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竞争力提升范文

企业竞争力提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竞争力提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竞争力提升

第1篇:企业竞争力提升范文

【关键词】港口企业内控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会计信息化控制 企业成本控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盛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港口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愈演愈烈,竞争力的强弱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因此,很多企业不断通过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取得本企业的长足发展,而成本的控制则通过优化人、财、力等资源的配置,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

一、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控制”具有局限性

1.思想观念。在日常的企业成本控制管理过程中,上至管理层下到员工,普遍存在成本意识薄弱或落后的弊病,已成为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港口企业间竞争范围的日益扩大的前提下,这将导致装卸、堆存等成本科目的优惠费用难以确定。其一,一些管理者对成本控制认识不深,思维仍停留在依赖降低成本和节省开支以达到控制成本的阶段,忽视了企业发展的长远前景,导致新项目的开发和新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其二,一些领导层预控力不强,存在“事后诸葛亮”的现象,往往等财务人员把报表报出来,才意识到没有很好地进行成本控制。

2.管理缺乏科学性。成本控制贯彻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片面注重其中某个具体的环节,将使得成本控制流于形式;只注重财务成本的核算,而忽略了管理成本的核算;只局限于公司本身,而忽视了上下游产业链的价值提升。种种行为都将直接造成中间价值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和数据的真实性,并加大成本信息管理费用,在无形中提高企业的成本,诱使决策者作出错误的判断,影响企业日常业务的正常运作等,并直接作用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严重制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二)“成本控制”缺乏有效性

1.相关人员执行力度不强。企业拥有先进的成本控制管理方法只是有效降低成本的一种硬件,只有与软件即人的执行力相互配合,才能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比如,企业单方面的制定了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等较为先进的成本控制办法,而员工和领导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如没有按照企业规定的预期目标完成任务,验收和管理缺乏及时性、财产清查缺乏全面性,使规章制度都流于形式。同时,企业人员结构的不合理、职责划分不明确、奖惩标准不一、员工之间缺乏信任感和归属感等都会对企业成本控制制度的执行力产生影响。

2.企业会计信息化制度不完善,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产生影响。会计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提高了数据处理的速度和准确率,节约了人力和物力资源等。但会计信息化在改变会计核算程序、数据存取(储)方式(介质)的同时,由于受到人员配置、会计数据的输入输出、处理与管控、安全性等的制约,影响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如发生错误和舞弊的风险加大,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受到质疑,会计信息的公正性和质量受到影响,一些领导者完全依赖电脑做出的预测和分析做出了错误的成本管理决策。另外,因系统被攻击或操作意外等极易使会计软件系统数据的安全性降低,各部门权责不分、职能交叉等会导致信息沟通不畅,影响企业的内控效果。

3.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漏洞。其一,预算管理具有片面性,未能将各预算项目如财务预算、各项经营预算、资本预算等结合起来;其二,全面预算的编制过程如预算指标增减幅度的确定等常常注重主观性,而忽视其客观性,使得全面预算与实际相脱离,最终导致失败。其三,未设专门从事预算管理工作的机构,使得该项工作的制定、执行、监督、考核等缺乏科学性,未能充分发挥该项工作应有的职能;其四,相关的考评体系缺乏完整性。如根据财务预算的业绩评价体系不仅不能充分发挥预期管理的激励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会产生负面影响,如造成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提升企业竞争力应对措施

(一) 转变全员思想观念,改变成本控制意识落后的现状

1.在企业文化中应注重培养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使其充分认识成本控制的定义及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纠正其“成本控制就是降低成本和节省开支”的错误观念,以满足企业对成本控制全面性、战略性、系统性的要求。

2.决策层、部门负责人等企业管理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及时发现操作中存在的可能造成成本增加的问题并予以解决,避免过程管理失控,以在全公司范围内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正确看待成本控制与企业长远发展二者间的相互关系,避免种种短期行为,不断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 不断完善管理方式

1.扩大成本控制范畴。改变以往将成本控制局限于某个环节的局面,对事前、事中、事后及上下游的价值链进行严格、细致的科学管理,以谋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领导层或部门负责人员应对各类决策成本,如边际成本、未来成本等进行严谨的研究分析,以作出正确的企业远期发展战略目标,避免各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保证企业的既得经济利益。

2.科学创新,寻求管理方式的新突破。通过借鉴其他兄弟单位的成本控制管理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革新思想、手段等方面实现成本管理组织的规范化、方法的科学化、手段的电子化、人才的专业化,使企业的成本控制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 营造良好的企业成本控制氛围

第2篇:企业竞争力提升范文

一、本课题设计(研究)的目的

从生产业的理论入手,对生产行业的概念、特征作用以及企业竞争力的要素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目前生产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国个成熟的可借鉴的先进经验,以及目前国家新推出的产业政策带来的新机遇。重点阐述提高生产企业提升竞争力的策略和办法。

二、设计(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h.c.reenfield最早提出生产业的概念,认为生产业是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我国学者钟韵、闫小培(2005)认为生产业是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提供,而非直接向消费的个体使用者提供的服务,它不直接参与生产或者物质转化,但又是任何工业生产环节中不可缺少的活动。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生产业行业分类有不同的界定标准,香港贸易发展局认为生产业主要包括四大行业,分别是专业服务、信息中介服务、金融保险服务和贸易相关服务。我国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一五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中生产包括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商贸流通六个方面。

作为生产企业的竞争力是由很多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单一因素无法产生竞争力。一般来说,企业竞争力的要素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政策和行业要素。主要指企业在国家政策、市场壁垒、行业要求、产业链位置等方面是否占有优势和利处,由于国家政策和行业要求,会形成一些市场壁垒;二是市场竞争势力要素。主要指企业在市场容量、市场控制力、资金实力、核心技术等方面的能力;三是运营管理要素。主要指企业自身经营中的运营模式、人力资源、内部管理、创新能力、品牌文化等方面的能力。

研究生产企业竞争力提升对于推进和完善国家产业政策、壮大企业实力、盈利国内国际市场均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从生产业的理论入手,对生产行业的概念、特征作用以及企业竞争力的要素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目前生产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国个成熟的可借鉴的先进经验,以及目前国家新推出的产业政策带来的新机遇。重点阐述提高生产企业提升竞争力的策略和办法。

基于对生产行业和企业的认识,分析出目前生产企业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一是政策扶持缺乏,区域支持实效不明显;二是发展模式单一,竞争力不强,合力不足,有待向集聚模式过渡;三是专业性人才短缺,发展后劲不足;四是信息程度化不高,与发展迅速的信息技术不相称;五是服务内涵缺乏标准化和差异化,品牌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针对这些现状,拟解决生产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主要策略。这些策略是用好政策优势、导入集成模式、引进培育人才、实施信息系统、提升客户管理、注重品牌服务六个方面。

三、设计(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拟采用的途径(研究手段)

重点与难点:

基于对生产行业和企业的认识,分析出目前生产企业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一是政策扶持缺乏,区域支持实效不明显;二是发展模式单一,竞争力不强,合力不足,有待向集聚模式过渡;三是专业性人才短缺,发展后劲不足;四是信息程度化不高,与发展迅速的信息技术不相称;五是服务内涵缺乏标准化和差异化,品牌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拟采用的方法

1、科学发展法:利用生产行业的基础理论,以及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推出的生产企业的政策,进行科学地看待生产企业的竞争力策略;

2、案例分析方法:如文中用到的郑州物流、民生物流的案例;

3、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提出生产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策略。

四、设计(研究)进度计划

1、选题构思。时间:月 日--月 日。在此阶段,主要是选择相关的论文题目,题目确定后要并充分征求指导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该题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具备现实意义和作用。

2、资料搜集。时间:月 日--月 日。在此阶段,主要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积极收集四个方面的素材资料。一是要收集生产行业的基础理念知识;二是要收集普通企业以及生产企业竞争力的要素;三是要收集目前生产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四是要收集为提高生产企业的竞争力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收集资料素材的方式和途径主要是:一是直接在学校图书馆借阅相关书刊杂志和报纸;二是网上数据库和企业管理类网站的文章介绍;三是通过上门采访请教相关生产企业(如:物流公司)的实际运作和经营经验。

3、论文撰写。时间:月 日--月 日。在此阶段,主要是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撰写论文。主要措施:一是严格按照论文相关要求进行;二是认真细致撰写,力求准确客观反映主题;三是把握进度时间,按照时间节点进行撰写,避免拖延。

4、修改论文:时间:月 日--月 日。在此阶段,主要是根据指导老师的初步审阅,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和完善。

5、论文答辩:时间:月 日--月 日。在此阶段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进行论文答辩。

五、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1] 程大中:中国生产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j].经济研究,2008(1).

