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的艺术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数学教学 艺术 兴趣 探究 训练
数学课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应该怎样调整课堂结构,达到高效、寓教于乐呢?这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的一个问题。我们不能随波逐流,不能流于形式。我们要对学生负责,因为改革的成败关系到一代人,关系到一个学生的一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把准备成熟的模式逐步调整我们的课堂,让课改后的课堂变成学生们喜爱的乐园,获得知识的平台。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该从抓住学生的兴趣入手,注重探究过程,夯实基础,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科的重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一、从兴趣入手是关键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不仅是数学教师,任何学科的教师都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只有感兴趣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任何人都不愿意受到他人的强迫,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我们挤出时间来也愿意去做,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
但是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呢?这是一个多方面的因素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科产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平时应注意培养与学生的关系。教师要主动走到学生中间去,与他们沟通,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大朋友。有了感情基础,就抓住了他们的一半,喜欢数学教师,很自然就会喜欢数学这门学科。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是每一位教师都熟悉的课堂的第一个教学环节,仅仅几分钟就能对整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良好的导入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注意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创设情境方案,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是很多的,教师应从兴趣出发,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从细节入手。
二、注重探究是根本
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能力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师要适应学生求知的要求,培养他们的思考力,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兴致勃勃地去探索自然的奥秘。”探究,是个教学艺术问题。我们的教改也在反复研究这个问题。探究的主阵地是课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探究式课堂。但是我们不能流于形式,简单照抄照搬别人的做法。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课堂模式,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探究的场所,培养发现型人才的摇篮。课堂中的探究要有深度、有广度。全员参与才是成功的课堂,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要把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通过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主动去发现知识,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既让学生建立了成就感,又便于知识的记忆,不容易遗忘。在学生不能独立完成探究的问题时,可以进行小组内交流讨论。小组活动的开展,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方法。首先,固定的小组容易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形成同学间的团结友爱。小组活动还能够培养学生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独立意识比较强,不懂得与他人合作是当今社会青少年的普遍现象。通过小组共同探究,让学生从小树立合作意识,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小组中要发挥组长的带动作用,让优秀生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让师生共同努力,形成以点带面齐发展的良好学习氛围。这样,有些问题可能在组内就能够进行解决。对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让大家进行班内共同探讨,可以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相机进行点拨,进行适当提示,教师的提示起到桥梁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切不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结果,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相信这种没有束缚,同时又具有挑战性的课堂是深受学生喜欢的新型课堂模式。
三、训练是关键
基础知识的形成来自于平时的训练。根据遗忘的规律,新的知识要通过及时训练才能形成内化,完全掌握。而且还要在以后的时间里进行定期复习,才能真正掌握。训练也是有艺术性的,上面提到了,要根据遗忘规律及时和定期进行训练复习,在时间安排上要恰当。
对于课上新学习的内容要当堂及时复习。学生在课上的练习效果是最好的,效率最高。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阶段,在教师关注下,学生共同完成,不受外界因素干扰,是学生乐意接受的巩固训练过程。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新颖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所要训练的题目,缤纷的色彩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训练的题型要多样化,以免单一枯燥。再加上教师激励性的语言,一定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热情,积极地参与巩固训练。教师在训练的过程中还可以用竞赛形式开展,小组与个人相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留给学生巩固训练的过程,切实做到探究与训练相结合。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能够及时地得到反馈信息。哪里出现问题,教师可及时进行指导与纠正,让巩固训练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除了课内练习,训练还应做到家庭作业与定期测试相结合。家庭作业不可过多,但是要适量布置作业。家庭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是课内的一个有效补充。家庭作业是学生脱离了教师的指导,在课外独立完成的训练。首先要求学生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认真对待。完成家庭作业是一个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良好习惯。
测试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常规性教学训练,及时合理地安排测试会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测试还能够给学生带来成就感,产生新的学习动力。分数在学生眼中含金量是很高的,大多数学生都期待着考试,期待着新的分数。测试不仅是在检测着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也是在检测着教师的教学情况。希望我们的教师能够正确把握训练过程,把课内训练与课外训练相结合,把日常训练与定期测试相结合,帮助学生夯实基础。
一、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为此,教师要做到以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了解透彻,比如“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切线”与“切线长”等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律;又如有的教师讲“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就忽略了“同底等高”的条件;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等,就违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最小的整数就是0”之类的语言错误就在于以偏概全,缺少准确性。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比如,不能把“垂线”讲成“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等。
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化的要求,如吐词清晰,读句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量的信息。
二、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通俗易懂,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喜闻乐见,教师应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怎样才能实现上述要求呢?
