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发展规划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城市规划 土地规划 统筹发展
在现行的国民经济发展体系中,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分别由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编制。两大主管部门在行政级别上旗鼓相当,有各自独立的行政管理体制,这样的分管体制造成两个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各行其是,这使得两种规划相互间不协调、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产生严重的脱节现象。一方面,有的地方偏重于城市规划忽略土地规划,导致城市用地不合理,城市用地吃紧,土地价格波动,城市出现畸形发展。另一方面,有的地方特别注重土地规划看轻城市规划,从城市发展局部出发,惜土如金,该发展住宅用地的都用来发展商业,无视城市发展的总体布局,使得土地的规划脱离城市规划,相互间格格不入的困境。所以,要实现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必须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统筹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形成互补协调、互利共赢的格局。
一、 统筹两种规划的整体思路。
区域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深化,而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又是区域规划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在时间上,两个规划要统筹编制,城市规划的编制要兼顾土地规划,因为土地规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城市总体发展,土地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土地规划也要兼顾城市规划,城市的土地规划是否有效要看是否符合城市发展的总体标准。在空间上,两个规划要互补互利,在城市区域的发展中,必须要坚持城市规划指导与土地规划,必须要坚持土地规划服务于城市规划,即前者的发展是为后者的发展做铺垫,后者的发展是为了前者的更进一步发展。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做到弹性规划。无论是城市规划,或是土地规划都要具有可量化性,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而弹性规划能够有效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根据不同地点、不同时期做出适时调整,避免规划失灵以及出现重复规划。第二,做到协调规划。在整个城市区域规划中,不能片面强调城市规划,也不能一贯重视城市规划。两个规划不是彼此独立的,城市规划必须要做好土地规划,土地规划的好坏又取决于城市规划大局,在城市发展中必须注重二者的协调关系,实现互助发展。第三,做到多元规划。规划的目标不是单一的,在两个规划的具体编制中,对规划的目标要明确,不能只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环境效应和社会效应,最终实现多重效应叠加,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第四,做到效益规划。没有价值的规划是没有意义的规划,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效益高低决定市场成败,为此,在两个规划的编制中,一定要注重规划的效益性,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大一统。第五,做到整体规划。在两个规划的实施中必须从国民经济发展大局出发,从城市区域经济发展大局出发,做好整体布局,既要搞好物质方面的规划,也要搞好非物质方面的规划,既要做好整体规划,又要做好局部规划。第六,做到实用规划。任何规划都是用来指导发展实践的,所以在两个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要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使得制定的规划能够落实到城市经济发展中去,为城市的发展搞好理论铺垫。
二、 统筹两个规划的发展途径
两个规划受制于不同行政主管部门,这种分离的管理体制使得两个规划的侧重点、标准、目标往往出现较大差距,两个主管部门不能及时进行相关信息的交流,以及在规划过程中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共同发展。这对这一现状,要统筹两个规划,必须将两个部门进行合并,制定统一的规划,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规划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能够充分体现城市体系规划是一种基于整体利益的协调规划的实质,能够较好地统一行政指令,加强规划的实施效果;也能够充分考虑地方区域发展实际,立足于区域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广泛征求各利益主体意见后的综合协调;也有利于规划管理体制从上级的集权制转化为公平合理的民主制。这样制定出的规划更能适应城市发展实际,更能为解决规划问题献计献策,这样的规划透明度高、可信度强、可满足全社会的发展愿望。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向结合有以下优势:首先,从国民经济发展总体出发,统筹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避免在两个规划的编制过程中相互脱节、各自为战的现象。其次,这样的结合既能够满足上级规划实施的执行力,加快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也能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利用特色资源。再次,这种结合对于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可以进行及时纠正和处理,避免出现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最后,这种结合途径既兼顾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大局,有考虑了局部土地的优化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三、 统筹两个规划,做到制度创新
从法律制度上讲,就目前的法律体系而言,城市规划已有相关领域的法规――《城市规划法》作保障,而我国到现在都还没有为土地规划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就导致在规划的实施进程中城市规划比土地规划更加严肃、更加科学、更有可操作性。而从管理角度看,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分别由两个行政级别对等的管理部门加以编制,这必然导致两个部门各行其是,缺乏有效的沟通,行政指令措施无法进行统一,效率低下、浪费资源。另外,我国已经是市场经济国家,规划的行政属性 还相当浓厚,在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中 常常忽略市场经济规律,不考虑客观的供求状况,主观行事,造成规划与经济规律不服,与市场经济脱轨的严重后果。基于以上的种种制度诟病,要统筹两个规划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一、要创新法律制度,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特别是要尽快制定《土地规划法》来为土地的实际规划保驾护航,使得两个规划都有相关法律制度的庇护,为统筹战略提供法律保障。二、要创新管理制度,将两个制定规划的部门合二为一,统一政令,增强规划的执行力度和社会经济效应,为统筹战略提供管理保障。三、要创新环境制度,要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行政主导,市场为次的管理方法,坚持市场运行为基础行政干预为辅助的管理,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尊重市场规律,为统筹战略提供环境保障。
关键词:商学院 MBA 全日制MBA 职业发展 规划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072-03
2010年,我国MBA研究生培养院校已达236所,招生规模空前庞大,对MBA的培养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中国的MBA职业发展规划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虽然不少商学院都为MBA职业发展设立了职业发展规划中心,为MBA学员“补课”,但该机构对国内商学院而言,仍然是一个新事物、新课题,基本上还处在探索和试验阶段。国内MBA职业服务的提供仍然存在服务形式单一、交互度低、缺乏个性、绩效考核不科学等问题,这些都直接制约了职业发展规划的效果,使职业发展规划中心沦为传统意义上的就业指导中心,可以说国内MBA职业发展教育开展情况是:起步晚、发展快、任务重。
1 MBA学员职业发展规划概述
1.1MBA学员职业发展规划的概念
MBA学员职业发展规划是MBA学员结合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制定相应的培训、教育和工作计划,并按照规划的阶段实施具体行动以达成目标的系统过程。它在对一个人职业发展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行动计划。
简单地讲,即是在对MBA学员个人的兴趣、价值观、技能、性格以及经历等方面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基础上,结合当前外部人力资源市场、行业、政策等外部社会整体环境,确定适合自己的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行动。
1.2MBA学员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教学和职业发展是MBA教育中相辅相成的两大方面。MBA教育中的职业发展工作给学员提供了大量深入企业、接触社会、将理论付诸实践的机会。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职业发展工作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教学。在当前,MBA教育为学员提供的更多地是一种学习模式,事实上MBA学员的就业压力非常大。绝大多数MBA学员初次求职时,往往首先考虑地是薪酬水平和公司的名气,而工作了几年之后,他们往往更关心企业文化是否适合自己、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工作、如何保持生活和工作的平衡等问题,更关注自己在何种环境下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如何规划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很多MBA学员在就业时会走入误区,他们最初选择了最容易得到的或是薪水最高的工作,但在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并没有获得成功,因为真正的成功者必然是工作与个性、价值观、个人特点等相契合的,而这时再进行职业转换就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MBA职业发展规划的目的就是帮助学员如何避免就业时的集群效应,让他们意识到在MBA就读阶段进行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从而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这一点对于每一位MBA学员都很重要。
