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预算控制方式范文

预算控制方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预算控制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预算控制方式

第1篇:预算控制方式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超预算;原因;方法

建筑工程造价时常会因为施工阶段不可预知的因素而发生改变,致使超预算时常出现,如果控制不严格,整个预算体系都会失控,整个工程投入效益将会受到很大影响。基于此,所有参与建筑工程是化工的企业,都非常关注建筑工程造价预算问题,尤其是建设单位,通常都会安排专门人员负责该事项。

一、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

1、材料价格不固定以及使用浪费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造价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所占比重比较大。由于建筑材料价格受到市场机制调节,因此价格时常波动,无法确定。工程造价预算时,预算人员通常是参考近几年的材料价格,选取一个估计值。如果工程建设期间,建筑材料价格超过了估计值,就会出现超预算的情况。再加之,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因为施工不合理或者中途变更施工方案,致使大量的施工材料浪费,这就增加了施工材料用量,材料成本也由此增加,进而导致工程造价超预算。

2、预算编制体系自身存在着问题

建筑工程造价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且牵涉的范围很广,尽管在工程建设开始时,工程预算编制方案已经考虑到了材料价格、市场风险等因素,并且对这些因素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预测,同时预留了相应的余地。但依然无法保证准确无误,这是因为预算编制体系自身就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很多不合理因素,比如编制方法选用不合理等,如果不能解决预算编制方案不合理的问题,超预算的问题会一直存在。

3、送审材料不够完整、不够真实

建筑工程竣工结算时,需要以送审材料为依据,但是如果送审材料不够完整,而且有些材料还不能保证真实,工程结算必然会受到影响。结算审核失去了有力依据,很有可能就会出现超预算的问题。送审材料包含很多,比如合同、预算材料、图纸会审记录等。这些材料缺一不可,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而结算人员又无法追根溯源,所以出现了超预算。

4、工程在计划外发生变更

建筑工程预算开始于建筑设计阶段,这就使得预算方案无法对施工阶段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施工阶段由于各种原因,而必须进行工程变更,预算方案就会发生改动,甚至全部都要改动。一旦项目变更,原有的预防方案就不能使用,而极有可能出现超预算的情况。

二、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方法

1、造价管理人员要严格依照预算方案来进行管理,杜绝人为干预而产生超预算情况。投资单位要制定有关条例,要求造价管理人员必须按照预算方案来进行管理,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不允许出现人为变更设计方案的情况,如果必须要变更,也要经过多方会审,待到会审结束后,各方专家都认为有必要变更方案,才可以变更,即不允许随意变更,影响造价管理目标的实现。

2、严把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造价控制

2.1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

预算是在设计的基础上编制的,设计和审核都是按照工程造价的比例提取报酬。对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按可行性研究上的要求进行设计,力求做到技术上先进,功能上满足需要,经济上合理,安全可靠,而要做到这点,最主要的方法就是采用设计招投标,综合评定设计方案优劣。开展限额设计以有效控制造价:要自觉地把价值工程运用到具体的设计中去,开展限额设计,在工程设计发包中采用招投标方式。各专业在保证功能及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必须制定双赢策略,合理分解和使用投资限额,融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图预算为一体,把技术和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严格控制设计变更,以保证投资限额不轻易被突破。

2.2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

施工单位在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管理除了加强合同管理、工程结算管理外,重点应加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杜绝投资浪费。提高全员经济意识:成本控制决不单纯是工程核算人员、财务人员的任务,也不仅仅是财务部门和项目部的事,而是全体建设参加者的共同任务。成本控制要做到全员参与,树立全员经济意识。材料使用和管理:建筑工程项目中,购置设备材料的费用支出在造价构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约60―70%),所需要的设备与材料名目繁多、价格不等,再加上工程项目一般周期都比较长,设备与材料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这就要求工程造价编制人员必须对各种设备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和价格做到心中有数,能够实时掌握市场动态。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控制中,人工成本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现在大多数施工单位急待解决施工现场民工管理问题,施工工地在施工过程中部不同程度的存在民工不服从调配、偷懒或窝工等情况。

2.3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

工程项目竣工结算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阶段,如果把握得不好,也会全盘皆输,功亏一篑。及时办好工程竣工决算必须收集、整理竣工结算资料,包括工程竣工图、设计变更通知、各种签证材料等。这些资料的收集和取证还必须注意其有效性。避免在工程竣工决算时,施工单位在竣工结算书中多算,建设单位互相扯皮和互相推诿的发生。工程结算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实事求是进行编制。建设单位的审核人员应坚持按合同办事,对工程预算外的费用严格控制,严格把好价款审核这最后一关。对于未按图纸要求完成的工程量及未按规定执行的施工签证一律核减费用;凡合同条款明确包含的费用,属于风险费包含的费用,未按合同条款履行的违约等一律核减费用,以使每笔资金都能得到合理控制和支付。

3、进一步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有效控制工程施工建设造价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理对造价预算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造价预算管理人员不但要掌握工程预算的专业知识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还要了解设计、材料设备采购、施工工艺、工程基本结构、投资控制等相关的多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理义足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工程造价预算管理人员经常要深入工程第一线,从事资料收集(包括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等)工作,因此,工程造价预算管理人员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基本功,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养成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必须尽力避免,投资单位要找到可能影响工程超预算的原因,而后再采取相对应的控制方法,尽可能的保证预算编制有效,将工程造价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真正的发挥预算作用。

参考文献:

[1] 谢江. 优化建筑工程造价的几点措施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35)

[2] 张亚平.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优化机制研究[J]. 中国住宅设施. 2015(04)

[3] 徐永兴. 工程造价与管理问题的优化策略分析[J]. 建设科技. 2015(21)

第2篇:预算控制方式范文

关键词:高校;会计核算;风险防范;控制措施

引言

在高校开展会计核算管理工作时,易受到政策变化、教育模式改变等因素影响,没有及时更改会计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存在各种问题,无法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所以,应该给予高校会计核算工作高度重视,做好会计核算风险防范和控制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标准,结合高校现有的管理体系,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把控,让会计核算工作顺利进行,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从而促进我国高校事业的稳定发展。

一、高校会计核算风险产生因素

当前,部分会计人员工作态度闲散,缺乏工作经验,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数据计算错误、录入错误等情况,给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精准性带来直接影响。部分高校会计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职业道德标准开展工作,往往只按照上级部门下发的指令进行工作,存在信息失真现象,使得部分会计信息无法查证。

二、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债务风险

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充,各个高校不管是在办学场地上,还是在办学设施上都得到了明显改善,而这些方面都需要在充足资金的支持下实现学校正常运转。因此,为了能够让资金得到科学使用,防止资金大量消耗,各个学校需要给予会计核算工作高度重视。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部分高校为了扩招,盲目跟风,缺少对学校自身情况的评估,使得招生数量远远超出学校可以容纳的学生数量。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多,学校需要增加教学楼、食堂等基础设施,而学校对教育经费的投放远远不能满足学校扩招要求,再加上政府部门资金补助十分有限,学校自身资金存在缺口,使得高校不得不举债,面临一定的债务风险。

(二)票据风险

票据风险是由于诸如票据伪造、变造、票据的取得不当,或者相关人员工作上的经验不足或能力不够等原因引起的,给有关当事人造成了利益损失。对于高校来说,面临的票据风险具体展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票据信息随意更改——部分人员利用挖补涂改等方法对票据信息随意更改,用于欺骗银行或者高校资金,从中获得非法利益;其次,发票汇票虚开——一些企业或者个人通过虚开发票来套取高校的资金,使得高校在会计核算上面临一定的风险。

(三)清查风险

高校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时,财产清查作为重要内容之一,需要核查和盘点高校各项资产情况,确保实际数额和账面数额相统一,以更好了解高校各项资金使用情况。政府预算安排,经费预算外拨款及其他费用,其军事高校资金重要来源,这些资金的管理和使用,通常以项目形式进行,但是大部分情况下,项目负责人和财务经办人并非为同一个人,这就使得资金在使用与管理过程中将会面临舞弊的现象,给学校会计核算工作开展带来影响。

(四)内控风险

内部控制风险也就是指高校没有科学构建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缺少具体的会计实施计划,会计核算和事后监管工作无法顺利落实,使得其随意扩大支出,乱开科研项目等现象频繁出现,造成高校会计核算信息失真。

