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买商业保险的原因范文

买商业保险的原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买商业保险的原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买商业保险的原因

第1篇:买商业保险的原因范文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80万名至120万名缺陷儿出生,占全部出生人口的4%至6%,在我国,每年的新生儿中,约有22万例先天性心脏病、10万例神经管畸形、5万例唇裂和3万例先天愚型。在地域分布上,过去新生儿缺陷主要发生在农村,而最近几年,城市出生的新生儿患病也呈上升趋势。因此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其中风险都不容忽视。于是,人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保险。

当前我国针对母婴的保险总体分两大部分,第一是纳入社会保障范畴的生育保险,保险费用由企业按月缴纳,个人不承担任何费用。一般的生育保险金由生育生活津贴和生育医疗费补贴两部分组成,能够提供孕妇体检、生育过程的基本费用,很多育龄妇女享受到了这种福利。

但是由于户口、工作单位性质、工作时间等因素限制,有些准妈妈并没有被纳入生育保险范围之内,那么她们该如何为自己的生育添置一份保障呢?商业保险即我们常说的母婴险,无疑是很好的途径。

但是记者在最近的采访中了解到,母婴险作为一种比较受争议的产品,在各大保险公司的产品目录里,都占据着最不显眼的位置,有些压根儿就不曾出现,据有关保险专家介绍,目前商业保险中涉及母婴险的产品并不多见,许多产品都是昙花一现,并没有形成长久销售体制,有些已渐渐步入“休眠”状态。

母婴险未全面推广

既然是母婴险,那么所保的项目自然离不开女性的怀孕以及生产。据一位从事保险行业多年的销售经理介绍,母婴险主要保障大人和小孩,包括女性怀孕期间发生意外风险、生产期间出现意外以及新生儿的死亡和先天性残疾等,还有一些保险公司会增加一些住院的报销。

某保险公司一位寿险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很多时候母婴险是与妇产医院、计生办合作销售的,因为真正购买母婴险的客户有限,很多女性都是因为身体欠佳,才想到购买母婴险而这种消费者的索赔率往往很高。与医院合作的主要原因是医院有专业的检测,在母婴险保单生效前可以通过医院做详尽调查,以减轻保险公司的风险。

核保限制多

记者的一位同事刚刚怀孕,原本想给自己和即将出生的“奥运宝宝”买份保障,现在却成了泡影――投保要求被保险人拒绝了。

原来,孕妇保单属于高危保单,保险公司即便推出了母婴险,也般会有较多限制。

对此,新华人寿保险济南分公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各家保险公司对。准妈妈。投保都有一定的限制,一般不接受投保医疗费用型产品,但普通寿险和意外险投保并不受约束。”

于是,记者拨通了某人寿保险客户服务电话。该公司服务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核保部门的有关规定,妇女怀孕满28周至分娩后2个月,保险公司不提供保险保障,但是在此范围外的“准妈妈”在购买寿险和意外险时不受影响。

在后来咨询的多家保险公司客户服务热线中,大部分保险公司均表示,对“准妈妈”投保有一定的门槛,基本上妇女在怀孕以后或者怀孕几个月以后就不能购买医疗费用型产品。

保险业资深人士分析指出,目前,国内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孕妇不能投保,但因为女性妊娠期的风险概率比正常人要高很多,所以,各家保险公司对此设定了较多限制。通常母婴险一般要求被保险人年龄在20至40周岁,怀孕未满16周(市场上也有限制为28周的),同时要求具备合法生育条件并持有准生证的准妈妈。附加型母婴险虽然与长期健康险或寿险一起投保,年龄也一般被限制在45岁以前。也就是说,超过年龄限制的高龄产妇或怀孕4个月以上的准妈妈很难买到母婴险。

同时,附加型母婴险有180天或一年的观察期,专门的母婴险则可以在缴纳保费当日生效。专家建议,考虑到投保时间的限制,如果觉得怀孕期间有保险需要,最好在计划生育期间就去投保母婴险,使保障期可涵盖妊娠期。

低保费、高保额致保险公司亏本

为什么母婴险会一路受创呢?是消费者不买账?据某寿险公司一位曾经销售过母婴险的客户经理介绍,之前销售母婴险索赔率几乎达到了100%,出于风险考虑,不少保险公司都叫停了该产品。由于母婴险是给付型赔偿,只要被保险人发生相关的意外,保险公司就要按照保单规定给予赔付。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投保人保了某保险公司保额为10万元的母婴险,那么即使被保险人不幸发生了宫外孕或者其他比较轻微的意外,也同样可以获得价值10万元的赔偿,而其中的保费基金仅为200元左右。低保费、高保额以及高赔付率成为了很多保险公司亏本,进而叫停该产品的主要原因。

与社保不同,母婴险中加强了对新生儿的保障,因此受到部分消费者的青睐,但是由于是附加险,必须要在主险的基础上购买,因此许多消费者并不是一直购买,而是在怀孕前后开始购买,所以占的周期也仅为一年左右,这样一来对于保险公司又造成了一种不必要的浪费。

目前母婴险正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时期。首先,母婴险不能从大的方面体现出商业保险与社保的差异,其次很多保险公司在销售时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例如,某客户在购买健康险时并不打算要孩子,但是两年后,当她准备买母婴险时却发现该品种已经停售了,因为保险公司并没有承诺停售后原来买主险的客户可以继续买附加险,而且在保险法中也没有强制规定。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由于母婴保险类产品的保费都不算高,有的只有50元左右,低廉的保费对于保险人缺乏诱惑力,因此保险人在与客户接触时,也不会极力推荐这样的产品,这也成为母婴险受创的原因之一。

期待母婴险的春天

我国商业保险的历史并不长,很多商业保险的产品都要经历一个过渡阶段,很多产品都是从无到有,从陌生到熟悉。目前,生育保险在中国的商业运作经验并不丰富,对于产品的设置、理赔都存在一些争议,许多相关专家也期待一个新产品的问世,来解决目前出现的种种问题。

有专家表示,母婴险作为一种补偿,还是有一定的社会需求,特别是在人才流动相对快速的现阶段。但是怎样的设置才能让保险公司和消费者达到共赢,这是业内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第2篇:买商业保险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 商业保险 重要作用 措施

改革开放后,我国商业保险发展迅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我国农村商业保险发展速度却相对较慢。目前,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大力发展农村商业保险也就成为我国保险的发展重点。

商业保险在农村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发展农业保险,可以有效抵御农业风险,保证农民收入和正常的生产经营。2005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80%以上,农业保险赔款超过2亿元,同比增长90%。农业保险为广大农民群众抗御农业自然风险设立一条“保障线”,在保证农民收入和生产经营方面发挥了不小的作用。通过保单质押贷款,解决农民小额信贷需求。人寿保险大都具有储蓄性质,通过保单抵押提供小额贷款,能够解决农民的生产生活急需。

发展农村商业保险,可以帮助解决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我国农村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解决好逐步发展的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等问题,使他们安度晚年,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大力发展农村人寿保险,就可以减轻人口老龄化对国家财政的压力,消除个人和家庭的后顾之忧。

发展农村商业保险,可以有效防范化解被保险人因疾病、意外等因素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和人体伤害,有利于保护农业生产力,较好地解决农民因病返贫、致贫问题,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农村由自然灾害引发的疾病,经常大面积发生。由于农村生活、生产条件差,各种疾病特别是一些地方病发病率较高,使本来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家庭重新回到贫困中去,对本来就很贫困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不仅在经济上使这些家庭致贫,而且会造成家庭邻里、亲友不睦,严重影响邻里关系和子女的教育、就业,形成社会问题。而商业保险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农民在政府的补贴基础上,只需很少一部分资金投入就能解决后顾之忧。