同时,就用人单位而言,它们也希望招到的人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知道什么工作可以让他自己发挥得更出色、更具有活力。只有当用人单位与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达到统一时,对二者而言才是最有效率的。
因此,MBA职业发展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职业发展规划能让人生有目标,目标让人生富有意义。它是针对决定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和职业目标,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的过程。对职业发展的规划,就是为自己的未来人生绘制理想的蓝图。
第二,职业发展规划能帮助个人认识就业形势,居安思危,唤醒职业发展规划意识,激发成就动机。职业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就是要了解职业、了解劳动力市场以及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让自己对所处的环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保持积极的心态,为将来的职业前程做好准备。
第三,职业发展规划能帮助个人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通过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优势,正确设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行动计划,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第四,职业发展规划能帮助个人培养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增强自我效能感。通过职业发展规划,使自己明确职业发展目标,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使自己更加自信地面对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第五,职业发展规划有助于抓住重点,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制定职业发展规划的一个最大的好处,是有助于人们按轻重缓急安排好日常的工作,紧紧抓住工作的重点,增加求职成功的几率。
职业发展规划不仅可以帮助MBA学员解决当前工作或者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困惑,比如目前的定位选择(岗位选择、人际关系处理、读书深造等),更重要的是帮助MBA学员能够明确未来可能的事业发展方向。职业发展规划对所有年龄的人而言都很重要,如果商学院针对MBA学员积极开展职业发展规划辅导,将对他们的今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职业发展规划作为一个长期的贯穿MBA教育始终的重要过程,具有风向标和指针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关键词】发展规划 企业管理 作用
企业发展规划是对企业总体发展蓝图的描绘,企业发展规划对于企业各项工作具体目标的制定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企业发展规划在企业发展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在企业的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企业管理中需要充分重视发展规划的作用,充分发挥发展规划的指导作用,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企业管理中发展规划存在的问题
企业发展规划作为企业发展的指导性纲领,对于企业的发展目标有十分明确的规划,指导着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但是由于企业管理中也有各项工作的目标,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往往忽视了企业发展规划的作用。目前企业发展规划制定和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发展规划的重视不足
企业发展规划作为企业中长期发展的规划,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但是由于当前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发展规划的认识不足,导致企业发展规划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目前企业管理中大都制定了相对完善的企业发展规划,但是企业发展规划的落实工作往往难以实施。企业管理中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等等都制定了相对完善的季度计划和年计划,有的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往往忽视了发展规划的指导作用,一些企业发展规划的目标并没有得到有效地实现。
(二)企业发展规划制定不符合企业发展实际
企业发展规划是对企业的中长期发展制定相对完善的规划和指导建议,企业发展规划的制定需要综合企业当前的发展现状,了解企业发展环境。随着企业竞争的逐渐激烈,企业的发展规划制定需要考虑的因素日益复杂,大多数企业都将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编制企业的投资和融资规划是企业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在发展规划中往往过于重视企业的投资和融资规划,导致企业的投资风险增加,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另外一些企业对于自身发展环境和发展实际情况的了解不足,导致发展规划的制定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策略的实施,导致企业的发展面临众多的风险。
(三)企业发展规划制定组织需要完善
企业发展规划制定人员需要对企业各项工作进行合理的汇总,制定出相对完善的发展规划。目前大多数企业缺少完善的发展规划制定组织,导致企业的发展规划缺乏合理性。大多数企业的发展规划制定组成人员都是各项工作的负责人,最后由企业的管理者对这些规划进行有效地整合。企业发展规划缺乏可行性论证工作环节,企业缺少相对完善的论证部门。企业虽然制订了发展规划,但是由于企业的发展规划缺乏可行性,在实际的企业竞争中往往占据不利的地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由于企业发展规划制定组织不完善,导致发展规划未能有效落实,在实际的企业发展中发展规划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导致企业的发展困难重重。
二、发展规划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发展规划作为企业发展的指导性建议,是企业比较全面的长远发展计划,是对企业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和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设计。企业发展规划是企业各项工作开展的指导性文件,因此企业发展规划需要具有可行性,合理性和确定性。企业发展规划中还需要考虑一定的预防措施,降低企业发展规划中存在漏洞导致的不良影响。企业发展规划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发展规划提供企业发展的目标
随着企业竞争的逐渐激烈,加强企业的发展规划战略的制定可以有效地明确企业发展的目标,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发展中需要明确近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对完善的措施,这样才能保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企业发展规划是根据企业当前的发展现状,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等等制定出一系列企业发展策略,这对于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目标,有助于企业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为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
(二)企业发展规划促进企业的规范化管理
企业发展规划是针对企业发展环境以及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的相对完善的指导性建议,对于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规范化作用。企业发展规划内容包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等等策略,企业发展规划为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制定了一定的发展目标,这样有助于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企业各项工作的效率。目前企业发展中过于重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企业的质量管理,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近年来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不断增加投资规模,导致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加,严重威胁企业的发展。加强企业的发展规划有助于对企业的投资规模进行合理的控制,减少企业的投资风险,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企业发展规划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发展规划对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有助于企业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激烈,企业发展规划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规划为企业各项工作提供了明确的发展目标,企业各项工作在发展规划的指导下有序进行,可以为企业的发展赢得机会,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竞争不仅仅是经济效益的竞争,同时也是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和企业财务管理等等方面的综合竞争,企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依据之一就是企业的发展环境,企业发展规划针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制定出了相应的发展政策,这有助于企业应对市场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