三、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意识问题

从会计核算角度来说,高校和常规企业比较存在明显差异,这是因为高校大部分资源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因为受到此特性因素影响,一些高校管理人员不会给予会计核算工作充分重视。如果管理人员的关注力度不高,高校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就会逐渐增多,如果没有得到充分处理,将会引发会计核算风险。

(二)内部控制问题

内部控制主要指财务部门工作人员之间相互制衡的管理体系,完善的管理体系可以促进高校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高校会计工作比较繁琐,内部控制制衡体系存在一些不足,部分人员没有按照内部控制要求工作,存在诸多借助体系钻空子的状况。内部控制管理失衡,将会给各种谋取私利现象的出现提供条件,从而引发高校会计核算风险。

(三)监督管理问题

高校会计核算风险通常和监督管理部门有着直接关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开始对财务工作高度重视,而高校会计核算工作力度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保证高校会计核算工作顺利进行,需要各个部门给予会计核算工作充分重视,结合实际情况,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但是在实际中,因为监督管理部门职责意识不强,监管力度不足,使得高校在会计核算上依旧采取传统的工作方式和体系,并且与实际工作和体系要求相背离,从而影响高校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

(一)强化思想意识,加强人才培训

要想从根源上处理会计核算的各个问题,首先应该引起高校管理层的高度重视。高校管理人员因为受到传统管理理念影响,把工作重心放在学术研究和教学上,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关注力度比较弱。所以,必须要求管理人员明白会计核算在高校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并做好会计核算风险防范工作,让高校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定发展,给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会计数据支持。为了确保高校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应该科学分配会计人员,使其明确岗位职责,在会计核算中应该给予各种错误现象高度注重,减少错误发生率。

(二)完善内控体系,加大执行力度

在新形势背景下,为了实现高校更好发展,需要在高校内部创建良好的内控管理环境,加强高校管理体系建设,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尤其是对于高校财务工作来说,需要加大财务管理和核算力度,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保证财务会计工作有序进行。内控环境建设和内控体系完善是创建和谐美好财务环境的关键,能够从根源上避免财务会计风险出现。为了实现高极财务内控体系建设,需要对合同法相关内容进行充分了解,在国家法律规范下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具体内容包含了政策出台、加大宣传、奖罚制度建设等。高校财务人员需要组织各级部门人员加强内部核算控制,及时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分析会计核算风险产生原因,从风险关键点入手对症下药,从而达到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效果。此外,一个部门的运营发展,需要得到高校内部和外部的监管,并受到相关管理体系的约束。高校管理人员需要给予内部控制工作充分重视,结合高校运营状况,科学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严格按照内部控制管理要求落实好会计核算工作,加大内部控制管理力度,将其执行到位,对会计核算过程进行管理,及时找出存在的工作问题并进行处理,从而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减少会计核算风险出现。

(三)加大监管力度,提升管理水平

高校会计核算工作往往和多个部门有着直接关联,想要减小会计核算风险,需要各个部门的高度配合。高校需要在内部设定专业的监督管理部门,由专业工作人员负责,并做好内部监管工作,提高监督管理水平。首先,加强内外监管。从高校师生角度来说,会计核算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所以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需要从内外监管角度入手,强化会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让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做到操作规范,灵活使用各种会计核算技巧,全面提高高校会计核算水平。并且,为了减少财务会计风险出现,还要把现代化技术应用到学校会计核算工作中,通过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系统,对日常会计核算各个环节进行动态监管,促进学校构建完善的会计核算内外监管体系,让高校会计核算工作有序进行。在实际过程中,应该通过海量会计核算信息采集,并与内外监督体系融合,对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了解,并对实际会计核算工作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在会计核算岗位人员相互配合和监管下,严把会计凭证审核关,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另外,学校也可以利用媒体等手段,对高校会计核算进行舆论监管,深化高校会计核算监管力量,从根源上避免等行为出现,让高校会计核算人员操作更加规范专业,防止高校内部出现各种会计核算风险问题。其次,加强风险识别。在风险识别和控制过程中,学校需要做好风险识别工作,这将会给风险防范效果带来直接影响。在实际风险防范和识别过程中,学校可以采取定期或者不定期等管理方式,要求相关人员对会计核算各个环节进行排查,及时找出存在的风险隐患,并对其进行有效处理,从根源上避免不良风险问题的出现。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会计核算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明确会计核算及风险评估指标,通过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对会计核算整个过程进行识别,及时找出存在的风险,明确风险等级和范畴,将存在的会计核算风险问题全面处理,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灵活使用各种现代化防范手段,从根源上实现对会计风险的控制。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结合会计核算风险,对各个部门提出针对化要求,通过优化会计凭证等内容明确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之间关系,对日常会计核算过程进行客观评估,利用风险管理系统对会计核算风险进行识别,深化风险防范和控制,提高学校风险控制水平。最后,高校需要优化内部监督管理体系,将会计工作落实到具置,明确工作职责,实现不同工作岗位职责分离,尤其是记账、核算等方面,让其相互监管和规范,提高会计工作水平,从根源上防范会计核算风险。

五、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体系改革的深入,加强会计核算,可以防范各种风险。高校应该给予会计核算风险防范工作高度重视,在高校内部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管,提升会计核算风险管理水平,促进我国高校事业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贾伊娜.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防范及管控分析[J].财会学习,2019(20):159-160.

[2]吴浪.高校防范会计核算风险存在的问题及防控措施[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4):228.

第3篇:预算控制方式范文

关键词:相控阵天线;波束指向角;十二参数;总体最小二乘

中图分类号:TN957.2

相控阵天线[1]可以实现独立控制的多个波束,通过调整波束间通信容量,根据需要改变波束形状抑制干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验证相控阵天线波束指向的正确性,天线系统需要根据目标在天线坐标系中的方位角、俯仰角及阵元特性调整加权系数形成波束完成对目标的跟踪,即开环跟踪[2]。目前的测量工具不可能准确获得目标在天线坐标系下的精确位置,而根据相对高度差及距离利用几何算法求出角度会产生较大误差。一般测量过程中会存在多个坐标系,需要将测量数据转换到同一坐标系进行分析,因此精确求取坐标系间转换参数十分重要。公共点转化法[3]是求解这些参数的常用方法。对于相控阵天线来说,公共点即天线阵子分布在整个天线主面上且制造精度较高,有较好的代表性。本文主要研究基于十二参数模型的两种直角坐标系转换,考虑测量带来的误差,采用总体最小二乘法求解来防止测量值带来的误差扰动。

1 基于总体最小二乘的波束指向角算法

1.1 参数转换数学模型

这里涉及到两个空间直角坐标系,即地面坐标系和相控阵天线坐标系,包括两个坐标系之间的平移值Δx0,Δy0和Δz0,坐标轴间的三个旋转角度ωx、ωy和ωz2 试验验证

为了验证本文坐标转换算法的正确性,利用专业测量工具分别测得10个天线阵子在地面坐标系和天线坐标系下的坐标,利用其中5组坐标作为公共点参与参数求解,根据本文的转化模型求出十二个未知参数。再根据所求的参数和公式(1)求出剩下5个天线阵子在天线坐标系的坐标作为计算值。再将计算值和测量值进行比对,如图2所示可知本文坐标转换算法的三个坐标误差大概为±2cm左右,完全满足转换精度要求。

图2 测量值和计算值的比较

同时为验证相控阵天线波束指向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利用计算出的天线坐标系值代入(7)式和(8)式,计算出的波束指向角进行外场试验验证,波束均能准确地指向目标。

3 结论

本文研究了相控阵天线测试时的波束指向角计算方法,将总体最小二乘法引入求解十二参数的坐标转换模型,能够准确地求出天线的波束指向角,避免了因为测量扰动带来的误差,能够很好地解决相控阵天线的测试问题。

参考文献:

[1]熊毅,符伟,钱林.有源相控阵天线自动测试系统设计[J].雷达科学与技术,2012,10(5):561-564.

[2]H.s.Ahn,D.Chung,K.H.Ko,et al. Satellite Antenna Control:Design and Performance Validation under Given TPF[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rol Automation and System,2010,Korea,2010:1527-1532.

[3]张皓琳,林嘉睿,邾继贵.三维坐标转换精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光电工程,2012,39(10):26-31.

[4]刘国林,姜岩,陶华学.非线性最小二乘平差[J].测绘学报,1998,27(3):224-230.

[5]读德方,赵国荣,周建军.总体最小二乘法在惯性原位标定中的应用[J].电光与控制,2011,18(4):89-92.