首先,要用形象化的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一般地说,对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语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笔者大学时期的一位教授在讲解“阶乘”的概念时说:“100!这个结果大的惊人哟,所以我们使用‘!’”。“数的阶乘”这个概念,从意义到算法,使我们记忆深刻,终生不忘。
其次,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数学教学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效果更是不同凡响。据说陈景润的老师曾经用诗一般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哥德巴赫猜想: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他还意味深长地说:“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你们中的一位同学了不得,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这句话产生的神奇的力量,激励陈景润开始摘取皇冠明珠的万里,他矢志不渝,百折不回,终于创造了数学的辉煌。
三、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
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数学教师的语言幽默,其作用是多方面的:
第一,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与惶恐畏惧地学习,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教师要善于借助幽默的语言去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课堂气氛,针对学生不注意分析已知条件,忽略隐含条件而引发出错误的证题思路,结合当今中学生错别字较多的情况,我分析题意后说:“这位同学的思想走到牙路上去了”,故意将“邪”读成“牙”,引起学生哄堂大笑,这既提高了学生认真分析已知条件的重要性,又告诉了学生“重理轻文”的思想要不得。
第二,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让课堂违纪地同学心悦诚服,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假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理智,动辄对学生发火训斥,其弊端众人皆知,如果用幽默的语言来处理,其作用和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第三,幽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课堂教学的幽默,应和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教给学生理智,学生会产生会心的微笑,获得美感享受。
四、无声语言要使用得当,恰到好处。
数学中的无声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等,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名好教师,一名教师只有在他学会在面部、姿势和声音各方面做出不同的表情时,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就是说眼睛可表示出各种各样的感情,如高兴、气愤、赞成、反对等,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睛来联系,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教师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同学,与大声训斥相比,这种无声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且不影响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
【关键词】艺术性,教学
在“教”与“学”之间,在尊重美术教学的学科规律基础上,把美术课真正上成艺术性欣赏和追求创造品味的课,让学生得到更有效积极的情感、智慧以及创造力培养,我们应真切地去践行美术课的价值取向和教育功能。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美术课的艺术性教学:
1.注重美术课的感知与欣赏
良好的美术感知和欣赏,可以使学生向往美,对美有强烈的追求,这样才能使他们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进一步使他们热爱美术学科,这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以达到普及艺术修养的要求。例如,在教授《设计吉祥物》时,我们可以按下列步骤来实施教学:(1)通过2008年奥运吉祥物福娃的动画短片播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理解奥运吉祥物后再感知其他有代表性的活动吉祥物,进一步理解吉祥物的概念。
(2)向学生展示不同形式的吉祥物作品,让学生了解吉祥物的表现类型。在学生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以讨论的形式归纳出吉祥物造型的可爱之处、色彩特点(对比鲜明,色彩亮丽)。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不仅感知、欣赏及认识了吉祥物造型的可爱、色彩的要求,还理解了吉祥物的概念,可谓事半功倍。
