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程优化方法范文

工程优化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优化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程优化方法

第1篇:工程优化方法范文

关键词:深基坑;优化设计;方法;工程应用。

本文论述了深基坑工程的优化设计原理、方法,并以上海虹桥协信中心为例,通过对多种支护方法的比选分析,实现对支护方案的优化设计,取得良好效果。

1.优化设计原理

深基坑工程的优化设计按其阶段不同,可分为三级优化:系统优化、设计计算优化和反演分析优化(信息化施工)。

1.1系统优化

系统优化,也即方案优化,是指根据某一深基坑工程所要达到的目标而优选出一个最佳方案。深基坑工程系统优化包括深基坑工程的概念设计、支护结构和地下水处理以及周边环境保护措施等方案的优选。它是整个深基坑工程优化设计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基坑支护系统设计首先应着眼于概念设计,着眼于可行方案的筛选与优化。

1.2设计计算优化

设计计算优化是在支护系统确定后,对具体方案的细部进行优化计算,优化目标是使深基坑工程总体造价为最小。

1.3反演分析优化

反演分析优化就是通过施工时对整个深基坑工程系统的布点监测,根据监测成果直接了解并预测其变化态势,及时调整施工行为、修正设计,还可根据监测信息,反演计算参数,利用反演计算参数重新分析计算而进行正分析变形预测,必要时修正设计或调整施工行为。

2.优化设计途径

2.1根据场地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和基坑特点合理选择支护方案

无支护或简单护面的放坡方案最为经济,如果场地空间允许且无深厚软土,应优先考虑。当基坑开挖深度>5m时,考虑到放坡增加的土方开挖、外运费用以及地下室周边回填费用,有时采用放坡方案反而不一定比喷锚网支护方案经济。这时可考虑采取联合支护型式,如基坑边坡上段适度放坡,下段采用喷锚网支护。

2.2根据基坑周边环境特点选择支护方案

根据基坑周边环境的严峻程度,结合基坑开挖深度、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来确定支护方案,实际上就是一种面向问题设计方法,它是赋予不同环境条件约束下的基坑或基坑各边不同的“安全度”。显然,可以把有限的建设资金用到“刀刃”上,达到最佳的经济效果。

2.3采用被动区加固方法

实际工程监测结果表明,对于含有深、厚流塑至软塑粘性土层的深基坑,支护结构体前的主动土压力非常大。另一方面,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和开挖后,由于土体自重应力释放、土体松弛与蠕变以及支护结构向坑内的变形挤压等方面原因,导致坑底隆起变形和坑底下一定范围内土体强度的降低。为了控制支护结构的侧向位移、减少坑底隆起和工程造价,可在基坑开挖前超前一定时间(加固土体的硬结时间),对支护结构被动区进行加固,加固的形式有格构式暗撑、齿形暗扶壁和暗墙等,加固方法有水泥搅拌桩、旋喷桩、注浆等。工程经验表明,加固土体的平均强度和基床系数可提高2~6倍,从而大大降低支护工程费用,提高支护体的安全度。

2.4采取有效的地下水处理措施

在深基坑工程中,处理地下水的方式主要可分为三大类:降水措施、防水措施和降、防联合措施。降水的方式有多种,按降水所处的位置可分为坑外降水和坑内降水;按疏干地下水的方式可分为抽排疏干型和导渗减压型。控制降水深度在基坑开挖面以下0.5~1.0m或承压水头降至基坑开挖到坑底后不至产生坑底突涌现象,并有一定安全储备。

过深或过大时容易引起渗流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防水措施主要为打竖向防渗围幕和封底(水平防渗围幕)。一般来说,采用降水措施要比采用防水措施经济。但是,由于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不可避免地要对基坑周边的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降水方案的优化需要既能满足基坑开挖施工的需要,又能将坑外地下水的水力坡度和压降或水位深度降至最小。实践证明,降水与打防渗围幕或回灌技术相结合的地下水处理措施也能既经济又安全地保护基坑附近的建筑物。

2.5注重施工过程

要求施工单位尽早理解设计意图,施工单位可从自身角度提出相应的意见。

根据现场实际条件,确定场布、挖土方案,栈桥、下坑马道等设置对施工速度、造价均有较大影响。注意围护结构、桩基施工、降水、挖土之间的相互搭接,各项施工的合理搭接有利于缩短工期,提高施工质量。施工对设计的贯彻偏差、施工误差引起足够重视。施工步骤上的偏差、施工误差可能带来安全上的隐患或造价上的浪费。

2.6注重整体开挖方案

整体开挖方案众多,例如:先浅后深(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中心岛开挖(和记黄埔古北项目);周边先期施工(上海东方万国产业园);中间分隔坝体(上海港国际航运中心西块);分块顺作(绿地1960项目);逆作法(上海合生国际广场);半逆作法(塘东总部基地);中间顺作,周边逆作(上海中心)等。深大基坑适宜的整体开挖方案筹划,有助于加快主体目标施工进度,减小施工难度,降低施工造价。

不适当的开挖方式往往是造成基坑事故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围护结构设计应为土方开挖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合理进行土方开挖也是基坑安全的保障。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不仅与支护结构的刚度、土层性质有关,也同基坑开挖方式和开挖应力释放速率有关。原则上要求每阶段的开挖深度与相应设计工况的计算模型一致。强调分层开挖、先支撑(或锚定)后开挖和每次控制规定深度、及时架设支撑的原则。

2.7注重信息化施工

深基坑工程是土体、支护结构、周边环境相互共同作用的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系统,由于岩土材料的不确定性和试验数据的离散性、支护结构设计计算模式的简化、周边环境的复杂性以及降雨、施工质量问题突发或偶然事件的不良影响等等原因,仅仅依靠理论分析和经验估计是难以完全把握基坑支护结构和土体的变形及破坏过程与特征,也难以完成可靠而经济的基坑设计。因此,通过施工时对整个深基坑工程系统的定期监测,直接了解其变化的势态,利用监测信息的反馈分析,较好地预测系统的变化趋势。

2.8注重专家评审

如上所述,仅仅依靠理论分析和经验估计是难以完全把握基坑支护结构和土体的变形及破坏过程与特征,也难以完成可靠而经济的基坑设计。俗话说:基坑设计,三分计算,七分经验。因此应高度重视专家评审意见,重视地区规范和地区工程经验,充分利用该领域高水平专家的知识与经验。上海地区经济发达,深基坑工程多,采用专家系统的方法来辅助进行基坑支护结构的选型,有着较好的实用价值。

3结论

设计计算优化是在支护方案确定后支护参数进一步优化,通过这一步使设计方案设定的目标得以基本实现。和其他岩土工程一样,对基坑进行监测并实现信息化设计和施工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是设计方案不断的优化过程。

参考文献:

[1]徐杨青.深基坑工程设计的优化原理与途径[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20(2):248-251.

[2]何晖,王建智,朱有禄.深基坑工程优化设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1,20(2):248-251.

