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金收支管理范文

现金收支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金收支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金收支管理

第1篇:现金收支管理范文

关键词:现金内部控制制度 现金收付管理 医院管理

现金作为所有资产中流动性最大的一种资产,是最容易被侵吞、挪用以及出现管理漏洞的资产。因为现金的这种“特殊性”,医院必须要严格遵守国家财务制度中有关现金管理方面的相关规定。与此同时也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医院现金收付管理的内部制度,最大程度的来确保现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在医院的工作流程当中,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现金的岗位,主要就是出纳岗位、门诊收费岗位以及住院结账岗位。因此,医院应该加强对上述部门的管理监督力度,以防止贪污、挪用公款的情况发生。

一、对医院出纳岗位的监管措施

(一)从医院内部实行严格监管

为了确保医院大量流动现金的安全性,杜绝各种贪污、舞弊现象的发生。要求医院的现金收付、住院结算、现金审核以及登记等环节不能由一人监管,具体的要求,是出纳人员不能同时管理收入费用以及债务债权的登记工作,不能同时管理稽核审核以及相关档案的登记管理工作。出纳和会计必须要严格分开,严格执行“出纳只管钱,会计只管账”的硬性规定。同时在此基础上,还要从医院岗位编制的实际出发来合理分配财务人员的具体分工。

(二)重视审核工作

出纳人员在办理每一项现金收支的业务时都要以经审核之后并且合法的原始单据为依据。其次,出纳人员在将医院的库存资金支出之后,注意要在原始的单据之上加印“现金付讫”的印戳,作为已经完成支付的凭证。出纳人员不管开具什么支票之前都要在“支票登记簿”上记录完整的业务说明。记录完成后要让支票领取的人员在登记簿上签字,以确保支票的去向可查。如果收到现金,要在现金确认无误之后为对方开收据,并做到票账完整。出纳人员除了要在每日的下班之前核对银行的存款登记以及现金收付的记录之外,也要在每天下班之前仔细清点库存现金以及仔细核对当日的账目。

(三)印章以及支票要由不同的人进行保管

将法人印章以及银行的预留印章交由出纳人员保管,而财务专用章则交由财务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保管。如果医院是设有两名出纳人员的话,则应该将财务专用章交由管理库存现金的那名出纳人员保管。

(四)医院的网上银行管理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全面来临,网上支付已经应用到很多行业当中。现在很多的医院也开通了网上银行的业务,通过网络转账的形式进行各项业务办理。但是通过网络银行转账同传统的转账方式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别。出纳人员在转账的时候,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以及网上银行将款项直接转入收款单位的企业账户之中。而不再向传统的方式需要向收款的单位开具纸质的证明。由于网上银行会根据每笔交易的交易金额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因此,医院的相关负责人要事先与银行协调好,记录好每笔转账的手续费清单以及结算笔数的结算清单,并要连同初始票据、指令单还有银行开具的补充凭证一起交到会计人员的手中。会计人员要仔细核对上述单据,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二、对门诊挂号收费岗位的监管措施

现如今,随着我国科技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医院门诊已经实现了电脑办公。病人进入医院,首先要办理一张就医“一卡通”将病人的基本情况记录在卡中,并存入一定金额的现金。此后只要病人卡中余额充足就不用再回收费处。病人所有的检查、化验、治疗、用药等等都由医生在电脑中开具记录在病人的“一卡通”中,同时扣除挂号费并打印出纸质处方。病人持卡到相关科室检查或取药,由检查医生或药房工作人员在病人刷卡后点击确认,相关费用自动扣除。病人通过自己手中的“卡”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就诊医生,检查医生、发药人员等等。便于责任追究。直到就诊完毕,病人如想将卡内余额留作以后使用,则可通过自助打印机,打印出发票。如不想保留余额则通过收费窗口打印发票结清余款。因此,对于门诊收费岗位的监管很大一部分是加强对电脑收费软件的监管。在避免审核结算、统计等相关环节出现程序上的应用错误之外,也要尽量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次数。由于门诊收费的岗位每天要面对大量的病人。工作强度大,容易出现工作疲劳、疏忽。为了防止工作中少收、漏收和错收,这就要求提高电脑收费软件的实用性。如:别人交钱后要将所给现金数录入电脑,红字两次提醒录入的钱数,同时语音提醒窗外的病人“您给了多少多少钱”别人提高窗口处的按钮点确认,此时制卡才能完成并打印票据。为了防止出现收费人员在收费过程中的情况,要在收费的窗口安装实时的监控装置,以杜绝不合规定甚至违法事件的发生。现如今,大多数医院都是只允许收费人员留有少量的备用金,就是当天工作时间结束不用上交以备第二天使用的找零现金。收费窗口实行轮流结账制度,工作结束要打印当天的收款报表,将当天收入全部上交给银行工作人员,银行开具现金缴款单。收费人员下班之前要将备用金全部存到有专人看守的保险柜存放保管。

三、对住院结账处的岗位监管

在收到病人的住院预缴款的时候,住院结账处的工作人员要开具对应的预缴款收据,收费人员下班前要根据电脑结账单上交每天收到的住院预缴款,其手中只能留有部分的备用现金。在病人办理出院结账的时候,要收回预缴款的收据同时要开出住院收费专用票据。每天下班前也要根据日报表上缴所有现金。并由复核人员将日报表与现金缴款单核对无误。在每个月的月末还要进行病人住院预缴款的月报清单核对,同时财务部门的会计人员也要进行总帐住院预缴款的核对,以防止贪污、挪用的情况出现。因为现在的医院都在实行信息网络化管理,因此住院结帐处不会负责住院病人的医药费登记,而是通过护士站以及住院药房部门传来的帐单与处方单据进行现金的审核和相应信息记录的核对。

