一些跟踪审计中介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很容易产生记录问题而不指出问题的现象,使问题不能在过程中得到解决,达不到跟踪审计的目的,跟踪审计质量也就难以保证。此外就是至今还未形成一套跟踪审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跟踪审计取得的一些效益无法衡量,而且很难量化,这样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就降低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会从一定程度上遏制跟踪审计的发展。

(6)审计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由于高校审计属于内部审计,仅具有独立性,需要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如果跟踪审计没有完善的法规和制度保证。相关部门不理解,不配合,跟踪审计就不能很好地实施,许多高校的情况不容乐观。

3.解决的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之进行完善:

( 1)合理定位跟踪审计介入深度。

审计是以堵塞项目建设漏洞、完善项目管理机制为目的,其作为第三者参与项目建设的过程,而不是建设项目负责人。审计机构不是从事建设管理、施工、监理方面的具体工作,而是履行对上述工作的监督职能,实现促进这些工作规范、有效运行的目标。跟踪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与项目建设单位取得联系并以书面形式反映,而不应直接干涉相关建设单位的工作。在跟踪审计工作中,应把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努力做到到位而不越位,不偏离定位成为管理者,同时,强调依法独立开展监督。

(2)准确把握审计介入的时间。

跟踪审计主要表现在其审计过程的经常性,同时跟踪审计作为绩效审计的一种模式,应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建没要求、审计资源和审计成本等多方面要素后研究确定审计介入的时间。也就是说跟踪审计选择何时介入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及重要性原则,视建设项目情况而定。准确把握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确保跟踪审计依法实施。

跟踪审计使传统审计的程序、内容、方法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使跟踪审计能健康运行,确保跟踪审计依法实施,应建立一整套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制定跟踪审计实施办法,健全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以及与此相衔接的项目管理制度、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工作到位不越位,相互配合,协调运转,使跟踪审计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中。

(4)把握跟踪审计的重点关键环节。

跟踪审计实际上就是跟踪建设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工作,沿着项目的建设周期这条主轴展开全程审计。目前在审计力量不足,审计成本有限的情况下,要把全天候的跟踪变为“重点关键环节”的跟踪,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设项目重点关键环节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前期决策、设计、招标投标、隐蔽工程验收、材料与设备的采购、重大变更等。

(5)规范跟踪审计收费,优化跟踪审计人员配备。

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机关因自身的审计力量有限,往往借助中介来进行协审,而跟踪审计又具有工作量大、任务繁重的特性,对于讲求经济效益的社会中介机构来说,规范跟踪审计的收费,就显得尤为重要。规范了跟踪审计的收费,审计机关才能更好的整合审计资源,利用自身熟悉专业业务,易沟通等优势,并结合社会中介机构专业人才储备较好,专业相对力量较强的优点,相互协作,更好地开展跟踪项目审计工作。

(6)针对跟踪审计力量有限,全力引入竞争考核机制。

针对目前协审人员积极性不高,审计风险较大的现状,我们在正视短期内无法大量增加审计机关投资审计人员的情况下,积极利用社会审计力量,并全力引入竞争考核机制。对跟踪审计的审计事务所通过不定期综合检查促使其提高审计质量。在提高跟踪审计人员积极性的同时,确保审计质量的提高和审计深度的稳步推进。

第3篇:跟踪审计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园林施工企业 内部审计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所居住的生活环境要求也在日益增高,人们对小到住宅小区、大到城市建设,其园林绿化水平的需求也日渐提高,从而使得园林施工企业在住宅小区建设或是城市建设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然而,近几年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及各地GDP增长率的降低,加上园林施工企业数量急剧增加,企业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给园林施工企业生存及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园林施工企业面对目前的大环境,要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在保证工程质量及施工进度的前提下,应从着力降低成本、压缩费用处入手,这样才能促使园林施工企业健康的生存及不断地发展。而提高园林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水平,是其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之所在。因此,园林施工企业应该重视内部审计工作,解决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内部审计工作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促进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实现精细化管理。

一、园林施工企业实施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一)内部审计有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大多会通过增加收入、压缩成本费用、降低经营风险等途径来实现。而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其增强企业管理力度及风险防控的能力已逐步受到各类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实施的一种监督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发挥内部监督工作,发现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违规的问题,以其发挥规避企业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促进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作用。可见,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不是为了审计而审计,其是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是要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而服务的。

(二)内部审计有助于园林施工企业的科学决策

园林施工企业在整个建筑行业中属于涉及施工内容较广的一类,园林施工企业的价值链规划包括:价值规划、价值形成、价值实现三个方面。其中价值形成是指园林施工企业按照事先的规划、设计进行施工,而通过施工形成园林工程的价值。显然,这一环节是园林施工企业应该关注的。内部审计有助于园林施工企业发现在进行施工期间发现的违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的纠正,把不合乎规范的行为消灭在萌芽之中,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同时便于总结经验、教训,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帮助施工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这些都为园林施工企业的科学决策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园林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问题

纵观园林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大体可以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如企业领导内部审计意识淡薄、内部审计工作不受重视、内部审计独立性差等原因,这些也是我们经常从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口中听到的抱怨。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之所以存在问题及抱怨,与一个实质问题是分不开的――即内部审计的质量达不到要求,或是说一些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结果根本达不到企业领导的决策需要。那么,笔者在这里要问一下我们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难道你们的内部审计工作不受重视就真的是内部审计环境造成的吗?这与你们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低下没有任何关系吗?因而,笔者认为园林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审计质量不高问题。这个问题集中体现在内部审计方式的问题及跟踪审计不到位两个方面。现将对这两个方面做如下阐述:

(一)园林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方式问题

1、内部审计人员问题

由于园林施工企业所涉及的工程类别较广,如:土方、水电、园林、苗木、小品等,要了解这些工程内容,需要相对较专业的园林施工方面的知识。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是以审计或是财经类专业为主,对于园林施工专业方面的知识及施工流程不甚了解,因而在执行内审工作任务中,往往只能发现一些表面上的、浅层次的问题,使得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2、内部审计手段问题

园林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手段相对落后,在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今天,国内的许多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还停留在手工阶段,审计中仍然只是对所发生业务的票据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核,并且大多还是以财务收支审计的形式存在。岂不知,只针对已发生的票据审计能检查出什么问题呢?要知道即便有问题,所涉及票据起码也是真实的,但关键在于成本、费用发生的是否真实、合理。

另外,在实际工作中能否借助于一些较为先进的审计手段,(如:互联网+技术、审计分析软件等)来去除人为的主观思想,这才是提高内部审计手段的关键之所在。但是,很多情况下园林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仍然仅是“就事论事”的进行审计,不能对于一些业务进行前后的联系,并且在审计中缺乏对于一些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最终使得内部审计结果不佳,达不到领导决策的需要,造成内部审计成为一种“鸡肋”。

(二)园林施工企业跟踪审计不到位

1、施工企业跟踪审计内涵

跟踪审计是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对项目施工的过程控制,如供应商选择、竞价比价、材料验收与实际消耗、分包结算等活动进行有效的跟踪审计监督。对于园林施工企业来说,施工过程的跟踪审计,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跟踪审计过程中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工程用机械及材料的采购和使用、资金使用、施工执行情况、工程质量与验收、工程量变更及签证、损失索赔等方面的跟踪审计。

2、施工企业跟踪审计不到位的表现

园林施工企业的跟踪审计工作主要着力点应该放在施工过程,内部审计人员应该下到施工现场中去,对于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做到胸中有数,特别是一些涉及采购(如苗木、草皮采购等问题)或是对外分包的业务要更加细致的审核。但是,恰恰是这些应该进行跟踪审计的业务,内审人员却做的不细致,从而给一些人留有了钻空子的机会,最终造成内部审计不到位。因此,园林施工企业的跟踪审计工作不到位是影响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又一原因。

三、解决园林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着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园林施工企业不同于其他施工企业,其要求的专业性相对较高,建议在园林施工企业在内部审计人员的选拔上,选择一些施工专业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来,这样做的效果是可以改变过去那种“外行检查内行”的无的放矢状态,在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精准度及专业度基础上,才能从实质上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二)内部审计中要努力应用新的技术手段

审计人员应该知道,内部审计工作只针对票据进行审核是毫无意义的,内部审计人员在熟识园林施工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应该到施工的第一线去,去那里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样不仅能够对于所审计的内容有了实质上的认识,还能为跟踪审计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另外,内部审计还应该借助于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及审计分析软件,如对于一些采购物资价值的真实性评价,通过审计分析软件的应用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审核实际业务的客观性及有效性,从而能够消除人为因素的影响。

(三)加强园林施工企业跟踪审计的力度

跟踪审计属于一种较为新颖的审计形式,它改变了传统内部审计的理念,且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是较为适合的。园林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应该从项目工程物质采购、施工及最后的竣工决算的整个过程实施全面的跟踪审计,并务求做到不留死角。跟踪审计参与企业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加强对各个工程节点的监督、控制力度,从而达到施工企业以最少的工程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四、结束语

园林施工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胜利,就应该加大其内部审计的力度。同时,在内部审计过程中要不断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与操作性强的管理建议。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园林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达到日臻完善,使内部审计工作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沈翠玲.基于EVA的增值型内部审计探析[J].会计之友,2011(1)

第4篇:跟踪审计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工程审计;审计监督;全程审计

工程项目审计是指审计机关或者内部审计组织根据国家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运用科学方法,对工程项目的投资过程进行审计监督,对建设单位或企业的投资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并做出审计报告的工作。顺利开展建设项目审计工作能够有效维护业主和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如实反映工程建设项目造价,提高投资效益。然而,在建设项目审计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对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相关问题,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一、工程项目审计存在问题分析

(一)工程项目审计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实行的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常常出现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和权责不清等问题,导致施工、监理、造价、管理和审计等环节无法有效地联系起来,违背了建设工程的内在规律。部分建设工程甚至没有充分的可行性分析研究,有的甚至没有足够的工程建设资金,具有严重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此外,许多单位的工程审计人员由于受到项目负责人、主管领导甚至单位负责人的制约,使审计工作难以保持其应有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这些现象都表明工程项目审计工作存在严重的制度性缺失。

(二)重视事后控制,忽视事前、事中监督

长期以来工程项目审计已形成事后控制的传统习惯,对于工程超预算或者工程差错等现象往往无法挽救。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招标方式不规范,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工程审计工作人员缺乏对施工过程的跟踪监督,对建设工程没有进行及时计量,造成集中计量、重复计量等问题,导致对建设工程的计量不够准确。