[3]刘国彬,王卫东.基坑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第2篇:工程优化方法范文

【关键词】土建工程;管理;优化方法

1、优化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

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主要有施工质量的管理,现场材料的管理和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三部分,优化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技术指导。因为土建施工现场用具和机械种类较多,施工程序较为复杂,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种类繁多,施工人员难免在不同程度上会存在技术方面的欠缺。从而出现很多施工技术不过关和违规操作引起的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的问题,因此加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的技术指导显得十分必要。技术指导包含了对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以及技术人员对建筑工人的技术指导。技术人员是对建筑工人进行技术指导的主体, 因此企业要有计划地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确保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并使其专业素质得到不断的提升。而技术人员对建筑工人进行技术指导,这要求技术人员要有耐心和责任心,能准确详细地讲解施工技术以及施工质量的规范要求。(2)强化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土建施工材料费用在工程造价中占据着很大比例,加强土建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具有提升土建施工现场管理效果和降低工程成本的效益。施工现场材料管理的强化必须保证采购材料价格合理质量过关,在采购时,深入调查材料市场,准确把握住建筑项目土建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要求。规范于完善施工现场材料取用与管理的制度, 规划好材料供应、管理以及储存等配置问题,提高采购人员和材料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提高材料管理水平,减少材料的浪费和土建施工成本,从而提高施工收益。(3)强化施工现场协调管理和监督工作。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一般持续较长的时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突发状况较多,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因施工将难以进展而影响工期不能按期完成,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因而要实现有效的现场管理,与土建施工所涉及多个部门做好协调和沟通,强化监督管理,通过合理的奖惩措施,以激励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积极主动、高质高效地完成自身工作。

2、优化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管理结构

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了现场的所有施工人员、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的调配和使用等方面,这需要有一套严密的组织体系对其进行管理。通过科学管理方法建立施工生产的管理网络体系,精简一些不必要步骤,从而缩减工程建设的总体开支,最大化的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准确调配资源,以达到提高工程建设经济效益的目标。由于我国现行的招投标制度,工程施工方在投标时必须已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在工程开工后可进行调整和完善,必要的时候可适当进行条款增补。但是目前整个行业普遍采取经验主义,对施工组织设计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以致缺少针对性的问题。企业应提高意识,要清楚认识到好的施工组织设计不仅能缩短工程工期,还可以节省非常可观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企业还应专门培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专业人才,使其每到一个施工现场都能够快速精准的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修订施工组织设计。通过不断的实际修订施工组织设计,将其作为企业建设活动的参考和人员培训教材,提升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增强企业软实力。

3、优化土建工程安全管理工作

土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全局管理的重点,开展工程时,安全永远是第一位,必须使得施工人员的安全都得到保障,安全就是效益。土建工程建设过程的每个环节和操作必须按照严格的安全规范,工程施工方要在工人上岗之前,全面进行规范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特别是对于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和学习的农民工,通过学习使他们掌握在施工的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和技术的关键。工程建设方应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把关,做到每一个进入现场进行施工的工作人员都能熟悉了解安全生产的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施工中。实施安全管奖惩制度,对于违反安全规程的施工人员要进行严格教育,必要时可以适当的工资处罚。对于遵守安全规程的施工人员,可以树立标兵形象,发挥榜样的模仿带头效应,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通过这样的方式带动全体施工人员学习安全知识、遵守安全规程的热情。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人员的伤亡,进而提高土建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土建工程企业的信誉。

4、优化土建工程规章制度和人员管理工作

我国现阶段从事土建工程建设施工的企业的相关工程管理规章制度和工程建设人员管理制度还属于粗放型,如何设计、组织工程的建设计划、在如何对施工现场进行完善的监督等细节上还有待完善。纵观社会各行各业,优秀的行业和企业的成功于其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优秀的人员管理机制是紧密相连的。同样的道理,土建工程建设的企业的成功,也必须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完备的人员管理机制。土建施工涉及到多学科的知识,工程建设的相关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的方针政策,注重把握如何科学的分配和调度各方面资源,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企业工程建设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达到建设方的建设目标。不断的从实际建设中总结经验,细化各项制度条款,改变粗放式管理模式,建立属于本企业独有的细致的建设施工规章和施工管理制度。以发展的眼光进行长远的考虑,建设具有本企业特色独创的具有创新的超前的建设模式。

对于人员管理工作方面,人员的管理机制亦是土建工程管理活动中的基础部分。应实现人才能价值的转换,让现有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发挥最大的能力以及激发工人对工作积极的主观能动性,是对企业管理者和人员管理机制最根本的要求和挑战。应建立激励机制,提供人员自我提升和学习渠道,鼓励广大员工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选拨人才。宣传企业文化,加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也可以适当的建立奖惩分明监督管理机制,通过奖罚监管的制度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合理分配,充分挖掘人员潜质,将人员放到最适合的岗位,不断总结和完善这些工作经验,进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方法和理论,以此来指导往后的工程建设,创造最大效益。

5. 优化土建工程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由于我国土建工程建设项目的快速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日益加重。土建工程对环境有建筑噪声、建筑废水、建筑垃圾三个方面的影响,其中建筑垃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最大。土建工程在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有碎砖头、混凝土块以及坏木模板等这些建筑垃圾共同的特点就是在自然状态下降解的时间很长,对环境的破坏极大。建筑噪音是短期影响,施工单位严格遵守环保部门施工时间和施工分贝的限定,在施工中控制建筑噪音不对环境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建筑施工产生的废水应通过沉淀过滤,达到污水排放标准才能排出。建筑企业应深刻的认识到这些问题,并采取积极研究措施,针对不同的影响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为企业创造口碑,增加企业的美誉度和企业的竞争实力。

结论

土建工程建设的管理涉及到工程的各个方面,工程建设单位应注重单一工程的经济效益,在工作中要不断的总结和探索,以期得到更多的优化策略,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其次要通过对单一工程建设的各项管理,优化企业的各项制度,增强企业的软实力和竞争力,增加企业的美誉度和口碑,为企业长足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蒙歆文;;土建施工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及发展初探[J];经营管理者;2009年17期.

第3篇:工程优化方法范文

关键词:约束理论;精益生产;六西格玛;集成模型

Abstract: Theory of Constraint(TOC)improves system performance by focusing,analysing and solving the constrait in a overall view. Lean Production focuses on the value stream to reduce waste and costs and Six Sigma aims at achieving customer's satisfaction through eliminating variability, reducing volatility and stabilizing processes. The three are essentially in order to achiev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management model, there are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This paper combines TOC, Lean Production and Six Sigma to build the(TOC-Lean Production-Six Sigma, TLS)integration model, in the meanwhile uses it to improve the assembly production line of A company to validate the model.

