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定制消防应急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工作目标
充分认识当前旅游安全形势的严峻性。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深入排查治理各种旅游行业内安全隐患,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强化冬季旅游安全防范措施,提高旅游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冬季旅游市场安全运转形势稳定。
二、检查范围
全市各A级旅游景区、景点;旅行社;星级酒店。
三、时间安排
此次冬季旅游安全大检查从11月22日至12月10日,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企业自查(11月22日至11月30日)。各涉旅企业依据冬季旅游特点积极开展安全生产自查自纠活动,切实摸清自身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情况,对自查自纠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立即整改,一时难以整改的,要制定整改方案,切实做到整改措施、期限、资金、责任人、应急预案“五落实”。
第二阶段:系统排查(12月1日—5日)。景区、景点、星级酒店及涉旅企业各主管部门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进行拉网式排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督促落实整改,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不能确保安全生产的,要从重处罚、严格问责,必要时要责令企业立即停产整改,确保措施落实到现场、惩处手段落实到实际,消除隐患、不留后患。
第三阶段:重点检查(12月5日—10日)。市旅服局联合安监、消防等部门对景区景点、旅行社及星级酒店进行重点检查。在检查中严格执法,发现问题及时责令整改,确保安全隐患及时消除。
四、检查内容
1、旅游经营单位是否依法成立了安全管理机构;是否结合实际建立了冬季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并进行了培训和演练;是否针对可能出现的大雾、冰雪及强降温等恶劣天气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并具备可操作性;是否建立完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是否按照《省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及调查处理办法》的规定制定相应的应急机制;是否建立了旅游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形成了旅游安全生产责任网络;是否结合实际组织冬季旅游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旅游企业职工是否掌握了岗位要求的安全工作技能,特种人员是否持有上岗证。
2、旅游景区景点的危险路段、不安全区域、有风险的旅游项目出入口安全警示标示的设置是否规范、清晰、醒目、完善;防火、防盗、防冻、防滑、防停电、防塌方、防滑坡,防强降雪等急救设施、设备是否齐全、有效;冰雪项目设施、设备及特种游乐设施是否按规定定期接受质检部门的检验检测,取得合格证书;安全巡查人员是否及时到位,能否认真履行职责;安全值守人员通讯是否畅通。
3、旅行社是否存在租用无资质、无安全保证、无保险的交通工具;导游人员是否进行过安全培训,能熟练掌握应急预案和安全工作技能;是否按规定购买了旅行社责任险并向旅游者介绍旅游意外险。
4、旅游饭店是否做到“四防”,即防火、防盗、防爆、防食物中毒,保障饭店安全运营;安全监控系统是否齐备、有效;安全提示是否规范、醒目;阳台、门窗防护措施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消防设施设备是否齐备、有效;消防通道是否存在堵塞和锁闭问题;安保人员是否认真履行职责。
5、旅游车船是否按规定通过交通部门的检测检查,驾驶人员是否依法取得资格证书;消防、救生设备配置是否齐备、有效;上下码头的安全防护栏等安全设施、警示标志是否规范、完备,安保人员能否坚持到位,有无擅离职守等问题。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此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排查活动要牢固树立“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明确,落实责任。主管部门要切实开展系统排查工作,对系统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立即进行整改,并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油田 突发事件 应急 体系建设
油田企业主要从事油气勘探开发,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行业。其生产作业场所具有高温、高压、产品易燃、易爆、野外作业、点多、面广、自然环境恶劣等特点,易受自然灾害、生产事故和社会等因素影响,由其引发的突发事件频率偏高,造成的损失严重;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应急体系,最大限度地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是当前油田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本文结合胜利油田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加强油田企业应急体系建设提出建议和探讨。
1、现状分析
1.1企业简介
胜利油田是一个以油气生产为主,集勘探、开发、施工作业、后勤辅助生产和多种经营、社会化服务为一体、专业门类齐全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我国东部重要的石油工业产地,地处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随着工作区域领域的不断扩大和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突发事件发生的几率随之增大,特别是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大背景下,胜利油田受天气、海况等自然因素影响的突发事件逐年增多。
1.2应急组织机构
胜利油田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成立于1998年,总指挥由局长担任,目前下设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处置办公室和处置办公室。2009年设立专职应急管理科,履行日常应急管理工作职责,成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第一个设立专业管理职能部门的直属企业。
1.3应急预案体系
胜利油田应急预案体系包括油田级、二级单位级、三级单位级、基层队级和班组级五个层次,分为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三种类型。1998年,胜利油田了第一版应急预案——《胜利石油管理局破坏性灾害抢险救灾应急预案》,2003、2007和2010年进行三次修订。明确了组织机构与职责、预测预警、应急准备、应急报告与应急指令、应急处置、应急终止、应急保障等内容。各二、三级单位和基层班组的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也做到了全覆盖。
1.4应急队伍建设
目前,胜利油田已建立了消气防、涉海、井控、、医疗卫生、防汛等20多支油田级专(兼)职应急队伍,各二、三级单位也根据专业特点和技术优势,组建了符合自身生产实际和抢险需要的兼职应急队伍。油田消防支队和胜利海洋应急中心作为油田级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分别担负着内陆油区和海区的相关救援任务。2008年,山东省依托胜利海洋应急中心成立了“山东省海上东营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除担负油田各海区应急职责外,还要同时承担起东营等周边海区的社会救援义务。
1.5 应急物资管理
胜利油田应急物资管理依托于油田物资供应系统,实行油田物资供应总库、二级单位供应站、现场三级管理模式。油田储备库共储备各类应急物资42类,总值1430多万元,其中涉海、涉水应急物资有10大类。2011年开发建立了应急物资数据库,能动态检索查询储备物资和救援装备的状况。
1.6 应急指挥信息管理体系
经过多年的开发和应用,胜利油田建立了应急指挥信息管理系统(陆上)和海上生产(应急)指挥系统,实现了地理信息与应急综合信息的一体化展示应用,能在应急状态下迅速、直观、有效的提供等各类应急资源、生产状况、现场情况等信息,可充分发挥区域应急救援的优势,形成多方联动、迅速响应、信息共享的新机制,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时的预测预警、综合协调及决策辅助能力。
2、存在问题
2.1预案管理工作需要尽快规范
目前,油田各单位均已建立了各自的应急预案体系,但是各级预案的修订、评审、备案和统一管理工作还没有完全落实,许多单位存在预案修订不及时,评审不落实,备案不到位现象。
2.2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随着油田工作区域、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大,现有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规划、布局不能满足生产和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数量相对不足,同时存在人员缺编、设备老化、缺少必要的大型和特种装备等;兼职应急队伍存在着人员不固定、人员防护水平不高、实战能力不足等问题。
2.3缺乏应急物资配备标准和管理制度
目前国家没有制定应急物资配备标准和相关规定,胜利油田应急物资配备和储备也没有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储备物资的类别种类不明确、规格型号杂乱、数量不足,信息共享、物资共用难以实现。各单位也只能靠经验储备,大部分物资未形成动态储备,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2.4应急培训和演练形式化、实用性差
目前各级应急演练趋于形式化,部分企业、单位组织的演练内容单一、走过场,年年以灭火演练为主,针对自身工作实际的演练较少;在专项演练或综合性演练中,存在着演练脚本与预案脱节,演练后查找问题、修订完善预案的工作没有进行,失去了演练的意义。
2.5其他
企业内部单位之间、油田和地方政府间的联动机制应需要不断完善;未按有关规定建立长效、规范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制度;外部市场在风险评估、人员应急培训、预案评审等配套管理机制,不能完全满足油田境内外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