第4篇:预算控制方式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控制措施;方法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与普及,会计信息系统由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传统的会计核算手段、操作技能、信息传输及应用环境、内部会计监督对象等都发生重大变化,这使在与之相应的会计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会计核算的内容、方法、程序和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因此,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不断探索适合电算化环境的内部控制措施与方法成了当前企业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电算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系统风险分析

(一)软件开发和设计中存在的风险

现有的通用财务软件中,由于财务信息软件开发人员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在财务软件开发过程中,难以与实际工作中的一些情况相吻合,开发的软件存在微小漏洞,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正是这一空隙,犯罪分子运用技术化、智能化等高科技手段进行犯罪活动。

(二)人为风险

虽然企业应用现代化管理工具替代了陈旧落后、繁琐的手工核算,减轻了会计人员的重复劳动,但企业管理者在思想观念上没能及时转变,严格而科学管理往往只停留在形式上。犯罪分子利用内部防范制度的薄弱环节,不惜以身试法,利用合法身份,滥用或盗用操作密码进行越权操作,从而达到侵吞企业财产的目的。例如密码过于简单、电算主管授权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办理、财务系统中的初始数据和记账凭证的修改没能按规定进行等。

(三)计算机安全风险

在财务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会计核算,货币资金,信息存储与传递等都采用电子文件形式存于计算机内,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由于在电算化系统下会计信息以电磁信号的形式存储在磁性介质中,是肉眼不可见的,很容易被删除或篡改而不会留下痕迹,往往使应用人员和维护人员疏忽潜在危险的存在。另外,不正常的程序结束操作也会造成存储数据的辅助介质(如硬盘)部分或全部遭到破坏。蓄意的计算机病毒侵入并恶意攻击,也会干扰和破坏系统的设置,破坏程度正常执行及数据的完整。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措施与方法

(一)从控制的形式上看

1 制度控制,即完备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基本保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一事物的产生,都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则,会计电算化代替手工也同样有自己独特运行规则,需要一套完备的制度来约束。

2 组织机构控制。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会计机构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如人员岗位责任制:人员岗位包括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岗位,其中基本会计岗位分为会计主管、出纳、核算、稽核和档案人员等。而电算化会计岗位则是操作员、电算维护员、电算主管。以上两种工作岗位不得兼任,还要明确软件开发人员、维护人员不能兼任操作员。建立各岗位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分工合理,责任明确。各岗位都得到一定的授权,并用密码控制,防止非法操作,越权操作。这样各岗位人员互相制约和互相牵制,从而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和及时发现错误。

3 程序的设计和操作控制。软件的研制、开发一定要规范,开发、研制的软件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科学系统地分析和设计,必须符合财政部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开发、研制出的软件在投入运行前必须经上级有关部门的评审、鉴定,软件的有关文档资料必须齐全。会计电算化操作应严格遵循会计业务和处理流程进行,在会计软件中设置防止重复操作、遗漏操作和误操作的控制程序。

4 数据的输入、输出和安全控制。会计电算化系统主要是由数据整理、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通讯、数据保存,数据输出几个部分构成。在这些环节中分析出现风险的可能性,分析系统设计过程中是否在实现各个功能时嵌入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嵌入的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发挥作用,对于一些潜在的可预见风险是否在系统中采取预防措施,是否对不可预见风险的处理留有系统空间等等。由此保证各个环节的数据准确、有效和全过程会计电算化的安全完整。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电脑原始数据是由人工事先进行审核和确认后输入计算机内的,因而自动处理数据的准确性完全依赖原始数据输入时的准确性。会计资料是单位的绝对机密,一旦泄露将给单位带来不应有的损失,而磁性介质的可复制性又使会计资料极易泄露而不易发现。故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输出不论是磁性文件还是打印资料,输出后均应立即受到严格管理,以防被人窃取和篡改。存载数据介质本身可能存在安全性能以及蓄意的计算机病毒的侵害是危害数据安全的两大重要隐患。

5 会计处理控制。要健全企业内部定期检查制度,对会计资料定期检查,主要检查全计电算化账务处理正确与否,看是否遵照会计法规行事,审核费用签字是不是符合本单位的内控制度要求,凭证附件是否完整等。审核计算机内部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如输出的工资单与职工花名册进行对照检查,防止错发工资等。

(二)从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内容来看

1 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制度意识。纯粹的制度建设,如果没有有效的执行,也就等于没有了制度。我们一方面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应该进一步增强财务人员的制度意识,保证执行力。当然,建立健全的会计电算化制度,是电算化正常运行的首要任务,包括建立会计电算化操作基本要求、会计电算化数据备份及软盘管理制度、网络维护和计算机病毒防治制度、电算化微机档案管理制度等。加强领导、组织和规划,加强财务人员有关制度意识的教育,不仅仅是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更是企业会计电算化安全、有效运行的保证。

2 加强程序操作记录。单位应建立日常操作记录制度,记录操作时间,操作人员姓名,操作内容等。另外,软件的修改是难以避免的,对会计软件进行修改应经过周密计划和严格记录,修改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设置必要的控制,修改的原因和性质应有书面形式的报告,经批准后才能实施修改,所有与软件修改有关的记录都应该打印后存档。

3 加强会计人员职能控制。由于会计电算化功能的相对集中,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控制,将系统中不相容的职责进行分离,以相应的管理规章对系统中的各类人员进行严密分工。通过设立一种相互稽核、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机制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可靠,减少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职责分工首先是会计电算化使用部门与业务部门的职责相分离(业务部门指产生原始数据的部门或人员),尽可能保持不相容职能(如业务授权、执行、保管和记录)的分离,其次是财务部门电算化岗位内部的职责分离。通过进行内部职责分工,以补救不相容职能集中化的不足。例如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其岗位设置一般为会计主管、出纳、稽核、会计核算各岗等基本会计工作岗位。以电力系统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管理为例,在实行电算前,会计部门的职能分工为会计主管、会计信息管理、资产管理、资金管理、预算管理、出纳等。会计信息管理人员负责日常成本核算工作,资产管理人员负责工程及固定资产管理,资金管理人员负责资金的筹集,预算管理人员负责各项资金预算、成本预算以及工程预决算等,会计主管人员负责各项经济业务的合规、合法性审核,出纳人员负责资金的结算,以上各岗位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实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在实行电算化后,各项职能分工均按照会计制度相关规定进行,有电算主管或系统管理员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对上述电算岗位设置相应的功能权限、账套权限、操作时间权限等。在功能权限设置上负责审核人员,不赋予制证权限,不兼任出纳工作,对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完整性负责。制证人员赋予审核权限,出纳人员不赋予除固定资产管理之外的其他工作,电算主管和系统管理员负责日常监督、系统安全运行、数据安全以及协调各工作人员关系等。会计档案人员负责数据光盘、系统光盘及各类纸制资料的保管工作,但系统光盘和数据光盘应分开保管。

4 加强会计人员的电算化培训工作。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应在开发阶段就要对使用该系统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以减少系统运行后出错的可能性。外购的商品化软件应要求软件开发公司提供足够的培训机会和时间。在系统运行前对有关人员进行的培训,不仅仅是系统的操作培训,还应包括让这些人员了解系统投入运行后新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信息系统运行后的新的凭证流转程序、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利用和分析的前景等。

5 加强程序操作流程控制。为了保证信息处理质量,减少产生差错和事故的概率,应制定相应的上机守则与操作规程,规范程序操作。上机守则主要是对电脑机房内工作所作的一般性规定。操作规程则是提出了会计业务计算机处理过程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具体要求,包括各种操作命令、各种设备的使用说明以及非常情况的处理等。对日记账和已结账业务设置不可修改或逆操作程序,要修改必须通过编制记账凭证冲正或补充登记来更正,以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

6 加强安全管理和控制。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是指如何采取有效的内部控制方法和措施来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安全,保证系统可靠地运行。系统的安全控制包括系统的接触控制、后备控制和环境安全控制等内容。具体包括:

(1)严格按照会计人员岗位设置相应的操作权限,对不相容岗位进行严格分离。

(2)对电算主管、各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程序开发人员等的密码设置做严密规定,禁止设置简易的密码,防止不相关人员盗用。

(3)建立日常数据备份制度,采用两种以上方式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备份方式包括:服务器和工作站双重备份、数据整体备份和分模块备份。

