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教育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教师与家长;沟通;技巧
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要建立有效的沟通,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沟通。简单地说,沟通就是为了实现信息的传递,人与人之间要形成正常的交流,就需要有效的信息,人们就会通过沟通的方式彼此传达着信息。
在幼儿园里,幼儿就是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桥梁,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与家长都有责任来对幼儿实施教育工作。对于幼儿家长来说,家长将幼儿放在幼儿园接受教育和学习,体现了家长对幼儿园的一种基本信任,而幼儿教师要赢得家长的信任,就要与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以自身的专业技能取得家长的信任和理解。对于家长来说,沟通能够让家长掌握幼儿的学习状况;对于教师来说,家长给予教师一定的反馈信息,能够让教师了解幼儿在家里的生活状况和生活习惯,以便对幼儿实施教育工作,由此可见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总之,沟通都是围绕着幼儿建立的一种关系,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凭借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教育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教师与家长对幼儿教育存在的差异
教师与家长对幼儿的关心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在幼儿教育上,家长对幼儿的关爱更多的是出于感性情感,家长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幼儿的生活照顾方面;而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更多的是体现在理性情感上,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是为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关心、教育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的。
教师与家长对幼儿的评价程度不一致。评价应该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在对幼儿的评价方面,教师的评价会比较客观,而家长的评价相对主观一些。通常情况下,教师和家长的评价很少能达成一致。例如,当幼儿在幼儿园里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教师对幼儿的评价都是根据幼儿的表现,然后作出综合的评价;而对于家长来说,他们往往看到的是幼儿在家里的表现,如果幼儿在家里的表现会显得淘气,那么家长就会觉得幼儿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并未达到其预期的效果。
教师和家长对幼儿行为问题会产生分歧。幼儿行为问题一直是教师和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一旦幼儿出现问题,教师和家长的表现往往都是互相推卸责任。在幼儿时期,幼儿总会有不同程度的行为表现,如果在教育中幼儿表现出不良的行为,教师和家长就这种问题是各执一词,家长认为是教师的教育责任,而教师也会认为是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对幼儿的教育不利,教师和家长由于意见不同,不能积极配合完成教育任务。
综上所述,以上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使得教育过程中存在一些误解,可见沟通在幼儿教育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师与家长间的沟通技巧
1.教师应以自身的专业素质与家长建立信任的关系。在幼儿教育中,家长关注的是幼儿在幼儿园里的学习状况,并且对幼儿园的教师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将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教师的教育影响下茁壮成长。因此,教师要让家长配合幼儿教育工作,就要争取家长们更多的信任,以自身的专业技能来取得家长的信任,有了信任基础,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会更容易一些,总之,教师要用过强的专业素质,用耐心和责任感来赢得家长的信任。
2.教师应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与家长建立沟通关系。教师应该理解家长对幼儿的关心,这种关心是出于血浓于水的亲情,教师要从家长的这一角度出发,树立正确的心理,尊重和理解家长。教师应以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来对待不同类型的家长,其中沟通的关键就是语气、语言,教师在与家长交流时,一定要注意交流语言的措辞,要让家长能够接受,积极引导家长对幼儿投入更多理性的教育和关心。
一、 和家长沟通首先要尊重家长、平等交流