[2] 徐从才、乔均:生产业是打造国际制造业基地的保障[j].中国流通经济,2006(2).

[3] 傅京燕:国际生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j].未来与发展,2008(3).

[4] 叶振宇、宋洁尘:国际城市生产业的发展经验及其对滨海新区的启示[j].城市,2008(9).

[5] 包晓雯、曾刚:北美大都市区生产业区位研究述评[j].城市问题,2008(12).

[6] 邱灵、申玉铭、任旺兵:国内外生产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研究进展[j].世界地理研究,2007(9).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4 月 日

教研室(学术小组)意见

第3篇:企业竞争力提升范文

关键词:民营企业;竞争力;提升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因素在更高层次上和更大范围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并迅速改变,使得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而企业竞争力的高低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面对国内外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要想在竞争中取胜,民营企业必须注重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1 民营企业面临的竞争力提升“瓶颈”

(1)企业规模偏小,过度分散。

民营企业从总体上看增长方式以量的扩张为主,虽然在单位数量上达到一定的比例,但多数企业在其从事领域中产业集中度低,生产能力弱,规模狭小、过度分散、实力不强,处于小规模、低水平的运行状态,而且相互间还缺乏经济联系,其产业方向侧重层次普遍偏低,且趋同化现象严重。

(2)技术水平低,技术设备落后,产品档次低。

从民营企业的整体状况看,多数企业基础设施不完善,设备的科技水平较低,而且企业比较普遍地存在着缺乏技术渠道的弱点,技术创新投入也严重不足,多数企业技术改造能力和产品更新换代水平低,缺乏技术使其产品往往停留在简单仿制、加工的低级水平而不能及时升级换代,且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而由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导致产品档次低,产品结构严重失调,市场占有能力弱。

(3)管理水平低,管理方式落后,管理中不规范行为极为普遍,财务等各项管理混乱,缺乏对生产及市场的适应和把握能力。

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较低,管理相对粗放,有的甚至疏于管理,大部分民营企业在人事劳动、财务会计、生产经营、市场供销等各方面均缺乏严格的规范,据对部分民营企业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财务状况方面,多数企业账证、账册不实,弄虚作假情况严重;人事劳动上,不严格遵守《劳动法》有关规定,用工无合同、劳动无保险,劳资纠纷事件有上升趋势;在生产经营上,许多企业内部脏、乱、差,生产过程中跑、冒、滴、漏严重。

(4)企业不良短期行为严重,整体素质较差。

目前,民营企业在经营策略和经营手段上缺乏自律性,追求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比较严重,如不正当竞争行为、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偷税漏税行为等,这些不良短期行为不仅扰乱了经济秩序,损害了群众利益,而且也严重损害了民营企业在社会上的整体形象。

2 民营企业竞争力提升“瓶颈”的根源剖析

(1)受家族式的管理制约,管理手段陈旧,生产经营盲目性、投机性较大,缺乏长远发展基础。

民营企业不少是从家族企业发展起来的,采取权力高度集中的家族化管理模式,这种血缘式管理容易受家庭内部人才的限制,而且由于大量使用亲属和任人唯亲的人才选拔制度,影响技术、管理等人才的引进,造成企业在家族关系之外难以培植新的动力主体,容易导致生产的盲目性、投机性,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企业长远发展缺乏基础。

(2)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松散。

民营经济是在缺乏市场规则和秩序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因而相当大部分企业在制度方面缺乏完备的内容,更缺乏通过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来出效益的手段,管理相对较为松散,这是严重影响企业效益的重要原因。

(3)人员素质较差,企业职工大多来源于闲散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并且缺乏后天的技能培训及法律、法规学习等再教育。

从整体上看,目前民营企业职工素质偏低是不容质疑的事实,其职工队伍现有素质与市场激烈竞争对职工素质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职工的相应素质更带来了相应的管理障碍,加之人员流动性大,民营企业人员管理难现象非常突出。

(4)企业管理人才欠缺,领导和管理层缺乏现代管理知识及管理能力,依法经营、依法纳税及环保意识较差。

目前,民营企业中的领导、管理层素质参差不齐、悬殊较大,与其它类型企业相比,学历程度、职称情况、短期培训情况均有一定差距。从经营管理层角度看,基本上主要管理人员侧重从对企业的忠诚角度出发在企业内部选拔,忽视个人其他素质的重要,一些管理人员缺乏现代管理所需要的金融、财务、税收、外贸知识,在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行业分布结构上也不尽合理,由于缺乏现代管理知识及相应的管理能力,容易被短期性、临时性的因素所左右,不规范行为较为普遍。

3 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的对策探讨

3.1 转变传统管理方式,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其自身管理水平

(1)提高认识,权衡利弊,尽快实现经营管理方式的现代化。

民营企业应该提高认识,权衡利弊,超越自己,淡化家族色彩,尽快实现由家族式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完成制度创新,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同时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要不断学习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注意吸收和引进先进的管理观念和方法,广泛运用现代技术管理手段,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推动企业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一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现代化管理要求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要坚持以企业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为重点健全规章制度,规范企业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二是要以强化管理为重点,从严管理,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监督机制,把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保障各项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3.2 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稳步发展

(1)加强民营企业间的联合。

从现实看,民营企业建立横向联合关系,联手进行合作开发,以求达成共同目标和获取更大利润已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向,同时在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下,结合规模发展思路及企业规模不足的现状,强调这种联合更有现实意义。另外,目前民营企业所处的许多行业面临着投资分散、内部盲目无序竞争的严重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区域性块状经济区问题更为严重,联合可以改变众多民营企业混乱竞争的状态。总之,民营企业必须走出自我,通过进行不同层次上的联合与其它企业优势互补。

(2)正确认识经营风险,减少盲目性。

民营企业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盲目跟风,照抄照搬模式,要把握自己的独到之处,分析和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从实际、从自身出发,走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为此,企业应强化风险防范和业务素质教育,尽可能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时要逐步建立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制度,重大投资项目和经营业务必须慎重进行可行性论证,及对市场等方面做全面、详细的调查,并以此进行决策。

3.3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企业人员素质

(1)企业领导层及下属管理层应注重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决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创新能力等,增强依法经营、依法纳税、可持续发展等意识。

民营企业经营管理层人员应注重政策、法律、技术业务等相关知识的学习,要通过接受培训、自主学习等多种方式,不断把握先进的管理方法和信息,提高自身的决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创新能力等,增强依法经营、依法纳税、环保等意识,这是民营企业正常发展的基本要求,尤其是企业主,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总体效益有着较大的影响。