Key words: TOC; lean production; Six Sigma; integration model

引 言

S着市场多样化的加深,顾客不断变化的要求,对产品质量、交货期、定制化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企业只有改进管理方式,提高产品质量,缩短响应时间,加快生产流程才能提高顾客满意度。为了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缩短交期,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管理者开始关注精益生产、约束理论、六西格玛管理三种极具影响力的先进管理理论。三种方法有着不同的改善方法和侧重点,但是在实现持续改进的目标上存在知识的互补,如果从各自改善要素入手,并进行有机结合,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从目标、聚焦对象、方法工具等角度进行集成、耦合以实现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对瓶颈工序循环改善,从而在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缩短交期方面取得单一方法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本文选择具有典型性的组装线结合企业生产实际,运用工业工程集成方法分析与改善技术,探讨改善手机组装生产线生产组织管理方法,对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 三种管理理论的优缺点对比

1.1 TOC理论的优缺点。TOC理论是在以色列物理学家、企业管理学家高德拉特博士开创的最优生产技术(Optim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y,OPT)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聚焦于通过提高限制系统总体性能的约束的管理方法,也被称为“99%-1%聚焦”。

约束理论的优点主要体现在:整体观,TOC非常关注企业经营的整体性并聚焦所有的精力对此进行改善,改善所付出的努力才能反映到企业整体财务边际利润上;逻辑观,TOC强调在做决策的时候有逻辑思维做支撑,而不是凭经验做决策;TOC强调效益产出,而不是强调成本节约。而约束理论的不足有:TOC的导入时,对人的观念转变要求极高;TOC对企业经营的一些微观改善细节的关注度不够,比如如何降低产品不良率、如何减少过程变异、如何实现哪些有形成本的节约等。

1.2 精益生产的优缺点。精益方法是在丰田生产方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批量生产与单件生产的优点,是能够最大限度消除浪费和降低库存以及缩短生产周期,力求实现低成本准时生产的技术,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流程整体优化、均衡物流、高效利用资源、消灭一切库存和浪费,达到用最少的投入向顾客提供最完美价值的目的。

精益生产的优势主要有:以顾客角度定义价值,防止过度加工等的额外花销转嫁给顾客,能实现客户需求的最大满足;强调以人为中心,精益生产将人视为企业重要的资源,强调人的因素,重视员工的培养;拉式系统的应用,建立客户需求信息机制,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价值流动起来;消除浪费、优化流程、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响应速度,精益方法以最终客户需求为起点,采用看板管理,以后道工序准时拉动前道工序,通过生产单元之间的均衡与协调,快速而可靠地减少流程周期和前置时间,提高效率,加速资金流转,最终大大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响应度。

与此同时,精益生产也有很多不足:精益对企业的要求比较高。导入的条件含:需要产品品种比较稳定,产品市场需求不能变化太大,产品生命周期比较长;缺乏严谨的定量分析;对波动处理不力,波动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实施精益方法失败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波动造成的;实施精益生产要得到真正的成果需要很长时间的不断投入,进行持续不断的详细优化。

1.3 六西格玛的优缺点。六西格玛是一种以顾客驱动的追求卓越绩效和持续改进的管理哲学。六西格玛管理法是一种统计评估法,核心是追求零缺陷生产,防范产品责任风险,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和市场占有率,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六西格玛管理既着眼于产品、服务质量,又关注过程的改进。给顾客创造经济价值和达到顾客完全满意,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

六西格玛的优势有:以顾客为中心。任何一个六西格玛项目或问题的解决,都要从顾客的需求出发,让顾客满意,追求顾客忠诚,是六西格玛核心特征之一;以问题为中心,追求持续改进。六西格玛管理法采用PDCA循环发展而来的DMAIC及SIPOC过程分析模式,通过对整个流程周而复始、反复不断地实施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使流程各个环节得到修正和补充,实现流程的螺旋式提升,进而使产品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六西格玛用大量统计工具,精确界定问题,强调以客观的数据和事实为依据,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量化分析。不足之处主要有:六西格玛无法显著提高流程周转速度或者减少资本投入,不鼓励创新从而削弱了企业的市场响应能力;六西格玛需要很长的周期时间,忽视时间问题也是六西格玛管理的一大不足。

2 约束理论、精益生产、六西格玛集成模型

约束理论、精益生产、六西格玛都是工业工程中用于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出的重要方法,但是单个方法目标单一,具有各自局限性,难以解决实际系统复杂的问题。通过对比三种管理理论理念和改善方法(如表1所示),整合出三者的集成思路:以生产过程为研究对象,运用TOC方法聚焦生产系统的约束,对约束进行第一层次的充分利用,然后利用精益方法消除浪费(用价值流图分析增值和非增值活动),提高瓶颈的生产能力,从而增加产出,对瓶颈进行流程方面的第二层充分利用,最后利用六西格聚焦该方法提高瓶颈的稳定性,防止变异,减少波动,进行品质改善方面的第三层次充分利用,TLS集成模式图见图2。通过三个层次充分利用后,瓶颈就会被打破,通过改善循环,将发现新的改善视野,实现持续改善,实现1+1+1>3的集成效应。

3 TLS模型的实例应用

3.1 现状分析。A公司手机组装流程见表2,生产线布局见图3。表中所测数据均采用精度较高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取均值且进行测量数据的正确性进行验证,画出了控制图随机分布拟合,拟合的数据符合正态分布;正态性检验,获得P值为0.733

>α=0.01,判断结果为正态分布,故数据的准确性满足要求。

通过对各工序进行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得到山积表见图4,对山积表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工序10为瓶颈工序,制约系统的总体产出并且影响系统的产出。此时生产线的主要指标有,瓶颈时间:11.24S;直接人力:32人;平衡率:66.4%;周期时间:234.98S。

通过对手机组装线的价值流图、生产现场、作业方法过程分析,发现以下问题:(1)增值时间占比低,非增值工序时间占比大,存在浪费;(2)生产线平衡率低,在制品量高,人均产量低;(3)物流与信息流控制不合理,每周批量来料,造成零件在仓库等待,库存浪费;(4)产能不足,组装生产线有效工作时间:每班8小时,减去2次休息时间共0.5小时,每班维持5S时间和机器维护时间0.2小时,计划外平均停工时间0.3小时,得到生产时间为7小时,产能P=2 240台,产量不能满足客户需求;(5)对布局图进行分析,现存布局存在以下问题:组装线采用直线式排列,对空间的利用率低,组装线各工位后有大量在制品,造成库存浪费,各工位间采取人人传递方式流动,造成动作浪费。

最后,从5M1E角度通过鱼骨图(见图5)分析产生不良的原因,并根据帕累托原理得出影响良率的关键因素为装、压过程。

3.2 生产线改善方案。首先根据约束理论,瓶颈处的生产能力决定系统的最终产出,对组装生产线,影响产出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前后盖组合工序时间过长。对前后盖组合工位进行动作分析,充分利用瓶颈工序。然后用精益方法改进该瓶颈工序并使其他工序与瓶颈工序协同,主要通过采用 5W1H 提问技术和 ECRS原则对工序进行改进和重组,与此同时对影响质量的工序进行改进。提出如表3改进措施,改善后流程见表4;并且改善现行布局,将直线型流水线改成“U”型布局,并且安装传送带取代人人传递方式。与供应商协商建立JIT采购系统,将送货方式改为“Milk Run”形式,提高来料频率,降低来料批量,同时,在生产线上采用“水蜘蛛(Water Spider)”上料方式,根据各工位用量和特性安排上料次数。改善后流水线如图6,改善山积表如图7。

