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检测方案范文

医疗检测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检测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疗检测方案

第1篇:医疗检测方案范文

关键词:禁用芳香胺;数据库;偶氮染料

中图分类号:TS190 文献标识码:A

禁用芳香胺家检测数据库在偶氮染料检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纺织行业,服装的生产中禁止使用偶氮染料,因为偶氮染料有着致癌的作用,因此现在在检测手段上也在逐渐加强,国家要求只要是进出口的服装都要有国家合格的检测报告,这一检测报告就是对偶氮染料的检测。建立禁用芳香胺数据库的方式,可以减少检测的环节,增加检测的效率,对检测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禁用芳香胺数据库的原因

(一)建立纺织品检测的专用数据库。纺织品检测数据库可以帮助服装的检测,在检测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没有建立纺织品检测专用数据库之前,需要分析单一的标准样品,利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检测,使用的仪器主要是气质联用仪,在检测之后,还需要经过电脑进行处理,经过处理之后,就可以发现单一物质峰,利用电脑进行自动检索,在美国国家标准质谱库(NIST98)中进行物质的检索,这样就增加了一系列的程序,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较为复杂,而且在美国国家标准质谱库中,化学物质的种类多达30多万种,这样就给检索带来了极大的难题,在分析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些数据库并不是专门为纺织行业制定的,在使用的过程中就会面临着一些难题,判断是否是禁用芳香胺的难度是非常大的,也给检测的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工作效率也极低。例如4-氨基联苯单标的总离子流图,如图1所示。分析单一标准样品通过以上的阐述中可以知道难度极大,在实际的操作中会更加复杂,尤其是样品检测的总离子流图是非常复杂的,如果继续使用美国过埃及标准质谱库进行检索就会给工作带来极大的难题。

(二)排除杂质和干扰物。在对偶氮染料进行检测的过程中,有着很多的因素在影响着检测的结果,异构体就是其中的关键性因素。利用禁用芳香胺数据库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这些因素的干扰。加快检测的速度,检测的准确性也会提高。纺织衣物需要进行染色处理,在染色处理的时候会使用化学染料,这样在染料的过程中就极容易沾染杂质,对于染料的质量也就产生了影响。这些杂质主要包括染料、纤维和整理剂等助剂。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检测仪器的老化会导致很多的空气钻入到仪器中,就会出现空气峰,空气峰会干扰着质谱图,利用质谱图观察检测的结果就会存在着一系列的误差,在检测的过程中,衬管、进样针和分流平板由于长期的检测就会受到污染,这样就会导致质谱图上出现峰拖尾或者是出现鬼峰的现象。在检测的时候,这些杂质会在禁用芳香胺质谱图上进行自动排除,这样就会给结果带来极大的影响,有利于检测的准确性。

(三)可以解决假阳性的问题。利用气相色谱法或者是质谱法进行化学检测,通过异构体进行判断是现在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由于非禁用燃料在还原分裂的时候也会分解出致癌的物质,因此就极有可能将非禁用燃料中的1-萘胺判断为2-萘胺。在进行样品检测的过程中,由于同分异构体在保留时间上是相同的,这样就会与质谱图相近,无法准确区分,而且在NIST98质谱库中,2-萘胺在匹配度上会更高,这样就容易导致结果混乱,这一问题也就是假阳性问题,这一问题检测的过程中也是经常出现的,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利用禁用芳香胺数据库进行化学数据的检索,通过与2-萘胺单标的图谱进行检测,在峰值和时间上进行有效对比,就可以知道这两种物质的区别,也可以利用离子质核比作为监测离子进行物质判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更好地判断假阳性的问题。

二、建立禁用芳香胺数据库

(一)数据库的简单介绍。建立禁用芳香胺数据库一定要以NIST98为基础,使用质谱法或者是气相色谱法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被禁芳香胺的种类有21种,因此需要建立标准的数据库进行基本的分析,⑿枰的信息进行汇编,建立起数据库,这样在检测的过程中就有了参考的数据,不需要进行重复检测,减少了很多的环节,提高了检测的效率,也减少了检测的成本。禁用芳香胺数据库中的信息如下:分子式、中英文名称、特征离子、化学式、起始时间、风度、限定离子、单标总离子流图、出峰时间、特征离子峰和限定离子的比例等。在检测的过程中,检测的方法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必须要有内标名称、质谱条件、外标名称和气相色谱条件等,只有具备以上的基本要求,才能进行检测,也是检测的基本依据,在检测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地处理相关的问题,保证每一个环节检测的准确性。

(二)数据库建立的过程和分析条件。在检测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如下的基本要求建立数据库,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需要配制标样,制定气象色谱的基本条件,还要测试样品,对样品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包括两点,一个是内标,一个是外标,达到相关的要求才能够建立数据库,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相关的环节,保证每一个检测过程的准确性,这样最终的检测结果才不会出现问题。

(三)利用所得的信息建立数据库。以4-氨基联苯为例进行数据库的建立分析,相关的检测信息有英文名称和中文名称,分子式使用的是C12H11N,结构式是

在检测的过程中,要建立21种被禁芳香胺的单标或者是混标的相应检测信息,这样就可以建立禁用芳香胺数据库。在建立禁用芳香胺数据库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相应的分子结构或者是相应的数据库信息,本文就是以4-氨基联苯为例进行数据库的建立,相应的流图如图2所示,在数据库建立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积累,在数据库中建立相关的标志,明确每一个信息,将信息合理地应用,在数据库建立的过程中可以被科学地应用。

三、禁用芳香胺数据库的使用

对检测样品中是否含有偶氮染料建立数据库,对于图谱中要建立保留时间、特征离子和限定离子的比例、起始时间等这些数据库中进行数据的对比,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检索的时间,有利于检索结果的准确性,在检测的时候,利用禁用芳香胺数据库,可以最大程度地将样品中存在的可疑物质找到,这样就可以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结论