四、对会计稽查岗位的监管

因为医院的现金流动特别大,故此,医院应设定相应的会计稽查岗位。会计稽核人员应通过后台监控系统时时加强对收费人员每天的收费与结账情况进行监控。同时也要加强岗位的监督措施。比如,会计稽查人员要对每日上交的日报表、现金缴款单以及收据联进行严格仔细的审核,(收据的存根联是否是连号的、收据存根联显示的金额与实际交付的现金是否相等,若有退票的话,退票是否符合收据的三联完整性)。审核无误后再交到会计人员的手中进行记帐凭证的填制。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以上部门相互监督、相互协调、分工明确的医院现金管理的内部制度,可以大幅减少或者说杜绝工作中发生差错的情况,与此同时也大大减少了、贪污、挪用公款以及徇私的发生概率。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医院现金的安全性。但是医院内部的相关财务管理人员也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的管理经验,发现管理制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地给予修正的具体方法。使相关制度可以不断适应医院的发展要求,保证医院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敏.浅议基层亿元现金管理的内部控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

第2篇:现金收支管理范文

关键词:财务公司 收支两条线 资金管理

在现代集团企业管理中,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了加强企业集团整体资金运用和管理,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笔者所在集团成立了财务公司,并建立以“收支两条线”为主的资金管理模式,行使资金管理职能。下面笔者结合本集团财务公司的资金管理情况,谈一谈自己对“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的一些看法。

一、“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简介

“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起源于政府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财政非税收收入的管理,即政府部门或单位依法取得的收入全部缴入财政专户或国库,部门或单位的支出与其取得的收入不再直接挂钩,由财政部门根据相关支出定额标准核定,并按照部门预算管理要求,实行预算内、外统筹安排,收支分离。

笔者所在企业集团为了实现资金集中管理,针对资金管理的特点,借鉴这一做法,推行了“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将其用于企业集团内部资金管理。具体做法是:

1.财务公司在合作银行开立结算账户(通常称为主账户),用于归集和下拨资金。

2.成员单位在财务公司开立内部结算账户。

3.成员单位在合作银行分别开立收入户和支出户。收入户通常为一般结算账户,企业销售商品或其他经营活动收到的资金,必须通过收入户;支出户通常为企业的基本户,企业日常的经营支出,通过支出户进行支付。

4.财务公司通过与成员企业签订银行账户授权协议,实现对收入户和支出户的管理。一般来说,收入户实行零余额管理,每日日终,由银行系统自动将收入户资金归入财务公司主账户,并对应增加成员单位在财务公司结算账户的可用资金;企业对外支付时,财务公司按照企业报送的资金预算或提交的网银指令,将资金拨付企业进行支付,同时扣减企业在财务公司结算账户的可用资金。

二、“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的特点

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属于松散控制的资金管理模式,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收支分离

成员企业的经营收入通过收入户,费用支出通过支出户,资金流向清晰。

(二)收入户实行零余额管理

财务公司通过设定不同的归集策略,如定时归集与不定时归集、主动归集与银行自动归集等,实现收入账户日终零余额,避免资金沉淀。

(三)支出户实行限额管理

财务公司根据成员企业提交的资金预算和用款指令,将资金下拨至成员企业支出户,由成员企业自行对外支付。由于财务公司对支出账户的资金只负责下拨,并非每笔资金支付进行控制,属于松散控制,容易形成资金沉淀,因此,财务公司通常会对支出户设置资金限额,并定期对超限额资金进行上收。

三、推行“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的意义

推行“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对企业加强资金管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企业集团实施“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能够以集团公司整体战略目标为前提,统筹兼顾集团本部与成员企业的利益关系,实现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

2.依托财务公司资金管理平台,发挥计算机网络优势,构建结算交易网络,实现异地业务本地化、柜台业务桌面化,大大地提高了结算效率,加速了资金的周转速度。

3.充分发挥财务公司专业化管理优势,推进资金集中管理,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能够规范企业集团各成员单位银行账户开立和使用,集团公司通过资金预算管理,实现对成员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5.能够优化和完善资金收付款流程,有利于企业集团构建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

四、实施“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在推行“收支两条线”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过程中,企业集团应围绕发展战略,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结合实际选择资金管理模式

“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是众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中的一种,企业集团应根据本集团的战略意图和战略目标,选择合适的资金管理模式。特别是在多元化的企业集团中,由于分、子公司性质不同,行业不同,所处地域不同,管控力度不同,企业经营管理差异性较大,决不能搞“一刀切”,而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收支两条线”资金模式基础上,推行多种资金模式管理相结合的方式。

(二)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企业集团应制定和完善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及银行账户管理制度,规范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操作流程,并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保证其落实到位。通过采取自上而下,行政命令与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降低成员企业的抵触情绪,实现资金集中管理。

(三)强化银行账户管理

企业集团实施“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应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一方面,对现有的银行账户进行规范和清理。对符合要求的银行账户,应及时纳入财务公司资金管理系统;对特殊性质和用途的银行账户,如国债专户、保证金专户、贷款结算户等,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制订管理策略;对不符合管理要求的银行账户,应坚决予以清理和销户。另一方面,规范新开立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遵循收支分离的要求,及时完成新开立银行账户授权协议的签署,使其纳入财务公司资金管理系统中。

(四)强调结算纪律,严禁坐支资金

在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中,应严格执行结算纪律,经营收入必须通过收入户归集,不得将收入资金直接用于经营支付;支出户不得用于销售回款,对支出户中未使用的结余资金,应根据资金限额,及时将多余资金上划,避免形成企业坐支资金。

总之,财务公司通过实施“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能够充分发挥金融引导作用,有效地实现资金集中管理,提升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水平,对企业集团的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圣军.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2-1.