最后,各工位制定相应的标准作业文件,对操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各作业特别是瓶颈作业制定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文件,制定应急预案,防止变异的产生和改良生产线的维护。基于该模型改善前后对比如表5所示,同时U型线的使用使空间得到有效利用,便于员工之间、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员工与用户之间的信息沟通。

4 总 结

本文将约束理论、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的集成模型应用于A公司手机组装生产,对流程、物流规划、车间布置和产品质量进行优化,使企业突破系统瓶颈,进而提高系统产能,提高产品的良率,证明了该模型对企业改善优化的可行性,充分发挥了TOC、Lean Production、Six Sigma特色的功效。现在企业管理走向精益化、集约化,将三者紧密连接,大幅提高了企业利润。

参考文献:

[1] 詹姆斯・沃迈克,丹尼尔・琼斯. 精益思想[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 Reza Pirasteh, Robert E. Fox. Profitability with no boundaries: The Executive Edition, Leadership Summary-Focus, Reduce Waste, Contain Variability, Optimizing TOC, Lean, Six Sigma Results[M]. APICS, 2010.

[3] 蒋祖华,奚立峰. 工业工程案例分析[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美)詹姆斯・沃麦克,(英)丹尼尔・琼斯,(美)鲁斯. 改变世界的机器:精益生产之道[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5] 贾亚朝,田英. 精益6西格玛――精益生产和6西格玛的有效结合[J]. 工业工程,2007(7):80-84.

[6] 王晶,荣超,宫兆波. 基于精益生产方式与约束理论的企业过程动态改进[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1(9):111-117.

[7] 欧德・可汗. 持续改善:TOC生产管理指南[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8] 白飞. 精益六西格玛在L公司降低生产成本中的应用研究[D]. 天津: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9] Russ Pirasteh, Kimberly Farah. Continuous Improvement Trio: The Top elements of TOC, lean and six sigma make beautiful music together[M]. APICS, 2006.

[10] 秦F生. 质量管理学:6sigma管理[M]. 2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第4篇:工程优化方法范文

关键词:工程力学;教材因素;学习兴趣;中职院校

由于中职院校的特殊性,中职院校的学生与其他院校的学生相比更加具有创造性和活跃性,但是,中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也是我们应当着重解决的问题。就目前中职院校的教育情况而言,并不十分乐观,大部分的中职院校都是文化水平较差,学习能力较低,甚至是不爱学习的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上课不听讲、迟到早退等现象。这就势必会对中职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中职工程力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因素

工程力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由于中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的特殊性,中职院校的教材内容普遍较为简单,加之课程课时的限制,工程力学的教材中有大量的内容被删减,尤其是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以及一些非重点的内容,这也就导致了教材内许多内容的解释模棱两可,缺少相关的背景介绍和理论依据。这种教材虽然照顾了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但却不能满足水平较高学生的需求。同时,工程力学课程的教材内容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因素

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中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习惯对课本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单纯地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讲解,很难延伸出其他内容,导致学生的解题思路固化,缺少创新性。因为教学思路单一,教学内容枯燥,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工程力学的学习失去兴趣。此外,中职院校的教师仍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着重课堂理论知识的讲解,对实践教学没有充分的重视,因此,学生的学习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在实践中运用自己学习到的理论知识。

3.学生因素

工程力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工程力学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需要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和掌握。但是在中职院校中,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实践的经验,因此,无法更加深入地对工程力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掌握和理解,这也给以后的学习带来了障碍。同时,工程力学与物理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内容较为抽象,这也就导致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日益增大,在学习的过程中,稍微有一个环节出现错误,就会导致整个学习出现问题,从而降低学习效果。

二、中职工程力学教学方法的优化措施

1.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工程力学中涉及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具有密切的联系,工程力学中所研究的问题都是最基础的力学问题,但是大部分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无法对工程力学的知识进行掌握和理解。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的教学形式,如通过看不合理计算和不合理结构设计造成的各种事故的图片,做一些海绵或胶皮模型,在课堂中做简单的拉(压)、剪切、扭转、弯曲实验,将学生引入工程力学的教学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或者组织学生到工厂进行实践学习,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并根据所学的知识对设备进行操作。教师还可以在现场提出一些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地谈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教具也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学生来说,力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案例、模型导向、实物、模型等的运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此外,加强实验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操作中有所收获。

2.以人为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有效的课堂应当是学生听得懂、学得会的。也就是说,在学生付出一定努力的情况下,可以理解和掌握教师在课堂中讲解的内容。相对来说,中职院校的学生文化素质较低,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差,无法理解难度较高的知识,因此,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详细讲解重点知识和难以理解的知识。

其次,有效的课堂应当是气氛活跃、轻松的课堂。因此,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轻松、活跃的学习气氛中更能够有效地学习知识。

最后,有效的课堂应当符合实际。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更需要的是符合实际的知识,脱离实际的知识是没有用的。因此,中职工程力学的教学应当适当地增加实践性教学,减少理论性教学,并且课堂教学要与社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使学生脱离社会。

3.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工程力学的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有利于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学习。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工厂进行实践,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并根据学校内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操作,更加熟练地掌握理论知识,将其灵活地运用到实际操作当中。教师要在现场对学生进行指导,详细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对理论教学进行补充,由于工程力学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因此需要实验教学进行辅助。

中职工程力学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本文所讲的三种,对教学方法的优化也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三种,还有很多教学方法可以提高中职工程力学的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应当主动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并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不断地适应教学目标的新要求,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翠娥.工程力学教学探讨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9(2).

