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黄花菜的栽培技术范文

黄花菜的栽培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黄花菜的栽培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黄花菜的栽培技术

第1篇:黄花菜的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黄花菜;无公害栽培;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6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103

引言

黄花菜色泽鲜艳、肉质脆嫩、风味独特、营养物质丰富,常用来清炒、炖汤等。黄花菜栽培管理过程中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可以显著提高黄花菜产量与品质,提高种植户经济效益。

1 选择合适的栽培地

1.1 自然条件优越

自然条件直接制约农作物产量与质量,选择具有优越自然条件的栽培地是黄花菜高产的基础。黄花菜本身属于喜温作物,适宜雨量与良好灌溉条件有助于提高产量,如果花期水量不足,会出现大量落花情况,直接对产量产生影响。降水量、日照时间与积温属于主要影响产量的因素。黄花菜在微酸和微碱的土壤中都可种植,栽培在深厚土层、较强抗旱能力与良好排水能力的土壤上,可以显著提高产量。

1.2 无公害生产地段

栽培时应选择具有良好生态条件、空气质量良好、无污染且交通便利,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生产区域,给黄花菜生长提供必要的环境标准,打下生产绿色食品的坚实基础,提高黄花菜产品档次与品位,提高黄花菜的产量与质量。

2 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

2.1 处理种苗要点

黄花菜主要为无性繁殖。种苗宜选用生长旺盛、植株健壮且无病害的多年生植株。移栽植株时选择晴朗天气,将植株一侧30%宿根挖起,并将主根上的黑蒂切去,同时剪去肉质根上膨大的纺锤根,将其切割成单株后实施移栽,移栽过程中注意保证根部完整,避免根部损坏。

2.2 施基肥要点

黄花菜作为多年生作物,定植后通常可以连续采收15a左右,因此土地翻耕时要合理控制翻耕深度,一般在30cm以上。黄花菜作为喜肥多年生作物,定植前要施足基肥,适当增加肥料提高产量,依据土壤肥力情况选择合适施肥量,一般每667m2施有机农肥4~5t。

2.3 合理密植要点

黄花菜栽培分为2种:春季与秋季栽培。这里笔者主要介绍春季栽培,其时间一般在3月中旬与4月下旬。采用宽行窄株种植方便后期采摘与管理。一般行距50~60cm、穴距30~35cm,每667m2栽植密度为0.36~0.40万丛,每丛2~4株。最后就是将栽植深度控制在3~4cm即可。栽植前要进行种苗消毒,一般选择药剂处理方式,采用1:1000的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同类农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

2.4 中耕培土要点

黄花菜属于典型肉质根,在肥沃疏松的土壤环境中可以快速成长。中耕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透性等作用。一般在生育期间中耕2~3次即可,初次:幼苗出土期间,将冬季雍于顶部的客土疏开。再次:抽薹期,最后采收完毕冬季进行。当天气干燥时需要浇水,通常采用沟灌浸润的方式,快速完成灌溉即可,水分慢慢渗入田内,当畦中央土面微湿时将水排干;干旱田块则直接采用即灌即排方法增加土壤湿度。

3 黄花菜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3.1 整地要点

黄花菜栽培的主要环节就是整地理墒。黄花菜品质除了受到生态条件影响外,还直接受到栽培管理技术影响。黄花菜生产过程中的大田整地理墒主要包括:土地平整、耕地耙地及栽前理墒。整地就是在收获前茬作物后、黄花菜栽培前种植耕作土壤,通过土壤疏松提高土壤通气性与蓄水保墒能力,加快土壤熟化,提高土壤养分,保证其中微生物的活动,通过施肥、中耕等作业方式,给黄花菜根系生长发育创造优良的土壤环境,为大田管理奠定基础。

3.2 合理施肥

黄花菜合理施肥的基本要求包括定植肥、苗肥、薹肥及蕾肥。黄花菜栽植前开挖30cm深的定植沟施肥,每667m2施腐熟有机粪粪肥1~1.5t、优质堆肥2~3t、钙镁磷肥0.05t,在定植沟内分层施入;每年2月中旬出苗后每667m2施人粪尿0.1~0.15t;3―4月施肥,其中包括12.5~15.0kg尿素、10~15kg^磷酸钙及10.0~12.5kg的硫酸钾或氯化钾;花蕾始采后10d左右,每667m2兑水尿素5~8kg,对根部进行淋浇,或者采用0.1%磷酸二氢钾+0.3%氯化钾+1%尿素混合液喷洒。

3.3 采摘时间

黄花菜产量与品质受到采摘时间的影响,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采摘时机。通常采摘时机选择花蕾发育至九成熟、顶部呈黄褐色、中部呈青褐色最佳。为保证采摘质量,一般选择早晨04:00―08:00或午16:00―19:00点气温不高时进行。如果采摘时间过早,黄花菜成熟度偏低影响风味与品质,如果采摘时间过晚的话,很容易发生开花散蕾。因此要重视采摘时间的选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保证黄花菜产量与品质。

第2篇:黄花菜的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黄花菜;栽培方式;土壤含水量;生长;鲜蕾产量

