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急救护理要点范文

急救护理要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急救护理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急救护理要点

第1篇:急救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 急性左心衰 院前急救 护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202-02

急性左心衰竭是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具有起病急、合并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如果能进行有效的院前救治,合理的院前护理模式,使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对减少转送过程中的危险因素,降低猝死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院前急救的 115 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急救中心自2005-2008年救治转运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15例,其中男性患者76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45~75岁,出现心律加快伴呼吸困难症状的有10例,轻度肺水肿症状的有60例,重度肺水肿症状的有35例,出现心源性休克症状的有10例。

1.2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为突发严重呼吸困难,频率 30~40次 /min,端坐位呼吸,频频咳嗽,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口唇发绀,皮肤湿冷,双肺部布满干湿音,心界扩大,第二心音亢进,心率加快[1]。

1.3 治疗转归 经过现场给予相应救治及护理,大部分病人症状得到缓解,少部分病人病情得到控制,所有患者均被成功转运至医院。

2 护理要点

2.1 出诊前的准备

2.1.1 作好出诊前的准备工作 1、充足的氧气2必要的急救药品及器械

2.1.2 途中作电话指导 嘱患者家属让患者稳定情绪,精神放松、端坐位、双腿下垂、必要时可指导家属用橡皮筋对患者四肢轮换加压[2],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通风、保暖、避免用力活动、有条件者可口服硝酸甘油类药物进行缓解,等待救护车的到来。

2.2 院前急救与护理

由于急性左心衰病情进展快且死亡率高,因此,要求院前急救务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病情得以初步控制。这需要接到“呼救”后尽量缩短急救半径和急救反应时间,并能依据病情及时、准确协助医生进行院前急救[3]。

2.2.1 嘱患者取端坐或半卧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肺淤血。

2.2.2 纠正缺氧 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严格控制氧气的流量,呼吸困难者给予4-6升面罩效果好、出现粉红色泡沫样痰者,提示有肺水肿发生,给予70%酒精湿化吸入,以减少肺泡表面张力改善患者呼吸状态。

2.2.3 建立静脉通路 选用套管针、大静脉穿刺,按医嘱给予强心、利尿、镇静、血管扩张剂等对症治疗。必要时可行气管插管,协助医生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辅助通气,进一步纠正缺氧,缓解呼吸困难。严格掌握用药指征,按照规范操作。

2.2.4 病情观察 可用监护仪每5分钟监测一次血压、心率及心律的变化;肺部听诊治疗前后的对比;皮肤黏膜的改变;密切观察患者精神状况。急性左心衰病情变化快,用药个体差异大,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的情况,作好病情突变时的救治准备工作,如室颤者给予除颤,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给予CPR。

2.2.5 转运 待病情得到初步缓解方可进行转运,这一环节尤为重要,要多人协作完成。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仍保持端坐位,可用轮椅,家用座椅搬运,嘱患者不要用力,搬运时一定保持平稳,注意安全,绑缚位置及松紧度要适当,不能影响患者呼吸,保证氧气吸入,控制好用药滴速。此外还要注意患者的保暖和预防感染。2.2.6 心理护理 急性左心衰的病人发病时,多数起病急,进展快,病人情绪不稳定,焦虑不安、恐惧、有濒死感,从而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因此救护车到达现场前给予必要的指导,到现场后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思路清晰,动作迅速、表现出急而不乱,急中有稳,多向患者讲解各种抢救措施的目的,多安慰患者,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

2.2.7 急诊的交接 详细与接诊的医生交待患者院前急救全过程、用药情况、病情变化情况、现有的生命体征、院前病志、心电图等[3]。以作为进一步施治的第一手资料。如遇到病情极为严重者,救护人员转运途中应与就近的综合医院联系,让接诊医生作好接诊重症患者的准备工作。

3 讨论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某些突发性因素导致心脏泵功能超负荷或代偿失调,心排血量显著和急骤减少,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肺淤血的综合征。临床尤以急性左心衰为最常见,急性肺水肿为其典型表现。严重者发生心源性休克甚至心脏骤停[4]。因此,在救治及转运的过程中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与护理能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所以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护理工作更显得尤为重要,从院前的准备工作到转运时的监测药物滴速再到患者及家属的心里疏导等等无一不体现出护理工作在整个急救转运全过程的重要性,因此,规范的护理技术对患者的最终救治成功及良好预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灵芳.1例食管癌并发性左心衰竭病人的护理[J] 山西护理杂志 , 1998, 6 (10) : 266.

