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土鸡养殖新技术范文

土鸡养殖新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土鸡养殖新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土鸡养殖新技术

第1篇:土鸡养殖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小芯样;离散性;尺寸效应;离散性

中图分类号:TV54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钻芯法是利用从工程实体中钻取的芯样来推定混凝土结构强度的现场检测方法,它直观、可靠、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并被广泛运用于对新建工程有质量争议的检测批或单个混凝土构件强度值的推定上;也可用于修正其他间接检测方法得到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换算值,为混凝土构件的质量鉴定和加固处理提供依据。《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3:2007中规定:抗压试验的混凝土芯样试件宜使用100mm或150mm标准试件 。钻芯法属于一种局部破损的检测方法,但是当在构件的薄弱部位、尺寸较小处或构件配筋较密集处取芯往往操作困难;不但使检测成本增加很多而且也会给构件截面承载力造成极大的消弱。

随着社会的进步,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混凝土构件的配筋也越来越密集,运用标准直径混凝土芯样检测的局限性也愈加突出,因此展开对小直径芯样检测混凝土强度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然而伴随着小直径芯样截面积的减小,混凝土材料的尺寸效应越来越明显,检测数据的离散性增大,较难反应混凝土的真实强度。国内一些学者也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工作[1~3],其研究结果也表明芯样直径在75mm以下时,试验数据呈一定的线性关系,但数据离散性较大。

1小直径芯样尺寸效应

1.1混凝土芯样尺寸效应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粗细骨料和水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经搅拌振捣成型,在一定条件下养护而成的人造石材;从微观方面来看,它是多孔、有大量细微裂缝的非均匀性脆性材料。混凝土材料的大量试验表明:尺寸效应是这种脆性材料的固有属性;它对混凝土材料的试验强度有着极大的影响,它不是一个常数,而是随着混凝土试件几何尺寸及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Bazant尺寸效应理论认为混凝土在达到最大荷载前,其内部裂纹或者包含有一定裂纹的大的断裂过程区发生稳定的增长而引起的,尤其是由混凝土受压时裂缝的扩展从而引起内部应力重分布和应变能的不断耗散,这种理论是从断裂力学的角度分析变形与能量耗散的关系从而引发混凝土这种脆性材料的尺寸效应[4]。Carpinter认为由于混凝土材料内部是各向异性、内部缺陷是随机分布和不连续的,遇有粗细不同骨料及孔洞时内部各点的承载力有着极大的差别,在受到相同的外力场作用时,在不同点产生的应力因子是不同的,强度较高点的断裂韧性也会较好,其断裂裂纹产生的也较晚。混凝土内部的裂纹产生具有分形的特点,这是其尺寸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5]。

综合以上关于混凝土芯样尺寸效应产生的两种强度理论可知,对于标准混凝土芯样在进行抗压试验时其内部的断裂能耗随着构件的尺寸增加而增加,而强度随着芯样试件尺寸的增加而减小。

1.2小直径芯样强度影响因素

小直径芯样的界面情况是影响其强度的重要因素。混凝土在搅拌、浇筑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粗细骨料不可能完全混合均匀。虽然粗骨料整体上是随机分布的,但是当在混凝土构件上面钻取小直径芯样时切割的位置也是随机分布的,这种随机性就造成了小芯样的截面呈现不同的形态。小芯样侧面粗骨料的分布呈现明显的偶然性,其在芯样侧面所占的面积有大有小,粗骨料几何中心与芯样界面的距离有近有远。当骨料面积在界面处所占比例较大时,这种分布形态对芯样的界面影响很大,对其强度影响也较为明显。芯样试件越小,这种效应也就越为显著。

除芯样界面形态之外,其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还包括:芯样高径比、端面平整度、芯样最大骨料粒径与芯样直径比、芯样内是否存在钢筋与小直径芯样的制作取样方法等。另外小直径芯样在切割加工及端面磨平过程很容易出现“崩边”现象,这样就很难满足芯样检测的相关技术要求,如不进行端面补平等处理对检测数据将有很大的影响。

2小直径芯样抗压强度离散性研究

2.1 小芯样抗压强度的高离散性

国内学者高红旗[6]对直径分别为100mm、75mm、50mm、25mm的芯样进行抗压试验对比分析得出:随着芯样直径的减小,小芯样抗压强度的离散性呈递增趋势;当芯样直径小于50mm时试验数据的变异系数超过25%,难以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我们在实验室试制了规格为150mm×200mm×1500mm的钻芯用C30混凝土试件一个,置于常温潮湿环境中自然养护,并钻直径为34.5mm的芯样并按照《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计算所得数据列于下表1中所示:

表1 试验数据统计

Tab.1 The test data results

编号 抗压强度/MPa 编号 抗压强度/MPa 编号 抗压强度/MPa 编号 抗压强度/MPa

A1-1 27.41 A1-6 32.59 A2-2 25.67 A2-7 32.91

A1-2 22.76 A1-7 39.72 A2-3 33.85 A2-8 36.79

A1-3 21.82 A1-8 31.92 A2-4 24.35 A2-9 39.90

A1-4 34.35 A1-9 24.90 A2-5 27.72

A1-5 25.33 A2-1 31.93 A2-6 30.64

注:A1组高径比为1:2,A2组高径比为1:1.

经计算,A1组小芯样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为29.0MPa,变异系数为20.69%,A2组芯样抗压强度平均值为31.5MPa,变异系数为16.1%。由此可见,当芯样直径较小时芯样的变异系数较大,不能真实地反应结构混凝土的强度。

2.2小芯样减小离散性的方法

鉴于小直径芯样在工程中运用的种种优越性,可以预见小芯样法检测混凝土强度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小芯样抗压强度的高离散性是其在工程运用中的主要难题,本文作者基于“集零为整”的思想开展了降低小芯样离散性的研究,即将采集好的小直径芯样三个为一组用石材胶水粘接在一起共同受压,这种将三个一组粘结好的芯样组成一个当量直径较大的芯样,最大程度的规避了骨料粒径对芯样界面的不利影响。

混凝土立方体破坏形态呈典型剪切破坏,由于“套箍作用”的影响,三个粘结好的芯样内部即胶缝处受拉力往往较小,落后于芯样的破坏。因此三个芯样能共同受压,加载时芯样混凝土产生裂缝,表面四周混凝土开始剥落直至完全破坏,能够呈现良好的破坏形态。经一系列的试验验证这种加载方法得出的芯样抗压强度变异系数降低至6%左右,比较接近工程实际运用的情形。

