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学精细化管理范文

科学精细化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学精细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学精细化管理

第1篇:科学精细化管理范文

一、实施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关键是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人是生产力中的第一要素,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首要的是要加强对税收征管主体——税务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努力形成一种人人不甘落后,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争创一流的工作精神。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居于支配地位的价值观念,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定位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努力形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的人本理念,激发干部工作热情,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深入持久地开展以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建设,努力营造人尽其才、安居乐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积极开展各种争先创优活动,努力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氛围,使每一名税务干部养成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强化责任意识。增强干部职工做好工作的主动性,养成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必须强化责任意识。一是建立健全税收执法责任制。将税收的征收、管理、稽查等执法工作,细化为具体的执法岗位,以岗定责,以责定人,构建完整的岗责体系;对每个岗位的工作步骤、顺序、时限、形式和标准等作出明确细致的规定,设计科学、严密的工作规程;以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为标准,对执法质量进行定期检查,建立奖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评议考核体系;与评议考核、执法检查相衔接,实行严格的过错责任追究。二是要严格落实好以查促管工作制度。通过税务稽查,不仅要查处纳税人违法违规的问题,也要发现和分析税务部门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从而强化税务干部的责任意识,为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指明方向、找准症结、提供对策。

二、实施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重点是抓住征管工作的具体环节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体现着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凝结着管理的质量、效率及效果。只有不断地关注细节,认真加以规范和解决,才能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纳税人户籍管理。这是税收征管工作最基础、最基本的管理环节。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税收管理员制度,明确征管范围,落实管理责任;建立户籍日常巡察、实地核查工作制度,防止漏征漏管;健全户籍管理档案,及时归纳、整理和分析户籍管理的各类动态信息,强化和细化管理。

2、纳税申报管理。尽快探索完善纳税评估管理制度,使之成为税务机关强化税源管理、解决申报不实问题的一项重要管理手段。同时,要规范申报资料在征、管、查环节中的传递,注重申报信息的应用。

3、税源管理。强化税源管理,一是要明确管理责任。二是要明确管理重点——税基,就是要核实纳税人的收入与支出。三是实施分类管理。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纳税人,根据其生产经营状况和纳税信誉好坏程度,进行科学合理分类后,实施与之相对应的监控办法。对重点税源实行重点监控网络管理;对市场税源实行划片集中征收管理;对零星税源借助各行业、部门的管理优势,实行源泉控管综合治理;对关、停、并、转企业,失踪户、非正常户等特殊税源,按地域分户到人,实行行业监控和户籍管理,定期开展清理。

4、征管工作规程。征管工作规程是开展税收征管所必须遵循的基本的操作规范,包括业务处理流程及与之相关的表、证、单、书等,建立科学、规范、严密的征管工作规程,是推动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手段和基本要求。由于各地在征管模式及计算机应用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完全制定全国统一的征管工作规程难度很大,但其中的对外执法类业务流程及其相关文书必须统一。

5、税务稽查。通过加强案件的综合分析和个案分析,提高税务稽查工作水平。一方面,通过综合分析,及时掌握涉税案件的发生、分布特点,作案手段和发展动向,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范、打击涉税违法活动,以提高税务稽查的预防能力和主动出击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个案分析,发现征管中存在的问题,为税收执法责任追究提供依据,以查促管,发挥好监督与促进的作用。

第2篇:科学精细化管理范文

1内科学临床教学模块建立的研究背景

随着与河北医科大学非隶属附属关系的建立,我院临床医生教学意识和技能也在逐年提高,虽然每学年开学前各教研室都进行了集体备课和师资培训,但无论是理论授课,还是见习带教,仍然存在对教学大纲理解程度和教材内容取舍不一,实践教学时对常见病、多发病的遴选和指导比较随意,见习带教教师每学年都由低年资主治医师轮流担任,造成教学效果参差不齐,教学质量难以再提高的问题。因此基于精细化管理理念,细分教学管理单元,加强临床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过程,以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我院的教学工作重点。我院2011年以内科教研室为主开始研究内科学临床教学模块的建立,逐渐形成教师易于掌握使用的教学素材型模块,2012年开始采用并鼓励教师使用,并在使用中进一步完善。

2内科学临床教学模块的设计管理

2.1运用临床案例教学法(TBL),根据内科学教材和课程、见(实)纲中要求掌握的内容,搜集、筛选、整理内科学各三级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典型病例,并按系统归类形成“案例模块”。

2.2运用问题教学法(PBL),对临床诊治过程分阶段编排并提出临床问题,编写“问题模块”。

2.3编写教师在撰写教案过程中,引导、补充、评价和总结应遵循的标准,形成“指导模块”。

2.4编写实践考核方案、教学评价体系。

2.5利用网页制作软件逐个生成上述模块的网页课件,其内容包括:典型病例分析、理论课教学讲义、问题解答、考试考核等单元。

2.6将网页课件按照疾病系统分类组合成内科学临床教学资料库,生成本地网站。

2.7内科学临床教学模块与医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有效对接;充分利用医院信息化系统,在临床教学中动态实时调用病历资料,提高教学质量。

