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区安全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12年6月9日是星期六,本该是孩子们一周的紧张学习生活结束之后快乐的一天,但是却成了这些孩子人生中最悲惨、最黑暗的一天,成了这些孩子们的祭日。其实,近年来中小学生中的一些意外安全事件,许多都发生在周末、节假日或放学后,发生在无人看管的江河、池塘等野外水域,发生在学生自行结伴游玩的过程中,有的是结伴下水游泳溺亡,有的是为救落水同伴致多人溺亡,显然,除了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不强,学生在校外期间监护的缺位和个人的安全自救能力不强无疑更是十分重要的原因,那么及时地为孩子们补上安全教育课,无疑显得十分迫切也十分必要。
首先,要建立家校联动的安全监管机制。除了在校期间教师的教育和管理,学校还应该和家庭、社会建立联动机制,可以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发放“告家长通知书”,群发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告知家长必须承担起监护人责任,切实增强广大家长的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特别是提醒和督促家长在暑期、节假日、周末和放学后这些时间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和监管,让学生不再是离开了校门便像一只离了线的风筝而肆意飘散。
其次,要教给学生安全自救的本领。毕竟,学生不是生活在一个真空的世界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安全意外,那么,在突发安全事件时,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安全知识,拥有良好的安全自救能力,学会遇险能正确求救显然十分必要。因此,除了文化知识,学校还应加强学生安全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及时把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救护能力教给学生,让学生懂得在险情发生后自救和他救的基本方法。如,在遇到地震、火灾、洪水、触电、溺水时应该怎样防范,怎样施救。特别是中小学生作为未成年人,更要让他们懂得并记住,在遇到危险时绝不能盲目地施救,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寻求他人的救助,如果不能及时地获得别人的援助,也要在做到救人的时候首先保护好自己,避免自己也陷入困境。
另外,要让学生在节假日有处可去。学生之所以更容易在周末和节假日发生安全意外,很多时候往往正是因为他们在离开校园之后无合适的地方可去。因此,各地、各学校都应该积极争取和寻求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让当地的体育馆、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相关的公益设施免费或者优惠向中小学生开放。农村中小学校的体育活动场地和体育活动设施则应在星期天和节假日继续保持向学生开放,供孩子们健身和娱乐。同时,也要尽可能地与农村居委会联系,让文化大院、社区活动室等多举办一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把孩子们吸引到安全的地方。
摘 要:物业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艰难的工作,要以预防为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细致人微到不留任何安全隐患,用科学的物业安全观为基础,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指导管理工作,本着对业主负责的态度做好每一项安全防护工作是确保物业安全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物业;安全系统工程;安全观;环境;安全防护
本研究以物业安全观为基础,阐明了物业安全观在物业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分析传统安全观的特点和差异,论述了在新的物业安全观的指导下如何创新物业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安全需求。
一、物业安全观的树立
(一)传统物业安全观
传统的物业安全观认为物业安全管理只包括消防管理和治安管理,涉及的范围很小,所以管理起来完全凭借经验,没有建立相应的安全防范标准,没有科学理论基础,安全意识淡薄,对物业可能造成的人和财产安全的威胁不清楚,当安全事故发生时才会去重视安全隐患问题,不能依靠科学知识和方法来提前防范安全隐患的发生。
物业指已建成并且投入使用的各种房屋以及和它相配套的各种设施、设备和场地。按用途可以分为住宅、仓库、酒店、写字楼、工业厂房、购物中心等等。所以说,物业时刻在我们的周围,为我们提供各种生活、工作和娱乐的场所。物业安全的定义是由人、机、环境构成的处于良好安全状态的物业系统,人和物都不受威胁,没有危险,不出事故。
(二)物业安全管理的环境变化
这样传统的物业安全观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新时期下,物业安全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物业的安全隐患越来越多。随着物业配备的设备、场地、设施越来越复杂,不安全因素也大幅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的类型也日益增多,例如煤气中毒、火灾、爆炸等事故时有发生:其次,国家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如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要求生产单位的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拌如果有事故发生要追求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这样就硬性要求了物业管理者必须重视物业安全的管理,尽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后,人们的安全意识有很大加强。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更加重视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安全状况,都希望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尽量远离危险和不安全因素,所以物业管理者需要对物业安全进行更高要求的管理。
(三)科学的物业安全观
科学的物业安全观是以安全系统工程理论为基础,借鉴了安全科学的观念,以安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指导物业安全管理工作,解决相关的安全问题。安全系统工程有非常优越的特性,它有效的打破了传统物业安全的片面性,用定性、定量、直观的方法进行安全评价和分析,能够合理科学的解决全方位的安全问题,从人和物、人和环境的关系等诸多关系中找到事故原因和解决方法。通过系统的分析,可以清晰的认识到物业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通过评价和优化技术,可以找出最适当的方法使物业各分系统之间达到最佳配合,用最少的投资达到最佳的安全效果和大幅度p少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
二、物业安全管理的措施
物业安全管理包括“防’’和“保”两个方面的内容誓防”是预防伤害性事故的发生,“保”是通过各种措施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妥善处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物业安全管理的目的是要保证业主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正常的工作、生活,要确保管辖范围内的防火、防盗、防自然灾害等防范措施的顺利进行。涉及范围很广泛。所以物业安全管理工作一定要全方面的落实到位。
(一)建立物业安全管理制度规范