(3)引导学生通过感知欣赏,研讨吉祥物的构思方法。学生充分理解原型设计后,教师在黑板上为某一活动确定一个原型,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夸张变形练习,主要是对原型进行拟人化、卡通化夸张变形;结合有突出色彩特点的吉祥物设计要求,进行吉祥物的色彩设计(鲜亮、明快、有各自特点等)。[1]
2.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冲动
(1)可以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上街头、广场,观察城市雕塑、徽标、喷泉、园林、拱桥、灯饰、亭台等具有鲜明艺术色彩的建筑物,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欣赏艺术的创造价值和生活功用。
(2)走向大自然,欣赏山川、河流、森林的自然造工的魅力,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
(3)充分利用家藏和馆藏的陶器(如景德镇陶器)、木器、石器等工艺品,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4)到当地工厂了解手工艺品的原料来源和制作过程,为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工艺品蓄能。
(5)开展泥塑创作竞赛。对学生不做题材的限制,让他们不受约束,同时大胆运用细雕、粗雕、块面塑、线条塑、推光、蜂孔雕等干、湿粘法和生坯粘合的雕塑技法,充分把个性表现出来。而当发现有些学生对制作工序中某几道工序产生特别的兴趣和偏爱时,我们应及时予以肯定,鼓励他们持之以恒,往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方面去发展创造,让学生切身感受创造的快乐和价值。
3.充分发挥美术课中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
教师传统的徒手直观的演示,增强了美术的亲和力,是美术教学语言的最直接的展示,什么时候也不能丢弃。
(1)示范。示范是老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是心与心的沟通,是与现实的直接对应,是真真切切的艺术上的对话。比如中国画的笔墨表现形式,老师用笔、墨、纸边演示边给学生讲解,中国画的用线、用笔、用墨、干湿、浓淡,皴、擦、点、染,中国画的构图、色彩、水分的控制等技法;既展示老师的基本功,又让学生零距离感受中国画的运笔用墨的神趣。教师示范过程中,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思考进而模仿,师生相互交流,就很容易掌握基本的方法,达到一定的水平,学会表现事物,在表现的过程和结果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2]。
(2)引导。在美术学习中,学生会有很多产生疑问的地方。作为老师,就应该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矛盾情境,使学生在“疑”中思,“思”中学。
4.在美术课的教学中要体现创造的乐趣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深入钻研现行教材,挖掘教育因素,拓宽知识面;借鉴各种美术教材,选取适应学生实际的而现行教材中没有编排的美术课程,这些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探索以发挥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的教学特色。教学安排上体现普及性、层次性、系统性和专业性。
(2)改革教学方法。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影像、范画、参观、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还可以开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及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环境等)都可用为教学资源与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丰富学生体验,激起学生联想,从而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带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3)培养想象力。我国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他曾经说过:“绘画不仅以形似为标准,更重要的是以神气表现灵魂。”少年天生喜欢幻想,而且想象力丰富,美术教育可以引导他们正确运用想象能力进行美术创作。
总之,在基础美术教育的领域里,了解、认识并进行美术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建立有效的艺术性教学理念,通过和谐的方式和行为,促进学生的情感、智慧及创造力的发展。正如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在说到美术的价值意义时认为的: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
参考文献:
关键词:物理教学;艺术性;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151-01