第5篇:工程优化方法范文

关键词: GPS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布设方法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工程控制网主要应用于城市控制测量、军事工程测量、形变监测、矿山、公路、铁路控制网测量等等,随着GPS技术的发展,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近十年来的实践证明,GPS测量在工程控制网的布设中具有效率高、费用低、工期短、精度高等优越性。

GPS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1.GPS网精度的评定

对于GPS网的精度要求,主要取决于网的用途和定位技术所能达到的精度,精度指标通常是以相邻点间弦长的标准差来表示,即

式中 ——GPS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

——GPS接收机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

——GPS接收机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ppm;

——GPS定位网中相邻点间距离,km。

用于城市或工程的GPS控制网可根据相邻点的平均距离和精度参照《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规程》中二、三、四等和一、二级要求,见下表。

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2.GPS网的图形设计

1).点连式

点连式是指相邻同步图形之间仅有一个公共点的连接,所构成的网形抗粗差定位能力差,网的几何强度也较弱。如图2-1所示。

图2-1 点连接示意图

2).边连式

边连式是指相邻同步图形之间通过2个公共点相连,即同步图形由1条公共基线连接,用边连式布网方式布设的GPS网的几何强度较高,具有良好的自检能力,能够有效发现测量中的粗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如图2-2所示。

图2-2 边连接示意图

3).网连式

所谓网连式布网方法,是指相邻同步图形之间有两个以上公共点相连接,相邻同步图形之间存在相互重叠的部分,即某一同步图形的一部分

是另一同步图形中的一部分。网连式作业强度很高,但作业效率低。

4).边点混合连接式

边点混合连接式是指把点连式与边连式有机

地结合起来,组成GPS网以保证网的几何强度,提高网的可靠指标,它实际上是点连式、边连式和网连式的一个综合应用。这样既减少了外业工作量,又降低了成本,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布网方法。

图2-3 边点混合连接示意图

3.GPS网的基准设计

GPS网的基准设计,一般主要是指确定网的位置基准问题。确定网的位置基准,通常可根据情况,选取以下方法:

1)选取网中一点的坐标值并加以固定,或给以适当的权;

2)网中的点均不固定,通过自由网伪逆平差,确定网的位置基准;

3)在网中选若干点的坐标值并加以固定;

4)选网中若干点(直至全部点)的坐标值并给以适当的权。

二、GPS控制工程网的布设方法

1.点位分布

当测区范围较大时(几百平方公里),为保证控制网点的整体精度,应使用经典大地测量方法布设控制网,控制网点要与高等级控制点构成图形,并且控制网点与点之间也要构成图形,如精度要求较高时,点与点之间应构成直接边。当布设的点位不均匀时,即点间距离差别较大时,在施测过程和数据处理中应分别进行。无论测区是面状还是线状,都应首先根据点位分布情况选择若干点做一骨架网,然后再利用该网进行工程网的布设,也就是分成二级控制。由于许多工程完成后需要用常规测量进行测量,因此布点时根据需要确定点位的位置,并考虑其图形结构。

2.基线长度对点位坐标精度的影响

边长对点位精度的影响基本上随着边长越长其影响越大的趋势,当边长超过40公里时,其误差明显有增大的趋势,在高程方向趋势更为明显。分析其原因,一是电离层的影响,随着基线长度的增长,电离层影响增大。二是没有进行网平差,缺少了网的控制,致使X, Y方向误差增大。

在布设GPS工程网时,若采用随机处理软件、广播星历,不能对电离层影响进行修正时,网的边长不易超过40公里。

3.已知点分布对控制点精度的影响

在GPS控制网的布设中,已知点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己知点的选择不同,其控制网点的精度也不一样:一个工程网的已知点应选3-4个高等级控制点,高等级控制点应布设在控制网的周围,尽可能形成等边三角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控制网点精度的统一。已知点的选择应避免成直线状,其点间距离应大于工程网点与点间的最大距离。如果整个控制网没有己知点,做自由网平差时其固定点的选择应选在整个网的中心点或选择网的质心(即所有点X, Y方向的平均值)。

4.坐标系统转换

用GPS测量布设工程控制网时,获得的是WGS-84坐标系统,这就需要将GPS测量的WGS-84坐标转换成地方坐标。 坐标系统转换的方法一般根据测区范围的大小和精度要求而定。

1)空间强制符合法

例如测区内已知点坐标为“北京五四坐标系”,平差前首先将这些点的大地坐标转换成直角坐标,平差时以这些已知点作为固定点,与GPS观测值一起平差。这样在平差过程中,同时完成了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向“五四坐标系”的转换。然后,将平差后的大地坐标投影到高斯平面上。

此种方法只使用于小面积的测区。

2)空间平差空间转换法

本方法是首先将GPS观测量在空间坐标系下进行平差,求出已知大地点上的空间直角坐标,然后利用己知大地点上的两种坐标(WGS-84和北京54),用转换模型求出空间转换参数,而后利用转换参数求解其它点的北京54坐标,这样就将平差后的结果转换到了北京54坐标系上,最后将此结果投影到高斯平面上。

GPSG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对整个测量工程施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不同精度、不同面积的控制网有不同的布设方法,在GPS控制网布设中其方法不同,作业效率不同,费用也不同。采用正确的布网方法,能够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

参考文献

[1] 彭先进.测量控制网的优化设计[M].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

[2] 卓健成.工程控制测量建网理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3]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M].2001.

第6篇:工程优化方法范文

关键词: 工程管理;城建施工;优化方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工程管理在单位发展中不仅可以提升单位专业化管理水平,还可以对企业管理措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新形势下,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充分发挥工程管理的作用,是确保建设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定性因素。在工程管理优化中,企业经营发展必须转变传统管理模式,重视成本管理,才能为建设单位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一、城建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1、人的因素。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及管理的关键因素还是工程的参与人员,他们是项目开展的主体,正确与否的工程决策都由他们决定,工程的开展可以根据工程人员的思想理论进行全面管理,其意义重大。

2、材料因素。城建材料是影响城建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如果材料采购不到位,就会增加材料采购成本,还会采购到劣质的材料,从而影响城建工程质量。如果在材料进场时,质量把关不严格,就会让质量不合格的材料混入到施工现场中去,从而留下严重的质量隐患。

3、设备因素。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施工机械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施工效率的高低。机械化水平越高,施工进度就越快,施工工期就越短,反之亦然。施工机械的适应,可以明显地减少施工人员,降低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能够确保施工更加规划精确,因此,对城建工程管理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4、现场因素。施工现场是影响城建工程管理的又一重要因素,如施工中天气因素、施工现场的地理条件、通水通电等问题,很多不确定因素,都会严重影响城建工程管理,因此,切实注意施工现场因素,从而才能够搞好城建工程管理。

二、新形势下城建工程管理的内容

1、项目组织协调

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工程项目组织协调是一种管理艺术,也是工程项目目标实现的重要方式。在工程管理中,工程项目组织协调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外部环境协调。工程建设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如规划部门、城建部门等,和供水、供电等部门属于资源供应方面协调。

第二,项目参与单位的协调。业主、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都是项目参与单位。

第三,项目参与单位内部协调。如工程建设单位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

2、合同管理

工程合理管理已经成为城建施工企业迅速发展及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同时对施工企业经济效益提升起到的关键性的作用。签订合同与管理合同都是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准备合同、合同谈判、合同修改及签订都是合同签订的内容。执行合同文件、处理合同纠纷及索r等都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在合同管理内容执行时,应对合同签订的合法性、合同执行的严肃性加以重视,为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服务。

3、进度控制

方案的科学决策、计划的优化编制及有效实施控制都是工程管理的进度控制内容。作为进度控制的先决条件,方案的科学决策主要内容为方案的可行性论证、综合评估及优化决策。只有确保方案的合理性,才能确保计划编制的准确性。作为工程进度控制实现的前提条件,必须实现优化计划编制,也就是必须合理配置项目的工序、实施措施等内容。作为工程进度控制实现的根本保障,同步跟踪、信息反馈及动态调整都是实施有效控制的主要内容。只有实现进度控制,才能优化工程管理方式。

