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教材知识范文

高中语文教材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教材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语文教材知识

第1篇:高中语文教材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材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教材质量的高低,关系到高职院校能否实现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教材建设,也相继编写、出版了一些质量较高的精品教材,但仍不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实际需要,同时,在教材编写、出版工作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一、教材在高校教学中的意义

1.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信息载体。教材源自人类的知识经验,逐步脱离教师而独立成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常以教材形式表现的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认识和实践的客体。师生通过认识和实践教材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2.教材是高校教育形式和教育现象的基本特征之一。教学改革的种种设想和试验,大多要通过教材建设来具体实现,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和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基本依据和主要工具。高质量的教材是优秀教学成果的物化。其体系和内容设计体现了先进的教学方法,是不断优化的结果,具有较强的示范性。

3.教材是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教材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体现了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对于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过程、保障课程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教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只要有以下几点:

1.与高职教育特色的教材相符合的太少。

当前相当部分教材游走于本科教材与中职教材之间,但偏重于本科特点的教材,存在着内容偏多、理论偏深、实践性内容严重不足等问题。

2.教材知识内容陈旧、落后,缺乏创新性

目前高职教材知识内容落后于时代科技进步,其主要表现是:不能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案例,而且不少教材不符合新规范、新规程、新标准,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一致。有的教材虽然冠以“高职规划教材”的名义,但其内容实际是原专科或成人高校教材的翻版或本科教材的简单删改、增补而成,也缺少相应配套的实训教学指导教材。

3.教材中的实践性例题太少

在目前大多数教材中,实践性例题很少,有的几乎没有,学生学后完成课后作业都显得十分困难,有的教材的例题仅仅囿于论证其基本原理而缺乏实践性、可操作性的实例,这样学生学习之后,仅能作一般性的习题或应付考试,而不是学习之后,就能实际操作或能够运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与高职学生的要求相去甚远。

4.教材建设不规范

高职院校在改编或自编专业课程教材时,缺乏统一的教材编写评价标准及统一的专业目录,致使教材出版混乱,尤为严重的是个别出版社不负责任,一些教材随便更改主编,重复出版。

三.高职教材建设问题出现的原因

1.认识不到位,全局观淡薄

由于教材编写人员对职业教育的定位认识不足,不重视职业教育理论学习和研究,对上级文件精神的理解存在差异,不能系统考虑教材建设,导致认识不到位、全局观念淡薄的现象。

2.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持,教材建设仍然是以“四”为主

目前在高职教材建设中,从提纲的确定到教材的编写,经验仍然在起主导作用。由于缺少对生产实际的调查研究和深入了解、缺乏对职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的科学分析,缺少科学的课程理论的支持,教材建设仍以教师为主、以学校为主、以理论为主、以纸质材料为主

3.缺乏教材编写的专业人才

目前高职院校师资从数量、质量以及结构比例上,还远远不能满足高职发展的需要。许多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无暇顾及高职教材的编写工作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因此,由他们编写出来的高职教材就很难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很难适应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4.组织协调不力,参与面窄

教材编写往往是教师的工作,忽视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没有把握“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这就要求教材编写的过程中,要有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协调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加大教材编写的素材来源,充实教材内容,提高教材生命力。

三加强高职教材建设的主要对策

深化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需要积极开展适应现代课程模式、特别是适应学分制的模块式课程和综合化课程的探索和实验,需要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建立起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因此,教材建设的任务复杂繁重。为了适应社会需要,突出高职教育特色的教材,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方面:

1.将教材建设作为课题立项,强化教材建设的研究

将高职教材建设作为一种研究课题,需要教师对过去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总结,需要全体教师的广泛参与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在教师、工程师、技师、行业专家等共同参与下,认真研究高职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的本质差异,研究在教材建设中如何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研究如何引进国外先进的高职教材建设经验,研究采取何种形式或载体编写教材,研究如何将产业的先进经验引入教材,才能在高职教材的建设和开发方面做出成效,才能开发出真正具有高职特点、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高职教材。

2.教材建设要注重系列化和多样性,切实解决教材内容陈旧的问题

系列化就是各个专业应按照各自不同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及课程要求,有计划地组织编写各自的系列教材,以便于在同一方案下各门课程教材之间的衔接与沟通,形成有机的整体,同时也避免内容重复问题。