教学艺术性较高,这是一堂较为成功的课,教学的艺术性可以使物理课堂的双边活动如计划所期望,讨论激烈、思维积极,学生的智力、智慧得到开发和发展,与此同时,学生的激情得到升华,兴趣受到激活,能力得到提升。然而,教师是每一节课的总体设计、组织、实施者,教学效果的优劣,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原则、方式方法和艺术等诸多方面的,在这里笔者粗略地谈一谈就教学的艺术性贯彻在教育教学中的做法。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是教学艺术性蕴含的主要内容。捷克教育家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据此,作为物理教师就必须精心地设计教学程序,细心地组织教学内容,用心地履行教学过程,不忘启迪学生的心灵,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接受新的知识,掌握和运用新的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物理的兴趣,兴趣的教育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求知欲望得以维持就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学生的智力、能力得到开发和提高,这正是我们教育者最愿意看到的现实。物理学家丁肇中说:兴趣就是花少量的时间得到一个好成绩。据学者专家的统计分析,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逐渐降低,青少年对科学丧失兴趣是现在普遍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物理难学的原因,但青少年的好奇心仍是年龄特征,物理学的艺术表现出趣味性,把学生的好奇心作为切入点,与好奇心发生共鸣,使学生轻松愉快获得知识。
在讲授“浮力”一节时,先列举几个有趣的问题出来,让学生动脑子,比如:什么样的人受到的浮力大?不会游泳的人为什么能浮在“死海”上?钢铁制成的轮船舰艇能在海上航行?轮船能载人载物,能载多少呢?最大限度是多少呢?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有趣味的问题它更能推动着思维活动的进行,这时学生有各种各样的答案,这时不管正确与否,将答案一一整理板书在黑板上,然后演示几个实验:(一)利用体积相同密度大于1kg/m3和小于1kg/m3的二块木头,同时放入水中,结果是一沉一浮的。实验:(二)二块相同面积的铁皮,一块是铁皮,另一块做成盒子同时放入水中,结果是一沉一浮的。通过上述实验,学生还会认为,浮在水上的受到浮力,沉下去的不受浮力。还是存在疑问,接着再做一实验(三):在橡皮下端挂一铝块,记下橡皮长度,然后将铝块放入水中,让学生发现橡皮缩短了,这时有极少数学生能够发现铝块受到浮力,橡皮才会缩短,重复再做了几次以后,有很多人,甚至是绝大多数人能理解铝块受到浮力了。这时可以定性地得出结论:任何物体浸在水中都将受到浮力。紧接着问学生,想不想知道怎样计算机物体的浮力呢?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增加,情绪也更高涨,这时就进入这节课的,随后认真仔细地,一边提示一边演示阿基米德实验。因为有前面实验的铺垫,阿基米德定律实验做完后,公式很快就可以推导出来,那么上课开头提出来的问题就得以充分地理解和解释了。
最后,解答一道计算浮力的例题作结尾。
下课时间到了。利用十几秒钟埋下下一节课的悬念提出:潜水艇为什么可以时沉时浮,或停留在任何深度呢?且听下回分解了。
这一节物理课的艺术性表现在趣味性、设计过程的循序渐进性,环节的连贯性,实验的巧妙性、首尾相顾性、课堂的紧凑性、对话活跃性、预埋悬念性。
【关键词】 数学;兴趣;求知欲
【Abstract】first must induce student's study interest in the teaching activity,is fascinated can knock on the thought the front door,the intelligence and the ability can obtain the development. As the teacher,must be good at inducing student's study interest.
【key word】mathematics;Interest;Seeking knowledge desire;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041(2007)09-0122-02
让学生自主的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形象
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像语文具有描述性,美术具有的直观性,体育具有的身体参与性。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角的认识”这一课,“角是一个端点引发的两条射线”,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在教学时可做如下描述:盛夏,酷暑炎热,人们都习惯在树下纳凉 ,小朋友们在树下玩耍。瞧,老师来了。师摆臂作走路状,并挂出示意图:手臂与身体成一个角。有的小朋友在荡秋千,出示荡秋千图。这时老师立即一转,进入话题,老师说:“手臂这一摆,秋千这一荡,就是一个数学概念。”这时,学生兴趣正浓一定会想:摆臂、荡秋千怎么会同数学概念连在一起呢?此时此刻,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
2提出矛盾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疑惑
有矛盾才会有进步,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检验。学生必然会寻找集症所在,这时就有了对知识的运用。学生产生疑惑,探求真理的愿望,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
如,在讲“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时,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某水果店运来600个西瓜,300个大的,300个小的。小组长对售货员小张说:大的一元卖2个,小的一元卖3个,结果可以买250元。第二次又运来同样数量的大小西瓜,价钱也没变,小张想:何必分开卖,不如不许挑,平均每元钱可以买两个半个,每个4角钱。卖完西瓜后一算,只卖了240元,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何第二次比第一次少卖10元呢? 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通过讨论分析,不难知道:两个西瓜价钱的平均数和每元钱卖的西瓜并不是一回事。
