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村发展规划方案范文

乡村发展规划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村发展规划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村发展规划方案

第1篇:乡村发展规划方案范文

一、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原则

(一)政府统一领导。区政府把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乡村发展规划。科学布局。区发展改革、财政、建设、地震、民政、安监、市政管理、公安等部门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从建设平安乡村、精品乡村的理念动身,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共同编制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经发展改革部门审查后,报区政府批准实施。

(二)宜于政府救灾和保证居民基本生活。规划时既要充分考虑避难场所用地及周边环境。使政府宜于组织抢险救灾和安排居民以及在应急时提供完备的生活保证。

(三)平灾结合。可将乡村具有一定规模的空地、公园、街心花园、绿地、广场、体育场馆、学校操场。平时可成为居民休闲、娱乐、健身等场所;遇有地震、火灾、洪水、爆炸等突发重大灾害时可作为避难、避险使用,所配备的救灾设备设施能够适应应急避难的特殊需要。

二、应急避难场所要求

(一)因地制宜。结合我区人口分布、人口密度、建筑密度情况。根据用地情况合理确定应急避难场所用地面积,人均用地面积为1.5平方米、服务半径2公里。

(二)分级建设。根据场地面积、相应条件与设施功能将应急避难场所分成若干等级。使其免受灾害、伤害,相当时期内供避难居民生活的场所;中小型应急避难场所适合作为灾后附近居民的紧急避难场所和到特大型、大型避难场所避难的中转地点(临时避难场所)

(三)保证可达性。为了使居民在发生地震等灾害后。要尽可能地将避难场所建在居住区、办公区、商业区等人群集中的区域周围,以居民步行510分钟到达为宜。

(四)保证平安性。应急避难场所的场地。地下断层、易发生洪水、滑坡、塌方等区域,确保可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的避难空间。同时,应急避难场所内应保证一定面积的平坦用地,以利于搭建临时性简易建筑及帐篷等设施。

(五)设置明显标志。应急避难场所内及其附近和疏散通道要设置明显标志牌。

还应设应急指挥部、应急物资(食品、救灾用品、油料等)供应处、应急卫生防疫站、应急广播站、应急监控等。有条件的还可配备直升机停机坪。六)配备应急设施。要根据应急避难场所的类型配备必要的设施。中小型的避难场所要具备应急供水设施(水管、贮水池、自备水井等)应急供电设施、应急厕所、应急棚宿区、应急消防设施等;大型避难场所除上述设施外。

三、应急避难场所临时和短期建设目标

(一)临时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目标

统筹布置,把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乡村发展规划。科学布局,力争在三至五年内,使我区乡村应急避难场所基本满足乡村居民需要。

(二)近期应急避难场建设目标

建成区内完成1个中型、4个小型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年。并设置明显的标志。从年起逐步配备完善各类应急设施。

四、年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任务分解

(一)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乡村总体建设规划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建设局(规划局)

(二)结合现有广场、绿地、公园等。

责任单位:区市政局

配合单位:区地震局、区建设局、区人防办

完成时间:年12月

(三)城区4个街道办事处分别在本辖区内建设(改造)完成1所应急避难场所(小型)设置明显标志(应急避难场所组合标志、场所内道路指示标志、周边道路指示标志)

责任单位:济源路街道办事处、中心路街道办事处、

新安路街道办事处、工业路街道办事处

配合单位:区地震局、区市政局、区建设局、区人防办

完成时间:年10月

(四)建立应急物资贮存和紧急配送系统。

责任单位:区民政局

配合单位:区地震局、区安监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间:年12月

(五)制定应急避难场所内应急供电、医疗救护点、备用取水点等方案

责任单位:区供电局、区卫生局、区自来水公司

完成时间:年12月

(六)制定应急避难场所疏散方案和措施

责任单位:区民政局

完成时间:年12月

五、组织领导

决定成立区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工作领导小组,为加强对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办公室设在区地震局,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赵志强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六、要求

(一)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第2篇:乡村发展规划方案范文

2、深入调研,制定方案。为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美丽乡村建设帮扶工作方案,理清农村产业化发展思路,增强农民致富本领,我委工作组成员多次深入帮扶点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虚心向村干部请教、走访党员和农村能人,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帮扶工作方案。