第3篇:现金收支管理范文

[关键词]资金集中管理 意义 收支两条线 应用

随着市场全球化不断发展,企业对流动资产的管理与集中性的要求也变得日益紧迫。从企业集团的角度看,将开户银行个数限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或将资金统一放在企业集团层面进行管理,是体现集团集中化资产管理优势的一个重要部分。企业资金存在于账户中,因此,实现资金集中管理的前提,是实现企业账户的集中管理。通过监控和管理成员企业的各类账户,企业集团不仅可以及时、准确了解成员企业状况和存量资金分布,还可以动态监控企业流量资金的运行、方向和特点,从而有利于集团公司及时、准确、有效地掌握集团公司资金状况,有利于风险控制和正确决策。只有使自身的资金管理达到均衡和高效,就是最优的管理模式。为了减少因分散管理而导致的资金沉淀增加,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节约资金成本,集团公司对各分公司的资金实施统一结算。

一、加强资金集中管理的意义

1.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可以有效规范资金使用,控制支付行为,加强集团内部监督。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建立的企业集团内部结算账户,可使成员企业的资金流动、流向、存量完全置于企业集团的管理之下,确保资金信息传递渠道畅通,有利于保证资金安全,防止资金浪费,防范资金风险,符合企业集团的整体发展战略。

2.集团通过财务公司管理平台,对子公司实施预算管理,在财务公司协助下,监督成员企业预算执行情况,并对执行情况和预算计划进行对比分析,提高集团整体预算管理执行力。财务公司资金管理系统与集团公司预算管理系统的有效对接,将大大促进集团预算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将有效提升资金监控能力。按预算实施监收控付,从源头上管理资金的流向,杜绝了企业不按制度规定乱借款、乱担保、乱投资、乱开支的现象,真正实现了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和灵活高效运作,一个帐户管住全部企业。(1)预算的编制应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法进行编制,这样既考虑了子公司的意见,照顾了子公司的利益,又有利于集团公司审视子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综合平衡,从而使预算的执行能够做到相互配合和协调。(2)预算编制应以集团公司的发展规划为依据,这样可保证集团公司计划目标的实现,同时预算又给每个子公司以明确的经营管理目标和各方的责权关系,便于子公司进行自我控制、评价、调整。

3.优化资金约束机制,抓好资金结构管理。通过资金集中管理,把分散于各成员企业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资金合力,由企业集团总部在成员企业之间进行调配,把资金从盈余企业有偿调配给资金缺口企业使用,实现资金在企业集团内部均衡、有效流动,减少资金沉淀,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配置、使用效率。 针对资金使用的轻重缓急,将营运资金区分为生产经营资金和非生产经营资金。生产经营资金是保证企业正常生产必需资金,按照各个生产单位年度、月度计划,这部分资金必须满足供给,不得挤占或挪用。非生产经营是跟生产经营相对联系不太紧密的资金,这部分资金本着宁可少花、不可多花的原则,力求压缩总额开支。同时,结合费用的厉行节约和有效管理,杜绝企业之间攀比开支、大手花钱,严格控制费用支出,避免资金分配的畸轻畸重。

4.建立资金循环机制,狠抓资金流程管理。为保证资金满负荷、高效益运营,发挥内部银行的蓄水池功能,调节资金余缺,重点支持成员单位生产所需资金。内部调剂使用的资金,一律实行有偿制,严格监控,专款专用。收支两条线涉及的单位多,金额大,笔数多,因此,在实行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要构建合理的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流程,还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如账户使用和管理制度、账户核对制度(包括银行账户核对和会计往来账务核对)、预算审批制度、考核制度和内部稽核制度等,并保证其落实到位。

5.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企业集团的存在,也是由于通过其统一管理能够以较低的内部交易成本替代较高的市场交易成本以降低企业集团的总成本。集团各所属公司之间根据内部转移价格相互提品和劳务,共享资源和信息,从而提高集团整体的效率和效益。以内部银行为中心的资金管理解决了不论企业内外,不论金额多少,均需通过银行的做法,既方便了企业之间的往来款项结算,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节约了大量票据、手续费用。有效调剂使用资金,集团公司在资金使用规模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反而大幅度减少了利息支出。

二、多账户收支两条线的应用

多账户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由于是通过不同的实体账户来区分收入支出资金,因此相对较为容易实现。通过网上银行,企业集团可以人工按需进行资金上划或下拨的处理,各分公司都有自身的财务部门、有独立的帐号(通常是二级帐号)进行独立核算,拥有现金的经营权和决策权。

1.在资金上收方面,可根据集团公司在管理上的不同需求实现月终余额集中和日间实时集中两种上收资金模式。月终余额集中是指根据事先约定,在每月日终时,银行对所指定成员单位的收入户的余额进行判断,将余额资金,由该子公司的收入户自动上划至管理单位的收入户,目标余额是零余额。日间实时集中是指根据事先约定,在每个营业日日间,银行对所指定成员单位的收入户的每笔到账资金进行判断,当单笔到账资金大于等于事先约定的目标金额时,则将该笔到账资金全额实时自动划转入财务公司收入户,目标金额可以是零或零以上的目标金额。

2.在资金下拨方面,由于集团公司不可能完全了解所有分(子)公司的情况,在集团公司及分(子)公司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分(子)公司财务人员会尽量多申请款项,而集团公司则不希望过多的资金滞留在子公司,降低资金使用效益,因此有时会出现子公司虚报支出项目金额。为最大限度地减少这样的问题:一是需要将预算做细,将年度预算分解到季度、月度甚至是周、日,在预算范围内的项目才予以审批,将事先约定的目标金额的资金,由集团公司支出户自动划入所指定成员单位的支出户,企业自行将款项转到银行,付款。二是可以加大对现金流量预算准确性的考核力度,每月报表时编制现金流量预算表及现金流量预算完成表。

3.超限额的部分履行严格的授权审批程序后,方可下拨资金。由于市场情况不断变化,预算不可能对所有情况都进行准确的预计。在出现预算范围之外的款项支出时,应由分(子)公司提出申请,经分(子)公司相应领导审核确认,并报集团总部审批,在审批后再予以拨付。

第4篇:现金收支管理范文

关键词:售后服务信息管理 质量持续改善 汽车售后服务及质量

为了迎合市场需要,更好的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希望,提高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并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进步,企业需要不间断的进行质量持续改进服务。这其中,除了对开发阶段的精益求精和生产阶段的过程控制以外,还需要对已售出产品的质量问题反馈引起极大重视。站在客户的视角进行改进的产品才是最适合市场,最有竞争力的产品。

通过对售后服务的信息进行管理,保证市场侧的信息能够源源不断的“持续”输入,才能够保证产品质量及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当然,当海量信息数据流入系统时,对信息的筛选、整理和再加工,才是保证整个体系能够顺畅流转的重中之重。