3诱发求知欲
关键词:学术同行评议;委托理论;利益冲突;评审管理机构;评议专家
中图分类号:G6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12)04-0133-08
学术同行评议是一种涉及价值判断的评价活动,更具体来说,是对某项学术工作(如学术论文、著作、申请项目等)的水平或重要性的鉴定。承担此评价工作的主体是学术共同体内部从事相同或近似该领域的专家。换言之,学者某项学术工作水平的裁定并不能由自己完成,它需要依赖于学术共同体内部其他同行专家们。按照普拉特(David Platt)和泽克豪瑟(Richard Zeckhauser)的观点,“只要一个人依赖另一个人的行动,那么委托一关系便产生了,采取行动的一方即人,受影响的一方即委托人。”这表明,大学学术同行评议活动中也存在着一种“委托关系”。即某一学术共同体或被评议人,委托适当的同行专家作为人对某一学术工作的水平或重要性作出科学、公正的评议。鉴于此,对委托理论及其在大学学术同行评议中的体现进行阐释与分析,或许能对我们理解学术同行评议机制及其利益冲突的产生有所启迪,为我们治理与规避大学学术同行评议中的利益冲突问题提供一种重要的分析思路。
一、关于委托理论的内涵
所谓委托理论,从其本质上讲,“就是用来解释和处理各种委托一关系中出现的诸多矛盾和冲突,使其利益关系得以协调,以促进委代双方利益增进的理论。”它是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也是企业法人治理理论中的核心议题之一。它的出现是随着人问题的产生而产生的。
早在亚当·斯密时代,这位西方经济学界前辈就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开始研究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在他看来,“在钱财的处理上,股份公司的董事为他人尽力,而私人合伙公司的伙员,则纯是为自己打算。”然而,从西方企业的发展史来看,这时期的企业组织形式仍然是以个人独资或合伙的方式为主。与此相适应的是,企业的组织形式基本上是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一的现象。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也出现很大的变化,公司制出现并在其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公司的规模和经营业务范围的扩张,最终导致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时代的到来。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贝利(Berle)和米恩斯(Means)对此进行了考察,并在《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一书中认为,在当时的股份公司中,“大多数管理者不再是主要的所有者,说得更确切些,没有主要的所有者,管理在很大程序上是脱离所有权而存在的。”此后,西方的众多学者开始探讨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关系问题,并最终形成较为成熟的委托理论,如20世纪60年代末的威尔逊(Wilson)、70年代的莫里斯(Mirrlees)以及80年代的格罗斯曼(Grossman)等。
委托理论认为,企业中的所有人员都是追求个人私利的“经济人”。人存在机会主义的倾向,在某些情况下有可能因个人私利而作出对委托人不利的行为。归结起来,委托方与方因目标上的不一致、责任上的不对等、信息上的不对称等诸多原因,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冲突与矛盾的产生,主要体现在“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两个方面。因此,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处理委托问题的必要手段。大部分学者认为,提高约束成本、重视非正式的软约束力量、建立有效的信息传播机制是重要的途径与措施。
总之,委托理论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股份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产生的种种问题。它是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有效地处理好委托关系,可以为企业经济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收益。然而,倘若打破企业组织的视域,从整个大范围的社会组织而言,社会上许多甚至是任何组织中都存在着委托关系。因为,社会组织越是精密化、规模化、专业化,就越需要实行分工合作,而分工合作中必然存在一方委托、另一方的关系问题。因此,随着多学科研究理念的形成,委托理论也逐渐应用于文化学、教育学、社会学等领域。
二、大学学术同行评议的委托关系结构
关于委托之间的关系,主要指“委托人授权人在一定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从事相应活动、处理有关事物而形成的委托人和人之间的权能与收益分享关系。”体现在同行评议活动中,就是被议人或评审管理机构委托同行评议专家他们行使评议的权利,并由此形成委托关系。
(一)嵌套式的委托关系结构
大学的学术同行评议中,涉及被议者、评审管理机构和同行评议专家三类人,并且这三类人之间的关系相互制衡与约束。根据委托理论,笔者以为,大学学术同行评议形成了一种嵌套式的委托关系结构(见图1)。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教学研究;案例分析;意义;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350-01