制度是安全的保障,通过制度的规范执行,对监管者的言行进行约束,能够及时的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及时的改进。物业安全管理包括治安管理、消防管理和车辆道路管理三方面;治安管理方面,要严格按照《治安管理条例》的要求执行,对非法携带枪支弹药、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等行为要及时报公安机关处理,对物业管辖区域内妨碍他人正常生活和工作的行为如发出噪音、乱扔垃圾等要及时制止;消防管理方面,预防和控制火灾的发生,日常活动中要大力宣传防火安全知识,按时进行消防器材的检查和维修;车辆道路管理方面,要指挥好车辆行驶和停放,保证车辆和人身安全。
(二)加强安全教育
首先,要对物业服务公司的全体员工进行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例如安全专业知识培训、安全案例教育、消防演练等,使他们对安全有明确的意识,清楚怎样应对安全突发事件,怎样合理解决安全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把不必要的安全损失减到最小。其次是对物业管辖范围内业主和使用者的安全教育。通过各种宣传手段,使人们意识到安全与每个人的行为息息相关,只有积极地配合物业服务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共同的维护大家庭的安全健康。
(三)加强安全保障
保障业主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是物业公司的职责,要加强安全保,障,首先要有一支强大的秩序维护员服务队伍,这是提供秩序服务的前提:其次在秩序维护员数量方面,应足以承担起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秩序维护员服务任务,所有秩序维护员应经过严格培训,掌握一个秩序维护员应该具备的的一切能力:同时,还应该配有使秩序维护员完成服务任务的必要工具和装备。秩序维护员服务要经过缜密研究确定,并以严格执行的秩序维护员服务方案、工作程序和监督检查机制做保障,确保工作有效和接受监督。
(四)提高应变能力
对于物业安全管理工作来说,最难控制、危害性最大的是突发事件或不可抗力的灾害性风险。怎样预防和应急突发事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应急突发事件分为三类:消防事故、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在面临突发事件时,要及时、冷静、高效地处理。针对自然灾害,要求安全管理人员对本地区的环境有熟悉的认识,并对有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预防措施。针对消防事故,要建立一支专业性很强的消防队伍,日常加强训练,开展区域内的消防培训,强化防火意识和防御灾难的常识,使每一个人都了解和掌握发生火灾时的自救方法。同时定期进行消防演习,通过实际演练不仅能检验消防设施设备完好情况,而且可以进一步锻炼消防员的业务技能,使业主和用户增强消防意识,树立消防观念,减少火灾事故发生时的损失。
参考文献:
【摘要】本文指出,在全社会高度重视学生安全的大背景下,学校安全教育却陷入了以下误区:少与社会衔接、不重视实践、堵而不疏、因噎废食,这些现象导致安全教育效果不佳。
【关键词】安全教育误区
近几年,因家庭监护缺位、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缺乏等原因而引起中小学生安全事故频发。这一现象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由教育部、公安部牵头,国家十部委2006年推出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各级教委也加强了对中小学安全工作的管理。在如此高压下,各个学校也以“安全第一”为理念来指导学校工作,安全管理成为中小学校常规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我县的情况来看,在县教委的领导下,全县中小学都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制度;配备了专职保安,健全了门卫制度,建立了校外人员入校登记或验证制度;把安全教育纳入课程计划,每学期不得少于六课时,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课就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每学期至少举行两次地震或者火灾逃生演练,每个学校都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教育;很多学校还建立了集体放学制度,要求班主任把乘车回家的学生带到指定的地点送学生上车。随着安全管理工作的强化,中小学生安全事故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然而,就是在这样严密的安全管理和教育制度下,我县在2012年还是发生了七件中小学生意外死亡事故,其他的交通或意外伤害事故就更多了。七个,在统计中或许只是一个冰冷的数字,是一个很小的百分数,然而具体到那七个家庭,却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看到家长那绝望的表情,我们不禁要问:“学校的安全教育是怎么啦?”教师们无奈地回答:“我们已经做到了‘安全教育天天讲,安全行为时时抓’。”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说:“我们的管理工作很到位,我们的制度很健全了。”
笔者作为市级相关课题的具体负责人,对学校安全教育高度关注,经过两年的观察研究,发现学校安全教育普遍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一、只重校内教育,少与社会衔接
交通安全是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全县每年因交通事故而导致学生受伤的安全事故有几十起。学校对交通安全的教育是十分重视的,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统计,每位学生和家长都知道过公路看红绿灯,不搭乘无营运资格和超载的车辆,不在公路上追打等基本的交通规则。可是我们还是看到学生乘坐没有营运资格的摩托车、面包车,在上学和放学高峰,客车上还是人挤人、人挨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据我们的调查,一是有的学生的住家相当偏远,没有客车可乘;二是客车运力不足,如果不搭乘超载车辆,学生根本无法准时上学或回家。去年12月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因附近某镇的一辆客车侧翻,客车上的学生受伤。那段时间交管部门加大了检查力度,特别是下午放学的时候,不准客车超载。我校的学生大部分都需要乘车回家,严禁超载导致很多学生只有走路回家或者搭乘摩托车、面包车回家。这种情况是相当不安全的,家长的意见很大。本来严禁超载是为了学生的安全,结果反而把学生置于更不安全的境地。
安全教育和管理不能仅仅是在学校里进行,还应与社会各界协调和联系,特别是交通部门和政府管理的办公室。在上学放学的高峰期,加派班车,加大运力,让学生能安全地上学、放学。对于偏远的地方,政府可以用补贴的形式,在放学和上学的时候加开一班客车。
学校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或者单纯地让学生记住交通规则,而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联合社会力量,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
二、只重视言教,不重视实践
随着安全教育的普及,我县每学期都要求学校举行火灾逃生演练。教师也经常教育孩子不要在野外用火、玩火,当火灾发生时要用正确的方法逃生。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头行走,打开火灾应急箱,正确使用应急物品;当自己身处高楼时,要尽力向楼下逃生。在演练中,学生的方法不可谓不正确,行动不可谓不迅速。然而这一切都不过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据了解,现在是百分之百的学校都配备了灭火器和消防应急逃生箱,但是,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亲自动手使用过灭火器灭火,也不知道怎样快速打开消防应急逃生箱,更遑论使用里面的物品进行自救了。不要说学生,据笔者保守估计,至少有一半的教师也不能正确使用这些消防设施设备。我们只看见在新闻镜头中部分教师或者学校请来的消防队员拿着灭火器灭火的“飒爽英姿”,实际上广大师生根本就没有操作过这些设备。平时从未实践操作,在火灾发生的紧急情况下,怎么能够正确使用这些设施设备逃生自救呢?