3、广泛宣传,营造声势。为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我委工作组成员在认真学习新农村建设手册的基础上,浓缩摘要了一些新农村建设应知应会知识并编印成宣传单下发到农户手中进行宣传。同时,我委工作组成员利用村务公开栏就新农村建设政策刊发了三期宣传栏。另外,工作组成员充分利用下乡与群众接触交流的机会,积极解答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通过认真做好宣传造势工作,使广大农民群众对投身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激发,主动性大为增强,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整治村容,美化环境。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我委协助当地村干部从整治农村脏乱差的环境入手,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按照村庄规划的要求,计划在村中心修建一个休闲文化活动场所。为了建设休闲文化活动场所,我委工作组成员积极配合村委会干部做好有关农户的拆迁工作,在此基础上组织人员进行施工。到目前为止,已拆除旧房97平方米,拆除厕所36平方米,装运1000立方米以上土方填置废塘一口。此外,还有4户农户修建了4座生态沼气池。

第3篇:乡村发展规划方案范文

[摘 要] 近年来,满城县依托其资源和区位优势,乡村旅游获得了很大发展。本文在深入分析制约满城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其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满城县 乡村旅游 旅游产品

满城县距保定市有10余公里,距离北京、天津不过150公里,境内有107国道、保涞、保易、保阜公路穿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满城不仅有著名的汉墓和抱阳山等景区,而且草莓种植特色突出,磨盘柿、蜜桃等林果业发达。山区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自1996年以来,满城乡村旅游迅速发展。截至2005年,全县有农家饭(旅)馆70多家,接待床位200余张,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形成了龙潭峡谷、柿子沟和芝兰沟三个乡村旅游区,北水峪村、西峪村、龙居村等7个乡村旅游示范村。

乡村旅游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满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但是,满城县还存在着一些制约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对此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满城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发展规划。满城的许多乡村旅游景区缺乏规划,重复建设,低层次开发现象比较突出。尤其是龙潭峡谷的渔家乐,绝大分建在漕河边上,有的甚至建在漕河中,严重影响了上游龙门水库的泄洪。另外,乡村旅游景区的公共设施,如厕所、道路、停车场等还很不完善,难以满足旅游的需要。

2.旅游产品单一,效益不高。满城的各乡村景区,目前以乡村观光和品尝农家饮食为主,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缺乏各自的特色,在挖掘乡村游的体验性、参与性和趣味性等方面还很不够,使得游客来了以后只是看一看,吃顿饭而已,难以获得较高的旅游收益。

3.交通条件较差。满城县的农村路网等级低,路面破损与路基沉陷等问题突出。除陵山汉墓外,通往柿子沟、木兰溶洞、龙潭峡谷、玉皇坨等主要乡村游景区的道路不仅狭窄,而且路面状况也普遍较差,使得有意至此的游客望而止步。

4.宣传促销乏力。目前,满城的乡村旅游宣传不仅资金不足,力度不够,内容单调、形式陈旧,而且时断时续,缺乏经常性和长期性,致使满城乡村旅游的形象不突出,知名度不高,吸引力有限。

5.环境卫生问题突出。由于缺乏规划和有效的管理,满城乡村旅游的环境卫生问题十分突出。例如龙潭峡谷内没有垃圾收集设施,各家的渔家乐产生的垃圾随意堆放,污水直接排放到河中。农家院内的厨房和餐饮工具缺乏防蝇、防尘和消毒设施。院内的厕所多为旱厕,卫生状况很差。

6.旅游人才缺乏。可以说,满城县的乡村旅游景区大多是个人或小群体自主开发而形成,大部分乡村旅游从业者是当地的农民,缺少专业的旅游人才。由于缺乏旅游服务意识、经营管理知识和服务技能,导致他们的服务质量不高,游客满意度较低,服务纠纷时常发生。