3、建议
3.1 加强领导,健全应急管理体系
发生突发性事件后,只有高度统一的指挥才能调集所有可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面力量进行应对。油田企业应当充分利用生产管理系统的优势,建立有效的应急指挥系统,参加应急救援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必须做到服从领导、层层负责,严格按照预案要求和应急指挥系统的指令,统一步调、统一行动。
3.2规范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应严格落实有关预案管理规定,实行统一修订、统一评审、统一备案。各单位在编制预案时一定要结合实际,在体系构成(横向编制系统预案、纵向编制各层级预案)、外在形式、整体结构和重点内容等方面争取有所创新,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逐步将油田各级生产调度等重点岗位应急操作程序纳入预案体系,针对各类突发事件统一制定相应的汇报格式和内容,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
3.3统筹规划,不断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油田应突出区域联防、点面结合、快速反应的理念,统筹规划应急救援队伍体系;针对油区面积大、地处偏远、分散等特点,本着因地制宜、积极兼容的原则,研究建立一至两个区域性立体应急救援中心的可行性,以备遭到自然灾害威胁的同时,可能会出现交通、电讯中断,地面应急救援网络不能正常运行等问题。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更新或添置必需的大型和特种装备,提高油田级专业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3.4积极协调,完善应急联动机制
油田企业应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救援力量和技术手段,加强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统筹规划油地应急联动机制和合作模式。同时在区域应急联防的基础上,加大与油田内外部兄弟单位间的协调配合,形成信息全面准确、预警及时有效,多方联动、反应迅速、协同作战的有利局面。
3.5加大投入,提高物资保障能力
有效的应急物资保障,是成功处置突发事件的物质基础。油田企业要依据法律法规要求,将重要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纳入年度规划。在借鉴国内外同行业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代储、租赁、合作等多元化的应急物资储备标准和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应急专用物质和器材装备储备能力与水平。
【关键词】火力发电站、突发性事件、应急物资调度、调度流程
前言
在火电发电站中若发生了大规模突发性事件,比如:大面积火灾、爆炸等颇具危害性与突发性的灾难事故,将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对人们的心理也会产生重大的伤害。因此,能否在应急管理中对应急物资进行有效的调度、周转成为了抢险救援的关键因素之一。与此同时,加强对应急物资调度流程的科学认知,并有条不紊的做好规划方案、成立调度指挥中心,保持应急物资调度通道的通畅以提高救援效率。
一、 对火电站突发事故的认知
火力发电厂一般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可燃性燃料,经高温、高压、冷凝之后产生蒸汽压力,以推动发电机发电,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火力发电站突发事件的特点主要有:
突发性和紧急性。发电站爆炸具有一定突发性,并且危害性大,导致遇险人员伤势严重。
公共性。其事故危害波及面广,可能会危及大多数作业人员甚至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应对策略上也需要政府介入并调动大量的公共资源。
耦合性和衍生性。发电站突发大规模的火灾、爆炸事故,容易衍生出其他事故,比如:粉尘中毒、有毒气体扩散等,这不仅影响当地的空气环境,更容易加重事故态势。
针对以上突发性灾难事件应及时做好安全培训工作,在接触易燃易爆燃料时应注意安全操作,并及时对加工设备或者线路进行检查、维修、甚至换新,增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应急事故能力,突发事故后在确保自身安全转移的前提之下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小、阻止事态严重化。
二、 发电站大规模突发事件应急物资调度的特征及其重要意义
应对大规模发电站突发事件的应急物资涉及到多个领域,比如:卫生、消防、交通运输、工程设备、动力燃料等,事故发生后,能够在第一时间将应急物资送达将有利于减少事故对社会产生的危害,将降低事故的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失;将有利于防止事态严重化,减少衍生事故的发生;
发电站大规模突发事件应急物资调度的特征为:
应急物资调度具有动态性[1]。根据事故发展的阶段不同,对物资需求的种类及数量都会有所不同;另外物资的调度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事故发生初期各种信息的不确定性,应根据应急预案采用供应推动的方式,主动向事故发生的调运常用而紧缺的物资。事故发生后期,应考虑到事故发生地灾民的情况,转为事故地区需求拉动的方式,根据伤残人员以及家属的需求进行供应物资。
应急物资调度具有约束性[1]。首先是时间上的约束,事故发生后危害极大,作业人员伤残严重,能否第一时间进行消防工作并将伤员转移至安全地点进行救援决定了事故的危害程度,因此应物资调度应掌握好约束的时间,以免错过了最佳的救援时间。其次是在运输道路上的约束,事故事发突然且受灾地区比较集中,导致物资运输等救援通道拥堵,产生一定的约束。再者是资源上的约束,大规模的爆炸和火灾事故需要大量的消防器具以及医疗救治用品,有限的物资导致了救护的局限性。
三、发电站突发大规模事故应急物资调度流程
发电站突发大规模事故时,事故突然,时间紧迫,因此,应在第一时间进行救援物资的调度以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就要预先规划好物资调度的流程工作,以保证物资调度的有条不紊并提高救援速度和质量。
1、 应急物资调度准备阶段
对应急物资的调度需要做好两手准备:①平时做好日常物资、消防物资、医疗物资等救援物资的采购与管理;②事故发生时除第一时间调用仓库物资应急外,还要做好从附近地区调用物资补给的准备。
如何做好应急物资的日常的采购管理工作:公司总经理定制应急物资采购清单并上报领导审批,应急物资清单项目应当全面细致,项目包括:名称、供应商、品种、规格、数量、性能、价格等,并相应填写真实物资库存情况,必要时说明采购原因;经领导批准后,财务拨款,通知采购部领导进行采购工作;采购部领导组织采购人员按照采购的物资进行采购,并对物资的供应商、成本价格、信誉等情况进行相关调查,选取最佳的供应商合作,并完善《应急物资采购明细表》、负责人确认签字;采购完毕之后,库管人员清点物资并填写《应急物资入库明细表》;与此同时,各参与审批、财务、采购、库管的人员应严格按照《采购管理办法细则》等公司规章行事,不得出现任何浪费公司财款的行为,各部门各司其职、不得消极怠慢、大而化之。
另外,在突发事故发生初期,应第一时间建立应急物资调度指挥中心,以负责物资调度的指挥决策的工作以确保整个调度工作井井有条;对火电站大规模突发事故的级别、影响范围进行评估并参照应急预案,对应急物资的数量、类型进行预测分析,并做好清单列表;若仓库应急物资供应不足,应积极从附近地方(比如:医院、消防、武警部门等地)进行的筹集、调度;做好事故前、中、后各阶段的物资筹集清单,及时完善各阶段短缺的物资信息,既要保障物资补给的针对性又要保障物资的充足性,以提高救援效率。
2、 应急物资调度的实施阶段
应急物资调度的实施阶段应以准确、及时为首要原则,确保应急物资可以第一时间送达。应急物资调度流程在实施过程中,应做到按事故前、中、后期进行物资分配与调度,以避免运达物资能够充分利用、做到物资准确不短缺、充足不浪费。在物资运输过程中,应积极疏导城市交通,避免堵塞道路导致物资送达不及时。另外,要安置最佳的物资送达地点,确立物资应急需求点,时间上的最小化是送达应急物资的首要目标。医疗救护站以及应急物资领取点应在距离事故发生地的绝佳位置,既不能受到事发地衍生事故的影响又不能距离太远,导致时间拖延错过最佳救援时期。
3、应急物资调度的评估阶段
应急物资调度工作结束后,应急物资调度指挥中心应对应急物资调度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进行有效的评估并对一些不协调的环节进行有效的处理协调,使应急物资的调度工作更加的规范、及时、准确,并对其进行新方案规划与开发,多次演练之后,吸取新方案的长处,从而对传统的物资调度工作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采用正确的评估方法并建立合理的应急物资调度体系[2]。与此同时,为确保应急物资调度的高效运行,还需要启动相关法律保障,启动非常规通道,对各部门的指挥统一化,全面准确的了解物资供应的信息与地点,从而协调好各个环节的关系,避免出现漏洞和一些不合理的状况发生,导致延误应急物资的供给。
结语
综上所述,发电站尤其是火电站作为供给人们生活用电、生产用电的主要供给源,生产中不仅要积极做好事故预防,更要做好事故应急预案,而应急物资的第一时间的送达已成为事故应急预案的基础。如果各方面的应急物资不能及时送达,将导致受伤人员无法进行及时的医治、消防工作无法顺利进行等后果。而火电站所发生的爆炸、火灾等危险事故,其破坏力极大,不仅影响供电的安全性和及时性,更影响事故地的人民的生产、生活,因此应急调度物资的流程应不断地进行优化,从而对处理此类事故更加得心应手,以将损失减少到最低。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夏季施工;施工现状;管理措施
Abstract: Qingdao because in coastal areas, the summer by building constru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site of the special conditions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ropical ocean influence air masses, every year of six to October, precipitation, storm, typhoon often intrusive, the construction site safety management cause certain difficulty. How to ensure that the summer in th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safety, construction, civilized human safety protection measures to improve in a bad environment of safety management to a certain research.
