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沟通的艺术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沟通(communication)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目的是为了互相了解,协调一致。但有的护士能与病人关系和谐?为什么有的护士与病人的关系却很冷淡?为什么有的护士与病人的关系有时很抵触?这除了护士专业知识因素之外,还有与病人信息沟通的技巧问题。护理人员以人为本,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所建立的护患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作用,沟通技巧在维护和谐护患关系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沟通; 艺术; 护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200-01
1 对沟通的认识
沟通或称交流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观点、情况或感情的过程,是将一系列信息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的双向过程。它包括意见、情感、思考等的交换,借助语言、文字、表情、手势等方法来表达。包括非语言性沟通和语言性沟通。
1.1 非语言性沟通是护士运用身体运动、姿势、表情、眼神和触觉等进行的沟通。它可以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非语言性沟通的主要目的是表达感情,维持自我形象,验证语言信息的准确性,调节互动,维持护患关系。
1.1.1 善用非语言交流: 在为病人做治疗时,要善用非语言交流。护理过程中常用的非语言交流信息包括面部表情、眼神、身体的姿势,以及必要的触摸。有时对病人的关心和体贴,可体现在一个细微的动作中。如触摸病人的额头,在寒冷的冬天,帮病人掖一下被角等,都可以体现出亲情的关怀。护士面带微笑,给患者营造一种亲密无间的气氛,会使患者感到欣慰。
1.1.2 熟练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技术是一个合格护士的基本条件之一 如果护士对于患者提出的一些专业问题及技术咨询,不能给以满意的答复,那么就失去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护士熟练的操作技术实际上也是一种综合性的非语言交流,是维系护患关系沟通效果的纽带。如:护士在为病人做各种注射时,要掌握无痛的操作技术,严格无菌操作,注意分散病人注意力;在各种静脉穿刺时,尽量做到一针见血。
1.1.3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护士必备的素质之一: 护士的道德修养、信念与品质,影响着护士对待护理工作及病人的根本态度,影响和制约着护士的行为和工作质量。我们应以“质量、博爱、奉献”为理念,以“患者为中心”,真诚善待患者,以愉快乐观的气氛去调动患者,使患者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
1.2 优美的语言沟通: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护士的服务对象是病人,护士的语言交流比其他职业的语言更为重要。当一个人带着病痛来院就诊时,常常处于一种陌生、恐惧、抑郁、孤独、焦虑、痛苦、期望的状态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对护理人员的每一句话患者是洗耳聆听的。护士对患者要将心比心、态度诚恳地与其交流。
2 影响沟通的因素
2.1 护士因素: 护士的工作使得护士的实践活动更多集中在完成必要的治疗护理上,而忽略护理服务活动中的沟通内涵。同时,护士的工作责任心、知识面及操作水平也是影响护患沟通的直接因素。如:护士操作技能不熟练、主动服务意识淡漠、缺乏沟通技巧、不能很好地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个别护士理论知识掌握不全面,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记录不及时、不准确等。
2.2 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的道德修养、文化差异、心理因素等都会影响护患沟通的质量,尤其是患者的知识水平影响着护患沟通的程度和深度。有的患者认为医生才能治病,护士可有可无,对护士表达的信息不感兴趣,不愿把自己的真实情况说出来。在医护人员与之治疗或护理时,他们认为医院是为了赚他们的钱而要他们做这种或那种的检查和治疗,使他们对医护人员产生厌恶感,不愿与医护人员交流,尤其是护士。
2.3 其他(情绪、认知、性格)因素: 情绪是一种主观感觉,如生气、焦虑、兴奋等。因此,护士应及时发现患者隐藏的感情和情绪,同时还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确保护患沟通的顺利进行。认知即个人对待发生于周围环境中的事件所持的观点。在与患者沟通时要考虑到对方的语言习惯、文化层次与职业等因素,少用专业术语。这样才能被他们接受和理解。性格是指对现实的态度和其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护士要接触形形的服务对象,所以应善于把握各种性格的人的心理特征,因人而异地做好护理工作。此外,还应加强自身性格的锻炼,培养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品格,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3 护士如何与患者沟通
3.1 注意外在形象:护士的仪表,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良好的形象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护士在工作中应注意保持仪表整洁大方,举止端庄,体现护士的严谨与认真,给患者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安全感及受尊敬的感受。良好的第一印象能使护士在短时间内赢得患者及家属的好感乃至信任,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非常重要。
3.2 交谈时注意交谈技巧:交谈作为护士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不仅取决于护患之间的关系,还决定于护士能否恰当地运用各种交谈技巧。而交谈技巧与沟通效果向来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将技巧的运用和友好情感的注入、信任关系的建立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地发挥交谈技巧的作用。
3.3 敏锐的观察力:观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发现病人病情变化、心理变化、行为变化的基本方法。护士只有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并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4 注意言语的规范性、情感性和道德性:说话是为了把信息传递给别人,因此言语要规范,在与患者交流中应尽量使用患者能听懂的语言,多说普通话,少用方言;言语所表达的内容要清楚、通俗易懂;言语表述要具有科学性、系统性。
3.5 学会倾听:护士在倾听时要注意力集中,认真聆听,不时地表示关心、微笑以示理解和尊重,多使用开放性问题启发患者,尽可能地收集患者信息,对患者所表达的问题及时作出反应,能够使患者表述自己真实的想法及情感,利于获取病史资料及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患者的心理沟通和护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需要应用适当的沟通技巧去收集病人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等多层面的健康资料,以制定护理计划并同时建立和发展良好的护患关系。因此,护理人员有必要掌握一些非语言沟通的知识并在临床工作中运用适当的非语言沟通技巧以增加护患间沟通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整体护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陆风.丁利利.浅谈护患沟通的重要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29期.
