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高级技术范文

计算机高级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高级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高级技术

第1篇:计算机高级技术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 计算机应用基础 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发展的教育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计算机技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计算机技术正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是本世纪知识型技术人才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作为工具性知识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的教学情况提出了一些看法。

(一)高职高专《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教学面临的问题

1.教学内容涉及面较广。教学内容繁多且较为分散,理论知识部分有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应用、系统组成、信息处理技术、Windows操作系统、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及数据库等;操作部分有WORD、EXCEL、POWERPOINT、FRONGPAGE,IE及电子邮件等。

2.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特别是基本理论知识比较抽象难懂,而且不同于本身所学的专业课有一个循序渐进的三年学习过程,该课程的学习时间只有一个学期。

3.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开设一定的基础课是必要的。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到底讲授多少内容为合适?每一部分的内容需不需要精简?

由于以上特点,《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的教学难度比较大。为此,对于高职学生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必须在教学方法、教材、考核等方面作出改进。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特点,多媒体教学逐步替代了传统的黑板讲授法,但教师主讲的模式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只不过由黑板讲授改成了在计算机上演示讲授。由于用计算机演示方法进行教学,它的课堂容量远远多于黑板讲授法的课堂容量,学生的感受就是教师在满堂灌输,而对所学内容无法及时接受和消化,效果并不理想。没有达到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初目的,针对这种情况,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重新整合,合理安排教学顺序,由易到难,由实践到理论。先从英文打字、汉字输入等最基本的操作入手,然后逐步学习有关Windows的基本概念和有关操作以及Office等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并在中间穿插讲授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

2.精讲多练。鼓励学生加强上机练习,每堂上机课均设计难度适当和足够数量的上机操作题,并尽可能涵盖当次课的知识点,同时布置一些灵活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教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精讲,其余的内容略讲,从而达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强化操作和应用能力培养的目的。

3.采用分级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尽管中学有信息技术教育规划和教学大纲,但是由于信息技术不是高考科目,不少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远没有达到大纲要求。由于城市中学与农村中学的计算机教学差距悬殊,这就造成了学生起点的差距。同时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是针对全校所有系科的课程,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有理工类、文史类、经济类、外语类等,各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尤其是上机实践环节。教学对象的层次差异较大,因而需要认真考虑如何针对学生不同的基础和能力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例如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上,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讲课时除讲授基本知识并适当拓宽范围,开阔学生的眼界。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其掌握最基本知识就可以了。

(三)“计算机一级”考试和以应用为导向的能力培养模式相结合

我校学生在学完《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后,下一学期必须参加省计算机一级考试,虽然《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省计算机一级考试相结合,促进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通过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应采用以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要将以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例如,在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把基本理论知识和日常的实际应用相结合,既能增长学生的实际应用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计算机基本操作,采用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建设高职高专的特色教材

我校目前选用的是江苏省统一的教材《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考虑到本科院校学生的使用,该教材虽然几经改版,但并不适合高职学生使用,尤其基本理论知识内容太多、太难,没有实用性,学生的接受效果不是太好。因此教材的改革是必然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1.实用性。高职高专的计算机基础教材的不能照搬本科院校教材的教学内容,也不能是本科计算机基础教材简单剪裁后的缩写本。教材内容要摒弃过多的、烦琐的理论陈述,尽可能突出实际应用,突出技能操作。

2.针对性。在内容的设置上要尽可能的考虑到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体现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思想。针对各个专业不同的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

(五)考试方法的改革

成功的考核方案能给学生一个公正评价从而发挥考核的制约、激励、评价功能。《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实行理论和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案。理论和操作并重,使学生感到这种考核能客观评价自己的学习水平,证实自己的能力,更加重视平时上机实验课的学习。不要以一次考试和一种考核方法评定学生成绩,从终结性评价转向注重过程和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平时考查与集中考核相结合,学习理论与现实表现相结合。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一个新课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实事求是,积极探索,总结经验,进而把高职模式下《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上好。

参考文献:

第2篇:计算机高级技术范文

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网格计算、网络存储和大型数据中心的进一步发展和商业实现。其基本原理是,用户所需求的应用程序并不需要运行在用户的个人电脑或手机等终端设备上,而是运行在互联网的大规模服务器集群中;用户所处理的数据也并不存储在本地,而是保存在互联网的数据中心里。这些数据中心正常运转的管理和维护则由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企业负责,并由他们来保证有足够强的计算能力和足够大的存储空间来供用户使用[1]。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指出:云计算是指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台廉价服务器所组成的网络,在远程位置(云)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计算机服务[2]。在云计算中,我们不再需要安装繁重的客户端,不再担心计算机因没有安装某种软件而无法处理我们的数据,我们只要直接打开浏览器输入相应的URL,就可以处理我们的数据,并且实时保存甚至可以通过URL将数据分享给其他用户。利用云计算我们无需再花费大量资金购买软件,可以节约计算机、网络交换等硬件设备的购买和维护成本。云服务已经提供软件,且收费低廉,有的甚至是免费。作为客户端的本地电脑只需连网,即可享受云服务,不用担心应用软件是否是最新版本,这也极大地减少了维护和升级应用软件的费用。

信息技术教育是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平台和阵地。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指出要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对学生以上信息素养的培养过程中,高中信息技术的实际教学是通过对各种教学软件的学习来逐步渗透的,比如对Word、WPS、Excel、Photoshop、Flash等软件的学习。如果我们所处的环境没有这些软件,学生应该如何处理?在目前火热的“云时代”,如何将云计算应用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高中信息技术实际教学中,这是一个新的课题。笔者将从云计算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角度去探讨如何改变传统的软件教学,如何利用基于云的技术改变现在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与内容。

基于云的信息资源管理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要求高中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或实地考察,了解当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描述各种方法的特点,分析其合理性。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利用基于云的信息资源管理方式来管理和处理我们的数据。

第3篇:计算机高级技术范文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呈现出了学科基础研究与数学思想联系愈加密切的发展现状。通过数学思想来解决实际科学技术当中的种种问题也成为了当前科学家们的一种手段。本文笔者基于此主要来分析探究高中计算机编程当中数学内容的体现。

关键词:高中数学;计算机课程;编程

引言

数学学科自身具有非常显著的功能性,并且相比于其他的学科来说,其逻辑性以及缜密性更加系统,能够通过数学公式、数学模型的方式解决生活当中的各种问题。就以现在的计算机编程来看,很多汇编语言都是通过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模型的方式来实现的,不仅有效的简化了计算机编程的难度,同时也提升了编程效率。

一、软件编程内容的概述

1 机器语言

计算机所使用的语言都是以0和1二进制为基础。计算机程序也是有这些二进制文件所构成,计算机要想实现复杂的运算就需要进行不同二进制文件的转换与复合,通过指令操作的不同来进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

2 汇编语言

汇编语言主要是为了缓解人们在编程过程中的难度,其主要是由一系列的符号串、英文字母来替代二进制,在通过汇编语言人们能够更好的进行计算机程序的编程。但是在汇编语言编程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一系列的特定程序将符号与语言转换成二进制才能够让计算机进行识别。

3 高级语言

C语言、C+语言等都属于高级语言,高级语言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编译和解释两种方式,对于当前大多数的编程人员来说,通过高级语言能够有效的将一系列简单的指令复合到一条指令当中,通过高级语言能够简化编程的难度。在这一过程中有着大量的数学思想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

二、数学思想内容概述

数学思想是一种广泛的概念以及思想,在进行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结合各种数学知识以及思想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例如通过函数方程的思想,结合数学函数当中的思想以及概念来将问题进行转化和解决。数形结合的思想则是将抽象化的概念知识、代数知识转化为几何知识来进行具象化的分析。整体思想则是指在解决题目的过程中将问题从整体的角度来看,通过整体到局部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计算机编程的过程中数学思想的应用频率是非常广泛的。

三、软件编程和数学思想的关系

前述笔者对当前数学思想的概念以及计算机编程概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究。下面笔者主要来阐述阶段计算机课程学习过程中有关数学内容的体现。

1 软件编程中数学思想的体现

软件编程当中往往需要借助一系列的数学思想来解决实际的问题。计算机汇编程序包含语法分析程序、语义分析程序以及各种信息表的管理程序等,而通过数学当中的文法、整体思想以及函数思想能够有效的解决计算机汇编语言当中的一系列y题。通过数学思想的应用大大简化计算机编程难度,并且提升编程的效率。