通过对禁用芳香胺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减少了检测的时间,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排除了检测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国外标准规定:为避免杂质、干扰物和异构体的影响,必须同时采用两种或以上的色谱方法进行定性确认。事实上,杂质干扰和异构体的误认是经常发生的,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可以有效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2篇:医疗检测方案范文

一、领导组织

为加强对此次疫情防控工作的医疗救治保障,特成立医疗救治组领导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医疗救治组的日常办事机构设在镇卫生院,具体负责人为同志。主要职责为组织制定和修订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诊疗技术方案;指导各村级街道做好疫情医疗救治和医疗保障工作;组织医务人员协助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提出完善医疗救治工作的策略措施建议,工作时间从2020年1月27日开始至省里解除重大公共卫生疫情一级响应为止。疫情解除之后,领导组织自行解散,工作自行停止。

二、工作要求

(一)组织制定和修订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诊疔技术方案。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内病毒感染肺炎预防与控制指南(第一版)》、《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试行第二版)》,《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监测方案(第二版)》、《病毒感染的肺炎可疑暴露者和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第二版)》、《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第二版)》、《病毒感染的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第二版)》,严格确定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聚集性病例,做好病人治疗工作。

(二)做好疫情医疗救治和医疗障工作。根据各村、街道排查情况,做好患者登记及转诊、落实首诊负责制、落实院内感染防控措施。

第3篇:医疗检测方案范文

丹麦技术大学食品科学硕士毕业,具有十多年食品检测和质量管理工作经验。先后在科研单位、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制造企业及第三方检测机构工作。现任Intertek集团食品服务大中华区实验室技术经理。

居尔毅

食品微生物学硕士。现任3M中国食品安全部高级技术服务工程师,主要负责微生物检测产品的应用与部分研发工作,其在技术、审核、供应商管理等多个方面均具有十分丰富的经验。

随着食品贸易全球化,加工食品的便利与普及以及人们餐饮习惯的改变,食品安全问题开始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频频曝出的各种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对此,业界也在思考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一再发生。除了继续强化生产操作流程以外,各种检测方法标准和行业规范的提出和不断完善也日益得到重视,这也对食品检测技术和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近,3M(Minnesota Mining and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公司(以下简称3M)与Intertek集团(以下简称Intertek)合作建立的微生物实验室正式落成并投入运营,这不仅能够为现有食品体系提供国际领先的质量安全控制经验,而且能在产品质量及产业结构上对食品行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3M是一家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跨国企业,素以勇于创新、产品繁多著称于世。近年来,3M在微生物检测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其标志性微生物检测产品Petrifilm主要应用于食品、饮料等相关行业产品的微生物检测。在全球食品检测领域均有广泛的使用。和传统的方法相比,Petrifllm能有效缩短测试时间,使操作程序更加简便,且不需要很高的操作技巧,可显著提高微生物实验质量和提高实验室效率。2007年。Petrifilm测试片被正式列为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该方法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各类检测机构所认可。

Intertek是世界领先的质量与安全第三方机构,始终致力于帮助客户加强食品监控和质量管理,同时通过其全球视野,为本土客户传递国际市场及食品行业的前沿资讯及技术。3M与Intertek的合作实现了技术与平台的完美结合,微快速检测系列产品的引入,将提升检测水平,为Intertek在食品检测领域注入新鲜血液。

本期天祥・食尚访谈录邀请到Intertek食品服务大中华区实验室技术经理吴海平女士和3M中国高级技术服务工程师居尔毅先生,为我们介绍3M与Intertek合作的具体情况。

3M与Intertek强强联手合作共赢

记者:3M与Intertek在微生物快速检测方面进行强强合作,请谈一谈此次合作的初衷是什么?

吴海平:Intertek处于食品测试和认证先进技安全术方面的最前沿,服务内容广泛,涵盖产品开发、运营和生产流程,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等的所有环节。作为处于食品测试和认证先进技术方面的最前沿的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Intertek在食品检测认证领域拥有极强的能力和丰富的经验,3M与Intertek的合作可谓是强强联合。

居尔毅:3M与Intertek在微生物快速检测方面的合作确实整合了双方的优势。3M是食品卫生检测领域的行业领导者,其食品安全部为食品安全检测市场提供了指示菌、致病菌、毒素、环境清洁度等可靠的检测方案。

值得说明的是,此次合作并不是3M与Intertek的首次牵手。我们双方在之前就有合作,而且一直都没有中断过。在以往的合作中,双方建立了良好的互信,此次合作旨在有效提升双方的微生物快速检测、鉴定和新方法开发能力,通过建立双方合作的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实验室实现技术研发与市场营运的联盟。

记者:请简要谈一下,3M与Intertek在建立微生物快速检测实验室中的主要合作项目?

居尔毅:3M与Intertek在建立微生物快速检测实验室中合作的项目很多,双方将以各自现有的技术资源和实验室为基础,搭建合作实验室平台,建立“Intertek-3M微生物合作实验室”,并通过技术交流、人员培训等形式,共同提高合作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并拓展合作检测的服务项目。

记者:我们知道3M在食品检测领域拥有强大的技术优势,比如Petrifilm-3M微生物检测产品已经得到全球食品检测领域的广泛认可。请问在与Intertek的合作中,3M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

居尔毅:作为食品卫生检测领域的行业领导者,3M拥有强大的技术优势,3M食品安全部可以为食品安全检测市场提供指示菌、致病菌、毒素,环境清洁度等可靠的检测方案。在合作中3M将向Intertek提供先进技术和产品。另外,3M素以勇于创新,产品繁多著称于世。正是在创新精神的指引下,3M创造出百余年的时间里开发了6万多种高品质产品的产业奇迹。目前,这些产品已覆盖家庭生活、医疗、运输、建筑、商业、教育、电子、通信等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当今世界食品安全检测备受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球范围的一个热点。面临来自食品安全领域日益严峻的考验与挑战,3M将秉承创新精神,不断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凭借在全球强大的研发和生产实力,锐意进取,努力成为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最值得推崇的产品及解决方案供应商。

快速检测――3M与Intertek微生物检测合作的亮点

记者:此次3M与Intertek的携手,可在微生物检测方面为食品企业提供哪些更加完善的服务?