[2] 冯刚 ,刘中民,孙志扬,等.创伤性心跳骤停预后因素分析及其对策 [J].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04, 24 (11) :781-784.

第2篇:急救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血液病护理;急性白血病;日常护理;心理护理

1 引言

急性白血病是死亡率较高的一类血液病,它主要是由于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从而导致机体脏器等缺血死亡。当前,急性白血病还没有完全治愈的方法,很多患者在确诊后的3个月内死亡。随着医疗器械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验证,通过良好的治疗和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的病情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因此,本文将对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日常护理工作进行分析,为护理人员及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参考,为患者的身心健康良好的保障。

2 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原因及其临床表现

2.1 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原因

当前,对于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原因还没有完全阐明,这也是导致临床治疗过程中无法治愈的重要原因。但是,当前公认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第一,电离辐射。临床统计表明,超过60%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都是接受过X线诊断等电离辐射;第二,化学影响。日常生活中很多有毒的化学药品都是急性白血病的发病诱因,例如苯、抗肿瘤药如烷化剂等均可引起白血病;第三,病毒。病毒是引起急性白血病的另一重要因素,自然界中,一些病毒例如T淋巴细胞病毒能够引起成人T细胞白血病;第四,遗传因素。在急性白血病的患者人群中有超过千分之七的患者是由于遗传因素而造成的;第五,其它的血液病。其它血液病,例如慢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都有可能引发急性白血病的发生。

2.2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临床上,急性白血病的表现较为显著,根据病期发展不同,主要有四类表现。第一,贫血。贫血是急性白血病最为常见的症状,患者常会表现出脸色苍白、疲乏等症状,随着发病程度的增加,贫血的程度也会增加;第二,出血。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有超过50%以上的患者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轻者皮肤可能会出现血色斑点,较重者则会出现显著的肌体器官出血;第三,发热。由于细菌和病毒的侵入,患者体内的成熟粒细胞显著减少,从而导致体内感染而释放大量的热量;第四,浸润。浸润是急性白血病对患者肌体最严重的伤害,患者会出现显著的关节痛,神经水肿等现象。

3 急性白血病的护理要点

护理是缓解急性白血病症状的重要方式,也是延长患者生命的主要措施。实际中,护理工作要体现到患者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有效的提高治疗的效果。

3.1 临床护理

临床护理是临床治疗效果的保障,也是减少患者病痛的有效方式。对于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静脉保护。当前化疗是急性白血病的重要治疗方式,而大量的化疗药物需要通过静脉注射进入到患者体内,由于药物作用,患者会出现静脉痉挛等症状,导致静脉闭塞,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因此,要对患者静脉进行良好护理;第二,口腔护理。在急性白血病的化疗过程中,药物含有大量的毒性,它们会侵蚀患者的表面粘膜,其中口腔粘膜的侵害最为严重。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汇总,要加强对患者口腔的护理,例如提高患者水分的摄入量,利用%碳酸氧钠漱口,保持患者口腔清洁等;第三,皮肤护理。很多急性白血病患者需要卧床休息,长时间卧床容易导致患者皮肤受到感染,加上化疗药物的侵害,肌体很容易发生病变,引发败血症等,因此,要及时的对患者皮肤进行清洁,减少褥疮等现象的发生,

3.2 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是急性白血病患者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急性白血病患者体内由于感染等因素会发生严重的电解质失衡,同时化疗等治疗方法会消耗肌体大量的能量,因此,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要加强患者饮食护理。第一,食物多样化,保证营养均衡。急性白血病患者要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纤维素的食物,并且注意饮食结构的均衡,提高能量的有效;第二,少食多餐。由于急性白血病患者内脏等负担较大,因此,每次进食量不能过多,应当采用少食多餐的进食方法,提高患者的食欲;第三,补铁补血,改善贫血。由于急性白血病会有着出血及贫血的表现,所以补血是非常重要的,患者朋友们应当多摄入含铁质丰富的食物,主要包括多种豆制品、新鲜的蔬菜、动物的内脏、甲鱼、大枣、红糖、木耳等食物。

3.3 心理护理

临床上,几乎接近100%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都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这些心理压力有对治疗信心的不足,有对医疗方案的不信任等。而强烈的心理负担恰恰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的原因,因此,在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是必要的。第一,通过对治疗方案的讲解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自信心。在这一过程中最好的方法就是让患者能够对自我病情有一个很好的了解,并且对于未来治疗的效果明确,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对于治疗信心不足的问题;第二,加强心理沟通和疏导。除了对于治疗不自信之外,很多患者还会存在恐惧、抑郁等问题,护理人员需要通过彼此之间的良好沟通,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感,从患者的角度利用科学的心理疏导,提高患者对于未来的自信心。