多样性有三层含义:一是教材内容多样性,可以从科学性、可读性、趣味性、广泛性等角度选择不同的编写内容;二是教材种类多样性,就全国而言,同一专业可以编写多种不同的系列教材,以适应不同地区(或行业)的需要,这就要求每一套教材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三是教材形式多样性,即由单一的文字性教科书发展成为包括传统教学媒体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体现先进教学方法的各种新教学媒体在内的多媒体教材体系。

3.应重视教材编写队伍的建设。

教材编写人员必须对提高教材建设质量的重要性形成共识,可采用一些激励机制,调动编著人员的积极性,鼓励支持他们深入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调查研究,了解本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熟悉教材编审、评价各个环节,编写出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高质量教材。

4.加强领导,切实做好高职教材建设规划工作。

相关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教材建设的领导,尽快制定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专业培养规格,组织编写、出版队伍,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协调工作,搭建高职院校教材建设沟通与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及时整合高职教材建设的各方面资源,从而从宏观上定期提出高职教材建设出版的计划,这样可以克服教材建设中的短期行为,并有效地促进各院校高职教材建设工作健康发展。

5.要建立高职院校教材应用体系和教材质量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应根据国家对高职教材建设的有关政策规定,邀请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制定教材选用制度与评价标准,优先选用省部级精品教材,积极使用反映学校专业特色、课程特色和行业性、职业性的校本教材。对教材的评价应从两个角度进行:教师从知识的广度、深度、实践性、知识编排合理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从教材的易读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评价,以决定是否在后面继续使用。

6.走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道路,编写适合我国的高职教材

高职教育的本质就是社区教育,它的服务对象是为社培养基层的生产者和社会的服务者,因此,其教材也应当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这些教材它既有一定的理论要求,更有对实践技能的要求,在编写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教育部领导同志提出的“必须、够用”这一基本原则,教材编写者、出版社要深人实际,多作调查研究,实实在在地作一些基础性工作,这样就能搞好高职教材的建设工作。

四.结束语

总之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是体现一定教学理论思想的载体,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和基本依据,是教学理论发生功效与实践中介,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高职教材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一定要加强高职院校的教材建设。作为高职技术教育工作者,为高职技术教育发展是我们应尽的义务,笔者希望一些有识之士来讨论这一问题,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辉;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与评价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第2篇:高中语文教材知识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语文 教学

一、语文教学内容精选化、整合化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如何启发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实际生活中的各方面去。”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建立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要超越语文,学习教材是为了要超越教材的理念,教师和学生必须要突破“文本”,依靠自己去发现文本潜在的内涵。尤其是现今的新课标教材,属于不完整教材,留有很大的空间,由教师和学生去创造性的完成,以达到开启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之目的。我主张语文教师不要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对新冀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但是,不要“教教材”不等于不要钻研语文教材、不要把握语文教材意图。真正有效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师需要对新冀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

1、理清新冀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各个内容的编排体系。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在教材的“品质”上,叶圣陶提出了“朴实、精确”的要求,主张足以示范,以顺应学生“身心的发育和生活经验的扩展”,逐步培养学生“凭我国语言文字吸收经验表达情意的知能”。这更是一种基于语文素质教育根本目标的正确主张。毫无疑义,语文教材只有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范本,学生所掌握的语文能力才能真正成为人生发展的阶梯。

2、体会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新冀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和载体,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了解新冀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新冀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学思想、方法,体会新冀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才能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3、用好、用活、用实新冀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新冀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新冀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新冀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强调要按照学生的情况进行语文教学,而不是完全拘泥于新冀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对新冀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要科学的使用或“再度开发”,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叶圣陶的语文教材理论不但包含了叶圣陶对于语文教材标准、性质、功能的富有特色的见解,还包含了他对于语文教材归宿的别有见地的论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养成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这历来是叶圣陶语文教材归宿论的基本思想。他把语文教材视为学生课外学习的基础,要求教师从教材出发,尽量推广、扩大,落实到课外广大的阅读天地。他说:“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已熟习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参读相关文章。”这种书籍,这种文章,主要是指课外读物。因此他强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他说:“阅读要养成习惯才实用,所以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换句话说,课外书也该认作一项教材。”通过教材,带动学生广泛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这确应成为语文教材观所追求的归宿。

二、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化

语言是语文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进行思想教育的最重要的工具,而学习动机则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讲求形象、生动、精练、幽默、富有启发性,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能够集中精力,坚韧不拔地探索下去,并能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