二、促进满城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1、科学规划。制定科学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对于促进满城乡村旅游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是要在实地调查研究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尊重传统,突出特色”的原则制定满城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二是要指导帮助各处乡村旅游景区制定科学的建设方案,使它们各具特色,错位竞争,优势互补。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满城各个乡村旅游景区今后的发展,应因地制宜,突出各自特色。如陵山应突出登陵山、访汉墓、赏国宝的优势。韩佐、杨佐、刘佐、茂山等村应立足草莓优势,大力发展草莓采摘、田园观光等活动。龙门水库和龙潭峡谷应重点开展水上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游泳、划船、垂钓,品尝农家饭。卧龙山庄可以开展高山葡萄采摘、户外探险、野外拓展等。神星柿子沟应以万亩柿树为依托,让游客在金秋时节欣赏万山红遍的景色,亲手采摘成熟的柿子,体验丰收的喜悦。

3.加强环境卫生建设与管理。满城县应根据《保定市农家旅馆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农家(饭)旅馆建设标准和验收细则,促进其软、硬条件的改善,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水平。建议县旅游局成立一个农家(饭)旅馆质量等级评定小组,全面负责农家(饭)旅馆的申报和审核工作,并加大对乡村旅游接待点的安全、卫生、环保、守法经营、诚信服务等工作的监管力度,不断促进其经营上档次,服务上水平。

4.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县、乡政府应将新农村建设的优惠政策向乡村旅游倾斜,帮助有旅游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的乡村改善交通、通信、供电、饮水、卫生等。把乡村旅游交通纳入全县的交通建设规划,加快通往柿子沟、龙潭峡谷等地的公路建设。除特殊山区路段可为三级路外,其他应达到二级以上。同时交通、建设部门和有关乡镇,要结合“村村通”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对过的旅游公路进行绿化,搞好沿途村镇改造,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5.加强宣传促销。旅游和宣传、文化部门要密切结合,制定满城乡村游整体促销方案,搞好乡村游产品的策划、组织和包装。通过举办龙潭垂钓节、西部赏花节、采摘节、柿子节等一系列活动,将乡村旅游产品不断推向市场。同时要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大促销力度。根据来满城县的游客以京津冀居民,尤其是以保定市民为主的特点,促销应以京津和保定市为重点,适当开拓周边的山西、山东等客源市场。

6.加强乡村游人才的培训。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农民从事旅游业,需要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县、乡政府和县旅游局,应积极为乡村旅游经营者创造和提供参加旅游培训的机会和条件。可以请旅游院(系)的老师为他们讲解乡村旅游的有关知识,开展旅游服务技能培训,或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学习等,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同时,一些乡村旅游的重点示范村,可以结合“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接收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提高乡村干部的旅游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何景明等: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经济,2004,(7):36~38

第4篇:乡村发展规划方案范文

“一强化”即强化信息精准。对国扶系统和浪潮系统两个系统内的10150名贫困对象信息,逐乡逐村逐户开展精准复核;对帮扶人员信息逐个部门逐个人进行核对,纠错、更正贫困对象姓名、身份证号码、致贫原因,电话号码等,核准帮扶人姓名、电话等各类信息达6万余条,确保了贫困对象和头鋈诵畔⒌恼媸敌院妥既沸浴M时,对2017年返贫、新增贫困户,落实了336名帮扶责任人;对原个体工商协会包保的385名贫困户,又确定了一名帮扶人,实行双包保;调整帮扶责任人243名,现已将人员信息全部录入到国扶系统和浪潮脱贫数据系统中。

具体扶贫举措做到“四突出”。

一是突出产业项目扶贫。制定了《全县产业扶贫发展规划》和《全县2017年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各乡、各村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每个乡镇成立大型农业种植合作社和牧业养殖合作社。今年计划在12个乡(镇、园区)建设蔬菜日光大棚500栋,带动贫困户脱贫一批。今年春季总计能够建设完成大棚410栋,并能全部投入使用;依托大北农8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发展“生猪养殖”扶贫产业。今年计划在12个乡(镇、园区)建设猪舍100栋,通过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一批;依托乾羊牧业公司,发展“肉羊养殖”扶贫产业。在水字镇、安字镇、道字乡、余字乡等4乡镇建设羊舍50栋,带动贫困户脱贫一批;依托大安市安大牧业有限公司,积极与吉林省农科院进行对接,发展“特色品种鸡养殖”扶贫产业,主要采取集中与分散养殖的方式。今年计划建设鸡舍50栋,通过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一批;依托内蒙古草原鹅业,发展“白鹅”扶贫产业。通过合作社集中舍养和各户散养白鹅,带动贫困户脱贫一批。目前,全县谋划产业脱贫项目120个,总投资额达37863万元,其中:产业类项目71个,投资额达28605万元;基础设施类项目49个,投资额达9258万元。