(三)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存在问题

在工程竣工结算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理。例如,施工企业利用合同缺口多计工程量,进而虚增工程造价;由于计算单位不一致以及对计算规则的不了解,造成工程量计算出现误差;忽略对定额的综合解释、高套定额或重复套用定额,造成结算价款虚高等。

二、解决工程项目审计问题的对策

通过对工程项目审计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审计人员应该探索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以合理解决建设工程审计中常见的问题,保证建设工程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建立健全工程审计监督制度

1.建立工程监理监督机制

由于工程项目投资较大,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从建设工程立项开始监理工作人员就应对工程进行监理。包括对建筑工程图纸的汇审、建筑材料的选定、建设工程合同的签订和修改以及对竣工结算的审核等。监理工作人员通过对建设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充分发挥监理的公正性和专业性职能,不仅能够保证建设工程的建筑质量,而且能够促进建设工程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审计工作人员在建设工程立项之前应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测试,对投标的监理企业和施工企业进行评估,保证工程监理企业和施工企业的资质和诚信度。在施工过程中,审计工作人员还要对施工工程进行检查和监督,保证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由此可见,建设工程单位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可以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能够有效的防止不规范的招标方式发生,保证投标的工程监理企业和施工企业的资质和诚信度,提高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

3.建立健全预算和核算审计监督机制

由于建设工程单位审计工作人员对建设工程审计工作的经验不足,在进行审计工作过程中要对每个工程项目进行审核和测量,对各种建筑材料都要进行调查核实,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审计效果也不佳。因此,建设工程单位应该让各个部门先进行预算和结算的审核,审计工作人员再将各个部门的审核结果进行审计把关,对整个预算和结算过程进行监督,不仅能够减轻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能够保证预算和结算数据的准确性。

(二)完善审计范围,注重全程跟踪审计

开展工程项目审计必须着眼于建设工程的整个过程,注重开展全程跟踪审计,紧紧抓住基建活动的各关键环节,确保对许多关键的问题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项目开工前,审计人员应及早介入,注意抓住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设计、招投标、合同签订等关键环节,运用询问、审核、现场观察等方法,以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降低检查风险。项目建设期间,审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跟踪审核建筑设计、建筑预算以及施工计划的执行情况,严格审查隐蔽工程,重点加强对施工用材料的质量和价格的审计,还要注意开展对工程变更的相关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应重点做好工程竣工预决算审计和投资评价,特别要注意施工图与竣工图是否混淆、变更签证手续是否规范、材料价格与用量是否虚报等关键问题。

(三)提高工程项目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工程项目审计具有专业性强、工作量大、难度大等特点,因而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也更高。审计人员是否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将直接影响审计工作在基本建设过程中的实施效果。在组成基建工程审计队伍时,应注意考虑审计小组内部人员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的合理性;在选派基建工程内部审计人员时,应优先考虑那些具备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基础、具备基建相关专业知识、具备相关审计经验的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还应注意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学习要求,通过参加培训班、经验交流会以及内部审计协会的相关科研项目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基建工程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总而言之,加强工程项目审计的监督和管理职能,对审计工作人员顺利完成工程审计任务,提高工程企业投资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朋才.风险导向模式在高校基建审计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12(3).

[2]童燕军.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探析[J].商业会计,2011(10).

[3]田华.工程造价审计的实施[J].中国内部审计,2012(5).

第5篇:跟踪审计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投资审计做法 成效存在问题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 A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濉溪县审计局紧贴政府工作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探索政府投资审计新思路、新方法,为服务宏观管理和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障政府投资高效、规范、有序运转作出了贡献,维护了经济秩序。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项目控制价预审和结算送审资料的接收审查工作,把好预审和结算审计进门关。在建设单位最初提交工程预审和结算资料时就进行严格审查,存在问题的,不得进入审计程序,并退回完善,这样将问题暴露在控制价预审和结算审计正式开展前,可缩短审计周期,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二)、注重建章立制,不断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相关制度。随着政府投资工作的不断深化,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相关制度的缺陷也逐步凸显。2013年,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县政府出台了等规范文件,同时县审计局建立了内部复核制度,印制了项目审计报送资料清单,报送资料承诺书,业务流程图,工作宣传手册等。

(三)、加强对受聘中介机构管理,县政府办公室2011年7月15日印发《濉溪县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参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管理办法》的通知。为了保证审计质量,审计局对受聘的社会中介机构在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审核时,从审核人员资质,审计资料交接,工程现场勘察、初审结果核对,价款计算误差率,廉政工作纪律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四)、事前介入,源头防范。积极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控制价”审计。按照2011年1月12日出台的濉政办[2011]2号,对于建设单位编制的投资项目控制价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必须经过控制价预审严格把关,审计局根据项目设计方案和实地勘察情况,对建设单位项目控制价情况进行全面审计,为县招标局对投资项目进行招投标提供依据。此举从源头上强化了对投资项目的监督和控制,有效地堵塞了工程控制价不实、项目造价虚高等工程控制价管理方面的漏洞,降低了政府投资风险,节约了财政资金,有效预防、揭示和抵御了投资建设领域的各种违纪违规问题,充分发挥了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五)、事中跟踪,纠防并举。按照2011年7月15日出台的濉政办[2011]18号文件,对财政性资金投入15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或者关系国计民生重要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建设实施、竣工交付使用等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监督。在投资建设项目事中跟踪审计过程中,按照“跟踪审计、分期报告、迅速反馈、及时纠正”的要求,编制审计台账,加强审计调查力度,并采取不同的形式对投资资金的“流入”进行实时“监控” 。