Keywords: summer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观念,能不断增强施工过程、全方位、全员的防范意识,这是抓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核心。根据青岛市气候变化的特点和资料显示,青岛市夏季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的初始日期是5月5日,即24节气中的“立夏”,但青岛由于地处黄海之滨,虽属温带季风气候,但也有明显的海洋气候影响,素来都有“秋老虎”的气候现象。每年九十月份,夏季施工安全若防范措施不到位,极易造成更大的财产和人身伤亡损失,造成不可磨灭的后果。本文就现行的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安全意识树立、网格化监管、持证培训、突发事件处理、安全检查和人性化平台搭建逐一阐述。
一、安全管理现状
我国的建筑安全管理措施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还比较落后,国内对建筑安全管理的措施制定主要是集中对欧美发达国家、我国香港特区和大陆安全管理三方面进行的经验总结和完善。从意外伤害事故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上看,由于建筑施工生产周期较长,露天、高处作业多等不安全因素,故而大大增加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
由于受雨季、酷夏和台风三大自然现象的影响,对外墙施工、防水施工、桩基础、梁板施工、密目网围护等现场安全防护要求格外严格。随着建筑业的持续高速发展,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概率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态势,但安全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因此要想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必须从最基层抓起。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工作方针和安全发展原则,关口前移,超前预防,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基础建设、班组建设和创建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这条主线,狠抓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才能持续平稳。
二、树立意识
企业各级管理工作者和项目经理要把安全生产列入头等议事日程,做到生产经营与安全生产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安全生产基层基础集中行动实施方案要统一集中和总结。与时俱进,贯彻国务院、省、市、地方人民政府相关文件。
一岗双责,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建设单位成立安委会,与地方政府签订的安全责任目标要进行分解。首先与施工一线的生产班组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目标书,再由生产班组将安全责任目标进一步分解到车间、小组。这样,通过安全责任目标层层分解后,不仅项目经理责任制,同时带动了全体施工人员的责任明确,上下合力,把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三、网格化监管
“抓源头,促管理”,对在建工程实行网格化监管系统的平台建设、主体责任评级攻坚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标准备工作。
1、全力推进网格化监管系统平台建设
利用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平台,加强在建施工项目的统一指挥和调度,严格风险管理,全面落实“网格化九定制度”。各作业单位安排专工负责将企业安全生产基本信息、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应急预案演练、隐患排查治理、事故上报等信息情况及时录入平台,定期完善维护,实现上级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对各作业单位安全生产情况的随时动态掌控,全过程监管。
2、狠抓主体责任评级
2.1组织学习标准化工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认真对照学习行业标准,《中国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和《最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与施工质量监督检查、验收规范及国家强制性条文》,查找不足。在修订完善项目建设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基础上,新增《设备管理制度》、《外包工程和临时用工安全管理》、《安全工器具管理办法》等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将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2.2加大建筑企业技术改造工作力度,采用科技含量高、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淘汰更新落后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对电梯及相关机械进行维护和保养,制作各类安全警示牌,定时定量向生产岗位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和止汗头带,更新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的改造,制作各类消防定置牌。
3、培育创建安全生产班组建设。在各单位生产班组中开展安全生产岗位练兵活动,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防范能力,在公司内形成“讲安全生产光荣,出安全事故耻辱”的氛围,以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为载体,使生产班组成为安全生产制胜的基础。
4、组织开展安全板报评比、安全征文、安全漫画评比活动,评出一、二、三等奖和鼓励奖,对所有参与的员工进行了物质奖励。各作业单位利用黑板报、横幅、标语大力宣传安全知识、预防事故和自我保护的相关知识。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大大提高了现场施工人员搞好安全生产的意识,增加了责任感、紧迫感。
四、持证上岗培训制度
编制员工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岗前安全教育、班前安全教育、安规培训考试、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培训班,现场施工人员考试合格才能上岗。对所有员工包括新进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考核不合格的员工不得上岗操作。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员工职业病防范工作。对接触粉尘、高温高湿、焊接弧光、有毒有害气体、噪声人员,现场加强监测,配备保护用品,组织进行职业病体检并建立了健康管理档案;周期性邀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环境检测公司进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作业现场悬挂职业病危害警示展板,告知职工职业病危害情况。
五、突发事件的处理、应急预案的订立
根据工作重点和生产经营特点,有针对性地编制各类应急预案,可分为设备管道损坏、机械故障、发电运行、天气自然灾害、突发治安事件、火灾、食品卫生等几大类,分设两个等级。在处理时,重点抓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和物资设备的落实工作。
应急预案除针对自然灾害及治安事故外,主要是为防止系统重大事故而准备的预案。对事故性质确定、工作原则、指挥部人员及职责、组织协调、物资设备准备都需做明确规定。施工企业应视工程抢险、应急物资储备方面下功夫,如配置消暑车、抢险车、发电机、水泵、各种焊机、爬梯、灭火器等装备。
注重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施工现场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具有偶然性,不自觉地就可能发生,应防患于未然,加强施工人员自救业务水平,定期组织消防疏散演练、场区用电中断演练、电梯困人、高空坠物、基坑塌陷等演练,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修改,使安全应急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六、安全检查、排除隐患
抓安全生产,最终目的就是要及时发现隐患、清除隐患,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为达到这一目的,应采取生产岗位自查、施工企业领导及安全管理部门检查、建设单位安委会督查三级结合的办法,及时发现生产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对车间、班组发现的一般性的安全隐患,由施工企业负责马上处理,决不拖延,对重大隐患则由建设单位安委会督查办理。
充分利用工程签证之际,加强对施工单位安全生产检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需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不整改决不签证。对因客观原因暂不能整改的,督促采取临时性补救措施。应重点优化整合,对组织机构、人员配置、物资设备准备要投入整改专项资金。每次安全大检查前都下发检查通知,检查完后下发检查通报,撰写阶段小结,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
七、人性化现场管理
一、防震减灾发展现状与环境