由此可见,我们的安全教育还只停留在单纯的说教上,学生根本就没有机会参加实践,遇到紧急情况,学生受到伤害就是必然的了。可是如果要求每个学生都使用一次性的灭火器进行练习,就目前的经费来说,也是不现实的。现在国家对各个学校的实验室、音乐室等六大功能室的建设搞得如火如荼,相应的教具学具配备完善。在此基础上,应该给每所学校建立一个安全教育活动室,配备相应的教具学具,让广大师生都能熟练使用消防设施设备,当遇到紧急情况,安全系数岂不是提高很多。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也不应局限在校内。应该把孩子带到本地的大型超市等公共场所,让孩子们能辨认安全通道,能找到消防应急箱的准确位置。这样,如果在这些公共场所遇到危险,他们逃生自救的机会就更大了。
三、堵而不疏
2012年我县就发生了三起学生溺水死亡事件。教师们经常强调不准私自下塘河洗澡,每个池塘和河边都贴有“不准游泳”的标语,学校还和塘河周围的农民建立了联系,请他们共同教育孩子不私自下塘河洗澡。可为什么还是会出事呢?那就是我们的安全教育走入了一个只堵不疏的死胡同。我们不准孩子这样,不准孩子那样,可是爱玩爱闹、乐于探索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只禁止不引导,只会让孩子越发好奇而偷偷到河里游泳,危险性更大。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给孩子们开设游泳课,有条件的家庭也可以在家长或者专职教练的带领下让孩子学习游泳,教育孩子到有救生员的游泳池游泳。这样,既满足了孩子们的天性,又能让他们学习一下自救的本领,岂不两全其美。 四、因噎废食
因为最近几年安全事故频发,很多教育主管部门都明确规定学校不得组织学生集体参加校外活动。很多传统集体活动项目都被取消,如每年的春游、秋游、重阳节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对于10年前的学生来说,每年的春游、秋游恐怕是他们学校生活中最美好的记忆,而现在的学生再也没有这种集体生活的美好体验。重庆市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红岩村革命纪念馆现在恐怕很难发挥教育作用了。近年来,我们区县学校根本就没有组织学生去参观。学生十分渴望,广大家长教师也觉得这项教育不可或缺。然而“安全”就像紧箍咒让我们动弹不得。更有甚者,2012年上学期我县抽测小学学生体质,其中有一项是50米跑。因为有的小学操场太小,就建议组织学生到中学进行测试,但是这违反了“学校不得组织学生集体外出活动”的原则,于是这项测试取消。试想从小学到中学不过几百米的距离,还有老师带队,会有什么危险,这岂不是到了因噎废食的地步吗?
一方面国家安排了社会实践课程,要求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区、走进工厂、走进军营参加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为了安全,我们又不能组织学生参加任何校外的集体活动。在这样矛盾的政策中,教育工作者无所适从。有人建议让学生自己利用假期去参加社会实践,但是如果说学校组织的活动都不安全,难道学生自己去就安全了吗?而且有些实践活动没有统一的组织,学生也无法完成。
关键词: 临潼; 消防; 安全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4-0114-01
一、临潼区基本情况
临潼区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东部,是古都西安的东大门,总面积916平方公里,人口66.86万,辖区共有14个街道、4个镇、5个乡,285个行政村,农业人口占80%,1997年撤县设区。临潼区旅游资源丰富,是世界著名的旅游热点,拥有兵马俑、华清池、骊山、秦陵4个国家4A级旅游景点,其中秦陵和兵马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区内历史遗迹十分丰富,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1处,其中省级5处,主要景点年接待游客600万人次左右,其中外宾50万人次左右。
临潼区现有易燃易爆单位41家,其中加油站36家,气化厂2家,乙炔厂3家,公众聚集场所96家,大型超市13家,文化娱乐场所41家,其中歌舞厅9家,网吧30家,全区共有消防安全重点单位240家。临潼消防科组建于1993年,2003年6月临潼消防科更名为临潼消防大队,管辖临潼消防中队。大中队现共有人员3人,其中干部6人,战士24人,中队有2辆消防水罐车,1辆器材车,大中队全体官兵担负着全区916平方公里的消防监督、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等任务。
二、临潼区消防基础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消防规划滞后,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
根据公安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消防规划和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的通知》和公安部、监察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的若干意见》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制定消防规划并负责组织落实。县级以上城市和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未制定消防规划的,要在2004年底前完成,其他建制镇要在2005年上半年完成。新开发区和旧城区改造要同步制定、修订和实施消防规划”。按照《意见》要求,临潼区应于2004年底完成消防专项规划的制定工作,但目前的消防规划编制工作仍是“空白”。潼区属于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区内各项配套日趋完善,但是城市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却日益突出,已严重影响到了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工作。按照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标准,室外公共消火栓的间距在城市主要街道应为120米,临潼区目前在市区主要街道只有9个消火栓,仅建设路丁字路口和骊山十字2个消火栓可以使用,其余7个已经被损坏无法正常使用,且布局不合理。临潼区城区面积5年前只有20平方公里,现在已发展到38.6平方公里,面积扩大了1倍,但消火栓的数量却未增加,新修的文化路、人民路、东二环路、会昌路、大庆路等5条城区道路及正在修建的城市快速干道均未设置公共消火栓,一旦这些路段周边建筑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有限的消防业务经费制约了部队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在2008年的多次灭火抢险救援任务中,由于中队器材装备不足,在西安市支队调度其他中队增援队伍的过程中往往延误了最佳的抢险救援时机,造成了不必要的伤亡。同时,临潼区消防大中队的营房基础设施条件差,也成为制约临潼区经济建设发展的瓶颈问题。
(三)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和农村火灾形势严峻,火灾隐患突出
农村乡镇、村庄普遍没有消防专项规划,多数建筑结构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缺乏消防水源、基本消防器材设施和消防专业队伍及时有效的保护。农村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尤其是留守妇女、儿童、老人自防自救能力差。
三、加强和改进临潼区消防设施建设的建议
(一)广泛宣传,拓宽渠道,争取党政领导和社会各届的重视和关注
要从转变领导观念入手,可以通过媒体大力宣传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和经济建设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消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同时采取宣传报道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发生在身边的相关案例、事故教训等生动事例,结合严肃的汇报来引起党政和建设等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要把此项工作作为重要内容来抓,让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是现代化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呼吁社会各届,尤其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公共消防安全,通过人大、政协提案、群众呼吁等方法使各级领导关注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动全区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之中。
(二)强化监督管理,明确职责分工,使《临潼区消防规划》落到实处
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城市规划、建设、计划、通信、财政、公安消防等部门,所以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由政府统一领导,各主管领导亲自挂帅,重点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明确细化和规范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的建设、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责任,认真做好督察落实工作,真正在思想上处理好消防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其他建设投资的关系。其他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所属单位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督促各地按目标任务抓好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并结合临潼区开展的各项专项治理工作,将城镇消防规划和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内容纳入并实施检查和督查。这样就会使全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深入调查,通力协作,下大力气夯实基础性工作
针对目前临潼区的消防安全状况,消防部门要广泛调查研究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研究旧城改造、新城建设期间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同时要积极参与到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的评审工作之中,了解和掌握城市消防设施建设情况,监督相关部门根据城市的发展情况及时制定消防规划,并依法予以审批,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同步实施。临潼区经济开发区、代新工业园等城镇建设中涉及开发和旧城区改造中消防规划不合理的要及时修订,并严格按规划执行,促使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同步进行,使之成为有章可循、有法必依。
关键词: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教育意识;问题;对策