(4)定期对财务信息系统进行维护,采取应有的“病毒”防御措施,定期进行杀“毒”,防止“病毒”入侵。

(5)禁止财务工作站与互联网相连,切断“病毒”入侵系统可能途径,对数据的输入进行严格管理,输入数据时,应经过相关人员的检查无“病毒”后方可输入。

(6)各级操作人员发生变动时,除了按照规定做好会计人员交接工作外,还应对用户登录名称和密码数据文件进行备份,并防止用户名和密码被盗用。

7 档案管理控制。进行微机档案管理控制可以有效保证数据的可恢复性,在计算机系统受到损坏情况下,可以及时恢复财务数据,保证会计资料不会丢失,同时也保证了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转。具体控制措施有:

(1)建立计算机档案管理制度,注册名、科目体系、报表数据来源、运算关系、勾稽关系等各种初始化资料应作为档案保存。

(2)每月所有的账簿、科目汇总表、清理账户清单、辅助账页应及时分类归档保存。

(3)所有光盘、软盘备份应贴好明细标签归档,妥善保管,作为档案资料保存。

(4)做好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存放于两个不同的地点。同时,定期对磁性介质保存的会计档案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

8 加强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算化会计下实施内部会计监督的一种手段。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由于审计对象的表现形式发生了改变,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首先应加大对审计人员的高层次培训,如网络系统、电算化信息系统等方面培训,使审计人员能适应会计信息化审计需要。其次,由于审计人员的能力有限,不可能对诸多领域全方位了解,故应在外聘请专家协助审计。比如参与软件的开发阶段的可能性分析,软件运行环节升级可靠性审计、日常处理是否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等。最后,我们在制定完备的控制制度的同时,如果没有有限的执行,也是徒劳。从目前的国内形式来看,由于执行力不够,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失效时有发生,所以在制定制度的同时,应加强执行力建设。

随着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内部会计控制中的新问题和新课题将不断出现。对会计风险的深入研究,必将使在会计电算化下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也使得电算化会计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地调整、改善,真正做到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为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给企业创造良好的会计效益。

参考文献:

[1]张英明 i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研究[j] 中国会计电算化,2002

[2]王景新,郭新平 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第5篇:预算控制方式范文

关键词:海缆终端站;防雷设计;校核计算;工程控制

海南联网工程海南侧电力系统接线,由500kV海底电缆终端站、500kV输电线路和500kV变电站组成。海缆终端站的防雷设计由外方承担,由于和变电站与输电线路采用了不同的设计标准,可能会使计算结果形成差异而影响结论的正确性。因此,在工程质量控制过程中,有必要采用统一的计算参数和条件,对此进行校核性计算。

简化计算仅仅是为了满足工程质量控制的需要,由于施工现场计算条件受限不可能采用通用的电磁暂态仿真程序PSCAD/EMTDC和进行复杂的计算精度过程。简化计算方法所得出的结果,以能满足工程控制对问题的定性和判定是否满足工程控制为目的,并以此来校核建设中的终端站绝缘配合。

一、500kV终端站防雷系统简述

500kV海底电缆在海南侧登陆后进入海缆终端站,海缆终端头装置通过软导线连接到#1站内龙门构架,而后通过14.5km架空输电线路进入500kV变电站。

终端站内为满足过电压保护要求,设置1组避雷器(3EP3 444-5PK54-2UA1 20KA),由西门子生产制造。站内防雷设计主要考虑直击雷保护,利用500kV#J1杆塔的双避雷线与#J0站内龙门构架两端连接形成覆盖。同时构架顶端设置避雷针,海缆终端头装置、配电装置、油泵房均在保护范围之内。其辅助设备间和备缆仓库设置避雷带。站内接地网,主要由埋深0.8m的水平接地网络和2.5m长的垂直接地极组成。

根据短路电流计算结果,工频接地电阻0.142Ω[1]。

二、计算条件的分析与判定

根据海缆终端站的防雷设计[1],工程控制校核性计算的重点是福山至林师岛14.5km输电线路之间。即:输电线路对终端站近区、远区雷击形成雷电入侵波和杆塔绝缘子闪络。为此,对计算条件做进一步分析。

较早期的500kV变电站雷电侵入波计算,在工程中通常采用等值入波条件计算,一般取值近区雷击时2530kV 0.4/40μS,远区雷击时2040kV 1.75/40μS[2]。这种等值入波的方法虽然简化了计算,但近区和远区的等值入波仅考虑了线路挡避雷线的耦合条件和基杆塔接地的影响。而实际上当雷击杆塔电流超过200kA时,普遍会发生线多基杆塔的绝缘子串闪络,这将对侵入终端站的雷电波波形产生影响。而且忽略了终端站和进线段电磁暂态过程的联系,使得计算结果形成误差。为此,在取舍计算条件判定时,是将海缆终端站与架空线路作为统一整体网络来考虑,这样使计算结果更具合理性。

三、计算参数与计算结果的讨论

目前国内设计单位通用的防雷CAD程序与国外防雷计算程序采用标准多有不同[2]。因此,选择计算取值也会有所不同。为此,在计算中有必要对主要参数的选取,做进一步的讨论。

1.输电线路导线的波阻抗

高压输电线路导线的冲击电晕发展过程,主要取决于导线上电压的大小,即:导线波阻抗随电压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在工程应用中有两个通用公式对冲击电晕引起导线波阻抗变化的计算。选其中之一,即导线波阻抗计算式(1)。

式(1)

式中,Emm为导线冲击波阻抗(Ω),U为导线上的电压(kV),E。为导线几何波阻抗(Ω),UE为导线起始电晕电压(kV)。

2.导线电晕起始电压的确定

为进一步分析线路导线波阻抗随电压变化的情况,计算中参照规程[3],其计算取值在实际工程中导线生产厂家资料和设计中获取。其中:1)导线型号为JL/LB1A-300/4;2)对地高度:h=20m;3)单根导线外径:d=24.43;4)分裂间距:H=450;5)导线等值半径:r=205。

导线电晕起始电压计算如下(式2):

式(2)

3.导线波阻抗与雷电过电压灵敏度分析

通过计算电晕起始电压值,并将其代入导线波阻抗计算式(1)中,经计算得知:由电压U=741kV到U=4000kV范围内,波阻抗的变化幅度仅有17%左右。在确认500kV输电线路上雷电过电压一般不超过2000kV的条件下,可判定波阻抗的变化范围在9%之内,这就可以认为波阻抗在电晕起始电压范围内。在计算中将波阻抗设为常数值时,即简化了计算,亦可满足工程控制校核计算的精度。

导线波阻抗对过电压灵敏度分析,结合波阻抗在电晕起始电压范围内的变化情况,在计算时,其波阻抗取几何波阻抗的90%,这样计算出的结果与波阻抗随电压变化所得结果之间的偏差在5%之内。其结果是可以判定其性质的。

4.杆塔波阻抗与波速对过电压灵敏度分析

对杆塔波阻抗的灵敏度分析认为,杆塔波阻抗变化10%时,可能会使过电压变化25%[4]。这样就会对终端站近区雷击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仍需对杆塔波阻抗做进一步分析。

据有关的实验数据表明[4],杆塔波阻抗由塔顶部到塔底部之间,与波速时间呈函数关系。而从杆塔暂态分量分析,也可以将低位杆塔的波阻抗视为常数。当杆塔高度增加到雷击波在杆塔中往返时间大于雷电波实际时间时,杆塔顶部电压峰值决定于杆塔与避雷线综合冲击特性的影响,而接地电阻分流量很少。

海南500kV线路杆塔高度均在60m以下,当设塔位高为60m时,杆塔的雷电波速为光速C值的70%,即0.7C[4]。其波速往返的时间按下式计算(式3):

式(3)

规程中[2]规定了雷电冲击电压波速,波头时间1.2μs,波尾50μs。据此,现场工程管理人员对终端站和变电站防雷校核计算时,仍可将杆塔波阻抗视为常数。

基于此,计算中采用下式(4)计算杆塔的波阻抗:

式(4)

式中:h为杆塔高度,r为杆塔等值圆柱半径

对杆塔中波的速度,主要计算为经验公式,或通过测量值进行数学回归得出的结论。杆塔的波速为光速的70%-80%左右。而杆塔波速对过电压灵敏度变化10%时,将带来过电压7%-8%左右的变化。为此,取75%的光速作为杆塔的波速是在合理范围之内。

5.线路绝缘子串放电的V-t特性分析

线路绝缘子放电的V-t特性,对终端站、变电站有较大的影响。绝缘子串放电过程变化10%时,可使雷电过电压变化12%,较远区雷击过电压也会有7%以上的变化。因此,在计算中应力图准确。根据分析已有的资料,采用较多的计算方法是以实测数据为基础,归纳特定的函数,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式曲线拟合,也可采用高列夫基本方程式进行特定项归纳公式拟合,绝缘子串的V-t特性计算为式(5)。