4 结语

临床上,急性白血病的死亡率较高,因此,其临床护理的意义较大。文章主要从临床护理、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其中认为心理护理对于治疗效果的意义最大。因此,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从药物干预和心理干预两个方面入手提高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永华. 急性白血病的护理体会[J]. 基层医学论坛,2011,14

第3篇:急救护理要点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8例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88岁,平均年龄(52.53±4.33)岁。

1.2方法

患者术前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术后接受常规外科术后护理干预;在围术期期间患者同时接受系统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术前护理

腹股沟疝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同时患者对疾病的基础知识并不知晓,患者担忧麻醉意外、是否出现生命危险及术后生活质量如何等,患者可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在术前医护人员要将疾病的具体知识告知患者,详尽的回答其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其了解新型手术的优势及价格等,尽量详尽的告知患者手术的优势,使其能够做好心理应对,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术前各科室要合作使患者能够接受全面完善的术前检查;对于患者存在的各类原发病要积极治疗,同时对于可能引起腹内压增高的疾病,医护人员要积极治疗,如前列腺增生、长期咳嗽、便秘等,指导患者通过变换、床上排便及咳嗽、深呼吸等方法积极预防,告知患者戒烟;术前1天常规备皮,术前8小时禁食,术前1天晚上对于失眠患者可给予舒乐安定治疗,调整室内环境至人体舒适温度及湿度,从而促进患者良好休息;手术之前护士与医生要积极配合做好手术使用的药物及器械的准备。

1.2.2术后护理

手术后患者取平卧,待患者血压平稳6h后取侧卧;患者屈膝右侧翻身,之后取平卧,屈膝左侧翻身,反复3-5次后休息。屈膝后侧卧,从而缓解疼痛,体质较差患者可将床头抬高30o-45o,促进创面充分引流;加强对切口的观察,一旦出现渗血及出血现象,立即采用沙袋压迫12-24h,切口保持干燥,叮嘱患者减少打喷嚏、过力排便等,避免切口裂开;术后患者可出现疼痛,医院为患者提供安静环境,避免外界加重患者的焦躁情绪引起的疼痛,支持患者采用自控镇痛泵,缓解术后不适感,减少紧张、焦虑等情绪,对于疼痛严重患者,可给予患者镇痛药物,然而要严格控制药物使用剂量;术后1-2天后缓解疼痛后拔管;给予抗渗素药物,避免患者出现的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等,患者术后下肢肌肉松弛,常出现深静脉血栓等症状,因此患者血压稳定后要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加强对患者肢体的按摩,预防肺部并发症等;加强患者饮食护理干预,以易消化高蛋白为主。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等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方法,并记录患者出院时间。

2.结果

38例患者住院时间为5-10天,平均住院时间为(6.89±2.41)天,患者术后5例患者出现疼痛,其中轻微疼痛2例,中度疼痛3例,发生率为13.2%。

第4篇:急救护理要点范文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干预的要点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间接收的6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象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全方位的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相关治疗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好,比较有差异,P

关键词:针灸;周围性面瘫;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40-02

周围性面瘫属于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1],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疾病,任何年龄阶段的人群均有可能患上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患侧的表情肌肉瘫痪,额纹有变浅或者消失的现象,眼脸难以闭合,鼻沟唇沟变浅,嘴角出现下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在治疗上主要采用针灸理疗[2]。本研究针对我院接收的周围性面瘫患者使用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并在治疗的同时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在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间接收的6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象组各34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30例,年龄18~57岁,平均年龄(35.2±6.3)岁,其中左侧面瘫患者41例,右侧面瘫患者2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症状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可以比较。

1.2 方法

1.2.1 针灸治疗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接受电针针灸治疗,方法为:针灸的主穴为地仓穴、颊车穴、人中穴、合谷穴及承浆穴,配穴为头维穴、翳风穴、足三里穴、丰隆穴。在针灸之前对相关穴位进行消毒,使用平针刺入各穴位,在得气之后将电针留置30分钟,每天针灸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全面的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方式如下

1.2.2.1 心理护理:

周围性面瘫影响患者的容貌,所以患者的心理负担较大,害怕留下后遗症,经常表现为焦虑、抑郁,尤其是女性患者更会产生较大的恐惧心理,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详细耐心的讲解该病的发生原因及针灸治疗的效果及原理,并将治疗成功的案例和患者分享,增加患者的信心,并能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2.2.2 对症护理:

针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要注重面部的保护,避免冷风再次吹到,因为该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风寒对面部经络侵袭而造成的神经受损,所以要告知患者在出门时应戴厚口罩,要使用温水洗脸,避免冷水造成脸部血液循环不畅。要患者多使用热毛巾敷面部,每天3~4次,每次敷面30分钟。针对眼脸难以闭合的患者要每天使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每天3~4次,防止出现感染,并使用眼罩避免灰尘进入。指导患者多进行面部肌肉的锻炼,要经常做一些咬牙、鼓腮、呲牙、抬头和睁闭眼之类的动作,每天应练习多次,但注意适量。因为面瘫的患者,会有局部运动功能的障碍,患者需要多做一些自我按摩,如使用手掌心按摩瘫痪侧的面部肌肉,每次按摩10分钟。

1.2.2.3 生活护理:

一般面瘫患者的免疫力较为低下,所以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多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减少患病的发生概率,对于由于抵抗力较差导致经常感冒的患者,可以给予免疫因子注射或者胸腺肽注射。在饮食上,周围性面瘫患着避免食用一些过于坚硬的食物,同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1.2.4 健康教育:

由于患者眼睑出现闭合障碍,使眼部角膜长期外露,非常容易感染,所以患者要做好对眼睛的保护工作,患者尽量多休息,减少用眼时间,同时要避免受到强光直射或者外界粉尘刺激,每天定时使用眼药水,睡觉要戴眼罩,外出需要墨镜。另外周围性面瘫患者经常会发生流涎现象,患者咀嚼功能有障碍,使食物极容易残留口腔,所以护理工作人员需要指导患者注意口腔卫生,饭后要漱口。

1.3 疗效判定:

治愈:患者的面部神经恢复正常,外观及感觉恢复正常。有效:患者面部神经及外观经治疗后有明显的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的面部神经及面部功能未见改变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做数据分析。

2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好,比较有差异,P

3 讨论

针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可以在患者的患侧面进行针灸,并且治疗的越早,患者治愈的机会越高,治疗的时间越短。给予患者正确的针灸治疗,能够使患侧的面部神经兴奋,改善面部功能,使患者的面部功能及外观恢复正常。在患者接受针灸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全面的优质的护理,护理人员在治疗期间对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密切的关注,并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患者的配合度更高,大大的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第5篇:急救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危重心血管病;急救护理;应用效果

心血管病被认为是“富贵病”,致病原因是生活质量改善、饮食结构多样化和环境变化等[1]。CCD患者的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有数据显示:约27%的CCD患者在救治前死亡。说明救治时间可影响其生存率,需要尽早诊断与治疗。急救护理是保证CCD抢救效果的主要途径,本研究主体来院治疗的1038例CCD急救患者,旨在探究CNP急救护理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主体为来院治疗的1038例CCD急救患者,分A组和B组,均519例。其中,A组男304例,女215例;年龄56~79岁,平均(60.54±1.58)岁。B组男306例,女214例;年龄55~78岁,平均(59.65±1.72)岁。比较并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B组的方法选用常规护理:评估症状与表现,初步判断CCD的类型和危险度;根据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等表现制定抢救方案;遵医嘱用药,清理呼吸道,科学调整呼吸机参数;维持电解质与体液平衡;控制感染等。A组的方法选用CNP急救护理:

1.2.1院前急救监测患者症状与心电图,使其卧床休息,禁止主动活动。定时监测血氧饱和度、血压和心电图,创建静脉通路,评估循环、气道与呼吸等体征,记录其发病时间与病史。

1.2.2监护室护理入院后,开通绿色通道,直接进入监护室,做好交接工作,包括生命体征、病情等。抢救室内放置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和吸引装置,通过语言鼓励和肢体动作等方式消除患者的紧张感,使其严格卧床休息。

1.2.3并发症护理持续监测心电图,若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应给予利多卡因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应给予阿品脱治疗,房室传导阻滞者应放置临时起搏器。抢救完成后转送至普通病房,嘱其充分休息,告知注意事项,规避高危因素。

1.2.4相关知识教育向患者与家属讲解CCD疾病知识,使其了解疾病特征、急救方法和临床护理等知识。讲解CNP表格内容,护理流程明确各项抢救环节的时间要求,告知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配合要点。每日定时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其护理需求,并个体化指导。