1、生动形象、富于直观的语文教学语言。语文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要求语文教师表达时富有情趣,善于使用一些成语、典故、比喻和穿插一些风趣机敏的话,以增添语言的感染力和情感色彩。语文教学语言的形象性,要求语文教师表达时善于形容、比拟,绘声绘色,充分发挥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感以唤起学生的表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学习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最令人深思、最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的语言,语文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应用,就能使语言充满魅力、富有启发性;就能启迪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就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动脑去思考、动眼去观察、动口去表述,学会写作,从中获得知识。

2、规范准确、富有科学性的语文教学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必须借助于语言来表达,因此语文教学语言必须要做到规范和准确。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要求语文教师讲课时发音要正确,语句要合乎语法修辞,用普通话;要求围绕中心,句句紧扣,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要求遵循规律,论证严密,立论有据,不以偏盖全。语文教学语言的准确,要求语文教师选字用词要科学无误,不含混、不糊涂、不模棱两可。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否规范和准确,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规范准确、言简意赅的教学语言,才具有美感效果,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反之,则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或障碍,妨碍学习的顺利进行。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剔除颠三倒四的罗嗦话、无关紧要的两可话、牵强附会的题外话、不着实际的空洞话、不合语法的半截子话。

第3篇:高中语文教材知识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 语文知识 提高 数学教学 效率

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以往的教学中,人们很难想象在数学课中运用语文知识。这是因为,在人们的意识中,语文偏重人文知识的传授,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科,相对于语文来说,属于理科领域的数学则重在逻辑性的塑造和培养。但从知识本身出发,如果数学能将概念、定理、公式等利用语文的相关知识来阐述,那么数学对学生来说数学就会与之前不同,学习起来也会轻松有趣得多。例如,数学内容具有深邃逻辑结构,需要学生在学习时开动脑筋,培养思维能力,因而课堂学习中,学生会不自觉地对数学知识产生恐惧感。如果在数学课上使用语文课上才有的查阅字典、朗诵诗歌等,可以把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变得具体形象,也降低了课堂的枯燥程度,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数学教学氛围改变了以往单调沉闷的氛围,变得充满轻松活起来,从而提高了教学成效。笔者就如何将语文和数学相互融合,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浅谈一下个人看法。

一、巧用文学素材,妙解知识点

如何让数学贴近生活,并且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呢?我认为,如果在现实的教学中,把教材中的知识与文学素材相结合,活化书本知识,实现数学与人们实际生活的连通,那么刻板的数学知识就会演变成生动的生活知识。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体验到多姿多彩的数学知识,形成生活智慧,可以提高数学的存在意义。

(一)以歌曲为引子,引导学生开发智慧,突破教材难点

在学习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时,教师可引用歌曲《中国功夫》中的一句歌词“棍扫一大片,枪挑一条……”进而提出课堂教学主题――点动成线,线动成面。这样,学生在歌词夸张而又形象的描述中,不但能感受到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也进一步认识到了点、线、面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由此,一向被认为枯燥无味的数学课,一旦结合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素材,与学生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也能显出其可爱的一面。

(二)以优美的散文为引子,激发学生兴趣,理解教材基本概念

在讲授“直线与圆的关系”时,不妨借用初中语文中我们所学的课文――巴金先生的《海上日出》中关于日出过程的描写:“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了海面……”在诵读完散文后,我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提出其中蕴含的数学问题,例如,太阳从露出“小半边脸”到“完全跳出了海面”这一系列活动中,包含了哪些几何图形?能否画出这些图形,并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命名这些位置关系?这样,学生和教师的讨论与分析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进行着。由此可见,教师可以在枯燥的课堂中引入优美的散文,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每个环节,这样不但巩固了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更增加了数学教学的文学性和趣味性。

二、巧用文学类比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很多学生在做题时往往会忘记列出公式。举个例子,教师多次强调,在解答有关圆的计算题时,第一件事就是要列出公式,结果却是仍有不少的学生没有写上公式。如何引起学生的重视呢?教师可以从语文议论文的构思中借鉴方法,以写公式重要性为主题展开论述,从而让学生知道议论文的结构――论点、论据、论证与计算数学题时的相似之处:数学题中要求的结果就是论点,解题中运用到的数学依据就是论据,这个过程就是论证。在议论文中,论据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样我们在计算数学题目时,也必须要有相应的数学公式作为解题依据才行。只有保证数学公式引用正确的前提下,才能得到我们需要的计算结果。由此可见,通俗易懂的语文知识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简单的类比,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合理运用数学与语文的整合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就高二数学中的排列组合来说,我列举一些数学知识与语文知识相互整合的例子:

1.有五组词语,分别从这五组词语中挑选出一个,组成一句话,并想一想可以出现几种搭配?例句:李大妈乘汽车去上海。

A组:李大妈、王女士、张先生;

B组:乘;坐;

C组:汽车、火车、飞机;

D组:去;到;

E组:北京、上海、河南。

2.将“读”“书”“好”三个字排列的结果写到下面的括号里:

我今年已经八岁了。妈妈为了让我(书读好),周六专门带我去图书馆(读好书)。上次,妈妈给我借了两本(好书读),读完后,妈妈带我去还书的时候,图书馆的伯伯对我说:“你现在正是(读好书)的时候,这两本(书好读),你要在业余时间把(书读好)才行哦。”

总起来说,由于各个学科都有其自身内在的规律性、结构性及目标性,所以才会出现分科教学。比如说,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让学生造句、填词、写一段话等。实行新课程后,在数学教学中应用语文知识要素,让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歌曲、散文等方式具体化,使学生能最大程度地理解和掌握。同时,在学生接受知识时,教师通过与生活中相关事例相结合,不但使枯燥的数学公式变得生活化,让学生对相应的数学知识有了深刻印象,还让学生学会了应用知识。学科之间的贯通使用,淡化了学科之间的分界线,开拓了思维,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巧妙结合语文知识,适时地将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灵活设计,那么将对数学教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由此一来,学生的学习课堂一定是开放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更是学生所喜爱的。但跨学科教学必须根据实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所用,切勿牵强附会.盲目套用,导致笑话连篇,得不偿失。

参考文献:

[1]楮苗苗.对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探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5):56-58.

第4篇:高中语文教材知识范文

一、单元教学模式概述

单元教学模式是在新课程标准教学改革下语文教学策略系统性提升的重要表现,有利于高中生以语文教材单元为中心,形成完整的语文学习体系。同时,语文教材中每一单元都有其特定的教学重点与主题,在单元教学模式下,每一个主题与重点都被有效凸显出来。教师还可以将每一个教学单元连接起来,达到知识点的横向串联与纵向并联,不仅加大了语文教学的知识面,还可以提高语文教学内容的深度。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与形式经过了多次修改与编撰,其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繁杂琐碎,教学重点分散。教材内容单元化使零碎的高中语文知识点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展现出来,将所有教学重点进行整合分类,方便教师在每一单元中进行深度教学,结合单元中既定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模式的改革,实现讲课方式的变换。

单元化教学能够有效提升高中生的学习效率,尤其是在高中文化课程数目增多,学习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更有目标性。在每一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知识点讲授过程更加着重于对单元主体的深化以及单元教学思维的创新,学生能够在单元式课堂上享有更宽广的教学资源。

同时,语文教材的内容选择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片面的价值观念。而单元式教学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得学生能够在单元式学习过程中享受更完整的语文资源,在课程数目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完善学习体系,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二、单元教学的作用

1.提高模块性

单元式教学将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变得更加模块化,每一个单元即是一个教学模块。就高中学科课时安排来看,语文学科所占的课时较少。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既定课时,通过教学模式与策略的改进来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主动性。单元化教学在提高课程模块性的同时还可以将各模块之间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在单元学习中获得良好的知识迁移,达到整体性的进步。

2.提升系统性

由于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点越来越多,知识点重点层次性越来越模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知识点遗忘速度快、理解层次浅等现象。单元化教学不仅能够将知识点模块化,还能够将其系统化,提升学生的系统学习思维,有效提升学习的整体性,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发展态势。

三、单元教学策略

如今,单元化教学在语文课堂上仍处于实验阶段,教师在进行单元化教学创新时往往没有教学模板来参考借鉴。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把握单元教学重点,认真分析单元教学形式,进行自主创新。

1.创新内容编排方式

当前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编排是以单元化形式存在的,但是每一单元的内容设置与主题并不能完全体现出其优越性。教师切不可生搬硬套教材模板,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兴趣来选择单元的设置方法,做到自主创新,自主编排,让学生对语文教材内容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把握。

