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计划误区范文

商业计划误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计划误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业计划误区

第1篇:商业计划误区范文

上海远中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各种理疗器械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公司。多年来公司对健康产品的应用和服务积累了较完善的管理和服务经验。企业注册资金人民币500万元。上海远中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在上海有100多个加盟店,安置下岗失业人员500 多名。该公司鉴于广州有广阔的发展前

景,想在广州寻找合作伙伴,开设连锁加盟店。

二、加盟项目概况

据有关部门调查,老年人身体状况处于良好状态的只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5% ,广州地区目前需要健康服务关注的老年人群数量大约在100万人左右,老年健康服务的市场潜力很大。

高电位理疗仪的理疗作用机制是通过仪器输出高电压弱电流形成的高压静电场,调节肌体的酸碱比例,抑制人体内部的酸性化,使人体内部恢复正常的弱碱性;同时,高压静电场、远红外线和温灸三重功能的同时作用,能够有效地刺激和增强细胞活力,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和内分泌系统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使肌体得到综合的调理。

本人加盟店经营服务范围:PZ型高电位理疗仪产品的理疗和代销、租赁等健康服务。

三、加盟店的权益

(1)在广州,上海远中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将通过报纸,电视台、产品推介会,社区定向咨询宣传活动,提供配套推广产品宣传活动,为加盟店提供良好的项目实施环境。

(2)配合加盟店选择店铺,对加盟店店铺提出统一装潢的要求,统一命名。

(3)赠送血压计,体重秤,为加盟店增设免费测血压,称体重的便民服务,形成品牌效应。

社区健康服务加盟店日常开办费用为4150 元/月

其中:每月租金:

1 125 元

经营费用:

625 元/月

(包括通讯、水、电、杂费等)

人员工资:

2 400 元/月

(以 3 人每月 800 元计)

3 .平均每月利润

8 000 元左右

六、专家点评

(1)上海远中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有良好的经营形态,有全力为加盟店提供经营支持的措施。

(2)该项目在广州属新兴行业,健康关注人群是主要市场。

(3)该项目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4)该项目会有较稳定的客户。

(5)该项目须加大宣传力度。

(6)项目管理须建立良好的系统。

七、岗位描述

1.岗位描述店长1名(本人)

服务人员3名(人员视经营状况而调整)。

2.劳动技能及要求项目负责人

(店长)应具有相应的经营管理经验和有关的技术知识;服务人员应身体健康,工作负责,略懂基本理疗知识或护理知识

八、自身优势

(1)本人所学专业为医疗器械,有多年的行业工作经验。

(2)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经验和财务知识。

(3)通过创业培训,掌握了创业所需的技能和本领。

(4)社会关系广泛,善于交际。

(5)资金实力较强,开业所需费用没问题。

九、环境及地理优势

加盟店选址在五羊新城附近,原因如下:

(1)此地段是广州非常成熟的住宅区和商业区,据初步调查,此地段有大量离退休干部,且大多是政府机关的(如:军区等),对身体非常关注,消费能力较强,市场潜力很大。

(2)目前此地段还没有一家类似的店铺。

(3)该地段目前只有4 家老人健康中心,但规模较小,专业性不强,大多是老年人娱乐场所,真正关注老年人健康的项目很少。据初步调查,许多老年人对此并不满意,专业性强的健康服务更受欢迎。

十、市场营销策略

(1)充分发挥连锁加盟的优势。

(2)贴心服务,关注老人,尊重老人,是我们市场营销的基本策略。

(3)加大宣传力度。

(4)加强与老人的联系,争取更多的回头客。

(5)在此基础上,开办越来越多的连锁加盟店,形成规模经济。

十一、相关的法律法规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 ,明确连锁加盟的权利和义务。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熟悉维护消费者权益和本人的权益的有关条款。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应与所招聘的员工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并依法办理社会保险等。

(4)依法办理工商、税务登记。

十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l)此项目属于典型的"小本创业"的项目,起步比较容易。

(2)对于下岗失业人员创业上岗,最大的问题是风险问题,而连锁加盟项目的风险较小,因为有加盟公司的强有力和全方位的支持,适合于下岗失业人员运作。

(3)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从1998年开始,广州市开始步入老年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速度越来越快。建设"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社会,是时展的需要,专业性的老

第2篇:商业计划误区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 财务分析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民生银行

一、引言

商业银行的迅速发展对中国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以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为代表的领头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因此采用重点抽样的方法选取上述三家银行的财务报告进行调研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并且提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优缺点,加以对比和分析。

二、商业银行的基本理论

商业银行是指以盈利为目的,以经营存放款和办理转帐结算为主要业务,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能够接受以签发支票作为主要支付手段的活期存款,办理转帐结算业务并且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

三、商业银行发展概况

(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概况

我国的经济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金融中介机构在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商业银行又是金融机构重要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随着现今全球经济竞争日益加剧,我国的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以及挑战变得更加复杂。

(二)国外商业银行发展概况

1.美国商业银行发展概况。美国商业银行发展历时时间长,规模大,对市场和企业的操控能力强。美国主要商业银行有:花旗集团、摩根大通、贝尔斯登银行、美怡银行等

2.日本商业银行发展概况。日本目前正处于第三次兴盛发展期,商业银行的主导地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日本全国性的商业银行只有3个,剩下的都是地方性商业银行。大型商业银行主要有:三菱UFJ银行、瑞穗银行等。

四、针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调研分析

这篇文章中,我重点研究的是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农工建交所占比例最大,利润最高,但其银行报表缺乏研究价值,一直情况非常稳定,处在高水平盈利区间内,因此不选择国有股份制银行。

五、三大股份制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分析

(一)招商银行财务报表分析

招商银行成立于1987年4月8日,总行设在深圳,业务以中国市场为主。招商银行于2002年4月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A股股票代码600036。2006年9月22日,招商银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H股股份代号3968。

(二)基于资产负债表的总体情况分析

截至2015年12月31日,招商银行资产总额达54,749.78亿元,比2014年末增长15.71%。资产总额的增长主要是由于本集团贷款和垫款、应收款项类投资等增长。招商银行负债总额为51,132.20亿元,比2014年末增长15.77%,主要是客户存款、拆入资金及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应付债券等稳步增长。

1.基于利润表的损益分析。2015年,本集团实现税前利润750.79亿元,比2014年增长2.24%,实际所得税税率为22.72%,比2014年下降0.95个百分点。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即利息收入占到总量的67.9%

2.基于现金流量表的现金管理分析。贷款投放的行业结构也同样反应贷款质量以及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对不同行业的投放的比率往往体现出行业的周期性特征。从贷款投向来看,零售贷款的不良率还是要低于企业贷款,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不良率还是较低的,尽管数额上相对2009年略微有所增加。

(三)民生银行财务报表分析

1.基于资产负债表的总体情况分析。民生银行资产总额40,151.3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889.26亿元,增幅24.45%;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8,126.6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84.03亿元,增幅15.14%;吸收存款总额24,338.1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871.21亿元,增幅13.38%。

2.基于利润表的损益分析。民生银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5.46亿元,同比增加22.68亿元,增幅5.36%;实现营业收入1,354.69亿元,同比增加195.83亿元,增幅16.90%;净息差和净利差分别为2.59%、2.41%,同比分别提升0.10和0.11个百分点;基本每股收益1.31元,同比增加0.07元,增幅5.6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每股净资产7.03元,比上年末增加1.22元,增幅21.00%。

(四)兴业银行财务报表分析

1.基于资产负债表的总体情况分析。兴业银行资产总额52,988.80亿元,较期初增长20.25%。其中贷款较期初增加1,862.60亿元,增长11.69%;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较期初减少4,868.37|元,降幅68.30%;各类投资净额较期初增加12,385.04亿元,增长91.04%。

2.基于利润表的损益分析。兴业银行各项业务平稳健康发展,生息资产规模稳步增长;把握市场机会,灵活配置资产,提高生息资产收益率,净息差保持稳定;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保持增长;成本收入比保持在较低水平。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2.07亿元,同比增长6.51%。

六、我对三大商业银行发展的观点和看法

首先看三个银行的财务情况对比:

三家银行各有特色,民生贷款定价能力强,非息收入占比高,客户的粘性强,不足在于加强零售存款业务,提升资产配置水平,尤其是同业业务。招行资金成本低,资产配置能力强,不足在于如何提高贷款的定价能力。

七、商业银行发展状况评价

(一)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存在的问题

1.缺乏正确观念。我国的商业银行都把利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唯一目标。从现实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与实际的经营管理存在着很大差异,商业银行由于过度强调经济利益,使得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与实际的业务管理存在着脱节现象。

2.缺乏明确的目标。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它既具有一般企业的共性,又具有一般企业所不具备的特性,因此它的财务管理的目标也是与一般企业有区别的。具体来说,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包括利润、企业价值、企业文化等。

(二)解决商业银行问题的相应措施

1.转换商业银行的管理方式。要想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理念,将企业的目标与银行的特殊目私岷掀鹄础R簿褪撬担要把财务管理的理念从财务会计转换到管理会计。商业银行不仅要完成日常的核算和报告,还要加强各项资金管理的计划,对于银行的财务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监测。

2.明确阶段性的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商业银行开展各项活动的基础。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要想发展成为真正大型的国际性的大企业就必须要明确每个阶段的目标。

3.完善商业银行各项制度。我国的商业银行发展中首先要明确每一个内部机构的具体职能,以财务管理为主线,强调业务部门的结构的转变,努力形成一个结构紧密、职权明确的组织。使得财务管理的信息能够得到统一传达,保证管理的效果。

八、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趋势

(一)国际化趋势

国际化趋势的重点是引进外资和尽快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逐步建成具有或接近国际经营管理水平的现代化商业银行。

(二)经营方式科技化趋势

股份制银行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革,与传统的以内部管理为目的的设置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突出特点是强调营销理念,并按这一逻辑,根据客户对象设置业务部门,如公司金融部门、个人金融部门、国际业务部门等,体现了以营销为中心的企业文化。

(三)资本化趋势

股份制银行的资本金补充渠道目前只两个:一是增资扩股,其数量有限,且程序复杂,操作难度大;二是上市融资。借助资本市场,形成一个源源不断的正常的资本补充渠道。

(四)低成本趋势

各项操作的业务成本以及各方面的资金引入、资金周转等成本开始逐渐低廉化,商业银行的利润大幅度上升,促进银行资产的合理化和最大效率化运转。

参考文献

[1]游舒画.我国商业银行规模效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西南大学,2012.