居尔毅:快速检测,是此次合作在微生物检测上的最大亮点。3M与Intertek食品部的合作,将在原有Petrifilm微生物快速检测,标准采样流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食品微生物的快速检测能力,同时将在国际标准方法,致病菌快速检测和理化快速检测方面为中国的食品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Petrifilm微生物检测产品主要应用于食品、饮料及相关行业的微生物检测,在全球食品检测领域均有广泛的使用。在全美100强食品企业中,有超过80家使用该系列产品作为微生物日常检测的方法。2007年,Petrifilm测试片被正式列为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该方法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各类检测机构所认可。和传统的方法相比较,它能缩短测试时间,操作程序更加简便,不需要很高的操作技巧,有助于提高微生物实验质量和提高实验室效率。)

记者:您认为,在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方面,目前的检测技术仍存在哪些不足或者需要更新之处?

居尔毅:在食品微生物的检测上,

目前检测技术的缺点主要体现在操作繁复,对设备投入要求高以及检测流程长等方面。3M凭借在全球强大的研发实力,将在致病菌检测领域为食品工业提供更加简单和快捷的检测方案和手段,并帮助食品工业实验室提高响应速度和准确检测的能力,其标志性微生物检测产品Petrifilm就是其中之一。

记者:在未来食品微生物的检测领域,有哪些项目是需要Intertek与3M共同开发?

吴海平:从国际经验来看,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当前头号食品安全问题。食源性疾病也是中国的首要食品安全问题。在未来的合作中,我们会更重视食源性疾病,更加重视对微生物,特别是致病菌的检测。同时,化学性的危害问题也比较严重,比如抗生素的滥用就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我们双方会进一步在这些新型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加强合作。

记者:请问,Intertek与3M的此次合作预期目标是什么?

吴海平:Intertek和3M都是看到食品安全市场中的巨大需求,才不断增加对该领域的投资与合作,并将食品工业安全确定为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合作双方的预期目标是争取做到依赖创新的产品与技术,持续致力于提供先进实用的解决方案,帮助食品与饮料企业应对越来越严峻的食品安全挑战。

吴海平:从与3M的合作中我们可以看到3M强大的技术优势和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相信3M会在合作中创造出更多优秀的检测食品的产品,成为食品安全检测方面最值得推崇的供应商。

居尔毅:作为站在食品测试和认证先进技术方面最前沿的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Intertek公司在食品检测认证领域拥有极强的能力和丰富的经验,我们将再接再厉,为食品与饮料企业提供更先进实用的解决方案,为食品检测工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在3M与Intertek的合作中,我们也看到了Intertek与3M的超凡实力,相信双方的此次合作将会开启食品检测实验室的新篇章。非常感谢二位做客本期天祥・食尚访谈录,与大家一起分享3M与Intertek的合作历程。

关于Intertek

第4篇:医疗检测方案范文

关键词:医疗设备;电气系统;安全检测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1.125

1 医疗设备电气安全简析

医疗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经常会与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存在接触,如果其电气安全性能比较低,很有可能会因为自身缺陷或者操作不当出现电击损伤事故。为保证医疗行为的顺利进行,就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各项医疗设备进行电气安全检测,及时发现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确保操作人员实施行为的合理性与规范性,减少违规操作造成的安全事故。一般医疗设备电击事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人与网电源之间形成回路,或者是网电源电压在回路电阻间产生的电流流过人体而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在出现电击事故后,会使得人产生疼痛发麻的感觉,造成皮肤、肢体灼伤,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心脏颤动以及呼吸停止。针对此就必须要来做好医疗设备电气安全的检测,确保设备操作人员与患者双方的安全,确保设备表面不存在电流,并不会造成点击事故。在检测时需要确定存在的漏电流小于人体安全限制,如果设备外壳漏电,则应将设备保护接地电阻降到最低,将漏电流对人体安全的影响降到最小。而对于电气安全检测不过关的设备,要禁止其在临床上的使用。

2 医疗设备电气安全检测内容分析

(1)绝缘阻抗。包括电源部分到地以及应用部分到地两种绝缘阻抗,电气安全检测时,需要分别做好两种情况绝缘材料击穿程度的检测。一般在实际检测工作中,会选择在检测两端施加500V直流测试电压,测定的绝缘阻抗值越大,则证明设备运行效果更安全[1];(2)保护接地电阻。所谓保护接地电阻即在电源地线开路情况下,测量被测设备保护地遇到电源地线之间的电阻,即医疗设备外壳接地保护柱与电源线接地插头之间的阻抗值。如果医疗设备绝缘层击穿使得设备外壳带电时,会起到分流的作用,进而能够减少流经人体的电流值,降低电流对人身安全的影响;(3)漏电流。对于医疗设备漏电流的检测,主要包括对地漏电流、患者漏电流、外壳漏电流以及患者辅助漏电流等方面。其中,对地漏电流即由电源部分穿过或者跨过绝缘流入保护接地导线的电流,而外壳漏电流即设备在正常运行状态时,从患者与操作人员可接触的设备外壳与外壳部分,通过外部导线连接而不是保护接地导线流入大地或者外壳其他部分的电流[2]。另外,患者漏电流即经过设备应用部分以及患者最终流入地下的电流,患者辅助漏电流即各应用部分之前经过患者最终流入地下的电流。