家长对教师无形中都有种“畏惧”感,生怕自己哪句话没有说对就会“得罪”教师,或者让教师“误会”,以至于给自己的孩子带来没必要的“麻烦”。我所面对的很多都是农村家长,和他们交谈,我感觉到他们都唯唯诺诺、言不由衷,有的甚至感觉对教师很“怵”,面对这样的家长,教师,首先要打消他们的顾虑,要让家长感到你很平易近人、没有架子,是个很好说话的老师。所以幼儿教师切忌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和家长说话,更不要用“我不但要你娃怕我,还要让娃的家长也怕我”这种观念来左右自己。因为在和其他教师的闲谈中我听到有的年轻教师曾这样说过:“绝对不能给家长好脸色,你一定要唬住他们,让他们乖乖地听咱们老师的话。”听了这话,我若有所思:“难道这样做对吗?”事实证明这些教师的做法是错误的,这样做得不到家长的尊重和信任,他们有什么话也不想说,更不会配合、支持教师的工作了。所以和家长沟通要讲究谈话的艺术性,要以请教的态度耐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您的孩子最近表现很好,如果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一下,孩子的进步会更大”“您有什么事情需要老师做吗?”“您有特别需要我们帮助的事情吗?”“谢谢您的理解,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教师让家长对自己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进行充分的交流,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面对“错误生”,切忌采用“告状”式的谈话形式
作为“错误生”的家长,他们在心理上本来就有很大的压力,担心老师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孩子,从而觉得自己的孩子在班里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所以,当知道教师找他谈话,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坏了,孩子肯定又惹祸了。”面对有这样心理负担的家长,作为教师就要懂得一定的语言技巧,既要让他知道自己孩子的缺点,还要让他心悦诚服地听取你的意见和建议,以达到预期的家园共育的目标。例如,我班的润润小朋友下午一到园就趴在桌子上睡觉,怎么叫他、摇他都无济于事,我只好找他妈妈:“您的孩子最近在园经常睡觉,我担心他会错过许多好的活动机会,我希望你能让他晚上早点睡觉好吗?”润润的妈妈听了,不好意思地说:“我知道了,晚上我再也不看电视看那么晚了!”就这样,经过家长细心的调整作息时间,润润在以后的日子里很少睡觉了。炎炎是个非常调皮的男孩,他老是用手抓伤别的小朋友的脸,遇到这样的孩子,老师既要安抚受伤的孩子和家长,还要告诉炎炎的家长,让他们不但要说教孩子,还要告诉他,一定要勤剪指甲。那么怎么和两家的家长沟通呢?既要让炎炎的家长乐意接受教师的想法,还要安抚受伤的孩子的家长。根据本人的工作经验只能对伤者的孩子家长这么说:“很抱歉,老师没有看好,让孩子受伤了,老师也很心疼,以后我会更加关注他的。”我这样说则会,赢来家长通情达理的答复:“没关系,孩子都很淘气,也很难管,再说这么多孩子,难免有照顾不周啊,我们带一个孩子,不是摔了、就是磕了,何况你们带四、五十个孩子,也难为你们老师了。”对炎炎的家长我是这样说的:“炎炎最近爱抓伤别的孩子,请你经常给孩子剪指甲,然后你一定要告诉他,抓伤孩子是不对的。”炎炎的家长满口答应:“一定,一定!”就这样我轻而易举地达到了家园共育的目的。而那些想“唬住”家长的老师就行不通了,对待一个事情,不同的教师可处理的结果却截然不同,这就是教师说话的技巧。
三、要用“心”去处理家长的“告状”
教师不但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更要做好一个好“判官”,因为几十个不懂事的幼儿在你的眼皮底下生活,难免磕磕碰碰,告状在所难免。笔者在这里给大家支个招。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者为妙”,面对常犯错误的幼儿的无可奈何的家长,要说:“请家长不要着急,孩子偶尔犯错是难免的,我们一起来慢慢引导他好吗?”面对受委屈孩子家长的“告状”,要说:“谢谢您的提醒!我查查看,了解清楚了再给您答复好吧!”面对对教师有意见的家长,要这样说“您有什么想法,可以告诉我,或者我们可以坐下来谈谈,都是为了孩子好。”面对不清楚俩孩子谁对谁错的家长你要这样说:“孩子之间的问题可以让他们自己来解决,放心吧,他们会成为好朋友的。”面对给教师“找茬”很激动的家长,这样说:“我们非常欣赏您这样直言不讳的家长,您的建议我们会考虑的,您有这样的心情我很理解,等我们冷静下来再谈好吗?”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语道破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当今社会,家长所关注的已不是孩子的衣食温饱,更注重的是孩子的知识教育。许多家长望着这瞬息万变飞速发展的时代,唯恐自己的孩子落伍掉队,投入了很多精力和财力去开发孩子的智力。当然,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可当你全力以赴开发孩子智力的同时,是否忽略了人生至关重要的一举--那就是培养孩子的道德观。俗话说:做人,德是立身之本,就像花草树木都有根,根扎得不深就长不好。人的根就是德,没有了德,就像无根的花草树木,就不会长成栋梁之材。所以育儿先育德,为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从幼儿抓起,从娃娃抓起,势在必行。作为一名幼教从事者,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幼儿从小树立讲文明、懂礼貌,首先让我们一起看看德育给幼儿启到了什么样的重要性,为什么大家都要来关注德育教育,提倡德育教育呢?