比如,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一单元“向青春举杯”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它主要表达对青春的赞颂与热爱,单元内容的主题过于单一。因此我将其与单元二《获得教养的途径》适当联系起来,要求学生在享受青春的同时还要注重自身修养的完善。

2.合理分配资源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下,课堂资源数目与形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学生在新时期语文课堂中面临如此多的学习资源,难以有效区分并高效实践。因此,为了强化单元化教学的目标,教师要合理分配资源,让学生懂得高效学习,融入到单元化的学习氛围中去。

第5篇:高中语文教材知识范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高中语文探讨分析

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中,高中运读本是一大创新举措。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首先需要学习的是课堂上的语文教材,然而,教学计划中的可是十分有限,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时间也非常有限,因此,教材中的内容和教材中课文的数量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要求[1]。为了打破这种局限性,课堂时间以外的课余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功课。高中语文读本是在学生大量课外阅读的需求之下诞生的,因此,它的产生可以说是教育事业发展创新的必然产物。

一.在文言文教学中高中语文读本具有补充功能

高中语文读本中的文言文知识点可以填补教科书中未出现的内容,在高中语文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在进行文言文阅读时通常会遇到某一个词语的空白,这时便可以通过语文读本来进行查询[2]。比如,“让”在古代汉语中除了有“谦让”的意思之外,还有“责备”的意思,而在教科书中并没有提及到这一知识点,语文读本中则对这一知识点进行了补充。例如,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苏武牧羊》这一课程当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语文读本就进行了补充。又如“差”在文言文中是一个通假字,是“理解”的意思,而教科书上也没有进行说明,语文读本上却进行了补充―“病者言已到,应便拔开,病亦型差。”再如,在古义中“中国”一词是“中原地区”的意思,它在高中语文读本第二册《赤壁之战》中进行了补充说明―“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二.在文言文教学中高中语文读本具有强化功能

高中语文读本中的文言文知识点,可以把重点篇目作为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如文言虚词、文言实词文言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练习、古今异义词等等。对这些重点篇目进行有效的课内外知识点迁移,学生可以通过举一反三实现知识强化,这也是高中语文读本最重要的功能之一[3]。例如,可以将《赤壁之战》作为文言句式的集中训练课,在这篇文章中出现了比较全面的文言句式类型,如,判断句:此乃天也;刘备,天下枭雄;此帝王之资也等等,这几句基本上包含了判断句式的所有类型。定语后置句: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荆州之民附操者。在试题中通常会出现这两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豫州今欲何至?何以言之?卿欲何言?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这些都是文言文中出现的宾语前置句。另外,还有被动句:赢兵为人马所蹈藉;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恐为操所先;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这几句包含了被动句式的所有内容。高中文言文教学应该注重以量为基础,在不断的学生中积累,从而达到质的突变。为了使学生能够纯熟地进行知识点迁移,教师应该重点强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鼓励学生研读教科书中的经典文章,并引导学生在语文读本中寻求例证,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上的知识点与课外的知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在文言文教学中高中语文读本具有铺垫功能

高中语文读本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具有铺垫功能,可以使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高中语文读本中出现文言文知识点比教科书要更早,主要体现在文言句式、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文言虚词、文言实词[4]。例如,在 高中语文读本第二册《与子俨等疏》中――“每以药石见救”,出现了重点实词之一:“见”,在这里是放在动词之前,是“对自己怎样”的意思。而教科书则是在苏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孔雀东南飞》中才出现――“君既若见录”“府吏见丁宁”。另外,在文言句式中也存在同样的现象,例如,在高中语文读本第二册《赤壁之战》中――“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这一句是没有任何标识的被动句,而高中教科书则是在第三册《五人墓碑记》中才出现――“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在高一阶段,这些内容通常被当作考试设题中的例句出现,因而引起人们的注意。高中语文读本的这种铺垫功能,也可以称为预热,它不经可以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充分激发出来,同时可以使学生预先了解更多的知识点,从而为今后文言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读本作为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予以重视。然而,在高中文言文的实际教学中,语文读本通常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总而言之,高中语文读本中的文言文知识与高中教材中的文言文知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它们的相互呼应之下,使学生的文言文知识可以得到更好地巩固与发展,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晗志,翟素梅.浅析文言文在现代语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55(11):23-25.