2.3小直径芯样的制作要求

小直径芯样的直径小界面较为脆弱,尤其是强度较低的混凝土在加工过程中更容易遭受损坏,从而影响结构混凝土的检测强度。并且尤其是当采用三个芯样粘结在一起共同受压的加载方式时,端面平整与否对芯样的抗压强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需要对小芯样在采集和加工过程做出比标准试件更为严格的条件。参考《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2007中的要求,检测平整度用钢板尺或角尺紧靠在芯样试件端面上,一面转动钢板尺,一面用塞尺测量钢板尺与芯样试件端面之间的缝隙。边测量边校正,直至芯样端面平整至加载时不产生偏心破坏。三个试件粘结为一组的芯样宜采用粘结后再加工的方式,确保芯样组共同受压,提高检测的精确度。

结语:综合以上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可知:只要试验方法得当就能解决芯样中粗骨料粒径与芯样直径匹配的问题,使小芯样法的检测数据离散性大大降低;其不但拓宽了钻芯法的应用范围,芯样采集点的布置更加灵活,而且极大的减小了对结构混凝土截面的损伤。

参考文献:

1.洪帆.钻取小芯样推定结构混凝土强度试验研究[J].水运工程.2002,(3):9-11;

2.田砾,孙雪飞,范宏,赵铁军.高性能混凝土检测鉴定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26(4):17-20;

3.高志扬,许力,何林,李淑华.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尺寸效应综述[J].混凝土.2011,(5):33-35;

4. Bazant Z.Pand Er2 Ping Chen. Scaling of Structure Failure.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Vol50, No.10, 1997(12):593- 627;

第2篇:土鸡养殖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新中心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8)02-0158-01

随着经济转型发展需求,中国需要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转变。而“智造强国”需要大量人才提供智力支持,通过创新来推动产业的升级和智造产业的发展。下面将以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如何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例进行探讨。

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时展的需要

(一)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

当前,我国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原则,并努力提升工业信息化水平。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指出,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这也正是互联网的发展新业态,“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通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二)行业和技术发展需求

信息社会和数字社会已经到来,信息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技术层出不穷。

(三)教育和人才培养本身发展需求

教育的本质就是促進人的发展。职业教育在为某种职业和生产劳动培养从业人员时,同样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当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新人才的界定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高职教育开设较早的一个专业,不少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基本的理论和知识,具备熟练的计算机网络设计和施工技术、网络系统管理和网络应用开发能力。各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侧重点不同,但基本集中在“建网”“管网”“用网”方面。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

时代需要创新创业人才,在明确了网络专业创新人才规格后,需要在高职教育中逐渐去落实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行动。下面探讨一下网络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具体培养途径。

1.建立覆盖专业群的创新中心。

2.构建学校与企业间教师流通机制。

3.借助竞赛组建创新创业学生团队。

4.打造面向市场服务的应用研究平台。

5.创建创新创业外部扶持环境。

总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关系社会和民族不断进步的一项重要工程,必须从学校就要开始抓起。高职院校要树立培养创新人才的观念,逐步落实培养途径,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创新中心入手,专业设置紧跟市场发展需求,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教学和项目化教学,并引入创新创业课程。当然,这些都离不开学校、政府、企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各方面都行动起来,创新创业的环境才能不断好起来。

参考文献: 

[1]李波,周朋红.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5(21):24-26. 

第3篇:土鸡养殖新技术范文

一、土鸡生产发展的现状

1.产业发展速度较快

2010年五月,省科技特派员、省农林大学赵阿勇教授在遂昌县蔡源乡叶岭村大枫岭实施了<<山区林地复合生态养鸡集成与推广>>项目,在蕉滩乡尚芳土鸡专业合作社实施了土鸡品种育选工作,遂昌县畜牧兽医局率全县畜牧工作人员实施了黄毛乌骨鸡品种育选工作,通过项目实施,有力推动了遂昌土鸡产业的发展,激发了广大农户饲养土鸡的积极性,涌现了土鸡专业合作社十多家,规模不一的中、小型养殖户,据调查,2011年全县土鸡存栏 26.8 万羽,产旦量280t,出栏土鸡280 羽,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 85 %和35 %。

2.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近年来,隧着人们膳食结构调整,对土鸡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土鸡的市场价格已连续几年稳步攀升。遂昌土鸡产业依托着优越的自然和以原生态放牧为主的饲养方式,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无公害食品和礼品。销路看好,为农民发展土鸡饲养提供了很大的市场和效益空间。

3.规模化水平明显提高

长期以来,当地养鸡都以农户分散饲养为主,养鸡户很少讲究科学饲养技术。近年来随着项目的实施、土鸡养殖技术培训,农户养殖水平明显提高,一些农户从种植牧草和科学管理入手,进行了规模养殖取得了明显效益,全县现有存栏50羽以上的养殖户有4000余户(其中上千只农户有200多户)。规模养土鸡户的存栏与出栏量占全县出栏量总数85%左右。

二、发展土鸡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良种覆盖面不高

遂昌土鸡以黄毛乌骨鸡为最佳品种,但覆盖面不高、养殖比例少。其体型较小,生长慢,而且普遍存在着近亲繁殖和早配的问题影响养殖生产。

2.生产水平参差不齐

据调查,目前部份农户养土鸡技术水平较低,饲养周其较长,防疫观念淡薄,养鸡效益较低,特别是山区农户接受科技水平低。

3.疾病导致损失之大

多数农户对饲养的土鸡健康状况不随时掌握,从不防疫靠天地之宜的跷幸心理,发现了死亡才察觉同群鸡可能有疾病。判断疾病能力及防控水平十分差,对死亡土鸡,少数人将它食之,由疾病造成群鸡的大批死亡,损失惨重。

4.规模养殖程度不高

据调查,目前遂昌土鸡仍以分散饲养和小规模生产为主要模式,一家一户饲养3-5羽组织化程度较低不利于新技术推广应用。原生态养殖视为原始养殖,完全脱离科学饲养与管理。

5.产业链条不够完善

山区农村饲养土鸡,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比较突出,信息化服务面较窄,农民缺乏市场经营观念,抗风险能力弱。土鸡加工企业没有,大都以话鸡销售,没有创立具有特色的土鸡肉产品加工。