2 软件编程与数学思想的结合

在计算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了解离散数学思想、数据结构以及编程的原理,数学课程当中整体思想便是我们进行计算机编程的核心所在,在编写具体程序的过程中,编写人员需要提前了解到计算机程序的整体意思以及目的,进而从系统角度出发来进行程序的编写。

四、软件编程中数学思想具体应用

1 用数学思想解决软件编程问题

在实际的编程过程中,往往很多问题都需要通过数学思想以及数学知识来进行解决,比如说在进行for语句的学习过程中,往往需要学生们将阶乘的概念引入到其中,通过阶乘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来理解for语言的应用情况。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用到了数学思想当中的类比思想方式,同时也通过数学知识有效的提升了计算机编程的学习效率。

2 数学模型解决编程问题

在进行计算机编程的过程中有关于虫子吃饼的问题也是学习的难点,例如一个馅饼的体积已知,虫子吃饼的位置也是一直,虫子从起始位置到最后位置吃饼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吃完或者在不返回原路的一条路上吃完问题是学生们困惑的一系列问题。

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利用数学思想当中的数形结合思想,将立方体染色,通过不同的颜色来确定虫子的行走路线,相邻的小立方体染得颜色必须颜色不同,然后根据N馅饼的大小来确定具体的计算,如果N为奇数,那么说明红色立方体与蓝色立方体之间相差一个,如果N为偶数,则相同,问题有解。将原本一个复杂的不知道何从下手的问题转化为了一种数学问题来解决有效的提升了学生们学习计算机编程的效率。

总结:

综合上文所述,本文笔者主要从当前阶段高中计算机学习过程中数学思想以及数学内容的体现。随着现阶段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人们在进行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过程中结合数学思想以及数学知识的频率愈来愈高,通过抽象化的数学模型以及数学思想,能够解决各种复杂的编程问题。因此在高中的计算机学习中,也是与数学思想脱不开关系的。

参考文献:

[1]张馨月. 计算机编程语言辅助下的生成设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4.

[2]邓昶. 常用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分析和选用技巧探析[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9:75-76.

第4篇:计算机高级技术范文

【摘 要】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对于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进行了积极的思索,因为只有这样,数学教师才能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现代信息技术技术融入到教学中。

【关键词】计算机;数学教学;整合

如何搞好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这是每一个教师,特别是参与实验的教师经常思考的。因此,怎样将高科技的计算机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起到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一直是一个未彻底解决的问题。经过近年的实验,我有了对“计算机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进一步看法,摸到一个如何有机结合的契机,看到了高科技计算机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机的结合产生的效果。

1. 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改善数学课堂教学 电脑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运用这一技术制作的课件图文并茂,具有信息量大、动态感强等传统教学技术无法具有的优点,特别适用有关几何图形和函数图像知识的教学。在常规教学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概念的理解,用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一定的效果。而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过去,学生在初学立体几何的时候常有畏难情绪。这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有关,也与传统教材的编排有关。现在的教材引进了“图形运动”平移、翻折、旋转和中心对称等一系列图形运动,使原来那些呆板、枯燥的图形变活了。通过这些直观的图形运动,同学加深了理解,初步有了用运动的观点来处理数学问题的思维。教师也能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辩证惟物主义的观点。

目前,多媒体教学尚处在尝试阶段,教学软件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还不能做到“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此外,我们对这些软件的了解还很不深透,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我们去琢磨,去研究,去尝试。惟此,才能完善我们的教学,才能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挥更大的作用。

2.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利用计算机进行探索性学习 现代教学技术进课堂,强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数学教学。许多教师在努力尝试,多种软件被应用于公开课、研究课,甚至于家常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发挥了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可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尽管这些现代化技术的作用很大,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但它们还仍然只是老师手中的工具,而不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武器。如何使计算机技术成为学生手中的利器,成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索解决问题时的工具,才是我们研究的目的。在计算机引人数学课之后,计算机手段与传统教学完美的结合显得十分重要。不是计算机用的越多就越好,计算机作为有效的辅助认知工具是为教学服务的,要把它用的恰到好处。传统教学的优势应该保留,如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计算机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此就需要教师全新的教学设计。

用几何画板介入数学常规教学特别是几何的常规教学,是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所鲜见的。在学习的全过程中的实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几何画板和计算机网络来开展探索性学习,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