二是突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对照贫困村退出各项脱贫指标要求,按照贫困村“缺啥建啥、缺啥补啥、全面达标”的原则,特别住房保障、安全饮水、道路建设等18个推进组对号入座,分类、分项逐村逐户加以推进落实,着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及村容村貌,确保18个贫困村达到退出标准。道路方面,结合今年的农村公路改建工作,认真完成好19个贫困村,总长约42公里道路的改建工作。危房改造方面,全县贫困户所有危房应改即改,力争全年尽最大能力改造完成90%以上。安全饮水方面,25个贫困村安全饮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部解决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新农村建设方面,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文化小广场修建和硬化、排水沟修建及村屯美化绿化等工作,年末确保每个村都有一处文化活动场所。

第5篇:乡村发展规划方案范文

  今年以来,我局坚持防疫和防汛抗旱两手抓,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扎实推进防汛抗旱、河湖长制、水资源管理、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等各项工作,为全面落实全市“六稳”“六保”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主动跨前勇担当,抓好防汛抗旱备战

 

年初以来,我局认真分析、研究全市防汛形势和特点,提前谋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扎实开展了水旱灾害防御的各项准备工作。认真落实防洪工程防汛责任制,落实了全市 10 条主要江河、16 座大中型水库的市县两级行政领导和技术人员负责制;落实了小型水库的“三个责任人”,明确各自职责,并向社会公开公示。组织各县(市)、区编制修订各类防洪预案565 个,完成审批水库调度运用方案 110 个。开展了堤防工程险工弱段调查,完成了水库汛限水位、设计水位、校核水位、最大泄量、安全泄量等相关基础数据的复核工作,建立起了防洪工程信息数据库。

 

二、超前部署抓开工,打造水利工程建设新局面

 

立足“百大项目”建设,坚持冬季抓前期、春季抓开工改变了以往工程建设前松后紧的被动局面。目前,我市水利建设项目共 11 大类,已争取上级资金 6.35 亿元。全省“百大项目”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总投资 9895 万元,已完成投资 3129 万元。同时,从战略上谋划了一批重点规划和重大项目,已编制完成《嫩江流域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灌区项目规划。

 

三、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开展河湖“四乱”回头看

 

印发《河湖长制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任务及完成时限;调整市河湖长制工作责任单位,按实际需要增设责任单位,推动重点工作落实。组织开展基层河湖长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河湖长履职能力,强化责任担当;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级河长湖长履职尽责强化河湖长制机制运行的意见》,进一步细化乡、村河湖长职责,明确了督导问责内容。全面推进“一河(湖)一策(档)”编制工作,市本级已启动 7 河 1 湖编制工作,已有 12 个县区落实编制经费和技术支撑部门,争取在 11 月底前完成审定印发。

 

四、推动乡村环境改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第6篇:乡村发展规划方案范文

一、重要意义

乡村是羌族最原始最古老的羌文化的发源地,拥有神秘的释比文化和羊皮鼓、口弦等一系列的原生态、舞蹈,是中华民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之一;同时村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例如:各类野生动植物和特色中药材、野生蘑菇等);再者我村还拥有独特的旅游环境和丰厚旅游资源,是一个休闲娱乐的世外桃园。对乡村打造旅游度假村的开发建设,是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和乡人民政府、村两委会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人文理县、活力理县、和谐理县的一项重大工程,对加快理县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促进理县资源的有效配置,建设好理县的旅游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规划

(一)总体思路

1.项目名称

旅游休闲度假村(以下简称“度假村”)

2.发展定位

以理县享誉四川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山水生态建设为先导,以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现代休闲旅游的交相辉映为特色,建设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民俗文化情趣为一体的具有省级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成为四川、阿坝州旅游的一个新品牌。

3.总体目标

建设省级知名、州内前茅的旅游目的地;创造特色乡村和集现代化旅游规划建设的州级典范;实现历史与现代、生态与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共融,协调发展;促进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大发展,实现区域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