关键词:新形势 沟通艺术 探析
根据近来对高校学生心理行为的测试和社会对高校学生的反应来看,高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班级作为学校管理和教学的一个独立单位,它在学校的各方面进程中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而班主任又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班级甚至学校的教学和管理质量。班主任作为现代社会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他们在学生人生发展中起到相当大的作用。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某些方面也使得学生在心理和思想上并不能很好的适应这种发展,那么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就越来越重要了,所以新形势下高校班主任工作的沟通艺术也就值得人们探析了。[1]
一、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在心理和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
1.现代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从小所受到的关爱远远超出了他们成长的需要,在这样一个温室下成长的孩子在心理上是非常脆脆弱的,他们具有极强的对父母的依赖性。前几年经常会在报道中看到这样的消息,某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生活不能自理而不得不退学,可见,当代高校学生在心理上是非常不成熟的。[2]
2.行为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更加愿意表现自己,尤其是在公众场合。在学校里面特别喜欢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见解,易于表达出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但是,每个人不可能只有好的一面,这些学生对人情更加的漠视,主要表现在思想偏激、对社会漠不关心、对前途与理想失去信心等。[3]
3.他们的这种心理和行为方式使得他们的主动性变弱,不愿意主动去学习,不愿意主动与陌生人交流,不愿意主动去承担相应的责任等。他们的适应性变得更弱,不能很好的适应陌生环境,不能很好的与陌生人相处,不能适应生活有很大的改变。缺乏思考是他们共有的特点,他们总愿意运用现成的东西去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愿意去思考,对于自己的人生方向他们也不愿意多做思考。所以,他们对自己的专业以及就业方向都存在盲区。从这些方面来看,新形势下的学生急需要班主任进行引导与教育,而原有的管理模式又不能适应现在这种情况,那么就要求高校班主任改变原有的工作模式。[4]
二、新形势下高校班主任工作的沟通艺术
1.注重学生的日常工作
新形势下的学生在生活方面大多都存在一定问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时候也会存在很大问题。因此,管理工作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做起。首先,班主任应该珍惜每一次与学生交流的机会,注意记忆学生的档案材料,了解他们的性格爱好和家庭经济情况。例如,某些同学在高中担任过干部,某些同学在于有些方面的有特长,某些学生属于家庭经济困难等。针对这些情况,班主任就可以开展工作了,利用有过管理班级经验的学生来为班级的日常管理做贡献,发挥出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特长,解决家庭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关心单亲家庭学生的生活。并且多深入宿舍,与学生多交流,只有深入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学生想要什么才能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才能从基础上进行班级的管理工作。[5]
2.建立优秀的班干部领导班子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起到的是引导作用,有些事并不适合班主任直接管理,而且就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工作能力来说建立优秀的班干部领导班子是非常必要的。新形势下的学生在与陌生人的交流方面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而且在承担相应责任方面也存在不足,担任班干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而且,班干部作为班级与班主任交流的纽带,可以为班级的管理与发展做出相当大的贡献。所以,高校班主任应该重视班干部的选拔和培训,使他们有能力承担起这项责任。
3.做好心理咨询师与聆听者的角色
如果高校班主任能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那么班主任的工作也就做的非常出色了。因为,现在的学生在心理方面是很不成熟的,他们急需要在自己心灵空虚和遇到委屈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的聆听者,同时在自己心理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及时有人排解心理情绪。班主任在得到了学生的信任的同时也就可以担任这两个角色了。这两个角色需要互相的信任,班主任要想做好这两个角色就必须做好保密工作。因为学生说的都是他们心底最真实的秘密,也是他们最不愿意让别人知晓的事情,所以,班主任应该把握好自己的职业操守,尽量尊重学生的隐私权。[4]
4.做好学生人生路上的导师
现代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的方向和就业方向并不是很清晰,这就导致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存在消极态度。但是随着就业形式的严峻,高校学生不得不考虑这些问题。那么,班主任作为他们人生路上的引路人,这个时候就需要班主任发挥他们的导师作用,及时为学生提供就业方面的信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兴趣存在很大的疑惑,班主任这个时候就需要帮助学生找到他们的职业兴趣,并帮助他们建立职业发展规划,拓宽他们的知识层面,做好他们人生路上的导师。[5]
三、结束语
班主任的工作虽然是众多工作中比较平凡的一个,但是它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可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者的工作是不可忽视的,它能帮助学生在青年阶段建立健康的人格,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校班主任的工作对于学生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天茹.对新形势下做好高校班主任工作的思考[J].中华文化论坛,2009,(S1).
[2]李琳莉; 李小双; 何哲; 杨小培.后90代高校生视角下的班主任工作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11).
[3]金晓迎.浅谈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班主任工作艺术[J].科技信息,2012,(24).
[4]赵振利; 曹艳春.浅谈新形势下高校班主任温情化班级管理模式的构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01).
[5]龙世荣.简论信息社会环境下如何做好高校班主任工作[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03).
【摘要】 目的 研究异构体组成不同的共轭亚油酸对2型糖尿病小鼠血脂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饲喂高糖高脂饲料建立起来的肥胖型小鼠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给模型鼠分别喂食t10,c12-CLA:c9,t11-CLA比例为1.42和2.79的CLA 36天,测定小鼠摄食量、体重、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 两种共轭亚油酸组合物均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小鼠的摄食量、体重、TC、TG和LCL-C(P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CLA);Ⅱ型糖尿病;血脂
【Abstract】 Objective Effects of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CLA) with defferent isomers on serum lipid of type 2diabetic mice were studied.Methods In this study the type2 diabetic animal model were build up by feeding a diet rich in fat and sugar and then injecting with Streptozotocin.The diabetic mice were fed with CLA, in which ratio of t10,c12-CLA to c9,t11-CLA is 1.42 and 2.79 respectively.Results After feeding the CLAs,food intake、body weight gain and blood serum TC、TG、LDM-C of he diabetic mice were remarkably decreased,at the same time HDL-C was remarkably increased(P
【Key words】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type 2 diabetes mice;serum lipid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是亚油酸(Linoleic acids,LA)的异构体,是天然存在于许多生物体内的一类含有共轭双键的微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1]。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共轭亚油酸是一种很强的抗癌物质,并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过敏,促进生长,降低身体脂肪并增加肌纤维,调节免疫等作用[2~3]。近年来,一些学者报道饮食中的CLA可以改善糖耐量异常及高胰岛素血症,从而抑制和延缓糖尿病的发展[4]。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持续的高血糖会导致许多并发症。其中高血压、高血脂和动脉硬化等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5],因此在降糖基础上能有效抑制心血管并发症的降糖药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实验室的一些研究工作发现,CLA对糖尿病小鼠的血脂具有调节作用[6],但由于CLA具有多种几何异构体和位置异构体,不同的异构体所起的主要作用也不同。因此研究异构体组成不同的共轭亚油酸的降血脂效果,对于用CLA制备功能食品或药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鼠,购自青岛市实验动物中心,雄性,4周龄,体重为18~22g。