2.8在临床教学实践中采用网页课件教授,由教师和学生采用问卷调查评估教学效果。在设计过程中,探寻精细化管理模式与内科学教学管理的关系,对临床案例教学法(TBL)和问题教学法(PBL)与规范临床教学过程和完善实践考核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并对入选典型案(病)例的标准以及问题模块、指导模块、考核方案和教学评估的方法学设计进行研究和探讨。

3内科学临床教学模块的评估与教学质量管理

3.1学生考核管理

见习阶段的结课考试试卷,基础知识客观题占70%,病例分析为主的主观题占30%;实习阶段的出科考核,问诊查体病历书写占50%,诊疗操作占10%,理论考核(以病例分析选择题为主)占30%,思想表现和出勤占10%。考试结束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并结合学生对考核成绩、学习兴趣、自学能力、采集病史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提高程度等方面的自评结果形成考试总结。

3.2师资培训与备课管理

每学年对新担任内科学见习、实习带教教师进行培训,内容包括:相关职责制度规范、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学各模块的使用、网页课件制作教案讲义的方法等。由内科教研室组织培训并考核,通过后方能担任本学年带教任务。为了避免受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个人临床经验、诊治水平和表述能力不同的影响,内科教研室要求各三级专业学科授课前要通过教师间的交流进行总体和单元备课,法和学法。

3.3教学质量监控管理

第3篇:科学精细化管理范文

第一个层次的成功是市场机会的成功。这是企业成功的最原始层次。此阶段,市场的机会与有利的市场竞争环境在企业成功的因素中占据了重要的作用,很多企业早期的成功都得益于此。当然,这也离不开企业家的胆识、魄力与创新能力,以及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企业的这种成功,可能为企业争得市场上较好的竞争地位。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很难独享某一市场的机会,并且市场环境是多变的,所以企业必须有意识地树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形成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生存的能力,摆脱对有利市场条件的依赖,以取得更大的成功。

第二个层次的成功是管理的成功。企业在市场的成功阶段,建立了自己的竞争优势,此时企业必须进一步优化流程,改进工作,继续深化自己的结构,通过建立组织的理性来维持企业的持续成长。完成这个过程,企业就实现了管理的成功。此时,企业的管理制度已经系统成文并且“法律化”。管理成功的企业开始摆脱对单一市场机会的依赖,具备通过寻求新的市场机会来实现持续增长的能力。

第三个层次也是最高层次的成功是文化管理的成功。企业取得了管理的成功,开始向集团化、集约化、多元化发展,组织也将形成庞大的结构化。如何让越来越庞大的机构处于一种组织状态,保持系统高效的运作而不出现官僚化,并保证企业跨越一个又一个不确定性的障碍,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不断走向未来,这就需要文化的力量。取得文化成功的企业能够在内部形成一种特有的氛围与工作激情,确立一种做人、做事的基本规则,这种规则将逐渐变成企业的一种理智与规范,每个员工都会自觉自发地遵照规则行事。“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大家都在统一的原则下协同工作,追求共同的目标,在无形中就注定了企业的长盛不衰。

精细化管理的根本是文化再造,即企业文化中的管理文化系统。精细化管理意味着从思想意识的重塑达到行为模式的转变。精细化管理的文化内核是理性。理性可以使管理从随意文化向规范文化转变,使推责文化向责任文化转变,使虚假文化向诚信文化转变,使守旧文化向创新文化转变,使消极文化向激情文化转变。通过文化再造,使企业执行力落地生根,从而使企业实现从机会型向战略型的转变,从粗放型向精细型的转变,从外延型增长向内涵型增长的转变,从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型管理的转变。

精细化管理也是流程再造。精细化管理讲的是规则,落实的是流程,考核的是标准。它告诉员工做什么(工作职责)、为什么做(工作目的)、怎样做(工作方法)、做的程度(工作标准)。精细化管理把岗位工作细化、量化、流程化、标准化、模板化、严格化、协同化、实证化,指导员工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

第4篇:科学精细化管理范文

(二)资金管理方面

专项资金可针对性专项核算部分预算支出,对于资金使用率的提高与专项任务的高质量完成很有帮助。若专项资金管理出现了问题,则加重财政负担,财政资金效益得不到体现,财政宏观调控也遭受一定程度的削弱。预算外资金对于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国家财政收入有直接性影响,该资金完全分离于财政预算资金,但是分流收入未相应的分流财政支出会导致“财政供养”。根据资金平衡来分析,预算内资金出现紧缺,以及预算外资金过于宽裕都是目前资金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三)资产管理方面事业单位的资产重复购置与随意购置,也是资产管理方面最为突出与最严重的问题。将闲置的物资与设备按价化给企业与单位,通过赊销的形式出售库存物资,都严重影响了各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的平衡性与公平性。无法合理配置资产,不能及时结算,长期挂于应收款账户形成呆账,都导致资产利用率降低。(四)账目管理方面管理原始凭证不能及时制度化与规范化,改革进展慢。非经营性和不计成本盈亏的事业单位中,除了虚假账本数据,还有原始票据信息与内容失真的情况。主要原因是财务与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会计信息核算不规范,以及会计信息失真。三、落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的措施(一)构建管理理念管理理念可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所以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必须要起带头模范的作用。因此,在进行事业单位改革时必须要加强管理者的科学化,精细化的意识观念。首先,就要树立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理念;其次,管理者要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的具体要求发挥好,监督好。参照科学化与精细化的概念,将事业单位管理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深化改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通过管理意识的提高带动事业单位的发展,定期培养事业单位管理者精细化与科学化的管理理念,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二)完善预算编制管理预算编制中项目经费与日常公用费互相挤占的原因是经费核算标准未得到优化。想要切实完善单位的预算定额就要对预算编制开展精细化管理,必须要完善预算定额,对每一项的经费支出都进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减少经费挤占现象的发生。同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必须要根据财政部的要求制定预算定额。