黄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又名金针菜,是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须根系,多以花蕾干制品供食用。甘肃庆阳市是我国黄花菜主产区之一,最早人们在田间地头、地界边缘或中央、房前屋后进行零星栽培,近年来,推广集中连片栽培,栽培面积有增大的趋势。根据栽培经验,土壤水分含量是决定黄花菜生长发育以及花蕾产量的主要因素,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和黄花菜鲜蕾产量影响较大。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含水量、黄花菜生长及花蕾产量的影响,为黄花菜栽培方式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的基本情况

试验于2014年在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进行。试验地地处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年降雨量560~680 mm,土壤为覆盖黑垆土,耕作层30 cm,自然风干,容重为1.19 g/cm3,水解氮为51.22 mg/kg,速效磷为1.32 mg/kg,速效钾为136 mg/kg,pH值为8.0。

1.2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4年生马莲黄花。

1.3 试验方法

试验设5种栽培方式,具体见表1,5个处理栽培密度均为每667 m2 5 000株,以等行距栽培Ⅱ(按0.6 m的等行距栽培,株距0.22 m)为对照(CK),在试验田中每个处理随机确定3个小区,小区面积

9 m2。从黄花菜采收盛期开始,每5 d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1次,计算公式如下:土壤含水量(%)=[(原土质量-烘干土质量)/烘干土质量]×100%=(水的质量/烘干土质量)×100%,共测3次,计算平均值。每小区随机挂牌标记20株单株,统计每个花薹的花蕾数和落蕾率,测量叶长、叶宽、叶数、花薹高度、花蕾长和花蕾单质量,求平均值,全采收期分小区统计鲜花蕾的产量。试验数据采用DP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多重比较采用LSD法(最小显著差异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栽培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及黄花菜生长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栽培方式下,土壤含水量不同,总体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各处理土壤含水量比对照提高3.62%~39.13%;处理1、2、3土壤含水量均极显著高于处理4、5,处理4、5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土壤含水量以单垄栽培(处理1)最高,其次是窄行距0.4 m、宽行距1.2 m、株距0.17 m(处理2)。

不同栽培方式对黄花菜生长的影响较大,各处理的叶长、叶宽、叶数和花薹高度总体均达极显著水平,比对照分别增加3.44%~27.81%、8.00%~32.00%、5.76%~27.23%和7.55%~23.19%;单垄栽培(处理1)边行优势最强,营养生长旺盛,总体生长最好,其次是宽窄行栽培Ⅰ和Ⅱ(处理2、3),再次是等行距栽培Ⅰ和Ⅱ(处理4、5)。栽培密度一定的条件下,不同栽培方式土壤含水量、黄花菜生长势总体表现为单垄栽培>宽窄行栽培>等行距栽培。集中连片采用宽窄行栽培,加大宽行距、缩小窄行距,有利于黄花菜生长;采用等行距栽培,加大行距、缩小株距,有利于黄花菜生长。

2.2 栽培方式对黄花菜花蕾生长和鲜蕾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栽培方式下,各处理黄花菜花蕾生长和产量均达极显著水平,处理1~4花蕾数、花蕾长和花蕾质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3.97%~58.09%、1.68%~15.13%和9.09%~45.45%,落蕾率比对照降低了18.76%~39.82%,鲜花蕾比对照增产19.84%~70.63%。其中单垄栽培(处理1)花蕾数、花蕾长、花蕾质量和花蕾产量均最大,落蕾率最低,这是由于单垄栽培在地界或大田中央栽培了1垄黄花菜,边行优势强,黄花菜根系可以从较大土壤范围内吸收到水分,土壤含水量保持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其次是宽窄行栽培Ⅰ和Ⅱ(处理2、3),相较于窄行距0.6 m、宽行距1.0 m栽培(处理3),窄行距

0.4 m、宽行距1.2 m栽培(处理2)花蕾数多,落蕾率低,产量高;再次是等行距栽植Ⅰ和Ⅱ(处理4、5),相较于0.6 m的等行距栽植(处理5),0.8 m的等行距栽植(处理4)花蕾数多,落蕾率低,产量高。

在黄花菜栽培密度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栽培方式鲜花蕾产量顺序是:单垄栽植>宽窄行栽植>等行距栽植;采用宽窄行集中连片栽植,加大宽行距、缩小窄行距,有利于鲜花蕾产量的提高;等行距栽植,加大行距、缩小株距,有利于鲜花蕾产量的提高。

3 结论

不同栽植方式对土壤水分含量和黄花菜生长影响显著;对花蕾数、落蕾率和鲜蕾产量影响较大;对花蕾大小、单蕾质量影响较小。

在单位面积栽培密度相同、栽培方式不同的条件下,土壤水分含量、黄花菜生长和鲜蕾产量表现顺序是:单垄栽植>宽窄行栽植>等行距栽植;利用土地边界或在大田中央垄栽黄花菜边行优势最强,产量最高;采用宽窄行集中连片栽植,加大宽行距、缩小窄行距,有利于黄花菜的生长和鲜花蕾产量的提高;采用等行距栽植,加大行距、缩小株距,有利于黄花菜的生长和鲜花蕾产量的提高。

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栽植黄花菜,除利用土地边界或在大田中央进行单垄栽植外,还可以采用宽窄行集中连片栽植。在种植密度为5 000株/667 m2的条件下,集中连片种植最适宜的栽植方式是窄行距0.4 m、宽行距1.2 m、株距0.17 m。

参考文献

[1] 赵晓玲.庆阳黄花菜优势产区区划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2] 赵晓玲.陇东旱塬黄花菜抽薹期和结蕾期灌水量的研究[J].农技服务,2010,27(1):23-24.