(2)重视员工队伍建设及其思想建设。

民营企业应把职工队伍建设及其思想建设作为长远发展的战略大事来抓,全过程、全方位地贯穿到专业管理中,要通过职工教育和技术培训,使职工熟悉并掌握企业工艺流程、操作技术等方面知识,切实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的文化技术素质和思想素质。同时,不断深入进行职工道德、敬业爱岗、遵纪守法、科学文化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支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3)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加速人才队伍建设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内部挖掘培养。要引进竞争,完善优选机制,要通过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与现有家族、地域等传统观念脱钩的人才优选制度,要重视人才培训工作,要不断通过选派人员进修等方式内部挖掘培养人才。二是注重专业人才的外部引进。在尽可能用活用好现有人才的基础上,采用招聘、聘请等措施积极从本地或外省市引进急需的专业人才。同时,健全企业人才的利益激励机制,留住人才,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高素质的企业人才队伍。

3.4 提高技术含量,创优质名牌产品

(1)以名牌理念为指导,树立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

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以名牌理念为指导,克服短期行为,兼顾眼前和长远,把质量为先意识贯穿到企业经营的全部过程、全部环节当中去。要严格质量标准,包括各项技术标准及各种产品制作过程的质量管理程序标准,坚持按照高标准组织生产,这是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创建名牌产品的基础保证。同时,提高工艺技术装备和工艺规范,立足高技术、高起点、高水平,要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2)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设备进行技术革新,推动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

民营企业应该把自身发展与企业技术进步有机结合起来,而技术创新必须进行必要的投资,必须看到:多数民营企业的资本和利润有限,一下子拿出大量资金更新现有技术、设备有一定困难,因此,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设备进行技术革新来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用尽可能少的投入来创造技术基础是加快民营企业技术进步步伐、推动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军.核心竞争力与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J].经济论坛,2006,(6).

[2]刘克.促进民营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J].国民经济管理,2005,(11).

第4篇:企业竞争力提升范文

关键词:营销策略;私营企业;全员营销

1 我国私营企业发展的总体环境

1.1 经济全球化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无论是各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都将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将日益扩大。经济全球化对全世界的企业的影响是最明显的,企业日趋国际化、巨型化,跨国企业的出现更是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我国的私营企业也受到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一部分私营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经济实力,在经济全球化的帮助下,成功的走进了国际市场;而一部分私营企业,受到了大环境的影响,使竞争更加剧烈,国内国外双重压力,让企业不得不去面对更加严酷的挑战。

1.2 世界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的发展引起了新一轮的企业兼并,而这一浪潮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私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如何去适应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并对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做出正确的反应,在国内外经济发展中寻找到自己并确定正确的方向,是我国私营企业面在经济浪潮中发展的新环境。

1.3 新竞争战略的盛行

20世纪后期企业的战略发展开始进入了转型期。我国的私营企业的经营战略从开始的多元化、规模化转向了核心竞争力战略;竞争的方式也随之变化,从企业之间的纯竞争转变成了合作的竞争战略,我国私营企业在战略上逐渐的调整成了合作战略而把成本领先等战略放在了次要的位置,这种战略的选择注定了私营企业的竞争变革。

1.4 高新技术长足发展

信息技术的出现及其长足发展对于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影响了私营企业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力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推动了私营企业技术的创新,而且还推动了经济跨越式发展。目前高新技术产业正逐渐成为了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这也必然会影响我国私营企业的战略改革目标,高新技术也同时会成为企业间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2 提升我国私营企业竞争力的战略构想

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优势最终要表现在成本领先、产品和品牌优势是一个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竞争力优势的集中表现。但是,目前我国私营企业的缺点是规模觉小、技术水平不高、经营管理能力欠缺,这些缺点给我国的私营企业参与竞争设置了障碍。我国私营企业在面临国内外市场时,这种竞争力的劣势变得尤为明显。所以如何提高私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私营企业竞争力的长久性,是摆在我国国民经济以及私营企业面前的一个紧迫的任务。分析国内外比较成功的中小型私营企业,可以归纳为三种主要的情况:第一种,产品在行业中的销售量和口碑都是名列前茅的;第二种,售卖的产品具有独特性,没有可以替代的产品;第三种,产品属于实用新型的,或者是新崛起的行业里的产品。针对以上分析,市场营销成了个各个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基本战略中的重中之重。

3 提升我国私营企业竞争力的营销策略

提升私营企业的竞争力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但与市场营销相关的方面有很多个,比如企业定位、市场占有率、广告策划、营销网络和市场调节能力等当面,介于市场营销的灵活性,企业的竞争力提升可以从营销开始,或者以营销作为基础。实践中发现,私营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营销策略有很多种,而且每种策略都对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有一定作用,文章浅谈几种私营企业可以采用的较为独特的营销策略。

3.1 全员营销管理

全员营销管理策略是一种在私营企业中树立全员营销观念,建立全员营销管理的策略。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提升全体员工的营销理念:营销不仅仅是市场营销人员的工作,而需要每位员工参与进来,形成全体员工都营销的气氛。其次,营销管理过程也采取同样的理念,营销管理过程需要各个部门的参与,绝不能都推给营销部门,因为当企业里的某机构与市场发生联系时,便产生了市场营销管理方面的问题。私营企业有着规模相对较小,机构层次简单等特点,所以在私营企业中采用这一策略是可行的,还可以通过这个策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全员营销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营销主体的整体性和营销手段的整体性,营销主体的整体性指的是私营企业应以营销部门为核心部门,其他非营销部门,如:研究开发、财务、采购、生产作业、人力资源等共同参与,以市场为中心,对企业营销活动进行整体性控制,以顾客为导向,最大化的提升顾客满意度;营销手段的整体性是指私营企业需要对营销中的关键可控因素:产品、价格、渠道、分销进行合理配置,使其达到最优效果,以满足顾客的多变需求。这两个方面可以使企业从中获得长远发展和长期利润。

私营企业全员营销的过程中,所有的员工都成为了营销活动中的一份子,每个人发挥着自己应有的作用。有些工作是否属于营销部门的职能是很难界定的,比如:新产品的创意、开发、新产品的定价、产品的售后服务等。特别是零售企业和服务企业,工作人员就是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者,顾客的满意度与销售管理过程的贯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员工的行为影响。因此,顾客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受到除了营销外其他部门实际绩效的影响,故在全员营销管理的过程中,营销部门是一个整合的部门,它在综合其他部门的力量,以确保各部门互相合作,主要目标是满足消费者需求。

3.2 采用多种网络营销方法

现行的网络营销的方法有多种,私营企业通常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来提高竞争力:

第一种,电子邮件营销法。某专业研究报告提出电子邮件是目前廉价又高效的网络营销工具之一,还有估计的数据表明电子邮件营销的回馈率可达到5-15%,这个比率不仅远远高于一般网络广告的点击率,而且也高于传统直邮广告的反馈率。

第二种,大数据网络营销法。随着科技的发展,大数据营销已经成了企业一种不可或缺的营销方式,了解顾客群体的需求和特点,可以更好的在网站推广中为顾客推荐适合他们的本公司产品,通过数据库筛选了解顾客自然特点,可以更好的为自己的产品定位和寻找潜在的消费者。

第三种,网络广告投放法。网络广告是网络营销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网络广告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BANNER广告形式、插播式广告、按钮广告、文字链接广告、插播式广告,广告的效果也获得了企业业主们的广泛的认可。但根据监测资料表明,新型网络广告的点击率与标准BANNER广告的0.4%-1%左右相比,基本持平。当然,网络广告的价值并不仅仅表现在点击率,国外一些相关研究发现,观看者l%的人会点击者,而99%的网络广告对观看者也同样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私营企业在开展网络营销时可以参考这一点。