近年来,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事故频发。其中,自然灾害突发、留守女童犯、交通事故、溺亡事件等严重危及甚至侵吞小学生的生命,焦虑、紧张的情绪状态、自卑、人际关系紧张、问题行为出现频率高等心理问题也不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安全。面对这些安全事故及心理问题,农村地区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都十分缺乏。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改善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现状、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本文将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来阐述和分析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教育意识的现状、原因及其解决对策。本研究中所提到的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教育意识主要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阐述,由外在知识的传输逐渐内化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识观念。
1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教育意识的现状
1)学校是安全教育意识的主要来源,是农村地区小学生身心安全的关键。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地理位置偏僻,加之家长接受知识程度普遍较低,在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时,其方法和观点都有一定的局限和误区。而且大多数农村家长忙于农活和工作,所以学校成为安全教育意识的主要来源。目前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在墙面、板报和学生手册上都宣传了大量的安全知识,会定期开展安全教育专题讲座,组织学生进行安全防护实践,也安排了一些安全相关的课程。教师也会在课前讲解一些安全常识,并将安全意识穿插到课堂知识讲授中,为学生创造一种高度重视安全的氛围,从而起到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的作用。从总体上看,学校所提供的身心安全知识是十分丰富的,但安全知识教育的涉及面不够广,在一定程度上流于表面,且缺乏形象生动感,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水平而言,是不易于接受并理解的。对于农村地区的小学而言,由于其经济和观念相对落后性,在知识的宣传上不能与时俱进,知识宣传的途径也常常因为经费而受限,这就造成了安全教育意识在农村地区小学中难以深刻地进入小学生的思想中,致使其安全意识较为薄弱。2)家庭的安全教育意识本应该是与学校相辅相成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家庭安全教育意识,尤其是在心理安全方面极为缺乏。家长作为小学生的监护人对其安全责任应大于学校,但由于农村中大部分家长由于经济或者其他原因外出务工,使得隔代教育在极大程度上替代了亲子教育,如此的成长环境,十分不利于安全责任的实现。在隔代教育中,孩子的教育责任大部分是由爷爷奶奶等老辈承担,其明显特点是老辈知识体系落后,所掌握的安全意识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有限,获得的安全信息有限,不能及时了解小学生心理情感的发展和现实中的安全隐患。且由于老辈的身体和精力原因,其在孩子的安全教育意识上的能力较弱,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力不从心,以致孩子的安全教育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落实困难,甚至还会出现和学校的教育观点相悖的情况,也导致了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意识出现分歧,安全教育难以深入人心。3)本研究中,社会对农村地区小学生的影响可以分为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两方面来探讨。现实社会中,就目前而言,一些农村小学中,会有社会机构派出人员和大学生自愿到农村小学宣传安全教育知识,其教育行动在各种报道和实践中来看,也加强了部分地区的安全教育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地区偏僻,经济条件落后的一些农村地区而言,获得这样安全教育的机会是相对较少的,由此使得农村地区小学的安全教育意识在宣传中始终会有盲点,由此成为安全事故发生的导火线。虚拟社会主要是指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大众对新媒体的普遍接触和接受,媒体通过网络对小学生安全意识的影响也逐渐加深。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在互联网平台中所传递的丰富的信息及形象的视频可以使小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丰富小学生的思想和观念。但同时,一些不健康的游戏、不良的信息、不雅的视频也通过这个大众平台进入小学生的视线,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的限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不良的信息,对于安全意识相对薄弱的小学生而言,其造成小学生暴力、性格扭曲的可能性是相对较大的。小学生在这样的互联网环境中,很容易被误导、诱骗,这样的成长环境十分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也导致了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
2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意识教育问题的原因
造成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意识教育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从学校方面而言,首先,农村学校经费有限,师资力量有限,软件设备和硬件设备都较为落后,场地不足,无法为农村小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意识提供良好的条件。其次,目前对农村小学老师进行的培训多偏向于学科体系知识的培训,在绩效考评上也侧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整体排名,使得校方和老师都更加重视学科知识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安全教育。另外还有一些诸如校方制度不严,管理不善;相关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安全措施不力,宣传效力不足等原因。2)从家庭方面而言,首先,农村家庭不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和安全意识的培养。农村家庭对孩子的管理比较松散,对小学生没有按时放学回家的问题不够重视,对孩子放学回家后的去向也不了解,缺乏对小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其次,为了生计,一些农村父母外出打工,使一些小学生成为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这部分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使他们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而祖辈又未能及时察觉,不能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环境。另外,家长未能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小学生的异常行为和情绪也是造成其安全问题的一大原因。3)从社会方面而言,社会平台中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往往家长和学校也不易察觉,不能够及时帮助孩子。
3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教育意识的对策
1)学校对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教育意识的影响主要来自三个主体:课程和教材、教师、校园环境。首先,从课程和教材方面而言,学校可以适当增设安全意识教育的课程,并将安全课程融入语文、自然科学的学科中,让安全学习更加贴近小学生的日常学习。其次,教师应将知识讲授法、操作法、讨论法、探索法、趣味练习法相结合,丰富安全知识传授的形式。如创设一些浅显易懂的情境,开展多种安全教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在活动中,让学生成为主体,亲自参与,让他们从自己亲身做过的小事中了解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安全理念,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救方法,并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最后,学校对教师的绩效考评制度应有所改变,不要过度关注孩子的成绩和整体排名。在对教师的培训中应加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使教师形成重视安全教育的意识。学校还应在校园环境中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形成强烈的校园安全教育文化。可以利用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实例,进行墙面设计。在全校重视安全的氛围感染下,更利于安全知识的传播。2)家庭层面应转变教育观念,不能一味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脱给学校,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从生活中开展安全教育,并实施一些针对小学生心理安全的教育。首先,家长有责任加强对孩子的心理保护,不能因为自己的言语而伤害了孩子的情感,要明白语言暴力也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其次,家长也应让孩子学会承受压力,辩证积极地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家长也可以陪同孩子适当地参加一些心理课,多和孩子沟通,及时了解问题并进行疏导。最后,家长应及时与老师沟通孩子的异常行为和情绪,加强家园合作。要重视孩子的日常去向,对于孩子危险的行为应及时制止,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对于长期在外务工的家长,应经常利用电话、视频等表达对孩子的关爱,在安全教育上与祖辈进行沟通,也尽量多抽时间陪陪孩子。3)社会对农村地区小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多种媒介途径、安全教育社会机构和一些志愿者。各种媒介如网络、电视等对小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施加影响,在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社会应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形成其良好的上网习惯。大众传媒应有意识地面向小学生,为其提供适宜和优秀资源。同时,大众传媒在机构和平台的管理上也应该筛选健康的信息呈现给学生,为其营造健康的成长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知识,以帮助学生最大可能地避免一些安全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罗京滨.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思考[J].教育探索,2012(11).