2005年,全国健康保险业务的赔款与给付支出108亿元。中国人寿的“两康”产品自开办以来累计赔付约42亿元,深受农村群众的欢迎。2006年上半年,5家商业保险公司在8个省(区)的62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涉及的参加农合农民1874万人,试点地区平均参保率为86%。发展农民工工伤保险、养老保险,有利于推进和完善农村保障制度。在商业保险公司的参与下,分类逐步建立广大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维护广大农民工的切身利益,有利于推进和完善农村保障制度,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农村商业保险,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转移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也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拓宽了渠道。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农村将出现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农村保险业务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大量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农村寿险工作。以中国人寿河南省分公司为例,截止2005年底,农村寿险业务员已发展到3万多人,一方面为农民提供保障服务做了大量工作,为稳定农村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在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商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可以利用其自身独特的行业优势,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包括农业保险、失地保险、养老、医疗、意外风险、子女教育等在内的多种保险保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保险市场的现状分析

农民的保险意识差距明显,对保险认同度低,风险防范仍处在原始状态。家庭养老、储蓄看病,遇到大难靠亲戚朋友帮助解困,这是广大农村目前保障状况的真实写照。农村由于受经济基础、文化素质、媒体辐射不到位以及保险企业宣传缺乏的影响,对保险知识知之甚少。

发展速度较快,规模小,区域差距较大,发展极不平衡。从区域来讲,南方沿海发达地区农村的保险密度和深度都远远大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同一地区、同等条件,农民的购买力不尽相同,差距也很大。

农户居住分散,网点不健全,展业困难,服务不到位,商业保险在农村的覆盖面小。由于多数农村经济不发达,农户居住较为分散。现在常年在外打工的人数多,流动大。这些因素都给商业保险的展业带来极大不便,增加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以河南省为例,城市每百人拥有4张寿险保单,而农村每百人还不到1张保单。其覆盖面很低。各家保险公司在发展战略上,重城轻乡、重效益轻责任、重眼前轻长远是造成农村保险市场竞争乏力的根本原因。

商业保险产品缺少个性,基本没有针对农民研发的险种,买难卖难,成为农村保险发展的瓶颈。在人身保险险种方面,近几年各家公司主要打城市牌、打富人战,忽略了农村广大农民的保障需求,没有开发针对农民的保费低廉、保障全面的产品。

重视程度偏低,政策扶持缺失,农村保险市场开发举步维艰。商业保险公司尽管在农业保险、农村人身保险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但由于政策扶持不到位,赔钱经营,企业积极性不高。

发展农村商业保险的措施

政府应加强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要进一步推行富民政策,使农民的收入大幅度增长,为农民购买保险奠定物质基础。要高度关注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积极探索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如新农合医疗、农民工保险等等。对保险公司开办农村保险给予政策支持。比如在开办农民养老保险中采取国家补一点,家庭出一点,保险公司让一点,使其尽快开办起来。在农民医疗方面,政府既要鼓励保险公司的参与,又要在费用上给予补贴,使其在微利情况下健康经营。对农村业务员可以采取减免营业税的办法,维护其在农村销售人身保险的积极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兼顾保险公司经营效益和农民保障二者的利益,出台有关优惠政策,支持商业保险公司积极参与农村保险市场的开发。

保险监管部门要发挥政府部门职能,优化农村保险的发展环境。要利用各种会议宣导和主动上门沟通的方法,避免地方有关部门干预保险经营。积极与工商物价部门联系,避免多头监管,重复检查现象的发生。制定发展农村保险的优惠政策和补偿体制。确保农村保险发展有一个宽松的环境。研究政策支持措施,为保险公司发展农村保险提供支撑。创新监管思路,促进对农村保险机构的审慎性监管和预警监管,及时扼制恶性竞争和有损农民利益的行为。做到关注而不干预,既有灵活性,又有市场监管的政策性。提高办事效率,为农村保险的发展开设绿色通道。监管部门要遵循农村社会发展规律,加大对保险公司开办农村保险的支持。要完善农村机构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时效,对农村网点机构要做到成熟一个,审批一个,开业一个,规范一个。建议对农村业务员实行资格授予制,使那些热爱农业保险,诚实守信,业绩良好的业务员得到展业资格,保证农村有一支稳定的、素质较高的销售队伍。  保险公司要处理好三种关系,确保农村保险市场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保险公司把经营效益放在首位,还应服务、服从于国家,肩负起振兴经济的使命。因此要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要在对农民的服务中求生存,求发展,力争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关系。就目前来讲,农村保险成本高,费用大,见效慢。从长远看,农村保险是有待开发的“处女地”,市场潜力巨大。农村保险既是保险公司业务新的增长点,也是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处理好企业本身和国家大局的关系。当前国家正在研究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农民急需养老、医疗和意外伤害的保险保障,这给保险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保险公司一定要站在大局谋划自身的发展规划,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参与农村保险市场的开发。一方面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为加快农民奔小康、建设和谐社会步伐积极开展工作;一方面抢抓机遇,建站设点、扩大队伍,为农村保险市场的开发和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保险公司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保险知识和理念,增强认同度,为农业保险业务的拓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对商业保险的认知度仅为20%。因此,加大宣传力度势在必行。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民文化程度偏低,接受能力较差,在宣传中要针对农村农民的特点研究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宣传形式要多样化。农村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必须采取多种形式长期不断地宣导。利用媒体,通过广播电视、村委喇叭等向群众灌输保险知识和理念。充分利用墙体广告,流动宣传车、诗歌比赛、运动会、保险知识竞赛等形式,使农民接受保险知识。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寓保险教育于娱乐之中,使农民认识保险,了解保险,主动购买保险。

宣传内容要通俗化。要把保险知识和保险理念编成故事、写成歌、绘成画,讲给农民听,教给农民唱,展览给农民看。突出重点,要彰显人身保险的保障功能,宣导理念,使其潜移默化于农民大脑里;理论和实例相结合,利用一些赔案,深入浅出地进行宣传。

宣传范围要广泛化。在农村进行保险宣传,范围一定要大,要有一定的覆盖面。重点人群要包括,农村干部和教师、中小学生、乡镇企业的老板和外出打工者。

保险公司要加快调研步伐,研发适销对路产品。调查研究要分别不同类型进行,量体设计地为不同经济地区、不同保障水平地区开发适合的产品。加快产品创新、产品改造。要加大险种开发力度,尽快开发出一批低保费,高保障,突出保障功能的人身保险产品;乡镇企业年金及农民养老保险产品;适合农民购买的一张保单保全家,一笔保费多保障等方面的产品;适合农民外出打工的高危人群人身意外险等等。条款要通俗化。要让农民一看就明白,做到投保简单,手续简便,理赔快捷方便,有利于农村业务员宣讲和推销。

加强农村保险的渠道构建,进行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创新。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信息分布和传递不平衡、不充分,来源渠道有限。保险对于广大农民来说,更可谓是新生事物,这给保险销售和服务带来很多困难。因此推进农村营销服务网点建设,加强营销人员培训和管理,不断探索适合农业保险发展的组织形式创新,也成为推动农村保险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比如可以充分运用银行、信用社、邮局、农机站、计生办等代办机构网点,不断丰富农村保险营销渠道。

“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和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要实现的目标,农村商业保险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认真研究农村保险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转变观念,积极创新,敢于实践,不断提高,不断建立和完善适应我国农村保险发展的产业政策、财政、金融措施、组织体系、调控手段,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的农村保险新体系。