1.3观察指标

记录急救时间,观察心律失常、猝死、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

1.4分析统计学

数据处理选用spss16.0软件,时间表达为[x±s],检验方法为t值,几率表达为[%],检验方法为x2值,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2.1对比急救时间

A组的急救时间为(29.65±0.87)min,B组为(55.15±0.95)min(t=450.971,P=0.000)。

2.2对比不良事件率

A组中,出现5例(0.96%)心律失常,2例(0.39%)猝死,7例(1.35%)心肌梗死,不良事件率为2.70%(14/519);B组中,出现11例(2.12%)心律失常,4例(0.77%)猝死,12例(2.31%)心肌梗死,不良事件率为5.20%(27/519)(x2=4.292,P=0.038)。

3讨论

CCD发病急,具有高致残率与死亡率,需要立即给予抢救治疗。CNP护理的理论基础是循证医学,其基于传统护理,优化护理流程,可实现系统化和规范化护理服务[2]。CNP护理以表格为指导,明确规定各个环节的抢救时间,可缩短护理操作时间,赢得最佳抢救时机。结果同孙宏[3]等研究相符。可见,CNP急救护理可缩短CCD患者的急救时间,避免发生不良事件,可在临床实践中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温桂华.临床护理路径在危重心血管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6):91.

第6篇:急救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急救护理措施;总结

1 引 言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又称主动脉壁间动脉瘤或主动脉分裂,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在现实的病例诊断中极易造成漏诊和误诊。主动脉夹层的病因是主动脉内膜突然发生裂口,在强劲的压力推动下,主动脉内的血液会流进入中层,将中层分隔成两层从而形成夹层。主动脉夹层疾病具有病情变化迅速、并发症多、致死率高的特点。及早采取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可以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为此,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关于主动脉夹层护理的相关实例和文献资料,对主动脉夹层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为相关医务人员的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2 主动脉夹层急救护理研究现状

李小燕等(2000)基于急诊收治的11例主动脉夹层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指出早期诊断,及时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是稳定病情,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治疗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黄嫦敏等(2008)总结28例主动脉夹层病人的急救护理,指出实施紧急周密的急救护理措施,是改善病情,延长病人生命的有效措施。

韦素芹(2010)通过对17例患者的护理研究表明早期明确诊断主动脉夹层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这是降低病死率、赢得外科或介入治疗时间的关键。

程杨(2011)以2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救护理为例,结果显示有效地控制血压,及时缓解疼痛,注重患者的生活基础护理,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均能有效提高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连丽虹(2011)回顾性分析78例主动脉夹层病人临床资料,得出结论:加强主动脉夹层病人的急救护理有利于预后。

从以上国内关于主动脉夹层急救护理的相关文献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即有效的急救护理有利于主动脉夹层病人预后和康复。3 主动脉夹层急救护理总结

总结以上主动脉夹层的急救护理实例、护理体会和护理总结,可以得出主动脉夹层的急救护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急救观察、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出院后康复指导。

3.1 急救观察 急病的救助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急救,确定病症,以求对症下药。急救观察的过程要做到:工作人员要随时注意照顾家属的情绪和救治环境的安静;及时为病人做心电图,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心率、心律、脉搏、呼吸及血压的变化情况;反复检查颈动脉、桡动脉、腹动脉的搏动情况,注意有无脉搏搏动的非对称性减弱或水冲脉等周围血管体征;建立有效静脉通道,根据医嘱使用受体阻断药和血管扩张药,以降低心肌收缩力和血压。

3.2 术前护理

3.2.1 心理方面的疏导 主动脉夹层病人通常都会出现疼痛剧烈并伴有濒死窒息感,且大部份病人对本病缺乏认识,患者常常表现出焦虑、紧张、恐惧、悲观的不良心态。因此护理人员在及时镇静止痛的同时,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深入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并给予精神上的安慰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减轻其恐惧、焦虑、紧张的心理状态。对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可向其讲解疾病的基本病理、发生发展过程,让其了解该病的严重性和危险性,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还要让患者放松心情,充满自信,在较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安全度过危险期