数学的学习就是为了更加便利和聪明的生活。数学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精通和掌握的学科。初中数学有时候是很抽象的,而且他的学习的难度很大。在长期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得知,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将具体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初中是形成各种思想和观念的最重要的时期,所以,我们作为教师要积极培育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并让学生真正的会使用这一思想去解决实际问题。
一、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
数形结合就是要求我们从数学问题出发,首先找到题目中隐藏的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将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在几何图形上,跟据几何图形的概念和性质来解决数学问题。在实际数学问题中,无论我们单独考虑数还是单独依靠形都不能又快又好的解决实际问题。数与形的结合能够直观且严密的解决问题。
二、现如今初中生数学学习的情况
1、初中生读不懂题目的意思,做题不仅慢,正确率还低。受我国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急剧上升的影响,我国初中学生学习的目的仅仅在于考上好的高中,然后考上好的大学,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这样的思想迫使我们的初中生没有一点的创造力,他们的学习是死板的,不追求技巧,学习不能举一反三。目前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师也是很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导致学生在读一些生活方面的题目时,出现看不懂的情况。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加大对学生课外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大数学思想的培养。
2、我国目前的初中生不能将实际和抽象的数学知识放在一起考虑。初中生数学的难题急剧增多,数学学习也不像小学数学那么简单,很多的数学知识都是抽象的,作为初中生往往很难去解决。作为初中教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思想,将抽象的问题简单化,这就要求我们引入数形结合思想。
三、初中数学课堂引入数形结合思想的意义
1、数形结合思想可以使学生将抽象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明白题目的考察内容,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有很多的抽象问题,这些问题仅仅凭借想象是很难快速的解决的,这时,我们利用数形结合。把数学题目中给出的各个条件放在几何图形或者坐标系中,就能一目了然的知道答案。
2、提升了教师的上课效率。教师教学的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知识,并且能够举一反三。数形结合思想在实际数学教学中的引入,帮助学生改变传统的思考形式,用数和图形共同作为切入点。学生在以后遇到复杂的难解决的数学题时,自然就能想到用这种思想,这样教师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3、学生的灵活思维在一定的程度上被挖掘出来了。所谓的数形结合就是要求学生将数字和图案结合在一起。数字是抽象的,图案是实际的。这就在某种程度上要求了学生在抽象与具体、数字和几何图案之间要进行灵活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灵活思维被挖掘了出来。
四、数形结合思想在例题中的具体应用
例题1:小明要在一块长80米,宽60米的长方形草坪上,沿着对角线修一条小路,请问小路的长为多少?(来自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当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是很茫然的,他们不知道如何下手,不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那么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决。如图
这样学生就可以知道这道题考察的是勾股定理,也就很快地求出小路的长度了。图形的出现使学生清楚的了解题目考察的内容,数形结合使得抽象的问题转化成了简单的数学问题。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在很大的程度上解决了学生读不懂题目的问题,让学生重新获得学习数学的自信。学习的兴趣也就慢慢的提升上来了。
例题2.如图,我们知道子集M、P的交集,是子集O,那么请问子集O怎么表示?这时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先在纸上画出图形,如图,然后就能很快的知道答案。
总之,初中数学作为初中最重要的学科,要求学生能够学的精。另外,初中是学生的思想和解题技巧培养最为关键的时期,我们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努力教学,让学生养成多种解题思想尤其是数形结合的思想。这个思想目前在初中的教学中渗透的还不是很全面,因此,我们要教师和学生携手,让数形结合思想真正服务于我们,争取攻破所有数学难题。
参考文献:
[1] 张旭华.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研究.考试周刊 学术期刊.2014.35.