参考文献:

第3篇:买商业保险的原因范文

最近,有关养老的话题持续升温。“以房养老”的争论以及“养老靠保险公司不靠谱”的言论,让老百姓人心惶惶。据民政部今年上半年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总人口14.3%,预计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中国面临的养老金不足问题已经显现,如何养老的问题将变得日益突出。“要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不仅是政府要想办法,老百姓自己也要找出路”。而保险,便是其中出路之一。

国内保险尚处于初级阶段

在国内,很多人宁愿把钱存到银行,也不愿买保险,而国外却相反。由于国外的银行都是私人企业,大家觉得把钱放在银行没有保障,所以更愿意把钱放在保险公司。而且,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外保险意识已经深入人心。

平安保险福州分区的客户经理余梦娇告诉记者,外国人对于自己的保障意识非常强。比如国外考虑的是买几份、该买什么保险的问题,而在国内某些地区,竟然还存在买不买保险的问题。有数据显示,日本人均保单在5张以上,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人均保单甚至超过10张。而在中国,人均拥有保单只有0.6份。

在中国,保险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买保险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应该用保险给自己的家庭加一份保障。对于很多买了保险的市民来说,买保险既是买未来,也是一种理财之道。而现实是人们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经济能力,可以购买保险,但愿意买保险的市民还是少数,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或者更偏远的地区,大多数家庭还处于保险空白中。

在业内,通常以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衡量一个地区保险市场的成熟程度。保险密度是指按当地人口计算的人均保险费,反映该地国民参加保险的程度:保险深度则是指某地保费收入占该地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反映该地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中国人民银行的《2012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保险密度为1144元,保险深度为3%。而在发达国家,保险市场保险深度已达12%左右,保险密度通常已达2000到3000美元。这就意味着,中国的人均保费尚不及发达市场的十分之一。

即便是在亚洲市场,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水平也属较低水平。—项研究结果显示,亚洲平均保险深度已超过6%,香港、韩国、日本等区域市场保险深度也均超过或接近10%,远远高于中国内地仅3%的水平。

知名保险巨头德国安顾保险董事会主席欧磊指出,相比发达国家,中国的保险市场无论是保险密度还是保险深度,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还处于非常初级的发展阶段。

在欧磊看来,中国的一线城市保险渗透率已相对较高,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未来保险业务的高速增长将主要来自二三线城市。数据显示,北京、上海的保险密度分别已达到4572元和3497元,而在山东,保险密度约为人民币1170元。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国人对保险望而却步,对保险抵触或反感呢?

我们不排斥有保险行业本身的问题。就像经济学家郎咸平说的,要存下足够的养老钱,对很多中国人来说都是件极其困难的事情,“中国正上演‘庞氏骗局’一我们用年轻人提供的资金支付上一辈的开销。当年轻人退休时,就没钱留给他们了。这是很危险的”。“一直以来,保险业声誉不佳、形象不好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三个不认同’。”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指出,一是消费者不认同,二是从业人员不认同,三是社会不认同。

但就每个家庭或是每个个人而言,大家不愿意买保险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这值得我们思考。

关于保险的11个误区

保险是家庭理财中必不可少的理财工具,但是社会上对购买保险产品仍存在很多误区。走出那些误区,摆正心态,你才能明明白白地买保险。

把买保险当成一种投资手段,期望从中获得高额回报

保险是一种理财工具,但不少人把它当成一种投资手段,期望可以获得和投资股市、买基金一样的高额回报。但事实是,保险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买保险产品,让保险人在遭受了保险责任范围内的风险损失的时候,可以得到及时和可靠的经济补偿或者给付保险金。

近年来,保险公司推出的投资型保险如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连险也会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回报,因其具有一定保障功能,所以收益总体来说比不上基金、债券等。所以,绝对不能把买保险看成投资,投保时一定要摆正心态,勿重回报、轻保障,不要将保险的功能本末倒置。

保险是用来赚钱的。

保险是不是一种赚钱工具呢?很显然,对于这个问题,几乎每个投保人都希望能够搞清楚。简单来说,保障类的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保单与赚钱关系不大,万能险和投连险保单有一些投资功能,如何把握一张保单中保障与投资的平衡度,就成为一项高难度的技术活了。

专家指出,保险并不是一个短期就能够获利的赚钱工具。作为金融三大工具之一的保险,它是和银行、证券并存的理财手段之一。

只要投保都能提供保障

在现实生活中,常有人认为只要自己投保了,就应该获得该得到保障,并在出险时获得理赔但其实保险的保障范围跟我们想象的并不一样比如保险公司愿意赔的“重大疾病”和我们生活中真正的“重大疾病风险”就不是一个概念,许多疾病都是在其免责范围之内的。

买保险不吉利

由于保险都是有关生老病死的事,这让不少人忌讳,认为买保险是不吉利的。谁都不希望碰到死亡、残疾、疾病、车祸等灾难,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能保证这些灾难就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呢?毋庸讳言,买保险就是来应对这些意外和灾难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买保险就是买平安。

卖保险是忽悠人

我们不否认少数保险营销人员在推销保险产品时,存在夸大产品功能和收益率的现象,误导了部分投保人。但是,保险产品绝对不是骗人的东西,而且保险公司也在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忽悠人的现象在逐渐减少,我们绝不能以此来否定保险产品的价值。

买保险是储蓄

常有读者打电话到保险公司咨询:“我想买保险,就是储蓄型的那种,请问哪种保险好?”其实,保险的内涵远比储蓄丰富得多。它除了所谓的储蓄功能外,最主要的是保障,是防守型产品,也是生活规划的大事;是一份责任,更是化解生老病死残风险的工具。一个人应统筹好一生的风险防御,做好防止生活被改变的规划可能更加重要。

投保消费险种很亏

很多人认为买了保险,如平安无事,就应返还保费,如果没有保费返还,总有一种吃亏的感觉。例如泰康人寿的世纪泰康个人住院医疗保险,年支付保费1101.77元,如果遇到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住院医疗情况,每年可享受到33.725万元医疗保障。如此低保费、高保障、无返还,你是否也觉得很亏呢?

其实这世上没有最好的险种,只有最适合的险种。所以,大可不必去计算怎样买保险不吃亏、最“合算”,只有购买的险种适合自己了,对你来说才是最好的。

投资型保险人人可买

投资型保险是保险与投资产品之间的产品,主要指投连险产品和万能险产品。需要强调的是,投连险产品把所缴保费做了分配,一部分钱做保障基础,一部分做投资理财,在消费者与保险公司之间存在委托与受托的关系,这种保险已经改变了传统的保险关系,演变成一种类似信托的关系。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购买投资型保险产品。

买投资型保险产品的客户必须受到良好的教育,具备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对自己的需求很清晰,有一定抗风险能力,最好是中高端消费者。

已有社保,不再需要商保

社保的特点是低水平、广覆盖,一旦患病就医发生医疗费用,个人也需要承担一部分。如果患上重大疾病或发生意外,其庞大的费用支出就会对正常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个时候,商业保险就是社保的必要补充。

而且我们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险保障的程度比较低,退休后从社保领取的养老金仅仅够日常基本生活需要,而有了商业保险,就可以从保险公司领取更多的养老金,提高生活品质。

保险公司不会破产倒闭

许多保险人在跟客户宣讲保险产品时,常常会把保险公司等同银行等金融机构,说不会破产倒闭。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金融是一种商品,也是一种服务,金融机构也会倒闭,保险是金融机构之一,倒闭也是正常的。只是说,保险公司是不允许直接倒闭或破产,会有其他公司接手。

重子女保险轻大人保险

很多家长会选择为子女买保险,偏偏忽略了为自己买保险。实际上,保险的原则应该是“先大人、后小孩”。大人是家庭的经济支柱,也是孩子的依靠。大人所承担的责任和可能遭受意外和疾病伤害的几率都比孩子大,一旦出现不利状况,家庭生活都有可能出现问题,更何谈支付孩子的保费。所以,大人给自己投份保险比给孩子投保更重要。

养老买商业保险靠谱吗?