(三)加强会计制度管理每一个事业单位都有一个严谨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并且能够严格的按照会计相关的程序和规定来实施,更进一步的明确各项工作的权利和义务,发挥会计系统中的监督作用。加强单位会计系统的控制,对财务管理每一个工作内容加以明确,同时制定相应的标准工作流程。事业单位的岗位中相关人员都必须要严格的按照会计法规设置,并根据会计中每个不同的岗位内容及时的的完成工作需要,为单位的内部经营与管理需求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和决策的依据。此外,共创和谐与科学的工作制度,鼓励各部门共同参与财务控制形成相互制约,有利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精细化与科学化。

(四)成本核算细致化事业单位不断深入改革,有些事业单位逐渐变成盈利性的单位,像这种单位必须要对财务管理工作更细致化管理。虽然事业单位各项活动本质目的不是盈利,但各项活动的开展势必产生了成本与开支,同时提高了政府部门的成本。因此,为了减少开支,就要运用科学成本核算制度,控制成本支出,提升事业单位成本管理水平。此外,应找出财务管理中的核心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完善。

(五)完善预算批复工作将批复工作进一步精细化有利于事业单位的预算批复工作的完善。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杜绝事业单位铺张浪费、徇私舞弊、贪污腐化等现象的发生,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制定定额的标准之后,还要严格按照标准的预算来执行。将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监督等工作分开进行,同时严格核实财务业务处理程序与员工薪酬,实现集中核算,可避免财务管理中员工占用经费的情况。此外,还要明确区分费用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第5篇:科学精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 高校院系办公室 科学化 精细化 管理

高校院系办公室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特殊而重要,办公室管理工作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整个学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影响学校行政管理目标的控制和实现。随着高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日趋成熟和完善,如何做好新形势下高校院系办公室工作,应是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问题。本文立足于院系办公室本职工作,依据办公室的工作特点和工作职能,尝试把企业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高校院系办公室工作中,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办公室工作水平。

一、充分认识高校院系办公室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1.高校院系办公室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高校院系办公室管理的全面改革与建设的科学化精细化程度直接关系到高校改革水平与层次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成败,因此,在深刻理解高校院系办公室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基础上践行科学的发展观势在必行。

高校院系办公室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并服务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客观上要求高校院系办公室管理必须实现科学化精细化。全面推进高校院系办公室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符合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现代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相互促进,不断发展。现代管理理论也认为,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之间不存在本质区别,企业管理中要求的绩效管理、质量管理、目标管理、成本管理、结果控制等,公共管理也适用。高校院系办公室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符合现代管理理论的要求。

2.高校院系办公室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高校院系办公室职能作用的发挥都要通过一件件具体的工作去体现、去落实。做好高校院系办公室工作,必须使企业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得到具体应用。科学化精细化是有机的整体,科学化是精细化的前提,精细化是在科学化指导下,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把科学管理要求落实到管理的各个环节,落实到管理人员岗位,体现集约管理、注重效率的要求。具体地讲,科学化管理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和掌握院系办公室管理的规律,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院系办公室管理制度体系,按照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规范院系办公室的管理工作,提高管理的时效性。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避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抓住院系办公室管理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抓紧、抓细、抓实,不断提高管理效能。

二、高校院系办公室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须树立现代管理理念

高校院系办公室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要实现办公室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牢固树立现代管理观念。

1.全局观念。办公室工作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性质繁杂,责任重大。每项工作的成败和效率高低,都直接影响其它工作的正常开展甚至影响到学校全局。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必须及时了解学校和院系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树立全局观念,能站在总揽全局的高度,而不是从局部利益出发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由此保证办公室工作的重心始终与院系整体工作及学校中心工作保持一致,避免舍本逐末,一叶障目。

2.创新观念。办公室管理创新不仅是管理方式的创新,更是管理理念和管理过程的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过程的创新是办公室管理创新的核心。新时期办公室人员要不断吸收和借鉴先进的、符合实际的先进管理经验,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不断总结、完善、提高,做到超前思考,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和预见性。坚持从时代要求和院系发展需要出发,分析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促进院系发展。

3.效率观念。提高办公室管理的效率是办公室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目的,也是整个办公室管理活动的中心。工作效率既反映了办公室资源利用的状况,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也是办公室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的体现,对办公室的考核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因此,应该牢固树立效率观念,强化办公室管理功能。尤其是在信息社会的今天,更应该牢固树立效率观念,逐渐强化办公室管理功能。