(四)企业发展规划对企业有一定的监督作用
企业发展规划不仅仅制定相关的企业发展目标,同时也对企业的目标实施进行一定的监督,对企业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监督和督促作用。企业的发展规划为企业工作开展提供一定的动力,能够指导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由于企业发展规划的落实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发展规划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落实。企业发展规划部门具有监督企业发展规划执行情况的职能,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规划的不合理部分。发展规划部门对企业工作的监督也是对企业发展规划合理性的监督,能够及时处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发事故,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企业发展规划为企业发展提供相应的指导,能够确保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企业管理中发展规划的建议
企业管理中发展规划对企业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有助于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但是由于企业发展规划制定和落实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发展规划难以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更需要不断完善发展规划,确保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重视企业发展规划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
企业发展规划对于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企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有助于企业各部门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企业工作的效率。随着企业竞争逐渐激烈,企业发展规划在充分了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发展的环境的基础上,对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调整和改革,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企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能够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重视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保障发展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提高企业发展规划制定的合理性
企业发展规划是企业各项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企业发展规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目前企业发展规划中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并不十分完善,缺少对企业人才的职业规划和培训工作,严重影响了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今后企业发展规划的制定需要结合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企业发展环境现状,制定出相对完善和合理的发展规划。目前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竞争的重要资源,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人才管理发展规划中需要重视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不断发挥企业员工的潜力,实现企业员工的最大化利用,充分发挥其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企业人才管理规划中需要增加超前意识,由于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需要对当前人力资源队伍结构进行合理的规划,在企业发展变化的同时合理安排工作人员,保障人才队伍的合理性,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素质。
(三)重视企业发展规划的落实
企业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需要加强可行性预测,确保企业发展规划的有效落实,确保企业发展规划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一些企业虽然制订了相对完善的发展规划,在实际的工作中并没有按照发展规划进行管理工作,导致发展规划仅仅停留在形式方面。随着企业的发展,发展规划逐渐得到重视,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确保企业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企业的管理中需要针对发展规划制定各部门的执行预案,通过发展规划的指导作用,制定出相对合理的具体实施策略,确保发展规划能够落实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和每一项工作中,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另外企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中也需要增加可行性测试工作,通过发展规划的实践不断完善发展规划,确保发展规划能够真正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完善企业发展规划组织部门
企业发展规划部门作为企业发展规划指定的重要机构,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方面需要提高企业发展规划制定工作人员的素质,完善发展规划制定队伍。企业发展规划是企业发展的整体性目标,也是对企业各项工作的整体规划。随着企业的发展对于企业发展规划人员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企业发展规划工作人员不仅仅需要掌握发展规划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其他企业的发展现状。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制定队伍,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需要完善发展规划组织部门的结构。企业发展规划组织部门的结构设置需要进一步进行合理的设置,不仅仅需要有相关的决策机构,同时还需要有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确保企业的发展规划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企业发展规划组织部门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企业管理中需要充分重视发展规划部门的作用,落实发展规划部门的工作,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随着企业竞争的逐渐激烈,加强企业的发展规划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企业发展规划不完善或者是发展规划缺少执行力,导致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缺少相对完整的目标,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今后需要进一步重视发展规划的作用,制定相对合理的企业发展规划,能够真正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方向,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树平.关于企业发展规划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9).
[2]张瑜珍.论发展规划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经济师,2013(03).
[3]谢耀州.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战略发展规划[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03).
[4]俞菊华.论优化企业的人才发展规划[J].上海企业,2012(06).
[5]徐洪波.关于企业发展规划投资管理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9).
关键词: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共同体;学校管理
学校发展规划(School Development Planning,通常称SDP),是近年来国外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热点,是学校为应对教育变革和教育发展的双重挑战,通过学校共同体成员的努力,系统地诊断学校原有的工作基础,确立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发展目标,分析学校优先发展项目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学校发展规划通过强化校本管理的机制,提高社区参与的程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能动性,最终达到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满足社会多方面需求的目的。
一、西方中小学学校发展规划的背景概述
1.西方中小学学校发展规划的产生
学校发展规划率先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兴起,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20世纪50-70年代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西方教育空前繁荣的年代。但进入70年代后就出现了许多问题,特别是1973年西方国家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波及教育领域,使教育领域产生了严重的“教育危机”,到了80年代,这种危机有增无减。当时的“教育危机”主要表现在:毕业生就业困难、教育质量下降、教育经费增长跟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等。从学校教育本身的发展情况看,70年代早期,西方国家不再沉迷于把教育作为缓和社会弊端的万能药,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是校外人员,如家长等,对教育的价值产生了怀疑,学校教师对新教学很不适应,再加上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导致当时学校教学效率十分低下。1972年,世界比较教育学会在日内瓦召开大会,大会以“中学效率的高低”为主题,开始关注中学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效率问题。1976年5月,英国出版所谓的《贝内特报告》,对教育的批判达到顶点。