[2]崔宏.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及其报告披露:问题与改进[J].金融论坛,2008,13(3):42-50.

[3]何思睿.商业银行的转变及其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2,(25):56-57.

第3篇:商业计划误区范文

关键词 创业营销 商业计划营销 潜力营销

21 世纪是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当今的市场竞争环境高度复杂动态化,充满着变化、复杂、混沌和矛盾。传统的营销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竞争。当今的企业必须另辟蹊径来提供具有市场价值的新产品和服务。创业营销可以说是营销针对不断升级的动态竞争所做出的理性反应,重点是要重新认识影响市场的关键要素,强调全新的市场资源和市场潜能组合。它要求企业在高速的信息流动过程中更快地感知竞争对手的行动并做出反应,以便在机会消失之前抓住和利用机会。创业营销整合了市场营销和创业管理两方面的要素,在市场导向的基础上更加强调机会驱动、理性冒险、持续创新、超前行动、资源整合以及顾客价值的创造,因此更具灵活性和环境适应性,能使企业更好地识别新的市场机会和调动资源来把握机会。

决定创业的成功与否的因素很多,企业家要创业,仅仅凭借着创业的激情和勇气是不够的,真正要取得成功,必须要学会处理好创业和营销的关系。要学会思考,学会沟通,不是所有的创业者都是马化腾,大多数创业者的资本是极其薄弱的。只有学会如何去思考,并且不断的思考,看准市场的发展方向,培养良好的嗅觉能力,捕捉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确立好创业的目标,并在创业过程中通过营销的手段,不断的为自己获取各种各样自身需要的资源,这样才能是比较成功的创业营销。

实际上, 即使在欧美这样的创业热土, 也只有少数企业能够顺利经过创业营销的4个阶段(创意营销阶段、商业计划营销阶段、产品潜力营销阶段和企业潜力营销阶段)而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创业营销的成功。除了环境因素之外, 重要原因在于创业营销存在着许多天然障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业营销的营销者往往是创业者, 他们虽然具有创业精神或掌握某种新技术、新产品, 但一般并不是营销专才,缺乏商业知识和专门训练, 在创业初期也没有专门的营销部门协助, 身兼数职, 难免会犯一些简单错误或陷入某种误区,如不善于沟通、固执己见、不愿意与人合作、重技术不重视市场等等。因此, 创业者需要克服障碍, 学会如何有效地沟通和营销。

(二)创业营销在不同阶段的目标顾客并不确定, 随时会发生变化, 因此增加了实际操作的难度。要吸引潜在的团队成员、风险资本和战略投资者的注意并不难, 因为他们也在寻找潜在的合作机会, 但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则很难。因为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和利益冲突(主要是股权分配)问题, 而且合作各方都有大量潜在的其他合作对象, 使表面上看起来容易的事实际上困难重重。

(三)创业营销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合作伙伴, 从而获取创新企业所必需的各种资源, 其成本是未来公司的股权、控制权或潜在的市场控制权。但评估创业企业的未来价值并不容易, 何况环境因素的变化又会随时影响到这种评估。这会大大影响决策效率, 从而影响到创业营销的效率。

(四)创业营销的各个阶段, 其目标和任务都不一样, 因此要在不同时期迅速调整营销策略。即使在同一个阶段, 针对不同的目标顾客(如拥有不同资源和合作目的的合作伙伴),营销策略也会大不一样。创业营销策略既需要高度的灵活性, 又需要内在的一致性, 因此难度很大。

(五)创业营销销售的是产品概念、商业计划或公司的未来, 而不是具体的产品, 而且企业在创业初期, 商业关系不多,还没建立起信用。要将这些既不确定又无信用担保的东西销售给专业的风险投资家, 难度是很大的。克服这种障碍的唯一办法, 是创业者自己也成为营销专家或雇佣专家为你工作。

(六)创业企业的内部资源有限, 而且生存能力较差, 外部环境的细微变化都可能决定企业的存亡。因此, 创业营销者要有很强的整合各种资源的能力, 要具有以很少的内部资源调动最大限度的外部资源的能力。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 成功的创业需要有效的创业营销,而成功的创业营销不仅需要更新的技术、更好的产品和商业计划, 还需要企业家具有首创精神和献身精神, 具有营销意识和营销技能。如果说创业者的事业心和创新精神是创业企业的发动机, 那么创业营销就是传动装置和车轮。只有通过创业营销, 创业企业才能更快地走上发展之路。所以说,创业者要创业必须懂的创业营销,并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并且在学习创业营销的基础上,掌握创业营销的精髓:思考、感觉和营销,才有可能在创业这一艰苦卓绝的事业中取得最终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郭国庆. 市场营销学通论[ M]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第4篇:商业计划误区范文

融资困境

究其原因,一般认为引起“麦克米伦缺口”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对等。对于债务资本而言,由于中小企业(包括创业企业)缺少必要的担保,其还本付息能力主要由将来的盈利状况和现金流状况来决定,而对于企业的这些情况,外部银行家远没有创业者及其团队了解得更清楚。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假如企业的发展状况不如人意,银行可能本利俱损,颗粒无收;即使企业发展良好,获利颇丰,与股权资本不同,提供债权资本的银行也只能按事先约定的利息收取回报。也就是说,债权资本可能付出的最大损失为全部贷款;而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仅为贷款额与利息(通常比1要小很多)的乘积,为了弥补这种潜在损益的不对等,银行要通过企业提供担保来增加自己的潜在收益,而无法提供担保的中小企业当然也就会被排除在外。当然,银行也可以通过提高利息来增加自己的潜在收益,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那些确信成功可能性较大的创业者会通过其他途径寻找低成本的资金,相反高息下仍来贷款的则是那些失败可能性最大的劣质企业,从而使银行将面临更大的风险,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信息不对称下的逆向选择。

与债权资本相比, 从报酬机制上看,股权资本协调了资金提供者和创业者之间的利益,不存在激励不对等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们之间的主要问题是信息不对称。如果资金提供者能够通过特殊的制度安排慧眼识英雄――挑选出好的项目,那么股权资本可以部分地解决“麦克米伦缺口”的问题。

融资体系

对于创业企业而言,在整个融资过程中始终要考虑的问题有三个,即何时需要多少资金?从何处筹措资金?以何种条件融资?

关于资金的需求预测,一般是以企业的销售额为基准,再加上其它一些假设条件,通过现金流预测计算而得。比如假设创业企业在某一年的销售额为S,在以后的5年中按a%的速度增加,税前利润为销售额的b%,净固定资本投资为销售额的c%,运营资本为销售额的d%,根据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出每一年的现金流量,当现金流量为正时表示企业不需要外部融资,为负时表示企业需要外部融资及其具体金额(实际上企业还要有一个现金的最低持有额),计算现金流所需的数据全部来源于商业计划书。值得一提的是,在预测企业的销售额时,通常有三种方法,即整体市场规模乘以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法、企业的生产能力法、同类企业类比法,其它百分比的取值则多要参考本行业的平均值和企业的个别情况而定。为了获得相对准确的数值,一般要求创业者有丰富的从业经验或者得到行业资深人士的帮助。

针对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所对应的风险也不相同,因此获得资金的渠道也有所差异。创业融资体系是指由向创业企业提供创业资金的金融中介机构或个人组成的有机整体,通常包括3 F(Founders、Family、Friends)、有关政府机构、天使投资者、创业投资企业、战略投资者、银行和股票发行市场等(请参见图1)。构成这个系统的不同主体根据创业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从创业到公开上市)的风险程度,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投资阶段和投资手法,并在必要时向创业企业进行管理输出,以帮助其迅速成长。其中,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者是创业融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业投资企业,指向处于创建或重建过程中的成长性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以期所投资企业发育成熟或相对成熟后主要通过股权转让获得资本增值收益的企业组织。创业投资企业对创业企业进行投资时,同样面临着缺少担保、没有正的现金流和缺少行业标准等问题, 但是由于它们有一套独特的投资手法, 所以可以解决或缓解上述问题带来的风险, 完成对创业企业的投资。