有媒体称,保险公司都在回避“长寿风险”;国内的重疾险往往“60岁后不保,70岁后不赔”;长期寿险满期后,也是诱导客户将分期领取的养老金一次领完。很不靠谱!

买养老商业保险靠不靠谱?我们不妨来算一笔账:

以新华保险的尊享人生年金保验(分红)为例。

40岁的张女士购买了这款保险,交费20年,年交保费14100元,总保费282000元。

从60岁开始到80岁,她每月大概可领取养老金1500元左右。

80岁期满,还可一次性领取终了红利85673元(按中档红利算)。

张女士能够从保险公司领取到的钱:1500×12×20=36万元,加上红利85673元,共计445673元(红利不确定)。

每年交14100元,连续交20年。若是存在银行或是投资,可产生的利息为14100×n%×(19+18+17+………3+2+1+0)(为简便计算,采取单利,若是利滚利的话,利息更多)

若n%采取的是4%的年利率,则利息为53580元。加上本金282000元,连本带利为335580元。

若n%采取的是5%的年利率,则利息为66975元。加上本金282000元,连本带利为348975元。

若n%采取的是6%的年利率,则利息为80370元。加上本金282000元,连本带利为362370元。

若不计保险公司提供的红利的话,这笔钱已经超过了从保险公司领取的养老钱。

若n%采取的是10%的年利率,则利息为133950元。加上本金282000元,连本带利为415950元。

第4篇:买商业保险的原因范文

年度收支方面。两人的年终奖有10000元,另外有近8000元的股息和红利。奚杰是北京人,妻子的家在外地,一般过年都要回老家看看,因此他们的年度支出主要是回家的费用,大概在3000元左右。

奚杰家庭的资产状况比较简单:现金及活存5000元,一套四环边上的自住房市值有90万元,他们从去年开始投资买基金,目前市值10万元。负债方面,房子的银行贷款余额还有22万元,另有6000元的信用卡未付款。

主要投资基金

2007年无疑是基金销售最火爆的一年,也是在这种背景下,根据自己从理财杂志上学来的理财知识,奚杰开始了基金投资。奚杰买的基金类型很丰富,主要包括封闭式基金、偏股型基金、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其中封基占投资比例的25%,偏股基金占到25%,债券基金占比25%,余下的则为货币基金。

此外,他还进行了基金定投,目前定投2份,每份每月1000元,其中一份定投的是偏股型基金,一份定投的是债券基金。对于定投的这两份基金,奚杰称,自己并没有明确的打算,比如定投多少年后用这笔钱做什么,他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积累财富,就当是强制储蓄了。

“像人民币理财产品等其他的投资,我也考虑过,但要么不太了解,要么就是投资门槛相对较高。”奚杰说,虽然他的基金投资呈现的是很稳健的风格,实际上他还是具备相当的风险承受能力的。

“如何积累财富并让财富增值”这个题目可能很大,但对于奚杰来说,却是他目前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两年内买车育儿

奚杰最近两年内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今年5月份给妻子买辆车,二是两年内养孩子。

“买车的主要原因是妻子上班比较远,她是跑销售的,每天在诺大的城市奔来跑去的,非常辛苦。而且她要经常接送客户,工作中也有现实需求。”奚杰介绍,夫妻俩已经锁定价位在20万元左右的购车目标,并考虑好资金的筹措:向家里借5万元,首付40%,余下的贷款两年内还清。

奚杰强调,买车,于他们而言,就像买房一样是一种刚性需求,他们不打算降低档次或者标准,比如考虑到经济承受能力,暂时买辆10万元价位的车,“这是我们不考虑的”,而且,他们也不想向后推迟时间。

另外,由于妻子已经到了一定年龄,所以这个家庭计划两年内养孩子。养孩子的话,家庭支出费用肯定会有所增加。相反,因为休产假,妻子的收入会减少一半左右。

奚杰想请教专家,在目前的资产和收入状况下,自己该如何合理安排筹划,才能顺利实现近期的两大生活目标,同时又尽量减少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保障如何增加

除了公司统一为员工上的“四险一金”,奚杰夫妻没有买任何商业保险。不过,奚杰说没有买商业保险不代表他没有保险意识,受制于多种因素吧,两口之家的保障体系一直未能建立起来。现在,他就打算在自己的能力范畴内逐步添加保障。

奚杰目前打算购买的是定期寿险、意外险以及家财险。“至于大病,因为觉着30岁之前得大病的概率非常小,所以就没有纳入我的保障范围,虽然我知道越早投保越好,还是想等过两年手头更宽裕点再考虑。”

第5篇:买商业保险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 农业保险;正外部性;信息不对称;浙江共保体

农业保险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农业经济补偿体系、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是个农业大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同时,浙江也是一个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洪涝、台风、风暴、霜冻等灾害几乎年年发生,多项指标都排在全国受灾第一位。自然灾害的大量存在和频繁发生,严重阻碍了农业发展,制约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因此,探索浙江省农业发展现状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农业保险模式十分必要,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出发,通过对农业保险的经济属性分析,结合浙江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提出相应对策。

一、经济学视角下农业保险的属性

(一)正外部性的公共产品:政府参与

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是相对应的。那些用于满足私人需要的物品称为私人物品,而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我们都称为公共物品。农业保险产品属于准公共产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保险产品在效用上不可分割性。农业保险作为政策性险种,体现了政府的行为,它不仅可以分担农业风险,还可以以政府的信用带动全社会分担。2、农业保险产品的经营需要规模。农业保险根据大树法则进行经营,如果经营规模不够大,不能在时间和空间分散风险,一旦发生灾害,赔付率过高,导致农业保险的成本过高。3、农业保险在本质上具有排他性。一旦农民购买了农业保险就能获得保障,农业保险的消费是非排他性的,不购买这种保险就不可能获得发生灾害损失后的经济补偿。4、农业保险产品的取得方式不存在竞争。农民购买农业保险,不仅能保障自己生产生活和收入稳定,而且还发挥着保证农业再生产顺利进行和稳定国民经济的作用,使全体社会成员受益。因而,农业保险是一种具有正外部性的准公共产品。它的正外部性体现在农民对农业保险的“消费”(或需求)与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的“生产”(或供给)两方面。对于农民而言,购买农业保险所得的个人利益小于其为整个社会所提供的利益总量;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提供农业保险所得的个人利益小于其供给成本。农业保险出现了消费和生产的双重正外部性。

(二)保险信息不对称性:多方支持

在农业保险中,由于保险人无法观察到风险程度不同的农民之间的差别,保险人就不会对不同的风险征收统一水平的保险费,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逆选择,农业保险中的逆选择分成以下二种情况:(1)假定在产量分布中存在不对称,投保人则偏向于那些具有较高赔款预期的农民。(2)如果投保每年更新,投保人则偏向于有临时性损失预期的农民,如前一年刚经历过较大的虫灾,或降雪量较大可能会影响出芽率等。(3)潜在投保人可能会利用熟悉十地肥力的优越性,投保那些产量风险较高的十地。投保农民比保险公司具有更多的有关保险标的(土地、气候、作物、畜禽状况等)风险和损失信息,它们也比保险公司更确切知道什么水平的保险费率是公平的。因此,费率过高他就不买,费率低了他就买。这样一来,赔款必然超过保费收入,逼得保险公司提高所有潜在保户的保险费,这必然又创造了一个更大的逆选择市场。