(六)、事后结算,堵塞漏洞。按照2007年4月17日出台的濉政办[2007]15号文件,各单位基建项目工程决算须经审计机关审计后方可结算,50000元以上的零星土建及维修必须经决算审计后方可列报。根据“提前介入、前程跟踪、始尾相连”的思路,积极整合审计资源,采用外业现场勘测和重大项目和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并结合前期跟踪审计资料与实时市场价,对建设项目进行结算审计,着重审核工程量、定额套用、计价标准、材料机械用量以及变更设计签证单等,严查高套、错套定额等情况发生。重点监督工程变更是否履行了必要的程序,并了解图纸变更情况,严格控制随意变更签证以及对增量工程进行现场审核备案,工程变更项目必须按照濉政办[2011]2号文要求进行报批。

二、投资审计成效显著

(一)、在审计观念上,由单一监督查找问题的方式向监督与服务并重的方式转变。在政府投资审计工作中,该局改变过去单一偏重查找问题的习惯做法,不断提升投资审计层次,树立监督与服务并重的审计理念,探索从微观项目审计入手,结合项目单位效益、领导决策需求等实际情况,通过审计及时发现和揭示投资体制、项目建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主动帮助项目单位分析原因、建章立制、堵塞漏洞,从源头上规范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另一方面对一些普遍性、倾向性、宏观性问题,注意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促进完善相关政策制度。

(二)、在审计内容上,由单一的工程造价审计为主向工程财务收支、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工程绩效综合审计转变。审计有力地促进了工程建设市场的规范。在绩效审计方面,将项目招投标、合同履行、工程价款结算等与投资的“经济性”相结合,将建设资金使用、损失浪费与投资的“效率性”相结合,将投资决策、建设规模、资产利用与投资的“效果性”相结合,实现财务、造价和绩效审计有效结合,对项目投资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促进提高工程质量,促进政府投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三)、在审计方式上,由事后审计为主向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转变。改变以往投资审计侧重于阶段性和事后审计监督为主的做法,将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以立项、批复、项目概算、合同签订前备案等前期工作为基础的事前审计,以工程资金来源、工程造价结算、工程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事中审计,以项目决算和工程绩效为核心的事后审计。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使审计工作贯穿于工程实施的每一个阶段,在源头上制止决策失误、在事中控制违规操作,于事后保证工程决算和工程款结算的真实合法,更有效地规范投资行为、提高投资资金使用效益。

三、投资审计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工程前期勘察不到位,设计深度不够,为后期工程量变更留下隐患。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勘察设计工作的监管,加强对设计方案的论证工作,谨慎选择勘察设计单位,在投资控制上严格执行限额设计,在技术上加强施工图审查环节。

(二)、工程前期准备不充分,特别部分乡镇政府和政府单位对投资审计工作重视不够。近年来我县城乡建设绿化工程越来越多,很多绿化工程虽然一开始实行了统一招标,原则上按中标价结算,但往往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因种种理由,改变原合同约定的苗木花卉品种、规格,且双方签证的价格基本上偏高。对这些与招标内容不一致的绿化项目,由于淮北地区没有发行统一的绿化工程官方信息价,审计时询价工作难度很大。建章立制理顺审计监督体制,建议政府出台了《同级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办法》,明确了审计监督的范围、方式、重点和审计机关的责任和权利。

(三)、强化源头治理,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工作、规范项目运作,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现场人员责任心不够,工程签证不规范严谨,签证变更无明确认定意见,如“以审计为准”之类的含糊不清的意见,导致增加工程造价,给审计工作增加了极大的难度。对于工程变更,建议政府责成建设主管部门应究出台《关于同级政府投资建设工程变更和造价调整管理的办法》,使办法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既能使正常的、必须的变更能够顺利进行,又能使不必要的变更及时给予否定,从制度上加以制约,从而达到控制投资、防止浪费的目的。

(四)、招标机构工作不严谨和人为规避、肢解、虚假招投标。招标单位在编制招标文件时,存工程量清单计算不完整、不准确,招标文件所列清单全是暂估量,且少项、错量较多、项目特征描述不准确,后期不必要的工程变更,大量增加工程造价。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是项目审计监督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建议避免先施工而后补招标手续的项目发生,因为虚假招标一旦被认可,其商务标综合单价、措施费等就合法化,施工方会钻空子,恶意抬高综合单价、措施费,使审计无能为力,眼睁睁看着财政资金的白白流失,建议类似工程(结算价在50万以内)政府规定下浮一定的比率进行审计结算。

 (五)、审计力量与工作任务严重不匹配。随着投资审计覆盖面的加大,政府投资审计项目全面开展,审计人员应接不暇,积压的审计项目逐年增多的现象。经常出现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催促项目审计进度,建议合理预留好审计时限,并借助中介机构力量和向社会招聘业务人员,同时,适当合理增加审计人员待遇。

  

参考文献:

[1] 卜昌平:当前基层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思考审计与理财[J].-2012年 第8期