1.目的

充分利用售后服务信息,通过对其数据、实物及现场进行分析和调查,找到质量缺陷的真因并做出适当的整改措施,对于企业的产品质量持续改进是十分重要的。

1.1改进产品性能,提高客户满意度

在售后服务阶段,通过对顾客的抱怨和故障反馈进行修理(无偿或有偿),可以缓解客户的不满和对品牌的不信任,但并不能够有效的提升产品质量本身。只有充分利用售后服务阶段获得各种信息,使之能够为产品质量持续改进服务,才能够不断提高产品性能,在市场获得良好口碑,提高现有客户满意度并带来潜在客户,从而实现产品质量持续向上的良性循环。

1.2 降低成本和风险

保修期间内的无偿修理作为汽车厂商为消费者提供的售后服务内容,能够提高用户满意度,但同时也为汽车厂商制造庞大的成本包袱。降低无偿保修带来的高额损失,甚至在损失未发生之前即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都会对企业的成本递减提供极大帮助。利用售后服务信息管理,不断进行质量改善,既能尽快对已知故障进行改善,通过提供改良后零件对应市场保修,保证一次修复率;又能防患于未然,提前对零部件质量进行改良,降低问题发生可能性,减少成本浪费。

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和维权意识,以及国家不断加强的法律法规的监管力度,使得召回等已售车辆故障处置的相关事宜变得日渐频繁。一旦发生召回等对已售(或已出厂)车辆进行故障处置的相关行为,厂家不但要接受高额的资金损失,还要面对品牌价值流失,产品可信赖度下降的风险。因此,在问题发生在萌芽阶段时即采取快速有力的措施,及时将问题解决,既是对消费者负责,也是为厂商自己赢取时间和希望。

2.具体操作方式

从对问题的认知到详细分解,再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结果反馈。经过这样完整的步骤,即可以实现基于售后服务信息管理的质量持续改进。

2.1信息获取

汽车售后服务信息系统的开端,就是汽车售后服务活动的开端,也就是顾客需求。一般分为对产品基本功能的诉求和对更高级功能的期望。

对产品基本功能的诉求,就是指顾客购买汽车时希望实现的功能。包括行驶、转弯、停止、适宜的车内环境,安全的辅助功能、适当的影音等娱乐功能等,这些也是目前大部分汽车制造和销售企业愿意给消费者承诺的功能。因此,当这些基本功能失效时,即意味着产品质量本身已出现问题,需要生产商或销售商立即予以解决。当对应消费者的问题妥善解决后,整个服务过程沉淀下来的各种信息、零件、使用经验等,就成为了售后服务信息系统的重要资源。由服务终端的各个4S店将这些初始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和初步加工后,就形成了该系统的重要起始输入部分。之后可以通过局域网系统或其他网络手段将这些初始信息传递给汽车制造或销售企业,由企业内专业的人员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加工,明确问题发生规模、趋势、可能原因等模糊方向,决定下一步推进方向。并主导相关的职能部门对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直到问题解决。

2.2 使用质量管理工具解决问题

第一步是再现故障现象。首先_认故障件外观是否有不相关的伤痕,以排除顾客人为损坏骗保的可能性。然后根据图纸或零件的技术参数指示资料,进行零件的分析,例如直流电导通试验、往复动作试验等,初步再现故障现象。如不能明确故障现象,仍需要专业的台架试验或是在试验车上直接搭载故障件,进行顾客使用条件模拟。另外也可以考虑到现场去,对同类投诉案件的故障零件拆解前,直接到4S店观察故障现象和故障发生时的条件。

第二步是明确原因并保证故障不再从生产线流出。明确故障现象后,通过鱼骨图和5个为什么等质量改善工具,对设计、制造等工序的人、机(设备)、料(材料)、法(方法)、环(环境)五个方面的变化点进行排查,找到问题可能发生的环节。推定发生原因后,进行破坏性模拟试验,观察推定的原因是否能够再次制造出同现象的故障品,从而找到发生原因。之后还要对质量检查工序进行再次排查,找到问题流出生产线的原因,并制定对策保证今后同类问题即使发生也不会流出到生产线以外,保证向客户(或后工序)交付的产品质量。

第三部,根据之前找到的发生原因,综合分析设计、制造、成本核算等诸多因素,找到最妥善的解决方案并立即实施。形成标准化岗位规范和作业要领,保证及时人员更换或生产线转产仍然不会在同一个位置犯同样的错误。依次往复,产品质量终会呈螺旋状,持续上升改善。

2.3 提供改善后零件

制定最终解决方案,包括发生防止对策和流出防止对策后,即可以开始进行生产改善后的产品。包括量产产品对改良件的引入和对应市场客户修理更换的备品零件的更新换代。向4S店及时告知搭载首件改良件的车架号及下线时间,以及改变的零件编号或零件外观上的区分方式。已搭载有故障隐患零件的车辆,如果还未售出,可以考虑进行修理更换。如果已经售出,根据我国相关法律,需要根据零件失效可能引发的问题重要程度考虑处置办法,最严重时必须对问题产品进行召回。

2.4 反馈设计开发

为市场提供了全新的改良零件,为顾客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和用户体验,提高客户满意度,这些还远不是质量持续改善活动的终点。为了更好的做到持续改善,除了要不断进行全员参与,持续发现问题,坚持将之前的全部工作不断循环之外,还需要将目前在售车辆发生过的问题和顾客反馈的心声进行总结和整理,反馈给设计开发部门。为其在开发下一款下一代新车时提供用户需求,让更多的产品建立在真实用户需求上而不是设计师脑海中的想象之上。

至此,基于售后服务信息管理的质量持续改善活动基本完成了一个循环。若要使产品保持持久、蓬勃的生命力,汽车生产及销售企业需要时刻紧绷这根弦,将这项工作持续不断的推进下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始终不脱离市场,不脱离消费者,才能造出更出色,可靠性更好,用户更满意的汽车。

3.结束语

通过对售后服务信息的识别、收集、分析、整理等管理手段,筛选出有效的技术信息,从而推进生产中产品或新开发产品的质量持续改进,能够有效的帮助汽车制造机销售企业保证产品质量,提供性价比更优秀的汽车产品。

参考文献:

第5篇:现金收支管理范文

分析现金收支明细表分项数据及对比表,助于金融企事业和管理当局正确评价过去的经营业绩,了解金融企事业近期的经营情况,如利润总额多少,投资报酬率的高低,资金的营运等。

单纯的现金收支明细数据及对比表只是概括地反映金融企事业的财务现状,只有通过对报表分析,才能揭示各项数据的经济含义,观测金融企业的营运绩效、获利能力评估。进行连续数据年的现金流量表的比较分析,方可分析出其发展趋势,有助于规划金融企事业未来。

分析2009年现金收支明细分项数据及对比表,可以看出,本季度我行现金收支比较去年同期虽仍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现金流量水平尚在可控范围之内。分析报表发现,2009年第一季度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是正值,金融企事业不可能出现不够现金偿债导致破产现象。说明金融企事业营运资金充足,应收账款流动性和变现能力较强。

本季度现金收入为26.2亿元,比上季度25.78亿元增加0.42亿元;与上年同期亿元增加2.96亿元。虽然个人储蓄存款在2009年一月与去年同期比较减少0.65亿元,但2009年接下来的2月及三月个人储蓄存款转而回升。整个季度对公存款也比去年同期增加1.98亿元。所以本季度依然维持增长趋势。

具体分析增长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增客户。客户数亿元。

第二,基金、理财产品销售。本季度我行共代销基金、理财产品1.5亿元,基金产品中有四支是按比例配售方式对外发售的,故实际收支更多点。

第三优质客户个人存款增长。虽然本季新增较上季度有大幅增长,但尚在合理范围之内,属正常现象,对分行的经营工作影响不大。

由于2009年第一季度是本年度的首个季度,结合历年情况,企业客户将对资金做出大幅度调整,另外基金市场、汇理财产品的影响,故预测下季现金流量较本季度将会再次大幅增长。

一、储蓄存款现金流量分析

本季度分行现金收支项目超百万元以上除基金及理财产品外较上季度无明显变化,具体表现为:一、本季度储蓄存款收入26.2亿元,支出22.84亿元,收支净额3。36亿元。

比上季度增长:收入增0。42亿元;支出增1。08亿元

增长的原因为本季度购买基金流入近3亿元,理财产品流入1亿元,其余为分行正常业务增长,这其中包括本季度新增客户16户,使得新增现金量0.15亿元。

二、其他存款现金流量分析

本季度其他现金收入5.24亿元,其他支出3.58亿元,收支净额1.66亿元。

比上季度增长:收入0.94亿元;支出5.37亿元

第6篇:现金收支管理范文

 

关键词: 现金预算;编制;收支平衡

企业现金持有量不足或过多, 都说明现金管理不力, 所以对现金的流入和流出进行有效设计和管理, 使现金持有量接近于最优水平,就显得尤其重要。现金收支动态管理的一种有效方法是编制现金预算, 通过对企业的现金收入、支出情况的预计推算出企业预算期的现金结余情况, 帮助企业有效地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及时发现未来需要融资的时间和数量, 避免不必要的资金累积和闲置, 减少企业的现金机会成本。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企业现金预算编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编制现金预算的目的

现金预算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形式, 也是实现现金管理目标最重要的量化管理工具。通过编制现金预算表,可以预见性地了解一段时期内企业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状况,准确预计现金预算期间的现金余缺情况,合理确定短期内和长期内需要筹资的额度和时间,可以根据公司现金流的特点, 确定公司合理现金持有余额。

二、现金预算的编制内容

现金预算是有关预算的汇总, 由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多余或不足组成。现金预算是以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材料预算、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销售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财务预算、专项决策预算等为基础, 需要各专业部门提供数据, 而销售预算是各项预算编制的基础。

(1)现金收入。现金收入包括期初现金余额和预算期现金收入。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销货收入, 还有一少部分的其他收入,如处置废旧物资收入。“期初现金余额”是在编制预算时预计或上期末实际结余的现金;“销售产生的现金收入”的数据来自销售预算;“当期可供使用现金”是期初现金余额与本期现金收入之和。

(2)现金支出。现金支出包括生产经营产生的现金支出、筹融资产生的现金支出、专项现金支出和其他现金支出等, 具体包括采购原材料、动力、支付工资、支付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税金及其他专项费用等。其中材料、人工费、制造费用、销售与管理费用的数据,分别来自生产经营单位及管理部门的有关预算; 所得税、新增或更新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筹资预算等现金支出的数据分别来自另行编制的专门预算。

(3)现金多余或不足。现金收入合计与现金支出合计的差额即为现金多余或不足。差额为正,说明收入大于支出,当期现金有多余,可用于偿还借款或用于短期投资;差额为负,说明支出大于收入,当期现金不足,需要向银行取得新的借款。

三、资金预算的编制原则

(1)以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年度财务预算为依据, 指导月度计划的编制。

(2)月度计划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 结合当月收支情况, 做好资金平衡。

(3)预算与实际收支要基本吻合。一方面要求进一步加强资金计划的准确性, 另一方面要求加强资金支出的控制, 用好分分厘厘,该花的毫不吝惜,不该花的一分不花。首先,为了保证现金流量预算的准确性,在编制过程中,基础数据的取得非常重要,不能简单地抄列上期实际数字,其中对于管理人员和员工所提供的信息,管理者要考虑到其中的不道德行为,即工作业绩与预算相比较作为考评的做法,使员工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提供不真实的预测。其次,强化对于现金流量的监控,严格限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实施大额资金的跟踪监控。再次,要重视现金流量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的分析比较,差异分析往往可以说明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现金流量预算一经确定,就要企业的实际运营中以此预算为依据,积极组织预算现金的流入,严格控制现金按预算流出,调节现金收支平衡,控制财务支付风险,并对实际脱离预算的差异进行分析、纠正,保证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

(4)注意物资合理库存, 以减少资金积压。

第7篇:现金收支管理范文

【关键词】现金预算管理

现金预算

编制

当今市场经济下,企业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企业的兴衰存亡是由众多方面决定的,但是从财务的角度,利润决定了企业的兴衰,现金流则决定了企业的存亡。在生存和发展之间,生存是基础。因此,企业应该充分利用现金进行生产经营,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尽可能降低企业的闲置资金,提高资金的收益率。为了更好的对现金进行管理,企业应该编制现金预算,加强现金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现金预算管理的内容