1.2 样品 实验用不同异构体组成的CLA1和CLA2由青岛澳海生物有限公司提供。两种样品的CLA总含量大体相同,其t10,c12-CLA和C9,t11-CLA两种异构体的比例分别为1.42和2.79,见表1。
1.3 主要仪器和试剂 稳态血糖仪:美国强生公司产;GC-112气相色谱仪:上海分析仪器厂; 链脲佐菌素(Sigma公司产品),临用前用pH 4.5,0.05mol/L的柠檬酸配制成浓度为100mg/kg,TG检测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TC和HDL-C检测试剂盒(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LDL-C检测试剂盒(浙江东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4 饲料 (1)基础饲料:购自青岛市实验动物中心;(2)高糖高脂饲料:基础饲料中加入10%蛋黄粉、10%熟猪油、1%胆固醇、0.5%脱氧胆酸钠。
2 实验方法
2.1 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建立 小鼠先以普通饲料喂养1周以适应环境,从中随机选取足够数量生长正常的小鼠40只,饲喂高脂高糖饲料4周,然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每只小鼠的注射量分别为100mg/kg,同时继续饲喂高脂高糖饲料4周,模型对照组注射0.05mol/L的柠檬酸溶液,每周监测小鼠血糖值。以第4周测得值为准,选取血糖达到糖尿病级数并具有相似血糖水平的小鼠作为糖尿病模型小鼠。
2.2 CLA对小鼠影响实验 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0只,其中A组为模型对照组,每天每只小鼠灌胃0.2ml花生油,B、C两组分别每天每只灌胃含有CLA1和CLA2的花生油0.2ml,其中灌注CLA的量为1.0g/kg体重。各组小鼠连续灌胃36天,禁食过夜,眼球取血,放置1h,将凝固的血液与管壁剥离,2000r/min离心10min,吸取上层血清,按试剂盒说明进行测定TC、TG、HDL-C和LDL-C。
3 结果
3.1 CLA对糖尿病小鼠24h摄食量的影响 两种异构体组成不同的CLA对小鼠24h摄食量的影响见图1。由图中可见,高血糖小鼠在喂食CLA的36天中,B组和C组与A组相比较,小鼠摄食量均显著下降(P0.05)。
3.2 CLA对糖尿病小鼠体重的影响 高血糖小鼠喂食异构体组成不同的CLA,其体重变化见图2,A组和B、C组小鼠体重均逐渐增加,但与A组相比B、C组小鼠体重增加缓慢(P<0.01);B、C组相比较,C组比B组更慢,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
3.3 CLA对糖尿病小鼠TC的影响 不同异构体组成的CLA对糖尿病小鼠TC的影响见图3。由图中可知,与A组相比较,B组和C组均能极显著降低TC浓度(P<0.01),B组与C组相比较,降低TC的作用更为显著(P<0.05)。
3.4 CLA对糖尿病小鼠TG的影响 喂食不同异构体组成的CLA对糖尿病小鼠TG的影响结果见图4。小鼠口服CLA36天后,B组和C组TG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B组小鼠的TG低于C组,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3.5 CLA对糖尿病小鼠LDL-C的影响 不同异构体组成的CLA对糖尿病小鼠LDL-C的影响通过LDL-C在TC中所占的比例来表示,结果见图5。B组和C组均能显著降低LDL-C/TC(P<0.05),B组与C组相比较,C组降低LDL-C/TC更为显著(P<0.05)。
3.6 CLA对糖尿病小鼠HDL-C的影响 不同异构体组成的CLA对糖尿病小鼠HDL-C的影响通过HDL-C在TC中所占的比例来表示,结果见图6。B组和C组均能显著提高HDL-C/TC(P
4 讨论
异构体组成不同的CLA喂食糖尿病小鼠36天后,两种CLA均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TC、TG和LDL-C,显著提高小鼠HDL-C,同时,t10,c12-CLA:c9,t11-CLA比例为2.79的CLA在降低糖尿病小鼠的TC、LDL-C,提高HDL-C方面作用优于比例为1.42的CLA。由此推断,在调节糖尿病小鼠血脂方面t10,c12-CLA作用要优于c9,t11-CLA。
1 Ha YL,Grimm NK, Pariza MW. Anticarcinogens from fried ground beef: heat-altered derivatives of linoleic. Carcinogenesis, 1987,8(1):1881-1887.
2 Parodi P W. Conjugated Linoleic-Acid and Other Anticarcinogenic Agent of Bovine-Milk Fat. J Dairy Sci,1999,82(6):1339-1349.
3 Sisk M B, Hausman D B, Martin R J, et al. Dietary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reduces adiposity in lean but not obese zucker rats.J Nutr, 2001,131:1668-1674.
关键词: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 C42 文献标识码: A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教育思想、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它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教学模式的改变必然会触动教学观念、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等根本性的问题,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本文就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谈谈高职课堂教学中建构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现行的教学系统应该在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素多增加了一个要素,这就是教学媒体。既然是一个教学系统,从系统论的观点考虑,几个要素就不是简单地、孤立地拼凑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因而在高职课堂上就存在两种基本教学方法,一种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另一种是多媒体技术教学方法。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它的特点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在这样一个模式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它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是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任意夸大并绝对化,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
而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迅猛发展,,运用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走进了课堂,,正在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以巨大的力量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就是把声音、文本、图形、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和通信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一门综合技术,它使文本、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有机的组合在一起。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课堂教学有众多益处,可为教学提供先进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改善教学效果,增大所传播的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声像、图片等引进课堂, 形成直观的教学效果;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可节约课堂时间、增加课堂容量;可以有利于资源共享, 开阔视野, 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能为高职学生学习技能提供自主学习环境; 可以有利于增加课堂信息量,节约时间, 提高效率;有利于因人制宜、因材施教, 培养创新人才;可以有利于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给我们传统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已是必然的趋势。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尽管多媒体教学有诸多好处,但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如课堂活动的组织工作难以把握, 进度难以掌握; 计算机运行的稳定性难以预料; 教师课后工作量无限加大; 多媒体教室的增设、管理、维护以及对教师的培训需要进一步规划和完善,在课堂操作时,老师往往只关注课件放映的效果,忽略了学生的反应,使自己在课堂上成了放映员。而且大量的图文信息使老师忙于快速滚动鼠标,学生的思维常常跟不上,达不到教学接受的效果,并且不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 全都使用多媒体教学法, 忽视传统教学法的作用, 教学效果也不会好。如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激发出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却往往无法加到课件中去而产生许多遗憾,如果借助黑板这种“灵感”就会得到充分展示。另外,好的手工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体现教师风格的作用,有无形感化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再者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教学手段的变革与更新, 它是对课堂设计和课堂活动这两个层面上的改革,它的教学模式属于典型的建构主义学习模式。因此,多媒体技术只能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补充和发展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结合,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的主导作用(或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