第3篇:黄花菜的栽培技术范文

长江流域黄秋葵高产栽培技术

黄秋葵为锦葵科秋葵属植物,又名秋葵、羊角豆、咖啡黄葵、补肾菜等,在温带地区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在热带地区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嫩蒴果供食用,炒后有黏性,风味独特。黄秋葵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被称为高蛋白蔬菜,每100克干物质含粗蛋白质21.43%、粗脂肪2.47%、可溶性糖17.34%、纤维素9.42%、钙0.67%、磷0.56%、维生素C 29.95毫克、铁4.94毫克。种子含较多的钾、钙、铁、锌、锰等矿物质。干种子磨粉可供食用,亦可榨油,可提供油脂和蛋白质,也可作咖啡的添加剂或代用品。其花、种子、根均可入药,对疮、痈有一定疗效。黄秋葵株型优美且耐瘠薄,庭院、阳台也可种植,是一种食用与观赏兼用的蔬菜品种。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于下:

一、特征特性

直根系,分布很深。茎直立坚硬,矮秆型株高1米以上,高秆型株高2米以上,植株开展度80~100厘米。掌状深裂叶,5裂片,叶柄长15~30厘米,叶有硬刺毛。花大而鲜艳,着生于叶腋,花冠黄色,花冠心部紫红色,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自花授粉。春播在主茎第5节叶腋现蕾开花,以后每片叶的叶腋都能开花结实;夏播则在10~12节叶腋开花。花后7~10天可采摘嫩果,蒴果柔软鲜嫩,倒圆锥形,先端尖,长8~10厘米、横径2~2.5厘米,果皮上有7~9条棱,果面有茸毛。蒴果内含褐色种子110粒左右,种子球形,绿豆大小,千粒重65~70克。

二、栽培要点

1.播种育苗

武汉地区可进行春播和秋播。春季3月上旬开始播种,秋季8月上旬播种。黄秋葵可直播,但通常以育苗移栽为主。一般在播种前用清水浸种4~5小时,浸种后用纱布包裹保湿,置25~30℃条件下催芽,当80%以上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大多用50孔育苗盘育苗,基质用泥炭和珍珠岩。每孔播种1粒,播后盖上一薄层基质,然后在苗床上盖一层地膜保温保湿。出苗前温度保持在25~30℃,出苗后要及时揭去地膜,防止子叶烫伤。苗期注意适时浇水和通风透气,加强对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培育壮苗,苗龄30天左右。在幼苗长至2~3片真叶时定植。

2.整地定植

选土壤肥沃、排灌方便、保水保肥地块种植。定植前10天耕翻整地,每667平方米(1亩)施入腐熟有机肥3000~5000公斤、钙镁磷肥30公斤、氯化钾15公斤、三元复合肥30公斤,肥料沟施后深翻整地做畦,畦宽1.5米。春播4月上中旬定植,秋播8月下旬定植。成片种植时株距为50厘米,每畦栽2行,每667平方米种植1800株左右。定植时挑选壮苗,淘汰病苗、弱苗、畸形苗。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使幼苗尽快缓苗。

3.田间管理

(1)幼苗管理:黄秋葵喜温不耐阴,在早春阴雨低温、光照不足的情况下,植株容易出现叶色发黄、茎秆纤弱等症状,甚至发生死苗现象。故缓苗成活后,要适当控制浇水,以促进根系发育、植株健壮生长。移栽后10天左右,每667平方米用尿素3~5公斤兑水浇苗,有利于及时提苗,增强植株抗性。

(2)肥水管理:定植缓苗后施一次促苗肥,可用3%复合肥水溶液淋根,促发新根。第一果坐果后要追施复合肥,每667平方米用量25~30公斤,施肥后浇水,以后看长势适当追肥。如生长期间脱肥,则会出现植株矮小、蒴果畸形等现象,影响产量和销售。坐果期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尤其在高温干旱季节要及时浇水。黄秋葵在生长后期若遇较长时间的连阴雨或大暴雨而排水不良时,植株易生长不良、出现落叶现象。因此,要做到深沟高畦、能排能灌。

(3)病虫害防治:黄秋葵病害很少,主要虫害有蚜虫、斜纹夜蛾等,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在害虫产卵期或初发期喷雾防治。

4.适时采收

黄秋葵以采收嫩蒴果为主。开花后10天,嫩蒴果呈黄绿色、有光泽时就要及时采收。若气温升高,开花后5~6天即可采摘。若采收过迟,则蒴果纤维多、品质劣,同时还影响后续坐果。一般隔天采收一次,温度低时则隔3~4天采收一次。采收时应穿长袖衣服并带手套,用剪刀将果柄剪下,以免硬刺毛扎伤手。采收时间最好在清晨。

(湖北省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骆海波 龙启炎 徐翠容 邮编:430065)

1.“纤指”黄秋葵:连续结果能力强,丰产性好,品质优;植株直立、高大,直根系;适应性强,耐热、耐旱、耐湿,不耐涝;抗倒伏能力较强,耐病虫害。蒴果为无棱果,绿色,羊角形。(彩图参见81页图1)