(三).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的关键在制度因素。有效率的制度安排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无效率的制度安排则会抑制甚至阻碍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农业保险制度的变迁同样遵循所有制度变迁的一般演变过程,从低效的制度向高效的制度变迁。这样的一个历史过程可以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增加社会福利。农业保险的正外部性和农业保险信息不对称性决定农业保险制度的特殊变迁路径:政府运用权力或法律手段实施强制性农业保险制度变迁,政府承担一定的责任,同时激励商业保险、农户的互助合作参与农业保险,在适当的时候,政府机构逐步推出原保险的经营,提供更多的政策和法律以及制度环境支持。即:商业单轨制 -- 国家主导,商业、互助共营 -- 商业主导、互助共营,国家渐出。

二、浙江农业保险模式-“共保体”的发展及现状

浙江农业保险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承保的业务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2006年4月,

浙江省政府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采取“政府推动+共保经营”的试点模式,提出了一条新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

(一)浙江省共保体的发展

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由浙江省人保财险、中华联合、太平洋产险等10 家商业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共同参与组建,其中首席承保的省人保公司承担具体业务经营;共保体经营范围为农险、以险养险、涉农险三类,实行“单独建账、独立核算、盈利共享、风险共担”。 2008年,浙江省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品种扩大到了能繁母猪、油菜、奶牛、水稻、大棚蔬菜、露地西瓜、柑橘树、林木、生猪、鸡、鸭、鹅、淡水养鱼等13种。浙江政策性农险试点,实行全省范围内农险风险责任在当年全省农险保费5 倍以内的封顶方案,承担在此以内的保险赔付责任。

(二)浙江共保体的经营现状

1.保费收入逐年增高

浙江农业共保体从2006年试点工作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截至2007年6月30日,浙江省共保和互保两种模式共有27415户农户参加了农业保险。累计保额14.9万元。2006年累计保额6.56亿元,实收保费1315.01万元,保费收入同比增长了472.9%, 2007年上半年累计保额8.34亿元,实收保费1796.09万元。农业保险业务结束了前几年的萎缩状态,逐步显出成效(见图1)。

2.农户的参保率进一步扩大

两年试点工作的展开,全省的农户参保率进一步扩大。截至2007年12月31日止,全省参保农户达.59万户,投保金额为16.9亿元,大户参保率达67%。2006年,通过农业保险理赔已使1555户农户受益,占参保农户的9%。2007年上半年农业保险理赔中有956户受益,占参保农户的9.6%。

3.农业保险赔付率过高

从浙江省统计年鉴的统计资料来看,浙江1991-2006年农业保险的平均赔付率高达118%,有些年份甚至高达145%(见图),而70%的赔付率是保险业界供认的盈利临界点,农业险的赔付率远远高于临界点,做得多就亏的多。从2006年3月,浙江省开始启动“共保体”,总体赔付率有所下降。但是如此高的赔付率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积极性。

4.道德风险、逆选择现象

浙江省南北地理环境差异大,沿海和内陆的差异也很大,高风险地区和低风险地区并存,而高风险地区参与共保体的积极性显然高于低风险地区,这样就极易导致逆向选择问题。比如试点之一的台州市温岭的大棚西瓜全国闻名,因为地理位置沿海,每年7、8月份的汛期常常遭遇大的台风,该地区的保险需求较大,2006年曾出现过农民排队买“露地西瓜”保险的景象,主要原因在于看好共保体能够给这样的高风险产品提供保障。可见,在试点新型模式之初,必然无法回避高风险地区、高风险产品比低风险地区、低风险产品投保积极性更高的倾向。二是保户之间的逆向选择。目前共保体对投保农户产业经营规模和保额的要求起点较高,但是只保大户并不能完全回避风险,因为大户也有良莠之分,有靠技术吃饭,经营风险比较稳定的大户,也有“靠天吃饭”的大户,这些大户很有可能在年景不好的时候沦为小户。当这些保户面对的是同一费率,统一赔付条件时,风险越高的大户参与共保体的积极性就越高,而风险较小的大户参保的可能性则比较小。三是险种之间的逆向选择。农保户按“1+X”模式对参保险种自主选择,“X”给了各地投保户自主选择投保险种的自由,但是也容易导致高风险险种集合和高风险客户集合的趋势。

5.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属灾害频繁地区,巨灾风险频繁,实现农业保险可持续性发展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化解巨灾风险,而浙江省的共保体设定的保证金制度只是为了促使各成员遵守章程、履行合约、承担责任。共保体设定5倍赔付封顶方案限制了赔付范围,也使得共保体没有足够的积极性考虑大灾因素。真正发生大灾时,风险基本上只是落在政府和首席承包人的肩上,最终由财政兜底,这是由于共保体成员的份额悬殊造成的。风险分散的能力受打很大局限。一旦发生了巨灾风险,保险公司难以承受。

三、浙江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选择

基于农业保险的准公共物品属性,比较合理和符合国情的制度安排就是发挥政府在制度创新、供给和宏观调控力方面的优势,构建农业保险运行的基本制度、规则,由企业来直接从事农业保险的经营,并受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因此,本文分析认为,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中央政府提供支持,商业保险公司或其它保险机构代营或自营,遵循农业保险准公共物品属性,调动政府、企业、农民三方积极性的有效的农业保险组织发展模式(图3)。

这种模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国家根据社会效益最大化原则,建立政策性的农业保险管理机构,负责农业保险的发展规划、政策制订、宏观调控管理、基木险种设计、费率厘定和提供农业保险再保险支持。由商业保险公司、保险合作社、相互会社等市场组织经营农业保险。具体运作方式如下:

第一,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内部单独设立“农业保险管理局”,该管理机构隶属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事业性机构,不直接经营农业保险业务,其经费由财政拨款。

第二,允许商业性保险公司(主要是财产保险公司)自愿申请经营由政府提供补贴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项目,政府补贴可分为保险费补贴和经营管理费补贴,具体补贴比例和数额根据政府的财力状况和不同险种而有异。获准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的商业性保险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农业保险管理机构会对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规定的农业保险业务,除补贴外不承担其他责任。

第三,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主要经营农业保险管理局设计的基本险种,采用规定的费率规章,也可以自行开发自愿投保的农业保险险种,但必须经农业保险管理机构审查和批准后,才可以出售。商业保险公司可直接向农户提供农业保险,也可通过其人进行展业、核保、厘赔向农户提供保险。

第四,这种制度下的农业保险项目要实行法定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根据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经济和社会目标,对关系计民生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并且经营规模达到一定规模的主要农产品(如粮食: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料:油菜籽、大豆,生猪、生鸡、糖料:甘蔗、甜菜等)生产经营实行法定强制保险,其他一些商品率高、价值大的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实行自愿保险。对有农业生产借贷的农业保险标的,即使属于自愿保险项目也应依法强制投保。政府对法定保险项目的投保农户直接给予保费补贴,对自愿保险的项目投保农户可根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可给予适当补贴或暂时不给予补贴。