关键词:课堂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数学中程式化、符号化的东西很多,再加之原有教材割断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些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导致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比较沉闷、呆板。随着课程实验工作的不断深入和逐步推广,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的冲击与影响将更为突出、更为集中、更为直接地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归根到底就是激活数学课堂,引领学生最终实现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悦、富于激情和趣味的学习。新课标也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那么,如何激活数学课堂,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促成学生自我不断地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适宜的环境能行之有效地激发人们的热烈情绪,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和营造一个良好愉悦的学习氛围,让他们的学习置于一种真实、优美、和谐的场景中,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数学的热情。首先,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原有抽象、逻辑、符号化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直观和真切,缩短时空距离,扫除学习障碍,有利于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二、激活知识积淀,促进自主探究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和简单地传递、复制书本知识,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识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构建当前学习内容。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了学习新知识,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具备先前的知识并不意味一定能学到、学好新的知识。例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首先让学生回想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思考能否把圆也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接着让学生分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评价统一,补充完善各组的思维方法。整个数学教学活动过程,通过教师激活学生的知识积淀,面对新问题自然而然地利用先前经验进行真实的认识过程,亲自体验到前后经验的对比和变化历程,心灵产生深深地震动,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收获。因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数学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努力培养学生形成一种依靠已有的知识储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已学的知识中独立获取新知识,得到新经验,产生新创造。
三、丰富情感体验,形成积极态度
在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中,如果缺乏情感参与,就感觉不到情感魅力。品尝不到情感体验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是缺乏灵魂与活力的学习。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数学教学使学生饱受挫折而与成功的喜悦无缘,学生也就不会喜欢,更谈不上“终身学习的愿望”了。所以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数学教学中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学习,公式、法则、数量关系的分析,只有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才有可能在体验成功的愉悦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数学课堂中要使学生学会按自己的意愿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用数学逻辑的精确性、数学概念和结论的确定性以及推理的规则等,使他们自觉地遵循思维规律、规范思想形式,调控自己情绪、情感发生的强度,保护健康适宜的情绪状态投入数学课堂活动中。数学知识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来掌握,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能力也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来培养,只是教师要特别注意准确把握好训练的时机和训练形式,要讲究科学性、层次性、艺术性。
四、尊重个体差异,加强实践操作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节时,为了让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我让学生四人成一小组,每人画一个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然后,各人拿出量角器来测量自己画的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比较,大家会发现,测量的结果都是180度。接着,我又让学生撕一撕:把剪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分别撕下来,拼在一块,大家会发现三个角都组成了一个平角,还是180度。此时,大家都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已确信无疑了。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内在潜能。
五、作业批改,引入评语,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常情况下,数学作业的批改,人们习惯于用单纯的“√”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这影响了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我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 数学 教学 艺术 表现 经验
一、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是实现数学教学艺术的基础和前提
一个教师首先要熟悉所教的教材,即教学内容,数学课堂的教学艺术来自于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因为没有一节充满艺术魅力的课不是来自执教者对所教内容的准确把握的。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不钻研教材就没有好的方法,这是所有上好课老师的共同体会。任何一节内容只是走马观花地浏览时很难找到好的教的方法的。但当我们反复读教材,读了若干遍后,知道了每个题目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就会有豁然开朗之感,方法也常常随之产生。要读数学书,像语文老师一样“啃书”,会读、会诵、会背、会理解、会计算、会画图、会讲解,如此这番才能合理解读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数学教师研读教材一定要深,这点是我的与众不同的观点。
数学教学艺术来自执教者对所教内容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大到一本数学书,小到一个例子、一道习题,一句话,都要了然于心,把它弄清楚,弄明白,否则就不能教,也无法教。连一般的方法都不会有,还谈什么艺术呢?那么怎样怎样钻研教材呢?首先要读,哪怕教过好几遍了。读书是备课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像语文老师那样把例题读得字正腔圆,读得抑扬顿挫,数学虽非文学,但是,学生阅读习惯的细节培养应该渗透在每个学科的教学中。只看教参,没有自己思考的课注定不会是一节充满艺术的数学课。其次,一个人读不好,就和同事一起读,人多力量大,好多高明的方法是大家一起研读出来的。
所以数学老师一定要像语文老师学习,下功夫钻研教材,这样就能找到得心应手的方法、行之有效的方法 ,没有好方法就没有艺术可谈。教材把握不好,甚至把握偏了,方法越高明,越会南辕北辙,没有了艺术性,哪里还谈什么有效性呢?