3.2.2 一般性的护理 ①病人需绝对卧床。主动脉夹层疾病的患者在急性发病期必须要绝对卧床休息2-3周。②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情况。患者的血压在早期可正常或升高,晚期因夹层血肿破裂出血随时都可能出现出现血压降低的情况,所以要严密观察血压仪器的变化,并做好详细的检查记录。③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心率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心率异常及时报告给主治医生,对于心率较快的患者可酌情应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④合理饮食。患者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类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宜。医生可以酌情给予通便药以保持大便通畅,切忌用力排便,以免加重病情。⑤病人要注意防范瘤体破裂。主要是做到卧床休息,可适当地进行短时间的活动,并注意行动平稳,避免因不当、外伤或运动过量而导致瘤体破裂;护士要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特别是对血压和脉搏的生理指标的监测。

3.2.3 病症针对性护理 由于主动脉夹层会出现血肿的情况并会在体内不断延伸,常常导致患者疼痛不止,在夜间对患者可适量注射镇静剂;若患者出现胸痛明显的症状,常用血管扩张剂和8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使用硝普钠,开始剂量25-50ug/min,以后根据血压渐渐调节。用药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护理要点、心律、心率,心电图、出入量等,每5-10分钟测量血压一次,或用自动血压计连续监测.

3.3 术后的配套护理 患者在术后要平卧24小时,第二天可以在床上做简单的活动,三天之后可以在适当的室内活动,适应之后活动量可以随之增加,手术侧肢体保持伸直位,防止出血及血肿;手术之后6小时没有无呕吐现象即可进流质饮食,少量多餐,慢慢地过渡到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保持情绪稳定,防范血压波动;应用抗生素类药剂预防细菌感染,维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叮嘱病人多饮水或应用利尿剂,促进造影剂的排泄;低流量地吸氧,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护理人员每隔一小时观察记录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尿量、意识、瞳孔等生理指标。

3.4 出院后康复指导 如前所述,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心血管系统的灾难性疾病。患者出院并不意味着完全康复,回家后决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做到长期的调理和保养,多多卧床休息,活动量要适宜,随着身体状况的好转可循序渐进地增加;指导患者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合理调节饮食,每天补充足够的水份,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粗纤维食物;常规给予缓泻剂,以保证每天排便一次。按照医嘱坚持服药,不得擅自调整药量;患者定期定时要自测心率、脉搏、血压等;做到定期复诊,如果出现胸、腹、腰痛等症状就必须要及时就诊。4 结束语

主动脉夹层是目前临床上少见而危险性高的心血管急症,其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从大量主动脉夹层患者急救护理的实例可以确定,科学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措施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和康复具有关键的作用。本文回顾了相关文献,总结了主动脉夹层的急救护理措施,为相关医务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毛华杰,谭利娜.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的观察与护理[J].当代医学,2010,16(23):98-100.

第7篇:急救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95-01

1 前言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一种急症,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大、凶险等特征,如果抢救护理措施不当,病死率很高。误食农药,药物的毒性成分会通过皮肤、呼吸道、胃肠道、血液以及勃膜渠道快速进入人体内部,分散到五脏六腑之中,特别是肝脏吸收的有机磷量最多,造成肝功能坏死,或者乙酞胆碱大量滞留在体内,导致人体中枢神经持续兴奋,最终引发病人呼吸衰竭死亡。由此看来,对有机磷中毒患者实施及时的抢救护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院共抢救护理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20例,成功率为90%,现报道如下。

2 一般资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2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作为临床、护理观察对象。男11例,女9例;年龄12~72岁,平均45.2岁;中毒方式有:皮肤吸收中毒5例,口服15例;有机磷农药种类有:乐果3例,敌敌畏10例,对硫磷3例,甲胺磷4例。根据Ache活力和临床症状表现进行分度,本组全部病例都是重度中毒。

2.2 急救要点及护理方法: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采取的抢救护理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确诊、判断患者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程度。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了解,例如,是否有接触有机磷、农药的类型、服用的剂量等。与此同时,对病患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测,以清楚其中毒程度;②迅速清除毒物。具体措施为:对口服农药重度中毒者进行多次反复洗胃,然后注入胃液。对轻度中毒者在第一次洗胃后的10个小时内往胃部注入硫酸镁导泻。通常是插入胃管后,把胃内的液体洗干净,再注入300-500mL的胃液,洗胃时严格遵守“先出后入、快进快出、出入平衡”的原则,进行多次洗胃时,观察到吸出的胃液清澈而闻之无味即可。这个方法能够迅速清除部分毒物,但是此法严禁对呼吸困难和昏迷病人使用。对于皮肤吸收中毒病人,首先要快速去除接触皮肤的所有污染衣物,然后用大量肥皂水冲洗病人的皮肤、毛发以及指甲等部位;③合理应用解毒药物。临床上最常用的解毒药物有:胆碱醋酶复能剂(碘解磷定)与抗胆碱解毒剂(阿托品);④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大约每隔10 min量一次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神志变化以及瞳孔变化,并做好记录。预防出现呼吸衰竭、肺水肿等问题,必要时,利用呼吸机辅助病人呼吸。⑤心理护理。在患者恢复期间,要针对其表现进行心理辅导护理。一方面能够减轻病患的焦虑感,以免再次发生意外,另一方面,让患者感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提升其就医满意率。进行心理护理时,工作人员要注意方式手段,要委婉劝解,如在心理辅导过程中牵涉到患者的隐私、夫妻感情或者社会问题时,应该尊重病人的人格,严格遵守职业操守,不随便泄露、议论病人的隐私与私密,而是积极帮助重建社会支持系统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3 结果