三、新形势下工程管理优化方法的实施

1、更新传统管理理念

观念对工程管理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管理模式优化中传统管理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更新传统管理理念应重视以下几点:首先,更新传统管理理念,可以帮助管理人员进行市场、效益及竞争理念的树立;其次,以管理机构作为划分条件,进行工程技术部、施工管理部及市场合同部等多个部门的设置,各个部门应对其传统管理理念进行更新,将各个部门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对管理中的弊端进行有效改进,进而达到提升管理水平的目的 。

2、加大成本控制力度

随着城建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城建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价廉如何在质优、快速、安全及低耗内得以实现,将直接影响到城建单位的市场竞争优势及综合实力。在城建工程建设项目成本管理中,应根据成本管理的具体要求进行成本控制制度的合理制定,在有效提升员工成本控制意识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实现工程建设经济效益最大化。在施工预算的前提下,计划成本应不断比较与分析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对各项费用的支出进行严格审核,在开支减少的同时,进行成本责任制的建立,并落实到各个部门,确保企业的经济利益,实现责、权、利的有机结合。

3、构建高效的人员保障机制

一套高效的人员保障机制是工程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也是工作人员提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保障。在管理中,必须进行竞争机制的建立,并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专业人才的不断引进。同时必须进行激励机制的建立,为人才留用提供保障。通过绩效考核评价等方式,进行各项奖罚制度的建立,并实行约束机制,遵循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人员保障制度。

4、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城建施工的首要原则,在施工过程中,城建施工企业必须进行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全面负责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并进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与劳动保护计划的制定,认真贯彻执行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同时,进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置,监督与检查施工现场安全情况,最大限度地落实安全责任制。

5、实行项目管理责任制

一般情况下,如工程项目具有较大的规模,则其就具有较多的单项工程及分项工程,这种情况就会增加合同管理与施工管理的难度,为确保项目管理的质量,应对项目管理责任制加以重视,只有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才能对项目管理的成功提供可靠的保障。在授权范围内,项目经理应对多方关系进行协调,如总包方、分包方、设计单位等,只有实行项目管理责任制,才能确保工程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因此,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工程管理优化中一套以项目经理为中心的责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工程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保障。在责任制执行中,必须对各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等项目管理经理的责任进行明确,对项目管理各项行为加以规范,并进行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管理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6、强化施工质量管理

工程项目进行质量管理的前提就是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在项目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建立起合理的质量目标,在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质量目标,把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来量化处理,从而促进整个项目工程质量的提高。最后,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工程质量管理不应该只是做肤浅的表面工作,避免空洞的理论,把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实行全程动态质量管理。不仅要抓好事后质量控制,而且要坚持以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橹鳎强化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及时消除发现的质量问题。二是实行全员质量控制。将质量控制与每个施工人员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实行质量奖励与处罚制度,以此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充分调动普通施工人员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控制在最低程度。三是严格落实工序质量验收制度。当发现有一道工序施工质量不合格时,必须及时整改,切身做好薄弱环节、隐蔽工程等关键节点的质量控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与市场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保障,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对城建事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工程造价管理已经成为城建施工单位迅速发展及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同时对施工单位经济效益提升起到的关键性的作用。新形势下,只有优化工程管理模式,转变管理理念,加大成本控制,建立高效人员保障机制及实行项目管理责任制才能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才能实现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第7篇:工程优化方法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现场施工 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施工质量、项目成本以及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而对现场管理方法进行及时的优化和完善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性意义的。

一、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技术

(一)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建筑工程的施工范围十分广泛,在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软体地基。软土地基自身的承载能力、稳定性、抗压性等都较差,在进行地基的施工前必须对其进行专门的处理才能确保地基的施工效果。在进行软土地基的处理时,要根据土壤的类型、质地条件等合理的选择处理的方式。常用的处理软土地基的技术有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置换法、化学加固法等。在加工方法选择上,还要根据地基的具体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二)电气接地施工技术

建筑最终的功能是为人们提供一定生活、工作和娱乐场所,因此建筑内部还要有一定的电气通路。在进行电气通路的设置时要注意所有的电路都要进行接地处理,尤其是在高层建筑中,必须确保每一层楼层应有的空间,以及每个结构之间相互的连接。电气设备的连接也要严格的遵循相关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电气功能的充分发挥。对电气进行接地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建筑的防雷性能,当建筑受到雷电打击时,能够通过接地线将电流流向地面,从而在建筑外部形成一层防雷屏障。

(三)建筑防水施工

建筑的防水施工在建设工程施工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水是重要的生活必需品,任何建筑的施工都免不了给排水施工环节。同时,给排水系统的施工效果对建筑的整体质量也有着极大的影响。要确保建筑的防水性能,首先要选用高质量的防水材料,并且合理的选择防水施工技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一些容易出现渗漏水问题的环节应当加强防水措施,并对施工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做好质量的把关,尽量使防渗漏施工一次性到位,减少日后维修的次数。建筑的防水工程必须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进行,对施工的材料可以进行一定的抽样检测,从根本上确保工程质量。

二、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措施

(一)加强现场施工的质量管控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内部存在这效益-信誉-质量的相互循环关系,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灵魂所在,市场决定效益,信誉抢占市场,质量产生信誉。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工程的施工质量加以关注,形成质量至上的管理理念,严格执行各项施工技术规范,在行动上加以落实,思想上加以关注,贯彻执行责任制度,建立系统的质量体系。在整个施工管理措施执行过程中,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设置专门人员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跟踪管理,签署质量责任保证书,一旦某一施工环节出现质量或是安全问题,则可以向相应的责任人问责并进行处理。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工程质量的验收和检测工作,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在质量上达到标准和要求,每项施工环节完成后,均需要技术人员进行质量检验,在保证无任何施工质量问题的基础上,再安排下一环节的施工,若检验出施工质量问题,则需要进行返工处理,在未完成上一环节施工的情况下,不允许开展下一环节的施工,保证做到严格控制质量,层层落实、严格把关,从而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

(二)加大施工材料的管理力度

施工材料管理力度的加强,是施工现场工作秩序保证的基础,其核心在于对施工材料的供应和消耗情况进行控制,包括沙石、钢筋等原材料。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施工现场各项材料的实时消耗与供应情况,对施工材料的用料量、退料量、出入库量和补料量等情况进行重点关注。在施工流程过程中,由项目经理直接负责管理消耗量较大的施工材料,并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施工材料的出库量进行严格把握,防止发生材料浪费的问题,将一个规模较大的项目划分为数个较小的具体项目,从而方便采购和管理控制。对于较为特殊的施工材料,包括防水材料等,都需要进行特殊的保管。