[2]程永超.将文言文教学进行到底――浅谈如何走出文言文教学困境[J].基础教育研究,2012,69(01):56-57.

第6篇:高中语文教材知识范文

一、合理分层,因材施教

对学生语文程度个体差异和学习能力差别的了解程度,是分层教学实施成败的关键。作为语文教师,在制定各层次教学目标、要求、授课计划和教学方法之前,必须对学生的年龄、性别、心理素质、知识基础以及性格、爱好、个性特点等进行一番调查了解,以便为分层找寻依据,做到有章可循,从而有利于分层教学的顺利实施。

高一(上):分层次,同促进

教学要以学生“最近发展区”为基点,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开始教学以前就应确定这个出发点,学生一进入高中,就对他们进行全面的摸底检查,以便确定其学习的基点和出发点,并向他们提出分层教学设想。

因此,开学之初,就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从智力因素、心理素质、学习态度等方面分析个体间差异状况,把全班学生按上中下分成A、B、C三组,再把B组分为中上、中下两组;A、C组人数较少,约各占25%~15%,B组中上、中下人数约占50%~70%。为达到帮、教目的,可以把B组一分为二,让A组和B组的中下合为一组,C组和B的中上合为一组,另外的一个班级中也这样划分,然后把两个班级中相应的组别合在一起,重新组班,实行走班制,让他们互相交流,相互激励,共同提高。当然,在实行走班的时候,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班,从而使学生逐渐提高自我意识,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从而产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高一(下):重组合,促发展

高一分层教学后,由于智力因素、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语文学习意识等不断发展变化的原因,各组(尤其是B组)学生的语文水平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时,就需对每个学生重新评估后合理调整,重新定层次。具体的做法是:取消C组,留A、B两组;然后组成相应的A班和B班。由于层次的变化,C组学生升格为B组,B组中下一部分升格为B组中上,B组中上又有多人升格为A组,同学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和潜能,就能够进一步树立信心,端正学习态度,努力超越自己的过去。A组学生为防止滑入B组,又要与B组升格者竞争,也只有努力向前。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互帮共进,你追我赶的良好的语文学习风气。

高二、高三:讲优化,抓效能

高二起,由于学科数量的变化,兴趣爱好的变异,家庭教育的差异及学生潜能开发不一等原因,语文学习进展情况必有所不同。为使学生继续保持上升势头学好语文,教师在把握每个学生诸多因素的前提下,对A、B两个班级的学生适时作必要的调整,实行流动制,根据事先制定的综合考核标准,A班中考核相对靠后的同学降到B班,而B班中考核相对较优的同学升到A班。

这样,让师生都明确某一个同学在某一阶段时间内所处的层次,同时加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同时,要让学生建立起对学习的乐观主义态度和真诚的学习信心,正确对待分组方式,明确教师的分班目的,防止优生骄傲自满,中等生得过且过,差生心灰意冷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二、因人而施,各成其材

明朝王守仁说:“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归于善。”说的是教学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提高与进步。教师在上课之前的备课上就要考虑分层设计,教学目的和要求均要有一定的梯度,对C级学生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侧重A、B级学生。把“面向全体”教学模式和“个别化”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都体现分层推进教学、因材施教理念。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他实际能够达到的最好的学习目标。

具体实施如下:

1.分层教学总体步骤

语文分层教学步骤,由“合分合”三步组成。每一步都注重了在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

(1)合。这是高中语文教学起始阶段的集体学习,主要目的是营造群体心理氛围和为各组学习作准备。这一步骤中主要由引入性学习活动和总起性学习活动支撑。引入性学习活动是学生复习旧知,侧重于照顾A组学生;总起性学习活动是明确学习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引发A、B两组学生自觉思考和深入。

(2)分。这一步骤主要学习新知和教材主体,它由根据学习提纲进行的自主学习活动来支撑。“分”就是要突出对各层次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主线,以交流探讨为主导,扶中有放,放中有扶,加强语文阅读训练,着力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以及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

(3)合。分组学习后,教师再组织“合”,主要是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缺漏、薄弱环节,它由层间互动的学生主体学习活动与交流来完成。

因此,语文分层递进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教学分合有致、动静结合,学生全员参与,各得其所。

2.分层教学实施形式

一是“局部复式”教学:在一堂课的某一时段,教师对能力层级相对较高的学生提出进一步要求,同时安排能力层级相对较弱的学生做基本的巩固练习,或者安排能力层级相对较高的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练习,而针对能力层级相对较弱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再作讲解。