综上所述,我们要发挥注重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注意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扬长避短,在充分掌握教学资料的基础上做好教学设计,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的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合理利用多媒体创建现代高职课堂。
参考文献 :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艺术性;措施;研究
近几年,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它不仅是一门技术,还体现了深刻的艺术性。工作者不但要掌握其中的基本原理,也要从实践操作做起,提升自身的技巧性,转变语言表达方式,积极的为员工解决生活与工作上的一些问题,实现二者的良好沟通。
一、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艺术性的关键点
(一)语言艺术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上无处不在。它不仅体现了良好的口语表达方式,还提升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在国有企业中,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性都非常强,对工作的具体要求也比较全面。而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提升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艺术性的处理方式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表达上,同样的话语以不同的方式说出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例如:当该员工近段时间表现出工作不积极,甚至萎靡不振时,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应该以质问的口吻进行批评,应该首先对他的生活情况进行了解,给予他们温暖。因此,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时应该三思而后行,避免一些不恰当词语的产生,也不使用生硬的语言去进行沟通。这样的方式不仅会使员工产生反感,也会为自身的工作带来麻烦。而语言艺术能够令工作效率提升,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1]。(二)批评艺术在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中,批评也是一种艺术性的体现。员工在工作中出现缺失或者是犯错是经常会有的现象。思想政治人员应该以说理的方式与他们沟通,而不是一味的批评、指责。过多的责备不仅不会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毛病,还会愈加减少员工的工作信心。因此,工作者要正确的认识到教育的目的,它在于能够令员工及时的改正,从而端正自身的行为[2]。
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艺术性的主要措施
(一)提升疏导艺术,增强员工的责任感疏导艺术在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中非常重要。它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要加强理论指导工作。从各部门的具体任务出发,对不同的人员进行不同的思想教育,加强引导性。首先,思想政治人员应该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了解到哪些行为是可行,哪些行为是不能够存在的。端正的工作态度不仅体现在服从领导命令上,还应该有自己的思想,能够从单位的利益出发。第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在教育实施时应该体现主动性,做好调查工作。例如:他们既要疏通好与上级领导之间的关系,也要体现出基层工作人员的意志,使国有企业的凝聚力加强。可以首先针对领导的决策进行分析,将任务转化为员工能够接受的形式,从他们的意志出发,使工作行为更加自觉。第三,进行工作重点的转移。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中,管理者往往是在事后进行指导。而艺术性的政治思想工作不同,工作人员要加强事前预防。首先,要对基层人员的近期情况进行调查,从生活与工作两个方面出发,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其中的疑惑和困扰,找准重点,实现问题的有效疏通[3]。(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自我修养思想政治工作者自我修养的加强也是艺术性的主要体现。自我修养包括语言艺术方面,也强调组织机构的协调性处理。第一,在与下级进行思想政治沟通时,应该避免“高人一等”的语气,以“教育批评”的方式进行工作。工作者应该从问题的角度出发,将情况予以综合性考虑,以“朋友”的身份使员工意识到,交流的目的在于为他们解决困扰。所以,思想政治人员要注意说话的方式,首先营造一个温馨的环境,使员工能够全身心放松。另外,他们要询问员工工作失误的根本原因,让其在总结下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行为有哪些不足。接着,再为员工讲解道理,使他们心服口服。同时,工作人员也要从调查、访谈、接待等多个角度出发,将基层员工的态度表达出来,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待遇以及福利两方面使工作环境更加完备,拉近自身与员工之间的距离。第二,完善思想政治渠道。工作者也可以在国企内部与各部门建立QQ群、微信群进行定期的沟通,给予他们温暖,令他们信服[4]。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国有企业当中,思想政治能力的提升十分关键。工作人员要注重语言表达的艺术性,从员工的实际问题出发,给予他们巨大的关怀,令企业之间的凝聚力增强,为内部和谐气氛的营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良茹.针对特点讲求方法提高艺术性——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之我见[J].天津电大学报,2004,01:23-25.
[2]阿依古丽•尼牙孜.试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性与艺术性[J].兵团工运,2004,07:13.
[3]赵婷.新时期企业工会如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思考[A].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企业党建与政工创新工作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1.
关键词:人性化设计;平衡;艺术性和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室内设计的概念
室内环境设计是根据室内空间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技术手段、建筑美学、造型艺术和人体工程学等原理,对建筑内部环境进行功能、技术、艺术的综合设计,从而创造出舒适、优美的室内环境,以满足使用和审美要求。因此,室内环境设计本身就是一项多元化的复杂系统工程,其艺术性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
2. 室内设计的艺术性与实用性
2.1室内设计的艺术性
室内设计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它用特殊的语言传达人们的内心世界,从而引起人们的视觉注意与情感共鸣。因此室内设计既是人类视觉传达的重要因素,也是人类审美情感传递的重要途径。现代社会,物质条件的提高同时也丰富了精神世界,这就对室内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和谐”的室内空间不应该仅限于满足人的视觉与生理需求,还应带来精神上的深层享受。
2.2室内设计的实用性
同时,室内环境设计是为塑造一个精神与物质并重的室内生活环境进行的理性创造活动。室内环境设计也是以科学为构造基础,以艺术为形式表现,集功能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设计领域
2.3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关系
成功的室内空间设计应该是美观与实用并重,寻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室内设计不只是艺术,而不管施工实现的可能性。只有美感而欠缺实用性的设计,对设计师来说,或许能满足设计师自己的创作欲,但对于业主而言,即使能带来悦人眼目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久远,很多缺乏实用性的缺陷就会暴露出来,从而引起诸多的不便。因此,设计师要与业主充分接触、沟通以后,准确地了解业主的喜好、需要等等,才能把业主真正需要的空间通过专业的手法实现出来。美观应是含有实用性的美观,实用也应具有美观性的实用,二者的关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而不应当成为矛盾。
3. 怎样平衡室内设计中实用性和艺术性间的关系
3.1要了解实用性和艺术性在室内设计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首先,实用性是对室内设计的一个根本要求。作品出来后如果缺乏实用性, 就可以说是不成功的作品,同时这样的作品也是不为消费者所接受的。的确,实用性在整个设计中是关键的。香港十大顶尖设计师之一的梁志天,对空间的运用及美感营造相当敏锐,他认为室内设计是以实用为本。
其次,艺术性在室内设计中的地位也在逐步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也日益高涨。作为贴近人们生活的室内设计,首当其冲的成为了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一个载体。这就要求要不断提升和创新室内设计的艺术性。于是,艺术性在室内设计中的地位变的越加突出和重要。
3.2要正确认识实用性和艺术性两者间的关系。
首先,实用性的发展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造。艺术性是实用性的延续和发展,脱离了艺术性的实用性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中人们的需要。
其次,艺术性的把握是不能脱离开实用的价值范畴的,离开实用价值,设计也就不能称为是设计了。
3.3 如何才能将两者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首先,设计师本身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对各种美学的认知,包括各种文化性和地域性的美学。缺乏这些基本的因素是不能做出艺术性的作品的。它是灵感思维来源所具备的原动力。
其次, 设计师所做出的设计作品既要追求艺术性也要能够回归生活本身,切勿忽视实用性。消费者是在具备实用性的基础上再去看它的艺术性的,通俗的说,不实用的东西再好看也没人愿意花钱去买呢!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对日常生活和对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元素有切深的体会。一个不懂生活不能融入生活的人如何能做出打动人心的设计呢?!