一、幼儿园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的幼儿,是今后的建设者,幼儿园品德教育的对象是21世纪的接班人。为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热爱祖国、有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讲文明、懂礼貌、遵纪守法;有远大理想、高尚情操和信仰、有社会主义经济观和价值观;有开拓进取精神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打下基础,是幼儿园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
幼儿园德育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幼儿从小学会做人。按照对于人的定义,即: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说明了人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实现人的社会属性,就要靠教育,关键又要靠德育教育。从表面形式看,幼儿园德育教育似乎不可能形成人的良好品德。然而一个人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往往在幼儿时期。这是被很多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了的。
二、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的德育教育
在幼儿园时,品德教育历来被视为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培养的主渠道,例如,我们幼儿园的保教主任宋主任为了使幼儿更有针对性的让幼儿掌握德育教育,组织我们看有关《学习雷锋好榜样》的电影啊、组织我们去军营,学叔是如何监守自己的岗位保卫我们的国家,从小培养幼儿热爱祖国,认真学习,长大为祖国作贡献!还有每年清明节组织幼儿去烈士纪念堂,悼念那些最“可爱”的人等等,教师总是不失时机地将良好的品德行为要求渗透到幼儿日常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例如:开展学习德育童谣、以德育为主题创设环境,使主题墙与幼儿对话,增进幼儿学习德育教育。其实教与学,自古以来都是合二为一的;作为教师应该知道怎么去教,而学生应该明白怎么去学。热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热爱幼儿,这是教师的天职,是每个教师不可缺少的思想品质,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幼儿可塑性较强,如何将德育教育贯穿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这就需要教师必须了解,热爱幼儿,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不是因为可爱而去爱,而是由于爱才可爱。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爱"在德育教育中重要作用。
三、言传身教、榜样教育,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引导
在德育教育中,教师自身的良好行为就是一个优秀的典范,正所谓言传不如身教。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备受宠爱。教师应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逐渐得到良好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认真的掌握孩子的心理,有针对的性的开导和教育,让他们在感性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他们从一开始有形成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自己用小匙吃饭、洗脸、穿衣、叠被子……,教师运用奖励和表扬的方法要求孩子;经过一段时间正确引导,孩子不仅手变巧了,小脑瓜变灵了,而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也养成了。再如:有的幼儿有不收拾玩具的坏习惯,如果教师一味批评,希望她能改掉,往往事与愿违。此时作为教师应当善于"捕捉"幼儿的闪光点,适时地进行“即时教育”。比如,当你发现某个幼儿穿戴特别整齐、漂亮。此时教师称赞的语气表扬小朋友们:"咦,你今天特别漂亮,对不对"?幼儿肯定会高兴地回答说:"对",教师可趁热打铁说:"单你自己漂亮还不是最美,你的房子也要跟你一样漂亮才行,你看,你现在的玩具把屋子搞的有点乱,你说怎么办好呢?"这时幼儿肯定会自觉收拾,教师要加以及时奖励,并在同伴面前表扬幼儿,变批评为指导,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幼儿不良行为习惯也会逐渐改正。
四、德育教育一定要注重原则
对这些不经事的孩子应坚持从正面引导,因为他可能会因你一时的迁就而产生误解。有的小朋友在家只要一哭,家长就会答应他的一切要求,就是因为他们的迁就,养成了小孩乱哭乱闹的坏习惯。虽然,孩子的哭声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说是情绪的表现。但是,如果长期这样不分场合、无理地乱闹的习惯,这也是脆弱的表现了。为了纠正小朋友的的这个坏习惯,我们一定采用坚决果断的态度。每次有的小孩哭着对我说她的要求或她的不满时,我总会对她说:“你又哭又喊,我听不清,你不哭,好好地说清楚我才能帮助你。”不知不觉中,她就改正了这个坏习惯。记得有一次我带孩子去户外活动,每位幼儿都很快地穿好了鞋子,一个小朋友因为鞋子不好穿而慢了。她看见其他幼儿都排好了队,一急又想哭了。她看着我,泪水盈满了眼眶。我摆摆手示意她不要哭,并说了两个字:“加油!”她赶紧穿好鞋,然后擦擦眼睛对我说:“魏老师,我刚才想哭都没有哭!”我当然没有忘记在全体幼儿面前表扬她,让大家向她学习,做个坚强的好孩子!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语言教学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将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社会参与水平、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联系在一起。笔者对幼儿园语言教学作了如下探讨。
一、在课堂上激发幼儿的语言能力
幼儿语言发展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与口语训练之间架设一座平台,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放松,在课堂充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犹如进入说话乐园。