二是“台阶式”教学:在探索新知识时,充分发挥A、B级学生的示范作用,在复习巩固旧知识时,侧重训练能力层级相对较弱的学生,指导能力层级相对较高的学生辨误指正,使全体学生在训练中上一个台阶。

三是“搭桥式”教学:在开发潜能、训练思维的过程中,为能力层级相对较弱的学生达标“搭桥”,即通过把大题化小,设立若干子题,化难为易,循循诱导,牵着他们过桥,让其获得成功的体验,达到训练的目的。

3.语文教学分层作业

语文教学分层作业强调“三分”:一步是分层布置。如能力层级相对较弱的学生只限于完成老师布置的必做题,而能力层级相对较高的学生则须完成选做题和补充的思考题。二步是帮扶作业。课堂上完成内容和数量相同的练习时,能力层级相对较高的学生完成后,按分配的任务去检查、督促、辅导C级学生。三是区别批改。作业批改侧重A、C级,抓两头促中间。对A级重批,对B级重改,对部分C级学生采用面批。

实际上,分层促进教学不是单纯知识上的查缺补漏,而是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和有效激发。教师在分层促进教学的全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重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愿望的激发。因此,在实行分层促进教学的过程中,这两点至关重要:一是及时反馈。教师强化了堂堂反馈矫正、课课过关、单元过关、人人达标等检测辅导措施,把教学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个教学的具体环节和每个学生身上,建立并完善作业检查制度,及时弥补漏学或未掌握的知识,巩固已学的知识。二是辅导差生转化。这是分层促进教学最关键的一环,教师自觉做到“三落实”,即辅导对象要落实,质量目标要落实,辅导时间要落实。

第7篇:高中语文教材知识范文

一、激发阅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时,我总是运用多种方法,多角度、全方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产生阅读动力。具体措施如下:(1)做好范读。大量事实研究证明,阅读是从倾听开始的,学生的阅读兴趣来源于倾听,学生用倾听方式开启阅读心灵,构筑自己的精神芳草地。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时,我常常给学生范读,让学生在老师绘声绘色的听读中感受读书的快乐。(2)给学生提供专门的阅读时间。所谓专门阅读时间,就是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进行的自由阅读时间,因为只有自由地阅读,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兴趣,才能与书为伴。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时,我总是每周从语文课中拿出一节课让学生自由阅读,这样学生就有时间读自己喜欢的书,大大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培养阅读习惯

要想让学生由“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让他们在阅读中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就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时,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1)养成用工具书的习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学会两种以上查字典的方法,能根据读写需要熟练查字典、词典。”工具书是我们的老师,使用工具书是读书与写作的需要,学生阅读离开工具书是不行的,所以,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是很重要的。(2)培养学生圈画批注的习惯。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志在读书时就习惯做密密麻麻的批注,这种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时,我总是引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用铅笔在教材上画一画、圈一圈,把自己的心得随时记录下来。

三、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阅读能够增加人们的知识积累,开阔人们的视野,提升人们的创造力。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时,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1)加强词句理解。学生只有很好地理解了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积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词语,把这些词语放在具体环境中理解,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2)鼓励学生质疑。以往的阅读教学是我们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这样学生就会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时,我总是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一块儿交流回答,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有的,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规律,在教学中切实搞好阅读教学,让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第8篇:高中语文教材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教育;课堂教学

新世纪,通过教学不仅要有效实现知识传输,还要通过教学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实现对学生的智育与德育同步进行。高中语文教材包含大量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思想健康、积极向上,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良好素材。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能否有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关键在老师。学生的理解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怎样把教材中的德育思想传达给学生,需要老师正确进行指导。我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积累了丰富的高中语文教学经验,基于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我就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展开论述。

一、转变教学理念是前提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最关键的是要转变老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传统语文教学主要以知识传递为主要任务,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如何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上。新时期,想要通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育,必须在注重知识传递同时,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所侧重。语文老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解文章在写作方面的妙处,还要提炼文章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果老师不能有效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尽管语文课堂有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优势,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语文教学不仅肩负着学生文化知识学习的重任,而且肩负着育人的使命,因此,语文教学对塑造学生健康人格负有重要责任。未来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当代学生想要在未来竞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学会做人,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语文不仅是人们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工具,而且还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既是老师的责任,也是老师的义务。

三、如何有效通过高中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1)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通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感悟,心灵受到更多启迪。

(2)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都充盈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界限,和智者与圣人对话、交流,感受其超凡的思想与伟大的心灵。通过阅读,学生不仅体验到语言文字强大的表达力,更受到高尚思想的熏陶,对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很大帮助。那么,学生该如何有效的进行阅读呢?