[2]李继红.浅谈小学生的安全教育[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4(1).
[3]李开勇,冯伟.论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9(5).
一、社区教育资源是学校教育的背景和重要补充
社区教育服务于整个社区,为社区所有成员的教育需求提供服务。它将社区学校作为一个服务设施,促进社区开发、利用社区资源去解决社区面临的各种问题。我国学术界及社区工作者认为:社区教育是以社区为依托,以全体社区成员为教育对象,以社会主义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教育形式。现代社区教育的基本特征在于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以社区成员自身为教育的主体和对象,对社区成员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再学习过程,即社区活动的教育化和学校教育的社区化。2
社区教育资源是指社区内一切可供教学的组织、开发和使用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从社区教育资源存在的不同形态又可以分为文化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质环境资源。社区文化是区别于其他社区的独特的行为系统,它作为一种无形资源融合于社区生活与发展的各项活动中为社区成员所共享又制约着其行为和思维方式。社区人力资源和社区物质环境是社区教育的重要元素,共同构成了社区的环境。
对留学生进行社会化管理是国际惯用做法。我国高校对留学生进行封闭式的管理,是有历史原因的,那是由于当时我们的经济还比较落后,为缩小我国与留学生居住国生活水准的差距而采取的办法。这种封闭式的管理模式有利于集中管理,在安全管理方面有优势。但是这种管理方式弊端也多,往往使留学生产生一种优越感,还经常为一些小事与留管干部发生冲突,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这种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为此需要借鉴国外经验,探索一套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的社会管理模式。
二、国际上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对留学生社会化管理方面的启示
留学生管理的社会化是许多国家早已推行的做法。比如留学生生活方面最重要的住宿问题,在国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学校一般不向本国学生和留学生提供住房,学生大多吃住在校外,校方只提供咨询服务,校内仅有的留学生公寓也只是为少数公费生和访问学者提供。把留学生推向社会,不等于对留学生管理方面不重视,学校在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措施的同时,对社区力量的调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日本在利用社会力量进行留学生管理方面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借鉴。比如,奖学金是吸引留学生前来就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单是靠政府提供的奖学金远远不能满足留学生的要求,要想扩大留学生奖学金的比例,就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日本曾经为扩大留学生规模,实施“十万留学生计划”,在这个政策提出后,日本政府就提出了“为民间提供优惠政策,完善官民一体的留学生生活保障体制”的措施。通过社会经济团体的介入,扩大了留学生奖学金比例,吸引了更多的留学生前来就学,还为日本的留学生解决了一大经济难题。如在“十万留学生计划”实施的第二阶段,为了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日本国际教育协会启动“冠留学生奖学金事业”,该奖学金将每一个出资的企业冠上该企业或个人名字。这既使企业得到了荣誉,也解决了日本政府的难题。因此,这一制度得到切实的贯彻和执行,并在第三阶段“提出要进一步对企业实施税制优惠措施,完善官民一体的奖学金制度”。这种社会力量资助留学生的形式,既吸引了更多留学生来留学,扩大了国际影响,同时也增强了社会企业或者个人的责任心。同时留学生在受惠于别人的帮助后,有利于更好地融于社会生活中。
美国在留学生管理方面,利用社区的力量是很重要的一个特色。美国许多大学只提供大学一年级学生的校内住宿,其他年级的学生基本住在校外,这一方面减轻了学校后勤的负担,另一方面也给相关部门对校外生活服务和管理提出了问题。为此,美国一些高校特别善于利用社区公共组织和个人的力量通过各种形式提升留学生的校园归属感和文化融入感。比如通过和社区志愿者的联系,建立海外学生了解和融入美国社会生活的渠道。许多志愿者都善于给国外留学生服务,这大概源于美国文化里有一种普遍的公益精神,也就是“志愿精神”,每个社区都会有一些志愿者乐于为来自异域国家和地区的人提供条件,帮助他们融入美国社会。这些志愿者会通过组织一些活动,帮助留学生了解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通过引领留学生参加各种活动,让留学生了解美国人生活的许多方面,同时这些志愿者还会通过组织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和了解,不仅丰富了留学生的生活,促进了语言的进步,更重要地是拓展了视野,为解决文化冲突提供了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留学生管理部门组织的许多活动,都有当地社区志愿者的参与,这种官方和民间合作的方式,为留学生教育和管理提供了更宽广的空间和平台。
三、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参与留学生安全管理的本土思考
有人把利用社区资源参与留学生管理的方式叫“社会化管理”,社会化管理是个社会综合管理问题,涉及到学校、公安、街道等部门,需要多方的协助和配合,共同把留学生社会化管理工作做好。
目前我国高校留学生管理模式大多仍然是封闭式管理,留学生食宿主要在学校,社会化管理模式并不普遍。但是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在这方面起步很早,比如深圳大学开始于上个世纪1994年,当时由于住房的紧张,本着“校内管理校园化,校外管理社会化”的原则,允许留学生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住在校外。要求租用的房屋必须是房管所管辖的,并持有房屋出租许可证,留学生居住下来之后由学校督促他去当地派出所申报户口、办理应该办理的手续,尔后学校与派出所和居委会加强经常性的联系。通过勤走访、勤联系,使学校、派出所和居委会三方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情况。在校内,学校特别加强了这部分学生的考勤管理, 如无故旷课超过规定学时,即劝其退学。3
社会化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模式,更是一种理念。在留学生生活在校内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加强留学生安全管理呢?