3.3 再造企业文化

随着社会和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的文化不能够一成不变,特别是私营企业,所以私营企业需要文化再造,打破原有的企业文化格局,使其适应当前的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私营企业再造文化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建立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企业文化的再造需要全体员工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有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来源就是员工们打破思维定式,从学习中汲取新的思想,并把新思想应用到实践当中。使企业上下形成一种人人学习为企业,文化再造为大家的新风尚。

第二,打破传统的纵向型企业管理及文化传播模式,重新构建企业文化层级。首先企业家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和品德,把自己的想法由专门的部门进行协调统一管理,并在适当的时机进行传播扩散,让新型企业文化在尽短时间内传播给员工。其次企业应该打破多等级企业文化界限,建立与境界追求型企业文化相适合的新型的企业文化管理体制。

第三,企业家要自觉进行理念革命。私营企业家的价值观是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它决定着企业基本价值观的形成和作用的大小,也是实行企业文化再造的重中之重,重塑高层次的核心价值观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点。私营企业家要想迅速树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就应从自身的思想深处进行提升,自觉开展理念革命。

4 结束语

竞争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是由很多的子系统组成的,所以需要对每个子系统和每个子系统的各种因素进行优化组合才能得以实现。文章仅从营销这个子系统出发,分析了我国私营企业所处的发展总体环境,企业所采用的战略思想,提出了几个可行的营销策略。通过全文的分析研究后得出,实施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可以让私营企业的竞争力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马,朱奇云.试论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定位[J].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1):19-22.

[2]王善明.中国私营企业面临的机遇、障碍及其后势研究[J].企业改革与发展,2001(10):38-41.

[3]陈铁.论现阶段我国私营经济的作用和性质[J].南方经济,2002(5):5-9.

第5篇:企业竞争力提升范文

关键词: 成本控制; 企业竞争力; 关系分析

成本控制已经成为企业关注的热点话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现代企业要以成本管理创新为手段,将低成本作为基础,通过价格竞争、成本竞争等提高自身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稳步发展。因此研究成本控制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 传统商业企业成本管理面临的问题分析

从我国传统商业企业成本管理的方式来看,存在着“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当商品进货价格以及保管成本过高的时候,企业为了提高自身销售额,扩大自身市场份额,采取各种途径开展广告宣传和促销活动,忽略了成本效益,失去了对预算的有效控制。传统商业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商品的购进成本过高

在传统商业企业中,企业购进的商品绝大部分都是跟供应商签订购销合同的,没有采取多方询价的方式确定供应商,只要供应商能够承担起相应的费用就可以进店,这样不但商品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在价格上也缺乏竞争优势。若进货时再增加中间商,不但增加了进货环节,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商品购进成本。

(二)(二)商品的保管和运输成本过高

在商业企业中,从事保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缺乏高度责任心,在保管期间容易导致商品破损或丢失。在商品保管期间,商品的有形损耗和丢失率过高以及没有对滞销商品进行及时的处理、更新、淘汰,就容易增加商品保管成本。

(三)(三)商品销售的费用过高

很多商业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销售额,不惜花费大量资金用于商品促销和宣传上,而忽略了商品的成本效益。另外,采取的广告宣传范围缺乏针对性,从而不能让群众全面了解商品,反而提高了广告成本。

(四)(四)管理费用过高,控制不到位

很多商业企业管理的人员过高,从而增加了管理费用的成本。缺乏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预算、控制以及分析环节,失去了对管理费用的有效控制。

二、如何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一)(一)增强成本的效益管理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就是经济效益。商业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需要企业进一步增强成本效益观念,要逐渐从传统“节约、节省”的观念不断向企业效益观念转变。商业企业所有成本管理控制活动都应该贯彻成本效益思想,要在对比“投入”、“产出”基础上,用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实现最大化价值,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所以,商业企业在加强成本管理的同时还应有效结合市场情况,遵循市场规律办事,调整成本管理方法和结构,从而提升企业市场价值。

(二)(二)加强商业企业的成本动因管理

企业成本管理中,我们将引起成本发生变化的原因称为成本动因。而要加强商业企业的成本控制,就对企业成本的控制就应该从企业成本的多重动因入手。首先就应该了解企业成本是如何产生的?跟哪些因素有关?两者的关系如何?其次,应该强化多动因素理论的成本管理理念,不断推行全面、全员以及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从而将成本管理的意识融入到整个企业中,提高商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三)加强商业企业的成本系统管理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商业企业要进一步强化成本系统的管理理念,并将商业成本管理工作当成是一项整体和全局的工程,将企业成本管理当成是全面、综合以及持久性的系统工作纳入成本管理的范围中。主要途径是:一方面商业企业不应该将成本管理局限在商品的购买和销售过程中,而是应该将成本管理的视野逐渐扩大到对商品市场需求分析、商品设计、客户使用、技术成本、库存成本以及销售成本等领域,从而不断增强商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大,并逐渐从物质产品逐渐延伸到人力资源成本、产权成本、资本成本、环境成本以及非物质产品成本的转变。除此之外,企业的管理重心也应从企业内部不断向企业外部转变,从生产管理不断向决策管理方向转移。因此加强商业企业成本管理可以确保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四)加强以人为本的成本管理

对于商业企业来说,客户管理的好坏关系到商业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跟客户之间保持良好的合作或者是跟竞争者保持合理的关系都可能导致成本发生变化。因此商业企业在加强成本管理中应该增强自身以人为本的成本管理理念。管理者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主动建立和发展企业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建立起密切联系员工的民主管理作风,深入员工中为员工排忧解难,为员工提供与企业同步成长、发展的机会,以促使员工积极配合管理者制定组织目标。通过这种科学的人性化管理手段和措施引导、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自主管理意识,逐渐形成具有成本控制意识的企业文化。

第6篇:企业竞争力提升范文

众所周知,企业发展的目标都是希望以最小的成本投入,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是每一个企业的追求。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壮大,首先离不开庞大的资本,但是只有资本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实现资本的高效运作,合理的使用企业资金。其实这就是财务管理的过程,财务管理不仅能够整合企业闲置的资金,实现企业资本的高效运作,还能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可以说系统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前进发展的保障。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并为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建议。

1问题分析

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当前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求企业务必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受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导致现在的财务管理水平依然较低,下面我们主要针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下简要的分析。

1.1观念陈旧

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并不能在短期内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登记相关的各种财务会计凭证,记录发票等一系列简单的财务工作。受传统财务管理思想的影响,不少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依然落后,认识不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只是把财务管理工作归结为简单的财务工作。另外,伴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已经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但是,不少企业依然对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企业财务管理呈现出一片混乱。会计信息不准确、会计预算不科学、成本核算不符合等各种会计问题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1.2制度不健全

制度能够规范企业的活动和行为,是保证一个企业规范运行的基础,制度建设在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企业要想获得较好的发展,必须要建立相应的规范管理制度,当然企业的财务管理也要建立相应完善的制度,这对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就目前来看,不少企业并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且没有相应的内部控制管理,由于财务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这就导致企业的资金管理不科学。举例来讲,企业中的闲置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企业资金的使用,降低了企业资金的利用率;另外还会出现企业资金变现能力差,资金周转困难等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资金链管理,资金周转在一个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一旦遇到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将会为企业带来重大的影响,严重的还会为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资金运营风险。

1.3风险控制观念薄弱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迅速,竞争激烈,企业的资金管理风险也越来越大。特别是网络经济平台的出现,虚拟电子交易越来越多,使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这时候就需要企业对市场反馈的信息,及时的做出选择和利用,这就在无形之中增大了企业决策的财务风险。另外,随着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更新,市面上生产的各种产品的使用周期在不断缩短,产品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因此,企业在产品的存货方面,还面临着存货风险。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手段不断发生变化,电子交易、网络交易越来越流行,这些交易手段的出现,使企业之间的资本流通越来越迅速,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的资金运转风险。总之,企业的财务管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势必导致企业的资金困难。