2.“丹指”红秋葵: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新育成的红秋葵新品种。丰产性好,品质优;植株直立、高大,适应性强,耐热、耐旱、耐湿,不耐涝;喜温暖,不耐低温、霜冻;抗倒伏能力较强,耐病虫害;蒴果有棱、紫红色。667平方米(1亩)商品嫩果产量一般在1000公斤以上。(彩图参见81页图2)

上述两个品种以露地栽培为主,整个生育期需安排在无霜期间。浙江等地一般在清明左右断霜后定植大田,可一直收获到11月霜冻来临。

黄秋葵食用方法(红秋葵与之类似):

(1)凉拌:用酱油、蒜泥、姜末、红辣椒、麻油、味精等做成调料,将黄秋葵放入开水中,待黄秋葵变成翠绿色时,起锅切蒂装盘,蘸调料食用。

(2)炒蛋:将5个黄秋葵洗净切片,置于盘中,打入两个鸡蛋,并放入少量精盐、味精拌匀,炒之即可。

(3)烧汤:将黄秋葵切成两段,待海带汤(或高汤、鸡汤)烧开后,放入适量盐、酱油、酒,并放入黄秋葵,当黄秋葵变成翠绿色时,放入少量味精装盘即可。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寿伟松 董文其 邮编:310021)

黄花菜又称金针菜,属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的花卉食品。黄花菜角长、肉厚、色泽金黄、久煮不黏、脆嫩可口,不仅富含蛋白质、脂肪,而且钙、磷、铁、胡萝卜素和尼克酸的含量也很高。黄花菜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保健价值,能祛湿利水、除热通淋、止渴消烦、开胸宽膈。

黄花菜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都很强,其地上部分不耐寒,遇霜会枯萎,植株有发达的根系,并有含水分较多的肉质根,种植简便,管理粗放,耐阳、耐阴,耐旱涝、耐瘠薄,坡地埂地、房前屋后、苹果林地、核桃林地均可种植。现将其种植技术介绍于下:

一、繁殖

1.分株繁殖

选择生长旺盛、花蕾多、品质好、无病虫的株丛,在花蕾采摘后到冬苗抽生前的一段时间内,挖取株丛的一部分分蘖作为种苗。挖出的部分按分蘖带根从短缩茎割开,剪除已衰老的根和块状肉质根,并将根适当剪短,即可栽植。也可在冬天植株枯萎后到春天抽生前的一段时间内进行分株繁殖。一般掘起分株的部分占整丛的1/4~1/3,经几年后可再在丛株的另一侧掘起分株。

2.种子繁殖

选盛产期的优良植株,于旺花期每薹留5~6个粗壮的花蕾让它开花结果,其他花蕾仍正常采摘,在蒴果已成熟、其顶端稍裂开时摘下脱粒,晒干备用。秋季或翌年春季播种。

第4篇:黄花菜的栽培技术范文

主要从事蔬菜栽培生理、设施园艺、农业园区规划设计、有机园艺等的教学、科研及技术推广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省、市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湖北省、武汉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6项,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编写专著5部,参编教材7本。

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林业科技支撑(2011BAD38B07),湖

北省教育厅产学研合作重大项目(C2010009),中央高校

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华中农业大学新农村建设研

究课题2011xnc10)

汪李平,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E-mail:hzauwang@163.com

收稿日期:2014-01-17

多年生蔬菜包括多年生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草本植物主要有黄花菜、百合、芦笋、朝鲜蓟、食用大黄、鱼腥草、�荷等,此外,韭菜、草莓等也可以归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木本植物主要有竹笋、香椿、叶用枸杞等。多年生蔬菜一次繁殖以后,可以连续采收数年,草本的多年生蔬菜地上部每年枯死,多以地下根或茎越冬。

长江流域种植较多的多年生蔬菜主要有竹笋、芦笋、黄花菜、草莓等。多年生蔬菜除鲜食外,还可脱水和罐藏。如黄花菜干、百合干、笋干、芦笋罐头等。芦笋罐头是国际市场的畅销品,近年来在长江流域也有引种栽培,发展较快,本文主要介绍芦笋和草莓的有机生产技术规程。

1园地要求

多年生蔬菜一般管理相对粗放,可利用坡地、边角地栽培,但要获得优质高产,要求产地四周设置宽度不少于10m的缓冲带,生产要求转换期不应少于36个月,其他条件选择可参照本刊2013年第17期汪李平等的《有机蔬菜――根菜类生产技术规程》一文。

2栽培管理要求

2.1品种选择

多年生蔬菜品种类型相对较少,各地多以地方品种为主栽植。应选择适应性强、品质优、产量高并且能适应长江流域栽培的品种,不得使用转基因品种。长江流域适宜的品种参见表1。

2.2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制备与选择可参照本刊2013年第11期汪李平等的《有机蔬菜――瓜类生产技术规程》一文。