式(5)

式中A、T为实验数据式厂家资料特定值

当只能得到绝缘子串50%放电压实测数据时,也可采用以下经验式(6)、(7)计算:

式(6)

式(7)

式中:λmin为绝缘子串长(mm),U50为绝缘子串50%放电电压(kV)

6.绝缘配合计算结果分析

在端站绝缘配合计算中,现场工程管理人员主要考虑,线路绝缘子串放电的V-t特性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比较、判定。计算中分别采用了上述V-t特性分析中的式(5)、式(6)、式(7),同时以计算结果验证采用计算式的准确性。V-t特性计算结果表见表1。

从表1计算结果比较中得知,校核性计算结果与试验值相接近,其差异不影响分析问题和定性。由此判定500kV海缆终端站设备绝缘配合满足中方设计要求。

相关的500kV电气设备等值入口电容,见表2。

四、有关运行的分析及建议

1.海南侧500kV输电线路,虽然送电距离较短,但地处强雷电活动区(年平均雷电日为120)[1],又属于高盐雾地区。有鉴于此,设计中按规程要求,仅考虑采用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值和减小避雷线保护角等方法来满足雷击跳闸率要求,对运行仍有一定隐患。现场工程管理人员认为:线路中有选择地加装线路避雷器,以减少绝缘子串闪络跳闸机率。

2.雷电过电压的影响虽然仅仅是或然率,但根据海南500kV输电线路在系统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设计中以雷击跳闸率不超过规程中规定的一定限度,来确认选择绝缘子片数还有待商榷。现场工程管理人员认为:应考虑以大气过电压来决定选择绝缘子片数。满足极端情况下的影响。尤其是事故运行方式下的相关计算校核绝缘配合,例如;当高抗退出运行,电容电流增加时,雷电过电压对终端站和变电站的影响等计算。

五、结论

1.根据计算结果,外方在海缆终端站的防雷接地设计中,所采用的标准和计算条件在中方已确认的设计范围之内,绝缘配合符合中方设计标准,满足工程建设要求。

2.工程的校核性计算与试验值相接近,证实计算中对计算条件的分析与判定准确。其结果满足工程控制分析问题要求。同时在同类工程中具有参考意义。

3.施工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对海缆终端站有关运行的分析及建议,基于建设过程中对情况的分析,运行中采集所提出的建议时,仍需做进一步的论证。

参考文献:

[1] 中南电力设计院.500kV福山至林师岛送电线路工程初步设计(第一卷):设计说明及附图[R].2005.

[2] 刘渝根,刘纬,陈先禄.500kV变电站雷电侵入波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0,(3):17-19.

第6篇:预算控制方式范文

[关键词】预算控制;企业文化;科层制;非正式规则。

一、引言。

现代企业导人预算控制管理系统,是企业做强做大的理性选择。然而,在企业管理控制活动的实践中,预算控制系统的收效却总是不尽如人意,往往背离管理者的初衷。④因此说,预算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能够控制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运用得不好则会流于形式,产生预算“打埋伏”现象,徒增企业的管理成本。要想遏制住预算不利的一面,企业除了设计科学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分析及预算考评体系之外,还要有一个良好的预算控制环境,预算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预算控制系统能否得到顺利推行,而企业文化的塑造恰恰是预算控制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作为一种“软控制”机制会对预算“硬控制”机制产生协同效应,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企业预算控制的效果。

文化是根植于历史之中的,不同的民族文化对人们的价值观、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会影响到企业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最终在企业文化中体现出来。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以及儒家文化在历史文化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使得中国的民族文化呈现“讲究等级”、“注重人情”、“重视集体主义”、“主张中庸之道”等特征,其必将渗透到中国现代企业的管理中,并在企业文化中体现出来。②现实中,我国大多数企业实施自上而下的等级式控制,预算任务往往是由上级强行分配的,强调预算指标的逐年递增,很少考虑到企业外部客观环境的变化以及预算执行部门的实际能力,这种企业文化氛围势必导致预算控制环境的弱化。在这种预算控制环境下,构建再完美的预算控制系统也无法落实到位,预算控制也就沦为企业的一种摆设。笔者正是出于这一考虑,从企业文化的视角探索企业预算控制,本文认为,适宜的企业文化氛围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企业管理者及员工的思维和行为,使得企业上下都树立起预算控制意识,从而高度重视预算控制系统的构建、完善以及推行。只有缔造出卓越的企业文化,企业预算控制系统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从而有效监控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不偏离战略规划的轨道,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主要通过意识观念的渗透和同化,内在地影响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方式,它会被认为是“这就是做事的方式”而被自动执行,从而对企业各项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其中自然包括企业预算控制的目标。①可见,企业文化能够有效地搭建企业战略目标与预算控制之间的桥梁,确保预算控制实施的顺畅通行,从企业文化视角探索企业的预算控制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文化与预算控制的同质性.

作为企业战略实现的有效工具,企业文化与企业预算控制具有一些相同的属性(简称同质性)。企业文化具有导向性、控制性、激励性、辐射性、凝聚性等功能,可以极大地影响企业上上下下的意识和行为,最终服务于企业目标的实现。预算控制过程离不开人的参与,最终也是为了控制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不偏离企业预先设定的轨道,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规划。企业文化和预算控制之间联系紧密,二者主要交集于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以及最终服务的目标,呈现出一些同质性的特征。

(一)企业文化和预算控制均是企业战略实施的工具.

企业文化与预算控制统一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二者均是企业战略实施的工具。从本质上讲,企业文化是将企业战略落实到每位员工思维和行为上的有效工具。企业文化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行为指南,确定了员工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致力于打造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战略在企业运转过程中的具体体现。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可以塑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员工可以保持士气盎然、交流畅通、步调一致的精神行为状态,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战略。企业文化是以一种无形的强有力的力量渗透在企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战略规划、制度安排还是执行力层面,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让员工激情澎湃,主动认同和接受企业愿景,有利于企业战略规划高效率、高质量地得以推行,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保证持续有效的执行力。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作用见图1。

预算是战略计划的数字表现形式,是对企业未来计划的量化,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预算控制正是将预算和控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预算实施控制,通过预算的方式量化企业的战略目标,是落实企业战略的切实有效的管理工具。没有企业战略,预算控制就会失去方向,失去存在的价值;没有预算控制,企业战略就无法落地,无法生根。战略导向的预算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系统的核心,是企业获得长远发展和经营制胜的法宝,是企业由普通通往卓越的重要路径,它能够让员工深刻了解企业的战略意图,并转化为步调一致的高效卓越的执行力,最终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服务。企业战略导向的企业预算控制流程见图2。

(二)企业文化和预算控制都强调“以人为本”.

无论是企业文化的塑造还是预算控制的实施都离不开“人”的参与,“人”的因素是决定二者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二者都应强调“以人为本”,只有做到了x,--J"人的重视,企业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而“人”又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通过对人的思维和行为的影响发挥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将企业所倡导的积极进取的企业精神和高标准的道德规范内化为群体意识和行为。调动员工的主动性,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其产生强大的使命感和归属感,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预算控制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实施主体——“人”。“人”在预算控制体系的构建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如果没有良好的团队,再好的预算也将付之东流,达不到企业设定的目标,预算只有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人,才能保证预算控制的效果。为了保证预算控制的执行力,预算编制的主体一般是预算实施者和管理者。预算执行更是强{|乱“全员参与”,需要各部门和各成员之间不断地沟通和协调,及时发现和分析预算控制过程中的问题,进而对预算加以反馈调整;预算考评归根到底也是对“人”的业绩进行考核评价,其根据各责任中心及成员完成预算指标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计划,兑现企业先前对员工的承诺,这将极大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产生良性循环,从而保证预算控制的良好效果,保证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立于不败之地。总之,在预算控制体系的各个环节中,都要注重群策群力,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会议、培训等手段让员工充分理解什么是预算,如何通过预算控制为企业管理服务,如何通过预算控制公平、公正地考核员工;另一方面,管理层应当多听取员工的意见,然后再制定预算方案,使其得到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的共同认可,保证预算控制实施的畅通无阻。

(三)企业文化和预算控制都具有控制功能.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软控制”,是以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员工的行为,告诉员工“应该做什么”,控制着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不偏离企业目标设定的轨道。当员工个人信奉的信念、价值观与企业倡导的精神、行为准则相矛盾时,员工个人的表现将和整个企业的文化氛围格格不入,势必受到舆论的谴责,促使员工按照企业文化要求的内容约束自我行为,从而引导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达成一致。企业文化的控制功能并非“强制性的”,而是深刻地体现在员工的“自觉控制”、“自我控制”方面,通过企业信念的培育、文化氛围的营造、心理契约的达成等启发员工内在的自觉意识和主动性,以实现员工的主动控制,最终发挥企业文化的控制功能。

预算控制则是一种“硬控制”,它是以一系列强制性的措施约束着员工的行为,告诉员工“不应该做什么”,告诉员工如果违反要求,将要“面临什么样的惩罚”。①预算控制的实施往往需要通过预算责任的落实,奖惩机制的确立,薪酬计划的制定等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来配合,表现出很大的“强制性”,预算方案一旦形成,就要形成制度条文,通过这种强制性的指标分配保证预算控制强大高效的执行力。

(四)企业文化和预算控制都与企业生命周期相关.