1.以图激趣,想象语言。
利用生动形象的插图,是培养幼儿想象说话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插图让孩子们进行说话练习,这样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而且能使幼儿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2.融入生活,延伸语言。
生活中有很多优美的事物,为进行说话的口语训练延伸了广阔的空间。如我让孩子说说春天来了,大地发生了哪些变化?孩子们通过自己平时在春天看到的点点滴滴积极发言:小草绿了,桃花开了,温度高了,等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融入平时生活的问题使每一个孩子都畅所欲言。
3.让主题活动成为自然的语言环境。
幼儿的行为常受情绪的主导,因此,可以利用他们的情绪和兴趣顺势展开活动,营造一个幼儿可以自主的语言环境。如听了《小老鼠造房子》的故事后,孩子们对造房子失败的小老鼠深表同情,迫切想为小老鼠造一所高级的现代化住宅,他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愿望:“我给它造两层楼的楼房,有漂亮的屋顶、好看的门窗,像洋房一样。”我们搬新家了,小老鼠可以住我们的房子。”“小老鼠可以住高层看风景,我可以给它设计电梯。”既然孩子在这个话题上有这么多的想法要表达,于是我顺势建议孩子探索主题活动有趣的房子,接下来的探索过程无疑成了幼儿积累经验、丰富语言的过程。而最后的总结性谈话又成了幼儿自主表达的环节,激发幼儿积极动脑、踊跃发言。我深为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所折服,更为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进步感到欣慰。
基于幼儿兴趣基础上的主题活动是很好的语言环境,可以诱导幼儿进入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让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能说,从而自然地提高语言水平。
二、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1.角色游戏,创造语言。
在讲述故事后,为了启发孩子想象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可以鼓励他们形象地表演出来。如讲述故事《小白兔和小灰兔》时,为了使孩子入情入境,体验角色,我组织幼儿分别扮演小白兔、小灰兔和老山羊的角色,想象每个角色的语言。扮演小灰兔的学生说:“我错了,我再也不好吃懒做了,我也要像小白兔一样,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扮演小白兔和老山羊的学生鼓励说:“这就对了,你知错就改还是一个好孩子。”这样孩子们在自己创造的丰富、生动的语言情境中既深刻地增长了生活知识,又提高了口语能力。
幼儿的活动主要是以游戏为主,因此在平时的课前备课时,我们给幼儿安排一日活动,每天都有游戏。有教学活动中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游戏,有课间的组织小游戏,有户外游戏、智力游戏、语言游戏等。在组织幼儿游戏时,我们较多组织语言类的游戏,通过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引导他们表达自己。
角色游戏是最能发展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因为它是幼儿对现实生活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有助于幼儿学习社会,能帮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想象自由地发展游戏,从而发展交往能力。我们班的娃娃家就是一个角色游戏区域,参加游戏的幼儿都要担任一个角色,通过语言来完成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交往。一次我以客人的身份进入娃娃家,我敲门,里面扮演妈妈的小朋友问:“谁呀?”我说:“我是卓玛老师呀!你欢迎我进去吗?”她打开门笑着对我说:“欢迎,请进。”但当我进去以后,家里的三位小朋友却都各忙各的,没有人来招待我。我对扮演爸爸的幼儿说:“你看,我坐在哪里合适呀?”他拉着我的手走到小椅子前说:“卓玛老师,你来玩,我真高兴,你坐这儿吧!”给我安排好了座后,他们好像又有些不知所措了,我又说:“我有点渴了,有什么喝的东西吗?”这时扮演孩子的幼儿跑过来对我说:“冰箱里有旺仔牛奶,可好喝了,是甜味的,我请你喝!”说着就给我拿了一瓶。我有滋有味地喝着。她又说:“这每天只能喝一瓶,妈妈说这种甜的东西喝多了牙会痛的。”我微笑着点了点头。从游戏中的这些对话不难看出,幼儿是借助言语的交流来丰富和完善游戏的,实现对社会生活中人们行为准则的模仿和再现,在与其他家庭成员的交往中他们发展了语言,丰富了词汇,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也得以建构和运用。
2.让区角活动成为自主的语言环境。
一、“用心”教,精心设计问题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所以,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课堂的引导者,精心设计并组织好不同的对象,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感受语文的魅力,使学生真正地走进语文课本的意境中去。
比如,在教授《我的第一本书》的时候,笔者在深挖文本内涵后,设计了一个主问题,即:本文为什么以《我的第一本书》为题?在主问题的引领下,抛出两个“分”问题,问题1:我得第一本书是什么书?问题2:这本书对牛汉有什么意义?在这一主问题和两个分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走进了文本,第一个分问题让学生们更好地阅读和理解了文章人物心理描写部分,在第二个分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挖掘了课文深层的含义。在两个分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不仅知晓牛汉第一本书的具体内容,也明白了读书对人生的意义。只有多读书,才能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督促自己找到人生的方向。在两个分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反复阅读文本,最终突破了教学的主问题,即:牛汉在以自己所读的第一本书为切入点,来表明读书对自己人生的意义,督促现在的学生也要多读书。
这样的教学主问题设计为学生们搭建了一座通向文本阅读的桥梁,避免了以往教学中“肢解”语文的错误做法,也摒弃了“碎碎问”式的伪问题,最终让“碎了一地”的语文重新整合起来了,这样“用心”设计的问题才能让语文重新散发其浑然天成的人文性光辉。