3 医疗设备电气安全检测方法分析

(1)电源电压检测。对于医疗设备的电气安全检测,首先要确定其电源电压符合实际应用需求,其为安全检测的基础部分,直接影响了设备运行安全性。一般情况下医疗设备运行所需电源电压为交流220V,而对于大型医疗设备来说,如X光机、CT等供电电源大多数为三相电,其电源电压为交流380V。如果电源电压超出正常范围或者存在接线不正常的问题,如常见的地线开路与极性错误等,会造成电气安全检测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因此必须要及时确定故障发生的部位,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优化[3]。另外,对于部分医疗设备来说,其电源电压稳定性较低,或者是选择用不间断电源供电,这样在对其进行电气安全检测时,就可以直接对稳压电源以及不间断电源输出的电压进行测量;(2)电源绝缘电阻检测。电源绝缘电阻即被测设备电源输入端与被测设备保护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其中绝缘电阻应≥10MΩ。利用ESA601进行电源绝缘电阻检测时,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首先,将被测设备电源开关关闭,并将输入电源设备的零线与火线短接,在其与设备保护地之间外加500V直流电压。其中,R1为分压电阻,避免电压过大造成变压器被击穿。被测绝缘电阻大小会对R1上电压降数值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流经R2、R3支路的电流大小造成影响。利用电压表来测量R3两端电压值,可以测得流经R3的支路电流,基于此既可以通过计算来得到设备电源输入端与保护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大小,进而得出设备电源输入端与保护地之间绝缘电阻大小;(3)漏电流检测。所谓漏电流即将待检测设备开机正常工作后,由被测设备各导电部分到电源地之间的感应电流。在对医疗设备漏电流进行安全检测时,将设备电源打开,电源输入设备变压器初级,这样机会在设备保护地、机壳暴露部分以及患者应用部分形成相应的感应电位。将开关S5切换后,其会与电源地PE之间形成的对应漏电流流过微安表MD而被检测到。同时,通过调节极性开关S2、零线开关S1以及地线开关S3等来完成电源单一故障情况的模拟,如极性反向、地线断路以及零线断路等,测得不同故障情况下设备漏电流(图2)。

4 结束语

为提高医疗设备运行安全性,必须要做好对其的电气安全检测工作,即结合其运行特点分析安全检测的必要性,确定重点检测内容,并结合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方案进行处理,争取不断提高检测效果的精确度,并根据结果来采取措施确保设备运行能够保持在良好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彭润,颜乐先,尹军.医院开展医疗设备电气安全检测的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2(11):122-123+153.

[2]苏永兴,夏慧琳,安文昊.医疗设备电气安全的漏电流检测[J].中国医疗设备,2010(01):10-11+4.

第5篇:医疗检测方案范文

关键词:糖原磷酸化酶BB型同功酶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诊断 心肌缺血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的统计结果表明[1,2],约1/4的AMI患者发病时,不具备典型症状和体征;尽管心电图检查简单、快速、可靠且重复性好,但仍有约50%的AMI患者心电图无典型变化,使AMI的并发症发生高病死率。血清酶学检查方便、安全、快速且费用低,成为近年来AMI早期诊断研究的主要方向。

动态法测定血清酶活性的变化用于AMI始于50年代,1962年WHO推荐心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为AMI的早期诊断指标,并称为“金标准”。现代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使CK-MB可直接用于床旁检测[3],但由于其诊断特异性差、早期诊断阳性率不高、诊断窗口短等不足,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目前已知的多种血清酶学指标如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CKMM3/MM1及非酶学指标肌红蛋白、肌钙蛋白T(cTnT)、肌钙蛋白I(cTnI)、心肌轻链(cMLC)等的不足之处与CK-MB类似。

国外一些学者近年发现,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卧位型患者和心电图呈一过性ST-T改变的患者中,只有GPBB升高到诊断参考值之上[4],提示GPBB是AMI早期诊断的极其敏感的生化指标。在体内,除了脑组织,GPBB仅存在于心脏,因此,GPBB对心肌缺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优于上述生化指标。

1 GPBB的生化性质及缺血时早期释放机制

糖原磷酸化酶GP(EC2.4.1.1)作为糖原分解反应的关键酶,催化糖原分解的第一步反应,使糖原转化为G-1-P,为肌肉收缩提供能量来源[5]。GP在哺乳动物体内存在三种同功酶:GPBB(心肌、脑型),GPMM(肌型)和GPLL(肝型),三者的功能与免疫学特性各不相同。BB型只大量存在于心肌细胞及脑细胞中,心肌中虽同时存在BB型和MM型,但是MM型含量极低[6]。BB型分子量约为188kD,比MM、LL型大,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以相同亚基组成的二聚体形式存在[6]。cDNA克隆结果表明GP三种同功酶分别由三个不同基因编码[7],一级结构比较发现GPBB与GPMM、GPLL的同源性分别为83%和80%,但在C末端BB型比MM、LL型分别多出21个和16个氨基酸残基[8]。这就说明GPBB具有高度的心肌特异性结构。缺血早期GPBB释放入血与GPBB在心肌能量代谢中起主要作用有关。结扎动物冠状动脉十分钟后,即可在血中测到GPBB,此时还未发现心肌组织坏死[9],说明GPBB释放与心肌缺血密切相关。正常生理条件下,GPBB在心肌细胞内以GPBB-糖原复合物的形式与肌浆网紧密结合。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影响线粒体内呼吸链酶系活性,氧化磷酸化过程受阻,使ATP生成减少,ADP与无机磷酸盐增加,但是心肌活动继续消耗ATP,因而高能磷酸化合物储备急剧减少,糖原开始分解。急性缺血期糖原分解,使与之结合的GPBB由结合型变为游离型,可溶性的GPb(脱磷酸化型)扩散进入细胞浆,进而由于细胞膜渗透性增加而进入外周血。另一方面,心肌缺血时心肌cMP水平升高,导致糖原磷酸化酶激酶催化GPb型转化为GPa型(磷酸化型),从而使交感神经兴奋,糖原分解加速。实验证实AMI患者外周血中GPBB吸有b型[9],因此可以推知为b型活性催化缺血心肌区域糖原分解,伴发糖原减少产生的cAMP或Ca2+及代谢中间产物亦增加了该酶活性,使外周血中GPBB酶活性增高。