本组20例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成功抢救19例(95%),死亡1例(5%)。1例病患死亡原因是其年龄较大,同时发生严重的呼吸衰竭症。对19例存活患者进行6-12个月的追踪随访,无病例发生明显的后遗症。

4 抢救护理体会

时间就是生命,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关键在应用正确的急救护理措施。而利用洗胃措施清除毒物是最重要的环节,同时要正确使用解毒剂和复能剂。经临床诊断经验推断,有机磷农药的类型较多,在诊断的初期,很难辨别病人到底是中了哪一种农药的毒,所以不能轻易使用药液洗胃,以免药物和毒物发生不良反应。所以在不明确农药种类的情况下,主张利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洗胃。

在急救护理的过程中,要严密监视病人的病情变化,合理使用阿托品等解毒剂,避免出现阿托品反跳现象。对于本组重度中毒病人,在进行第一次洗胃后,保留胃管大约2天,以方便多次洗胃。在救治护理过程中,一旦发现病人出现呼吸衰竭、肺水肿等问题,需要马上插气管,呼吸恢复正常时即可拔管。必要时,利用呼吸机辅助病人呼吸。同时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在基层卫生院是十分常见的疾病,而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及业务素质对该病的急救是否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本研究的结果资料,救治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最重要的是争取时间及时急救,同时还要应用对症治疗办法和精心的护理,这些做法能够有效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挽救病人宝贵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何晓玲,何平.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04)

[2] 史莉萍,李颖,潘立秀.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救治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 2011(09)

[3] 刘新茹,王瑞刚,赵春香.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呼吸机治疗时的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07)

第8篇:急救护理要点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3-0607-02

急诊科护士每天都要接触到内、外、妇、儿等不同病种的患者,而且这些患者中几乎都是急、危重患者。针对这种情况,我院于2004年从全院各科室共抽调12名技术骨干到急诊科,2004年11月开始对这批护士进行全科理论及技能培训,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培训全科护士的必要性

急诊急救的患者具有病情、伤情复杂,病种多样等特点,据统计我科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出诊抢救患者2243例,男1215例,女1028例,其中内科占871例,占38.83%,外科955例,占42.58%,妇产科299例,占13.33%,儿科53例,占2.36%,五官科65例,占2.9%。院前死亡38例。院前急救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科的各种疾病,只有掌握内、外、妇、JL等诸学科的急救护理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全科护士才能胜任。

2 制定培训计划

根据急诊工作的特点,制定培训计划及培训手册,人手一册。采用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的教育方法,有目标、有计划、有系统地培训。

3 培训内容

3.1全科护理理论知识的培训内容

由主管培训的护士长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重点培训内、外、妇、儿、五官科急、危重患者的急救护理,熟练掌握各专科护理特点,尤其是急救护理以及康复、保健等方面知识。要求重点掌握现代急救护理及管理、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监护、肾功能的监测等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是临床判断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护士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对临床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和处理的能力。

3.2全科护理急救技能的培训内容

内科重点培训心电监护、心肺脑复苏、心脏电复律术、心电图机的使用、心电图识别、气管插管、呼吸机的使用、机械通气患者的吸痰技术、全自动洗胃机的使用、深静脉穿刺技术及配合等。外科重点培训意识状态的判定(评分)、创伤的急救技术、气管切开术、胸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胸内心脏按压术的配合及护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意外伤害的急救、综合模拟急救的演练等急救技能。

4 培训及考核方法

4.1院内培训

由2名教学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且技术全面的护士负责制作课件,以多媒体形式授课。通过每月大讲课、每天利用晨会小讲课、护理查房等多种形式,对于一些专科疑难病,由来自相应专科的护士进行讲课,互相取长补短,做到多专多能。护士长随时组织抢救病例讨论,总结成功经验,指出存在的缺陷、注意点及正确处理方法。

