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纪律教育心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通过学习教育,使自己深刻认识到,搞好作风建设,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我要积极自觉地从自身做起,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我修养,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人民的好公仆。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坚持党性原则,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工作,不断为党和人民建立新的业绩,为消除腐败现象做出自己的努力。为此,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树立六种意识:
一是要树立学习意识。
要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必须始终坚持把学习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通过学习,使自己更加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拓宽知识领域,提高工作能力。
二是要树立团结意识。
团结协作,与人为善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创造力,已被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强化团结意识,靠理解、靠宽容、靠谦和,事业上的相互支持,工作上的拾遗补阙,学习上的相互切磋,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才能出色地完成自己所肩负的工作任务。
三是要树立自律意识。
律人者必先律已,自律就是自己规范、约束、教育、要求自己的.言行。严以律已是一个人遵循一定标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思想锻炼及思想改造的过程,进而达到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思想境界。只有严以律已,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才能使人心悦诚服。因此,我要自觉遵守工作纪律。
四是要树立一流意识。
争创一流的工作成绩,首先要有创新的精神。创新已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没有创新精神很难取得一流的业绩,其次要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热情,这个热情就是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要有一种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状态,决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拖拖拉拉。再次,创新要有高度的自信心和顽强的毅力、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做好工作的根本动力。
五是要树立奉献意识。
要不断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提高党性觉悟,加强人格修养,强化宗旨观念,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不但要有一颗平常心,而且还要有一颗进取心。要不断强化讲政治,秉公执纪,勤奋工作,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职业道德,认真履行各项义务,正确对待名利得失,经常思虑自己的责任,用党性来调解自己的欲望,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
六是要树立治家意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家庭的和睦稳定,才会有全社会的稳定。因此,要树立治家意识,做到孝敬老人,关爱子女,严格教育和管理好家属子女,树立正确的亲情观。
总之,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十分重要,意义深远,是一件大事。通过专题教育月活动,达到政治上坚定、思想上成熟、工作上更加敬业。要严格要求,三思而行;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生活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自觉抵制各种腐败现象;要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利;要实实在在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振奋精神,做好本职工作。
2021学习纪律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开学初,我校举行了纪律教育月学习活动,通过观看教育《暗访》警示片,使自己深受教育,并进一步认识和体会到:以廉洁从教为光荣,以廉洁从教为自豪。
廉洁是为人之根本。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担负培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更应当为真为善为美,以廉洁立世,铸高尚师魂。教师要在整个教育教学生涯中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教育本身作为一种育人活动,不能用经济活动规律取代教育活动规律,不把育人过程等同于商品交换过程。
廉洁从教是教师堪称人师的人格前提,是社会对教师素质要求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育人的品德基础。教师廉洁从教有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身执教,持俭守节,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的这种高尚的人格魅力,为学子们所敬重,为学子们所效仿,成为中国现代史上垂范世人的楷模。他的这种廉洁从教的作风,所产生的道德影响力,深刻地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精神世界,使学生在敬仰中,默默地产生着思想和行为的自我激励、自我修养和自我改造。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的身正,在德育中尤为重要。其身不正,何以为师?教师是文明的使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授业解惑”之人,更应为人师表,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模范行为来感染、影响并规范学生。教师只有完善自身素质,才能让学生从高尚的人格魅力中吸取有益的营养。作为一名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是否有学生在场,是否与学生交谈,都要时刻不忘自己的教师身份,言谈举止要文明得体,切实做到严以律已,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动学生、带动学生,共创良好学习氛围。不仅如此,作为教师还要时时刻刻注重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体现出真善美的形象,用一个高尚美好的人民教师形象去影响学生,熏陶学生,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进而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贯彻过程性原则
许多实验及其经验分析都表明,学习的主动积极性直接影响着知识的学习,制约着知识学习的方向与水平。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学习者进行有意义地学习,而不是机械的学习。要使学习接受统计学特有的观念,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统计思想产生和发展的活动中去,面对一个实际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启发学生该怎样思考、如何建立模型,而是让学生作为问题解决者的身份,去了解问题,去观察思考,自己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提出问题:你们班所有同学的家庭全年在“吃”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让学生来回答并参与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可接受性的过程,加深对有关概念和不同统计量意义的理解,感受到近几年来,家庭经济收入大幅度增长,随着恩格尔系数的减小,人们逐步迈入小康社会。
2、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具体数学知识的学习容易遗忘,而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则不容易遗忘,个体一但形成了数学精神、数学观念,那将是终生受益的。在统计初步的学习中,常会涉及一些操作细节,例如数据整理,要教会掌握频繁分布表及其直方图(或折线图)的制作方法,其中少不了一些程式的步骤,没有必要要求学生把它们逐字逐句地背出来,重要的是让他们理解这些步骤的意义,并会根据不同的问题灵活地运用这些步骤,留给学生一定的创造余地。
3、突出概率统计的实际意义
通过选择现实情景的数据,理解概念、原理的实际意义,着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概率统计思想在社会生活及各学科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提高将概率统计方法作为制定决策的有力手段的能力。
如“为什么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进行统计亮分——“截尾平均数”(平均数和中位数的优点);怎样估算一个鱼塘的鱼的总数量和总重量——“比例法”与“样本估计总体”;设一大批灯泡其次品率为0.01,那么从中随机抽取1000只灯泡,一定有10只次品——“统计概率”的意义和随机现象的特点。让学生读懂数据,理解它所代表的信息,理智地对待媒体中公布的数据,了解数据可能带来的误导,初步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评价的意识,以批判的、慎重的态度来对待数学的应用。
4、注重学生实践和交流
数学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交流是促进学生数学思考的重要措施。要使学生对问题的本质有较准确的理解,对解题方法追求较高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统计活动中,让他们动手操作,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如布置实践活动,了解本校初三学生期末考试的数学成绩,调查本校学生的课外活动的情况,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在教学中,关于评价问题,最好不要由教师给出,而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交流讨论,相信学生最终会作出合理的评鉴。让学生体会统计方法的特征之一是,要刻划客观事物本质的方法很多,但对每一个具体问题,各方法的适应性程度是有差异的。
5、计算机(器)的辅助教学
计算机(或科学计算器)可以大大提高数据整理和显示的效果,在建立、记录和研究信息方面,为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可以有较充足的时间来研究来统计的实质要素,给师生互动提供了大量的机会,讨论需要多大数目实验才能使概率模型更准确等问题。
6、强调概率与统计的联系
引导学生把概率与统计联系起来看问题,通过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通过校本的数据对总体的可能性作出估计等。许多的概率模型是建立在大量的数据统计的基础上,例如,天气预报中降雨的概率,防洪标准的制定等。同时,要使学生在随机实验中统计相关的数据,并了解这些数据的概率含义,在数据统计时了解其中所蕴含的随机性,不应把数据的统计与处理理解为只是纯数字的运算。
【关键词】 多虑平; 黛力新; 联合治疗; 心血管疾病; 焦虑; 抑郁
doi:10.14033/ki.cfmr.2017.5.0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5-0003-02
Deanxit Associated with Doxepin in the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Patients with Anxiety Depression Symptoms/WANG Lu-fa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7,15(5):3-4
【Abstract】 Objective:To assess curative effect of Doxepin+Deanxit for cardiovascular patients with anxiety depression.Method:82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duced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ymptoms in our hospital wa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40 cases) and analysis group(42 cases),control group using routine drug for treatment,analysis group using Doxepin +Deanxi based on routine drug.The curative effect of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After 6 weeks,in analysis group,the curative effect and three kinds of personality factors evaluation scores were superior to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combination of Deanxit and Doxepin in cardiovascular internal medicine treatment can reduce lag,sleep disorders,anxiety,despair and other personality factors.Curative effect is better.