4.基本原则

符合《理县旅游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和理县城乡总体规划,符合理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规划指导下开发建设。生态建设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区域城市化发展相结合,景区文物保护与建设开发相结合。

(二)发展规划

将旅游度假村建设成为州级前茅的旅游休闲度假村,使之成为带动理县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乡村增长极,进一步彰显理县的城市魅力,提升理县旅游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开放度,成为理县建设省际性现代特色乡村旅游的重大示范工程。

1.规划格局

旅游度假村将主要依托坪的天然资源和地理优势,在原有丰厚而优美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将略微改建完善使之成为能留住游客的圣地。

(1)下寨古羌原址进一步修善。

(2)将村所属坪的草坪改建成为小型人工湖泊,在人工湖泊旁修建羌式木楼用以接待游客,作为供游客赏玩的娱乐的场所。在坪西面修建一处商贸居住区,用作游客居住和当地农民使用的商贸展销点。

(3)在坪西北方向有很多斜坡地,利用这些土地种植青草,作为滑草场。

(4)在坪的北偏西有一座山,此山山势斜缓,山上有一条河流,到了寒冬时节便大雪掩河,我们将此处作为滑雪场。

(5)在坪正北方向三条河流,常年水流不断,我们将其中两条河道可用作漂流.

(6)第三条河流将其改道至北偏东的山上流下,依就原有地形顺势而下形成较为宏大的瀑布。

(7)新寨背后500m处便另一处天然资源和地理优势,我们将其围建成为猎场,如金丝猴、野猪、野兔、野鸡等,可供游客赏玩。

(8)在村正东方向岔路口便有一座羌碉,在羌碉前方有一条小河,我们将修建一座木板桥(情人桥),在河对岸是一座圣山,通过情人桥,沿悬岩石梯而上变可上山许愿求神。另外我们将计划开展一年一次“转山会”,此“转山会”融合羌族释比祭山活动和原生态舞蹈,感受羌寨魅力、感受羌寨风情、感受浓郁的羌风特色、感受古羌文化的传承,游品别味风情,使游客能参与更多的休闲娱乐的项目。

2.投资建设平衡分析

经过测算,度假村前期开发总投资约500万元,预计10年可收回投资成本。

3.实施步骤

旅游度假村的开发建设周期为5年,分三步实施。

第一步(2011—2012年),完成旅游度假村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以及修建性规划。在争取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尽可能地谋求招商引资,完成各项建设资金的筹备。

第7篇:乡村发展规划方案范文

第二条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承担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具体任务的单位,应当具有乙级以上规划设计资格。

第三条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以经批准的省(包括由国务院审批总体规划的城市,下同)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为依据,并与相关规划相协调。

第四条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落实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出的要求,指导乡镇域村镇规划的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突出三个重点:

1、确定城乡居民点有序发展的总体格局,选定中心镇,防止一哄而起,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

2、布置县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防止重复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3、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环境,防止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5至20年,近期规划的期限一般为5年。

第六条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具备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基础资料以及必要的勘察测量资料。资料由承担规划编制任务的单位负责收集,县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提供。

第七条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分析全县基本情况,综合评价县域的发展条件;

2、明确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3、预测县域人口,提出城镇化战略及目标;

4、制定城乡居民点布局规划,选定重点发展的中心镇;

5、协调用地及其他空间资源的利用;

6、统筹安排区域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

7、制定专项规划,提出各项建设的限制性要求;

8、制定近期发展规划,确定分阶段实施规划的目标及重点;

9、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建议。

第八条县情分析与发展条件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区位分析;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评价;经济基础及发展前景分析;社会与科技发展分析;生态环境分析;提出县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

第九条产业发展空间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根据经济发展总体战略规划提出的目标,明确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空间布局方案;有条件的可划分经济区。

第十条县域人口预测与城镇化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预测规划期末和分时段县域总人口及其构成情况,制定城镇化发展目标,确定城镇化发展战略和道路,提出人口空间转移的方向和目标。

第十一条城乡居民点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是:预测城乡、城镇之间人口分布状况,合理确定城镇功能和空间布局结构,选取重点发展的中心镇,提出城乡居民点集中建设、协调发展的总体方案;有条件的提出中心村和其他村庄布局的指导原则。