二、理解和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是实现数学教学艺术必然条件
数学教学艺术除了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之外,要是教学真正成为艺术,还得研究学生。因为教学艺术是师生共同创造、共同完成的,而且,课堂教学的精彩常常不是因为老师的精彩设计,而是学生的深刻感悟和精彩发言。
我们面对的学生不是装知识的口袋,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学生是活的。他们不但需要知识而且需要理解和尊重,需要肯定和激励。具体到每个人有最需要什么,这就需要老师的观察和理解,需要和学生进行密切的接触和交流。共性的东西是一致的,即人人需要理解和尊重,没有理解就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谈不上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如果我们不能体察到学生的内心,不能站着学生的立场上讲话,会怎样呢?即使我们解释了,也只能在他的心中留下一个概念化得模糊的答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那些始终不会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不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才会理解孩子。理解孩子,爱才会具体而丰富,才会无处不在,才会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满温馨。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课堂上才会有民主,才会有情趣,教师的教学流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学生的潜能才能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使学习变得轻松而有效,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教学艺术是处理教材的艺术,更是善待学生的艺术。心中藏着爱意和善意,有着民主和尊重,它一定会自然的流露。这种流露,便是一种至高的教学境界,一种至美的教学艺术。
三、数学教学艺术来自老师的教学修养
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首先是一个会学习的人,要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的个人教学修养不可缺少。讲的艺术即表达的艺术,教师需要讲究表达的艺术。数学课中教师的讲解要自然、口语化,有时也需要慷慨激昂,来点抒情,带的语文色彩,多数情况下要娓娓道来。这样学生听起来亲切,容易理解,容易接受。教师需要根据讲解的内容和学生的听讲状况与情绪来调整自己的语调、语速,并决定讲话的轻重缓急。即使学生听得很专心,有时也需要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因为用一种语调说话,学生容易产生疲劳。
课堂上,有时需要老师讲,每个环节之间需要老师来串联。凡当讲的,需要一字一顿地把每个字送到学生的耳朵里,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精当的讲解也是一种资源,充分的利用好这种资源可以让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讲解到重要的地方,教师需要组织一下教学,给学生提个醒,或用目光环视一下全班。这些看起来很细微的地方,其实也是一种艺术。
比如演的艺术,课堂不但要求教师会讲,而且要求老师会演。在教学相遇问题时,除了利用学具进行演示外,教师可以用口技模范发动机的声音,学生肯定很高兴。数学课中的演示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的,恰到好处的演示可以让很多数学难题迎刃而解。评的艺术,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提示与批评、表扬与激励等手段会伴随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这方面不知要说多少话。批评与表扬也要讲究艺术。一位学生答错了,另一位答对了,如果说:“你错了,他对了。”这样太直白,说错的学生会有些难堪。如果说:“他对了,但要是没有你的发言,他的发言不会这么快说出来。”这样讲,说错的学生肯定会舒服一些。写的艺术,数学课的板书就是一门艺术,教师的字就是人的脸,好的老师的字让学生终生不忘。说的艺术,表演的艺术,书法的艺术,一句话:来自老师的艺术修养。修养会对一个人的情操、品格、气质、言谈举止以及审美眼光产生重大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个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人,一张口、一出手、一投足就会自然地流露出来。没有一定得艺术修养,连一节课都上不好,哪里还谈什么教学艺术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