由于GPBB释放入血的机制不同于其他系列生化指标,因而可比其他系列化标记物成分更早期快速释放入血,并于心肌缺血后4小时内明显超过正常上限值(URL)。

2 GPBB在缺血性心脏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价2.1 急性心肌梗死

近年来各国致力于控制医疗费用的支出,主张减少测试频率,降低诊断费用以及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由此提出了 AMI早期诊断方案在发病不同时间分别应用不同的生化指标。最近Keffer[10]提出检测方案中只有cTnT和CK-MB(质量),主张8小时前测CK-MB,8小时后测cTnT,方案没有强调系列测定找峰值,一般最多测三次。cTnT的测定需要价格昂贵的测试系统,目前我国尚不普及。此外,方案中早期诊断多应用CK-MB,但CK-MB不是心肌细胞特的酶,在正常骨骼肌中也存在,当骨骼肌损伤时,血清CK-MB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上限值[11]。其次,CK-KB在AMI发作后4小时内浓度不升高,而在48~72小时后又咽到正常[9],往往需要多次重复测定,不利于AMI的早期诊断及病程观察。

近年GPBB IEMA[12](onestep sandwish immunoenzymometric assay)的建立使GPBB的测定法十分敏感,测定范围为0.5~200μg/L,最低为0.3μg/L(蛋白量/EDTA化血浆),URL为7μg/L[13]。MM型、LL型与BB型交叉反应均小于1%,此外,测定结果不受年龄、性别、种族的影响[13]。

Mair等[13]通过大量病例,比较了GPBB与目前临床应用的生化指标发现,AMI患者胸痛发作后4小时内,GPBB升高占70%,肌红蛋白为43%,cTcT为33%,CK-MB为56%。在心肌梗死发作后2~3小时内,GPBB的敏感性最强,出现最早,增幅最高;无论心电图有无病理性Q波,GPBB均升高。通过比较URL发现,AMI发作后cTnT升高相对显著,但出现峰值较晚,GPBB与CK-MB肌红蛋白相似。因此可以认为GPBB是AMI早期诊断的最理想的指标之一。

2.2其他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应用 对于BraunualdⅢ级不稳定型心绞痛伴发一过性ST-T改变患者,惟有GPBB早期升高且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13]。从心绞痛到不稳定型心绞痛直至AMI是一个连续的病理过程,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无Q波AMI之间往往缺乏明确的界限,目前的生化指标中只有GPBB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因而GPBB可以用于监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随时给予处理。

由于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难免损伤心肌,有关的心肌蛋白标记物(CK-MB、cTnT、cMLC等)的绝对值大大提高,降低了有关心肌标记物指标的灵敏度。而GPBB是监测供血状况及其代谢状况的灵敏指标[14],因而是CABG术后AMI监测是最佳指标。比较手术野周围心肌梗死患者和非手术心肌梗死患者的GPBB变化时相可以发现,两者到达峰值时间不同(前者晚),而且GPBB峰值明显不同(前者低)。相比之下,CK-MB却与CABG引起的心肌缺血无关。

3 展望

GPBB的发现及其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了简化AMI诊断的方案,将会大大缩短诊断时间,减少诊察费用。而进一步缩短GPBB的测定时间,探索更快捷简便的检测方法将是使之走出实验室,取代CK-MB成为床边快速检测的第一指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Rozenman Y et al. Annu Rev Med,1994;45:31~44

2 Rusnak RA et al.Ann Emerg Med,1989;18:1029~1034

3 Mail J.Clin Chem,1995;41(7):963~965

4 Rabitzsch G et al.Clin Chem,1995;41:966~978

5 Jaffe AS.Clin Chem,1993;39:1567~1569

6 Newgard CB et al.Crit Rev Biochem ;Mol Biol,1989;24:69~99

7 Kato A et al.J Neurochem,1989;52:1425~1432

8 Newgard CB et al.J Biol Chem,1988;263:3850~3857

9 Michael LH et al.Am J Physiol,1985;48:H350~H359

10 Keffer JH.Am J Clin Pathol,1997;107~398

11 Apple FS et al.Clin Chem,1984;30:413~416

12 Hofmann U et al.Biochem Biophys Acta,1989;48:S132~S136

第6篇:医疗检测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组学时代;医学检验专业

一、组学时代的概念及其对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的影响

(一)组学时代的概念

组学时代以对基因组的调控及提示其功能为主要目标,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有基因组表达调控、多样性、蛋白质产物的具体功能、模拟各类生物的基因组等内容。组学时代的研究范围能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人类基因遗传的构架和功能的关系、人类的个体发育、生长、组织衰老及死亡等。