[2]曹芳.工程审计对工程造价控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

第6篇:跟踪审计存在问题范文

一、领导重视,周密安排自查工作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此次质量检查活动,要求充分认识审计质量检查的重要意义,要以此次自查为契机,认真梳理不足,研究整改措施,使审计业务质量跃上新台阶。为深入开展此次自查活动,局内召开会议,明确了自查工作的负责人、提出了自查的主要内容、研究了自查工作的开展形式、规定了自查工作各个环节的工作时限,为自查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有序开展,二次复核审计卷宗

全局人员上下联动、密切配合,对质量控制工作的人员配备、审理项目数量、项目质量责任追究情况进行了统计;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质量控制的做法进行了梳理;对审计卷宗的实施方案、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文书等对照审计质量控制的要求,进行二次复核,并将存在问题归纳梳理。

三、梳理结果,总结主要经验做法

(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完备、机制健全。局设有审理机构,明确专人负责,配备法制助理员,每年严格按照质量控制的要求,及时开展审理工作。__年以来,针对审计业务质量控制研究制定了《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审计跟踪督查办法》、《审计项目审理工作办法》等5项办法,并将局内所有制度规章进行了梳理,汇编成册。

(二)审计执法程序合法。所有审计项目均有立项依据,实施审计前,在审计进点见面会上,向被审计单位领导及有关人员说明情况,张贴告示,实行公示制度。审计流程严格按照《审计法》、《国家审计准则》及审计署有关流程规定实施,审计组在执法期间均能严格遵守相关廉政规定,做到依法审计,确保审计项目成果的真实性、客观性,有效保证了成果的利用。

(三)审计文书严谨规范。送达审计文书都有送达回执,审计通知书在规定时间内送至被审计单位,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均通过审计业务会议研究通过,有力保证了审计处理处罚的客观公正。所有审计文书依照《江苏省审计厅关于印发主要审计文书种类和参考格式的通知》的相关要求撰写。

(四)审计卷宗归档完整。严格按照审计署《审计机关审计档案管理规定》和《江苏省审计机关审计文件材料立卷归档作业规程》要求,对审计项目一案一卷进行归档立卷,从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编研、统计、鉴定、移交都有文字记录成册,所有审计档案按照保存年限和种类移存档案室。

(五)以控制手段保证审计质量。主要抓好人员控制、过程控制、审理控制。坚持对审计实施方案实行集体审定;对审计结论资料进行层层复核和审核;所有项目都坚持专职审理和审计业务会议制度,认真履行审计跟踪督查办法;每年对审计项目质量进行检查,有完善的项目评优和责任追究制度。

四、存在不足和今后努力方向

第7篇:跟踪审计存在问题范文

一、分清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责任,提高审计质量

为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在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前,必须明确各方应该承担的责任。

建设单位必须对所提供资料的全面性、真实性、有效性和及时性负责。对审计方提出的审计意见落实情况,应该以书面形式及时进行反馈。对与工程造价跟踪审计有关的资料,要专门存档,妥善保管,不得丢失或更改。

跟踪审计方必须依法独立进行,不得或者受外界因素所干扰。在工程造价跟踪审计期间,原则上只出据阶段性审计意见,全部审计结束后应该出据审计报告。出据的阶段性审计意见或者审计报告,要坚持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审计工作质量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施工单位应该积极配合审计工作,对审计方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答复,对审计方要求查询的资料、材料等要及时全面提供,因施工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工期延迟、材料损失等,责任由施工方自负。

二、加强开工前审计,促进工程管理

一是审计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和落实情况。对预算拨款建设项目的审计,首先要审计建设单位是否严格执行年度计划;其次要审计建设单位的上级工程财务部门,在接到建设单位的请领计划后,是否及时审核、确定计划。对自筹资金建设项目经费的审计,重点审查自筹资金的来源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经过财务部门的管理等。

二是审计工程招投标制度的落实情况。根据军队的有关规定,不论何种渠道投资的各类工程,凡投资在50万元以上或建筑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工程设计、施工和项目管理,均要进行招投标。进行招投标审计,首先要审查工程标底是否均为具有标底编制资格的单位编制;其次要审查组织招投标的单位是否具有招标资格;再次要审查招标工作程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最后要审查招投标单位是否具备承担工程建设任务的资质和资信。

三是审计施工企业的资质情况。主要审查施工企业的营业执照和企业的资质等级证书。一看施工企业是否具有法人资格;二看施工企业的技术、机械设备力量能否满足施工进度和质量要求;三看中标单位有无转包行为;四看施工企业近几年来承建的主要工程和质量情况。

四是对施工图预算的审计。针对部队包工、包料、包质量、包工期的全包方式,应当重视施工图预算编制的审计。在审计中主要审查是否严格执行国家和当地的建安工程定额,材料价格及各种费用标准等。

五是审查施工合同是否合法有效。在施工合同的审计中要做到:一看合同签订是否符合合同法;二看合同条款是否符合建安工程的规定要求,资料是否齐全,文字是否严谨;三看合同签订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三、规范审计行为,规避审计风险

工程审计具有时间长、综合性强、影响面广、投资金额多且利益关系突出的特点,审计中有些问题不易被发现。如果审计行为不规范,则审计风险更不容易控制。在审计过程中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规范审计行为,以规避审计风险。

一是要严格遵守、执行审计条例、法规和规范。审计部门必须提高对工程审计目的和意义的认识。从确定审计方案到出具审计意见书或做出审计决定,每一个环节都严格依照《中国人民审计条例》和《中国人民基本建设审计规定》的法定程序进行,用制度确保审计质量。