企业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中,企业文化和企业预算控制均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二者与企业的生命周期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在初创期,由于企业刚刚起步,人财物等资源有限,这时候企业需要投入的地方很多,比如,兴建厂房、购买设备等。因此,投资预算是这个阶段的重点内容。在成长期,企业主攻市场开发,促进销售,致力于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强调企业的成长能力,销售预算是这个阶段的重点内容。目前,我国很多民营企业处于这个阶段,因而对销售预算的编制显得尤为重要。在成熟期,企业发展稳定,步入稳定发展的轨道,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这时候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开发新的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顾客的多样化要求,以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这又被称为二次创业,成本预算是这个阶段的重点内容。在衰退期,企业发展倒退,盈利能力逐渐消失,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造成企业发展衰退的主要症结在于现金流枯竭,因此在这个阶段现金预算最为重要,企业要争取把有限的现金用在刀刃上,以使企业度过难关,起死回生。企业预算控制与企业生命周期的相关性见表1。

从企业文化的角度看,当企业处于初创期时,员工比较崇拜创始人的个人魅力,创始人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会对企业文化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企业文化建设处于不断探索过程中。当企业处于成长期时,企业文化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企业上下逐渐意识到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有力的体现,是企业个性的象征,需要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的优势打造别具一格的企业文化特色;管理者需要营造特定的企业文化氛围,塑造卓越的企业文化并被员工接受和认可,从而转化为员工统一协调的行动力。当企业发展到了成熟期时,企业所取得辉煌成就会让员工产生极大的自豪感和自信感,此时容易形成一种文化定势,并深入到全体员工的头脑和内心,这种文化定势很难被改变。在企业衰退期时,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给企业带来负面的效应,往往表现为内部管理混乱,员工战斗力不强,人心涣散,缺乏共同的信念。在这一阶段,企业管理者迫切需要进行文化变革,振奋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与企业生命周期的相关性见表2。

三、企业文化与预算控制的异质性.

作为两种不同的管理控制方式,企业文化与企业预算控制也具有一些不同的属性(简称异质性)。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组织成员所共同信仰的管理哲学、行为规范和价值体系的总和,而预算控制是采用预算手段实施的管理控制,由于二者毕竟是不同的事物,相互之间还存在着较多异质性的特征。

(一)企业文化与预算控制的属性不同.

预算控制内生于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产物,经济水平越高,预算控制越重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实体,要想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自我约束,建立起健全完善的预算控制系统。同时,现代企业的经营规模越来越大,下属的分公司或事业部越来越多,如何合理高效地进行资源配置显得尤为重要,预算控制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它将企业的资源以预算的形式分配给各个部l'-J,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与预算控制不同,企业文化则具有较强的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社会倡导的道德行为规范赋予企业相应的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正是体现在企业文化的内涵中。企业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缩影,企业文化的个性往往由民族文化的特色所决定。

(二)企业文化与预算控制的表现形式不同.

企业文化是无形的,摸不着、看不见,但它可以营造出独特的可以被感知的精神氛围,员工身处其中,将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这种无形力量的影响,这种力量渗透在企业的方方面面,其功能是不可估量的,可以转化为高效统一的执行力。预算控制则是通过有形的规章、指标、标准和机制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实实在在以条文的形式规范下来的,其强调有章可循,用有形的制度条文达到控制的目的,任何部门、任何各人的行为都要严格按照制度接受考评和奖惩,以保证强劲的预算执行力。

(三)企业文化与预算控制的作用方式不同.

预算控制是企业管理控制体系的核心,其通过一系列激励约束性机制产生作用。预算控制的效果是以任务分配、制度约束以及奖惩措施作为保证的,其作用方式偏向强制性。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体现,其通过员工信奉的价值观、道德规范、企业个性的定位、企业形象设计以及产品包装的特色等产生作用。企业文化着重“告诉员工应该做什么”,其效果是以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作为保证的,作用方式则偏向于非强制性,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达到员工自我控制的效果。

(四)企业文化与预算控制的稳定性不同.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是企业长期积累下来的精神财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体现。企业文化的稳定性强,其一旦形成,将使全体员工达成共识,形成一种文化定势,具有持久性。除非企业的发展发生了质的飞跃,现有的文化定势已无法满足新的发展阶段的要求,文化变革才会发生,即便如此,先前企业文化中积累下来的特色也会被维持下来。世界500强企业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大的成功,关键原因在于他们不断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并且能够不断秉承和完善这种企业文化价值观。

预算控制的稳定性则要比企业文化弱,虽然预算方案一旦形成,不能经常变更,要保持预算控制目标的持续性,但是预算控制更易受市场环境波动的影响,要时常保持活力,与市场相匹配,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动态,变更预算控制的方案。另外,在预算控制实施过程中,还要不断地根据预算总结会议和差异分析报告等进行相应的反馈和调整。

四、企业文化和预算控制耦合的路径.

企业的管理者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企业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不足,并下大力气进行改进和完善,摒弃对企业发展不利的共有的企业文化特征,这主要是源于民族文化中的瑕疵。如,我国文化体系中过于追求稳定,缺乏创新力;过于讲究人情,不够理性;政治干预过多等负面特征。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应该充分发挥企业文化与预算控制之间的协同效应,将优秀的企业文化特色融合到企业预算控制体系的构建中,从而提高现代企业预算控制的实践与应用价值。

(一)基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预算管理战略设定.

预算管理战略对企业预算控制体系的构建能够起到切实有效的导向性作用,其指导企业的预算组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与反馈、预算报告、预算考评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设计,促使企业上下各层级共同为预算目标而努力,是确保企业预算控制有效性的重要前提。①因此,企业在设定预算管理战略时,应当结合动态环境的变化,分析战略导向、业务流程的设计以及企业文化的变革对于预算控制体系构建的影响,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和业绩管理整体的角度对预算控制体系进行规划设计,从而构筑一套与企业自身战略与文化相适应的“刚柔并济”的预算控制体系,以指引着预算参与者的行为方向。

(二)充分利用企业文化和预算控制的同质性,相辅相成.

既然预算控制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如此多的同质性,那么企业管理者应充分利用二者的同质性,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企业文化是预算控制的基础,一个健全的预算控制体系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作支撑,预算控制是在特定的企业文化观念的指导下确立的,脱离了企业文化基础的预算控制是没有生命力的,也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试想,如果预算控制不能赢得企业员工在文化价值观上的认同,那么如何能够调动起员工内在的积极性?又如何保证强劲的预算执行力?预算控制目标又何以实现呢!可见,设计得再完美、再强有力的预算控制系统如果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作基础,也只能流于形式而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反过来,预算控制则是企业文化的保证,再优秀的企业文化也要落实到具体的规章制度上来,否则犹如空中楼阁,毫无价值。预算控制作为一种量化的控制机制,将进一步强化企业文化观念,约束着企业员工的行为不偏离本企业的文化精神,更具刚性特征。所以,有效的预算控制可以将企业的战略规划落地生根,使企业文化落实到经营管理的实践中,促进各部门的合理分工,确保企业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引导企业上下齐心协力,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卓越的文化氛围。

第7篇:预算控制方式范文

关键词:地质勘查企业;资本预算;预算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11-0055-02