几何画板介入数学常规教学,其关键问题有两个。一个问题是: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学生仍然是被动地学习,那么这一介入将毫无意义。因此必须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另一个问题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我们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把它们作为一种辅的工具,真正能改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而不是作为一种摆设,仅仅起到展示的功能。我们在整合的课题下,仔细分了初三数学(第一册)的内容,和计算机技术的特点,尤其是《几何画板》的功能。认为传统的“课本搬家”,“题库”,“美丽的画面和声音”,“人为安排的交互界面”都不能充分展现计算机技术的魅力,要进一步发挥计算机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特殊功能,利用计算机创设出一个赋有创造性,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如:对教学概念、定义的理解,对新知识的探索,挖掘数学的内涵,增强计算能力等方面。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选择适当的切入点,不同的教学阶段有着不同的切入点。初三代数重点在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我们将切入点安排在“学生自己动力手,制作具有动态功能的函数图象”,一改以往所有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由教师,专业人员制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全体学生参与制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求知欲望,通过实验,学生学会了用几何画板探索、研究解析几何中方程与曲线之间的关系,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3. 教育技术呼唤高素质的教师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验,我们的一个突出体会是:教育技术呼唤高素质的教师。有了计算机不是不要教师,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这种要求往往被认为是精通计算机,其实这是误解。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求数学教师精通计算机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但他们应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机的一般操作,会使用有关的教育软件。在计算机与数学学科整合的过程中,他们更需要的数学专业的修养,教学法的知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教育科研意识和不断创新精神。

第5篇:计算机高级技术范文

关键词:课程体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网络课程资源;高职教育

作者:张海平,张建,张建辉

高职教育是围绕过程教学而展开的,课程设置得当以及课程质量的高低,是教学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1]。抓好课程建设不仅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更是高校自身建设的根本大计。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牵头建设单位,该校网络技术专业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以“建网”“管网”和“用网”三大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了符合网络工程生命周期规律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成了一批有特色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并运用于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升了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构建符合网络工程生命周期规律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一)开展扎实的专业调研

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团队制定了详细的专业调研计划。调研小组包括行业专家、专业带头人和骨干青年教师,调研的区域主要面向珠三角,调研的对象涉及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产品服务类等企业和事业单位,调研形式采取了网络、电话、走访等多种形式,调研内容包括企业基本信息、岗位工作任务与职责、人才需求、毕业生就业反馈、学生问卷调查等。经过长达8个月的调研工作,调研小组针对原始的调研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和论证,进一步确立和完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群、人才需求、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岗位能力,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2][3][4]。

(二)确立清晰准确的素质和能力培养目标

在开展行业、企业用人需求调研基础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团队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方法,以专业调研为起点,分析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通过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和企业专家参与的头脑风暴会议,确定职业工作岗位、职责、任务、流程、能力和职业素养等,以网络信息化工程实施所形成的“项目计划规划设计工程实施工程验收运行维护网络应用”网络生命周期为主线,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立本专业所要培养的“建网”“管网”和“用网”的核心能力。具体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和职业能力目标,见表1。

表1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pagenumber_ebook=33,pagenumber_book=31

(三)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方法,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以“建网”“管网”和“用网”三大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为导向,归纳相关岗位所需职业素质及核心职业能力,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归类整合职业行动能力,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行动能力,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得到岗位群到典型工作任务映射表、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关系映射表和学习领域课程实施方案。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低级到高级的专业技能进阶规律,设置了“建网”“管网”两大核心职业能力模块和“用网”职业拓展能力模块,其中“建网”“管网”两大核心职业能力模块体现了本专业的就业核心竞争力,“用网”职业拓展能力模块增强了本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最终构建融“就业核心竞争力与岗位适应能力为一体”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二、特色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建设有特色的优质共享型网络课程资源是保障课程体系实施效果的重要环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团队在设计好课程体系以后,采用美国著名的Blackboard系统构建了一个集网络教学、数字资源管理、在线视频课堂和学习社区诸功能为一体的网络课程资源群。