四.结论
设计要能把实用性和艺术性巧妙的柔和在一起,最终赢得众多消费者及各消费阶层的目光,赢得它所存在的市场价值和商业地位。具备良好的美学修养和切身的生活体会,能理解室内设计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真正涵义,这样就能完成一套成功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于彦荣;室内设计中的形式美;美术教育研究,编辑部邮箱 , 2011年03期 【J】
[2]朱杰栋;杨兰芳;形式美与室内设计;剧影月报, 编辑部邮箱 ,2005年04期【J】
[3]张莹莹;室内设计美学之我见;商业文化(下半月),编辑部邮箱 , 2011年02期 【J】
一个有价值的文化艺术作品必须可以和接受者进行对话或交流,尽管在有些情况下这种对话或交流可以是非正向的甚至对抗式的。这就是我们所强调的艺术的真实性或客观性。这种真实强调的是一种逻辑上的真实,而不是简单的写实主义式的真实。可以说,真实是一种原则,它来自于创作者的诚意和真诚表达的能力,同时也成为接受者理解和沟通的基础。所谓文化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即是说文化艺术作品的形象要符合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实际,符合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实际。这是一般再现型或再现性艺术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所谓“再现”是指艺术家在其作品中对他所认识的客观对象或社会生活的具体描绘,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写实,追求感性形式的完美和现实的真实;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认识客体,模仿现实。再现性的文化艺术创作是中外文化艺术史上的主要倾向,其作品平易近人,如实摹写,生动细腻,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一般容易为受众所欣赏和接受,拥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其特点是感性的现实和冷静的理智在创作中起主导作用,观察缜密,技法严格,细节真实。文化艺术的真实性还体现在表现艺术家主观世界的真实,即真实地表现创作主体的精神世界,包括他的思想、情感、个性、人生态度和理想追求等等。这是一般表现性文化艺术所特别强调的。所谓“表现”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表现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地、情感地表现对象,或抛弃具体的物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常常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以至抽象等艺术语言,以突破感受的经验习惯;在创作倾向上,则偏重于表现主体意识,直抒胸臆。文化艺术中表现的真实,即文化艺术形象中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家的真诚与真挚。表现性艺术具有震撼人心、高度概括、不求形似等特点,是中外文化艺术史上的另一主要倾向。不论是再现性艺术,还是表现性艺术,只要达到精品的程度,一般都会具有较高的作品接受难度,但其程度并不妨碍接受者的感受和认知。事实上,思想或形式上的高度或难度并不是阻碍读者或观众接受的根本。创作者充满诚意的言说以及有效的表达,是文化艺术精品产生群体影响力的前提和基础。在这种交流沟通机制中,文化艺术精品的社会功能得以实现。很多时候,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才可以真正地改变接受者,并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在这种有价值的交流与沟通中,接受者自身的理解力、创造力和感受力都会得到提高,从而产生对作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认同。
二、完善文化艺术精品的育成机制
制定精品战略,提倡精品,都需要借助一定的平台和机制才可以最终落到实处。而文化艺术精品的育成首先要从艺术家创造力的涵育入手。我们知道,任何一件文化艺术精品都是由某个或某群艺术家倾力创造出来的,除了生活阅历、个人信仰和创作诚意外,艺术家一般还需要系统的专业训练。艺术家的艺术技能、个人才情,再加上必要的作品物化条件,构成了一件文化艺术精品的“胚芽”。为这些有价值的“胚芽”提供成长所需要的土壤、水、阳光等环境条件,并为这些胚芽破土而出、成长为一棵枝叶葳蕤的大树保驾护航,最后设计渠道将果子输送给有需求的人,这就是贯穿于文化艺术精品生产与消费全过程的涵育与推动机制。可以说,文化艺术精品的育成机制是一个需要各方协力的系统工程。
(一)文化艺术精品育成的环境条件
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文化艺术精品的育成需要具备必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条件。首先,国家和政府必须从战略高度进行顶层设计,为文化艺术精品的生产与推广铺设有效的绿色通道,并借助法律、法规的制定来使之常态化。比如,我国近年来连续推出的文化产业政策、艺术教育政策等新的相关文化政策,都为文化艺术精品的育成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础。除了匹配支持政策之外,某些约束性政策和法规的出台则为文化艺术精品生产的专业化、规范化提供了环境条件。其次,文化艺术精品的育成还需具备必要的经济条件。据有关文化产业研究的论证,某些文化产业类型的兴起与人均GDP有直接的对位关系,而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是可以带动经济的整体增长。这种文化经济学的分析方式也可以用到文化艺术精品育成机制的分析中。事实上,文化艺术精品的规模化生产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可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系统推进文化艺术精品生产的程度,而且国民购买力也已经可以基本支撑起文化艺术精品的消费。最后,文化艺术精品的育成需要匹配的文化和社会环境。其一,文化艺术精品的育成需要文化资源的依托。因此在文化艺术精品育成的过程中,应深入挖掘所在环境中的文化资源,整合、利用并借助各种新的文化理念、艺术手段和技术条件,在数量和质量直接推动文化艺术精品的生产。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民族和广袤的地域,千百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将文化资源转换为文化创意,一直是文化艺术生产者探讨的重点。其二,文化艺术精品的育成需要培养创造性的思维环境和宽容的社会文化环境。艺术家个体创造性的激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一个比个体作品创造还复杂的创意激荡环境。从纵向的角度看,艺术家既有长期积累的惯性优势,也有一定的群体依赖性和个体惰性。真正独立、自主的创作者必须在时代背景下,借助有效的手段激发和培育出来。此外,从横向的角度看,文化艺术精品的育成还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宽容的社会文化环境。虽然在文化发展史上,不乏“悲愤出诗人”的个案,但一个宽容的社会文化环境才是保障人才和作品井喷式出现的基础,文艺复兴时期群星璀璨、盛唐时期文化精品频出充分说明了多元的文化、宽容的环境才是文化艺术精品育成的根本条件。