二、“用心”导,精心指导朗读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初中语文的阅读课中要强化诵读。《朱子童蒙须知》也说:“读书无法,读一遍了,又思量一遍,思量一遍,又读一遍,始诵者,所以助其思量,常教此心在上而流转。若只是口里读,心不思量,看如何也记不仔细。”所以,教师要以此为指导来做好朗读的教学和指导。
比如,在讲授《木兰诗》的时候,笔者先出示朗读提示和方法:“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要由轻缓到急重,表现出紧张而有序的氛围。还有“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这里面的“旦”和“暮”要重读,上下句之间要读得似断实连。“不闻”和“但闻”要重读,两句要前轻后重,读出亲人的眷恋之情和悲壮豪迈的气氛。当教师指导到此,然后让学生自己找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一句的朗读方法。在教师的示范下,学生的探究和最终找到了朗读的方法,即:前四句中的动词要重读,并且在朗读时句子间的间隔要稍短些,以突出急促高亢悲凉的雄壮。
在这样的大面积的练习下,学生们就会逐渐明白,在朗读中不仅要掌握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还要带着感情去朗读。这样的一堂文言文的朗读课,使学生真正地走进了文本,读到高昂处振臂挥舞,x到开心溢处笑声,这种朗读方式把花木兰既英武又娇美的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了。这样“用心”指导的朗读,才能使学生透彻理解文本内容,走出文言文学习的困惑。
三、“用心”听,精当做出评价
在初中语文的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体现这一教学理念,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敢讲,不敢评。怕评价的过多了会侵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于是在个别学生高谈阔论后,笼统地评价了一句“你的想法不错”,这样的评价和置之不理并没有太多的区别,只是隔靴搔痒。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在上课时“用心”倾听,精当做出及时的评价,以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比如,在讲授《春》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和大家进行分享。过了一会儿,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有一位学生说,我最喜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一句,因为这个“钻”字,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当学生说完这些,我并没有说“你回答的很好”这样的评价,而是结合学生回答的内容作了详实的分析。我说:“你从修辞的角度、炼字的角度分析了小草的特点,很准确,下面回答问题的同学,也应该向他学习。”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笔者并没有进行哪些简单式的廉价评价,而是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分析,这样不仅给回答问题的学生以学习语文的信心,而且让其他的同学找到了回答问题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所以,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虽然在说的过程中学生的答案参差不齐,但是只要我们的教师“用心”去倾听,做出精当的评价,那么初中语文的课堂会绽放不一样的光彩。
总之,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就要实实在在干点和语文有关的事儿。要多从语文元素上下功夫,要“用心”研究文本内容,要“用心”学习语文方法,要“用心”倾听不同的声音。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搭建起通向学习语文文本的桥梁,还学生一个“活色生香”的绚烂课堂。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幼儿教育;突出问题;应对策略
一、幼儿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重技能而轻能力
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重视幼儿技能以及技巧的培养,却忽视了幼儿的各种能力以及兴趣的培养。例如,部分地区的幼儿教育常常举行歌唱、绘画以及跳舞等比赛,教师往往重视幼儿技能技巧的培育,然而却不熟悉怎样培养幼儿的能力以及兴趣。然而就当前社会对于幼儿的教育要求上看,或者是从幼儿的个体发展上看,幼儿的能力以及兴趣应是幼儿教育当中的重要任务。
2.重知识而轻智力
幼儿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应包括知识以及智力发展两个方面,然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容易存在以知识代替智力发展的现象,甚至部分幼儿教育中花费大量的时间教导孩子们写字,往往较少指导幼儿去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3.教师考核重技能而轻能力
当前,多数幼儿教育的相关部门以及领导在教师的聘用以及考核过程中,注重其对教师知识、技能的考查,尤其注重其歌舞水平和能力,而往往忽视了教师的教育能力。并且在教师的考核以及评价过程中往往也存在该种现象。
4.忽视德育工作
当前,幼儿教育中往往容易忽视德育工作,致使德育工作概念化以及形式化。当前,幼儿教育往往教育幼儿将概念以及标准转化为自身的行动准则,对于品德教育的效果不够关注。
二、幼儿教育对策分析
1.实现对幼儿行为的规范
教师通过了解并参与班级日常规定的制订,并使用正面的引导方法实现对幼儿的引导,督促幼儿遵守规则。对积极的行为进行强化,让幼儿熟悉每日活动的环节以及常规,教师可通过持续的观察和引导,保证幼儿能遵守相关的规则。
2.推动幼儿自律能力的培养
过多地控制幼儿的行为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幼儿思维的发展,使幼儿缺少自由探索地获得知识以及经验的能力。幼儿教育应以幼儿为本,教师要将幼儿的发展摆在首位,从而推动幼儿的自律。同时,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重视能力以及知识,从而推动幼儿的智力发展。
3.重视幼儿德育