第十二条用地及空间协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划分用地功能类型,标示各类用地的空间范围。根据生态环境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防灾减灾等要求,提出不同类型土地及空间资源有效利用的限制性和引导性措施。

第十三条区域性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统筹安排的主要内容是:提出分级配置各类设施的原则,确定各级居民点配置设施的类型和标准;根据设施特点,分析能够县域共享或局部共享的设施类型,提出各类设施的共建、共享方案,避免重复建设。

第十四条专项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交通网络规划。在区域大交通网络规划的指导下,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预测运输需求,提出交通运输网布局方案以及重大效能工程项目的布局,协调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与城乡居民点的关系,重点是公路网和水运网。

2、给排水、电力、电信工程设施规划。根据水源条件和用水需求预测,确定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措施和合理分配用水的方案,统筹安排水厂,选择供水方式和管网排放口及处理设施。以大区域供电系统为基础,结合县域电源和电网现状、用电量和用电负荷结构,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量需求,统筹安排电网、变电站等电力供应设施。在全国或区域电信发展战略指导下,按照县域社会经济现代化的需要,结合电信现状,预测业务量,统筹安排局所设置和电信网络。

3、教科文卫等社会服务设施规划。根据对不同层次上学人口数量的预测,统筹安排和调整各类学校的规模和布点;根据卫生保健的发展需求,预测所需医疗卫生人员数量,统筹布局医疗网点;根据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统筹布局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安排休疗养等福利设施。

4、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综合评价环境质量,分析存在的问题,预测环境变化的趋势,制定县域环境保护的目标,提出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对策。根据需要,划定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区和风景名胜区等环境功能分区,明确各区的控制标准。结合当地特点,深入分析各类灾害的形势以及发展趋势,对防洪、防震、消防、人防等设施的现状情况进行评价,选择主要灾害类型提出防治措施。

5、其他专项规划。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编制广播电视、供热供气、科技发展、水利、风景旅游、文物古迹保护、园林绿化等规划。

第十五条近期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确定5年内具体发展目标、建设项目,并进行投资估算、建设用地预测,作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立项的重要依据。

第十六条实施规划的政策建议,主要应包括与城乡建设密切相关的土地、户籍、行政区划和社会保障等内容。

第十七条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件和规划图件两部分。

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规划说明书。规划文本是对规划的目标、原则和内容提出规定性和指导性要求的文件,必须内容简明、文字精炼、用词准确。规划说明书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释,应附有关专题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

规划图件是规划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规划文本具有同等的效力。规划图件至少应当包括(除重点地区规划图外,图纸比例一般为1:5-1:10万):

1、县域综合现状图;

2、县域人口与城镇布局规划图;

3、县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4、县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规划图;

5、县域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图;

6、近期建设和发展规划图;

第8篇:乡村发展规划方案范文

一、着力推进气象预警中心重点项目建设。基本完成气象预警中心建设任务,全面提高我市气象防灾减能力。

二、着力推进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抓好为农气象服务。完成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建设和对比观测任务。加强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动态监测、预警与影响评估业务,开展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业务。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对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可行性论证及影响评估工作。完成乡村气象服务专项临淄试点建设任务,促进全市乡村气象服务工作。积极推进全市乡村气象服务组织队伍和气象服务信息站建设。强化决策气象服务的上下联动,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科技含量。加强与水利、交通、公共卫生等部门交流与合作,推进专业、行业和专项气象服务。

三、着力推进气象综合观测和预报预测体系建设。以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为核心,开展精细化要素客观预报方法研究,开展城市、农业农村、中小河流防洪和山洪地质灾害精细化预报服务。加强灾害性天气实时监测和精细化落区预报、定量降水估测预报以及精细化要素预报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完成全市5个测墒台站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建设,做好设备标定与数据评估,做好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系统和农业气象测报软件系统的本地化业务应用。完成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在县级台站的建设任务,做好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业务运行。

四、着力推进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推进市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编制工作。规范基层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建设与管理。完成县山洪灾害防治气象非工程措施建设任务,增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监测预警服务能力。

贯彻实施《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修订完善市及各区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完善全市气象灾害预警应急联动机制。推进我市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平台建设,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气象保障服务。