(二)建立文化艺术精品的创作支持机制
良好的环境条件为文化精品的育成提供了必备的土壤,但“胚芽”破土而出还需要更有效、更直接的支持机制。就目前而言,文化艺术精品的育成应该在国家顶层设计之下,建立相应的引导、激励和扶持资助机制,以提供系统的、长线的、高效的文化艺术精品育成支持。我们知道,艺术家完成一个有价值的艺术创作往往受诸多因素影响与制约。其中,就主观层面而言,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心理诉求、生活阅历、创作灵感、形象及抽象思维能力都会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此,对艺术家的“同情的理解”和“适当的管理”就构成了文化艺术精品育成的引导机制。如果这个原则和分寸把握好了,并且在具体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那么,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国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这样一来,长期困扰基层管理者的“一管就傻、不管就疯”的窘境才可以改变,而艺术家的精神独立性和个体创造性才会得到有效的保障。在此基础上,科学的文化艺术精品激励机制才可以建立起来。要实现文化艺术精品的育成,仅仅靠政府财政补贴和奖励等直接物质激励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在科学评估体系和绩效评估体系尚未确立之际,一味的补贴和奖励或许会走到精品育成的反面。久而久之,趋利的寻租心理将束缚而不是激励艺术家的心灵。艺术家创造的初衷如果掺杂了过多杂质,那么他的创造活力和深度势必会受影响。因此,分类分层管理才有可能实现正向的激励作用。简而言之,设计高效的文化艺术精品激励机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妥善处理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找到一个富有成效的平衡点。而在此基础上,还需要通过政策、舆论甚至物质刺激等手段,梳理艺术家乃至全社会的精品意识。在文化艺术作品生产过程中,精品艺术也是精品生产的先导。可以说,没有精品意识就不可能有文化艺术精品的产生。精品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它不是某个人靠一时的灵感侥幸创造出来的。它需要艺术家不断丰富自己,并经过艰苦努力才能创作完成。在这期间,精品意识始终占据着创作者的头脑,它是创作者精品创作的先决。当创作者怀着一种生产精品的意识去从事创作时,他才会用十分的心思到生活中去选取素材,用十分的心思去结构布局他的作品,用最为真挚的深切的语汇去表现他的作品,而只有这样,那种高品位的、人民群众最为喜爱的精品之作才能够产生。
(三)构建良性的文化艺术传播与接受机制
文化艺术传播古已有之,方式多种多样。从远古就出现了口头传播,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又陆续出现了文字、纸质出版、电子和网络等传播方式。当今时代,传播方式中比较集中、为人们普遍接受和经常使用的传播方式是现场传播、展览式传播和大众传播等。文化艺术作品因其自身的特点,有其独特的接受机制。文化艺术作品通过受众的鉴赏来体现自身的价值。文化艺术鉴赏指作为文化艺术传播的接受者,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开展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文化艺术作品为了满足更多受众的期望同时又承载了传承优秀文化艺术的重任,不仅仅只停留在外在形式的推陈出新。受众的需求、要求不断提高,促使文化艺术作品不断涌现出精品。精品本身所具有的教化作用、审美功能也深深影响着受众群格调的提升。
三、建立文化艺术精品的判定标准
(一)文化艺术精品的分层与分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文化艺术作品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艺术创作者精益求精,力求打造文化艺术精品。然而,划分文化艺术精品和非文化艺术精品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在此,我们着重将文化艺术精品与非文化艺术精品在内涵层次进行区分。真正让受众感同身受、产生较好审美感受的是传统文化艺术精品;次之,大众流行文化时尚精品也为我们提供了文化艺术社会化的典范;再次之,审美功能一般、旨在填充精神生活的,便只能称作文化产品。其中,传统文化艺术精品在内容上更加具有经典性、先锋性和开创性,形式紧紧围绕内容并为内容服务,同时,传统文化艺术精品更加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大众流行文化时尚产品在内容上具有大众性、流行性和时尚性的特点,形式多样,形态也更加开放,传播手段丰富新颖,注重受众的拓展,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在两大类文化艺术精品中,根据其基本形态又可以划分为视觉艺术类文化艺术精品、表演艺术类文化艺术精品、影视艺术类文化艺术精品、建筑及城市时尚类文化艺术精品、城市民间及公共艺术类文化艺术精品等五种。一般而言,文化艺术精品是文化工作者思想水平和艺术造诣的体现,是对时代生活的思考和再现,是一种复杂的意识活动,是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和审美需求不断提高的产物。因此,对文化艺术精品的判定标准绝不是单一的、绝对的,而应该是复杂的、辩证的。任何一件艺术作品的好坏与观众的主观意识和审美水平有很大关系。观众通过用视觉、听觉等感官意识对艺术作品进行观察和欣赏,经过复杂的审美过程得出结果。迄今为止,并没有专家学者得出绝对准确的审美判定标准,更多的是通过各门类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对作品进行理性和感性分析,从而得出相对合理的判定。例如:对建筑艺术作品的判定,首先应遵循“实用、坚固、美观”的标准,其次看其是否具备形象美、文化性和时代感的艺术形式,综合各方面数据判定是否是建筑艺术精品;对影视艺术作品的判定,看其是否有效运用影视艺术的艺术语言,将各门类艺术和谐统一,其作品是否具有情节性、文学性、表演性等艺术特征,是否具有时代感,是否具有创新性。简而言之,判定一件文化艺术精品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需要仔细探究每一门类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统一性和特殊性,并制定相应的一般标准和特殊标准。
(二)文化艺术精品的判定标准