6.政策扶持力度不大

发展土鸡产业扶持政策面窄不能很好地带动全县土鸡产业的发展。

三、发展土鸡生产的对策与措施

1.加大科技投入

科技是发展土鸡产业的重要推动力量。一是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技术培训方式,加强土鸡饲养实用培训、推广工作,使广大养鸡户全面掌握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及疾病防治方法,提搞饲养管理水平;二是大力推广种草养鸡实用技术加快饲草建设步伐,推广优质牧草,加强草山、草坡的开发利用,促进种草养鸡的产业化进程;三是积极开展土鸡品种改良、产品加工、新产品开法技术的宣传、引进、推广、普及工作,进一步增加养土鸡的经济效益。

2.发展土鸡养殖小区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与条件,积极尝试建立土鸡养殖小区,规范养殖标准,实行标准化饲养,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养鸡业。

3.加强和完善流通体系

一是健全信息技术网络,改变传统落后的流通方式,将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连结起来;二是培育鸡产品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扩大产品转化增值;三是积极组建土鸡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流通组织,充分重视和发挥它们的流通职能。

第4篇:土鸡养殖新技术范文

庭院种植稳增收

她有9亩地的庭院,她把园子规划得井井有条,分成养殖区、种植区和住宅区。 2007年她家被师工会评为“三进院落示范户”并确定为师绿色家园现场会的参观点。1996年她在7亩地的种植区内种果树,品种齐全有、海棠果、新帅、青沙干等,经过精心管理,现在已到了盛果期。秋季到来,累累果实挂满枝头。销售时每公斤苹果2元钱,一箱10公斤苹果只收20元,每年仅苹果一项就有4000元的稳定收入。

服务职工促增收

她家有一台机具配套齐全的小四轮,从开春车能下地就开始帮连队的种植户们播种、中耕、打打瓜、耧薄膜农活全部忙完,小车总是忙个不停,小四轮一年也有五、六千元的收入。为适应大农业发展的需要,今年她家又购进了一辆中马力农用车及配套的分吸式精量播种机,不但每亩地可以节约50元的成本,还省去了定苗的辛苦,成了单位职工抢着用的好农机具。

特色养殖巧增收

从2008年起,她就利用家中闲置的房子开始养殖肉鸡,边养边学,她在喂养过程中做到了“严消毒、严防疫、勤卫生、勤观察”,防疫措施到位,定期、定点、定时打疫苗,圈舍进行及时药物消毒,隔离病鸡。2012年共出栏鸡6000只,每只鸡除去成本可收入4-5元。针对有些消费者爱吃土鸡,她还饲养了一些土鸡和贵妃鸡、珍珠鸡等特色鸡,每只70元出售,总是早早地被定购一空。一年下来仅特色养殖这一项收入就可达3.5万元。

精管大田能增收

种出高产田是她一直追求的目标。2012年她种植了70亩春麦,148亩玉米,从耙地、播种开始,严格要求质量,靶地做到齐、平、墒、碎、净、匀,播种做到到头、到边,不留死角,为满田满苗打好基础。在小麦生长期,她每天都泡在地里,几乎与农作物形影不离。小麦开春深施肥时,由于调肥机把部分畦垄压掉,她为了不铲苗,就用肥料包装袋一袋一袋地把土背进地里补垄,既保证了苗全苗壮,又保证了正常灌溉。年终小麦单产800斤,玉米单产1050斤,2012年大田收入达4万元。

第5篇:土鸡养殖新技术范文

(一)广泛宣传动员,强化培训作用。按照四川省的总体部署,各级分校组织相关部门采取举行会议、媒体宣传、科技下乡和发放资料等多种方式,搞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宣传动员。据统计,2011年以来全省农广校共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宣传咨询3680场次,接受农民各类咨询127万人次,悬挂宣传横幅801条,出动宣传车辆426台次,印发宣传资料83万份,发放农业科技书籍18万余册。为了更有力高效地开展冬春大培训工作,各级分校利用启动仪式大力宣传冬春大培训。2012年1月,万源市分校在白沙镇金鸡坪村举行了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启动仪式,带头掀起“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的热潮;盐源县分校在“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启动仪式上,部署 “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指南,倡议要立足实际,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农业服务,把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信息及时快捷地传递给农民。

(二)抓住关键时节,深入基层培训。2011年以来,农广校按照学以致用、实践为主的原则,切实结合各地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节开展实用技术培训。通江县分校在开展科技下乡助春耕活动中,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新技术,并向农民提供经济作物栽培、植物保护等方面的技术咨询服务,共发放各类农业科技资料3000多份,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16期,培训农民3000余人次;水果主产区金堂县在桃树管理的关键时期,县农广校在桃树种植集中区五凤镇金箱村对桃树种植大户开展了两场以无公害水果生产技术为主题的短期培训,种植户边学边实践,不仅解决了桃农之所需,还为他们增产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深受农民欢迎。

(三)围绕特色产业,大力开展培训。农广校始终坚持“开办一个专业、培育一批带头人、壮大一种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培训思路,把农民科技培训定位在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培养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合格劳动者上。2011年以来,金堂县分校围绕如何管理和使用好“金堂脐橙”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在三溪镇开展了两次脐橙生产管理及留树保鲜、测土配方施肥、果树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培训会,特邀县上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授课,培训果农达1200余人次,现场发放《金三农业快讯》技术资料1300余份;蒲江县分校高度重视猕猴桃产业发展,狠抓猕猴桃种植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工作中坚持“高效、实用、实训”的原则,在该县复兴乡开展猕猴桃实用技术培训38场,共培训4356人次。通过培训,2011年全乡猕猴桃产量同比增产2800吨,总产达7220吨,猕猴桃单项增收5703万元,农民人均增收3690元。

第6篇:土鸡养殖新技术范文

今年以来,我市畜牧产业化工作在市委、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依托资源优势,以加快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为中心,培育现代畜牧业经营主体,大力提升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水平,努力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预计1-6月,全市出栏肉猪17.7万头、肉羊2.93万只、家禽169.2万只、肉牛2878头,完成了目标任务的52.8%、51.4%、52.1%、52.5%;肉类总产量16715吨、禽蛋产量2400吨、牛奶产量196吨,完成了目标任务的52.3%、54.5%、59.4%。达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为实现全年工作目标和农民增收夯实了基础。