【Key words】 Deanxit; Doxepin; Combination therapy;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xiety; Depression
First-author’s address:Qujing City First People’s Hospital,Qujing 655000,China
瓤屏俅仓卸孕难管病展开控制治疗时,通常需要兼顾患者心理情绪因素,以防心血管病诱绪烦躁、心情低落及抑郁、焦虑等心理方面的负性问题[1]。若患心血管病后,患者出现了以上一系列负性心理,既会加重心血管病病情,又会增加预后医疗难度,使疾病致死率显著增高[2]。本文以患心血管病诱发抑郁、焦虑症状而入本院实施诊疗的82例患者为调研对象,将其分成参照组、分析组,参照组施予常规型药物治疗,分析组增服多虑平+黛力新,评比两种给药方法的疗效,现将本次调研内容作如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因患心血管病诱发抑郁、焦虑症状而入本院心内科实施诊疗的82例患者,将其分成参照组、分析组,参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8~83岁,平均(67.6±9.15)岁;病程1~12年,平均(3.40±1.54)年;HAMD量化分20~32分,平均(24.50±2.47)分。分析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49~85岁,平均(68.90±9.43)岁;病程1~13年,平均(3.50±1.61)年;HAMD量化分20~33分,平均(25.10±2.38)分。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患者入院后,依照文献[3]相应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标准开展病症鉴别,全部病例均实施CCMD-2-R人格障碍定式检查,并且HAMDD≥17分,按患者各项体征表现,大致归纳出三种人格影响因子,即焦虑、阻滞、睡眠障碍三种因子。
1.3 治疗方法
先向全部患者予以基础性抗心血管类药物及和苯二氮类药品等治疗。参照组除了服用常规药品外,注重查看患者病/体征和各种生命指标,若有病情恶化或迅速起伏现象,即刻开展急性抢救;持续用药6周。
分析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增服多虑平+黛力新,多虑平为山东仁和堂制药公司所制药品,国药批号:H37020797,药品名:盐酸多塞平片,每晚服用1次,12.5~25 mg/次。黛力新为丹麦灵北药业公司所制药品,国药批号:H20080175,药品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每日早、午各服用1次,0.5 mg/次。持续给药6周。
1.4 评价指标及疗效判断
服药6周以后,对两组患者的用药疗效及不良反应展开调查评估,并以HAMD量化评估表实施用药前、后的系统测评。另外,依据患者三种人格影响因子(迟滞、焦虑绝望、睡眠障碍)开展评估研讨,三种人格影响因子评估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越突出;分数越低表示症状越轻微。
疗效判断标准:(1)若用药6周之后,患者全部症状都得到缓解,且HAMD评估分减少幅度超出80%,鉴定为良好控制。(2)若用药6周之后,患者多数症状都得到缓解,且HAMD评估分减少幅度为50%~80%,鉴定为显效。(3)若用药6周之后,患者一部分症状得到缓解,且HAMD评估分减少幅度为30%~50%,鉴定为有效。(4)若用药6周之后,患者各种症状均无好转迹象,且HAMD评估分减少幅度
1.5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
分析组42例中,总有效39例(良好控制16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占比92.86%;参照组40例中,总有效29例(良好控制7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占比72.50%。评比得知,分析组总疗效情况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三种人格影响因子量化评估分数对比
用药以前,两组三种人格影响因子量化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6周后,分析组患者迟滞、睡眠障碍、焦虑绝望因子量化评估分数都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服药后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症状,分析组患者口服药物以后,口干2例、身体乏力2例、便秘1例、困倦1例。参照组患者口服药物以后,身体乏力2例、口干1例、头晕1例、食欲消减1例。经比对,两组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经有关临床调研表明,因患冠心病而出现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的患者占比较明显,这和冠心病诱病因素互成因果关联[5]。在引发冠心病的有关情绪因素中,愤怒敌对、焦虑及抑郁为其中最为典型的三种,这些情绪猝发心血管类疾病,并阻碍医疗预后的进度[6]。抑郁、焦虑的负面心理情绪会增强机体内交感神经的运动强度,进而诱发多种相关联的生理性病变,例如,脂类代谢失衡、儿茶酚胺分泌总量过多、血管内紧张素过量生成、血压较快上升、心率过速、促凝物质释放过多等[7]。此类症状很可能诱发心肌耗氧过量、血量供给不足等方面有关问题,进而使心肌梗死、心衰、心律紊乱、心绞痛等问题出现。据研究强调,心血管病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症后,其心血管系统当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能神经元等会受到很大干扰,致使这些神经递质及腺素生成量显著减少[8]。
黛力新属低剂量型的神经阻滞药剂,其含有盐酸氟哌噻吨、盐酸美利曲辛,将其使用到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的给药治疗中,能缓解或者消除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体征,并在医学界得到普遍肯定[9]。加服多虑平后,两种药剂能提升神经突触间隔部位组织的传递感应功能,使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及有关神经递质得以增多,并调理中枢神经生理,使其较快修复抵抗抑郁、焦虑的自主能力[10]。
本调研中,分析组总有效39例,占比92.86%;参照组总有效29例,占比72.50%。评比得知,分析组疗效情况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心血管疾病内科用药治疗当中使用多虑平+黛力新开展联治,既可取得较优疗效,又能降低迟滞、睡眠障碍、焦虑绝望等人格影响因子评分,且用药后不良症状轻微,值得积极推荐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席晓萍,李莉,闫玮,等.老年心血管病合并焦虑抑郁症患者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分析[J].武警医学,2013,24(12):1063-1065.
[2]郑琼,张道进,梁光明,等.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焦虑抑郁症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2):139-141,144.
[3]王育梅,宋美,王冉,等.河北省社区心血管疾病老人伴发抑郁症状及相关因素现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30(2):86-90.
[4]石少波,杨波,刘韬,等.抑郁与心血管疾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风险的Meta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13,30(8):552-555.
[5]赵淑琴.早期保健措施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预后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6,56(14):87-88.
[6]李敏,杨涛,郭亦杨,等.心血管疾病并发焦]、抑郁、精神心理障碍200例诊疗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9):1167-1168.
[7]成承,李文婷,裴常伯,等.焦虑抑郁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研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6,18(1):24-26.
[8]常立萍,王义强,尹金珠,等.路优泰治疗120例心血管疾病伴有抑郁、焦虑状态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3):276-278.
[9]黄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高龄心血管疾病伴抑郁症状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9):1186-1187.