二是要全面收集审计证据。在一定意义上,审计过程就是一个收集、鉴定和综合审计证据,发表审计意见的过程。审计人员必须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保证审计结论的正确。充分性要求支持审计结论的证据必须达到一个最低的数量要求,适当性要求审计证据必须与被审计事项相关且来源可靠。

三是要采用正确的审计方法。采用适当的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工程审计常用的审计方法有:抽查法、逐项审查法、重点审查法、指标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但审计方法之间不是互相排斥的,审计人员应当注意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不同的工程项目选用适当的审计方法,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第8篇:跟踪审计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高校 内部审计 科研经费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216-02

随着国家科研经费投入力度的加大,高校科研经费数量逐年上升,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教育部、财政部和科技部等科研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要求高校健全科研制度,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加强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作为内部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也逐步将科研经费审计作为审计重点工作之一。

一、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定义、定位和内容

科研管理是指高校对其承担的全部科研活动的管理,包括上级科技主管部门批准的科研项目(纵向科研项目)的管理和企事业单位等委托的各类科研项目(横向科研项目)的管理。

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依据有关法规,对科研管理业务活动合法性、适当性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的监督和评价活动。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第28条指出,高校内审的目标是促进完善管理,控制和防范风险、提高效益,促进高校实现办学目标。科研经费审计的定位就是通过审计,促进科研管理的完善,控制和防范风险,提升科研水平。内审部门作为高校科研中不可缺少的角色,起着强化风险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作用。

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对科研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同时对合法性、合规性进行评价。目前科研经费预算编制机制、预算标准都不是很合理,如果我们生硬地去追求与预算一致,侧重预算执行效率,不但不会提高科研管理效益,还会引导科研支出的虚列,造成负面影响。预算不是我们的定性标准,它本身也是我们审计的对象。审计人员应该通过正面引导,科学预算、科学执行,而不是生硬地追求一致性。科研预算执行审计重点是对合法性和效益性审核。科研经费每一分钱都是纳税人的钱,不是科研项目个人的。所以,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科研经费使用都须合法合规。

二、科研经费审计的特征

1.政策依据的专业针对性。科研经费属于专项经费管理审计的范畴,审计依据除了国家相关的财经制度外,纵向和横向科研经费的审计政策依据也不同。纵向科研经费有相应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如国家自然基金管理办法、社科基金管理办法等,横向科研经费更多地是依据合同(任务书)或委托方要求。

2.审计内容的特定性。科研经费审计内容根据科研经费管理部门的要求和项目经费来源确定,主要是审计相关项目内容及制度的遵循性,目的是查错防弊,查处与科研不相关的费用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审计报告使用范围的指向性。目前所做的科研经费审计主要是课题结项验收或中期检查,报告的使用人主要是科研项目主管部门。

4.审计结论比较单一。审计结论主要侧重于经费管理的规范性,预算支出的准确性,以及支出的相关性、合理性和合法性,目前关注绩效部分较少。

三、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存在的常见问题

科研经费管理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科研经费的使用往往被看成是科研人员的个人行为。项目管控方面,内控不完善,尤其是对横向科研项目管理疏松。科研管理任务重、科研经费规模大的学校,未按教财【2012】7号文件要求在财务部门或科研部内部统一设置科研管理服务机构。科研人员认识不够,意识不强,未严格执行预算。

具体表现有:项目管控方面,尤其是对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学校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完善;规模大的学校未设立专门的科研管理服务岗位或机构;横向科研经费未完全实现分项目核算;科研经费尚未完全实现辅助账登记;因异地转账技术上存在一定难度,部分外地专家咨询费发放未使用银行卡;少量科研劳务费发放存在无人员身份信息、无银行卡号、代领代签等现象;纵向科研经费报销烟酒、餐费;报销与科研活动无关的费用,如:衣服、包、药品、食品、蔬菜等日常生活用品;报销汽修费、保险费;部分办公耗材大量从商场、超市购入,存在报销个人生活用品的可能;个别旅游景点住宿、往返车票,与科研活动关联度不高;发票无抬头或发票开具单位与开票内容不符,存在极个别虚假发票问题等。

四、科研经费管理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

1.认识上存在误区。部分教师对科研经费存在认识误区,认为科研项目是自己凭个人能力向有关部门申请来的,是个人的经费,从而导致科研经费使用随意。

2.科研管理内控不健全。三级内控失效,项目级内控没有,院系级内控虚设,校级内控乏力。内部审计一般停留在核查单据层面,对内控关注不够,整体把握不够,重点突出不够。

3.审计资源有限。科研项目数量多,经费金额大,许多高校科研经费突破亿元,内审人员一般不超过教工人数的2‰,还要从事工程造价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等,将科研项目全部纳入内审范围,对内审来说,显然力不从心。如果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来审计,由于注册会计师主要擅长公司、企业审计,对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不够熟悉,对学校业务比较陌生,审计效果不佳。

4.难以界定支出合理性。科研项目涉猎广泛,专业性强,由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局限性和自身的能力,对一些支出特别是对一些专用设备、材料是否真正用于科研无法界定,部分支出合理性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科研的真实性和相关性,有时很难认定。你没有办法去认定一个科研人员是坐出租车,还是开车,或者租车与科研成果更有关,你也没有办法去确定科研过程中是用200个试剂比用300个更应该。