(一)养殖业主不断涌现。据统计,全市1-6月新发展适度畜禽规模养殖230户,其中生猪112户、家禽110户、肉牛3户、肉羊5户。新建玉林、沱湾、宏云等生猪规模养殖场10个、改扩建生猪标准化养殖场9个,新建顺均、华隆等养牛场3个。

(二)专业合作社不断增多。目前在工商新注册**市华阳养猪专业合作社和**市阳和土鸡专业合作社。**市阳和土鸡专业合作社以**山种鸡场为核心发展会员60余户,带动周边300余户农户,养殖土鸡4000余只。

(三)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我市实际,结合国家标准化养殖示范项目的实施,积极探索养殖小区建设和发展模式,编制了我市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规划,围绕广溪路沿线建立规模养殖带(小区),采取了“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统一规划用地,统一设计标准,统一畜禽品种,统一疫病防治,统一规划生产,制定严格的小区管理制度,规范养殖方式,建立标准化养殖小区,严格按照《无公害畜禽养殖标准》组织生产,推行标准化生产,据统计,到目前,建立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其中生猪养殖小区4个,家禽养殖小区3个,肉羊养殖小区1个,肉牛养殖小区2个。

(四)以草食牲畜为主的特色养殖迅速发展。目前,我市已发展肉牛、肉羊、野鸡、原鸡、肉兔、鹌鹑、肉鸽等特色养殖大户20余户,出栏肉牛100头、山羊XX只、野鸡3万只、肉兔10万只,仅特色养殖实现产值500万元以上。

(五)产业化带动增收明显。据测算,今年1-6月全市畜牧业带动农户人均增收可达85元,其中,参与畜牧产业化生产的农户人增均收达110元。

二、工作措施

(一)领导重视。一是成立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生产科教股和改良站人员为成员,统筹全镇畜牧产业化发展的各项工作,确保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和考核。把畜牧产业化建设列入全市各乡镇街道重点工作考核体系,制定了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考核办法。

(二)落实畜牧扶持政策。建立完善畜牧产业化的扶持政策体系,加大宣传力度,增加财政投入,遵循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及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标准,依程序兑现相关政策,落实养殖保险规模养殖保护,调动农民从事畜牧生产的积极性,鼓励反乡农民工畜牧创业,拉动畜牧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与管理。全面完成畜牧兽医体制改革任务,充实技术支撑力量,开展畜牧兽医人才知识更新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对养殖户的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三、存在问题

(一)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我市龙头企业少且规模偏小,产业链不长,增加值少,加之,管理经验缺乏,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和对养殖户带动作用不强,没有形成产业化的骨干。

(二)专合组织组织化程度不高。我市的专合组织其运行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沟通信息、协调生产、调控价格、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作用发挥不够好。多数专合组织的会员之间只有信息、技术联系的松散联合,互利互惠的机制没有建立,没有起到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作用。

(三)业主发展不稳定。多数业主对畜牧业发展形势估计不准,常常盲目跟风,扩大规模,造成养殖效益不高,影响积极性,一旦遇到市场,疫病等风险,就会发生关停并转。

(四)基地规模发展不平衡、标准化程度不高。我局虽按照产业带对基地进行了规划,但均是小基地规模,没有充分利用资源形成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基地,造成基地的专一性生产能力不够,标准化程度不高,无法形成知名品牌。

(五)利益机制不够完善。全市的龙头企业、业主、专合组织、基地等没有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连接机制,造成产、加、销相对脱节,制约了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抓重点,扶强龙头企业。发展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关键,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引导和组织基地生产与农户经营等方面的作用。一是将现有的龙头企业,扶强扶壮,增强其开拓创新,抵御市场风 险自然风险的能力,力争成为省级重点龙头业。二是规范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在带动农户,开拓市场上下功夫,成为畜牧经济发展的龙头和骨干。三是鼓励支持农民合作兴办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其他企业向畜产品加工领域延伸,茁壮成为畜牧龙头企业。四是引进龙头企业。利用我市自然资源,引进一个加工龙头企业,带动我市畜牧业的发展。

(二)重规划,狠抓基地建设。畜禽生产基地是龙头企业的依托,也是整个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而围绕主导产业,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统一规划,推进标准化生产取得显着进展,必须注重产业规划,因地制宜,确定一系列的畜禽发展产业带,做大做精畜禽基地,成为龙头企业第一车间,并能长期稳定市场供给量,最大限度保持市场占有率。

(三)重引导,壮大专业合作社。发展畜牧产业化经营必须要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为此,要引导畜牧龙头企业与畜牧专业合作社建立紧密联系,使畜牧专业合作社成为养殖农民利益的代言人,通过谈判与龙头企业达成合约,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引导培育、规范运作现有的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名副其实的中介组织,帮助龙头企业和农户实现真正对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稳定共同体,担负起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基础重任。

(四)强服务,为业主发展护航。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xx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的要求,为畜牧产业化经营搭建融资平台,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加快建立畜牧产业化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畜牧部门要继续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市场需求信息,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帮助降低生产成本。引导畜牧龙头企业搞好畜产品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畜牧产业化进程,增强市场竞争力。各乡镇要对业主在产业化生产过程中的土地使用、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

第7篇:土鸡养殖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 畜牧生产;现状;对策;安徽金寨

中图分类号 F30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388-02

近年来,金寨县立足金寨县实际不断深化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抢抓市场机遇,把发展生态畜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使该县畜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和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就该县畜牧业发展问题作以下分析和探讨。

1 畜牧业发展的现状

1.1 生态养殖发展速度加快,特色养殖发展项目增多

发酵床生态养猪开始起步。目前发酵床养猪已发展到15家,发酵床面积达5 000 m2。生态黑毛猪、林间散养鸡养殖规模增大,现有黑毛猪养殖基地6处,全县年养黑毛猪达20万头。标准化规模养殖有起色,现有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28家;大别山黄牛养殖稳步发展,现存栏黄牛达3万头;肉羊养殖有新突破,产品远销省内外,市场行情十分看好;獭兔养殖开发已起步,现已发展獭兔养殖场9家,年养獭兔15万只;品种保护开始试点。