关键词:信息资本 价值链 价值创造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企业运用信息资本创造价值已经不是一个新的话题,然而,信息在企业的应用不仅受到信息化发展阶段和水平的影响,还受到不同企业的环境、组织文化、员工等变量的综合影响,具有很强的情景因素。不仅如此,在企业加强建立与其他相关企业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价值链条甚至价值网络的今天,企业的信息管理更为复杂。赵先德、谢金星(1999)认为价值链上下游之间可通过信息共享来减轻“长鞭效应”,提高价值链绩效。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已经成为企业的竞争性宝贵资源,企业即使知道信息共享将对整条价值链上下游企业均有利,也未必有足够的积极性进行信息共享,因此,对于价值链上的核心企业与非核心企业的研究应当区别对待。
美国学者斯蒂格利茨在论述信息经济学问题的文章中认为,信息成本属于资本成本,属于典型的不可逆投资。这是在理论上较早地提出信息资本问题。随着信息资本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对信息资本的本质、特征进行了更为全面的论述。孙莹(2011)指出,从信息创造价值方式不同的角度,可将信息资本分为两类:一是直接信息资本,即信息本身可以作为信息产品创造价值;二是间接信息资本,即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处理和整合而得到新信息,这些经过加工的信息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创造价值。
二、文献评论
信息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企业,其投资效率的高低必然会影响企业绩效。Bryjolfsson(1993)在对信息资本和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中发现,信息资本与ROA、ROS、利润比率等主要财务指标存在正相关关系。然而,具体的财务指标并不能很好地概括信息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也不能从成本―效益的角度剖析信息资本是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的,即信息资本的投资效率如何。N. Barberis,A. Shleifer and R. Vishny(1998)指出,企业进行信息资本投入时应当避免信息资源浪费,如过量获取信息会导致企业消耗大量的时间,降低工作效率,从而产生额外的信息拥塞成本。雷跻华(1999)指出,考察信息资本投资的经济效益,要同时关注信息资本的产出率和投资率,资源投入不一定能提高经济效益,只有当资源投入增加产生规模经济时,经济效益才会提高。作者将“投资效率”作为研究信息资本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关键,分别考察信息资本的投入与产出,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思路。李玉萍、罗福凯(2004)进一步研究了信息资本成本的构成和特性,并对信息资本的成本控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信息资本具有很高的生产成本,而其复制的变动成本很低,这种成本结构能产生巨大的规模经济效应。同时,企业在进行财务控制时,应当关注信息资本的本金锁定、转移成本和营销成本。信息资本成本的高低影响着信息资本的投资效率,而信息资本的投资效率还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司林胜、王文举、魏明侠(2007)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应用绩效不单单取决于技术本身,更多的是技术以外的因素在发挥作用。孙莹(2011)进一步剖析了信息资本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信息资本效率低下的原因有三个,即信息资本投资的时间成本问题、企业对其重视程度不够的观念问题和缺乏系统的信息管理制度的制度性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间合作的不断加强,学者们对信息资本投资效率的研究也不再局限于单一企业内部,而开始关注价值链上不同类型企业的信息资本投资和价值链企业间信息共享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王立彦、张继东(2007)首先从企业规模的角度对ERP系统的实施与公司业绩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ERP系统规模较小的公司业绩明显优于未实施ERP系统规模小的公司,但是规模大的公司并不显著。张聪慧、郭伟、马可(2009)通过对中国1 147家制造企业信息技术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企业规模大小影响着企业内部环境改变的难易度,而信息资本的投资效率依赖于企业已有的内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改变的难易度。这两项研究虽然不是针对价值链上企业进行展开,但是却对研究核心企业与非核心企业的信息资本投资效率提供了有益的思路。李长云(2007)首先对价值链上核心企业的信息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他指出,价值链的信息共享不仅取决于技术因素,也取决于管理因素。价值链上核心企业以ERP系统集成企业信息会使全部信息集中在此信息源中,在与价值链上其他企业进行信息共享时,一旦公开将泄露企业的商业机密,因此企业应对信息资源进行分层管理,明确哪些是能够可以共享的信息。张华平(2011)指出,价值链信息共享同时也是价值链企业间博弈的过程,信息共享同样存在成本,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管理变更、权衡信息保留、增加风险防范等成本。作者同时指出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明晰信息共享的产权问题、选择恰当的信息共享参与者等方法降低价值链信息共享的财务困境。叶飞、李怡娜、张红(2009)则从价值链伙伴特性的角度指出,由于企业间企业文化相似度、资源互补程度和运营协调程度的不同,不同企业的信息资本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这些研究表明,影响价值链企业投资效率的因素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企业规模不同所导致的企业内部环境差异对信息资本投资效率的影响;二是价值链企业间信息共享不充分所导致的牛鞭效应对信息资本投资效率的影响。但是,这些研究忽视了价值链上核心企业与非核心企业在掌握知识水平程度不同的影响,也没有从价值链上核心企业与非核心企业的不同特性出发,对其信息资本的投资效率进行分析。
本文将在明确价值链核心企业与非核心企业特性的基础上,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探讨:(1)信息资本投资效率在价值链上核心企业和非核心企业存在何种差异。(2)价值链上核心企业与非核心企业的企业特性如何影响信息资本的投资效率。(3)价值链核心企业与非核心企业应当如何进行信息资本的管理以提高信息资本的投资效率。
三、企业信息投资影响价值创造的分析
基于价值链对企业信息资本投资进行分析,首先要对价值链上的企业进行分类,一般认为,价值链上的企业可分为核心企业和非核心企业。核心企业掌握着价值链条上的核心知识并以其较为强大的资金实力通过设定规则来影响价值链上其他节点企业的行为;非核心企业只掌握专业领域或局部领域的专业知识,由于技术、资金实力薄弱而依附于核心企业实现价值创造。
企业进行信息资本投资的目的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然而,信息资本投资作为一种不可逆投资是具有成本的,由于长鞭效应的存在,核心企业与非核心企业的信息资本投资的成本存在差异,其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也就不同,这种不同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资本的投资效率差异,即不同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投资水平不同造成的影响;二是企业间信息传递效率差异,即企业间信息传递地位不对等造成的影响。
(一)信息投资效率差异对价值创造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欧美学者在信息资本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问题上基本达成一致:信息化资本投入与企业绩效正相关。然而,针对价值链上不同类型的企业,信息资本投入对生产率或公司绩效的影响却有所不同,这就是所谓的“生产率悖论”。
在以顾客为导向的价值创造过程中,核心企业具备足够的实力和资源,而非核心企业则具有相对规模较小、技术资金实力不足等特点。在信息资本投入方面,规模较小的非核心企业大多集中在通用性好的集成方案上,除了价格方面的优势外,小规模企业应用的信息系统容易实施,培训和维护成本更低,各种功能模块更方便集成,避免了大规模企业的庞大臃肿的规模,导致分散运行,各自为政,不能很好地体现出信息资本投入对于企业绩效提升的作用。同时,对于规模较大的核心企业的企业制度改变的问题,流程重新设计或更改的问题,权限更改的问题,部门协调问题,部门与个人等工作职权与利益分配的问题都比小规模的企业要复杂,故信息资本投入对提升企业绩效作用的噪音就愈发明显。
(二)信息传递效率差异对价值创造的影响
价值链企业信息传递效率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企业所拥有的信息技术存在落差,这种落差会影响到价值链企业间信息分享程度,而信息分享程度的不同会直接影响价值链企业的价值创造。
关于信息技术落差与价值链企业之间的信息分享程度。FOSTE(2001)等指出,价值链伙伴间的信息技术落差太大会影响到彼此间的信息分享程度。一般而言,价值链上核心企业的资金实力雄厚,其信息化资本投入程度会高于规模较小的非核心企业信息化资本投入,这种投入差异会在企业间形成信息技术落差,此时,价值链伙伴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时间与金钱来应付因落差产生的成本,则企业信息共享程度会降低。
关于企业间信息分享程度与价值链企业的价值创造。对于核心企业来说,企业信息化与电子供应链(E―SCM)的出现,势必使得核心企业更有机会了解非核心企业的需求与供应能力,企业间信息分享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加强伙伴间的沟通与协调,且通过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可以降低营运成本,加快对顾客的反应,进而提高企业绩效。对于非核心企业来说,一方面,企业间信息分享程度越高,非核心企业越有机会与核心企业进行充分沟通并加强自身的学习和管理;另一方面,核心企业有可能会因为对非核心企业信息的充分了解而加强对非核心企业利益的盘剥,从而不利于“长鞭效应”的削弱,此时,企业间信息分享程度对非核心企业绩效的作用也被削弱。