(一)地震灾害背景。市地处东明——渤海强烈沉降区,辖区内自西北向东南平行分布有沧东断裂、杨家堡——边临镇断裂、陵县——冠县断裂、庆云断裂、聊考断裂等一系列活动断裂,将第三纪前基岩切割成一系列的坳断与隆断,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具体到我县,位于陵县——冠县断裂块上。据历史记载,我县曾受到周边地震波及十余次,最大影响程度达到Ⅷ度。在即将颁布的新一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我县抗震设防水平又有提高,由原来的Ⅵ设防提高为Ⅶ设防,再加上我县基本都是松软沉积地层,地震隐患较大,地震灾害将是威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个潜在因素。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二)工作现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地震工作,专门成立了地震工作办公室,大力推进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为全面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体现在:一是加强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地震科普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五进”活动,利用“5.12”、“7.28”大地震纪念日、科技活动周、减灾日等有利时机,通过标语、挂图、讲座、演练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防震减灾知识,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防震避震、自救互救能力得到提高。二是健全地震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每个乡镇明确1名防震减灾助理员,设置一处地震宏观观测点,明确1名宏观测报员,每个社区明确1名灾情速报员,定时和县地震办联系,及时反馈信息,全县上下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地震群测群防网络体系。三是制定了《县地震应急预案》,下发各级各部门,并分部门、分行业依次召开座谈会,对预案分工情况进行再落实。四是建立地震观测设施。设置强震监测台1处,并与省、市地震主管部门联网,实现了地震事件5分钟内计算机自动速报、10分钟左右人机交互速报。五是部分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实施了地震安全性评价,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目前,我县防震减灾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防震减灾基础还十分薄弱,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幸福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诸多不适应。一是防震减灾意识薄弱,对地震灾害心存侥幸。防震减灾事业协调发展机制还不健全,重视程度不够,基础能力不强。二是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存在薄弱环节。抗震设防要求还没有全部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程序,不少项目尤其是农村民居建设项目抗震设防能力十分薄弱。另外,由于我县地震工作起步较晚,城市规划区的地下地质构造不清,主城区及开发区的地震活断层探测和地震小区划工作亟待进行。三是地震监测预报水平较低,捕捉地震前兆特别是短临前兆信息的检测网络还不健全。四是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基础薄弱。应急救援队伍的组建和培训,应急装备、应急物资储备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充实完善。五是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宣传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创新。六是社会公众普遍缺乏防震减灾常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发展环境。一是县委、县政府对防震减灾工作重视和关注程度不断增强,坚持把防震减灾作为保障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强化部署,加大投入。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防震减灾工作又有新需求。当前,幸福建设正在快速推进,新城区、开发区、城镇化和重大工程建设日益加快,在社会财富快速积累的同时,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将越来越大,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预测,推进基础探测,强化救援救助等地震安全保障措施,切实提升全社会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三是人民群众对防震减灾工作又有新期待。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群众更加珍视生命安全,更加重视生存空间的安全,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参与应急演练、志愿者工作及组织民间救援团体等防震减灾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防震减灾工作必须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减灾诉求。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根本宗旨,以“监测广覆盖、预报显实效,地下搞清楚、地上建结实,灾情快获取、救助更及时,科技再创新、服务更有力”为基本要求,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全社会力量,切实加强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全县综合防震减灾能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各负其责原则。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将防震减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发改、住建、规划、民政、公安、消防、地震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力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2.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原则。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部署,使防震减灾工作与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3.坚持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原则。统筹推进防震减灾体系建设,扎实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基础性工作,切实提高防震减灾能力。
4.坚持依法推进、强化监管原则。实现防震减灾工作法治化、规范化、责任化。
5、坚持立足服务、创新发展原则。把握社会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新要求,追踪地震科技发展前沿,努力把防震减灾最新建设成果转化为公共服务产品,不断探索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新方法、新举措。
(三)发展目标。
1.到年,地震监测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形成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监测系统;地震预测预报系统不断完善,对防震减灾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初步建成地震烈度速报系统,20分钟内完成地震烈度速报。
2.城乡抗震设防能力明显增强,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基本完成已有的抗震设防能力不足的重要建设工程的加固改造,农村民居抗震能力不断提高。
3.基本建成以地震专业救援队伍为中坚、有关行业救援队为为骨干、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救援队伍体系;破坏性地震发生后,15分钟内启动地震应急预案,1小时内组织并派出现场工作队、救援队开展现场震情监测与紧急救援,6个小时内初步确定灾区范围,24小时内受灾群众得到基本生活救助。
4.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显著提升,基本掌握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和防震避险技能。
三、主要任务
(一)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设。
1.提高地震监测和预报、预警能力。在省、市地震主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积极推进地震台网中心建设。利用废弃闲置的油气井和深水井建设1处测震台,同省、市地震局直接连网,及时上报信息,实现对区域内的地震实时监控,力争做到长期预报更加科学、中期预报准确率不断提高、短临预报有所突破。
2.加强群测群防工作。完善群测群防工作机制,加强地震宏观测报网、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乡镇助理员的“三网一员”建设,充分发挥群测群防的重要作用。建成县级群测骨干点2个、乡镇级宏观测报点13个,各乡镇明确1名防震减灾助理员、1名宏观测报员,各社区明确1名灾情速报员。对宏观测报员和灾情速报员建档立卡,发放证书,制定制度,落实待遇,明确责任,建立“三网一员”数据库。在全社会开通“12322”防震减灾公益服务热线,完善信息畅通渠道。
(二)地震灾害预防体系建设。
1.完成县城区及开发区地下活动断层探测和地震小区划工作。在省、市地震局的指导下,年完成城区及开发区地下活动断层探测和地震小区划工作,真正达到“地下搞清楚、地上建结实”的目的,推进震灾防御基础性成果在城市防震减灾中的有偿使用,为我县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城市建设和国土开发利用提供抗震设防依据。同时,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全部达到小区划图标示的抗震设防要求。依据我县地震小区化图标示,在编制国土利用规划、城乡规划时,充分考虑区域内潜在的地震风险,严禁在地震断裂带上规划建设城市新区、学校、医院和重要基础设施。
2.依法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监管。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程序,并作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选址、工程设计和工程验收的必要内容,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备案审查,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要依法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尤其对大型交通项目、水库项目、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接收、存储、城市供水、供热、大型居民小区、中小学校舍、卫生医疗场所、重大化工项目等,都要按规定进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做到应评尽评,按“度”设防,确保安全。全面排查已有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和大型化工企业的抗震设防隐患,及时除险加固。
3.加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工作。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能力,到年,建成1处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60%以上的新建农村民居和村镇公用设施采取有效抗震措施,农村社区、城中村改造等农居项目达到抗震设防要求,让农民群众逐步住上安全结实的房子。