(二)组学时代对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的影响

为了人类的健康,国际上建立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其中应用的基因组学已经在临床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主要利用其检测某些疾病,从而提前预防。例如,通过对各种染色体的检测诊断遗传疾病;通过对HPV病毒的检测,预防宫颈癌;通过基因检测来指导骨髓的配型;通过乙肝病毒的检测,分析其耐药的突变位点,从而指导用药。可以看出组学时代促进了各类检测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因此,对于医学检验专业的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高职院校的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方面,应根据时代的发展、医学检验领域的实际需求,不断提高学生的检验技能及实践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1]。

二、组学时代医学检验专业教学实践

(一)提高学生的基本检验技能

医学检验专业的操作项目较多,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对确定病人治疗方案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基本检验技能。可通过具体的课堂试验,教授学生各种检验的操作方式,同时增加学校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检验操作的机会。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进行针对性地训练,例如,如何观察细菌的形态,寄生虫卵、血细胞的计数等,这都需要学生反复应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同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再如,应该反复培养学生对血片制作、配制培养基、使用微量吸管、染色体的操作等仪器设备的使用。当学生操作时,如果产生疑问,教师应及时对其进行指导,同时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操作进行纠正,不断提高学生的基本检验技能。

(二)针对临床案例展开检验教学

为提高学生的生化检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具体的临床案例,在教学中合理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使其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并检验知识。例如,对于临床常见的“肝胆疾病”案例,教师可向学生提出指导性的提问:常见的肝功能检测内容包括哪些?对于胆管堵塞应检查哪些项目?黄疸的鉴别有哪些生化指标等问题,然后让学生分成检测小组,制定具体的检测方案,由教师对不同小组的方案进行点评和优化,确定最终的总方案,接着收集标本,对具体检测项目进行检测。试验结束后,教师指导小组成员对结果进行分析,并使其明确不同的检测指标在临床中的具体意义。通过临床案例,教师展开检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检验教学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学生对临床疾病的理解。

(三)采用任务教学,培养学生的检验能力

组学时代下,高职院校的医学检验专业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各项检验的操作能力。因此,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通过当前各大医院的检验科室的需求,向学生展开各种实训教学项目。在实训之前,教师先为学生布置任务,并提出完成此任务涉及的检验问题,例如,血常规的检测方式、采集方式、注意事项等。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通过查阅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并按照具体的流程进行实训,如采集标本、运送标本、检测标本、分析结果、废物处理等,然后对化验单进行分析,记录实训的过程和结果[2]。在任务教学过程中,训练的准备工作、操作过程及结果分析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若学生在实训过程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互相讨论的形式共同解决,不仅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及合作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其医学检验的能力。

第7篇:医疗检测方案范文

1 工程概况

宝安中心区某深基坑工程总占地面积为10.0万m2,地块周长为1.3km。基坑开挖深度约17m,开挖土方总量约166万m3,总工期411个日历天。各支护段的安全等级均定为一级,属于临近地铁的超大型超深基坑。

1.1 地形地貌

该工程场地接近海岸线,所处地貌部位为滨海台地平原近海区,浅表地层以海陆交互相沉积物为主,场地地面经人工填土,现场基本平整,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为复杂场地;岩土种类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为中等复杂地基。

1.2 周边环境

西侧、西北、北侧、东北四面为市政主干道,地下为深圳市地铁1、5号线,边长共约730m,用地红线离地铁线最近仅约13m;南侧、东侧为市政主干道,对面为多、高层民用建筑,南侧边长约328m,东侧边长约240m;基坑四周场地有电力、电信、燃气、给排水管线,场地内周边管线交错复杂;其中地铁1号线站厅层与本项目地下二层相接。

1.3 基坑支护设计

1.3.1 基坑支护形式

结合现场场地地质条件以及场地周边环境,基坑采用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形式,支护结构为桩锚或咬合桩+内支撑;基坑周边设置一圈封闭的止水帷幕。

1.3.2 基坑施工顺序

四周同时施工支护钻孔灌注桩和咬合桩,为避免交叉施工互相影响,有效使用场内土地资源,先施工完周边支护桩,再施工中间土体围护桩及立柱桩、工程桩。立柱桩施工时先施工周边的立柱桩,再施工场地中央的立柱桩。

土方工程以设计要求为指导,实施先环内后环外的顺序开挖,遵循“先撑后挖、分层、对称、平衡、限时”开挖要求。

2 深基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要点

该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大,基坑四周临近地铁设施、市政道路、多种管线和建筑物,必须保证地铁的正常运作,基坑自身稳定和安全,以及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以下为该工程在项目监督管理过程中的监督要点。

2.1 责任主体质量行为及程序合法性检查

土方开挖前应当进行开挖条件审核。包括:①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资质情况、相关人员的配备和从业资格以及各专业人员的上岗证书等情况;②具备合法的基坑工程施工图、经审查的施工方案、基坑监测方案、支护结构检测方案等。设计单位应当参与施工方案和监测方案的审查,并根据最终确定的施工方案及现场反馈的信息全面复核设计方案。同时,设计施工图及施工方案需经市建设局公布的专家库中的专家进行评审。

2.2 现场实体质量监督

(1)支护结构是否与支护设计图、设计变更及施工方案相符合。①支护结构成型是否与设计一致;②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锚设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等。

(2)基坑结构、基坑周边环境以及坑内施工坡道的状况:①基坑有无漏水、涌土、流砂、管涌;②坡面支护结构有无裂缝出现;③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漏情况;周边建筑有无新增裂缝出现、裂缝是否发展;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变形是否发展;邻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变化情况。

(3)基坑壁是否漏水严重;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基坑内外排水系统(排水沟、集水井、抽水设备、沉砂池)是否按设计要求设置,是否通畅,是否积水。