2.3栽植管理

①芦笋a.茬口安排。可分别在春提早、露地和夏秋栽培。春提早栽培大棚育苗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进行,露地栽培选在4月播种比较合适,也可根据笋农选地和茬口的不同,在夏秋的8~9月播种。

b.浸种催芽。芦笋种皮厚硬、外有蜡质,吸水困难,播前先用凉水漂选种子,去除秕种和虫蛀种,然后用30~40℃水浸种2~3天,每天换水1~2次,种子吸足水分后沥干,置于20~25℃环境下催芽,期间每天用清水淘洗一次,以防闷种。当种子有10%左右出芽时即可播种。

c.播种育苗。播前将畦面灌足底墒水,待水渗下后,按株行距10cm打好直线,将催好芽的种子单粒点播在交叉点上,然后用筛子将土均匀地筛在畦面上,覆土厚2cm左右。大面积育苗,可以撒播。播种后要立即覆盖塑料薄膜。保持5cm以下地温白天25~30℃,夜间15~18℃。出齐苗后,畦内温度超过32℃要及时揭膜,炼苗。

d.定植。土壤pH值为5.5~7.8的地块均可定植。在经过深翻整平的地面上,按南北向,行距要求打好直线,沿直线挖定植沟,沟宽40cm,沟深40~50cm。将土杂肥拌土填入沟内。使沟面略低于原地平面,耧平沟面,并将垄面整成中间高,两面低的小拱面,整细,耧平。待芦笋幼苗地上茎长出3根以上时即可进行移栽定植。起苗时先沿笋苗行中间,用铁铲割成方块,然后带土块将苗起出,按株距25cm,植于定植沟间,笋苗鳞茎盘低于定植沟表面10~12cm。然后浇水自然塌实,等水渗下后,适时松土保墒。

e.定植后管理。定植后要视墒情适时浇水,为加速笋苗生长,7~8月每667m2追施腐熟有机肥500~800kg。立冬(11月7或8日)前后普浇一次大水,然后适当培土,一般培土厚10~15cm,保墒保温,保护幼笋安全越冬。因绿笋采收时不需培垄,所以种植密度比白笋大些,一般行距1.2~1.3m,株距25cm。绿芦笋采收期的长短要根据芦笋上年的生长情况而定。在采收期为满足嫩茎抽发时对养分的需求,可追施2次沼液肥,一般成龄笋每667m2每次施500~800kg。因为绿芦笋不需培土采收,因此对土壤湿度反映比白笋敏感,所以采笋期一定要适时浇水,确保嫩茎发得快,长得直,不散头。

②草莓a.品种选择。大棚草莓栽培的品种,除了要求生长势强,果型大,肉质细,香气浓,品质好,产量高外,特别是要选择早熟,休眠期短,低温下着色好的品种,如丰香、红颜、章姬等。

b.育苗促花芽分化。宜在8月上旬从采苗圃选短缩茎粗壮,根系生长良好,有4~5片真叶的幼苗,带土移栽假植育苗,8月中旬开始控制肥水,并使土壤保持适当干燥,有条件的可采用草帘、遮阳网等遮光降温以促花芽分化,提早开花结果。

c.整地定植。在作畦前进行深耕,施入基肥,一般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kg或饼肥200kg,基肥要全面撒施,土肥混匀后整地作垄高20~25cm。6m宽大棚作6垄。大棚草莓覆盖黑色地膜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降低棚内空气湿度,抑制杂草生长,有利于植株生长,减少果实污染腐烂,减轻病虫为害,提高产量,增进品质。长江流域经多年试验以9月上中旬定植较为适宜,垄上梅花型定植两行,7000~10000株/667m2。定植时理想壮苗标准是:短缩茎粗1cm左右,真叶有5~6片,单株质量20~30g,注意定植时打去老叶,仅留3片心叶,短缩茎呈拱形的一端朝垄沟方向,这样将来果实都朝垄沟方向挂果,有利于果实着色,管理和采收也方便。定植深度以苗心与地面齐平为宜,不能过深过浅。d.定植后的管理。一是调节休眠。大棚草莓栽培,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休眠或缩短休眠期。一般10月中下旬外界气温开始下降为20℃时,开始扣膜,11月上旬气温降至10~15℃时,大棚内加盖小拱棚,11月中下旬当夜间气温降至5℃以下时,小拱棚上须加盖草苫保温防冻,防止休眠。维持棚温25~30℃,夜间不低于10℃为宜。

e.大棚温湿度管理。主要通过大棚通风口的开闭和通风换气强度调节来实现,开花结果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5℃左右,最低温度维持在20℃以上,夜间维持在8~10℃,最低气温不得低于5℃,温度高于30℃以上,湿度大时,要加强通风换气,晴暖天两边通,阴雨天两头通,冷天扒缝小通,保持空气相对湿度60%~70%,在铺地膜基础上,宜选用无滴多功能大棚膜。

f.肥水管理。大棚冬草莓肥料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开花结果期,每隔半个月每667m2追施一次沼液250~300kg,结果盛期每667m2穴施沼渣肥800kg左右,施后浇水,切忌追施粪水。大棚草莓对水分要求严格,要始终保持适宜土壤湿度,过干可采用膜下浇水,沟底浅灌,让水分渗入土中,浇水后要加强通风,降低空气湿度,有条件的采用地膜下软管带滴灌浇水施肥最为理想。

g.人工辅助授粉。草莓花是风媒、虫媒花,大棚内冬季既无风又无虫,所以要借助人工放蜂或用毛笔进行人工授粉,否则容易形成畸形果,降低产量、品质。人工辅助授粉一般在10:00~15:00花粉飞散时进行为宜。目前生产上多采用大棚内放养蜜蜂授粉,每棚放养一箱蜜蜂即可。

h.植株调整。草莓开花能力很强,如任其生长,结果过多,导致果实个小,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降低,可在开花前后摘除弱小花蕾,结果期疏掉小果、畸形果,每株留果20个左右,养分供应集中,果个大、品质好、产量高。同时,要严格控制分株,顶花芽开花前留一株,顶花芽结果后留2~3株,其余腋芽全部分期摘除,并及时摘除病叶、老叶,以利通风。