创业投资

企业在投资以前,首先要通过与创业者团队的面谈、研究商业计划书、实地走访和向第三者咨询等方式对创业企业进行全面的审查。审点包括创业团队是否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产品是否有创新性、市场是否足够大。由于创业投资家通常是成功的创业者或有着丰富行业经验和管理经验的专业投资者,他们有能力通过上述手段对创业企业的质量进行判断,选出最具投资价值的创业企业。

在决定对创业企业进行投资后,创业投资企业还要通过选择投资工具、股权安排和特约条款等方式协调与被投资企业的利益,最大限度地减少“委托-”成本。如果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这就涉及到了融资成本问题。创业企业的融资成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即资本成本和对企业的控制权问题。资本成本与企业的价值评估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同样是100万元的投资,在换取企业的20%和30%股权时的成本是不一致的,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显然后者的融资成本更大些;对企业的控制权通常是通过合同中的特约条款来体现,这些条款明确规定被投资企业的哪些行为必须要获得投资者同意,比如后续投资、反稀释条件等等。至于投资工具,创业投资企业通常会选择有特别投票权的普通股、可转换优先股、可转换债券或附加认股权债券的方式进行投资,通过这些特殊的投资工具,创业投资企业可以实现:在重大问题上享有一票否决权;当创业企业没能达到预期目标时,可以优先于创业团队(普通股的持有者)获得财产分配权;当创业企业取得成功时,可以与创业团队一起分享收益。

股权安排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确保创业者团队持有一定数量的股份,满足其控制企业的需求,促使其与企业荣辱与共;其二是对创业团队的期权安排,主要是赋予团队成员在达到一定的经营目标后,可以获得以事先约定的较低价格购买企业增值后的股票甚至无偿增持股份的权利。由于期权安排使创业团队的利益与被投资企业的价值增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创业团队的利益与创业投资企业的利益联系起来,减少了成本。特约条款是为约束创业团队的某些行为而制定的,包括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到:董事会席位及表决权的分配;有关追加投资及反摊薄条款;管理层雇用条款;有关回收投资的条款,等等。

融资误区

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学者们总结了创业企业在融资中的三个常见误区。第一个是假设中的数据取值过于乐观,缺少依据。因为大多数的创业投资机构希望投资的目标企业有望在未来的几年内成为具有一定市场规模的行业三

甲,因此为了满足这个条件,一些创业者人为地夸大企业的销售能力,比如计划通过跨地区经营或多元化等方法增加收入,但实际上,在这些成长战略的背后却很少有必要的支撑条件――竞争优势:无论是来源于规模经济下的成本优势、还是基于技术创新的差异化。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完美的财务预测都等于是空中楼阁,根本经不起投资家的推敲,因此也很难获得他们的资金。针对这个问题,创业者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静下心来,重新思考自己的商业模式、考虑如何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你应该感谢拒绝给你投资的人,因为他们使你冷静下来,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第二个常见误区是在融资时只接触一个外部投资者,“从一而终”。由于缺少信息和接触渠道,创业者始终与一个投资者讨价还价,结果耽误了大量的宝贵时间,最后往往是不了了之,或是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下接受投资。只与一个投资者接触的弊端有时是致命的:由于缺少比较对象和融资经验,创业者往往没有足够的知识去判断投资者提出的条件是否合理。而另一方面,投资者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投资案件,他们则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首先提出苛刻的条件,等着创业者的讨价还价。结果在双方的拉锯战中(有时投资者可能故意拖延时间),创业者手中的现金越来越少,最后为了避免现金流断裂,不得已接受极其不利的投资条件。针对这种现象,创业者必须及早规划,从1年前就开始做融资准备;同时与多个投资者接触,从谈判中判断自己企业的价值等,决定可接受的投资条件;将实际的融资额度超过预测的一定比例(比如25%~50%),以应对本次融资后意外事件的发生。

第5篇:商业计划误区范文

[中图分类号] G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7) 03-0016-03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raining Mode of“Training,Field Work and Entrepreneurship”Trin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en Shaozhi Li Wenli

(Jilin Engineering Technical Teachers College, Changchun,130052)

[Abstract] Faced the following problems, such as the false concep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e lack of systemic the limi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source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ntent, the lack of reasonable design and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the limit of entre preneurship education resources Based on college training rooms, in ord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with“double type”, qualification will be incorporated into college talents training target system,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actice and field work as a“trinity”will to be designed. Completing the course training, operating the project field work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to develop the students’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entrepreneurship, effectively combine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ability better.

[Key word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diting and publication Training mode

创业教育受到教育界普遍性重视[1],它不仅能够缓解当前就业压力,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业思维、创业素质与能力。专门的创业基地或者企业无疑是理想的实训场所,但大部分高校校内实训室主要承载专业课的实践教学功能,存在校外创业基地少、基地可容纳学生数量有限等问题,创业教育场地有限、创业教育不系统问题比较明显,有限的创业实训教育资源严重制约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本文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及创业能力,以高校内部实训室为依托,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资源,通盘整合专业知识及创业知识,构建以实训室为依托的高校“实训+顶岗实习+创业”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实训模式。

1 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存在的误区及不足

1.1 观念误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才需要加强创业教育

部分高校将创业教育看作解决就业压力的暂时性措施。这种短视的^点和行为,必然导致创业教育流于形式。创业教育不仅仅能够缓解学生就业压力,还能通过实训贯彻能力本位的思想,将创业素质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独立意识、风险意识以及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的能力[2]。

1.2 创业教育实训内容缺乏系统性,教学方法缺乏合理设计和创新

高校创业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比较突出,创业教学实训内容沿袭过去“舶来品”做法,没有结合中国市场条件和发展要求进行本土化改造,没有将创业实训课程与专业课程统一到以培养学生素质能力提高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创业训练模块与专业知识完全割裂。高校创业教育实训方法没能结合创业发展不同阶段特点采用科学规范的方法进行设计和创新,创业实训教学方法显得陈旧单一。

1.3 创业教育实训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实践训练需要

高校创业实训一般在创业基地,或者在实训室内通过创业软件进行模拟训练,学生多,创业基地资源有限,训练科目单一,训练强度、频次明显不够,训练系统性不强;创业软件更新滞后,软件中设定情景与真实市场情况差异较大,对学生创业指导性不强。创业指导教师缺乏市场实战经验,“学院派”教师居多。

2 构建 “实训+顶岗实习+创业”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实训模式

2.1 培养目标

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将创业教育实训与专业教学实践有效融合,培养具备岗位适应能力及创业能力的“双能型”学生。以编辑出版学专业为例,通过构建 “实训+顶岗实习+创业”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实训模式,培养能够适应新媒体、新技术发展和信息时代大众文化传播多元化的趋势,具有分析和解决新媒体时代出版运营和管理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和能力,能在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新媒体制作与传播等文化创意产业及相关行业从事内容编创与制作、跨媒体出版运营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2 构建原则

第一,目标导向原则。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结合创业理论的学习及实训,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基本素质和能力。第二,专业知识与创业知识相融合原则。创业教育实训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依靠几门创业课程或几次创业培训,它需要学生将专业知识在实习实训、顶岗实习中转化为岗位能力,将专业知识及创业知识有效融合,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第三,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原则。在教学资源有限前提下,整合各专业教师团队、课程、实训基地等,以校内实训室为依托,以培养“双能型”学生为目标,完成专业课实训、经营性项目中的顶岗实习以及创业实训“三位一体”的教育实训工作。

2.3 构建思路

如图1所示,按照专业知识与创业知识有效融合的原则,首先对原有按照专业需求设置的教学内容以创业需求为导向进行模块化整合,不同专业可以划分为若干个不同模块。编辑出版专业按照专业知识掌握和专业能力提高为目标设置课程,一般包括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实践课等内容;创业方面的课程很少,多半以培训形式或企业行业专家讲座的形式设置。为了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岗位能力及创业能力,按照创业需求及创业流程倒推设置课程模块,将原有的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划分为媒体策划与编辑模块、媒体技术及媒体应用模块、出版社管理与运营模块。从创业训练视角看,媒体策划与编辑模块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必备专业知识外,重点培养学生依据市场需求,找寻创业项目,即在市场中找到痛点问题及创业机会。这一模块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发现并识别市场机会的能力。媒体技术及媒体应用模块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通过运用编辑出版媒介技术,针对目标受众(或潜在消费者),开发出产品(出版物),根据目标受众的需求,适当扩大产品线、扩展产品宽度,塑造出版物的品牌形象。这一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开发适销对路产品的能力。出版社管理与运营模块是以出版发行单位为研究对象,对其组织管理及运营进行研究,主要培养学生对编辑出版机构的管理能力及对出版物的精准营销能力。

其次,对模块化的课程群按照工作流程将专业知识进行任务化分解,按照工作系统化原则,分为不同的情景,在不同情景中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创业知识安排及课程设置。编辑出版专业按照媒介不同可以分为纸媒图书出版情景、电子媒介图书出版情景等;按照编辑出版主体不同可以划分为大众传播编辑出版情景、自媒体编辑出版情景等。