5.审计时效滞后。由于目前多为事后审计,发现的问题往往出现在立项、预算编制等事前和经费使用、核算等过程中,很多问题都既成事实,有些问题整改难度较大,在顺利结项和存在问题之间容易引发矛盾。

五、内部审计机构如何搞好科研经费管理审计

1.建设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内部审计环境可以影响审计风险的高低,也是高校内部审计的基础。《河北省省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第35条规定,学校应将科研经费审计纳入内部审计部门的重点审计范围,对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应通过各种渠道提高高校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的认识,增加科研经费使用的合规合理性,同时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的审计工作。高校应建立规范高效的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健全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配备专业胜任的审计人员,购置必要的审计软件,建立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

2.发挥内部审计的建设性、服务性作用,对非故意违规行为予以规范,对恶意行为予以纠正。内部审计不仅需要准确地查出问题,还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认为,内部审计的宗旨在于为本单位增加价值、改善业务流程,提高控制与治理过程的有效性,促进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应发挥建设性和服务性作用,通过纠正科研经费使用的不当行为,对非故意违规行为予以规范,对恶意行为予以纠正,必要时责令清退违规资金,促进学校科研管理相关部门建立内部控制(包括建立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财务报销工作规范等),科研管理任务重、经费规模大的学校,在财务部门或科研部内部设置科研管理服务机构,确保科研管理内部控制有效执行。高校科研管理的内部控制包含校级、院系级、项目级三个层级,应完善三级内控。高校内审部门通过内部控制审计,促进三级内控落实。

3.把握重要项目和重要业务环节。重要项目指项目到位资金总额较大,社会影响较大的、关注度高的项目;或者是金额虽不大,存在问题性质严重的项目;来自财政拨款的纵向科研项目,也应作为重点。目前科研经费领域出现的问题按照性质与严重程度,可以分为四种情况:(1)在预算与执行过程中,擅自扩大开支标准、未经批准调整项目预算等问题;(2)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未按照规定进行招标、重复采购、造成资源闲置与浪费;(3)应该用于某类型的开支被通过某种方式挪作他用,比如以购买办公用品的名义购买其他物品,以购买办公家具的名义购买自用家具等;(4)不仅将科研经费挪作他用,有些完全用于一些无中生有的项目,比如虚列项目支出、虚列劳务人员名单套取科研经费等。

重要业务环节,是管理控制中的薄弱部位、衔接部位。主要有经费转拨、材料采购、劳务费开支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应作为内部审计重点,进行有效地管控。

4.综合运用审计调查、跟踪审计、事后审计等方式。科研项目数量多,金额大,在开展审计时,可采取下列方式:(1)为了全面了解科研管理的业务、控制和风险,内审部门定期对学校科研管理状况进行审计调查,从而发现内部控制缺陷。(2)对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跟踪审计能更好地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控制潜在风险,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3)事后审计可以集中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科研项目审计,并从中发现问题督促项目组整改(包括违规资金的清退)。内审部门扩大事后审计的覆盖面,加强事后审计。如:审计科研经费转拨时,审计人员应在“企业信用网”查询收款单位有关信息(法人代表、高管、股东等信息),查阅项目任务书、预算评审书、项目合作协议等项目资料,审查经费使用的相关性。从科研项目结果入手,发挥审计的监督和威慑作用。

5.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全程审计。高校科研项目细分预算复杂,数量多,涉及人员广,内部审计不仅要做事后审计,还要将加强事前、事中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8号――信息系统审计》提出,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中要单独或综合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和技术等信息技术。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应该综合运用各类信息化技术,适时掌握、评价审计结果,提高审计效率,识别、评估科研经费管理风险将变得更加便捷。

6.推行科研经费审计结果公示。高校内审部门可以参照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办理规定》《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准则》等规章,结合学校实际,在校领导批准的情况下进行公示。一定程度上推进校务公开。审计结果公示由发起审计项目的机构对审计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时,充分考虑学校保密规定,对于项目不能公开。审计公示有利于将审计监督与民主监督有效结合起来,形成广泛的监督力量。科研经费审计结束后,公示内容应包括项目基本信息、过程管理信息、结题验收信息和审计结果信息等。

综上所述,科研项目经费审计应通过查处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的不当行为,堵塞漏洞、完善内部控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为学校科研保驾护航的作用,促进学校科研健康发展。

[本文是河北师范大学校本研究项目(S2015XB0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芸.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研究.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万钢.要坚决杜绝科研经费管理出现问题.新华网,2013.10.11

第9篇:跟踪审计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政府投资 审计风险 风险防范

政府投资项目是指以政府为主导,以满足公共需求为口的,以公务公产和公有公共设施公产为内容,以国有资产投资或者融资方式兴建的行政性、公用性、公有性项目。政府投资审计是我国国家审计机关的主要职责,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如何构建全面、常规、有效的监督机制至关重要,这不仅是我国政府投资管理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审计监督职能和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的必然选择。当前,随着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中经常暴露一些问题,如投资不到位、转移挪用了建设资金及预结算管理出现混乱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加重审计的风险。因此,我国各级政府都在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以求防患于未然。