4.加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抗震设防。一方面,要落实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地震安全责任制。另一方面,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学校、医院建设工程,要严格执行抗震设防标准,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增强抗震设防能力,建成最安全、人民最放心的学校和医院。
5.加强地震次生灾害防治,提高基础设施抗震能力。交通部门要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抗震能力,按要求适当提高建设标准,加快危险路段、桥梁整治改造。水务部门要对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尽快完成病险水库的抗震性能鉴定,确保水库大坝的地震安全。供电、供水、供热、供气、各化工医药企业、通信等部门要适当提高系统抗震设防标准,对重要的设施和线路实行差异化设计,加强重要用户自备保安电源的配备和管理,拿出应对地震次生灾害的预案,切实做好地震次生灾害的防治工作。
6.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纳入县委党校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和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计划。推进科普示范学校和防震减灾科普基地建设,“十二五”期间,建立省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1处,市级科普示范学校3处,达到“宣传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通过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六进”活动,全面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技能。
(三)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1.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县、乡、重点部门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和补充工作,消除预案死角。健全应急预案的备案、督查、评估和演练制度,定期进行应急检查,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县城区内各中学、各乡镇中心小学要一年轮流演练一次。
2.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与培训。本着“一队多用、资源共享、专兼结合、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由县地震办、消防大队、武警中队、卫生局等有关部门组成一支反应迅速、机动性高、突击力强,能随时执行地震应急救援任务的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一旦发生地震事件,确保能拉得出、用得上、见成效。对所有应急救援人员建档立卡,发放证书,加强培训,提高能力,明确义务,落实责任。
3.做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结合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等公共设施,因地制宜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合理安排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必须的交通、供电、供水、排污、物资储备等设备设施。学校、医院、影剧院、商店、酒店、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要设置地震应急疏散通道,配置必要的救生避险设施。“十二五”期间,要把我县的和谐广场、琵琶湾公园、师范广场、三国文化广场、医院前广场、一中广场等规划建设成地震应急避难场,满足周边群众的应急疏散和安置要求。对应急避难场所要设定指示标识,划定功能分区,完善基本的供排水、供电等设施,提高避难效用。
4.加强地震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地震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和城市救灾物资储备站,优化储备布局和方式,合理确定储备品种和规模。按照布局科学,种类完备,数量合理,调拨迅速的要求,完善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地震应急物资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等机制。鼓励引导社会、家庭开展必要的防震减灾应急物资储备,实现专业储备和社会储备、物资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的有机结合。要建立全县地震应急物资储备数据库,定时确认和更新,做到有备无患,真正应急。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防震减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强化协调合作,形成防震减灾工作合力。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强化监督检查,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二)健全工作机构。要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机构,积极落实“三网一员”人员,理顺防震减灾职能,加强防震减灾力量,保证必要的人员编制和工作条件,确保防震减灾工作正常开展。
(三)强化督导考核。要认真制定防震减灾工作计划,明确专门人员,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工作到位、落实到位、责任到位。县政府将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并对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定期进行督导检查。
(四)加大投入力度。要将防震减灾经费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设立防震减灾专项资金,建立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震减灾投入机制。要积极拓宽资金渠道,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对各类工程设施和城乡建筑抗震设防投入,以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火灾带给人类的灾难,可以说不是战争却酷似战争。近三年,全国共发生火灾729031起,死亡7209人,受伤10282人,直接财产损失45.4亿元,以上数据有力地论证了火灾对公共安全的严重危害性。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件社会系统工程和民心工程,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消防安全工作对我国国际形象、经济建设、外贸出口发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笔者现针对高层建筑大厦的特殊性就如何做好防火安全谈几点看法。
二、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建设和世界建筑潮流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心城市的周围出现了高楼林立的壮观景象。这些高层建筑大厦的出现,给城市的经济发展、商业繁荣、环境繁华、公众聚集人口城市化带来了一片生机和活力,但也给消防工作带来了困扰和危机。一是高层建筑大厦层数高、空间大,且多数融办公、商贸、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大楼,多单元公众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势必扑救难度大,也不便于组织人员和物资的疏散;二是某些建筑装修材料缺乏防火性能,易燃物品随意堆放挤占消防通道,用电线路乱接无防护或过载,水电供应条件的制约及人们消防意识的淡薄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高层建筑大厦消防隐患和火险危机显得更加突出;三是由于经费的制约,有的地方公共消防设施和装备滞后或缺损,大厦的防雷防静电设施不完善或功能欠佳等现状,不尽人意地削弱了消防灭火战斗力,不能有效地在第一时间里援救被困人员和疏散重要物资。面对新课题引发了人们对高层建筑大厦防火安全的忧虑和思考。
三、高层建筑大厦防火安全与对策。
(一)切实提高政府应对消防突发事故的能力。
政府在规划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将城市消防总体布局、消防通道、消防水源建设、高层建筑消防两自动灭火设施建设纳入规划之中,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并严格控制建筑消防的审批。其次,应由政府直接牵头,组织公安、武警、消防、城建、安监、卫生、电力、通讯、气象、交通等部门成立全市统一指挥的消防灭火指挥中心。依托现有的专业消防部队配置先进的消防装备,组建一支具有单兵作战和跨区域灭火抢险救援能力的特勤消防大队。同时整合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内部义务消防队等群防群治组织的力量,形成城市综合消防人力资源,做到随时待命、各司其职、责任到人。并采取昼夜24小时指派专人在高层建筑大厦消控室或门卫值班室进行消防值班布控,以便随时向消防灭火指挥中心报警和处置消防突发事故。
(二)全面完善高层建筑大厦的消防设施。
高层建筑大厦其耐火等级不得低于一级,楼房建筑构件的建材应采用不燃A级,装修材料应采用难燃B1级产品,墙体、梁、柱等必须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并有额定厚度保护层。高层建筑大厦营业厅必须在施工时同步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同时,应完善防排烟设施、火灾应急照明系统、火灾紧急广播、消防疏散标志、卤代烷电器自动灭火器、移动灭火器、消防电梯、常闭防火门、双出口消防疏散通道、消防储水池、消火栓、SQ100消防泵接合器、备用发电机组、高层建筑防雷防静电系统等设施。确保高层建筑大厦一旦发生火灾能自动报警,当火焰温度达到68℃时喷淋头小玻璃管自动爆裂,高压水自动呈伞形喷灭火焰。
(三)建章立制明确责任落实管理到位。
为确保大厦消防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到人。具体的做法是:一是依据《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由产权单位或物业管理单位牵头,建立一个完善的群防群治消防安全管理机构和逐级消防安全责任人网络,明确各单位各承租户的消防安全责任。为随时应对突发火灾组建一支义务消防队(可由保安队或大楼工程部人员担任),按各自担负职能设置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来火行动组、防护救护组,并指定其中专人为大厦日常防火巡查员,加强对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加强大楼公众聚集场所营业期间每二小时一次的防火巡查,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确保各类消防设施完好有效。同时必须确定好本大厦消防安全的重点部位,通过加强管理和规范用火用电、消防通道使用、装修材料使用、防雷防静电设置,进一步堵塞管理漏洞;二是按规定制订好逐级各岗位消防职责,进一步完善消防教育、防火检查、设施维护、隐患整改、消防演练、考评奖惩等管理制度及消防两自动联动控制柜、配电房、水泵房、双电源切换、柴油发电机组、消防电梯、送排风机运行等安全操作规程。同时制订好《灭火作战预案》、《火灾应急疏散预案》等消防预案,保障消防管理有章可循;三是强化大厦单位、承租户、员工的消防安全知识、灭火器使用常识、火灾逃生常识、初火扑救常识等消防安全教育,并通过灭火和疏散实战演练,切实提高全体用户人员的消防安全常识,增强自我防范和规避火灾的能力,真正做到思想认识、组织机构、建章立制、宣传教育、管理职责五到位。