最后,以学校的实训室为依托,按照创业情景或创业项目,先是对创业项目中的关键点进行强化训练。当学生对创业全局总体掌控后,在学校给予一定资金支持下,在实训室内成立模拟性质的经营性组织,聘请学生参与经营及顶岗实习。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下,对学生进行创业训练,做到在实训中实战、在实战中实训,在实战中积累创业经验、提高创业能力,在实训中解决经营中的问题,在专业知识学习中完成创业准备、创业开发及创业实训的创业教育训练全过程,构建出专业课实训、顶岗实习和创业教育实训“三位一体”教育实训模式。

2.4 运作流程

将专业课实训、学生实习及创业教育有机地融合到一套训练计划体系中,依托校内实训室,以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及创业能力为目标,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创业实训教育模式。以编辑出版专业为例,该模式的运作方式如下。

2.4.1 制定全整合式实训计划

以培养“双能型”学生目标为指引,将核心专业课、对创业指导性强的专业课、创业理论课中需要训练的内容整合到一套实训计划内,核心工作是教学内容的整合以及与训练科目的融合。编辑出版专业按照专业知识、创业内容将创业实训内容整合为媒体策划与编辑模块、媒体技术及媒体应用模块、出版社管理与运营模块及相关实训项目,并制定综合性实训教学计划。

2.4.2 以实训室为依托的实践过程

首先,定项目,组团队。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时,依据市场需求,在学生学习中不断论证将要在实训室经营的项目,然后根据项目需要组织团队。指导教师、聘请行业专家对各个团队制定的项目商业计划书进行审核并帮助学生完善。

其次,单点强化,准备实战。结合商业计划书中的关键点及实战经营中的薄弱环节,在实训室中进行单科目强化训练。如以团队为单位,成立印务工作室,引进设备,再现印务工作真实场景。单点训练科目包括出版物市场调查、出版物设计制作、校对、出版物营销等,以强化技能,应对市场需求。

第三,专家指导,市场化经营。在实训室内,限定时间,分组进行,面对市场进行实战经营。经营时,学校根据项目前期准备情况,经过专家审核,给予一定贷款支持。团队需要完成组织人员、构建组织框架、明确责权,进一步确定销售及服务的产品内容、寻找采购渠道、制定营销策略等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由校内外老师组建指导团队,全程跟踪指导。如成立数字出版工作室,引进技术软件及相关项目。在市场化经营中,若发现问题要及时与指导团队进行商议,并调整经营思路及解决办法。

最后,考核业绩,接受指导。按照协议,在实训室结束经营后,经营团队需要返还学校贷款。团队对经营过程及账目进行整理,以答辩形式向指导团队汇报经营成果,并要求每位成员结合专业知识、创业知识及经营实践情况进行总结并将实训报告上交到学院。指导团队审核成绩,并对创业全程出现的问题给予反馈、指导。

3 “实训+顶岗实习+创业”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实训实施保障

制度保障。在学校人才培养战略理念指导下,学校在做顶层设计时,应给予分院在资源调配、校企合作、人员安排等方面的自,把专业实训、创业教育实训和顶岗实习作为“三位一体”来考虑设计[3]。学校针对创业实训搭建平台,出台扶持制度及评价体系,从制度层面上保障创业实训模式的实施,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积极性,高质量完成创新实训教育工作。

师资保障。创新教育要求指导教师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需要由行业专家、企业管理者、政府职能人员等组成的专家指导团队形成稳定的兼职师资力量。校内专职教师的实践性要通过去企业挂职锻炼、接受培训、去企业顶岗工作等方式得到提升。

组织保障。分院成立专门部门,分管“实训+顶岗实习+创业”三位一体创业教育的组织管理工作。实训室建设工作要规范化、制度化,尤其是保证实训室运行的资金要落到实处,建立稳定的融资渠道。实训室的设备作为保障实训效果的重要条件,要保证其先进性、实用性。

注 释

第6篇:商业计划误区范文

许多创业者朋友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路艰辛“刷怪”,凑齐了团队搞出了产品,终于把首次融资提上日程。可是,当自己热情洋溢地写出一份商业计划书(BP),然后把BP通过邮件发往从网上扒来的一堆投资机构邮箱后,却大多数杳无音信,石沉大海。

不是投资人傲慢,这背后的事实是,你的BP邮件或许只被投资人一扫而过,并没有被真正阅读。

对于大部分投资机构而言,官方的BP接收邮箱每天都会被上百封BP邮件塞满。为了不错过好项目,投资经理会打开每一封BP邮件,但是邮箱中的大多数邮件都不会被打开来仔细阅读――毕竟一眼看上去好项目太少了。

因此,如果一个创业者还没有和投资人建立个人直接联系渠道,不得不通过投资机构的官方BP邮箱来建立接触点。那么,从BP邮件海洋中通过自己的用心以及真诚,来获取投资经理的有限注意力是非常必要的。

同样,对于投资机构而言,速度和效率也是很重要的。作为每天和创业者亲密接触的投资经理,当然也希望能在收到BP后第一时间给创业者以反馈。

也许几个简单实用的小改变,就可以大幅降低创业的BP邮件被“忽视”的概率。

BP哪能群发

在平常筛选项目的过程中,时不时会遇到一些创业者的BP邮件,在抄送列表中大摇大摆地“明送”十几家投资机构,俨然上级机关发文指导。这样的邮件,特别容易被投资人直接扔进垃圾箱。

向投资机构投递BP,其实就是一次简单的商务沟通。是否有基本的商务沟通能力,表现出足够的诚意,往往是投资人进行快速筛选的一个评判标准。胡乱群发,正是商务沟通之大忌。

我的建议是,创业者想获得多家投资机构注意,一个BP投递多家机构没问题,但尽量别用一封邮件明文群发。如果硬要群发,也要在邮件里表现出“专一”的真诚――就像两个人面谈,看着对方的眼睛、一对一地交流,才是最好的。

还有一些邮件的低级错误,比如字体不统一,文字颜色不统一,五颜六色,乱用标题等,都是欠缺基本商业沟通能力的体现。

聊正事呢,别扯情怀

经常会在邮件中看到类似这样的一大段内容,“您好,我是一名大四学生。我从小就特别喜欢XXX,我有一个梦想……”“尊敬的投资人,本人是连续多年的创业老兵,现因资金匮乏,恳请……一定会坚持走下去”“……非常自信我们的商业模式,期待与贵司一同创造奇迹!”……

这些感性内容,往往只会降低沟通效率,甚至给投资人的印象大大减分。

从过往的一些媒体报道中,我们看到过很多创业故事,草根逆袭,成了独角兽企业;看到一些创业者谈到情怀和理想,困难和坚持。这些故事的背后,创业成功的关键是他们在坚持商业的本质,扩大规模,盈利,每一个投资绕不过商业本质。

所以,对于所收到的BP,我会更多地关注它的商业逻辑和可行性,来决定是否投资。如果你有情怀,有决心,有诚意,有激情,很好,但不要在BP邮件里写这些来感动我。

一封BP邮件不必承载这些东西,情怀不但不能加分,反而会减分,显得创业者不够专业和成熟。

让商业的归商业,情怀的我们见面再聊。

亮出你的背景和团队

我们常说,早期投资,就是投人。

创业项目初期没有数据,能呈现在投资人面前的,团队(主要是创始人)是最重要的资产。一些创业者朋友或许无意,或许是觉得自己背景经历不够亮眼,在BP邮件中习惯对自己和团队一笔带过地简写,甚至忽略不写。殊不知,这样反而更可能被投资人直接筛掉。

我的建议是,创业者在邮件正文中就大大方方地把团队的背景和经验写清楚,并尽量发掘一些价值标签来展现。

诚然,太草根的队伍的确不容易获得投资人青睐。但是,经验和背景写得越清楚,信息展现得越充分,就越能消除投资人心中的未知,反而有助于投资人主动寻找团队和项目的契合度,增加约见的可能性。

不要自造生僻概念

“一句话讲清楚你的项目”,这条是老生常谈的常识了。但是,许多创业者朋友似乎走入了另一个误区,就是把各种概念盲目套用在自己的项目上,例如“跨境垂直的自媒体电商社群”“定位于发泄情绪的健康社交O2O”“东北校园切入的互联网驾校教育平台”……对我来说,每一次尝试理解这些可能都是一次酸爽的思维旅行。

投资人的确喜欢概念,喜欢把项目装进一些熟悉的模式去理解。但是,这种概念化思维的目的是为了简明直观,以便迅速判断方向和估值,概念不代表创造价值,胡乱套用只会适得其反。

如果你实在拿不准从哪个角度包装你的项目,那就用最容易懂的那个吧,至少投资人不会看晕。在投资人看明白后,或许还能换个角度帮你找准价值。

事先了解“金主”

最后这点其实是最重要的。每一个专业投资机构,在网上都会有许多公开信息,介绍其关注的领域、团队、趋势判断、投资偏好等。投资人也会时不时地在各种媒体发表一些观点文章来增加影响。

如果你是一个有心的创业者,就一定可以从这些信息中,找到能和你项目联系起来的线索,进而顺藤摸瓜地去触达相应的投资人。双方的关注点契合度更高,达成投资的概率也会高一些。

“近日在某某网站上看到您的文章《XXXX》,我们的项目也是……”当作为作者的投资人看到类似这样的邮件开头时,会感知到一种被关注或创业者细节上的用心,能感受到你的真诚,更可能产生交流。