(三)建筑工程施工资源的优化配置

作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提高和顺利开展的基础,施工资源如果得不到合理的配置,则会对现场施工过程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若某一特定施工环节出现资源过剩现象,则会发生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进而违背经济性和环保型原则。然而,若其他施工环节发生资源配置不足现象,则会影响整体的施工质量,造成工期的延长,因此,现场施工管理人员需要按照不同的施工资源类型,做好合理配置,优化局部,把控整体,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每个施工环节的资源都能够实现优化配置,满足实际的施工需要,防止发生资源浪费或是工期延迟问题。

(四)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一方面,现场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执行作业时间、施工技术等施工规范和准则,保证现场施工人员之间的积极紧密配合,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同时,规范自身的行为。在现场施工人员进场后,需要按要求佩戴安全帽,对于高空作业的施工人员,则需要系好安全绳索,而技术人员则需要每天定期对施工设备的质量和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工程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包括一线的施工人员、工程管理人员等在内的全部进场人员,均需要佩戴统一设计的胸卡,其中需要体现施工单位的公章,设置专门的道路以供人员进场,注意与设备进场的专用道路分隔,避免发生意外。

三、结束语

现场施工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重要环节,其关系到建筑工程是否能顺利完工。现场施工管理包含多方面的管理内容,每一部分的管理都跟整个建筑工程密切相关,做好具体的管理工作就是顺利向前推进工程建设。要通过各种管理措施,保证每一个管理环节的顺利进行,保证建筑工程顺利完工。

参考文献:

第8篇:工程优化方法范文

Abstract: Civil engineering surveying practice teaching mode is project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based on the civil work process, which relays on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make full use of discussion and questions method, the task-driven approach,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the on-the-spot teaching method, and heuristics method in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关键词: 高职;工程测量;教学方法;设计;保障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engineering survey;teaching methods;design;security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4-0248-02

0 引言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土建工程测量课程改革的团队经过细致的调研、多次的教学实践、校企联合论证等若干程序,构建了适应于本课程的“项目教学实施三环节能力递进教学模式”,即理论学习环节、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本技能训练环节、综合技能训练环节[1]。在前两个环节中构建了学习情境,在整个课程的教学中以项目教学为主线,均以小组团队学习为基础,以任务驱动教学为手段,形成各环节能力逐级递进的教学过程。

1 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法是教学模式实施的保障

教学模式是教学设计的理论思想的核心凝练。其想要达到育人的真正目标,必须借助于教学方案的合理设计,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因此找到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法是我们构建的适应于本课程的“项目教学实施三环节能力递进教学模式”实施的有力保障。

理论教学环节是基于项目教学的基础上设计的学习情境,知识点的设置和传授是为完成工作任务而选定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提前预习、教师利用现代沟通的手段进行教学指导、教师在课内组织重点讲解的方式和手段使学生掌握测量的相关知识;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本技能训练环节是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的,根据课程特点,将课堂与实训室、实训场地合二为一,教师边讲课,边示范,边指导,边提问,同时学生边学习,思考,边操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实现了“教中做”、 “做中学”的一体化教学,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单项技能培训;在综合技能训练环节,依据工程建设的实际工作流程,以锻炼学生对于工作项目整体的设计、分工、协作、组织等,突出团队作业的合作精神,强调单项技能的综合运用,达到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效果。

土建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模式,是基于土建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实施,依托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来完成,充分运用讨论提问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及启发式教学法等方法在教学活动中。

2 土建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方法的设计

土建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性较强,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获得胜任岗位的实际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训练。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多举实例,借助实物,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方法上,大量采用讨论提问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及启发式教学法等。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

2.1 讨论提问法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本技能训练环节和综合技能训练环节教学中针对得到的工程测量数据分析采用讨论、提问法,学生和老师均提出问题,启发诱导、激发学生学习思维,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提问、提示、讨论等使学生获得获得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并能够达到小组同学之间互助、沟通,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讨论、谈话的方式,可以降低学生紧张的学习气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2 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中实施的是“六步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的角色与传统教学中师生的角色是不同的。教学中通过教师给定训练任务、学生分析整理资料(资讯,可以找老师咨询)、学生进行制定工作计划(计划,需要与老师进行沟通或协商)、学生设计方案并进行决策(决策,必须找老师进行定夺)、学生实施(实施,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观察)、学生互相检查(检查,教师引导及辅导)、教师评价及互评(评价,多方参与)来完成任务驱动教学。从上面的任务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其学生是主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学习,查找资料,咨询老师,互相讨论,互相评价,而教师在整个任务中无论是在引入任务阶段,还是在学生执行任务阶段,亦或是分析总结任务报告阶段,其角色应该是任务引导者、管理者、监控者、帮助者、激励者评价者等,通过角色改变,使教学活动变得富于生活化、工作化,使学生能够在任务中自行组织、自觉行动、自我评价而得到锻炼,学到知识,掌握技能[2]。

2.3 现场教学法 在综合技能训练环节和顶岗实践环节采用现场教学法。现场教学是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织学生到实际现场,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照现场讲解,学生现场观察,做到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充分利用校企结合的办学优势,聘请企业工程师现场教学,让学生更多地、更有效地接触实际,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意识。通过校内实验实训、校外实习基地参观学习、校外实习基地实训、大型作业模拟实训等多种教学形式,加强学生的真实感受,体验工程测量的工作过程,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培养。

2.4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学生唱“主角”,而老师转为“配角”,将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于一体,有机的交叉,在课堂上可以使学生既懂得了书本理论,又掌握了操作技能,既能动口说,又能动手做,还会动脑,还可以经历近似于实际工地的工作活动过程,体验工作的艰辛与完成任务的喜悦,锻炼与人沟通、交流、团结合作的能力以及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3]。

2.5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在土建工程测量的教学中,通过从身边的普通随意可见的工程建筑物进行入手,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知识和意识逐渐的转变,使学生的掌握工程建设相关的测量知识,并能够根据具体的构筑物想象与测量有关的点、线、面,通过决策的测量方法锻炼实践技能。

3 土建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方法的实施保障条件

3.1 培养和引进测量教学人才 高素质的测量教学人才是实施高效的教学方法的重要保障条件。加强测量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多渠道、多途径培养和引进测量教学人才,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集教学、科研、实践为一体的“双师型”和“专家型”测量师资队伍。

3.2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一是多媒体教学。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讲授施工测量方法存在很大的缺陷,不够直观、不够形象,学生很难理解,而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在短时间内传输、储存、提取或呈现大量的工程图片、教学录像,有利用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并能及时更新内容,从而能很好地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二是运用网络资源教学。通过网络上精品课程网站,学生可以有选择的下载自己学习所需的各种知识,同时教师公开自己的电子邮箱,随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向老师提出问题,教师则以邮件或接下来的课堂上进行解答,另外还可以利用电话形式,无论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都可以利用电话同老师进行咨询、沟通,极大的便利了学生的学习。

3.3 测量实训仪器及开放实训教学 教学方法的实施应该配备足够的测量实训仪器,并可以全天候开放实训室,这样学生可以随时进行训练,发现问题即可利用电话、网络等现代化通讯联络老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土建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方法是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应用并参考总结他人的方法而形成的,通过我校及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测量教学实施并论证而归纳确定的,从学生的工程实战反馈来看,效果尤佳。

参考文献:

[1]王天成,马旭,滕海生.关于确定高职土建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2(05).