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力争在今明两年内完成全市作业点标准化建设工作。加强人影安全管理,切实落实责任制,杜绝责任性安全事故。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人工增雨抗旱和防雹减灾工作。

五、着力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十二五”规划编制和科学管理工作。加快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和关键技术引进,统筹全市气象科技资源,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加强气象科研课题的立项、研究、验收工作。

认真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及组织实施,修改完善气象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做好与市县规划的衔接。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方案的编写。

第9篇:乡村发展规划方案范文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现《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目标,进一步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根据《××县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实施方案(2009年)》及《××县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资金管理方案(试行)》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长期目标

到2015年,全镇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以上,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8%以上,到2020年,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7%以上,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8%以上。全镇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控制在《××县妇女发展规划》和《××县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规定的目标内。

(二)2009年度目标

1.孕产妇死亡率低于2008年的79.74/10万;

2.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以县为单位控制在1‰以下;

3.婴幼儿死亡率低于2008年的5.58‰;

(三)年度支持性目标

1.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在97.00%的基础上有所上升;

2.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保持在百分之95%以上;

3.孕产妇糸统管理率达百分之90%以上;

4.县乡医疗机构产科工作人员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考核合格率达百分之80%。

二、项目管理

(一)组织领导

为确保降消项目在我镇顺利实施,经镇人民政府研究,成立××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领导小组。由施燕丽副镇长任组长,鲁朝丽任副组长,成员由相关单位抽调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卫生院,由鲁朝丽任办公室主任。

项目技术指导由××卫生院鲁朝丽、妇幼专干普学芳负责。

(二)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审定降消项目实施计划,领导协调和督促项目工作实施;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重大问题;把项目工作指标纳入社会发展规划统筹管理。

2.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拟定项目实施计划;负责项目的具体管理工作;组织督促项目业务工作实施,定期向县项目领导小组报告项目实施进度;协调解决项目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重大问题及时上报领导小组研究;审定项目技术指导组的工作计划,布置工作任务;协调、联糸有关部门配合实施项目工作;制定项目管理办法;实施扶贫救助;收集分析项目执行情况的资料和信息,及时总结推广项目经验,召开项目工作会议。

3.技术指导工作职责:结合项目实施方案的内容,制定项目技术指导计划并报送项目办审定;根据项目实施方案和技术指导要求,做好项目业务技术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向领导小组报告工作;负责项目宣传和指导各村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材料,协调各级妇联组织、广播电视部门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制定项目培训计划,帮助指导和督促基层开展项目培训工作;负责项目业务管理、监督指导、推广住院分娩、完善高危孕产妇的转诊和抢救机制。

4.卫生院工作职责:负责项目的组织管理、人员培训、监督指导、扶贫救助;配合、协调妇联、计生、民政、广播站等做好相关工作。

5.镇妇联的工作职责:做好乡村群众性健康教育工作,围绕母亲安全、儿童优先、安全分娩等内容,宣传、组织、发动群众参与项目活动。村妇女干部要协助乡村妇幼医生做好孕产期保健工作,村妇代小组长要随时了解本组妇女的健康状况,孕产妇有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乡村医生或妇女主任、乡村妇联组织每月向妇幼保健部门通报一次孕产妇调查情况。

6.镇计生服务站工作职责:做好群众性的生殖健康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减少计划外怀孕和非婚生育。乡、村、组计生工作人员要发挥宣传工作的优势,积极动员育龄妇女参与保健,配合乡村妇幼医生共同做好孕产期保健工作。每月向妇幼保健机构通报一次孕产妇调查情况。

三、项目工作内容

按照国家、省、市、县项目管理方案的要求尽快启动,全面实施,加强项目领导,严格经费管理;强化妇幼卫生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服务;加强人员进修和培训;建立和完善孕产妇急救转诊网络和“绿色通道”;组织专家驻乡蹲点帮扶;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社会动员工作;做好降消项目信息的收集、统计和分析工作;项目监督指导与评估。

(一)加强项目领导,严格经费管理

1.加强对项目工作的领导,并将项目实施纳入各相关单位年度责任目标进行考核。

2.定期检查或审计项目资金的管理和合理使用情况,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资金安全。