按照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课程开发规范,每门课程制定了《课程开发概要》,确定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技术参数指标。每门课程资源主要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单元教学方案、教学案例或项目等。单元教学方案中的核心是单元学习路径,学习路径上拥有所要学习的各种课件资源素材,例如设计文档、微课、操作视频、动画、图表、报告等。课程资源建设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课程体例设计方面。把课程分为三类:A类课程为理论基础课;B类课程为理实一体化课程;C类课程为综合实践类课程。不同类型课程有不同的体例,如A类课程借助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及各种工具软件,以体验方式学习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诸如各种概念、标准、网络协议等。

课程内容设计方面。按照职业教育教学特点,充分借鉴企业工程项目要素,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内容设计。如《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与施工》课程,不同于传统的以综合布线7大子系统为主线构建课程内容,而是以综合布线系统的工作流程为框架,取某智能大厦综合布线系统施工项目为案例,从看建筑图开始设计到现场按技术规程施工,按工程项目规范验收。学生易于接受且学有所用,掌握真正的布线工程技能。

主流职业标准认证衔接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团队对照NP中级认证的考试要求,在课程资源中融入了职业认证的所有元素,如《高级IP路由实现》和《园区网络部署》2门课程对应的是CCNP认证的路由部分,覆盖了大部分的ROUTE考试相关的主题。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再辅以一定量的训练,便可以直接参加思科或者华为的初级、中级认证,成绩优秀的可以挑战IE级别的认证。

学生学业评价方面。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建设兼顾了学生成绩考核的要求。每一个学习单元都设计了线上的测试题,并对线上的学习轨迹进行记录。在线下课堂上,依托现有的实训设备和仿真软件,学生参照单元学习路径上的微课、动画和指导书进行实操,每完成一个项目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分数。同时,职业认证与学业评价融通,获得中级认证以上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应课程的学分。

三、应用与成果

第6篇:计算机高级技术范文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计算机安全;数据安全

科技发展,时代进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步伐正逐步加快,网络安全问题变的越来越重要了。要想保证网络的安全,应做好对网络计算机病毒、木马、操作系统漏洞、网络传输入侵等多方面的了解、认知与防范。

一、高校数字图书馆安全问题

网络环境安全与攻击技术始终处于循环交替上升的趋势。但由于IT业界对安全问题的关注上升,更多的安全隐患和文件被暴露出来。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安全。我们的生活就会混乱不堪;网络中如果没有安全,我们的数字化图书馆工程就难以运行。安全是生存之本,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当务之急。

(1)计算机病毒、木马

据网络调查表明,100%的用户有中毒经历,给80%的用户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计算机病毒越来越高级,计算机病毒的防备也越来越困难,其危害也越来越大。主要危害有攻击系统数据区、攻击文件、抢占系统资源、占用磁盘空间和对信息的破坏、干扰系统运行,使运行速度下降、攻击CMOS、攻击和破坏网络系统等等。

INTERNET以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大大加速了电脑病毒的传播速度.扩大了其传播范围。同时计算机病毒技术也朝着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这种计算机病毒除具有常见病毒的特点外,还有许多新特点,包括病毒体的组件化、网络化,即病毒由许多不同功能的组件构成,这些组件不仅可以分布在同一台计算机上,也可以分布在网络系统的其他计算机上,当需要时,病毒可以通过网络重新组合在一起,病毒体具有网络容错功能,当清除某一台计算机上的病毒后,不影响整个病毒的破坏能力,分布在网络上的其他病毒可以通过网络系统重新感染被清除了病毒的计算机。这就使电脑病毒的防治和清除工作越来越困难。作为网络用户,特别是数字图书馆系统要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2)服务器及管理问题

数字图书馆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一般是UNIX或Windows2000。我们知道UNIX系统中ROOT用户或WINDOWS2000中的Adminstrator用户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UNIX操作系统内核识别UNID=O、UNID=1的超级用户,或WINDOWS2000中有Adminstrator权限的用户,使其不受资源权限限制,以最大权限访问所有资源,更为严重的是,由于ROOT用户和Adminstrator用户的特殊性,某人一旦获得了ROOT或Adminstrator的权限,就可以改变审计记录,抹去他的活动记录。对于攻击者来说,ROOT或Adminstrator变成了一个有效的攻击目标,一旦得到了ROOT或Adminstrator权限就可以为所欲为。

在网络内部,由于各终端机与内部管理系统的服务器连接,工作人员录入的数据都存放在服务器上。工作人员在终端机上所使用的软盘、光盘均应是无病毒及正版的,来历不明的软盘、光盘应杜绝使用。