第7篇:商业计划误区范文

关键词:广告教育 课堂教学 教学技巧

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09年3月,国内广告从业人员数量达到了85.65万人,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同期增长了12.41%。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真正科班出身的广告从业者所占的比例不足2%,从这个角度来看,专业广告人才的教育培养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但现实中的矛盾是,广告业界人士对于院校广告教育存在比较大的负面认识,认为其难以培养出适合广告公司的专业人才。

这种“供需双方”认识上的错位,其中的原因虽然错综复杂,但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院校广告教育在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打磨方面,确实存在比较大的改善空间,核心是如何在广告素养的培养和实践技能的锻造之间找到平衡点,满足广告行业短期和长期发展的人才需求。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是联系二者的关键点,是培养上述能力的策源地和磨刀石,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在一定意义上有助于增强广告业界对科班广告人的信心。进而获得对院校广告教育更大的支持。

笔者认为,目前的广告课堂教学存在四个方面误区:首先是理论和实践的比例控制失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众所周知,广告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真正的广告理论实际上比较匮乏,经典广告理论寥寥可数,大多具有很强的时代隔阂,是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积淀,理论讲授的比例过大,而且不能够现场将理论联系实际的话,实际上容易导致课堂的枯燥乏味。其次是案例陈旧,缺乏时代新鲜感。案例教学是体现广告实践性学科的重要方式,在实践运用中,往往能够得到同学们的积极回应。但大多数的广告教材,其引用的案例具有明显的滞后性。针对实际问题的指导价值有限,而且本身缺乏足够深度的客观而具体的分析,很大程度上并不适合教师的课堂教学,难以让学生产生足够的课堂学习动力,从根本上丧失案例教学的优势。再次是单向的信息传递,缺乏学生的互动参与。最终的教学效果难以保障。虽然我们说大学课堂更是一个讲坛,鼓励学生上台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受制于教师本身的掌控能力,许多情况下,这种鼓励双向教学的局面并未打开,具体表现为课堂气氛缺乏活跃度,学生的课堂思维与课堂教学明显脱节,学生对于教师的提问反应冷淡,缺乏参与和表达的欲望。最后,教师缺乏课堂演绎能力,教师鲜明的个性风格没有充分展示,从而难以充分调动课堂气氛,保持学生持续高涨的学习热情。

总而言之,破解目前课堂教学的种种弊端。必须从提升广告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技巧人手。在正式探讨之前,笔者认为必须厘清广告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进而提炼出广告课堂教学的任务和使命。

广告课堂教学的本质――商业思维的训练

什么是商业思维?准确地说应该是广告的商业思维,是建立在市场目标制定与达成、推广预算分配使用、投入产出计算和效果评价基础上的广告学习观点,也是最贴近广告公司运营的广告训练模式。对于广告教学而言。同样也是能够串联起所有广告教学内容的一条“最具实践价值”的主线。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强调一个观点:“我把你们当做商人来培养,你们要锻炼的是生意思维。而不是单纯的广告理论灌输,更不仅仅是广告技巧训练。”的确如此,这种广告教学的指导思想实际上根植于广告公司运营角度的思维方式,最有利于接轨广告实践的教学指导思想。因此笔者认为广告教学的本质,在一定意义上就是针对学生们的商业思维训练。

那么商业思维的训练具体包括哪些要素呢?结合我们将要阐述的课堂驾驭技巧,简单概括如下:

1.战略高度上明晰广告与企业营销的关系,广告必须是能够帮助企业完成营销目标的有效手段,这是广告的终极使命。

2.广告是借用一定艺术手段的商业行为,必须考虑的是投入与产出的效果评判,系统的广告行为必须是衡量效果的。

3.广告具有商业计划书般的严谨论证过程,逻辑性和说服性是核心要求,尤其是对广告客户的劝服性,是广告生意达成的第一步,其次才是对消费者的劝服。

广告课堂教学的核心――现场教学的驾驭技巧

以上总结的三点有关广告教育的商业思维。需要借助课堂教学这一“核心平台”达到。具体而言,有三个关键词:提炼与目标、逻辑与论证、充分表达的欲望,下面我们分别展开论述。

提炼与目标。提炼能力,面对广告项目错综复杂的背景,以及客户庞杂的营销战略策略,抽丝剥茧,找到应当抓住的问题核心,这就需要从学生阶段培养出色的提炼分析能力,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透视问题的本质,从而真正从广告专业实践的角度,培养学生们分析问题的高度和深度,这正是应当贯穿广告课堂教学的日常能力培养。在具体实现手段方面,基于鲜活案例材料的课堂讨论是必由之路,结合真实案例,激发和调动积极性的同时,锻造学生们提炼材料的能力。

目标能力,能够站在达成目标的角度思考问题。即目标导向,这是商业思维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当然前面提到的提炼能力,也包括了对于目标的提炼。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往往是舍本逐末的广告表现技巧,而忽略了某次广告运作所要达成的目标,广告的策略思考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升。基于对提炼和目标能力的培训,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核心价值,同时借助灵活互动的教学手段,能够很好地激发和调动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逻辑与论证。广告教育是一种非常重视逻辑和论证的技能训练,不仅是说服广告客户批准实施广告策划。还包括对于目标消费者的有效劝服。均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层层论证。才能够获得预期的广告实施效果。就课堂教学训练而言,需要结合实际案例,给出有待解决的核心问题,调动学生现场进行逻辑分析,寻找出系统的解决思路。同时通过学生们的现场讲解,训练和考证其论证素养。

逻辑和论证的思维训练应当贯穿到所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当中,尤其是广告策划和广告创意,提升学生的课堂收获感和成就感。

充分袁达的欲望。应当看到绝大多数的广告专业学生,都是一群极具思维活力和创意表达的群体,只要给予适当的刺激,就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激发他们充分的表达欲望。

表达能力包括了两项基本训练: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主要采用设置“随堂作业”的方式,通过小题目的书面测验,调动学生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同时书面方式更有助于学生们比较逻辑性地组织自己的想法。此外。随堂作业的方式可以尽量避免“课下作业”复制粘贴的作业方法,锻炼其真正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这种“随堂作业”非常考验教师的提炼问题的能力,要让问题激发学生们积极参与的主动性。

以上随堂写作能力的培训,如果能够结合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运用,则更容易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方面,笔者曾经进行过非常有益的尝试――分组布置书面或讨论作业,最终作业的评判是每个小组一起上台。现场模拟广告提案,回答教师和其他同学的现场提问。另外,要求小组的每个人都要在上台演讲中不仅相互配合,而且都要有所表现,提供每一位学生的实际锻炼机会。这种课堂教学方法曾经让每一届毕业生们。踏上工作岗位之后,念念不忘,受益颇深。

以上三点课堂教学驾驭的探讨。从广告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出发,需求引领方法,结合教学的各个知识点,重点培养学生们的课堂参与能力,真正将课堂教学变成良性互动、气氛活跃的广告大课堂。

提升课堂教学技巧的素质要求

方法的提出不一定能够圆满地解决问题,关键是方法实施者本身的素质,以及执行力度。因此,针对课堂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素质要求就显得格外重要。具体可以总结如下:

首先,要有扎实而丰富的广告基础知识,尤其是新鲜知识的获取能力,增强课堂驾驭能力的自信心。其次是要具备来自广告实践的思维能力和强大的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培养广告素养的同时,加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有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学生们各种意见,甚至批评,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豁达的心态,勇于自我改进和提升。更要具备现场灵活的反应能力,具备主持人般的敏锐反应,同时具备出色的现场点评能力,能够与同学们展开轻松有趣的即时互动。

第8篇:商业计划误区范文

关键词:自贸区

中国一东盟FTA FTA利用率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20世纪90年代以前,除个别年份外,全世界每年新增的FTA数量基本都在五个以下,一些年份甚至没有增长;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FTA缔结速度大幅提高,每年新增的FTA基本都在十五个左右。截至2010年1月在已通知GATT/WTO的462件区域贸易安排中,归于GATT24条款项下345件,授权条款31件,GATS第5条款项下的有86件,其中271件已实施。从2005年开始,各类FTA成员间的贸易已占全球贸易的50%左右,FTA已经成为多边贸易机制WTO的重要补充形式,其重要性已经引起各国政府的注意。

中国的FTA起步较晚,于2001年参与了第一个区域贸易安排――《曼谷协定》(现更名为《亚太贸易协定》)。2004年11月,中国与东盟十国签署《货物贸易协议》标志着中国加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目前,中国已经签署了九个ErA,正在与冰岛、挪威等六个国家或地区进行FTA谈判,正在与印度、韩国进行官方可行性研究,并与韩国、日本、印度等多个国家进行民间FTA可行性研究,如中日韩FTA、东盟+3FTA(EAFTA)、东亚峰会框架(CEPEA)等。

FTA被视为促进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2010年1月1日中国一东盟FTA全面启动,中国与东盟之间90%的贸易产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对于已经签署生效FTA,特别是中国一东盟FTA来说。考察其实施效果如何对我国未来FTA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不仅能够了解FTA影响效应和企业界的呼声,而且有助于克服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更是改善长期以来我国管理体制中轻视、忽视后期评估与监管的重要举措。为准确掌握中国一东盟FTA的实施效果的最新情况,2009年底,商务部国际司组织实施了本次问卷调查。