1.2 养殖模式有了新的转变,畜牧业执法力度加大

中小规模养殖户及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始增多。通过养殖结构调整,金寨县逐步形成了生猪、家禽、黄牛、山羊、兔业等重点养殖区。优势养殖带内的优势产品集中度明显提高,特别是生态猪、当地土鸡等优势品种日显经济优势,市场销量很大,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此外,加大了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力度,加大了兽药、饲料的管理力度以及行政执法、技术培训力度。

2 畜牧业发展潜在优势

2.1 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有利于特色养殖业的发展

金寨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腹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条件好,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1~15 ℃,降雨量1 400 mm,无霜期180 d以上,土质肥沃,气候温和湿润,宜于多种植物及特长草生长。县内工业发展相对缓慢,人为污染源少,水质优于国家地面水Ⅱ类标准,大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属国家生态示范区。全县现有耕地2.25万hm2,山场28.75万hm2,其中可牧面积15.47万hm2,内有低山丘陵草场3.47万hm2,林间草地3.87万hm2,四旁草场5.33万hm2。这些草场多由立体植被所构成,种类达1 000余种,家畜能利用的约300余种,据安徽省草山草场资源调查表明,年产鲜草80万t,仅有50%被利用,加之农作物秸秆13万t,年载畜量可达15万个黄牛单位,发展生态养殖优势明显。

2.2 传统的优势养殖品种,有利于养殖资源的开发

金寨县是大别山黄牛主产区。大别山黄牛是优良的地方品种,耐粗饲、繁殖率高、适应性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皮张致密,山羊品种为黄淮白山羊,适应性强、繁殖率高、肉嫩味美,山羊板皮深受商家欢迎;猪以霍寿黑猪为主,产仔率高,适应性强;家禽主要是当地土种麻黄鸡和少量皖西白鹅及地方麻鸭,均有较强的适应性。优良的地方品种,具有良好开发潜力。

2.3 潜力巨大的市场需求,有利于养殖效益的提升

一是金寨县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较少,拥有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养殖业可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该县养殖业发展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空间较大。三是在优越的生态环境下生产的绿色、生态、无公害畜禽产品市场广阔、前景看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3 存在的问题

一是观念落后,发展意识淡薄。观念陈旧,固守传统养殖模式,疫病防控意识差,养殖技术匮乏,养殖户素质有待提高。二是畜牧业基础条件薄弱。养殖基础建设滞后,养殖生产服务支撑体系不健全,畜禽品种改良步伐慢。三是缺少龙头企业,龙头牵动力不强。金寨县目前还没有上规模的养殖企业和加工企业,养殖规模小,养殖产品档次低,产业链条短,市场控制力弱,牵动不强[1-3]。

4 发展对策

4.1 结合实际提出发展思路和目标

根据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全县畜牧业发展要明确“一个定位”,瞄准“两个市场”,着力“三个提升”,主攻“四大品种”,实现“五项跨越”。明确一个定位,是在发展常规养殖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生态、有机、特色畜牧业。瞄准“两个市场”,是在满足县内畜禽产品充足供应基础上,重点开发大中城市高端消费市场和养殖产品精加工市场。着力“三个提升”,是着力提升全县特色养殖业技术水平、动物疫病防控水平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主攻“四大品种”,是在稳定常规养殖品种基础上,重点发展生态黑毛猪、圈山养土鸡、大别山黄牛、有机山羊4个优势品种。实现“五项跨越”,是通过5年发展,努力实现特色畜禽产品产量稳步增加,质量显著提升,品牌逐步做响,销售渠道畅通,效益全面提升。发展目标是初步构建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建立比较完整的畜牧业的资源、技术和信息体系,力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明显提高,畜牧业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到2015年畜牧业产值达8.2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畜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明显增加。

4.2 科学制订畜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畜牧业规模化建设

合理调整和科学规划特色畜牧业生产布局,依据现有养殖条件和优势,规划设立畜牧特色养殖区。逐步形成特色养殖带和养殖集群,加快建立相对集中的特色畜禽养殖基地。启动以龙头企业牵动为核心、基地发展为保障、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的养殖产业示范带建设,增强养殖业综合竞争力。

4.3 加快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进程

围绕规模化生产,坚持政府扶持、多元投入、多方建设的原则,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设和奖励畜牧业养殖大户,鼓励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壮大养殖龙头企业,开展养殖示范园创建,开展品牌创建,拓展养殖市场空间,发展休闲养殖业、开展良种繁育。引领饲养方式不断向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加强标准化养殖环境监管,规范养殖户养殖行为。对养殖基础设施建设、良种培育、饲料投喂、养殖管理、病害防治、产品验收等严格按技术要求操作,建立健全投入品使用档案。积极开展无公害养殖认证和畜禽产品绿色、有机认证,切实提高生态健康标准化水平,在规范发展中促进畜牧业升级,推动传统饲养方式变革[4]。

4.4 加快推进畜牧业科技创新

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纽带,加快畜牧业科技创新步伐。一是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畜禽良种工程建设,加强地方优良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建设大别山黄牛、黑毛猪品种保护中心。二是加强基层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促使养殖科技到场入。三是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升疫病防控水平,加大畜禽免疫力度,加强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品质保障,完善检测手段,提高科技监管能力。

4.5 加快推进养殖产品产业链升级

积极创造条件,实施市场化运作,建立种畜禽生产基地,加快实现良(苗)种自给,并逐步实现对周边地区苗种供应,全面提升养殖良种上游生产能力。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以充裕的资源,优惠的政策、良好的环境,吸引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畜禽产品加工或饲料生产企业来县创办养殖产品养殖基地,壮大产品供给中游生产能力。引导建立畜禽产品精深加工或饲料生产企业,创造特色品牌,带动基础养殖,做强养殖产品销售下游生产能力,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

4.6 加快推进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在坚持发展和保护并重的前提下,着重构建养殖业发展和公共卫生的安全屏障,认真落实畜禽产品的产地检疫制度,扎实开展动物疫病的计划免疫和强制免疫,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快速反应能力,力争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建立健全养殖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强化养殖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逐步实现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推进产地认定和产品质量认证工作,依法加强养殖环境、品种、饲料、用药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开展兽药、饲料、市场专项整治,从源头上保证养殖产品质量安全。

4.7 加快推进养殖业融资机制创新

要用足、用活国家和省、市支持老区库区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切实做好良种补贴、创业培训、科技创新、养殖业保险等工作,积极为畜牧业的升级工程提供资金和项目扶持。金寨县县政府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养殖户实行养殖治污直补、购苗直补和贷款贴息。同时充分发挥农业担保基金作用,积极为养殖大户提供融资担保,力争更多的养殖户得到金融信贷支持,有效解决养殖户投入资金短缺问题。

5 参考文献

[1] 王有木.南平市延平区畜牧养殖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畜牧兽医,2009(6):43.