1.4财务管理人员队伍素质偏低

目前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在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上掌握不牢,专业的操作技能水平也比较低。企业的工作人员不少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在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时,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并且不严格遵循企业的规范来管理,由于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活动。

2建议和措施探讨

众所周知,财务管理是促进企业发展和前进的重要因素,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发挥着重大影响。鉴于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突出的问题,为了促进现代企业的发展,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阐述一下,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2.1改变陈旧观念,加强重视

现阶段,企业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加强对企业资本运营的管理,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是现代企业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要求。要想做到这些,一是,要从思想上彻底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改变态度,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企业高层领导和相关管理人员,要认真对待财务管理工作,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建立一个完善的制度规范,规范相关管理人员的操作行为。二是,在企业做出重大的财务决定时,要综合考虑各部门的建议,把财务管理工作贯穿到企业管理的各个部门,从而保证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实现企业资金的综合利用,最终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2增强财务监督

财务监督是财务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保证企业各项经济活动收支预算平衡的基础,并且财务监督也是高效利用各种企业资源,防止腐败现象发生的重要保证。为了充分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强化财务监督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要监督企业的各种资源分配。财务管理人员要对相关的财务文件、账簿、财务报表、会计记账凭证等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严格的审核,清楚记录各项经济活动财务收支情况,从而挖掘企业的发展潜力,提高企业闲置资金的利用率,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二是,要全面分析企业的财务活动和经营状况,充分了解企业的资金状况,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有一个全面、详细的了解,然后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科学编制企业财务预算和各项会计报表,并监督执行,落到实处。

2.3增强抗风险能力

充足的资金是一个企业发展运营的重要因素,这对电力企业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电力企业本身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企业,稳定的现金流是企业发展的保证。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首先要建立企业的财务集中预算体系和信息传递平台,并且合理的调整财务管理工作,全面实现对电力企业下属子公司的控制和管理,增强抗风险的能力。其次,还要规范电力企业的财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电力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体系。最后,电力企业各子公司还要从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充分结合企业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提高企业的抗风险控制能力,实现企业资金的安全运营。

2.4加强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包括的内容很多,如财务预算编制、资本运营、现金流通等,因此,要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有一支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要定期的进行培训和教育,增强他们的财务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培养综合素质比较高的管理人员。另外,还要善于引进高技能、专业的财务管理技术性人才,在他们的带领下,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总之,建立一支高技能、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第7篇:企业竞争力提升范文

【关键词】物流;企业竞争能力;难题;对策

关于逆向物流,学术界对逆向物流概念的概述较为准确的是:与传统供应链反向,为价值恢复或处置合理而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消费地到起始点的有效实际流动所进行的计划、管理和控制过程。近年来,随着逆向物流潜在优势的逐步挖掘,在许多优秀的企业,它逐步从后台走向企业战略规划的前台,成了显示竞争力和领先优势的利器,朝着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角度发展。

1、逆向物流对企业管理的意义

1.1转变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一般来说企业的重点主要放在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服务上,然而产品淘汰后则变成废弃物由社会来承担。这种开环的线性发展模式结果是,一方面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另一方面,虽然丰富多彩的产品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浪费了资源和能源,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为了减少产品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我们需要对淘汰下来的废旧产品再利用。在上述开环线性经济模式中加入逆向物流管理,则形成闭环循环经济模式。如图1所示。

1.2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从企业角度出发,企业实行逆向物流,有利于保护环境,同时也能为企业及其供应链创造经济价值,增强竞争优势。某些产品的回收利用具有盈利前景,如有些零部件经过拆卸、检验、翻新、改制等逆向物流活动,重新获得使用价值后,可直接进入产品生产过程或在二手市场进行再销售。在国外电子产品制造业,使用翻新零部件已成为一种趋势。

1.3提高顾客满意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当今的买方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竞争优势则体现在顾客满意度,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如能及时解决客户提出的要求或建议,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是最高的。产品制造企业实施逆向物流能够确保不符合客户要求和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及时退货,可以消除顾客的后顾之忧,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的信誉。此外,良好的逆向物流系统还能帮助企业分析产品退货分布情况,为产品的改进设计提供反馈信息,提高产品竞争力。

2、逆向物流有助于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

当前市场竞争尤为激烈,企业唯有不断突破产业中既有的优势源并创造新的优势源,才能有效遏止衰退、发展优势,以适应动态环境竞争的需要。而逆向物流的实施正是企业朝着这一目标迈进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竞争优势的强化和重构起到了强有力的作用。

2.1提高顾客价值,增加顾客满意度。在当今顾客驱动的经济环境下,顾客价值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赢得顾客的信赖、提高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而逆向物流战略恰恰能够满足这一要求。通过退货和回收系统,逆向物流的实施能够确保不符合订单要求的产品及时退货,有利于消除顾客的后顾之忧,有助于提升企业信任感、回头率,更能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在逆向物流系统中,制造商承担了更多的产品回收处理责任,有助于减少下游供应链客户或销售商的经营风险;并且在宽松的退货策略驱动下,往往能够改善供应链企业间的供需关系,促进企业间战略合作,强化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特别对于过时性风险比较大的产品,逆向物流所带来的竞争优势更为明显。

2.2降低成本,增加企业效益。减少物料耗费、提高物料利用率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也是企业增效、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然而,传统的物料管理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物料,不重视企业外部废旧产品及其物料的有效利用,造成大量可再用性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而在逆向物流系统中,由于废旧产品的回购价格低、来源充足,对这些产品回购加工可以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物料成本。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在资源短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资源的供求矛盾将更加突出,逆向物流的这种优越性将越来越醒目地显现出来。

2.3改善环境行为,塑造企业形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文化素养的提升,环境意识日益增强,消费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顾客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良好的逆向物流是一种与环境共生的物流系统,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之间的单向作用关系,节约资源的同时注意环保,在整个经济社会建立起包括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在内的逆向物流系统,避免引发社会资源枯竭和自然环境的恶化,并且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环境行为,提高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2.4企业实施逆向物流与消费者、政府间关系的分析

1)企业实施逆向物流与消费者关系的分析。逆向物流在带来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企业长远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回收成本,很多产品回收却不一定都能带来经济效益,甚至造成亏损。但对于企业来说,构建逆向物流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企业的效益,并可通过提高企业售后服务的质量、减少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塑造了企业的环保形象,使得企业及其产品更具有竞争力。

逆向物流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由于构建技术的不成熟、消费者环保意识薄弱等因素,使得产品价格较高,消费者对该企业的产品需求较低如图2中D曲线所示。产品的回收利用率低,回收成本高,供给曲线为S;此时均衡产量为Q1。

如果消费者环保意识增强,支持逆向物流,从而偏好购买实施逆向物流的企业产品,使得需求曲线由D移到D'。企业由于消费者的支持、技术进步、管理水平等因素增加供给量,供给曲线也由S移至S',均衡产量为Q2。消费者剩余为P0E和D线的上半部分所组成面积,消费者剩余增加,消费者满意度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2)企业实施逆向物流与政府关系的分析。在逆向物流实施活动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为“积极检查”或“不积极检查”;企业所扮演的角色是“构建逆向物流”或“不构建逆向物流”。政府的积极检查是为市场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游戏规则,并对市场的运行进行必要的组织、协调、监督与控制;政府的非积极检查表现则完全相反。企业构建逆向物流能够处理部分废弃物,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从而使政府减少环境治理成本。当企业未构建逆向物流时,由于对资源未进行回收,对废弃物未进行处理,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如果被检查到,会受到法律诉讼和处罚。