二、被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

基于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前期研究,调研企业的选取主要依据以下五个因素:一是规模――包括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二是所有制结构――包括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三是进出口――产品主要进出口市场;四是业务方向――行业、产业分布;五是所在地――企业经营场所的地理位置。调查问卷覆盖中国湖北、广西、云南、广东、江苏、重庆六个省或直辖市,获得多家企业反馈,形成436份有效样本,其中湖北46家、广西104家、云南31家、广东106家、江苏109家以及重庆40家。

(一)企业的业务方向、产权属性、规模

436家企业按业务方向可以划分为六类,即电子产品及零部件、纺织服装、汽车和零部件、机械、农产品以及其他部门,所占比例分别为22.9%、23.9%、13.5%、24.5%、14.0%、42.0%。

从所有制结构来看,100%内资的企业占77.5%,其中,国有企业占11.2%,非国有企业占52.8%;外商独资企业占9.6%;中外合资企业占12.8%。

按职工数量来划分,大型企业(>500人)占所有调研企业的26.1%,中型企业(100-500人)占34.4%,小型企业(

(二)企业进出口产品构成和贸易方向

1.企业的进出口产品构成

调研企业的进口产品结构中:四大类产品占70%左右:原材料(15.8%)、电子产品及零部件(12.2%)、机械(9.2%)、农产品(8.0%)、纺织品和服装(7.3%)、汽车和零部件(3.2%)、其他(13.5%)、未说明(30.7%)

调研企业的出口产品结构中:四大类产品占90%以上:机械(15.1%)、电子产品及零部件(14.4%)、纺织品和服装(17.7%)、汽车和零部件(7.3%)、农产品(8.7%)、其他(307%)、未说明(6.O%)。

2.企业的贸易方向

调研企业的主要进口市场中,面向日本或其他亚洲地区最高,占22.0%、面向欧盟进口的企业比例占26.3%、日本及其他亚洲地区占22.0%、从东盟进口的企业占14.7%,北美占11.9%、其他14.0%、未说明21.1%。

调研企业的主要出口市场中,面向欧盟出口的企业比例最高,占30,0%,面向日本或其他亚洲地区占27,5%,东盟出口的企业占26.8%,北美占21.3%,其他24.1%。总之,欧美市场仍然占据了半壁江山。一个值得关注的情况是,问卷调查发现,虽然部分企业主要市场不在东盟,但是东盟在这些企业的产品次要出口市场中均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中国一东盟FTA的签订早于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自由贸易协定,因而对企业的影响更大,其效果更明显。

三、企业利用FTA的总体情况及未利用的原因

中国――东盟FTA相关货物贸易协议已经实施多年,特别是2010年1月1日开始,90%的商品将实现零关税,对于从事中国一东盟双边贸易的企业而言,无疑是一重大利好事件。但是问卷调查发现,虽然企业对FTA的认知水平和利用水平较2008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总体水平仍然不高。

(一)企业对ETA优惠措施的了解程度

从调查结果来看,只有半数企业了解关于FTA相关优惠措施。其中,企业最熟悉的是进出口税则中的优惠税率,达到59.9%,这是因为企业可以轻易检索到的相关信息;58.9%的企业了解税率调整公告,这说明大部分企业是能够及时了解税率的变动情况;56.0%的企业了解原产地规则或者申领手续,实际上,申领原产地证书是企业利用FTA的必要条件,这意味着44.0%的企业将因为不了解原产地规则或者申领手续而无法通过利用ErA获益。

(二)企业利用FTA的总体情况

图2和图3显示了企业对已签订的FTA的进口利用情况。中国一东盟FTA已经被企业较好地利用,已经利用和计划利用的企业比例分别达到16.3%和19.0%;利用中国内地-香港

CEPA的企业比例也较高,已经利用和计划利用的企业比例分别为16.3%和20.0%;其他的FTA,无论是实际利用率还是计划利用率,均低于10%。

至于企业对已签订的FTA的出口利用情况,其中,中国东盟FTA是企业出口利用率(下文简称FTA利用率,本文重点讨论出口利用率问题,所谓FTA利用率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指FTA缔约一方的出口商利用该FTA规定的优惠税率所涉及的商品出口额占当年对该贸易伙伴的出口总额的比例,该比例称为FTA出口特惠利用率。另一种FTA利用率,即FTA出口覆盖率,是指利用了FTA优惠的出口企业数占所有拥有相同目标市场的出口企业总数的比例)最高的自由贸易安排,已经利用和计划利用的企业比例分别达到35.6%和34.6%;相对于其他FTA,利用中国内地一香港CEPA的企业比例较高,已经利用和计划利用的企业比例分别为24.8%和27.1%;其次是中国一智利ETA,19.7%的企业已经利用,15.8%的企业计划利用;已经利用和计划利用中国一新加坡FTA的企业比例分别为16.3%和20.2%;已经利用中国一新西兰ETA的企业比例较低,仅有9.2%,但计划利用的企业比例有所提高,达到15.8%;已经利用和计划利用中国-巴基斯坦FTA的企业比例分别达到16.1%和17.0%;中国一秘鲁FTA的企业比例则为11.5%和17.0%。需要指出,中国企业FTA进口利用率全部低于同类FTA的出口利用率,这可能与我国目前推行的出口导向战略有关;另外,大多数FTA的计划利用率较高,表明被调查企业已经意识到FTA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目前中国企业对FTA的利用率总体偏低。相比北美自由贸易区高达80%左右的特惠利用率、欧盟普惠制(GSP)50%的特惠利用率,以及科托努协定(CPS)90%的特惠利用率,相比之下,中国一东盟FTA的利用率都不算高,而其他FTA的利用率则更低。

(三)企业未利用FTA的原因分析

既然FTA有利于企业的出口,为什么FTA的利用比例却很低呢?表1给出了部分解释。

对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认为未利用FTA的首要原因是“缺乏FTA的信息”,高达38.1%的企业选择了这一因素。另外三个主要原因依次为“不太了解需要提供哪些原产地证明文件”、“对原产地规则不够了解”和“FTA提供的降税优惠幅度太小”,分别把其作为未利用FTA原因的企业占20.0%、18.3%、14.0%。除此以外,9.6%的企业认为“申领原产地证书手续过于繁琐费用过大”,4.1%的企业倾向于“申领原产地证书费用过高”,4.6%的企业认为“利用其他的优惠安排”,5.0%的企业认为“出口地产品为例外或者敏感产品”,7.3%认为“对方非关税壁垒太多”。与此同时,25.3%企业与FTA国家无贸易往来,26.4%的企业表示进口商无要求,16.1%的其他原因构成了其他的影响因素。

“缺乏FTA的信息”、“不太了解需要提供哪些原产地证明文件”以及“对原产地规则不够了解”等是影响企业利用FTA的三大主要因素。鉴于这三者都与FTA本身无关,推动企业提高FTA利用率的关键在于提升企业对FTA以及原产地规则的认知水平。目前,尽管中国商务部正在进行各种形式的FrA宣讲活动,但是还需要更多的非政府部门也能积极参与,开展ErA相关的普及教育以及专业技术培训工作,从而提高企业对FTA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

事实上,还可能存在政策时滞问题,特别是与2008年的问卷调查结果相比,当时中国,东盟FTA利用率为29.6%,计划利用率22.1%,2009年中国企业相关FTA利用率处于上升过程。当然,除了企业对FTA的熟悉程度提高外,原因还可能包括:一是政府机构的宣讲推动。商务部等政府机关,目前进行了积极和大范围的宣讲活动,帮助企业了解和熟悉ETA内容,这将有助于提高FTA利用率。二是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危机使得我国出口企业遭受了一次巨大打击,在市场萎缩的情况下,企业只能通过开拓新市场或者积极深入利用已有市场,来保证企业顺利渡过难关,因此金融危机使得企业不得不关注FTA。另外,低利用率也与目前我国未与主要贸易伙伴签署FTA、“亚洲面条碗”效应以及一些东盟国家以各种理由拒绝认可我国签发的一些原产地证书等原因有关。

四、中国一东盟FTA的影响及企业的反应

中国一东盟FTA的启动,促进了双边贸易的自由化与便利化,这一方面为双方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加剧了双方企业之间的竞争。因此,中国一东盟FTA建设将给双方企业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冲击。

(一)签署中国一东盟FTA的积极影响

本次调查中,问卷共列出了六项积极影响,分别为“因关税低易于进口”、“因市场开放易于出口”、“推动投资和开拓新业务”、“贸易更便利了”、“加入生产网络和产品供应链”、“其他”。

结果显示,44.3%的企业将“因市场开放易于出口”列为最重要的因素,34.9%的企业将“贸易更便利了”列为第二重要的因素,这说明中国企业关心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准人,即怎样向贸易伙伴增加出口。当前,中国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对外投资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处于通过对外投资来减少制造成本和其他贸易成本的转型期,28.2%的企业认为中国一东盟FTA可以“推动投资和开拓新业务”。与此同时,27.3%的企业和14.2%的企业分别选择了“因关税低易于进口”、“加入生产网络和产品供应链”,这是因为中国进出口的部分产品与地区性的生产网络紧密相关,并且高度依赖于外国直接投资和原材料和中级产品的外部供应。