[2] 杨会华.昌宁县畜牧生产发展初探[J].云南畜牧兽医,2009(2):36.

第8篇:土鸡养殖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对策;维都林场

中图分类号:S757.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1030

1 维都林场基本概况

1.1 自然地理条件

广西国有维都林场位于来宾市兴宾区,兴宾区位于广西中部,属南亚热带气候区,具有冬短夏长,光照充足,气候干旱等气候特点。广西桂海高速公路、湘桂铁路和红水河穿越过境,靠近南宁、柳州、贵港等市,交通便利,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在来宾市郊发展林下经济项目,满足来宾及周边地区人民生活的需求,市场前景广阔。

1.2 土地资源

维都林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直属国有大型林场,林场经营总面积2.79万hm2,2016年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资源面积约388.9hm2,主要分布在雅江、维都、龙凤山、平塘4个分场,其中雅江分场258.3hm2;维都分场104.8hm2;龙凤山分场22.2hm2;平塘分场3.67hm2。

2 维都林场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

2.1 促进维都林场和谐发展

2.1.1 维都林场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适度开发林下资源来发展林下经济,改变过去仅靠大量砍伐木材、牺牲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1],培育维都林场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

2.1.2 分流林场富余人员

发展林下经济可拓宽维都林场职工就业渠道,分流林场富余人员,促进维都林场社会的稳定。

2.1.3 调动护林积极性

发展林下经济还可调动维都林场职工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积极性,起到以副养主的作用,进而促进生态林的建设。

2.2 实现维都林场林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林下经济,对促进维都林场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维都林场林业发展较单一,林下空间得不到有效利用,导致林业资源的浪费和林业综合效益的低下[2],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可实现维都林场的可持续发展。

2.3 提高了生态效益

林下种养相对传统种养模式具有低投入、少污染、高产出的特点,如林下养猪,猪粪可用来发展沼气作为清洁能源,沼渣可作为油茶树、蔬菜、珍贵树种等作物的有机肥料,能有效减少化肥的使用,促进林下良好生态循环的形成。

2.4 提高了社会效益

林下种养可在来宾市兴宾区范围内起到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农户及企业家投资林下种养业,对于提高林场经济,增加职工及农民收入,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宣扬企业文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3 维都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模式

3.1 维都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维都林场积极响应广西林业厅提出的“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号召,充分利用林下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发展林下经济模式[3],形成了林下种植模式和林下养殖模式2个模式。当前,林场林下经济仍然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模式单一,发展规模较小。

3.2 维都林场林下经济模式

3.2.1 林下种植模式

3.2.1.1 林花模式-红豆杉、西洋杜鹃、香茶花、富贵籽

维都林场在雅江分场建立了林花种植基地――维福花卉园艺公司,引进技术种植了红豆杉、西洋杜鹃、香茶花、富贵籽等品种共6hm2。

3.2.1.2 林菜模式-种植有机蔬菜

在维都分场建立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种植各种时令蔬菜共3.73hm2。

3.2.1.3 林果模式-林间套种柑橘、西瓜、香瓜等果类

维都林场建立了柑橘、西瓜和香瓜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涉及林地面积3.67hm2。

3.2.1.4 林油模式-花生

维都林场号召一线职工利用自营经济林地套种花生,发展林油模式,涉及面积14.87hm2。

3.2.1.5 林木种苗培育模式-桉苗、杉木、格木、红椎、降香黄檀等

维都林场在雅江分场建立了林木种植基地――维林园林绿化公司,引进技术种植了桉苗、杉木、格木、红椎、降香黄檀等品种共40hm2。

3.2.1.6 其他林下种植模式-甘蔗、油茶等

维都林场建立了柑油茶生产基地,涉及林地面积181.2hm2,和利用一线职工自营经济林下发展甘蔗生产,涉及面积132.67hm2。

3.2.2 林下养殖模式

3.2.2.1 林禽模式-林下养鸡

维都林场在良富江林站建立了林下生态鸡养殖基地,涉及面积2.33hm2,重点打造生态鸡品牌。2016年林下养殖土鸡累计存栏4000羽。

3.2.2.2 林畜模式-林下养猪

维都林场在良富江林站建立了林下生态猪养殖基地,涉及面积5.13hm2,重点打造生态猪品牌。2016年年林下生态猪累计存栏1000头。

4 维都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的做法

4.1 高度重视,成立组织机构

S都林场高度重视发展林下经济,于2014年增设林下经济发展办公室,由林下办具体管理林下经济工作,并成立了林下经济发展相关工作领导小组,由场长任组长,党委书记为副组长,其他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积极带领职工发展林下经济,使其成为林场新的经济增长点。

4.2 因地制宜,培育适宜项目

维都林场根据本场的自然资源条件,在龙凤山分场、维都分场重点发展林下种植,2016年林下套种花卉6hm2,林下套种各种时令蔬菜3.73hm2、瓜果3.67hm2,林下套种花生14.87hm2,林下套种甘蔗132.67hm2、油茶181.2hm2,林下培育桉苗、杉木、格木、红椎、降香黄檀等品种共40hm2,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依托雅江分场良富江林站5.13hm2林地发展林下生态猪养殖,2016年,猪存栏1000头,依托雅江分场良富江林站2.33hm2林地建立了林下生态鸡养殖,2016年,土鸡累计存栏4000羽。

4.3 搞好宣传,培养示范大户

引导部分职工先行试点,摸索尝试,从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职工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积极培养发展林下经济的示范大户,通过成功大户的先进经验及管理技术,引导林下经济向技术好、速度快、效益高的方向发展。