现金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的内容,涉及到企业使用资金的效率问题。由于现金的流动性最强,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现金,来应付突发的支出情况。现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没有现金,基本上是无法存活很久。但是,现金的收益性在所有资产中是最小的,拥有太多的现金会减少企业的收益,因此,企业也不能有太多的现金。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是企业解决的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现金预算是指企业在预算期内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它真正动态地反映了企业的现金余缺。它包括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多余或不足、资金的筹集和运用四个部分。预计的现金收入主要来自销售收入。现金支出主要包括营运资金支出。包括原材料的采购,支付工资、各项税金,还有三费支出等。现金预算是根据企业的预计收入和预计支出来计算出企业的预算的现金的结余情况。最后分析企业现金充足与否,如果现金充足,可以考虑将现金投资到收益性较高地方或者窗花贷款等增加企业的收益,如果现金不足,则需要安排筹资,比如发放债券或者想银行借款,以筹得资金。

二、现金预算编制方法

(一)现金收支法

现金收支法是对预算期内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进行分别的列示,简单,直观,易于控制,因此,此种方法是现在流行最广泛的编制现金预算的方法。现金收支法是以预算期内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为基础,再将现金流入减去现金流出而得到现金的充足与否。其中现金流入和流出是根据销售部门和其他各相关部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等数据汇总而得到的。由于利润表是以权责发生制编制的,此种方法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因此,很难在利润表和此种方法之间进行衔接。

(二)调整收益法

调整收益法是对预计损益表按照收付实现制进行一系列的调整,调整到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企业的净收益,再编制现金预算。因此,编制现金预算首先要编制预计损益表,最后得出预算期的税前净收益;然后,一笔一笔处理影响企业损益和现金收支的会计事项,最终得到预算期的现金余额。具体做法是,首先按照权责发生制编制企业的损益表,再加上折旧等经营活动的非付现支出,计算出经营性现金流量,在此基础上,扣除诸如利息,股利等非经营性的现金流量,最后计算出企业预算期的EBIT,这种方法调整数据比较容易,并且弹性也很大,但是无法显示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明细科目,并且资金调度很难,实用性不强。

(三)估计资产负债表法

估计资产负债表法是指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对现金预算进行编制,是对将来的某一时点的资产负债表所有项目(不包括现金和短期投资)进行预测,然后再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原理,根据“现金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非现金资产”最后计算出现金的需求量。按照未来的净资产和现在净资产的差值,预测现金的充足与否。这种方法适用于在考虑特定战略所需资金的数额,来源,并且对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和财务杠杆的运用的影响,适用于战略现金预算。但是,这种方法操作性差,预测需要的时间很长,而且预算的精确性也无法保障,因此,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不经常用到。

三、我国现金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对于现金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现金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预算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管理者往往没有认识到现金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一些管理者,由于缺乏相关的财务管理理念,在企业现金管理中缺乏相关的财务管理的理念,这种理念的缺乏往往会使企业面临财务风险,甚至陷入财务危机。管理层对现金预算管理的不重视,往往会使企业的各部门之间难以协调,各自为政,达不到编制现金预算的预期效果。

(二)现金预算管理往往流于形式,缺乏系统观念

现代企业管理中资金管理越来越重要,而做好资金管理,现金管理应该首当其冲。然而,在企业预算管理中,预算编制缺乏科学的现金预测方法,往往会与企业的目标脱节,指导思想缺乏整体意识。因此,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会不尽如人意,大多时候会流于形式,致使企业现金管理处于无序状态,最终使得现金预算管理难以适应新的会计环境。

(三)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已经进入信息化会计管理的阶段,特别是大中型的企业,会计电算化或ERP已经逐渐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方式

但是现金预算管理却没有随着环境的变化发生很大的变化。现在的状况是,现金预算和企业的发展已经开始出现不相适应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管理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带来的优势,资金管理方式与信息化管理手段的脱节已经开始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了。

四、加强现金预算管理的建议

第8篇:现金收支管理范文

关键词:财务预算;编制

财务预算也称作总预算,它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企业预算期的资金取得与投放、各项收入与支出、经营成果与分配等资金运动和财务状况所作的总体安排。主要包括现金预算、利润预算、资产负债预算等内容。财务预算的期间一般为一年,并与企业的会计年度保持一致,以便于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分析。

一、编制财务预算的准备

(一)确定财务预算的目标

财务预算要以企业经营目标为前提。企业经营目标包括:利润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的相关目标,如,销售收入目标、成本控制目标、费用控制目标等。对相关的经营目标及财务预算指标,要进行综合分析及平衡。

(二)资料的搜集

在编制财务预算以前,搜集编制财务预算有关的资料。要充分搜集企业内部及外部的历史资料,掌握目前的经营及财务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相关资料,并对资料采用时间数列分析及比率分析的方法,研究分析企业对各项资产运作的程度及运转效率,判断有关经济指标及数据的增减变动趋势及相互间的依存关系,测算出可能实现的预算值。

(三)汇总企业业务方面的预算

企业各部门编制的各项业务预算,如,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费用预算、材料低值易耗品采购预算、直接人工预算等,是编制财务预算的重要依据。在编制财务预算前,应将汇总的各项业务预算的数据及经济指标,加以整理、分析,经相互勾稽确认后,作为财务预算各表的有关预算数。

(四)财务预算的编制程序

编制财务预算,首先以销售预算的销售收入为起点,以现金流量的平衡为条件,最终通过预算利润表及资产负债表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财务预算的一系列报表及数据,环环紧扣、相互关联、互相补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财务预算表的编制

(一)利润预算

预算利润表综合反映企业在预算期间的收入、成本费用及经营成果的情况。由于整个财务预算是以销售收入为起点,因此,预算利润表中只有确定了销售收入,才能进一步对与销售收入配比的成本费用进行规划和测算。销售收入超过经营成本的部分称为毛利,销售毛利额高低,是企业盈利的关键,企业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支出,利润的实现,都依赖于毛利。预算利润表的结构、数据来源及平衡关系如下:

1.项目数据来源

A销售收入销售预算及预测

B经营成本成本预算及预测

C毛利等于A-B

D销售费用销售费用预算及预测

E管理费用管理费用预算及预测

F财务费用预算及预测

G投资收益被投资企业的财务预算或者通过对被投资企业历年经济效益及投资回报的资料分析

H利润等于C-D-E-F+G

I所得税等于H×税率

J净利润等于H-I

(二)现金预算

现金预算也称作现金收支预算,是对预算期内企业现金收入、现金支出及现金余额筹措等现金收付活动的具体安排。是企业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编制的,它综合反映了企业在预算期内的现金流转情况及结果。通过编制现金预算,合理地安排、处理现金收支及资金调度的业务,保证企业现金正常流转及相对平衡。编制方法具体如下:

1.按照现金最佳持有量和实际情况确定预算期初、期末现金余额;

2.对各部门编制的经营预算、长期投资预算和筹资预算中的现金收支项目进行审查,确保各预算提出的现金收支项目及其数额都符合公司的现金政策;

3.汇总各项预算的现金收支数额,按照现金预算的结构公式计算出需要融资的数额,即预算期现金收支差额;

(期初现金余额+预算期现金收入)-(预算期现金支出+期末现金余额)=融资金额

4.根据预算期需要融资的现金收支差额制定融资计划。(即归还借款或是增加借款)

5.按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长期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别汇总填制现金流量预算表。

(三)资产负债预算

资产负债预算是按照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和格式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预算期初、期末各种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状况的预算。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恒等式所反映的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把企业预算期初、期末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顺序进行排列而成。

1.预计预算期初数据

资产负债预算中的期初数据是根据编制时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实际期末数,加上到年末可能导致企业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增加的因素,减去到年末可能导致企业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减少的因素,经过分析计算后得出的。

2.分析、计算预算期末数据

资产负债预算中的期末数据是已预算期初数据为基础,加上经营预算、长期投资预算、筹资预算、现金预算、利润及利润分配预算中导致企业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增加的因素,减去经营预算、长期投资预算、筹资预算、现金预算、利润及利润分配预算中导致企业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减少的因素,经过分析和平衡计算后得出的。

3.确定资产负债表草案

资产负债预算中的期末数据填列后,应通过计算分析资产负债预算中的有关财务比率,论证各项目构成是否合理,财务比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如果认为不理想,则应通过修订经营预算及其他预算的办法,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尽量达到理想状态。

财务预算编制是建立在一系列预算的假设及管理者的经验判断的基础上,虽然在编制财务预算的过程中,对企业内部或外部的不确定因素作了尽可能周详的考虑,但是,很难做出全面正确的估计,财务预算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推行预算过程中如果出现非人为原因的较大差异时,应对财务预算作适当修正,以提高财务预算的合理性、客观性和正确性,发挥财务预算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第9篇:现金收支管理范文

【关键词】企业;资金;预算;管理

资金运动是企业的“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循环”是否畅通,无疑是关系企业“生命”的。因此资金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资金预算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只有抓住资金预算管理这个中心,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疏通资金流转环节,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资金预算管理的现状

(一)资金预算管理的基本方针

资金预算管理是由资金预算编制、预算调整及执行跟踪管理、监督考核等三部分组成:1.资金预算分为年度预算及月度执行预算,编制采用“以收定支,与成本、费用匹配”的原则,遵守收付实现制并采用直接法编制,同时采用间接法编制以相互验证。以最优的资金成本制定资金使用方案,综合平衡和编制单位的资金总预算。年度预算侧重于全年资金的平衡与预算,月度执行预算主要用于月度的资金调度与控制。2.预算调整及执行跟踪管理。即在资金预算执行过程中,当遇到前提条件发生变化时,如业务量增加、业务划转以及出现新的业务时,需要对资金预算进行调整或追加。由预算责任部门提出申请,资金管理部门提出调整意见,实行逐项申报、审批制度。预算必须是最新调整过的预算,以统一口径,做到及时跟踪经营情况的变化。资金流量执行的跟踪管理是在月度执行预算交给资金管理部门后对各部门用款进行监控的重要步骤。3.对资金预算管理的监督考核是根据各部门现金流量使用的特点,以预算为基准建立指标考核体系,由资金管理部门根据各部门执行预算的实绩,按月、季、半年及年度进行与考核,对预算编制部门考核预算精度,对预算执行部门考核完成情况。

(二)资金预算管理的实际运行

为牢固树立资金预算管理意识,根据各部门年度资金预算,分别将现金流量预算细化到每季、每月、每旬、每周,使预算在不断的变化中与实际接近一致,提高预算的可信度和可操作性。要求各部门上报资金计划(按季、月、旬、周),据此对各部门的日常现金流量进行统筹安排、动态控制,并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及时反馈。

(三)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的实际工作中,缺乏资金管理意识,虽然对资金的重要性都认同,但是,仍然缺少资金时间价值观念和现金流量观,缺乏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和财务分析方法,在资金的使用和分配上缺少科学性,资金使用随意性较大,不能对资金使用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控制,致使现金预算误差率较大。按照资金“年预算,月平衡,周调度,日安排”的要求,如何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基础,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疏通资金流转环节,使财会人员从资金运用项目的单纯“把关”审定变为直接参与,变事后“监督”为立项决策,增强预见性,减少盲目性,加强资金的预算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资金预算管理的问题分析

对以往的资金预算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第一,核实资金需要量,降低资金占有率;第二,为资金筹措的数量和动态控制提供依据;第三,加强资金管理的责任制。本着对这三个问题的考虑,笔者认为应该将核定资金需要量和现金预算有机结合起来。为此,应正确认识核定资金需要量和现金预算的不同功能,并创造条件实现二者的结合。

(一)核定资金需要量和现金预算的比较与分析

1.预算的基本作用不同。我国在长期的企业管理实践中实行的核定资金需要量(过去称为“核定流动资金定额”)是通过测算企业流动资金占用总额来企业某一项流动资金定额的。企业为了强化自身的资金预算管理必须主动积极地实施资金需要量的核定。在资金的预算管理问题上,对传统核定资金需要量方法应该继续加以巩固、提高。