首先高校要主动向社区提供关于留学生教育方面的信息和相关培训。高校应该加强宣传,让社区的组织和个人认识到留学生作为社区内的外籍人员扮演着国际交流使者的角色,我们的态度和社区生活状况会对国家民族形象产生影响。同时因为涉及的国家、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千差万别,高校应该通过组织社区相关部门,学习外事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规定,学习各国的风俗习惯,进行礼貌用语、礼仪等方面训练,有效提高相关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为提供优质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保证留学生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大家与留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应本着共同协商、密切配合的精神,凡事为大局考虑,齐心协力建立起一个对留学生可容性强、生活服务功能好、规范体系健全的留学环境。
其次完善各种关于留学生安全管理的制度。社区内生活的留学生无论住在校内还是校外,要在街道办事处和公安部门备案,并有专人负责社区内留学生的事务管理,有关部门要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查访制度,有关人员要增强留学生安全管理的责任意识,在遇到一些突发事件的时候要启动留学生安全管理预案。
最后,调动社区各种力量,共同为留学生融入和理解中国社会生活提供多元途径。借鉴国外一些大学特别重视利用社区的力量共同实现对海外留学生的教育和日常生活的影响的方式,高校留学生管理部门组织活动时应该有意识地邀请当地社区里热衷留学生工作的志愿者参与,遇到我们的传统节日,要动员社区热心人士组织留学生参加家庭聚会。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把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更好地融合,而且对留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并融入异域文化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民间基础。我们有一个全民皆学英语的环境,英语的学习需要语言环境,日常生活中恰恰不容易有讲英语的环境,如果利用这一需求,选择一些真诚愿意与留学生沟通的个人或者家庭,通过与留学生的交流,不仅我们学到了英语,而且留学生也通过与民间的接触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如何有效利用社区和民间的力量参与留学生的教育,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一。
此外,留学生教育不能单靠政府和学校的力量来维持,还应该吸引社会资金进行办学。日本在解决留学生生活方面就采用了政府奖学金与企业奖学金相结合的方式,不但解决了公费留学生的困难,也解决了自费留学生的困难。近年来,随着自费留学生人数的增加,留学生的生活问题日益成为各高校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的留学生奖学金主要是政府和学校提供,面对着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政府和学校的财政已不足以为这些留学生提供太多的资金。贫困留学生群体的存在,也是留学生安全管理的隐患之一。因此,我国政府也应该考虑从社会吸引资金作为奖学金和助学金等,提供给留学生,这是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留学生事务的重要途径,也是目前我们国家还欠缺的一个方面。
总之,留学生安全管理问题是留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生活在社会大背景中的留学生,对其安全管理仅仅靠高校的力量是不现实的,我们要善于利用社区资源作为留学生安全管理的重要力量。
1 陈怡.浅析当前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J].太原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95-96.
关键词 园区网;安全体系;规划;运维
中图分类号 TN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5)09-0050-02
校园网络变得更加开放的同时,网络安全正经受更加严格的挑战,网络管理者必须切实了解保护本地网络安全的手段。本文尝试对如何创建安全的校园网络环境并保持其稳定运行提出一些规划原则与管理方法。
1 常见网络安全威胁类型
1)病毒、木马、蠕虫等自动攻击工具。具备自我复制和传播能力的程序可破坏计算机系统,破坏某信息保密性和完整性,使得攻击者从中获得利益。早期一般通过系统漏洞或文件漏洞传播,随着操作系统安全代码的日趋完善,目前主要靠欺骗性下载(如网站挂马或植入恶意代码)并被简单触发。
2)拒绝服务攻击。拒绝服务是攻击者常用攻击手段之一。攻击者通较强计算能力的服务器或大规模肉鸡作为攻击跳板,对目标发起洪水一般的非法请求,使得服务方难以接受正常访问请求或造成缓冲区溢出,服务被迫关闭甚至崩溃。
3)基于服务代码和服务漏洞的攻击。作为官方的网络窗口,运行于服务之上的网站代码并不总是安全的。事实上,国内多数网站都没能做到足够安全的代码防护。运行于非标准的web服务器的web网站,对熟练的站点攻击者而言,仅需几分钟即可获得基本webshell,并据此进行权限提升。从互联网上下载的免费文章系统(如知名的动网模板),由于受到关注,攻击者更容易通过内部技术组织联络获取攻击手段。
笔者所在学校站点早期使用ACCESS数据库,攻击者便经常尝试直接下载数据库;升级为SQL SERVER数据库后,我们发现了大量的SQL注入攻击代码,如晚间的一次攻击尝试代码:
……
dEcLaRe%20@S%20VaRcHaR(4000)%20SeT%20@s=cAsT(0x4445434C415245204054205641524348415228323535292C404320564152434841522832353529204445434C415245205461626C655F437572736F7220435552534F5220464F522053454C45435.......626C655F437572736F72%20aS%20VaRcHaR(4000)):eXeC(@s):--%20aNd%20'%25'=' 80 - 211.117.95.48 ……
从日志中很容易看出,攻击者尝试渗透数据库获取关键数值,并对注入代码做了简单伪装。
4)社会工程学攻击渗透。近年来攻击者对攻击目标的检测方法变得多样化,攻击者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目标,利用社会工程学手段分析以获得敏感信息,攻击更具效率,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则进一步加剧了此类风险的威胁水平。如网络管理者总是愿意使用有类似特征的密码体系同时管理公用设备和个人信息,一旦个人信息被猜解,所在网络的安全风险便极大增加。
当代网络面临的安全风险越来越多,攻击不可避免,网络攻击的原理趋向复杂,而攻击者更容易获取更具威胁的自动化攻击工具,这意味着攻击变得愈发容易。
2 学校园区网安全体系的规划和建设
1)园区网安全体系的基本涵义。网络安全体系由硬件安全、底层系统安全和服务/软件安全三个方面构成,任何方面存在漏洞,都会导致整个网络面临安全崩溃。我国当前正在推动关键设备国产化进程,即从硬件层面考虑,保护网络敏感信息不被国外生产厂非法商取。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应在硬件层面作出合理选择,在底层系统层面进行合理配置,减少系统漏洞暴露,在提供服务时建立多层次风险防控和数据过滤措施,保证网络安全运行。
2)园区网安全体系规划原则。网络安全与提供服务的性能存在矛盾,管理者应以保障网络服务正常提供为前提,评判网络安全风险,适度规划并保留升级弹性,以经济合理的方式规划安全防御系统。网络安全体系需要覆盖到整个网络,对高风险区域应设置网络边界,并指定数据流动规则(ACL)。
3)网段规划。根据功能区分,通常将整个网络划分几个功能独立的子网,至少包括网络设备与网络管理区域、停火区(DMZ)、学生机房、办公区域以及普通联网用户区域等,各子网间保持物理或逻辑上的网段隔离,不同区域用户一般禁止跨越子网互访。这是保护网络安全的最基本手段。
4)安全防护设备选择。传统网络安全体系基于P2DR模型,即策略、防护、检测和响应,设备组成一般包括终端安全(配置杀毒软件);ACL(设备、端口规则和数据流向规则);防火墙以及IDS/IPS(应用于DMZ);它可以实现对多数病毒和传统攻击的有效抵御,以包过滤为基本检测手段,具备部分协议检测能力;对网站注入、渗透等较新的攻击方式防御能力有限。