3.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服务项目和限价标准、提供助产服务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名单向社会公告。设立举报电话、举报箱,对于举报线索,要认真调查处理,坚决禁止各种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二)强化镇卫生院妇幼卫生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服务。

1.加强我镇妇幼保健人员孕产妇保健技术指导的职能和作用,提高孕产期保健服务能力及服务水平。建立健全以医疗、保健为支撑的妇幼保健服务网络,为孕产妇享有规范、安全的孕产期保健及住院分娩服务提供保健。

2.严格执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服务项目和限价标准,规范医疗保健机构助产服务。

3.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服务资质的监督管理。要严格执行助产机构、技术和人员的准入,严肃查处不具备接生资格的机构和人员,坚决取缔非法接生。

4.强化产科质量管理。

(1)根据省卫生厅制定的县、乡产科建设标准,加强产科建设、改善服务条件、制定有关工作制度、完善产科服务。

(2)助产机构要认真使用省级下发的《云南省产科病历基本格式》,规范产科文书管理。

(3)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产科质量管理体系,按照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技术规范,定期开展质量评估活动,不断改进产科服务质量。

(4)定期开展产科危急重症及死亡孕产妇的分析和评审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提高产科服务质量。

(5)保证产科急救设备和设施处于功能完好状态,努力保障产科质量,维护孕产妇生命安全。

(三)加强人员进修和培训。

1.乡镇卫生院助产人员培训:中心卫生院的助产人员重点培训产科急救基本知识、技能和技术规范,以提高产科急救能力;一般乡镇卫生院的助产人员重点培训正常产处理、常见产科急救基本技能及转诊过程中基本急救技能。要求乡镇卫生院助产人员原则上要轮训一遍,方法可通过理论学习、见习和到县级临床进修等方式进行。

2.乡村医生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乡村医生筛查高危孕产妇和高危儿童的业务能力,能处理一般妇女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

(四)建立完善高危孕产妇应急抢救机制

卫生院要健全和完善应急抢救组织,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做到急救人员、设备、药品、交通工具配齐到位,保证抢救组织运转正常。各医疗单位要公布急救电话,保证急救系统功能状态良好,联系方式畅通无阻,接到急救信号能及时出诊,不得相互推委扯皮。危急孕产妇的抢救实行院长负责制和首诊医生负责制、出诊抢救制、会诊制及转院转诊制,确保危急孕产妇得到及时救治。

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承担一级转诊,对当地发生的高危孕产妇及时护送到县级医疗保健单位救治。

(五)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社会动员工作

要把健康教育同动员孕产妇住院分娩有机结合起来,做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宣传和孕产妇保健的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为孕产妇住院分娩菅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积极协调妇联组织和广播电视等部门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菅造全社会关心妇女儿童健康的良好环境。

1.推行“以妇女为核心,家庭为最佳场所”的健康教育模式,对孕产妇进行孕产期保健、安全分娩等知识的宣传教育。

2.针对贫困地区农村妇女文化程度低、旧的风俗习惯影响等问题,举办“孕妇学校”、“家长学校”进行健康知识的传播。

3.在每个村委会醒目位置刷写1—2条“住院分娩,母婴安全”、“住院分娩,国家补助”等标语,以及县、乡危急孕产妇呼救电话。

4.乡村医生要督促每位孕产妇将危急孕产妇呼救电话写在家中醒目位置。

(六)加强流动人群管理,落实保健措施

卫生、公安、计生、民政部门要紧密配合,对在本镇行政区域内的流动人员,要互相沟通情况,互相配合管理。户口所在地的妇幼卫生机构要及时向育龄人群流入地的妇幼卫生机构通报信息,流入地的乡、村妇幼保健人员要对人群中孕产妇进行建册管理。全镇医疗卫生、计生单位要建立孕产妇首诊责任制,不论哪一级医疗卫生、计生单位发现孕妇就诊,只要是孕妇都要追问孕产妇围产期保健手册情况,对无围产期保健手册的孕妇一律给予建册,并登记上报县妇幼保健院,县妇幼保健院负责协调各院跟踪管理,确保本镇范围内无一例高危孕产妇因漏查漏管而死亡。

(七)强化乡、村两级保健管理负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