常规教育往往存在方法单一以及活动乏味等问题。由此,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常规活动,通过具体形象的方式,引起幼儿的注意以及模仿。通过榜样示范法,为幼儿的规范树立正确的准则,从而实现对幼儿的道德情感培养,实现对幼儿的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幼儿教育;艺术能力;培养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孩子们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幼儿情操,发展幼儿智力,促进其自身各种能力的有效平衡发展。幼儿艺术教育在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幼儿的身体健美发育以及幼儿的成长,都起着独特的作用。
幼儿教育是以音乐、美术和文学为手段的教育。幼儿美术、音乐、歌舞、幼儿表演、幼儿文学、幼儿影视等等都是它涉及的领域。它既是幼儿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教育的启蒙阶段。其目的是:德、智、体、美全面育人。
1音乐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快乐的发展
科学研究表明,音乐能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作为艺术领域中的音乐教育,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们掌握一定的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获得身体、情感、个性等全方位的发展。可通过各种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来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知识。例如:小鸡唱歌、造房子等,让5线谱等基本乐理知识逐渐渗透到孩子们的日常游戏中。幼儿在2岁半到4岁的时候,是音乐启蒙的最佳时间段。开展各种音乐游戏,让他们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旋律。同时伴随音乐挥挥手、跺跺脚、自由节拍舞动等等,让他们感受音乐所带来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的灵活性。
2绘画提高孩子们的审美素质
最好的儿童画是发自儿童本心的绘画,是顺其自然、天机自发的画,是潇洒自由、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画。家长让儿童学画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涂涂画画来提高孩子的审美素质、审美心理和开发潜在智力,具体包括发展儿童个人情趣爱好,促进儿童身心情感发展,培养儿童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并开发智力潜能,养成创造性思维的良好习惯。
3-6岁的幼儿观察力迅速发展。幼儿美术教育要教会幼儿学会绘画,必先教育幼儿学会观察,即什么时候观察,到哪里进行观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等等,可以训练幼儿的观察技能。 幼儿美术教育是个细致活,不仅观察事物需要细心,而且画面构思、定位布局、加工润色都需要细心谨慎。可见,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品质。幼儿美术教育帮助幼儿学会观察事物,发现生活中美的东西,会评价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什么结构、什么布局的物体最美观,欣赏优美的事物,并且学会表现美、创造美的技能技巧,比如构思、定位、绘图与涂色的技巧,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3舞蹈教育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反对一切有针对性的舞蹈教育,幼儿舞蹈中不能过分要求舞蹈动作。儿童学习舞蹈时不必过于强调技巧,而应该让孩子边玩边跳,享受舞蹈艺术中的快乐即可。通过舞蹈艺术的教育能够让孩子们具有心灵美、体态美,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4注重孩子们的文学培养
【关键词】音乐教育;幼儿教育;重要性;研究
目前幼儿教育在整个教育环节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们非常重视对孩子的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是孩子成长阶段的启蒙教育,这就需要在进行幼儿教育时要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好的启蒙教育可以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使孩子从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是音乐教学的关键,在幼儿教育阶段孩子不具有成熟的对事物的辨别能力,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孩子去学习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以及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所以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孩子的感知能力对于幼儿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幼儿兴趣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是经过长时间对音乐的感知而形成的。要想提高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就必须使幼儿对音乐感兴趣,这样教师的音乐教学也就不会显得枯燥乏味,既增加了老师的教学信心,也加强了幼儿对音乐的学习能力。要想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教师就应该改变教学模式来引导幼儿学习音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幼儿教育是非常灵活的,不需要受教材的拘束,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身心特征,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这就使老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对幼儿进行全面的培养。幼儿的智力有限又非常好动,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老师应该针对这些特点在选取音乐内容时应该选用有表现力有活力的音乐,这样有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加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老师应该多设置一些音乐情境,通过情境教学使幼儿了解音乐中的感情。