(二)签署中国一东盟FTA的负面影响

调查问卷共列出了五项负面影响,分别为“进口增多,竞争性增强”、“FTA文件太繁琐”、“竞争处于劣势”、“生产转向(脱离生产供应网)”、“其他”。相对中国一东盟FTA的积极影响,企业对负面影响的回应较少。21.6%的企业将“进口增多,竞争性增强”作为最主要的负面影响,这说明,中国企业担心在东盟设厂的众多跨国企业可能会利用生产网络,制造与中国企业相同或类似的产品,从而挤占中国国内的消费市场。19.5%的企业将“FTA文件太繁琐”作为第二负面影响,这意味着,尽管中国一东盟FTA可以促进市场自由化,但是企业仍然担心FTA文本复杂或者政府办公的影响。值得注意是,企业对“竞争处于劣势”和“生产转向(脱离

生产供应网)”的回应很少,分别仅占11.0%和6.9%,其他占O.2%,这反映了中国企业仍然具有很好的劳动力因素以及充沛的资本因素,这证明了中国企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三)FTA对企业商业计划的影响

一般而言,如果FTA对商业活动的影响很大,企业可能会改变其商业计划,从而更好地利用FTA的积极影响,规避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被调研企业对这个问题的反应比较冷淡,更准确点地说,中国企业可能还不明确FTA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436家企业中,只有27.8%的企业做出了明确的回答,更多的企业选择了“也许”、“不知道”或者未选项。这充分反映了中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对FTA的影响力产生足够清楚的认识。

具体来看,6.9%的企业选择了“是”,30.0%的企业选择了“也许”,这表明FTA对于企业的商业活动影响并不太大,不论是在贸易市场准人和进口竞争力方面,还是在投资机会方面,FTA只是对少数企业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相对而言,20.9%的企业选择了否定回答,20.4%的企业选择了“不知道”,这说明很多企业对FTA的态度是中性的,究其原因,可能是中国的企业还处于适应FTA的转型阶段,是否会因为FTA改变生产计划超出了企业的控制范畴,对他们来说,了解FTA可能比改变商业计划更重要。

为了掌握企业对FTA反应的深层原因,调查问卷问及了企业是否仔细研读影响业务的FTA条款?其中,只有1.8%的企业“对FTA的条款非常了解”,大多数的企业回答“没有”、“对FTA了解很少”、“只对FTA有一点了解”,分别占19.7%、34.2%、33.7%,未说明10.6%。这可能是因为:第一,企业缺乏对FTA的兴趣;第二,这些企业对FTA培训和相关知识了解不够;第三,回答问卷的公司人员可能不了解FTA相关知识;第四,企业仍未对中国-东盟FTA的重要性给予足够重视。实际上,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做了部分工作,努力提升商业界对FTA的感兴趣,促使其利用市场和投资开放的优惠政策,但目前来看效果有限。这意味着,中国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企业提供专业培训的力度。

五、企业对FTA相关服务部门职能的认知情况和诉求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尽管中国的经济体制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市场活力日益增强,但是很多企业未能很好地利用相关政策,特别是对企业运行的国际环境和规则把握能力欠缺。从本次调查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往往只注重埋头生产,虽然对与客户之间的往来关系比较关注,但对国家经济战略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准备不足,甚至缺少研究兴趣,从而不能根据国家的政策变化和有关对外合作安排灵活调整企业战略,以获得更大利益。从这一方面来看,提高FTA利用率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扩大相关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例如,中国一东盟原产地证书的签发工作主要在检验检疫部门,但由于目前检验检疫工作人力不足,宣传方式、力度和频次还不适应实际需求,未形成一种工作机制,造成很多企业对中国-东盟FTA优惠原产地证书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

另一方面,FTA是政府基于全面的战略利益考量而采取的经济合作策略,本质上,FTA建设需要服从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对于中国-东盟FTA来说,构筑相对稳定的中国东盟关系,从长期来看服务于中国崛起是推动中国一东盟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目标。这意味着,管理FTA相关事务的政府部门在时刻关注FTA建设的宏观战略目标的同时,还要在微观层面上照顾企业在利用FTA优惠政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企业了解FTA相关知识的渠道

自2001年中国一东盟FTA计划提出以来,中国政府、媒体对FTA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解析和报道,这是中国企业对中国一东盟FTA认知度高于其他FTA的原因之一。因此,准确获悉企业了解FTA的主要渠道,可以使未来的宣传工作更具针对性。

调查结果显示,50%的企业通过互联网了解FTA相关信息,是目前中国企业的首选渠道。排在第二位的是政府部门公告,45.5%的企业通过这一渠道了解FTA相关信息。政府部门组织的宣讲、培训、座谈会也是企业了解FTA相关信息的重要渠道,另外,报章、杂志、广播、电视以及中介机构的咨询服务是企业了解FTA相关信息的辅助渠道。

(二)企业对FTA相关部门职能的认知情况

FTA作为我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协议的达成和成果的实施都有相关部门负责。就中国一东盟FTA的具体案例而言,商务部有关部门、质检部门和海关是与FTA的协议签署、政策落实直接相关的政府部门。

促进FTA优惠政策落实需要政府与企业之间增强互动,即企业需要了解政府相关部门的主要职责,而政府部门需要动态把握企业在落实FTA相关政策过程中的具体要求。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对FTA相关部门职能的认知不足。首先,超过1/3的企业并不了解政府有关FTA的服务,接近2/3的企业未回答是否利用政府有关FTA的服务,这实际上说明他们基本没有利用政府有关FTA的服务。对于政府部门提供的FTA相关服务,22.9%的企业了解政府部门提供的有关FTA培训,但仅有14.0%的企业利用该项服务;相对而言,企业对政府部门网上提供的FTA信息的了解程度和利用率更高一些,分别达到28.4%和14.9%;对于政府部门提供的其他服务,企业的了解程度和利用率都很低,具体情况如图5所示。

除了相关政府部门以外,部分中介机构在提供FTA相关服务方面也发挥的重要的作用。仅有8.9%的企业了解中介机构提供的FTA相关服务,而真正利用中介机构提供FTA相关服务的企业比例更低,仅占4.5%。这可能是因为中国目前提供FTA相关服务的中介机构不发达(如果提供类似服务的中介机构不够发达,那么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这方面需求不足,没有形成有利可图的市场。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对FTA的有关优惠政策的利用率并不高,而在目前政府有关部门还负责免费提供很多服务的情况下,中介的发展自然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也说明,企业寻求FTA相关服务主要依靠政府部门。目前,在企业对FTA优惠政策利用率偏低的情况下,企业对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要求并不高,但随着FTA政策的落实和深化,政府部门还需进一步加大对FTA相关服务的投入力度。

(三)企业对FTA服务的诉求对象

企业在利用FTA优惠政策

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无法得到相关部门的帮助,将会影响企业对FTA的利用率,进而影响FTA的实施效果。

在政府部门方面,企业在FTA服务方面的诉求对象主要集中于商务部、海关、质检总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及外交部等部门。调查结果显示,商务部是企业寻求FTA方面帮助最多的机构,55.0%的企业在利用FTA中遇到问题时,将会向商务部求助,这与商务部在对外经济合作中所处的核心位置相一致,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45.2%)和海关(29.1%)也是企业寻求帮助的重要部门,其他如质检总局17.0%、外交部9.4%、其他机构1.4%。

作为政府部门的补充,很多中介机构在企业利用FTA相关政策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利用FTA中遇到问题时,企业首选的中介机构是商会,30.5%的企业向商会寻求FTA方面的帮助。虽然企业可以通过律师事务所或专任顾问来解决FTA方面的问题,但选择的企业比例较低,分别占4.8%和5.0%。另外,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很多企业是利用互联网解决遇到的问题(占12.2%),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政策导向意义的发现。在互联网的高速普及时期,FTA相关服务机构需要更加注重网络的作用。另外,其他商业协会占3.4%,其他机构站0.7%。

(四)企业在FTA服务方面的诉求内容

总体来看,中国企业并没有很好地利用FTA相关优惠政策,其中,相关服务不到位可能是导致FTA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使FTA相关服务更具针对性,问卷调查了企业在FTA服务方面的诉求内容。

71.6%的企业认为,FTA相关机构应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有关利用FTA优惠政策的信息,因为很多企业实际上对FTA的有关知识,尤其是其有关的优惠安排了解不够。65.8%的企业希望政府能够提供更多有关FTA的培训,因为利用FTA的优惠政策,尤其是原产地证书申领是一项具有一定技术性的工作。48.2%的企业希望使用统一电子报表,简化与加快原产地规定程序,但这一要求需要中国政府与协议各方进行沟通和协调。与此同时,部分企业还提出了FTA服务方面的部分诉求,这说明FTA相关部门的服务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提高,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发展。

六、政策建议

本次调查的436家企业是在仔细考察了它们的业务方向、产权、规模和所处位置等因素的基础上选定的。总体而言。这些企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它们对问卷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中国一东盟FTA实施效果。

第一,无论从进口情况来看,还是从出口情况来看,中国一东盟FTA是中国企业利用率较高的自由贸易安排。然而相对于北美自由贸易区高达80%左右的特惠利用率、欧盟普惠制(GSP)50%的特惠利用率,以及科托努协定(CPS)90%的特惠利用率,中国一东盟FTA的利用率明显偏低。