3病虫草害防治要求

①主要病虫害。芦笋主要病虫害有茎枯病、褐斑病、立枯病、根腐病、菌核病及地老虎、斜纹夜蛾、蚜虫等;草莓主要病虫害有灰霉病、叶斑病、白粉病及红蜘蛛、蚜虫等。

病虫草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应符合GB/T19630.1-2011的5.8.1的规定,

②相关投入品的使用应符合GB/T19630.1-2011中5.8.2的规定。

③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或人工繁殖、释放和引进捕食性天敌。

④合理科学使用药剂防治药剂选择可参照本刊2013年第11期汪李平等的《有机蔬菜――瓜类生产技术规程》一文。

⑤杂草防除杂草防除技术可参照本刊2013年第11期汪李平等的《有机蔬菜――瓜类生产技术规程》一文。

4采收要求

4.1芦笋

采收绿芦笋时要求笋尖鳞片不松散,每天早晨将长到20cm左右的嫩茎齐土面割下,温度高时,每天采割2次。

4.2草莓

大棚草莓10~11月开花的约40天成熟,12月至翌年1月开的花需50天才成熟,草莓上市正值圣诞、元旦、春节三大节日,经济效益可观。草莓采收必须及时,采收过早品质差产量低,过晚则不耐运销,严格掌握采收成熟度,每天采收一遍,严防漏采。一般顶花序和第一腋花序多在12月至翌年2月采收,第2腋花序以下则在4~5月采收。

5生产档案管理要求

第5篇:黄花菜的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葱白;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兴义市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海拔637~2 227 m,耕地面积8.7万hm2,旱地以黄泥钙质土和黄砂壤土为主,年日照时数>1 500 h,气温-4.9~34.9 ℃,年平均气温16.3 ℃,无霜期>320 d,年降雨量1 300~1 560 mm,汛期(6月中旬至8月中旬)降雨量占全年降雨总量的70%~75%,大气、水、耕地等受污染程度低。

葱白是集蔬菜、调味品、中草药功能于一身的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当前市场空间大,经济效益高。在有限资源(耕地面积和年种植时间等)的约束下,笔者将1年生产两季葱白改进为生产三季,可增产20%~30%,667 m2产量达到4.5~5.0 t,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1 葱白

1.1 葱白简介

葱白是指大葱根(茎)以上至管状叶以下的鳞茎(假茎)部分。利用大葱鳞茎具有伸长潜能性,通过培土延长大葱鳞茎,可获得较长较粗的葱白。葱白主要成分包括:大量的水、黏液质、粗脂肪、粗蛋白质、粗纤维、无氮浸出物、戊聚糖、多糖类、挥发油(大蒜辣素、二烯丙基硫醚)等。其中,黏液质主要是多糖,其次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原果胶、水溶性果胶、多种维生素(VC、VB1、VB2、VA、VB3)、胡萝卜素、草酸、脂类、亚麻酸、亚油酸、棕榈酸、油酸、花生酸等。

1.2 大葱生物学特征

大葱属百合科天门冬亚科葱属葱种,葱种分普通大葱、分葱、胡葱和楼葱4个类型。大葱是生产葱白的特殊葱种。

大葱是喜凉爽且耐寒的作物,种子在2~5 ℃的条件下能正常发芽,发芽适温13~20 ℃,植株生长适温20~25 ℃;耐旱力较强,土壤湿度以70%~80%为宜,空气湿度以60%~70%为宜;对光照要求不严;土壤要求pH 6.4~7.4、排水良好、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肥沃且富含有机质。

2 葱白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1 建立一年轮作制度

依据大葱生物学特性及对土壤等环境条件的要求,建立“一年轮作制度”。

2.2 合理安排茬口

利用最后1次施肥至采收的时间(约30~45 d)种植下一季葱白,即上季葱白最后1次施肥后,及时整地(预留地)移植第二季;当第二季葱白最后1次施肥后,在第一季葱白生产地及时整地移植第三季。

2.3 品种选择

优良葱白品种较多,兴义市落水洞村选用种植多年的章丘大葱、新葱二号、大梧桐等品种。

2.4 备足以农家肥为主的底肥

667 m2每季施入腐熟圈肥2~3 t、硝酸磷肥或三元复合肥或磷酸二铵30~35 kg作底肥。667 m2每季追施清粪水或沼液1 750~2 000 kg、硝酸磷肥或三元复合肥或磷酸二铵10~15 kg 2~3次。

2.5 选地整地

选择无工矿企业污染、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水源好、肥力中上等、土层深厚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要求上年未种植过其他蔬菜,尤其是百合科蔬菜(葱、蒜、韭菜、黄花菜)。深耕30 cm,打碎大块土,每公顷施用熟石灰2.2~3.0 t进行消毒杀菌杀虫和改良土壤(将土壤pH调至6.5~8.0),在种植厢全层一次性深施。