第五,农业保险管理局会对商业保险公司所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项目还应该给予财政和金融方面的支持和优惠政策。这种支持和优惠可以通过减少公司的营业税和所得税或低息贷款的间接方式,也可以通过对其经营农业保险的亏损给予直接补贴的方式进行。但是对保险公司所经营的法定保险项目应免除其一切税赋,自愿保险项目也应该免除大部分税赋,以利其健康经营。

第六,农业保险管理局要为经营农业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提供农业保险再保险,其他国内外商业性保险、再保险公司也可以向其提供再保险,以便使一地的风险能在更大的空间上和更长的时间内分散,减少经营农业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的风险责任,提高其承保的能力。再保险可以采取自愿方式,必要时也可以采取一定范围的法定分保方式。

参考文献

[1]茅临生,2006:《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农业保险新路》,《浙江经济》,第6期

[2]胡军辉、卢衍,2006:《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困境及出路》,《浙江金融》,第11期

[3]龙文军,2007:《我国农业保险试点现状》,《中国保险》,第1期

[4]关伟,郑适,马进,2005:《论农业保险的政府支持、产品及制度创新》管理世界

[5]冯文丽,2004:《中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第6篇:买商业保险的原因范文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寿险产品的投保年龄上限为65岁,养老险、重大疾病险的年龄上限为60岁,因此可供选择的产品十分有限。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老年人作为疾病和意外事故的高发人群,风险较高。若不在投保条款规定的年龄范围内,保险公司就不太会接纳;二是投保费率高。一些为老年人度身定做的保险计划,费率会大幅提高,保费相对较贵,也让投保人感到难以接受。

虽然存在着各种“制约”,但老年人还不至于到有钱没保险可买的地步。特别是为了满足日益庞大的市场需求,市面上很多保险公司已将老年人的门槛降低。因此,只要赶上“末班车”,孝子们还是可以为父母尽一份孝心。

“意外伤害”不容忽视

要为老人买份保险,哪些方面应该侧重呢?由于老年人群身体各项机能的下降,遭受意外伤害的概率要高于其他年龄群体。特别是交通事故、意外跌伤等对老年人的伤害更加严重。选份意外伤害保险,就能够给爸妈的生活添个保障。要知道上了岁数的人,腿脚不利索,很容易摔倒造成骨折。可很多老人怕给子女造成“负担”而舍不得花钱。要是有了保险就不一样了,能从根本上解决了老年人在伤筋动骨100天的休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生活或者护理成本。老人在得到最好照顾的同时也尽可能地解决费用方面的担心。

养老类产品为养老“添彩”

也许很多人会说,每月上缴了社会养老保险费,将来退休就不愁了。可事实上,如果完全依靠基本养老金的话,退休生活也就是能满足“吃饱穿暖”,而没有更多可支配收入来使用。所以,要想保证较高质量的退休生活,仅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远远不够的。面对社保养老的不足,退休的老年人应考虑一些养老产品作为社保的补充。退休的老年人,赚钱能力已下降,子女要想孝顺父母,让他们安享晚年,选择一份稳定、固定、返还的养老保险产品来为他们的养老“添彩”是非常可取的。

第7篇:买商业保险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巨灾风险;巨灾保险;证券化

一、建立合理的巨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近年来,全球灾害频发,给各灾害发生国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据统计,2001年9月美国的9·11事件造成了30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2004年底的印度洋海啸导致了超过100亿欧元的直接损失,2008年5月中国汶川发生的里氏8.0级地震产生了8451亿人民币的经济损失,而2011年3月的日本大地震已经带来了超过1兆日元的损失赔付额。

巨大灾害的发生,会给一国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带来冲击,它会打破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影响国际贸易进而影响国际收支平衡、减速经济增长,甚或带来物价的波动。因此,建立合理的巨灾保险制度,筹备足额的风险储备基金能够为一国经济快速持续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二、一般商业保险与传统再保险机制承保巨灾风险的能力有限

综观历史上发生的巨大灾害,不难发现巨灾风险具有如下特点:

1 发生的频率较低。与普通的财产损失及人身伤害事故发生的频率相比,巨灾风险发生的概率要远远小于前两者,特大的灾害事故通常是多年难遇的。

2 损失的幅度大。与日常发生的财产损失及人身伤害相比,巨灾风险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通常是前两者的数万甚至数亿倍。

3 影响的范围广,相关性强。巨灾事故的发生会造成大范围的影响,使相邻地区的众多风险标的同时遭受损失,这时,不同风险标的发生损失的事件所具有的独立性较弱。

4 灾害的发生难以预测。由于巨灾事故发生的频率较低,相关统计数据有限,并且影响巨灾事故发生的因素众多,使得巨灾风险的预测困难重重。对于大多数巨灾风险,人类目前还不能进行科学、准确的预测。

5 受地理因素影响。不同地区的地形、地势、气候等自然条件不同,发生自然灾害的概率差别很大。同时,不同地区的人口、农作物品种、风俗习惯,例如房屋建造传统等因素也会影响灾害损失的幅度。

由于巨灾风险的特殊性,一般商业保险与传统再保险机制中风险分散的作用只能得到有限的发挥。巨灾风险中风险标的的高度相关性使大数法则失灵,再加上巨灾风险的不可预测性、风险损失的幅度过大,使得巨灾风险超出了传统的可保风险范围。

巨灾风险可能造成的巨额经济损失使得保险市场与再保险市场缺乏足够的市场主体对巨灾风险进行分保。一旦承保巨灾保险的保险公司或再保险公司无法承担某次灾害的赔款,保险公司与再保险公司将面临破产。

三、巨灾保险证券化及其主要形式

基于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以及传统商业保险和再保险制度的局限性,巨灾风险管理的创新手段——巨灾保险债券化应运而生,其主要形式有巨灾债券、巨灾保险期权和巨灾保险期货和巨灾互换。

1 巨灾债券。巨灾债券(cataslrophe bond)是指收益与制定的承保损失相连接的债券。它将保险公司部分承保风险转移给了债券投资者。一个典型的巨灾债券交易中存在四个主体:购买巨灾保险的投保人、直接保险公司、再保险中介或称特殊目的机构以及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保险公司将其所承保的巨灾风险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归类,通过特殊目的机构发行巨灾债券,投资者通过购买债券来获得风险收益。特殊目的机构是直接保险公司和资本市场之间的“中介人”,它向直接保险公司提供巨灾再保险,而直接保险公司通过其向资本市场发行债券。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也由其运作,并视巨灾是否发生将收益向投资者支付利息或者向直接保险公司履行再保险合同。

2 巨灾保险期权。巨灾保险期权(catastrophe insurance option)是巨灾保险证券化的一种衍生金融工具。芝加哥贸易委员会自1992年起开始巨灾保险期权的交易。其期权产品是以国家保险服务局将全国各地有代表性的灾难风险保单汇集起来,通过分析其损失赔付率的波动情况从而定期一种动态指数,并将该指数作为买卖的对象。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身承保的风险规模,通过将保费收入在这一期权产品上的买人卖出操作,在一定限度内达到套期保值的效果。

3 巨灾保险期货。巨灾保险期货(catastrophe insurance future)是1992年12月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推出的一种以美国保险服务局选定的报告公司所报告的巨灾损失而计算出的巨灾损失率为巨灾期货的交易指数的一种金融期货工具。