首先,我们要对文化艺术精品的主要类型进行判定标准的设置,就要对其有所判断。我们必须考虑到的是文化艺术精品的民族性、时代性,同时还要兼顾到各门类艺术作品的本体特性。各种因素下更需找到综合考量的一般判定标准,即文化艺术精品大体一致的评价体系。据此,在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中国文化艺术与西方文化艺术等艺术精品之间,我们势必应当找到一种可能的桥梁———沟通路径。在沟通路径的选择上,通常情况下,我们有艺术创作维度与接受维度的沟通,创作、接受艺术与社会文化判断基础标准的沟通。而倘使我们将其两个方向上的沟通剥离开来,将内核部分抽取出来,弃置差异性,回归共通性,就找到了文化艺术精品的“最大公约数”,这也是一种可行的文化艺术精品判定标准。好的文化艺术精品需要具备怎样的“最大公约数”呢?就艺术系统角度而言,文化艺术精品需要同时具备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也只有这三性合一,好的文化艺术精品创作才能真正成为精品。在这里,我们找到了文化艺术精品判定标准的“最大公约数”。据此,我们可以对文化艺术精品进行一个初始界定,并进而找到文化艺术精品判定的具体方法和标准。首先,文化艺术精品必须具备思想性。所谓思想性标准一般会根据作品的层次和类型而有所区别。比如,对传统文化艺术精品而言,作品的深度、广度和厚度就是必备的思想性要求。这类文化艺术精品往往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或者一个时代的精神价值与追求。当这样的精神信息传递给读者或者观众时,往往会起到启迪心智、涵育情怀,甚或提升意志的作用。而对大众流行文化时尚精品而言,作品的娱乐性、消遣性和舒缓性作用就会凸显出来。这类作品所传递出的思想、意识、情感大多已经类型化、正典化,接受难度不高。大众流行文化时尚精品往往会起到缓解社会矛盾、提升生活品质的作用。在有些情况下,一些有难度的传统文化艺术精品也会向时尚类精品转换,而其富含的思想精神则会在这种转换过程中随着受众的拓展而“稀释”,从而成为某种时尚的元素。例如,早年颇具先锋意识的孟京辉话剧如今已经成为都市白领们的时尚消费品。同样,某些流行时尚精品随着流行性的降低,或许会因其承载的文化含量的上升而为传统文化艺术精品。例如,早年的流行剧场艺术京剧,在今天则成为居庙堂之高的传统文化精品了。其次,文化艺术精品必须具备艺术性。我们固然强调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但事实上,文化艺术精品的艺术性标准主要用来衡量其艺术本体的价值,包括作品的独特性、原创性和有效驾驭同类艺术的技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丰富的审美价值等。具体而言,评估一个文化艺术作品是否在艺术性方面已经达到精品的高度,可以有如下两个评估维度入手:第一,其艺术语言是否鲜明、独特、准确,能够有效传递其精神内涵,并且创造了典型的艺术形象或意蕴;第二,其创作手法是否老道、精准或创新,能够创造节奏适当的艺术结构,并在艺术处理和表现方面达到巧夺天工的高度。
关键词:舞台音响;舞台艺术性;提升措施
中图分类号:J8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8-0037-01
舞台艺术是一项具有交叉性和综合性的艺术,而舞台音响是舞台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舞台音响在各种形式的舞台综合演出中必不可少,而好的舞台音响效果,不仅能够提高舞台现场的感染力,还能够在艺术层次上提升舞台的艺术效果。
一、舞台音响与舞台艺术的关系
舞台音响效果并不是简单的收音与扩音,而是各种艺术类别协调融合的集中再现结果,是传统的音乐艺术与现代电子化技术的交融汇合,是直接沟通表演者与欣赏者的艺术桥梁,更是舞台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舞台音响效果要同时协调好舞台音响整体形象、舞台音响成分和观众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协调好这三者之间关系,在现场表演时才能产生艺术共鸣。对舞台音响技术进行创新性的应用,同时舞台音响协调者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再创作,以此来营造出一个完美的艺术声场。舞台音响的艺术性除了“再现”之外,更侧重于是根据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合理运用舞台音响手段进行舞台气氛渲染,强化舞台艺术的空间。
音源音响效果与无音源音响效果是舞台音响效果的两大基础组成部分。舞台音响协调者运用各种专用的技术器具,再现舞台上的各种声音或音乐符号,从而烘托对舞台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化舞台艺术所表达的主题,让舞台艺术的感染力更加强大。一般而言,不同舞台音响效果可以对不同的人物的喜怒哀乐进行烘托,能够表达不同音乐、话剧、戏曲等元素的内在感染力,更主要的是,通过舞台音响的细腻渲染,有助于观众深入体会人物或音乐的矛盾冲突和感情升华,更强烈地赋予舞特的渲染力,这也就是舞台音响提升舞台艺术性最本质的应用。
二、利用舞台音响提升舞台艺术性的措施
(一)借助舞台音响设计提高舞台质量
舞台音响设计对整个舞台的表现质量至关重要,是综合演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借助舞台音响设计是提高舞台质量、提升舞台艺术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如在歌曲的演唱中,要注意话筒摆放地不能与音响过近,以免发生反馈杂音,从而影响舞台表现质量。在边说话边走动的舞台上如话剧戏曲中,也应尽量避免演唱者走动到音箱的正前方,而使音箱产生强烈的回受,击穿音箱的高音频头,烧坏高音喇叭,同时也影响舞台质量。除此之外,注意调节舞台音响混响来提高舞台的表现质量。通过调节音频振动时间的长短和频率的大小,把人的声音处理得十分圆润动听,以增加空间感和融合感,但是没有特殊的效果要求时,混响并不需要开得太大。否则,过大的混响也会破坏声音的清晰度,混淆声音,失去大量声音细节,所以适度的舞台音响混响才能提高舞台质量。
(二)构建出完美的舞台氛围
舞台氛围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影响来自于方方面面,而舞台音响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如果没有高质量的舞台音响技术,就无法构建出完美的舞台氛围。舞台音响效果和舞台氛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舞台音响效果不能突兀,它应该是和导演的构思、舞台的中心思想和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融合后的产物。因此演出前的排练必不可少,反复确定舞台音响的大小、高低强弱,通过舞台音响效果的协调作用,协调出统一的、和谐的、般配的乐音,才能在正式演出中烘托出完美的舞台氛围。舞台音响关系到能否完美展现每一场表演的舞台气氛,这也就需要调音师和音响师提前掌握好设备的性能,使得面对不同的情境或是各种突况,不论是什么型号的话筒,各异的发生源位置和接收的频率,都能完美应对,烘托出最自然的舞台气氛。
(三)舞台音响中的“虚实”效果可满足观众多层要求
舞台音响效果有“虚实”之分,它既可以写实,也可以写意。这不仅能够增强舞台真实性,还可以深化主题,这满足观众的多重要求。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加强理论研究,多进行艺术的舞台实验,正确认识舞台音响效果的虚与实,开掘其可能的表现空间,更深入地为舞台艺术性的提升服务。与此同时,也对如何利用现有的专业技术手段更有效地标线舞台音响效果的“虚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提升舞台音响技术水平,更新艺术思维,也要求音响师有更多的富有现代感和高科技的创意。“实”是指舞台音响的写实,对真实生活进行全面生动的再现,使得舞台表演的气氛与人物的行为表达更加的真实。“虚”是指舞台音响的写意,是一种利用舞台音响将现实升华、音乐化的技巧,使得舞台表现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与生活原貌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取意而舍形,体现的是一种写意的风格。舞台音响中的“虚实”结合即满足观众多层次多方面的要求,提升舞台的艺术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舞蹈表演 情感表达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a)-0125-02