4.服务观念。无论从办公室工作的性质看,还是从办公室工作的职能看,为院系服务、为领导服务、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是办公室工作的重要职责。服务意识是办公室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所必须具备的,要着力打造办公室高效热情的服务形象,紧紧围绕院系中心工作,服务师生员工,服务领导,严格工作标准,严格规范管理,切实增强办公室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对教师、学生提出的一些有关切身利益的事情应妥善解决,要办得好、办得快。搞好院系办公室的服务工作,对提高一个系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5.责任观念。这是做好办公室工作的保证。办公室工作头绪多,而且每项工作都很重要,尤其是对全局性的工作更是要思考在前、服务在先,将责任意识融入到工作中来,讲质量、讲效率,积极主动保质保量。办公室工作人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不断增强使命感,切实负起责任,扎实工作,干事创业。强化责任意识,确保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落到实处。

这五个观念是构成现代高校院系办公室管理观念的有机整体,互相联系,互为补充。无论是决策的形成、目标的确立、措施的选择,还是办公室具体工作的组织开展,都应当按照五个观念的要求,进行全面权衡和综合判断。

三、高校院系办公室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本途径

1.办公室科学化管理的途径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思想所在。高校院系办公室管理工作“以人为本”,是做好办公室工作的重要原则,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树立并增强主动服务的观念,不断强化全局意识和创新意识,高度认识和把握对内以办公室工作人员为主体,对外以师生为本的现代人本管理理念。

第二,加强办公室队伍建设。人是办公室管理工作中最活跃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是办公室管理的首要资源。推进办公室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关键在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办公室队伍政治、业务和现代管理知识的学习,提高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思想水平、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培养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组织协调、文字表达、信息服务、开拓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以适应高校规范管理、科学决策、依法治校的现展需要,为加强办公室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

第三,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实现办公室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心。建立健全一套科学规范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工作规则,并与时俱进地及时修订和完善,使每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力,实现办公室资源的合理化、工作人员行为的规范化,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首先,制定办公室管理制度。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是确保高校院系办公室工作高效运行的基本要求。其次,明确岗位职责。通过制定岗位职责,实行目标管理,细化分解任务,从而形成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的运转机制。

第四,树立现代管理意识,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科学化是指遵循客观规律,采用科学方法,进行高效管理。运用现代管理的思想、方法和手段是高校院系办公室实现管理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不断提高办公室的现代管理水平,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建设有利于办公室现代化的硬件设施,结合建设数字化校园平台,推进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

2.办公室精细化管理的途径

第一,强化精细化管理意识,提升办公室工作人员素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培养精细化管理意识,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是精细化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全面提升办公室的管理水平,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办公室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关系到办公室目标任务能否快捷、高效完成的大事,每位办公室工作人员都要形成精细做事、精细管理的意识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精细化管理最终的解决途径只能通过办公室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提升的方式实现,提升办公室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是精细化管理得到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第二,培养精细化管理文化,不断提升办公室软实力。办公室要努力将精细化管理上升为一种文化,使之成为打造和提升办公室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推行办公室精细化管理,必须高度重视精神和文化因素在办公室工作中的独特作用。通过加强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教育,积极营造出昂扬向上的文化氛围,形成每个办公室工作人员都自觉认同并努力为之奋斗的核心价值观。要把精细化管理当作一种工作要求,一种精神境界和一种文化素养,逐步使办公室工作由制度约束向文化约束的方式转变,为办公室整体精细工作能力的提高,提供有效的支撑。

第6篇:科学精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资产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对各种经济资源进行科学利用及合理调配,充分挖掘资产价值并避免出现资产浪费现象,为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资金保障,实现行政事业单位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在现阶段资产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要实现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必须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构建更加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实现更加理想的管理效果。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含义及重要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含义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是指以网络平台为基础,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和设备构建资产管理体系,进而完成对资产信息的收集、整合以及处理等各项任务,实现了资产管理的高效性及精准性,解决了传统资产管理模式中的不足,提高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系运行效率以及工作水平。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构建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具备多项功能,除了可以完成对资产信息的处理之外,还可以根据未来发展趋势对其进行科学规划,同时还能与其他财务管理系统完成对接,实现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任务较重,涉及到大量资料的核算处理,在传统管理方式中,大部分工作都是由人力完成的,管理人员工作任务繁重,管理效率较低且容易出现失误现象,资产管理信息化方式优化了运行程序,使数据信息运算处理更加高效、便捷,同时还能避免失误现象,保证了资产管理的科学性及精准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但是资产价值的体现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人工管理方式很难根据资产的使用情况以及实际需求做出科学调整,无法实现资产使用价值,信息化资产管理形式完成数据共享,进而做到对资产信息的全面掌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相应调整,避免出现资金闲置现象,使资产得到充分利用。此外利用信息化资产管理形式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使各项资产的来源以及去向更加清晰明了,实现了资产管理的透明化,可以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情况准确、全面地反映出来。

二、信息化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中的体现

(一)规范资产管理工作

资产管理信息化是将资产管理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设定一个标准流程,对财务制度进行统一规范,并将其在软件中进行定义,保证资产管理的不同环节信息的有效、准确传递,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加强信息的真实性。

(二)优化资产管理模式

信息化资产管理模式具有共享性和开放性特点,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资产信息的传递,保证了资产信息获取以及传递的及时性,并且在传递过程中很少出现错误现象,提高了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力度,是对资产管理模式的优化。