选择何种设备组建网络安防体系,取决于本地网络规模、提供的服务类型和网络管理者的技能水平。园区网可以考虑在传统安全体系基础上,根据本地网络运行特性有针对性增加管控设备,为保障带宽有效利用,针对内部用户可配置行为管理系统,对用户网络行为进行管控,对占据带宽资源和并发数资源的应用予以限制;针对WEB服务,可以配置WEB防护系统,对数据库注入、代码攻击、跨站脚本等作出有效防护;针对网络内部恶意行为,可以配置网络日志分析记录系统,在恶意行为发生时提供报警,在行为发生后提供记录。
3 学校园区网安全体系运维原则
1)安全网络要求全部终端用户参与。根据“木桶原理”,网络中任一端点的安全风险会扩大到整个网络。园区网络安全体系需要覆盖到整个网络的所有端点。考虑到难以对所有用户实行严格要求,管理者应考虑网络不同区域的安全等级,制定对应安全策略,在不同区域间设立网络边界,保证任意区域故障不会蔓延至其他区域。
2)制度优先。防患于未然,网络安全事件总是发生在未曾受到关注的制度角落。管理者应综合考虑网络整体状态,制定安全事件责任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制定各类安全事件和风险事件的相应制度,制定网络使用制度等;完善的制度是保障网络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
3)数据备份。数据备份是网络运维的必需手段。精确计算当前数据容量,预估数据增量,考虑数据备份措施,必要时配备数据备份设备。外部攻击者在获取网络权限后,经常造成有意或无意的数据损害,超过50%的情况下数据损失不可逆转。设置数据备份机制,是保障网络服务的最后手段。
4)完善事件记录。园区网历经长期运行后,管理者将能够发现和总结本地网络常见威胁列表,建立网络运维事件日志,能极大节省管理者故障定位和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精力。这些记录包括下述文件,网络日常监测记录、病毒流行记录、设备故障处置和维修记录、攻击处置记录等。
4 结论
尽管网络总是不安全的,管理者还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建设网络安全体系,不断学习提高技术水平,尽力保护本地网络和服务不受非法攻击侵害。作为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笔者希望通过本文抛砖引玉,提供网络安全运维的方法和原则,谨与同行共同交流。
参考文献
至-12.0 D)。两组患者分别进行LASIK手术,主刀手术者均为同一人。术后随访时间点:术后1周、1年以及5年。观察指标:术后裸眼视力(UCVA),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手术安全指数,手术有效指数,并记录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5年时A组和B组的裸眼视力(UCVA)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较术后1年的数据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年,A组的裸眼视力(UCVA)为(0.90±0.13),B组为(0.78±0.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4,P
【关键词】 LASIK; 准分子激光; 近视; 屈光不正
中图分类号 R779.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8-0046-03
LASIK治疗中低度近视复原时间较短,疗效确切,但对高度近视患者来说,接受LASIK手术后的疗效、安全性未得到确切答案[1-2]。笔者所在科室通过回顾性分析在中低度近视组与高度近视组中各项关键指标的统计学差异分析,得出高度近视组接受手术后是否安全、有效的结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2006年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LASIK手术患者共145例(290眼),按术前验光度数分组,中低度近视组(A组)共154眼(-1.00 D至-5.75 D);高度近视组(B组)共136眼(-6.0 D至-12.0 D)。两组患者分别进行LASIK手术,主刀手术者均为同一人。入选标准为:(1)年龄18~50岁;(2)近两年屈光度稳定,其发展速度每年不大于0.5D;(3)术前眼部检查无手术禁忌证(如:圆锥角膜、青光眼、白内障、虹膜炎、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等)[3];(4)全身检查无手术禁忌证(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免疫性疾病、胶原性疾病、瘢痕性体质等禁忌证);(5)屈光度在下列范围:近视-1.00 D至-12.0 D,散光在200度以下[4];(6)角膜厚度大于500 μm;(7)戴隐形眼镜者,应停戴1~2周后手术;(8)泪液分泌试验大于10 mm。检查记录术前裸眼视力以及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1.2 手术方法
法国Moria M2微型板层旋转刀制作角膜瓣(瓣厚130 μm),掀起角膜瓣置于上方,日本尼德克公司EC-5000CX Ⅲ准分子激光在角膜基质层行激光雕琢。雕琢完毕,用海绵盖上角膜瓣使其尽量平整,然后用角膜表面放置博士伦绷带角膜接触镜[5]。用同样的步骤做另一只眼睛,手术完毕后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瓣复位情况。术后1~3 d取出角膜接触镜,局部点典必殊眼药水、贝复舒凝胶1周,使用人工泪液2~3个月[6]。
1.3 术后随访时间点急观察指标
术后随访时间点:术后1周、1年以及5年。观察指标:术后裸眼视力、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手术安全指数、手术有效指数[7-8]。安全指数是指平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平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有效指数是指平均术后裸眼视力/平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9-1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
两组术前裸眼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A组的裸眼视力(UCVA)为(0.97±0.15),B组为(0.84±0.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6,P
术后5年,A组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0.99±0.12),B组为(0.90±0.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0,P
A组和B组在5年时的裸眼视力(UCVA)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较术后1年的数据下降,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近视患者5年的术后视力较1年时减退,但减退的幅度较小。另外,A组和B组术后5年UCVA≥0.6者分别为153眼(99.35%)和131眼(96.32%);A组和B组的术后5年UCVA≥0.9者分别为149眼(96.75%)和116眼(85.29%),手术总体安全水平较高。
2.2 安全指数和有效指数
术后5年时,A组和B组的安全指数和有效指数均小于1,两组安全指数和有效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LASIK手术的有效性和普及性
我国已有近视眼患者四亿之众,每年新增近视患者三千万人。目前学生功课多、看电视、玩电脑、玩电子产品比率不断增多,近视患者有增无减。如何通过一种有效而且安全的手术能矫正近视,恢复清晰的裸眼视力成为眼科研究的重要课题。
通过本次回顾性分析,通过笔者所在科室标准的LASIK手术及术后护理,经过长时间的随访,记录术后数据,术后5年时A组和B组的平均裸眼视力分别达到(0.90±0.13)和(0.78±0.14),有效指数分别是(0.9120±0.0700)和(0.8273±0.13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2 高度近视患者接受LASIK手术的安全性
术后5年时A组和B组的安全指数分别为(0.9390±0.0638)和(0.8830±0.10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陈跃国,朱秀安,刘素金.非球面切削LASIK治疗-10 D以上高度近视[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8,11(5):684.