整好地后开厢,厢宽1 m,厢间距1 m,间隔厢用来移栽葱白苗。于11月下旬移栽第一季葱白,翌年3月下旬移栽第二季,7月下旬移栽第三季。间隔厢既是培土预留地和次季葱白生产预留地,又可作为操作道。

2.6 培育壮苗

2.6.1 苗床制作

选择相邻大田葱白生产区的地块作为苗床。开宽1 m、深20 cm的“凹”型厢,间隔50~80 cm(作为操作道),每平方米施腐熟细圈肥2 kg和三元复合肥(15-15-15)0.1 kg作底肥,每平方米再追施清粪水或沼液3~5 kg 2~3次。

2.6.2 葱白备种

667 m2每季栽植2.1万~2.3万株葱白,667 m2需备发芽率高(发芽率>95%)的葱白种子1.0~1.2 kg。

2.6.3 种子处理和催芽

除去秕粒和杂质,将种子在晴天阴晒3~5 h,再用5%~8%的多菌灵溶液浸泡15~20 min,然后用清水洗净。将处理过的种子放在30~35 ℃的温水中浸种15~20 h,然后装入纱布袋系好口,放置于20~25 ℃的条件下催芽,每天用温清水浸泡2~3 min,当8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2.6.4 播种

播种前1 d向“凹”型厢内浇满水,待水渗下后形成自然播种面。用干草木灰拌催好芽的种子形成单粒种子,播种后再覆盖2 cm厚的过筛细土。

2.6.5 苗床期管理

播种后第3天上午浇1次温清水。冬季育苗可搭建塑料薄膜拱棚,其他时期用塑料薄膜平盖(高出土壤5 cm以上)即可。做好补水、揭膜、间苗、除草、施肥、炼苗、增加氧气等管理工作,当葱白苗龄35~40 d或幼苗高18~22 cm时即可成苗。

2.6.6 起苗

起苗前2~3 d清除老叶,每平方米施清粪水或沼液2~3 kg,施后浇水。起苗时要宽挖深挖,带土移栽。

2.7 合理密度

667 m2每季按2.1万~2.3万株的密度进行移栽。

2.8 适时定向错窝移栽

在1 m宽的厢中开长80 cm、宽6~8 cm、深4~6 cm的移栽沟,按行距20 cm、窝距8 cm进行单株移栽,两行之间的窝呈交错状,保持全田大葱叶伸展方向一致,即“定向移栽”。

2.9 田间管理

2.9.1 肥水管理

移栽8~10 d后浇1次粪水,用预留苗补足基本苗数。旱期浇水,汛期排水。从移栽至采收葱白阶段一般追肥2~3次,前期偏重于氮肥,后期偏重于钾肥。

2.9.2 中耕除草、培土

葱白生长期,中耕除草3~4次;以细土培土3~4次,培土到新长出的心叶位置。

2.9.3 防治病虫害

禁止使用农药(化学)防治,采用农艺、物理、人工等方式防治病虫害。

2.9.4 除老叶、剪花、劈除分蘖

及时除去老叶,可起到降低营养消耗、清除病虫害滋生源头、增加通风透光等作用。葱白生长中后期必须剪葱花,方法为:将剪刀煮或烧3~5 min或在太阳光下晒2 h进行高温消毒(不宜采用酒精消毒),从花下平剪,把剪掉的葱花带出田外并处理。特殊情况下会出现分蘖现象,要及时劈除分蘖。

2.9.5 适当早收

最后1批葱花剪除18~20 d后,即可采收葱白。

2.9.6 分级包装上市

对采收的葱白进行去除葱叶(保留3~5 cm)、泥土等简易处理后,按长短、粗细、是否折断等因素对葱白进行分级,然后打捆出售。

2.10 下脚料处理

通常将葱叶、葱花、葱老根当作葱白的下脚料,葱叶、葱花可作为养殖中的青饲料,葱老根可还田。

第6篇:黄花菜的栽培技术范文

1发展低碳农业的必要性

1.1低碳农业是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现实选择

低碳农业的核心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以最小的要素投入获取最大的农业生产效益[3]。因此,低碳农业既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理念,又符合我国特殊的生产条件。

1.2低碳农业是低成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在农业上的发展,其要求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农业生物质能源,既保证农作物高产稳产,又不会对气候变暖增添压力。发展低碳农业本身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的内容,是农业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4]。

1.3低碳农业符合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趋势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国际市场对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壁垒形成的倒逼机制,促使发展低碳农业,严格控制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环保指标,以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

2大荔县低碳农业发展现状

2.1农作物高产创建技术

县农技中心围绕项目建立主要作物万亩高产示范区,先后开展了小麦、棉花、花生等高产创建技术示范。在各示范区整合农技、土肥、植保等技术力量,按照统一良种、统一种植模式、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草鼠害防治、统一机械化收获的“五统一”要求,实施了规格化精量播种、平衡施肥、合理密植、节水喷灌、田间科学管理、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为带动全县作物丰收高产打下技术基础。