现金预算的作用表现在:首先,可以揭示出现金过剩或现金短缺的时期,使财务管理部门能够将暂时过剩的现金转入投资或在显露短缺时期到来之前安排筹资。其次,可以预测未来时期企业对到期债务的直接偿付能力。再次,可以区分可延期支出和不可延期支出。最后,可以对其它财务计划提出建议。通过编制现金预算可以有效地预计未来的现金流量,从容地筹集资金,是现金收支动态管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2.预算的直接目的不同。核定资金需要量是指确定为完成计划期的生产经营任务所必需的资金需要量,它包括目前已经有的占用量和需要增加或减少的占用量的确定,其直接目的是揭示目前占用量与必要占用量之间的差异,为筹集资金提供依据,而现金预算是指确定计划期生产经营任务所带来的现金收入量和现金支出量,其目的在更大的程度上表现为平衡各期现金收支,量力而行。

3.资金的时间不同。现金预算是强化现金收支管理的一个十分强烈的动态管理概念,是一个“发生额”概念,任何实际的现金收支脱离预算在时间上的差异都将会给现金管理造成极大的困难;而资金需要量的核定则基本上是确定一个静态指标,是一个“余额”概念,它通过年初的核定工作,要求各单位在年度内各期基本上保持这一占用量。

4.预算编制期间不同。核定资金需要量一般是以一个年度为周期;而现金预算则是以一个年度为总的预算期,以一个月度为基本预算期,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分解。

(二)核定资金需要量与现金预算的有机结合

要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必须以每年年初的资金需要量核定为基本步骤,确定年度内企业和企业内部各单位合理的资金占用量及年度内的资金紧缺量,以此资金余缺量作为年度内筹集资金的基本依据,然后,根据年度内各期的现金收支情况确定各期的现金预算。

将核定资金需要量和现金预算有机结合起来的资金预算管理方法有两个优点:一是各期现金预算的编制不仅考虑了各期的现金收支情况,而且考虑了资金占用标准,加强了对现金的收支管理和资金占用量的有效控制,这是资金管理中必须同时并重的两点基本要求。二是各期现金预算和资金需要量的核定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相互调整。即:各期现金收支必须符合资金占用标准,若不符合,应调整各期收账政策以及成本费用支出预算;资金占用量必须适应于各期现金预算,若不适应,应修订资金占用量标准。

三、大力推广零基预算是解决资金预算管理问题的好方法

企业在编制经营预算时,由于各种特定需要,除了组织全面预算外,还可以针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某项具体内容,按照其方法来编制预算。在诸多预算方法中,零基预算是相对较为独特的一种资金预算管理方法,它能够针对企业预算中不必要的浪费,解决预算增加容易、减少困难的难题,从而将企业的有限资源进行重点分配、及时改进预算策略。

(一)零基预算的特点及其与其他预算方法的比较

零基预算就是“以零为基础编制的计划与预算”的简称,它的基本思想是在编制预算时,对于所有的预算均以零为基点,不考虑以往期间产生的费用或费用额,从根本上、分析每项预算是否有支出的必要性和支出数额的大小。它和其他预算方法相比较有以下几点不同:

1.出发点不同。传统预算法以现有费用开支数为基础,在现有预算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作增减。零基预算量以零为基点,根据预测的未来业务量和费用额、收益率来确定各种预算水平。

2.传统预算调整法着重从预算金额角度考虑问题,先大概确定预算基数,分析业务活动是为了对之适量增减。零基预算从业务角度考虑问题,按照企业各部门工作的重要程度预算资金,强调为什么开展某项业务。

3.传统预算调整法对新增加的业务活动,一般只单独考虑新增加业务本身的,没有与预算的其他业务进行比较,往往预算总额不增加,新业务就不能开展。零基预算把原有业务活动和增加业务活动都看成是整体的一部分,根据整体利益原则,确定新老业务的重要程度,分配预算资金。零基预算编制时,削减原有业务和增添新业务是经常发生的正常情况。

(二)零基预算的步骤

1.提出预算目标。在编制预算以前,要根据长远规划,结合市场调查和本实际情况,提出当年总体目标和预算设想,并对各个业务部门提出具体要求,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必需安排的预算项目,并说明其性质、目的,同时,以零为基础,详细提出各预算项目所需要的开支或费用。

2.对所提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将全部提出的费用项目分为必须足额支出的费用项目和可以增减费用额的费用项目,对每一个可以增减费用额的费用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其所得和所耗费进行对比结果来评价该预算项目的效益,按照成本效益率排列所有预算项目的先后次序,权衡轻重,决定所余。

3.对方案评定等级分配资金、落实预算。企业所属各个预算单位的全部方案需要综合审查,并对各个预算单位所提方案进行分类排列,确定等级次序。一般来说凡属于生产正常必需的项目以及制度合同规定的项目,这些必须足额支出的费用项目应划入第一类,属于必要项目。凡是对于提高质量、增加产量、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有关的项目,应列入第二类,属于需要项目,应给予优先安排。凡是效果不太显著又不正常工作开展的项目列为第三类,属于合理项目,应尽可能地安排。根据各个项目分类排队以后,结合企业可供动用的资金来源,将企业可动用的资金在各有关项目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并编制零基预算表。

通过上述对比与分析,可以看出零基预算具有以下优点:一是促使各部门根据预算精打细算,量力而行,提高资金使用效果,特别是通过成本效益分析能使各项工作安排更加讲究实效;二是按照可以动用的财力资源数额,结合项目性质特点和重要程度进行安排,能保证资金使用更加合理;三是根据各种方案安排,使预算同业务活动结合得更好,同时具体工作目标为各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依据,也为企业评价全部门的工作效益提供了客观标准。通过分析实际和预算的差异,促使各部门克服不足、巩固成绩,从而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总之,加强和改善企业资金管理是实现管理创新,推动企业管理工作水平上台阶的重要环节。只有真正建立和完善资金管理的运行机制和信息,集中管理,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才能做到“事先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才能促使货币资金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本运营效能。

【主要】

[1]周斌.论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的企业资金预算管理及对策.决策探索,2007.

[2]袁海霞.抓住三个环节提高财务资金管理水平.慧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