在此背景下,学校发展规划应运而生。1977年,英国率先开始“学校效能”研究。该研究以教师为对象,后发展到以学校的自我评估为研究重点,最后转向研究学校效能技术层面的比较分析,诸如学校大小、不同学校或校内各部门之间的效能比较分析等.其根本目的就是改善学校管理、提高学校的效能,1980年,英国的学校改革显现出“自下而上”的趋向,并将教育改革定位在学校层面上,“学校发展计划”、“学校文化”等项目开始被纳入到学校改革之中。1988年英国颁布了《教育改革法》,进一步推进学校的教育改革。此后英国地方教育局和一些学校相继提出“学校改进计划”,主要是通过“草根研究模式”(Grass-rooted Research)探索学校的管理模式,它迎合了当时的“教育权力下放”(Oecentemtion)的教育改革趋势,使学校有了更多的自,有力地推动了校本管理局面的形成。此后不久,“学校改进计划”就为英国国家教育标准办公室(OFSTED)和—其他绝大多数地方教育当局所采纳,并逐步推广到印度等英联邦国家。
2.西方中小学学校发展规划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发展规划在西方国家获得了很大的发展。首先,西方国家的教育变革层出不穷,在教育管理地方化趋势和“自下而上”的学校教育改革热潮中,学校教师尤其是校长开始意识到变革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系统的学校规划才能找准学校的出路和发展方向,明确学校的教育行为,因此学校教师一致认为对学校的管理、组织、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其次,由于连续不断的改革,各国中小学教育结构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政府或中央很难进行统一管理,就把部分地方教育委员会或教育局长享有的权责,下放给各地方学校,即出现了“教育权力下放”运动,要求学校实现自主管理,体现学校个性和特色,并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第三,学校发展规划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了“新公共管理”的价值观,强调减少政府对学校的干预,以市场为机制,引进“优胜劣汰”的游戏规则,在强调效率和产出的同时也注重服务的品质。
1989年,由英国科学和教育部资助的学校发展规划项目研究成果即哈格利夫?D等写的《学校发展规划——给地方教育长官、校长和学校教师的建议》出版。1991年,英国科学和教育部颁布《学校发展规划实践指南》,呼吁全国中小学推广这一方法,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这两个文本先后出台,马上使学校发展规划在英国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学校管理改革项目。随后,成为“促进学校管理变革”的一种有效策略,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美国等一些国家也开始推广这一项目,成为国际性项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也积极推进学校发展规划项目,旨在通过校本管理、社区参与以及提高学校的自治能力,来提高各国中小学尤其是贫困地区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1994—2001年期间,英国教育专家派特?布卢德赫德(Pat Broadhead)和派特?库克先生(PaT Cuelde)先后三次对505所、124所和765所英语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校发展规划已成为校长日常工作一个必不可少的管理工具。
【关键词】通信传输网络发展规划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由无线信号、通信电缆以及光缆等所构成的通信传输介质将产生网络组成,几乎在世界各地均有着这些传输网络的延伸,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广大用户的多样化信息交流需求。通信传输网络技术的持续革新及高速发展,必然将会迎来全新的发展模式,并且带来更加先进且优良的通信服务,所以对通信传输网络的发展进行规划的意义尤为重大。
二、通信传输网络发展的现状分析
在因特网出现以前,通信传输工作的完成所依靠的主要是分组交换网络,即便是与之前相比有着显著的进步,而当问题出现后,依旧需要通过迂回的电路进行寻找,通常通讯线路的有效率较低;在出现因特网以后,通信传输便在独立的网络内部出现,这便使得通信的广阔性受到了极大的制约。为了将这一局面改变,独立的多个网络便将联网实现,逐渐演变成为当前的互联网,使得通信传输的空间得以大大拓宽,并且使得通信传输介质有机的联结起来,通信传输网络由此形成。近年来,传统的通信传输网络性能便无法与用户的迫切要求相满足。
三、通信传输网络的发展新思路
随着人们需求的持续膨胀,无线通信网络、移动通信网络、数字通信网络以及模拟通信网络便相继出现,使得通信传输网络所占据的战略性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巩固。所以,SDH光传输系统、GSM系统以及蜂窝系统等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这便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传输网络交换方式的变革,之后,通信传输网络中云技术迅速崛起,使得云技术开始成为通信技术的一大重要先锋。
当前,从物理上可以将通信传输网络划分成电网络层、光网络层以及光缆网络层三大层面。就传送网当前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情况来看,通信传输网络发展的新思路为:其一,向超长距离大容量的方向不断发展,尤其是无电中继;其二,近期光通信市场的一大亮点仍然是 MSTP,但是有着多样化类型的传送业务平台则是将来的发展主流方向;其三,光传输网将继续以智能化趋势发展;其四,新业务的不断涌现将强大的功能赋予光传输网络;其五,智能传送网的各类经济数学将共同演进、不断融合;其六,光传输网将继续朝着全光网方向不断演进。
四、通信传输网络的发展规划
应当强化城域网建设于通信传输网络发展规划中,与此同时,还应当在建设城域网中强化应用DWDM、MSTP等传输技术,重视三网的有机融合。为了有效的防止陷入误区于通信传输网络的规划过程中,那么就必须全面且详细的论证、对比规划方案,择选出具备代表性的,且能够与未来技术有效衔接的一种方案,以此更好的规划执行。所以,DWDM、MSTP等传输技术均被通信传输网络的发展规划所青睐。在建设规划城域网的过程中,DWDM技术有着非常显著的扩展性,有着较强的业务接受能力,可以合理的升级新老业务,而且还可以具备良好的自愈讷讷给力,使得通信传输网络更加畅通无阻。而MATP传输技术则能够兼容与传统SDH,其扩展能力较大,充分的保证了传输过程的安全性。
城域网传输网络的发展规划为:其一,为了与直达路共同将大容量传送实现,骨干层则需要应用DWDM技术,并且通过该技术将较大贷款的传输平台提供给下层SDH等方案;其二,在接入层,借助于MSTP技术平台,采用环形组网的方式,将多种业务的兼容实现,并且提供可调整的速率及容量传输服务;其三,将现有的SDH系统、光纤资源以及密集波复用系统充分利用起来,以此促进网络能力的提高。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生产及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通信传输网络发展的重要性便日益凸显,所以,我们应当不断的探寻出通信传输网络的发展新思路,并且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从而实现通信传输网络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靳利国.通信传输网络发展规划新思路探索[J].通信电源技术,2012,1(11):89-90
[2]靳利国.通信传输网络发展和优化规划探讨[J].信息通信,2012,2(3):165-167
一、运筹帷幄,规划先行
二十一世纪的竟争主要是城市间的竟争,因此科学合理地对城市进行规划势在必行,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龙头,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是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经营的总纲,对城市建设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规划理念直接决定作城市发展的方向。城市规划一定要高标准,要有超前意识、前瞻意识,不能就城市规划抓城市规划,必须处理好几个重要规划间的关系,做到城乡规划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与产业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与各种专项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与保护历史文化传承有机地结合起来,与我们县在省会城市中的发展战略定位有机结合起来。
二、城市发展,产业支撑
一个城市的永久经营发展离开不了产业发展的支撑,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合理布局第二、三产业的结构,以经济开发区和向塘开发区为依托,大力培植和发展支柱产业,重点打造以江铃控股为主轴的县汽车城品牌,引进一批有实力的、有后劲的、低能耗、无污染世界500强企业,提高企业的竟争力,提升整个县的形象。企业品牌打响、县城形象提升之后,随之而来就会带来无限商机,全国及世界各地客户就会纷至沓来进行商贸活动,因此就会带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整个县城就会进入良性循环发展的快车道。
三、以人为本,健康发展
为打造我县新型城镇化试验区建设,就要破除“见物不见人”的传统城市发展模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要创造一个非常适合创业的环境,也要创造一个非常适合人居的环境,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注重改善民生,注重人文关怀,建设人民群众共享的美好家园。只有宜居的环境好了,才能吸引人前来县城定居,才能提高城市人口机械性增长率,才能加快城乡城镇化建设的进程,才能促使城镇化建设能够健康向上发展。
四、科学管理,提高效率
关键词:青年员工 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员工队伍稳定工作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员工维稳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指导,制定与其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以此作为支撑促进企业最终目标的实现。作为电力行业的工程建设管理单位,目前,本公司的项目大多处在边疆偏远地区,大多数员工需要常年驻外,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员工流动性大,这些对青年员工的职业生涯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对青年员工的职业生涯指导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1.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含义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可以定义为:为了实现与企业发展高度契合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所列出的各种职业目标而进行的甄别以及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发展性活动(各类培训、教育等)。