预算是一种将资源分配给特定活动使之得以实现的数字表述计划。预算控制指通过预算的形式来规范企业经营活动的授权批准控制,调整和修正企业的管理行为与目标偏差,达到实现企业各部门生产经营目标和企业战略规划目标。随着地质勘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营业务的多角化,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全面预算控制的重要性。地勘企业全面预算控制体系作为管理控制系统的一种动态控制模式,通过对地勘企业预算控制特点、预算控制作用和控制原则深入系统的分析、构建全方位的预算控制模式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对于增强企业管理和控制、合理利用资源、控制成本费用、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战略规划目标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地质勘查企业预算控制的特点

与一般的工程施工或生产型企业相比较,转型后的地质勘查企业具有如下特点:其一,以盈利为目的,自负盈亏。地勘企业是一种以赢利为主要目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风险、实行独立核算的生产和经营单位。其二,多种经营范围。转型后的地勘企业经营方式变得更为主动,积极开拓市场。企业经营范围也得到拓展,同时开展如地质、勘查、设计、服务外包矿权交易等多种经营业务。其三,独立法人性。地勘企业能够根据自身利益,依据市场信号能够独立做出生产经营决策,一般都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其四,组织规模性。地勘企业的规模往往都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拓逐步增大,是需要众多利益部门的联合而发展成为具有多层次组织结构的法人主体。

上述特点决定地勘企业预算控制过程与一般的工程施工或生产型企业预算控制具有本质区别。因为地勘企业的预算控制有时候需要在不同的生产领域内进行,并且涉及到企业内各责任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另外,地勘企业大都是独立的法人主体,享有独立财产权,独立财务核算权以及自主生产经营权等。因此,地勘企业预算控制不能采取一般工程施工或生产型企业中的预算控制方法。

2 地质勘查企业预算控制的作用

预算控制是防范企业生产、投资经营、财务等内外风险,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对于地质勘查企业来说,预算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①有利于地勘企业有效控制各责任部门。地勘企业为了协调各责任部门之间的生产经营活动,将各项经营目标进行分解,重组配置企业各项资源,使企业各部门的责任更加明确和具体。预算控制是企业管理层对各责任部门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

②有利于实现地勘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目标。通过预算控制,使管理层和各责任部门明确公司和各责任单位的发展战略规划和经营计划,有效指导资金的运行,使得在制定战略规划和经营计划时更具有前瞻性,实现地勘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目标。

③有利于协调各责任部门之间的关系。地勘企业各责任单位经营目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使得各部门之间会产生利益冲突。实施全面系统的预算控制,使各部门能够在生产实施过程中相互配合和协调各方的责任和利益,保持各部门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相互一致,增强地勘企业凝聚力,提高地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④有利于考评各责任部门的绩效。通过预算控制,明确各责任部门的经营管理目标,以及各自的责权利关系等,以利于企业管理层考核、评价各责任部门的生产经营业绩,同时也便于各责任部门的自我控制、评价和调整等工作。

⑤有利于提高地勘企业的经营效果。在预算实施过程中,将实际经营成果与预算标准相比较,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偏差,促使企业按计划经营活动,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经营效果,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⑥有利于调动各责任部门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地勘企业在编制预算时,考虑了各责任部门的意见,因此有利于调动各部门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各部门能够从企业整体的角度来开展其经营活动。

⑦有助于地勘企业防范各种内外风险。地勘企业基于市场预测进行预算控制,制定恰当的应急措施防范预测结果及其可能的生产经营、投资和财务等风险,在制定预算时保留一定的弹性,即时追踪监控预算实施过程,发现实际结果与预算值差距较大时,随时采取纠偏措施,从而有效提高地勘企业应对生产经营中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能力。

3 地勘企业全面预算控制的原则

地勘企业全面预算控制要以确定生产经营目标为前提,运用分权和集权相结合模式进行内部控制。企业在编制预算和考评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一致性原则。地勘企业预算控制时应该考虑企业自身的特点,明确经营方向、经营目标及利润目标等,编制具有长期战略性与全局性的预算。

②控制性原则。地勘企业预算目标应该是可以控制的。首先,要充分考虑到宏观经济、法律制度、原材料价格等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其次,对于地勘企业而言,由于转移定价等也会产生很多影响企业损益、成本的不可控因素。因而企业制定预算时,都应全面考虑。

③弹性原则。地勘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尽管在编制预算时作了充分的预测,但仍然不能排除期望范围之外的情况发生。为防止此类情况,预算编制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否则预算将失去控制作用。

④参与性原则。地勘企业预算控制需要全员积极主动参与、为预算管理集思广益。地勘企业编制预算首先要充分考虑员工心理、行为等因素,争取全员全力支持企业预算总目标,实现全员监督和决策;其次要加大建立全面预算的激励机制,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

⑤可靠性原则。地勘企业应基于自身的历史经验和科学的预测来编制预算,同时,预算指标应尽量客观、公正、可靠,且预算目标经过努力能够实现。

⑥效益性原则。地勘企业制定预算应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宗旨,要分析地勘企业经济效益内外部影响因素,挖掘企业人力、财、物资源的潜力,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4 地勘企业预算控制的构建模式

①编制企业的全面预算。全面预算指地勘企业在市场预测和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预期未来一定时期企业的生产经营总目标和总任务,是有效实施预算控制的前提。对地勘企业而言,为了提高预算控制效果,应采用上下相结合的预算方式,即企业管理层事先确定企业预算总体目标,其中包括一些关键性指标,并将预算指标进行分解分配给各责任单位进行责任区的预算编制;然后各责任部门向企业预算委员会提交分预算报告,最后经汇总、讨论、协调,形成各责任部门的预算方案。这样,地勘企业既能顾及整体战略规划目标,又能兼顾各责任部门的利益。地勘企业预算编制的主要程序如下:首先,企业管理层根据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确定预算总目标,并下达各责任部门;其次,各责任部门根据企业管理层给出的相关责任预算总目标,编制本部门的分预算草案,并提交给企业管理层;再次,企业管理层汇总各责任单位的预算,进行必要的协调和平衡,编制企业的全面预算;最后,经预算委员会讨论及管理层批准,下达给各责任部门实施。

②预算的实施与调控。第一,实施预算。确定全面预算以后,各责任单位要严格执行。对于预算范围外的行为,要严格按照授权批准制度执行。若预算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在允许范围内,各责任部门可以自主处理。若遇到如突发事件、政策变化等客观原因超出预算控制授权批准范围的,则需填写预算调整申请并按程序提交给企业管理层批准才能生效。第二,预算实施中的追踪控制。预算控制是通过定期比较实际业绩与预算标准来实现的。为保证预算制度的顺利实施,企业管理层与各责任部门之间要构建信息反馈体系,通过编制各责任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分析报告中的重大偏差,采取纠偏措施确保预算控制顺利实施。同时,企业的财务部门也要与生产、销售、采购等责任部门保持良好的信息沟通和协同机制,动态跟踪和控制预算执行情况,顺利实现预算目标。第三,预算实施中的调整。企业编制预算是一种预期、静态的过程,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使得预算值与实际结果之间存在误差。因此,预算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作适时调整。

③预算结果的分析、考评。预算期结束以后,地勘企业管理层应对预算目标的实现程度、各责任单位预算目标的实施情况作全面系统的分析与考评,比较实际结果与预算值的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各种原因,并对各责任单位全面客观的评价,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完成预算执行报告提交企业管理层辅助决策,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

④进人新的预算控制循环。完成上述工作后,按照地勘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目标和经营计划目标,研究制定下一阶段的生产经营策略与财务策略,进人新的预算控制过程。

5 结 语

地勘企业全面预算控制是强化地勘企业管理控制的一种有效方式。目前随着地勘企业规模的不断增大和多元化的生产经营业务,全面预算控制基础显得越来越薄弱。通过对地勘企业预算控制特点的分析,构建以资本预算为中心的全面预算控制模式,对于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而提高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新的技术和途径。

参考文献:

[1] 潘爱香,高晨.全面预算管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2] 尤小雁.预算控制探微[J].财务月刊,2009,(1).

[3] 王斌,李苹莉.关于企业预算目标确定及其分解的理论分析[J].会计研究,2001,(8).