舞蹈是一种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也是受到广大群众喜爱的一种艺术,不仅结合了音乐,也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舞蹈所呈现的中心思想和情感抒发。舞蹈本身就是一门抒情艺术,是舞蹈与舞者之间相互结合,从中流露出最真实的情感,不光是对舞蹈作品的尊重,也是对欣赏者的尊重,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就是一种心与心的沟通,也是一个舞者的灵魂所在。舞蹈是由肢体语言、舞蹈节奏、表情音乐等多种要素组成的,是通过这些要素融合协调来直观的塑造出生动的舞蹈形象,最终传达出一种情感和意蕴。可以说肢体语言和节奏本身就是舞蹈表演的一种外在形式,而情感是舞蹈表演的核心,只有真挚的情感融入舞蹈表演中才能使得舞蹈更具有感染力、表现力,也才能受到大众的青睐和认可。舞蹈表演不单单是给观众一种欣赏,也是舞蹈者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形式,主要通过肢体语言来实现与观众的交流。舞蹈作为一种抒情艺术不仅给观众带来视觉的享受,也使得舞蹈表演者在表演过程通过动作、姿势、表情、技巧来塑造一些经典造型和悦目的艺术形象,来突出艺术主体,展示艺术情感。舞蹈表演之所以让人流连忘返、动人心弦主要是因为舞蹈表演者在情感的投入激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不仅丰富了观众情感体验,也调动了观众的想象,所以,舞蹈表演的情感表达成为舞蹈表演的主要组成部分。
1 舞蹈表演的情感表达
在舞蹈表演上情感表达是关键所在,也是整个舞蹈表演能否到位、贴切、展现中心思想的成败所在,不用质疑情感表达一直以来都是舞蹈表演的综合素质的体现,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蹈要通过肢体动作、音乐节奏、人物形象塑造、情景营造等来完整展现舞蹈情感,不仅要抒感,也要给人们传递真挚的感情。如果舞蹈没有情感的支持和渲染,那舞蹈表演就不会有生机宛如一潭死水。而情感不丰满的舞蹈表演,观众只能通过视觉来观赏舞蹈的形态,不能更深层的感受舞蹈表演的灵魂,最终不能感受到舞蹈作品的最初的编舞缘由,这样只能让观众感受不到舞蹈真正的内涵。著名的舞蹈表演艺术家杨丽萍的舞蹈无论是情感和肢体语言上都给观众能营造出如梦如痴的境界,这样的舞蹈才能真正地打动观众的心灵,受到观众的喜爱,所以,只有舞蹈表演融入了情感才能真正表达出舞蹈本身的真谛。
2 情感表达在舞蹈表演的重要性
舞蹈是抒感的一种方式,虽然舞蹈需要技巧,可是高超的技巧离不开情感的支持,只有舞蹈者通过高超的技巧来将情感表现出来,才能使舞蹈表演和情感相互融合完美地展现出舞蹈的精髓。舞蹈的情感并不是一种私人情感,而是包含了人类、民族普通意义上的价值情感,不仅要恰当表现出舞蹈不同阶级、民族风格,也要实现舞蹈风格的多样化,将情感表达的更加准确,这样才是舞蹈表演的重要所在。
2.1 情感表达影响舞蹈表演的感染力
舞蹈表演的审美特征之一的感染力,而这种感染力的并非靠舞蹈者的技巧来完成的,也需要情感的表达,而这种的情感的表达直接影响舞蹈表演艺术,如果是将舞蹈技巧生硬的放在舞蹈动作上,没有恰到好处的情感渲染,那舞蹈表演的感染力就很难展示在观众面前。在舞蹈表演中情感本身就是连接舞蹈者和观众心灵的一个纽带,而具有感染力的舞蹈表演需要舞蹈者将情感倾泻到肢体的舞蹈动作上,不仅要有精湛的舞蹈技巧,也要在内心情感上巧妙融合,将舞蹈情感贯穿在整个舞蹈表演中,将舞蹈的情节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不仅让观众能感受到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也要在心灵上达到一种审美的体验。对于观赏者来说带有情感的舞蹈表演不仅能给舞蹈者自身产生美的享受,也能更好地展现舞蹈的各种情感,不仅给人们一种审美感受,也能从情感上打动观众,给人一种回味悠长的感觉在里面。
2.2 情感表达关系舞蹈艺术的观赏性
舞蹈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展现,舞蹈者的情感的表达才是舞蹈艺术魅力所在。在舞蹈中表演者对情感的把控直接关系着舞蹈艺术的观赏性。舞蹈表演艺术性主要分为象征性、造型性、律动性和抒情性,舞蹈表演的整个过程就是对情感的一个整体表达,也是舞蹈艺术性的整体体现,好的舞蹈表演不仅要准确的把握舞蹈内容,也要很好地诠释舞蹈展现的情感,要恰到好处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舞蹈艺术的展示中,不仅要声情并茂,更要合理诠释舞蹈中的角色,这样才能增加舞蹈表演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而舞蹈艺术性的重要体现主要是象征性和律动性,而没有情感的舞蹈肢体律动是没有任何审美可言,而缺失了情感表达的舞蹈的象征性也就不能清晰地表达,所以,舞蹈表演的艺术性离不开情感表达,只有在舞蹈中酣畅淋漓地进行情感表达,这样的舞蹈艺术才更加具有观赏性。
3 在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的关系
在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提升舞蹈表演艺术性、表现力、感染力的重要组成,只有深入地理解舞蹈作品才能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和情感,所以,舞蹈表演和情感表达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1 舞蹈表演者要深入理解作品才能更好的展现舞蹈的情感表达
舞蹈表演想要更深入地展现情感,提升舞蹈的艺术性、表现性,就需要深入理解舞蹈作品本身的内容,不仅要做到全方位多层次的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和情感表现,也要了解作品的文化底蕴,每一个舞蹈作品都有着独特的文化背景,只有了解了舞蹈作品创作的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领悟舞蹈的意境,从而丰富舞蹈表演者内在的情感,也能更好地诠释作品的情感思想,这样才能在舞蹈表演上展示舞蹈作品的内涵,使得舞蹈表演者对作品情感的把握更为准确,也能更好地通过肢体语言、动作来展示作品的情感。
3.2 舞蹈表演者要利用动作、表情来展示舞蹈的情感表达
利用舞蹈动作、表情来展示舞蹈情感的舞蹈表演最常用的情感表达,舞蹈表演者要善于利用舞蹈的每一次肢体动作来完美的展现优雅的舞姿,用心带动情,用情来打动人心,这样才能更好地增加其舞蹈的感染力。而这些舞蹈动作和植入语言也更好地烘托了气氛,传达了情感,在舞蹈表演中,舞蹈表演者应用不同的动作来展现不同的舞蹈情节,这样不仅更好地诠释了角色的内心情感,也在舞蹈表演上更加渲染了情感表达,不仅更为准确的演绎了舞蹈中复杂的情感,也使得舞蹈更具有表现力,使得舞蹈本身更加感染观众,引起观众的一种共鸣。
参考文献
[1] 岳畅琦.舞蹈表演情感表现力的提升研究[J].戏剧之家,2016(1):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