基于上文分析,价值链上核心企业和非核心企业的信息资本投资效率和信息传递效率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信息资本投资时,也应当有所区别。
四、结论与展望
由于在核心企业中,信息资本投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噪音,核心企业在进行信息资本投资时应重点进行该项投资的成本效益分析,不仅要关注该项投资的显性成本(如新添信息系统的初始成本、运行维护成本等),同时要分析其对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员变动、企业文化等是否存在重大不利影响。在与非核心企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时,应当关注对企业商业机密的保护,以巩固其核心企业的地位。
非核心企业在价值链上只掌握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且其业务相对简单,公司规模相对较小,组织结构并不复杂;而小规模企业应用的信息系统容易实施,培训和维护成本更低,各种功能模块更方便集成,因此非核心企业可以相对较小的成本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信息资本的投入有利于非核心企业提高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它能够降低与核心企业的信息技术落差,加强其与核心企业的信息共享。当价值链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后,非核心企业应当加强信息共享的监管,避免受到核心企业更严重的盘剥。在目前非核心企业信息资本投入普遍不足的现状下,非核心企业应当加强信息资本投资,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信息资本的投资在价值链条上对不同类型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存在差异。核心企业的信息技术水平较高,信息资本投入更加充分,在价值链中占据了有利的位置,从而加剧了价值链条中的结构垄断。核心企业只掌握价值链局部领域的专门知识,处于信息利用的低端,这使得非核心企业更加难以获得长足发展。非核心企业如何利用信息资本为企业创造价值,实现其在价值链上的低端突破和结构升级,仍然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X
参考文献:
1.Roach,S.S.Technology and the services sector.The hidden competitive challenge[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1998,34(4):387-403.
2.赵先德,谢金星.现代供应链管理的几个基本观念[J].南开管理评论,1999,(1):62-66.
3.汪淼军,张维迎,周黎安.信息化、组织行为与组织绩效:基于浙江企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4):96-104.
4.张成虎,王雪萍.信息技术投资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从ATM的角度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6,(11):48-53.
5.林丹明,梁强.我国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投资效果――结合行业影响因素的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12):35-40.
通过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举行的“应用数学”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学习,对信息领域的概率统计学课程教学得到两点启发:一方面是对重要概念的统一化抽象,另一方面是结合授课学校的实际背景。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以致用”,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关键词:
信息领域;概率统计学;教学研究
2012年7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学天元基金委员会举办的“应用数学”研究生暑期学校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举行,该暑期学校以“信息处理”为主题,邀请应用数学领域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学。我有幸参加了该暑期学校的学习,获益良多。我所在的大学被喻为“信息领域的黄埔军校”,近年越来越重视概率统计学课程的教育。如何结合学校学科特点更好的把概率统计思想传递给学生,通过参加完该暑期学校的学习,有了一些体会。
1两点启发
1.1重要概念的统一化抽象由于我在学校主要讲授概率统计系列课程,所以对四川大学的马洪教授主讲的《信息处理中的统计学》很感兴趣,马老师旺盛的经历和风趣幽默的授课方式深受我们的喜爱,他所讲的内容中有两点让我深受启发,第一点:重要概念的统一化抽象。正如马老师一直强调“数学最重要的是提炼”。例如:如下的随机变量、随机向量、随机序列、随机过程重要概念可以统一化讲解。是研究“概率可测空间”到“不可数无穷维实可测空间”的“可测映射”。
1.2结合授课学校的实际背景如果说上面的内容对工科学生们有些晦涩,那么结合他们熟悉的专业课来学习概率统计,可能就让他们倍感亲切了,深受启发的第二点:结合信息领域的实际背景,比如滤波器、放大器等内容与概率统计课程的对接。信息领域的工科学生会学习电子信息方面的两门重要基础课程:《数字信号处理》与《信息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是“与概率统计对接的窗口”,打开“接口通道铁门”的“钥匙”是“泛函分析”[1][2]。例如:从滤波角度来看,很多统计学的重要理论对应于滤波。电子专业上的“滤波”就是概率统计中的“估计理论”。具体的来讲:统计中的最大后验概率准则对应于“MAP滤波”,最小均方误差准则对应于“MMSE滤波”,最大信噪比准则对应于“MaxSNR滤波”,极大似然准则对应于“ML滤波”,最小二乘准则对应于“LS滤波”。例如:在《随机过程》课程,授课到“谱分析”时,需要用到“Fourier变换”,数学中的Fourier变换与信号处理的一些内容有如下相应的对照。Fourier变换的性质是信号频谱分析的理论基础。①线性性:设f,g的Fourier变换存在,c1,c2是常数,则F[c1f+c2g]=c1F[f]+c2F[g]重要应用:线性叠加信号的频谱等于信号频谱的线性叠加②位移性质:时移性重要应用:信号时延不改变其频谱特性(多径信号频谱特性相同)。频移性重要应用:信号调制!(上变频:无线通信发射机原理!)③微分性质:重要应用:信号处理(高频放大器);概率论(求高阶矩;化积分为求导)。④积分性质:重要应用:信号处理(低频放大器);数学(简化运算:“时域上求积分”转换成“频域上作除法”)。⑤卷积性质:体现滤波器原理。重要应用:“时域上求卷积”转换成“频域上作乘积”!
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
通过本次学习,还接触了一些新领域的知识,例如“分数阶微积分”的研究,求函数的1/2阶导数?这方面的研究带来了“微分方程的变革”,现在大学所学的微积分只是其特例。1695年,微积分创始人莱布尼兹在与洛比达通信中提出了“分数阶微积分”,但是这个工作没有继续进行,他们不缺智慧,而缺运气,原因是他们生活的时代科技发展没有相应的直观需求。而最近二三十年,在物理、化学、生物学领域产生了这种需求,这方面的研究现在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可见科学的生长力总是与实际应用相辅相成的。基于此,我在日常授课中非常注重对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以下以《多元统计分析》课程为例简介一下授课内容。
在《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注重“从数据到结论”的实证分析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应用概率统计的意识和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是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我们根据选课人数分成兴趣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留大作业,鼓励大家查找资料、编程、实证分析。处理实际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至少会使用一种统计软件,常见统计软件有:SPSS、SAS、S-Plus、R、Eviews等。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证分析能力,作业采用大作业方式留给学生,例如:在学习“多元统计图形的表示”时,让学生对某社会热点研究问题绘制散点图、脸谱图、雷达图、轮廓图、星族图。在学习“多元分布数字特征及估计”时,由于此阶段教学内容抽象,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故安排采风作业:参观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馆,介绍了国家统计局资料馆行车路线、开放时间、馆藏等内容。从官方层面上了解我国统计工作建设,统计资料的收集情况。
3结术语
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已由“精英教育”转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随之而来的是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忧思和批判。提高教学质量,是广大数学教师迫切关心的问题。“真正的教学效果,并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要看学生学到了多少。”
参考文献:
[1]马洪.信息处理中的统计学[C].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学天元基金委员会“应用数学”会议资料,2012.