也可以组织幼儿通过音乐情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把音乐中的感情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出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了解音乐中的情境。把抽象的音乐情境通过动作表现出来,有助于调动幼儿对音乐情境教学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更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教师还应该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把被动教学转换为幼儿主动学习,释放幼儿的真实感情,把课堂交给幼儿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老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在音乐教学中不应该只是把传授教材内容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而忽略了幼儿的真实感受,应该针对幼儿的自身特征,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培养幼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激发了幼儿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推进了幼儿的智力开发。
二、幼儿情感的释放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要想理解音乐就必须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知理解,去体会音乐中的感情内涵。在幼儿音乐教学中,让幼儿释放自己的情感来感知音乐是非常重要的。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语言、肢体动作表达音乐中的情感,使幼儿明白音乐中的情感内涵。虽然幼儿的智力有限,但是幼儿的情感是丰富的,老师应该引导幼儿对音乐中的情感进行感知理解,培养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长期下去幼儿就会理解音乐中的情感,通过对节奏的感悟把自己的感情很好地运用到音乐中去,用自己的真实感情去诠释音乐的美妙。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教师和幼儿的感情交流。教师应该多关心幼儿,让他们喜欢上音乐课堂喜欢上老师,幼儿一旦对音乐感兴趣,那对音乐的学习也就比较容易了。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使幼儿可以放松心情,消除幼儿的害怕心理。教师和幼儿说话应该尽量轻柔,防止由于大声说话而吓着幼儿。幼儿需要长辈的呵护,老师应该多注意幼儿的言行举止,一旦发现幼儿有反常的地方应该及时了解情况,帮助幼儿解决问题,让幼儿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这样就能加深老师与幼儿之间的感情。老师也应该根据音乐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和幼儿一起互动,带动幼儿融入到音乐情境中去,也给老师和幼儿创造了感情交流的机会。在角色扮演时也有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提升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三、音乐创造力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新时期的幼儿音乐教学中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摆脱传统音乐课堂的单一乏味,应该采用独特先进的教学方法,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在现代音乐教学中经常采用奥尔夫教学法,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对节奏的掌握。
奥尔夫教学法的原理就是通过多种使幼儿感兴趣的教学方法,不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激发幼儿的个性特征。奥尔夫教学法把音乐的生命力与音乐技巧有效结合,既培养了幼儿的音乐技巧,又使幼儿感受到了音乐的生命力,使幼儿的情感可以很好地释放。奥尔夫教学法创造了很多教学新思想,通过音乐游戏、音乐表演等多种形式的音乐学习方式,使幼儿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去,也提高了他们的智力水平,不断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对音乐情感的感知能力。由于幼儿模仿力比较强,所以教师作为幼儿的榜样,应该加强自身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引导幼儿正确地学习音乐,运用新颖的教学理念来提升幼儿的智力水平,不断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奥尔夫教学法具有很大的教学价值,所以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种方法对幼儿进行合理的引导,利用奥尔夫多种多样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使幼儿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对开发幼儿的智力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四、总结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幼儿可以发挥自己的真情实感,加强与老师的感情交流。最重要的是幼儿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提升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开发。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应该重视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菊珍.浅析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读写算:建于教学研究,2011(43).