假设企业构建逆向物流获得的收益为10个单位,不构建逆向物流活动获得的收益为8个单位;政府积极检查获得的收益为5个单位,不积极检查获得收益为6个单位。此时的关系模型为表1。

表1

策略矩阵 政府

积极检查 非积极检查

企业 构建逆向物流 10 5 8 6

不构建逆向物流 8 4 12 3

从表1可以看出,政府和企业都将在权衡利益得失后,选择决策行动。其中,政府希望以较小的成本获得较大的环境改善,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当政府采取积极支持的政策时,企业实施逆向物流活动,此时双方达到均衡状态;政府采取非积极的支持政策时,企业构建逆向物流的成本由企业单独承担,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将会采取非构建逆向物流活动,此时双方也处于均衡状态,其结果是双方的长远利益受到损害。因而,要达到帕累托最优,政府应加大对未构建逆向物流的企业的惩罚力度,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支持,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企业应加大研发力度,提高回收处理技术,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动力难题

许多企业把逆向物流战略作为其强化竞争优势、增加顾客价值、提升整体绩效的重要手段。但这并不表明逆向物流的实施将会一帆风顺。相反,由于逆向物流本身的特点及供应链管理的问题,使得逆向物流的实施具有许多不确定性,使企业面临一种进退维谷的困境。目前企业实施逆向物流最主要的动力难题有两点:逆向物流的特点决定着成本不确定性;风险放大效应带来逆向物流管理失真。

4、利用逆向物流强化竞争优势的对策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虽然逆向物流的实施有助于增强企业竞争优势,但要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应,有着巨大的风险和困难。目前我国企业引入逆向物流战略时必须慎重,绝不能草率行事,应对产品回收的成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各个环节做出周密的分析论证,同时要注意考虑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4.1改变观念,重视逆向物流。我国企业一向对常规物流非常重视,对逆向物流了解较少,更不用说去重视他。一些企业把逆向物流看成一种负担,让客户去承担退货、回收时的损失。这样从短期来讲这有助于减少企业的经营成本,但从长期来看,肯定会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不良影响,造成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严重下降。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种做法无疑是自掘坟墓。为此,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我国企业不妨借鉴国外企业的经验,重视逆向物流管理,把逆向物流的实施提高到企业的战略地位上。

4.2分工合作,加强供应链中信息的共享和协调。逆向物流涉及到企业的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各环节,不能孤立地处理,必须着眼于整个供应链,在供应链的范围内顺利施行逆向物流系统。这就要与其他企业分工合作,实现资源、信息等方面的共享。这恰恰是我国企业的一个弱项。这不仅使企业间的交流异常困难,也妨碍了企业竞争力的共同提高。

4.3加强正、逆向物流的统筹规划。逆向物流也需要经过运输、加工、库存和配送等环节,这可能会与企业的正向物流环节相冲突。经验表明,大多数企业更关心管理物流的正向部分,对管理逆向物流的投入很有限,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常常会放弃逆向物流,影响了逆向物流的真正实施。要有效地管理逆向物流,企业就必须统一规划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考虑货物的双向流动。通过建立一体化的信息系统,的动态伙伴式合作关系,实现企业的柔性管理。

总之,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加强企业内部逆向物流管理是时代的要求,是环境的需要,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实施逆向物流管理是企业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一种的管理模式,对提高企业在世界经济大舞台上的竞争力,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姚卫新.管好逆向物流创造二次利润[J].物流技术.2003(09).

第8篇:企业竞争力提升范文

内容摘要:2009年6月1日,通用汽车正式申请破产保护,给世界格局带来了重新洗牌,也给正处在发展中的我国企业参与世界竞争以启示。通用汽车破产最主要原因之一是战略失策,即贪多求大而疯狂收购兼并。为此,我国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要处理好大和强的内在关系, 加强战略管理。只有不断加强内涵建设,通过整合改善并根据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战略,才能在竞争中不断健康、高效、快速地发展。

关键词:企业战略管理 整合 强大

案例分析

2009年6月1日,通用汽车正式申请破产保护,曾在纽约股市上呼风唤雨和曾经承载了数十万人美国梦的百年通用在转瞬间化为了一场噩梦,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家拥有百年辉煌以及占据世界头把交椅七十多年的通用帝国陷落,中国企业应从通用经营管理失败中得到什么启示并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呢?

一场金融危机让全球汽车业陷入困境,持续萎缩的市场需求和不断收紧的信贷规模更是让曾经的全球头号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公司走到破产的境地。不过,很多市场分析师都认为,金融危机只是压倒通用的 “最后一根稻草”,这家企业过去几十年中的经营管理战略失误和战术失策,可以说为自己积累了巨大隐患,而金融危机仅仅是导火索。通用即使在美国本土的表现糟糕至极,但在中国却屡创销量新高。数据显示,2009年1至5月份,通用汽车在华销量比上年同期增长33.8%,达67.11万辆。其中,5月份,通用在中国的销量同比增长75%,达到创纪录的15.6万辆。

这说明金融危机并不是导致通用破产的罪魁祸首,而是通用本身存在经营管理缺陷,那就是通用汽车战略决策上的严重错误。故有人说,通用汽车在“错误的道路”上开了几十年。

(一)战略决策的错误

通用汽车成立于1908年9月。100多年以来,通用先后联合或兼并了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庞蒂亚克等公司,拥有铃木、五十铃和斯巴鲁的股份,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线,并拥有欧宝、雪佛兰、凯迪拉克、GMC、别克、悍马、土星、庞蒂亚克、萨博、霍顿和沃豪等十多个汽车品牌。

“做大做强”是很多企业孜孜不倦追求的终极目标,通用更是在短短几年时间疯狂兼并了几十家汽车厂家,有时甚至不惜巨亏进行收购。通用在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全球范围内都拥有子公司。通用的疯狂兼并一直没有停止,直到2006年还收购了韩国大宇。不断的向外扩张确实让它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帝国。但这个过程也为它埋下了深深的隐患,正如《华尔街日报》在总结通用汽车失败的原因时说:归根结底,通用汽车是其自身成功的受害者。正是那些使它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内成为世界上最大和最赚钱企业的种种管理、营销和劳工策略,铺就了通用通向破产之路。 通用将大量的资金用于盲目扩张,有时候甚至血本无归,典型的是1989年为并购萨博花费了30亿美元,最后全部赔掉,2008年底萨博终于面临破产。如此必然会降低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市场被竞争对手瓜分。

韩国大宇的破产缘于急剧扩张,而作为其收购者的通用,并没有引以为诫。事实上,正是同样的扩张野心,让它步了大宇的后尘。

(二)启示:加强战略管理,处理好大和强的关系

只有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并根据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战略,才能在竞争中不断健康、高效、快速地发展。战略决策的错误,是难以改变局面的。战略(strategy)一词最早是军事术语。“战”指战争,略指“谋略”,概括地说,就是军事将领指挥军队作战的谋略。在现代,“战略”一词被引申至政治和经济领域,其涵义演变为泛指统领性的、全局性的、左右胜败的谋略、方案和对策。

由于战略是筹划和指导全局的方略,战略决定组织的目标和方向,因此它是组织根本性的政策,是组织各项活动的指南和主要依据,是运用各种力量支持和配合组织进行经营活动或政治、经济、外交斗争的重要保障。战略正确与否,决定组织竞争的胜负,事关组织、国家和民族的荣辱兴衰。