(4)基坑土方开挖是否有超挖;基坑顶是否超载,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堆载是否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5)监测设施情况:①监测布点是否符合要求;②基准点、监测点状况是否完好;③监测元件的是否完好及有无保护;④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现场实物检查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如发现异常和危险情况,应及时提出问题并要求整改。

2.3 异常和危险情况的紧急预案检查

2.3.1 人员、机械、材料应急准备检查

检查该工程是否有有效可行的应急预案,检查其组织机构、应急救援机构、应急知识培训情况、项目部所配备的应急救援器材等是否符合要求。

项目部是否配备应急救援器材:①医疗器材。②抢救设备、物资:工地施工机械(如挖掘机、钻机、注浆机、泥头车等)和常备工具(绳索、铁锹、撬棍、手持切割机、防水篷布、沙袋等)。③照明器材。④通讯器材:电话、手机、对讲机、报警器等。

2.3.2 处理方法的审查

根据施工图纸、类似工程所积累的经验和现场施工实际情况,该工程深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存在以下安全风险:四周下沉、基坑渗漏、流砂、管涌、基坑及周边环境和地铁监测异常情况等,检查针对不同情况是否有相应的应急措施。

2.3.3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停工并通知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

(1)基坑边缘位移较大或位移速率突然加大。

(2)基坑顶部地表面出现连续裂缝或较宽的非连续裂缝。

(3)周围建筑或道路出现裂缝或较大的不均匀沉降。

(4)基坑边坡出现局部坍塌或其他异常现象。

2.4 质保资料核查

2.4.1 监测报告检查

(1)第三方监测

第三方监测是项目信息化施工的重点,是监视基坑是否稳定,判断基坑支护设计是否合理、施工方法和工艺是否可行,基坑在主体施工是否安全使用的重要手段。该工程的监测内容分为基坑监测和地铁监测。检查基坑及周边建筑物监测内容、频率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监测报告是否及时。

(2)施工过程中检测数据超标的处理办法

认真执行第三方监测方案,加强施工期间的自我施工监测和专人巡查制度,及时沟通、交换监测信息,保证基坑工程施工和地铁隧道运行的安全,同时为抢险提供依据。

①当施工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或者监测值达到预警值时,应当分析原因,从施工、地质勘察、设计方面查找原因,核查基坑的开挖方法、开挖顺序等是否按图纸及施工方案进行;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对原设计进行重新验算或者评估,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处理。

②当监测数据达到控制值时,各方责任主体应当分析原因、提出措施,并由建设单位从市建设局公布的专家库中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处理。

2.4.2 支护结构的检验检测报告检查

该工程范围包括:咬合桩、钻、冲孔灌注桩、旋喷桩、内支撑系统、锚索、土方开挖、喷砼面层、排水系统、换撑、内支撑拆除、监测等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相关建筑材料检验及各类桩的检测,做试验的桩、锚索应具代表性,具体检测方案由监理、设计、施工、建设单位共同制定。

(1)常规建筑材料(钢筋、钢绞线、砼、水泥等)出厂合格证、复检报告和隐蔽验收资料。

(2)预应力锚索基本试验:施工前,选择有代表性地层进行,试验数量3根。

(3)支护桩:做桩身完整性检测,采用低应变检测。当低应变检测为三类桩时,加做抽芯检测,若检测结果不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采取必要的加固除险措施。

(4)止水帷幕质量:施工结束14天后,采取钻芯法检测桩身完整性,并作单轴极限抗压强度试验及室内渗透试验。

(5)预应力锚索:做抗拔力试验和水泥净浆试块强度检验。

2.4.3 暴雨季节加强检查截、排水措施

(1)对地表裂缝,及时采用水泥砂浆封堵,以防地表水下渗。

(2)在基坑顶部,采取临时措施拦截地表水,以防下渗或直接流入基坑内。

(3)基坑底部,用污水泵抽水,并做好坑底排水设施,使基坑底部尽量保持干爽,以防基坑底部土体泡水软化。在暴雨季节,合理组织地表水排放,并安排足够的排水设备对汇集的地表水进行抽排,同时在基坑四周,应对地表水进行疏导,避免大量的地表水集中涌入基坑内。

第8篇:医疗检测方案范文

【关键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简称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随着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实施,接种疫苗种类、剂次和对象的大幅增加,AEFI报告例数逐年增加,公众更加关注AEFI。为了解甘井子区2009――2012年AEFI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评价监测工作质量,提高监测工作。现对甘井子区2009――2012年AEFI监测情况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收集

1.1.1AEFI监测范围AEFI监测覆盖所有接种疫苗的人群;统计数据为2009年――2012年甘井子区所有接种单位上报的AEFI个案。

1.1.2AEFI分类及报告范围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1]。

1.1.3AEFI报告方式辖区医疗机构和预防接种单位发现AEFI后,及时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并上报甘井子区疾控中心,区疾控中心通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将AEFI个案报告卡、个案调查表和调查报告通过网络报告。

1.2方法

1.2.1资料整理与分析通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将甘井子区2009――2012年AEFI个案导出数据,利用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2.2分析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对AEFI分布特征和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甘井子区2009――2012年共报告50例AEFI,其中2009年13例、2010年23例、2011年2例、2012年12例,无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2.2AEFI发生原因50例AEFI中,一般反应42例,占84.00%;异常反应6例(过敏性皮疹4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1例),占12%;偶合症2例,占4%。

2.3时间分布50例AEFI病例主要分布在9月份占44.00%,其次11月份占26.00%;除1月份、10月份和12月份无AEFI报告外,其它月份均呈散在分布。

2.4AEFI发生的年龄与性别在50例AEFI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男女发病相等。