关键词:信息技术;探究性;教学模式
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要开展教育创新,这就要求必须把以传授知识型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相结合的创新教学。传统的教学,是对针对已有知识教学,主要是对知识的复述和重新应用。在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贮存、应用,与新知识、新技能的产生过程一般是分离的,是有时间间隔的,知识、技能的创新过程相对滞后,这不利于对创新人才的培养。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学习和教学理论不能适应教育的新要求,促使了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它是众多理论观点的综合,而不是一个学习理论。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心理学、杜威的经验学习理论、维果斯基的文化认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都对建构主义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1]。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过程,强调了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获得新知识,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新知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的。它提出教学要创造理想的环境,促进学习者主动构建新知识。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构建知识,主动构建所学的知识,并领会其中的意义。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背景,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外部刺激和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的角色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
2信息技术探究性教学与管理模式的实施
2.1探究性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
通过研读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所查找的教育研究资料,参照庞维国教授所提出的自主学习教学指导的一般模式,初步提出了探究性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2]。
2.2 探究性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程序
本模式既可作为一节课的流程,也可作为一个专题复习或一个知识点内容教学的流程。下面对各环节的进一步说明:
2.2.1确定目标
经过研究有效反馈表明,如果学生不能确立明确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因为目标模糊而不能增强学习。有效的目标设置涉及到学生对学习期望值明确、合理的定位。在这个环节,经过预习的学生可以自己确立学习目标,教师也可以帮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包括知识性的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方面的目标),而学生则是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实现这些目标。
2.2.2激发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激发,会在心理层面发挥学生积极的主观能动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由于在课堂上不会只有一个知识点,而是有很多知识点串联而成的,因此激发学习动机不能只是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期进行,而是应该穿插于所教授的每个知识点之间,让学生对每个教学知识点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2.2.3个人自学
个人自学是本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之一,在前两个环节已经实施的基础上,学生就可以根据先前制定的学习计划进行个人自学,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量地加以指导,促使学生掌握基础内容。当学生长时间使用这些学习方法,对其逐渐适应之后,教师可以对其自主学习程度进行了解,如果觉得有了很大的提高,就可以让学生对于部分的教材内容进行自学了。作好预习是自学新知识、探究新问题的关键,所以,教师对预习作业要高度重视、细化处理。经过反复摸索实践后,我们把预习的载体――设计成了阶梯式作业:①预习课文填空题。②研读课文探讨题。③课外信息技术拓展题。这样的作业直接切中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大大提高了学生信息技术自学探究合作交流活动的视野和质量。
2.2.4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本教学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学生在个人自学后,难免会碰到一些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后还是无法理解的内容,这时候教师还不要讲解,可以在学生个人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成一个小组,而教师则是在维护课堂秩序的前提下,关注小组讨论的开展情况,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对于讨论比较沉闷的小组,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其中和同学进行交流,鼓励不擅长发言的学生发言。由于每个小组中学生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因而对同一个知识点的理解也会不一样,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可以起到让学生互相学习并且真正参与到教学当中效果[3]。
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所扮演的是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价者的角色。其中主要体现在组织小组讨论,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要作详细地分析,区分是学生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还是学习态度的问题,抑或其他问题,然后让学生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现在绝大部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功课兴趣很高,课堂上愿意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而且学生的自信心随着大小展示机会的增多和成绩的提高而大涨,人格不断得到完善。尤其是情商大大提高,以前经常发生的顶撞老师、同学打架的现象几乎绝迹,令领导和老师们惊喜不已。
参考文献:
[1] 何海江.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4,02:195.
关键词:英语课堂 课堂教学 课堂纪律 双向互动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阵地――课堂,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在被应试教育扭曲了的课堂中,存在着单向传播的教学形式,与此同时,保持安静的课堂纪律尤其被重视,学生受到单向权威的束缚,在情感、语言等方面处于被动压抑的状态,课堂气氛是紧张、冷漠的。这种状态是与素质教育理念相违背的。要改变这种状态,应该改革传统一味保持安静的课堂纪律的做法。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笔者认为,英语课堂作为一个培养学生交流能力,掌握实际应用知识的学习环境,更必须要重视课堂教学纪律中的教育与心理问题。
一、“安静听课”的纪律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
在英语课堂上,常常能听见这样的提醒:“Keep quiet”(保持安静)、 “Listen to the class and don’t chat with others”(注意听讲,别说话)……课堂教学中学生保持安静,不说话是课堂纪律。对此,许多老师和家长都十分认同。课堂上学生保持安静不说话,有利于保持和加快教学进度。教师可以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也可以及时让学生复习、预习,不耽误教师的教学安排;学生也能尽可能多地在一定时间内吸收多的知识。由此,基于这些考虑,保持安静不说话这一课堂纪律受到了普遍的认可。
在传统教学课堂中,学生是一个个的受众――被动接受信息,进行着单向传播式学习。如同电视这一单向传播媒体一样,学生只能在限定的时间观看预定的节目内容,没有任何主动权。而在单向传播式教学过程中纪律是被格外重视的,人们认为只有学生安静的全盘接受老师所传授的学习内容,再进一步整合,或同化或顺应,才能形成自己更大的知识结构。
随着社会的进步,新教育理念的产生,人们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课堂教学是以师生之间传递知识信息、情感信息为中心内容的活动。学生在课堂上,尤其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不仅仅是要学习文化知识,还包括促进情绪、情感、个性人际交往,把英语作为一种工具来与人交流,增进知识,交往等多方面。因此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已不能仅从传授知识考虑,必须从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角度来重新认识。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受知识,往往会不厌其烦地提醒学生:“别说话,好好听讲”、“保持安静”等等。原本应该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顿时严肃起来。在师生有限的言语交流中,也多呈现单向性,过度追求教育的效益,追求教育过程的程序化,造成了情感陶冶,启发诱导的弱化,师生情感交流的减少,学生日益成为学习的机器。学生的学习情绪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当学生情绪低落时,就会影响学习兴趣。再加上教师对纪律不时的提醒,使学生的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影响了学习兴趣,甚至会引起学生情绪上的反感,紧张,造成厌学。大学英语课堂中,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上,需要让学生多多地练习口语,模仿一些真实情景,与老师和同伴进行交流。可是在学生习惯了安静听课后,就很难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例如,经常会在英语课堂上听到教师问:“ any volunteers?”(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回答问题?能自愿表演等?) 而学生的回应往往是一片沉寂。