4.2院外培训

4.2.1聘请礼仪专家讲授医患沟通与服务礼仪知识。全科护士每天都要给患各种疾病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健康信息,向患者讲授如何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保持健康,如何预防疾病以及如何获得有效的保健服务。因此,全科护士除掌握各专科护理知识、药物知识外、还要学习有效沟通的技巧,掌握以下要点:①以人为本,患者是一个完整的人,患者本人比患者的病重要,不能只见其病,不见其人。②要了解患者的社会背景及心理反应。③要尊重患者,允许患者为自己负责,参与治疗和护理。④每一位正常的患者都认为他的病非常严重,尤其是需要院前急救的患者,所以医务人员对每一位患者都不能掉以轻心。⑤有效的沟通,不仅需要技术治疗,更需要情感的关怀。

4.2.2鼓励护士参加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形式的在职继续教育,如护理大专或本科的自学考试或函授学习。派护士到院外参加ICU及各种专科培训班学习。利用录像带、光盘、网络等形式学习。

4.3培训考核

由护士长、教学委员组成考核小组,采取每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的方法,对全科护士进行理论和技术考核。检查其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考核分值达到80分为合格,并将考核成绩记录在培训手册上,考核不达标者,护士长给予个别辅导和再培训,直到达标为止。

5 效 果

5.1全科护士的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通过多学科、多层次、全方位强制性训练及考核,护士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熟练掌握内、外、妇、儿、五官等各专科护理知识,从而避免了过于专业化对急救护理带来一定的局限性。使全科护士充分认识到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熟练的操作技能、全面的专业知识是为患者提供优良服务保障。

5.2提高了护士的应急能力

全科护士经过严格的系统化培训后,应急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急诊急救中能敏锐地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进行分析、判断,用熟练的技能技巧,沉着果断地配合抢救和护理。呼救反应迅速,保证3min内出车,城区内急救患者发病后15min内得到救治。

5.3提高了院前急救的成功率

通过培训,全科护士对病情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得到提高,操作技能及应急能力也明显提高,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使危重患者院前急救的成功率由89.8%提高95.6%。

第9篇:急救护理要点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治的高热惊厥76例患儿均表现程度不一的高热意识障碍、呼吸紊乱,体温≥38.5℃,符合我国《儿科学》中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排除伴有先天性疾病者。本次研究内容获得院方伦理会批准,患儿家属均知情。依据数字表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4个至月3岁;确诊为肺炎17例,呼吸道感染13例,急性胃肠炎6例,急性支气管炎2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4个月至3岁;确诊为肺炎18例,呼吸道感染12例,急性胃肠炎5例,急性支气管炎3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依据临床常规诊疗流程,包括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静脉用药护理等常规操作。观察组则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展开针对性急救护理:(1)急救处理:对于惊厥发作的患儿及时予以樟脑水合氯醛酊灌肠,并将患儿衣物褪去,取平卧位,清理口腔分泌物,将舌头外拉,预防舌根后坠。选择弹性较好的血管,严密观察静脉注射情况,确保留置针通畅。对于惊厥反复发作者可遵医嘱予以甘露醇静脉滴注,调整滴注时间30min内滴完,并配合温水擦拭身体、冷盐水灌肠、头枕冰水袋等降温治疗;对体温下降不明显者应遵医嘱予以退热剂、复方氨基比林等药物降温,间隔30min测量体温。(2)严密检测患儿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脉搏、体温等,详细记录惊厥发生次数、持续时间,及时发现潜在或突出异常情况,并及时汇报,及时处理。(3)皮肤护理:保证床单干燥、整洁,并及时为患儿更换衣物,依据患儿汗液流失情况及时补充液体。(4)健康宣教以及心理疏导: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属普及高热惊厥病理机制、治疗措施、注意要点,同时应针对患儿家属存在的负性情绪展开针对性疏导,避免不良情绪对患儿心理造成影响。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退热时间以及惊厥等症状、体征消失时间;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采集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总分值为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60~9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其中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退热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1.38±0.35)d、(4.00±0.31)d;对照组退热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1.97±0.45)d、(6.23±0.6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80、19.089,P<0.05)。观察组家属总满意率为94.74%,非常满意29例,基本满意7例,不满意2例;对照组家属总满意率为78.95%,非常满意15例,基本满意15例,不满意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73、26.362、9.773、9.573,P<0.05)。

3讨论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