(三)实现资产动态监督

信息化技术可以完成对资产动态情况的全面监控,了解资金收入以及支出的全部过程,在对各项资产信息进行查找以及对比时变得更加方便,将资产管理的被动监管变为主动控制,降低了风险发生概率,提高了资产管理水平。

(四)协调资产管理过程

利用信息化资产管理形式,对不同形式的资产进行准确定义,明确不同单位需要完成的资产管理任务,充分发挥出财务部门的协调作用,通过逐级管理和模块管理方式,完成不同单位及不同等级财务部门的资产管理,提高了资产管理水平以及协调能力。

三、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行政事业单位要实现更加科学精细的资产管理效果,就需要提高对资产管理的全面认识,加大对资产管理的重视力度,但是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认识不足,管理意识不强,无法做到对资产信息的及时、准确掌握,资产管理水平较低。

(二)监管制度不够完善

完善的监管制度可以对资产管理进行约束,使资产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但是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形成完善、有效的监管制度,在资产购建、使用以及处置等环节,缺乏对资产的监督以及考核,资产分配及调用不合理现象比较常见,容易引起资产流失。

(三)资产使用效率较低

资产使用需要进行科学的配置,但是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统一的资产配置标准,对资产信息的动态情况也不够了解,资产调配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资产使用率较低,无法充分挖掘出资产的使用价值,不能带来相应的资产经济效应。

四、基于信息化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措施

(一)提高资产管理意识

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意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增强管理意识,履行自己的工作义务和岗位职责,认真做好资产收入以及支出的记录,保证资产信息核算和实物管理的同步进行。使资产管理人员经过不断的学习,做到对资产管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端正工作态度,在工作过程严格规范自己,并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技巧,做到对资产信息及时、准确地掌握,并可以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资产管理的实施进行相应的变更,避免出现资产管理与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发展严重脱节。

(二)完善资产管理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传统资产管理模式比较落后,无法与外界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和传递,资产信息传递存在一定的延时性,对资产信息的掌控力度不足,风险控制难度较大,难以满足现阶段资产管理需求。通过信息化资产管理形式可以对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流程进行规范,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机制,找出成本预算、绩效考核、风险控制等各项工作之间存在的关系,保证不同财务管理环节之间具有良好的衔接性。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内部控制,明确各项资产具体来源及去向,做好资产预算,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使用价值;制定统一的资产定额标准,并制定完善的预算考核评估机制,加强对资产的了解及控制力度,降低资金使用风险。

(三)增强动态监控力度

由于资产使用情况是不断变化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管理的时候需要掌握资产信息的动态情况,根据资产具体使用情况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实现事前评估、制定风险防范措施,保证资产管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应用信息化管理形式的时候,需要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技术高效性和及时性作用,建立完善的资产信息管理体系,对各项资产的来源以及去向做好记录,在操作过程中及时将信息传递给财务部门,根据资产信息的变化情况,再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发展情况,对资产分配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资产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四)协调整体管理过程

资产管理所涉及到的资产项目较多,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长期投资等,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进行自我管理,同时财务部门要对整体工作进行协调,才能保证资产管理的科学性,避免出现管理漏洞或者管理重合现象。因为资产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部门的管理责任有所区别,这就需要明确不同部门所需要完成的管理责任,在不同部门的相互配合下实现资产的全面性的深入管理,才能保证整体资产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

五、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是一项重要且必要的工作,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是实现理想管理效果的基础,信息化管理在各方面都体现出了巨大的应用优势,提高了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及精细化,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为核心构建资产管理体系的时候,要提高资产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机制,及时了解资产的动态情况,并对整体管理过程进行协调,从而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资产管理保障。

参考文献:

[1]陈义迪.以信息化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科学化、精细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09).

[2]钱敏,魏玉梅.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实践与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7).

[3]陈秀梅.论如何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J].当代经济, 015(09).

[4]陈华.探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与信息化建设目标及其意义[J].现代经济信息,2015(06).

第7篇:科学精细化管理范文

Abstract: The modern enterprise's refined management is introduced into the class teaching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reful organization of teaching and refine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are important to reform the current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reducing teaching, but emphasizing the process, and thus improving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finally building up refined classroom teach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关键词: 精细化;课堂教学;机制构建

Key words: refined;classroom teaching;mechanism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2-0263-02

0 引言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就业竞争的不断加剧,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竞争对手,保持学校的竞争力将越来越重要,学校作强作大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精细化的管理将成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影响学校发展有很多因素,但内部管理依然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如何洞察市场行业的变化、如何制定对应的方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创立品牌都是可以通过到位的管理来加强的。高职院校只有不断地深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应变能力,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因此将现代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引入到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中,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益,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有其重要意义。

1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理念和文化,起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精细化和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更是一种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管理战略的永远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

精细化管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泰勒科学管理思想。泰勒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劳动的方法和标准化进行研究,然后提出了标准作业的方法,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二战后,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的同时技术也变得日趋复杂,不仅大大缩短了产品换代的周期,更大大增强了社会化协作,这就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加精细化的要求。此时,一批专家学者在经济领域引入了严密精细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理论和方法,用来解决企业管理上的种种问题。

现代企业对精细化管理的定义是“五精四细”,即精华、精髓、精品、精通、精密,以及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细化管理制度的各个落实环节。为了将精细化管理要求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要求抓细并量化每一项工作。“精”就是要切中要点以抓住运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细”就是具体量化、考核以及督促和执行管理标准。刚性的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强化责任落实以及形成优良的“执行”文化是精细化管理的核心。