4.4 依靠科技,发展循环经济

维都林场以科技手段为支撑,在充分保护和利用林业资源的基础下,有效利用林下自然条件,结合本场实际情况,积极大胆引进推广适宜林场林下经济发展新品种、新技术,发展可持续、高效益的循环经济。同时,认真学习借鉴外地发展林下经济的成功经验。

4.5 利用惠林政策,合理引导维都林场职工发展林下经济

充分利用政府相关惠林政策及上级的扶持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引导林场职工发展林下赚钱种养业,并通过不断提高种养技术、质量来提高产值,以增加职工收入。

5 维都林场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维都林场林下经济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发展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表现如下。

5.1 林下经济模式和品种相对单一

目前,维都林场林下经济仅有“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2种模式,不仅发展模式较少,而且林下种植和养殖品种单一,没有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5.2 管理水平低,缺乏专业人才

由于维都林场林下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缺乏先进的种养技术、管理经验、市场营销经验及林下种植养殖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林下产品营销人才。

5.3 产业规模较小,竞争优势不明显

近年来,维都林场林下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较小,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5.4 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

由于林业的特殊地理位置,林地都处于偏僻山区,林地比较分散,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才能满足基本发展需要。很多项目都是因为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无法开展及推广。

5.5 缺乏活跃的林下经济产品交易市场

由于市场信息缺失,没有专业销售基础和市场渠道,林下经济产品市场占有率低。

6 维都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

针对维都林场林下经济起步较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策及建议如下。

6.1 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发展多种林下模式

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特色的原则,确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合理布局,科学选择林间种植、养殖模式,提高林下经济的社、经济和生态效益。

6.2 通过引进人才和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林下经济发展水平

通过培训管理人员的方式,不断积累先进的管理经验及科学的种、养殖技术。还可通过引进人才优惠政策,不断提高林业经营管理水平。

6.3 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扩大产业化

通过与龙头企业――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新兴有限公司合作,选择在雅江分场良富江林站建设两个家庭农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 的养殖模式,改变粗放、低效的传统养殖方式,带动林场职工发展林下订单养殖。依靠龙头企业的示范与带领作用,推进维都林场的林下经济的产业化发展,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6.4 增加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和健全基础设施,稳步发展林下经济

通过增加投入250万元建设2个养猪家庭农场;投入20万元建立林下生态养鸡示范基地,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此外,还可通过立项,争取政府层面的资金,以此扩大生产规模并提高经济效益,以保证林下经济的稳步发展。

6.5 通过多种渠道打开市场

通过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林产品和农产品等展销展览会及林场官网《维都林场网站》、林场场刊《维林家园》等媒体,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打响维都林场林下产品的品牌,提高公众对林下经济建设的认知度,并通过与其他企业在资金、技术、林产品初加工方面进行合作,打开产品销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7 结束语

维都林场林下经济的发展目前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发展中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需要通过各种有效措施给予解决,才能做活、做强林下经济,使维都林场职工能在长时期的林业生产周期无收入的情况下,在相对短时间内获得经济收益,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及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恩久、李更新、李学.大兴安岭林区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建议[J].中国林业经济,2006(78):35.

[2]荣昌友.浅谈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前景[J].农业与技术,2013(2):42.

第9篇:土鸡养殖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 参皇鸡;养殖技术;疾病控制

参皇鸡是玉林市参皇公司推行的玉林地方优质土鸡品种,具有生长速度适中、饲料转化率高、对自然气候环境的适应能力好、抗病抗应激能力较强等特点,适应于大规模笼养平养、果园放养、山地放养[1-2]。参皇鸡皮黄薄脆,肉厚,肉质嫩滑,脂肪沉积丰富,鸡味浓郁鲜美,营养丰富,无论蒸炒炖焖烧或做原汁原味的“白斩鸡”等风味粤菜,均受到大家的喜爱。现将参皇鸡的养殖新技术总结如下。

1选址

养鸡场选在离居民点500 m以上的地方,地势要高燥,至少要高出当地历史洪水线以上,地下水位要距地表2 m以上。地面要平坦稍有微坡,以便排水良好,减少雨后积水,影响生产活动。地形要阔整齐,场地不能过于狭长或边角过多,以服用为宜。

2育雏前的准备

2.1栏舍、设备的清洗消毒

每批鸡出栏后都要清除全部粪便、垫料及其他杂物,彻底冲洗,不留任何有机物。如果是新的栏舍,可以不冲刷地板(旧栏还应用高压水枪将墙壁、天花板上的蜘蛛网及尘埃也冲洗干净),待水分干后,以2%烧碱(氢氧化钠)溶液喷洒1次,料盅、水盅水洗后在阳光下晒干;关闭鸡舍门窗,用福尔马林熏蒸。

2.2设备和用具的安装布置

鸡进场前1~2 d进行下列工作:一是铺垫料,选取不潮湿、不发霉及吸湿性能好的细刨花或木糠作垫料。如果采用更换垫料的饲养方式,垫料厚3~5 cm;如果用垫料(不更换)的饲养方式,则首次垫料厚8~10 cm,以后视情况必要时再行适当添加。二是放开食纸或开食盘、饮水器。三是安装保温伞或其他保温设施及照明灯泡。在室内悬挂温度计,温度计离地10~15 cm,远离热源、窗口,挂于有代表性地方如室中央。四是用谷围将育雏室分隔成小格(或小区),在离地1.7~1.8 m处用塑料薄膜将育雏室分成2层,由于保温空间大为减少,大大节约了能源,降低了保温费用。

2.3预温

一般在鸡进场前12 h升温,冬天提前24 h升温。保温伞边缘离地15 cm处,1~3 d温度达35 ℃。地下坑道式保温应提前24 h烧火预热,坑道保温因地面暖和,雏鸡卧地时腹部不会着凉,加速卵黄吸收,有利于雏鸡生长发育。地面暖和使雏鸡排出的粪便很快干燥硬结,使消化道病及球虫病的发病率较其他保温方式的低。春节前后湿冷天气,特别是2—4月梅雨季节,坑道保温育雏的优点尤为突出,雏鸡成活率也较高。

3雏鸡的运输

雏鸡的运输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应指派具有养鸡常识且责任心强的人员负责鸡苗的接运工作。