一、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最新趋势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有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个方面。内部风险主要有准备阶段的风险,即审计前调查不准确、准备不充分、编制的设计方案责任不明确等;实施阶段的风险,即审计取证不当、抽样审计工程造价取样不合理,审计方法和审计人员存在问题等;报告阶段的风险,即审计报告的某些数据错误、未揭示重大违规问题报告、审计评价失当等风险;审计管理的风险,即审计信息被泄露、违反审计纪律隐瞒审计情况等现象。外部风险主要包括审计对象风险、外聘人员风险和人力及业务能力风险等。纵观国内外文献,诸多学者和专家对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做了诸多研究,总结其研究和实践趋势如下:

(一)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理论需要提升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新理论之一跟踪审计理论的研究和深化是实践的需要。绩效审计已经成为西方诸多国家政府审计的主要内容,但是这些国家对项目的跟踪审计工作却没有跟上。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理论支撑发展就更为落后,急需跟踪审计理论的同步完善,并且推动建设项目和建设管理审计内容在跟踪审计中得以延伸和拓展。

(二)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需要重点延伸

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发生,一些建设项目由于缺乏完善的责任问责制,往往投资决策出现失误之后,不会让决策者背负相应的责任,这多被简单地总结为“改革中付出的学费”。因此,需要重点延伸,从审计投资决策入手,从而在源头上改变这种弊端。

二、目前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存在的主要风险及成因

(一)多数项目审计缺乏必要的事前预防和事中监控

目前,我国政府,尤其是很多地方政府的投资项目审计大部分是事后审计,这样所起的作用非常有局限性,这容易导致政府投资审计存在不确定的廉政风险。主要表现在:其一:有些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不到位,可行性研究报告只是流于形式的需要;其二:一些政府投资项目的初步设计不具体、施工图设计深度不够,很容易导致后期投资不足,投资造价虚高情况非常普遍。

(二)有些项目仍以着眼于微观建设项目为主

当下,我国政府很多投资项目审计仍主要着眼于某一个建设项目,在宏观决策和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非常欠缺。尤其是地方上,一些投资项目审计往往围绕项目建设管理和资金使用等问题展开,很少能涉及到宏观的、更广的层面。

(三)投资审计机制存在缺陷

我国政府投资审计如何与经济发展内涵、实质和根本要求相适应,需要投资审计机制的转型。主要是因为:一些重点政府投资项目在建中的工程质量问题、审计资源存在的局限和工程建设的高尖难度等问题,容易导致投资固有风险,并制约审计对重大事故的预警作用,从而带来审计风险。目前,由于政府投资审计的风险机制尚未健全,加上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存在缺陷,导致重大事故未能在审计实施中得到预防的案例非常多。

(四)审计机构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其一,由于地方政府审计机关的审计经费不足等原因,往往只聘请本地区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投资审计,这容易导致中介执业人员和被审计项目存在一定的经济利益关系,从而导致“人情”审计的不良现象。其二,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审计机关还没有对社会中介机构的执业人员进行详细的调查,从而不能全面真实地了解他们的职业操守状况。其三,鉴于社会中介组织和政府审计机关是平等的关系,只能通过以合同的形式约束中介组织的行为规范。目前对中介组织参与政府投资审计工作行为规范和要求还不够完善,还没有一个地方政府形成贯穿于整个项目审计过程的操作规程和行为规范。

三、若干对策和建议

(一)让审计行为提前介入,全过程跟踪审计,加强监督力度

面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诸多领域发展现状,可见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明显不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各级审计机构急需创新审计模式,推动传统的事后审计向全过程的跟踪审计转变。因此,在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一开始,尤其是重点建设项目,需要让审计行为提前介入,将审计的范畴延伸到投资项目的决策、论证、实施、评估和验收的全过程,合理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相结合,这样就能有效降低审计的风险。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优点在于:能够及早发现项目实施的问题,尽量防止违法犯纪的事情发生;能够严格把关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的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等不合理的问题;能够适当分解项目决算审计的工作量,从而一定程度上缩短整体项目的审计时间。

(二)应该建立健全审计风险预警机制

需要从制度建设入手,依照项目审计的工作流程,构建一个标准明确、结构合理和功能完备的政府投资审计制度系统。具体做法是我国政府投资审计风险需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信息不对称”的风险预警,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和重大质量问题追究制度,使质量检查工作逐步达到常态化和制度化。审计风险预警机制是按审计风险因素设计相应的指标体系和经验性目标参数,经目标值与观测值相比较来决定审计风险程度的事前控制。建立一套有效的审计风险预警机制有助于及时迅速地发现关键风险因素,并将其作为风险预警点以便有效预警,实现政府提前控制的目的。

(三)加强对中介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约束

积极让社会中介机构参与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过程,这需要加强对这些机构的审计纪律和制度进行必要的监督。一是必须明确执业风险责任。这需要遵循“谁委托、谁付费、谁负责”的基本原则,按照审计机构的名义、格式和要求出具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文书,此外,组长和副组长都应该由审计机关的人员出任,审计组长对项目进行全过程控制,审计机关对项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主要责任;二是强化对审计机关自身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的教育培训,可以有以下几个途径:引进审计工作需要的复合型创新人才;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更新审计人员的观念、提升其综合技能,以求适应和满足审计工作的新需求等。

政府投资审计的风险控制是我国政府审计部门长期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并且很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理论探索和审计实践过程中会有诸多新问题和新矛盾不断涌现出来,所以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浅谈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角色定位与风险防范[J].时代金融,2010( 4).

[2] 朱静娟.浅谈国资投资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J].江苏工程造价管理,2009.

[3] 徐丽.政府投资审计的风险与防范[J].焦作大学学报,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