第9篇:工程优化方法范文

关键词: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控制和优化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3-0178-01

1 前言

笔者作为重庆市新力园林景观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会计从业人员,通过实际的工作经验,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工业企业生产成本认识。就笔者所认识到的,目前我国的工业企业由于起步较晚,而面对的经营环境又不断变化愈发复杂,经济结构又日益调整,加之国内外的市场竞争日益剧烈,各种成本上涨,使得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那么,工业企业要想在如此严峻的生存斗争中求得一席生存之地,就要首先考虑使用成本战略,尽可能的降低生产成本,才能为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打好基础性工作。那么,工业企业到底该如何来优化生产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呢?本文将尝试着探讨。

2 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的内涵

一般来说,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指的就是企业在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耗费和支出费用,也可以被称为制造成本,其包括了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换句话说,生产成本就是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等构成的成本项目。当工业企业在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时,必然会产生各种生产费用,而对于这些费用的支出就是构成了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总和。一般来说,这些成本往往是用货币形式来表现的。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率与利润和经营效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关联,即是说生产成本越低,其利润就越高,经营效率也就越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就是指企业针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总费用进行管理和控制,一般包含了建立生产成本管理制度,预测生产成本,确定生产成本目标,制订各项消耗定额和费用预算,编制生产成本计划,拟定降低生产成本措施以及施行生产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工业企业进行生产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其目的就是为了给管理者提供较为真实可靠的生产成本信息,进而便于管理者进行决策和管理。从这方面来看,生产成本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而,工业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生产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3 我国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说我们知道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和控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但是,目前,由于我国工业企业发展的时间不长,起步较晚,对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一直很难解决,这和我们生产成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尚处于初期和摸索阶段有着很大的关系。具体问题包括:

(1)目前很多工业企业对于生产成本管理的意识还不够高,而这恰恰是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管理的核心所在,从而导致了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仅仅局限于某些生产过程或者成本核算上,还没有拓展到技术领域和流通领域。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很多工业企业仅仅在意事后的成本管理,不重视事先的预防性生产成本管理,并且把生产成本管理简单的视作降低成本,节约开支,导致了成本降低然而质量和效益下降;

(2)我国工业企业目前面对的供应链环节中,由于企业的采购点过于分散,采购信息不够透明化和公开化,原材料的中间采购环节过于繁多,不够简化和方便,使得工业企业的物资采购的成本过于高昂,这给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管理造成了较大的困惑和压力,因为每经过一个采购环节,成本就会提高不少,并且也无形中拉长了原材料的采购时间段;

(3)工业企业的库存虽然具有整合需求和供给、维持各项活动顺畅进行的功能,但是其也离不开成本的投入和支出,这主要是因为工业企业的库存准确率低,周转次数低,使得工业企业的库存管理不够完善,从而给工业企业造成了巨大的资金压力。此外,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生产成本的信息记录不够准确和完整,即使有一定的信息,但是利用效率比较低下。

4 优化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方法

应该来说,我国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和优化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企业的收入与成本之差就是企业的利润所得,而收入往往是不能事先确定的因素,因而,工业企业要真正提高生产经营的效益,就必须尽快采取一定的方法来设法降低生产成本。一般来说,工业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是具有一定意义的行为,因为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及时有效得到降低,就说明企业的利润能够得到真正有效的提高。因而,工业企业的领导层应该尽力在生产环节上多下功夫,以此来切实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那么,工业企业到底应该如何来真正加强和优化自身的生产成本控制和管理呢?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1)工业企业要切实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就应该使用精益的生产方式进行成本管理,因为精益生产方式管理就是企业要尽可能的拉动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并努力减少或者消除各种不必要的浪费行为的发生,从而实现高质量,低成本的生产方式。一般来说,精益生产方式通过采取看板式生产方式来成功实现生产过程的有效产出,尽量减少积压。这就是工业企业的生产尽可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改变传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大库存造成的积压和浪费,通过实行同步化、均衡化的生产来有效改善整个生产布局,根本性的解决成本过高,资金周转较为困难的窘境。

此外,精益生产方式还能够有效预防各种事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从安全方面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2)工业企业的生产还可以实行流线化的生产模式,根据产品类别来有效缩短生产中不必要的时间和距离浪费,有效解决传统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频繁发生的生产不顺,周期拖延等问题,使得整体的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尽量减少人员调配困难。工业企业要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效应来尽力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改进生产管理方法,提高组织的生产与运作效率。另外,工业企业还应该以以物料需求计划为核心,应用思想和方法的“人-机”应用系统,尽可能的在周密计划的指引之下,优化企业的整体生产过程。应该来说,无论是精益生产方式还是学习效应方法还是“人-机”应用系统,都具有各自的优点,总体上都能够帮助工业企业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以低成本策略来有效战胜竞争对手,提高部门和项目之间的协作水平,预测结论也非常可靠,强调以销定产,从而实现有效平衡。

(3)几年前的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仍然没有完全过去,我国工业企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就必须真实有效的实施“勤俭节约、挖潜增效”的发展策略,根据自身的新特点和变化来树立生产成本管理的新观念,并应用新思路去拓展生产成本管理的新领域,严控采购成本,进一步完善采购流程,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生产成本,按照库存改进指导原则,加强企业的库存管理,有效控制企业库存的成本费用。此外,工业企业还应该进一步加强企业生产成本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尽可能的创新各种管理手段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科学可行的管理方法来切实改善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过高的现状,充分挖掘出企业的内部潜力,帮助企业尽快走出生产经营的低谷。至于工业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上涨,企业可以尽快的使用创新化的技术手段来控制成本的支出费用,还可以创新各种生产工艺,能够为降低成本出一份力。另外,工业企业的人力资源也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工业企业一定要培养多技能的员工,充分合理使用宝贵的人力资源,稳住技术熟练的员工,降低生产成本。

(4)工业企业还可以尽力优化生产作业调度方案,以此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工业企业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的控制,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都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具体来说,工业企业可以合适控制住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保证生产成本的真实性,生产成本的完整性,生产成本的准确性以及生产成本的安全性。然而,工业企业要真正做好内部控制,就必须首先做好内部控制的环境建设。一般来说,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的内部控制环境包含了以下因素,即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员工的胜任能力和职业品行以及内部审计,这是工业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性条件。此外,工业企业还要适当的进行风险评估,对各种生产成本风险进行适时评估和监控,并有效的实现信息系统的沟通交流,加强生产成本控制,使得企业在面对多种不利因素的情形的时候,能够有效控制好生产成本,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生存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冯俊.中小企业生产成本管理研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李润茹.精益生产方式研究及生产方式的未来[J].经济师,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