第8篇:预算控制方式范文

摘要:随着我国的入世,市场经济在各个行业深入发展,酒店业更是成为我国的朝阳产业,在此过程中,酒店的财会内部控制也愈发显得至关重要。但就我国目前酒店财会内部控制的现状来看,仍存在若干问题。从酒店财会内部控制的问题出发,试图探讨这些问题的对策,以寻求酒店财会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酒店财会内部控制对策

1酒店财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1预算控制方面

预算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酒店经营采用预算控制管理企业的办法,已普遍在国际酒店内实施,国内酒店也做计划,但计划做的很粗,只不过是在年底根据上级下达的客房出租率、利润指标、费用水平核算一下,并且接受计划指标的大多是讨价还价,尽量压低计划指标,年终向上级交差了事,实际执行起来从不看预算,使计划、预算只是走走形式,到年底多是超额完成任务。

1.2资金控制方面

酒店业的经营与其他行业的经营在财务流程上有很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酒店业的财务特点有着一次性的资金投入和持续的现金流出这一方面。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看出酒店资金管理方面主要表现在融资、投资和现金管理上。而我国的一些酒店在投资上没有很好把握多种投资方式的选择,承担了较大的经营风险,同时在扩张中的融资安排也不尽合理,造成时间的浪费和成本的提高。而在现金管理上,国内酒店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很强的计划性,更不可能像国外酒店一样天天盘点、天天编制现金流量表。

1.3应收账款控制方面

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是影响速动比率可信度的重要因素,及时收回应收账款,不仅可以增强酒店的短期尝债能力,也反映出酒店应收账款管理方面的效率。我国酒店业基本也认识到这一点,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例如一些酒店专门成立了清欠办,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催收作用,但从长远来看有很大的局限性,很难最大限度地加快欠款回笼,提高酒店的资金周转速度,有时甚至破坏了同客户的关系。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以往的销售人员仅仅负责推销工作,而不问推销结果,这样做容易造成只管销售不问回收的局面,而且传统的清欠人员只管当时收款,不管以后是否成为回头客,或者营业部门只管服务,不管是否回款的脱节现象。

1.4成本费用控制方面

我国目前的酒店业在成本管理上绝大多数还处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上,主要从降低消耗、节约费用考虑,侧重于对产品服务的核算,立足于短期的成本管理,未从长远的持续的降低成本的策略上考虑,只是站在某一企业的角度,主要以酒店内部的生产服务过程为对象,而对其供应与销售环节考虑不多,对于外部的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且较少考虑竞争、挑战而单纯为了改善酒店现状、增加经济效益。在费用支出控制方面,有些酒店对费用(如交际应酬费)的发生没有严格的审批制度,也没有在一个经营期之前编制费用预算,即使编了费用预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没有按预算执行,经常发生超出、违背预算的费用支出。

1.5收入控制方面

酒店营业收入控制是为了保护酒店内部财产和餐饮销售收入,检查会计资料的准确性与可信性。我国目前的酒店收入控制的水平及管理意识参差不齐,收入控制制度不健全,尤其是会计凭证制度软弱,舞弊现象严重,其控制也以“密切监视”为主要控制手段,而不太重视内部稽核制度,另外收入控制的硬件设施及管理水平也明显落后,诸如一些酒店的电脑收银系统或因没有实效软件控制系统,或因操作人员的专业操作水平有限,致使这些硬件设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些问题在实践中都亟需解决。

2酒店财会内部控制的对策

2.1加强预算控制

比较适合我国酒店业的预算控制制度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全面预算控制。它是以实现一定利润为目标,以货币形式对酒店业务经营活动全过程全方位进行预算控制,是以损益预算为中心的各项预算形式的预算系统,包括损益预算、营业收入预算、销售预算、成本费用预算、物资采购供应预算、人力资源预算、现金预算、资产负债预算等。预算的执行和日常监控由酒店财务部负责,要求财务部随时汇报预算执行情况,每天都有销售日报和分析结果向各部门通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每天主管都要主动查阅预算执行情况报表,以检查预算完成的情况。

2.2加强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

第9篇:预算控制方式范文

【关键词】企业集团;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策略

企业集团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而产生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其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财务的控制。尽管,目前我国母子公司型企业集团发展势头处于比较积极的局面和势头,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财务控制方面的问题,比如,财务控制权分配不合理、财务控制方法有待健全、财务信息失真等。这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会导致企业集团缺乏持续经营和发展能力。因此,企业集团只有强化财务控制工作,才能使母子公司真正成为一个经济利益上的有机整体,这也是不断增强我国母子公司型企业集团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的保障。

一、母子公司财务控制内涵

母子公司财务控制就是以集团董事会和集团母公司为主的财务控制主体,在一定的环境下,采用一定手段使母子公司财务资源或现金流转朝着集团公司财务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发展。集团财务控制的主体主要是集团母公司通过子公司董事会等控制子公司,子公司控制孙公司等层层控制,而母公司财务控制的主体则是公司董事会。董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在对外代表公司进行主要活动,只有董事会才能全方位负责财务控制。而财务控制的具体执行者则是集团母公司的财务机构。在公司财务控制目标方面。首先,集团母公司财务控制目标是使其利益最大化。母公司财务控制目标一方面从属于其股东财务控制目标,另一方面是各单位成员财务控制目标的综合,而子公司从属于母公司目标。其次,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次要目标是有效控制人,降低成本,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对企业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

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按控制主体的层次划分,可分为高层控制、中层控制和基层控制;(2)按控制主体的性质划分,可分为母公司出资者控制和子公司经营者控制;(3)按财务集中程度划分,可分为集中财务控制和分散财务控制;(4)按控制的时间划分,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在母子公司财务控制模式上,主要分为行政控制型、参与控制型和混合控制型三种类型。其中,行政控制型财务控制模式在中国母子公司管理中比较常见。在这种模式下,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决策权限主要有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权和所有财务机构设置与财务经理任免权两方面。而参与控制型模式是集团母公司以出资者的身份取得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权,是通过子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对子公司进行财务控制的一种模式。而混合控制型财务控制模式,又称集分权相结合。是行政控制型、参与控制型两种模式的混合物,是一种集权分权结合的模式。该种控制模式吸收了前两种模式的优点,大程度上避免了它们存在的缺点。目前,影响母子公司财务控制模式选择的因素上,主要包括集团类型、集团发展阶段、母公司的管理能力、子公司对母公司的重要程度和文化等。

二、母子公司财务控制方法

财务控制方法是实现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的目标的重要手段,财务控制方法主要由以下几种:(1)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下一年概括性的企业计划,是企业管理计划的数量化的形式。它是利用预算实施行为和业绩的控制活动。预算管理预算规划和预算控制。预算规划是实行预算控制的前提,预算控制是以预算规划为核心。母子公司的预算控制方法按照预算控制的重点不同,主要有以收入为中心的预算控制、以成本为中心的预算控制和以现金流量为中心的预算控制等三种方法。(2)货币资金控制。现金控制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集团出现支付危机,通过现金流动有效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获取最大收益。母子公司现金控制的方法有多种,在不同的经营环境中,可选择的不同的方法。一般而言,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货币资金有设立财务中心方式、设立结算中心方式、设立内部银行方式以及设立财务公司式等。(3)财务人员控制。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人员的控制通常采用财务人员全员委派制、财务主管委派制、财务监事委派制三种方式。(4)财务制度控制。母子公司内部各层次的财务制度均应重点突出公司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财务管理部门四层次的财务权限和责任划分,以实现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化。(5)审计控制。审计可以限制经营者投机取巧的行为,以降低公司的成本。健全的母子公司审计模式可以分为直接监控型内部审计控制、外部审计控制、间接监控型内部审计控制三种模式。(6)财务信息控制。信息控制的主要内容就是要保证运营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到集团母公,是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的依据。财务信息控制主要包括财务信息报告制度和财务管理网络化两种方式。目前,对许多企业集团而言,财务信息控制还是十分薄弱的,因而需要集团通过设计一套传递迅速及时的信息网络,这可以节约集团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管理成本。

三、加强我国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的策略

首先,健全完善的母子公司治理结构。我国母子公司财务控制不力主要原因是母子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因此,要健全母公司自身的公司治理结,建立以社会化制度,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同时,母公司通过向子公司委派产权代表实施有效控制,子公司也要具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使母公司的产权代表发挥有效作用。

其次,采用以集权为主,分权为辅的控制模式。我国母子公司在财务控制模式上总体上应采用混合控制型财务控制模式,这种模式首先是适应我国企业集团所处的环境。其次,适应我国企业集团组织结构的特点。我国的企业集团多以母子公司以基础,同时拥有事业部或职能管理单元的企业集团越来越多。组织结构的特点也适应相对集权的控制模式。再次,我国的企业集团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集团规模小、紧密层企业数量太少。这个阶段更适合通过相对集权的控制模式,增强集团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