既然战略如此重要,必须加强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战略管理是指对一个企业或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人们常把正确确定组织目的和目标,及主动权、灵活性、统一指挥、集中力量和节约资源以及机动、突然和快速反应等问题,当作战略的一般原则。一般来说,有效的战略管理需要战略管理流程、组织人员和制度保障等三个方面的保障。正如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所说,一项有效的战略管理必须具备五项关键点:独特的价值取向、为客户精心设计的价值链、清晰的取舍、互动性、持久性。

战略由战略目的、战略方针、战略力量和战略措施等要素构成。因此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等三个过程,而战略制定或设计是关键,它不仅能确定组织任务,认定组织的外部机会与威胁,认定组织内部优势与弱点,而且关系到组织长期目标建立,制定供选择战略,以及选择特定的实施战略,同时能使组织胸怀全局,通观全局,把握全局,处理好全局中的各种关系,扬长避短,把握时代的特征,明确现实的和潜在的斗争对象,判明面临威胁的性质、方向和程度,从而科学预测未来竞争可能产生的时机、样式、方向、规模、进程和结局,揭示未来竞争的特点和规律,最终能合理有效配置资源,促进组织健康快速发展。本文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战略类型的有效抉择

要制定好战略,必须在做好PESTEL和SWOT分析基础上,选好、选准战略类型。

战略的基本类型是进攻战略和防御战略,即从方向上看,可分为发展(成长)战略、维持(稳定)战略和撤退战略;如果从组织业务相关性来看,战略还可分为集中经营战略和多元化经营战略。

鉴于当前市场竞争和国内外形势都有利于我国企业发展,因此很多企业都采用了多元化经营发展战略。如果是集中经营的,则千方百计兼并收购扩大规模,总想一下子就把企业做大做强。其实他们把大和强的内在联系混淆了。

虽然大和强有一定关系,但大不等于强,大和强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大,是空间幅度,往往指规模或经营覆盖范围广,涉及各个领域或产品类型及规格多,即多元化经营。如果是通过收购兼并来扩大规模。这是一种借助外部力量来扩张发展模式。而强则不一样,强是组织内在发展动能和态势,靠的是综合实力超群,技术先进,品质卓越,即坚持练好内功再发展的内生扩张模式。

按照管理幅度原理和稀缺理论,大难以做强。由于大和强是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因此所有组织都难以平衡,尤其在分工越来越细精、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深的今天,企业在发展初期通过收购兼并来扩大规模是无法做精做专做强的。正如研究与交易公司ITG的经济学家巴贝拉(Bob Barbera)所说的,规则是你的资源是稀少,你希望能够明智地进行配置。汉语把大和强的内在联系表述和揭示得很好,把强放在大的前面,说明先强后大才能强大。

通用由于没有处理好大和强的关系,疯狂收购兼并来扩大规模,因此即使树立了品牌也无法做专做精做强。因此在与日本、德国的汽车竞争中败下阵来。

在我国也不乏这样的先例。如,春都集团与双汇集团原是我国两大肉类加工企业,但在市场竞争中因管理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景观:双汇集团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春都集团近年连续出现巨额亏损,企业陷入困境。同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520家重点企业、同是中国名牌、同是地处中原的肉类加工企业,为什么一个迅速崛起,而另一个却严重滑坡呢? 根源就在于双汇集团注重战略决策管理,而春都集团却多次失误。

双汇集团和春都集团的前身分别是漯河肉联厂和洛阳肉联厂,都是始建于1958年,又都是1984年由省管下放到地方。不同的是,1984年漯河肉联厂的资产总额是468万元,企业累计亏损543万元,而洛阳肉联厂当时的资产总额是2000万元,当年实现利税200万元。1986年,中国第一根火腿肠在洛阳肉联厂诞生,而漯河肉联厂生产出第一根火腿肠已经是6年之后的1992年。1993年,春都集团实现工业总产值、利税分别达到11.599亿元、10.82亿元,而双汇集团仅为8.57亿元和7045万元。无论从各方面都处于劣势的双汇集团能在短短几年内成了同行业的排头兵,原因是双汇集团紧紧围绕肉类加工主业上项目扩大规模,使企业迅速形成了以肉类加工为主,养殖、屠宰、包装、彩印等紧密联系的产业群体,1998年集团实现利税2.95亿元,1999年又突破了5亿元。而春都集团在发展中盲目贪大求快,不仅收购和兼并了洛阳市旋宫大厦、平顶山肉联厂、重庆万州区食品公司等十多家扭亏无望的企业,使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而且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还投巨资上了茶饮料等十多个大型项目,而春都集团的12亿元贷款中,有6.6亿元被项目占用,二三亿元用于购买或兼并亏损企业,2亿元是长期外欠货款,也就是说,有10.9亿元资金退出了市场,用于生产经营的不足1/10。由于缺乏流动资金,这些项目大都无法启动。而双汇集团却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投资者的回报率高达35%-70%。

春都集团在成本管理、人事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基础管理等方面与双汇集团的差距更大。在营销管理上,双汇集团提出了“踏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的市场营销策略,而春都集团则“在全国不设一兵一卒”。在基础管理上,双汇集团建立健全了财务部垂直管理、审计部日常监督的财务管理体制,使财务管理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而春都集团财务上报数据虚假,该集团债转股情况汇报显示,1998年集团实现利润-4994万元,而上报省贸易厅的数字是实现利润2055万元。(新华网,2001-9-9) 双汇和春都同是知名的肉类加工企业,同是改革开放后起步的,为什么一个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成长,而一个却风光不再?其原因就是两个企业在管理上存在较大差异。春都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创造了我国肉食加工业的神话,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但后来由于在重大决策上出现一系列严重失误,加之管理混乱,终于败下阵来。相反,双汇集团通过狠抓管理,不断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大胆开拓创新,使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等经营活动都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后来居上,超越了春都,创造了今天的辉煌。

另外,如2008年宅急送经历了巨额亏损、运营质量急剧下滑、客户流失、人心涣散的生死危机考验。但其管理者认为,这样的危机和金融危机无关,也不是因为雪灾、地震、高油价和奥运限行。真正的危机来源于内部,是宅急送自身发展的危机,是不计成本、盲目扩张的危机,是只大不强的后果。

战略整合的基础

大是强的基础和必要前提,强是大的充分条件,只有规模经济才是组织强大的必然结果,只有整合改善,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组织才能强大。

秉承着传统理念,通用等美国汽车企业,做大做强都采取多品牌战略。但由于这种多品牌战略不是紧密型,基本上不会在一个公司框架范围内实施统一管理,即其核心的品牌在一个公司内就有平行的若干个。因此人们只知道,通用做到全球最大,通用汽车有很多品牌,但却没有一个汽车品牌叫通用。由于品牌越多,公司管理层对于每一个品牌分配的精力、时间、财力都越少,特别是一个品牌的打造与时间、精力、财力的投入成正比。很明显,多品牌战略造成了以通用汽车为代表的美国汽车企业出现了多个重心,但是,每个品牌的竞争力却有所欠缺。因为通用是由8个品牌经过并购形成的企业,技术路线多样化,内部关系盘根错节,非常复杂,各有各的体系,互不搭接,这种战略容易造成公司对于品牌的定位出现交叉重叠,同时,不注意节能,产品油耗高,不适合当前的市场。相反丰田模式比较成功,虽然也出现了71年来最严重的亏损,但是这个企业有深厚的内涵,技术路线单一,所有的产品、零部件通用化程度很高,所以能大大节约成本,产品有竞争力。