对比一下,美国学生的课堂环境就宽松的多了,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们围坐一圈自由讨论话题,教师也常常和学生们坐在一起听取学生们的观点意见,当学生和教师有不同观点的时候,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可以和教师进行辩论。但是在我们国家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往往只能看到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用解释或讲课的方式给全班学生上课,偶尔问一下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学生安静地在听或看上去在听老师讲课,偶尔回答教师的问题。这一切都发生在没有什么情感的环境里,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那么长期以来对此项纪律的维护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首先,造成学生的行为易出现双重性。在教师的严格管理和不断的重复纪律中学生能按照要求去做,但是如果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或者提问其他同学时,有些学生便会抓住机会往往有说不完的话,表现得很兴奋。一旦老师重新回到讲课,这些学生虽然会停止讲话但是很难立即再次投入到学习中。
其次,不利于学生同伴交际能力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控制了绝大部分时间,学生很少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在“不准讲话,保持安静”的课堂纪律下,学生之间极少能够交流,在只听老师讲话的课堂上,同伴之间很少能就各自的观点进行讨论交流。失去了形成良好同伴关系的机会。
再次,易造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立,不利于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学生有十分强烈的主体意识,有自己的意志和愿望,想说话,想用语言来表达意愿,但是传统的课堂纪律强调不准说话,安静听讲,全盘接受教师所说的一切。这容易使学生产生厌恶甚至逆反心理,变得不愿意接受教师的意见甚至公然违抗。而学生的行为必然影响教师的行为,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处理方式等,最终影响教育的整体效果。
最后,易使学生消极被动,有从众心理倾向。在严格的课堂纪律下,学生没有了探寻学习的兴趣,为了避免惩罚与责备,严格遵守纪律,不提出不同意见,不与同伴交流,没有了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变得缺乏创造性。
二、课堂教学中纪律的运用策略
课堂纪律对学生有如此多的负面影响,教师是否因此对学生放任不管呢?在教学活动中毫无纪律的约束也是不利的。课堂教学是一种群体活动,为了保证群体活动有序进行,就必须要对个体进行约束。
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不等于放任自流。维护纪律是必要的。纪律有内部纪律和外部纪律之分。在学校教育中往往是对外部纪律强调有余,而对内部纪律重视不足。外部纪律只是表面的,暂时的,不可持久发挥作用的。只有被学生主动、自觉、自愿接受的纪律才会在需要纪律时发挥作用。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就在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外部纪律,并将之转化为学生的自律,从而帮助学生通过自律使自己充分享有个性发展的自由。
首先,要在课堂教学中较好地运用纪律来帮助教学,必须要为纪律的运用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在课堂纪律被格外强调的单向传播式学习中,教室、教科书、黑板天经地义地成为学习的要素,教师将所学的内容毫不保留地集中传授给学习者。单向传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变成了以应付考试为中心,以单纯追求自己的教学成绩为价值取向的教学模式。与单向传播相对应的则是双向互动式学习。双向互动学习要求所有的学习者都可以既取又予,双向交流,从而使互动的个体在心理等方面产生变化发展。
英语语言的学习必须要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课堂参与,学生必须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则起着主导、引导的作用,因此,大学英语课堂可以采用很多方式方法,如讨论、辩论、讲演等。如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第二单元以values(价值观) 为主题,text A 课文描写的是一位美国的富翁是怎样对待他的“全美最有钱的人”的地位以及他的对人处事的态度。现在的社会大多把金钱看得很重要,想尽办法去赚钱对现今的大学生也很有吸引力。如果教师只是一个人在课堂上讲解课文,翻译,讲单词,学生即使安静地坐在下面听,也很可能认为不能够同意这位富翁的做法,如果他们也很有钱的话。那么这个单元的学习就无法完成它的教育意义了。学习这个单元时,教师应该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进行辩论,从而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例如,在学习之前,先让学生讨论一下values指的是什么?是金钱还是其他?(学生会有自己的观点);然后让学生听篇小短文(Abraham Lincoln关于美国第16任总统年轻时的故事)。通过这位伟人把诚实当作自己的价值观,先让学生明白values这里是指人的行为准则,把什么当作自己的价值观。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己想象如果他们是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他们会做什么?很多学生会说要买房子,买车,环游世界等。接着学生自己读text A,请他们说出这个全美最有钱的人是怎么做的,然后可以请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观点分成两组,课后搜集证据,下一次课堂上说出各自的理由进行辩论。在搜集证据、进行辩论的过程中,学生自己会明白有了钱除了自己享受之外还可以帮助别人。这样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让给学生来思考发表意见,而教师只需要适当地进行引导,一方面学生交流的多了,对课堂也感兴趣了,另一方面,教育的目的也达到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师生人际观念,由权威服从型向民主,融洽的朋友式转变,将知识的传播融入亲情氛围中,指导学生对学习态度和结果的正确认识,促进其学习动机的内化。为了将互动的观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在课堂实践中要注重互动式学习尤其是师生互动。
在单向传播课堂中,教师通过明文规定的形式对班级进行控制,教师宁愿让全班学生保持沉默,也不让学生进行言语交流,因为无交流比组织言语交流更容易控制。在这种课堂情景中,教师充当“演讲者”的角色,学生则成了“沉默的羔羊”,只能被动地吸收信息。课堂要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状态,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这种言语交流不仅在老师和学生之间,而且还应该在老师和学生群体,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之间展开。只有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言语交流,师生的良好互动的形成才有了前提。可以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从而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
互动的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来理解对方的一种交流与沟通的方式,不仅纪律是师生互动的产物,而且教学的组织与教学的手段也都是师生互动的结果;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的安排应该考虑到师生互动的结果。
此外,教师必须明白何时何事需要维持纪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对某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之间就某话题进行讨论,即使学生不在一组,而是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只要学生的活动没有妨碍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妨碍其他学生的讨论,他们的行为就不应当成为纪律问题而受到束缚。当然在课堂教学中也会有些学生喜欢在课堂上聊聊天,谈些与课堂无关的话题,影响其他同学的听讲,这时,教师就需要维持纪律,让学生明白,纪律不是用来管学生的,而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学生只有了解纪律的重要性,才能自觉遵守,并逐步自控。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不希望学生讲话,主要因为是担心学生听课不专心,接收得较少。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时间内就老师传授的内容开展讨论,并学得快乐,形成愉快的氛围,相信比“注意听,别说话”的纪律对学生的发展更有利。
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学习说话的权利,体现了教育的开放性。现在的社会就连一向传统的单向传播媒体――电视都要迈向数字化形式,给观众更多的自我选择的权利,教育更不应限于对学生提供成型的观念、知识技能,而更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探索的机会,富于个性化的环境,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去思考、尝试、发现、创造,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力,获得不断学习和积极适应社会生活的态度和能力,从而为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王旭东.国外师生关系研究[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
[3]埃德・拉宾诺威克兹著,杭生译.皮亚杰学说入门:思想・学习・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第305-306页.