职业生涯规划的提出,首先是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为员工进行的各类学习和培新;然后是将员工个人的发展规划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相融合,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2.青年员工职业生涯指导实践的指导思想
2.1集团公司的企业精神:艰苦奋斗、开拓务实、追求卓越;
2.2集团公司的经营理念是:诚实守信、互利共赢;
2.3集团公司的人才理念:纳天下才、育神华人。
3.公司青年员工的职业发展现状
目前,公司青年员工所占比例为51%,青年员工的培养成为了企业管理活动的重点。一方面,要力求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员工的发展要依靠晋升,而在职位列序中,青年员工的提升空间却相对有限,这就对青年员工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不利于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公司结构性缺员问题突出,核心岗位面临的人才断档形势日益严峻。在这种背景下,需要公司对青年员工队伍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建立管理型、技能型的综合型人才发展通道,制定科学的人才评价模型,不断的引导青年员工将自我规划与组织规划进行有效的融合,才能够完全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4.青年员工职业生涯指导需注意的问题
青年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当前必须的和必要的一项工作内容,对于青年员工的职业生涯指导,应当从实际出发,符合公司发展需要,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4.1多部门公共配合、共同制定青年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需要公司内部多个部门之间的共同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最终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因此,针对青年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也需要多个部门的合作。首先,作为公司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并且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其次,始终坚持人力资源部门的主导地位,以公司长期的发展战略为根本指导,对青年员工制定详细的培养方案,使青年员工与其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有效的结合。最后,要对青年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制定详细的培养与管理制度。另外,作为青年员工本身要积极的参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且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才能够使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有效的融合,达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最佳效果。
4.2为青年员工创造公平、公正的发展平台。
企业在岗位晋升方面普遍有着各自不同的管理方法,从当前实施的管理办法来看,在干部选拔机制方面存在着重资历、轻能力,重和谐、轻优选的现象,绩效考核也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这些问题限制了青年员工在企业内部的发展,这也是当前青年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留住高端人才和核心骨干,就必须不断改进员工的用人机制,为青年员工的晋升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唯才是举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才能够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从而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4.3多开展职业拓展活动。
要经常对青年员工进行职业拓展训练,培养青年员工面对困难、团结协作的能力,让青年员工在拓展训练中获得对团队的认可、明白什么样的员工是公司需要的、明白现阶段公司对于人才的认同理念是什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才兴企的观念,让青年员工认为自己就是人才,只有自己不断地对抗困难、努力坚持才能为单位带来更好的利益,努力使自己在岗位上做到最好,而不是努力挑选岗位。
4.4加强宣传,注重疏导。
开展“忠诚企业、爱岗敬业”、“建功在企业、奉献在岗位”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多介绍公司发展历程,多强调公司当前形势,多宣传公司先进事迹,让青年员工了解,公司已经建立用人机制,为青年员工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氛围,为人才成长畅通渠道,为人才发展搭建平台。
5.结束语:
职业生涯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不仅关系着员工本身的职业生涯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只有不断的加强青年员工队伍的管理效率,才能够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公司要依托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发展平台,让青年员工有更好的发展,同举一面旗帜、同干一个事业、同奔一个目标,努力把集团公司建设成为规模宏大、实力雄厚、效益良好、知名度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大型能源企业。
参考文献:
[1]高燕翔.浅谈企业核心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j].生产力研究,2002(04)
[关键词]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城市生态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2.072
[中图分类号]X8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2-0-03
随着经济建设的逐步深入,环境破坏的现象愈演愈烈,自然界对人类生存空间开始了反噬。工业作为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城市生态的影响在整个经济体系中是最大的。将工业行业聚集在某个特点园区,有利于产业布局的优化,其对保护城市生态的价值也是十分明显的,但同时也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新时期,有关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对城市生态影响的研究备受瞩目。
1 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对城市生态的影响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其园区发展规划有利于资源整合及调配,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从城市生态的角度讲,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效手段。
1.1 城市生态
城市即是指非农业产业及人口聚集形成的较大居民点,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等,其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它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自工业革命后,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化建设进程愈演愈热,在某种程度上对人类社会繁荣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此过程中,城市数量及规模的急速扩张,也使人类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例如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以此为背景,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建设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课题。同时,“人本主义”思想的衍生与发展,也使人们对“回归自然”的渴望越发强烈,为城市生态建设奠定了厚重的社会基础。由此看来,发展城市生态至关重要。时至今日,业界关于城市生态方面的研究比比皆是,但是相关概念的界定却尚无统一定论。综合诸多学者不同角度的阐述,本文认为城市生态是人类通过一定手段,建立的新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引导,注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极具人文性、持续性以及和谐性的城市生态,将引导和促进人类社会迈向更高层级的发展,同时也彰示着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
1.2 工业对城市生态的影响
工业是指对自然资源进行循环加工利用的生产过程,其按照产品作用的不同可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将对城市生态产生巨大的影响。长期以来,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为各行各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装备,其整生产过程对土地、水、矿产能源等自然资源有着极强的依赖性。在工程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施工活动将破坏、改变原有的地貌景观,形成暂时的劣质施工景观,从而造成其与周边景观的不协调。工业生产过程中时常伴随着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生态破坏的现象,但又是人类生存所必不可缺的。工业园区发展规划是将工业行业聚集在一起,旨在降低生态环境污染指数,其初衷在于保护城市生态。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完善的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大大促进了工业产业的平衡与快速发展,同时其对城市生态的影响有所降低。以土地利用影响评价为例,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对原有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甚微,但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则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增加了地表水流失。从理性的角度讲,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对城市生态的影响利弊共存。