2 精细化课堂教学管理机制构建

企业随着管理环境的日益复杂化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危机,一大批企业正在积极寻找对策并苦练内功,慢慢的走上了精细化管理的道路,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海尔。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虽然企业管理和课堂教学管理在具体操作层面和个别细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基本原理与内在规律是相通的。为此,利用精细化管理理念构建课堂教学管理机制,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无疑也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把现代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引入到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构建起精细化课堂教学管理机制,我们从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

2.1 精打师资队伍,细化能力标准 著名管理学家汪中求说“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更多的是对员工的职业化要求”。教师是课堂管理的主导者,要推进精细化课堂教学管理,让教师理念上认同是首先要解决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及要求: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过硬的教学基本功,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与方法。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过三个环节进行精心打造:一是严格把关师资引进,引进各行业的能工巧匠;二是加强岗前培训,转变教育理念;三是强化过程控制,及时关注教师平时的教学,并进行指导和监督。

2.2 精理教学内容,细分岗位需求 客户有需求,才有产品生产;岗位有需要,才有学习的必要。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置也是关键的一步。对精细化教学管理,与传统的“推式”原理刚好相反,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来“拉动”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在教学内容梳理方面把好两个环节:一是课程教学大纲编制,结合行业、专业、岗位调研,汲取行业企业专家、实习生和毕业生的意见与建议,明确课程目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体现“课岗证”融合;二是加强教材建设,充分发挥专兼双师教学团队的作用,做到“两个引入”,即“引入行业标准、引入企业编著委”,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开发教材,提高教材的适用性、实用性。

2.3 精设教学过程,细备课堂教案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但是传统的备课重点是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备课仅是从教师“讲”的角度而不是学生“学”的角度进行的。精细化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为:第一,考虑这堂课程准备安排几个学生活动,每个活动应当如何安排;第二,考虑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应当怎样指导学生,怎样与学生产生互动;第三,考虑学生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会出现或者遇见那些问题,老师应当如何进行控制和评价;第四,将以上安排写出来作为课堂教师临场发挥且随机应变的一个基础准备。但是即便准备在充分,在课堂上还是会遇见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课后教师通过反思进行二次备课,写出自己执教的体会和疏漏,记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闪光点和困惑。我们倡导这样的备课以及教学过程设计,他不仅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保证,更是改进课堂教学以及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

2.4 精改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果学生不想学习,或者学了收获不大甚至没有收获,无论教师教的多苦都是无效的教学;如果学生学习很苦但是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那么这也是无效或者低效的教学。学生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在教师的影响下能否主动的构筑知识、发展自己探究知识的能力和思维技能、运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应当重点关注的。知识是死的,如何运用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是学习的精髓所在。打破按部就班的常规教学,求新求变,坚持一对一的因材施教。不同班级不同的学生个体,采用“体验式教学”等不同授课方法,做到目中有生,以学生为中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教学语言风格的幽默感,课堂教学方法不拘一格,灵活多变,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在精细化教学过程中,“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结果。

3 结束语

传统的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教师往往特别注重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忽视研究如何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信息的传递,忽视研究如何科学地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忽视研究如何运用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将现代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引入到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精心地组织教学,精细地实施教学,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减少讲授,注重过程,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有效性,构建起精细化课堂教学管理机制,从而达到教学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念怀.精细化管理Ⅲ[M].新华出版社,2005.

第8篇:科学精细化管理范文

一、划分学习小组和建立组织机构

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6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性、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首先从全班挑选出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副组长和学科组长,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这是培养学生领导才能的一个起点。小组长不一定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却一定是各方面能力最强的学生;然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同时,要特别注意为班上的特优生等找到一个理想的位置;男女比例要适当,而每组都要有女生,如从思维方式上看,男生侧重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而女生侧重形象思维,在学习空间几何时可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组建了学习小组后,小组应该有自己的章程、队名和队训,要求每个成员自觉遵守,同时也为成员间的互相监督创造依据。同时还应制定小组的共同奋斗目标和个人的奋斗目标。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大家才有了方向,有了方向就有了动力。

二、培训小组长和小组成员

小组长要团结、帮助、组织同学,打造积极向上的小组学习团队,勇敢地担当起学习小组的学角色,因此培训学习小组组长至关重要,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措施:第一: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第二:定期召开小组长回忆,洞悉他们一周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小组长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第三:给小组长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给小组长额外的学习材料和作业,如有例题有规律方法总结有针对性习题有答案,这实际上锻炼了组长的自学能力,这也是因材施教的体现。第四:培养各学科组长,在某些学科上让学科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学科组长,这样既能给小组长减负,又能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第五: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在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会向高层次需要努力,在当前学生绝大多数满足生存和安全需要的情况下,小组长领导一个小组也就属于其满足更高层次如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体会到这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荣耀感,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源泉。

同时,小组成员培训是合作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如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要让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后进生学习,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帮助学困生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平;让学生明白只有团队整体优秀了,你才是优秀的,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督促学生的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整个小组的水平;另外,要让学生真正学会合作,提高合作学习策略,如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协调,学习中的合理分工,讨论中坚持 “先一对一分层,再组内集体讨论”的原则等都是提高合作学习实效重要因素。