2.2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体系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主要在设施蔬菜上实施,秸秆在微生物菌种、净化剂等的作用下,定向转化成蔬菜作物生长所需的气肥、热量、抗病孢子、酶、有机和无机养料,进而实现作物高产、优质和有机生产。县农技中心在设施蔬菜示范园区开展了此项技术示范,取得了很好效果。这种有机栽培技术成本低、易操作、资源丰富、投入产出比大,环保效应显著。以秸秆代替化肥,以植物疫苗代替农药,密切结合农村实际,促进资源循环增值利用和多种生产要素有效转化,使生态改良、环境保护与农作物高产、优质、无公害生产相结合,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撑及开辟了新的途径。

2.3节肥节水技术

实施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尽量减少化肥施用,提倡化肥深施,推广缓释长效肥,提高化肥利用率。针对设施蔬菜产业开展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将灌溉系统与施肥系统相结合,根据蔬菜需水需肥规律,把施肥融于滴灌环节,提高科学施肥的技术含量,提高水肥利用率,节水节肥,是一项先进的节本增效实用技术,将成为助农增收的一项有效措施。

2.4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在加强农业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高监测预报水平的基础上,加快农作物病虫标准化防控进程。从提高生态控制能力入手,综合运用杀虫灯、色板及昆虫性信息素等“三诱”防治技术及防虫网阻隔等物理措施,增加生物防治比重,使用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等高效低毒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县农技中心近两年在省植保总站的项目支持下,在大荔县阿河建立设施蔬菜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开展了以黄板诱杀害虫技术、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技术、科学用药技术为主的绿色综合防治技术示范,取得了良好效果。县农技中心还在沙苑地区建立了千亩黄花菜芦笋地下害虫综合防治示范区,开展了以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物理措施为主的技术示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将进一步得到推广。

2.5加大推广农村沼气建设的力度

近年来,县农技中心以“一池三改”为主要内容,因地制宜地推广了“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逐步普及农村户用沼气,即把沼气建设与改厨、改厕、改圈结合起来,将生活垃圾、牲畜粪便、作物秸秆发酵成沼气,而沼液可以代替农药,沼渣可以代替化肥,既变废为宝,美化环境,又节省开支,增加收入,这就是典型的农业低碳化。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推广农村沼气建设的力度,以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为重点,加快建设养殖场沼气工程;在人畜分离、实行小区集中养殖的村庄,建设沼气集中供气工程。

3目前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3.1气候性自然灾害发生的频次增加由于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造成很大影响,最明显的是自然灾害发生的频次不断增加,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气候变暖后,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出现的范围扩大,异常气候出现的概率大大增加,尤其是极端天气现象增多,如大荔县近年春季低温冻害和夏季暴雨冰雹灾害明显增多,这些都造成农作物减产和品质降低,形成较大损失。

3.2生态环境恶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了威胁

农业环境污染严重,一方面由于工业的发展引起了土壤、水分的污染;另一方面由于滥用化肥、农药,使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下降,从而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

3.3社会环境条件弱化

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另外,农产品增长的空间日趋变小。农村人口基数过大与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条件不适应,加剧了人口数量与质量的矛盾,给资源环境造成压力,从而使农民收入降低,农业生产投入下降,农业科技滞后。

4低碳农业发展对策

4.1发展低碳农业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积极地提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形成结构合理的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大农业,使各业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把优势农产品集中连片,并按照自愿、有偿、依法的原则,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土地等要素向专业大户集中,集约化经营,多途径节水、节地、节约能源,适度规模经营,逐步扩大低碳农业试点,及时推广应用。

4.2发展低碳农业与创新机制相结合

发展农业产前产后的延伸产业,积极招商引资,扶持龙头企业,强化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种养加、农工贸相配套的农业产业化体系,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根据大荔县农产品丰富的县情,可以招商引资,引导和扶持企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对各类农产品加工后的副产品及有机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进行系列开发,深度加工,做大做强加工业,增加附加值,既节约资源,又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另外,要把发展低碳农业与创新投入机制相结合,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资的低碳农业发展机制。

4.3引导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目前农业生产的经营机制,从整体上讲,还是一种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小规模的农户和农场模式,这为规模化的低碳农业发展带来困难。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在传统农业的组织形态上进行改变,大力推进各种形式的农业专业合作,扩大现有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合作规模和合作内容,引导不同专业合作社围绕发展低碳农业进行经营合作,引导小规模的生态农户和农场,通过生态合作社扩大规模。

4.4发展低碳农业与生态农业建设相结合

可在果园建立“果、草、畜、沼、水”五位一体的循环工程,大田建立“粮(菜)、畜、沼、水”四位一体的循环工程,即农业生产与养殖业相结合,利用畜禽粪便建沼气,配套实施节水灌溉等节水技术。在果园可通过种草实现立体种植,既为畜禽提供饲料,又能保水保肥。这种模式以土地为基础,以沼气为纽带,形成以农带牧、以牧促沼、以沼促果、果牧配套发展和良性循环体系,可实现净化环境、减少病虫害、减少投资、增产增收增效等目的。近年生态观光园发展较快,可因地制宜,整合农业旅游资源,积极引导和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增加群体效益。

4.5推进相关技术培训

目前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低碳农业了解较少,要通过行之有效的相关技术培训,提高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特别是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及经营大户对发展低碳农业的认识,尤其是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和知识,使低碳农业真正良好地发展起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