【关键词】 有效教学 幼儿 美术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3-047-01
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教育活动中,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和途径。这一途径是开启幼儿智力极佳的金钥匙。因为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感知力,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而今,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幼儿美术教育看重。那么,在幼儿教育中,如何有效地施与美术教学呢?笔者从几个层面给予阐述。
一、合理调试幼儿美术活动时的座位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幼儿的座位,一方面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心理感受,同时另一方面,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因为,幼儿在群体中的不同位置,对幼儿的行为都有着不同的影响,这是对幼儿心理学和生理学研究的结果。比如,在幼儿的教育中的座位,如果长期固定,就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或者斜视,或者歪脖,很不利于师生间的交流活动。再者,由于幼儿存在一些差异性,他们在美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动手风格各不相同,为了促进幼儿间的互助学习,有必要对幼儿的座位给予合理的调试,以促进他们相互学习和提高。
故而,在对幼儿的座位编排上,要依据幼儿的性格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合理安排幼儿的座位。一般来说,为了达到幼儿间的互补性。应该尽最大可能地让学习能力强的幼儿和学习能力差的幼儿搭配在一起。这样就有利于幼儿间进行“帮扶”,让幼儿间取长补短。
二、积极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爱因斯坦说的话,充分地说明了,兴趣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在幼儿美术教育中,通过积极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以促进他们的想象能力以及创造力的提高。但是如何达到这一点呢?
1. 让幼儿的美术活动的主题关联于生活
美术源于生活,生活是美术的源泉。在幼儿美术教育教学中,应该积极地将幼儿的美术活动关联于生活。再者,幼儿对自身生活的东西有感知的经验,其体验有一定的基础。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尽最大可能地关联于生活,会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比如,幼儿对放风筝这一生活实践活动是非常熟悉的。教师就可以组织幼儿先进行放风筝的活动,充分对放风筝的活动有了体验和感知,然后叫一名幼儿做示范,教师给予有效的指导,让幼儿观察仔细。最后就叫幼儿把这一场景用画笔绘画出来。
2.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活动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在充分激发出幼儿的学习兴趣以后,幼儿工作者,有必要对幼儿的想象活动给予促进。在美术教育中,如何激发幼儿的想象活动呢?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学习主题上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具有开放性以及超前性的主题,用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比如,一些“神奇的月亮”“未来的苹果”“神奇的岛屿”,就是很好的主题,以此带动幼儿的想象活动。并把这些事物用画笔绘出来。
三、注重绘画技巧的有效传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对技巧的传授很重要。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绘画技巧的掌握是幼儿美术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是幼儿充分表现自己想象的工具。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对幼儿给予美术技巧的传授,让他们掌握绘画的一些基础,在绘画中提高绘画的表现能力,进而增强学习美术的自信心。当然,在对幼儿绘画技巧的传授中,要有一定的策略。当前的幼儿美术教育,遵循的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中心模式、成人化的教学方法,所谓的一概“临摹”,不利于幼儿的学习和掌握。虽然在“临摹”中,可以提高幼儿的绘画技巧,但那是针对成人化的学生给予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从幼儿出发,寻求一些易于幼儿掌握的绘画方法。
四、对幼儿美术作品的正确评价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有许多需要,其中一项就是对肯定的需要。幼儿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经历了绘画后,对他们的绘画作品,需要别人的赞扬和肯定。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地对幼儿的绘画作品给予评价,以达到增强幼儿的绘画自信心之目的。当然,在对幼儿评价中,应该注意度的把握,不应该所有的作品都是好,都是赞扬和肯定,而是在以激励为主的总原则下,适度地赞扬,有节制地肯定。
综上所述,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要想达到有效教学,必须合理调试幼儿美术活动时的座位,积极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注重绘画技巧的有效传授,让幼儿在兴趣的支持下,促进想象能力的提高,在以激励为主的总原则下,适度地赞扬,有节制地中肯地肯定。以增强幼儿的绘画自信心。通过以上的教学策略,幼儿美术教学的效率自然会有所提高。
[ 参 考 文 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