(四)启动预案沉着应对积极扑灭火灾。
由于经过平时的实战演练,使各单位员工、住户较好地掌握了扑灭火灾和应急疏散常识,一旦发生火灾就能启动预案沉着应对突发事件。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1.发生火灾时,通讯联络组或第一个发现火情的人,立即拉响楼层报警电铃向全体用户人员示警并即在第一时间向楼层消防机构领导及119火警台报警或向外发出救援信号,以此同时立即联系义务消防队开展灭火、疏散、救护工作。还必须指派专人到街头、路口迎接消防车并指示道路,在公安消防队到达后主动向其报告火场情况。发现有人员伤亡时,负责向120台报警,并联系防护救护组对伤员进行现场包扎、救护和转送医院。
2.火灾发生时,疏散引导组立即首先组织老人、儿童、妇女,其次是火场人员,迅速向就近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朝楼下撤离大楼。如果在所处位置的下层着火,且被烟火封锁向下逃生路线,应果断组织人员往楼上或平台疏散。如果四周都被烈火包围无法突围时,应组织人员分散返回房间或卫生间,并关闭门窗,堵严缝隙,防止烟雾窜入和阻止空气对流以延缓火灾蔓延速度,想方设法延续人的生存时间提高获救的机会。在需要通过浓烟区域疏散时,可用口罩或湿毛巾捂住口鼻,并用水浇湿衣服,最好用湿棉被或湿毛毯包裹全身报迅速穿越浓烟区向外疏散至专设的避难层消防前室。人员在疏散时必须匍匐前进,并不得利用电梯作为疏散途径,以防止电源断电或短路时再次将疏散人员困在电梯内。实在无法突围时,可使用安全绳或用湿衣服、被单等捆扎成牢固的绳索,通过阳台、下水管道将人滑落至下层楼或地面上。
3.在火灾初起时,灭火行动组人员应呼喊周围人员赶紧出来一起参加灭火和报警,并根据本辖区的生产经营性质、建筑结构、用火用电、物质储备等特点,抓住时机,果断采取窒息、冷却、隔离、抑制等方法,组织部分人立即用现场配置的灭火器材、水源等在最短的时间内扑灭初火。另外一部分人同时去切断电源和可燃气,尽力控制火势的蔓延。灭火过程,要把主要灭火力量摆放在人员受到火势威胁的地方和有可能引起爆炸或受毒害的部位,并积极抢救被困人员和贵重物质。
4.当发生火灾时,防护救护组的任务是尽一切可能先救人,要仔细地逐层进行搜寻防止遇险人员遗漏在失火的楼房。发现受伤人员,立即进行简单的救护处理,等待消防队员和救护车到达后负责护送转移。同时应将贵重物品、资料、易燃易爆危险品小心转移至安全地带,并布置好安全警戒,指派专人负责看管货物,防止失窃,防止被飞火或水源再次损坏。另外,要负责组织好灭火现场的供水、消防通道的畅通、消防警戒区的交通管制,严格控制无关人员和车辆的进入。总之,整个灭火和疏散行动要服从在现场的最高领导或消防队的指挥,以确保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
第二条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宣传贯彻国家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对师生进行系统的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其自救自护技能;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防范措施,切实降低事故发生率;依法处理中小学幼儿园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
第三条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方针,坚持“谁主办、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领导
第四条学校要建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安全工作制度和组织网络。领导小组要定期排查、分析学校安全工作的情况,制订相应措施;及时准确地传达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和要求,定期向上级汇报安全工作情况。
第五条学校安全工作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完善安全岗位职责,分解落实到人、落实到每项工作和每个环节;要遵循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严格责任追究。
第六条学校要会同公安、交通、消防、建设、卫生、防疫、综合治理等部门,相互配合,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学校安全防范体系。
第三章安全教育
第七条丰富学生安全知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要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计划,开好安全教育课。要通过学科教学渗透、讲座、班会课、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能力。要根据季节、地域、环境等不同特点选择重点内容,对学生进行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校园暴力、防溺水、防地震、防踩踏、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传染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教育。
第八条加强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技能。学校要不断修订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职责分工,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第一时间启动,第一时间处置。要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完善应急保障措施,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要突出加强对师生应急能力的培养,把应急演练作为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常规内容来抓,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融知识传授、应急演练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强化安全教育的实际效果。重点抓好防震、防拥挤踩踏、消防疏散、防范校园暴力侵害等演练活动。建立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和信息报送制度,对各类突发事件学校做到1小时内上报教育局,重大伤亡事故第一时间内上报。
第九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做好学生心理障碍疏导工作。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压力,防止和减少学生因心理疾病而发生的他伤、自伤、自残事故。要对师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心理上出现问题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积极疏导化解。
第十条要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对学生开展预防外来暴力侵害的专题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外来暴力侵害的主要原因和严重后果,掌握防范措施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发现危险时,应当及时告诫、报警和设法避险。教育学生自己或发现他人遭遇紧急情况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趋利避害。加强对在校师生的安全教育,让师生掌握识别可疑人员的方式方法,发现可疑人员要立即向公安部门或学校报告。
第四章设施安全
第十一条校舍设施要符合安全要求。校舍的设计、建设、使用及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的配备应严格按国家有关安全法规进行。楼梯宽度应满足使用要求,扶手、护栏的净高度和牢固性要符合安全要求。幼儿园楼上活动平台、二层及以上楼房窗户要加护栏、警示牌。
第十二条加强校舍安全检查,杜绝使用危房,及时整修隐患校舍。学校要定期进行校舍勘验检查,发现险情应立即报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对存在隐患并已经停用的校舍要拆除;对存在隐患但正在使用的校舍,在维修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要通过设置警戒线、加强平时监控等措施进行防范;对存在重大设计隐患的楼房校舍,要书面向乡镇(街道)政府或建设部门汇报。存在重大隐患的校舍,必须聘请专业机构进行鉴定,属于D级危房的要立即拆除,其它级别危房,要限期加固维修。学校内部施工时,施工单位要有相应资质,并签订相关安全责任书,设立警示标志。
第十三条消防人员及器材配备要齐全。每所学校要至少配备一名专兼职消防人员,并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严格按照消防部门的要求,配备消防器材,定期进行消防检查。要在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食堂、锅炉房、学生宿舍等人员密集的防火重点场所配齐配足符合标准要求的消防器材。
第十四条用电管理要规范。学校要定期对电源线路、电器设备等进行检查,防止因漏电或线路老化等问题引发事故。电源电线配置安装要规范,开关、插座、灯口完好,无私接乱拉现象,线路刀闸不能必须入箱,电闸、插座、吊扇、灯口等要安装在学生、幼儿接触不到的地方(幼儿园电源插座应距地面1.6米以上)。微机室、实验室、食堂等重要部位要安装触电保护装置。
第十五条加强对锅炉、暖气管线和烟囱的管理。承压锅炉要定期年检,锅炉工持证上岗;常压锅炉不得作为承压锅炉使用。暖气管线维护要及时。烟囱不能超期使用,平时检查要经常。
第十六条其它设施安全不容忽视。重点防范钢窗、吊扇、水泥檩条、杨木屋架、玻璃、空调压缩机座、墙皮等从高空坠落造成的安全事故。
第五章住宿及饮食安全
第十七条建立和完善寄宿制学校特别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要加强安全管理,防止针对寄宿学生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每个公寓都要配齐配全灭火器、应急灯,且保证疏散通道畅通。学生宿舍中,用电插座要断电,并且不得使用电热毯、蜡烛等。所有学生公寓都要配备专职管理人员,24小时值班,并实行领导带班值勤巡逻制度。学生晚自习放学后,要有专人护送到公寓。