三、建立组内合作学习的合作、监督、评价机制

建立组内合作学习的机制是合作与探究真正有效的重要保障,如合作学习的制度、组织纪律、合作学习策略与方法及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

首先,要建立小组内的互相合作机制。这个主要靠教师的正确引导,要让同学们学会与他人共同分享痛苦和快乐,乐于帮助别人,完成这个步骤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次,建立小组内的互相监督机制。分小组的合作学习在组织形式上学生按照分组方式以及面对面的座次,如何抓好课堂纪律以及自习课的纪律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要充分发挥纪律小组长的作用和落实小组内的互相监督机制,结合建立好的队训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再次,小组评价策略。小组评价是对小组合作过程和学生合作表现的监控,是促进合作小组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评价包括个人自评、小组自评和教师评价。平时主要以小组自评为主,个人自评和教师评价可以定期进行。小组自评侧重于组内个体之间的互评,能够使学习小组成员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便于合作技能的学习,使组员对自己的参与情况有所了解,保证学生在原认知水平上,能够积极进行思维,为强化小组成员的积极行为和小组合作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条件。教师评价基于教师对小组群体之间的观察、比较、甄别,偏重于对有效的小组合作模式和行为的肯定、褒扬。如可以进行“说说我自己”、“大家评评我”、“老师眼中的我”等活动对学生参与小组合作表现进行评价和认定,要使评价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促进的过程和一个开放的系统,另外,评价要及时的进行反馈与分析。

另外,教师要灵活的采用有效的奖励方式来促进合作学习的科学性和时效。往往开始阶段学生热情很高,参与的积极性强,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就“降温”了,因此,合作学习的机制保障和培养合作学习的内驱力非常重要,同时多种奖励是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催化剂”。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经验介绍、颁发证书,开展优秀组长的评选,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

四、建立组间的竞争、奖励、评价机制

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要利用学习小组间的良性竞争,在竞争中提高、在竞争中发展;小组与小组之间是要对抗的,如何进行呢?主要通过开展学习小组竞赛活动,营造小组间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如评选每一节课的“最佳展示团队”、“最佳质疑对抗团队”;每一周的“最佳展示团队”、“最佳质疑对抗团队”;每一个月的“最佳展示团队”、“最佳质疑对抗团队”;每一学期的“最佳展示团队”、 “最佳质疑对抗团队“等等,这些可以由老师们自由发挥,只要达到激发小组间的竞争,激发每个人的学习热情就可以了。如果学校条件成熟,还可以把优秀学习小组的评选扩展到全学校的范围,为班级工作创造更大的舆论空间。

第9篇:科学精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档案管理 科学化 有效路径 体系建设

一、当前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随着我国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能否提高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最重要的主导因素就是知识,只有先进的科学知识、技术才能更好的推动时代的发展。社会大众对档案的科学化需求越来越高,档案馆的数据多被存储在磁盘或者等载体中,虽然是比传统的纸质档案要方便快捷,但是也存在缺陷,所以想要档案管理更加的科学化,就一定要在安全稳定、可靠性的技术方面有所提升,并且要提高档案数据的真实真确性、科学完整性。随着档案管理的日益复杂,档案管理的从业者一定要日益提升自身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的适应需求。面对着新的挑战,就需要组建起符合科学化管理水平的档案管理队伍,在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时能够快速、及时、准确的解决。

二、提升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的必要性

1.这是构建现代化社会的必要条件

档案信息的管理属于一种文化实力的体现,提升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也是在体现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主要任务是构建美好、和谐的现代化社会,这就对那些处于科研、经济领域的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对档案信息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也越发显得重要,好的档案管理可以更及时、准确的了解到最新的国内外形势,对我国的总体发展状况也有一个更加清楚的了解。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可以全面、快速、系统的对档案信息进行整理,这就可以作为长期发展的基本依据。在档案管理中充分的利用到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可以弥补传统管理方法中的不足,对大众的需求也有着更加清晰的了解。这些都支持者现代化社会的构建。

2.这是为了满足档案管理的实际需要

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都造成了档案管理任务量的急剧扩大,这其中既包括了档案管理的类型,也包括了档案管理的数量。尤其是电子档案这一新的保存方法的出现直接造成了管理以及使用上的困难。在现实的生活中,准确无误、及时迅速的把每个档案信息提供给需要的人或机构是目前需要克服的困难之一。综合以上的几个方面不难看出,提升大难管理的科学水平已经势在必行。不断进步的电机技术以及微缩技术都为这一问题提供了十分有效的解决途径。

三、当前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缺乏专业人才

优秀的专业人才对促进各企事业单位管理档案科学化水平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各领域单位管理档案科学化水平建设的专业人才十分匮乏,而且存在的专业人才不是年龄偏大,就是没有接受专业的知识培训,难以有效促进管理档案的科学化水平建设。此外,部分工作者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缺乏认真的态度和责任心难以及时发现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管理档案科学化水平建设不够重视。因此,有必要培养一批专业的管理档案科学化水平建设人才,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2.领导者对管理档案科学化水平建设不够重视