第二,我国企业在利用FTA过程中,普遍存在出口利用率高于进口利用率现象。表明在进口业务中,中国企业并不了解FTA优惠措施;因为在出口业务中,诸如提供原产地证书等,一般都是应进口方要求而办理的。故而,在中国企业整体利用FTA效率低下的情况下,还说明中国企业并没有在降低成本方面做到精打细算,还缺乏成熟的经营管理方法。

第三,企业对FTA利用率偏低是多种因素的共同结果。首要原因是“缺乏FTA信息”,其次是“FTA提供的降税优惠幅度太小”。这说明,政府部门和商会应该加强对FTA的宣传,对企业开展培训,同时,应该推动发展为FTA服务的专业公司。与此同时,企业在申领优惠原产地证书的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也是企业对FTA利用率偏低的重要原因,如办证费用过高、手续繁琐、服务网点少。

第四,与2008年亚洲开发银行牵头进行的中国企业利用FTA水平问卷调查相比,2009年中国企业对中国一东盟FTA以及其他多个FTA的利用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说明,伴随着媒体对于中国一东盟FTA的宣传,以及商务部等国家机关的宣讲、培训活动,企业对中国一东盟FTA的熟悉程度正在提高。当然,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也可能成为企业积极利用FTA特惠以寻求利润空间的影响因素之一。

第五,互联网和政府公告是企业获取FTA相关知识的主要渠道。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效便捷的网络信息将在企业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府在与企业的沟通时需要对这一情况给予高度重视,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另外,与FTA服务相关的政府机构之间亟需建立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一个资源共享的电子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将极大提高目前政府机构为企业利用FTA进行服务的功能。

第9篇:商业计划误区范文

关键词:皮克斯三维动画理念

Abstract:It's success which cuased the whole era person to pursue the fabrication on 3 d animation .why make it so successfully,actually it is totally depend on The unique concept of creation and Work patterns,on the other side ,pixar is the pathfinder in 3 d animation production.in the past ,pixar studio used more than 30 years to try to find out reason on how to creat The unique animation withculture and technology,Life is not all roses.pixar is no eception,but finally it get in succeed withthe enthusiasm and adhere onthree dimensional animation .anly way, Pixar' 3 d animation productionis the mirror to China.nowday china is In the initial stage.In it's success,the thesis will show you The unique concept of creation and the develepment on pixar'which can enlighten us.

Key words:Pixar 3d animationconcept

中图分类号:J218.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从1986年成立至今,出品了十二部动画长片与三十部动画短片,不但每一部都获得过亿票房,而且也常常是奥斯卡电影金像奖的座上客,可以说是商业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皮克斯并没有因为各种的成功而骄傲自满,尽管在技术上皮克斯已经在三维动画领域独占鳌头,但是皮克斯依然遵从故事至上的创作原则,把一切回归到故事的精彩上.

2皮克斯的概况

皮克斯以三维动画闻名世界,皮克斯本身有戏剧性的发展历史,加上独特的动画特点令皮克斯在众多后起之秀中依然无可取代。

1986年,卢卡斯把工业光魔公司的特效部门转让给苹果公司,皮克斯工作室便由此成立。虽然此时的皮克斯已具有先进的电脑动画技术,但是因为其制作的短片没有合适的放映渠道,在商业广告制作领域之外还是默默无闻。同年的年底皮克斯第一部三维动画短片《跳跳灯》喜获奥斯卡奖,世界开始注意到皮克斯,应该说是注意到三维动画的潜力,这当中包括了已经成为二维动画界霸主的迪士尼公司。玩具们的塑料质感以及衣服的布料质感都处理得非常逼真,这是传统动画不能比拟的部分。

3皮克斯创作特点

皮克斯坚持“故事为王”的基本理念,对剧本要求甚高。一般的动画公司用一年来选用故事本,皮克斯有时为了等一个好的故事,二至三年的时间也不嫌多,比同业多出一倍的时间。皮克斯从故事选材、脚本创作直至人物刻画、技术制作,都充满了创意。皮克斯动画突破传统动画受众定位、故事题材等限制,同时又在故事节奏、冲突的设计上体现了迪斯尼经典动画原理;

3.1皮克斯动画的创作理念

一部好的动画作品依靠的是明确的创作理念,尤其对于一个从事动画创作的企业而言,理念是始终贯穿在作品之中,是不可或缺的。能清楚看到皮克斯的每一部作品都洋溢着快乐的气氛,单纯而不幼稚,这是皮克斯动画的一个主要的特征,用单纯的故事讲述深刻的道理,在轻松的环境下表达沉重的话题。

3.2皮克斯动画创作的七大原则

在皮克斯动画创作的过程中有七大原则,“原则之一:永远不要只抱着一个点子;原则之二:记住创作过程中的第一次欢笑;原则之三:质量是最大的商业计划;原则之四:团队就是一切;原则之五:快乐激发创意,而不是竞争;原则之六:创意品的输出能反映出这个公司高层的实质;原则之七:创作过程只有等真正有创意的人说完成的时候它才算完成,这不代表创作人没有压力。压力是永远都有的,但是每一个创作者都应该拥有最后的决定权。

3.3皮克斯的企业文化

在皮克斯的工作中,最著名的就是“以下犯上”的工作模式,这意味着,每一个技术人员都可以是影片的导演,他们享有讨论修改的权利。正确来说,这是一个自由,让员工交流的自由。对于动画的创作来说,交流是十分重要的,上述的七大原则就基于这样的工作模式,这样的模式在商业化的制作流程中是绝无仅有的,因为这将会造成管理上的严重缺陷,而皮克斯的历史背景决定了这一运作模式,由于皮克斯是由工业光魔的一个电脑动画部门分离出来的,所以成立之初尽是有志之士一起探索的成果,现在的工作模式可以说是最单纯的延续.

4中国三维动画发展存在的问题

国内三维行业起步于90年代,三维动画艺术的应用在多领域都有涉足,并取得了一些成绩,随着外国三维动画如潮水般的涌入国内,中国庞大的动画市场已被外人虎视眈眈。但与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旧还处于初级阶段,要赶上美日韩等国的三维动画艺术制作水平,还有一段很长很艰难的路要走。

4.1专业人才年轻化

中国三维动画产业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的,在快速的发展之下自然也会产生各种问题。专业人才素质较差导致国产三维动画产品的质量较低,制作粗糙,模仿痕迹明显,剧本老套 等,都显示出底气不足的实情。整个队伍太过年轻、稚嫩,当初那些“拓荒者”们到现在也不过三十多岁,就已经算得上业内的老前辈了。

4.2人才培养的缺陷

中国三维动画产业的发展的确很不均衡人才集中于个别地区,地区之间水平差距太大。原因很明显,第一,培训机构在没有足够的教师及设备的情况下就进行培训,培养定位不准,培养的都是低端制作人员和高端纯研究人员,人才结构失衡;第二,培训机构基本没有参与过商业项目,缺少实战经验,真正的素质教育成为空谈;第三,注重技术而轻视基础训练.

4.3剧本创作定位的误区

在对剧本的创作与选择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对动画片概念的错误认识以及对观众年龄层的单一定位,造成剧本的创作趋于简单、低幼,没有担负起提高孩子审美和成长的责任,放弃了更大的观众群,时代的变革注定了所有观众的审美情趣发生变化,在这一点上,极大地阻碍了我国三维动画产业的发展。

5皮克斯对中国三维动画创作的启示

在三维动画刚起步的中国,正如当初刚从工业光魔独立出来的皮克斯,却走了很多的弯路,国内三维动画创作有热情但没有理想,有才华但不懂交流,有方法但不懂变通,皮克斯的成功不是一个偶然,它的身上有很多必然的因素值得学习。

5.1创作上的启示

从皮克斯在三维动画创作与探索中我们发现: 在形态方面,从《棋局》中老人的皱纹与关节,再到《超人总动员》有机而多变的人体,角色的造型和动作越来越趋于优美和流畅。从技术美回归到技术与艺术美紧密相连。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是电脑三维动画制作的首要前提和最终目标。皮克斯动画是上世纪最早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三维动画创作的公司之一,从第一部动画短片《安德鲁和威利的冒险》到最近动画电影长片《飞屋环游记》皮克斯受到世界各地无数的观众喜爱。

5.2企业模式的启示

在三维动画创作的过程中,团队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在了解了皮克斯的工作模式后,我们不得不佩服,这是一个注定能有所作为的环境。一个优秀的团队始终是一部好动画的基石。

6结语

综上所述,要提高中国三维动画的创作质量,首先要有健康愉快的创作环境,尽管是商业领域的企业,都应该保持团队合作的创作气氛,再者就要保证动画创作的原创性,在良好的环境中让好的想法互相交流碰撞,提高对三维动画的审美,不断挑战极限,不要为技术而放弃好的创意,用艺术挑战科技,科技启发艺术的方法去创作,就能在三维动画的创作上更上一层楼,逐步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三维动画。中国的三维动画处于起步阶段,这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是一种劣势,但在三维创作上却是一个机遇,有皮克斯这样的先例,国外众多优秀的作品能作为参考,只要有正确的态度与方法,就能培养有国际眼光和创意的三维动画人才。有皮克斯般的良好创作环境,就能让这些人才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逸信.西部广播电视 四川:四川省广播电视局 2009年 第9期。P8

[2] 董星希 .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研究,2010。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