第十八条食堂、校园超市经过审批后,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食堂必须取得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方可加工食品;校园超市必须取得工商部门发放的食品流通许可证方可开办。食堂、校园超市工作人员要进行卫生培训,经卫生防疫部门批准持证上岗,并定期进行体检。学校要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对学校管理人员、承包人和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培养其良好的卫生习惯。校内就餐规模小的食堂要关停,校外小饭桌要协调有关部门彻底清理。
第十九条加强食堂财务管理,严格落实定点采购。食堂要严格实行原材料定点采购和索证验收制度,确保饮食安全。要安排专人统一管理食堂收支帐目,独立核算,强化财务管理对食堂经营的监督职能。准确核算饭菜成本,合理制定饭菜价格,落实食堂饭菜明码标价和原材料价格公示制度。
第二十条要认真把好校园超市进货源头的监督、管理关。所有物品实行验收登记制度和定点采购制度,供货单位必须具备卫生合格的资质证明,提供的货物要同时具备质量合格证和卫生合格证。
第二十一条学校要加强对食堂物资和学生饮用水(奶)存放地点的监控,加强对物资采购(验收货物)和食品加工环节的监督,防止人为恶性事件的发生。
第六章校园秩序安全
第二十二条加强门卫配备与管理。门卫工作由专业保安担任,年龄在50岁以下,上岗前应进行岗前培训。学校至少配备两名专业保安,幼儿园至少配备1名专业保安,各单位同时配备足够数量的门卫协助保安作好安全防范工作。学校要健全《门卫管理制度》和《外来人员进校登记制度》,印制会客单,严格履行来访人员登记、会客人员引领进出校手续,有条件的学校要将会客地点设在传达室,外来车辆禁止进入校园。对重大滋扰校园治安的事故,学校应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并积极实施有效处置。
第二十三条加强上下学管理和校内巡逻。上学、放学时,学校领导要带队在校门口值班,值班人员不能少于6人,人员较少的幼儿园全体教师要靠上。学校值班人员要提前半个小时到岗,并且统一佩戴醒目的“值勤”袖标,校门口两侧要设至少30米的警戒线。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进行沟通,要求学生到校门后立即进校,不得在校门口逗留、聚集等待,不准集中站队统一进校门。学生放学,要迅速离校,不得在学校门口滞留,任何时间都不允许学生滞留校外。学校要成立校内巡逻小组,上学期间,不定时在校园内巡逻,加强对校内四周、教学楼周边、院墙、食堂、公寓等重点部位的防控。上学期间,学校、幼儿园要实行封闭式管理。小学低年级、幼儿园学生由家长接送,放学后应将孩子交接到家长手中。
第二十四条学生请假离校严格履行签字手续。上学期间,学生因特殊情况确需离校的,应经班主任、值班领导在请假条上签字同意,在签字前应与其家长(监护人)取得联系,并要求家长(监护人)通过手机短信等方式予以确认,学校门卫收到签字请假条后方可放行。
第二十五条妥善化解校内外各类矛盾纠纷和不安全因素。学校要定期做好校内人员的排查:一是对特殊群体中重点人员的防控和排查;二是对接送学生车车主、驾驶员的排查;三是对校内生活区居住人员的排查,要求校内生活区必须与学校教学区隔离。
第二十六条加强物防建设。学校、幼儿园门卫要配备好电警棍、橡皮警棍、催泪喷雾剂、木棍等防御器械,要求专人妥善保管,规范使用,做好记录,切实提高防范能力。
第二十七条加强技防建设。学校、幼儿园要安装监控设施,食堂、公寓、实验室、微机室、财务室、饮用水及饮用奶存放处等重点部位要全部覆盖,特别是校门口,要求校门内、外各安装一个,不留监控死角。在安装监控设施的基础上,必须同时安装紧急报警按钮,并且与公安系统联网,有条件的学校建议安装入侵报警系统,以全面防范。各校要建立《监控及报警系统管理维护和使用制度》,安排专人管理,并做好记录,确保监控及报警系统运行正常。
第二十八条密切与公安部门的联系。学校要主动联系当地公安部门在学生集中上下学时间执勤或巡逻,以便发现、处置突况,维护校园周边治安秩序,让学生在校内校外都有安全保障。学校要与公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报告学校周边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九条加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学校要加强对实验课、体育课及校内体育活动的技术指导与安全保护,防止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严禁组织学生在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上进行集体跑步等体育活动。体育器械、实验设备等教育教学设施应严格按照安全和卫生标准配备,并定期进行检修。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的学生,学校不能要求其参加实验课、体育课及其它相关活动。
第三十条加强对紧急疏散的管理。下课或放学时应安排教师值班,进行安全疏导,避免因过于拥挤、秩序混乱引发事故。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要对学生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安全教育。要在楼梯间设置警示标志。公寓楼、设晚自习的教学楼安装应急灯和疏散标志,各疏散、逃生出口保持畅通,不得封堵和挤占。
第三十一条认真抓好校外大型集体活动。校外大型集体活动的管理要以安全、就近、就地、徒步为原则,外出前要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制订预防措施和应急方案,并配备领导和足够的教师带队;严格实行大型校外活动审批制度,各单位组织学生外出集体活动,要提交书面申请,制定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报教育局一并审批。
第三十二条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相关要求,认真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学校要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队会、讲座、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教育。要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制度,每校确定1名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一旦在同一宿舍或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有同样症状时,视为出现聚集病例,要及时向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并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
第七章交通安全
第三十三条要加强对接送学生车车主、驾驶员的排查,严把接送学生车准入关,确保所有车辆手续合法。参加申报的接送学生车必须通过学校申报,填报《市校车审批表》、《市校车驾驶人审批表》,经区教育局、交警大队审批以后,喷涂车身颜色,领取统一标识。
第三十四条认真进行车况检测,及时报送《接送学生车监督情况月报表》。学生车监管人每周要对所有学生车的车况进行全面检测,并按时向区教育局报送《接送学生车车况周检查表》和《接送学生车监督情况月报表》。
第三十五条加强对接送学生车的全面监控,确保行车安全。要完善教师跟车制度,确保学校对学生车的监控,在重要路段和恶劣天气时教师必须全程跟车;要健全学生监督小组,落实学生监督职能,坚决杜绝酒后驾驶、超员、超速、副驾驶位置或发动机平台上坐学生、车门边站人、随意更换驾驶员或车主代驾、随意更换行驶路线等违规行为发生。严禁闲杂人员上车,更不允许驾驶员把学生随意放在中途。
第三十六条采取措施,坚决防范非法车辆接送学生。各校要加强对接送学生车的监管,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用机动三轮车、“三无”车、报废车等非法接送学生的违规行为,要坚决制止学生乘坐,并向
生家长做好解释工作,在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要及时向交警部门和当地政府进行汇报,加以解决。
第三十七条落实学生车管理工作例会制度。要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交通安全工作专题会议,组织车主及驾驶员参加安全警示教育活动;要联合交警部门,每月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查找、分析接送学生车及其驾驶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加强和改进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
第三十八条要依据《区接送学生车辆推行公司化运营暂行办法》规定,积极推行公司化运营模式,落实承运人责任保险,增强接送学生车辆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三十九条要加强教师私家车管理。有条件的学校要在校外设置专门停车场地,车辆不得随意进入校园;无校外停车条件的学校可在校园内合理位置设停车位,并安装醒目的交通警示标志,所有机动车辆一律按照要求停放。教师驾车进出学校时,必须避开学生上学、放学时间,学生在校期间,教师私家车不得随意进出校园。
第八章周边环境安全
第四十条要与当地政府、公安、社区等部门加强联系,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学校周边治安工作及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不断加大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社会广泛参与的安全工作力度。
第四十一条学校要不定期对周边环境进行安全检查,随时摸清学校附近在建工程、高建筑物(塔吊、信号发射塔、烟囱等)及高危化工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校园周边200米内存在的网吧、录像厅、歌舞厅、电子游戏室等娱乐场所和违法商业摊点、无证无照流动商贩等不安全因素,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重大隐患必须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书面汇报。同时要及时与周边单位签订《学校周边安全责任书》。
第九章责任落实
第四十二条学校要细化安全工作目标,实行“一岗双责”,把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岗位、具体人员。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工作不力导致本辖区学校、幼儿园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恶性案件的,将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第十章附则
记者:请您介绍过去一年所承接的大型展会,对此展馆方提供了哪些针对性的服务?
苏峰:2016年宁波国际会展中心共举办展会、活动115场,其中承接了“服博会”、“食博会”、“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香港时尚购物展”等2000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展会28场。
大型展会历来是公司营运服务的重头戏,在做好常规的基础上,向主办方提供个性化、特色化服务。主要将“专业、专注、专心”理念和做法贯穿在会展项目承接服务的全过程,专业体现在大型展会项目经理任用,选派久经沙场的展馆营运骨干担纲,精良的专业团队全程参与展前沟通、展中服务、展后跟踪。专注体现在根据不同展会的特性和特点,因地制宜、量身定制,提出个性化的展会营运服务方案。专心体现在想主办方之所想,营运服务人员用心做好细节服务、增值服务,强化服务工作的时效性和便利性。
记者:对于客流量大的展会,场馆准备了哪些策略和方案来维持展会的平稳?