在这方面,福特公司就做得很好,“我们简化了所有的品牌,以集中于福特这个品牌”。福特希望制定一份全球蓝图,从而具备在全球各地生产小型和中型汽车的能力。“一个福特(One Ford)”战略的初始产品是备受期待的嘉年华(Fiesta)。这款车型在欧洲设计,并不作大幅修改在2009年底登陆美国。福特是这次金融危机唯一幸存的底特律三大汽车巨头。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1985年,通用汽车公司仿效日本的做法打造“世界车”,这个设想就是要跨品牌共享底盘和配件,在技术层面,这个战略是有意义的。但是由于争夺控制权的内部冲突抵消了设计的想象力,最后出来的是一个看起来像别克,又像奥兹莫比尔(Oldsmobile)和庞蒂克(Pontiacs)的四不像。这真是雪上加霜,加速了通用的破产。

多品牌管理的误区

当前国内很多企业都非常热衷于兼并,总想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把规模做大,进入所谓世界500强,而对企业自身的内涵发展重视不够。20世纪90年代,一汽也曾兼并了十几个厂,后来他们自己都说成了“丐帮”的帮主。然而,兼并不是规模和实力的累加,通用的直接教训就是,要更注重企业内涵的发展,把企业内部发展好。所以企业一定要注意所谓的“规模经济”,不可盲目追求大,不一定非要把规模做得很大。

对于多品牌的管理,在繁荣时期,水涨船高,所有问题都被上涨的潮水所淹没,但是繁荣的大潮一旦退去,所有的问题都会暴露出来,公司的发展出现太多的掣肘,多品牌战略削弱竞争力。

同时通用虽然品牌多,但品牌混乱且分布广泛,各品牌间地域文化的差异不能相互融合,管理混乱,各自为政。“内讧”问题降低了管理效率。这样的公司虽然多样化,但它的结构非常庞大、复杂,内部的关系盘根错节非常复杂。

通用汽车公司结束土星(Saturn)品牌、庞蒂克(Pontiac)因为继续维持一个市场份额很小的品牌毫无意义,维持一个在雪弗莱和别克能支撑独立分销体系的时代创立的网络也毫无意义。通用计划减少27%的经销商,减少到4700个。“当然,用7个或8个品牌来占有25%的市场是太多余了”,奥纬咨询公司负责北美汽车行业业务的罗恩•哈伯尔说。

结论

做大做强可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做大企业可以增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但是必须懂得大企业不一定是强企业,强企业不一定是大企业。如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企业上市以后规模、资产和总市值在世界同类金融企业中已经名列前茅,但综合排名却不高。也就是虽然已经很大了,但还不够强。因此只有企业的综合实力是由资本、资产质量、盈利能力、法人治理结构、产品质量与结构、市场占有率等因素所决定的。

总之,通用破产给中国企业的启示是,不转变增长方式、不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企业不可能有持续的竞争力。只做大不强,在激烈的竞争中是无法生存,也难以取胜的。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加强战略管理,深入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不断整合,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加强防范降低风险,做好战略的选择,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

同时,战略决策要在企业战略观念的指导下,依据市场需求、竞争形势和企业自身能力选择相应的战略目标、战略途径与方法,以正确的战略观念指导企业经营活动;以用户为导向,从明确用户的需要开始,以满足用户的需求而告终,企业经营活动要提供持续的顾客满意,并从满足顾客需求中获利;在提品价值的同时不断提升形象价值、服务价值和人员价值。高度重视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即战略环境。

由于战略环境不以企业经营者的主观意识为转移,属于不可控因素,而且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是不停地发生变化,从而在给企业带来机会的同时,也会给其它企业造成威胁。因此,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者,必须认真地分析和研究战略环境的演变趋势,明确战略条件的制约,努力以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灵活的行为活动去主动适应它,做到因势利导。这就要求不仅要认识自身的优劣势,客观评估企业的经营能力,还要预测企业现有能力与机会和将来环境的相互适应程度。企业不仅要明确利用机会所需要的能力及其构成,而且要分析现有能力状况,进行战略评价和制定措施。

参考文献:

1.Stephen Prlbiins.Management(Seventh Edition)[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9)

2.张存禄.企业管理经典案例评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数字商业时代.通用汽车百年兴衰与成长阵痛[0/J].finance.省略/money/usstock/gm_end.shtml,2009-6-1

第9篇:企业竞争力提升范文

员工综合管理优秀的员工是创建优秀企业的最基本保证。选拔优秀的员工到其适合的岗位、信任员工并不断激励员工、提升员工创造力和能动力、多与其他优秀的中外企业交流。统一国企战线—创建具有优秀品牌的国有企业。只有抓员工的高素质才能为国企的高品牌做铺垫,才能使国企领先与同行之间,迈向光明的发展之路。

实现价值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灵魂。国企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针对国企产品特有的领导、员工、团队价值、管理、思想政治工作五项价值观。在经营产品活动中,把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尺度,形成国企的价值理念。

企业文化作用

企业文化,本质就是竞争。企业文化是指国企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以自己的产品、经营理念、服务形式,不断树立自身的形象而产生。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不仅为企业注入鲜活的献血,也让国企面对巨大的挑战。国企与其他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只是产品的竞争,还有一切可以胜过其他存在竞争的企业的资源。在过去的无数鲜活例子告诉我们,面对新的挑战,国企要想求得发展,任何可以让国企建立品牌形象的机会都不容忽视,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还有生产背后的无数的资源支持,只有一个优秀的,善于利用自身文化作为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国企才能取得不断的进步,安于现状,不思进步,不求突破的固化式经营模式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建设是为国企的核心竞争力做准备的,要达到把企业文化转化为国企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漫长、不断完善国企本身、需要不懈周到经营服务的过程。国企还要善于抓住机遇,利用好它,展现国企优质品牌,使消费者能够更深入了解国企的优势和理念,提升企业的影响力、知晓率,进一步取得经济效益。

1、领导的能力国企的决策准确性和反应性是决定国企发展的关键。只有方向正确,才有资格谈如何进一步发展。所以,领导的决策能力很重要。除了尽可能的聘请优秀的员工作为领导阶层,还要敢于在领导方面的进步进行投资,信息时代变化日新月异,领导需要不断学习、国企应积极鼓励领导阶层的员工学习并给予资助。同时,还要多多听取下层员工的建议和意见,避免领导阶层造成个人主观决策性的错误。只有不局限于某一块领域,只有不断的学习,有积极进取的态度和行动,且有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心理和竞争意识,国企才能进一步发展。

2、创新创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国企发展的不竭动力。国企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发展壮大企业,使自身生产规模化、做大做强,才能谋得发展,如何能够提升国企自身的创新能力呢?答案是不断地学习,只有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看得更远。没有前人强大的经验做支撑,仅仅依靠瞎子摸象这样的经营形式是不可取的。只有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国企才能整合出适合本身发展的道路。

3、团队精神具有团队精神的国企,能处理好内外部的问题。没有有机的团队作为保证时,国企在面对外部的矛盾时,就可能产生巨大的阻力,有泄露自身商业机密的有之,遇到困难退缩的有之,如此在强敌未进攻时,国企自身就已土崩瓦解,由此可见团队精神在国企生存发展中的重要性,这也是国企核心竞争力的内容,建立好深厚国有企业文化,完善并发展国企自身文化。

4、凝聚力它是国企核心竞争力实现的重要途径,只有完善的有机的国企才能谈得上凝聚力。国企人员是因不同的价值取向而来的人士,为了起码的生机,为了实现自己的自身价值等等。每人员工都有自身的不同点,如何让员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准确地完成国企与员工关系的定位和自身与消费者的关系,需要把自身利益与其利益结合起来,员工明确认识到国企的利益与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国企的发展给自己带来的也会是人生价值实现的更好的机会。并在政治、思想、职业操守等进行引导,提升和加强企业的凝聚力,从而变为国企核心竞争力,能使得国企得到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