目前,各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在提高管理档案科学化水平建设时,只是简单的将专业人才引入,并没有为其制定相关的研究工作和目标,对管理档案科学化水平建设工作不够重视。此外,部分领导对管理档案科学化水平建设没有进行全面的了解,没有将管理档案科学化水平建设贯彻落实,只是将与管理档案科学化水平建设的有关工作转交给下属,导致管理档案科学化水平建设工作停滞不前,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3.当前管理档案工作科学化水平程度低

虽然信息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发展和普及,但是许多单位在进行档案管理时,仍然采用落后的管理方式,将许多重要的档案信息记载到纸张上,导致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程度降低。此外,采用纸质档案存在许多弊端,其一,纸质档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极易损坏,一旦发生损害将难以恢复;其二,在进行信息查找时,难以快速的从纸质档案中找到。

四、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有效路径

1.推动档案管理在功能上由馆藏型向利用型转变

档案工作基本的要求是建好管好档案,保障档案完全,但管理的目的在于利用。如何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活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档案管理要善于从浩如烟海的档案资料中"沙里淘金"、发现价值,把对社会有益的东西充分挖掘利用起来,使其潜在的价值得到中分实现,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2.推动档案管理在手段上由传统型向科技型转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档案管理工作在手段上有了很明显的改进,逐渐淘汰了传统的人力劳动,开始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储存资料的方式也从纸质转变为电子版,实现了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科学化。这一方面,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比我们要先认识到档案管理向科技型转变的重要性。因此,我国也不能落后,要不断增加档案管理手段的科技含量,加快电子档案系统的建立,注重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开发。现如今,国际上已经形成信息公共平台,人们通过电子计算机不仅能够查找到我国的各种档案,还可以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史实资料。另外,这样做不仅大大增强了空间的利用率,还未珍贵的资料的保存提供了有效的载体。

3.推动档案管理在服务上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档案室设立就是以服务人民为主要的工作原则。但是在城里之初,由于档案室内的档案比较珍贵,人民对资料的保护意识还不够强烈,因此一般的档案室都是呈现出封闭型的状态,很少有对外开放的时候,服务的对象范围较小,因此根本没有发挥出档案的使用功能。现如今,社会逐渐进入了信息时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为档案的利用增加了多个途径,档案管理在管理上也逐渐从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真正实现了为大众服务的目的,切实的与民众建立起了亲密的关系。

4.推动档案管理在资源上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从古至今的文献资料可以说是"浩瀚如海",这些海量的工作就是档案管理机构的城里基础,如果没有大量的档案,那么档案机构也没有建设的必要,但是要知道的是,档案的保存机构不是将大量的资料堆放到一起就可以,还要根据档案的类型和价值程度,进行相应的分类管理,实现档案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档案的使用功能,真正做到位人们提供服务的目的。首先,档案机构还是要不断的从世界各地搜集各种档案信息,不断完善信息结构,从而满足各类人的不同需求。其次,要注意对搜集而来的海量资料进行有序、科学的整理归纳,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档案的使用率。另外,要实现各个档案机构的结合效应,扩大信息量,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

五、提高档案理科学化水平的保障体系

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全方位加强和改进,既需要在组织领导上加大力度、强化措施,把提高科学化水平摆在档案工作的突出位置,也需要在思想观念、制度建设、能力素养等各个方面有新的提升,从而形成与形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保障体系。

1.强化科学发展观念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目前在发展过程中遵循的最高指导原则之一。任何领域的工作都应该配合国家来逐步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方向。而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就是支持科学发展观的明显表现。强化科学发展观,首先要认清目前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形式,找出不足和不合理、不科学的管理方式,通过借鉴其他现金的管理手段来完善自身的管理水平,要遵从服务人民为主的观念,主动积极的为需要的人提供优质的服务,通过调查等手段了解人们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提供相应的档案资源,从而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功效,促进社会的发展,推动档案管理事业的进步。

2.完善相应制度体系

档案管理工作异常的复杂和繁琐,以此对于管理的具体细节一定要有非常明确的标准和程序,这样才能有序的整理档案,不仅可以增加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使管理工作更加有序化、合理化、科学化。可以说,不断完善相应制度体系,是档案管理科学化顺利实现的根本保障和前提条件。不管是对于国家来说还是对于某个部门,某个个人,重视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都对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增强软实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很多人都认为档案管理工作非常的简单,实则不然,实际上,档案管理工作对管理人员的要求非常高,尤其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先进器材的引进,这句需要管理人员首先具备最起码的学习能力,不仅要很快的掌握先进设备,而且要熟悉如何将复杂的文献资料有序的整理归类。由于很多档案的研究价值非常高,因此管理人员一定要认真负责的保存,谨慎的对待管理工作,如果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耐心和细心,很容易产生资料丢失或损坏,查找档案不方便等现象。因此,建立完善的管理队伍,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十分关键的,只有不断的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档案管理科学化的进程。

六、结论

根据以上论述,读者一定会对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性有了很深的认识。同时也会了解到新时期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方法。档案管理不再是通常人们眼中的简单的工作。信息化时代赋予了它新的意义。完善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运用先进的管理模式,提高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等,都是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未来要进行的一项工作。只有各方面水平都有多提高,整体的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有更好的前景。打破常规,与时俱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遵循的原则。

参考文献:

[1]杨 睿 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研究[J] 办公室业务 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