运送雏鸡的车辆应经过清洗、消毒。严禁使用近日运输过家禽的车辆或运输过农药、化学物质或化肥的车辆运输雏鸡。装车时最高不应超过6个鸡苗箱,否则底层的箱会承受不住重力而变形,甚至压死雏鸡。塑料苗箱可装10个左右。车厢内要留有通气道,每2行之间留有空隙。停车或塞车时注意通风或上下箱对调。冬天车厢先垫以毛毡,车厢前面左右两侧,以用毛毡密封防止风进入。停车时间要尽量短。夏天则争取早晨或傍晚起运,以避开12:00—15:00的高温时段。整个过程要注意通风,车厢内温度不应超过36 ℃。长途运输途中停车休息时应将车辆停于阴凉处。无论冬天或夏天运输,均应有防雨设备。

4雏鸡的饲养

4.1全进全出,隔离饲养

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雏鸡不应混群饲养。

4.2合理保温

不同周龄雏鸡要求不同的育雏温度。1周龄33~35 ℃,2周龄33~30 ℃,3周龄30~27 ℃,4周龄27~24 ℃。生产实践中应视季节气温而定。可能3周脱温或2周脱温,夏天天气最热时不用保温。

4.3合理分群

每群母苗2 500羽,公苗1 800~2 200羽。如可能,每隔7~10 d按雏鸡强弱大小分群,则更利于雏鸡的健康成长。

4.4及时饮水与适时开食

饮水一定要清洁卫生。如认为饮水达不到要求的,应煮沸凉后才供给,运输后的雏鸡放入育雏栏后可先休息30 min,然后再饮水,开饮时可用5%红糖水或葡萄糖水,加入少量VB杂溶液,每1 kg饮水中再加入1 g VC。饮水2 h后再将鸡料撒于开食纸上。1~3日龄用开食纸喂料,4~14日龄改用食盘喂料,15日龄后用料桶投料。

4.5适度光照

开始3 d实行24 h光照,以后每天减少30 min直至自然光照。光照不宜太强,鸡只要能看见采食饮水即可。如20 m2面积的育雏舍,头3周悬挂1盏40 W有灯罩的灯炮即可,3周后改用20~25 W灯泡。

5日常管理

5.1育雏温度合适

雏鸡均匀分布于保温伞下(或舍内)即视为温度合适。如果堆集于热源下即表示温度太低;反之,如果远离热源则表示温度过高[4]。

5.2饮水与饲料供给

供应足够的清洁饮水,饮水器每日均应清洗,任何时候都不能断水。雏鸡每日喂饲4~5次,购入饲料不宜积存过多,即使冬天备料也不要超过1周,一般备料3~4 d。

5.3疾病观察

保持垫料干燥,有利于控制消化道病及球虫病,最好使用自动饮水器,如使用水盅则需小心操作,尽量减少水的泼出。每日多次观察鸡精神状态及粪便情况。尤其是每日早晨第1次巡视至关重要,不少疾病如球虫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等常于此时发现。

5.4适时剪咀,可减少和控制啄癖的发生

剪咀在7~10日龄时进行。剪咀前后1 d可饮用VK3溶液(每10 kg水加VK3 50 mg),以减少出血。剪咀一般用专用切咀器进行,要求在2.5 s的时间内切去鼻孔前端到喙尖2/3的长度,切成下喙略短。

5.5过渡性换料

饲养过程中,饲料从鸡花料顺次转为小鸡料、中鸡料、大鸡料,每次应有3 d过渡,以减轻换料造成应激,新旧料搅拌均匀,具体搭配如下:第1天,旧料70%,新料30%;第2天旧料50%,新料50%;第3天,旧料30%,新料70%;第4天旧料0%,新料100%。

5.6保持合理的密度

1~3日龄密度为50羽/m2,4~14日龄为40羽/m2,15~28日龄为30羽/m2,以后为15羽/m2。

5.7添加适量砂粒

选用干洁无污染粗河沙,加入量占饲料的2%,在投食前,将其与饲料混合均匀。这样的拌料方式,能够提高饲料的消化率。

5.8要求防寒保暖,冬暖夏凉

夏天鸡只常产生热应激,严重时鸡只大量死亡。因此,应加强通风,必要时舍内装置电风扇,最好是用大功率的牛角扇,吊扇效果较差;也可在屋顶喷水降温,异常高温时可用喷雾直接对鸡群喷水;供应充足的清凉饮水或冰水;或每千克饮水中加入VC 2 g和碳酸氢钠(小苏打)10 g。上述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大大缓解热应激,能够降低鸡只的死亡率,从而减少因高温造成的损失。

6疾病控制

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并实施综合性的防制措施。具体控制措施如下:一是鸡场尽可能远离村落、民居,与周围环境有明显的分隔。例如用围墙、篱笆或绿篱加以围固,严禁闲杂人进入饲养场。场入口处应设有消毒池,池内可放20%烧碱(氢氧化钠)溶液,供消毒鞋底用。有一定规模的场,门口消毒池应适当加大,其长度为一般载重汽车前后轮距离的1.5倍,宽度为两后轮外胎距离1.5倍。供汽车出入消毒车轮之间。大门旁边设置一人行道,长度约3 m,目的是使人不能一跃而过。内入2%烧碱溶液1/300复合酚(消毒灵)溶液,也可放置用这些消毒液浸透的湿麻包袋。二是饲养工作人员应备有专用的工作服及鞋,即从住处穿来的衣服、鞋不能穿入鸡舍,饲养用的工作服及鞋不能穿着离场外出,这对防止传染入侵具有重要作用。三是优质黄羽肉鸡常用免疫程序如下:1日龄打马立克苗(在孵化场注射);7日龄新城疫(Lasota+H120)1.2羽份滴眼鼻;9日龄鸡痘苗1.5羽份刺种;12日龄传染性囊病中毒苗1.2羽份饮水;20日龄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苗,滴鼻;25日龄传染性喉气管炎苗(H52)1.2羽份滴眼;30~35日龄新城疫苗I系1.2羽份肌注;60日龄新城疫苗、巴氏杆菌苗1.2羽份肌注。另外,不同的地区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鼻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禽霍乱等疫苗的使用视疫情而合理选用,该程序适用于一般地区。通过这些防疫措施,可以减少鸡只疫情爆发,以保障养殖户利益。

7参考文献

[1] 毕延清.林园生态养鸡技术[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5):173-174.

[2] 程定文.鸡的夏季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5):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