[2]陆文秀. 准分子激光屈光角膜手术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27.
[3]陈家祺,王铮,杨斌,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J].中华眼科杂志,1998,34(5):141-145.
[4]吕帆,王勤美,瞿佳.进一步重视屈光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2005,41(5):482-485.
[5]宋靓雯,孙佩,黄晓燕,等.准分子激光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检测与保养[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4):114-115.
[6]朴春姬,王巍,吴坤.496例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手术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0,8(3):72-73.
[7] Fourcade O,Simon M F,Litt L,et al. Propofol inhibits human platelet aggregation induced by proinflammatory lipid mediators[J]. Anesth Analg,2004,99(2):393.
[8]王宗刚,赵志国,高仕栋.准分子激光双面切削治疗高度近视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6):122-124.
[9]杨斌,陈家琪,王铮.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屈光欠矫的矫正[J].中华眼科杂志,1997,33(6):8.
[10] Hori-Komai Y,Sakai C, Toda I,et al. Detection of cyclotorsional rotation during excimer laser ablation in LASIK[J].J Refract Surg,2007,23(12):911-915.
[11]李培高,张宪敏.与角膜瓣有关的LASIK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J].眼视光学杂志,2002,12(2):90-91.
[12]钱晓文.飞秒激光制瓣和SBK角膜板层刀制瓣在LASIK手术中的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0):141-142.
【关键词】 度洛西汀; 舍曲林; 老年抑郁症; 临床疗效; 安全性
doi:10.14033/ki.cfmr.2017.8.0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8-0007-02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uloxetine and Sertraline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depression.Method:From January 2015 to June 2016,74 senile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Duloxetine group(n=36) and the Sertraline group(n=38) according the treatment methods.The patients in the Duloxetine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Duloxetine,the patients in the Sertraline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ertraline,comparison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dverse effects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Resul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but the HAMS score in the Duloxetin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Sertraline group one week after treatment(P
【Key words】 Duloxetine; Sertraline; Senile depression; Clinical efficacy; Safety
First-author’s address: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Changshou District in Chongqing City,Chongqing 401220,China
老年抑郁Y是老年人常见的精神系统疾病之一,典型的老年抑郁症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情绪焦虑抑郁、激越混合及精力下降,近年来有关调查结果显示,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以及人们生活工作压力的加重,老年抑郁症发病率逐年递增,严重影响老年人群的晚年生活质量[1-2]。目前临床对于老年抑郁症主要采取药物治疗手段,其中度洛西汀、舍曲林是临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本组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探讨度洛西汀与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度洛西汀组与舍曲林组,其中度洛西汀组36例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65~83岁,平均(74.9±5.3)岁,病程1~10个月,平均(4.9±1.5)个月;舍曲林组38例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65~84岁,平均(75.2±4.6)岁,病程1~8个月,平均(5.2±1.9)个月;本组研究已排除严重自杀倾向、严重躯体疾病、药物依赖患者,两组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舍曲林组患者应用口服舍曲林(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舍曲林,国药准字为H10980141,生产批号为151206952、1603257142)进行治疗,患者服用起始剂量为25 mg/d,治疗2周后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调整药物剂量为50~100 mg/d,口服1次/d;度洛西汀组患者口服度洛西汀(Eli Lilly and Company生产的,国药准字为H20110320,生产批号为201512125394X),患者服用的初始剂量为40 mg/d,治疗2周后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改善情况调整剂量为60 mg/d,1次/d。两组患者连续性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基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其中显效为HAMD减分率75%以上;有效为HAMD减分率在50%~74%;好转为HAMD的减分率在25%~49%;而无效患者的HAMD减分率在25%以下,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3];另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IBM 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度洛西汀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舍曲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度洛西汀组患者发生胃肠道反应3例,嗜睡症状1例。舍曲林组发生嗜睡、失眠2例,胃肠道反应2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为轻微,不进行任何特殊治疗处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病理生理学分析认为其主要与患者神经元突触间隙中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浓度的降低密切相关,因此临床治疗抑郁症主要通过药物干预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浓度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4-5]。舍曲林是一种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能够通过对脑内去甲肾上腺素的促进作用发挥抗抑郁作用,并能够对5-羟色胺产生较强的再摄取抑制作用,是临床上常用的抑郁症治疗药物;而度洛西汀作为一种去甲肾上腺素与5-羟色胺双重再摄取抑制剂,能够通过提升去甲肾上腺素与5-羟色胺功能,从而发挥强大的抗抑郁作用,并且度洛西汀药物起效速度相对快[6-7]。并有学者提出度洛西汀能过增强神经元的可塑性[8]。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度洛西汀与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效果相当,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4、8周后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周后度洛西汀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舍曲林组,但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表明度洛西汀与舍曲林均可用于治疗老年抑郁症,但度洛西汀在起效速度方面具有优势。
综上所述,度洛西汀与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郭少玲.度洛西汀与舍曲林对老年抑郁症伴焦虑患者疗效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8):26-27.
[2]李倩,王茂玉,宗刚.度洛西汀与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8):977-978.
[3]王利楠.度洛西汀与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2):77-78.
[4]赵永忠,杨闯,王维千,等.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伴有疼痛的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比较[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4,44(4):300-302.
[5]王玉.度洛西汀与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23):4907-4909.
[6]吴彦清.度洛西汀与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7):158-160.
[7]华彩霞,朱满连,周云芳,等.度洛西汀与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2):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