1.读好教材上的文章。

高中语文教材上的文章都是经过千挑百选而节选出来的精华,因此,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精心讲解,还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学生对教材内容的阅读既可以在老师讲新课之前进行,也可以在老师讲课之后进行。学生在老师讲课之前进行阅读,通过独立自主进行阅读,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尝试着去理解,尝试着去推测与想象,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亲身体验作者的伟大情操,既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更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情操的陶冶。学生在老师讲解基础上进行重复阅读,能够使学生反复体会作者的思想,逐渐内化为自己优良的品质。

2.有效进行课外阅读。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虽然高中语文教材上的文章都是精华,但是,其数量毕竟是有限的,想要更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还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材料中,包含更多名人志士的思想感情,因此也包含更多德育因素。学生通过大量有益的语文课外阅读,可以将不同作者的思想进行对比与融通,不仅有助于学生道德情操的提高,还有助于学生辨别是非能力的提高。当然,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并不是毫无目的的进行阅读,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一定要学会选择,读好书,读有益的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阅读目的。老师也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正确指导,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3)通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

第9篇:高中语文教材知识范文

一、教师对课文内容的解读过于文学化,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下,教师仅仅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进行强行灌输,教学内容过于倾向文学化,对于文学功底不甚深厚的高中生来说,这样的讲解晦涩难懂。因此,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方式很是反感,丝毫激发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最终,将导致教师无法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即使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下,一些教师仍然不考虑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墨守成规,依然按照旧有的教学方式来指导外国文学教学。在这样的情势下,高中语文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如何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呢?显然,这是很困难的。教师自身的欣赏水平有限,无法还原外国文学作品原貌,导致教学内容空洞无味。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外国文学作品,往往是国外著名文学作家的优秀作品,但由于部分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不够,对外国作品的欣赏水平有限,不能对文章有很好地理解,教师对作品的讲解不够透彻,教学内容空洞无味也就自然成为普遍现状。讲解的不透彻,学生理解起来就会很困难,教学过程不能传达有效而有趣的教学内容,学生就会没有听课的欲望,所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部分外国文学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离国内高中学生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外国文学作品大多反应的是国外生活,与国内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差别,很难使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没有共鸣,学生学习起来就会相当吃力,这也是学生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一个很大障碍。如果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地启发与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那么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将很难达到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应该掌握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策略。概括的来看,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是相关教育部门通过认真斟酌、反复推敲之后才选定的,是公认的能够提高高中学生文学素养的文学作品。如何使学生对它们的学习产生兴趣,如何让学生的生活与它们产生交集,就需要教师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要做到这些,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培养自己丰富的文学素养;另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上下足功夫,根据不同的课程要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质量。

三、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语文教学,说白了就是一种对文学的研究,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关乎着语文教学的成效,尤其是对外国文学的教学。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外国文学作品往往都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例如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生物知识、天文知识以及各个地区的风俗习惯等等,教师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面对这样的文学作品,是不能很好地理解的。教师自身对教材理解不透彻,自然对文章的讲解也就不会全面,那么对学生的引导也就无从下手了。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才能对作品的方方面面有透彻的认识,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才能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进行各个层次的剖析。如此,教师才有可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作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不再感到陌生,进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应该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外国文学的热情。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一个教学理念,语文教学不光为了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针对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选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使语文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才能逐渐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产生兴趣。在现代化的教学条件支持下,教师可以在许多教学模式中进行选择,例如多媒体教学、远程网络教学等。当然,教师对教学方式的选择,一定要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适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对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人种歧视方面的视频,让学生在了解黑人所处环境的前提下,对文章进行解读,这样学生会更能明白马丁・路德・金在写这篇文章时的心境。有了这些对文章写作背景的介绍,对作者写作心境的剖析,学生对作品的学习就会比较轻松了。若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注意积累教学经验,面对深奥难懂的外国文学作品时,有可能会找不到合适的教学方法,让教学陷入僵局。由此看来,教师对教学策略的把握与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