(3)外界攻击

局域网内各终端,一旦有机器中网络病毒如Funlove、震荡波、RPC等后,会立即通过网络进行传播,损耗大量的网络带宽,引起网络堵塞,引起广播风暴。近期部分高校网络出现ARP病毒攻击,ARP协议(地址解析协议)的基木功能就是通过目标设备的IP地址,查询目标设备的MAC地址,以保证通信的进行。ARP欺骗木马主要通过地址欺骗实施攻击和破坏行为,中毒后无法正常上网。因为这种攻击是利用ARP请求报文进行“欺骗”的,所以防火墙会误以为是正常的请求数据包,不予拦截,普通的防火墙很难抵挡这种攻击。

网外的攻击较多也是最难防范的。有些是黑客有目的性的攻击,有些则是个人无目的的骚扰,情况复杂。近年来又多了一个新的网络攻击方式¬――“僵尸网络”。僵尸网络是由成千上万甚至更多的肉机(被控制的服务器)组成的,由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进行管理,统一进行攻击部署。各高校数字图书资源服务器一般不会碰到这样的攻击,但要注意不要成为其中的一员――肉机!

二、高校数字图书馆基本对策

(1)安装硬件防火墙,或杀毒软件,并及时升级

杀毒防毒软件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目前国内外杀毒软件品种繁多,在国内市场较为常见的有瑞星、KILL、金山毒霸、NORTON等品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选购安装。安装了杀毒软件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永远高枕无忧,因为病毒的花样在不断翻新,新的病毒不断涌现,杀毒软件的病毒代码库也要随时更新才能有效的保护,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可考虑安装硬件防火墙。

(2)安装设置操作系统,及时更新补丁

进行操作系统的安装时,无论Windows2000或WindowsXP,均会要求安装者设定一个管理员密码,我们强烈要求用户认真设定一个高强度的密码,不要为了方便而略过此步骤,高强度的密码应是英文字母大小写、数字以及特殊符号的混合体,建议采用8位以上的密码。

操作系统安装完成后,要对系统的安全策略进行必要的设置。如用户权限的分配、共享目录的开放与否、磁盘空间的限制、注册表的安全配置、浏览器的安全等级等等,系统默认的配置适合大多数人使用,但其安全性往往是较差的,所以要对系统中和安全有关的项日进行仔细的设置,以使得系统达到较高的安全等级。建议关掉不安全端口,不用的服务以及端口也要关掉,最好做到只打开要提供服务的端口和服务启动项,以减少被攻击的可能性。

随着技术的发展,桌面操作系统越来越复杂,代码量越来越大,从而导致桌面操作系统的漏洞也越来越多,操作系统厂商在推出产品以后定期补丁包或更新程序等,Windows操作系统的官方网站的大量网络安全漏洞证实了这点。针对安全漏洞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安装系统补丁,及时更新。

(4)信息安全管理

我们需要一个能实时监控的安全管理系统,它不仅接收来自IDS、防火墙与安全文件发出的警告信息,以及路由器等设备的报告,还能实时地收集操作系统以及应用程序的日志文件,提取与安全有关的文件,并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更主要的是要对各处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实时关联,这些安全事件数据的相关性能使我们知道问题的所在,迅速地作出正确的反应,把网络遭受攻击的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5)数据备份,最后的关卡

数字图书馆最重要的信息是建立在数据库里的数据。数据库数据的安全与否关系到数字图书馆的生死存亡。因此,数据库里的数据应及时、准确、全面的备份。备份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离线备份(OFF-LINE)即把数据备份到磁带上去,这种方式恢复时间长,但投资少;另一种是在线(ON-LINE)备份,也称数据复制,即数据同步备份,恢复的时间非常短。由于是同步备份资源占用的比较多,投资较大,首先备份要用磁盘阵列备份,磁盘阵列配有主机,相当于本地业务系统的设备在备份系统地点也有相同的一套,要通过扩大CPU和增加I/O通道使客户应用不受影响。因此,各高校数字图书馆在施行数据备份时,可根据各自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实际情况选择切实可行的备份方案,以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

数据并非备份就可以高枕无忧,应定期进行测试,恢复,保证遇到突发事件后备份数据的可用性,测试是很重要的一步。数据备份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因此,数字图书馆需要对数据备份和恢复系统有一个切实可行的管理计划。