1.3 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现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各地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制定工业开发相关专项规划。在国家政策方针及现实城市生态的双重需求指导下,工业园区发展规划被提上了新的日程,并逐步体现在政府政务工作中,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在有限资源、资金、土地等限制条件的约束下,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的目标是实现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然而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偏颇之处。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工业园区发展规划更多的是关注经济增长,而未体现生态文化价值观,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获得经济利益,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基础,各相关企业的支持力度不高。如,近年来,我国城市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相继被标注上了“环境污染”“资源大量消耗”“唯GDP增长”“社会结构失衡”以及“大城市通病”等一系列标签。此外,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往往忽视了环境容量的概念,即尚未清晰地认识到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极限,即使有意识地开展了生态保护相关工作,却难以维系区域内生态平衡。
2 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的原则
工业园区发展规划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对城市生态影响作用的发挥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周详的布局和有效的实施才能创造更大价值。具体而言,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应在遵循以下几种原则的基础上开展。
2.1 因地制宜
通俗来讲,因地制宜是指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随着人们对城市生态建设认识的逐步深入,在工业园区发展规划方面的探索越来越广泛,所采取的策略不尽相同,但值得肯定的是,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城市工业园区发展环境的不同,其规划除了遵循一般性原则之外,并无固定的发展模式,要求根据客观实际进行编制。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人们偏重于追求短期效益和经济利益,往往忽视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因而受到了来自于自然界的惩罚。新时期,各行各业必须要转变战略思想,深刻认识到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并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科学的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寻求最大的综合效益,最终实现社会、经济以及自然的和谐发展,构建更加完善的城市生态系统,维系人类可持续发展。
2.2 循环利用
城市生态视角下的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应遵循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的理论指导,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积极引进先进工艺技术,尽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后世子孙造福。具体来讲,循环利用原则指导下的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应准确定位各工业企业的功能价值,要求其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排放物的回收利用。在此过程中,要加强园区内各工业企业之间的密切协作,打造完整的工业生态系统,实现其彼此间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进而达到减少甚至消除对自然环境污染的目标。如此一来,不仅使城市生态大受脾益,同时还减少了工业生产消耗,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从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工业园区发展规划是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要得到高度重视。
2.3 信息智能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已成为工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并决定了行业发展的成就。网络环境下,信息化技术在工业园区发展规划中的渗入与应用,大大改善了管理条件,有利于其与城市生态体系建设的有机匹配,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效益。在工业园区发展规划机制中,其考虑的要点不单单体现在园区发展上,同时还要注重在此过程中不破坏园区内的生态环境,这也是所有工业企业的共识。如文中所述,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应将各企业密切的联系在一起,最大限度发挥其功能价值,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从这个角度上看,信息智能原则更多的是对因地制宜原则、循环利用原则的补充和保障,以提高工业园区的管理实效,督促各类企业围绕城市生态开展相关建设及发展活动。
3 城市生态下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的策略
生态备受人们的关注,紧系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课题。作者基于文中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城市生态下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的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3.1 转变发展思想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其认知层次直接决定了行为的成败。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业园区发展规划是对工业园区发展思想的集中呈现,为后续工作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城市生态下的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必须要重视融入和体现生态理念,建立工业、经济、社会及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经济与生态的综合发展。经事实论证,观念滞后是限制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部分工业企业对再生资源的认知存在偏差,担心循环利用会造成产品质量不过关,进而影响自身的品牌形象。从消费者的角度讲,工业企业的这一行为并无可厚非,同时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体现,因而值得提倡。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工业企业的落脚点是好的,但从长远的战略层次看,这是对城市生态的轻视,缺乏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格局的思考。此外,从理性科学的角度讲,这一认识是完全错误的。对此,国家政府部门应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广泛宣传生态观念,致力于转变人们的认知偏差,树立全民良好的生态价值观,强化其社会职责,进而夯实群众基础。此外,政府相关部门还应加强对工业企业生产行为的监管,督促其做好污染防治的相关工作,在过硬的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2 完善政策体系
城市生态下的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部署的要求,其作为一项系y工程,需要在完善的政策体系指导和支持下有序开展。目前,我国有关法律条文规定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等,要求充分利用和保护林地。以此为依据,各地各级政府应积极履行职责,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政策方针,严格监察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的相关事宜,关注城市生态建设,科学评价有关工作的可行性,兼顾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及时转变战略思想、纠正错误规划,努力为广发居民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此外,各地政府还应坚持国家政策方针的宏观指导,理性评估现有的资源环境,结合城市生态实际,进一步细化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加大对相关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大力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识,提高企业的生态环保意识,鼓励其开展创新优化活动。完善的政策体系对保障工业园区生态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人员需要在不断的建设实践中摸索改进和补充,并制定详细的实施条例及规则,督导相关机构有效落实。