[4]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M].上海: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关键词:生态文明;高校;教育;绿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10-016-03
党的十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深化实施,“促进人类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需要更深层次的改革,需要依靠科技和教育。高校是国家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施行和深化绿色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绿色教育这一话题在学者中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结合已有研究现状,基于生态文明理念,就深化高校绿色教育提出科学的、可行的解决方案及创新性措施,供有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参考。
一、深化高校绿色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
(一)绿色教育内涵
关于绿色教育的确切定义,理论界尚未形成一致定义。中科院院士、著名学者王大中提出:“绿色教育,就是全方位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即将这种教育渗入到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等综合性教学和实践环节中,使其成为全校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以及综合素质培养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余谋昌先生从现代环境伦理学角度进行论述,他指出,绿色教育,同现代环境思想的进化一致,符合当今倡导的绿色文明的内在要求。它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代表大学发展的一个新方向。绿色教育围绕环境保护目标展开多层次的教学、科研,培养新型人才。这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人才充满“绿色思想”,思维方式新颖创新,掌握了绿色技术,能带动全社会营造生态文明的积极氛围。
本文论述的“绿色教育”是一种综合性教育,以绿色课堂、环保实践为内容,以人、自然、社会等三者的和谐发展为目的,以生态文明理念为理论指导,培养大学生的绿色意识、绿色知识、绿色态度和绿色技能,主动实践绿色行为。这是从知识到观念再到社会实践的反复互动过程。
(二)高校深化实施绿色教育的必要性
1.高校深化实施绿色教育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党的十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教育是社会生态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高校践行绿色教育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需要充分发挥倡导绿色生态理念、践行生态文明要求的示范作用。“绿色大学的教育可以树立生态文明观的教育理念,培育学生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协调、共生共荣、共同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2.高校深化实施绿色教育是转变高校教学模式的创举。我国高校正面临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期。如何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更好更合理地配置资源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如何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益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和生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强调,规模发展、外延发展已不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务必要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注重内涵建设。而高校深化实施绿色教育,正是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要充分发挥服务社会与文化引领作用,实现高校自身和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3.高校深化实施绿色教育是“中国梦”的助推器。“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教育是先导和基石。高校教育的绿色、低碳对学生行为的导向潜移默化。大学生是“中国梦”的践行者与顶梁柱。我国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生态文明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高校绿色教育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深化实施绿色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绿色道德观,改变不良行为习惯,维护绿色环境,建设创造生态文明。在实现“教育梦”的进程中构建“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二、深化高校绿色教育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高校绿色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
我国高校绿色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等方面开展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清华大学1998年首创‘绿色大学’理念,提出了‘三绿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提出‘建设一个中心,搞好三个推进’的‘绿色大学’模式,把学校内的环境自然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建好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搞好环境理论研究推进、环境宣传教育推进和环境直接行动推进”。2008年,《建设可持续发展校园宣言》,32所985高校联合并达成共识,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2011年6月1日,中国首个“绿色大学联盟”在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的联合倡导下成立,绿色教育开始被深入推广和研究。
高校、教育与绿色有机融合成为当下发展的趋势。然而,从总体上看,高校绿色教育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亟待解决。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1.绿色教育理念狭隘,认识片面。西方的绿色教育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从最初仅仅涵盖环境教育发展到以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至今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而我国的绿色教育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理论体系尚未搭建好。国内有些高校对绿色教育的认识不足,片面地把“绿色教育”等同于“绿化”,过分注重宣传环保知识,而缺乏对学生环境伦理意识的培养。“绿色”之含义并不是狭义上的校园绿化,而应该是高校办学理念的更新,是人们思想观念、责任意识的转变。
2.绿色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教育部高度重视环境科学,将它授权为一级学科,并配备设立环境教育委员会。但相当一部分高校并未重视绿色教育的开展,相关的课程体系并没有完全建立,选修课和必修课比例失调,课程设置不合理。“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中仅有10%的院校在非环境类专业中开设了环境课程,而每年招收的非环境类的学生占普通学校招收人数的99.5%以上,所以绝大部分高校并没有把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作为培养目标,甚至有些师范院校都没有把绿色教育设为所有专业的必修公共课程”。专业设置、学科分类的局限使得除了环境院系,其他院系和专业的学生仅“听说”过绿色教育知识。
3.绿色教育存在知行鸿沟。由于高校绿色教育教学或实践活动的缺乏,学生只能通过网络、课外书籍和相关报纸杂志来了解周围环境,汲取绿色知识。绿色知识的不充分导致大学生的绿色责任意识、绿色道德层次偏低。“学生的环保参与意识淡薄,知、行之间存在较大鸿沟。根据‘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下绿色大学进展的实证研究’的调查问卷结果,一些大学尤其是文史类和财经类大学占很大比重的师生们正在讨论促进能源与资源节约的方式,但还有待执行”。
(二)高校绿色教育突出问题的原因分析
目前,高校在实施绿色教育过程中表现的突出问题,根本上是受到浮躁社会环境的影响。不断滋长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倾向严重侵蚀着教育观念,而从具体实践层面来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因素:
1.我国绿色教育起步晚,总体投入不足。继1998年清华大学实施后,部分高校才响应并加入了创建“绿色大学”的行列,并且与国外众多高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绿色教育”相比,我国绿色教育一直是“绿色大学”建设规划的一部分。从总体来看,我国绿色教育的实施氛围还不浓厚,高校对于绿色教育投入不足,具备生态素质、绿色技能的师资队伍匮乏,教材建设相对滞后,教学内容未能及时更新,学生学习的绿色生态知识陈旧。一部分学校的校园规划、管理上没有将环保问题考虑在内,绿色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2.绿色教育理论研究不充分。关于绿色教育概念的界定,研究者们见仁见智,由于学术背景的差异,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出发,形成了不同的观点,但尚未形成一致定义。尽管关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教学内容从来都不欠缺,但由于理论研究的不充分、不成体系使得实践缺乏一定的指导。不管是学前教育、初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各阶段的教育各自为重,教育理念不清晰,课程体系不完善,内容衔接性缺乏。绿色教育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3.高校建设重心不均衡,教育理念缺乏科学定位。高校对于绿色大学的创建基本上依靠扩张校园规模、大量投入人财物等资源,教育上依旧奉行传统的方式,其建设的重心大多着眼于校园设施、环境建设,对学生的培养定位不科学,对于学生的评价往往“以技为本”,不符合高素质的全面发展人才培养要求。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尚未将绿色教育与实践列入其中。教育理念的缺失使得学生唯书不唯实,强化考试技能,而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内在关系缺乏必要关注。
三、深化高校绿色教育的实践对策
深化绿色教育要以可持续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运用教育与生态文明理论,用系统的思维提出科学的、可行的解决方案及创新性措施。
(一)推进绿色校园建设,营造绿色教育氛围
绿色校园建设是学校在实现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采取有利于环境及环境改善的措施,并不断提高学校师生的环境素养。绿色校园既是高校绿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为高校绿色教育提供了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氛围。高校在自身建设发展中应大力推进绿色校园建设,朝着“环境清洁、低碳节能、生态循环”的目标迈进。