4 巨灾互换。巨灾互换(catastrophe swaps)是指交易双方按照事先约定

的条件交换彼此的巨灾风险责任。它为不同地域的保险人提供了分散风险的新渠道。

四、对巨灾保险证券化的评价与建议

第8篇:买商业保险的原因范文

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奥运会”结束了,但人们对它的回味才刚刚开始。

北京运会最引人关注的新闻首推刘翔退赛。由此搅动起的舆论漩涡涉及颇广,保险业同样深陷其中。体育风险及其保障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常常因为某个著名运动员的意外屡被提及。本次奥运会无疑是一次最好的契机,中国的保险业已经无法回避一个体育大国崛起的必然要求。无意中,刘翔把中国的保险业推到了前台。

运动员不能承受之重

北京运会上,刘翔因伤退赛,让为其提供1亿元人身意外伤害险的平安保险成了新闻的“主角”。

其实,此前刘翔教练孙海平曾公开表示,“假如国内有能保躯干一部分的险种,我们也会考虑给刘翔的双腿上个保险。”某海外保险公司更是给刘翔的腿估值1350万美元。可到目前为止,刘翔的腿,还是没有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敢为其承保。

给运动员上保险,是体育界多年呼吁的话题。但到了现在,运动队或赛事组织者为运动员集体上意外险的居多,而运动员个人长期买险,或针对身体某一部位买险几乎没有,因为国内保险公司还不存在体育保险这个险种。

犹记1998年美国友好运动会,体操运动员桑兰意外摔伤,友好运动会为她提供了1000万美元的高额医疗保险,不仅使她得到了最好的治疗,而且也让我们第一次目睹了体育保险的威力。也就是在那之后,中国体育界出现了最大规模的一次投保。而经过10年,我国的体育产业获得了飞速发展,而体育保险这一经济市场管理环节在中国体育界却严重滞后,甚至缺位。

实际上,体育保险“难产”的真正原因,是风险实在太大。运动员受伤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一旦出现桑兰那样的重伤,保险公司还不赔死?就更别提刘翔和姚明了。

相对西方国家而言,我国体育保险起步较晚,我国体育长期以来是“举国体制”,运动员伤、残、病基本由国家负责。随着体育发展向产业化转变后,特别是一些赛事中的不幸意外事件时有发生,保险才被推上前台。

红火背后体育保险发展困境

今年的北京奥运会,为中国体育保险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许多的保险公司打破头的往里冲,企图分得一杯羹。人保财险可谓是最大赢家。中宏人寿也获得了奥运寿险惟一赞助商的头衔,但是并没有推出专门针对奥运保险的保险产品,

国内体育保险市场看似红火、一片盛世。

仔细分析,事实并非如此。保险公司多选择以赞助、冠名、捐赠方式来发展体育保险,使巨大的体育保险市场成为一块看得见吃不着的大蛋糕。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保险业在经历十余年的争议和探索之后,仍未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体育保险。

甚至有人担忧,如果保险公司长期以赞助方式参与体育,将会阻碍中国体育保险市场发展。

因为,在赞助的环境里,很难开发出好的体育保险产品。既然是赠送的保险,不需要核算成本与出险概率,也不需要竞争,出险后能给付就可以了。久而久之,保险公司养成了懒汉心态,不想根据体育赛事特点设计产品,最多在传统产品上进行一些改良。如果有一天,让体育保险一比高下的话,保险公司无疑会慌了手脚。

在都邦保险品牌总监牛四强看来,中国体育体制才是限制体育保险发展的主要因素,“可以说,我国运动员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习惯于一切由国家包下来的做法,运动员还不完全是职业运动员,即便是需要保险,鉴于运动员的特殊身份,其保险也肯定是不同于普通老百姓的特有险种。从保险公司来看,需要对这样的保户制订专门的风险规避方案,特别是要求长期跟踪研究,在现在的体育体制下,保险公司很难做到这一点。”

同时,体育赛事在这方面也有难处,我们的大型体育赛事基本上是属于政府举办,作为赞助商的保险公司也更多是拿钱出来,并不能参与到赛事从筹备的到举行的规避风险方案的研制当中。

加强保险公司的险种设计

事实上,国内专门的体育保险产品非常少,即使有相应险种,也存在费率高、条款缺乏灵活性、不能满足不同体育项目要求等问题。尤其在多年来形成的“赞助”的环境里,很难开发出好的体育保险产品。

生命人寿保险业相关人士表示,国内的体育保险产品大多是公众责任险、人身意外险、财产险的变种组合,而国际上比较常见的“赛事取消保险”、“电视转播取消保险”等财务风险控制类保险产品,以及“运动员伤残保险”、“死亡或名誉受损保险”、“重大赛事举办延误保险”等,在国内至今还是空白。

2003年非典期间,女足世界杯从中国临时易地,门票收入、赞助、出场费、电视转播费以及国际足联可能的投入等间接损失非常惨重,粗略估计可达上亿元,但由于没有相应险种保障,结果只能暗暗吃亏。

在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保险是一项非常完善且专业的商业保险。美国体育产业的年产值超过600亿美元,体育保险正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形之下,在我国各保险公司的产品目录中,有针对性的、能充分体现体育运动特色的保险产品却少之又少。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加强保险公司的险种设计问题。

记者从太平保险、长城人寿、合众人寿、新华人寿等多家保险公司了解到, 目前国内保险公司针对运动员推出的人身意外险、残疾等传统型保险险种,有些也仅是现有的产险、寿险产品套用在体育保险上,对于像国外早已开发的个人身体局部保险均未曾开发,

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体育保险部赵主任告诉记者,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曾和光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探讨推出失能险(就是在运动员受伤后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保险)。但他表示,目前尚未有实质性进展。

而在刘翔因伤退赛之后,我们这才发现,原来中国的体育保险市场依然只停留在“纸上谈兵”,不过平安集团表态,已着手研究运动员特殊肢体部位功能损失保险产品,力争为中国运动员提供专业的保险保障。

保险产品的开发是保险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但对于现阶段我国的体育保险而言,保险产品种类的缺乏才是这一领域难以“启动”的主要原因,保险公司需要重点开发的险种包括各种责任保险、后果损失保险、会展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运动员伤残保险,尤其是奥运会相关的特殊险种。

保险业应深入研究体育比赛的运作方式,为运动会和比赛的各个环节设计相关的保险产品,同时,我们应在学习、借鉴美、日等国家体育保险的经验,尝试开发适应我国体育保险需求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模式。

商业保险才是真正的体育保险

早在1962年,法国就立法规定,任何个人和团体参加体育竞赛都必须拥有保险。而作为一个体育大国,中国普通民众对体育保险的概念却是模糊的。

据了解,在保监会正式报备的体育保

险产品只有4种,包括游泳场馆公众责任保险、滑雪运动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滑雪场公众责任保险、跆拳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道馆公众责任险、登山户外运动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但是商业保险才是真正的体育保险,这一点决定了体育保险必须走市场化的道路,保监会人身险监管部主任梁涛在运会与运动员保险研讨会上表示,应该通过运会这个平台,在完善北京运会运动员人身保障方案的基础上,找到发掘我国体育保险尤其是运动员保险的最佳途径。

尽管国内保险公司已有相当的风险和市场化意识,但在体育保险上,目前恐怕仍难有大的突破。

一是由于体育险属短期保险品种,并且风险不容易估算,保险公司在险种设计上会慎加选择。再加上中国运动员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习惯于一切由国家包下来的做法。即便是需要保险,从保险公司来看,需要对这样的保户制定专门的风险规避方案,特别是要求长期跟踪研究,在现在的体育体制下,保险公司很难做到这一点。

二是因为缺乏专业的中介机构,这方面的人才更是稀少。目前中国仅中体保险经纪一家专业从事体育保险的经纪公司。政府和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加速体育保险中介业的发展,培养体育保险研究和开发的专业人才,建立一支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体育经纪人专业队伍。

三是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国家对运动员伤残保险事故程度分级标准定义细则》和《国家队运动员伤残保险试行办法》等一系列体育保险法律法规。但是,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体育保险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和完善,在一些细节的条文规定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死角,诸如体育保险的标准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解释等。

因此,我国应在积极借鉴国外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建立健全体育保险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督,避免无序竞争和违规操作。

第9篇:买商业保险的原因范文

“上周我到一位同学家去玩,恰巧碰到她的哥哥。她哥哥徐先生现在是一名人,就聊起保险的问题。我说我和老公还没有买过商业保险呢,徐先生第二天就很热情地给我Email了一份投保建议书。其实我对保险不是很懂,能帮我看看这份计划书,是否合适我和老公的情况呢?”