3.3 优化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是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工业园区产业布局,不仅具有十分巨大的生态价值,还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重要途径。在此过程中,政府应组织各行业的专家对城市区域生态进行综合分析,了解不同行业产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对城市生态的影响,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及产业优势,最大限度降低对城市生态的不良影响。通过对工业园区产业布局的重新调整和优化,大大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有关企业的治污成本,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发展。同时,还要注重先进科技的引入,鼓励园区内各工业企业联合技术创新,构建内部生态系统,并与城市生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积极推广和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尽可能降低生产污染,将先污染后治理的恶性现象抵制在外。总之,应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面积,将生态价值参数低的土地利用类型转变为生态价值参数高的土地。优化产业布局,要求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相关工作者要具有全局观念,充分了解各行业生产工艺的原理及特点,借此合理分配企业建设土地资源,在环境承载能力的范围内加快工业行业的发展。
3.4 重视生态建设
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对城市生态的影响是多元的。在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工业园区规划更多的是关注经济增长,忽视了城市生态的保护。对此,应采取治理与防护两手抓的策略,发挥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在经济、生态两方面的价值。具体而言,工业园区发展规划要设计生物通道,充分借助既有的环境资源优势,用高连通性弥补面积上的缺失,保护完整的动植物生态系统,为其提供可生存栖息的空间。对已经被破坏的生态部分,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重新修复相关建设,指导企业有选择性地进行迁徙,还原城市自然生态,进而创造长远的效益。另外,城市生态下的工业园区发展规划还应加强防护带的建设,如植树造林、开引河渠等,将之与城市生活有效的隔离开来,降低工业生产造成的噪声、空气等污染。园区内要按要求进行绿化建设,合理分配相关资源、资金等,引入一些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植被,如樟子松、槐树、泡桐等,突出区域人文特色。重建城市生态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久的坚持下去,并纳入工业园区发展规划体系中。
3.5 布局功能空间
工业园区作为城市的重要构成部件,其发展规划的初衷在于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在整个生态工业系统中,各企业自成一体,同时彼此间又相互联系,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在发展城市生态工业园的背景下,相关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绿色招商”理念,即在现有产业结构园区产业定位的基础上,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对项目予以筛选,限制污染企业入园,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合理布局功能空间是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的重点课题,要求各相关企业共同参与,但就企业自身来讲,应强调内部绿化环境的建设,尊重原有的地形地貌,合理分配、利用每项自然景观资源,形成景观制高点和视线焦点,体现独有的生态趣味。同时,重新审视厂区内功能布局,在不影响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合理选择绿植位置,最大限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讲求循序渐进,以小积大、以少积多,进而构建厂区内部良好的生态环境。此外,工业园区企业还应理性分析自身的工艺流程,借此组织内部的交通建设,与工业园区主干道进行有机衔接,提高运输效率,减少污染。另外,工业园区规划主管部门或机构应认真考察内部企业的构成,将不同类型、属性的企业进行集中分配,形成产业集群,以便于其彼此间资源、信息共享,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同时发挥竞争机制的效益,推动市场经济发展。
3.6 加强人才建设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亦是城市生态建设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城市生态下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依赖于先进生产工艺和信息技术,而这些要素作用的发挥又依赖于人才支持。因此,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中必须要纳入人才建设的重点项目,借此将之推向一个新的,夯实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基础。具体而言,一方面,工业企业应加强内部员工的培训工作,传达时下最先进的发展理念,明确城市生态建设目标,及时更新其技术技能,提高其创新能力的素质,分享业界成功经验,培养其成为生态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企业应定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以构建城市工业生态系统为主题,了解各岗位的优化空间,从每一个细节入手,积极采纳员工的建议或意见,降低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打造企业内部小生态,进而为城市大生态注入活力。此外,工业企业还应加强与高校的合作,积极主动参与与教育相关的事宜,协同调整专业课程建设,将城市生态纳入到必修内容中,注重学生的生态意识培育。在此过程中,学校可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组织学生定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调查学习,了解当前的工业行业动态,激发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督导其为之不懈努力。
4 结 语
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对城市生态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容小觑。因此,笔者希望业界更多的学者关注城市生态建设,综合分析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对城市建设产生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的实践建议或意见,从而推动我国经济与生态的和谐稳固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闫函.大同市医药工业园区规划生态环境影响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1).
[2]常琳娜,高丹,周嘉.生态城市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1(26).
[3]李广斌,王勇.基于分嗟男滦统钦蚧发展的分析框架[J].规划师,2014(4).
[4]易利军.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J].山西建筑,2009(25).
关键词: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共同体;学校管理
学校发展规划(School Development Planning,通常称SDP),是近年来国外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热点,是学校为应对教育变革和教育发展的双重挑战,通过学校共同体成员的努力,系统地诊断学校原有的工作基础,确立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发展目标,分析学校优先发展项目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学校发展规划通过强化校本管理的机制,提高社区参与的程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能动性,最终达到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满足社会多方面需求的目的。
一、西方中小学学校发展规划的背景概述
1.西方中小学学校发展规划的产生
学校发展规划率先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兴起,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20世纪50-70年代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西方教育空前繁荣的年代。但进入70年代后就出现了许多问题,特别是1973年西方国家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波及教育领域,使教育领域产生了严重的“教育危机”,到了80年代,这种危机有增无减。当时的“教育危机”主要表现在:毕业生就业困难、教育质量下降、教育经费增长跟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等。从学校教育本身的发展情况看,70年代早期,西方国家不再沉迷于把教育作为缓和社会弊端的万能药,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是校外人员,如家长等,对教育的价值产生了怀疑,学校教师对新教学很不适应,再加上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导致当时学校教学效率十分低下。1972年,世界比较教育学会在日内瓦召开大会,大会以“中学效率的高低”为主题,开始关注中学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效率问题。1976年5月,英国出版所谓的《贝内特报告》,对教育的批判达到顶点。
在此背景下,学校发展规划应运而生。1977年,英国率先开始“学校效能”研究。该研究以教师为对象,后发展到以学校的自我评估为研究重点,最后转向研究学校效能技术层面的比较分析,诸如学校大小、不同学校或校内各部门之间的效能比较分析等.其根本目的就是改善学校管理、提高学校的效能,1980年,英国的学校改革显现出“自下而上”的趋向,并将教育改革定位在学校层面上,“学校发展计划”、“学校文化”等项目开始被纳入到学校改革之中。1988年英国颁布了《教育改革法》,进一步推进学校的教育改革。此后英国地方教育局和一些学校相继提出“学校改进计划”,主要是通过“草根研究模式”(Grass-rooted Research)探索学校的管理模式,它迎合了当时的“教育权力下放”(Oecentemtion)的教育改革趋势,使学校有了更多的自,有力地推动了校本管理局面的形成。此后不久,“学校改进计划”就为英国国家教育标准办公室(OFSTED)和―其他绝大多数地方教育当局所采纳,并逐步推广到印度等英联邦国家。