苏峰:大客流量展会是展会营运服务的重中之重。做好展前分类摸底,掌握信息;展中多措并举,强化管控。
首先,展前委派专门关员人对相关展会进行考察,了解掌握展会观众流量和特性、制定针对性展会人流应急预案。 其次,展中形成主办方、展会安保方、场馆方人流应急联动机制,发挥场馆项目经理制与馆长制下的人流信息反馈配合作用,通过监控系统及时掌握人流动向,人防技防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最后,如果相关展馆出现人流量接近警戒峰值或人流井喷现象,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对观众进行疏导,实行限流与分流管理。
去年“香港时尚购物展”、“年货展、”“食博会”等超20万观众以上的展会在宁波会展中心安全、有序、圆满举办,这说明超大人流展会安全管控卓有成效。
记者:场馆的特色和定位是什么?如何保持市场竞争力?
苏峰:聚精会神经营好宁波会展业的核心服务平台,走宁波特色的展馆经营之路,全力打造“场馆管理、展览工程、自主办展三位一体”的全产业链的会展企业。
概而言之,保持展馆市场竞争力,从下述几方面来理解,一是“战略管理”是保持场馆竞争力的前提。企业必须对宏观环境、行业竞争、市场空间、自身资源、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前瞻性、系统性的分析、计划。然后做出战略管理下的行动。
二、提升服务质量是保持场馆竞争力的保障。服务质量包括了技术服务质量和功能服务质量。优质服务是贯穿于整个展会营运的全过程,是在激烈的展会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法宝,是展馆经营核心竞争力之一。
三、特色经营是场馆保持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全国会展行业发展迅速,大小场馆日新月异。如何突破重围,减少场馆“空窗期”,根据企业自身特色,找准场馆定位,扬长避短,是提高场馆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四、完善硬软条件是场馆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重视场馆硬件升级,完善场馆设施配套,增加场馆相关功能。重视团队建设,不断提升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引进、挖掘、培养会展专业人才,加强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培育,形成企业双驱动力。
记者:最后,请您简要谈谈宁波会展中心未来三年发展规划?
苏峰:场馆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的核心概括为“一个保持”、“两项完善”、“三点突破”。
具体来说,“一个保持”指三年内展会数量规模和公司年收入利润均保持稳中有增,每年力争5%至10%增幅。展会活动数量115场至135场,其中展会50至60场;展会活动规模120万至135万平方米,其中展会规模90万至100万平方米。
“两项完善”指硬件功能和服务功能的完善。一是完成展馆老旧设施的改造,如蒸汽管道、消防、用电等设施项目的全新改造。同时提升馆内外标识导示系统和区域内整体形象美化工程。二是展馆配套服务功能升级,引进会展美食中心,完善展馆信息功能,优化WIFI服务功能。
对于场馆的未来的经营目标,可以总结为“三点突破”:一是营销工作取得突破:构建联合营销、主动营销、定向营销、合作营销的机制,积极拓展良好的引展、引会渠道。三年内新增20家办展主体,引进10个以上在行业有影响的品牌专业展、全国性巡回展,与10家以上国际展览企业、国内龙头组展企业建立实质性渠道,实现国内外龙头组展企业在甬办展零的突破。在引进大中型专业会议数量、规模、收入方面取得突破性增长。
二是合作办展取得突破:承办项目年货展规模增加到25000平方米,展位数增加800个以上。共同孵化培育新的展会,合作项目数量达到5个。积极探索混合制等多种合作模式,创办自主或部分自主品牌项目实现零的突破。
据主办方给出的官方数据,本届车展参观人数突破百万,到达101万人次,接待中外媒体1.1万人,是上海历届办的最成功的一次车展。面对大客流,在各方通力配合下,展会现场平稳有序。
进的来也出的去
安检,电子刷卡,参观人流分不同场馆进入,工作人员和媒体(观众)分道入内,不见拥挤和挤兑,即便周末的大客流,展现场也平静有序。馆内设有咨询台,可供手机下载的电子参观图,餐饮和休息一应俱全,还有专供媒体工作的新闻中心等。现场不仅投入数千名公安、武警、消防、交警和安保为车展提供保障,还招募了450名车展志愿者为观众提供服务。
主办方表示,相比上届车展,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配套设施更完善、运营管理更趋成熟。在上海市政府各有关方面组织协调下,上海车展平稳有序。主办方做了周全布置和应急预案,倡导观众绿色出行、错峰参观;热门场馆门口设立排队区域,有序引导控制人流。数千名公安、武警、消防、交警和安保为车展有序运营提供保障。志愿者“小柠檬”分布在展馆的各个角落,为观众提供热情服务。中外媒体也为上海车展提供的舒心观展环境纷纷点赞。
对于大家所关注的场馆交通问题,场馆方也为此做了大量工作。本届车展共落实停车位近1.4万个,基本满足停车要求,其中展馆内部共计4150个车位,外部停车场已明确9680个车位;对不同车辆的入场、停放、离场路线进行了科学规划,优先确保如餐饮车、保障车辆和大巴车等车辆的通行;启用了场馆东面8米连廊,使场馆和虹桥商务区及虹桥交通枢纽实现步行联通;错峰开展和闭馆,避开早晚交通高峰。
吃得上也要吃得饱
每天十几万的人流压力不仅在交通上,餐饮工作也是主办方和场馆方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场馆方更是结合了往届大展的经验,制定出了详细的供餐计划。场馆方负责人告诉记者;“往年的目标是让大家吃得上,今年争取让大家吃得好。”
本届展会供餐分两种类型:商业广场固定餐饮和临时集中餐饮。其中商业广场餐饮商户近50家全天开业,中午高峰期供餐能力约6万份,全天可达11.5万份,座位数5700个;临时集中餐饮区设在东厅和西厅,面积共计2万平方米,中午高峰期供餐能力可达4万份,座位数4000余个;如此一来两项相加,中午高峰期可供餐饮约10万份,全天超过15万份,餐饮种类涵盖中式快餐、商务套餐、面食、西式快餐、西餐等,能够满足展会餐饮需求。
此外,为了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场馆方在食药监部门的指导下,引入第三方食品卫生监管单位,全程保障餐饮安全。并且对接了西红桥地区社管中心,内外联动严厉打击黑盒饭。
中外车企齐发力 智能互联成热词
据主办方介绍,这些年来,中外汽车企业都对上海车展予以高度重视。欧系、日系、美系等著名车企高层亲临站台,揭幕新车。今年车展全球首发新车共113款放在了上海,其中83款都是中国自主品牌车型,这些车型中不乏众多高端车型的。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少了车模,但大量明星的亲临现场也给观众带来了新的“甜头”。汽车方面值得关注的是,本届车展上还出现不少新面孔,除阿尔法・罗密欧首次参展外,蔚来、云度、长江汽车等新势力造车企业的加盟也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产品和智能化的体验。全球一线零部件及OEM厂商也悉数到场,带来了最新研发的科技以及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产品。
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再次成为展会亮点,众多车企都将本届上海车展作为其最新汽车技术的展示舞台。本届车展上新能源车159辆,占比超过一成。 在对未来汽车市场趋势的判断上,各家车企都加大了对智能化研发的投入力度。无人驾驶汽车、智能互联汽车在今年车展上频频高调亮相。由此,上海车展是各大车企展示最新产品与技术的舞台,更是中国汽车市场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