第7篇:计算机高级技术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双证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1-0049-01

在现今激烈竞争的情势下,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实际操作的强弱,已经成为衡量高职高专毕业生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利用计算机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扩大学生就业渠道,是计算机教师的主要教学责任之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就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主旨,实现真正的就业导向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一、明确计算机专业在不同层次的院校中的培训重点

在学历教育人才培养上,各类学校应体现有不同的层次性和相互的交叉性,显示出自己的特色,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适用人才。研究生计算机人才培养偏重理论,本科计算机人才重在培养研究型、复合型、应用型等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专科计算机人才培养重在实践能力。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特别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要建立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紧密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去设计实践教学。

二、将计算机教学与各专业结合起来,合理定位

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各岗位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该课程的定位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计算机课程在人才培养中要针对不同的专业培养不同的职业技能能力。坚持以“能力本位”为指导思想,不断淡化与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之间的界限,逐步加深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各专业的渗透,满足当今社会对各类专业人才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基本要求。

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层次包括:(1)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幻灯片的制作。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属于通识性课程。(2)程序设计课程:主要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以及Access,VF,SQL等数据管理课程,目的是扩充学生的计算机软件知识和技能。(3)网络技术课程:主要包括网络基础、网络技术应用等专业课程。(4)其他专业技能课程:主要是为了结合各系本专业的需要,加强学生解决本专业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同时为拓宽和加强就业渠道而设立的取得相关各种证书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

三、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

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各行各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不再停留在大专毕业证书上,还要求学生具有国家权威部门颁发的等级证书和其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因此,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改革应该走文化教育、综合技能训练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联合的模式。实行“双证书”制度,使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且互通,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是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以职业资格证书为突破口,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关键任务。

(1)针对高职院校各个专业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认证。适合高职院校各个专业的学生,更有利于法律文秘专业及其它专业,倾向于使用网络化办公的方法规划和处理日常事务,培养学生实用办公技能,并为学习其他计算机实用技能的学生,打下良好的计算机使用基础。如:信息化办公认证:CEAC办公软件应用专家办公软件应用高级专家

(2)针对于高职院校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的认证。网络课程认证:以提高政府、企业、行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从政府和企业人才职业化考核的角度,加强国家信息化人才培训为目标,培养具备使用多种操作系统构建和管理各种网络服务的能力;规划和设计完成网络结构,独立组织完成整个网络系统建设的能力;熟悉TCP/IP协议、路由与交换、网络安全等相关知识并具备网络布线和设计、实施一个高效、安全的Internet连接方案的能力。如:CEAC网络管理员、CEAC网络应用工程师、CEAC网络应用高级工程师。此外,还有信息安全认证:如:CEAC网络与信息安全系统工程师、CEAC网络与信息安全系统专家、CEAC网络与信息安全系统决策专家

(3)针对于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专业的认证。适用于信息技术专业,培养学生在为了进一步信息技术领域进行信息交换、管理、处理相关工作的能力。人才培养目标为公务员各岗位能掌握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如:信息分析师认证(助理信息分析师、信息分析师、高级信息分析师),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课程认证结构: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课程――普通公务员,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课程――技术类干部。

第8篇:计算机高级技术范文

美国贝克曼研究所高级科学和技术博士后研究员史蒂芬说:“该技术能够超越现在的光学系统,最终获得最佳品质的图像和三维数据。这将是非常有用的实时成像技术。”

畸变如散光或扭曲困扰着高分辨力成像。其会使对象细点的地方看上去如斑点或条纹。分辨力越高,问题会变得更糟糕。这是在组织成像别棘手的问题,而精度对于正确诊断至关重要。

自适应光学可以校正成像的畸变,被广泛应用于天文学来校正当星光过滤器通过大气层的变形。医学科学家已经开始将这种自适应光学系统的硬件应用于显微镜,希望能改善细胞和组织成像。

但伊利诺伊大学生物工程内科医学的电子和计算机工程教授斯蒂芬指出,这同样富有挑战,将其应用于组织、细胞成像,而不是通过大气对星星成像,存在很多光学上的问题。基于硬件的自适应光学系统复杂而昂贵,调整繁琐,故不太适用于医疗扫描。