2.西方中小学学校发展规划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发展规划在西方国家获得了很大的发展。首先,西方国家的教育变革层出不穷,在教育管理地方化趋势和“自下而上”的学校教育改革热潮中,学校教师尤其是校长开始意识到变革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系统的学校规划才能找准学校的出路和发展方向,明确学校的教育行为,因此学校教师一致认为对学校的管理、组织、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其次,由于连续不断的改革,各国中小学教育结构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政府或中央很难进行统一管理,就把部分地方教育委员会或教育局长享有的权责,下放给各地方学校,即出现了“教育权力下放”运动,要求学校实现自主管理,体现学校个性和特色,并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第三,学校发展规划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了“新公共管理”的价值观,强调减少政府对学校的干预,以市场为机制,引进“优胜劣汰”的游戏规则,在强调效率和产出的同时也注重服务的品质。
1989年,由英国科学和教育部资助的学校发展规划项目研究成果即哈格利夫•D等写的《学校发展规划――给地方教育长官、校长和学校教师的建议》出版。1991年,英国科学和教育部颁布《学校发展规划实践指南》,呼吁全国中小学推广这一方法,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这两个文本先后出台,马上使学校发展规划在英国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学校管理改革项目。随后,成为“促进学校管理变革”的一种有效策略,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美国等一些国家也开始推广这一项目,成为国际性项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也积极推进学校发展规划项目,旨在通过校本管理、社区参与以及提高学校的自治能力,来提高各国中小学尤其是贫困地区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1994―2001年期间,英国教育专家派特•布卢德赫德(Pat Broadhead)和派特•库克先生(PaT Cuelde)先后三次对505所、124所和765所英语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校发展规划已成为校长日常工作一个必不可少的管理工具。
学校发展规划在全世界引起了关注,越来越多地方教育部门开始尝试这一项目。1997-1998年,欧洲教育联合会的领头项目是中学发展规划评估。1992年,爱尔兰官方《绿皮书》中提出“教育是为了不断变化的世界”,认为规划应由校长在与全体教师讨论、并由董事会同意基础上进行实施。规划应该明确表述学校的目标,陈述重要问题和有关政策,包括课程、组织、全体教师的进修和发展,以及与学校外部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以学校工作报告的形式表现。1995年,爱尔兰官方的《白皮书》再次提出,由董事会公布学校规划中的政策和规划的实施结果。教育与科学部长米切尔•马丁(Micher•Martin)写了《中学学校发展规划指导》和《中学学校发展规划简介》,作为100所学校进行学校发展规划试验陆课题的指导大纲。
二、西方中小学学校发展规划的定义和特征
1.学校发展规划的界定
根据有关教育文献资料,可以把学校发展规划定义为:一所学校根据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战略计划的要求,通过学校共同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系统地分析学校的原有基础及学校所处的环境,发现学校的优先发展项目,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教育目标,促使学校挖掘自身的潜在资源,按照自己的价直观,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最终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学校发展规划强调,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必须发挥学校共同体成员的协同作用,而不能由其中某个方面独自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立足过去,指向未来,既有对过去的诊断分析,又有对未来的预测和憧憬。它非常强调要把握现在,任何一种规划都不是“为规则而规划”,它强调的不仅仅是静态的规划结果(Plan),更关注动态的规划及其实施过程(Planning)。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
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学校管理的手段,建立在学校成功应付各种变化的基础上,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一种手段。学校发展规划是一个不断积累教育经验、不断发展的周期性过程。每一轮学校规划郎以前一轮规划为基础,并通过协调学校的各项规划活动,使之成为有内在结构的整体性规划。学校发展规划关注焦点是学生的教育需要和成绩,同时也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
2.学校发展规划的特征
学校发展规划有它自身的特点,总的来说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性。正如其他社会组织一样,学校由各个部门组成,有负责教学的部门,负责课程开发的部门,负责学生课外和校外活动的部门,负责学校与家长、社区联系的部门,所有部门共同构成了学校的组织系统。学校发展规划必须协调和整合各项部门的活动,事先做好各个部门的规划,最终使其成为有内在结构的系统规划。
(2)合作性。学校发展规划在本质上是一个合作的过程,这一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和教师的协同作用。除此之外,这工作还应咨询学校共同体内其他人员的意见,包括投资方、管理方、后勤工作人员、学生家长、管理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官员等等。
(3)持续性。学校发展规划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要求学校对自身进行系统自评,根据学校办学目标和社区需要制定、实施、评价和修订规划。
(4)递进性。学校发展规划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它产生累加和进步的结果。每一个循环都在上一个循环的基础上产生,每一个循环都是对上一个循环的否定和超越。
(5)发展性。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目的。它主要是通过成功应对教育的改革和变化,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水平。因此,学校发展规划的中心应当放在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上,与此同时,也应当关注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发展。 三、西方中小学学校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米切尔•马丁在《中学学校发展规划简介》一书中提到学校发展规划的根本目的是尽可能满足学生的教育需要,使学校有效地达到目标和维持最高水平的发展。为了发挥学校发展规划的作用,需要一系列准则来保证其有效性。综合各方面的情况,主要概括为学校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两个方面。
1.学校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
(1)以国家和地方教育政策为方针。学校发展规划是在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背景下,以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政策为发展思路和方向,学校改革和长期发展首先要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符合地方政策,体现地方特色。学校发展规划提供了一个能使学校全体成员都服从于国民教育体系中明确规定的目标和需要优先解决的国家教育问题,包括学校工作在内的统一结构。
(2)以学校具体情况为基础。学校发展规划关系到学校向什么方向发展以及如何发展的问题,它需要对学校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明确学校内部的优势、劣势、挑战、机遇以及外部环境提出的威胁等,理清学校发展的思路。学校应立足于现在,首先对学校历史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然后制定规划,进行历史、现在与未来的衔接与传承。
(3)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教育思想是对教育现象的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于教育现象的哲学思考,反映着人们对于教育价值取向以及教育规律的本质认识。学校发展规划应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学习先进教育思想形成共识的产物,其形成和制定过程,是学校全体成员根据一定的教育观或教育理念,对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思路以及管理方法等进行梳理和澄清的过程。
2.学校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
西方中小学校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主要有效益性、合作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等四条。效益性是学校改革所追求的根本目的,合作性是学校发展规划的主要特征,前瞻性是学校发展规划的内在要求,而操作性是学校发展规划的有力保证。这些原则并不是单独起作用,而是彼此联系,任何学校发展规划的成功都是各个原则综合运用的结果。
(1)效益性原则。学校发展规划的根本目的是在学校生存过程中追求学校生命的高质量和高效益。学校发展规划可以使学校全体成员有一个清晰的发展前景:学校将如何发展,学校将朝哪里发展,学校发展的瓶颈是什么,学校正处在什么发展阶段,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校发展规划使学校全体成员形成共同的目标意识,共同的规则以及对学校愿景的共同看法。学校发展规划为学校全体成员参与学校各方面的事务提供机会,并为达到学校的使命、愿景和目标而努力,减少不必要的人员、物质和财力资源的浪费,保证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在学校生活各个方面达到最好的效益。
(2)合作性原则。学校发展规划实质上是一个学校共同体成员就学校未来发展进行合作的过程。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和全体教师的合作,包括学校共同体成员与董事会商谈和讨论。规划由学校共同体所有成员一起讨论制定,尽管各个部门规划的目标存在差异,但是应该与学校的使命、愿景和目标保持一致。这样,教师对规划有高度认同感,而校长也较容易推进这种规划。
(3)前瞻性原则。前瞻性原则是指根据社会发展形势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去除其中一些过时、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内容,增加新的符合社会发展形势需要的、符合时代精神的内容。规划就是建设的蓝图,就是学校未来努力的方向。学校发展规划以学校的使命、愿景和目标为核心,学校的愿景、使命和目标都指向学校的未来,是学校将要达到或努力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学校发展规划根据学校发展趋势和一定的教育思想,对学校未来进行合理性的预见。学校发展规划考虑的都是“明天的学校”,是学校发展的行动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