近日,一位名叫张倩倩的朋友这样告诉记者,希望记者能帮她看看人徐先生帮她做的投保计划是否合理可行。记者当然是义不可辞了,就仔细帮她看了那份投保计划书。结果发现,这件事还挺有典型意义的,于是乎决定和读者朋友们一起来探讨和分享投保计划中的一些“窍门”,希望通过此事也能给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带来一些小小的启迪作用。

一看人做的投保计划书

先看看张倩倩认识的人给她和先生做了怎样的投保计划书。摘录其文如下。

张倩倩:您好!为什么买保险,我只给你三个理由:

1、只有商业保险是由自己控制的,所以,不要因为单位有保险就觉得没必要买商业保险了。其实,您自己想想,很简单的道理,单位的保险很有可能因为经济原因或者换了管理层而变更,这样的保障主动权不在你,何况,你也不能保证自己永远在这家单位工作,不是嘛?所以,购买商业保险,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2、关于家庭。老公一般会对老婆和孩子说,只要我在,你们一定会幸福。这句话的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如果我不在,那么你们的幸福我就不管了。当然,“在”和“不在”代表什么含义,我想你一定能明白,但是,如何做到,只要老婆和孩子在,老公就可以让他们幸福,那么请给幸福上把锁吧!那就是要老公买高额的保险。

请把保险作为配偶的义务,你和老公都有权利让对方买一份受益人是自己的保险。这才是对双方负责和爱的具体表现。

3、保险公司是金融市场的巨头,长远来看,也会让你在保险公司的钱进行稳健的增长,这也是保险除了保障功能之外的附加功能。

如果以上理由你同意和认同,请看下面的规划。谢谢。

我为你和你老公分别做一个计划,每年各缴6300元左右,暂时缴15年,这笔钱对于你们现在的收入不是压力,你们各自就有如下权利:

1、45万元额度的生命保障,任何原因导致的生命丧失,赔45万元。

2、大痛保障额度15万元,假设遇到合同约定中的大病,赔付15万元现金补贴,和任何社会或者单位福利不冲突。

3、30万元额度的残疾保障,防止因为意外导致的收入丧失。

4、15年后,也就是孩子读高一时,你们各自在保险公司的账户上有11万元左右的现金,加起来就是22万元,可以给孩子上学进修。这笔钱怎么拿,拿多少都由你们自己控制,不拿,就按照到时我们公司的利息结算。比如,现在银行利息只有225%,但是我们给客户是按照5%结算利息的。我们会利滚利计算,如果不拿,你们可以看见,数字还会不断上升,比如到孩子19岁,你们各自账户金额接近12万元。关键这个时候45万元生命保障,大病补贴15万元的保险效力还是有效的,不会因为你们不缴费了,而失去保障。

这款计划也是我为妹妹他们设计的计划。既能让你们夫妇都有了巨额的保障,又可以为孩子累计一笔教育金,正可谓,进可攻,退可守。具体的利益你们可以看看我通过表格做的演示。

二问自己的实际保险需求

“看了人给我们做的投保建议书,有些说法好像挺有道理的,有些说法却搞得我一头雾水。我该怎么理清思路呢?”张倩倩很迷茫。

其实,张倩倩的心理也代表了很多人的困惑。的确,面对人的“来势汹汹”,消费者往往有些“无力招架”,有些人只能被迫顺着人的意见往前走。

那我们有没有一些小的诀窍,能让自己在最短时间内,就知道自己的实际保险需求到底在哪几个方面呢?

首先,我们要评估自己的风险。必需问问自己,我可能会面临哪些风险,是身故还是残疾还是丧失劳动能力?是离婚还是破产还是孩子出生?我的家庭,特别是我的父母妻子和孩子,最害怕什么事情发生?

这些看似简单的自我提问,其实就是在判断自己的实际保障需求到底该从哪些地方着手规划,应该最重视哪些方面的安排。毕竟,人的一生中可能会发生各种事件,而这些事件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

而在确定风险大小时,“损失的严重性”是衡量风险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举个例子,假设某人死亡的概率虽然很小,但重要的是,此人下有子女需要抚养,上有年老的父母需要赡养,是家庭的最主要经济来源,如果这个人死亡,对家庭经济会引起最坏的后果。这类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严重后果,此类风险是最需要安排保障的。

给大家提供一个对不同人生事件重要性的简易排序表(见表1),对于个体和不同家庭来说,可能还有些差异。但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对自己的潜在风险事件排序,那么这个表格可能对你有些启示和帮助作用。

同时,在生活中我们还常常看到,花一样的钱买保险,有人买的保障很有针对性很有效,有些人的安排却没多大效用。后者很可能就是购买保险之前没有评估和确定好自己的风险所在。其实,当我们处在不同的家庭生命周期时,我们所面临的风险也是不同的,所以不同年龄的人应该有不同的保险安排。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保险品种安排、保险金额也都要有不同。三要比对需求与^建议的差异

经过察看人投保建议书、评估自身实际风险保障需求后,我们就可以将两者进行比对了,看看是否有较大的差异,两者之间的异同程度到底如何(见表2)?

以张倩倩的情况来举例说明。张倩倩和先生即将步入而立之年,他们的儿子不满一岁,两人年收入分别为8万元和6万元,对父母的赡养义务目前还比较轻。

“对我们这个家庭而言,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当然是我和先生出现意外,从而导致家庭收入的锐减,毕竟孩子需要我们作为经济来源。”张倩倩如是说。

那么,对张倩倩和先生来说,优先应该安排的意外险和寿险。寿险品种有定期寿险、终身寿险、两全保险和万能寿险,具体怎么选择,主要看保费预算,其中定期寿险费率较低,后三者由于带有储蓄性质,保费支出要求较高些。

其次,他们还需要一些健康类保障,比如重大疾病险,毕竟张倩倩的身体底子也不是很好。

再者,他们可能需要为孩子储备一定的教育基金,这部分的需求可以通过保险,也可以通过基金、证券等其他工具来解决。

其他还要考虑的,比如张倩倩夫妻俩的退休后养老金储备、孝养父母的资金准备等,这些需求不一定全部通过保险工具来解决。

在比对了自身的实际保障需求和人给出的投保建议后,消费者可以让人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对投保建议书进行改变和完善。同时,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经济承受能力,来选择更为合适的险种和投保方案,以防将来出现保费“断供”,影响保单的效力和保障的确定性。

此外,我们还要指出这份人提供的投保建议中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不同的家庭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不少差异,即使年龄相仿、家庭成员结构相类似的两个家庭,也不见得能用同一套保险方案,人徐先生号称“这款计划也是我为妹妹他们设计的计划”,这句话令其专业水准大打折扣,请人朋友特别留心,要真心诚意地为不同家庭进行保险配置建议为佳。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