第9篇:计算机高级技术范文

关键词 数据库 高校 人事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1计算机数据库的概述

数据库是一种按照数据组织结构进行数据的组织、存储以及管理的仓库,这种仓库里的数据具有以下特点:数据基本上是不重复、不冗余的,采用最佳的方式服务于特定组织,数据库中的数据结构是独立的,独立于它所使用的应用程序,统一集中管理数据的增加、删除以及修改或者是检索。数据管理发展到现在已经是其高级阶段,也就是数据库,数据库主要是由文件管理系统发展而来的。数据库根据结构网络的不同主要分为三类:层次式数据库、网络式数据库以及关系式数据库,它们各自由不同的数据结构进行联系与组织,这些关系数据共同组成的系统就称之为关系数据库系统。计算机数据库中现在最常用的是SQL技术,这是一种结构化的查询语言,具有简洁、功能强大以及简单等优点,广泛地应用在各种类型得数据库中。

2计算机数据库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2.1不断完善计算机数据库的建设,制定统一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需要使用各种现代化技术,并且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人,因此进行档案管理的人员不但要对档案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所以对的档案管理部门来说,必须要不断的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其别要加强对计算机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进行培训,以对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进行提高。另外还要注重引进一些档案管理的专业人才,同时对于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又精通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更可以对计算机数据量建设的队伍进行壮大。其次就要制定统一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就是由于缺乏相关法律的规范,从而导致多头管理体制以及分散管理方法等均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出现,对其计算机数据库建设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必要建立统一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以对人事档案管理各项工作进行规范化。另外还要对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的专门机构进行确立,以对由谁管人事档案问题进行解决,这样以能够对计算机数据库在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建设的不断进行提供坚实的基础条件。

2.2提高对人事档案管理建设的重视性,建立人事档案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

目前大多数高校对于人事档案管理建设还不是特别的重视,但是实现计算机数据库在高校人事档案的建设已经是时代的要求,因此为了符合于时代的要求,必须要提高对人事档案管理数据库建设的重视,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提高人事挂管理设高配置技术装备的添置,确保其顺利开展。另外建立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但是“十一五”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对档案公共服务能力进行提升,从而对利用者的需求进行满足的重要目标。所以必须要注重对其安全保障体系进行建立,从而对人事档案的利用服务功能进行确保。首先一定要对相关部门的人事档案信息安全意识进行增强,对相应的人事档案安全法规以及人事档案信息收集、保密、利用以及管理等制度制定。其次还要对一定的安全防范技术进行掌握,以能够对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进行确保。最后就要对档案保密和利用之间的关系进行良好的处理。

2.3构建方便快捷的计算机数字化人事管理平台

计算机数据库在高校人事档案建设中的应用,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方便快捷的数字化信息平台。通过对计算机、数字影像设备以及扫描仪等现代技术的利用,把人事档案信息进行处理,把一些文字图片资料转换成为是计算机可以进行识别的数据资料,从而对人事档案的数字化以及信息化进行实现,通过计算机对档案的查阅、统计以及借阅等日常工作进行操作。在这一方便快捷的数字化信息平台进行构建之后,不但可以对个人的自然情况信息进行反应,还可以对其职称、工资以及职务等一系列动态信息进行记录,就算是其基本信息发生变化的时候,也可以在计算机中随时对其最新信息进行记录,从而实现数据更新的动态化以及实时性,对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提供一定的保证。

2.4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加工、存储、传递以及利用的一体化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数据库管理库的建设,主要目的就是对人事档案信息、加工、存储、传递以及利用的一体化进行实现,从而实现一个可以进行档案信息高度共享的科学管理系统。其中这一系统的实现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中一个是文件的拟稿、签发、登记、打印、核对、收阅以及归档;另外一个是档案的分类、编目、立卷、检索、著录、标引、编研以及保管;最后一个是档案材料的转出、查阅、接收、复制、借用、统计、删除、收文以及发文等活动的执行以及登记。通过这一系统,系统管理员就可以对人事档案的数据处理以及业务管理集合成为一个办公平台,从而实现档案管理向现代化电子载体的逐渐拓展。所以说实现计算机数据库在高校人事档案建设中的应用,必须要具备一个优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这样才能够通过这一系统实现人事档案利用的合理性以及高效性,把计算机当成是对人事档案日常管理进行完成的主要途径。

2.5经常对人事档案数据库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