3讨论

从甘井子区2009――2012年报告的50例AEFI来看,以一般反应为主,占84%;主要发生在9-11月份,占70.00%;≤1岁22例,占44.00%,>15岁组由于接种疫苗剂次远低于儿童,因此报告发生AEFI的较少[2];以国家免疫规划(NIP)疫苗为主,占98.00%,以麻疹疫苗、甲型流感疫苗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报告居多;发生在接种第1剂的占40.00%;接种后≤1d出现AEFI的占78.00%。

自2008年实施AEFI网络直报以来,特别是2010年《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出台以来,甘井子区AEFI监测工作逐渐步入正轨,敏感性有所提高,报告数量呈逐年增多趋势,但质量有待提高。为进一步提高全区AEFI监测质量,今后将采取以下措施:

3.1在加强AEFI被动监测的同时,可以在部分接种单位开展主动监测[3]。

3.2对基层人员培训培训,提高AEFI报告及时性和准确性。

3.3开展规范化门诊建设,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4]。

3.4加强AEFI监测督导工作,定期分析督导情况。

3.5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公众正确认识AEFI,营造良好的预防接种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办公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S].2010-06-03.

[2]袁丁.新化县2009――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0):1504-1506.

第9篇:医疗检测方案范文

[关键词]耕牛血吸虫病 防治 粪检 监测 实际意义

中图分类号:S85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3-0373-01

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版)?监测点监测已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县有螺县固定监测点选择,绵竹市绵远镇广西村作为国家级血吸虫病防治监测点,从2015年起连续5年开展定点监测。耕牛血吸虫病病原学检测采用塑料杯顶管毛蚴孵化法,该方式是国家血吸虫病防治阻断达标验收所规定的临床检测方法[1]。塑料杯顶管毛蚴孵化法的操作步骤是:粪样采集――顶管杯编号――粪样搅拌――过滤并加注粪样――注水、盖塑料盖――顶管注水铺棉花――倒插顶管――孵化并观察结果――结果登记。粪便毛蚴孵化法是耕牛血吸虫病临床诊断及防治、监测的首选,能够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对耕牛血吸虫病防治粪检的操作与实际意义展开具体的分析,可以科学评价血吸虫病防治效果,为制定、完善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1、 耕牛病原学监测(塑料杯顶管孵化法)

1.1 粪便采集

收集耕牛新鲜粪便。可采集耕牛自然排出的粪便,或者采用掏粪方式,即手戴上橡皮手套,伸进牛直肠内采粪,每头更换手套。粪便量250g。用专用袋包装。粪样采集人需将家畜信息填写在“耕牛血吸虫病检查送粪卡”(见表1)

1.2 器具准备

塑料顶管杯:塑料顶管杯直径12M、高10M、容积1000ml;盖顶有一开口的圆形颈领,高1.2M、内径1.8M;顶管为12M×1.3M玻璃试管,管口套橡皮填圈。

搪瓷杯、竹筷、20孔/25.4铜筛;记号笔、脱脂棉、镊子、剪刀、放大镜、温度计、碳酸氢钠、漂白粉、硫代硫酸钠、pH试纸和一次性手套,装200K自来水的塑料大桶等。

1.3 操作步骤

根据待检粪样的编号,用记号笔在塑料顶管杯上进行编号;

每次取50g的待测牛粪放入搪瓷杯中,加入少量调好pH值放置12小时以上的脱氯水,用竹筷进行搅拌均匀后经铜筛注入塑料顶管杯中,用少量水清洗搪瓷杯及竹筷多次,清洗的水继续注入塑料顶管杯,用清水反复清洗铜筛,加清水至杯口;

安上塑料盖,加清水至颈口;

将顶管注满调好pH值的去氯水,然后在玻璃顶管的颈口处铺上一层薄的脱脂棉,迅速倒置插入塑料盖的颈口内;

将塑料顶管杯置于25±3℃室内孵化。

1.4 结果观察

塑料顶管杯置于25±3℃的条件下孵化时,孵化1小时和3小时各观察毛蚴一次,阴性者5小时再观察一次,注意毛蚴与水中原生动物的区别,应有2人以上鉴别,必要时可吸出在解剖镜或显微镜下鉴定。

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版)?规定塑料杯顶管孵化法检测不低于100头份,一粪三检,填写?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家畜监测调查表?(附表5).

2、讨论

耕牛血吸虫病防治粪检采用粪便毛蚴孵化法,全面的提升临床检验诊断的准确率,以便及时的采取防治或者医疗措施,将疾病的危害降到最低。除了全面的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率,还需要加强防治水平[2],在防治方面,需要做好:(1)耕牛血吸虫病病例知识的熟练掌握。临床防治首先需要对该病有充足的认知,能够及时的判断病情的发展程度,根据实际情况,科学的制定治疗方案,并且治疗方案需要具备强大的可调节性、包容性,能够根据病情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2)增强实验检验的精准度。在实验检验的过程中,需要安排专业人员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操作,注重细节检验,注重衡量不同时间段,不同毛蚴数量状态下,病情的变化情况,全方位的提升检验诊断的准确率[3],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3)全面的提升粪检工作人员的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耕牛血吸虫病防治粪检比较复杂,专业性要求比较高,对工作人员的综合技能、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一旦小小的人为失误的发生,便直接影响整个实验检验结果,容易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需要不断的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

3、小结

血吸虫病监测的目的:了解血吸虫病流行动态和流行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对流行趋势进行研判;发现血吸虫病疫情及潜在传播风险,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科学评价血吸虫病防治效果,为制定、完善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粪便毛蚴孵化法是耕牛血吸虫病临床诊断及防治、监测的首选,能够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合华,余晴,张瑕等.基于人畜疫情分层的血吸虫病流行区综合治理投入与效果评价Ⅱ2006-2013年湖沼垸内型地区疫情变化与费用投入关联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5,(1):17-21.