高校要结合自身发展规划,在绿色校园建设中要因地制宜,依托已有的资源和条件,系统、合理地规划和调整校园功能布局,加强绿色校园建设的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将节约理念和节能环保技术应用于校园基础设施,创造怡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为高校绿色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增进绿色理论研讨交流,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绿色教育的实践需要一套完善的绿色教育理论体系来指导,高校需要增进绿色理论的研讨和交流,明确绿色教育的概念,总结出在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下进行绿色教育的特点,将高等教育与绿色教学有机融合,使绿色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中得到体现。高校可以在现有的师资和学科力量上开展绿色科研活动,在社会科学领域、自然科学领域开展与绿色相关的课题研究,积极召开绿色学术探讨活动,加大绿色教育研究的交流研讨力度。在教学中安排与专业相结合的绿色教学内容,将绿色意识、生态意识渗透到所有的课程之中,全面提高高校师生的绿色责任意识和生态人文素养。
绿色教育课程体系的深化要坚持全球视野和本地行动,借鉴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经验,调研海内外一流大学的教学体系,针对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进行深入讨论,形成完善的绿色教育课程体系。如清华大学在实施绿色教育的过程当中,把环境保护意识贯穿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探讨、制定相对完善的绿色教育的课程体系,在绿色教学中立足于环境学科专业课程,并以绿色课组、绿色实践为延伸。可以借鉴国外著名高校如澳大利亚格利福士大学开展的教学环境管理计划,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提出的“绿色大学”计划等,从而加强我国国情与国外先进经验、宏观与微观的统一。
(三)创新绿色教育教学方法,搭建绿色教育三级课堂
三级课堂的设立目标层次分明,要求学生从身边做起,并将绿色教育与实践列入学校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从“染绿校园”到“染绿社会”。
一级课堂注重教学,普及绿色知识。一方面,需要专设绿色通识教育的课程,深入普及绿色文化,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互补,使学生对于绿色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化;另一方面,要结合各个专业的提点,所有教材都要不同程度地融入绿色教育的内容,在各专业教学中都能够体现出绿色理念。改变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融入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可通过播放教学宣传片,开通微博课堂,采用当下流行的微博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对绿色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二级课堂通过校园文化熏陶绿色意识。高校深化绿色教育不能够只停留在技术层面,要把绿色教育的理念和内涵拓宽至人文视域。在课堂教学之外,学校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绿色教育活动来熏陶学生的绿色意识,利用网络宣传、社团活动、党课学习等形式,结合“3・12植树节”、“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等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节假日开展绿色实践活动,将绿色理念引入到学生的社会实践中,促进学生绿色文明习惯的养成,在实践活动中自觉树立绿色意识,形成良好的绿色道德风尚。
三级课堂重视环境实践养成绿色习惯。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绿色教育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高校每年可定期开展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将绿色调研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并通过与社会绿色组织、绿色企业的联系,安排学生进入相关企业实习,了解绿色组织与企业的运营管理理念,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悟真知,在实践中树立绿色观念。养成绿色习惯,加深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识。学生在自身生态人文素养得到提升的同时,用实际行动去带动、辐射更多的人,促进全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高校绿色教育的实施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高校要继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丰富拓展教育职能,不断地深化绿色教育,把绿色教育当成素质教育、内涵建设的关键环节,在不断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党的十八报告中提出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王大中,创建“绿色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4):6-9.
[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N],人民日报,2012-11-09.
[3]王国聘,绿色大学建设中的全球视野和本地行动[J],中国高等教育,2011,(3):17-19.
[4]郝桂荣,大学绿色教育问题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1):29-30.
[5]陈涛,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绿色教育探讨[J],环境教育,2004,(11):12-13.
——分局纪律教育整顿暨作风建设活动心得体会
__派出所所长 __x
纪律作风,是工作中一以贯之表现出来的态度和做法,它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左右着我们的行动。古今中外的实践一再证明,具备什么样的作风,就成就什么样的事业。在当前社会治安日益严峻、各种刑事犯罪日趋复杂的形势下,公安机关必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我们不加强作风建设,如果我们作风建设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这将严重影响公安机关战斗力的发挥和提高,如果任其发展,我们公安事业不仅不能与时俱进,而且很可能与时俱退、与时俱变。
一、艰巨繁重的形势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安队伍
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刑事犯罪高发期和对敌斗争复杂期。同时,历史遗留问题与改革中新出现问题相互交织、经济领域问题与政治领域问题相互交织、个体问题与群体问题相互交织的阶段性特点明显,面临着维稳形势不断变化、社会治安日趋复杂和工作压力持续加大等多重压力与考验。社会治安形势更加复杂。整个社会诱发、滋生违法犯罪的消极因素大量存在,刑事案件总量持续上升,严重暴力犯罪高位徘徊,尤其是“两抢”和盗窃机动车等违法犯罪突出,而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多发性案件上,特别是入室盗窃等侵财性案件发案高、破案低。加之犯罪手段不断升级,新的犯罪类型不断出现,暴力犯罪智能化、组织化倾向明显,维护社会治安的压力也日趋繁重。承担的工作任务更加繁重。日益增加的工作任务与警力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如果我们不向素质要警力、不从作风提效能,没有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纪律严明、作风扎实的公安队伍,没有以一当十的勇气、奋勇争先的精神和敢于担当的魄力,就无法完成肩负的职责使命。
二、 群众对司法正义的热切期盼,要求我们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安队伍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对司法正义也有了新的需求和期待,对公安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呈现出多样化和具体化的特点,民生保障、利益诉求、优质服务等非传统职能迅速进入公安工作领域。与此同时,公安机关面临的执法环境也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网络媒体的监督作用更加明显,群众要求公开、透明、公正执法的诉求更加强烈,执法活动的社会关注度和敏感性明显增强。群众利益无小事,“小问题”关系到“大民生”,一旦出现不规范执法、不公正执法的问题,很容易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甚至成为网络舆情事件,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引发“大事件”,对公安机关的形象造成重大损害,甚至影响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在这种情况下,公安机关必须按照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要求,通过教育整顿工作,大力培养高素质的执法队伍,以铁的决心维护纪律和法律的严肃性,打牢“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确保民警在执法过程中不失误、少失误,不犯错、少犯错,不发生违法违纪问题,切实维护公平正义,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
三、建设“平安开发区、幸福开发区”的迫切需要,要求我们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安队伍
总理明确指出,“我们所做出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__区党工委、管委会也提出“要把__区建设成为生活之城、幸福之城”的奋斗目标。我们讲“幸福感”,首先要讲平安和尊重,这是提升“幸福指数”的重要前提。如果一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都得不到基本保障,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幸福感就无从谈起。具体到我们公安工作,就是要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做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充分尊重群众生存、发展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为群众创造一个安全、祥和、稳定的生活环境,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安全、感受到尊严,感觉到幸福。但是,与建设“生活之城、幸福之城”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许多差距。社会治安领域的突出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些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案件依然高发;在事关群众生活质量的便民利民、窗口服务、户政、消防管理等方面,还不能满足群众追求生活、追求幸福的基本要求。
四、公安工作发展的内在需求,要求我们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安队伍
近年来,经过队伍正规化和“三基”工程建设的砺练,经过“大讨论”、“大走访”、“大练兵”等活动的洗礼,经过几届支部班子的的不懈努力,我所公安队伍建设工作有了长足发展进步,队伍形象和民警的素质有了显著提升,应该说队伍主流是好的、是优秀的。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现阶段队伍中仍然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公安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一些所领导重业务工作、轻队伍管理,不敢大胆管理,导致民警精神差、形象差、内务差,队伍不断出现问题;一些民警综合素质偏弱,“说不过、追不上、打不赢”,还有些民警状态不佳,松散疲沓、消极应付、与民争利,甚至执法犯法。一支纪律松懈、作风涣散的队伍,怎么能维护好社会的公平正义?一支效率低下、拖拉应付的队伍,怎么能承担起服务发展的重任?一支经常发生违法违纪问题、损害公安机关声誉的队伍,怎么能让党委、政府放心,怎么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